CN109152031A - 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2031A
CN109152031A CN201710459679.4A CN201710459679A CN109152031A CN 109152031 A CN109152031 A CN 109152031A CN 201710459679 A CN201710459679 A CN 201710459679A CN 109152031 A CN109152031 A CN 1091520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resource
subcarrier spacing
terminal device
information
sub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596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2031B (zh
Inventor
张长
魏冬冬
李华
唐浩
唐臻飞
汪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5967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5203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87996 priority patent/WO201822815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152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2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20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20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其中,方法包括:对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分组生成频率资源分组信息,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包括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每个频率资源组包括至少一个频率资源;每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最多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或者,所有频率资源组中仅有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向终端设备发送频率资源分组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通过引入频率资源分组的限制条件,简化了频率资源组中的频率资源构成复杂度,降低了具有不同长度的时间单位的频率资源之间的资源调度和资源反馈的复杂度。

Description

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发展到第五代通信系统(5th-Generation,5G),要求支持的业务类型越来越多。例如,广播业务、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业务、高可靠低延迟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业务、大规模机器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业务等。每种业务类型的业务特点、可靠性要求、时延要求等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每种业务类型对于子载波间隔、时间单位等系统参数的需求不同。新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设计中考虑了灵活的子载波间隔、时间单位等系统参数的配置。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在时间域上以时间单位为粒度进行传输。该时间单位可以是子帧、传输时间间隔(一个传输时间间隔等于若干个子帧长度的和,或者若干个传输时间间隔的和等于一个子帧长度)、时隙(slot)、多个时隙聚合、迷你时隙(mini-slot)、多个迷你时隙聚合、迷你时隙和时隙聚合、时域符号、多个时域符号等等。可见,NR中存在多种长度的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的长度与频率域上的子载波间隔相关。子载波间隔越小,时域符号越长。NR中支持的子载波间隔通常为15kHz*2^n,n为整数。假设1个时隙包括14个时域符号,则子载波间隔为15kHz*2^n对应的时隙长度约为1/(2^n)ms。
在LTE后续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通信系统中,提出了载波聚合技术。载波聚合可以将多个成员载波(ComponentCarrier,CC)聚合在一起实现一个更宽的频谱,提高数据传输速率。载波聚合技术支持跨CC的资源调度以及跨CC的资源反馈。目前,载波聚合中的成员载波具有相同的时间单位。
但是,由于NR中存在多种长度的时间单位,当载波聚合时CC的时间单位长度不同,将导致跨载波资源调度和资源反馈非常复杂,增加了数据传输的复杂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降低了具有不同长度的时间单位的频率资源之间的资源调度和资源反馈的复杂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对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分组生成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通过第一方面提供的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进行分组获得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每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最多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或者,所有频率资源组中仅有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通过限制每个频率资源组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的数量,或者通过限制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的频率资源组的数量,限制了频率资源组中的频率资源组成方式。降低了具有不同长度的时间单位的频率资源之间的资源调度和资源反馈的复杂度。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每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最多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当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包括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时,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种: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二子载波间隔的偶数倍。或者,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第一子载波间隔小于第二第一子载波间隔,第一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60kHz。或者,第一子载波间隔或者第二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若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均不是15kHz,则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若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一预设值,则第二子载波间隔为第二预设值。或者,若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三预设值,则第二子载波间隔不为第四预设值。
通过该可能的实施方式提供的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若每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最多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且当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时,该两种子载波间隔可以进一步满足一定的条件,应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所有频率资源组中仅有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则多种子载波间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种:多种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至少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若多种子载波间隔中包括第五预设值,则多种子载波间隔中还包括第六预设值。
通过该可能的实施方式提供的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当所有频率资源组中存在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时,该多种子载波间隔可以进一步满足一定的条件,应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终端能力信息。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向终端设备发送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包括:通过DCI向终端设备发送频率资源分组信息。方法还包括: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第一确认信息指示了终端设备接收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多个频率资源中的至少一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发生变化,则向终端设备发送资源变化信息,资源变化信息包括发生变化的频率资源和发生变化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确定是否需要更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若需要更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则更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资源变化信息还包括更新后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通过该可能的实施方式提供的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当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发生变化时,网络设备将资源变化信息通知给终端设备,确保了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可靠性。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向终端设备发送资源变化信息,包括:通过RRC消息、MAC层消息或者DCI向终端设备发送资源变化信息。若通过DCI向终端设备发送资源变化信息,方法还包括: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确认信息,第二确认信息指示了终端设备接收到资源变化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根据频率资源分组信息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每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最多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当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包括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时,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种: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二子载波间隔的偶数倍。或者,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第一子载波间隔小于第二第一子载波间隔,第一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60kHz。或者,第一子载波间隔或者第二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若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均不是15kHz,则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若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一预设值,则第二子载波间隔为第二预设值。或者,若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三预设值,则第二子载波间隔不为第四预设值。
可选的,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所有频率资源组中仅有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则多种子载波间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种:多种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至少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若多种子载波间隔中包括第五预设值,则多种子载波间隔中还包括第六预设值。
可选的,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向网络设备发送终端能力信息。
可选的,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包括:接收网络设备通过DCI发送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方法还包括: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确认信息,第一确认信息指示了终端设备接收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可选的,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资源变化信息,资源变化信息包括当多个频率资源中的至少一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发生变化时、发生变化的频率资源和发生变化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资源变化信息还包括当频率资源分组信息需要更新时、更新后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可选的,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资源变化信息,包括:接收网络设备通过RRC消息、MAC层消息或者DCI发送的资源变化信息。若接收网络设备通过DCI发送的资源变化信息,方法还包括: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确认信息,第二确认信息指示了终端设备接收到资源变化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模块,用于对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分组生成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可选的,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每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最多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当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包括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时,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种: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二子载波间隔的偶数倍。或者,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第一子载波间隔小于第二第一子载波间隔,第一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60kHz。或者,第一子载波间隔或者第二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若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均不是15kHz,则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若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一预设值,则第二子载波间隔为第二预设值。或者,若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三预设值,则第二子载波间隔不为第四预设值。
可选的,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所有频率资源组中仅有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则多种子载波间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种:多种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至少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若多种子载波间隔中包括第五预设值,则多种子载波间隔中还包括第六预设值。
可选的,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接收模块,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终端能力信息。
可选的,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DCI向终端设备发送频率资源分组信息。还包括接收模块,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第一确认信息指示了终端设备接收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可选的,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发送模块还用于:若多个频率资源中的至少一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发生变化,则向终端设备发送资源变化信息,资源变化信息包括发生变化的频率资源和发生变化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是否需要更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若需要更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则更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资源变化信息还包括更新后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可选的,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RRC消息、MAC层消息或者DCI向终端设备发送资源变化信息。若发送模块通过DCI向终端设备发送资源变化信息,还包括接收模块,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确认信息,第二确认信息指示了终端设备接收到资源变化信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频率资源分组信息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每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最多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当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包括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时,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种: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二子载波间隔的偶数倍。或者,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第一子载波间隔小于第二第一子载波间隔,第一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60kHz。或者,第一子载波间隔或者第二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若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均不是15kHz,则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若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一预设值,则第二子载波间隔为第二预设值。或者,若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三预设值,则第二子载波间隔不为第四预设值。
可选的,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所有频率资源组中仅有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则多种子载波间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种:多种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至少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若多种子载波间隔中包括第五预设值,则多种子载波间隔中还包括第六预设值。
可选的,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发送模块,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终端能力信息。
可选的,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网络设备通过DCI发送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还包括发送模块,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确认信息,第一确认信息指示了终端设备接收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可选的,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资源变化信息,资源变化信息包括当多个频率资源中的至少一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发生变化时、发生变化的频率资源和发生变化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资源变化信息还包括当频率资源分组信息需要更新时、更新后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可选的,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网络设备通过RRC消息、MAC层消息或者DCI发送的资源变化信息。若接收模块接收网络设备通过DCI发送的资源变化信息,还包括发送模块,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确认信息,第二确认信息指示了终端设备接收到资源变化信息。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收发器用于和其他设备通信,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使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收发器用于和其他设备通信,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使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第六方面以及第六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包括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每个频率资源组包括至少一个频率资源。每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最多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或者,所有频率资源组中仅有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终端能力信息包括终端设备支持的频率资源的最大数量、终端设备支持的子载波间隔和终端设备支持的频率资源组能力信息,频率资源组能力信息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项:终端设备支持的频率资源组的最大数量、每个频率资源组中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种类的最大数量、每个频率资源组中频率资源的最大数量、频率资源组中频率资源支持的子载波间隔组成的子载波间隔集合。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程序,该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第七方面的程序。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程序,该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第十一方面的程序。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其中,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分组生成频率资源分组信息,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频率资源分组信息,终端设备根据频率资源分组信息进行数据传输。通过限制每个频率资源组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的数量,或者通过限制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的频率资源组的数量,限制了频率资源组中的频率资源组成方式。在不同时间单位长度的频率资源跨载波资源调度和资源反馈场景下,降低了具有不同长度的时间单位的频率资源之间的资源调度和资源反馈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网络架构图;
图2为载波聚合时具有不同长度时间单位的CC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消息交互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频率资源组的一种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频率资源组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消息交互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频率资源组的变化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于LTE通信系统及其后续演进通信系统、5G通信系统,主要应用于载波聚合时频率资源具有不同长度的时间单位的场景。频率资源具有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系统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具有一定的信号覆盖范围,当终端设备位于网络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设备配置的频率资源与网络设备通信,完成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的传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频率资源可以为CC,还可以为部分带宽(bandwidth part,BP),BP是指一个载波上的一段频率资源。通常,每个BP可以对应一种子载波间隔,每个CC可以对应至少一种子载波间隔。不同种类的子载波间隔,是指子载波间隔的数值不同。例如,BP1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BP2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CC1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CC2包括BP3和BP4,BP3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BP4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此时,CC2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分别为15kHz和60kHz。在NR中,在同一频率资源上,上行和下行采用的时间单位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上行可以采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包括14个时域符号的1个时隙作为时间单位,长度对应1ms。而下行可以采用子载波间隔为30kHz、包括14个时域符号的1个时隙作为时间单位,长度对应0.5ms。
图2为载波聚合时具有不同长度时间单位的CC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CC1的子帧长度可以为0.5ms,CC2的子帧长度可以为0.125ms。U表示上行,D表示下行。在载波聚合中,现有的通信协议支持1)跨载波资源调度。例如,当CC1配置为跨载波调度CC2时,在一个CC1时间单位上可以跨载波调度一个CC2时间单位。2)跨载波资源反馈。例如,一个载波时间单位上传输的数据可以在另一个载波时间单位上反馈该数据的译码结果。通常,译码正确则反馈确认信息(ACK),否则反馈非确认信息(NACK)。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终端,该无线终端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服务的设备,终端还可以是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及终端(terminal),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网络设备,可以为LTE通信网络以及后续演进通信网络中的任一具有管理无线网络资源的设备,例如:基站可以为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NB,还可以是5G中的无线收发设备(NeXt Node,NX),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旨在解决目前现有技术中当载波聚合中频率资源的时间单位长度不同时导致的跨载波资源调度和资源反馈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通过对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进行分组获得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需要满足一定的频率资源分组原则。每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最多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或者,所有频率资源组中仅有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通过限制每个频率资源组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的数量,或者通过限制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的频率资源组的数量,限制了频率资源组中的频率资源组成方式,降低了具有不同长度的时间单位的频率资源之间的资源调度和资源反馈的复杂度。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频率资源分组原则。网络设备可以对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进行分组,获得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每个频率资源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频率资源。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需要符合频率资源分组原则。该频率资源分组原则可以包括:每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最多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
具体的,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需要满足:1)多个频率资源的总数为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频率资源数M,M大于1。2)多个频率资源中的每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终端设备可以支持的子载波间隔。也就是说,终端设备被网络设备配置了N种子载波间隔的M个频率资源,N<=M。M个频率资源根据频率资源分组原则被划分为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频率资源组的数量小于或者等于M。每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一种子载波间隔或者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
通过限制每个频率资源组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的数量,限制了频率资源组中包括的频率资源,简化了频率资源的组成方式,降低了具有不同长度的时间单位的频率资源之间的资源调度和资源反馈的复杂度。
下面通过具体示例详细说明。
假设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为{CC1,CC2,CC3},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分别为{15kHz,30kHz,120kHz}。根据上述频率资源分组原则可以获得的频率资源分组结果参见表1。表1示出了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以及每个频率资源组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组成的子载波间隔集合。
表1
频率资源组 子载波间隔集合
1 {CC1},{CC2},{CC3} {15kHz},{30kHz},{120kHz}
2 {CC1,CC2},{CC3} {15kHz,30kHz},{120kHz}
3 {CC1,CC3},{CC2} {15kHz,120kHz},{30kHz}
4 {CC1},{CC2,CC3} {15kHz},{30kHz,120kHz}
假设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为{CC1,CC2,CC3,CC4},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分别为{15kHz,30kHz,60kHz,120kHz}。根据上述频率资源分组原则可以获得的频率资源分组结果参见表2。表2示出了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以及每个频率资源组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组成的子载波间隔集合。
表2
频率资源组 子载波间隔集合
1 {CC1},{CC2},{CC3},{CC4} {15kHz},{30kHz},{60kHz},{120kHz}
2 {CC1,CC2},{CC3},{CC4} {15kHz,30kHz},{60kHz},{120kHz}
3 {CC1,CC3},{CC2},{CC4} {15kHz,60kHz},{30kHz},{120kHz}
4 {CC1,CC4},{CC2},{CC3} {15kHz,120kHz},{30kHz},{60kHz}
5 {CC1},{CC2,CC3},{CC4} {15kHz},{30kHz,60kHz},{120kHz}
6 {CC1},{CC3},{CC2,CC4} {15kHz},{60kHz},{30kHz,120kHz}
7 {CC1},{CC2},{CC3,CC4} {15kHz},{30kHz},{60kHz,120kHz}
8 {CC1,CC2},{CC3,CC4} {15kHz,30kHz},{60kHz,120kHz}
9 {CC1,CC3},{CC2,CC4} {15kHz,60kHz},{30kHz,120kHz}
10 {CC1,CC4},{CC2,CC3} {15kHz,120kHz},{30kHz,60kHz}
假设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为{CC1,CC2,CC3,CC4},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分别为{15kHz,15kHz,60kHz,120kHz}。根据上述频率资源分组原则可以获得的频率资源分组结果参见表3。表3示出了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以及每个频率资源组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组成的子载波间隔集合。
表3
频率资源组 子载波间隔集合
1 {CC1},{CC2},{CC3},{CC4} {15kHz},{15kHz},{60kHz},{120kHz}
2 {CC1,CC2},{CC3},{CC4} {15kHz},{60kHz},{120kHz}
3 {CC1,CC3},{CC2},{CC4} {15kHz,60kHz},{15kHz},{120kHz}
4 {CC1,CC4},{CC2},{CC3} {15kHz,120kHz},{15kHz},{60kHz}
5 {CC1},{CC2,CC3},{CC4} {15kHz},{15kHz,60kHz},{120kHz}
6 {CC1},{CC3},{CC2,CC4} {15kHz},{60kHz},{15kHz,120kHz}
7 {CC1},{CC2},{CC3,CC4} {15kHz},{15kHz},{60kHz,120kHz}
8 {CC1,CC2},{CC3,CC4} {15kHz},{60kHz,120kHz}
9 {CC1,CC3},{CC2,CC4} {15kHz,60kHz},{15kHz,120kHz}
10 {CC1,CC4},{CC2,CC3} {15kHz,60kHz},{15kHz,120kHz}
可见,当一种子载波间隔对应的频率资源数大于1时,这些频率资源可以划分在同一个频率资源组中,也可以划分在不同的频率资源组中。
假设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为{CC1,CC2},CC1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CC2包括BP1和BP2,BP1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BP2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120kHz。根据上述频率资源分组原则可以获得的频率资源分组结果参见表4。表4示出了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以及每个频率资源组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组成的子载波间隔集合。
表4
频率资源组 子载波间隔集合
1 {CC1},{CC2/BP1},{CC2/BP2} {15kHz},{30kHz},{120kHz}
2 {CC1,CC2/BP1},{CC2/BP2} {15kHz,30kHz},{120kHz}
3 {CC1,CC2/BP2},{CC2/BP1} {15kHz,120kHz},{30kHz}
4 {CC1},{CC2/BP1,CC2/BP2} {15kHz},{30kHz,120kHz}
可见,当一个频率资源对应至少两种子载波间隔时,该频率资源可以划分在同一个频率资源组中,也可以划分在不同的频率资源组中。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每个频率资源组中包括的频率资源的数量不做特别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可选的,每个频率资源组可以最多包括16个频率资源。
其中,当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包括两种子载波间隔,该两种子载波间隔包括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时,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还可以进一步符合一定的频率资源分组条件。
需要说明,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用于标识频率资源组对应的两个子载波间隔,但并不限定这两个子载波间隔的特定顺序。
可选的,作为第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可以满足条件: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二子载波间隔的偶数倍。
具体的,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满足倍数关系,因此,当一个时隙包括的时域符号个数相同时,这样的两个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位也为倍数关系。与该两个子载波对应的频率资源组成的频率资源组,可以降低具有不同长度的时间单位的频率资源之间的资源调度和资源反馈的复杂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于偶数倍的具体取值不做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可选的,偶数倍可以为2倍。此时,当一个时隙包括的时域符号个数相同时,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位比值固定为1:2,最为接近。
下面通过具体示例详细说明。为了简化说明,在以下各种实现方式中,仅列举出可能的子载波间隔集合,并不列举对应的频率资源组集合。
假设终端设备支持的子载波间隔包括{15kHz,30kHz,60kHz,120kHz}。则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组成的子载波间隔集合可以为:{15kHz,30kHz}、{15kHz,60kHz}、{15kHz,120kHz}、{30kHz,60kHz}、{30kHz,120kHz}、{60kHz,120kHz}。
可选的,作为第二种实现方式,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可以满足条件: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两个子载波间隔。
具体的,由于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为相邻的两个子载波间隔。NR中支持的子载波间隔通常为15kHz*2^n,n为整数。因此,当一个时隙包括的时域符号个数相同时,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位比值固定为1:2,最为接近。降低了具有不同长度的时间单位的频率资源之间的资源调度和资源反馈的复杂度。
下面通过具体示例详细说明。
假设终端设备支持的子载波间隔包括{15kHz,30kHz,60kHz,120kHz}。则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组成的子载波间隔集合可以为:{15kHz,30kHz}、{30kHz,60kHz}、{60kHz,120kHz}。
可选的,作为第三种实现方式,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可以满足条件:第一子载波间隔小于第二第一子载波间隔,第一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60kHz。
具体的,15k是低频频率资源最有可能对应的子载波间隔,覆盖范围较大。限制第一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60kHz,第一子载波间隔小于第二第一子载波间隔,可以考虑高低频协作以及上下行解耦的需求,降低了具有不同长度的时间单位的频率资源之间的资源调度和资源反馈的复杂度。
下面通过具体示例详细说明。
假设终端设备支持的子载波间隔包括{15kHz,30kHz,60kHz,120kHz}。则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组成的子载波间隔集合可以为:{15kHz,30kHz}、{15kHz,60kHz}、{15kHz,120kHz}、{60kHz,120kHz}。
可选的,作为第四种实现方式,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可以满足条件:第一子载波间隔或者第二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若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均不是15kHz,则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两个子载波间隔。
具体的,15k是低频频率资源最有可能对应的子载波间隔,覆盖范围较大。将对应15k和其他子载波间隔的频率资源划分在一个频率资源组中,可以获得一定增益,提升鲁棒性。而对于除15kHz之外的其他子载波间隔,将考虑临近原则。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设备配置的频率资源组中的频率资源通信,可以降低具有不同长度的时间单位的频率资源之间的资源调度和资源反馈的复杂度。
下面通过具体示例详细说明。
假设终端设备支持的子载波间隔包括{15kHz,30kHz,60kHz,120kHz}。则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组成的子载波间隔集合可以为:{15kHz,30kHz}、{15kHz,60kHz}、{15kHz,120kHz}、{30kHz,60kHz}、{60kHz,120kHz}。
可选的,作为第五种实现方式,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可以满足条件:若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一预设值,则第二子载波间隔为第二预设值。
具体的,在该种场景下,仅支持一种子载波间隔组合。即,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一预设值,且第二子载波间隔为第二预设值。可以用于第一预设值或者第二预设值应用较少的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于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的具体取值不做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下面通过具体示例详细说明。
假设终端设备支持的子载波间隔包括{15kHz,30kHz,60kHz,120kHz}。若第一预设值为15kHz,第二预设值为30kHz,则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组成的子载波间隔集合可以为:{15kHz,30kHz}。
可选的,作为第六种实现方式,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可以满足条件:若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三预设值,则第二子载波间隔不为第四预设值。
具体的,在该种场景下,可以对某些子载波的组合进行排除。即,对于第三预设值和第四预设值组成的子载波间隔组合进行排除,可以支持除该种组合之外的其他子载波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于第三预设值和第四预设值的具体取值不做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下面通过具体示例详细说明。
假设终端设备支持的子载波间隔包括{15kHz,30kHz,60kHz,120kHz}。若第三预设值为30kHz,第四预设值为60kHz,则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组成的子载波间隔集合可以为:{15kHz,30kHz}、{15kHz,60kHz}、{15kHz,120kHz}、{30kHz,120kHz}、{60kHz,120kHz}。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频率资源分组原则,除了考虑子载波间隔之外,还可以考虑其他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特别限定。例如,还可以根据频率资源的负荷情况对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分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频率资源分组原则。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进行分组,获得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每个频率资源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频率资源。频率资源分组原则为每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最多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通过限制每个频率资源组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的数量,限制了频率资源组中包括的频率资源,简化了频率资源的组成方式,降低了具有不同长度的时间单位的频率资源之间的资源调度和资源反馈的复杂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频率资源分组原则。网络设备可以对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进行分组,获得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每个频率资源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频率资源。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需要符合频率资源分组原则。该频率资源分组原则可以包括:所有频率资源组中仅有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
具体的,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需要满足:1)多个频率资源的总数为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频率资源数M,M大于1。2)多个频率资源中的每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终端设备可以支持的子载波间隔。也就是说,终端设备被网络设备配置了N种子载波间隔的M个频率资源,N<=M。M个频率资源根据频率资源分组原则被划分为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频率资源组的数量小于或者等于M。在所有的频率资源组中,一种场景为:只有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其余的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仅对应一种子载波间隔。另一种场景为:所有的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均对应一种子载波间隔。
通过限制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的频率资源组的数量,限制了频率资源组中包括的频率资源,简化了频率资源的组成方式,降低了具有不同长度的时间单位的频率资源之间的资源调度和资源反馈的复杂度。
下面通过具体示例详细说明。
假设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为{CC1,CC2,CC3,CC4},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分别为{15kHz,30kHz,60kHz,120kHz}。根据上述频率资源分组原则可以获得的频率资源分组结果参见表5。表5示出了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以及每个频率资源组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组成的子载波间隔集合。
表5
频率资源组 子载波间隔集合
1 {15kHz},{30kHz},{60kHz},{120kHz} {15kHz},{30kHz},{60kHz},{120kHz}
2 {15kHz,30kHz},{60kHz},{120kHz} {15kHz,30kHz},{60kHz},{120kHz}
3 {15kHz,60kHz},{30kHz},{120kHz} {15kHz,60kHz},{30kHz},{120kHz}
4 {15kHz,120kHz},{30kHz},{60kHz} {15kHz,120kHz},{30kHz},{60kHz}
5 {15kHz},{30kHz,60kHz},{120kHz} {15kHz},{30kHz,60kHz},{120kHz}
6 {15kHz},{60kHz},{30kHz,120kHz} {15kHz},{60kHz},{30kHz,120kHz}
7 {15kHz},{30kHz},{60kHz,120kHz} {15kHz},{30kHz},{60kHz,120kHz}
8 {15kHz,30kHz,60kHz},{120kHz} {15kHz,30kHz,60kHz},{120kHz}
9 {15kHz,30kHz,120kHz},{60kHz} {15kHz,30kHz,120kHz},{60kHz}
10 {15kHz},{30kHz,60kHz,120kHz} {15kHz},{30kHz,60kHz,120kHz}
11 {15kHz,60kHz,120kHz},{30kHz} {15kHz,60kHz,120kHz},{30kHz}
12 {15kHz,30kHz,60kHz,120kHz} {15kHz,30kHz,60kHz,120kHz}
其中,当一种子载波间隔对应的频率资源数大于1时,这些频率资源可以划分在同一个频率资源组中,也可以划分在不同的频率资源组中。
当一个频率资源对应至少两种子载波间隔时,该频率资源可以划分在同一个频率资源组中,也可以划分在不同的频率资源组中。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每个频率资源组中包括的频率资源的数量不做特别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可选的,每个频率资源组可以最多包括16个频率资源。
其中,当所有频率资源组中存在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时,该多种子载波间隔可以进一步符合一定的频率资源分组条件。
可选的,作为第一种实现方式,多种子载波间隔可以满足条件:多种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至少两个子载波间隔。
具体的,NR中支持的子载波间隔通常为15kHz*2^n,n为整数。因此,当多种子载波间隔为临近的子载波间隔时,相邻的两个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单位比值固定为1:2,最为接近。降低了具有不同长度的时间单位的频率资源之间的资源调度和资源反馈的复杂度。
下面通过具体示例详细说明。为了简化说明,在以下各种实现方式中,仅列举出可能的子载波间隔集合,并不列举对应的频率资源组集合。
假设终端设备支持的子载波间隔包括{15kHz,30kHz,60kHz,120kHz}。则多种子载波间隔组成的子载波间隔集合可以为:{15kHz,30kHz}、{30kHz,60kHz}、{60kHz,120kHz}、{15kHz,30kHz,60kHz}、{30kHz,60kHz,120kHz}、{15kHz,30kHz,60kHz,120kHz}。
可选的,作为第二种实现方式,多种子载波间隔可以满足条件:若多种子载波间隔中包括第五预设值,则多种子载波间隔中还包括第六预设值。
具体的,在该种场景下,可以对某些子载波组合进行排除。即,当多种子载波间隔中包括第五预设值时,一定同时包括第六预设值。不允许多种子载波间隔仅包括第六预设值,却不包括第五预设值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于第五预设值和第六预设值的具体取值不做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下面通过具体示例详细说明。
假设终端设备支持的子载波间隔包括{15kHz,30kHz,60kHz,120kHz}。若第五预设值为30kHz,第六预设值为15kHz,则多种子载波间隔组成的子载波间隔集合可以为:{15kHz,30kHz}、{15kHz,60kHz}、{15kHz,120kHz}、{60kHz,120kHz}、{15kHz,30kHz,60kHz}、{15kHz,30kHz,120kHz}、{15kHz,60kHz,120kHz}、{15kHz,30kHz,60kHz,120kHz}。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频率资源分组原则,除了考虑子载波间隔之外,还可以考虑其他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特别限定。例如,还可以根据频率资源的负荷情况对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分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频率资源分组原则。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进行分组,获得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每个频率资源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频率资源。频率资源分组原则为所有频率资源组中仅有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通过限制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的频率资源组的数量,限制了频率资源组中包括的频率资源,简化了频率资源的组成方式,降低了具有不同长度的时间单位的频率资源之间的资源调度和资源反馈的复杂度。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消息交互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S101、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分组生成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其中,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每个频率资源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频率资源。每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最多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或者,所有频率资源组中仅有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
具体的,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分组,可以获得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该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需要符合一定的频率资源分组原则。对于相同时间单位长度的频率资源跨载波资源调度和资源反馈,或者对于不同时间单位长度的频率资源跨载波资源调度和资源反馈,只支持频率资源组内部频率资源之间的资源调度和资源反馈。
需要说明,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频率资源不一定都是终端设备支持的。例如,网络设备侧共计配置5个载波,但是终端设备最多支持3个载波,则网络设备可以从5个载波中为终端设备配置3个载波。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网络设备如何确定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可以采用现有的载波聚合中确定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的方法。
需要说明,频率资源组需要符合的频率资源分组原则,相关原理与上述涉及频率资源分组原则的实施例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若每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最多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当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包括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时,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二子载波间隔的偶数倍;或者,
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
第一子载波间隔小于第二第一子载波间隔,第一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60kHz;或者,
第一子载波间隔或者第二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若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均不是15kHz,则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
若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一预设值,则第二子载波间隔为第二预设值;或者,
若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三预设值,则第二子载波间隔不为第四预设值。
可选的,若所有频率资源组中仅有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当所有频率资源组中存在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时,多种子载波间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多种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至少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
若多种子载波间隔中包括第五预设值,则多种子载波间隔中还包括第六预设值。
S1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对于频率资源分组信息的传输方式不做限定。可选的,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可以包括: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媒体访问控制(MediaAddress Control,MAC)层消息或者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向终端设备发送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相应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RRC消息、MAC层消息或者DCI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具体的,当网络设备通过RRC消息或者MAC层消息发送频率资源分组信息时,可以采用现有的消息流程。例如,RRC消息可以为RRC重配置消息(RRC Reconfiguration)。MAC层消息可以为MAC-CE(MAC Control Element)消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RRC消息或者MAC层消息之后,会向网络设备发送相应的响应消息。当网络设备通过DCI发送频率资源分组信息时,可以用一种DCI格式,该格式可以使用特殊的加扰方式。用户根据相应的加扰序列进行解扰,可以获知DCI中携带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可选的,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频率资源分组信息中包括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和/或CP长度。
相应的,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中包括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和/或CP长度。
具体的,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与时隙(slot)包括的时域符号个数相关,时隙包括的时域符号个数与时隙长度相关。假设配置正常CP,子载波间隔为15kHz。当一个时隙包括14个时域符号时,该时隙长度可以为1ms。当一个时隙包括7个时域符号时,该时隙长度减半,可以为0.5ms。假设配置扩展CP,则一个时隙可以包括12/6个时域符号。
其中,子载波间隔和/或CP长度也可以称为numerology信息。当然,numerology信息也可以为其他名称,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S103、终端设备根据频率资源分组信息进行数据传输。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进行分组获得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每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最多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或者,所有频率资源组中仅有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通过限制每个频率资源组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的数量,或者通过限制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的频率资源组的数量,限制了频率资源组中的频率资源组成方式。在不同时间单位长度的频率资源跨载波资源调度和资源反馈场景下,由于只支持频率资源组内部频率资源之间的资源调度和资源反馈,因此降低了具有不同长度的时间单位的频率资源之间的资源调度和资源反馈的复杂度。
需要说明,对于每个频率资源组内的跨频率资源资源调度和资源反馈,与现有的载波聚合中的跨载波资源调度和资源反馈原理相似,本实施例不做特别限定。
下面结合具体示例,以支持不同numerology的频率资源的联合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反馈为例进行说明。当频率资源组中包括多个频率资源时,多个频率资源包括一个主频率资源和至少一个辅频率资源。频率资源组内多个频率资源的上行反馈可以在频率资源组内主频率资源上联合发送UCI信息。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频率资源组的一种示意图。如图4所示,有两个频率资源组,分别为频率资源组1(可以称为group1)和频率资源组2(可以称为group2)。group1包括CC1、CC2和CC3。CC1和CC2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CC3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CC1为主频率资源,CC2和CC3为辅频率资源。CC2和CC3可以在CC1上反馈UCI信息。Group2包括CC4和CC5。CC4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CC5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CC4为主频率资源,CC5为辅频率资源。CC5可以在CC4上反馈UCI信息。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频率资源组的另一种示意图。如图5所示,有两个频率资源组,分别为频率资源组1(可以称为group1)和频率资源组2(可以称为group2)。其中,CC3可以包括BP1和BP2。group1包括CC1、CC2和CC3/BP1。CC1、CC2和CC3/BP1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CC1为主频率资源,CC2和CC3/BP1为辅频率资源。CC2可以在CC1上反馈UCI信息,CC3/BP1可以在CC1上反馈15kHz的UCI信息。Group2包括CC3/BP2、CC4和CC5。CC3/BP2和CC4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CC5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CC4为主频率资源,CC3/BP2和CC5为辅频率资源。CC5可以在CC4上反馈UCI信息,CC3/BP2可以在CC4上反馈30kHz的UCI信息。
可见,当一个频率资源对应至少两种子载波间隔、且该频率资源属于不同的频率资源组时,该频率资源上不同numerology的内容可以通过各自所述的不同频率资源组反馈。
可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在S101之前,还可以包括: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终端能力信息。其中,终端能力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支持的频率资源的最大数量、终端设备支持的子载波间隔和终端设备支持的频率资源组能力信息,频率资源组能力信息可以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项:终端设备支持的频率资源组的最大数量、每个频率资源组中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种类的最大数量、每个频率资源组中频率资源的最大数量、频率资源组中频率资源支持的子载波间隔组成的子载波间隔集合。
相应的,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终端设备的终端能力信息。
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上报的终端能力信息之后,就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终端能力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
需要说明,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也可以不根据终端设备的终端能力信息确定,而通过其他方式确定。例如,网络设备可以获知终端设备的类型,而终端设备的类型通常默认支持特定的频率资源。
可选的,终端能力信息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支持的频率资源的频点和宽度。
下面通过具体示例说明终端能力信息。
例如,网络设备配置有6个频率资源{F1,F2,F3,F4,F5,F6},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分别为{15kHz,15kHz,30kHz,30kHz,60kHz,120kHz}。假设一个终端设备上报的终端能力信息中,最多支持4个频率资源,最多支持2组频率资源组,其中一个频率资源组(可以称为第一频率资源组)中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种类的最大数量为2,另一个频率资源组(可以称为第二频率资源组)中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种类的最大数量为1。终端设备支持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30kHz,60kHz,120kHz,},在第一频率资源组中不支持30kHz子载波间隔的频率资源。则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4个频率资源,分为两个频率资源组,第一频率资源组{F5,F6},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120kHz},第二频率资源组{F1,F2},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均为{15kHz}。
可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若S102中,网络设备通过DCI向终端设备发送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则在S102之后,还可以包括: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确认信息,第一确认信息指示了终端设备接收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相应的,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对于第一确认信息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可以采用现有的实现方式。例如,第一确认信息可以为ACK。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分组生成频率资源分组信息,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频率资源分组信息,终端设备根据频率资源分组信息进行数据传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针对频率资源的时间单位长度不同时跨载波资源调度和资源反馈场景,通过引入频率资源分组的限制条件,简化了频率资源组中的频率资源构成复杂度,降低了具有不同长度的时间单位的频率资源之间的资源调度和资源反馈的复杂度。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消息交互图。本申请实施例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了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主要应用于频率资源分组信息中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发生变化的场景。例如,终端设备支持的子载波间隔发生变化。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在S103之后,还可以包括:
S201、若多个频率资源中的至少一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发生变化,则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资源变化信息。
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资源变化信息。
其中,资源变化信息可以包括发生变化的频率资源和发生变化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
具体的,当频率资源分组信息中包括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发生变化时,网络设备需要将发生变化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变化后的子载波间隔通知给终端设备,以确保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可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是否需要更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若网络设备确定需要更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则更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资源变化信息还可以包括更新后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具体的,当频率资源分组信息中包括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发生变化时,频率资源分组信息不一定需要更新。也就是说,各个频率资源组包括的频率资源可能变化,也可能没有变化。例如,对于频率资源组{CC1,CC2,CC3},虽然CC3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由15kHz变化为30kHz,但是该频率资源组依然为{CC1,CC2,CC3},此时,频率资源分组信息不需要更新。当网络设备确定需要更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时,说明存在频率资源组中包括的频率资源发生变化了,则对频率资源分组信息进行更新,获得更新后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更新后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也需要符合上述频率资源分组原则。网络设备将更新后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也发送给终端设备,以确保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当网络设备确定不需要更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时,说明没有频率资源组中包括的频率资源发生变化,此时,可以将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也可以不发送。
需要说明,若资源变化信息还包括更新后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则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发生变化的频率资源和发生变化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以及更新后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可以在一条消息中发送,也可以通过两条消息发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对于资源变化信息的传输方式不做限定。可选的,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资源变化信息,可以包括:
通过RRC消息、MAC层消息或者DCI向终端设备发送资源变化信息。
相应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RRC消息、MAC层消息或者DCI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资源变化信息。
具体的,当网络设备通过RRC消息或者MAC层消息发送资源变化信息时,可以采用现有的消息流程。例如,RRC消息可以为RRC重配置消息(RRC Reconfiguration)。MAC层消息可以为MAC-CE(MAC Control Element)消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RRC消息或者MAC层消息之后,会向网络设备发送相应的响应消息。
当网络设备通过DCI发送资源变化信息时,可以用一种DCI格式,该格式使用特殊的加扰方式,如定义新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y Identity,RNTI)加扰(如对子载波间隔变化定义一种RNTI加扰序列,对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变化定义一种RNTI加扰序列)。终端设备根据对应的RNTI对应的加扰序列进行解扰,使用哪个RNTI接收成功即可知对应的DCI中的内容。例如,可以在DCI中存在一个域,该域可用bitmap或联合编码的方式指示子载波间隔变化和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变化。如4个频率资源,共对应2种子载波间隔(15kHz和30kkHz),备选的子载波间隔共4种(15kHz、30kHz、60kHz、120k),则指示子载波间隔变化的域可以有8bit,每2bit对应一个频率资源的子载波间隔。若指示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变化,则该组的域可以有4bit,每1bit对应一个频率资源是否属于当前频率资源组。该域的位置可以由协议规定或者由高层信令如RRC进行配置。
可选的,若网络设备通过DCI向终端设备发送资源变化信息,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确认信息,第二确认信息指示了终端设备接收到资源变化信息。
相应的,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确认信息。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对于第二确认信息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可以采用现有的实现方式。例如,第二确认信息可以为ACK。
可选的,资源变化信息还可以包括发生变化的频率资源对应的CP长度。
需要说明,若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发生变化,则对于变化后的频率资源组,组内新增的频率资源的内容需要通过该频率资源组反馈。
下面结合具体示例详细说明。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频率资源组的变化示意图。如图7所示,有两个频率资源组,分别为频率资源组1(可以称为group1)和频率资源组2(可以称为group2)。变化前的group1包括CC1、CC2和CC3。CC1和CC2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CC3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CC1为主频率资源,CC2和CC3为辅频率资源。CC2和CC3可以在CC1上反馈UCI信息。变化前的Group2包括CC4和CC5。CC4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CC5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CC4为主频率资源,CC5为辅频率资源。CC5可以在CC4上反馈UCI信息。
当CC3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由30kHz变化为60kHz时,变化后的group1包括CC1和CC2。CC1和CC2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CC1为主频率资源,CC2为辅频率资源。CC2可以在CC1上反馈UCI信息。变化后的Group2包括CC3、CC4和CC5。CC4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CC3、CC5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CC4为主频率资源,CC3、CC5为辅频率资源。CC3、CC5可以在CC4上反馈UCI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若多个频率资源中的至少一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发生变化,则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资源变化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当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发生变化时,网络设备将资源变化信息通知给终端设备,确保了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可靠性。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操作。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可以包括:
处理模块11,用于对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分组生成频率资源分组信息,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包括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每个频率资源组包括至少一个频率资源。每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最多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或者,所有频率资源组中仅有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
发送模块12,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可选的,若每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最多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当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包括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时,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二子载波间隔的偶数倍。或者,
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
第一子载波间隔小于第二第一子载波间隔,第一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60kHz。或者,
第一子载波间隔或者第二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若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均不是15kHz,则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
若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一预设值,则第二子载波间隔为第二预设值。或者,
若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三预设值,则第二子载波间隔不为第四预设值。
可选的,若所有频率资源组中仅有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则多种子载波间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多种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至少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
若多种子载波间隔中包括第五预设值,则多种子载波间隔中还包括第六预设值。
可选的,还包括接收模块13,接收模块13用于:
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终端能力信息,终端能力信息包括终端设备支持的频率资源的最大数量、终端设备支持的子载波间隔和终端设备支持的频率资源组能力信息,频率资源组能力信息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项:终端设备支持的频率资源组的最大数量、每个频率资源组中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种类的最大数量、每个频率资源组中频率资源的最大数量、频率资源组中频率资源支持的子载波间隔组成的子载波间隔集合。
可选的,发送模块12具体用于:
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向终端设备发送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还包括接收模块13,接收模块13用于:
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第一确认信息指示了终端设备接收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可选的,发送模块12还用于:
若多个频率资源中的至少一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发生变化,则向终端设备发送资源变化信息,资源变化信息包括发生变化的频率资源和发生变化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
处理模块11还用于,确定是否需要更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若需要更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则更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资源变化信息还包括更新后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可选的,发送模块12具体用于: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媒体访问控制MAC层消息或者DCI向终端设备发送资源变化信息。
若发送模块12通过DCI向终端设备发送资源变化信息,还包括接收模块13,接收模块13用于:
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确认信息,第二确认信息指示了终端设备接收到资源变化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操作,其技术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21、存储器22和收发器23,所述存储器22用于存储指令,所述收发器23用于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处理器2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22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网络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操作,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操作。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31,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包括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每个频率资源组包括至少一个频率资源。每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最多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或者,所有频率资源组中仅有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
处理模块32,用于根据频率资源分组信息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若每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最多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当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包括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时,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二子载波间隔的偶数倍。或者,
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
第一子载波间隔小于第二第一子载波间隔,第一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60kHz。或者,
第一子载波间隔或者第二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若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均不是15kHz,则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
若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一预设值,则第二子载波间隔为第二预设值。或者,
若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三预设值,则第二子载波间隔不为第四预设值。
可选的,若所有频率资源组中仅有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则多种子载波间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多种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至少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
若多种子载波间隔中包括第五预设值,则多种子载波间隔中还包括第六预设值。
可选的,还包括发送模块33,发送模块33用于:
向网络设备发送终端能力信息,终端能力信息包括终端设备支持的频率资源的最大数量、终端设备支持的子载波间隔和终端设备支持的频率资源组能力信息,频率资源组能力信息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项:终端设备支持的频率资源组的最大数量、每个频率资源组中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种类的最大数量、每个频率资源组中频率资源的最大数量、频率资源组中频率资源支持的子载波间隔组成的子载波间隔集合。
可选的,接收模块31具体用于:
接收网络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发送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还包括发送模块33,发送模块33用于:
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确认信息,第一确认信息指示了终端设备接收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可选的,接收模块31还用于: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资源变化信息,资源变化信息包括当多个频率资源中的至少一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发生变化时、发生变化的频率资源和发生变化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
资源变化信息还包括当频率资源分组信息需要更新时、更新后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可选的,接收模块31具体用于:
接收网络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媒体访问控制MAC层消息或者DCI发送的资源变化信息。
若接收模块31接收网络设备通过DCI发送的资源变化信息,还包括发送模块33,发送模块33用于:
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确认信息,第二确认信息指示了终端设备接收到资源变化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操作,其技术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41、存储器42和收发器43,所述存储器42用于存储指令,所述收发器43用于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处理器4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42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操作,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8)

1.一种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分组生成频率资源分组信息,所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包括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每个频率资源组包括至少一个频率资源;每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最多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或者,所有频率资源组中仅有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每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最多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当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包括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时,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偶数倍;或者,
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为所述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
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小于所述第二第一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60kHz;或者,
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或者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若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均不是15kHz,则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为所述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
若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一预设值,则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为第二预设值;或者,
若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三预设值,则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不为第四预设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有频率资源组中仅有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则所述多种子载波间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多种子载波间隔为所述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至少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
若所述多种子载波间隔中包括第五预设值,则所述多种子载波间隔中还包括第六预设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终端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频率资源的最大数量、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频率资源组能力信息,所述频率资源组能力信息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频率资源组的最大数量、每个频率资源组中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种类的最大数量、每个频率资源组中频率资源的最大数量、频率资源组中频率资源支持的子载波间隔组成的子载波间隔集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包括:
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所述第一确认信息指示了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多个频率资源中的至少一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发生变化,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资源变化信息,所述资源变化信息包括发生变化的频率资源和所述发生变化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
确定是否需要更新所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若需要更新所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则更新所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所述资源变化信息还包括更新后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资源变化信息,包括: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媒体访问控制MAC层消息或者DCI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资源变化信息;
若通过DCI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资源变化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确认信息,所述第二确认信息指示了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资源变化信息。
8.一种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所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包括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每个频率资源组包括至少一个频率资源;每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最多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或者,所有频率资源组中仅有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
根据所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进行数据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每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最多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当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包括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时,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偶数倍;或者,
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
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小于所述第二第一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60kHz;或者,
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或者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若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均不是15kHz,则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为所述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
若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一预设值,则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为第二预设值;或者,
若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三预设值,则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不为第四预设值。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有频率资源组中仅有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则所述多种子载波间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多种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至少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
若所述多种子载波间隔中包括第五预设值,则所述多种子载波间隔中还包括第六预设值。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终端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能力信息包括终端设备支持的频率资源的最大数量、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频率资源组能力信息,所述频率资源组能力信息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频率资源组的最大数量、每个频率资源组中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种类的最大数量、每个频率资源组中频率资源的最大数量、频率资源组中频率资源支持的子载波间隔组成的子载波间隔集合。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发送的所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确认信息,所述第一确认信息指示了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资源变化信息,所述资源变化信息包括当多个频率资源中的至少一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发生变化时、发生变化的频率资源和所述发生变化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
所述资源变化信息还包括当所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需要更新时、更新后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资源变化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媒体访问控制MAC层消息或者DCI发送的所述资源变化信息;
若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DCI发送的所述资源变化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确认信息,所述第二确认信息指示了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资源变化信息。
15.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对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频率资源分组生成频率资源分组信息,所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包括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每个频率资源组包括至少一个频率资源;每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最多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或者,所有频率资源组中仅有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每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最多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当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包括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时,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偶数倍;或者,
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为所述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
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小于所述第二第一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60kHz;或者,
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或者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若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均不是15kHz,则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为所述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
若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一预设值,则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为第二预设值;或者,
若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三预设值,则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不为第四预设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有频率资源组中仅有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则所述多种子载波间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多种子载波间隔为所述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至少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
若所述多种子载波间隔中包括第五预设值,则所述多种子载波间隔中还包括第六预设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终端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频率资源的最大数量、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频率资源组能力信息,所述频率资源组能力信息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频率资源组的最大数量、每个频率资源组中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种类的最大数量、每个频率资源组中频率资源的最大数量、频率资源组中频率资源支持的子载波间隔组成的子载波间隔集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还包括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所述第一确认信息指示了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多个频率资源中的至少一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发生变化,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资源变化信息,所述资源变化信息包括发生变化的频率资源和所述发生变化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是否需要更新所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若需要更新所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则更新所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所述资源变化信息还包括更新后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媒体访问控制MAC层消息或者DCI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资源变化信息;
若所述发送模块通过DCI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资源变化信息,还包括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确认信息,所述第二确认信息指示了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资源变化信息。
2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所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包括至少一个频率资源组,每个频率资源组包括至少一个频率资源;每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最多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或者,所有频率资源组中仅有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进行数据传输。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每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最多对应两种子载波间隔,当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包括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时,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偶数倍;或者,
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
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小于所述第二第一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60kHz;或者,
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或者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若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均不是15kHz,则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为所述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
若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一预设值,则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为第二预设值;或者,
若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三预设值,则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不为第四预设值。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有频率资源组中仅有一个频率资源组的频率资源对应多种子载波间隔,则所述多种子载波间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多种子载波间隔为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相邻的至少两个子载波间隔;或者,
若所述多种子载波间隔中包括第五预设值,则所述多种子载波间隔中还包括第六预设值。
25.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终端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能力信息包括终端设备支持的频率资源的最大数量、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频率资源组能力信息,所述频率资源组能力信息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频率资源组的最大数量、每个频率资源组中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种类的最大数量、每个频率资源组中频率资源的最大数量、频率资源组中频率资源支持的子载波间隔组成的子载波间隔集合。
26.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发送的所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还包括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确认信息,所述第一确认信息指示了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资源变化信息,所述资源变化信息包括当多个频率资源中的至少一个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发生变化时、发生变化的频率资源和所述发生变化的频率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
所述资源变化信息还包括当所述频率资源分组信息需要更新时、更新后的频率资源分组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媒体访问控制MAC层消息或者DCI发送的所述资源变化信息;
若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DCI发送的所述资源变化信息,还包括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确认信息,所述第二确认信息指示了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资源变化信息。
CN201710459679.4A 2017-06-16 2017-06-16 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Active CN1091520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9679.4A CN109152031B (zh) 2017-06-16 2017-06-16 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PCT/CN2018/087996 WO2018228152A1 (zh) 2017-06-16 2018-05-23 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9679.4A CN109152031B (zh) 2017-06-16 2017-06-16 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2031A true CN109152031A (zh) 2019-01-04
CN109152031B CN109152031B (zh) 2020-11-27

Family

ID=64660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59679.4A Active CN109152031B (zh) 2017-06-16 2017-06-16 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52031B (zh)
WO (1) WO2018228152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31827A1 (en) * 2014-03-07 2015-09-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fdm with flexible sub-carrier spacing and symbol duration
CN106304138A (zh) * 2015-05-28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系统参数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7010764A1 (ko) * 2015-07-10 2017-01-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면허 대역 및 캐리어 결합을 지원하는 무선접속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버스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056796A1 (ja) * 2015-10-01 2017-04-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98442A1 (en) * 2015-12-08 2017-06-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r equipment state configurations for multiple servic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31827A1 (en) * 2014-03-07 2015-09-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fdm with flexible sub-carrier spacing and symbol duration
CN106304138A (zh) * 2015-05-28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系统参数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7010764A1 (ko) * 2015-07-10 2017-01-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면허 대역 및 캐리어 결합을 지원하는 무선접속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버스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056796A1 (ja) * 2015-10-01 2017-04-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2031B (zh) 2020-11-27
WO2018228152A1 (zh) 2018-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99424B2 (en) Scheduling request arrangement for new radio
CN109156018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0805923B2 (en) Allocating transmission resource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that provide low latency services
CN109121152B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8633071A (zh) 在新无线电网络中监视、发送和接收下行链路先占指示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119573B (zh) 无线通信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以及控制信息生成方法
CN107690188A (zh) 一种无线传输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1044147B2 (e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465496A (zh)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9787711A (zh) 一种mcs索引表格配置方法、用户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US2024005705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tilizing overlapping component carriers
US11196529B2 (en) Indication method,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115076A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9923917A (zh) 用于指示数字基本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06817774A (zh) 用户终端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8401286A (zh)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9906647A (zh) 数据复用装置、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US1172226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tilizing non-standard bandwidths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devices supporting standard bandwidths
CN109152031A (zh) 频率资源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7920389A (zh) 一种ue、基站中的资源映射调整的方法和装置
CN114071740A (zh) 上行复用时频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US20190261334A1 (en)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JP2022524713A (ja) 無線通信方法、端末デバイス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CN114930782B (zh) 用于前传接口中的零填充箱的信令的装置和方法
US11044745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to reduce receiving performance loss from resource allo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