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2004B - 微时隙指示及确定方法、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微时隙指示及确定方法、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2004B
CN109152004B CN201710453531.XA CN201710453531A CN109152004B CN 109152004 B CN109152004 B CN 109152004B CN 201710453531 A CN201710453531 A CN 201710453531A CN 109152004 B CN109152004 B CN 1091520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ci
micro
indicating
time slot
transmission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535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2004A (zh
Inventor
柯颋
侯雪颖
夏亮
董静
童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5353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520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52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2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20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20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微时隙指示及确定方法、通信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应用于基站中的微时隙指示方法包括:利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向终端指示微时隙所在的频域位置;利用至少一个第二DCI向所述终端指示所述微时隙所在的时域位置。

Description

微时隙指示及确定方法、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时隙指示及确定方法、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5G)的新接口(NR)中提出了微时隙的时隙单位。所述微时隙包括至少一个传输符号,且包括的传输符号总数小于时隙包括的传输符号总数。在5G NR中允许某些业务利用多个微时隙进行传输,但是在传输过程中,由于业务传输的优先级的不同,还可能存在时隙避让的现象,这就导致了微时隙的传输时机不确定的问题,若采用静态调度,显然不能解决避让导致的问题,若采用动态调度,每次调度之前需要通过调度结果的下发告知终端的调度结果,这就导致的信令开销大的问题。故基站如何灵活的进行微时隙调度的同时且以尽可能小的信令开销向终端指示调度结果,是现有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微时隙指示及确定方法、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至少部分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微时隙指示方法,应用于基站中,包括:
利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向终端指示微时隙所在的频域位置;
利用至少一个第二DCI向所述终端指示所述微时隙所在的时域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微时隙确定方法,应用于终端中,包括:
接收指示了微时隙所在的频域位置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
接收至少一个指示了所述微时隙所在的时域位置的第二DCI。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第一收发器,用于与其他通信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第一处理器,与所述第一收发器相连,用于通过执行计算机程序,实现前述任意一个技术方案提供的微时隙指示方法或微时隙确定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第二处理器及计算机程序;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前述任意一个技术方案提供的微时隙指示方法或微时隙确定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后,能够实现前述任意一个技术方案提供的微时隙指示方法或微时隙确定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时隙指示及确定方法、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为了实现微时隙的灵活调度,利用第一DCI指示微时隙的频域位置,利用一个或多个第二DCI指示微时隙的时域位置,利用两级DCI,即便在频域位置指示之后,还可以根据当前各种业务的调度紧急状况等,动态的利用第二DCI灵活调度微时隙的时域位置,显然实现了微时隙的灵活配置,具有微时隙调度的灵活性高的特点。另一方面,多个第二DCI可以共用一个第一DCI,相当于多个微时隙的调度可以共用一个第一DCI指示频域位置,相对于动态调度中单独指示每一个微时隙的频域位置,减少了信令开销,从而具有信令开销小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时隙指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四十例提供的一种微时隙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位时隙的指示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位时隙的指示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位时隙的指示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位时隙的指示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位时隙的指示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HARQ反馈时序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HARQ反馈时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时隙指示方法,应用于基站中,包括:
步骤S110:利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向终端指示微时隙所在的频域位置;
步骤S120:利用至少一个第二DCI向所述终端指示所述微时隙所在的时域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可为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基站中的方法。所述基站可为下一代基站(gNB)或增强的演进型基站(eNB)等。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利用第一DCI指示当前调度的微时隙所在的频域位置,这里的频域位置对应于频带。例如,所述第一DCI可以包括直接指示频带的字段。所述第一DCI还可以采用隐性指示的方式指示所述频域位置,例如,利用所述第一DCI的发送参数或第一DCI对应的其他信息,结合预先设定的对应关系,向终端间接指示所述频域位置。例如,发送所述第一DCI的频带可所述微时隙的频带,这样的话,就通过第一DCI的发送频带指示了所述微时隙的频带。当然,以上仅是所述第一DCI指示所述频域位置的几种可选方式,但是具体实现时,不局限于上述任意一种。
在步骤S110中所述第一DCI可以直接携带有频带标识、载波标识、以及频域资源块的块标识等各种指示频域位置的信息。
在步骤S120中还会通过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DCI向终端指示微时隙所在的时域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所述第二DCI可以指示一个或多个微时隙所在的时域位置。可选为,一个所述第二DCI指示一个微时隙所在的时域位置。
所述第二DCI可包括携带有传输符号的符号标识、子帧标识及该子帧内传输符号的资源标号的字段,可以直接通过第二DCI内的指示字段进行显性指示,也可以通过第二DCI的属性参数等预先设定的映射关系,向终端指示所述时域位置。
一旦微时隙的频域位置及时域位置都确定了,终端就可以确定出传输当前业务的传输资源的资源位置,从而可以在对应的资源位置上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一个所述微时隙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符号,一个所述微时隙包括的传输符号可选为在时域连续分布。
这样的话,所述基站首先利用第一DCI指示微时隙所在的频域位置,若存在优先级更高的业务优先调度的避让时,可以利用第二DCI动态调整当前业务的微时隙的时域位置,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微时隙的灵活调度,同时采用第一DCI指示频域位置,采用一个或多个第二DCI指示多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这样在多个微时隙的动态调度时,实现了多个微时隙的频域位置的指示信息的共用,这样就不用针对每一个微时隙都进行频域位置的指示,显然减少了微时隙的调度的信令开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微时隙可用于上行数据的接收,也可以用于下行数据的发送。若所述调度的微时隙用于上行数据的接收,则所述基站,还会在第一DCI和第二DCI指示的微时隙上接收上行数据。若所述微时隙用于下行数据的发送,则所述基站还会在第一DCI和第二DCI指示的微时隙上发送下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20可包括:
将所述第二DCI承载在所述第二DCI指示的微时隙的第一个传输符号中发送给所述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终端的操作,将第二DCI直接承载在其指示的微时隙的第一个传输符号中。例如,第n个第二DCI用于第n个微时隙,直接将第n个第二DCI承载在第n个微时隙的第一个传输符号发送,这样终端在检测到第n个第二DCI时,会可以知道当前微时隙为传输对应业务数据的微时隙,将继续从该微时隙上接收数据,从而完成数据的接收。这样的话,终端不用在接收到第二DCI之后,根据第二DCI显性或隐性指示的微时隙的时域位置进行一段时间等待之后,重新接收,一方面可以简化终端的接收操作,另一方面可以节省终端的接收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DCI指示所述第二DCI的频域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DCI还指示第二DCI的频域位置,这样终端在接收到第一DCI之后,就可以知道在哪一个频域位置去检测第二DCI。
在本实施例中通常为所述第一DCI的发送时间比所述第二DCI的发送时间早,以确保所述终端先接收到第一DCI之后,在根据第一DCI指示的频域位置去检测第二DCI,这样就可以减少终端盲检所述第二DCI的盲检资源范围,从而降低所述终端的盲检所需的操作及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与所述终端预先协商、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信息或所述第一DCI指示所述第二DCI的属性参数和/或所述微时隙的属性参数;
其中,所述第二DCI的属性参数包括:所述第二DCI包括比特长度、控制信道单元聚合等级、所述第二DCI的总数、所述第二DCI与所述第一DCI在时域的相对位置关系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微时隙的属性参数,包括:每一个所述微时隙包括的传输符号个数及所述微时隙的总个数的至少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与终端预先协商,可包括:通过系统消息广播所述第二DCI的属性参数和/或所述微时隙的属性参数。
所述RRC配置信息,可为基站与终端通信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信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二DCI的属性参数和/或所述微时隙的属性参数承载在所述RRC配置信息中,这样终端在接收到所述RRC配置信息之后,通过译码就可以获得所述第二DCI的属性参数和/或所述微时隙的属性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DCI的属性参数包括:第二DCI包括的比特长度。这里的比特长度为比特数。例如,所述第二DCI对应10个比特,则所述比特长度等于10。这样终端在检测所述第二DCI时,就可以知道需要检测多少个比特,或哪些比特是属于所述第二DCI的。
考虑到在一个小区内无线覆盖范围差异性,第二DCI可以使用不同的CCE聚合等级。例如,当UE离基站较近时,基站使用较小的CCE聚合等级。而当UE离基站较远时,基站使用较大的CCE聚合等级。由于基站可能为第二DCI配置不同的CCE聚合等级,如果全靠UE去盲检,UE的盲检复杂度可能会较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终端检测第二DCI的难度,还会通过预先协商的方式,或者通过RRC配置信息或第一DCI等方式及访问介质控制(MAC)层信令中的一个或多个,告知终端第二DCI的控制信道单元(CCE)聚合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第一DCI可能对应于多个第二DCI,在本实施例中方便终端确定当前第一DCI对应的第二DCI的个数,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预先协商或RRC配置信息及第一DCI指示的方式,告知终端一个第一DCI对应的第二DCI的个数。这样的话,方便终端根据当前检测到的第二DCI的个数,确定是否继续侦听,以简化第二DCI的侦听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简化终端检测所述第二DCI,所述第一DCI或RRC配置信息,或预先协商的信息,还会告知第一DCI和第二DCI在时域的相对位置关系,这里的相对位置关系,为发送第一DCI和第二DCI的时域资源的资源位置的关联关系。
例如,在第k0个时隙发送所述第一DCI,若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为:第二DCI的时域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DCI的时域位置向后偏移k1个时隙,这样终端在明确了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以后,就可以根据接收所述第一DCI的时域位置,确定出需要在哪些时域位置侦听所述第二DCI,进一步简化UE的对第二DCI的侦听。在上述例子中,终端在接收到第一DCI之后,可以明确出在第k0+k1时隙上接收第二DCI。当所述第二DCI为多个时,则第n个第二DCI可从第k0+n*k1时隙上检测并接收。
一个微时隙的时隙长度是决定于其包括的传输符号的数目,在本实施例中为了UE不漏接数据或不多接收其他终端的数据,在本实施例中还会利用预先协商、RRC配置信息和/或第一DCI等方式告知终端微时隙的属性参数。这里的微时隙的属性参数就可包括:一个微时隙包括的传输符号的数目。
所述微时隙的属性参数,还可包括:本次调度的微时隙的总个数。这样方便,终端可以根据微时隙的属性参数,确定需要检测的微时隙的个数及单个微时隙包括的传输符号的个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DCI包括指示所述第二DCI的属性参数和/或所述微时隙的属性参数的字段;或者,所述第一DCI的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二DCI的属性参数和/或所述微时隙的属性参数,具有预设对应关系。
例如,第一DCI的CCE聚合等级与第二DCI的CCE聚合等级相同的预设对应关系。再例如,所述第一DCI的频域位置和第二DCI的频域位置相同的预设对应关系。
再例如,所述第一DCI的频域位置与所述微时隙的时隙长度具有对应关系,这样终端在接收到第一DCI之后,就可以根据第一DCI的频域位置,确定出单个微时隙的时隙长度。
当然,以上仅是举例,具体所述第一DCI的属性参数与第二DCI的属性参数的预设对应关系有多种,不局限于上述举例。具体所述第一DCI的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二DCI的属性参数的对应关系也有多种,也同样不局限于此处的举例。
可选地,所述第二DCI还用于指示当前微时隙包括的传输符号数目、数据传输的剩余传输符号数目、所述第二DCI的序号和剩余第二DCI个数的至少其中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终端的数据接收,第二DCI不仅会用于指示微时隙的时域位置,还会用于指示该第二DCI指示的当前微时隙包括的传输符号数据,相当于指示当前微时隙的时隙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第一DCI对应于多个第二DCI,一个DCI也不可能指示完所有的传输符号的时域位置,则此时需要由多个第二DCI进行指示,为了减少终端在完成所有传输符号的数据接收或第二DCI的检测之后,不必要的检测或接收,当前第二DCI还可用于指示剩余传输符号数目,若当前第二DCI指示剩余传输符号数目为零,则所述终端可以不再继续侦听第二DCI或继续定位传输符号接收数据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DCI可能已经告知了终端其对应的第二DCI的个数,所述第二DCI还指示自身的序号,则方便终端根据当前接收的第二DCI的序号,通过与总的第二DCI的个数的比对,确定是否继续侦听第二DCI,减少不必要的侦听,简化终端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当前接收到的第二DCI还会指示一个第一DCI对应的剩余第二DCI的个数,这样的话,终端接收到该第二DCI之后,就可以知道是否需要继续侦听第二DCI,同样可以达到简化终端侦听第二DCI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DCI还用于指示数据重传的HARQ总进程数;所述第二DCI还用于指示当前微时隙的HARQ进程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DCI指示了HARQ总进程数,第二DCI指示了其指示的当前时隙的HARQ进程数,方便后续的基于HARQ机制的数据重传。
可选地,所述利用至少一个第二DCI向所述终端指示所述微时隙所在的时域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当需要发送所述第二DCI时,利用预先配置的资源单元发送与所述第二DCI具有对应关系的预定信号;即一个第一DCI对应的所有的第二DCI均与一个预定信号具有对应关系,若终端接收到一次该预定信号,就认为接收到一个所述第二DCI;
当需要发送所述第二DCI时,利用预先配置的资源单元发送与待发送的第二DCI的序号具有对应关系的预定信号。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一个第一DCI对应的多个第二DCI,对应多个预定信号,不同的第二DCI对应的预定信号不同,这样的话,若终端接收到一个预定信号,不仅可以认为接收到了一个第二DCI,同时还可以确定出具体接收了第几个第二DCI,或哪一个第二DCI。
所述资源单元的缩写可为RE,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可以预先分配一定的RE用于所述第二DCI的发送或与所述第二DCI有具有对应关系的预定信号的发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信号可包括参考信号(例如,DMRS参考信号)、同步信号等各种用于终端与基站之间同步、信道测量等信号。
例如,当需要发送第二DCI时,则在对应的预留RE上发送参考信号,则终端在该预留RE上检测到预定参考信号,则可认为接收到了第二DCI,则可根据预先获取与该预定信号的第二DCI的内容,至少可确定出其指示的微时隙的时域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第一DCI对应于多个第二DCI,不同序号的第二DCI对应的预定信号不同,例如,当前发送的第m个第二DCI,则在该第二DCI的预留RE上发送第m个第二DCI对应的预定信号。同样地,这里的预定信号可为参考信号、发现信号或同步信号等各种用于同步、信道测量或与业务数据没有直接关联的信号。特别地,所述参考信号具有特定的参数。例如,对于解调参考信号(DMRS)通过配置DMRS不同的初始相位,来区分不同的第二DCI的序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20还包括:
根据预先规定的信息,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信息、所述第一DCI、业务调度信息或第二DCI的历史发送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发送下一个第二DCI。
一个第一DCI对应的第二DCI的个数是有限的,基站在发送的过程中,发送完当前的第二DCI之后,需要确定是否继续发送第二DCI。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DCI的历史发送信息,可包括:该第一DCI对应的第二DCI的已发送个数等信息。所述业务调度信息可包括:业务数据的数据量,该数据量决定了需要分配多少个微时隙及需要发送多个第二DCI。所述第一DCI可指示了第二DCI的个数,可以结合第一DCI及第二DCI的历史发送信息,确定是否继续发送下一个DCI,也可以基于第一DCI及可确定第二DCI的总个数及预先规定可确定第二DCI的总数的其他信息,结合第二DCI的历史发送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发送第二DCI。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预先规定,可以将所述第一DCI和第二DCI配置在同一个时隙中发送。这样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DCI之后,会基于在同一个时隙上继续进行检测,以检测到所述第二DCI,这样可以简化第二DCI的检测,降低终端的接收复杂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所述预先规定,确定若在第n个时隙发送第一DCI,则基站尝试在第n+k1个时隙发送第二DCI;和/或,若在第m个时隙发送当前第二DCI,则基站尝试在第m+k2个时隙中发送下一个DCI。所述k1和/或k2可以通过RRC配置信息、MAC层信令、系统消息及第一DCI中一个或多个,告知给终端。这样终端在接收到所述RRC配置信息、MAC层信令、系统消息和第一DCI之后,基于上述预先规定,到对应的时隙上尝试检测对应的第二DCI或第二DCI。
当然以上仅是举例,具体实现时,不局限于上述任意一种,具体如,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各个实施例中第一DCI和第二DCI的指示的内容,第一DCI和第二DCI的发送时序等可以相互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DCI,还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DCI的HARQ的反馈定时关系,和/或,基于第二DCI的接收状况确定的HARQ反馈信息与编码方式的对应关系。
这样的话,终端在接收到第一DCI之后,就可以知道接收第二DCI时,基于第二DCI的接收时序及所述反馈定时关系,确定出反馈第二DCI的接收状况的时序。
一种实施例为,终端在时隙A上接收到第二DCI,基于所述反馈定时关系,就可以知道在A+B个时隙上反馈对应第二DCI的接收状况。这里的所述第二DCI的接收状况,由所述HARQ反馈信息表示。所述A+B为所述反馈定时关系的一种,但是具体实现不局限于上述举例。故通过第一DCI所述反馈定时关系的指示,将控制终端在何时反馈每一个第二DCI的接收状况。所述接收状况包括:指示接收了所述第二DCI且正确解码的确认符(ACK)及指示接收了所述第二DCI且解码失败的非确认符(NACK),以及指示未接收到对应的第二DCI的非连续发送(DTX)。
另外一种实施例为,终端在时隙A上接收到第一DCI,在时隙Bk上接收第k个第二DCI,则终端知道在A+C个时隙上反馈对应所有第二DCI的接收状况。这里的所述第二DCI的接收状况,由所述HARQ反馈信息表示。所述A+B为所述反馈定时关系的一种,但是具体实现不局限于上述举例。故通过第一DCI所述反馈定时关系的指示和/或第一DCI的属性参数(如时域位置),将控制终端在何时反馈至少一个第二DCI的接收状况。所述接收状况包括:指示接收了所述第二DCI且正确解码的确认符(ACK)及指示接收了所述第二DCI且解码失败的非确认符(NACK),以及指示未接收到对应的第二DCI的非连续发送(DTX)。
在本实施例中表征所述第二DCI接收状况的HARQ反馈信息与编码方式的对应关系,可用于指示HARQ反馈信息的编码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HARQ信息,可用于一次性反馈所有第二DCI的接收状况,一方面可以减少第二DCI的接收状况的反馈次数,减少终端的功耗,且一次性反馈所有第二DCI的接收状况,相对于单个反馈所述第二DCI的接收状况。由于一个第二DCI的接收状况包括3种,若单独反馈至少需要2个比特,而将与一个第一DCI对应的多个第二DCI的接收状况集中反馈,可以减少HARQ信息所占用的比特,从这一层面还可以减少信令开销。例如,终端采用上行控制信息(UDI)向终端反馈所述HARQ反馈信息时,尽可能的降低比特开销就非常必要了。以一个第一DCI对应于4个第二DCI为例,若每一个第二DCI的接收状况分别反馈,则至少需要消耗8个比特,而将4个第二DCI的接收状况一次性反馈,则4个第二DCI对应的状况为34个状态,仅需要消耗7个比特即可,显然是减少了信令开销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和基站之间的信息,可以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进行编码,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降低比特开销,会确定多个第二DCI的接收状况与编码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终端在接收到所述对应关系之后,基于所述第二DCI的实际接收状况,查询所述对应关系,利用可对应的编码方式编码所述HARQ反馈信息,并发送给基站,基站接收到对应的HARQ反馈信息之后,通过遍历编码方式对应的解码方式解码所述HARQ反馈信息,这样通过解码方式基站可以获得所述HARQ反馈信息的具体内容,从而知道所述第二DCI的具体接收状况,以再次减少信令开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和基站之间可以根据需求,不区分NACK和DTX,将NACK和DTX视为一个未接收成功状态,与ACK作为一个第二DCI的两种接收状况。这样的话,若单独反馈第二DCI的接收状况,则一个第二DCI仅需要1个比特进行反馈,若一起反馈多个第二DCI的接收状况,若以4个第二DCI为例,仅需要2个比特就能够反馈出4个第二DCI的接收状况,这样就可以再次节省信令开销。基站在接收到所述HARQ反馈信息之后,可以根据预设机制,例如自身的传输需要,将未接收成功状态,视为接收成功但是未解码成功的NACK,或DTX。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时隙确定方法,应用于终端中,包括:
步骤S210:接收指示了微时隙所在的频域位置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
步骤S220:接收至少一个指示了所述微时隙所在的时域位置的第二DCI。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可为各种类型能够与基站进行信息交互,通过基站接入到网络的通信设备。例如,所述终端可包括人携带的手机、平板电脑等人载终端、车等交通工具携带的车载终端、智能水表或电表等智能设备的物联网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10中接收第一DCI,第一DCI指示了微时隙所在的频域位置,第二DCI指示了微时隙的频域资源,这样的终端需要发送业务数据时,则可以根据所述第一DCI和第二DCI定位出对应的微时隙,并在该微时隙发送业务数据。
采用第一DCI和第二DCI级联指示的方式,确定出用于数据传输的微时隙,具有微时隙的调度灵活,及需要从基站接收的信令开销小的特点。
可选地,所述步骤S210可具体包括:接收还指示了所述第二DCI的频域位置的所述第一DCI。对应地,;所述步骤S220可包括:在所述第一DCI指示的所述频域位置上接收所述第二DCI。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DCI不仅指示了微时隙的频域位置,还指示了第二DCI的频域位置,这样所述终端在接收或检测所述第二DCI时,可以依据第一DCI的指示,到对应的频域位置检测所述第二DCI,简化了终端检测所述第二DCI的接收或检测。
若所述微时隙是上行微时隙,则所述终端还会在所述第一DCI和第二DCI指示的微时隙上发送上行数据,若所述微时隙为下行微时隙,则所述终端还会在第一DCI及第二DCI指示的微时隙上接收下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DCI后,确定所述第二DCI所在的传输符号为所述第二DCI指示的微时隙的第一个传输符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站会在第二DCI指示的微时隙的第一个传输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DCI,这样的话,终端在检测到一个第二DCI之后,会继续检测该传输符号或该传输符号后的传输符号,从而实现对该第二DCI指示的微时隙的数据接收或检测,这样第二DCI作为其指示的微时隙的首个传输符号的发送内容的方法,这样终端就可以无间断的接收及检测第二DCI和微时隙承载的业务数据,简化终端对基站发送的数据的检测难度,降低检测所消耗的终端功耗。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与基站预先协商、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信息、MAC层信令及所述第一DCI的至少之一,获取所述第二DCI的属性参数和/或所述微时隙的属性参数;
其中,所述第二DCI的属性参数包括:所述第二DCI包括比特长度、控制信道单元聚合等级、所述第二DCI的总数、所述第二DCI与所述第一DCI在时域的相对位置关系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微时隙的属性参数,包括:每一个所述微时隙包括的传输符号个数、所述微时隙的总个数。
对应地,所述步骤S220可包括:根据所述第二DCI的属性参数,接收所述第二DCI。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微时隙的属性参数,检测所述微时隙上承载的数据或利用所述微时隙发送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还会与基站进行预先协商,例如,通过系统消息或广播消息或组播消息等获取第二DCI的属性参数及微时隙的属性参数。
这里的第二DCI和微时隙的属性参数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就不再重复了。
总之,所述终端通过第二DCI的属性参数和/或微时隙的属性参数的接收,可以方便终端对第二DCI和/或微时隙的接收及检测,简化终端的操作,提升终端检测及接收第二DCI和/或微时隙上承载的数据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DCI包括指示所述第二DCI的属性参数和/或所述微时隙的属性参数的字段;或者,所述第一DCI的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二DCI的属性参数和/或所述微时隙的属性参数,具有预设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可以通过RRC配置信息、系统消息及第一DCI等这些信息中携带的字段,显性指示所述第二DCI的属性参数及微时隙的属性参数。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利用第二DCI的属性参数与第二DCI的属性参数或与微时隙的属性参数的预先定义的对应关系,隐性指示所述第二DCI的属性参数和/或所述微时隙的属性参数。
对应地,所述步骤S220可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DCI的属性参数,接收所述第二DCI。
当终端还通过上述方式,接收到微时隙的属性参数,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微时隙的属性参数,检测所述微时隙上承载的数据或利用所述微时隙发送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二DCI还用于指示当前微时隙包括的传输符号数目、数据传输的剩余传输符号数目、所述第二DCI的序号和剩余第二DCI个数的至少其中之一。
这样的话,所述终端可以根据第二DCI指示的当前未时隙包括的传输符号数据,确定出当前微时隙的时隙长度,仅在对一个的时频资源上检测对应时隙长度的业务数据,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数据检测及数据漏检等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DCI还用于指示剩余传输符号数据,这样就可以协助终端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接收下一个第二DCI和/或检测下一个微时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DCI还会指示自身的序号或剩余第二DCI的个数,这样终端可以根据当前接收的第二DCI的内容,确定是否继续接收下一个DCI,以简化所述第二DCI的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DCI还用于指示数据重传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总进程数;所述第二DCI还用于指示当前微时隙的HARQ进程数。
这里的重传主要时所述下行数据重传,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上行数据的重传HARQ总进程数或对应微时隙的HARQ进程数,方便终端基于需求进行数据重传。
可选地,所述步骤S220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在预先配置的资源单元上检测与所有第二DCI均具有对应关系的预定信号;
在预先配置的资源单元上检测与当前待接收的第二DCI具有对应关系的预定信号,其中,不同的所述第二DCI对应于不同的所述预定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如在预留RE上检测到预定信号,则可认为检测到所述第二DCI,若在预留资源上检测到与第二DCI的序号对应的预定信号,则一方面确认检测到了第二DCI,同时还可确定出当前检测到的第二DCI的序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信号可为发现信号、参考信号或同步信号等基站发送的信号。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先规定的信息,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信息、所述第一DCI、业务调度信息及第二DCI的历史发送信息的至少之一,确定是否需要接收下一个第二DCI。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还会根据上述信息,确定是否进行下一个第二DCI的检测,若确定的结果为否,则不再执行步骤S220,如确定的结果为是,则继续执行所述步骤S220。
具体如,所述步骤S220可包括:
根据预先规定的信息,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信息、所述第一DCI、业务调度信息及第二DCI的历史发送信息一个或多个,判断业务数据是否完成传输,若完成则不用进行下一个第二DCI的检测,否则继续下一个第二DCI的检测;
再比如,根据预先规定的信息,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信息、所述第一DCI、业务调度信息或第二DCI的历史发送信息一个或多个,判断当前检测的传输符号数目是否达到指定的传输符号数据,若达到则不进行下一个第二DCI的检测,否则继续检测。
又比如,根据预先规定的信息,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信息、所述第一DCI、业务调度信息或第二DCI的历史发送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判断当前检测的第二DCI是否达到预定个数,如达到则不再继续检测第二DCI,若未达到则继续检测第二DCI。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DCI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二DCI的HARQ的反馈定时关系和/或表征所述第二DCI接收状况的HARQ反馈信息与编码方式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反馈定时关系,用于指示接收所述第二DCI及反馈所述第二DCI接收状况之间的时域位置关系。
这里的反馈定时关系及所述对应关系的相关描述,都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就不重复了。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HARQ的反馈定时关系和/或所述第二DCI接收状况的反馈信息与编码方式的对应关系及所述第二DCI的接收状况,发送HARQ反馈信息,其中,所述HARQ反馈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DCI接收状况。
终端技术与所述反馈定时关系,可以简便的确定出所述HARQ反馈信息的发送时序,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可以基于第二DCI的实际接收状况,采用对应的编码方式形成对应的HARQ反馈信息,在确定的发送时序上发送给基站。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第一收发器110,用于与其他通信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第一处理器120,与所述第一收发器相连,用于通过执行计算机程序,实前述任意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微时隙指示方法或微时隙确定方法。
当所述通信设备为基站时,则所述第一处理器120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的执行,实现前述微时隙指示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对应地,所述第一收发器110,可用于与终端进行通信。
当所述通信设备为基站时,则所述第一处理器120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的执行,实现前述微时隙确定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对应地,所述第一收发器110,可用于与基站进行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120可为CPU、MCU、DSP、AP、PLC或ASIC等处理器或处理电路。
该通信设备组成的基站或终端,可以建立无线通信系统,通过上述第一信令和第二信令的交互,使得基站灵活调度微时隙的同时,且具有信令开销小的特点。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第二处理器及计算机程序;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实前述任意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微时隙指示方法或微时隙确定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第二处理器及计算机程序。这里的计算程序可为被所述第二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可执行代码。所述第二处理器同样可为CPU、MCU、DSP、AP、PLC或ASIC等处理器或处理电路。
当所述通信设备为基站时,则所述第二处理器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的执行,实现前述微时隙指示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
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时,则所述第二处理器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的执行,实现前述微时隙确定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后,能够实现前述任意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微时隙指示方法或微时隙确定方法。
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为只读存储介质、闪存、移动硬盘、光盘或磁带等各种存储介质,可选为非瞬间存储介质。
以下结合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一个具体示例:
示例一:
基站通过一个第一DCI和至少一个第二DCI,联合调度多个微时隙传输;其中,第二DCI用于确定每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其中,所述微时隙至少包括一个传输符号,但是包括的传输符号数小于子帧包括的传输符号数,所述传输符号可包括正交频分复用多路复用技术传输符号。
第一DCI,可用于确定调度资源的频域位置,而第二DCI则确定每个微时隙的起始传输符号和时域长度。这里的时域长度为被调度的资源在时域持续的时间长度。
在图4中,第一DCI和第二DCI在时域上应该至少占用1个传输符号。在图4中黑色方块表示第一DCI,黑心圆点表示第二DCI。可见对于用户设备UE1和UE2,即终端,用不同的第一DCI和第二DCI进行指示。第一DCI指示的频域位置,第二DCI指示的时域位置。且在图4中第二DCI位于其指示的微时隙的第一个传输符号。在图4中调度给UE1的微时隙包括:UE1-微时隙1、UE1-微时隙2、UE1-微时隙3;调度给UE2的微时隙包括:UE2-微时隙1、UE2-微时隙2、UE2-微时隙3及UE1-微时隙4。若图4中,一个方格在时域上对应于一个传输符号,则在图4所示的微时隙,一个微时隙可包括2个传输符号。
第一DCI具体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载波指示符;
资源块分配信息;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进程数;
调制编码方式;
新数据指示符;
冗余版本;
码块组(CBG)索引;
层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模式;
HARQ确认符(ACK)传输时序或资源;
HARQ ACK多路复用的指示符。
第二DCI满足如下至少一条特性;
1)时域位置:第二DCI位于每个微时隙的第一个传输符号中;
频域位置:第二DCI的频域位置由第一DCI确定。
第二DCI占用的比特长度:第二DCI的比特长度通过协议预先约定,或RRC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协商方式或基于通信协议确定。所述比特长度可为包括的比特数。
CCE的聚合等级:第二DCI的CCE聚合等级通过协议预先规定、RRC配置信息和/或第一DCI隐式或显式指示。
第二DCI的频域位置由第一DCI确定。例如,第二DCI的起始频域位置等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起始频域位置。
所述第一DCI隐式指示所述第二DCI的CCE聚合等级方式可如下:
1)预先约定第一DCI的CCE聚合等级和第二DCI的CCE聚合等级具有预设对应关系,如约定第一DCI和第二DCI的CCE聚合等级相同。
2)预先约定第一DCI所在的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二DCI的CCE聚合等级具有预设对应关系,UE在接收到第一DCI之后,根据接收第一DCI的时频资源,就可以确定出第二DCI的CCE聚合等级。
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站根据协议预先规定信息、RRC配置信息、第一DCI、业务调度信息、第二DCI的历史发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确定是否发送新的第二DCI。
UE根据协议预先规定信息、RRC配置信息、第一DCI、业务调度信息、第二DCI的历史发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确定是否需要侦听新的第二DCI。
当gNB在第n个微时隙中发送完NR-PDSCH后,gNB需要判断在下一个传输符号中是否需要使用新的微时隙发送数据。
具体判断标准可能包括:
首先,判断第一DCI中指示的NR-PDSCH数据是否已经完成传输,若是则可以不用新的微时隙发送数据,若否则需要用新的微时隙继续发送数据,直到需要发送的NR-PDSCH数据完成传输。。
例如,如果gNB在第一DCI中指示只需要累计发送6个传输符号的NR-PDSCH数据;而截止到第n个微时隙,已经传完了6个传输符号的NR-PDSCH数,则gNB在下一个传输符号中就不需要使用新的微时隙发送数据了。
其次,判断下一个传输符号是否可用,如果gNB确定在下一个传输符号可用,则在下一个传输符号中使用新的微时隙发送数据,则gNB在该微时隙的第一个传输符号中发送第二DCI,以指示该微时隙的时域位置。
例如,如果下一个传输符号需要调度更高优先级的业务,如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业务,那么对于第一DCI调度的当前业务而言,下一个传输符号就是不可用的;或者,如果预设规则限定只能在第一DCI所在的时隙中发送NR-PDSCH数据,而下一个传输符号位于下一个时隙中,那么该传输符号也是不可用的。
UE对第二DCI的盲检工作需要消耗一定的处理复杂度。因此,需要设置一些规则,来帮助UE降低第二DCI的盲检次数。即,UE不需要在每个传输符号上都去盲检第二DCI,并且,UE需要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结束第二DCI的侦听行为。降低UE盲检第二DCI的复杂度的方式可如下:
UE收到第n个第二DCI后,根据第n个第二DCI的指示,在对应的微时隙中接收基站发送的NR-PDSCH数据。
NR-PDSCH数据不会包括第二DCI,因此,UE在当前微时隙中,不需要尝试盲检新的第二DCI。
当接收完当前微时隙的NR-PDSCH数据后,UE需要进一步判断在下一个传输符号中是否会存在新的第二DCI。
例如,UE可以具体可以通过当前NR-PDSCH数据是否接收完整,判断是否存在新的第二DCI,例如,根据NR-PDSCH数据的上下文判断是否接收完整。例如,所述第一DCI还用于指示所述微时隙传输NR-PDSCH数据的总数,或传输所述NR-PDSCH数据的传输符号的总数;若接收完当前微时隙传输的NR-PDSCH数据后,已达到微时隙的总数,或已达到传输符号的总数时,UE可以确定在下一个传输符号中不会存在新的第二DCI。
或者,如果预设规则限定只能在第一DCI所在的时隙中发送NR-PDSCH数据,而下一个传输符号位于下一个时隙中,那么UE可以判断所述下一个传输符号中不会存在新的第二DCI。
当然具体的判断方式不局限于上述一种。
如果确定下一个传输符号中可能存在新的第二DCI,UE就需要在下一个传输符号中尝试盲检第二DCI。
UE将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确认下一个传输符号中不存在新的第二DCI,则结束第二DCI的侦听过程。
第一DCI可包含以指示传输符号总数的字段。
第二DCI可包含指示当前微时隙中包含的传输符号数目的字段。
当gNB通过多个微时隙的传输,已经累计发送完成第一DCI指示的传输符号总数后,gNB将不会使用新的微时隙。
当UE确认已经累计收完第一DCI指示的传输符号总数后,UE停止侦听第二DCI。
如图5所示,第一DCI中指示需要传输的传输符号总数为6个传输符号。
基站总共调度了3个微时隙,累计传输了6个传输符号的NR-PDSCH数据。这里的NR-PDSCH数据为在NR-PDSCH上传输的数据
在接收到微时隙3后,UE1确定已经收完了基站在第一DCI中调度的所有数据,因此停止侦听第二DCI。
在图5中,通过3个每次指示包括两个传输符号个数(OS)的微时隙完成微时隙的指示。在图5中由于采用了三个第二DCI,终端还可以根据第二DCI的属性参数,确定出第二DCI发送的时频资源,从而确定出如图5所示的侦听窗口。
在一些情况下,如图6所示,第二DCI中包含字段以指示当前微时隙中包含的传输符号数目,第二DCI中还包含字段以指示剩余传输符号数目;其中,所述剩余传输符号数目指的是接收当前微时隙之前剩余的传输符号数目。
同样第一DCI指示了OS=6,当接收到第1个第二DCI之后,第二DCI指示当前OS=2,剩余OS=6。所述当前OS为当前微时隙,即本第二DCI指示的微时隙包括的传输符号个数。所述剩余OS为当前时隙及当前时隙内包括的传输符号个数。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一个第二DCI指示一个微时隙,一个微时隙包括2个传输符号,则第二DCI还用于指示当前OS=2,剩余OS=4。第3个第二DCI还用于指示当前OS=2且剩余OS=2。
当gNB调度新的微时隙传输时,gNB根据微时隙的历史发送信息,更新当前第二DCI中的剩余传输符号数目。如果当前第二DCI中剩余传输符号数据减去当前微时隙长度时为零时,则gNB将不会使用新的微时隙。
当UE确认当前第二DCI中剩余传输符号总数减去当前微时隙长度时等于零是,UE停止侦听第二DCI。
通过预设规则、RRC配置、和第一DCI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方式,确定每个微时隙占用的传输符号长度。
第一DCI中包含指示第二DCI总数的字段;第二DCI中不包含显式的字段。
如图7所示,终端可以根据第一DCI、第二DCI的历史发送记录及RRC配置信息等确定出所述第二DCI的侦听窗口,然后在侦听窗口内侦听所述第二DCI,在判断是否继续侦听下一个第二DCI时,若如图7所示,则还可以判断当前时间是否位于侦听窗口内,若位于侦听窗口内则继续侦听,否则就不再继续侦听下一个第二DCI。
第二DCI可以通过隐式方式下发给终端。
例如,第二DCI包括预设的n个资源单元(RE)。
如果gNB确定需要发送第二DCI,则gNB在该预留RE中发送具有预设参考信号;否则,则gNB不发送预设参考信号。
如果UE在预设RE资源上侦听到了预设参考信号,则确认检测到了第二DCI;否则,UE认为没有检测到第二DCI。
通过预设规则、RRC配置、和第一DCI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方式,确定每个微时隙占用的传输符号长度。
如图8所示,第1个第二DCI与序列1对应,第2个第二DCI与序列2对应,第3个第二DCI与序列3对应,这样的话,终端在对应的侦听窗口内,侦听到序列1则可认为接收到第1个第二DCI,若侦听到序列2则可认为接收到第二DCI,若侦听到序列3,则可认为接收到第三个DCI。
第一DCI中包含指示第二DCI总数的字段;
第二DCI中包含指示当前是第几个第二DCI的字段;或者,第二DCI中包括预设参考信号,通过参考信号的序列不同来指示当前是第几个第二DCI。
具体的,不同参考信号采用不同的初始相位。
通过预设规则、RRC配置、和第一DCI信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方式,确定第二DCI和第一DCI的时域位置关系。
预设规则:例如,约定第二DCI和第一DCI位于同一个时隙中。
RRC配置或DCI信令:例如,不妨设第一DCI信令在第n个时隙中,则第二DCI信令位于[n,n+k]个时隙中,其中,k由RRC信令配置,或者在第一DCI中指示。
每个微时隙使用不同的HARQ进程数。
例1:在每个第二DCI中包括指示HARQ进程数的字段;
例2:第n个第二DCI的HARQ进程数=第一DCI的HARQ进程数+n-k,其中,n=1,2,…。其中,k为某个预设常数。例如,k=1。
总之,本示例中,基站通过一个第一DCI和至少一个第二DCI,联合调度多个微时隙传输;其中,第二DCI用于确定每个微时隙的时域位置。
第二DCI的时域位置可位于每一个被调度的微时隙的第一传输符号。
5G NR已支持多个微时隙的调度,即允许1个DCI一次调度多个微时隙。
对于一些应用场景(如URLLC UE避让eMBB业务的DMRS传输符号、或避让更加紧急的URLLC业务),能动态决定和指示每个微时隙的起始位置是有益的。
示例二:
本示例中,所述第一DCI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二DCI的个数,即指定所有第二DCI中的HARQ进程数总数,通常一个所述HARQ进程对应于1个所述第二DCI的接收状况的反馈。例如,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DCI显性或隐性指示第二DCI数据为4,即对应的最大HARQ进程数为4,则该第一DCI对应的第二DCI为4个。
由于调度原因(如避让更高优先级业务),UE1只收到3个第二DCI,如图9所示,仅成功接收到指示微时隙1、微时隙2及微时隙3对应的3个第二DCI,小于第一DCI指示的总数4。UE1收到第一DCI后,确定HARQ反馈信息的发送时序,在确定的发送时序上,根据实际接收到的第二DCI数目,HARQ反馈信息为:[ACK或NACK,ACK或NACK,ACK或NACK,DTX],其中当接收到的第二DCI时,在对应的比特位图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处反馈ACK/NACK;而如果未收到第二DCI,则反馈DTX。
如图10所示,UE1只收到3个第二DCI,分别是微时隙1、微时隙2和微时隙4的第二DCI,而漏检了微时隙3所对应的第二DCI,则在第二DCI的侦听窗口结束之后,向基站发送HARQ反馈信息,该HARQ反馈信息为:[ACK或NACK,ACK或NACK,DTX,ACK或NACK]。
显然在图9及图10所示的HARQ反馈中,是在第二DCI的侦听窗口结束之后,通过HRRQ反馈信息一次性反馈所有第二DCI的接收状况。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图9及图10所示的且所述反馈时隙由第一DCI中信令和/或第一DCI的属性(如时域资源位置)确定。
UE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反馈HARQ信息。
在一种方法中:为每个微时隙分配2个bit,用于指示ACK、NACK、DTX这3种状态。因此,为了最大反馈4个微时隙的HARQ信息,需要使用8个bit。
在另外一种方法中,总共使用7个bit,来唯一性的指示4个微时隙的HARQ信息的所有组合情况。注意到每个微时隙的HARQ信息有ACK、NACK、DTX这3种状态,因此4个微时隙的HARQ信息的所有组合情况总共存在34=81种状态。因此,7个bit能够完全指示完。
在另外一种方法中,使用更少的bit来指示4个微时隙的HARQ信息的所有组合情况。由于bit数目较少,因此需要把一些微时隙的HARQ状态进行合并,如对一些微时隙的HARQ信息的NACK状态和DTX状态不再做区分。特别地,在一些场景下HARQ反馈信与编码方式具有对应关系,下表提供一种4个第二DCI对应一个第一DCI的所述对应关系。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4)

1.一种微时隙传输资源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中,包括:
利用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向终端指示微时隙传输资源所在的频域位置;
利用至少一个第二DCI向所述终端指示所述微时隙传输资源所在的时域位置;
其中,所述微时隙传输资源的时域单位为微时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利用至少一个第二DCI向所述终端指示所述微时隙传输资源所在的时域位置,包括:
将所述第二DCI承载在所述第二DCI指示的微时隙传输资源的第一个传输符号中发送给所述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DCI指示所述第二DCI的频域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与所述终端预先协商、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信息、访问介质控制MAC层信令、和所述第一DCI中的至少之一,指示所述第二DCI的属性参数和/或所述微时隙传输资源的属性参数;
其中,所述第二DCI的属性参数包括:所述第二DCI包括比特长度、控制信道单元聚合等级、所述第二DCI的总数、所述第二DCI与所述第一DCI在时域的相对位置关系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微时隙传输资源的属性参数,包括:每一个所述微时隙传输资源包括的传输符号个数及所述微时隙传输资源的总个数中的至少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DCI包括指示所述第二DCI的属性参数和/或所述微时隙传输资源的属性参数的字段;
或者,
所述第一DCI的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二DCI的属性参数和/或所述微时隙传输资源的属性参数,具有预设对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DCI还用于指示当前微时隙传输资源包括的传输符号数目、数据传输的剩余传输符号数目、所述第二DCI的序号和剩余第二DCI个数的至少其中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DCI还用于指示数据重传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总进程数;
所述第二DCI还用于指示当前微时隙传输资源的HARQ进程数。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利用至少一个第二DCI向所述终端指示所述微时隙传输资源所在的时域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当需要发送所述第二DCI时,利用预先配置的资源单元发送与所有所述第二DCI均具有对应关系的预定信号;
当需要发送所述第二DCI时,利用预先配置的资源单元发送与待发送的第二DCI具有对应关系的预定信号,其中,不同的所述第二DCI对应于不同的所述预定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利用至少一个第二DCI向所述终端指示所述微时隙传输资源所在的时域位置,还包括:
根据预先规定的信息、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信息、所述第一DCI、业务调度信息和第二DCI的历史发送信息中的至少之一,确定是否需要发送下一个第二DCI。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DCI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二DCI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的反馈定时关系和/或表征所述第二DCI接收状况的HARQ反馈信息与编码方式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反馈定时关系,用于指示接收所述第二DCI及反馈所述第二DCI接收状况之间的时域位置关系。
11.一种微时隙传输资源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中,包括:
接收指示了微时隙传输资源所在的频域位置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
接收至少一个指示了所述微时隙传输资源所在的时域位置的第二DCI;
其中,所述微时隙传输资源的时域单位为微时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指示了微时隙传输资源所在的频域位置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具体包括:
接收还指示了所述第二DCI的频域位置的所述第一DCI;
所述接收至少一个指示了所述微时隙传输资源所在的时域位置的第二DCI,包括:
在所述第一DCI指示的所述频域位置上接收所述第二DCI。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DCI后,确定所述第二DCI所在的传输符号为所述第二DCI指示的微时隙传输资源的第一个传输符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与基站预先协商、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信息、MAC层信令、和所述第一DCI中的至少一种,获取所述第二DCI的属性参数和/或所述微时隙传输资源的属性参数;
其中,所述第二DCI的属性参数包括:所述第二DCI包括比特长度、控制信道单元聚合等级、所述第二DCI的总数、所述第二DCI与所述第一DCI在时域的相对位置关系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微时隙传输资源的属性参数,包括:每一个所述微时隙传输资源包括的传输符号个数及所述微时隙传输资源的总个数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接收至少一个指示了所述微时隙传输资源所在的时域位置的第二DCI,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DCI的属性参数,接收所述第二DCI;
和/或,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微时隙传输资源的属性参数,检测所述微时隙传输资源上承载的数据或利用所述微时隙传输资源发送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DCI包括指示所述第二DCI的属性参数和/或所述微时隙传输资源的属性参数的字段;
或者,
所述第一DCI的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二DCI的属性参数和/或所述微时隙传输资源的属性参数,具有预设对应关系。
16.根据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DCI还用于指示当前微时隙传输资源包括的传输符号数目、数据传输的剩余传输符号数目、所述第二DCI的序号和剩余第二DCI个数的至少其中之一。
17.根据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DCI还用于指示数据重传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总进程数;
所述第二DCI还用于指示当前微时隙传输资源的HARQ进程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至少一个指示了所述微时隙传输资源所在的时域位置的第二DCI,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在预先配置的资源单元上检测与所有所述第二DCI均具有对应关系的预定信号;
在预先配置的资源单元上检测与当前待接收的第二DCI具有对应关系的预定信号,其中,不同的所述第二DCI对应于不同的所述预定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先规定的信息,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信息、所述第一DCI、业务调度信息或第二DCI的历史发送信息,确定是否需要接收下一个第二DCI。
20.根据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DCI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二DCI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的反馈定时关系和/或表征所述第二DCI接收状况的HARQ反馈信息与编码方式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反馈定时关系,用于指示接收所述第二DCI及反馈所述第二DCI接收状况之间的时域位置关系。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混合自动请求重HARQ的反馈定时关系和/或所述第二DCI接收状况的反馈信息与编码方式的对应关系及所述第二DCI的接收状况,发送HARQ反馈信息,其中,所述HARQ反馈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DCI接收状况。
22.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收发器,用于与其他通信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第一处理器,与所述第一收发器相连,用于通过执行计算机程序,实现权利要求1至21任一项提供的方法。
23.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处理器及计算机程序;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权利要求1至21任一项提供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后,能够实现权利要求1至21任一项提供的方法。
CN201710453531.XA 2017-06-15 2017-06-15 微时隙指示及确定方法、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1520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3531.XA CN109152004B (zh) 2017-06-15 2017-06-15 微时隙指示及确定方法、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3531.XA CN109152004B (zh) 2017-06-15 2017-06-15 微时隙指示及确定方法、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2004A CN109152004A (zh) 2019-01-04
CN109152004B true CN109152004B (zh) 2023-07-28

Family

ID=64830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53531.XA Active CN109152004B (zh) 2017-06-15 2017-06-15 微时隙指示及确定方法、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520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5868B (zh) * 2019-01-11 2021-08-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JP2022520262A (ja) * 2019-02-15 2022-03-29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低遅延通信のためのharqコードブック決定方法
CN111585727B (zh) * 2019-02-15 2021-11-0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harq-ack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1918333B (zh) * 2019-05-07 2023-10-24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0574332B (zh) * 2019-07-30 2022-08-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312559B (zh) * 2019-08-02 2022-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800230B (zh) * 2019-08-23 2021-1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3055123B (zh) * 2019-12-27 2022-07-1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盲检方法、系统以及终端
EP3910840A1 (en) * 2020-05-14 2021-11-17 Nokia Technologies Oy Multi-stage scheduling
CN113676292B (zh) * 2020-05-15 2023-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harq-ack码本的生成、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3938932A (zh) * 2020-07-13 2022-01-1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3127B (zh) * 2017-02-17 2020-11-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微时隙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2004A (zh) 2019-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2004B (zh) 微时隙指示及确定方法、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230189330A1 (en) Method for indicating the allocated resources for a harq message in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a low-complexity, narrowband terminal
US9756617B2 (en) Simultaneous reporting of ACK/NACK and 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using PUCCH format 3 resources
EP2880943B1 (en) Signaling and channel designs for d2d communications
US20210212086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797985B2 (en) Channel selection and 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collision handling
CN111919405A (zh) 用于不具有授权的上行链路传输的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
EP3753134B1 (en)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for downlink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US20220295473A1 (en) Multiplexing harq-ack of different service types on a single pusch
WO2020067342A1 (en) Bandwidth part configurations for v2x communication
WO2020067343A1 (en) Waveform part configurations for v2x communication
US10070481B2 (en)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in a network, radio stations and a system therefor
US20180070368A1 (en) Data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711414B1 (en) Multiple slot long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design for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WO2013051982A1 (en) Channel selection and 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collision handl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