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1972A -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1972A
CN109151972A CN201811287445.7A CN201811287445A CN109151972A CN 109151972 A CN109151972 A CN 109151972A CN 201811287445 A CN201811287445 A CN 201811287445A CN 109151972 A CN109151972 A CN 1091519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erminal
power control
type
relative position
inter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874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1972B (zh
Inventor
林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8744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519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51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1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19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19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ath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04W52/283Power depending on the position of the mobi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示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终端的业务满意度和相对位置类型,相对位置类型表征用户终端在对应的无线接入点服务区域内的位置属性,业务满意度指示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情况是否满足当前业务要求;根据业务满意度和相对位置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根据受干扰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根据上行功率控制策略,控制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功率。对不同相对位置不同业务满意度的用户终端分配更恰当的功率控制,降低各用户终端之间、用户终端对相邻无线接入点的干扰,提升WLAN网络的性能。

Description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邻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的应用也普及开来,例如,Wi-Fi网络作为WLAN网络的一种,已经被广泛的铺设在餐厅、银行、商场、图书馆等公共场中。在WLAN网络结构中,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用来为其服务区域内的用户终端提供网络连接,无线路由器便是最常见的用来做无线接入点的设备。
目前,WLAN网络中可供无线接入点选择的信道数量很少,相邻的无线接入点经常出现工作在同一发射信道上的情况,它们相互之间会产生下行干扰,降低WLAN网路性能。对此,已经有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些策略来调整无线接入点的发射功率,减少相邻无线接入点之间的下行干扰。
但是,发明人发现,不止相邻无线接入点之间存在下行干扰,处于相邻无线接入点服务区域内的用户终端会同时发起上行数据传输,这使得相邻服务区域内的用户终端之间存在上行干扰,影响WLAN网络性能。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WLAN网络中,相邻服务区域内的用户终端之间存在上行干扰,影响WLAN网络性能的问题,提供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终端的业务满意度和相对位置类型,相对位置类型表征用户终端在对应的无线接入点服务区域内的位置属性,业务满意度指示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情况是否满足当前业务要求;
根据业务满意度和相对位置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
根据受干扰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
根据上行功率控制策略,控制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业务满意度和相对位置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的过程包括:
当业务满意度为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非交叠区域时,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一类干扰;
当业务满意度为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中心区域时,或当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非交叠区域时,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二类干扰;
当业务满意度为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或当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或当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中心区域时,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三类干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受干扰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的步骤包括:
若干扰类型为第一类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最大路径损耗的功率控制策略;
若干扰类型为第二类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全功率补偿的功率控制策略;
若干扰类型为第三类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部分补偿功率的功率控制策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类干扰包括第四类干扰和第五类干扰;
当业务满意度为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或当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或当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中心区域时,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三类干扰的步骤可以包括:
当业务满意度为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四类干扰;
当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或当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中心区域时,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五类干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干扰类型为第三类干扰,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部分补偿功率的功率控制策略的步骤,包括:
若干扰类型为第四类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基于第一路径损耗因子的部分补偿功率的功率控制策略;
若干扰类型为第五类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基于第二路径损耗因子的部分补偿功率的功率控制策略;第二路径损耗因子小于第一路径损耗因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用户终端的业务满意度的过程包括:
获取用户终端的请求业务速率和实际业务速率;
根据请求业务速率、实际业务速率和满意度阈值,得到业务满意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的过程包括:
获取用户终端的当前路径损耗;
若当前路径损耗小于预设损耗阈值,则确定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为中心区域;
若当前路径损耗大于预设损耗阈值,则确定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区域;边缘区域包括边缘交叠区域和边缘非交叠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确定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区域之后,还包括:
根据邻区信号强度阈值和用户终端接收的邻区信号强度,确定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或边缘非交叠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确定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区域之后,还包括:
根据信干噪比阈值和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信干噪比,确定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或边缘非交叠区域。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行功率控制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获取用户终端的业务满意度和相对位置类型,相对位置类型表征用户终端在对应的无线接入点服务区域内的位置属性,业务满意度指示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情况是否满足当前业务要求;
受干扰类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业务满意度和相对位置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
功率控制策略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受干扰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
功率控制模块,根据上行功率控制策略,控制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功率。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上行功率控制方法。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上行功率控制方法。
上述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在每个无线接入点测根据服务区域内每一个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的用户终端的业务满意程度,判断它的受干扰类型,受干扰类型的划分精准,并对不同干扰类型的用户终端给出相应的功率控制策略,从而对不同位置不同业务满意度的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降低服务区域内用户终端对相邻无线接入点的服务区域内的用户终端的上行干扰。从而降低WLAN网络中所有相邻服务区域内的用户终端之间的上行干扰,提升WLAN网络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上行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上行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上行功率控制方法中用户终端的不同相对位置类型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获取用户终端的业务满意度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获取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上行功率控制装置结构框图;
图8为一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可以运行在无线接入点侧,包括:
步骤S100,获取用户终端的业务满意度和相对位置类型,相对位置类型表征用户终端在对应的无线接入点服务区域内的位置属性,业务满意度指示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情况是否满足当前业务要求;
步骤S200,根据业务满意度和相对位置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
步骤S300,根据受干扰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
步骤S400,根据上行功率控制策略,控制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功率。
其中,无线接入点指WLAN网络接入设备,例如无线路由器。用户终端,为通过无线接入点接入WLAN网络的用户设备,可以是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每一个无线接入点都以自己为圆心有一个服务区域,在这个服务区域内的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后,就可以通过无线接入点收发业务数据了。
业务满意度指示用户终端当前的业务传输情况是否能够满足当前业务要求。根据用户终端业务类型和位置的变化,业务满意度也是实时变化的,它可以实时反映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情况。相对位置类型表征用户终端和正为它服务的无线接入点的远近程度。具体的,在已经与本无线接入点建立好无线连接的用户终端中,获取其中一个用户终端的业务满意度和相对位置类型,根据该用户终端的业务满意度和相对位置类型,根据一定的规则,确定该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根据确定好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生成功率控制命令,并发送至该用户终端,以控制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功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功率控制方法,通过业务满意度与相对位置类型结合来划分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业务满意度能够实时反映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情况,体现用户终端的受干扰情况,相对位置类型反映用户终端在服务区域中的相对位置区域,将业务满意度与相对位置类型结合,精准的划分受干扰类型,并对不同干扰类型的用户终端给出相应的功率控制策略,从而对服务区域内不同位置不同业务满意度的用户终端进行合理的功率控制,降低对相邻服务区域中用户终端的上行干扰。WLAN网络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上均按上述方法对其服务区域内的用户终端进行上行功率的控制,就可以降低WLAN网络中所有相邻服务区域内的用户之间的上行干扰,提升WLAN网络的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根据业务满意度和相对位置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的过程包括:
步骤S210,当业务满意度为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非交叠区域时,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一类干扰;
步骤S220,当业务满意度为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中心区域时,或当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非交叠区域时,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二类干扰;
步骤S230,当业务满意度为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或当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或当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中心区域时,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三类干扰。
其中,如图3所示,图中的AP即为无线接入点,中心区域为服务区域内与无线接入点在一定距离内的区域,边缘交叠区域和边缘非交叠区域为服务区域内与无线接入点在一定距离之外的区域。边缘非交叠区域为与相邻无线接入点的服务区域不相交的区域,边缘交叠区域为与相邻无线接入点的服务区域相交的区域。业务满意度为满意时,表示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情况满足当前业务要求;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时,表示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情况不满足当前业务要求。
具体的,根据用户终端的业务满意度和相对位置类型,将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分为三种,第一类干扰、第二类干扰和第三类干扰。当一个用户终端处于边缘非交叠区域且它的业务满意度还可以达到满意的程度,则认为它处于无干扰状态,即第一类干扰类型。当一个用户终端处于中心区域且它的业务满意度是满意的,因为它是在中心区域,就算受到干扰也可能因为与无线接入点较近而无法反应在业务满意度上,因此设置它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二类干扰,即不确定是否存在干扰。当一个用户终端处于边缘非交叠区域且它的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这时它的受干扰类型也是第二类干扰,因为不能确定它的业务满意度时因为它的位置还是因为受到了干扰而表现为不满意。
当一个用户终端处于中心区域且它的业务满意度还是不满意,则表示它是因为受到了干扰,才导致业务满意度不达标,因此它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三类干扰。当一个用户终端处于边缘交叠区域,不论它的业务满意度是否达到满意的程度,都认为它是受到了邻区无线接入点的干扰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三类干扰类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根据受干扰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的步骤包括:
步骤S310,若干扰类型为第一类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最大路径损耗的功率控制策略;
步骤S320,若干扰类型为第二类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全功率补偿功率控制策略;
步骤S330,若干扰类型为第三类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部分补偿功率控制策略。
其中,最大路径损耗的功率控制策略、全功率补偿控制策略和部分补偿功率控制策略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功率控制方式。
具体的,当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一类干扰时,采用最大路径损耗的功率控制策略。最大路径损耗的功率控制策略,根据无线接入点服务区域内用户终端上行信号的最大路径损耗对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进行补偿,得到用户终端的上行发射功率,并控制用户终端以该上行发射功率发射上行信号。最大路径损耗为,当用户终端位于服务区域的边界时,它的上行信号发射功率与无线接入点的接收功率的差值。即使第一类干扰下的用户终端不一定在服务区域的边界上,还是以克服最大路径损耗所需要的功率,作为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最大限度的保证用户终端的频谱效率的提升。
当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二类干扰时,因为不能确定用户终端是否受到干扰,采用全功率补偿功率控制策略。全功率补偿功率控制策略,根据用户终端的当前路径损耗对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进行补偿,得到用户终端的上行发射功率,并控制用户终端以该上行发射功率发射上行信号。当前路径损耗为,上行信号从用户终端的当前位置传输到无线接入点的功率路径损耗,即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发射功率与无线接入点的上行信号接收功率之差。用户终端仅以克服当前路径损耗的功率发射上行信号,即不对邻区的用户终端造成干扰,又可以保证自身的上行链路正常通信。
当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三类干扰时,表明用户终端已经受到干扰,采用部分补偿功率控制策略。部分补偿功率控制策略是基于全功率补偿功率控制策略的,它的原理是,得到用户终端的当前路径损耗之后,根据预设的路径损耗因子与当前路径损耗的乘积,对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进行补偿,得到用户终端的上行发射功率,并控制用户终端以该上行发射功率发射上行信号。路径损耗因子可以是根据经验值设定的一个数值,其取值范围是0到1,不包括0或1。通过部分补偿功率控制策略限制用户终端的上行发射功率,适当舍弃一部分功率补偿,损失一定的性能,降低对其他用户终端的干扰。
基于此,本实施例为不同受干扰类型的用户终端配置恰当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从而减小了WLAN网络中相邻服务区域内的用户相互产生的上行干扰,从而提高了WLAN网络的性能。
当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三类干扰,还可以按受干扰的程度进行区分,对应不同的功率调整功率。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类干扰包括第四类干扰和第五类干扰,步骤S230包括:
步骤S231,当业务满意度为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四类干扰;
步骤S232,当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或当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中心区域时,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五类干扰。
具体的,用户终端处于中心区域且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和用户终端处于边缘交叠区域且业务满意度为满意,两种情况时,表示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程度较低,将这两种情况对应于第四类干扰。而当用户终端处于边缘交叠区域且业务满意度也为不满意时,表明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程度较高,将这种情况对应于第五类干扰。本实施例对干扰类型的划分更精准,从而有利于对不同干扰类型的用户终端实行不同的功率控制策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一个WLAN网络的示意图。无线接入点AP1服务区域内有用户终端STA1和用户终端STA2,无线接入点AP2服务区域内有用户终端STA3和用户终端STA4,无线接入点AP3服务区域内有用户终端STA5和用户终端STA6。则可以分别根据STA1至STA6的业务满意度和相对位置类型,在AP1中确定STA1和STA2的受干扰类型,在AP2中确定STA3和STA4的受干扰类型,在AP3中确定STA5和STA6的受干扰类型,如表1所示。
用户终端 业务满意度 相对位置类型 受干扰类型
STA1 满意 边缘非交叠区域 第一类干扰
STA2 不满意 中心区域 第四类干扰
STA3 不满意 边缘交叠区域 第五类干扰
STA4 满意 中心区域 第二类干扰
STA5 满意 边缘交叠区域 第四类干扰
STA6 不满意 边缘非交叠区域 第二类干扰
表1
在一个实施例中,分别为第四类干扰和第五类干扰设置不同的功率控制策略。若所述干扰类型为第三类干扰,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部分补偿功率的功率控制策略的步骤,包括:
步骤S340,若干扰类型为第四类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基于第一路径损耗因子的部分补偿功率的功率控制策略;
步骤S350,若干扰类型为第五类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基于第二路径损耗因子的部分补偿功率的功率控制策略;第二路径损耗因子小于第一路径损耗因子。
具体的,当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四类干扰时,表明它的受干扰程度较低,因此为保证用户终端的上行链路传输性能,为它设置较大的路径损耗因子。而为第五类干扰对应的用户终端设置较小的路径损耗因子。对功率控制策略进行更好的区分,对不同受干扰类型的用户终端进行更恰当的功率控制策略划分,进一步提高WLAN网络的性能。
如图4和表1所示,确定STA1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最大路径损耗的功率控制策略;确定STA4和STA6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全功率补偿功率控制策略;确定STA2和STA5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路径损耗因子为0.8的部分补偿功率的功率控制策略;确定STA3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路径损耗因子为0.6的部分补偿功率的功率控制策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获取用户终端的业务满意度的过程包括:
步骤S111,获取用户终端的请求业务速率和实际业务速率;
步骤S112,根据请求业务速率、实际业务速率和满意度阈值,得到业务满意度。
其中,请求业务速率为满足用户终端的当前业务的最低数据传输速率。实际业务速率为无线接入点实际分配给用户终端的业务速率。
具体的,用户终端与无线接入点连接之后,会上报它的请求业务速率到无线接入点端。从而再无线接入点端便可以获取到所有接入它的用户终端的请求业务速率。实际业务速率可以在无线接入点侧,统计得到。例如,统计一段时间内实际发送给某个用户终端的数据量,将统计的数据量除以该时间段,就得到了该用户终端的实际业务速率。
满意度阈值为判定业务满意度是否达到满意的阈值,是工作人员通过运维经验预设的。对用户终端的不同业务类型,有相应的满意度阈值,例如,对视频业务设定较高的阈值,对语音业务就可以设定稍低一些的阈值。
具体的,将实际业务速率与请求业务速率的比值与满意度阈值比较,当实际业务速率与请求业务速率的比值大于满意度阈值,则确定业务满意度为满意;当实际业务速率与请求业务速率的比值小于满意度阈值,则确定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获取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的过程包括:
步骤S121,获取用户终端的当前路径损耗;
步骤S122,若当前路径损耗小于预设损耗阈值,则确定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为中心区域;
步骤S123,若当前路径损耗大于预设损耗阈值,则确定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区域;边缘区域包括边缘交叠区域和边缘非交叠区域。
具体的,若用户终端的当前路径损耗小于预设损耗阈值,判定它在服务区域的中心区域,否则判定它在服务区域的边缘区域。在判定用户终端处于边缘区域之后,再判断它是在边缘交叠区有还是边缘非交叠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确定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区域之后,还包括:
根据邻区信号强度阈值和用户终端接收的邻区信号强度,确定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或边缘非交叠区域。
具体的,无线接入点接收用户终端上报的邻区信号强度。将邻区信号强度与邻区信号强度阈值比较,当邻区信号强度大于等于邻区信号强度阈值时,该用户终端处于边缘交叠区域;当邻区信号强度小于邻区信号强度阈值时,该用户终端处于边缘非交叠区域。邻区信号强度阈值,为相邻无线接入点覆盖边界的最小信号强度门限,该值可以由工程人员根据经验设定,例如,可以设置为-120dBm。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确定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区域之后,还包括:
根据信干噪比阈值和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信干噪比,确定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或边缘非交叠区域。
具体的,无线接入点接收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根据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检测得到上行信干噪比。将上行信干噪比与信干噪比阈值比较,当上行信干噪比大于信干噪比阈值时,该用户终端处于边缘非交叠区域;当上行信干燥比小于信干噪比阈值时,该用户终端处于边缘交叠区域。信干噪比阈值为预设参数,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WLAN系统的铺设情况选定。例如,可以为4dB。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前路径损耗的获取方式为,根据上行数据帧中的TPC信息携带的信号发射功率和接收到该帧的接收功率,估算出当前路径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上行功率控制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710,获取用户终端的业务满意度和相对位置类型,相对位置类型表征用户终端在对应的无线接入点服务区域内的位置属性,业务满意度指示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情况是否满足当前业务要求;
受干扰类型确定模块720,用于根据业务满意度和相对位置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
功率控制策略确定模块730,用于根据受干扰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
功率控制模块740,根据上行功率控制策略,控制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受干扰类型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类干扰确定单元,用于在业务满意度为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非交叠区域时,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一类干扰;
第二类干扰确定单元,用于在业务满意度为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中心区域时,或当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非交叠区域时,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二类干扰;
第三类干扰确定单元,用于在业务满意度为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或在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或在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中心区域时,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三类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功率控制策略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功率控制策略确定单元,用于在干扰类型为第一类干扰时,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最大路径损耗的功率控制策略;
第二功率控制策略确定单元,用于在干扰类型为第二类干扰时,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全功率补偿的功率控制策略;
第三功率控制策略确定单元,用于在干扰类型为第三类干扰在,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部分补偿功率的功率控制策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类干扰包括第四类干扰和第五类干扰,第三类干扰确定单元还包括:
第四类干扰确定单元,用于在业务满意度为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四类干扰;
第五类干扰确定单元,用于在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或当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中心区域时,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五类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功率控制策略确定单元包括:
第四功率控制策略确定单元,用于在干扰类型为第四类干扰时,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基于第一路径损耗因子的部分补偿功率的功率控制策略;
第五功率控制策略确定单元,用于在干扰类型为第五类干扰时,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基于第二路径损耗因子的部分补偿功率的功率控制策略;第二路径损耗因子小于第一路径损耗因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请求业务速率和实际业务速率;
业务满意度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请求业务速率、实际业务速率和满意度阈值,得到业务满意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获取模块还包括:
第二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当前路径损耗;
第一位置类型判断单元,用于在当前路径损耗小于预设损耗阈值时,确定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为中心区域;
第二位置类型判断单元,用于在当前路径损耗大于预设损耗阈值时,确定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区域;边缘区域包括边缘交叠区域和边缘非交叠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三位置类型判断单元,用于根据邻区信号强度阈值和用户终端接收的邻区信号强度,确定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或边缘非交叠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四位置类型判断单元,用于根据信干噪比阈值和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信干噪比,确定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或边缘非交叠区域。
关于上行功率控制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上行功率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上行功率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无线路由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8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用户终端的业务满意度和相对位置类型,相对位置类型表征用户终端在对应的无线接入点服务区域内的位置属性,业务满意度指示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情况是否满足当前业务要求;
根据业务满意度和相对位置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
根据受干扰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
根据上行功率控制策略,控制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当业务满意度为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非交叠区域时,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一类干扰;
当业务满意度为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中心区域时,或当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非交叠区域时,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二类干扰;
当业务满意度为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或当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或当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中心区域时,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三类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干扰类型为第一类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最大路径损耗的功率控制策略;
若干扰类型为第二类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全功率补偿的功率控制策略;
若干扰类型为第三类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部分补偿功率的功率控制策略。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第三类干扰包括第四类干扰和第五类干扰;
当业务满意度为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四类干扰;
当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或当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中心区域时,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五类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干扰类型为第四类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基于第一路径损耗因子的部分补偿功率的功率控制策略;
若干扰类型为第五类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基于第二路径损耗因子的部分补偿功率的功率控制策略;第二路径损耗因子小于第一路径损耗因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用户终端的请求业务速率和实际业务速率;
根据请求业务速率、实际业务速率和满意度阈值,得到业务满意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用户终端的当前路径损耗;
若当前路径损耗小于预设损耗阈值,则确定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为中心区域;
若当前路径损耗大于预设损耗阈值,则确定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区域;边缘区域包括边缘交叠区域和边缘非交叠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邻区信号强度阈值和用户终端接收的邻区信号强度,确定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或边缘非交叠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信干噪比阈值和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信干噪比,确定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或边缘非交叠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用户终端的业务满意度和相对位置类型,相对位置类型表征用户终端在对应的无线接入点服务区域内的位置属性,业务满意度指示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情况是否满足当前业务要求;
根据业务满意度和相对位置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
根据受干扰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
根据上行功率控制策略,控制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当业务满意度为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非交叠区域时,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一类干扰;
当业务满意度为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中心区域时,或当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非交叠区域时,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二类干扰;
当业务满意度为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或当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或当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中心区域时,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三类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干扰类型为第一类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最大路径损耗的功率控制策略;
若干扰类型为第二类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全功率补偿的功率控制策略;
若干扰类型为第三类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部分补偿功率的功率控制策略。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第三类干扰包括第四类干扰和第五类干扰;
当业务满意度为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四类干扰;
当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或当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相对位置类型为中心区域时,确定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五类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干扰类型为第四类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基于第一路径损耗因子的部分补偿功率的功率控制策略;
若干扰类型为第五类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基于第二路径损耗因子的部分补偿功率的功率控制策略;第二路径损耗因子小于第一路径损耗因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用户终端的请求业务速率和实际业务速率;
根据请求业务速率、实际业务速率和满意度阈值,得到业务满意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用户终端的当前路径损耗;
若当前路径损耗小于预设损耗阈值,则确定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为中心区域;
若当前路径损耗大于预设损耗阈值,则确定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区域;边缘区域包括边缘交叠区域和边缘非交叠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邻区信号强度阈值和用户终端接收的邻区信号强度,确定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或边缘非交叠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信干噪比阈值和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信干噪比,确定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或边缘非交叠区域。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终端的业务满意度和相对位置类型,所述相对位置类型表征所述用户终端在对应的无线接入点服务区域内的位置属性,所述业务满意度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情况是否满足当前业务要求;
根据所述业务满意度和所述相对位置类型,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
根据所述受干扰类型,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
根据所述上行功率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业务满意度和所述相对位置类型,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的过程包括:
当所述业务满意度为满意且所述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非交叠区域时,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一类干扰;
当所述业务满意度为满意且所述相对位置类型为中心区域时,或当所述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所述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非交叠区域时,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二类干扰;
当所述业务满意度为满意且所述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或当所述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所述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或当所述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所述相对位置类型为中心区域时,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三类干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受干扰类型,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干扰类型为第一类干扰,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最大路径损耗的功率控制策略;
若所述干扰类型为第二类干扰,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全功率补偿的功率控制策略;
若所述干扰类型为第三类干扰,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部分补偿功率的功率控制策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类干扰包括所述第四类干扰和所述第五类干扰;
所述当所述业务满意度为满意且所述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或当所述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所述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或当所述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所述相对位置类型为中心区域时,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三类干扰的步骤可以包括:
当所述业务满意度为满意且所述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四类干扰;
当所述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所述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时,或当所述业务满意度为不满意且所述相对位置类型为中心区域时,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为第五类干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干扰类型为第三类干扰,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部分补偿功率的功率控制策略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干扰类型为第四类干扰,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基于第一路径损耗因子的部分补偿功率的功率控制策略;
若所述干扰类型为第五类干扰,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为基于第二路径损耗因子的部分补偿功率的功率控制策略;所述第二路径损耗因子小于所述第一路径损耗因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业务满意度的过程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请求业务速率和实际业务速率;
根据所述请求业务速率、所述实际业务速率和满意度阈值,得到所述业务满意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相对位置类型的过程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当前路径损耗;
若所述当前路径损耗小于预设损耗阈值,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所述相对位置类型为中心区域;
若所述当前路径损耗大于预设损耗阈值,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所述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区域;所述边缘区域包括所述边缘交叠区域和所述边缘非交叠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所述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区域之后,还包括:
根据邻区信号强度阈值和所述用户终端接收的邻区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所述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或边缘非交叠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所述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区域之后,还包括:
根据信干噪比阈值和所述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信干噪比,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所述相对位置类型为边缘交叠区域或边缘非交叠区域。
10.一种上行功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获取用户终端的业务满意度和相对位置类型,所述相对位置类型表征所述用户终端在对应的无线接入点服务区域内的位置属性,所述业务满意度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业务传输情况是否满足当前业务要求;
受干扰类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满意度和所述相对位置类型,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受干扰类型;
功率控制策略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受干扰类型,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上行功率控制策略;
功率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上行功率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功率。
11.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上行功率控制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上行功率控制方法。
CN201811287445.7A 2018-10-31 2018-10-31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1519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87445.7A CN109151972B (zh) 2018-10-31 2018-10-31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87445.7A CN109151972B (zh) 2018-10-31 2018-10-31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1972A true CN109151972A (zh) 2019-01-04
CN109151972B CN109151972B (zh) 2021-12-17

Family

ID=64806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87445.7A Active CN109151972B (zh) 2018-10-31 2018-10-31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5197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2533A (zh) * 2020-11-05 2021-02-0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功率调整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0787A (zh) * 2010-07-21 2012-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小区间干扰协调的用户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3037439A (zh) * 2011-09-29 2013-04-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接入网设备
CN103517441A (zh) * 2012-06-27 2014-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及系统
CN103987110A (zh) * 2014-05-28 2014-08-1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部分频率复用和功率控制的干扰管理机制
CN104469959A (zh) * 2013-09-12 2015-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配置方法及系统、接入控制器
CN105246162A (zh) * 2015-10-13 2016-01-13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异构网中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5828381A (zh) * 2016-05-13 2016-08-03 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待干扰协调基站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US20160249227A1 (en) * 2013-10-30 2016-08-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eliminating inter-system neighbor cell interference
CN106793047A (zh) * 2017-02-22 2017-05-31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基站
CN106888506A (zh) * 2015-12-15 2017-06-23 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te的小区间受干扰程度信息确定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0787A (zh) * 2010-07-21 2012-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小区间干扰协调的用户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3037439A (zh) * 2011-09-29 2013-04-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接入网设备
CN103517441A (zh) * 2012-06-27 2014-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及系统
CN104469959A (zh) * 2013-09-12 2015-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配置方法及系统、接入控制器
US20160249227A1 (en) * 2013-10-30 2016-08-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eliminating inter-system neighbor cell interference
CN103987110A (zh) * 2014-05-28 2014-08-1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部分频率复用和功率控制的干扰管理机制
CN105246162A (zh) * 2015-10-13 2016-01-13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异构网中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6888506A (zh) * 2015-12-15 2017-06-23 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te的小区间受干扰程度信息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05828381A (zh) * 2016-05-13 2016-08-03 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待干扰协调基站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6793047A (zh) * 2017-02-22 2017-05-31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基站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2533A (zh) * 2020-11-05 2021-02-0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功率调整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312533B (zh) * 2020-11-05 2023-05-12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调整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1972B (zh) 2021-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72172B (zh) 电子设备联合比吸收率调整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56410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pectrum scheduling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CN103535086B (zh)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基站
EP271749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quiring idle frequency spectrum
CN104247524B (zh) 用于异构网络中的灵活时分双工操作的设置和维护框架
RU2655648C1 (ru) ПОЛУЧЕНИЕ Pсмах ПРИ ДВОЙНОМ СОЕДИНЕНИИ
RU2669915C1 (ru) Беспровод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мощностью
CN109842926A (zh)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3166712A1 (en) Method for uplink-downlink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RU2621728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мощностью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US2013020867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and Obtaining Power Headroom
CN103796323A (zh) 用于对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信道频域偏移量进行调整的方法及设备
CN114710800B (zh) 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和装置
US20220124632A1 (en) Power configuration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system for multi-bandwidth transmission
CN106416388A (zh) 服务小区中设备至设备通信中的功率控制方法与用户设备
CN109151972A (zh)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9408181B2 (en) Automatic calibration of probe request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 (RSSI) threshold to control associations
CN112312533B (zh) 功率调整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983809A (zh) 多带宽传输时的功率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US20070099645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for controlling power of access probe using neighbor set list and method therefor
CN103582096B (zh) 一种闭环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5568023A (zh) 时域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317421B2 (en)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8811065A (zh) 几乎空白子帧发射功率的调整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hmed et al. Stackelberg game based optimized power allocation scheme for two-tier femtocell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10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Applicant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