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0713A - 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方法及路由监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方法及路由监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0713A
CN109150713A CN201810963573.2A CN201810963573A CN109150713A CN 109150713 A CN109150713 A CN 109150713A CN 201810963573 A CN201810963573 A CN 201810963573A CN 109150713 A CN109150713 A CN 1091507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node
source terminal
routing
autonomous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635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0713B (zh
Inventor
黄友俊
李星
吴建平
李川
李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RNE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ERNE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RNET Corp filed Critical CERNET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96357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507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50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0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07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07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4Interdomain routing, e.g. hierarchical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0Routing based on monitoring resul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方法,源终端处于第一自治系统中,目的终端处于第二自治系统中,方法包括:S1,将源终端和目的终端建立连接;S2,若源终端和目的终端直接相连,源终端根据路由表将数据发送至目的终端,否则,源终端根据路由表将数据经第一自治系统和第二自治系统中的节点进行转发后发送至目的终端;S3,当源终端和目的终端断开并重新连接时,若断开时间小于一阈值,不更新源终端的路由表,否则,更新断开时间内路由表中变化的路由信息;S4,当第一节点中存储的路由表失效时,在第一节点中生成动态路由表,第一节点根据动态路由表将数据转发至第二节点。本公开另一方面还提供了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监测方法。

Description

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方法及路由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方法及路由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覆盖的区域也在不断扩展,空间卫星网络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空间卫星网络地理覆盖面广、组网灵活,传统的地面互联网及移动通信网技术成熟、资源丰富,天地一体化网络将空间卫星网络和传统地面网络进行融合,极大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支持种类丰富、数量庞大的业务。
目前卫星组网和存储转发的能力欠缺,为了实现空间组网和一体化网络融合,统一的网络层设计至关重要。统一的网络层能够避免协议转换或翻译带来的复杂性和开销,并对上层网络屏蔽了链路差异。空间卫星网络具有拓扑变化频繁、链路带宽较大和误码率较大的特点,因此,现有地面网络的编址与路由技术不能直接运用于空间卫星网络,急需在现有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提出适合空间卫星网络特性和多网融合目标的路由方案。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解决空间卫星网络自身的路由问题,缺少对天地一体化网络中多网融合这一目标的考虑,难以较好地实现空间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的互联互通。边界网关协议(BorderGateway Protocol,BGP)是一种实现自治系统间最佳路由可达的路由协议,运行于不同自治系统之间的BGP称为EBGP(Extemal/Exterior BGP),运行于同一自治系统内的BGP称为IBGP(Internal/Interior BGP)。地面网络拓扑结构相对固定,域间连接关系基本固定,在地面网络采用BGP协议能相对有效地保证域间可靠连接,但是,空间卫星网络拓扑变化频繁、误码率较大,BGP协议用于空间卫星网络时,不能可靠地实现空间卫星网络地动态连接,并会造成路由频繁更新、通信链路拥塞、浪费网络资源等。本公开以天地一体化网络中多网融合为目标,针对空间链路和空间网络在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的特点,对BGP进行改进,提出BGP+这一适用于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路由方法,并提出了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统一编址与路由的方案,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稳定性和可管控性。
发明内容
本公开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了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方法及路由监测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动态邻居配置、路由抖动抑制以及轻量路由更新,加快路由收敛速度。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方法,所述源终端处于第一自治系统中,所述目的终端处于第二自治系统中,方法包括:S1,将所述源终端和目的终端建立连接,其中,所述源终端包括路由表;S2,若所述源终端和目的终端直接相连,该源终端根据所述路由表将数据发送至该目的终端,否则,所述源终端根据所述路由表将数据在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内的节点中进行转发后,发送至所述第二自治系统中,并在所述第二自治系统内的节点中进行转发后,发送至所述目的终端;S3,当所述源终端和目的终端断开并重新连接时,判断断开时间是否小于一阈值,若是,则不更新所述源终端中的路由表,否则,更新在所述断开时间内该路由表的变化的路由信息;S4,当第一节点中存储的路由表失效时,在所述第一节点中生成动态路由表,并使该第一节点根据该动态路由表将数据转发至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同时处于所述第一自治系统中或同时处于所述第二自治系统中。
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S0,根据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和第二自治系统中的每个节点的地理位置信息,为所述每个节点分配动态的IPv6地址;所述步骤S1包括:根据所述每个节点分配的IPv6地址,将所述源终端和目的终端建立连接。
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S0,根据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和第二自治系统中的每个节点的逻辑位置信息,为所述每个节点分配固定的IPv6地址;所述步骤S1包括:根据所述每个节点分配的IPv6地址,将所述源终端和目的终端建立连接。
可选地,所述步骤S2还包括:当所述第一自治系统或第二自治系统中的节点发生拥塞时,所述目的终端发送一消息至所述源终端,以使该源终端重新发送数据给该目的终端。
可选地,所述步骤S2还包括:当所述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不直接相连,且数据无法转发至所述目的终端时,将该数据转发至一中继节点中进行保存;使所述中继节点将保存的数据转发至所述目的终端。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监测方法,所述源终端处于第一自治系统中,所述目的终端处于第二自治系统中,方法包括:采集所述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状态信息,将该路由状态信息发送至管理站;采集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和第二自治系统中每个节点的连接状态信息,并将该连接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站;所述管理站根据所述路由状态信息和连接状态信息,监测所述源终端、目的终端和每个节点的路由状态;当任意一个所述节点的连接状态信息发生改变时,该节点发送TRAP消息到所述管理站,所述管理站收到该TRAP消息后查询该节点的连接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源终端包括路由表,方法还包括:设置监测终端,该监测终端接收所述路由表的路由协议包,并根据该路由协议包进行路由分析。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其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程序,该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方法。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系统,所述源终端处于第一自治系统中,所述目的终端处于第二自治系统中,系统包括:连接模块,用于为所述源终端和目的终端建立连接,并创建路由表,使得所述源终端根据该路由表传输数据到所述目的终端;转发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源终端发送的数据,并将该数据转发至所述目的终端;路由更新模块,用于更新所述路由表,当所述源终端和目的终端断开并重新连接时,若断开时间小于一阈值,不更新路由表,若断开时间不小于一阈值,更新在所述断开时间内该路由表的变化的路由信息;动态路由模块,用于生成动态路由表,当第一节点中存储的路由表失效时,在所述第一节点中生成动态路由表,并使该第一节点根据该动态路由表将数据转发至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同时处于所述第一自治系统中或同时处于第二自治系统中。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方法。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IPv6编址的框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监测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的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方面、优势和突出特征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
在本公开中,术语“包括”和“含有”及其派生词意为包括而非限制;术语“或”是包含性的,意为和/或。
在本说明书中,下述用于描述本公开原理的各种实施例只是说明,不应该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制公开的范围。参照附图的下述描述用于帮助全面理解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下述描述包括多种具体细节来帮助理解,但这些细节应认为仅仅是示例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认识到,在不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多种改变和修改。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省略了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此外,贯穿附图,相同参考数字用于相似功能和操作。
天地一体化网络的总体结构可以分为天基主干网络、地基主干网络和天基接入网络三部分。地球同步轨道上,由三颗以上的卫星搭载高性能空间路由器组成天基主干网络。多个地面站互连组成地基主干网络,地基主干网络连接到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低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或其他飞行器组成天基接入网络,为不同地域、不同用户的各类应用提供网络接入服务。本公开提出的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方法,用于为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的设备提供编址和路由。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S11,将源终端和目的终端建立连接。
在操作S11中,将源终端和目的终端建立连接。当数据从源终端到目的终端有多条路径可达时,路由器可以根据路由表中的最佳路由进行转发,源终端、转发节点中都包含有路由器。源终端和目的终端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自治系统中,如源终端位于自治系统A,源终端也是自治系统A内的一个节点,目的终端位于自治系统B,目的终端也是自治系统B内的一个节点。源终端可以直接发送数据至目的终端,此时,源终端位于自治系统A的边界上,目的终端位于自治系统B的边界上;源终端也可以将数据经自治系统A和自治系统B内的节点进行转发后发送至目的终端,此时,源终端位于自治系统A的内部,目的终端位于自治系统B的内部。
进一步地,两个直接相连的节点(即BGP+对等体)之间建立连接的过程为:一节点尝试与对等体建立TCP连接,若建立连接成功,该节点发送一个打开消息给对等体,并接收对等体发来的打开消息,若接收到的打开消息无错误,发送一个存活消息给对等体,并启动存活定时器,此时,两个对等体建立邻居关系。
S12,判断连接是否断开。
在操作S12中,判断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连接是否断开,如果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连接断开,执行操作S14;如果连接正常,执行操作S13。本实施例中,以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连接断开是由于该路由中两个BGP+对等体之间的连接断开为例进行说明。
S13,源终端发送数据至目的终端。
在操作S13中,如果源终端位于自治系统A的边界上且目的终端位于自治系统B的边界上,源终端可以直接将数据发送至目的终端;如果源终端位于自治系统A的边界上且目的终端位于自治系统B内部,源终端将数据发送至自治系统B的边界上的节点b,该节点b将数据在自治系统B内部经若干次转发后发送至目的终端;如果源终端位于自治系统A内部且目的终端位于自治系统B的边界上,源终端将数据在自治系统A内部经若干次转发后发送至自治系统A的边界上的节点a,该节点a将数据发送目的终端;如果源终端在自治系统A内部,目的终端在自治系统B内部,源终端将数据在自治系统A内部经若干次转发后发送至自治系统A的边界上的节点a,该节点a将数据发送至自治系统B的边界上的节点b,该节点b将数据在自治系统B内部经若干次转发后发送至目的终端。
进一步地,数据在自治系统内进行转发时,有两种路由方案,一种是路由器内保存的基于配置的路由方案,另一种是动态路由方案,基于配置的路由方案具有更高的优先级,当基于配置的路由方案与实际网络情况不符时采用动态路由方案,如自治系统内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发生故障断开连接时,应采用动态路由方案进行数据传输。具体实现方法为:自治系统内的节点中的路由器与发起路由配置的集中式控制器之间发送轻量的保活信息,当集中式控制器不可访问时,表示基于配置的路由已经失效,节点中的路由器将基于配置的路由设置为失效,采用动态路由表项进行数据传输。以数据在自治系统A内部进行转发为例进行说明,节点c和节点d位于自治系统A内部,数据从节点c经若干次转发或直接发送至节点d,节点c到节点d之间的通信链路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节点c根据配置好的路由表选择最优路径将数据传输至节点d;节点c到节点d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网络拓扑结构发生改变,动态路由方案根据自治系统内的接口配置及链路状态,重新计算路由并发出路由更新信息,更新动态路由表,节点c根据该动态路由表传输数据至节点d。
进一步地,当自治系统A或自治系统B中的节点发生拥塞时,即源终端到目的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出现拥塞,此时目的终端接收的数据不正确。采用显示拥塞通告(ExplicitCongestion Notification,ECN)机制,使用空间通信协议规范-传输协议(SpaceCommunication Protocol Specification-Transmission Protocol,SCPS-TP),即目的终端发送一个否认应答的消息给源终端,表示已经接收到源终端发送的数据,但是有错误存在,并告知源终端出现拥塞的通信链路,源终端缩小拥塞窗口,即减少发送至通信链路上的数据,避免通信链路再次出现拥塞,与传统方案相比,能更早地将丢失的数据包重新发送至目的终端。
S14,判断断开时间是否小于保活阈值。
在操作S14中,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连接断开,并再次重连后,判断断开时间与保活阈值之间的关系,如果断开时间小于保活阈值,执行操作S15;如果断开时间不小于保活阈值,执行操作S16。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以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连接断开是由于该路由中两个BGP+对等体之间的连接断开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源终端和目的终端直接相连时,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为两个BGP+对等体。两个BGP+对等体定时发送存活消息,例如节点e每60秒发送一次存活消息给对等体,对等体收到存活消息后返回消息给节点e,节点e更新存活定时器;如果节点e连续三次发送的存活消息都没有到达对等体,说明该对等体删除了节点e的邻居关系,此时这两个BGP+对等体之间的保活阈值为180秒。
S15,路由表不更新。
在操作S15中,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断开连接的时间小于保活阈值时,使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会话仍处于建立连接状态,避免路由更新,抑制路由抖动。
S16,更新断开时间内路由表中变化的路由信息。
在操作S16中,由于大多数的域间路由信息变化不频繁,因此,对于已经建立连接的两个BGP+对等体,当二者连接中断时,这两个对等体对原有的路由信息进行标记而不是删除,当这两个对等体再次建立邻居连接时,二者仅交换连接断开时间内发生了变化的路由信息即可。源终端的路由表仅更新连接断开时间内路由表中变化的路由信息。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IPv6编址的框图,如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两种编址方法,用于为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的卫星进行编址。IPv6地址的后64bit(即网络接口标识符)与IEEE802系列规定的EUI-64地址保持一致,前64bit标识了此地址的路由前缀和子网标识。
方法一,根据卫星相对于某个参照系的位置进行编址,如卫星在地球表面投影的经纬度坐标。将空间按其所处的经纬度划分成若干个区域,使用IPv6地址中的子网ID字段中的部分字段对区域进行编号,并使用子网ID字段中剩余的字段标识该卫星节点的不同接口,如图2(a)所示。
方法二,根据卫星的逻辑位置进行编址,该方法中,将卫星编号嵌入IPv6地址中的子网ID字段中的部分字段,或者将卫星所处轨道和卫星在轨道中的位置嵌入IPv6地址中的子网ID字段中的部分字段,如图2(b)所示,卫星编号、卫星所处轨道和卫星在轨道中的位置固定不变。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S31,采集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状态信息并发送至管理站。
在操作S31中,SNMP+代理将MIB中BGP+-4收到的路径属性表发送至管理站,该路径属性表包含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状态信息,该路径属性表的主要对象如下表所示。
进一步地,具体实现流程为:管理站通过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Management Protocol,SNMP+)访问SNMP+代理,并通过操作管理信息库(ManagementInformation Base,MIB)来读取BGP+信息,该SNMP+代理运行在各节点之上,负责统计各节点的各项信息。其中,与边界网关协议4.0版本(BGP+-4)相关的MIB有BGP+-4收到的路径属性表和BGP+对等体表,路径属性表包含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状态信息,对等体表包含节点的连接状态信息。
S32,采集每个节点的连接状态信息并发送至管理站。
在操作S31中,SNMP+代理将MIB中BGP+对等体表发送至管理站,该BGP+对等体表包含各节点的连接状态信息,该对等体表地主要对象如下表所示。
S33,监测源终端、目的终端和每个节点的路由状态。
在操作S33中,管理站根据接收到的BGP+-4收到的路径属性表和BGP+对等体表,监测包括源终端和目的终端在内的每个节点的路由状态。
S34,判断节点连接状态信息是否有改变。
在操作S34中,SNMP+代理判断其统计的节点的连接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若该节点连接状态发生改变,执行操作S35,否则,执行操作S32。
S35,该节点发送TRAP消息至管理站,管理站收到TRAP消息后查询该节点连接状态信息。
在操作S35中,节点的连接状态发生改变,该节点上运行的SNMP+代理产生TRAP消息,SNMP+代理将该TRAP消息发送至管理站,使得管理站及时发现每个节点连接状态的改变情况。
进一步地,该TRAP消息包含两个对象:Bgp+BackwardTransition对象和Bgp+Established对象,Bgp+BackwardTransition对象表示BGP+节点的邻居状态发生改变,触发产生TRAP消息;Bgp+Established对象表示BGP+节点的邻居关系建立成功,触发产生TRAP消息。
图4示意性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监测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采用一台BGP+路由管理器,该BGP+路由管理器运行有本公开提供的路由方法,该BGP+路由管理器不发送任何新的路由通告至BGP+对等体,只接收BGP+对等体发出的BGP+路由协议包和事件,并将收到的BGP+路由协议包和事件记录到一个本地数据库中,在此基础上进行BGP+路由分析,如分析BGP+路由数目、路由更新数目、路由宣告数目、路由回收数目、路由更新信息等,并提供各类查询报告共各类业务部门使用。
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10、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20。该电子设备500可以执行上面参考图1描述的方法,以进行消息处理。
具体地,处理器510例如可以包括通用微处理器、指令集处理器和/或相关芯片组和/或专用微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等。处理器510还可以包括用于缓存用途的板载存储器。处理器510可以是用于执行参考图1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不同动作的单一处理单元或者是多个处理单元。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20,例如可以是能够包含、存储、传送、传播或传输指令的任意介质。例如,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或半导体系统、装置、器件或传播介质。可读存储介质的具体示例包括:磁存储装置,如磁带或硬盘(HDD);光存储装置,如光盘(CD-ROM);存储器,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闪存;和/或有线/无线通信链路。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20可以包括计算机程序521,该计算机程序521可以包括代码/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在由处理器510执行时使得处理器510执行例如上面结合图1所描述的方法流程及其任何变形。
计算机程序521可被配置为具有例如包括计算机程序模块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例如,在示例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521中的代码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程序模块,例如包括521A、模块521B、……。应当注意,模块的划分方式和个数并不是固定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合适的程序模块或程序模块组合,当这些程序模块组合被处理器510执行时,使得处理器510可以执行例如上面结合图1所描述的方法流程及其任何变形。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射频信号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的系统的框图。
如图6所示,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的系统600包括连接模块610、转发模块620、路由更新模块630及动态路由模块640。
具体地,连接模块,用于为源终端和目的终端建立连接,并创建路由表,使得源终端根据该路由表传输数据到目的终端,并为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选择最优路径;连接模块还用于为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建立连接。
转发模块,用于接收源终端发送的数据,并将该数据转发至目的终端,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进行转发时,优先选用配置的路由表进行转发,当配置的路由表失效时选用动态路由表进行转发。
路由更新模块,用于更新路由表,当源终端和目的终端断开并重新连接时,若断开时间小于一阈值,不更新路由表,若断开时间不小于一阈值,更新断开时间内该路由表的变化的路由信息。
动态路由模块,用于生成动态路由表,当第一节点中存储的路由表失效时,动态路由模块根据自治系统内的接口配置及链路状态,重新计算路由并发出路由更新信息,在第一节点中生成动态路由表,并使该第一节点根据该动态路由表将数据转发至第二节点,其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同时处于第一自治系统中或同时处于第二自治系统中。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模块610、转发模块620、路由更新模块630及动态路由模块640可以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或者其中的任意一个模块可以被拆分成多个模块。或者,这些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可以与其他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相结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连接模块610、转发模块620、路由更新模块630及动态路由模块64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硬件电路,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片上系统、基板上的系统、封装上的系统、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可以以对电路进行集成或封装的任何其他的合理方式等硬件或固件来实现,或以软件、硬件以及固件三种实现方式的适当组合来实现。或者,连接模块610、转发模块620、路由更新模块630及动态路由模块64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计算机程序模块,当该程序被计算机运行时,可以执行相应模块的功能。
尽管已经参照本公开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多种改变。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该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应该不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进行确定,还由所附权利要求的等同物来进行限定。

Claims (10)

1.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方法,所述源终端处于第一自治系统中,所述目的终端处于第二自治系统中,方法包括:
S1,将所述源终端和目的终端建立连接,其中,所述源终端包括路由表;
S2,若所述源终端和目的终端直接相连,该源终端根据所述路由表将数据发送至该目的终端,否则,所述源终端根据所述路由表将数据在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内的节点中进行转发后,发送至所述第二自治系统中,并在所述第二自治系统内的节点中进行转发后,发送至所述目的终端;
S3,当所述源终端和目的终端断开并重新连接时,判断断开时间是否小于一阈值,若是,则不更新所述源终端中的路由表,否则,更新在所述断开时间内该路由表的变化的路由信息;
S4,当第一节点中存储的路由表失效时,在所述第一节点中生成动态路由表,并使该第一节点根据该动态路由表将数据转发至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同时处于所述第一自治系统中或同时处于所述第二自治系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方法,在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
S0,根据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和第二自治系统中的每个节点的地理位置信息,为所述每个节点分配动态的IPv6地址;
所述步骤S1包括:
根据所述每个节点分配的IPv6地址,将所述源终端和目的终端建立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方法,在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
S0,根据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和第二自治系统中的每个节点的逻辑位置信息,为所述每个节点分配固定的IPv6地址;
所述步骤S1包括:
根据所述每个节点分配的IPv6地址,将所述源终端和目的终端建立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方法,所述步骤S2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自治系统或第二自治系统中的节点发生拥塞时,所述目的终端发送一消息至所述源终端,以使该源终端重新发送数据给该目的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方法,所述步骤S2还包括:
当所述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不直接相连,且数据无法转发至所述目的终端时,将该数据转发至一中继节点中进行保存;
使所述中继节点将保存的数据转发至所述目的终端。
6.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监测方法,所述源终端处于第一自治系统中,所述目的终端处于第二自治系统中,方法包括:
采集所述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状态信息,将该路由状态信息发送至管理站;
采集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和第二自治系统中每个节点的连接状态信息,并将该连接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站;
所述管理站根据所述路由状态信息和连接状态信息,监测所述源终端、目的终端和每个节点的路由状态;
当任意一个所述节点的连接状态信息发生改变时,该节点发送TRAP消息到所述管理站,所述管理站收到该TRAP消息后查询该节点的连接状态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监测方法,其中,所述源终端包括路由表,方法还包括:
设置监测终端,该监测终端接收所述路由表的路由协议包,并根据该路由协议包进行路由分析。
8.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其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程序,该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方法。
9.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系统,所述源终端处于第一自治系统中,所述目的终端处于第二自治系统中,系统包括:
连接模块,用于为所述源终端和目的终端建立连接,并创建路由表,使得所述源终端根据该路由表传输数据到所述目的终端;
转发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源终端发送的数据,并将该数据转发至所述目的终端;
路由更新模块,用于更新所述路由表,当所述源终端和目的终端断开并重新连接时,若断开时间小于一阈值,不更新路由表,若断开时间不小于一阈值,更新在所述断开时间内该路由表的变化的路由信息;
动态路由模块,用于生成动态路由表,当第一节点中存储的路由表失效时,在所述第一节点中生成动态路由表,并使该第一节点根据该动态路由表将数据转发至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同时处于所述第一自治系统中或同时处于第二自治系统中。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方法。
CN201810963573.2A 2018-08-22 2018-08-22 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方法及路由监测方法 Active CN1091507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63573.2A CN109150713B (zh) 2018-08-22 2018-08-22 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方法及路由监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63573.2A CN109150713B (zh) 2018-08-22 2018-08-22 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方法及路由监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0713A true CN109150713A (zh) 2019-01-04
CN109150713B CN109150713B (zh) 2021-11-09

Family

ID=64791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63573.2A Active CN109150713B (zh) 2018-08-22 2018-08-22 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方法及路由监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5071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7086A (zh) * 2019-05-06 2019-08-23 上海中科辰新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混合使用方法
CN111917577A (zh) * 2020-07-29 2020-11-10 云南诺寻科科技有限公司 Bgp路由信息采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68336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信息更新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EP3944516A4 (en) * 2019-04-18 2022-05-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4556A (zh) * 2003-09-30 2005-04-06 英特尔公司 使用扩展边界网关协议在光交换网络之间路由
EP1578071A1 (en) * 2004-02-24 2005-09-21 The Directv Group,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sioning of route information in a mesh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685675A (zh) * 2002-10-28 2005-10-19 思科技术公司 内部bgp下载器
US20110093612A1 (en) * 2009-10-19 2011-04-21 Ip Infusion Inc.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bgp route monitoring
CN102292942A (zh) * 2009-09-14 2011-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处理方法、系统和路由器
CN103825759A (zh) * 2014-02-13 2014-05-28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获取网络拓扑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5264844A (zh) * 2014-04-10 2016-0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软件定义网络的路由方法、装置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5675A (zh) * 2002-10-28 2005-10-19 思科技术公司 内部bgp下载器
CN1604556A (zh) * 2003-09-30 2005-04-06 英特尔公司 使用扩展边界网关协议在光交换网络之间路由
EP1578071A1 (en) * 2004-02-24 2005-09-21 The Directv Group,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sioning of route information in a mesh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2292942A (zh) * 2009-09-14 2011-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处理方法、系统和路由器
US20110093612A1 (en) * 2009-10-19 2011-04-21 Ip Infusion Inc.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bgp route monitoring
CN103825759A (zh) * 2014-02-13 2014-05-28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获取网络拓扑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5264844A (zh) * 2014-04-10 2016-0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软件定义网络的路由方法、装置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 SCUDDER等: "BGP Monitoring Protocol (BMP)",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ETF)》 *
Y.REKHTER等: "A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4 (BGP-4)", 《NETWORK WORKING GROUP》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44516A4 (en) * 2019-04-18 2022-05-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0167086A (zh) * 2019-05-06 2019-08-23 上海中科辰新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混合使用方法
CN110167086B (zh) * 2019-05-06 2021-03-19 上海中科辰新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混合使用方法
CN111917577A (zh) * 2020-07-29 2020-11-10 云南诺寻科科技有限公司 Bgp路由信息采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17577B (zh) * 2020-07-29 2024-03-05 云南诺寻科科技有限公司 Bgp路由信息采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68336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信息更新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0713B (zh) 2021-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64886B2 (en) Rou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DN based LEO satellite network
US11134006B2 (en) Loop conflict avoidance in a spine-and-leaf network topology
Jasmine et al. DSQLR-A distributed scheduling and QoS localized routing scheme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US10673741B2 (en) Control device discovery in networks having separate control and forwarding devices
US10225180B2 (en) Wireless mesh network including resilient backhaul links and WLAN traffic local switching
US10205681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controller and switch for relieving network failure from SDN, and controller and switch therefor
CN109150713A (zh) 基于bgp+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路由方法及路由监测方法
US7200120B1 (en) Packet-switched network topology tracking method and system
US20140022951A1 (en) Logical inter-cloud dispatcher
CN103209108B (zh) 一种基于dvpn的路由生成方法和设备
US9143431B2 (en) Hiding a service node in a network from a network routing topology
CN104168154A (zh) 面向网络态势感知的多级别网络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101133596A (zh) 加快边界网关协议收敛的方法和装置
CN104065576A (zh) 一种动态mpls卫星网络中的标签交换方法
CN105814944A (zh) 基于显式信令的拓扑发现
CN106953683A (zh) 一种适合基于mf‑tdma卫星信道的大规模动态组网的路由机制及实现方法
Wainio et al. Self-optimizing last-mile backhaul network for 5G small cells
EP3975511B1 (en) Neighbor discovery for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in a multi-access network
Tizazu et al. Dynamic routing influence on secure enterprise network based on DMVPN
Wang et al. Inter-domain routing for military mobile networks
Wang et al. Interconnecting heterogeneous manet networks at the tactical edge
Hares et al. Bgp dynamic as reconfiguration
Paniati Next generation license-free wireless region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Layer 3 migration for an effective exploitation of layer 1 performance
Järvinen et al. Hierarchical link-state routing in disruption-tolerant networks
CN108259292A (zh) 建立隧道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