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02436A - 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产权保护与侵权鉴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产权保护与侵权鉴定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102436A CN109102436A CN201810651596.XA CN201810651596A CN109102436A CN 109102436 A CN109102436 A CN 109102436A CN 201810651596 A CN201810651596 A CN 201810651596A CN 109102436 A CN109102436 A CN 10910243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ining sequence
- protection
- equipment
- active state
-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99 initi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18—Legal services
- G06Q50/184—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产权保护与侵权鉴定方法,其中,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产权保护方法应用于USB3.0设备,包括:检测是否满足预设的保护识别模式的触发条件;若是,则将当前工作状态切换至所述保护识别模式;其中,于所述保护识别模式的工作状态下,且在Polling.Active状态和/或Recovery.Active状态向USB主机所发送的TS1训练序列的保留字节中携带有保护识别信息。本发明采用与USB3.0协议深度绑定的方式,有效地实现了对USB3.0软核的知识产权保护与鉴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USB设备的硅知识产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USB3.0协议的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的产权保护方法及装置、及基于USB3.0协议的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的侵权鉴定方法及装置,以及相应的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的缩写,是一种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USB接口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USB标准于1994年底由英特尔、康柏、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联合提出,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各类电子设备。USB标准由USB官方组织USB-IF制定和维护,从开始至今依次发布了USB1.1、USB2.0、USB3.0、USB3.1和USB3.2共五个版本,新版本前向兼容旧版本。每个版本支持的最大传输速率分布为:USB1.1:12Mbps;USB2.0:480Mbps;USB3.0:5Gbps;USB3.1:10Gbps;USB3.2:20Gbps。
硅知识产权(SIP,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是指芯片(IC)行业内一种事先定义、经验证可以重复使用的、能完成特定功能的模块。随着芯片复杂度和集成度的提升,处理器、存储器、I/O端口以及模拟电路都集成在一个硅片上,组成一个完整的片上系统(SOC,System On Chip),如果每一次新的SOC产品的每个模块都要从头设计然后再进行系统整合和验证,势必会导致开发周期的延长,并且设计的质量也将难于控制。因此,重复使用预先设计并验证过的集成电路模块(IP)是当今业界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从设计流程进行区分,可将IP分为软核、固核、硬核三种类型:
1、IP软核(Soft IP)
在逻辑IC设计的过程中,IC设计者会在系统规格制定完成后,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将系统所需的功能写出寄存器传输级(RTL,Register Transfer Level)的程序,这个RTL文件就被称为IP软核。
由于IP软核是以源代码的形式提供,所以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经用户修改来实现所需要的电路系统设计,且与具体的实现工艺无关,但缺点是自主知识产权不容易得到保护,尤其是对于标准协议IP(如USB3.0),即使对代码进行加密,客户仍可将同一个IP的加密代码重复的在不同的SOC项目中使用。
2、IP固核(Firm IP)
RTL程序经过仿真验证,符合设计要求后,设计者借助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EDA),从单元库(Cell Library)中选取相对应的逻辑门,将RTL文件转换成以逻辑门单元形式呈现的网表(Netlist)文件,这个网表文件即所谓的IP固核。
IP固核是IP软核和IP硬核的折中,它比IP软核的可靠性高,比IP硬核的灵活性强,但无法像IP软核一样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逻辑修改。
3、IP硬核(Hard IP)
网表文件经过验证后,进入实体设计的步骤,先进行功能组块的位置配置设计(Floor Planning),再进行布局与布线设计(Place&Routing),做完实体的布局与布线后所产生的GDSII文件,即为IP硬核。
IP硬核的设计与工艺已经完成且无法修改,用户得到的IP硬核仅是产品功能而不是产品设计,因此IP硬核的设计与制造厂商对它实行全权控制。相对于IP软核和IP固核,IP硬核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比较简单。
USB3.0IP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标准IP,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本领域鲜有对USB3.0设备的IP软核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方案。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产权保护与侵权鉴定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对USB3.0设备的IP软核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产权保护方法,应用于USB3.0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是否满足预设的保护识别模式的触发条件;若是,则将当前工作状态切换至所述保护识别模式;其中,于所述保护识别模式的工作状态下,且在Polling.Active状态和/或Recovery.Active状态向USB主机所发送的TS1训练序列的保留字节中携带有保护识别信息。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的保护识别模式的触发条件包括:触发条件1)接收到处于Polling.Active状态和/或Recovery.Active状态的USB主机所发送的保留字节中携带有特定信息的TS1训练序列;和/或触发条件2)接收到处于U0状态的USB主机所发送的携带有特定信息的用户测试链路管理数据包;其中,在满足所述触发条件1)时,所述USB3.0设备相应地进入Polling.Active状态和/或Recovery.Active状态,并向所述USB主机发送保留字节中携带有保护识别信息的TS1训练序列;在满足所述触发条件2)时,所述USB3.0设备进入Recovery.Active状态,并向所述USB主机发送保留字节中携带有保护识别信息的TS1训练序列。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在Polling.Active状态和/或Recovery.Active状态下向USB主机发送TS1训练序列的步骤还包括:周期性地发送保留字节中携带有保护信息的TS1训练序列;其中,周期内的各所述保护识别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授权客户名称、产品批次信息、和/或授权时间信息。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保留字节为所述TS1训练序列的第五个字节。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识别信息预先采用ASCII码编码生成。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重新上电或接收到由USB主机所发送的复位请求后,退出所述保护识别模式。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侵权鉴定方法,应用于USB协议分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捕获USB3.0设备于保护识别模式的工作状态下,且在Polling.Active状态和/或Recovery.Active状态向USB主机所发送的TS1训练序列;提取所述TS1训练序列的保留字节中的保护识别信息;判断所述保护识别信息是否与预设保护识别信息相匹配;若是,则认定所述USB3.0设备侵权。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TS1训练序列的保留字节中不存在所述保护识别信息,则认定所述USB3.0设备不是目标设备。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连续捕获一定时间或一定数量的所述TS1训练序列;提取捕获的各所述TS1训练序列的保护识别信息,并将各所述保护识别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还原授权客户名称、产品批次信息、和/或授权时间信息;判断所述授权客户名称、产品批次信息、和/或授权时间信息是否与所述USB3.0设备的制造商的对应信息相匹配;若否,则认定所述USB3.0设备侵权。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提取捕获的各所述TS1训练序列的保护识别信息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步骤还包括:采用ASCII码对各所述保护识别信息进行译码;将译码后的各所述保护识别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侵权鉴定方法,应用于USB主机,所述方法包括:在Polling.Active状态和/或Recovery.Active状态下,向USB3.0设备发送保留字节中携带有特定信息的TS1训练序列,并查看所述USB3.0设备是否进入保护识别模式;若否,则认定所述USB3.0设备不是目标设备;和/或在U0状态下,向USB3.0设备发送携带有特定信息的用户测试链路管理数据包,并查看所述USB3.0设备是否进入保护识别模式;若否,则认定所述USB3.0设备不是目标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产权保护装置,应用于USB3.0设备,所述装置包括:模式转换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满足预设的保护识别模式的触发条件;若是,则将当前工作状态切换至所述保护识别模式;序列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保护识别模式的工作状态下,且在Polling.Active状态和/或Recovery.Active状态向USB主机发送保留字节中携带有保护识别信息的TS1训练序列。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侵权鉴定装置,应用于USB协议分析设备,所述装置包括:序列捕获模块,用于捕获USB3.0设备于保护识别模式的工作状态下,且在Polling.Active状态和/或Recovery.Active状态向USB主机所发送的TS1训练序列;信息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所述TS1训练序列的保留字节中的保护识别信息;侵权鉴定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保护识别信息是否与预设保护识别信息相匹配;若是,则认定所述USB3.0设备侵权。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侵权鉴定装置,应用于USB主机,所述装置包括:序列发送模块,用于在Polling.Active状态和/或Recovery.Active状态下向USB3.0设备发送保留字节中携带有特定信息的TS1训练序列;和/或用于在U0状态下向USB3.0设备发送携带有特定信息的用户测试链路管理数据包;侵权鉴定模块,用于查看所述USB3.0设备是否进入保护识别模式;若否,则认定所述USB3.0设备不是目标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所述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通信器、处理器、及存储器;其中,所述通信器用于建立所述电子设备与外部设备的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加载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上任一所述的方法。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产权保护与侵权鉴定方法,基于USB3.0协议,在TS1训练序列中增加内嵌式保护识别代码,从而对USB3.0设备的IP软核进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同时,提供了针对该知识产权保护方案的侵权鉴定技术,当在IP软核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使用或做成产品时,通过触发保护识别代码即可进行侵权鉴别与举证。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基于USB3.0协议的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保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用户测试链路管理数据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基于USB3.0协议的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侵权鉴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基于USB3.0协议的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侵权鉴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基于USB3.0协议的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保护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基于USB3.0协议的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侵权鉴定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基于USB3.0协议的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侵权鉴定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8显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产权保护方法,用于对USB3.0设备(Device)的IP软核进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于此,USB3.0设备是指通过用USB3.0接口连接到USB主机(Host)上的所有设备,如常见的U盘、读卡器、移动硬盘、外置刻录机等等。所述方法由USB3.0设备负责执行,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检测是否满足预设的保护识别模式的触发条件。若检测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12;反之,则保持当前工作状态不变。
S12:将当前工作状态切换至所述保护识别模式。
S13:在所述保护识别模式的工作状态下,且在Polling.Active状态和/或Recovery.Active状态向USB主机所发送的TS1训练序列的保留字节中携带有保护识别信息。
以下将对步骤S11~S13做出详细解释。
在正常工作模式下,USB3.0设备不会发送保护识别信息,只有当特定的触发条件满足后,USB3.0设备才会进入保护识别模式,并在之后发送的TS1训练序列中插入保护识别信息,又或者在之后发送预先携带有保护识别信息的TS1训练序列。也就是说,本发明中USB3.0设备向外发送携带有保护识别信息的TS1训练序列,至于保护识别信息何时被嵌入TS1训练序列,则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是在发送时被嵌入,也可以是在出厂前被嵌入。
以下列举了两种进入保护识别模式的触发条件:
触发条件一、1)接收到处于Polling.Active状态的USB主机所发送的保留字节中携带有特定信息的一个或一定数量的TS1训练序列,和/或,2)接收到处于Recovery.Active状态的USB主机所发送的保留字节中携带有特定信息的一个或一定数量的TS1训练序列。
触发条件二、接收到处于U0状态的USB主机所发送的携带有特定信息的一个或一定数量的用户测试链路管理数据包。
在满足上述触发条件1)时,所述USB3.0设备相应地进入Polling.Active状态,并向所述USB主机发送保留字节中携带有保护识别信息的TS1训练序列;在满足上述触发条件2)时,所述USB3.0设备相应地进入Recovery.Active状态,并向所述USB主机发送保留字节中携带有保护识别信息的TS1训练序列。
在满足所述触发条件二时,所述USB3.0设备进入Recovery.Active状态,并向所述USB主机发送保留字节中携带有保护识别信息的TS1训练序列。图2展示了一种用户测试链路管理数据包(Vendor Device Test Link Management Packet)的格式,特定信息位于DWORD1和/或DWORD2中,当USB3.0设备收到包含此特定信息的用户测试链路管理数据包后,进入保护识别模式,并进入Recovery状态。
在触发条件一和触发条件二中,特定信息可以是预先设定的大、小写字母、数字或标点符号,还可以是由其中几种组合而成的字符串等。
众所周知,从链路上电开始到正常工作(类似于将USB3.0的U盘插到笔记本的USB3.0接口上到能够正常开始读取数据)需要经历三个阶段:Rx.Detect、Polling、U0,其中,Polling(轮询)过程会对链路上的终端设备进行相关的初始化设置(也即表示Host和Device在初始化发送端和接收端并进行同步以准备进行数据包的发送);从Rx.Detect到U0的过程需要经历几个子过程,其中就包括在Polling.Active子状态中TS1训练序列的发送:双方设备通过向对方发送TS1训练序列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并在收发到指定个数的TS1训练序列后完成握手,进入下一个子状态Polling.Configuration;待完成整个链路的初始化就会进入U0阶段(正常工作状态,链路上具有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除此之外,USB3.0通信协议规定,发起方或接收方在链路出现可恢复性错误或者退出低功耗状态之后、进入工作状态之前会进入Recovery(恢复)状态,在该状态下会重复发送TS1训练序列,发起方或接收方可以在接收到对方发送的TS1训练序列时获知其已进入Recovery(恢复)状态或已退出低功耗状态。
承接上述,根据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会在Polling.Active和Recovery.Active子状态发送,并完成握手,其中Polling.Active是USB3.0进入工作状态必须经过的子状态,因此在TS1训练序列中插入保留识别代码可以有效地对IP进行保护和识别。
表1展示为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格式,其长度为16字节,本实施例优选地采用TS1训练序列的第5个符号位(即表1中的symbol number 4)作为保留字节来携带保护识别信息。原因是:根据USB3.0协议,保留字节发送方发送时默认设成零,接收方在收到后不做检查,因此使用4号保留字节携带保护识别信息不会影响USB3.0设备的正常工作。
表1
根据TS1训练序列的定义,一个TS1训练序列中有一个字节的空间可以携带保留识别信息,因此,在一实施例中,采用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SCII,American Standard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的编码方式,将每个字节表示为一个大小写字母、数字或标点符号,在USB3.0设备进入保护识别模式后,通过在连续的TS1训练序列的保留字节中插入识别信息来完成对设备的标记。所谓对设备做标记是指我们的USB3.0设备进入保护识别模式后,在TS1训练序列的保留字节里具有保护识别信息,而其他的USB3.0设备则不具有此项功能,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将我们的设备和其他的设备进行区分。此时,若某个USB3.0设备满足触发条件后没有进入保护识别模式,则说明该USB3.0设备使用的不是我们的IP软核,也就不存在侵权的问题。
由于一个TS1训练序列只能携带一个字节的识别信息,因此,在一实施实例中,将标识信息逐字母地插入并周期性发送。保护识别信息可以包括IP授权的客户名称、授权的批次和时间等信息。例如,授权客户为A,授权批次为B,授权时间为C,则保护识别信息为ABC。在一个周期内发送三个TS1训练序列,发送的第一个TS1训练序列的保留字节所携带的保护识别信息为A,发送的第二个TS1训练序列的保留字节所携带的保护识别信息为B,发送的第三个TS1训练序列的保留字节所携带的保护识别信息为C,其中,A~C分别位于各个TS1训练序列的第5个字节中,且以ASCII码的形式存在,也即分别为:01000001、01000010、及01000011。
在另一实施例中,于步骤S13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重新上电或接收到由USB主机所发送的复位请求后,退出所述保护识别模式。
参阅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侵权鉴定方法,用于对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USB3.0设备的IP软核进行有效的侵权鉴定。所述方法由USB协议分析设备负责执行,该USB协议分析设备是指具有USB协议分析功能的电子设备,如USB协议分析仪等。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捕获被测USB3.0设备于保护识别模式的工作状态下,且在Polling.Active状态和/或Recovery.Active状态向USB主机所发送的TS1训练序列。
被测USB3.0设备与USB主机通信连接,USB协议分析设备记录USB3.0接口上的行为,捕获被测USB3.0设备在保护识别模式下,于Polling.Active状态和/或Recovery.Active状态向USB主机所发送的TS1训练序列。
S32:提取所述TS1训练序列的保留字节中的保护识别信息。
显然,若捕获的TS1训练序列的保留字节中不存在保护识别信息,则可认定被测USB3.0设备不是我们的设备,也就不存在侵权的问题。
S33:判断所述保护识别信息是否与预设保护识别信息相匹配;若是,则执行步骤S34;反之,则执行步骤S35。
预设保护识别信息可以是预先设定的大、小写字母、数字或标点符号,还可以是由其中几种组合而成的字符串等。当提取的保护识别信息与预设保护识别信息相匹配,则说明该USB3.0设备是我们的产品。
S34:认定所述USB3.0设备侵权。
S35:认定所述USB3.0设备不侵权。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31连续捕获一定时间或一定数量的TS1训练序列,步骤S32提取各所述TS1训练序列中的保护识别信息后采用ASCII码对其进行并译码,并将译码后的各所述保护识别信息依次排列,从而还原出授权客户名称、产品批次信息、和/或授权时间信息,步骤S33判断所述授权客户名称、产品批次信息、和/或授权时间信息是否与所述USB3.0设备的制造商的对应信息(也即名称、产品批次、和/或授权时间)相匹配,若不匹配,则认定被测USB3.0设备侵权。
参阅图4,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侵权鉴定方法,用于对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USB3.0设备的IP软核进行有效的侵权鉴定。所述方法由USB主机负责执行,该USB主机是指具有USB3.0接口的且能与USB3.0设备连接并通信的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41:在Polling.Active状态和/或Recovery.Active状态下,向USB3.0设备发送保留字节中携带有特定信息的TS1训练序列,和/或,在U0状态下,向USB3.0设备发送携带有特定信息的用户测试链路管理数据包。
S42:查看所述USB3.0设备是否进入保护识别模式;若否,则执行步骤S43;反之,则可执行图3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进而判断侵权情况。
S43:认定所述USB3.0设备不是目标设备,也即被测USB3.0设备不是我们的产品,不存在侵权的问题。
参阅图5,与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原理相似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产权保护装置500,该装置作为软件产品搭载于USB3.0设备,以在运行时实现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具体的,装置500包括如下模块:
模式转换模块501用于检测是否满足预设的保护识别模式的触发条件;若是,则将当前工作状态切换至所述保护识别模式;进一步地,模式转换模块501还用于在检测到USB3.0设备重新上电或接收到由USB主机所发送的复位请求后,退出所述保护识别模式。
序列发送模块502用于在所述保护识别模式的工作状态下,且在Polling.Active状态和/或Recovery.Active状态向USB主机发送保留字节中携带有保护识别信息的TS1训练序列;进一步地,序列发送模块502还用于:周期性地发送保留字节中携带有保护信息的TS1训练序列;其中,周期内的各所述保护识别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授权客户名称、产品批次信息、和/或授权时间信息。
由于装置500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原理上与图1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类似,所以于此不再展开赘述。
参阅图6,与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原理相似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侵权鉴定装置600,该装置作为软件产品搭载于USB3.0协议分析设备,以在运行时实现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具体的,装置600包括如下模块:
序列捕获模块601用于捕获被测USB3.0设备于保护识别模式的工作状态下,且在Polling.Active状态和/或Recovery.Active状态向USB主机所发送的TS1训练序列;进一步地,序列捕获模块601还用于:连续捕获一定时间或一定数量的所述TS1训练序列。
信息提取模块602用于提取所述TS1训练序列的保留字节中的保护识别信息;进一步地,信息提取模块602还用于:提取捕获的各所述TS1训练序列的保护识别信息,并将各所述保护识别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还原授权客户名称、产品批次信息、和/或授权时间信息;进一步地,信息提取模块602还用于:采用ASCII码对各所述保护识别信息进行译码;将译码后的各所述保护识别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侵权鉴定模块603用于判断所述保护识别信息是否与预设保护识别信息相匹配;若是,则认定所述USB3.0设备侵权;进一步地,侵权鉴定模块603还用于:若所述TS1训练序列的保留字节中不存在所述保护识别信息,则认定所述USB3.0设备不是目标设备;或者,进一步地,侵权鉴定模块603还用于:判断所述授权客户名称、产品批次信息、和/或授权时间信息是否与所述USB3.0设备的制造商的对应信息相匹配,若否,则认定所述USB3.0设备侵权。
由于装置600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原理上与图3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类似,所以于此不再展开赘述。
参阅图7,与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原理相似的,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侵权鉴定装置700,该装置作为软件产品搭载于USB主机,以在运行时实现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具体的,装置700包括如下模块:
序列发送模块701用于在Polling.Active状态和/或Recovery.Active状态下向USB3.0设备发送保留字节中携带有特定信息的TS1训练序列;和/或用于在U0状态下向USB3.0设备发送携带有特定信息的用户测试链路管理数据包。
侵权鉴定模块702用于查看所述USB3.0设备是否进入保护识别模式;若否,则认定所述USB3.0设备不是目标设备;进一步地,若是,则连接并跳转至装置600的序列捕获模块601。
由于装置700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原理上与图4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类似,所以于此不再展开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5~图7实施例中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或多个物理实体上。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模式转换模块501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模式转换模块501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Disk(SSD))等。
参见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例如:USB3.0设备、USB主机、USB协议分析仪等,其包括通过总线81连接的:通信器82、处理器83、及存储器84,其中,通信器82用于实现电子设备与外部设备的信息传输,存储器83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84用于执行存储器83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该电子设备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上述提到的系统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P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系统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通信接口用于实现数据库访问装置与其他设备(例如客户端、读写库和只读库)之间的通信。存储器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产权保护与侵权鉴定方法,采用与USB3.0协议深度绑定的方式,有效地实现了对USB3.0软核的知识产权保护与鉴定,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6)
1.一种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产权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USB3.0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是否满足预设的保护识别模式的触发条件;
若是,则将当前工作状态切换至所述保护识别模式;其中,
于所述保护识别模式的工作状态下,且在Polling.Active状态和/或Recovery.Active状态向USB主机所发送的TS1训练序列的保留字节中携带有保护识别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保护识别模式的触发条件包括:
触发条件1)接收到处于Polling.Active状态和/或Recovery.Active状态的USB主机所发送的保留字节中携带有特定信息的TS1训练序列;和/或
触发条件2)接收到处于U0状态的USB主机所发送的携带有特定信息的用户测试链路管理数据包;其中,
在满足所述触发条件1)时,所述USB3.0设备相应地进入Polling.Active状态和/或Recovery.Active状态,并向所述USB主机发送保留字节中携带有保护识别信息的TS1训练序列;
在满足所述触发条件2)时,所述USB3.0设备进入Recovery.Active状态,并向所述USB主机发送保留字节中携带有保护识别信息的TS1训练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Polling.Active状态和/或Recovery.Active状态下向USB主机发送TS1训练序列的步骤还包括:
周期性地发送保留字节中携带有保护信息的TS1训练序列;其中,
周期内的各所述保护识别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授权客户名称、产品批次信息、和/或授权时间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留字节为所述TS1训练序列的第五个字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识别信息预先采用ASCII码编码生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重新上电或接收到由USB主机所发送的复位请求后,退出所述保护识别模式。
7.一种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侵权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USB协议分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捕获USB3.0设备于保护识别模式的工作状态下,且在Polling.Active状态和/或Recovery.Active状态向USB主机所发送的TS1训练序列;
提取所述TS1训练序列的保留字节中的保护识别信息;
判断所述保护识别信息是否与预设保护识别信息相匹配;
若是,则认定所述USB3.0设备侵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TS1训练序列的保留字节中不存在所述保护识别信息,则认定所述USB3.0设备不是目标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连续捕获一定时间或一定数量的所述TS1训练序列;
提取捕获的各所述TS1训练序列的保护识别信息,并将各所述保护识别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还原授权客户名称、产品批次信息、和/或授权时间信息;
判断所述授权客户名称、产品批次信息、和/或授权时间信息是否与所述USB3.0设备的制造商的对应信息相匹配;
若否,则认定所述USB3.0设备侵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捕获的各所述TS1训练序列的保护识别信息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步骤还包括:
采用ASCII码对各所述保护识别信息进行译码;
将译码后的各所述保护识别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11.一种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侵权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USB主机,所述方法包括:
在Polling.Active状态和/或Recovery.Active状态下,向USB3.0设备发送保留字节中携带有特定信息的TS1训练序列,并查看所述USB3.0设备是否进入保护识别模式;若否,则认定所述USB3.0设备不是目标设备;和/或
在U0状态下,向USB3.0设备发送携带有特定信息的用户测试链路管理数据包,并查看所述USB3.0设备是否进入保护识别模式;若否,则认定所述USB3.0设备不是目标设备。
12.一种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产权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USB3.0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模式转换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满足预设的保护识别模式的触发条件;若是,则将当前工作状态切换至所述保护识别模式;
序列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保护识别模式的工作状态下,且在Polling.Active状态和/或Recovery.Active状态向USB主机发送保留字节中携带有保护识别信息的TS1训练序列。
13.一种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侵权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USB协议分析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序列捕获模块,用于捕获USB3.0设备于保护识别模式的工作状态下,且在Polling.Active状态和/或Recovery.Active状态向USB主机所发送的TS1训练序列;
信息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所述TS1训练序列的保留字节中的保护识别信息;
侵权鉴定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保护识别信息是否与预设保护识别信息相匹配;若是,则认定所述USB3.0设备侵权。
14.一种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侵权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USB主机,所述装置包括:
序列发送模块,用于在Polling.Active状态和/或Recovery.Active状态下向USB3.0设备发送保留字节中携带有特定信息的TS1训练序列;和/或用于在U0状态下向USB3.0设备发送携带有特定信息的用户测试链路管理数据包;
侵权鉴定模块,用于查看所述USB3.0设备是否进入保护识别模式;若否,则认定所述USB3.0设备不是目标设备。
15.一种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器、处理器、及存储器;其中,
所述通信器用于建立所述电子设备与外部设备的通信连接;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加载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51596.XA CN109102436B (zh) | 2018-06-22 | 2018-06-22 | 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产权保护与侵权鉴定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51596.XA CN109102436B (zh) | 2018-06-22 | 2018-06-22 | 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产权保护与侵权鉴定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02436A true CN109102436A (zh) | 2018-12-28 |
CN109102436B CN109102436B (zh) | 2020-10-27 |
Family
ID=64844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651596.XA Active CN109102436B (zh) | 2018-06-22 | 2018-06-22 | 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产权保护与侵权鉴定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102436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18977A (zh) * | 2019-03-20 | 2019-07-16 | 芯启源(上海)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usb协议的侵权识别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
CN112597444A (zh) * | 2020-12-29 | 2021-04-02 | 芯启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usb协议的usb设备ip侵权识别方法及其终端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35409A (zh) * | 2001-07-31 | 2004-10-06 | 利用“基本函数”原理保护软件免遭非意愿使用的方法 | |
CN101286987A (zh) * | 2008-03-27 | 2008-10-15 | 北京深思洛克数据保护中心 | 一种转移软件授权许可的方法 |
CN102468684A (zh) * | 2010-11-11 | 2012-05-23 | 三星半导体(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在usb电源供电与电池供电之间切换的切换控制电路 |
US8879383B1 (en) * | 2011-09-26 | 2014-11-04 | Tellab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reliability of point-of-point network connection |
CN204166525U (zh) * | 2014-10-23 | 2015-02-18 | 安徽工程大学 | 一种全速usb3.0接口隔离保护装置 |
-
2018
- 2018-06-22 CN CN201810651596.XA patent/CN10910243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35409A (zh) * | 2001-07-31 | 2004-10-06 | 利用“基本函数”原理保护软件免遭非意愿使用的方法 | |
CN101286987A (zh) * | 2008-03-27 | 2008-10-15 | 北京深思洛克数据保护中心 | 一种转移软件授权许可的方法 |
CN102468684A (zh) * | 2010-11-11 | 2012-05-23 | 三星半导体(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在usb电源供电与电池供电之间切换的切换控制电路 |
US8879383B1 (en) * | 2011-09-26 | 2014-11-04 | Tellab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reliability of point-of-point network connection |
CN204166525U (zh) * | 2014-10-23 | 2015-02-18 | 安徽工程大学 | 一种全速usb3.0接口隔离保护装置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18977A (zh) * | 2019-03-20 | 2019-07-16 | 芯启源(上海)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usb协议的侵权识别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
CN112597444A (zh) * | 2020-12-29 | 2021-04-02 | 芯启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usb协议的usb设备ip侵权识别方法及其终端 |
WO2022141731A1 (zh) * | 2020-12-29 | 2022-07-07 | 芯启源(上海)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usb协议的usb设备ip侵权识别方法及其终端 |
CN112597444B (zh) * | 2020-12-29 | 2024-01-09 | 芯启源(上海)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usb协议的usb设备ip侵权识别方法及其终端 |
US11977609B2 (en) | 2020-12-29 | 2024-05-07 | Corigine (Shanghai), Inc. | USB device IP infringement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based on USB protocol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02436B (zh) | 2020-10-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01191B (zh) | 数据处理设备和验证数据处理设备的完整性的方法 | |
US9411990B2 (en) | Working method of a multi-slot card reader based on the standard CCID protocol | |
US20080163350A1 (en) | Portable information security device | |
US20080270780A1 (en) | Design structure for disabling a universal serial bus port | |
CN109102436B (zh) | 基于usb3.0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产权保护与侵权鉴定方法 | |
CN109214144B (zh) | 基于usb3.2协议ts2训练序列的ip软核产权保护与侵权鉴定方法 | |
US20110225559A1 (en) | Logic verifying apparatus, logic verifying method, and medium | |
US7823133B2 (en) | Smart card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bug and software development | |
CN109214143B (zh) | 基于usb3.2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产权保护与侵权鉴定方法 | |
CN109165482B (zh) | 基于usb3.1协议ts1训练序列的ip软核产权保护与侵权鉴定方法 | |
CN109145527B (zh) | 基于usb3.1协议ts2训练序列的ip软核产权保护与侵权鉴定方法 | |
CN109165481B (zh) | 基于usb3.0协议ts2训练序列的ip软核产权保护与侵权鉴定方法 | |
CN110018977A (zh) | 基于usb协议的侵权识别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 |
CN103336757A (zh) | 硬件协议栈 | |
KR101436238B1 (ko) | 인터페이스 장치 자동 조작 흐름 | |
TWI529537B (zh) | 具有移動高畫質連接埠之顯示器及其信號處理方法 | |
KR101043255B1 (ko) | Usb 허브 보안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데이터 보안 방법 | |
TWI467487B (zh) | An automatic guided portable dish | |
JP2010160765A (ja) | システムlsi及びこのデバッグ方法 | |
KR102408211B1 (ko) | 호스트 기기의 작업에 대한 증적 자료 수집 장치 및 그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 |
CN112597444B (zh) | 基于usb协议的usb设备ip侵权识别方法及其终端 | |
US20050086561A1 (en) | Testing device | |
CN215495020U (zh) | 一种带安全加密芯片的私有存储设备 | |
CN112434320B (zh) | 海量存储类设备加密方法、主控制器及接入设备 | |
CN107644001B (zh) | 外围接口芯片及其数据传送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P Soft Core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Infringement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USB3.0 Protocol TS1 Training Sequen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7 Pledgee: Ningbo Yinsheng Investment Co.,Ltd. Pledgor: XINQIYUAN (SHANGHA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145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