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90061A - 一种激光发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激光发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90061A
CN109090061A CN201811089084.5A CN201811089084A CN109090061A CN 109090061 A CN109090061 A CN 109090061A CN 201811089084 A CN201811089084 A CN 201811089084A CN 109090061 A CN109090061 A CN 1090900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block
gear
wall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890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毛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108908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9006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90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9006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97/00Accessories for angl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97/00Accessories for angling
    • A01K97/12Signalling devices, e.g. tip-up devices
    • A01K97/125Signalling devices, e.g. tip-up devices us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发射系统,包括装置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垂钓装置,所述垂钓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空腔,所述第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绕线轮,所述第一绕线轮上绕设有第一拉线,所述第一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本发明旨在设计一种能够在鱼类上钩时自动将鱼类拉起,并通过渔网将上钩的鱼类与装置进行绑定进而降低鱼类脱钩率,同时还设置有在鱼类上钩时可用以提示使用人员装置所处状态的提示装置的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激光发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类捕捞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激光发射系统。
背景技术
现如今很多人为了钓鱼的乐趣及收获量,经常都会使用到一些自动钓鱼装置进行辅助捕捞,但是现如今市场上所使用的自动钓鱼装置一般结构简单,仅通过一条鱼线进行钓鱼,如此脱钩率高,同时传统自动钓鱼装置中未设有提示上钩的装置,进而仅能通过使用人员进行肉眼观察,失误率较高,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在鱼类上钩时自动将鱼类拉起,并通过渔网将上钩的鱼类与装置进行绑定进而降低鱼类脱钩率,同时还设置有在鱼类上钩时可用以提示使用人员装置所处状态的提示装置的一种激光发射系统实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发射系统,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激光发射系统,包括装置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垂钓装置,所述垂钓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空腔,所述第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绕线轮,所述第一绕线轮上绕设有第一拉线,所述第一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下侧端面与所述第二空腔的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其中,所述第一绕线轮的左端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的右侧端面上,所述第一空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传动腔,所述传动腔的左侧内壁与所述第一空腔的右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设置有传动齿轮组,所述第三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下侧端面与所述第三空腔的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绕线轮的右端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上并且所述转轴继续向右延伸且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齿轮组上,所述传动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绕线轮,所述第二绕线轮上绕设有第二拉线,所述第二导线轮的左端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四空腔的左侧内壁上,所述第四空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二绕线轮的右端通过转轴固定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五空腔内转动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五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下侧端面与所述第六空腔的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下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三滑块的上侧端面上,所述第四空腔的上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左端且位于所述装置主体内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内可滑动的第一转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左端,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右端通过第二转动轴固定配合连接于所述传动齿轮组上,所述第一电机的右端且位于所述装置主体内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八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关于所述第一电机相对称的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的左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右端,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的右端固定配合连接有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八空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九空腔,所述第四转动轴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九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上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九空腔后延伸出所述装置主体的上侧端面外并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九空腔内转动且与所述第三锥齿轮相啮合的第四锥齿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七空腔内的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左侧端面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右端,所述第一转动块内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开口槽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转动块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上,所述第一开口槽的内侧壁上环形阵列且固定的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转动块内环形阵列的设置有开口向外的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二开口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靠近所述第二转动块轴心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开口槽靠近所述第二转动块轴心一侧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之间结构关于所述第一电机相互对称,且所述第四转动轴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八空腔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中的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右侧端面上,其中,所述第七空腔的内壁上环形阵列且固定的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中的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周侧弧形端面内环形阵列的设置有第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内壁上可转动的设置有拨块,所述拨块靠近所述第一转动块轴心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三开口槽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
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动腔内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左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绕线轮右端上的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传动腔内并固定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右侧且位于所述传动腔设置有固定于所述第二转动轴上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下侧且位于所述传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的右侧且位于所述传动腔内同轴连接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之间通过第六齿轮进行传动,其中,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内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外啮合,所述传动腔内设置有用以支撑所述第六齿轮的第七齿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外侧弧形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漂浮块,所述漂浮块用以增加本装置的浮力,所述漂浮块内设置有环形且开口向下的第一开腔,所述第一开腔内放置有一张渔网,其中,所述第四空腔的下侧内壁内向下贯穿且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拉线的下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后固定连接于所述渔网的四个角处,所述第一开腔的下端开口处密封设置有密封盖,所述第一开腔靠近所述装置主体一侧内壁的下端前后左右对称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腔相连通的第二开腔,所述第二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其中,所述密封盖内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装置主体一侧且可与所述第一滑动块相配合的第三开腔,所述第一滑动块靠近所述装置主体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开腔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六弹簧,所述第一滑动块靠近装置主体一侧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三拉线,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四开腔,所述第四开腔的上侧内壁与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拉线在延伸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第四开腔后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装置主体下侧端面外的第一重块,所述第一重块上侧与所述装置主体下侧端面之间设置有套设于所述第一拉线上的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上侧端面与所述第四开腔的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七弹簧,所述第三拉线远离所述第一滑动块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第四开腔外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设置有斜面结构,所述第四滑块远离所述第二转动块轴心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与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的斜面结构相配合的斜面结构,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中,当所述第二转动块正向转动时,由于斜面之间相互抵接的作用下所述第四滑块缩回所述第二开口槽内,进而所述第一转动块不发生转动,当所述第二转动块反向转动时,由于所述第四滑块及所述第二固定块反斜面之间的相互抵接作用可带动所述第一转动块反向转动,同时在所述第一转动块反向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块的抵接可带动所述第九空腔翻转进而克服所述第五弹簧的弹力作用缩回所述第三开口槽内,而当所述第一电机停止转动时,由于所述拨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的抵接进而可限制所述第一转动块的转动,而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中,所述第二转动块正转时可带动所述第一转动块转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开腔,所述第五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动块,其中,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左且可与所述第二滑动块相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滑动块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通电块,所述第二滑动块的左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四拉线,所述第五开腔靠近左侧内壁的上侧内壁内上下贯穿的设置有第一导线孔,所述第一导线孔的上侧且位于所述上设置有第三绕线轮,所述第四拉线的左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一导线孔后绕设于所述第三绕线轮上,所述第五开腔的上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指向向上的激光发射器,所述激光发射器的下端与所述第五开腔的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通电块相配合的第二通电块,当所述第一通电块与所述第二通电块相抵时所述激光发射器将产生激光束进而提示使用人员。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开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导滑槽,所述第二滑动块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导滑槽内的第一导滑块,所述第一导滑块的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一导滑槽的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回位弹簧。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线的下端挂设有鱼钩,所述鱼钩用以诱捕鱼类上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激光发射器具有传输距离远,穿透能力强,易被肉眼观察等特点,因此本装置内使用到激光发射器作为提示装置,当本装置捕捉到鱼时可通过激光发射器进行提示,此时使用人员可在较远距离或夜间观察到本装置所处状态,同时本装置内除设有鱼钩一个捕捞装置外,为了预防在等待使用人员进行回收的空挡之间鱼类挣脱,本装置内还设有渔网,通过渔网可将所捕获的鱼类将本装置进行绑定,进而预防鱼类挣脱,进而提高了本装置的捕获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激光发射系统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D”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第一转动组件与第七空腔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第二传动组件与第八空腔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7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激光发射系统,包括装置主体11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垂钓装置,所述垂钓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第一空腔21,所述第空腔21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绕线轮22,所述第一绕线轮22上绕设有第一拉线45,所述第一空腔21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34,所述第二空腔34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23,所述第一滑块23的下侧端面与所述第二空腔34的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5,其中,所述第一绕线轮22的左端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23的右侧端面上,所述第一空腔21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传动腔73,所述传动腔73的左侧内壁与所述第一空腔21的右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79,所述第三空腔79内设置有传动齿轮组,所述第三空腔79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块77,所述第二滑块77的下侧端面与所述第三空腔79的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81,所述第一绕线轮22的右端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77上并且所述转轴继续向右延伸且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齿轮组上,所述传动腔73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四空腔47,所述第四空腔47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绕线轮48,所述第二绕线轮48上绕设有第二拉线49,所述第二导线轮48的左端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四空腔47的左侧内壁上,所述第四空腔47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空腔56,所述第二绕线轮48的右端通过转轴固定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五空腔56内转动的第一锥齿轮58,所述第一锥齿轮58的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57,所述第二锥齿轮58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52,所述第五空腔56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空腔53,所述第六空腔53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滑块55,所述第三滑块55的下侧端面与所述第六空腔53的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54,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轴52的下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三滑块55的上侧端面上,所述第四空腔47的上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46,所述第一电机46的左端且位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设置有第七空腔64,所述第七空腔64内可滑动的第一转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46的左端,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右端通过第二转动轴74固定配合连接于所述传动齿轮组上,所述第一电机46的右端且位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设置有第八空腔10,所述第八空腔10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关于所述第一电机46相对称的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的左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46的右端,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的右端固定配合连接有第四转动轴63,所述第八空腔10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九空腔59,所述第四转动轴63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九空腔59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62,所述第一转动轴52的上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九空腔59后延伸出所述装置主体11的上侧端面外并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九空腔59内转动且与所述第三锥齿轮62相啮合的第四锥齿轮61。
有益地,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七空腔64内的第一转动块65,所述第一转动块65的左侧端面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轴74的右端,所述第一转动块65内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电机46的第一开口槽71,所述第一开口槽71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转动块69,所述第二转动块69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46上,所述第一开口槽71的内侧壁上环形阵列且固定的连接有第一固定块66,所述第二转动块69内环形阵列的设置有开口向外的第二开口槽68,所述第二开口槽68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四滑块67,所述第四滑块67靠近所述第二转动块69轴心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开口槽68靠近所述第二转动块69轴心一侧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20,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之间结构关于所述第一电机46相互对称,且所述第四转动轴63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八空腔10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中的所述第一转动块65的右侧端面上,其中,所述第七空腔64的内壁上环形阵列且固定的设置有第二固定块72,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中的所述第一转动块65的周侧弧形端面内环形阵列的设置有第三开口槽70,所述开口槽70的内壁上可转动的设置有拨块50,所述拨块50靠近所述第一转动块65轴心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三开口槽70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60。
有益地,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动腔73内的第一齿轮78,所述第一齿轮78的左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绕线轮22右端上的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二转动轴74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传动腔73内并固定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一齿轮78相啮合的第二齿轮76,所述第二齿轮76右侧且位于所述传动腔73设置有固定于所述第二转动轴74上的第三齿轮75,所述第一齿轮78的下侧且位于所述传动腔73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齿轮78相啮合的第四齿轮83,所述第四齿轮83的右侧且位于所述传动腔73内同轴连接有第五齿轮85,所述第五齿轮85与所述第三齿轮75之间通过第六齿轮84进行传动,其中,所述第五齿轮85与所述第六齿轮84内啮合,所述第三齿轮75与所述第六齿轮84外啮合,所述传动腔73内设置有用以支撑所述第六齿轮84的第七齿轮82。
有益地,所述装置主体11的外侧弧形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漂浮块86,所述漂浮块86用以增加本装置的浮力,所述漂浮块86内设置有环形且开口向下的第一开腔31,所述第一开腔31内放置有一张渔网32,其中,所述第四空腔47的下侧内壁内向下贯穿且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通孔51,所述第二拉线49的下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一通孔51后固定连接于所述渔网32的四个角处,所述第一开腔31的下端开口处密封设置有密封盖33,所述第一开腔31靠近所述装置主体11一侧内壁的下端前后左右对称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腔31相连通的第二开腔88,所述第二开腔88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91,其中,所述密封盖33内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装置主体11一侧且可与所述第一滑动块91相配合的第三开腔92,所述第一滑动块91靠近所述装置主体11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开腔88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六弹簧89,所述第一滑动块91靠近装置主体11一侧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三拉线39,所述第一空腔21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四开腔38,所述第四开腔38的上侧内壁与所述第一空腔21的下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通孔36,所述第一拉线44在延伸通过所述第二通孔36及所述第四开腔38后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装置主体11下侧端面外的第一重块44,所述第一重块44上侧与所述装置主体11下侧端面之间设置有套设于所述第一拉线45上的第一支撑块41,所述第一支撑块41的上侧端面与所述第四开腔38的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七弹簧37,所述第三拉线39远离所述第一滑动块91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第四开腔88外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块41上。
有益地,所述第一固定块66上设置有斜面结构,所述第四滑块67远离所述第二转动块69轴心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与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块66上的斜面结构相配合的斜面结构,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中,当所述第二转动块69正向转动时,由于斜面之间相互抵接的作用下所述第四滑块67缩回所述第二开口槽68内,进而所述第一转动块65不发生转动,当所述第二转动块69反向转动时,由于所述第四滑块67及所述第二固定块72反斜面之间的相互抵接作用可带动所述第一转动块65反向转动,同时在所述第一转动块65反向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块72的抵接可带动所述第九空腔59翻转进而克服所述第五弹簧60的弹力作用缩回所述第三开口槽70内,而当所述第一电机46停止转动时,由于所述拨块50与所述第二固定块72的抵接进而可限制所述第一转动块65的转动,而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中,所述第二转动块69正转时可带动所述第一转动块65转动。
有益地,所述第二空腔34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开腔96,所述第五开腔96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动块95,其中,所述第一滑块23内设置有开口向左且可与所述第二滑动块95相配合的第一凹槽24,所述第二滑动块95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通电块94,所述第二滑动块95的左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四拉线28,所述第五开腔96靠近左侧内壁的上侧内壁内上下贯穿的设置有第一导线孔27,所述第一导线孔27的上侧且位于所述漂浮块86上设置有第三绕线轮26,所述第四拉线28的左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一导线孔27后绕设于所述第三绕线轮26上,所述第五开腔96的上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指向向上的激光发射器25,所述激光发射器25的下端与所述第五开腔96的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通电块94相配合的第二通电块93,当所述第一通电块94与所述第二通电块93相抵时所述激光发射器25将产生激光束进而提示使用人员。
有益地,所述第五开腔96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导滑槽97,所述第二滑动块95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导滑槽97内的第一导滑块98,所述第一导滑块98的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一导滑槽97的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回位弹簧99。
有益地,所述第一拉线45的下端挂设有鱼钩,所述鱼钩用以诱捕鱼类上钩。
初始状态时,第一滑块23的上侧端面与第二空腔34的上侧内壁相抵接,此时第二滑动块95的右侧端面与第一滑块23的左侧内壁相抵,第一凹槽24与第五开腔96上下相互错开,第二滑块77的上侧端面与第三空腔79的上侧内壁相抵接,此时第一绕线轮22在第一空腔21内最大限度上升,第一齿轮78啮合于第二齿轮76,此时第四锥齿轮61啮合于第三锥齿轮62,第四滑块67啮合于第二锥齿轮58,同时密封盖33将渔网32的下端开口密封,第一滑动块91卡入第三开腔92内。
本装置个工作过程,此时第一电机46转动,进而通过转轴左侧的带动第二转动块69转动,进而通过第四滑块67及第一固定块66带动第一转动块65转动,此时由于第二固定块72与拨块50之间的抵接进而带动拨块50克服第五弹簧60的弹力作用发生翻转,同时右侧的第二转动块69不发生转动,此时左侧的第一转动块65通过第二转动轴74带动第二齿轮76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齿轮78带动第一绕线轮22转动,进而最大限度将第一拉线45放出,当水面下有鱼类咬鱼钩并用力扯动第一拉线45时由于第一拉线45已最大限度放出,此时鱼类径通过第一拉线45拉动第一绕线轮22在第一空腔21内下降,在此过程中,第一绕线轮22将带动第一滑块23在第二空腔34内向下移动,当第一凹槽24与第五开腔96相连通时,第二滑动块95受到第一回位弹簧99的弹力作用卡入第一凹槽24内进而限制第一绕线轮22在第一空腔21内的上下滑动,同时第一绕线轮22带动第二滑块77在第三空腔79内向下移动,同时第一齿轮78在传动腔73内向下移动,并在第一绕线轮22最大限度下降时啮合至第四齿轮83上,此时第一电机46正向转动,进而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带动第二转动轴74转动,进而通过第三齿轮75带动第六齿轮84转动,进而通过第五齿轮85带动第四齿轮83转动,此时由于齿轮组啮合关系将带动第一齿轮78发生反向转动,进而将第一拉线45绕收于第一绕线轮22上,当第一拉线45绕收至一定程度时将带动第一重块44上浮并推动第一支撑块41向上移动,此时第一支撑块41拉动第三拉线39进而带动第一滑动块91朝向第一支撑块41一侧移动,并最终脱离出第三开腔92,此时密封盖33由于重力将脱离出第一开腔31的下端开口外,此时第一开腔31内的渔网落出并可将位于装置主体11下侧的鱼罩住,此时第一电机46发生反转,此过程中,由于拨块50与第二固定块72之间的反向抵接作用第一转动块65不会发生反向转动,因此此时第一绕线轮22将不再由于鱼类的拉动松出第一拉线45,此时反向转动的第一电机46将通过第二传动组件带动第四转动轴63转动,进而通过第三锥齿轮62带动第四锥齿轮61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转动轴52带动第二锥齿轮57转动,进而通过第二锥齿轮58带动第二绕线轮48转动,进而将第二拉线49收紧,可将渔网的四个角收紧并将鱼罩于渔网之内以待使用人员进行收取,同时,在鱼类上钩时,第一通电94将在第五开腔96向右侧移动的过程中抵接至第二通电块93,此时激光发射器25得电产生激光束,此时使用人员可远距离观察到本装置的工作状态,当使用人员将所上钩的鱼收取时,可通过拉动第四拉线28进而带动第二滑动块95在第五开腔96内向左侧移动,此时第一绕线轮22在第一弹簧35及第二弹簧81的弹力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同时使用人员向下按动第一转动轴52,此时第二绕线轮48处于松弛状态,此时使用人员可将渔网32重新装入第一开腔31内以待下一次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激光发射器具有传输距离远,穿透能力强,易被肉眼观察等特点,因此本装置内使用到激光发射器作为提示装置,当本装置捕捉到鱼时可通过激光发射器进行提示,此时使用人员可在较远距离或夜间观察到本装置所处状态,同时本装置内除设有鱼钩一个捕捞装置外,为了预防在等待使用人员进行回收的空挡之间鱼类挣脱,本装置内还设有渔网,通过渔网可将所捕获的鱼类将本装置进行绑定,进而预防鱼类挣脱,进而提高了本装置的捕获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8)

1.一种激光发射系统,包括装置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垂钓装置,所述垂钓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空腔,所述第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绕线轮,所述第一绕线轮上绕设有第一拉线,所述第一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下侧端面与所述第二空腔的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其中,所述第一绕线轮的左端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的右侧端面上,所述第一空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传动腔,所述传动腔的左侧内壁与所述第一空腔的右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设置有传动齿轮组,所述第三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下侧端面与所述第三空腔的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绕线轮的右端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上并且所述转轴继续向右延伸且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齿轮组上,所述传动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绕线轮,所述第二绕线轮上绕设有第二拉线,所述第二导线轮的左端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四空腔的左侧内壁上,所述第四空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二绕线轮的右端通过转轴固定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五空腔内转动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五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下侧端面与所述第六空腔的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下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三滑块的上侧端面上,所述第四空腔的上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左端且位于所述装置主体内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内可滑动的第一转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左端,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右端通过第二转动轴固定配合连接于所述传动齿轮组上,所述第一电机的右端且位于所述装置主体内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八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关于所述第一电机相对称的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的左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右端,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的右端固定配合连接有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八空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九空腔,所述第四转动轴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九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上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九空腔后延伸出所述装置主体的上侧端面外并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九空腔内转动且与所述第三锥齿轮相啮合的第四锥齿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七空腔内的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左侧端面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右端,所述第一转动块内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开口槽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转动块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上,所述第一开口槽的内侧壁上环形阵列且固定的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转动块内环形阵列的设置有开口向外的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二开口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靠近所述第二转动块轴心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开口槽靠近所述第二转动块轴心一侧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之间结构关于所述第一电机相互对称,且所述第四转动轴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八空腔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中的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右侧端面上,其中,所述第七空腔的内壁上环形阵列且固定的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中的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周侧弧形端面内环形阵列的设置有第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内壁上可转动的设置有拨块,所述拨块靠近所述第一转动块轴心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三开口槽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动腔内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左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绕线轮右端上的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传动腔内并固定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右侧且位于所述传动腔设置有固定于所述第二转动轴上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下侧且位于所述传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的右侧且位于所述传动腔内同轴连接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之间通过第六齿轮进行传动,其中,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内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外啮合,所述传动腔内设置有用以支撑所述第六齿轮的第七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外侧弧形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漂浮块,所述漂浮块用以增加本装置的浮力,所述漂浮块内设置有环形且开口向下的第一开腔,所述第一开腔内放置有一张渔网,其中,所述第四空腔的下侧内壁内向下贯穿且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拉线的下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后固定连接于所述渔网的四个角处,所述第一开腔的下端开口处密封设置有密封盖,所述第一开腔靠近所述装置主体一侧内壁的下端前后左右对称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腔相连通的第二开腔,所述第二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其中,所述密封盖内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装置主体一侧且可与所述第一滑动块相配合的第三开腔,所述第一滑动块靠近所述装置主体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开腔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六弹簧,所述第一滑动块靠近装置主体一侧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三拉线,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四开腔,所述第四开腔的上侧内壁与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拉线在延伸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第四开腔后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装置主体下侧端面外的第一重块,所述第一重块上侧与所述装置主体下侧端面之间设置有套设于所述第一拉线上的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上侧端面与所述第四开腔的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七弹簧,所述第三拉线远离所述第一滑动块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第四开腔外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设置有斜面结构,所述第四滑块远离所述第二转动块轴心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与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的斜面结构相配合的斜面结构,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中,当所述第二转动块正向转动时,由于斜面之间相互抵接的作用下所述第四滑块缩回所述第二开口槽内,进而所述第一转动块不发生转动,当所述第二转动块反向转动时,由于所述第四滑块及所述第二固定块反斜面之间的相互抵接作用可带动所述第一转动块反向转动,同时在所述第一转动块反向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块的抵接可带动所述第九空腔翻转进而克服所述第五弹簧的弹力作用缩回所述第三开口槽内,而当所述第一电机停止转动时,由于所述拨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的抵接进而可限制所述第一转动块的转动,而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中,所述第二转动块正转时可带动所述第一转动块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开腔,所述第五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动块,其中,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左且可与所述第二滑动块相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滑动块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通电块,所述第二滑动块的左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四拉线,所述第五开腔靠近左侧内壁的上侧内壁内上下贯穿的设置有第一导线孔,所述第一导线孔的上侧且位于所述上设置有第三绕线轮,所述第四拉线的左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一导线孔后绕设于所述第三绕线轮上,所述第五开腔的上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指向向上的激光发射器,所述激光发射器的下端与所述第五开腔的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通电块相配合的第二通电块,当所述第一通电块与所述第二通电块相抵时所述激光发射器将产生激光束进而提示使用人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开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导滑槽,所述第二滑动块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导滑槽内的第一导滑块,所述第一导滑块的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一导滑槽的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回位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线的下端挂设有鱼钩,所述鱼钩用以诱捕鱼类上钩。
CN201811089084.5A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激光发射系统 Withdrawn CN1090900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9084.5A CN109090061A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激光发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9084.5A CN109090061A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激光发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90061A true CN109090061A (zh) 2018-12-28

Family

ID=64866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89084.5A Withdrawn CN109090061A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激光发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9006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7981A (zh) * 2019-04-10 2019-06-28 晋江市东坤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枪械式捕鱼装置
CN110066039A (zh) * 2019-05-30 2019-07-30 广州恒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式污水临时处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7981A (zh) * 2019-04-10 2019-06-28 晋江市东坤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枪械式捕鱼装置
CN110066039A (zh) * 2019-05-30 2019-07-30 广州恒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式污水临时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90061A (zh) 一种激光发射系统
CN105123637B (zh) 一种水下吸取式捕捞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WO2019227638A1 (zh) 冲牙器
CN109878669A (zh) 一种防止水草缠绕的水下采集机器人及其采集方法
CN109258596A (zh) 一种激光发射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5604467A (zh) 一种滑块切换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百叶窗卷绳器
CN110095033A (zh) 一种基于锂电池驱动的智能搬运设备
CN215149129U (zh) 自走式小型消防球发射机器人
CN108732644A (zh) 一种可移动民用航空天气观测和预报设备
CN202604567U (zh) 一种咖啡机酿造单元和设有该单元的咖啡机
CN208597536U (zh) 宠物绳收纳器和宠物牵引装置
CN110395374A (zh) 一种划船或小型渔船用可收纳助力装置
CN110409984A (zh) 一种具有逃生功能的防盗窗
CN214390411U (zh) 心脏病科废弃护理用具放置器
CN211317831U (zh) 一种重金属污泥的取样装置
CN202368774U (zh) 缆绳释放器
CN208361490U (zh) 一种煤矿胶带自动收卷装置
CN209396473U (zh) 一种高粘附性粉末自动加料装置
CN112500928A (zh) 一种龙涎香收集装置
CN208716052U (zh) 一种嵌入式垃圾箱
CN209018653U (zh) 洗碗机的排水装置
CN201398611Y (zh) 一种化妆盒
CN111956258A (zh) 一种医用防辐射固定装置
CN110125921A (zh) 一种用于从空隙中拾取手机的拾取装置及其拾取方法
CN219374570U (zh) 洗鞋机及洗衣洗鞋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