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85658B - 一种室内人体感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人体感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85658B
CN109085658B CN201810742118.XA CN201810742118A CN109085658B CN 109085658 B CN109085658 B CN 109085658B CN 201810742118 A CN201810742118 A CN 201810742118A CN 109085658 B CN109085658 B CN 1090856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module
probe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421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85658A (zh
Inventor
何极
田沐鑫
陈邦亮
柴雄力
赵萌
陈珊
陈芬
彭宗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ingb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74211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856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85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5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856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56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8/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optical means
    • G01V8/10Detecting, e.g. by using light b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内人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在室内不同位置的N个探测节点,N为自然数,以及计算节点;其中N个探测节点的结构相同,均包含有用于感知人体运动时释放的红外光线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以及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连接的、能向外发射电磁波信号的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所述计算节点则包含有能接收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并根据接收的电磁波信号强度判断室内是否有人的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和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配合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一起工作,在提高检测灵敏度的同时,通过设置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的不同工作模式,降低探测节点的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人体感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内人体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酒店、公寓等应用市场中智能门锁的普及应用以及智能化、无人化服务模式的发展,客户可自助进行订房、退房和入住等服务而不再需要房卡。传统的酒店插卡取电模式已不再适用,人体感应取电因其特有的优势被人们所需。但已有的传统人体感应器,如单纯红外人体感应器、多普勒感应器、超声波感应器等,在精确度,灵敏度和适应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容易受到光线的干扰,并且不容易探测到静态的人体。因此,目前市场急需一款高精确度、灵敏度的室内人体感应设备,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以此实现室内有无人的感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高灵敏度、低功耗的室内人体感应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室内人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室内不同位置的N个探测节点,N为自然数,以及一个计算节点;其中N个探测节点的结构相同,均包含有用于感知运动人体释放的红外线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以及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电连接的、能向外发射电磁波信号的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其中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没有探测到运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时,发出第一电压信号,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探测到运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时,则发出第二电压信号;所述计算节点则包含有能接收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并能够与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通信、以及能判断室内是否有人的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
N个探测节点均具有如下三种工作模式:休眠模式、通信模式和探测模式;
初始状态下,N个探测节点均处于休眠模式,此时N个探测节点中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处于工作状态,不断探测运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而此时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以预设第一时间间隔定时接收计算节点发出的控制指令;当任意一个探测节点中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输出第二电压信号,或者该探测节点中的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了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发出的通信控制指令,则该探测节点进入通信模式;通信模式下,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会不断接收与其连接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发出的电压信号,并将该电压信号以预设第二时间间隔定时转发给计算节点的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同时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继续以预设第一时间间隔定时接收计算节点发出的控制指令,当该探测节点接收到计算节点发出的探测控制指令后,进入探测模式;探测模式下,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会以预设的第三时间间隔,定时向计算节点及其余探测节点发射广播信号,该广播信号中包含了其余探测节点相对于本探测节点的信号强度信息,同时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继续以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定时接收计算节点发出的控制指令,当任意一个探测节点收到计算节点的休眠控制指令时,该探测节点重新进入休眠模式;
计算节点分为离线训练和实际工作两个工作阶段,离线训练工作阶段是室内人体感应装置安装使用前的准备阶段,其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A1、在室内无人状态下,计算节点向所有探测节点发送探测控制指令,使所有探测节点都进入探测模式;
A2、计算节点解析每一个探测节点中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的,其余探测节点相对于该探测节点的信号强度并持续一个采样周期,其中指第i个探测节点相对与第j个探测节点的第n个信号强度,m指一个采样周期内的采样到的信号强度的总数,n=1、2……m,i=1,2,……N,j=1、2,……N,然后根据式(1-1)和式(1-2)计算在一个采样周期内的第一特征值Cij和第二特征值Dij,然后最后根据式(1-3)和式(1-4)得到室内无人状态下的特征矩阵组{E,F},并存储在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内部;
A3、重复A1和A2x次,x为自然数,从而得到x组室内无人状态的特征矩阵组{Ex,Fx};
A4、在室内有人状态下,计算节点向所有探测节点发送探测控制指令,使所有探测节点都进入探测模式;
A5、计算节点解析每一个探测节点中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的,其余探测节点相对于该探测节点的信号强度并持续一个采样周期,其中指第i个探测节点相对与第j个探测节点的第n个信号强度,m指一个采样周期内的采样到的信号强度的总数,n=1、2……m,i=1,2,……N,j=1、2,……N,然后根据式(1-5)和式(1-6)计算在一个采样周期内的第三特征值Hij和第四特征值Kij,然后最后根据式(1-7)和式(1-8)得到室内有人状态下的特征矩阵组{O,P},并存储在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内部;
A6、重复A4和A5y次,y为自然数,从而得到y组室内有人状态的特征矩阵组{Oy,Py};
计算节点的实际工作阶段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B1、发送休眠控制指令,使得所有探测节点均处于休眠状态;
B2、不断侦听是否有探测节点转发了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电压信号,当发现任一一个探测节点转发了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电压信号以后,则给所有探测节点发送进入通信模式的通信控制指令;
B3、不断判断是否所有探测节点转发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电压信号都是第一电压信号;如果是并且持续了预设的第四时间间隔,则给所有探测节点发送进入探测模式的探测控制指令,并进入B4步骤;反之,持续不断的重复B2步骤,并直接输出当前状态为室内有人状态;
B4、解析每一个探测节点发送的,其余节点相对于本探测节点的信号强度并持续一个采样周期,根据式(1-9)和式(1-10)计算在一个采样周期内的第五特征值Wij和第六特征值Uij,其中是第i个探测节点相对与第j个的信号强度,m指一个采样周期内的采样到的信号强度的个数,n=1、2……m,i=1,2,……N,j=1、2,……N,然后依照式(1-11)和式(1-12)得到一组未知类别特征矩阵{S,T};
B5、依照公式(1-13),计算未知类别特征矩阵{S,T}与x组室内无人状态的特征矩阵组{Ex,Fx}的距离Lx,其中a和b为预设调节系数;只要未知类别特征矩阵{S,T}与任意一组室内无人状态的特征矩阵组{Ex,Fx}的距离Lx小于预设阈值T1,则输出当前状态为室内无人状态,否则进入步骤B6;
B6、依照公式(1-14),计算未知类别特征矩阵{S,T}与y组室内有人状态的特征矩阵组{Oy,Py}的距离Ly′,其中a′和b′为预设调节系数;只要未知类别特征矩阵{S,T}与任意一组室内有人状态下的特征矩阵组{0y,Py}的距离Ly′小于预设阈值T2,则输出室内有人信号,否则进入步骤B7;
B7、将步骤B5和B6过程得到的所有Lx和Ly′,按照式(1-15)和(1-16)转换得到x个V和y个V′,其中ρ和σ为预设调节参数,找到所有V和V′中的最小值,当这个最小值是V中的一个时,则判定当前状态为室内无人状态,当最小值是V′中的一个时,则判定当前状态为室内有人状态;
V=ρ*Lx (1-15)
V′=σ*Ly′ (1-16)
B8、当计算节点判定当前状态为有人状态时,等待预设的第五时间间隔后,跳转至步骤B4;当计算节点判定当前状态为无人状态时,跳转至步骤B1。
所述计算节点还包括与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所述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和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均包括ZigBee模块或蓝牙模块、热释电红外预留接口、充电模块、和电源开关;其中ZigBee模块是指能够发射2.4G频段的电磁波并且能按照ZigBee无线通信协议进行通信,并且进行数据处理和运算的模块。蓝牙模块是指能够发射2.4G频段的电磁波并且能按照蓝牙mesh无线通信协议进行通信,并且进行数据处理和运算的模块。
所述计算节点还包括与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的用于将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输出的室内是否有人信号发送给远程接收端的NB-IoT模块或者wifi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和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配合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一起工作,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判断室内无人时可能出现的误判情况,进一步采用电磁波强度对比进行二次判断,通过室内电磁波的多径效应,进一步判断室内是否真的无人,在提高检测灵敏度的同时,通过设置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的不同工作模式,降低探测节点的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室内人体感应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室内人体感应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室内不同位置的N个探测节点,N为自然数,以及一个计算节点。
N个探测节点的结构相同,均包含有用于感知运动人体释放的红外线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以及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电连接的、能向外发射电磁波信号的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本实施例中,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包括ZigBee模块、热释电红外预留接口、充电模块和电源开关;热释电红外预留接口、充电模块、程序下载接口和电源开关均与ZigBee模块连接;其中ZigBee模块包括用于发射电磁波的具有ZigBee无线通信协议的数据收发模块和微处理模块,本实施例中采用型号为CC2530的ZigBee模块;上述ZigBee模块也可以采用具有相同功能的具有蓝牙mesh通讯协议的蓝牙通讯模块替代;
所述计算节点则包含有能接收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并能够与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通信、以及能判断室内是否有人的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与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与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的用于将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输出的室内是否有人信号发送给远程接收端的NB-IoT模块;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也包括ZigBee模块、热释电红外预留接口、充电模块、程序下载接口和电源开关;热释电红外预留接口、充电模块、程序下载接口和电源开关均与ZigBee模块连接;其中ZigBee模块包括用于发射电磁波的具有ZigBee无线通信协议的数据收发模块和微处理模块,本实施例中采用型号为CC2530的ZigBee模块。
所有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始终处于工作模式,通过感知人体运动时释放的红外光线来判断室内是否有人,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没有探测到运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时,发出第一电压信号,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探测到运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时,则发出第二电压信号。
N个探测节点均具有如下三种工作模式:休眠模式、通信模式和探测模式;
初始状态下,N个探测节点均处于休眠模式,此时N个探测节点中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处于工作状态,不断探测运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而此时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以预设第一时间间隔定时接收计算节点发出的控制指令;当任意一个探测节点中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输出第二电压信号,或者该探测节点中的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了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发出的通信控制指令,则该探测节点进入通信模式;通信模式下,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会不断接收与其连接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发出的电压信号,并将该电压信号以预设第二时间间隔定时转发给计算节点的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同时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继续以预设第一时间间隔定时接收计算节点发出的控制指令,当该探测节点接收到计算节点发出的探测控制指令后,进入探测模式;探测模式下,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会以预设的第三时间间隔,定时向计算节点及其余探测节点发射广播信号,该广播信号中包含了其余探测节点相对于本探测节点的信号强度信息,同时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继续以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定时接收计算节点发出的控制指令,当任意一个探测节点收到计算节点的休眠控制指令时,该探测节点重新进入休眠模式;
计算节点分为离线训练和实际工作两个工作阶段,离线训练工作阶段是室内人体感应装置安装使用前的准备阶段,其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A1、在室内无人状态下,计算节点向所有探测节点发送探测控制指令,使所有探测节点都进入探测模式;
A2、计算节点解析每一个探测节点中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的,其余探测节点相对于该探测节点的信号强度并持续一个采样周期,其中指第i个探测节点相对与第j个探测节点的第n个信号强度,m指一个采样周期内的采样到的信号强度的总数,n=1、2……m,i=1,2,……N,j=1、2,……N,然后根据式(1-1)和式(1-2)计算在一个采样周期内的第一特征值Cij和第二特征值Dij,然后最后根据式(1-3)和式(1-4)得到室内无人状态下的特征矩阵组{E,F},并存储在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内部;
A3、重复A1和A2x次,x为自然数,从而得到x组室内无人状态的特征矩阵组{Ex,Fx};
A4、在室内有人状态下,计算节点向所有探测节点发送探测控制指令,使所有探测节点都进入探测模式;
A5、计算节点解析每一个探测节点中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的,其余探测节点相对于该探测节点的信号强度并持续一个采样周期,其中指第i个探测节点相对与第j个探测节点的第n个信号强度,m指一个采样周期内的采样到的信号强度的总数,n=1、2……m,i=1,2,……N,j=1、2,……N,然后根据式(1-5)和式(1-6)计算在一个采样周期内的第三特征值Hij和第四特征值Kij,然后最后根据式(1-7)和式(1-8)得到室内有人状态下的特征矩阵组{O,P},并存储在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内部;
A6、重复A4和A5y次,y为自然数,从而得到y组室内有人状态的特征矩阵组{Oy,Py};
计算节点的实际工作阶段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B1、发送休眠控制指令,使得所有探测节点均处于休眠状态;
B2、不断侦听是否有探测节点转发了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电压信号,当发现任一一个探测节点转发了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电压信号以后,则给所有探测节点发送进入通信模式的通信控制指令;
B3、不断判断是否所有探测节点转发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电压信号都是第一电压信号;如果是并且持续了预设的第四时间间隔,则给所有探测节点发送进入探测模式的探测控制指令,并进入B4步骤;反之,持续不断的重复B2步骤,并直接输出当前状态为室内有人状态;
B4、解析每一个探测节点发送的,其余节点相对于本探测节点的信号强度并持续一个采样周期,根据式(1-9)和式(1-10)计算在一个采样周期内的第五特征值Wij和第六特征值Uij,其中是第i个探测节点相对与第j个的信号强度,m指一个采样周期内的采样到的信号强度的个数,n=1、2……m,i=1,2,……N,j=1、2,……N,然后依照式(1-11)和式(1-12)得到一组未知类别特征矩阵{S,T};
B5、依照公式(1-13),计算未知类别特征矩阵{S,T}与x组室内无人状态的特征矩阵组{Ex,Fx}的距离Lx,其中a和b为预设调节系数;只要未知类别特征矩阵{S,T}与任意一组室内无人状态的特征矩阵组{Ex,Fx}的距离Lx小于预设阈值T1,则输出当前状态为室内无人状态,否则进入步骤B6;
B6、依照公式(1-14),计算未知类别特征矩阵{S,T}与y组室内有人状态的特征矩阵组{Oy,Py}的距离Ly′,其中a′和b′为预设调节系数;只要未知类别特征矩阵{S,T}与任意一组室内有人状态下的特征矩阵组{Oy,Py}的距离Ly′小于预设阈值T2,则输出室内有人信号,否则进入步骤B7;
B7、将步骤B5和B6过程得到的所有Lx和Ly′,按照式(1-15)和(1-16)转换得到x个V和y个V′,其中ρ和σ为预设调节参数,找到所有V和V′中的最小值,当这个最小值是V中的一个时,则判定当前状态为室内无人状态,当最小值是V′中的一个时,则判定当前状态为室内有人状态;
V=ρ*Lx (1-15)
V′=σ*Ly′ (1-16)
B8、当计算节点判定当前状态为有人状态时,等待预设第五时间间隔后,跳转至步骤B4;当计算节点判定当前状态为无人状态时,跳转至步骤B1。
本实施例中的室内人体感应装置,检测灵敏度高,检测准确率高,对静态的人体探测灵敏度高。

Claims (4)

1.一种室内人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室内不同位置的N个探测节点,N为自然数,以及一个计算节点;其中N个探测节点的结构相同,均包含有用于感知运动人体释放的红外线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以及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电连接的、能向外发射电磁波信号的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其中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没有探测到运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时,发出第一电压信号,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探测到运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时,则发出第二电压信号;所述计算节点则包含有能接收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并能够与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通信、以及能判断室内是否有人的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
N个探测节点均具有如下三种工作模式:休眠模式、通信模式和探测模式;
初始状态下,N个探测节点均处于休眠模式,此时N个探测节点中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处于工作状态,不断探测运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而此时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以预设第一时间间隔定时接收计算节点发出的控制指令;当任意一个探测节点中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输出第二电压信号,或者该探测节点中的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了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发出的通信控制指令,则该探测节点进入通信模式;通信模式下,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会不断接收与其连接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发出的电压信号,并将该电压信号以预设第二时间间隔定时转发给计算节点的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同时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继续以预设第一时间间隔定时接收计算节点发出的控制指令,当该探测节点接收到计算节点发出的探测控制指令后,进入探测模式;探测模式下,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会以预设的第三时间间隔,定时向计算节点及其余探测节点发射广播信号,该广播信号中包含了其余探测节点相对于本探测节点的信号强度信息,同时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继续以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定时接收计算节点发出的控制指令,当任意一个探测节点收到计算节点的休眠控制指令时,该探测节点重新进入休眠模式;
计算节点分为离线训练和实际工作两个工作阶段,离线训练工作阶段是室内人体感应装置安装使用前的准备阶段,其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A1、在室内无人状态下,计算节点向所有探测节点发送探测控制指令,使所有探测节点都进入探测模式;
A2、计算节点解析每一个探测节点中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的,其余探测节点相对于该探测节点的信号强度并持续一个采样周期,其中指第i个探测节点相对于第j个探测节点的第n个信号强度,n=1、2......m,m指一个采样周期内的采用到的信强度的总数;i=1,2,......N,j=1、2,......N,然后根据式(1-1)和式(1-2)计算在一个采样周期内的第一特征值Cij和第二特征值Dij,最后根据式(1-3)和式(1-4)得到室内无人状态下的特征矩阵组{E,F},并存储在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内部;
A3、重复A1和A2 x次,x为自然数,从而得到x组室内无人状态的特征矩阵组{Ex,Fx};
A4、在室内有人状态下,计算节点向所有探测节点发送探测控制指令,使所有探测节点都进入探测模式;
A5、计算节点解析每一个探测节点中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的,其余探测节点相对于该探测节点的信号强度并持续一个采样周期,其中指第i个探测节点相对于第j个探测节点的第n个信号强度,n=1、2......m,m指一个采样周期内的采用到的信强度的总数;i=1,2,......N,j=1、2,......N,然后根据式(1-5)和式(1-6)计算在一个采样周期内的第三特征值Hij和第四特征值Kij,最后根据式(1-7)和式(1-8)得到室内有人状态下的特征矩阵组{O,P},并存储在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内部;
A6、重复A4和A5 y次,y为自然数,从而得到y组室内有人状态的特征矩阵组{Oy,Py};
计算节点的实际工作阶段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B1、发送休眠控制指令,使得所有探测节点均处于休眠状态;
B2、不断侦听是否有探测节点转发了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电压信号,当发现任意一个探测节点转发了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电压信号以后,则给所有探测节点发送进入通信模式的通信控制指令;
B3、不断判断是否所有探测节点转发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电压信号都是第一电压信号;如果是并且持续了预设的第四时间间隔,则给所有探测节点发送进入探测模式的探测控制指令,并进入B4步骤;反之,持续不断的重复B2步骤,并直接输出当前状态为室内有人状态;
B4、解析每一个探测节点发送的,其余节点相对于本探测节点的信号强度并持续一个采样周期,根据式(1-9)和式(1-10)计算在一个采样周期内的第五特征值Wij和第六特征值Uij,其中是第i个探测节点相对于第j个探测节点的的第n个信号强度,n=1、2......m,m指一个采样周期内的采样到的信号强度的个数;i=1,2,......N,j=1、2,......N,然后依照式(1-11)和式(1-12)得到一组未知类别特征矩阵{S,T};
B5、依照公式(1-13),计算未知类别特征矩阵{S,T}与x组室内无人状态的特征矩阵组{Ex,Fx}的距离Lx,其中a和b为预设调节系数;只要未知类别特征矩阵{S,T}与任意一组室内无人状态的特征矩阵组{Ex,Fx}的距离Lx小于预设阈值T1,则输出当前状态为室内无人状态,否则进入步骤B6;
B6、依照公式(1-14),计算未知类别特征矩阵{S,T}与y组室内有人状态的特征矩阵组{Oy,Py}的距离Ly′,其中a′和b′为预设调节系数;只要未知类别特征矩阵{S,T}与任意一组室内有人状态下的特征矩阵组{Oy,Py}的距离Ly′小于预设阈值T2,则输出室内有人信号,否则进入步骤B7;
B7、将步骤B5和B6过程得到的所有Lx和Ly′,按照式(1-15)和(1-16)转换得到x个V和y个V′,其中ρ和σ为预设调节参数,找到所有V和V′中的最小值,当这个最小值是V中的一个时,则判定当前状态为室内无人状态,当最小值是V′中的一个时,则判定当前状态为室内有人状态;
V=ρ*Lx (1-15)
V′=σ*Ly′ (1-16)
B8、当计算节点判定当前状态为有人状态时,等待预设的第五时间间隔后,跳转至步骤B4;当计算节点判定当前状态为无人状态时,跳转至步骤B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人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节点还包括与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人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用无线通信模块和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均包括ZigBee模块或蓝牙模块、热释电红外预留接口、充电模块和电源开关;其中ZigBee模块包括用于发射电磁波的具有ZigBee无线通信协议的数据收发模块和微处理模块;蓝牙模块包括用于发射电磁波的具有蓝牙无线通信协议的数据收发模块和微处理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人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节点还包括与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的用于将计算用无线通信模块输出的室内是否有人信号发送给远程接收端的NB-IoT模块。
CN201810742118.XA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室内人体感应装置 Active CN1090856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42118.XA CN109085658B (zh)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室内人体感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42118.XA CN109085658B (zh)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室内人体感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85658A CN109085658A (zh) 2018-12-25
CN109085658B true CN109085658B (zh) 2019-11-15

Family

ID=64837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42118.XA Active CN109085658B (zh)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室内人体感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856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5187B (zh) * 2021-07-08 2022-08-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室内能耗浪费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0440A (zh) * 2012-09-04 2012-12-19 宁波大学 一种室内人体探测方法
CN103325112A (zh) * 2013-06-07 2013-09-25 中国民航大学 动态场景中运动目标快速检测方法
CN107872776A (zh) * 2017-12-04 2018-04-03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室内监控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01270A1 (en) * 2010-02-17 2011-08-18 Awarepoint Corporation Wireless Tracking System And Method Utilizin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s
JP6470151B2 (ja) * 2015-09-07 2019-02-13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0440A (zh) * 2012-09-04 2012-12-19 宁波大学 一种室内人体探测方法
CN103325112A (zh) * 2013-06-07 2013-09-25 中国民航大学 动态场景中运动目标快速检测方法
CN107872776A (zh) * 2017-12-04 2018-04-03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室内监控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85658A (zh) 2018-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65280B (zh) 智能家居综合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5301968U (zh) 传感器数据集中管理智能家居终端及无线传感器数据集中采集系统
CN103899963B (zh) 多功能一体化智能电灯
CN204479934U (zh) 基于ZigBee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CN103957638A (zh) 具有安防功能的智能家居led灯
CN107465277A (zh) 磁共振式自动充电机器人及其充电方法
CN109085658B (zh) 一种室内人体感应装置
CN106600946A (zh) 一种双向通讯智能开关及其系统
CN106162101A (zh) 一种楼宇对讲智能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719460A (zh) 一种基于智能手环的家庭网关系统
CN106652382A (zh) 未处于通讯范围的电子设备唤醒系统
CN215212993U (zh) 一种感应墙控电路、墙控器以及车库门系统
CN209731576U (zh) 一种基于无线信号的人体存在检测系统
CN206096849U (zh) 一种智能健身场馆数据采集系统
CN206523756U (zh) 一种基于普通门锁的开合智能监控大规模管理系统
CN103751998A (zh) 一种智能高效率匍匐前进训练系统及方法
CN110401584B (zh) 低功耗人数检测装置及方法、低功耗开关电器系统及方法
CN207110701U (zh) 一种可人体红外感应的锁具
CN102497678A (zh)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学习型双射频接口遥控装置及应用
CN208953711U (zh) 卫生间检测系统
CN107094290B (zh) 基于自熄式超再生接收机的无线室内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
CN207851529U (zh) 一种基于ZigBee的智能家居系统
CN105351752A (zh)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智能家居燃气管理系统
CN205068143U (zh) 一种智能家居网络控制器节点
CN204009748U (zh) 变送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