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6613A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接入过程的两阶段退避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接入过程的两阶段退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6613A
CN109076613A CN201880001362.9A CN201880001362A CN109076613A CN 109076613 A CN109076613 A CN 109076613A CN 201880001362 A CN201880001362 A CN 201880001362A CN 109076613 A CN109076613 A CN 1090766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stage
access procedure
access
random ac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13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家俊
波·乔·麦可·康森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a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Inc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076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66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41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50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at the moment of starting communication in a multiple access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8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with additional processing of random access related information at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出了一种用于LTE接入过程的两阶段退避机制,其中,在两个单独阶段中不同地应用退避处理。在第一阶段期间,网络控制的再尝试涉及对无线电条件的适应。在第一阶段中可以处理由于冲突、功率的提升以及补偿不可预测条件所需的其它鲁棒性参数而导致的再尝试。在第二阶段期间,针对其它条件继续UE控制的再尝试。UE可以以较小的速率进行再尝试,以减轻负荷和干扰情况的恶化。作为结果,退避处理针对LTE接入过程得以优化。

Description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接入过程的两阶段退避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35U.S.C.§119要求于2017年3月24日提交的标题为“Two-PhaseBackoff,”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2/476,691号的优先权,其主题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总体上涉及无线网络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过程的再尝试的功能。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提供高峰值数据速率、低延时、提升的系统容量以及因简单网络架构导致的低操作成本。LTE系统还提供到诸如GSM、CDMA以及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的较老无线网络的无缝集成。在LTE系统中,演进的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包括与被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多个移动站通信的多个演进的节点B(eNodeB或eNB)。对LTE系统的增强被认为使得它们能够满足或超过高级国际移动通信(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Advanced,IMT-Advanced)第四代(fourth generation,4G)标准。下行链路中的多路接入通过基于个人用户的现有信道条件向这些个人用户指派系统带宽的不同子带(即,被表示为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的子载波组)来实现。在LTE网络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用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传输的下行链路(downlink,DL)调度或上行链路(uplink,UL)调度。
为了与网络同步并接入到网络,使用随机接入过程。UE将首先尝试经由单独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Access Channel,PRACH)附接到网络,以便初始接入到网络。任何接入UE在需要上行链路连接时可以使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而在需要低延时的区域中可以使用无竞争随机接入。在两个过程中,通过PRACH由接入UE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如果多个UE碰巧同时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则当多个UE选择相同的前导码和相同的PRACH资源时发生冲突。
当前3GPP LTE随机接入过程涉及再尝试(reattempt)以及用于降低高负荷时的再尝试速率的退避(backoff)机制。UE将利用退避机制再尝试前导码传输(例如,在等待特定时间量之后)。然而,退避处理不会区分具有功率提升的初始再尝试和随后的再尝试,导致应用退避的不必要的高影响。而且,用于非授权频谱的其它技术(诸如Wi-Fi)也应用退避,并且也不会区分初始和随后再尝试,这使得其不适于LTE系统中具有鲁棒性提高或功率提升的再尝试。寻求一种在LTE随机接入过程期间优化退避处理机制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提出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接入过程的两阶段退避方法及用户设备,其中,在两个单独阶段中不同地应用退避处理。在第一阶段期间,网络控制的再尝试涉及对无线电条件的适应。在第一阶段中可以处理由于冲突、功率的提升以及补偿不可预测条件所需的其它鲁棒性参数而导致的再尝试。在第二阶段期间,针对其它条件继续UE控制的再尝试。UE可以以较小的速率进行再尝试,以减轻负荷和干扰情况的恶化。作为结果,退避处理针对LTE接入过程得以优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UE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从基站接收接入配置信息。UE使用从接入配置信息接收到的包括第一退避时间的第一组参数执行与基站的接入过程的第一阶段。如果UE在第一阶段期间未能获得接入,则UE确定用于切换到接入过程的第二阶段的条件列表。UE使用由该UE确定的包括第二退避时间的第二组参数来执行接入过程的第二阶段。
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了其它实施方式和优点。此发明内容不意在限定本发明。本发明由权利要求来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例示了根据一个新颖方面的具有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两阶段退避处理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2是根据一个新颖方面的无线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的简化框图。
图3A例示了LTE网络中的接入过程的示例。
图3B例示了执行再尝试的随机接入过程期间的错误情况的第一示例。
图3C例示了执行再尝试的随机接入过程期间的错误情况的第二示例。
图4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新颖方面的具有两阶段退避处理的随机接入过程。
图5例示了用于从阶段-1退避处理切换到阶段-2退避处理的触发条件的不同示例。
图6是根据一个新颖方面的用于接入过程的两阶段退避处理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参照,附图中例示了这些实施方式的示例。
图1例示了根据一个新颖方面的具有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两阶段退避处理的移动通信系统100。移动通信系统100是包括基站(Base Station,BS)101和多个用户设备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ess,OFDMA)系统,所述多个用户设备包括UE 102、UE 103以及UE 104。在基于OFDMA下行链路的3GPP LTE系统中,无线电资源在时域中被划分成子帧,各子帧由两个时隙组成。各OFDMA符号还根据系统带宽在频域中由多个OFDMA子载波构成。资源网格的基本单元被称为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其中RE跨越一个OFDMA符号上的OFDMA子载波。
当存在要从eNodeB发送至UE的下行链路封包时,各UE获得下行链路指派(例如,PDSCH中的一组无线电资源)。当UE需要在上行链路中将封包发送至eNodeB,UE从eNodeB获得指派包含一组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的PUSCH的许可。UE从尤其指向该UE的PDCCH获得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调度信息。另外,还在PDCCH中向小区中的所有UE发送广播控制信息。由PDCCH承载的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调度信息以及广播控制信息被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如果UE具有数据或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则由PUCCH或PUSCH承载包括HARQ ACK/NACK、CQI、MIMO反馈、调度请求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
此外,PRACH是被分配给各UE以与网络同步并接入到基站的单独信道。当前3GPPLTE随机接入过程涉及再尝试以及用于降低高负荷时的再尝试速率的退避功能。然而,退避处理不会区分具有功率提升的初始再尝试和随后的再尝试,导致应用退避的不必要的高影响。用于非授权频谱的技术(诸如Wi-Fi)也应用退避,并且也不会区分初始和随后再尝试,这使得其不适于具有鲁棒性提高或功率提升的再尝试。
根据一个新颖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LTE接入过程的两阶段退避机制,其中,在两个单独阶段中不同地应用退避处理。在第一阶段期间,网络控制的再尝试涉及对无线电条件的适应。在第一阶段中可以处理由于冲突、功率的提升以及补偿不可预测条件所需的其它鲁棒性参数而导致的再尝试。在第二阶段期间,针对其它条件继续UE控制的再尝试。UE可以以较小的速率进行再尝试,以减轻负荷和干扰情况的恶化。作为结果,退避处理针对LTE接入过程得以优化。
图1的示例中,各UE通过所分配的PRACH资源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取得对网络的初始接入。例如,UE 102通过PRACH 110发送前导码用于上行链路随机接入,UE 103通过PRACH 120发送前导码用于上行链路随机接入,并且UE 104通过PRACH 130发送前导码用于上行链路随机接入。在LTE中,通过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消息针对小区配置PRACH资源。通过SIB广播,各UE还接收与BS 101所允许的接入有关的信息和参数(例如,用于再尝试的超时值和退避定时器)。当接入由于针对UE的冲突或错误而失败时,UE利用退避执行再尝试。如由块140描绘的,UE首先进入第一阶段,在该第一阶段中,由网络提供并控制退避参数。在检测到特定条件并且接入仍然未成功时,UE然后进入第二阶段,在该第二阶段中,由UE本身确定并控制退避参数。
图2是根据一个新颖方面的无线装置201和211的简化框图。对于无线装置201(例如,发送装置),天线207和208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与天线耦接的RF收发器模块206从天线接收RF信号,将它们转换成基带信号,并将它们发送至处理器203。RF收发器206还转换从处理器接收到的基带信号,将它们转换成RF信号,并将它们发出至天线207和208。处理器203处理接收到的基带信号,并且调用不同的功能模块和电路来执行无线装置201中的特征。存储器202存储用于控制装置201的操作的程序指令和数据210。
类似地,对于无线装置211(例如,接收装置),天线217和218发送和接收RF信号。与天线耦接的RF收发器模块216从天线接收RF信号,将它们转换成基带信号,并将它们发送至处理器213。RF收发器216还转换从处理器接收到的基带信号,将它们转换成RF信号,并将它们发出至天线217和218。处理器213处理接收到的基带信号,并且调用不同的功能模块和电路来执行无线装置211中的特征。存储器212存储用于控制无线装置211的操作的程序指令和数据220。
无线装置201和211还包括可以被实现和配置成执行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多个功能模块和电路。在图2的示例中,无线装置201是包括编码器205、调度器204、OFDMA模块209以及配置电路221的发送装置。无线装置211是包括解码器215、PRACH电路214、随机接入电路219以及配置电路231的接收装置。注意,无线装置可以是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这两者。不同的功能模块和电路可以由软件、固件、硬件及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和配置。功能模块和电路在由处理器203和213(例如,通过执行程序指令和数据210和220)执行时允许发送装置201和接收装置211执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一个示例中,发送装置(例如基站)经由配置电路221配置用于UE的无线电资源(例如PRACH),经由调度器204调度用于UE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输,经由编码器205编码要发送的数据封包,并且经由OFDMA模块209发送OFDM无线电信号。接收装置(例如用户设备)经由配置电路231获得用于PRACH的所分配的无线电资源,经由解码器215接收并解码下行链路数据封包,并且经由PRACH电路214通过所分配的PRACH资源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便进行信道接入,其中,信道接入经由随机接入电路219来获得,其中,所提出的两阶段退避机制应用于信道接入。
图3A例示了LTE网络中的接入过程的示例。注释“接入过程”在这里用于表示发起无线通信的过程。接入过程在UE不具有它可以使用的专用无线电资源时使用。通常,接入过程仅可以在UE已经接收到与接收端所允许的接入有关的信息和参数之后发生。对于LTE基站,这样的信息可以由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或SIB广播来提供。配置信息包括一组PRACH资源、多个前导码以及退避时间。在一个示例中,在步骤300中,BS 302通过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广播MIB/SIB。
在步骤310中,UE 301执行第一传输(例如消息1)。通常,这样的传输在多个UE决定同时发起接入过程的环境的情况下可能针对多个UE同时发生。UE还可以基于所估计的无线电条件(例如,路径损耗)调节用于传输的功率。在步骤320中,BS 302然后通过第二传输(例如消息2)对可以正确检测第一传输的一个或多个UE做出响应。对于3GPP LTE系统,UE无法附加足够的信息来利用第一传输识别自己。如果情况是这样,那么UE 301需要在第三传输(例如消息3)中提供唯一身份信息(步骤330)。仅当网络已经确认UE唯一身份信息在第四传输(例如消息4)中被接收时(步骤340),同时发起所述过程的UE之间的竞争被解决,并且认为接入过程成功。
注意,术语“传输”在物理层(L1)上可以被认为是多个传输(例如,在使用重复来实现足够覆盖时)。例如,在住宅建筑的地下室中,或由铝箔绝缘层、金属化窗或传统厚壁建筑构造屏蔽的位置,一些UE可能在无线接口上经历比普通LTE装置显著更大的穿透损耗。在极端覆盖情况下需要更多资源/功率来支持这些UE。重复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技术,可以弥补比普通LTE装置更多的穿透损耗。在另一个示例中,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TypeCommunication,MTC)是运营商的重要收入来源,并且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具有巨大的潜力。降低MTCUE的成本是用于实现“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概念的重要促成因素。LC-MTC/UE具有有限的带宽,对于该有限的带宽也需要L1重复传输。
本发明在此旨在还覆盖其它种类的接入过程,例如如下情况,UE通过第一传输已经可以提供唯一身份信息,如果在此处UE身份可以被确认,则可以解决竞争,该过程在第二消息处已经可以成功结束。还可能存在如下情况,UE身份信息可以由层1身份来推断或映射到特定无线电资源的使用,在这些情况下,在接收到响应消息时可以认为该过程已经成功。然而,如果该过程未成功,那么UE 301利用所提出的两阶段退避机制执行再尝试。
图3B例示了执行再尝试的随机接入过程期间的错误情况的第一示例。UE 301在步骤311中发送第一传输,但没有来自另一端的回复(即,没有来自BS 302的响应消息2)。在触发(例如,特定时间量)之后,UE 301在步骤312中发送另一个第一传输,但再次没有来自另一端的回复(即,没有来自BS 302的响应消息2)。在触发(例如,特定时间量)之后,UE 301在步骤313中发送又一个第一传输。一系列再尝试可以一直继续到存在响应并且该过程可以成功结束为止,或者继续到UE放弃为止。在本专利申请的上下文中,使用术语退避,意指控制再次发送用于发起通信的第一传输(接入过程中消息1的第一传输,该限定比在许多其它文献中的限定(即,随机接入前导码或序列传输)稍微更宽)的再尝试的触发的功能。
图3C例示了执行再尝试的随机接入过程期间的错误情况的第二示例。UE 301在步骤311中发送第一传输,UE可以在步骤320中检测消息2的响应,并且在步骤330中发送UE唯一身份信息。然而,没有确认UE唯一身份信息的最终确认,即,没有消息4并且无法认为过程成功。在触发(例如,特定时间量)之后,在接入过程尚未成功时,UE 301在步骤312中发送另一个第一传输。注意,在3GPP LTE系统中,退避行为由在消息2中接收到的参数来进一步控制。本发明在此旨在包括退避参数或退避触发由网络提供的情况以及退避行为在UE中本地实现的情况这两者。
图4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新颖方面的具有两阶段退避处理的随机接入过程。具有两个阶段是有利的主要原因在于特定量的再尝试可以被认为是正常的,尤其是存在功率提升的情况下,在此情况下UE以低功率开始尝试,该低功率以对于低干扰水平可以被设置为成功。此外,传输尝试之间的其它种类的提升(或参数变化)也可以被认为是正常的,例如,提升针对传输的重复的数量甚至改变信号波形、波束形成模式,以实现更高的鲁棒性和更好的覆盖。对于用于补偿无线电条件的变化、补偿为最先传输选择参数的UE测量的不准确性这样的功率或鲁棒性提升可以被认为是正常的,并且被认为是无线通信的正常特性,而不管负荷条件如何。对于正常再尝试,可以应用网络控制的退避的第一阶段。在第一阶段期间,再尝试之间的退避时间中的UE特定变化可以用于避免某些UE的传输尝试持续冲突。
然而,在非常高的负荷条件下(例如,体育场的情况),另一端可能繁忙,并且由于负荷而选择不对所有接入尝试做出响应。这种情况可能导致非常长的一系列再尝试和UE传输。对于3GPP LTE,100次传输或尝试是可能的,这导致负荷和干扰情况的进一步恶化。为了减轻这一点,应存在使得UE可以以更小速率进行再尝试的机制。为了解决这两种情况(“正常”再尝试情况和“另一端繁忙”再尝试情况),在此提出具有两阶段退避机制。在第一阶段中,可以处理由于冲突、功率的提升以及补偿不可预测条件所需的其它鲁棒性参数而导致的再尝试。在第二阶段中,UE控制的再尝试可以继续,假定由于另一端繁忙而需要该继续。
在图4的示例中,在步骤400中,BS 402通过PBCH向包括UE 401的所有UE广播MIB/SIB。所广播的配置信息包括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PRACH资源、前导码以及退避时间。在步骤411中,UE 401通过向BS 402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开始随机接入过程。假定BS 402由于冲突或错误而不能解码前导码并且不向UE 401发回响应。UE 401然后开始阶段-1退避并基于网络提供的退避时间执行正常再尝试。如果之前的尝试失败,则UE 401在第一退避时间之后在步骤412和步骤413中再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在特定点,UE 401确定已经满足进入阶段-2的条件(步骤410)。该条件可以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或任意组合:1)功率提升结束,例如,当已经实现最大功率时;2)其它鲁棒性提升结束,例如,当已经实现最大数量的重复时(例如,针对特定无线电条件);3)已经执行特定数量N的尝试,其中,N可配置;4)已经经过特定时间,例如,该时间通过绝对时间、无线电帧(或子帧等)的数量、或无线电资源机会的数量计数;5)UE接收到来自BS的明确退避指示。
UE 401然后基于UE确定的退避时间进入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阶段-2退避。在步骤414和步骤415中,在之前的尝试失败时UE 401在第二退避时间之后再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第二退避时间基于参数(例如,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相等概率)来随机选择。在一个示例中,最大值由时间T(即,自阶段-2的开始起逝去的时间)的函数来确定,并且其中,最大值随着T增大而增大,并且其中,T可以以逝去的时间(秒、毫秒等)、逝去的无线电帧的数量(数量N)或逝去的若干无线电资源机会(例如,PDCCH机会、PRACH资源机会、接入资源机会、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来测量。
在步骤420中,UE 401最后接收来自BS 402的随机接入响应(random-accessresponse,RAR)消息2。在步骤430中,UE 401在消息3中提供唯一身份信息。仅在网络已经确认在消息4中接收到UE唯一身份信息并向UE提供了上行链路许可(步骤440)时,同时发起接入过程的UE之间的竞争得以解决,并且认为接入过程成功。稍后,在步骤450中,如果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则UE确定回到第一阶段:1)UE重新选择到新小区;和2)UE离开RRC连接模式并进入RRC空闲模式。
图5例示了用于UE从阶段-1退避处理到阶段-2退避处理的切换的触发条件的不同示例。最初,UE以特定初始功率电平进行第一接入尝试,该初始功率电平可以基于UE路径损耗估计。对于各随后的尝试,UE增大输出功率,直到达到最大值为止,该最大值可以是配置的最大值或根据UE容量的最大功率。该过程被称为功率提升。在图5的示例中,在尝试数为4时达到最大功率。在达到最大功率之后,UE可以以更慢的再尝试周期(例如,更长的退避时间)进入到阶段-2中。在示例中,这在尝试数为5时/之后发生。该行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最直接的方式可以是制定规则或配置,规定当达到最大功率时结束阶段-1或开始阶段-2。然而,在一些情况下,UE所使用的初始功率可能非常高,甚至可能最大。因此,为了允许阶段-1中的冲突再尝试,另一个可能性是仅将数重复数N配置为阶段-1的结束和/或阶段-2的开始,并且将功率提升参数设置成使得在尝试数N发生时结束功率提升。类似地,其它资源可以随着UE进行接入尝试而改变配置,例如,L1重复的数量可以增加(更高数量的重复用于更高的鲁棒性-一种鲁棒性提升),并且停止阶段-1或开始阶段-2的准则可以是鲁棒性提升的终结。
图6是根据一个新颖方面的用于接入过程的两阶段退避处理的方法流程图。在步骤601中,UE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从基站接收接入配置信息。在步骤602中,UE使用从接入配置信息接收到的包括第一退避时间的第一组参数来执行与基站的接入过程的第一阶段。在步骤603中,如果UE在第一阶段期间未能获得接入,则UE确定用于切换到接入过程的第二阶段的条件列表。在步骤604中,UE使用由UE确定的包括第二退避时间的第二组参数来执行接入过程的第二阶段。
虽然已经结合用于指导目的的某些特定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因此,可以在不偏离如在权利要求中阐述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实践所描述实施方式的各种特征的各种修改、改编以及组合。

Claims (20)

1.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由用户设备从基站接收接入配置信息;
使用从所述接入配置信息接收到的包括第一退避时间的第一组参数来执行与所述基站的接入过程的第一阶段;
如果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阶段期间未能获得接入,则确定用于切换到所述接入过程的第二阶段的条件列表;以及
使用由所述用户设备确定的包括第二退避时间的第二组参数执行所述接入过程的第二阶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过程涉及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向所述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并在失败时利用退避进行再尝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配置信息包括多个前导码和一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无线电资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列表包括是否通过达到最大功率阈值结束功率提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列表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已经执行多次再尝试、已经过去一定时间、已经逝去多个无线电帧或子帧以及已经达到多个无线电资源机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列表包括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基站接收退避指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仅在所述第二阶段中应用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所配置的、用信号通知的或导出的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由所述用户设备在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随机选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值是从所述第二阶段的开始起逝去的时间、逝去的无线电帧或子帧的数量以及逝去的无线电资源机会的数量中的至少一个的函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在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时切换回所述接入过程的所述第一阶段:所述用户设备重新选择到新服务小区;以及所述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模式。
11.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包括:
射频接收器,所述射频接收器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从基站接收接入配置信息;
信道接入处理电路,所述信道接入处理电路使用从所述接入配置信息接收到的包括第一退避时间的第一组参数来执行与所述基站的接入过程的第一阶段;以及
配置电路,如果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阶段期间未能获得接入,则所述配置电路确定用于切换到所述接入过程的第二阶段的条件列表;其中,所述信道接入处理电路使用由所述用户设备确定的包括第二退避时间的第二组参数来执行所述接入过程的第二阶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接入过程涉及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向所述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并在失败时利用退避进行再尝试。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配置信息包括多个前导码和一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无线电资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列表包括是否通过达到最大功率阈值结束功率提升。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列表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已经执行多次再尝试、已经过去一定时间、已经逝去多个无线电帧或子帧以及已经达到多个无线电资源机会。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列表包括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基站接收退避指示。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仅在所述第二阶段中应用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所配置的、用信号通知的或导出的参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退避时间由所述用户设备在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随机选择。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值是从所述第二阶段的开始起逝去的时间、逝去的无线电帧或子帧的数量以及逝去的无线电资源机会的数量中的至少一个的函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在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时切换回所述接入过程的所述第一阶段:所述用户设备重新选择到新服务小区;以及所述用户设备进入空闲模式。
CN201880001362.9A 2017-03-24 2018-03-23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接入过程的两阶段退避 Pending CN1090766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476691P 2017-03-24 2017-03-24
US62/476,691 2017-03-24
US15/928,091 2018-03-22
US15/928,091 US20180279384A1 (en) 2017-03-24 2018-03-22 Two-Phase Backoff for Access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PCT/CN2018/080186 WO2018171713A1 (en) 2017-03-24 2018-03-23 Two-phase backoff for access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6613A true CN109076613A (zh) 2018-12-21

Family

ID=63583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1362.9A Pending CN109076613A (zh) 2017-03-24 2018-03-23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接入过程的两阶段退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279384A1 (zh)
EP (1) EP3596995A4 (zh)
CN (1) CN109076613A (zh)
TW (1) TWI674028B (zh)
WO (1) WO20181717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3283B (zh) * 2018-10-24 2022-11-25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负载的窄带数字集群系统控制信道的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CN111885541A (zh) * 2020-06-24 2020-11-03 长沙丰灼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拉环系统的无线接入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58058A1 (en) * 2003-07-30 2005-03-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anging method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O2007073040A1 (en) * 2005-12-23 2007-06-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procedures for unsynchronized, synchronized and synchronization stand by communications in e-utra systems
CN102484765A (zh) * 2010-08-04 2012-05-30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机器类型通信的增强型随机接入信道设计
US20130034059A1 (en) * 2010-04-28 2013-02-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30155994A1 (en) * 2010-10-07 2013-06-20 Sony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30242730A1 (en) * 2012-03-16 2013-09-1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in wireless systems
CN104756586A (zh) * 2012-10-23 2015-07-0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退避的方法和设备
US20160219626A1 (en) * 2013-09-20 2016-07-28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transmission of random access messages
US20160262109A1 (en) * 2015-03-06 2016-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etition level coverage enhancement techniques for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transmissions
US20160337988A1 (en) * 2014-01-28 2016-11-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enhanced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77413B2 (en) * 2001-07-05 2007-10-02 At & T Corp. Hybrid coordination function (HCF) access through tiered contention and overlapped wireless cell mitigation
CN101150469A (zh) * 2007-10-24 2008-03-26 山东大学 一种无线局域网中基于退避机制的分组调度方法
EP2086276B1 (en) * 2008-01-31 2016-11-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ignaling back-off information in random access
CN103987127B (zh) * 2013-02-07 2017-1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58058A1 (en) * 2003-07-30 2005-03-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anging method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O2007073040A1 (en) * 2005-12-23 2007-06-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procedures for unsynchronized, synchronized and synchronization stand by communications in e-utra systems
US20130034059A1 (en) * 2010-04-28 2013-02-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84765A (zh) * 2010-08-04 2012-05-30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机器类型通信的增强型随机接入信道设计
US20130155994A1 (en) * 2010-10-07 2013-06-20 Sony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30242730A1 (en) * 2012-03-16 2013-09-1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in wireless systems
CN104756586A (zh) * 2012-10-23 2015-07-0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退避的方法和设备
US20160219626A1 (en) * 2013-09-20 2016-07-28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transmission of random access messages
US20160337988A1 (en) * 2014-01-28 2016-11-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enhanced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US20160262109A1 (en) * 2015-03-06 2016-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etition level coverage enhancement techniques for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transmiss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71713A1 (en) 2018-09-27
TWI674028B (zh) 2019-10-01
EP3596995A4 (en) 2020-05-13
TW201841548A (zh) 2018-11-16
US20180279384A1 (en) 2018-09-27
EP3596995A1 (en) 2020-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6539B (zh) 在物联网环境中考虑覆盖等级和子载波间隔配置和/或多频配置的随机接入方法
US1151021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reception of signals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KR102145743B1 (ko) 시스템 정보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시스템 정보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RU2687033C1 (ru) Передача ответного сообщения произвольного доступа
EP3098994B1 (en) Method of handling coverage enhanc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664659B (zh) Lte-u中的媒体访问控制
CN111819907B (zh) 下一代网络中决定接入及服务的优先顺序之方法及其装置
US8427971B2 (en) Enhancement of LTE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CN10776989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的用户设备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JP6591421B2 (ja) カバレッジ拡張を伴うアップリンクチャネル設計
KR20190010724A (ko) 차세대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페이징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18531534A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lbtプロトコルにおける競合ウィンドウの適応化
JP2018531534A6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lbtプロトコルにおける競合ウィンドウの適応化
US2020037492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random access process
KR20180071271A (ko) 스케줄링 요청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180376375A1 (en) Use of wait period to obtain on-demand system inform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KR102656607B1 (ko) 비면허 대역에서의 다중 채널을 이용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220079548A (ko) 2단계 랜덤 액세스 절차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EP3970303A1 (en) Methods, ue and network node for handling a bandwidth part configuration
CN109076613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接入过程的两阶段退避
US1185661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70115933A (ko) 사물인터넷 환경에서 커버리지 레벨과 서브캐리어 스페이싱 설정 및/또는 멀티-톤 설정을 고려한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US11134378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651497A (zh) 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竞争解决
US20220232480A1 (en) Transmit Power Allocation Techniqu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