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68340B - 移动通信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68340B
CN109068340B CN201811081557.7A CN201811081557A CN109068340B CN 109068340 B CN109068340 B CN 109068340B CN 201811081557 A CN201811081557 A CN 201811081557A CN 109068340 B CN109068340 B CN 1090683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radio base
bearer
mobile station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815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68340A (zh
Inventor
W.A.哈普萨里
森冈康史
高桥秀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068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8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68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83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7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a plurality of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s, e.g. multi-call or multi-bearer end-to-end data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2Manipulation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04W36/0069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using split of the control plane or user pla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4Reselecting a cell layer in multi-layered ce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实现将对于核心网络的影响最小化的同时,在“连通性”和“移动性”的观点以及系统容量增大和负荷分散的观点上最适合的架构。在本发明的移动通信方法中,当经由由在无线基站eNB#1下属的小区#1中为“RRC_Connected状态”的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eNB#1之间的U面承载以及无线基站eNB#1和网关装置S‑GW之间的S1‑U承载构成的EPS承载进行移动台UE的通信的情况下,若无线基站eNB#1检测出小区#10位于移动台UE的周边,则对移动台UE发送“RRC连接重新配置”,该“RRC连接重新配置”包括将EPS承载的识别信息与小区#10的识别信息进行关联的信息。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8月8日、申请号为201380043129.4、发明名称为“移动通信方法以及移动台”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LTE(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方式中,为了由宏小区(Macro cell)覆盖“连通性(Connectivity)”和“移动性(Mobility)”的同时,由小型小区(Small cell)或者虚拟小区(Phantom cell)实现系统容量增大和负荷分散,正在研究用于分割C面(C-plane)承载以及U面(U-plane)承载的“eLA(增强的局域(Enhanced Local Area))架构”。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WS-120010、“Requirements,Candidate Solution&Technology Roadmap for LTE Rel-12Onward”、NTT D DOCOMO,INC
发明内容
在LTE方式中,作为用于实现该“eLA架构”的要求条件,应认为将对于核心网络的影响(impact)最小化。
但是,在LTE方式中,还没有研究用于满足这个要求条件的具体的架构。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将对于核心网络的影响最小化的同时,在“连通性”和“移动性”的观点以及系统容量增大和负荷分散的观点上最适合的架构的移动通信方法以及移动台。
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是一种移动通信方法,其要旨在于,包括:步骤A,当经由由在第一无线基站下属的第一小区中为连接状态的移动台和该第一无线基站之间的数据无线承载以及该第一无线基站和网关装置之间的承载构成的无线接入承载进行该移动台的通信的情况下,若第二无线基站下属的第二小区配置在该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内、且该第一无线基站根据该移动台的无线测定的结果而检测出该第二小区位于该移动台的周边,则对该移动台发送设定变更信号,该设定变更信号包括将该无线接入承载的识别信息与该第二小区的识别信息进行关联的信息;步骤B,所述移动台根据所述设定变更信号,在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之间设定数据无线承载;以及步骤C,将所述无线接入承载变更为由所述移动台和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之间的数据无线承载、该第二无线基站和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之间的承载以及该第一无线基站和所述网关装置之间的承载构成。
本发明的第二特征是一种移动台,其要旨在于,当在第一无线基站下属的第一小区中处于连接状态、且经由由该移动台和该第一无线基站之间的数据无线承载以及该第一无线基站和网关装置之间的承载构成的无线接入承载进行通信的情况下,若从该第一无线基站接收到设定变更信号,则根据该设定变更信号,在与第二无线基站之间设定数据无线承载,并将该无线接入承载变更为由该移动台和该第二无线基站之间的数据无线承载、该第二无线基站和该第一无线基站之间的承载以及该第一无线基站和该网关装置之间的承载构成,所述设定变更信号包括将该无线接入承载的识别信息与配置在该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第二无线基站下属的第二小区的识别信息进行关联的信息。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是一种移动通信方法,其要旨在于,包括:步骤A,当经由由在第一无线基站下属的第一小区中为连接状态的移动台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之间的数据无线承载以及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与网关装置之间的S1-U承载构成的EPS承载进行所述移动台的通信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内配置有第二无线基站下属的第二小区,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基于所述移动台的无线测定的结果,对所述移动台发送设定变更信号,所述设定变更信号包括将所述EPS承载的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的识别信息进行关联的信息;步骤B,所述移动台根据所述设定变更信号,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之间设定数据无线承载;以及步骤C,将所述EPS承载变更为由所述移动台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之间的数据无线承载、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之间的承载以及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的S1-U承载构成。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要旨在于,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台、第一无线基站、网关装置以及第二无线基站,当经由由在第一无线基站下属的第一小区中为连接状态的移动台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之间的数据无线承载以及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与网关装置之间的S1-U承载构成的EPS承载进行所述移动台的通信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内配置有第二无线基站下属的第二小区,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基于所述移动台的无线测定的结果,对所述移动台发送设定变更信号,所述设定变更信号包括将所述EPS承载的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的识别信息进行关联的信息;所述移动台根据所述设定变更信号,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之间设定数据无线承载;以及将所述EPS承载变更为由所述移动台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之间的数据无线承载、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之间的承载以及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的S1-U承载构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U面承载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框图。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的“用于eLA的E-RAB设置请求(E-RAB Setup Request For eLA)”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的“用于eLA的E-RAB设置响应(E-RAB Setup Response For eLA)”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的“RRC连接重新配置(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的“RRC连接重新配置”内的信息元素“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参照图1至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是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网关装置P-GW/S-GW、移动管理节点MME(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管理小区#1的无线基站eNB#1、管理小区#10的无线基站PhNB#10。
这里,假设在图1的例中,小区#1是宏小区(移动台UE的服务小区),小区#10是小型小区(虚拟小区),小区#10配置在小区#1的覆盖区域内。
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能够采用“eLA架构(architecture)”,如图1所示,关于移动台UE用的U面承载,能够在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PhNB#10之间设定,关于移动台UE用的C面承载,能够在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eNB#1之间设定。
如图2所示,S1-C(S1-MME)接口只存在于移动管理节点MME和无线基站eNB#1之间。
因此,移动管理节点MME不能意识到无线基站PhNB#10,即移动管理节点MME将无线基站PhNB#10下属的小区#10看作无线基站eNB#1下属的1个小区。
此外,S1-U接口只存在于网关装置S-GW和无线基站eNB#1之间。
在无线基站eNB#1以及无线基站PhNB中,分别独立地具有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功能、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层功能、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层功能。
这里,无线基站eNB#1中的PDCP层功能、RLC层功能、MAC层功能能够与移动台UE中的PDCP层功能、RLC层功能、MAC层功能独立地端接(terminate)。
另外,虽然无线基站eNB#1具有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层功能,能够与移动台UE端接而进行通信,但无线基站PhNB不具有RRC层功能,不与移动台UE之间端接而进行通信。
另外,如图3(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无线基站eNB#1下属的小区#1中为“RRC_Connected状态”的移动台UE的通信经由由U面承载#a1以及S1-U承载#a2构成的EPS承载进行的情况下,如图3(b)所示,若无线基站PhNB#10下属的小区#10配置在小区#1的覆盖范围内、且根据移动台UE的无线测定的结果而检测出该小区#10位于移动台UE的周边,则该移动台UE的通信经由由U面承载#b1、S1-U承载#b2以及S1-U承载#b3(#a2)构成的EPS承载进行。
这里,U面承载#a1在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eNB#1之间设定,S1-U承载#a2在无线基站eNB#1和网关装置S-GW之间设定。
此外,U面承载#b1在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PhNB#10之间设定,S1-U承载#b2在无线基站eNB#1和无线基站PhNB#10之间设定,S1-U承载#b3在无线基站eNB#1和网关装置S-GW之间设定。
另外,在图3(b)所示的状态下,小区#10被删除的情况下(例如,在移动台UE移动到小区#10的覆盖区域外的情况下),移动台UE的通信经由由U面承载#a1以及S1-U承载#a2构成的EPS承载进行。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eNB#1包括管理部11、发送部12、接收部13。
管理部11对各移动台UE用的EPS(演进的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承载、U面承载、S1-U承载、S1-C承载的信息进行管理。
例如,管理部11对各移动台UE的EPS承载上下文(context)、各移动台UE的U面承载(EPS承载)的无线设定信息等进行管理。
此外,管理部11对无线基站eNB#1的信息、例如无线基站eNB#1侧的TEID(隧道端点标识(Tunnel Endpoint Identity))、IP地址等进行管理。
此外,管理部11对无线基站eNB#1下属的小区(例如,小区#1)的信息、例如该小区的PCI(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ty))、使用频率、AS(接入层(AccessStratum))有关信息等进行管理。
此外,管理部11对无线基站PhNB#10的信息、例如无线基站PhNB#10侧的TEID、IP地址等进行管理。
进一步,管理部11对无线基站PhNB#10下属的小区(例如,小区#10)的信息、例如该小区的PCI、使用频率、AS有关信息等进行管理。
发送部12对移动台UE或无线基站PhNB#10或移动管理节点MME或网关装置S-GW发送各种信号,接收部13从移动台UE或无线基站PhNB#10或移动管理节点MME或网关装置S-GW接收各种信号。
例如,发送部12对无线基站PhNB#10发送图5所示的“用于eLA的E-RAB设置请求”。
该“用于eLA的E-RAB设置请求”是用于请求分配一个或者多个S1-U承载(E-RAB:E-UTRAN无线接入承载)用的资源的消息。
发送部12对无线基站PhNB#10,通过“用于eLA的E-RAB设置请求”内的信息元素“RRC上下文”,通知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eNB#1之间的U面承载(移动台UE用的EPS承载)的无线设定信息。
在该U面承载的无线设定信息中,包括“PDCP配置”“、RLC配置”“、MAC配置”等。
此外,发送部12对无线基站PhNB#10,通过“用于eLA的E-RAB设置请求”内的信息元素“传输层地址(Transport Layer Address)”,通知无线基站eNB#1侧的IP地址,通过“用于eLA的E-RAB设置请求”内的信息元素“GTP-TEID”,通知无线基站eNB#1侧的TEID。
此外,接收部13从无线基站PhNB#10发送图6所示的“用于eLA的E-RAB设置响应”。
该“用于eLA的E-RAB设置响应”是报告与“用于eLA的E-RAB设置请求”对应的处理结果的消息。
接收部13从无线基站PhNB#10,通过“用于eLA的E-RAB设置响应”内的信息元素“传输层地址”,取得无线基站PhNB#10侧的IP地址,通过“用于eLA的E-RAB设置响应”内的信息元素“GTP-TEID”,取得无线基站PhNB#10侧的TEID。
此外,发送部12对移动台UE发送图7所示的“RRC连接重新配置”。
发送部12对移动台UE,通过“RRC连接重新配置”内的信息元素“SmallCellToAddModList-r11”,通知将EPS承载的识别信息与小区#10的识别信息进行关联的信息。
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该信息元素“SmallCellToAddModList-r11”内的信息元素“SmallCellId”通知小区#10的识别信息(PhantomCellId)以及使用频率(ARFCN-ValueEUTRA)。
此外,如图7以及图8所示,该信息元素“SmallCellToAddModList-r11”内的信息元素“SmallCell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r11”内的信息元素“DRB-ToAddModSmallCellList”内的信息元素“DRB-ToAddModSmallCell”通知EPS承载的识别信息(eps-BearerIdentity)。
以下,参照图9以及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
第一,参照图9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追加无线基站PhNB#10(小区#10)时的动作。
如图9所示,在步骤S1000中,当在无线基站eNB#1下属的小区#1中为“RRC_Connected状态”的移动台UE的通信经由由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eNB#1之间的U面承载(DRB)以及无线基站eNB#1和网关装置S-GW之间的S1-U承载构成的EPS承载#A进行的情况下,移动台UE在步骤S1001中,检测无线基站PhNB#10,在步骤S1002中,对无线基站eNB#1发送包括无线基站PhNB#10中的测定结果的“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
无线基站eNB#1在步骤S1003中,检测出无线基站PhNB#10配置在小区#1的覆盖区域内,决定对移动台UE追加无线基站PhNB#10下属的小区#10,决定将移动台UE的EPS承载的路径切换到经由无线基站PhNB#10的路径,在步骤S1004中,对无线基站PhNB#10发送“用于eLA的E-RAB设置请求(参照图5)”。
这里,当有多个在移动台UE中确立的EPS承载的情况下,也可以由无线基站eNB#1决定成为该路径的切换对象的EPS承载。
在步骤S1005中,无线基站PhNB#10根据“用于eLA的E-RAB设置请求”,对无线基站eNB#1发送“用于eLA的E-RAB设置响应(参照图6)”。
通过步骤S1004以及步骤S1005的处理,在无线基站eNB#1和无线基站PhNB#10之间生成U面用的隧道,无线基站PhNB#10能够继承在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eNB#1之间设定的U面承载的无线设定信息。
其结果,在步骤S1006中,无线基站eNB#1和无线基站PhNB#10之间的S1-U承载的设定完成。
在步骤S1007中,无线基站eNB#1对移动台UE,发送用于指示将移动台UE的EPS承载#A的路径切换到经由无线基站PhNB#10的路径的“RRC连接重新配置(参照图7以及图8)”。
另外,由于无线基站PhNB#10不具有RRC层功能,所以无线基站eNB#1对移动台UE,通过该“RRC连接重新配置”通知将EPS承载#A的识别信息与小区#10的识别信息进行关联的信息,指示将移动台UE的EPS承载#A的路径切换到经由无线基站PhNB#10的路径。
在步骤S1008中,移动台UE对无线基站eNB#1发送“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实现与无线基站PhNB#10的同步。
其结果,在步骤S1009中,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PhNB#10之间的U面承载(DRB)的设定完成,在步骤S1010中,移动台UE的EPS承载#A的路径从不经由无线基站PhNB#10的路径(网关装置S-GW←→无线基站eNB#1←→移动台UE)切换到经由无线基站PhNB#10的路径(网关装置S-GW←→无线基站eNB#1←→无线基站PhNB#10←→移动台UE)。
第二,参照图10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删除无线基站PhNB#10(小区#10)时的动作。
如图10所示,在步骤S2000中,当在无线基站eNB#1下属的小区#1中为“RRC_Connected状态”的移动台UE的通信经由由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PhNB#10之间的U面承载(DRB)、无线基站PhNB#1和无线基站eNB#1之间的S1-U承载以及无线基站eNB#1和网关装置S-GW之间的S1-U承载构成的EPS承载#A进行的情况下,移动台UE在步骤S2001中,检测出脱离了无线基站PhNB#10下属的小区#10的覆盖区域的情况(或者,无线基站PhNB#10下属的小区#10中的质量变差),在步骤S2002中,对无线基站eNB#1发送包括无线基站PhNB#10中的测定结果的“测量报告”。
无线基站eNB#1在步骤S2003中,决定从移动台UE删除无线基站PhNB#10下属的小区#10,决定将移动台UE的EPS承载的路径切换到不经由无线基站PhNB#10的路径,在步骤S2004中,对无线基站PhNB#10发送用于指示释放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PhNB#1之间的U面承载的“E-RAB释放请求(E-RAB Release Request)”。
在步骤S2005中,无线基站PhNB#10根据该“E-RAB释放请求”,对无线基站eNB#1发送“E-RAB释放响应(E-RAB Release Response)”。
在步骤S2004以及步骤S2005的处理中,无线基站eNB#1能够继承在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PhNB#10之间设定的U面承载的无线设定信息。
并且,在步骤S2006中,无线基站eNB#1和无线基站PhNB#10之间的S1-U承载也被释放。
在步骤S2007中,无线基站eNB#1对移动台UE,发送用于指示将移动台UE的EPS承载#A的路径切换到不经由无线基站PhNB#10的路径的“RRC连接重新配置”。
另外,由于无线基站PhNB#10不具有RRC层功能,所以无线基站eNB#1对移动台UE,通过该“RRC连接重新配置”通知用于删除EPS承载#A的识别信息与小区#10的识别信息的进行关联的信息,并指示将移动台UE的EPS承载#A的路径切换到不经由无线基站PhNB#10的路径。
移动台UE在步骤S2008中,对无线基站eNB#1发送“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实现与无线基站eNB#1的同步。
其结果,在步骤S2009中,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eNB#1之间的U面承载(DRB)的设定完成,在步骤S2010中,移动台UE的EPS承载#A的路径从经由无线基站PhNB#10的路径(网关装置S-GW←→无线基站eNB#1←→无线基站PhNB#10←→移动台UE)切换到不经由无线基站PhNB#10的路径(网关装置S-GW←→无线基站eNB#1←→移动台UE)。
之后,在小区#10被删除的情况下,无线基站eNB#1对移动台UE,发送包括删除EPS承载#A的识别信息与小区#10的识别信息的进行关联的信息的“RRC连接重新配置”。
以上叙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特征也可以如下表现。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特征是一种移动通信方法,其要旨在于,包括:步骤A,当经由由在无线基站eNB#1(第一无线基站)下属的小区#1(第一小区)中为“RRC_Connected状态(连接状态)”的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eNB#1之间的U面承载(数据无线承载)以及无线基站eNB#1和网关装置S-GW之间的S1-U承载构成的EPS承载(无线接入承载)进行移动台UE的通信的情况下,若无线基站PhNB#10(第二无线基站)下属的小区#10(第二小区)配置在小区#1的覆盖范围内、且无线基站eNB#1根据移动台UE的无线测定的结果而检测出小区#10位于移动台UE的周边,则对移动台UE发送“RRC连接重新配置(设定变更信号)”,该“RRC连接重新配置(设定变更信号)”包括将EPS承载的识别信息与小区#10的识别信息进行关联的信息;步骤B,移动台UE根据“RRC连接重新配置”,在与无线基站PhNB#10之间设定U面承载;以及步骤C,将EPS承载变更为由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PhNB#10之间的U面承载、无线基站PhNB#10和无线基站eNB#1之间的S1-U承载以及无线基站eNB#1和网关装置S-GW之间的S1-U承载构成。
根据该结构,在小区#10被追加的情况下,能够将移动台UE的EPS承载#A的路径从不经由无线基站PhNB#10的路径(网关装置S-GW←→无线基站eNB#1←→移动台UE)适当地切换到经由无线基站PhNB#10的路径(网关装置S-GW←→无线基站eNB#1←→无线基站PhNB#10←→移动台UE)。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特征中,也可以在步骤A中,无线基站eNB#1对无线基站PhNB#10通知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PhNB#10之间的U面承载的无线设定信息。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小区#10被追加的情况下,无线基站PhNB#10能够继承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eNB#1之间的U面承载的无线设定信息,所以能够安全地切换上述的移动台UE的EPS承载#A的路径,且能够缩短该切换所需的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特征中,也可以包括:步骤D,在无线基站eNB#1删除小区#10的情况下,对移动台UE发送“RRC连接重新配置”,该“RRC连接重新配置”包括删除EPS承载的识别信息与小区#10的识别信息的进行关联的信息;以及步骤E,将EPS承载变更为由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eNB#1之间的U面承载以及无线基站eNB#1和网关装置S-GW之间的S1-U承载构成。
根据该结构,在小区#10被删除的情况下,能够将移动台UE的EPS承载#A的路径从经由无线基站PhNB#10的路径(网关装置S-GW←→无线基站eNB#1←→无线基站PhNB#10←→移动台UE)适当地切换到不经由无线基站PhNB#10的路径(网关装置S-GW←→无线基站eNB#1←→移动台UE)。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特征中,也可以在步骤E中,无线基站PhNB#10对无线基站eNB#1通知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PhNB#10之间的U面承载的无线设定信息。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小区#10被删除的情况下,无线基站eNB#1能够继承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PhNB#10之间的U面承载的无线设定信息,所以能够安全地切换上述的移动台UE的EPS承载#A的路径,且能够缩短该切换所需的时间。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特征是一种移动台UE,其要旨在于,当在无线基站eNB#1下属的小区#1中为“RRC_Connected状态”、且经由由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eNB#1之间的U面承载以及无线基站eNB#1和网关装置S-GW之间的S1-U承载构成的EPS承载进行通信的情况下,若从无线基站eNB#1接收到“RRC连接重新配置”,则根据该“RRC连接重新配置”,在与无线基站PhNB#10之间设定U面承载,并将EPS承载变更为由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PhNB之间的U面承载、无线基站PhNB#10和无线基站eNB#1之间的S1-U承载以及无线基站eNB#1和网关装置S-GW之间的S1-U承载构成,该“RRC连接重新配置”包括将EPS承载的识别信息与小区#10的识别信息进行关联的信息。
另外,上述的移动台UE、无线基站PhNB#10/PhNB#10、移动管理节点MME、网关装置S-GW/P-GW的动作可以通过硬件实施,也可以通过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实施,也可以通过两者的组合实施。
软件模块可以设置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闪速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电可擦除和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等任意形式的存储介质内。
该存储介质连接到处理器,使得该处理器能够对该存储介质读写信息。此外,该存储介质也可以集成到处理器。此外,该存储介质和处理器也可以设置在ASIC内。该ASIC也可以设置在移动台UE、无线基站PhNB#10/PhNB#10、移动管理节点MME、网关装置S-GW/P-GW内。此外,该存储介质和处理器也可以作为分立元件而设置在移动台UE、无线基站PhNB#10/PhNB#10、移动管理节点MME、网关装置S-GW/P-GW内。
以上,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来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作为修改以及变形方式来实施而不会脱离通过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决定的本发明的意旨和范围。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目的只是为了例示说明,并不具有对本发明加以任何限制的意思。
另外,通过参照,日本专利申请第2012-179812号(2012年8月14日申请)的全部内容引用到本申请的说明书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将对于核心网络的影响最小化的同时,在“连通性”和“移动性”的观点以及系统容量增大和负荷分散的观点上最适合的架构的移动通信方法以及移动台。
标号说明
eNB#1、PhNB#10…无线基站
11…管理部
12…发送部
13…接收部

Claims (2)

1.一种移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当经由由在第一无线基站下属的第一小区中为连接状态的移动台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之间的数据无线承载以及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与网关装置之间的S1-U承载构成的EPS承载进行所述移动台的通信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内配置有第二无线基站下属的第二小区,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基于所述移动台的无线测定的结果,对所述移动台发送设定变更信号,所述设定变更信号包括将所述EPS承载的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的识别信息进行关联的信息;
步骤B,所述移动台根据所述设定变更信号,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之间设定数据无线承载;以及
步骤C,将所述EPS承载变更为由所述移动台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之间的数据无线承载、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之间的承载以及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的S1-U承载构成,
所述移动通信方法进一步具有:
步骤D,在删除所述第二小区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对所述移动台发送包括删除所述EPS承载的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的识别信息的关联的信息的设定变更信号;以及
步骤E,将所述EPS承载变更为由所述移动台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之间的数据无线承载、以及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的S1-U承载构成。
2.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台、第一无线基站、网关装置以及第二无线基站,
当经由由在第一无线基站下属的第一小区中为连接状态的移动台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之间的数据无线承载以及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与网关装置之间的S1-U承载构成的EPS承载进行所述移动台的通信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内配置有第二无线基站下属的第二小区,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基于所述移动台的无线测定的结果,对所述移动台发送设定变更信号,所述设定变更信号包括将所述EPS承载的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的识别信息进行关联的信息;
所述移动台根据所述设定变更信号,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之间设定数据无线承载;以及
将所述EPS承载变更为由所述移动台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之间的数据无线承载、所述第二无线基站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之间的承载以及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的S1-U承载构成,
进一步,
在删除所述第二小区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对所述移动台发送包括删除所述EPS承载的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的识别信息的关联的信息的设定变更信号;以及
将所述EPS承载变更为由所述移动台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之间的数据无线承载、以及所述第一无线基站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的S1-U承载构成。
CN201811081557.7A 2012-08-14 2013-08-08 移动通信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Active CN1090683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9812 2012-08-14
JP2012179812A JP6055627B2 (ja) 2012-08-14 2012-08-14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移動局
CN201380043129.4A CN104584635A (zh) 2012-08-14 2013-08-08 移动通信方法以及移动台
PCT/JP2013/071503 WO2014027604A1 (ja) 2012-08-14 2013-08-08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移動局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3129.4A Division CN104584635A (zh) 2012-08-14 2013-08-08 移动通信方法以及移动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8340A CN109068340A (zh) 2018-12-21
CN109068340B true CN109068340B (zh) 2022-10-04

Family

ID=5028694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81557.7A Active CN109068340B (zh) 2012-08-14 2013-08-08 移动通信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CN201380043129.4A Pending CN104584635A (zh) 2012-08-14 2013-08-08 移动通信方法以及移动台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3129.4A Pending CN104584635A (zh) 2012-08-14 2013-08-08 移动通信方法以及移动台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596627B2 (zh)
EP (1) EP2887736B1 (zh)
JP (1) JP6055627B2 (zh)
CN (2) CN109068340B (zh)
ES (1) ES2755826T3 (zh)
MX (1) MX346562B (zh)
WO (1) WO20140276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43785B (zh) * 2012-09-28 2023-01-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
KR101794739B1 (ko) * 2012-10-05 2017-11-07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기지국, 이동국, 통신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한 매체
JP6031932B2 (ja) * 2012-10-05 2016-11-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81192B2 (ja) * 2013-05-24 2018-02-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ハンドオーバー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10831137B (zh) * 2013-10-31 2022-11-0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WO2017173586A1 (zh) * 2016-04-05 2017-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的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JP6467396B2 (ja) * 2016-12-05 2019-02-1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移動局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0181A (zh) * 2009-11-27 2010-07-2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管理家庭基站的方法和装置
JP2011238999A (ja) * 2010-04-30 2011-11-24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方法、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02348241A (zh) * 2011-11-01 2012-02-08 邦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基站及其带宽适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1920B (zh) * 2009-03-17 2013-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中继系统和无线中继系统的通信方法
JP5383822B2 (ja) * 2009-04-03 2014-01-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方法、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その方法で用いられる装置
JP2010258920A (ja) * 2009-04-27 2010-11-11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EP2259651A1 (en) * 2009-06-05 2010-12-08 Panasonic Corporation QoS Multiplexing via base station-relay node interface
JP2011091783A (ja) * 2009-09-25 2011-05-06 Sony Corp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中継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
KR101053635B1 (ko) * 2010-01-28 2011-08-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이 릴레이 노드로 제어 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2348244B (zh) * 2010-08-03 2014-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蜂窝通信系统、终端在小区间切换的方法及宏基站
CN102469528B (zh) * 2010-11-08 2015-05-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2611696B (zh) * 2012-01-21 2015-09-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策略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0181A (zh) * 2009-11-27 2010-07-2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管理家庭基站的方法和装置
JP2011238999A (ja) * 2010-04-30 2011-11-24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方法、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02348241A (zh) * 2011-11-01 2012-02-08 邦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基站及其带宽适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TE系统在同构及异构网络下的干扰共存研究;房英龙;《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信息科技辑》;20110315;全文 *
Min Lee ; Seong Keun Oh.On resource block sharing in 3GPP-LTE system.《The 17th Asia Pacific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2012, *
TP for PRACH configuration of SCell in sTAG;MediaTek Inc.;《3GPP TSG-RAN2 #78 Meeting R2-122231》;201205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87736A4 (en) 2016-03-30
US20150245254A1 (en) 2015-08-27
US9596627B2 (en) 2017-03-14
EP2887736A1 (en) 2015-06-24
MX2015001967A (es) 2015-06-04
EP2887736B1 (en) 2019-10-23
JP2014039124A (ja) 2014-02-27
WO2014027604A1 (ja) 2014-02-20
JP6055627B2 (ja) 2016-12-27
CN104584635A (zh) 2015-04-29
CN109068340A (zh) 2018-12-21
ES2755826T3 (es) 2020-04-23
MX346562B (es) 2017-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68340B (zh) 移动通信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JP6844649B2 (ja) 第1の無線局、制御プレーン機能ノード、及びこれらの方法
KR20200045014A (ko) 무선국 시스템, 무선 단말, 및 이들을 위한 방법
US2014013500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Relay Enablement
WO2015015300A2 (en) Method of supporting security handling for dual connectivity
US2014013494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Relay Enablement
CN111356127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使用架构确定方法
EP303275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host configuration
WO2014173359A1 (zh) 一种切换方法、基站、载波聚合系统、存储介质
US9668174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442270B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023530B2 (ja) 移動通信方法
JP6467396B2 (ja)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移動局
EP3016462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14068119A (ja)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