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61730B - 一种薄互层模型约束下的地震波阻抗确定性反演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薄互层模型约束下的地震波阻抗确定性反演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61730B
CN109061730B CN201811032721.5A CN201811032721A CN109061730B CN 109061730 B CN109061730 B CN 109061730B CN 201811032721 A CN201811032721 A CN 201811032721A CN 109061730 B CN109061730 B CN 1090617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inversion
seismic
wave impedance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327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61730A (zh
Inventor
廖建平
张荣虎
胡晓颖
周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103272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617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61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17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617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17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analysis, for interpretation, for corr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6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surface, e.g. impedance, porosity or attenuation profi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2Velocity, density or impedance
    • G01V2210/6226Imped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互层模型约束下的地震波阻抗确定性反演方法。本发明的技术要点是,在广义线性反演地震波数据表达式上,引入一项变换矩阵C,引入稳定因子λ,依据层位模型,构建每道对应的变换矩阵C的表达形式,就能求出该道基于层位模型约束的解;构建横向连续性约束,具体实施通过三个规则化矩阵约束层间上下D1、左右D2、前后D3的弹性参数变化,这三个矩阵是只含1的稀疏矩阵,引入稳定因子λ1、λ2、λ3控制道与道之间的变化,使用共轭梯度法求解。本发明多道反演,求出的解更趋全局最优,避免单道反演陷入局部最优,反演出的弹性参数横向分辨率增强。

Description

一种薄互层模型约束下的地震波阻抗确定性反演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震勘探过程中使用地震数据反演岩石或流体属性的技术领域,是一种引入地震解释层位来约束地震波阻抗反演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薄互层模型约束下的地震波阻抗确定性反演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震勘探中,地震反演是油藏描述和岩性刻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一过程是将物理的地震信号转换成更具实际地质指导意义的地层波阻抗和泊松比,不同的岩石和流体通常具有不同的波阻抗值和泊松比,结合已有测井和地质信息,我们就能刻画出油藏岩性/流体的分布和特性,以便布置油藏管理方法或新的井位信息。Denis和William[1983]提出的“广义线性反演地震波数据”是经典波阻抗反演理论,之后多数反演技术都是基于他们的工作。他们提出的广义线性反演可用以下表达式表达:
上式是Taylor展开式的低阶项,式中,F(I)是地震信号关于波阻抗值I的函数,I0是初始波阻抗值,这里可认为是反演的低频模型参数,考虑到褶积模型F=W*R,式(1)可进一步写成式(2):
ΔF=WGΔI (2);
式(2)中,W是子波矩阵,G是反射系数R对波阻抗值I的导数,引入稳定因子λ,式(2)的解析解如下:
((WGT*WG)-1*WGT+λJ)ΔF=ΔI (3);
式(3)的求解是个迭代的过程,求取的ΔI用于更新I0,通常只需要几次迭代就能求取满意的最小二乘解;式(3)中,J是单位矩阵。
总的来说,“广义线性反演地震波数据”是一种快速简洁的反演方法,反演过程需要地震数据外的两个主要参数是,地震子波矩阵W和低频模型参数I0,这两个参数涉及到地震层位标定和多井插值,一旦得到这两个参数,就可以输入到公式(3)中,通过共轭梯度方法求解方程(3),迭代若干次后可得到反演的波阻抗值。“广义线性反演地震波数据”的缺点是反演结果光滑,没有突变地层界面信息,反演过程只考虑了单个地震道,无横向的多道约束,因而所求出的解可能陷入局部,这些和实际的地质情况往往不完全一致。
传统广义线性反演地震波数据将反演过程线性化,算法快捷,实现简单,但缺点如下:(1)基于样点的最小二乘求解方法得到的弹性参数垂向上光滑,分辨率不高;(2)地震解释的地质构造与层位信息无法直接加入到反演求解过程,这是一个突出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传统方法的弊端,提供一种薄互层模型约束下的地震波阻抗确定性反演方法。它是一种基于高分辨率的薄互层碎屑岩模型、油藏网格或其他薄层模型的确定性反演方法,希望反演加入层位与构造约束,集成更多的地质信息,提高反演的精度与分辨率,并且在反演中进行多道同时反演,这样既可以增强反演横向的连续性,又可以避免单道反演陷入局部解,可求取多道模型的全局解。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薄互层模型约束下的地震波阻抗确定性反演方法,是在广义线性反演地震波数据的反演方法上的改进;广义线性反演地震波数据可用以下表达式表达:
式(1)中,F(I)是地震信号关于波阻抗值I的函数,I0是初始波阻抗值;由褶积模型F=W*R,式(1)进一步写成式(2):
ΔF=WGΔI (2);
式(2)中,W是子波矩阵,G是反射系数R对波阻抗值I的导数;
它还包括如下步骤:
(一)在式(2)中,引入一项变换矩阵C,C的形式类似式(4)表达:
式(4)中,表示当前道有13个采样点,模型含三层,其中第一层含5个样点厚度,第二层和第三层含4个样点厚度;式(2)变换为式(5):
ΔF=WGCΔI (5);
式(5)中,ΔI含3个分量值,维数降低,而不是地震道样点数13,引入稳定因子λ,式(5)解析解如下:
((WGCT*WGC)-1*WGCT+λJ)ΔF=ΔI (6);
式(6)中,J是单位矩阵;
通过式(6),依据层位模型,构建每道对应的变换矩阵C的表达形式,就能求出该道基于层位模型约束的解;
(二)构建横向连续性约束;用Q替代式(5)中的WGC,得到简化后的式(7):
ΔF=QΔI (7);
为了一次求解多个地震道或者整个三维数据体,将地震道首尾相连,或者将二维或三维地震数据所有道首尾相连,得到一个加长地震道,F表示首尾相连的地震道,I则表示多道首尾相连的波阻抗值,使用规则化技术,约束相邻道目的层弹性参数的变化量;具体实施通过三个规则化矩阵约束层间上下D1、左右D2、前后D3的弹性参数变化,这三个矩阵是只含1的稀疏矩阵,引入稳定因子λ1、λ2、λ3控制道与道之间的变化,式(7)表示为:
式(8)中,λ1D1表示层间波阻抗的连续性,如果省去λ1D1则只强调波阻抗在空间中主测线Inline和联络测线Xline方向的连续性,头尾相接方式使得反演方程的求解变量维数成倍增大,因此式(8)中的系数矩阵也增大,能使用共轭梯度法求解式(8)。
本发明是在确定性反演算法领域一个重要的突破,算法中首先确定反演地层/油藏的顶底,构建薄层模型,每个薄层厚度通常小于地震波长,大于采样间隔,反演算法将薄层信息转换为含空间几何关系的数学矩阵,约束反演流程。此方法的优点是,提高油藏与目标层的反演精度和分辨率,而且考虑了波阻抗的空间连续性。
本发明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薄层模型约束,集成解释成果,能提高分辨率;也可基于随机反演时建立的油藏网格反演,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油藏描述/油藏模拟过程中,可能产生多种薄层模型,本发明反演方法一方面可以反演高分辨率的弹性参数,另一方面可评价所见的薄层模型;由于基于模型,求解样点数减少,方程未知量维数减少,算法更稳定,抗随机噪音;多道反演,求出的解更趋全局最优,避免单道反演陷入局部最优,反演出的弹性参数横向分辨率增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工作流程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速度模型图:在地震剖面上拾取层位后对油藏模型分层,此模型各层填充常速度得到真实模型,由褶积生成真实地震数据。
图3至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声波阻抗模型对比图;其中,图3是反演输入的低频模型图,图4是真实模型图,图5是传统反演结果图,图6是层位约束反演结果图;各图的色标相同;图5和图6都是基于图3所示低频模型推断出的结果。
图7至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地震剖面的对比图;其中,图7是本发明层位约束反演的合成记录图,图8是本发明合成记录与输入地震数据的残差图,图9是传统反演的合成记录图,图10是传统反演合成记录与输入地震数据的残差图。各图的色标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参见图1,本发明的薄互层模型约束下的地震波阻抗确定性反演方法,是在广义线性反演地震波数据的反演方法上的改进;广义线性反演地震波数据可用以下表达式表达:
式(1)中,F(I)是地震信号关于波阻抗值I的函数,I0是初始波阻抗值;由褶积模型F=W*R,式(1)进一步写成式(2):
ΔF=WGΔI (2);
式(2)中,W是子波矩阵,G是反射系数R对波阻抗值I的导数;
由式(2)可知,反演出的波阻抗样点数和输入地震道样点数一样,这里没有层位的概念,我们希望的是反演的结果包含若干层,每层的波阻抗值一样。依据这一想法,引入一项变换矩阵C到式(2)中,C的形式类似如下表述(这里是一个例子):
式(4)中,表示当前道有13个采样点,模型含三层,其中第一层含5个样点厚度,第二层和第三层含4个样点厚度;式(2)变换为式(5):
ΔF=WGCΔI (5);
式(5)中,ΔI含3个分量值,维数降低,而不是地震道样点数13,引入稳定因子λ,式(5)解析解如下:
((WGCT*WGC)-1*WGCT+λJ)ΔF=ΔI (6);
式(6)中,J是单位矩阵。
至此,我们可依据层位模型,构建每道对应的变换矩阵C的表达形式,就能求出该道基于层位模型约束的解;这个解依然是最小二乘解,但是包涵地质层位的突变信息,因而分辨率提高。
接下来我们来构建横向连续性约束;用Q替代式(5)中的WGC,得到简化后的式(7):
ΔF=QΔI (7);
为了一次求解多个地震道或者整个三维数据体,将地震道首尾相连,或者将二维或三维地震数据所有道首尾相连,得到一个加长地震道,F表示首尾相连的地震道,I则表示多道首尾相连的波阻抗值,这里我们提出使用规则化技术,约束相邻道目的层弹性参数的变化量;具体实施通过三个规则化矩阵约束层间上下D1、左右D2、前后D3的弹性参数变化,这三个矩阵是只含1的稀疏矩阵,引入稳定因子λ1、λ2、λ3控制道与道之间的变化,式(7)表示为:
式(8)中,λ1D1表示层间波阻抗的连续性,如果省去λ1D1则只强调波阻抗在空间中主测线Inline和联络测线Xline方向的连续性,头尾相接方式使得反演方程的求解变量维数成倍增大,因此式(8)中的系数矩阵也增大,这里可以考虑使用共轭梯度法求解式(8)。这里我们只讨论了叠后反演的例子,此方法同样适合叠前反演,我们只需将式(2)包括横波阻抗和密度即可。
参见图2至图10,为了验证本发明的优越性,我们依据一个实际碎屑盐岩油藏建立了一个二维合成数据的实例,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实例中的层位来自该油藏的解释成果,如图2所示,在此实例中我们进行叠后波阻抗反演实验。实例设计如下:对实际地震数据解释,拾取主要层位,之后对主要层位进行层间插值,得到层间厚度与地震波长相当的层位;使用声波测井数据定义各层的速度,每层速度值是常数,得到图4所示的真实速度模型图,这里我们假设整个模型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使用褶积生成真实地震数据。我们利用产生的地震数据使用传统反演方法和本发明的层位约束方法来做反演,对比结果即可以辨别方法的优越性。
图3是两种反演输入的同个低频模型图,图5和图6分别是传统的反演结果和本发明算法的反演结果图,对比可发现,本发明的反演层间清晰,而且每层的波阻抗值和实际模型图很接近,图6中两箭头指示的白红低阻层位反演尤为突出,而传统结果图5比较光滑,两低阻层不明显。图3显示的是两种方法的合成记录,与真实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加层位约束后的残差比传统方法的残差稍大,这符合实际情况,因为额外的约束导致的。这里,我们的结果和真实模型有一定的差异,原因是我们使用图3的低频模型。由本实例可以看出,层位约束的反演方法由于加入了额外的地质解释的约束,反演的精度和分辨率有很大提高,而且层位约束反演横向上连续性可控。图7到图10是地震数据的对比图,可以看出本发明加层位约束后,残差变大。
最后应说明的是:上述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

1.一种薄互层模型约束下的地震波阻抗确定性反演方法,是在广义线性反演地震波数据的反演方法上的改进;广义线性反演地震波数据可用以下表达式表达:
式(1)中,F(I)是地震信号关于波阻抗值I的函数,I0是初始波阻抗值;由褶积模型F=W*R,式(1)进一步写成式(2):
ΔF=WGΔI (2);
式(2)中,W是子波矩阵,G是反射系数R对波阻抗值I的导数;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一)在式(2)中,引入一项变换矩阵C,C的形式类似式(4)表达:
式(4)中,表示当前道有13个采样点,模型含三层,其中第一层含5个样点厚度,第二层和第三层含4个样点厚度;式(2)变换为式(5):
ΔF=WGCΔI (5);
式(5)中,ΔI含3个分量值,维数降低,而不是地震道样点数13,引入稳定因子λ,式(5)解析解如下:
((WGCT*WGC)-1*WGCT+λJ)ΔF=ΔI (6);
式(6)中,J是单位矩阵;
通过式(6),依据层位模型,构建每道对应的变换矩阵C的表达形式,就能求出该道基于层位模型约束的解;
(二)构建横向连续性约束;用Q替代式(5)中的WGC,得到简化后的式(7):
ΔF=QΔI (7);
为了一次求解多个地震道或者整个三维数据体,将地震道首尾相连,或者将二维或三维地震数据所有道首尾相连,得到一个加长地震道,F表示首尾相连的地震道,I则表示多道首尾相连的波阻抗值,使用规则化技术,约束相邻道目的层弹性参数的变化量;具体实施通过三个规则化矩阵约束层间上下D1、左右D2、前后D3的弹性参数变化,这三个矩阵是只含1的稀疏矩阵,引入稳定因子λ1、λ2、λ3控制道与道之间的变化,式(7)表示为:
式(8)中,λ1D1表示层间波阻抗的连续性,如果省去λ1D1则只强调波阻抗在空间中主测线Inline和联络测线Xline方向的连续性,头尾相接方式使得反演方程的求解变量维数成倍增大,因此式(8)中的系数矩阵也增大,能使用共轭梯度法求解式(8)。
CN201811032721.5A 2018-09-05 2018-09-05 一种薄互层模型约束下的地震波阻抗确定性反演方法 Active CN1090617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32721.5A CN109061730B (zh) 2018-09-05 2018-09-05 一种薄互层模型约束下的地震波阻抗确定性反演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32721.5A CN109061730B (zh) 2018-09-05 2018-09-05 一种薄互层模型约束下的地震波阻抗确定性反演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1730A CN109061730A (zh) 2018-12-21
CN109061730B true CN109061730B (zh) 2019-12-17

Family

ID=64758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32721.5A Active CN109061730B (zh) 2018-09-05 2018-09-05 一种薄互层模型约束下的地震波阻抗确定性反演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6173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3551A (zh) * 2013-05-24 2013-09-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模型约束的阻抗反演方法及系统
CN103487835A (zh) * 2012-06-12 2014-01-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模型约束的多分辨率波阻抗反演方法
CN103645500A (zh) * 2013-11-08 2014-03-1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频率域的混合相位地震子波估算方法
CN105319585A (zh) * 2015-10-14 2016-02-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薄层干涉振幅恢复识别油气藏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42204B2 (en) * 2012-08-06 2016-09-13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Seismic inversion for formation properties and attenuation effect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7835A (zh) * 2012-06-12 2014-01-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模型约束的多分辨率波阻抗反演方法
CN103293551A (zh) * 2013-05-24 2013-09-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模型约束的阻抗反演方法及系统
CN103645500A (zh) * 2013-11-08 2014-03-1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频率域的混合相位地震子波估算方法
CN105319585A (zh) * 2015-10-14 2016-02-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薄层干涉振幅恢复识别油气藏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应用地震正反演技术提高地质建模精度;胡勇 等;《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0430;第41卷(第2期);第190-19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1730A (zh) 2018-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20759B1 (ko) Q-보상된 전 파동장 반전
Zhang et al. Parameter prediction of hydraulic fracture for tight reservoir based on micro-seismic and history matching
CN104614763B (zh) 基于反射率法的多波avo储层弹性参数反演方法及系统
EP329355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diting geological models by switching between volume-based models and surface-based structural models augmented with stratigraphic fiber bundles
CN110031896B (zh) 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先验信息的地震随机反演方法及装置
CN106291677B (zh) 一种基于匹配追踪方法的叠后声波阻抗反演方法
CN102937720B (zh) 井控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方法
CN105911584B (zh) 一种隐式交错网格有限差分弹性波数值模拟方法及装置
CN104237937B (zh) 叠前地震反演方法及其系统
CN108072892A (zh) 一种自动化的地质构造约束层析反演方法
CN111025387B (zh) 一种页岩储层的叠前地震多参数反演方法
CN103245972B (zh) 一种在二维空间内确定复杂地质构造的方法
CN113031068B (zh) 一种基于反射系数精确式的基追踪叠前地震反演方法
WO2017136133A1 (en) Efficient seismic attribute gather generation with data synthesis and expectation method
US2022035004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er resolution least-squares reverse time migration
CN106291682A (zh) 一种基于基追踪方法的叠后声波阻抗反演方法
CN109655890B (zh) 一种深度域浅中深层联合层析反演速度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11273346B (zh) 去除沉积背景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061730B (zh) 一种薄互层模型约束下的地震波阻抗确定性反演方法
CN108445537B (zh) 基于Spark的叠前地震数据AVO弹性参数反演方法及系统
CN111914609B (zh) 井震联合叠前地质统计学弹性参数反演方法及装置
Zheng et al.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for first-order velocity-stress equation in body-fitted coordinate system
CN107807392A (zh) 一种自适应抗频散的分块时空双变逆时偏移方法
CN110865409B (zh) 一种基于波阻抗低秩正则化的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
CN115880455A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智能插值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