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57682B - 悬停窗帘及其控制方法和用于悬停窗帘的阻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悬停窗帘及其控制方法和用于悬停窗帘的阻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57682B
CN109057682B CN201810909963.1A CN201810909963A CN109057682B CN 109057682 B CN109057682 B CN 109057682B CN 201810909963 A CN201810909963 A CN 201810909963A CN 109057682 B CN109057682 B CN 1090576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tain
opening
resistance
resistance device
roller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099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57682A (zh
Inventor
王海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ven (Ningbo) Hom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ven Ningbo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ven Ningbo Hom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ven Ningbo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0996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576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57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57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57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576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40Roller blin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40Roller blinds
    • E06B9/42Parts or details of roller blinds, e.g. suspension devices, blind box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40Roller blinds
    • E06B9/42Parts or details of roller blinds, e.g. suspension devices, blind boxes
    • E06B9/44Rollers therefor; Fastening roller blinds to roll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56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roll-type closures; Spring drums; Tape drums; Counterweigh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E06B9/62Counterweighting arrang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56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roll-type closures; Spring drums; Tape drums; Counterweigh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E06B9/80Safety measures against dropping or unauthorised opening; Braking or immobilising devices; Devices for limiting unroll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40Roller blinds
    • E06B2009/405Two rol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停窗帘、悬停窗帘的控制方法以及用于悬停窗帘的阻力装置,该悬停窗帘包括窗帘控制器和窗帘布,窗帘控制器包括回力装置和阻力装置,回力装置被配置为沿某一方向旋转时,其组成组件变形以产生回复力;而阻力装置则被配置为在正、反两个旋转方向上均能产生阻力。所述窗帘控制器被配置为使得在窗帘工作区间内的任意位置,回力装置的回复力F、窗帘的重力G以及阻力装置的阻力R,这三个作用力组合后相互抵消,即F=G+R或F+R=G恒成立。本发明的悬停窗帘、控制方法以及阻力装置具有结构巧妙、安装方便、使用过程中无噪音以及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悬停窗帘及其控制方法和用于悬停窗帘的阻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绳悬停窗帘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用于悬停窗帘的阻力装置。
背景技术
窗帘的主要作用是遮阳隔热和调节室内光线的功能,其主要是由布、麻、纱、铝片、木片、金属材料等材料制作的;从材质来说,包括棉纱布、涤纶布、涤棉混纺、棉麻混纺、无纺布等,并且不同的材质、纹理、颜色、图案等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布帘,配合不同风格的室内设计窗帘。
对于家用而言,一般采用布、棉等材质制成,优点是可以制作成多种风格以匹配相应的装修风格,而对于办公室、书房以及厂房等特定的场所,一般不需要考虑装饰方面的内容,更多是在意其原始的遮光功能。
因此,办公场所所使用的一般较多采用拉珠卷帘、弹簧卷帘以及新颖的电动卷帘;对于传统的拉珠卷帘而言,其成本最低,但使用较为不便宜;电动卷帘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产品,通过电机驱动卷帘工作,虽然日常使用较为方便,但是其成本显著增加,并且还有取电要求,安装难度有所增加。弹簧卷帘主要是通过弹簧和附属装置的设置,使得卷帘可以在任意位置悬停,而在需要上升或下降时,通过相应的下拉操作触发即可;这类卷帘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其成本适中但使用体验相较于拉珠卷帘显著提高。
虽然现有的弹簧卷帘具有较佳的综合性能,但其也存在一些不便,例如窗帘控制一般都是通过下拉完成的,并且最终悬停的位置往往和用词想要的有些变动,这主要是其控制机械的物理结构所决定的。
为此,最新的产品是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种悬停窗帘,该卷帘在自然情况下可以在任意位置悬停,需要使卷帘上升时从卷帘底部托起后卷帘即自动上卷,而需要下拉时直接对其施加拉力即可。例如中国专利201710343872.1的中披露的卷帘,该卷帘主要通过在卷帘内阻力,来使得在任意位置上卷帘均可以处于力平衡的状态而悬停。
但该卷帘在使用时,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阻力器内的弹簧6较回卷弹簧e要小得多,因此其在卷帘使用时被压缩的程度更大,因此易产生衰减,这会影响其正常使用;其次,该卷帘在快速上升或下拉时,弹簧6在螺杆2的快速转动,会使得其与螺杆2表面上的螺纹相作用面发出噪音,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并的悬停窗帘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用于悬停窗帘的阻力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方案是:
一种悬停窗帘,其组成部件主要包括窗帘控制器和窗帘布,窗帘控制器外形整体上可以呈杆状,窗帘布一端固接于窗帘控制器上并且其可缠绕于窗帘控制器外壁上以实现窗帘的卷绕和施放。
窗帘控制器包括回力装置和阻力装置,回力装置和阻力装置分别具有内端和外端,两者的外端供窗帘控制器整体与支架与其他起固定作用的附属部件相连接以实现窗帘控制器的整体固定;而它们内端则直接或间接地固接在一起;例如,两者直接固接后与窗帘布上端相连接,或是相互之间不直接连接而通过其他部件或窗帘布而间接地相连。
所述回力装置被配置为沿某一方向旋转时(即窗帘下拉时对应的旋转方向),其组成组件变形以产生回复力,该方向也被定义为正向旋转。而阻力装置则被配置为在正、反两个旋转方向上均可产生阻力,并且,两个旋转方向上所产生的阻力可以是相等或不等。
窗帘布上端与回力装置和/或阻力装置直接或间接地相固接,从而使得窗帘控制器旋转时其可以被直接或间接地卷绕到窗帘控制器的外表面上或从其外表面上展开。窗帘布上端与回力装置和/或阻力装置直接或间接地相固接,从而使得窗帘控制器旋转时其可以被直接或间接地卷绕到窗帘控制器的外表面上或从其外表面上展开;而窗帘布的下端则可以自然下垂(或进一步在其下端设置其他部件),或者其下端亦设置于靠近窗帘控制器的位置而在窗帘布上穿设配重件,并且在窗帘布上间隔设置透明和不透明的子块;这两种结构分别对应传统窗帘和新型的双层窗帘。对于该窗帘而言,不管是窗帘还是双层窗帘,原理上来说是相同的,仅是窗帘布及其附属结构的具体设置有所差异而已。
该窗帘中存在三个相互作用的力,即:回力装置的回复力F、窗帘的重力G以及阻力装置的阻力R;以窗帘为主体而言,第一个作用力F是恒定向上的,第二个G是恒定向下的,而为实现窗帘的任意悬停(当然是指在其工作范围内而言),须使得在任意位置,三个作用力(F、G、R)组合后相互抵消,即F=G+R或F+R=G。
该悬停窗帘的特点在于,其增加了第三股力量——阻力装置的阻力R,并且还使得其作用的方向可以在正、反两个方向上均能发挥作用。假定正向旋转的方向为正向,该悬停窗帘的阻力装置的阻力被配置为可在-a≤R≤b,a和b的数值可以是相等,也可以是不相等;因此,为使得该悬停窗帘可以实现其功能,需使得在窗帘工作区间内的任意位置|F-G|≤min(a,b)均成立,即使得在任意位置回力装置的回复力F和窗帘的重力G的差值均不大于阻力装置的阻力R的极大值;从而使得F=G+R或F+R=G在窗帘的工作范围内恒定成立,从而使得该窗帘可以发挥其作用。
优选地,为实现上述的功能,所述回力装置和阻力装置可以被配置为:
所述回力装置包括内轴、主扭簧和扭簧固定件,所述内轴整体上呈杆状形状,主扭簧一端与内轴相固接而另一端与扭簧固定件相固接;最佳地,所述主扭簧被配置为套设于内轴外的,从而使得主扭簧在旋转形变时不甚至发生自身缠绕而无法恢复。
所述阻力装置包括外辊筒、内辊轴和调节螺钉,所述外辊筒为中空结构,其内部具有圆柱体形、圆台或类圆柱体形等形状的中空的内腔,内腔于外辊筒两端设有内口和外口;所述内辊轴整体上可以呈杆状或类似形状,并且其被配置为可设置于或部分设置于外辊筒的中空的内腔中;所述内辊轴内端设有张合部,所述张合部包括至少两个张合臂,张合部的外壁被配置为与外辊筒内壁相匹配,并且张合部内还设有供调节螺钉活动的螺钉通道,各张合臂间还设有间隙以供张合臂张开或收缩。
所述调节螺钉与内辊轴的配置关系被配置为使得调节螺钉在张合部的螺钉通道中旋进或旋出时张合臂相应地扩张或收缩,所述阻力装置被配置为内辊轴至少部分地套设于外辊筒的内腔内,更确切地说是至少使得内辊轴内端的张合部套设于外辊筒内,配合后外辊筒可绕内辊轴相对旋转,并且两者间旋转时的摩擦力可以通过调节调节螺钉的轴向位置进而控制内辊轴的张合部的张合程度而调节。
所述回力装置和阻力装置的外端作为窗帘控制器的外端则用于控制器的整体固定,而内端(回力装置的内轴内端和阻力装置的内辊轴内端),可以直接地固接在一起,亦可以是自由的而不直接连接但通过其他部件或是窗帘布而被间接地固接在一起。回力装置的扭簧固定件和阻力装置的外辊筒可以被配置为直接或间接地与窗帘布的一端相固接,这具体包括两者均连接至某一部件(例如控制器外筒)后再与窗帘布一端相固接,和两均直接与窗帘布的一端相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窗帘控制器还包括外筒,其亦为中空的杆状形状,所述回力装置和阻力装置被配置为可全部或部分设置于外筒的中空的内腔内;同时,回力装置的扭簧固定件和阻力装置的外辊筒被配置为均与外筒的内壁相固接,而窗帘布的上端则与外筒的外壁相固接,以使得窗帘布可以卷绕于其上。更佳地,所述回力装置的扭簧固定件被配置为与阻力装置的外辊筒具有相同的结构形状,内轴外端穿过作为扭簧固定件的第二外辊筒的内口后设置于第二外辊筒内或穿过第二外辊筒后设置于其外侧。最佳地,所述外筒两端的内壁上设有固定槽而外辊筒和第二外辊筒的外壁上对应地设有固定棱,并且外辊筒和第二外辊筒的外径被设置为与外筒两端的内径相匹配,从而使得外辊筒和第二外辊筒可以被方便地与外筒相连接;此时,回力装置的内轴与阻力装置的内辊轴可以被固接在一起,也可以相互间不连接,这均不影响该悬停窗帘的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悬停窗帘还包括配重件,其设置于窗帘布下端。更佳地,所述配重件包括下横条和配重条,所述下横条与窗帘布下端相固接并且内部中空,配重条设置于下横条内。最佳地,所述下横条还具有可打开的盖子,以方便调整配重条的数量/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悬停窗帘还包括拉手,所述拉手设置于窗帘布或配重件上,以在窗帘悬停于较高位置时可以方便地下拉。
进一步地,所述主扭簧、张合部和配重块的数量均可以分别是一个、二个或更多个,但其数量和规格应被配置为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的规格对于主扭簧、张合部和配重块分别是指扭力系数、摩擦力以及重量。
优选地,阻力装置的主要部件形状也可以并不局限于圆柱体状,亦可以是圆台、锥形、椭圆体等其他可能的几何形状,总之内辊轴的套设部、张合部以及外辊筒内壁的形状相匹配以使得张合部与外辊筒内壁间可以产生摩擦力均可。当然,就实现效果而言,圆柱体形状是最佳的。
进一步地,所述回力装置是预加载的,即在回力装置被安装到窗帘控制器之前,预先使得主扭簧逆向旋转若干圈,并使得其在窗帘处于最高位置时可以保持这一状态;从而使得在窗帘位于最高的位置里,主扭簧仍具有一定的回复力,从而避免因长期使用后主扭簧衰减而导致其不能使窗帘完全卷绕起来。
一种悬停窗帘的控制方法,其包括窗帘控制器配置的步骤和窗帘布配置的步骤,窗帘布的上端被配置为固接于窗帘控制器上并且其可缠绕于窗帘控制器外壁上以实现窗帘的卷绕和施放。
所述窗帘控制器配置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回力装置配置的步骤和阻力装置配置的步骤,回力装置和阻力装置分别被配置为具有内端和外端,两者的外端供窗帘控制器整体与支架与其他起固定作用的附属部件相连接以实现窗帘控制器的整体固定;而它们内端则直接或间接地固接在一起,例如,两者直接固接后与窗帘布上端相连接,或是相互之间不直接连接而通过其他部件或窗帘布而间接地相连。
所述回力装置配置的步骤包括将回力装置配置为沿某一方向旋转时(即窗帘下拉时对应的旋转方向),其组成组件变形以产生回复力,该方向也被定义为正向旋转。而阻力装置则被配置为在正、反两个旋转方向上均可产生阻力,并且,两个旋转方向上所产生的阻力可以是相等或不等的。
所述阻力装置配置的步骤则包括将阻力装置配置为在正反两个旋转方向上均可产生阻力,两个旋转方向上所产生的阻力可以是相等或不等。
在该控制方法中,有三个力的配置,具体包括:回力装置的回复力F、窗帘布的重力G以及阻力装置的阻力R;其中:回力装置的回复力F由于是通过主扭簧旋转变形而产生的,因此其是逐渐增大或减小的,增大或减小的幅度与主扭簧的特性有关,例如主扭簧的材质、粗细、螺距、长度以及主扭簧的个数等因素。窗帘布的重力G则与其材质和宽度有关,在窗帘材质确定后知晓其单位面积密度,经过单位面积密度和宽度以及重力加速度数值,可以得到窗帘布的单位长度重力数据;由于卷绕在窗帘控制器上的窗帘布的重量对于窗帘的悬停是没有影响的,故考虑该控制方法中力平衡配置时只需要考虑下垂部分的窗帘布即可,显然,随着窗帘的下拉,窗帘布的重力逐渐增大,而随着其上卷窗帘布重力则减小;增加或减小的可以是线性的也可是非线性的(分别对应于面料质量是否均匀这两种情况)。对于阻力装置的阻力R而言,其被配置为在窗帘上升、下降或悬停于任何位置,其均可以所产生的阻力;当然,上升方向上和下降方向上的恒定的阻力可以是相等的,也可以是等的,这取决于两个方面上的摩擦系数是否相同。
以窗帘为主体而言,第一个作用力F是恒定向上的,第二个G是恒定向下的,而为实现窗帘的任意悬停(当然是指在其工作范围内而言),须使得在任意位置,三个作用力(F、G、R)组合后相互抵消,即F=G+R或F+R=G。为此,需要上述三种力间的大小关系予以匹配,具体来说,在窗帘布上升至最高位置、下降至最低位置或是在这两者间的任意位置,均需使得窗帘布的重力G和阻力装置的阻力R之和等于主扭簧的回复力F,或窗帘布的重力G等于阻力装置的阻力R和主扭簧的回复力F之和。主扭簧即时回复力F、窗帘布即时重力G以及阻力装置即时的摩擦力R,三者间被配置为符合以下关系式:
F=G+R,或F+R=G。
由于主扭簧即时回复力F主要是由扭簧形变所产生的,可以假定其服从F=k1*x1,其中F为即时回复力,k1为主扭簧的扭力系数,而x1为旋转圈数;窗帘布的即时重力G主要是由窗帘布的自重产生的,可以假定其服从G=g*k2*x2,其中y2为即时重力,k2为窗帘布单位长度密度,x2为窗帘即时长度,g为重力加速度;阻力装置即时的摩擦力R虽然在完全静止时和旋转时分别产生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并且后者往往较前者略小,但变化不明显,在此可以忽略其变化而假定其是恒定的静摩擦力;但是具体静摩擦力的大小,则受阻力装置结构及材质,以及主扭簧即时回复力F和窗帘布即时重力G的差值的影响。
而该控制方法的亮点在于,其增加了第三股力量——阻力装置的阻力R,并且还使得其作用的方向可以在正、反两个方向上均能发挥作用,假定正向旋转的方向为正向,该悬停窗帘的阻力装置的阻力被配置为可在-a≤R≤b,a和b的数值可以是相等,也可以是不相等;因此,为使得该悬停窗帘可以实现其功能,需使得在窗帘工作区间内的任意位置|F-G|≤min(a,b)均成立,即使得在任意位置回力装置的回复力F和窗帘的重力G的差值均不大于阻力装置的阻力R的极大值;从而使得F=G+R或F+R=G在窗帘的工作范围内恒定成立,从而使得该窗帘可以发挥其作用。
待窗帘需要上升时,轻托窗帘布底部,以减小窗帘布的重力,三者间的平衡关系被破坏,阻力装置和窗帘自重不足以抵抗主扭簧的回复力,从而使得窗帘在其回复力的驱动下被向上卷绕,实现窗帘的上升;需要下拉窗帘时,轻拉窗帘布下端,即增加了窗帘布的重力,同样也破坏了三者间的平衡关系,从而使得窗帘布在拉力的作用下被下拉,同时主扭簧沿形变加剧方面旋转,其势能增加,以为后续窗帘的回复提供动力。
窗帘布上端被配置为与回力装置和/或阻力装置直接或间接地相固接,从而使得窗帘控制器旋转时其可以被直接或间接地卷绕到窗帘控制器的外表面上或从其外表面上展开;而窗帘布的下端则可以自然下垂(或进一步在其下端设置其他部件),或者其下端亦设置于靠近窗帘控制器的位置而在窗帘布上穿设配重件,并且在窗帘布上间隔设置透明和不透明的子块;这两种结构分别对应传统窗帘和新型的双层窗帘。对于该控制方法而言,不管是传统窗帘还是双层窗帘,原理上来说是相同的,仅是窗帘布及其附属结构的具体设置有所差异而已,该控制方法均可以适用。
为具体实现上述的功能,所述回力装置和阻力装置可以按以下改进的方法进行配置,(并不限于以下所具体描述的配置方法,也包括现有技术中能实现上述功能的方法,以及在下述的方法上所作的常规变换):
所述回力装置被配置为包括内轴、主扭簧和扭簧固定件,所述内轴整体上可以被配置为呈杆状形状,主扭簧一端与内轴相固接而另一端与扭簧固定件相固接;最佳地,所述主扭簧被配置为套设于内轴外的,从而使得主扭簧在旋转形变时不甚至发生自身缠绕而无法恢复。
所述阻力装置包括外辊筒、内辊轴和调节螺钉,所述外辊筒为中空结构,其内部具有圆柱体形、圆台或类圆柱体形等形状的中空的内腔,内腔于外辊筒两端设有内口和外口;所述内辊轴整体上可以呈杆状或类似形状,并且其被配置为可设置于或部分设置于外辊筒的中空的内腔中;所述内辊轴内端设有张合部,所述张合部包括至少两个张合臂,张合部的外壁被配置为与外辊筒内壁相匹配,并且张合部内还设有供调节螺钉活动的螺钉通道,各张合臂间还设有间隙以供张合臂张开或收缩。
所述调节螺钉与内辊轴的配置关系被配置为使得调节螺钉在张合部的螺钉通道中旋进或旋出时张合臂相应地扩张或收缩,所述阻力装置被配置为内辊轴至少部分地套设于外辊筒的内腔内,更确切地说是至少使得内辊轴内端的张合部套设于外辊筒内,配合后外辊筒可绕内辊轴相对旋转,并且两者间旋转时的摩擦力可以通过调节调节螺钉的轴向位置进而控制内辊轴的张合部的张合程度而调节。
所述回力装置和阻力装置的外端可被配置为作为窗帘控制器的外端则用于控制器的整体固定,而内端(回力装置的内轴内端和阻力装置的内辊轴内端),可以直接地固接在一起,亦可以是自由的而不直接连接但通过其他部件或是窗帘布而被间接地固接在一起。回力装置的扭簧固定件和阻力装置的外辊筒可以被配置为直接或间接地与窗帘布的一端相固接,这具体包括两者均连接至某一部件(例如控制器外筒)后再与窗帘布一端相固接,和两均直接与窗帘布的一端相固接。
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窗帘控制器被配置为还包括外筒,其亦为中空的杆状形状,所述回力装置和阻力装置被配置为可全部或部分设置于外筒的中空的内腔内;同时,回力装置11的扭簧固定件和阻力装置的外辊筒被配置为均与外筒的内壁相固接,而窗帘布的上端则与外筒的外壁相固接,以使得窗帘布可以卷绕于其上。更佳地,所述回力装置的扭簧固定件被配置为与阻力装置的外辊筒具有相同的结构形状,内轴外端穿过作为扭簧固定件的第二外辊筒的内口后设置于第二外辊筒内或穿过第二外辊筒后设置于其外侧。最佳地,所述外筒被配置为两端的内壁上设有固定槽而外辊筒和第二外辊筒的外壁上对应地设有固定棱,并且外辊筒和第二外辊筒的外径被设置为与外筒两端的内径相匹配,从而使得外辊筒和第二外辊筒可以被方便地与外筒相连接;此时,回力装置的内轴与阻力装置的内辊轴可以被固接在一起,也可以相互间不连接,这均不影响该悬停窗帘的使用。
在另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悬停窗帘被配置为还包括配重件,其设置于窗帘布下端。更佳地,所述配重件包括下横条和配重条,所述下横条与窗帘布下端相固接并且内部中空,配重条设置于下横条内。最佳地,所述下横条还具有可打开的盖子,以方便调整配重条的数量/重量。
在另一些更佳实施例中,所述悬停窗帘被配置为还包括拉手,所述拉手设置于窗帘布或配重件上,以在窗帘悬停于较高位置时可以方便地下拉。
在另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扭簧、张合部和配重块的数量均可以分别被配置为是一个、二个或更多个,但其数量和规格应被配置为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的规格对于主扭簧、张合部和配重块分别是指扭力系数、摩擦力以及重量。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阻力装置的主要部件形状也可以并不局限于圆柱体状,亦可以是圆台、锥形、椭圆体等其他可能的几何形状,总之内辊轴的套设部、张合部以及外辊筒内壁的形状相匹配以使得张合部与外辊筒内壁间可以产生恒定的摩擦力均可。当然,就实现效果而言,圆柱体形状是最佳的。
在某些最佳实施例中,所述回力装置被配置为是预加载的,即在回力装置被安装到窗帘控制器之前,预先使得主扭簧逆向旋转若干圈,并使得其在窗帘处于最高位置时可以保持这一状态;从而使得在窗帘位于最高的位置里,主扭簧仍具有一定的回复力,从而避免因长期使用后主扭簧衰减而导致其不能使窗帘完全卷绕起来。
一种用于悬停窗帘的阻力装置,其包括外辊筒、内辊轴和调节螺钉,所述外辊筒为中空结构,其内部具有圆柱体形、圆台或类圆柱体形等形状的中空的内腔,内腔于外辊筒两端设有内口和外口;所述内辊轴整体上可以呈杆状或类似形状,并且其被配置为可设置于或部分设置于外辊筒的中空的内腔中;所述内辊轴内端设有张合部,所述张合部包括至少两个张合臂,张合部的外壁被配置为与外辊筒内壁相匹配,并且张合部内还设有供调节螺钉活动的螺钉通道;所述调节螺钉与内辊轴的配置关系被配置为使得调节螺钉在张合部的螺钉通道中旋进或旋出时张合臂相应地扩张或收缩;而所述阻力装置被配置为内辊轴至少部分地套设于外辊筒的内腔内,更确切地说是至少使得内辊轴内端的张合部套设于外辊筒内,配合后外辊筒可绕内辊轴相对旋转,并且两者间旋转时的摩擦力可以通过调节调节螺钉的轴向位置进而控制内辊轴的张合部的张合程度而调节。
由于内辊轴的上述特殊结构设置,使得外辊筒在相对于内辊轴正向或反向旋转时,均可以产生阻力,即其可以在两个旋转方向上产生阻力;该阻力的数值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更具体地来说在某一旋转方向上,其阻力是始终介于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的,具体有多大的阻力,受其自身材质、结构以及当时的窗帘力平衡的影响。并且,最大静摩擦力的数值还是可以调节的,通过旋紧或旋松调节螺钉,使得张合部张开或收缩后,可以使得内辊轴与外辊筒之间的配合紧密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两者间的摩擦力。
本发明的悬停窗帘通过特殊结构的阻力装置,使得其在窗帘正向和反向旋转时,均可以提供摩擦阻力,并且对于某一具体的窗帘而言,其即时的阻力还与回复力和窗帘布重力的差值呈线性关系,从而可以使得窗帘整体上在其工作区间内均可以处于力平衡状态而悬停。当需要下拉或是上卷时,对其施加相应的力破坏窗帘自身的力平衡后即可,撤去外力后窗帘即可悬停于当前位置,从而使得该窗帘可以按用户所想悬停于指定位置而不会像拉珠卷帘还会有一定的波动。相对于背景技术中提及的弹簧式阻力器的卷帘而言,本发明的悬停窗帘更安静,不会有噪音产生,并且还具有结构巧妙、制造成本更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某一实施例的斑马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窗帘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的回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实施例的阻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阻力装置的外辊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阻力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的阻力装置的内辊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的阻力装置的正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4的阻力装置的内辊轴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4的阻力装置的内辊轴顶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实施例的内辊轴与调节螺钉的配合示意图;
图12是另一实施例的阻力装置的内辊轴的顶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从而对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作出更清楚地限定,下面就本发明的某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仅是本发明构思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其中对于相关结构的具体的直接的描述仅是为方便理解本发明,各具体特征并不当然、直接地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构思的指导下所作的常规选择和替换,均应视为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一种悬停窗帘,其组成部件主要包括窗帘控制器和窗帘布,窗帘控制器外形整体上可以呈杆状,窗帘布一端固接于窗帘控制器上并且其可缠绕于窗帘控制器外壁上以实现窗帘的卷绕和施放。以上是该悬停窗帘的主要工作部件,为使其固定和日常使用,其还可以包括附属的其他部件,例如窗帘盒、固定支架、拉手等等,附属部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其他的悬停窗帘通用的,也可以是根据本发明的悬停窗帘的特点定制专用,总之不妨碍本发明的悬停窗帘的使用均可。
窗帘控制器包括回力装置11和阻力装置12,回力装置11和阻力装置12分别具有内端和外端,两者的外端供窗帘控制器整体与支架或其他起固定作用的附属部件相连接以实现窗帘控制器的整体固定;而它们内端则直接或间接地固接在一起,例如,两者直接固接后与窗帘布上端相连接,或是相互之间不直接连接而通过其他部件或窗帘布而间接地相连。
所述回力装置11被配置为沿某一方向旋转时(即窗帘下拉时对应的旋转方向),其组成组件变形以蓄能进而在反向旋转时产生回复力,该方向也被定义为正向旋转。而阻力装置12则被配置为在正、反两个旋转方向上均可产生阻力,并且,其在两个旋转方向上所产生的最大阻力均是可调节的。
窗帘布上端与回力装置11和/或阻力装置12直接或间接地相固接,从而使得窗帘控制器旋转时其可以被直接或间接地卷绕到窗帘控制器的外表面上或从其外表面上展开;而窗帘布的下端则可以自然下垂(或进一步在其下端设置其他部件),或者其下端亦设置于靠近窗帘控制器的位置而在窗帘布上穿设配重件,并且在窗帘布上间隔设置透明和不透明的子块;这两种结构分别对应传统卷帘和新型的斑马帘。对于本发明的窗帘而言,不管是窗帘还是双层的斑马帘,原理上来说是相同的,仅是窗帘布及其附属结构的具体设置有所差异而已。
该窗帘中存在三个相互作用的力,即:回力装置的回复力F、窗帘的重力G以及阻力装置的阻力R;以窗帘为主体而言,第一个作用力F是恒定向上的,第二个G是恒定向下的,而为实现窗帘的任意悬停(当然是指在其工作范围内而言),须使得在任意位置,三个作用力(F、G、R)组合后相互抵消,即F=G+R或F+R=G。
就理想情况而言,使得回力装置的回复力的变化曲线与窗帘的重力增加相匹配即可,但是这样一方面使得窗帘的生产工艺和原料选取难度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和部件的老化,这一平衡可能被打破(主要是因为回力装置的扭簧的弹性会随着使用衰减),从而不利于实际使用。
该悬停窗帘的亮点在于,其增加了第三股力量——阻力装置的阻力R,并且还使得其作用的方向可以在正、反两个方向上均能发挥作用。假定正向旋转的方向为正向,该悬停窗帘的阻力装置的阻力被配置为可在-a≤R≤b,a和b的数值可以是相等,也可以是不相等;这取决于正反两个方向上的摩擦系数;最佳地,a=b。因此,为使得该悬停窗帘可以实现其功能,需使得在窗帘工作区间内的任意位置|F-G|≤min(a,b)均成立,即,使得在任意位置回力装置的回复力F和窗帘的重力G的差值均不大于阻力装置的极大值(即最大静摩擦力);从而使得F=G+R或F+R=G在窗帘的工作范围内恒定成立,从而使得该窗帘可以发挥其作用。
为具体实现上述的功能,所述回力装置和阻力装置可以被配置为具有以下结构(并不限于以下所具体描述的结构,也包括现有技术中能实现上述功能的结构,以及在下述的结构上所作的常规变换):
所述回力装置11包括内轴111、主扭簧112和扭簧固定件113,所述内轴111整体上呈杆状形状,主扭簧112一端与内轴111相固接而另一端与扭簧固定件113相固接;最佳地,所述主扭簧112被配置为套设于内轴111外的,从而使得主扭簧112在旋转形变时不甚至发生自身缠绕而无法恢复。
所述阻力装置12包括外辊筒121、内辊轴122和调节螺钉123,所述外辊筒121为中空结构,其内部具有圆柱体形、圆台或类圆柱体形等形状的中空的内腔1211,内腔1211于外辊筒两端设有内口和外口;所述内辊轴122整体上可以呈杆状或类似形状,并且其被配置为可设置于或部分设置于外辊筒121的中空的内腔1211中;所述内辊轴122内端设有张合部124,所述张合部124包括至少两个张合臂1241,张合部124的外壁被配置为与外辊筒121内壁相匹配,并且张合部124内还设有供调节螺钉活动的螺钉通道1242,各张合臂1241间还设有间隙1243以供张合臂1241张开或收缩;所述调节螺钉1242与内辊轴122的配置关系被配置为使得调节螺钉1242在张合部124的螺钉通道1242中旋进或旋出时张合臂1241相应地扩张或收缩,所述阻力装置12被配置为内辊轴122至少部分地套设于外辊筒121的内腔内,更确切地说是至少使得内辊轴122内端的张合部124套设于外辊筒121内,配合后外辊筒121可绕内辊轴122相对旋转,并且两者间旋转时的摩擦力可以通过调节调节螺钉123的轴向位置进而控制内辊轴的张合部124的张合程度而调节。
很显然,由于内辊轴的上述特殊结构设置,使得外辊筒121在相对于内辊轴正向或反向旋转时,均可以产生阻力,即其可以在两个旋转方向上产生阻力;该阻力的数值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更具体地来说在某一旋转方向上,其阻力是始终介于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的,具体有多大的阻力,受其自身材质、结构以及当时的窗帘力平衡的影响。并且,最大静摩擦力的数值还是可以调节的,通过旋紧或旋松调节螺钉,使得张合部张开或收缩后,可以使得内辊轴与外辊筒之间的配合紧密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两者间的摩擦力。也就是说,通过旋紧或旋松调节螺钉123,可以调节阻力装置12的最大静摩擦力(即在其他条件固定的情况下,调节螺钉123的轴向位置确定后,阻力装置12的最大静摩擦力亦是固定的);但是,即时所产生的摩擦力是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取值。
所述回力装置11和阻力装置12的外端作为窗帘控制器的外端则用于控制器的整体固定,而内端(回力装置的内轴内端和阻力装置的内辊轴内端),可以直接地固接在一起,亦可以是自由的而不直接连接但通过其他部件或是窗帘布而被间接地固接在一起。回力装置的扭簧固定件和阻力装置的外辊筒可以被配置为直接或间接地与窗帘布的一端相固接,这具体包括两者均连接至某一部件(例如控制器外筒)后再与窗帘布一端相固接,和两均直接与窗帘布的一端相固接。
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窗帘控制器还包括外筒13,其亦为中空的杆状形状,所述回力装置和阻力装置被配置为可全部或部分设置于外筒的中空的内腔内;同时,回力装置11的扭簧固定件113和阻力装置12的外辊筒121被配置为均与外筒13的内壁相固接,而窗帘布2的上端则与外筒13的外壁相固接,以使得窗帘布可以卷绕于其上。更佳地,所述回力装置11的扭簧固定件113被配置为与阻力装置12的外辊筒121具有相同的结构形状,内轴外端穿过作为扭簧固定件的第二外辊筒113的内口后设置于第二外辊筒113内或穿过第二外辊筒后设置于其外侧。最佳地,所述外筒13两端的内壁上设有固定槽而外辊筒121和第二外辊筒113的外壁上对应地设有固定棱1212,并且外辊筒121和第二外辊筒113的外径被设置为与外筒13两端的内径相匹配,从而使得外辊筒121和第二外辊筒113可以被方便地与外筒13相连接;此时,回力装置11的内轴111与阻力装置12的内辊轴122可以被固接在一起,也可以相互间不连接,这均不影响该悬停窗帘的使用。
在另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悬停窗帘还包括配重件,其设置于窗帘下端。更佳地,所述配重件包括下横条和配重条,所述下横条与窗帘布下端相固接并且内部中空,配重条设置于下横条内。最佳地,所述下横条还具有可打开的盖子,以方便调整配重条的数量/重量。
在另一些更佳实施例中,所述悬停窗帘还包括拉手,所述拉手设置于窗帘布或配重件上,以在窗帘悬停于较高位置时可以方便地下拉。
在另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扭簧112和配重块的数量均可以分别是一个、二个或更多个,但其数量和规格应被配置为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的规格对于主扭簧和配重块分别是指扭力系数和重量。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阻力装置的主要部件形状也可以并不局限于圆柱体状,亦可以是圆台、锥形、椭圆体等其他可能的几何形状,所有可使得内辊轴的张合部外壁和外辊筒内壁产生摩擦的形状均可。当然,就实现效果而言,圆柱体形状是最佳的。
在某些最佳实施例中,所述回力装置是预加载的,即在回力装置被安装到窗帘控制器之前,预先使得主扭簧逆向旋转若干圈,并使得其在窗帘处于最高位置时可以保持这一状态;从而使得在窗帘位于最高的位置里,主扭簧仍具有一定的回复力,从而避免因长期使用后主扭簧衰减而导致其不能使窗帘完全卷绕起来。
一种悬停窗帘的控制方法,其包括窗帘控制器配置的步骤和窗帘布配置的步骤,窗帘布的上端被配置为固接于窗帘控制器上并且其可缠绕于窗帘控制器外壁上以实现窗帘的卷绕和施放。
所述窗帘控制器配置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回力装置配置的步骤和阻力装置配置的步骤,回力装置和阻力装置分别被配置为具有内端和外端,两者的外端供窗帘控制器整体与支架与其他起固定作用的附属部件相连接以实现窗帘控制器的整体固定;而它们内端则直接或间接地固接在一起,例如,两者直接固接后与窗帘布上端相连接,或是相互之间不直接连接而通过其他部件或窗帘布而间接地相连。
所述回力装置配置的步骤包括将回力装置配置为沿某一方向旋转时(即窗帘下拉时对应的旋转方向),其组成组件变形以产生回复力,该方向也被定义为正向旋转。而阻力装置则被配置为在正、反两个旋转方向上均可产生阻力,并且,两个旋转方向上所产生的阻力可以是相等或不等的。
所述阻力装置配置的步骤则包括将阻力装置配置为在正反两个旋转方向上均可产生阻力,两个旋转方向上所产生的最大阻力是可调节的。
在该控制方法中,有三个力的配置,具体包括:回力装置的回复力F、窗帘布的重力G以及阻力装置的阻力R;其中:回力装置的回复力F由于是通过主扭簧旋转变形而产生的,因此其是逐渐增大或减小的,增大或减小的幅度与主扭簧的特性有关,例如主扭簧的材质、粗细、螺距、长度以及主扭簧的个数等因素。窗帘布的重力G则与其材质和宽度有关,在窗帘材质确定后知晓其单位面积密度,经过单位面积密度和宽度以及重力加速度数值,可以得到窗帘布的单位长度重力数据;由于卷绕在窗帘控制器上的窗帘布的重量对于窗帘的悬停是没有影响的,故考虑该控制方法中力平衡配置时只需要考虑下垂部分的窗帘布即可,显然,随着窗帘的下拉,窗帘布的重力逐渐增大,而随着其上卷窗帘布重力则减小;增加或减小的可以是线性的也可是非线性的(分别对应于面料质量是否均匀这两种情况)。对于阻力装置的阻力R而言,其被配置为在窗帘上升、下降或悬停于任何位置,其均可以所产生的阻力;当然,上升方向上和下降方向上的恒定的阻力可以是相等的,也可以是等的,这取决于两个方面上的摩擦系数是否相同。
以窗帘为主体而言,第一个作用力F是恒定向上的,第二个G是恒定向下的,而为实现窗帘的任意悬停(当然是指在其工作范围内而言),须使得在任意位置,三个作用力(F、G、R)组合后相互抵消,即F=G+R或F+R=G。为此,需要上述三种力间的大小关系予以匹配,具体来说,在窗帘布上升至最高位置、下降至最低位置或是在这两者间的任意位置,均需使得窗帘布的重力G和阻力装置的阻力R之和等于主扭簧的回复力F,或窗帘布的重力G等于阻力装置的阻力R和主扭簧的回复力F之和。即,主扭簧即时回复力F、窗帘布即时重力G以及阻力装置即时的摩擦力R,三者间被配置为符合以下关系式:
F=G+R,或F+R=G。
由于主扭簧即时回复力F主要是由扭簧形变所产生的,可以假定其服从F=k1*x1,其中F为即时回复力,k1为主扭簧的扭力系数,而x1为旋转圈数;窗帘布的即时重力G主要是由窗帘布的自重产生的,可以假定其服从G=g*k2*x2,其中y2为即时重力,k2为窗帘布单位长度密度,x2为窗帘即时长度,g为重力加速度;阻力装置即时的摩擦力R虽然在完全静止时和旋转时分别产生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并且后者往往较前者略小,但变化不明显,在此可以忽略其变化而假定其是恒定的静摩擦力;但是具体静摩擦力的大小,则受阻力装置结构及材质,以及主扭簧即时回复力F和窗帘布即时重力G的差值的影响。
就理想情况而言,也可以使得回力装置的回复力的变化曲线与窗帘的重力增加相匹配即可,但是这样一方面使得窗帘的生产工艺和原料选取难度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和部件的老化,这一平衡可能被打破,从而不利于实际使用。
而该控制方法的亮点在于,其增加了第三股力量——阻力装置的阻力R,并且还使得其作用的方向可以在正、反两个方向上均能发挥作用,假定正向旋转的方向为正向,该悬停窗帘的阻力装置的阻力被配置为可在-a≤R≤b,a和b的数值可以是相等,也可以是不相等。因此,为使得该悬停窗帘可以实现其功能,可使得在窗帘工作区间内的任意位置|F-G|≤min(a,b)均成立,即使得在任意位置回力装置的回复力F和窗帘的重力G的差值均不大于阻力装置的阻力R的极大值;从而使得F=G+R或F+R=G在窗帘的工作范围内恒定成立,从而使得该窗帘可以发挥其作用。
基于上述假定,对于该悬念窗帘的控制方法的整体力平衡描述如下:
首先,明确一点,为描述方便,以下的描述是基于上述的主扭簧回复力F和窗帘重力G均是线性变化的;
其次,对于阻力装置而言,只有在主扭簧即时回复力F和窗帘布即时重力G间不平衡时,其才会发挥作用;并且,其所产生的摩擦力是介于0与最大静摩擦力max(a,b)之间的(具体地说是张合部与外辊筒间的静摩擦力)。这是因为,阻力装置的阻力来源于当内辊轴与外辊筒间产生相对转动的趋势时,由于两者间是过盈配合的,因此其必然会产生静摩擦力,但静摩擦力的数值却很大程序上取决于上述两种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再次,主扭簧回复力F和窗帘重力G线性变化的程度可以是上述的一样的,也可以是不一样的;如果配置使得两者相同,当然是最佳的,但这会带来窗帘生产和型号上的限定,不利于实际生产,同时随着使用过程中部件的性能变化也可能破坏这一平衡。因此,更多的时候,两者的线性变化趋势往往是不同的,此时,为使得悬停窗帘可以正常工作,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在任意时刻(即在悬停窗帘的任意位置),主扭簧即时回复力F和窗帘布即时重力G相互抵消后的数值,均不大于阻力装置的最大静摩擦力R,这样也可以使得窗帘在任意位置均可以悬停。
以上是对于线性变化的主扭簧回复力F和窗帘重力G的说明,同时,对于非线性变化也是可以的,控制条件同样是:在任意时刻,主扭簧即时回复力F和窗帘布即时重力G相互抵消后的数值,均不大于阻力装置的最大静摩擦力R。
待窗帘需要上升时,轻托窗帘布底部,以减小窗帘布的重力,三者间的平衡关系被破坏,阻力装置和窗帘自重不足以抵抗主扭簧的回复力,从而使得窗帘在其回复力的驱动下被向上卷绕,实现窗帘的上升;需要下拉窗帘时,轻拉窗帘布下端,即增加了窗帘布的重力,同样也破坏了三者间的平衡关系,从而使得窗帘布在拉力的作用下被下拉,同时主扭簧沿形变加剧方面旋转,其势能增加,以为后续窗帘的回复提供动力。
窗帘布上端被配置为与回力装置和/或阻力装置直接或间接地相固接,从而使得窗帘控制器旋转时其可以被直接或间接地卷绕到窗帘控制器的外表面上或从其外表面上展开;而窗帘布的下端则可以自然下垂(或进一步在其下端设置其他部件),或者其下端亦设置于靠近窗帘控制器的位置而在窗帘布上穿设配重件,并且在窗帘布上间隔设置透明和不透明的子块;这两种结构分别对应传统窗帘和新型的双层窗帘。对于该控制方法而言,不管是传统窗帘还是双层窗帘,原理上来说是相同的,仅是窗帘布及其附属结构的具体设置有所差异而已,该控制方法均可以适用。
为具体实现上述的功能,所述回力装置和阻力装置可以按以下改进的方法进行配置,(并不限于以下所具体描述的配置方法,也包括现有技术中能实现上述功能的方法,以及在下述的方法上所作的常规变换):
所述回力装置11被配置为包括内轴111、主扭簧112和扭簧固定件113,所述内轴整体上可以被配置为呈杆状形状,主扭簧一端与内轴相固接而另一端与扭簧固定件相固接;最佳地,所述主扭簧被配置为套设于内轴外的,从而使得主扭簧在旋转形变时不甚至发生自身缠绕而无法恢复。
所述阻力装置12包括外辊筒121、内辊轴122和调节螺钉123,所述外辊筒121为中空结构,其内部具有圆柱体形、圆台或类圆柱体形等形状的中空的内腔1211,内腔1211于外辊筒两端设有内口和外口;所述内辊轴122整体上可以呈杆状或类似形状,并且其被配置为可设置于或部分设置于外辊筒121的中空的内腔1211中;所述内辊轴122内端设有张合部124,所述张合部124包括至少两个张合臂1241,张合部124的外壁被配置为与外辊筒121内壁相匹配,并且张合部124内还设有供调节螺钉活动的螺钉通道1242,各张合臂1241间还设有间隙1243以供张合臂1241张开或收缩;所述调节螺钉1242与内辊轴122的配置关系被配置为使得调节螺钉1242在张合部124的螺钉通道1242中旋进或旋出时张合臂1241相应地扩张或收缩,所述阻力装置12被配置为内辊轴122至少部分地套设于外辊筒121的内腔内,更确切地说是至少使得内辊轴122内端的张合部124套设于外辊筒121内,配合后外辊筒121可绕内辊轴122相对旋转,并且两者间旋转时的摩擦力可以通过调节调节螺钉123的轴向位置进而控制内辊轴的张合部124的张合程度而调节。
很显然,由于内辊轴的上述特殊结构设置,使得外辊筒121在相对于内辊轴正向或反向旋转时,均可以产生阻力,即其可以在两个旋转方向上产生阻力;该阻力的数值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更具体地来说在某一旋转方向上,其阻力是始终介于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的,具体有多大的阻力,受其自身材质、结构以及当时的窗帘力平衡的影响。并且,最大静摩擦力的数值还是可以调节的,通过旋紧或旋松调节螺钉,使得张合部张开或收缩后,可以使得内辊轴与外辊筒之间的配合紧密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两者间的摩擦力。也就是说,通过旋紧或旋松调节螺钉123,可以调节阻力装置12的最大静摩擦力(即在其他条件固定的情况下,调节螺钉123的轴向位置确定后,阻力装置12的最大静摩擦力亦是固定的);但是,即时所产生的摩擦力是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取值。
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窗帘控制器被配置为还包括外筒13,其亦为中空的杆状形状,所述回力装置和阻力装置被配置为可全部或部分设置于外筒的中空的内腔内;同时,回力装置11的扭簧固定件113和阻力装置12的外辊筒121被配置为均与外筒13的内壁相固接,而窗帘布2的上端则与外筒13的外壁相固接,以使得窗帘布可以卷绕于其上。更佳地,所述回力装置11的扭簧固定件113被配置为与阻力装置12的外辊筒121具有相同的结构形状,内轴外端穿过作为扭簧固定件的第二外辊筒113的内口后设置于第二外辊筒113内或穿过第二外辊筒后设置于其外侧。最佳地,所述外筒13被配置为两端的内壁上设有固定槽而外辊筒121和第二外辊筒113的外壁上对应地设有固定棱1212,并且外辊筒121和第二外辊筒113的外径被设置为与外筒13两端的内径相匹配,从而使得外辊筒121和第二外辊筒113可以被方便地与外筒13相连接;此时,回力装置11的内轴111与阻力装置12的内辊轴122可以被固接在一起,也可以相互间不连接,这均不影响该悬停窗帘的使用。
在另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悬停窗帘被配置为还包括配重件,其设置于窗帘布下端。更佳地,所述配重件包括下横条和配重,所述下横条与窗帘布下端相固接并且内部中空,配重条设置于下横条内。最佳地,所述下横条还具有可打开的盖子,以方便调整配重条的数量/重量。
在另一些更佳实施例中,所述悬停窗帘被配置为还包括拉手,所述拉手设置于窗帘布或配重件上,以在窗帘悬停于较高位置时可以方便地下拉。
在另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扭簧112、张合部124和配重块的数量均可以分别被配置为是一个、二个或更多个,但其数量和规格应被配置为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的规格对于主扭簧、张合部和配重块分别是指扭力系数、摩擦力以及重量。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阻力装置的主要部件形状也可以并不局限于圆柱体状,亦可以是圆台、锥形、椭圆体等其他可能的几何形状,总之内辊轴的套设部、张合部以及外辊筒内壁的形状相匹配以使得张合部与外辊筒内壁间可以产生恒定的摩擦力均可。当然,就实现效果而言,圆柱体形状是最佳的。
在某些最佳实施例中,所述回力装置被配置为是预加载的,即在回力装置被安装到窗帘控制器之前,预先使得主扭簧逆向旋转若干圈,并使得其在窗帘处于最高位置时可以保持这一状态;从而使得在窗帘位于最高的位置里,主扭簧仍具有一定的回复力,从而避免因长期使用后主扭簧衰减而导致其不能使窗帘完全卷绕起来。
一种用于悬停窗帘的阻力装置12,其包括外辊筒121、内辊轴122和调节螺钉123,所述外辊筒121为中空结构,其内部具有圆柱体形、圆台或类圆柱体形等形状的中空的内腔1211,内腔1211于外辊筒两端设有内口和外口;所述内辊轴122整体上可以呈杆状或类似形状,并且其被配置为可设置于或部分设置于外辊筒121的中空的内腔1211中;所述内辊轴122内端设有张合部124,所述张合部124包括至少两个张合臂1241,张合部124的外壁被配置为与外辊筒121内壁相匹配,并且张合部124内还设有供调节螺钉活动的螺钉通道1242;所述调节螺钉1242与内辊轴122的配置关系被配置为使得调节螺钉1242在张合部124的螺钉通道1242中旋进或旋出时张合臂1241相应地扩张或收缩;而所述阻力装置12被配置为内辊轴122至少部分地套设于外辊筒121的内腔内,更确切地说是至少使得内辊轴122内端的张合部124套设于外辊筒121内,配合后外辊筒121可绕内辊轴122相对旋转,并且两者间旋转时的摩擦力可以通过调节调节螺钉123的轴向位置进而控制内辊轴的张合部124的张合程度而调节。
由于内辊轴的上述特殊结构设置,使得外辊筒121在相对于内辊轴正向或反向旋转时,均可以产生阻力,即其可以在两个旋转方向上产生阻力;该阻力的数值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更具体地来说在某一旋转方向上,其阻力是始终介于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的,具体有多大的阻力,受其自身材质、结构以及当时的窗帘力平衡的影响。并且,最大静摩擦力的数值还是可以调节的,通过旋紧或旋松调节螺钉,使得张合部张开或收缩后,可以使得内辊轴与外辊筒之间的配合紧密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两者间的摩擦力。也就是说,通过旋紧或旋松调节螺钉123,可以调节阻力装置12的最大静摩擦力(即在其他条件固定的情况下,调节螺钉123的轴向位置确定后,阻力装置12的最大静摩擦力亦是固定的)。
在某些优先实施例中,阻力装置的主要部件形状也可以并不局限于圆柱体状,亦可以是圆台、锥形、椭圆体等其他可能的几何形状,所有可使得内辊轴的张合部外壁和外辊筒内壁产生摩擦的形状均可。当然,就实现效果而言,圆柱体形状是最佳的。
实施例一
如图4-11所示,一种用于悬停窗帘的阻力装置,其包括外辊筒121、内辊轴122和调节螺钉123,所述外辊筒121为中空结构,其内部具有圆柱体形的中空的内腔1211,内腔1211于外辊筒两端设有内口和外口;所述内辊轴122整体上呈杆状或类似形状,并且其被配置为完全设置于外辊筒的中空内腔1211中。所述内辊轴122内端设有张合部124,所述张合部124包括至少两个张合臂1241,张合部124的外壁被配置为与外辊筒121内壁相匹配,并且张合部124内还设有供调节螺钉活动的螺钉通道1242,各张合臂1241间设有间隙1243;所述调节螺钉1242与内辊轴122的配置关系被配置为使得调节螺钉1242在张合部124的螺钉通道1242中旋进或旋出时张合臂1241相应地扩张或收缩,间隙1243相应地缩小或增大;而所述阻力装置12被配置为使得内辊轴122内端的张合部124套设于外辊筒121内,配合后外辊筒121可绕内辊轴122相对旋转,并且两者间旋转时的摩擦力可以通过调节调节螺钉123的轴向位置进而控制内辊轴的张合部124的张合程度而调节。
外辊筒121在相对于内辊轴正向或反向旋转时,均可以产生阻力,即其可以在两个旋转方向上产生阻力;该阻力的数值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更具体地来说在某一旋转方向上,其阻力是始终介于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的,具体有多大的阻力,受其自身材质、结构以及当时的窗帘力平衡的影响。并且,最大静摩擦力的数值还是可以调节的,通过旋紧或旋松调节螺钉,使得张合部张开或收缩后,可以使得内辊轴与外辊筒之间的配合紧密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两者间的摩擦力。
实施例二
如图1-11所示,一种悬停斑马帘,其从原理上来说也是一种卷帘,该斑马帘由窗帘控制器、窗帘布、下横条、拉手和固定架等部件组成,窗帘控制器外形整体上呈杆状,窗帘布一端固接于窗帘控制器上并且其可缠绕于窗帘控制器的外壁上,另一端穿过下横条后固接于固定架上,从而形成了斑马帘的主要结构,下横条在窗帘布上升或下降时,可在其上滑动,拉手设置于下横条上,窗帘控制器两端相应设有与固定架相连接的端部,从而使得该斑马帘被整体上固定。同时,窗帘控制器被配置为具有悬停功能,从而可以在斑马帘工作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停止。
窗帘控制器主要由回力装置11、阻力装置12和外筒13组成,所述回力装置11被配置为沿正向旋转时(即窗帘下拉时对应的旋转方向),其组件变形以产生回复力;而阻力装置12则被配置为在正反两个旋转方向上均产生阻力,两个旋转方向上所产生的阻力可以是相等的(当然也可以是不等的)。
所述回力装置11由内轴111、主扭簧112和第二外辊筒113组成,内轴111整体上呈杆状形状,主扭簧112内端与一卡块114相固接而卡块则卡合于内轴上的一卡口内,主扭簧112外端与第二外辊筒113相固接,从而使得主扭簧112一端与内轴111相固接另一端与第二外辊筒113相固接。并且,主扭簧112被配置为套设于内轴111外的,从而使得主扭簧112在旋转形变时不至于发生自身缠绕而无法恢复。
所述阻力装置12,其包括外辊筒121、内辊轴122和调节螺钉123,所述外辊筒121为中空结构,其内部具有圆柱体形的中空的内腔1211,内腔1211于外辊筒两端设有内口和外口;所述内辊轴122整体上呈杆状或类似形状,并且其被配置为完全设置于外辊筒的中空内腔1211中。所述内辊轴122内端设有张合部124,所述张合部124包括至少两个张合臂1241,张合部124的外壁被配置为与外辊筒121内壁相匹配,;更佳地,所述内腔1211内还特别设有与张合部124相配合的台阶1213;并且张合部124内还设有供调节螺钉活动的螺钉通道1242,各张合臂1241间设有间隙1243;所述调节螺钉1242与内辊轴122的配置关系被配置为使得调节螺钉1242在张合部124的螺钉通道1242中旋进或旋出时张合臂1241相应地扩张或收缩,间隙1243相应地缩小或增大;而所述阻力装置12被配置为使得内辊轴122内端的张合部124套设于外辊筒121内,配合后外辊筒121可绕内辊轴122相对旋转,并且两者间旋转时的摩擦力可以通过调节调节螺钉123的轴向位置进而控制内辊轴的张合部124的张合程度而调节。
外辊筒121在相对于内辊轴正向或反向旋转时,均可以产生阻力,即其可以在两个旋转方向上产生阻力;该阻力的数值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更具体地来说在某一旋转方向上,其阻力是始终介于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的,具体有多大的阻力,受其自身材质、结构以及当时的窗帘力平衡的影响。并且,最大静摩擦力的数值还是可以调节的,通过旋紧或旋松调节螺钉,使得张合部张开或收缩后,可以使得内辊轴与外辊筒之间的配合紧密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两者间的摩擦力。
所述回力装置11的内轴111与阻力装置12的内辊轴122相固接,而两者(指回力装置的内轴与阻力装置的内辊轴)的外端则用于控制器的整体固定。外筒13为中空的杆状形状,所述回力装置11和阻力装置12被配置为可全部或部分设置于外筒13的中空的内腔内。回力装置11的扭簧固定件为第二外辊筒113,其被配置为与阻力装置12的外辊筒121具有相同的结构形状,内轴111外端穿过作为扭簧固定件的第二外辊筒113的内口后设置于第二外辊筒内或穿过第二外辊筒后设置于其外侧。
所述外筒13两端内壁上设有固定槽而外辊筒和第二外辊筒外壁上对应地设有固定棱1212,并且外辊筒121和第二外辊筒113的外径被设置为与外筒13两端的内径相匹配,从而使得外辊筒和第二外辊筒可以被方便地与外筒13相连接;此时,回力装置的内轴与阻力装置的内辊轴可以被固接在一起,也可以相互间不连接,这均不影响该悬停窗帘的使用。
所述悬停窗帘还包括配重件,其设置于斑马帘整体的下端;配重件包括下横条和配重条,所述下横条与窗帘布下端相固接并且内部中空,配重条设置于下横条内。下横条还具有可打开的盖子,以方便调整配重条的重量。拉手设置于下横条上,以在窗帘悬停于较高位置时可以方便地下拉。
所述主扭簧、张合部和配重块的数量均可以是一个、二个、三个或更多个,但其数量和规格应被配置为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的规格对于主扭簧、张合部和配重块分别是指扭力系数、摩擦力以及重量。

Claims (4)

1.一种悬停窗帘,其包括窗帘控制器和窗帘布,窗帘布一端固接于窗帘控制器上并且其缠绕于窗帘控制器外壁上以实现窗帘的卷绕和施放;其特征在于,
所述窗帘控制器包括回力装置和阻力装置,回力装置和阻力装置分别具有内端和外端,两者的外端供窗帘控制器整体与支架与其他起固定作用的附属部件相连接以实现窗帘控制器的整体固定;
所述窗帘控制器还包括外筒,其亦为中空的杆状形状,所述回力装置和阻力装置被配置为全部或部分设置于外筒的中空的内腔内;并且,回力装置的扭簧固定件和阻力装置的外辊筒被配置为均与外筒的内壁相固接,而窗帘布的上端则与外筒的外壁相固接,以使得窗帘布卷绕于其上或从其外表面上展开;
所述回力装置被配置为沿某一方向旋转时,其组成组件变形以产生回复力;而阻力装置则被配置为在正、反两个旋转方向上均能产生阻力;
所述阻力装置包括外辊筒、内辊轴和调节螺钉,所述外辊筒为中空结构,其内部设有中空的内腔,所述内辊轴被配置为设置于或部分设置于外辊筒的中空的内腔中;内辊轴内端设有张合部,所述张合部包括至少两个张合臂,张合部的外壁被配置为与外辊筒内壁相匹配,并且张合部内还设有供调节螺钉活动的螺钉通道,各张合臂间还设有间隙;调节螺钉与内辊轴的配置关系被配置为使得调节螺钉在张合部的螺钉通道中旋进或旋出时张合臂相应地扩张或收缩,所述阻力装置被配置为内辊轴至少部分地套设于外辊筒的内腔内,配合后外辊筒可绕内辊轴相对旋转,并且两者间旋转时的摩擦力可以通过调节调节螺钉的轴向位置进而控制内辊轴的张合部的张合程度而调节;
所述窗帘控制器被配置为使得在窗帘工作区间内的任意位置,回力装置的回复力F、窗帘的重力G以及阻力装置的阻力R,这三个作用力组合后相互抵消,即F=G+R或F+R=G;
所述悬停窗帘还包括配重件,其设置于窗帘布下端;所述配重件包括下横条和配重条,所述下横条与窗帘布下端相固接并且内部中空,配重条设置于下横条内;所述下横条还具有可打开的盖子,以方便调整配重条的数量或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停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力装置是预加载的。
3.一种悬停窗帘的控制方法,其包括窗帘控制器配置的步骤和窗帘布配置的步骤,窗帘布配置的步骤包括将窗帘布的上端被配置为固接于窗帘控制器上并且使得其可缠绕于窗帘控制器外壁上以实现窗帘的卷绕和施放;其特征在于,
所述窗帘控制器配置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回力装置配置的步骤和阻力装置配置的步骤,
所述回力装置配置的步骤包括将回力装置配置为沿正向旋转时,其组成组件变形以产生回复力;
所述阻力装置配置的步骤则包括将阻力装置配置为在正反两个旋转方向上均可产生阻力;所述阻力装置配置的步骤包括将回力装置的回复力F、窗帘布的重力G以及阻力装置的阻力R,这三个作用力被配置为,使得在窗帘正常工作范围内的任意位置,三个作用力组合后相互抵消,即F=G+R或F+R=G
待窗帘需要上升时,轻托窗帘布底部,以减小窗帘布的重力,三者间的平衡关系被破坏,阻力装置和窗帘自重不足以抵抗主扭簧的回复力,从而使得窗帘在其回复力的驱动下被向上卷绕,实现窗帘的上升;需要下拉窗帘时,轻拉窗帘布下端,即增加了窗帘布的重力,同样也破坏了三者间的平衡关系,从而使得窗帘布在拉力的作用下被下拉,同时主扭簧沿形变加剧方面旋转,其势能增加,以为后续窗帘的回复提供动力;
所述阻力装置按以下改进的方法进行配置:
所述阻力装置被配置为包括外辊筒、内辊轴和调节螺钉,所述外辊筒为中空结构,其内部设有中空的内腔,所述内辊轴被配置为设置于或部分设置于外辊筒的中空的内腔中;所述内辊轴内端设有张合部,所述张合部包括至少两个张合臂,张合部的外壁被配置为与外辊筒内壁相匹配,并且张合部内还设有供调节螺钉活动的螺钉通道,各张合臂间还设有间隙;
所述调节螺钉与内辊轴的配置关系被配置为使得调节螺钉在张合部的螺钉通道中旋进或旋出时张合臂相应地扩张或收缩,所述阻力装置被配置为内辊轴至少部分地套设于外辊筒的内腔内,配合后外辊筒可绕内辊轴相对旋转,并且两者间旋转时的摩擦力通过调节调节螺钉的轴向位置进而控制内辊轴的张合部的张合程度而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停窗帘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停窗帘被配置为还包括配重件,其设置于窗帘布下端,所述配重件包括下横条和配重条,所述下横条与窗帘布下端相固接并且内部中空,配重条设置于下横条内;所述回力装置被配置为是预加载的。
CN201810909963.1A 2018-08-10 2018-08-10 悬停窗帘及其控制方法和用于悬停窗帘的阻力装置 Active CN1090576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09963.1A CN109057682B (zh) 2018-08-10 2018-08-10 悬停窗帘及其控制方法和用于悬停窗帘的阻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09963.1A CN109057682B (zh) 2018-08-10 2018-08-10 悬停窗帘及其控制方法和用于悬停窗帘的阻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57682A CN109057682A (zh) 2018-12-21
CN109057682B true CN109057682B (zh) 2020-06-16

Family

ID=64683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09963.1A Active CN109057682B (zh) 2018-08-10 2018-08-10 悬停窗帘及其控制方法和用于悬停窗帘的阻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576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7763B (zh) 2019-12-26 2023-04-25 郑立铭 收折卷帘
CN111663889B (zh) * 2020-06-16 2022-02-08 黄山盈晖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弹簧卷帘用自动收卷结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53877Y (zh) * 1998-12-23 1999-12-1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恒力平衡的百叶窗升降机构
CN2799954Y (zh) * 2004-12-23 2006-07-26 施宣辉 组合式联接预埋件
CN204357859U (zh) * 2014-12-15 2015-05-27 嵊州市制冷设备厂 蒸发器板件外壳卡扣
CN107002461A (zh) * 2014-11-06 2017-08-01 艾西斯实验有限公司 用于窗卷帘和遮光帘的可调节的安装系统
CN107345471A (zh) * 2017-07-06 2017-11-14 王芳明 一种弹簧式窗帘平衡器及其无拉绳卷式窗帘
CN107345472A (zh) * 2017-07-06 2017-11-14 王芳明 一种塑胶式窗帘平衡器及其无拉绳卷式窗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53877Y (zh) * 1998-12-23 1999-12-1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恒力平衡的百叶窗升降机构
CN2799954Y (zh) * 2004-12-23 2006-07-26 施宣辉 组合式联接预埋件
CN107002461A (zh) * 2014-11-06 2017-08-01 艾西斯实验有限公司 用于窗卷帘和遮光帘的可调节的安装系统
CN204357859U (zh) * 2014-12-15 2015-05-27 嵊州市制冷设备厂 蒸发器板件外壳卡扣
CN107345471A (zh) * 2017-07-06 2017-11-14 王芳明 一种弹簧式窗帘平衡器及其无拉绳卷式窗帘
CN107345472A (zh) * 2017-07-06 2017-11-14 王芳明 一种塑胶式窗帘平衡器及其无拉绳卷式窗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57682A (zh) 2018-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471699C (en) Double-layer roller blind
US20200080372A1 (en) Blind capable of stepless positioning
CN109057682B (zh) 悬停窗帘及其控制方法和用于悬停窗帘的阻力装置
US9765565B2 (en) Cordless shade automatic lift regulator
US5566734A (en) Pleated window shade
CA2421479A1 (en) Blind lifting control method and mechanism
JP2019531427A (ja) 調節可能なばねシステム及び巻上げブラインドのための方法
WO2015111590A1 (ja) 窓の日射遮蔽装置
CN109667526A (zh) 遮阳布、中置遮阳卷帘窗
CN113266262A (zh) 一种改进型无拉绳罗马帘卷帘
US20210363821A1 (en) Curtain hanging assembly
TW539799B (en) A control system for window curtains and the method thereof
CN211632735U (zh) 一种便于开闭的窗帘
CN219197204U (zh) 一种被动式房屋用遮阳机构
US20200080368A1 (en) Cordless blinds and shades lifter rods
CN210768544U (zh) 一种节能玻璃窗
CN218942795U (zh) 手动控制窗帘
CN216907570U (zh) 办公用自动式窗帘
US11441352B2 (en) Dual cordless retractable shade system with transitional shade materials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CN219691449U (zh) 一种可调节遮光度的卷帘
CN216921982U (zh) 一种带有阻尼机构的扭力供给式卷帘
CN214576428U (zh) 浴室推拉门结构
US112814A (en) Improvement in curtain-fixtures
US11739591B2 (en) Adjustable roller shades
CN219396902U (zh) 一种抗风能力强的绿色美观防尘型窗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4

Address after: 315403 No.63, Zhenxing West Road, Yuyao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Beven (Ningbo) Hom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5400 Yuyao City, Ningbo, Zhejiang Province, Zhenxing West Road No. 63

Applicant before: NINGBO WANGMEN HOUSEHOLD PRODUCTS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