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57544B - 机械式密码锁 - Google Patents

机械式密码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57544B
CN109057544B CN201811097488.9A CN201811097488A CN109057544B CN 109057544 B CN109057544 B CN 109057544B CN 201811097488 A CN201811097488 A CN 201811097488A CN 109057544 B CN109057544 B CN 1090575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plate
connecting rod
reset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974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57544A (zh
Inventor
何志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109748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575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57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57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57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575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37/00Permutation or combination locks; Puzzle loc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密码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机械式密码锁,包括锁壳、第一锁舌、按键组,按键组包括一个用于进行密码复位的复位键及多个用于输入密码的密码键,每个密码键上所标的字符互不相同;复位键及每个密码键均各自配备一根连接杆,连接杆靠近锁芯板的一端偏心设有用于推动锁芯块的推杆,本发明的机械式密码锁巧妙的利用了将所有密码键联动,使上一位密码键被按动后,下一位密码键所在的连接杆上的推杆才与该密码键所对应的密码位的锁芯块正对,从而实现了所设密码输入时的有序性,使密码组中的各位密码必须按次序输入方可实现解锁,从而拥有非常高的安全系数,有效的避免密码被试出的可能。

Description

机械式密码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码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机械式密码锁。
背景技术
目前密码锁主要分为机械锁和电子锁,由于电子锁虽然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但是却不耐潮湿,容易发生损坏,也容易被破解;因此机械锁还是普遍受到市场的欢迎,然而现有的机械密码锁其所设的密码组在解锁时密码输入是无序的,即密码组中的密码不分先后顺序,只要密码组中的密码全部输入即可解锁,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此类机械密码锁被破解的难度大大降低,安全系数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机械密码锁其所设密码是无序的,导致容易被破解,安全系数低的问题,现提供一种机械式密码锁。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械式密码锁,包括锁壳及第一锁舌,还包括:
按键组,设置在锁壳的外侧,所述按键组包括一个用于进行密码复位的复位键及多个用于输入密码的密码键,每个密码键上所标的字符互不相同;
连接杆,复位键及每个密码键均各自配备一根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位于锁壳内,所述复位键及密码键在自身被按动时为连接杆提供驱动力,每个连接杆上均套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周向固定在连接杆上,相邻两根连接杆上的从动齿轮相互啮合;
锁芯板,与连接杆的端部对置,所述锁芯板上开设有与密码键所在的连接杆一一对应的通孔组,每个通孔组中通孔的数量比密码组中密码的位数多一个,所述通孔组中的通孔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同一通孔组中各通孔的所在位置处对应为一个工位,密码组中每位密码所对应的通孔组中均存在一个工位为与该位密码对应的密码位,位于密码位的通孔内设有锁芯块;
第一板,与锁芯板滑动连接,所述锁芯块与第一板卡设,所述连接杆靠近锁芯板的一端偏心设有用于推动锁芯块的推杆;
主动齿轮,与任意一个连接杆上的从动齿轮啮合;
联动机构,与主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密码键中任意一者每被按动一次,其所在的连接杆相应转动一次,并会使联动机构带动主动齿轮正转,实现所有的连接杆转动一个工位;
复位机构,通过复位键所在连接杆的驱动,可使锁芯板上的锁芯块朝一个方向移动至复位;
以及开锁机构,用于驱动第一锁舌进行伸缩,所述开锁机构设置在底板与锁壳之间,该密码锁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位密码的密码键所在的连接杆上的推杆与该密码键所对应的密码位处的锁芯块正对,位于上一位密码的密码键按动后,下一位密码的密码键所在的连接杆上的推杆刚好与该密码键所对应的密码位处的锁芯块正对,当密码组中的密码所在的密码键依次被按动后,开锁机构则会失去锁芯板的阻碍,实现可驱动第一锁舌进行伸缩。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固定有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第二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位于锁芯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板位于锁芯板的下方,所述锁芯板的下表面与第二板的上表面接触,所述锁芯块的一端端面设有卡柱;
所述第一板上开设有与通孔组一一对置的第一孔组,所述第一孔组中的第一孔与该第一孔组对置的通孔组中的通孔一一对应,位于密码位的锁芯块上的卡柱插设在与其对应的第一孔中;
所述第二板上开设有与通孔组一一对置的第二孔组,所述第二孔组中的第二孔与该第二孔组对置的通孔组中的通孔一一对应,处于通孔组中非密码位的通孔内设有锁芯块,位于非密码位的锁芯块上的卡柱朝向第二板,所述第二孔用于供非密码位的锁芯块上的卡柱卡设。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组还包括确认键,所述确认键也配备一根所述连接杆,所述确认键在自身被按动时为连接杆提供驱动力,所述确认键所在的连接杆上也周向固定有从动齿轮,所述确认键所在连接杆上的从动齿轮和与其相邻的连接杆上的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确认键与密码组中密码的数量之和=连接杆转动一周所需的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板、主动齿条、传动齿轮及从动齿条,所述传动齿轮转动设置在底板上,所述主动齿条及从动齿条分别啮合在传动齿轮的两侧,所述复位键所在的连接杆的底端与主动齿条接触,所述复位板及从动齿条均沿通孔的轴线方向滑动设在底板上,所述从动齿条上固定有侧翼,所述复位板的下表面位于侧翼的上表面的上方,所述复位板上设有与通孔组一一对置的复位凸起组,所述复位凸起组中的复位凸起与该复位凸起组对置的通孔组中通孔一一对应,所述复位板位于第二板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板与第二板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上开设有一个供复位键所在连接杆上的推杆插设的复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确认键所在的连接杆上也偏心设有推杆,所述第一板上开设有一个供确认键所在连接杆上的推杆插设的确认孔。
进一步地,所述锁芯板上正对确认键所在连接杆的部位插设有锁芯柱,所述第一板上开设有供锁芯柱卡设的柱孔,所述锁芯柱卡设在柱孔内,所述复位板上设有与锁芯柱对置的复位柱。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联动板、上齿筒、下齿筒、内齿筒、联动杆及联动架,所述底板上固定有支撑板,所述联动架设在支撑板上,所述主动齿轮套设在联动杆的一端,且周向固定在联动杆上,所述联动杆的一端固定在下齿筒上,所述下齿筒转动设置在联动架上,所述下齿筒的下端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联动弹簧,且下齿筒沿其轴线方向滑动设置在联动架上,所述上齿筒固定在联动架上,所述内齿筒插设在上齿筒内,所述联动板位于联动架的上方,所述内齿筒的上端面固定在联动板的下表面,所述内齿筒与上齿筒滑动连接,所有连接杆均穿过联动板,所述密码键所在的连接杆上具有凸缘,所述凸缘与联动板的下表面接触;
所述上齿筒上沿圆周均匀分布有多个上齿柱,相邻两个上齿柱之间形成有上齿槽,所述下齿筒上沿圆周均匀分布有多个下齿柱,相邻两个下齿柱之间形成有下齿槽,所述上齿柱的下表面及下齿柱的上表面均为斜面,所述斜面均朝同一方向倾斜,所述内齿筒上沿圆周均匀分布有多个中间齿柱,所述下齿柱及中间齿柱均位于上齿槽内,所述中间齿柱与下齿柱的斜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开锁机构包括外门把手、锁芯杆、内转盘及内连杆,所述内转盘转动设置在底板上,所述内转盘通过内转轴与内门把手固定连接,所述外门把手上具有外转轴,所述外转轴相对锁壳转动设置,且外转轴可相对内转盘进行轴向位移,所述外转轴上靠近内转轴的一端具有插接部,所述内转盘上开设有与插接部相匹配的插孔,所述插接部与插孔对置;
所述内转盘上偏心设置有内杆,所述第一锁舌上固定有滑杆,所述滑杆与底板滑动连接,所述内连杆的中间部位转动设置在底板上,所述滑杆远离第一锁舌的一端设有挡杆部,所述内连杆的尾端位于挡杆部与第一锁舌之间,所述内连杆的首端开设有第一长槽,所述内杆位于第一长槽内;
所述锁芯杆的一端与锁芯板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上表面为坡面,所述限位部阻挡在插孔的上方,所述插接部与限位部的坡面正对,所述坡面的上表面逐渐向下倾斜,当插接部插入到插孔内时,外转轴周向固定在内转盘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上通过连接架固定有第二锁舌,所述第一锁舌及第二锁舌均位于锁壳的同一侧,所述滑块的下表面开设有下凹陷部,所述下凹陷部中具有两个供内连杆尾端抵接的下受力面,所述内连杆的尾端位于两个下受力面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部上套设有外转盘,所述外转盘周向固定在插接部上,所述外转盘上偏心设置有外杆,所述外杆与滑块之间设有外连杆,所述外连杆的中间部位相对转动设置在锁壳内,所述外连杆的首端开设有第二长槽,所述外杆位于第二长槽内,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开设有上凹陷部,所述上凹陷部中靠近第二锁舌的一端具有一个供外连杆尾端抵接的上受力面。
进一步地,所述内转盘外周面上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水平槽,另一侧开设有与第一水平槽连通的第一斜槽,所述第一水平槽的延伸路径在内转盘的同一轴向位置上,所述第一斜槽的延伸路径沿内转盘的周向逐渐向上倾斜,所述底板上沿上下方向滑动设置有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的顶端固定有第一横杆,所述复位板上固定有内复位杆,所述内复位杆靠近第一横杆的一端位于第一横杆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外转盘外周面上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水平槽,另一侧开设有与第二水平槽连通的第二斜槽,所述第二水平槽的延伸路径在外转盘的同一轴向位置上,所述第二斜槽的延伸路径沿外转盘的周向逐渐向上倾斜,所述底板上沿上下方向滑动设置有第二竖杆,所述第二竖杆的顶端固定有第二横杆,所述复位板上固定有外复位杆,所述外复位杆靠近第二横杆的一端位于第二横杆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锁芯杆上套设有锁芯弹簧,所述锁芯弹簧的一端抵在底板的支座上,另一端抵在限位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锁壳内固定有基座,所述外转轴穿过基座,所述外转轴上周向固定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与基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套上套设有外扭簧,所述外扭簧的一个自由端抵在转动套上,另一个自由端抵在基座上,所述外转轴上套设有轴向弹簧,所述轴向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锁壳上,另一端固定在基座上,所述底板远离锁壳的一端设有内壳,所述内转轴穿过内壳,所述内转轴上设有内扭簧,所述内扭簧的一个自由端抵在内壳上,另一个自由端相对抵在内转轴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机械式密码锁巧妙的利用了将所有密码键联动,使上一位密码键被按动后,下一位密码键所在的连接杆上的推杆-才与该密码键所对应的密码位的锁芯块正对,从而实现了所设密码输入时的有序性,使密码组中的各位密码必须按次序输入方可实现解锁,从而拥有非常高的安全系数,有效的避免密码被试出的可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机械式密码锁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D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中E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1中B-B向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6中F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机械式密码锁的三维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机械式密码锁内部的三维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机械式密码锁中锁芯块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机械式密码锁内部的爆炸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机械式密码锁中第一板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机械式密码锁中锁芯板及其内部的锁芯块的上侧三维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机械式密码锁中锁芯板及其内部的锁芯块的下侧三维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机械式密码锁中联动机构的三维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机械式密码锁中联动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机械式密码锁中底板上零部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G-G向剖视示意图;
图19是图17中H-H向剖视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机械式密码锁中外转盘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机械式密码锁中内转盘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机械式密码锁中滑块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机械式密码锁中各连接杆的转动方向示意图。
图中:1、锁壳,2、第一锁舌,3、第二锁舌,4、复位键,5、密码键,6、确认键,7、连接杆,7-1、推杆,7-2、凸缘,8、从动齿轮,9、锁芯板,9-1、通孔组,9-11、通孔,10、主动齿轮,11、锁芯块,11-1、卡柱;
12、第一板,12-1、第一孔组,12-11、第一孔,12-2、复位孔,12-3、确认孔,12-4、柱孔,13、底板,13-1、支座,13-2、安装座,14、第二板,14-1、第二孔组,14-11、第二孔;
15、复位板,15-1、复位凸起组,15-11、复位凸起,15-2、复位柱,15-3、内复位杆,15-4、外复位杆,16、主动齿条,17、传动齿轮,18、从动齿条,18-1、侧翼,19、复位弹簧,20、锁芯柱;
21、联动板,22、上齿筒,22-1、上齿柱,23、下齿筒,23-1、下齿柱,24、内齿筒,24-1、中间齿柱,25、联动杆,26、联动架,27、支撑板;
28、外门把手,29、锁芯杆,29-1、限位部,29-11、坡面,30、内转盘,30-1、内杆,30-2、第一水平槽,30-3、第一斜槽,30-4、插孔,31、内连杆,31-1、第一长槽,32、内转轴,33、内门把手,34、外转轴,34-1、插接部,35、滑杆,35-1、挡杆部;
36、滑块,36-1、下凹陷部,36-11、下受力面,36-2、上凹陷部,36-21、上受力面,37、连接架,38、外转盘,38-1、外杆,38-2、第二水平槽,38-3、第二斜槽,39、外连杆,39-1、第二长槽,40、联动弹簧,41、第一竖杆,41-1、第一横杆,42、第二竖杆,42-1、第二横杆;
43、锁芯弹簧,44、基座,45、转动套,46、外扭簧,47、轴向弹簧,48、内壳,49、内扭簧,51、第一限位板,52、第二限位板,53、锁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方向和参照(例如,上、下、左、右、等等)可以仅用于帮助对附图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义上采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仅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9所示,一种机械式密码锁,包括锁壳1及第一锁舌2,还包括:
按键组,设置在锁壳1的外侧,按键组包括一个用于进行密码复位的复位键4及多个用于输入密码的密码键5,每个密码键5上所标的字符互不相同;
连接杆7,复位键4及每个密码键5均各自配备一根连接杆7,连接杆7位于锁壳1内,复位键4及密码键5在自身被按动时为连接杆7提供驱动力,每个连接杆7上均套设有从动齿轮8,从动齿轮8周向固定在连接杆7上,相邻两根连接杆7上的从动齿轮8相互啮合;
锁芯板9,与连接杆7的端部对置,锁芯板9上开设有与密码键5所在的连接杆7一一对应的通孔组9-1,每个通孔组9-1中通孔9-11的数量比密码组中密码的位数多一个,通孔组9-1中的通孔9-11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同一通孔组9-1中各通孔9-11的所在位置处对应为一个工位,密码组中每位密码所对应的通孔组9-1中均存在一个工位为与该位密码对应的密码位,位于密码位的通孔9-11内设有锁芯块11;
第一板12,与锁芯板9滑动连接,锁芯块11与第一板12卡设,连接杆7靠近锁芯板9的一端偏心设有用于推动锁芯块11的推杆7-1;
主动齿轮10,与任意一个连接杆7上的从动齿轮8啮合;
联动机构,与主动齿轮10传动连接,密码键5中任意一者每被按动一次,其所在的连接杆7相应转动一次,并会使联动机构带动主动齿轮10正转,实现所有的连接杆7转动一个工位;
复位机构,通过复位键4所在连接杆7的驱动,可使锁芯板9上的锁芯块11朝一个方向移动至复位;
以及开锁机构,用于驱动第一锁舌2进行伸缩,开锁机构设置在底板13与锁壳1之间,该密码锁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位密码的密码键5所在的连接杆7上的推杆7-1与该密码键5所对应的密码位处的锁芯块11正对,位于上一位密码的密码键5按动后,下一位密码的密码键5所在的连接杆7上的推杆7-1刚好与该密码键5所对应的密码位处的锁芯块11正对,当密码组中的密码所在的密码键5依次被按动后,开锁机构则会失去锁芯板9的阻碍,实现可驱动第一锁舌2进行伸缩。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密码键5共有十个,十个密码键5上所标的字符分别为“0”、“1”、“2”、“3”、“4”、“5”、“6”、“7”、“8”、“9”,复位键4上所标的字符为“*”,其中,密码组在十个密码键5中按顺序依次选择八个密码键5上的字符组成八位数密码,此时锁芯板9上每个通孔组9-1中有九个通孔9-11,每个通孔组9-1对应有九个工位,每个连接杆7转动一周需要九次;值得注意的是,密码键5也可以为共有六个,六个密码键5上所标的字符分别为“1”、“2”、“3”、“4”、“5”、“6”,复位键4上所标的字符为“*”,其中,密码组在六个密码键5中按顺序依次选择五个密码键5上的字符组成五位数密码,此时锁芯板9上每个通孔组9-1中有六个通孔9-11,每个通孔组9-1对应有六个工位,每个连接杆7转动一周需要六次。
如图3、10、11、12、13、14所示,为了提高密码锁的破解难度,底板13上固定有第二板14,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固定连接,第一板12位于锁芯板9的上方,第二板14位于锁芯板9的下方,锁芯板9的下表面与第二板14的上表面接触,锁芯块11的一端端面设有卡柱11-1;
第一板12上开设有与通孔组9-1一一对置的第一孔组12-1,第一孔组12-1中的第一孔12-11与该第一孔组12-1对置的通孔组9-1中的通孔9-11一一对应,位于密码位的锁芯块11上的卡柱11-1插设在与其对应的第一孔12-11中;
第二板14上开设有与通孔组9-1一一对置的第二孔组14-1,第二孔组14-1中的第二孔14-11与该第二孔组14-1对置的通孔组9-1中的通孔9-11一一对应,处于通孔组9-1中非密码位的通孔9-11内设有锁芯块11,位于非密码位的锁芯块11上的卡柱11-1朝向第二板14,第二孔14-11用于供非密码位的锁芯块11上的卡柱11-1卡设;
该设置可实现:在非当前位数的密码(如排在第三位密码)所在的密码键5被按动时,不但不能将该密码键5所对应的密码位中的锁芯上的卡柱11-1从第一板12上脱开,反而该密码键5所在连接杆7上的推杆7-1会将非密码位中的某个锁芯块11推至其上的卡柱11-1卡入第二板14的第二孔14-11中,使该非密码位中的锁芯块11也对锁芯板9的移动产生干涉,提高安全系数,也就说在对锁芯块11在复位之前,是无论如何也打不开的,只有对锁芯块11全部复位后,重新按次序输入正确的密码组才能使锁芯块11处于解锁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初始状态时(相当于锁芯块11复位后的状态):
如图13和14所示,处于密码位的通孔9-11内的锁芯块11上的卡柱11-1朝向第一板12,且卡在第一板12上与其对应的第一孔12-11中,只有在当前位数的密码如排在第三位密码所在的密码键5被按动,才能由该密码键5所在连接杆7上的推杆7-1将处于对应密码位的锁芯块11推动至其上的卡柱11-1与第一孔12-11分离,使该密码位的锁芯块11不在对锁芯板9的移动造成干涉;
处于非密码位的通孔9-11内的锁芯块11上的卡柱11-1朝向第二板14,且并未与第二板14接触,只有在密码按错时,相应的处于非密码位中的一个锁芯块11会被推动至其上的卡柱11-1卡在第二板14的第二孔14-11中。
本实施例中所有通孔9-11中的锁芯块11,在其与通孔9-11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下,悬停在通孔9-11内,只有在推杆7-1或复位板15对其施加外力作用时,锁芯块11才会相对通孔9-11发生位移。
如图9所示,按键组还包括确认键6,确认键6也配备一根连接杆7,确认键6在自身被按动时为连接杆7提供驱动力,确认键6所在的连接杆7上也周向固定有从动齿轮8,确认键6所在连接杆7上的从动齿轮8和与其相邻的连接杆7上的从动齿轮8啮合,确认键6与密码组中密码的数量之和=连接杆7转动一周所需的次数,进而实现当所有密码被正确输入后,按动确认键6,使所有连接杆7继续转动一次,以此复位,本实施例中确认键6上所标的字符为“#”。
如图6和7所示,复位机构包括复位板15、主动齿条16、传动齿轮17及从动齿条18,传动齿轮17转动设置在底板13上,主动齿条16及从动齿条18分别啮合在传动齿轮17的两侧,复位键4所在的连接杆7的底端与主动齿条16接触,复位板15及从动齿条18均沿通孔9-11的轴线方向滑动设在底板13上,从动齿条18上固定有侧翼18-1,复位板15的下表面位于侧翼18-1的上表面的上方,复位板15上设有与通孔组9-1一一对置的复位凸起组15-1,复位凸起组15-1中的复位凸起15-11与该复位凸起组15-1对置的通孔组9-1中通孔9-11一一对应,复位板15位于第二板14的下方;在复位键4被按动时,复位键4所在的连接杆7会下移从而推动主动齿条16下移,利用主动齿条16经传动齿轮17后驱动从动齿条18上移,从而使从动齿条18上的侧翼18-1带动复位板15上移,最后由复位板15上的复位凸起组15-1分别将所有被推杆7-1按下的锁芯块11复位。
如图6所示,为了便于在复位板15上移后能够恢复原位,复位板15与第二板14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9,复位弹簧19的一端抵在复位板15上,另一端可抵在第二板14上,在复位板15被驱动至向上位移对锁芯块11进行复位时,复位弹簧19被压缩,在复位板15失去驱动力后,复位弹簧19在弹力作用下会使复位板15下移,恢复复位板15的位置,以便对锁芯块11进行下一次复位。
如图11和12所示,为了防止复位键4被随意按动,导致密码位的锁芯块11与连接杆7上的推杆7-1失去应有的对应关系,第一板12上开设有一个供复位键4所在连接杆7上的推杆7-1插设的复位孔12-2,从初始状态起,如密码组有八位,只有在按动九次密码键5后,或在按动八次密码键5及一次确认键6后,复位键4所在连接杆7上的推杆7-1才能与复位孔12-2正对,此时才能按动复位键4,并使锁芯块11与连接杆7上的推杆7-1一并恢复应有的对应关系。
如图12所示,为了防止确认键6被随意按动,确认键6所在的连接杆7上也偏心设有推杆7-1,第一板12上开设有一个供确认键6所在连接杆7上的推杆7-1插设的确认孔12-3,从初始状态起,如密码组有八位,只有在密码键5被按动八次后,确认键6所在连接杆7上的推杆7-1才能与确认孔12-3正对,此时才能按动确认键6,使锁芯块11与连接杆7上的推杆7-1一并恢复应有的对应关系。
如图11和12所示,为了增加密码被试按出的难度,锁芯板9上正对确认键6所在连接杆7的部位插设有锁芯柱20,第一板12上开设有供锁芯柱20卡设的柱孔12-4,锁芯柱20卡设在柱孔12-4内,复位板15上设有与锁芯柱20对置的复位柱15-2,只有在确认键6被按动时,确认键6所在的连接杆7会推动锁芯柱20脱离第一板12的柱孔12-4,解锁锁芯柱20对锁芯板9移动的限位。
如图4、15、16所示,联动机构包括联动板21、上齿筒22、下齿筒23、内齿筒24、联动杆25及联动架26,底板13上固定有支撑板27,联动架26设在支撑板27上,主动齿轮10套设在联动杆25的一端,且周向固定在联动杆25上,联动杆25的一端固定在下齿筒23上,下齿筒23转动设置在联动架26上,下齿筒23的下端与支撑板27之间设置有联动弹簧40,且下齿筒23沿其轴线方向滑动设置在联动架26上,上齿筒22固定在联动架26上,内齿筒24插设在上齿筒22内,联动板21位于联动架26的上方,内齿筒24的上端面固定在联动板21的下表面,内齿筒24与上齿筒22滑动连接,所有连接杆7均穿过联动板21,密码键5及确认键6所在的连接杆7上具有凸缘7-2,凸缘7-2与联动板21的下表面接触,复位键4所在的连接杆7不设置凸缘7-2,也就是说复位键4在自身被按动时不会触发联动板21,从而不会通过联动机构使连接杆7转动,而复位键4所在的连接杆7只能被动的旋转;
上齿筒22上沿圆周均匀分布有多个上齿柱22-1,相邻两个上齿柱22-1之间形成有上齿槽,下齿筒23上沿圆周均匀分布有多个下齿柱23-1,相邻两个下齿柱23-1之间形成有下齿槽,上齿柱22-1的下表面及下齿柱23-1的上表面均为斜面,斜面均朝同一方向倾斜,内齿筒24上沿圆周均匀分布有多个中间齿柱24-1,下齿柱23-1及中间齿柱24-1均位于上齿槽内,中间齿柱24-1与下齿柱23-1的斜面接触;其中,确认键6与密码组中密码的数量之和等于上齿柱22-1的数量;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锁壳1内相对固有第一限位板51和第二限位板52,所有主动齿轮10及从动齿轮8均被轴向定位在第一限位板51和第二限位板52之间;
在联动弹簧40的作用下,下齿筒23的下齿柱23-1抵在内齿筒24的中间齿柱24-1上,使内齿筒24抵在联动板21上,联动板21则抵在连接杆7的凸缘7-2上,连接杆7的凸缘7-2抵在第二限位板52上,且此时下齿柱23-1位于上齿槽中,且与上齿柱22-1交错排布;当按键组的密码键5及确认键6中任意一者被按动时,随之对应会驱使连接杆7向下移动,那么连接杆7上的凸缘7-2会压着联动板21一起向下,然后通过联动板21带动内齿筒24向下,由于内齿筒24与联动架26滑动连接,且轴向固定在内齿筒24上,因此,在中间齿柱24-1向下推动下齿柱23-1的斜面时,会使下齿筒23一边正转一边下移,并逐渐压缩联动弹簧40;当停止对按键组的按动后,下齿柱23-1处于完全从上齿槽脱开的状态,且下齿柱23-1在周向上的一部分与上齿柱22-1正对,而内齿筒24在联动弹簧40的作用下会反过来向上移动,通过下齿柱23-1的斜面与上齿柱22-1的斜面的接触,使下齿筒23一边正转,一边上移,直至下齿柱23-1恢复与中间齿柱24-1的接触,联动板21也恢复至原位;在整个内齿筒24下降和上升的过程中,内齿筒24刚好转动一个工位的角度,从而由内齿筒24中的联动杆25带动主动齿轮10转动一个工位的角度;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哪一根连接杆7下移时,最终均是主动齿轮10正转,由于相邻两个连接杆7之间采用的是齿轮传动,而齿轮传动所带来的结果是相啮合的两个齿轮的转向相反,因此,在主动齿轮10正转时,反转的从动齿轮8始终保持反转,正转的从动齿轮8始终保持正转。
如图2、5、17、18、19所示,开锁机构包括外门把手28、锁芯杆29、内转盘30及内连杆31,内转盘30转动设置在底板13上,内转盘30通过内转轴32与内门把手33固定连接,外门把手28上具有外转轴34,外转轴34相对锁壳1转动设置,且外转轴34可相对内转盘30进行轴向位移,外转轴34上靠近内转轴32的一端具有插接部34-1,内转盘30上开设有与插接部34-1相匹配的插孔30-4,插接部34-1与插孔30-4对置;
内转盘30上偏心设置有内杆30-1,第一锁舌2上固定有滑杆35,滑杆35与底板13滑动连接,内连杆31的中间部位转动设置在底板13上,滑杆35远离第一锁舌2的一端设有挡杆部35-1,内连杆31的尾端位于挡杆部35-1与第一锁舌2之间,内连杆31的首端开设有第一长槽31-1,内杆30-1位于第一长槽31-1内;
锁芯杆29的一端与锁芯板9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限位部29-1,限位部29-1的上表面为坡面29-11,限位部29-1阻挡在插孔30-4的上方,插接部34-1与限位部29-1的坡面29-11正对,坡面29-11的上表面逐渐向下倾斜,具体地,插接部34-1的横截面呈非圆形(如多边形或椭圆形),以便当插接部34-1插入到插孔30-4内时,外转轴34周向固定在内转盘30上。
本实施中,密码组未被输入或输错时,锁芯板9在锁芯块11的作用下是无法移动的,那么外门把手28上外转轴34的插接部34-1也就无法进入到插孔30-4内进行驱动内转盘30转动,也就无法驱动第一锁舌2进行开锁;
当密码组被正确输入后,所有锁芯块11均被推动至不妨碍锁芯板9移动,此时便可将外门把手28向内转盘30方向推动,挡在插孔30-4处的限位部29-1在其上的坡面29-11与插接部34-1的配合下,锁芯杆29会连同锁芯板9一并产生位移,实现插接部34-1顺利进入到插孔30-4中,而后转动外门把手28,带动内转盘30一起转动,内转盘30上的内杆30-1会带动内连杆31转动,从而由内连杆31拨动挡杆部35-1,使第一锁舌2回缩,以实现开锁;为了便于第一锁舌2的自动伸出,滑杆35上也可套设有锁舌弹簧53,底板13上固定有安装座13-2,锁舌弹簧53的一端抵在安装座13-2上,另一端抵在第一锁舌2上;,利用第一锁舌2回缩时,锁舌弹簧53处于压缩状态,使挡杆部35-1在失去内连杆31的驱动力后,锁舌弹簧53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实现第一锁舌2的自动伸出;
另外,由于内门把手33通过内转轴32直接与内转盘30相连,因此,在屋内可直接转动内门把手33,利用内杆30-1的传动使第一锁舌2回缩,使该密码锁的打开。
如图22所示,为了提高安全系数,本实施例中增加了第二锁舌3,底板13上滑动设置有滑块36,滑块36上通过连接架37固定有第二锁舌3,第一锁舌2及第二锁舌3均位于锁壳1的同一侧,滑块36的下表面开设有下凹陷部36-1,下凹陷部36-1中具有两个供内连杆31尾端抵接的下受力面36-11,内连杆31的尾端位于两个下受力面36-11之间;两个下受力面36-11的设置主要的目的在于:可通过在屋内转动内门把手33时,直接控制第二锁舌3的伸缩,具体为:当内转盘30逆时针转动时,内转盘30通过内连杆31推动滑块36上靠近第二锁舌3一端的下受力面36-11,使第二锁舌3伸出,从而实现将该密码锁关闭;当内转盘30顺时针转动时,内转盘30通过内连杆31推动滑块36上远离第二锁舌3一端的下受力面36-11,第二锁舌3缩回,同时内连杆31也会一并推动挡杆部35-1,使第一锁舌2回缩,从而实现将该密码锁打开。
为了实现在屋外通过外门把手28只能使第二锁舌3伸出,无法回缩,本实施例中插接部34-1上套设有外转盘38,外转盘38周向固定在插接部34-1上,外转盘38上偏心设置有外杆38-1,外杆38-1与滑块36之间设有外连杆39,外连杆39的中间部位相对设置在支撑板27上,外连杆39的首端开设有第二长槽39-1,外杆38-1位于第二长槽39-1内,滑块36的上表面开设有上凹陷部36-2,上凹陷部36-2中靠近第二锁舌3的一端具有一个供外连杆39尾端抵接的上受力面36-21;当外转盘38逆时针转动时,外转盘38通过外连杆39推动滑块36上的上受力面36-21,使第二锁舌3伸出,从而实现将该密码锁关闭;当外转盘38顺时针转动时,滑块36上则无受力面供外连杆39抵接,从而实现无法在屋外通过外转盘38的转动使第二滑块36回缩;即无法在屋外通过驱动外转盘38的方式使第二锁舌3回缩。
如图21所示,为了便于在内门把手33上可控制复位板15上移,使锁芯块11复位,本实施例中内转盘30外周面上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水平槽30-2,另一侧开设有与第一水平槽30-2连通的第一斜槽30-3,第一水平槽30-2的延伸路径在内转盘30的同一轴向位置上,第一斜槽30-3的延伸路径沿内转盘30的周向逐渐向上倾斜,底板13上沿上下方向滑动设置有第一竖杆41,第一竖杆41的顶端固定有第一横杆41-1,复位板15上固定有内复位杆15-3,内复位杆15-3靠近第一横杆41-1的一端位于第一横杆41-1的正上方;内门把手33转动至第一横杆41-1沿第一斜槽30-3移动时,第一横杆41-1则会沿第一斜槽30-3逐渐上升,从而由第一横杆41-1顶住内复位杆15-3,使复位板15一并上移,从而实现锁芯块11的复位;而内门把手33转动至第一横杆41-1沿第一水平槽30-2移动时,第一横杆41-1则保持不动;作为优选设计,在内门把手33朝一个方向转动时,使第二锁舌3伸出,且复位板15上移使锁芯块11的复位,也就是说在屋内通过内门把手33锁门时,复位板15会一并使锁芯块11复位,从而防止锁芯块11忘记复位的情况发生。
如图20所示,为了便于在外门把手28上可控制复位板15上移,使锁芯块11复位,本实施例中外转盘38外周面上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水平槽38-2,另一侧开设有与第二水平槽38-2连通的第二斜槽38-3,第二水平槽38-2的延伸路径在外转盘38的同一轴向位置上,第二斜槽38-3的延伸路径沿外转盘38的周向逐渐向上倾斜,底板13上沿上下方向滑动设置有第二竖杆42,第二竖杆42的顶端固定有第二横杆42-1,复位板15上固定有外复位杆15-4,外复位杆15-4靠近第二横杆42-1的一端位于第二横杆42-1的正上方;外门把手28转动至第二横杆42-1沿第二斜槽38-3移动时,第二横杆42-1则会沿第二斜槽38-3逐渐上升,从而由第二横杆42-1顶住外复位杆15-4,使复位板15一并上移,从而实现锁芯块11的复位;而外门把手28转动至第二横杆42-1沿第二水平槽38-2移动时,第二横杆42-1则保持不动。
为了实现在锁芯板9在插接部34-1推动后能自动复位,进一步地,锁芯杆29上套设有锁芯弹簧43,锁芯弹簧43的一端抵在底板13的支座13-1上,另一端抵在限位部29-1;在插接部34-1的作用下,当锁芯板9朝向远离内转盘30的方向移动时,锁芯弹簧43处于压缩状态,在插接部34-1从插孔30-4脱离后,锁芯杆29上的限位部29-1则会失去插接部34-1的阻挡,在锁芯弹簧43的作用下,锁芯弹簧43会推动锁芯杆29复位,从而使锁芯板9复位,且只有在锁芯板9恢复原位后,复位板15才能够上移使锁芯块11复位。
锁壳1内固定有基座44,外转轴34穿过基座44,外转轴34上周向固定有转动套45,转动套45与基座44转动连接,转动套45上套设有外扭簧46,外扭簧46的一个自由端抵在转动套45上,另一个自由端抵在基座44上,外转轴34上套设有轴向弹簧47,轴向弹簧47的一端固定在锁壳1上,另一端固定在基座44上,底板13远离锁壳1的一端设有内壳48,内转轴32穿过内壳48,内转轴32上设有内扭簧49,内扭簧49的一个自由端抵在内壳48上,另一个自由端相对抵在内转轴32上,内扭簧49用于在内壳48和内转轴32之间传递扭矩;通过外扭簧46的设置可使外门把手28在转动后能自动复位,轴向弹簧47则是在外门把手28使其插接部34-1向内转盘30方向移动后,插接部34-1能自动从插孔30-4内弹开,同样,利用在内门把手33转动时,内扭簧49会蓄力,从而实现在内门把手33失去人手作用后,内门把手33在内扭簧49的作用下自动复位。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需预先设置好密码,如图23所示,以密码组所设的八位数密码依次为“1”、“2”、“3”、“4”、“5”、“6”、“7”、“8”为例,当这八位数密码均被正确输入(所在密码键5被按动)后,所有位于密码键5的锁芯块11才会解除对锁芯板9移动的阻碍,然后按下确认键6后,锁芯柱20也解除对锁芯板9移动的阻碍,随后锁芯板9便可横向移动,接着便可将外门把手28向内转盘30方向推动,挡在插孔30-4处的限位部29-1在其上的坡面29-11与插接部34-1的配合下,锁芯杆29会连同锁芯板9一并产生位移,实现插接部34-1顺利进入到插孔30-4中,而后转动外门把手28,带动内转盘30一起转动,内转盘30上的内杆30-1会带动内连杆31转动,从而由内连杆31抵住挡杆部35-1,使第一锁舌2回缩,以实现开锁;
在密码按错时,不但不能将该密码键5所对应的密码位中的锁芯上的卡柱11-1从第一板12上脱开,反而该密码键5所在连接杆7上的推杆7-1会将非密码位中的某个锁芯块11推至其上的卡柱11-1卡入第二板14的第二孔14-11中,使该非密码位中的锁芯块11也对锁芯板9的移动产生干涉,提高安全系数,也就说在对锁芯块11在复位之前,是无论如何也打不开的,只有对锁芯块11全部复位后,重新按次序输入正确的密码组才能使锁芯块11处于解锁状态,
另外,只有在按动九次密码键5后,或在按动八次密码键5及一次确认键6后,复位键4所在连接杆7上的推杆7-1才能与复位孔12-2正对,此时才能按动复位键4,并使锁芯块11与连接杆7上的推杆7-1一并恢复应有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中,密码组中的每位密码可重复设置,如8位密码全部设置成“1”,那么密码为“1”的密码键所对应的通孔组中共有8个工位为密码位,开锁时则需连按8次该字符为“1”的密码键;密码可重复设置加上密码必须按次序输入方可实现解锁,这样密码量是最大级别的,8位数密码量为108=100000000,如果密码不可重复设置,8位数密码量=10*9*8*7*6*5*4*3=1814400,密码量要小得多,因此密码组中的每位密码可重复设置,可极大的提高密码量,安全系数也就越高。
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机械式密码锁,包括锁壳(1)及第一锁舌(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按键组,设置在锁壳(1)的外侧,所述按键组包括一个用于进行密码复位的复位键(4)及多个用于输入密码的密码键(5),每个密码键(5)上所标的字符互不相同;
连接杆(7),复位键(4)及每个密码键(5)均各自配备一根所述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位于锁壳(1)内,所述复位键(4)及密码键(5)在自身被按动时为连接杆(7)提供驱动力,每个连接杆(7)上均套设有从动齿轮(8),所述从动齿轮(8)周向固定在连接杆(7)上,相邻两根连接杆(7)上的从动齿轮(8)相互啮合;
锁芯板(9),与连接杆(7)的端部对置,所述锁芯板(9)上开设有与密码键(5)所在的连接杆(7)一一对应的通孔组(9-1),每个通孔组(9-1)中通孔(9-11)的数量比密码组中密码的位数多一个,所述通孔组(9-1)中的通孔(9-11)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同一通孔组(9-1)中各通孔(9-11)的所在位置处对应为一个工位,密码组中每位密码所对应的通孔组(9-1)中均存在一个工位为与该位密码对应的密码位,位于密码位的通孔(9-11)内设有锁芯块(11);
第一板(12),与锁芯板(9)滑动连接,所述锁芯块(11)与第一板(12)卡设,所述连接杆(7)靠近锁芯板(9)的一端偏心设有用于推动锁芯块(11)的推杆(7-1);
主动齿轮(10),与任意一个连接杆(7)上的从动齿轮(8)啮合;
联动机构,与主动齿轮(10)传动连接,所述密码键(5)中任意一者每被按动一次,其所在的连接杆(7)相应转动一次,并会使联动机构带动主动齿轮(10)正转,实现所有的连接杆(7)转动一个工位;
复位机构,通过复位键(4)所在连接杆(7)的驱动,可使锁芯板(9)上的锁芯块(11)朝一个方向移动至复位;
以及开锁机构,用于驱动第一锁舌(2)进行伸缩,所述开锁机构设置在底板(13)与锁壳(1)之间,该密码锁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位密码的密码键(5)所在的连接杆(7)上的推杆(7-1)与该密码键(5)所对应的密码位处的锁芯块(11)正对,位于上一位密码的密码键(5)按动后,下一位密码的密码键(5)所在的连接杆(7)上的推杆(7-1)刚好与该密码键(5)所对应的密码位处的锁芯块(11)正对,当密码组中的密码所在的密码键(5)依次被按动后,开锁机构则会失去锁芯板(9)的阻碍,实现可驱动第一锁舌(2)进行伸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3)上固定有第二板(14),所述第一板(12)与第二板(1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12)位于锁芯板(9)的上方,所述第二板(14)位于锁芯板(9)的下方,所述锁芯板(9)的下表面与第二板(14)的上表面接触,所述锁芯块(11)的一端端面设有卡柱(11-1);
所述第一板(12)上开设有与通孔组(9-1)一一对置的第一孔组(12-1),所述第一孔组(12-1)中的第一孔(12-11)与该第一孔组(12-1)对置的通孔组(9-1)中的通孔(9-11)一一对应,位于密码位的锁芯块(11)上的卡柱(11-1)插设在与其对应的第一孔(12-11)中;
所述第二板(14)上开设有与通孔组(9-1)一一对置的第二孔组(14-1),所述第二孔组(14-1)中的第二孔(14-11)与该第二孔组(14-1)对置的通孔组(9-1)中的通孔(9-11)一一对应,处于通孔组(9-1)中非密码位的通孔(9-11)内设有锁芯块(11),位于非密码位的锁芯块(11)上的卡柱(11-1)朝向第二板(14),所述第二孔(14-11)用于供非密码位的锁芯块(11)上的卡柱(11-1)卡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式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还包括确认键(6),所述确认键(6)也配备一根所述连接杆(7),所述确认键(6)在自身被按动时为连接杆(7)提供驱动力,所述确认键(6)所在的连接杆(7)上也周向固定有从动齿轮(8),所述确认键(6)所在连接杆(7)上的从动齿轮(8)和与其相邻的连接杆(7)上的从动齿轮(8)啮合,所述确认键(6)与密码组中密码的数量之和等于连接杆(7)转动一周所需的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式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板(15)、主动齿条(16)、传动齿轮(17)及从动齿条(18),所述传动齿轮(17)转动设置在底板(13)上,所述主动齿条(16)及从动齿条(18)分别啮合在传动齿轮(17)的两侧,所述复位键(4)所在的连接杆(7)的底端与主动齿条(16)接触,所述复位板(15)及从动齿条(18)均沿通孔(9-11)的轴线方向滑动设在底板(13)上,所述从动齿条(18)上固定有侧翼(18-1),所述复位板(15)的下表面位于侧翼(18-1)的上表面的上方,所述复位板(15)上设有与通孔组(9-1)一一对置的复位凸起组(15-1),所述复位凸起组(15-1)中的复位凸起(15-11)与该复位凸起组(15-1)对置的通孔组(9-1)中通孔(9-11)一一对应,所述复位板(15)位于第二板(14)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械式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板(15)与第二板(14)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9)。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式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12)上开设有一个供复位键(4)所在连接杆(7)上的推杆(7-1)插设的复位孔(12-2)。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式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键(6)所在的连接杆(7)上也偏心设有推杆(7-1),所述第一板(12)上开设有一个供确认键(6)所在连接杆(7)上的推杆(7-1)插设的确认孔(12-3)。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械式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板(9)上正对确认键(6)所在连接杆(7)的部位插设有锁芯柱(20),所述第一板(12)上开设有供锁芯柱(20)卡设的柱孔(12-4),所述锁芯柱(20)卡设在柱孔(12-4)内,所述复位板(15)上设有与锁芯柱(20)对置的复位柱(15-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联动板(21)、上齿筒(22)、下齿筒(23)、内齿筒(24)、联动杆(25)及联动架(26),所述底板(13)上固定有支撑板(27),所述联动架(26)设在支撑板(27)上,所述主动齿轮(10)套设在联动杆(25)的一端,且周向固定在联动杆(25)上,所述联动杆(25)的一端固定在下齿筒(23)上,所述下齿筒(23)转动设置在联动架(26)上,所述下齿筒(23)的下端与支撑板(27)之间设置有联动弹簧(40),且下齿筒(23)沿其轴线方向滑动设置在联动架(26)上,所述上齿筒(22)固定在联动架(26)上,所述内齿筒(24)插设在上齿筒(22)内,所述联动板(21)位于联动架(26)的上方,所述内齿筒(24)的上端面固定在联动板(21)的下表面,所述内齿筒(24)与上齿筒(22)滑动连接,所有连接杆(7)均穿过联动板(21),所述密码键(5)所在的连接杆(7)上具有凸缘(7-2),所述凸缘(7-2)与联动板(21)的下表面接触;
所述上齿筒(22)上沿圆周均匀分布有多个上齿柱(22-1),相邻两个上齿柱(22-1)之间形成有上齿槽,所述下齿筒(23)上沿圆周均匀分布有多个下齿柱(23-1),相邻两个下齿柱(23-1)之间形成有下齿槽,所述上齿柱(22-1)的下表面及下齿柱(23-1)的上表面均为斜面,所述斜面均朝同一方向倾斜,所述内齿筒(24)上沿圆周均匀分布有多个中间齿柱(24-1),所述下齿柱(23-1)及中间齿柱(24-1)均位于上齿槽内,所述中间齿柱(24-1)与下齿柱(23-1)的斜面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械式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锁机构包括外门把手(28)、锁芯杆(29)、内转盘(30)及内连杆(31),所述内转盘(30)转动设置在底板(13)上,所述内转盘(30)通过内转轴(32)与内门把手(33)固定连接,所述外门把手(28)上具有外转轴(34),所述外转轴(34)相对锁壳(1)转动设置,且外转轴(34)可相对内转盘(30)进行轴向位移,所述外转轴(34)上靠近内转轴(32)的一端具有插接部(34-1),所述内转盘(30)上开设有与插接部(34-1)相匹配的插孔(30-4),所述插接部(34-1)与插孔(30-4)对置;
所述内转盘(30)上偏心设置有内杆(30-1),所述第一锁舌(2)上固定有滑杆(35),所述滑杆(35)与底板(13)滑动连接,所述内连杆(31)的中间部位转动设置在底板(13)上,所述滑杆(35)远离第一锁舌(2)的一端设有挡杆部(35-1),所述内连杆(31)的尾端位于挡杆部(35-1)与第一锁舌(2)之间,所述内连杆(31)的首端开设有第一长槽(31-1),所述内杆(30-1)位于第一长槽(31-1)内;
所述锁芯杆(29)的一端与锁芯板(9)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限位部(29-1),所述限位部(29-1)的上表面为坡面(29-11),所述限位部(29-1)阻挡在插孔(30-4)的上方,所述插接部(34-1)与限位部(29-1)的坡面(29-11)正对,所述坡面(29-11)的上表面逐渐向下倾斜,当插接部(34-1)插入到插孔(30-4)内时,外转轴(34)周向固定在内转盘(30)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械式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3)上滑动设置有滑块(36),所述滑块(36)上通过连接架(37)固定有第二锁舌(3),所述第一锁舌(2)及第二锁舌(3)均位于锁壳(1)的同一侧,所述滑块(36)的下表面开设有下凹陷部(36-1),所述下凹陷部(36-1)中具有两个供内连杆(31)尾端抵接的下受力面(36-11),所述内连杆(31)的尾端位于两个下受力面(36-11)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械式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34-1)上套设有外转盘(38),所述外转盘(38)周向固定在插接部(34-1)上,所述外转盘(38)上偏心设置有外杆(38-1),所述外杆(38-1)与滑块(36)之间设有外连杆(39),所述外连杆(39)的中间部位相对转动设置在锁壳(1)内,所述外连杆(39)的首端开设有第二长槽(39-1),所述外杆(38-1)位于第二长槽(39-1)内,所述滑块(36)的上表面开设有上凹陷部(36-2),所述上凹陷部(36-2)中靠近第二锁舌(3)的一端具有一个供外连杆(39)尾端抵接的上受力面(36-21)。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械式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盘(30)外周面上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水平槽(30-2),另一侧开设有与第一水平槽(30-2)连通的第一斜槽(30-3),所述第一水平槽(30-2)的延伸路径在内转盘(30)的同一轴向位置上,所述第一斜槽(30-3)的延伸路径沿内转盘(30)的周向逐渐向上倾斜,所述底板(13)上沿上下方向滑动设置有第一竖杆(41),所述第一竖杆(41)的顶端固定有第一横杆(41-1),所述复位板(15)上固定有内复位杆(15-3),所述内复位杆(15-3)靠近第一横杆(41-1)的一端位于第一横杆(41-1)的正上方。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机械式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盘(38)外周面上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水平槽(38-2),另一侧开设有与第二水平槽(38-2)连通的第二斜槽(38-3),所述第二水平槽(38-2)的延伸路径在外转盘(38)的同一轴向位置上,所述第二斜槽(38-3)的延伸路径沿外转盘(38)的周向逐渐向上倾斜,所述底板(13)上沿上下方向滑动设置有第二竖杆(42),所述第二竖杆(42)的顶端固定有第二横杆(42-1),所述复位板(15)上固定有外复位杆(15-4),所述外复位杆(15-4)靠近第二横杆(42-1)的一端位于第二横杆(42-1)的正上方。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械式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杆(29)上套设有锁芯弹簧(43),所述锁芯弹簧(43)的一端抵在底板(13)的支座(13-1)上,另一端抵在限位部(29-1)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械式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1)内固定有基座(44),所述外转轴(34)穿过基座(44),所述外转轴(34)上周向固定有转动套(45),所述转动套(45)与基座(44)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套(45)上套设有外扭簧(46),所述外扭簧(46)的一个自由端抵在转动套(45)上,另一个自由端抵在基座(44)上,所述外转轴(34)上套设有轴向弹簧(47),所述轴向弹簧(47)的一端固定在锁壳(1)上,另一端固定在基座(44)上,所述底板(13)远离锁壳(1)的一端设有内壳(48),所述内转轴(32)穿过内壳(48),所述内转轴(32)上设有内扭簧(49),所述内扭簧(49)的一个自由端抵在锁壳(1)上,另一个自由端相对抵在内转轴(32)上。
CN201811097488.9A 2018-09-19 2018-09-19 机械式密码锁 Active CN1090575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97488.9A CN109057544B (zh) 2018-09-19 2018-09-19 机械式密码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97488.9A CN109057544B (zh) 2018-09-19 2018-09-19 机械式密码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57544A CN109057544A (zh) 2018-12-21
CN109057544B true CN109057544B (zh) 2023-12-19

Family

ID=64762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97488.9A Active CN109057544B (zh) 2018-09-19 2018-09-19 机械式密码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575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4406B (zh) * 2019-08-06 2024-03-29 厦门美科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乱码密码锁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73353A (en) * 1966-12-27 1969-10-21 Fichet Bauche A Sa Combination lock
US5582049A (en) * 1993-12-17 1996-12-10 Mauer Gmbh Combination lock with four dial buttons
CN1730875A (zh) * 2004-08-04 2006-02-08 王美莉 密码锁的密码设定结构及其方法
CN101067357A (zh) * 2007-04-29 2007-11-07 成骊合 一种按键式机械密码锁的锁芯装置
CN101191393A (zh) * 2006-11-20 2008-06-04 田远林 机械按键密码锁
CN104533164A (zh) * 2014-12-05 2015-04-22 魏祖旭 机械密码锁盘
CN105888394A (zh) * 2016-07-01 2016-08-24 刘太和 密码锁以及使用该密码锁的防盗门、汽车和保险箱
CN108915375A (zh) * 2018-09-19 2018-11-30 何志勤 密码锁的开锁机构
CN209742519U (zh) * 2018-09-19 2019-12-06 何志勤 机械式密码锁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73353A (en) * 1966-12-27 1969-10-21 Fichet Bauche A Sa Combination lock
US5582049A (en) * 1993-12-17 1996-12-10 Mauer Gmbh Combination lock with four dial buttons
CN1730875A (zh) * 2004-08-04 2006-02-08 王美莉 密码锁的密码设定结构及其方法
CN101191393A (zh) * 2006-11-20 2008-06-04 田远林 机械按键密码锁
CN101067357A (zh) * 2007-04-29 2007-11-07 成骊合 一种按键式机械密码锁的锁芯装置
CN104533164A (zh) * 2014-12-05 2015-04-22 魏祖旭 机械密码锁盘
CN105888394A (zh) * 2016-07-01 2016-08-24 刘太和 密码锁以及使用该密码锁的防盗门、汽车和保险箱
CN108915375A (zh) * 2018-09-19 2018-11-30 何志勤 密码锁的开锁机构
CN209742519U (zh) * 2018-09-19 2019-12-06 何志勤 机械式密码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57544A (zh) 2018-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57544B (zh) 机械式密码锁
CN102834575A (zh) 机械推压按钮锁定布置
US9175504B2 (en) Mechanical combination lock
CN209742519U (zh) 机械式密码锁
CN110159081B (zh) 机械密码锁
CN113153002A (zh) 一种具有寻码机构的密码锁
CN103266814B (zh) 拉链密码锁
CN108952336B (zh) 一种无钥匙盲开机械密码锁
CN108843155B (zh) 一种外置式固定锁
CN108915375B (zh) 密码锁的开锁机构
CN203701750U (zh) 可变齿形密码锁芯系统
CN209482880U (zh) 密码锁的开锁机构
CN210828721U (zh) 一种圆形锁及箱包
CN211818704U (zh) 一种新型无源自更新密码锁
CN203420528U (zh) 拉链密码锁
CN208675214U (zh) 一种tf自弹卡座
CN112814483B (zh) 一种防盗密码锁
CN114704160B (zh) 一种新型变电站门禁管理工具
CN218815776U (zh) 一种新型变电站门禁管理工具
CN113123683B (zh) 一种信号箱用保密锁
CN107780712B (zh) 一种能找回密码的密码锁
CN111119587A (zh) 一种密码锁
CN204590831U (zh) 一种机械密码锁
CN215803878U (zh) 一种箱体扣合闭锁机构
CN209482882U (zh) 用于密码锁的内门把手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