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41170A - 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41170A
CN109041170A CN201811056752.4A CN201811056752A CN109041170A CN 109041170 A CN109041170 A CN 109041170A CN 201811056752 A CN201811056752 A CN 201811056752A CN 109041170 A CN109041170 A CN 1090411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ting iinformation
smart machine
application
distribution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567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全全
刘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xchip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xchip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xchip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xchip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5675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41170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41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411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2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e.g. protect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包括在无线接收模式下,根据接收的入网指令确定配网模式;当所述配网模式为固定路由配网模式时,接收基于AT指令预先配置的指定路由信息,根据所述指定路由信息连接入网;当所述配网模式为一键配网模式时,基于所述入网指令确定移动终端的待配网应用,并基于所述AT指令接收所述待配网应用发送的应用路由信息,根据所述应用路由信息连接入网。该方法可有效满足智能设备的多元入网方式需求,扩大了其使用范围,进一步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智能设备以及智能设备的入网系统,均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联网智能硬件通信控制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还涉及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智能设备以及智能设备的入网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万物互联时代,各种智能设备的大量涌现,迅速地推动了智能生活的普及。其中,如何使智能设备快速高效且稳定可靠的接入网络,成为开启智能生活最为关键的一环。
目前,常用的智能设备配置入网方法,通常是将联网逻辑实现的功能代码以及具体流程固化在设备端,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指定路由入网方式,即智能设备处于AP模式(无线发射模式),手机处于station模式(无线接收模式),二者之间建立连接以组成局域网;进一步,由手机发送指定路由器的相关信息至智能设备,以使智能设备根据该信息主动连接至指定路由器,从而实现智能设备的入网功能。另一种是一键配置入网方式,即智能设备处于混杂模式,在该模式下,监听网络中手机端发出的所有报文,当手机端APP将相应的路由信息编码到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报文中,并通过广播或组播报发出时,智能设备则将监听到该UDP报文,并对其进行解码,获得对应的路由信息,进一步,即可根据该路由信息完成入网。
然而,现有的智能设备一般仅能够支持一种入网方式,即仅支持指定路由入网方式或仅支持一键配置入网方式,由此,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设备将会很难柔性的适应新的用户需求,或多元的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从而束缚了产品的使用范围,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进一步,对于上述两种入网方式,由于其相应的入网流程均固化于智能设备端,那么在入网过程中,则均需要在智能设备端进行繁复的二次开发与调试,而对于传统行业的技术人员而言,想要实现智能设备的多元入网方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其门槛较高,且可靠稳定性不能保证,产品开发迭代周期较长,从某种程度也上增加了产品升级的成本。
因此,如何有效满足智能设备的多元入网方式需求,扩大其使用范围,进一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该入网方法可有效满足智能设备的多元入网方式需求,扩大了其使用范围,进一步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本申请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智能设备以及智能设备的入网系统,均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包括:
在无线接收模式下,根据接收的入网指令确定配网模式;
当所述配网模式为固定路由配网模式时,接收基于AT指令预先配置的指定路由信息,根据所述指定路由信息连接入网;
当所述配网模式为一键配网模式时,基于所述入网指令确定移动终端的待配网应用,并基于所述AT指令接收所述待配网应用发送的应用路由信息,根据所述应用路由信息连接入网。
优选的,所述在无线接收模式下,根据接收的入网指令确定配网模式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AT指令配置智能设备的工作模式为所述无线接收模式。
优选的,所述接收基于AT指令预先配置的指定路由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指定路由信息锁定第一信息传输通道;
通过所述第一信息传输通道接收所述指定路由信息。
优选的,所述接收基于AT指令预先配置的指定路由信息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指定路由信息进行解密,获得解密后的指定路由信息。
优选的,述对所述指定路由信息进行解密,获得解密后的指定路由信息,包括:
通过非对称解密算法对所述指定路由信息进行解密,获得所述解密后的指令路由信息。
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AT指令接收所述待配网应用发送的应用路由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应用路由信息锁定第二信息传输通道;
通过所述第二信息传输通道接收所述应用路由信息。
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AT指令接收所述待配网应用发送的应用路由信息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应用路由信息进行解码,获得解码后的应用路由信息。
优选的,所述指定路由信息包括所述指定路由信息对应的路由器的SSID和密码;所述应用路由信息包括所述应用路由信息对应的路由器的SSID和密码。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指定路由信息连接入网,或所述根据所述应用路由信息连接入网后,还包括:
返回确认连接信息至所述移动终端。
优选的,所述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还包括:
保存所述指定路由信息或所述应用路由信息。
优选的,所述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还包括:
实时监控入网状态,当入网失败或异常断网时,发送报警指令至报警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装置,包括:
配网模式选择模块,用于在无线接收模式下,根据接收的入网指令确定配网模式;
指定路由配网模块,用于当所述配网模式为固定路由配网模式时,接收基于AT指令预先配置的指定路由信息,根据所述指定路由信息连接入网;
应用路由配网模块,用于当所述配网模式为一键配网模式时,基于所述入网指令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待配网应用,并基于所述AT指令接收所述待配网应用发送的应用路由信息,根据所述应用路由信息连接入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系统,包括:
上述任意一种智能设备;
移动终端,用于发送应用路由信息至所述智能设备;
路由器,用于提供无线网络。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包括在无线接收模式下,根据接收的入网指令确定配网模式;当所述配网模式为固定路由配网模式时,接收基于AT指令预先配置的指定路由信息,根据所述指定路由信息连接入网;当所述配网模式为一键配网模式时,基于所述入网指令确定移动终端的待配网应用,并基于所述AT指令接收所述待配网应用发送的应用路由信息,根据所述应用路由信息连接入网。
可见,本申请所提供的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在智能设备端预先设置了一系列的AT指令,由此,在接收到相关入网指令后,即可对相应的AT指令进行解析,从而实现了智能设备的多元入网功能,该入网方法可支持指定路由入网方式和一键配置入网方式,其中,一键配置入网方式还可支持动态扩展,即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满足多种应用连接入网。因此,该入网方法将更易于适应新的用户需求,以及多元的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有效扩大了智能设备的使用范围,延长了其生命周期。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智能设备以及智能设备的入网系统,均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另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另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该入网方法可有效满足智能设备的多元入网方式需求,扩大了其使用范围,进一步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本申请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智能设备以及智能设备的入网系统,均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入网方法可以包括:
S101:在无线接收模式下,根据接收的入网指令确定配网模式;
具体的,为实现智能设备的入网流程,可先对智能设备的工作模式进行配置,将其工作模式配置为无线接收模式,以便智能设备可在该模式下接收到由移动终端发送的相关路由信息,并根据该路由信息完成入网流程。因此,在无线接收模式下,用户可先发送入网指令至智能设备的主控器,进一步,主控器即可根据该入网指令确定智能设备的配网模式。其中,对于入网指令的发送可通过相应的按钮实现,也可通过相应的遥控装置实现,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上述智能设备的配网模式可以包括固定路由配网模式和一键配网模式,固定路由配网模式是通过指定路由器完成配网,一键配网模式是通过指定移动终端的待配网应用完成配网。
S102:当配网模式为固定路由配网模式时,接收基于AT指令预先配置的指定路由信息,根据所述指定路由信息连接入网;
具体的,AT指令为应用于终端设备与PC应用之间的指令,可用于实现二者的连接与通信,因此,在本申请所提供的智能设备的入网方式中,首先在智能设备端定义了相应的AT指令,具体而言,该AT指令可设置于其相应的无线通信装置中,以便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无线通信装置与主控制器之间,当确定配网模式为固定路由配网模式时,无线通信装置接收主控制器发送的基于AT指令预先配置的指定路由信息,进一步即可根据该指定路由信息直接与对应的路由器建立连接,以完成智能设备的入网流程。
优选的,上述接收基于AT指令预先配置的指定路由信息可以包括:根据指定路由信息锁定第一信息传输通道;通过第一信息传输通道接收所述指定路由信息。
一般情况下,路由信息的传输可基于相应的信息传输通道实现,而主控制器与智能设备的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并不唯一,因此,为有效保证指定路由信息的传输效率,在其传输过程中,首先可基于该指定路由信息对信息传输信道进行选择,以获得最为适合进行指定路由信息传输的传输信道,即上述第一信息传输通道;进一步,即可通过该第一信息传输通道接收主控制器发送的指定路由信息,以实现智能设备的入网。其中,对于上述第一信息传输通道的锁定方式,可参照已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上述接收基于AT指令预先配置的指定路由信息之后,还可以包括:对指定路由信息进行解密,获得解密后的指定路由信息。
具体的,为避免指定路由信息在上述传输过程中遭受被窃取、被篡改等攻击,避免智能设备遭受非法控制,因此,为有效保证指定路由信息的安全性,主控制器在下发指定路由信息之前,可先对其进行加密处理,获得加密后的指定路由信息;进一步,当智能设备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上述加密后的指定路由信息后,可先对其进行解密处理,并获得相应的解密后的指定路由信息。
其中,对于上述主控制器对指定路由信息的加密方式,可采用已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加密技术,如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数字签名等,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相应的,当智能设备的无线通信装置对其进行解密处理时,采用上述加密算法对应的解密算法即可。
优选的,上述对指定路由信息进行解密,获得解密后的指定路由信息,可以包括:通过非对称解密算法对指定路由信息进行解密,获得解密后的指令路由信息。
具体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较为具体的指定路由信息的加密方式,即非对称加密算法;相应的,智能设备的无线通信装置采用非对称解密算法即可实现对指定路由信息的解密处理,并获得上述解密后的指定路由信息。
S103:当配网模式为一键配网模式时,基于入网指令确定移动终端的待配网应用,并基于AT指令接收待配网应用发送的应用路由信息,根据应用路由信息连接入网。
具体的,在S102的基础上,当确定配网模式为一键配网模式时,则可基于接收到的入网指令确定移动终端中的待配网应用,如微信、AWS等;进一步,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中的待配网应用发送其对应的路由器信息,即上述应用路由信息至智能设备,同时,智能设备可基于AT指令对其进行获取;最后智能设备即可根据该应用路由信息连接至相应的路由器。其中,上述待配网应用与上述用路由信息一一对应,由此,即实现了对多种APP类型的配网方式的支持。
优选的,上述基于AT指令接收待配网应用发送的应用路由信息可以包括:根据应用路由信息锁定第二信息传输通道;通过第二信息传输通道接收应用路由信息。
具体的,类似于上述指定路由信息的传输过程,为保证应用路由信息的传输效率,在其传输过程中,同样可基于该应用路由信息对信息传输通道进行选择,以获得最为适合进行应用路由信息传输的传输通道,即上述第二信息传输通道;进一步,即可通过该第二信息传输通道接收待配网应用发送的应用路由信息,以实现智能设备的入网。
其中,对于上述第一信息传输通道与第二信息传输通道的锁定方式,可相同,亦可不用,本申请同样不进行限定。
同样的,为有效保证应用路由信息的安全性,也可以对该应用路由信息进行加解密处理,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指定路由信息的加解密过程,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上述指定路由信息可以包括指定路由信息对应的路由器的SSID和密码;上述应用路由信息可以包括应用路由信息对应的路由器的SSID和密码。
具体的,对于上述指定路由信息和应用路由信息,一般可以包括对应路由器的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以及密码,由此,智能设备即可根据SSID和密码主动与对应的路由器建立连接,从而完成入网流程。当然,路由信息的种类并不唯一,其种类选择不会影响本申请的实施。
优选的,上述基于AT指令接收待配网应用发送的应用路由信息之后,还可以包括:对应用路由信息进行解码,获得解码后的应用路由信息。
具体的,当配网模式为一键配网模式时,其所涉及到的待配网应用的种类并不唯一,因此,用户在基于移动终端的待配网应用发送应用路由信息时,可先对其进行编码处理,例如,可将SSID以及密码编码到UDP报文中,并通过广播报或组播报发送至智能设备;进一步,智能设备在基于AT指令接收到UDP报文后即可对其进行解码,从而获得正确的SSID以及密码,也即上述解码后的应用路由信息。
当然,对于上述固定路由配网模式,同样也可存在上述对路由信息进行编码、解码的过程,其具体实现方式参照上述描述即可,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上述在无线接收模式下,根据接收的入网指令确定配网模式之前,还可以包括:基于AT指令配置智能设备的工作模式为无线接收模式。
具体的,本步骤旨在对智能设备的工作模式进行配置,那么为实现智能设备的入网流程,可先将其工作模式配置为无线接收模式,以便完成智能设备的入网流程,因此,可进一步基于上述AT指令实现上述工作模式的配置过程。
本申请所提供的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在智能设备端预先设置了一系列的AT指令,由此,在接收到相关入网指令后,即可对相应的AT指令进行解析,从而实现了智能设备的多元入网功能,该入网方法可支持指定路由入网方式和一键配置入网方式,其中,一键配置入网方式还可支持动态扩展,即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满足多种应用连接入网。因此,该入网方法将更易于适应新的用户需求,以及多元的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有效扩大了智能设备的使用范围,延长了其生命周期。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上述根据指定路由信息连接入网,或根据应用路由信息连接入网之后,还可以包括:返回确认连接信息至移动终端。
具体的,当智能设备根据指定路由信息连接入网,或根据应用路由信息连接入网后,也即实现智能设备的入网流程后,还可进一步返回确认连接信息至移动终端,以便通过移动终端告知用户该智能设备已入网成功。其中,对于指定路由配网模式,当智能设备入网成功后,直接返回确认连接信息至移动终端即可;对于一键配网模式,则可以将确认连接信息返回至相应的待配网应用。此外,对于确认连接信息返回的方式,可通过移动终端的显示界面进行显示,如显示“连接成功”的字样或显示表示入网成功的符号等,也可以采用语音通知的形式提醒用户,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上述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还可以包括:保存指定路由信息或应用路由信息。
具体的,当智能设备成功入网后,可进一步将接入的路由器的路由信息,即上述指定路由信息或应用路由信息进行保存,如保存至相应的存储器中等,由此,当智能设备重新启动时,则可自动快速连接入网,无需重新配置操作,实现了在智能设备入网成功后永久存储记忆配网信息的功能,更加方便快捷。当然,若需要更改连接入网对应的路由器,则重新进行上述配置操作即可。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上述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还可以包括:实时监控入网状态,当入网失败或异常断网时,发送报警指令至报警器。
具体的,为保证智能设备的正常运行,还可进一步对其自身的入网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当出现入网失败,或入网成功后又异常断网时,则可直接发送报警指令至报警器进行报警,以告知用户入网失败,以便于用户及时对其进行查看和维修。例如,可将报警器安装于智能设备中,当智能设备入网异常时,即可发出鸣笛;同时,还可发送入网失败的消息至移动终端进行显示等。进一步,还可对智能设备入网失败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保存,以便当智能设备再次出现入网失败问题时,可告知用户入网失败的原因,将更加便于用户及时对其进行维修。
基于上述各个实施例,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请参考图2,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另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入网方法可包括:
S201:基于AT指令配置智能设备的工作模式为无线接收模式;
本步骤旨在对智能设备的工作模式进行配置,其基于AT指令的工作模式的配置如下:AT+WMODE=STATION\r,使其工作在STATION模式,即无线接收模式。
S202:在无线接收模式下,根据接收的入网指令确定配网模式;
本步骤旨在确定智能设备的配网模式,确定智能设备通过固定路由配网模式或一键配网模式实现入网流程。
S203:当配网模式为固定路由配网模式时,接收基于AT指令预先配置的指定路由信息,根据所述指定路由信息连接入网。
当配网模式为固定路由配网模式时,即可根据基于AT指令预先配置的指定路由信息直接连接入网,即:AT+WJAP=ssid,key\r。其中,该指定路由信息可包括指定路由器的SSID和密码。
S204:当配网模式为一键配网模式时,基于入网指令确定移动终端的待配网应用,并基于AT指令接收待配网应用发送的应用路由信息,根据应用路由信息连接入网;
当配网模式为一键配网模式时,可基于AT指令接收待配网应用发送的应用路由信息,即:AT+SMARTSTART=n\r,其中,n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义,例如,n=1,代表Easylink配网;n=2,代表微信Airkiss配网;n=3,代表AWS配网,依次类推,用户可根据具体需求,添加入关于其他应用的一键配网方式。
S205:返回确认连接信息至移动终端;
本步骤旨在智能设备入网成功后,将入网成功对应的确认连接信息返回至移动终端:WEVENT:+STATION_UP。
S206:保存指定路由信息或应用路由信息;
本步骤旨在将获得的路由信息进行保存,对于其保存位置,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S207:实时监控入网状态,当入网失败或异常断网时,发送报警指令至报警器。
本步骤旨在对智能设备的入网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当出现异常断网时,即可进行报警:WEVENT:+STATION_DOWN。
本申请所提供的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的具体实施例,在智能设备端预先设置了一系列的AT指令,由此,在接收到相关入网指令后,即可通过主控器对相应的AT指令进行解析,从而实现了智能设备的多元入网功能,该入网方法可支持指定路由入网方式和一键配置入网方式,其中,一键配置入网方式还可支持动态扩展,即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满足多种应用连接入网。因此,该入网方法将更易于适应新的用户需求,以及多元的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有效扩大了智能设备的使用范围,延长了其生命周期。
为解决上述问题,请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装置的示意图,该入网装置可以包括:
配网模式选择模块10,用于在无线接收模式下,根据接收的入网指令确定配网模式;
指定路由配网模块20,用于当配网模式为固定路由配网模式时,接收基于AT指令预先配置的指定路由信息,根据指定路由信息连接入网;
应用路由配网模块30,用于当配网模式为一键配网模式时,基于入网指令确定移动终端的待配网应用,并基于AT指令接收待配网应用发送的应用路由信息,根据应用路由信息连接入网。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另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装置的示意图。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该入网装置还可以包括:
工作模式配置模块40,用于基于AT指令配置智能设备的工作模式为无线接收模式。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该入网装置还可以包括:
确认入网模块50,用于返回确认连接信息至移动终端。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该入网装置还可以包括:
信息保存模块60,用于保存指定路由信息或应用路由信息。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该入网装置还可以包括:
入网监控模块70,用于实时监控入网状态,当入网失败或异常断网时,发送报警指令至报警器。
对于本申请提供的装置的介绍请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在此不做赘述。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任意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的步骤。
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对于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介绍请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在此不做赘述。
为解决上述问题,请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智能设备可包括:
存储器1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12,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可实现上述任意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的步骤。
对于本申请提供的智能设备的介绍请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在此不做赘述。
为解决上述问题,请参考图6,图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入网系统可包括:
上述智能设备1,用于实现上述任意一种智能设备1的入网方法的步骤;
移动终端2,用于发送应用路由信息至智能设备1;
路由器3,用于提供无线网络。
对于本申请提供的智能设备的入网系统的介绍请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在此不做赘述。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智能设备的连云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智能设备及智能设备的连云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要素。

Claims (15)

1.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无线接收模式下,根据接收的入网指令确定配网模式;
当所述配网模式为固定路由配网模式时,接收基于AT指令预先配置的指定路由信息,根据所述指定路由信息连接入网;
当所述配网模式为一键配网模式时,基于所述入网指令确定移动终端的待配网应用,并基于所述AT指令接收所述待配网应用发送的应用路由信息,根据所述应用路由信息连接入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无线接收模式下,根据接收的入网指令确定配网模式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AT指令配置智能设备的工作模式为所述无线接收模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基于AT指令预先配置的指定路由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指定路由信息锁定第一信息传输通道;
通过所述第一信息传输通道接收所述指定路由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基于AT指令预先配置的指定路由信息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指定路由信息进行解密,获得解密后的指定路由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指定路由信息进行解密,获得解密后的指定路由信息,包括:
通过非对称解密算法对所述指定路由信息进行解密,获得所述解密后的指令路由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AT指令接收所述待配网应用发送的应用路由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应用路由信息锁定第二信息传输通道;
通过所述第二信息传输通道接收所述应用路由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AT指令接收所述待配网应用发送的应用路由信息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应用路由信息进行解码,获得解码后的应用路由信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路由信息包括所述指定路由信息对应的路由器的SSID和密码;所述应用路由信息包括所述应用路由信息对应的路由器的SSID和密码。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指定路由信息连接入网,或所述根据所述应用路由信息连接入网后,还包括:
返回确认连接信息至所述移动终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保存所述指定路由信息或所述应用路由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入网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实时监控入网状态,当入网失败或异常断网时,发送报警指令至报警器。
12.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网模式选择模块,用于在无线接收模式下,根据接收的入网指令确定配网模式;
指定路由配网模块,用于当所述配网模式为固定路由配网模式时,接收基于AT指令预先配置的指定路由信息,根据所述指定路由信息连接入网;
应用路由配网模块,用于当所述配网模式为一键配网模式时,基于所述入网指令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待配网应用,并基于所述AT指令接收所述待配网应用发送的应用路由信息,根据所述应用路由信息连接入网。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的步骤。
14.一种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的步骤。
15.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智能设备;
移动终端,用于发送应用路由信息至所述智能设备;
路由器,用于提供无线网络。
CN201811056752.4A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Pending CN1090411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56752.4A CN109041170A (zh)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56752.4A CN109041170A (zh)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41170A true CN109041170A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20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56752.4A Pending CN109041170A (zh)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4117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3144A (zh) * 2020-09-15 2021-02-05 武汉天喻聚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模组的数据安全系统及方法
CN113552808A (zh) * 2020-04-23 2021-10-26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家居设备配网方法、电子家居设备以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9649A (zh) * 2013-03-18 2013-06-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3384157A (zh) * 2013-03-14 2013-11-06 上海汉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嵌入式wifi模块
CN104768150A (zh) * 2015-03-31 2015-07-08 深圳市江波龙电子有限公司 WiFi设备连接无线热点的方法及系统
CN106102065A (zh) * 2016-08-15 2016-11-09 深圳Tcl智能家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WiFi设备的入网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6161497A (zh) * 2015-03-26 2016-11-23 深圳市领耀东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适配连接协议的wifi模块和wifi模块的自适配连接方法
CN106254189A (zh) * 2016-09-13 2016-12-21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WiFi配网方法
CN106376026A (zh) * 2016-08-23 2017-02-01 杭州德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物联网设备的配网方法
CN106483863A (zh) * 2016-08-01 2017-03-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配网模式切换方法、配网模式切换装置及智能插座
WO2018068750A1 (zh) * 2016-10-12 2018-04-19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联网方法、家用电器和家电系统联网方法
CN107995637A (zh) * 2017-11-20 2018-05-04 惠州Tcl家电集团有限公司 物联网设备入网方法、系统、物联网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4157A (zh) * 2013-03-14 2013-11-06 上海汉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嵌入式wifi模块
CN103179649A (zh) * 2013-03-18 2013-06-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6161497A (zh) * 2015-03-26 2016-11-23 深圳市领耀东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适配连接协议的wifi模块和wifi模块的自适配连接方法
CN104768150A (zh) * 2015-03-31 2015-07-08 深圳市江波龙电子有限公司 WiFi设备连接无线热点的方法及系统
CN106483863A (zh) * 2016-08-01 2017-03-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配网模式切换方法、配网模式切换装置及智能插座
CN106102065A (zh) * 2016-08-15 2016-11-09 深圳Tcl智能家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WiFi设备的入网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6376026A (zh) * 2016-08-23 2017-02-01 杭州德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物联网设备的配网方法
CN106254189A (zh) * 2016-09-13 2016-12-21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WiFi配网方法
WO2018068750A1 (zh) * 2016-10-12 2018-04-19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联网方法、家用电器和家电系统联网方法
CN107995637A (zh) * 2017-11-20 2018-05-04 惠州Tcl家电集团有限公司 物联网设备入网方法、系统、物联网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2808A (zh) * 2020-04-23 2021-10-26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家居设备配网方法、电子家居设备以及移动终端
CN112333144A (zh) * 2020-09-15 2021-02-05 武汉天喻聚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模组的数据安全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91269B (zh) 一种数据保护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8366362A (zh) Mesh网络及其mesh设备安全配网方法
US10187215B2 (en) Combined authentication and encryption
CN102333335B (zh) 一种无线局域网wlan中业务恢复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WO2010000176A1 (zh) 一种维护基站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7465613B (zh) 链路聚合接口通信状态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4869609A (zh) 信息提供方法和装置
CN102083023A (zh) 一种远程控制设备重启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8605225A (zh) 一种安全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726795B (zh)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1183935A (zh) Rtp报文的密钥协商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432262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witching station in centralized wlan when wpi is performed by access controller
CN109041170A (zh) 一种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CN110943835A (zh) 一种发送无线局域网信息的配网加密方法及系统
US20170099289A1 (en) Temporary Mac Address-Based Access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17000625A1 (zh)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服务器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2065417B (zh) 实现安全上下文信息同步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17020150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2811153B (zh) Vlan状态的协商方法及边缘设备
CN109167834A (zh) 一种智能设备的连云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US10547985B2 (en)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device, and group communication method
EP255772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access authentication in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CN103442450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EP2891299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fficient remote security panel configuration and management
CN102668504A (zh) 具有改善转换的速度和质量的密钥分配功能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