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39794A - 一种回源路径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源路径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39794A
CN109039794A CN201710428254.7A CN201710428254A CN109039794A CN 109039794 A CN109039794 A CN 109039794A CN 201710428254 A CN201710428254 A CN 201710428254A CN 109039794 A CN109039794 A CN 1090397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e
node
upper layer
fringe node
layer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282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ingsoft Cloud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Kingsoft Clou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ingsoft Cloud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Kingsoft Clou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ingsoft Cloud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Kingsoft Clou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ingsoft Cloud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2825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3979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39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397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04L43/0864Round trip 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7/63Routing a service request depending on the request content or contex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源路径确定方法及装置,应用于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边缘节点,所述方法包括: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以使得每一个上层节点确定所述文件获取请求对应的文件,并将所述文件发送至所述边缘节点;在接收完毕每一上层节点发送的文件后,确定每一个上层节点所对应的回源参考时长,其中,任一上层节点对应的回源参考时长至少包括该上层节点传输所述文件至边缘节点所需要的时间;基于所述回源参考时长,确定所述边缘节点所对应的回源路径。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提高回源效果的目的。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一种回源路径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回源路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缓存业务中,回源是指当用户访问某一个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的时候,通过DNS(DomainName System,域名系统)解析该URL对应的内容,并判断CDN的边缘节点没有缓存与该URL内容相同的数据,边缘节点将URL发送至上层节点,通过上层节点发送至源服务器以获取数据;上层节点在获取到的数据后发送至各个边缘节点进行缓存。
现有的回源路径的确定方式为主动探测方式,具体实现方式为:CDN的边缘节点同时发送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请求至CDN的多个上层节点,每一个上层节点接收该http请求后做出反馈(具体的反馈信息可以是传输控制协议TCP建联时间、对http头包含的请求的响应或者http的无效反馈等等),边缘节点接收该反馈,并将该反馈对应的返回时长确定为回源参考时长,将最短的回源参考时长对应的上层节点和边缘节点组成的路径确定为回源路径。
可见,现有技术中单纯的通过http请求来确定上层节点的回源参考时长,而由于http请求相对于实际业务传输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回源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源路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实现提高回源效果的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回源路径确定方法,应用于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边缘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以使得每一个上层节点确定所述文件获取请求对应的文件,并将所述文件发送至所述边缘节点;
在接收完毕每一上层节点发送的文件后,确定每一个上层节点所对应的回源参考时长,其中,任一上层节点对应的回源参考时长至少包括该上层节点传输所述文件至边缘节点所需要的时间;
基于所述回源参考时长,确定所述边缘节点所对应的回源路径。
可选的,每一上层节点内预先存储有至少一个预定文件;
所述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以使得每一个上层节点确定所述文件获取请求对应的文件,并将所述文件发送至所述边缘节点的步骤,包括:
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携带文件标识的文件获取请求,以使得每一个上层节点从自身存储的至少一个预定文件中确定具有所述文件标识的文件,并将所确定的文件发送至所述边缘节点。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回源参考时长,确定所述边缘节点所对应的回源路径的步骤,包括:
从多个回源参考时长中确定时长最短的第一回源参考时长;
将所述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一回源参考时长所对应的上层节点所组成的路径确定为回源路径。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回源参考时长,确定所述边缘节点所对应的回源路径的步骤,包括:
从多个回源参考时长中确定时长最短的第二回源参考时长;
判断所接收到的目标文件是否有效,所述目标文件为所述第二回源参考时长对应边缘节点所传输的文件;
如果有效,将所述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二回源参考时长所对应的上层节点所组成的路径确定为回源路径。
可选的,所述判断所接收到的目标文件是否有效的步骤,包括:
根据文件长度和/或文件哈希值,判断所接收到的目标文件是否有效。
可选的,所述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的步骤,包括:
按照为所述边缘节点设置的延时时间,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
可选的,所述延时时间的设置方式包括::
根据预先存储的延时时间列表,设置所述边缘节点的延时时间;
或,
根据预设的延时时间计算公式,设置所述边缘节点的延时时间;
所述预设的延时时间计算公式具体表达为:
ti=hash(Ni)%TP
其中,ti为所述边缘节点i对应的延时时间,Ni为所述边缘节点i对应的特定标识,TP为预设值,hash是对Ni求哈希值,%表示求哈希值对预设值的整数求余数。
可选的,所述文件的大小为100Kb至2Mb。
可选的,所述方法具体应用于所述边缘节点中的第一缓存机,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边缘节点中的其他缓存机发送的路径获取请求;
将包含所述回源路径的目标信息发送至所述其他缓存机。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缓存机将所述目标信息发送至其他缓存机失败的情况下,所述边缘节点启用第二缓存机,启用后的所述第二缓存机用于执行回源路径确定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缓存机为所述边缘节点中预先确定的备用缓存机。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回源路径确定装置,应用于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边缘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以使得每一个上层节点确定所述文件获取请求对应的文件,并将所述文件发送至所述边缘节点;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接收完毕每一上层节点发送的文件后,确定每一个上层节点所对应的回源参考时长,其中,任一上层节点对应的回源参考时长至少包括该上层节点传输所述文件至边缘节点所需要的时间;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回源参考时长,确定所述边缘节点所对应的回源路径。
可选的,每一上层节点内预先存储有至少一个预定文件,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携带文件标识的文件获取请求,以使得每一个上层节点从自身存储的至少一个预定文件中确定具有所述文件标识的文件,并将所确定的文件发送至所述边缘节点。
可选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从多个回源参考时长中确定时长最短的第一回源参考时长;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所述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一回源参考时长所对应的上层节点所组成的路径确定为回源路径。
可选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从多个回源参考时长中确定时长最短的第二回源参考时长;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接收到的目标文件是否有效,所述目标文件为所述第二回源参考时长对应边缘节点所传输的文件;
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有效的情况下,将所述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二回源参考时长所对应的上层节点所组成的路径确定为回源路径。
可选的,所述判断子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文件长度和/或文件哈希值,判断所接收到的目标文件是否有效。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按照为所述边缘节点设置的延时时间,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以使得每一个上层节点确定所述文件获取请求对应的文件,并将所述文件发送至所述边缘节点。
可选的,所述延时时间的设置方式包括:
根据预先存储的延时时间列表,设置所述边缘节点的延时时间;
或,
根据预设的延时时间计算公式,设置所述边缘节点的延时时间;
所述预设的延时时间计算公式,具体表达为:
ti=hash(Ni)%TP
其中,ti为所述边缘节点i对应的延时时间,Ni为所述边缘节点i对应的特定标识,TP为预设值,hash是对Ni求哈希值,%表示求哈希值对预设值的整数求余数。
可选的,所述文件的大小为100Kb至2Mb。
可选的,所述装置具体应用于所述边缘节点中的第一缓存机,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边缘节点中的其他缓存机发送的路径获取请求;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包含所述回源路径的目标信息发送至所述其他缓存机。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边缘节点,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通信接口以及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回源路径确定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回源路径确定程序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回源路径确定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回源路径确定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边缘节点通过向上层节点请求文件来确定上层节点的回源参考时长,进而基于回源参考时长来确定回源路径。而由于文件相对于实际业务传输存在的差异大大低于http请求相对于实际业务传输存在的差异,因此,通过本方案可以实现提高回源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回源路径确定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回源路径确定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回源路径确定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回源路径确定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回源路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回源路径确定方法应用于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边缘节点。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回源路径确定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一种回源路径确定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用于实现回源路径确定方法的回源路径确定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在需要进行回源路径确定时使用,这都是合理的。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回源路径确定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回源路径确定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1,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以使得每一个上层节点确定所述文件获取请求对应的文件,并将所述文件发送至所述边缘节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回源效果较差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边缘节点需要确定回源路径时,向各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通过向各个上层节点请求文件来确定各个上层节点的回源参考时长,进而基于回源参考时长来确定回源路径。可以理解的,上述文件获取请求可以为http类型的请求,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请求,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的,在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每一上层节点内预先存储有至少一个预定文件;
所述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以使得每一个上层节点确定所述文件获取请求对应的文件,并将所述文件发送至所述边缘节点的步骤,可以包括:
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携带文件标识的文件获取请求,以使得每一个上层节点从自身存储的至少一个预定文件中确定具有所述文件标识的文件,并将所确定的文件发送至所述边缘节点。
在该种具体实现方式中,边缘节点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可以通过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携带文件标识的文件获取请求进行实现。需要说明的是,首先需要在每一上层节点内预先存储有至少一个预定文件,每一个预定文件均包含一个文件标识。当边缘节点发送的获取文件请求中携带有文件标识时,上层节点接收该文件标识后从自身存储的至少一个预定文件中确定具有该文件标识的文件,并将所确定的文件发送至所述边缘节点。
示例性的,边缘节点发送的文件获取请求中携带的标识为:A001,上层节点1至上层节点20接收到以后,从自身存储的多个文件中,确定文件标识为A001的文件,那么将所确定出的文件发送至边缘节点。
实际应用中,确定回源路径的过程可以称为回源探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文件的回源探测方案,在进行回源探测的配置时,可以在上层节点的nginx等反向代理服务中配置所述至少一个预定文件的下载路径,其中下载路径可以为URL形式,进一步的,还可以用rewrite格式为预定文件的下载路径URL设置随机URL子路径加固定后缀,以避免边缘节点发送的http请求被劫持,以保证回源探测的安全性。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Rewirte主要的功能就是实现URL的跳转和隐藏真实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边缘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的上层节点可以为多个,该多个上层节点根据文件获取请求确定的文件可以为相同的文件,当为不同的文件时,文件的大小必须相同。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文件获取请求的形式仅仅是示例性的,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限定。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文件的大小可以为100Kb至2Mb。当然,所述文件的大小也可以小于100Kb,或者大于2Mb,都是合理的。可以理解的,文件大小设为100Kb到2Mb之间,是因为当文件大小接近业务下载文件的平均大小时,回源效果效果最好:比如小图片、Javascript脚本语言编写的js文件等,文件大小以几百Kb为主;视频,app安装包等文件达到1M以上。以传输控制协议TCP在网络是上传输的常见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最大传输单元)为512B计算,文件大小在100Kb以上的文件需要传输200个TCP分段才能传输完成,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考虑到了重传率大于0.5%的问题,能够得到稳定的探测结果。因此,通过大文件的下载完成时间来模拟实际业务的文件传输时间,可以综合tcp建联、卡顿、重传等多因素的影响,反映实际业务效果,以更好地反应实际回源效果。
S102,在接收完毕每一上层节点发送的文件后,确定每一个上层节点所对应的回源参考时长,其中,任一上层节点对应的回源参考时长至少包括该上层节点传输所述文件至边缘节点所需要的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每一个上层节点从发送文件、直至边缘节点接收该文件,这一过程所消耗的时间可能是不同的,为表征这一过程中时间上的差异性,可以将任一上层节点传输所述文件至边缘节点所需要的时间作为该上层节点对应的回源参考时长,当然,回源参考时长还可以包含其他的时间。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文件获取请求携带有文件标识的实现方式而言,任一上层节点对应的回源参考时长可以仅仅包括该上层节点传输所述文件至边缘节点所需要的时间,当然,还可以包括文件获取请求传输至上层节点的时间,这也是合理的。
S103,基于所述回源参考时长,确定所述边缘节点所对应的回源路径。
可以理解的是,回源参考时长中包括文件的传输时间时,可以理解回源参考时长越长,则表示文件的传输时间长,传输时间越长则表明该边缘节点和对应的上层节点组成的路径传输效果越差。因此,可以基于回源参考时长,确定该边缘节点和对应的上层节点所组成的最优路径,将其作为回源路径。
具体的,可以设定一个时间阈值,当回源参考时长不大于时间阈值时,均可以将其对应的上层节点与边缘节点作为回源路径,这样就会有至少一个回源路径,也可以只选择其中一条作为回源路径。示例性的,时间阈值为0.2s,在上层节点1至上层节点5的回源参考时长为:0.2s、0.15s、0.3s、0.3s、0.25s的情况下,只有上层节点1和上层节点2对应的回源参考时长满足要求,因此,可以将边缘节点与上层节点1,和/或边缘节点与上层节点2组成的路径为该边缘节点对应的回源路径。具体的,边缘节点对应的回源路径可以为一条也可以为多条,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基于所述回源参考时长,确定所述边缘节点所对应的回源路径的步骤可以包括:从多个回源参考时长中确定时长最短的第一回源参考时长;将所述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一回源参考时长所对应的上层节点所组成的路径确定为回源路径。
示例性的,在上层节点1至上层节点5的回源参考时长为:0.2s、0.15s、0.3s、0.3s、0.25s的情况下,回源参考时长中时长最短的为0.15s,对应的为上层节点2,那么确定边缘节点和上层节点2组成的路径为边缘节点对应的回源路径。
需要说明的,文件在下载和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文件的损坏,造成损坏的原因可能是网络或者是设备的问题,为了及时发现这一问题保证实际过程中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在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基于所述回源参考时长,确定所述边缘节点所对应的回源路径的步骤,可以包括:从多个回源参考时长中确定时长最短的第二回源参考时长;判断所接收到的目标文件是否有效,所述目标文件为所述第二回源参考时长对应边缘节点所传输的文件;如果有效,将所述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二回源参考时长所对应的上层节点所组成的路径确定为回源路径。
具体的,可以根据文件长度和/或文件哈希值,判断所接收到的目标文件是否有效。哈希算法将任意长度的二进制值映射为固定长度的较小二进制值,这个小的二进制值称为哈希值,哈希值是一段数据唯一且极其紧凑的数值表示形式,文件的长度即是文件的大小;通过文件的哈希值或者文件的长度能够判断出文件是否完整。具体的,上层节点中文件的长度和哈希值可以连通文件一起发送给边缘节点(或者预先存储在边缘节点中,等等),边缘节点在收到文件以后再次计算文件的长度和哈希值,如果与上层节点发送过来的文件长度和/或哈希值一致,则表示边缘节点接收到的文件是完整的,即文件是有效的。其中,哈希值可以为MD5值。
示例性的,边缘节点接收到上层节点1发送的文件A的哈希值为:00ABCD,文件长度为:2Mb,预先存储的文件A的哈希值为00ABCD,文件长度为2Mb,那么文件A是有效的,否则文件A无效。
应用本发明图1所示的实施例,边缘节点通过向上层节点请求文件来确定上层节点的回源参考时长,进而基于回源参考时长来确定回源路径。而由于文件相对于实际业务传输存在的差异大大低于http请求相对于实际业务传输存在的差异,因此,通过本方案可以实现提高回源效果的目的。
实际应用中,在边缘节点的数量很多的情况下,很多个边缘节点同时访问上层节点,会造成CDN带宽压力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设置每一个边缘节点访问上层节点的延时时间,以使得每一个边缘节点在不同的时间访问上层节点,进而减轻CDN的带宽压力。基于该种处理思想,所述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的步骤,包括:
按照为所述边缘节点设置的延时时间,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
基于此,在边缘节点较多时,各个边缘节点对应的延时时间不同,这样不同边缘节点发送给上层节点的获取文件请求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可以避免所有边缘节点同时发送文件获取请求造成的带宽压力。
具体的,在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所述延时时间的设置方式包括:根据预先存储的延时时间列表,设置所述边缘节点的延时时间。
示例性的,延时时间列表中预先存储有各个边缘节点到上层节点的延时时间,如表1所示的延时时间列表,对于边缘节点1,表示以当前时刻为起始时间在延时1.0s后边缘节点1发送文件获取请求;对于边缘节点2,表示以当前时刻为起始时间在延时2.0s后边缘节点2发送文件获取请求;对于边缘节点3,表示以当前时刻为起始时间在延时3.0s后边缘节点3发送文件获取请求;对于边缘节点4,表示以当前时刻为起始时间在延时4.0s后边缘节点4发送文件获取请求;对于边缘节点5,表示以当前时刻为起始时间在延时5.0s后边缘节点5发送文件获取请求,这样就避免了所有边缘节点同时发送文件获取请求。表1中边缘节点的个数和延时时间仅仅是示例性的,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限定。
表1
边缘节点 边缘节点1 边缘节点2 边缘节点3 边缘节点4 边缘节点5
延时时间 1.0s 2.0s 3.0s 4.0s 5.0s
具体的,在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该延时时间的设置方式可以包括:根据预设的延时时间计算公式,设置所述边缘节点的延时时间;具体的,所述预设的延时时间计算公式具体表达为:
ti=hash(Ni)%TP
其中,ti为所述边缘节点i对应的延时时间,Ni为所述边缘节点i对应的特定标识,TP为预设值,hash是对Ni求哈希值,%表示求哈希值对预设值的整数求余数。
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将每一个边缘节点设置一个特定的标识,该标识可以由字符组成,可以对边缘节点的特定标识取哈希值,并取该哈希值与预设值的余数,将其作为延时时间,这样只要每个边缘节点的特定标识不同,得到的延时时间即是不相同的,TP预设值可以为在边缘节点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为周期性执行的情况下,预设值与周期相等。具体的,每一个边缘节点对应的特定标识可以为该边缘节点的节点名称,这样每个边缘节点的延时时间即是不相同的。
例如,可以预先设定探测周期,以使各个边缘节点周期性的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以探测各个上层节点对应的回源参考时间,从而确定回源路径。当边缘节点个数较多时,可以近似认为探测流量均匀分布在每个探测周期内,探测流量即为回源路径确定过程中所产生的流量。因此,将探测周期作为预设值TP,利用上述基于哈希延时启动的延时时间计算公式来确定各个边缘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的时间,可以避免多个边缘节点同时启动探测流程,防止探测流量集中在较短的时间段内,造成带宽短期较大。因此,上述延时时间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wait_time=hash(node_name)%Period,其中,wait_time表示延时时间,node_name表示边缘节点的特定标识,Period表示探测周期,hash表示对字符串计算哈希整数,%为取余数运算,可以得到0≤wait_time<Period。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在提高回源效果的同时,能够缓解所有边缘节点向上层节点同时发送获取文件造成的网络带宽压力。
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回源路径确定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所述回源路径确定方法具体可以应用于所述边缘节点中的第一缓存机,如图2所示,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4,接收所述边缘节点中的其他缓存机发送的路径获取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边缘节点中可以包含多个缓存机,当选择一个缓存机作为第一缓存机,用于执行回源路径确定方法的具体过程,那么边缘节点中除所述第一缓存机外的缓存机均视为其他缓存机。其他缓存机均向第一缓存机发送回源路径的获取请求,以便得到回源路径。
实际应用中,缓存机cache是将用于访问或下载的内容在存储设备中保存一个副本,当内容再次被用户访问或下载时,不必连接到源网站,而是由缓存机cache保存的副本直接提供,以达到加速访问或下载,降低网间带宽的目的。
S105,将包含所述回源路径的目标信息发送至所述其他缓存机。
可以理解的是,对一个边缘节点A来说,其与一个上层节点B组成一条回源路径,通常由该边缘节点A的标识信息和该上层节点A的标识信息可以确定该回源路径,其中,节点的标识信息可以为节点的IP地址等能够唯一标识该节点的信息。由于其他缓存机与第一缓存机均处于同一边缘节点A中,所以在接收到其他缓存机发送的路径获取请求以后,第一缓存机可以将上层节点B的IP地址发送给其他缓存机,则其他缓存机就可以根据自身所在的边缘节点A的IP地址和上层节点B的IP地址获得回源路径。这样,其他缓存机可以不需要通过自身去确定回源路径即可获得第一缓存机获得的回源路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缓存机发送给其他缓存机的目标信息中还可以包含每一回源路径对应的回源参考时长,这样,当有多条回源路径时,其他缓存机可以根据回源参考时长确定最优的回源路径。
示例性的,当第一缓存机确定了多条回源路径时,第一缓存机可以将每一回源路径对应的上层节点的IP地址和参考回源路径发送给其他缓存机,目标信息的形式可以为:{up1:time1,up2:time2,…,upN:timeN},其中,upN为第N个上层节点的IP地址,timeN为第N个上层节点的回源参考时长。
应用本发明图2所示的实施例,可以在回源路径确定方法具体可以应用于所述边缘节点中的第一缓存机的情况下,当边缘节点对应的回源路径确定以后,通过第一缓存机发送至其他缓存机,从而节省了其他缓存机再次去获取回源路径造成的带宽压力,达到了节省带宽资源的效果。
进一步的,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在第一缓存机将目标信息发送至其他缓存机失败的情况下,边缘节点还可以启用第二缓存机,启用后的第二缓存机用于执行上述的回源路径确定方法,其中,第二缓存机为边缘节点中预先确定的备用缓存机。
可以理解的是,边缘节点中的第一缓存机可能会出现故障,当其不能正常工作时,整个回源路径的确定就无法进行,所以在边缘节点中预先确定备用缓存机,将其作为第二缓存机,用于在第一缓存机出现故障时,将其得到的回源路径中上层节点对应的目标信息发送至其他缓存机。其中,第二缓存机可以为预先配置的除第一缓存机和其它缓存机以外的缓存机,也可以为按照一定的策略从其他缓存机中选择出的一个缓存机,都是合理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下面对按照一定策略从其他缓存机中确定第二缓存机的方式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第一缓存机可以通过预先配置的探测程序来执行上述回源路径确定方法的具体过程,当然其他缓存机中也可以预先配置探测程序。为保证探测程序的高可用运行,实现发生故障自动切换运行的效果,可以采用一主多从的方法进行探测,其中,第一缓存机为主探、其他缓存机为从机。由于同一边缘节点的多个缓存机位于同一机房内,那么多个缓存机探测的回源路径的结果理论上应该相同,所以可以用自然顺序命名排序的第一台缓存机(比如cache01)作为主探来探测回源路径,其他缓存机(比如cache02~cache09)从主探获取探测数据,其中,探测数据可以包括回源路径中上层节点的标识信息以及对应的回源参考时长。主探通过预设端口向各个从机提供http服务,向各个从机返回json格式的探测数据。如果其他缓存机从主探获取的探测数据不可用,表示主探发生故障,那么按自然顺序命名由cache02作为主探,剩余的缓存机作为从机。
在每个探测周期内,主探探测回源路径,每个从机从主探获取探测数据。假设某一边缘节点共有5个缓存机,这5个缓存机依次命名为cache01~cache05,在cache01未发生故障的情况下,cache01为主探,cache02~cache05为从机,在每个探测周期内,cache03均首先向cache01获取探测数据,如果在某一探测周期,cache03从cache01获取到的探测数据不可用,表明cache01发生故障,则cache03向cache02获取探测数据,如果从cache02获取到的探测数据仍然不可用,则表明cache02同cache01一样发生了故障,此时,在这一探测周期内由cache03作为主探,剩余的cache04~cache05作为从机。进入下一探测周期时,cache03依然首先向cache01获取探测数据,如果从cache01获取到的探测数据可用,表明cache01已经从故障中恢复,则在本探测周期内由cache01作为主探,而cache03作为从机。
本实施例中采用自然顺序命名作为固定配置来启动主从探测模式,可以避免各个缓存机竞选主探的复杂策略。在前几个缓存机发生故障时,后续的缓存机依然可以自动探测,同时每个缓存机都依次探测优先的缓存机,同一周期下只有一个缓存机作为主探,可以达到最少占用带宽的效果。为及时发现问题,探测周期可以缩短为一分钟,下一分钟开始,如果cache03发现可以从cache01获取探测数据,则认为cache01已经恢复,此时cache03作为从机运行。其他缓存机的策略相同,这样可以在缓存机发生故障/恢复时自动切换主从,避免人工干预。
可以理解的,也可以使用其他方式对各个缓存机进行命名,只要程序约定好,各个缓存机可以得到一致的顺序即可。各个从机从主探获取探测数据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协议或不同的端口,只要从机可以获取到探测数据并确认主探中的探测程序在正常运行即可。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在回源路径确定能够节省带宽的情况下还能够进一步保证在第一缓存机出现故障的情况能够正常进行回源路径的确定,因此,进一步保证了在回源路径确定的过程中的高可用和可靠性。
相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回源路径确定装置。
参见图3,与图1所示实施例相对应,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回源路径确定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应用于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边缘节点,所述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301,用于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以使得每一个上层节点确定所述文件获取请求对应的文件,并将所述文件发送至所述边缘节点;
第一确定模块302,用于在接收完毕每一上层节点发送的文件后,确定每一个上层节点所对应的回源参考时长,其中,任一上层节点对应的回源参考时长至少包括该上层节点传输所述文件至边缘节点所需要的时间;
第二确定模块303,用于基于所述回源参考时长,确定所述边缘节点所对应的回源路径。
应用本发明图3所示的实施例,在边缘节点通过向上层节点请求文件来确定上层节点的回源参考时长,进而基于回源参考时长来确定回源路径。而由于文件相对于实际业务传输存在的差异大大低于http请求相对于实际业务传输存在的差异,因此,通过本方案可以实现提高回源效果的目的。
具体的,每一上层节点内预先存储有至少一个预定文件;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可以用于:
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携带文件标识的文件获取请求,以使得每一个上层节点从自身存储的至少一个预定文件中确定具有所述文件标识的文件,并将所确定的文件发送至所述边缘节点。
具体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303,可以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从多个回源参考时长中确定时长最短的第一回源参考时长;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所述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一回源参考时长所对应的上层节点所组成的路径确定为回源路径。
具体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303,可以包括: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从多个回源参考时长中确定时长最短的第二回源参考时长;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接收到的目标文件是否有效,所述目标文件为所述第二回源参考时长对应边缘节点所传输的文件;
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有效的情况下,将所述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二回源参考时长所对应的上层节点所组成的路径确定为回源路径。
具体的,所述判断子模块,可以用于:
根据文件长度和/或文件哈希值,判断所接收到的目标文件是否有效。
具体的,所述第一发送模块301,可以用于:
按照为所述边缘节点设置的延时时间,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以使得每一个上层节点确定所述文件获取请求对应的文件,并将所述文件发送至所述边缘节点。
可选地,所述延时时间的设置方式可以包括:
根据预先存储的延时时间列表,设置所述边缘节点的延时时间;
或,
根据预设的延时时间计算公式,设置所述边缘节点的延时时间;
所述预设的延时时间计算公式,具体表达为:
ti=hash(Ni)%TP
其中,ti为所述边缘节点i对应的延时时间,Ni为所述边缘节点i对应的特定标识,TP为预设值,hash是对Ni求哈希值,%表示求哈希值对预设值的整数求余数。
具体的,所述文件的大小可以为100Kb至2Mb。
参见图4,与图2所示实施例相对应,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回源路径确定装置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所述装置具体应用于所述边缘节点中的第一缓存机,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304,用于接收所述边缘节点中的其他缓存机发送的路径获取请求;
第二发送模块305,用于将包含所述回源路径的目标信息发送至所述其他缓存机。
应用本发明图4所示的实施例,可以在回源路径确定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所述边缘节点中的第一缓存机的情况下,当边缘节点对应的回源路径确定以后,通过第一缓存机发送至其他缓存机,从而节省了其他缓存机再次去获取回源路径造成的带宽压力,达到了节省带宽资源的效果。
相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边缘节点,如图5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501、通信接口502、存储器503和通信总线504,其中,处理器501,通信接口502,存储器503通过通信总线5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5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具体的,处理器501,用于执行存储器5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回源路径确定方法,其中,该回源路径确定方法可以包括:
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以使得每一个上层节点确定所述文件获取请求对应的文件,并将所述文件发送至所述边缘节点;
在接收完毕每一上层节点发送的文件后,确定每一个上层节点所对应的回源参考时长,其中,任一上层节点对应的回源参考时长至少包括该上层节点传输所述文件至边缘节点所需要的时间;
基于所述回源参考时长,确定所述边缘节点所对应的回源路径。
可选地,每一上层节点内预先存储有至少一个预定文件;
所述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以使得每一个上层节点确定所述文件获取请求对应的文件,并将所述文件发送至所述边缘节点的步骤,包括:
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携带文件标识的文件获取请求,以使得每一个上层节点从自身存储的至少一个预定文件中确定具有所述文件标识的文件,并将所确定的文件发送至所述边缘节点。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回源参考时长,确定所述边缘节点所对应的回源路径,包括:
从多个回源参考时长中确定时长最短的第一回源参考时长;
将所述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一回源参考时长所对应的上层节点所组成的路径确定为回源路径。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回源参考时长,确定所述边缘节点所对应的回源路径的步骤,包括:
从多个回源参考时长中确定时长最短的第二回源参考时长;
判断所接收到的目标文件是否有效,所述目标文件为所述第二回源参考时长对应边缘节点所传输的文件;
如果有效,将所述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二回源参考时长所对应的上层节点所组成的路径确定为回源路径。
可选地,所述判断所接收到的目标文件是否有效的步骤,包括:
根据文件长度和/或文件哈希值,判断所接收到的目标文件是否有效。
可选地,所述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的步骤,包括:
按照为所述边缘节点设置的延时时间,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
可选地,所述延时时间的设置方式包括:
根据预先存储的延时时间列表,设置所述边缘节点的延时时间;
或,
根据预设的延时时间计算公式,设置所述边缘节点的延时时间;
所述预设的延时时间计算公式具体表达为:
ti=hash(Ni)%TP
其中,ti为所述边缘节点对应的延时时间,Ni为所述边缘节点对应的特定标识,TP为预设值,hash是对Ni求哈希值,%表示求哈希值对预设值的整数求余数。
可选地,所述文件的大小为100Kb至2Mb。
可选地,所述方法具体应用于所述边缘节点中的第一缓存机,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边缘节点中的其他缓存机发送的路径获取请求;
将包含所述回源路径的目标信息发送至所述其他缓存机。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缓存机将所述目标信息发送至其他缓存机失败的情况下,所述边缘节点启用第二缓存机,启用后的所述第二缓存机用于执行回源路径确定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缓存机为所述边缘节点中预先确定的备用缓存机。
上述电子设备提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边缘节点通过向上层节点请求文件来确定上层节点的回源参考时长,进而基于回源参考时长来确定回源路径。而由于文件相对于实际业务传输存在的差异大大低于http请求相对于实际业务传输存在的差异,因此,通过本方案可以实现提高回源效果的目的。
相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回源路径确定方法,其中,该回源路径确定方法可以包括: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以使得每一个上层节点确定所述文件获取请求对应的文件,并将所述文件发送至所述边缘节点;
在接收完毕每一上层节点发送的文件后,确定每一个上层节点所对应的回源参考时长,其中,任一上层节点对应的回源参考时长至少包括该上层节点传输所述文件至边缘节点所需要的时间;
基于所述回源参考时长,确定所述边缘节点所对应的回源路径。
可选地,每一上层节点内预先存储有至少一个预定文件;
所述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以使得每一个上层节点确定所述文件获取请求对应的文件,并将所述文件发送至所述边缘节点的步骤,包括:
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携带文件标识的文件获取请求,以使得每一个上层节点从自身存储的至少一个预定文件中确定具有所述文件标识的文件,并将所确定的文件发送至所述边缘节点。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回源参考时长,确定所述边缘节点所对应的回源路径,包括:
从多个回源参考时长中确定时长最短的第一回源参考时长;
将所述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一回源参考时长所对应的上层节点所组成的路径确定为回源路径。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回源参考时长,确定所述边缘节点所对应的回源路径的步骤,包括:
从多个回源参考时长中确定时长最短的第二回源参考时长;
判断所接收到的目标文件是否有效,所述目标文件为所述第二回源参考时长对应边缘节点所传输的文件;
如果有效,将所述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二回源参考时长所对应的上层节点所组成的路径确定为回源路径。
可选地,所述判断所接收到的目标文件是否有效的步骤,包括:
根据文件长度和/或文件哈希值,判断所接收到的目标文件是否有效。
可选地,所述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的步骤,包括:
按照为所述边缘节点设置的延时时间,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
可选地,所述延时时间的设置方式包括:
根据预先存储的延时时间列表,设置所述边缘节点的延时时间;
或,
根据预设的延时时间计算公式,设置所述边缘节点的延时时间;
所述预设的延时时间计算公式,具体表达为:
ti=hash(Ni)%TP
其中,ti为所述边缘节点对应的延时时间,Ni为所述边缘节点对应的特定标识,TP为预设值,hash是对Ni求哈希值,%表示求哈希值对预设值的整数求余数。
可选地,所述文件的大小为100Kb至2Mb。
可选地,所述方法具体应用于所述边缘节点中的第一缓存机,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边缘节点中的其他缓存机发送的路径获取请求;
将包含所述回源路径的目标信息发送至所述其他缓存机。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缓存机将所述目标信息发送至其他缓存机失败的情况下,所述边缘节点启用第二缓存机,启用后的所述第二缓存机用于执行回源路径确定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缓存机为所述边缘节点中预先确定的备用缓存机。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边缘节点通过向上层节点请求文件来确定上层节点的回源参考时长,进而基于回源参考时长来确定回源路径。而由于文件相对于实际业务传输存在的差异大大低于http请求相对于实际业务传输存在的差异,因此,通过本方案可以实现提高回源效果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回源路径确定方法,应用于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边缘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以使得每一个上层节点确定所述文件获取请求对应的文件,并将所述文件发送至所述边缘节点;
在接收完毕每一上层节点发送的文件后,确定每一个上层节点所对应的回源参考时长,其中,任一上层节点对应的回源参考时长至少包括该上层节点传输所述文件至边缘节点所需要的时间;
基于所述回源参考时长,确定所述边缘节点所对应的回源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上层节点内预先存储有至少一个预定文件;
所述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以使得每一个上层节点确定所述文件获取请求对应的文件,并将所述文件发送至所述边缘节点的步骤,包括:
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携带文件标识的文件获取请求,以使得每一个上层节点从自身存储的至少一个预定文件中确定具有所述文件标识的文件,并将所确定的文件发送至所述边缘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回源参考时长,确定所述边缘节点所对应的回源路径的步骤,包括:
从多个回源参考时长中确定时长最短的第一回源参考时长;
将所述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一回源参考时长所对应的上层节点所组成的路径确定为回源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回源参考时长,确定所述边缘节点所对应的回源路径的步骤,包括:
从多个回源参考时长中确定时长最短的第二回源参考时长;
判断所接收到的目标文件是否有效,所述目标文件为所述第二回源参考时长对应边缘节点所传输的文件;
如果有效,将所述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二回源参考时长所对应的上层节点所组成的路径确定为回源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接收到的目标文件是否有效的步骤,包括:
根据文件长度和/或文件哈希值,判断所接收到的目标文件是否有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的步骤,包括:
按照为所述边缘节点设置的延时时间,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时间的设置方式包括:
根据预先存储的延时时间列表,设置所述边缘节点的延时时间;
或,
根据预设的延时时间计算公式,设置所述边缘节点的延时时间;
所述预设的延时时间计算公式具体表达为:
ti=hash(Ni)%TP
其中,ti为所述边缘节点i对应的延时时间,Ni为所述边缘节点i对应的特定标识,TP为预设值,hash是对Ni求哈希值,%表示求哈希值对预设值的整数求余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的大小为100Kb至2Mb。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应用于所述边缘节点中的第一缓存机,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边缘节点中的其他缓存机发送的路径获取请求;
将包含所述回源路径的目标信息发送至所述其他缓存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缓存机将所述目标信息发送至其他缓存机失败的情况下,所述边缘节点启用第二缓存机,启用后的所述第二缓存机用于执行回源路径确定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缓存机为所述边缘节点中预先确定的备用缓存机。
11.一种回源路径确定装置,应用于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边缘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以使得每一个上层节点确定所述文件获取请求对应的文件,并将所述文件发送至所述边缘节点;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接收完毕每一上层节点发送的文件后,确定每一个上层节点所对应的回源参考时长,其中,任一上层节点对应的回源参考时长至少包括该上层节点传输所述文件至边缘节点所需要的时间;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回源参考时长,确定所述边缘节点所对应的回源路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上层节点内预先存储有至少一个预定文件;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携带文件标识的文件获取请求,以使得每一个上层节点从自身存储的至少一个预定文件中确定具有所述文件标识的文件,并将所确定的文件发送至所述边缘节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从多个回源参考时长中确定时长最短的第一回源参考时长;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所述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一回源参考时长所对应的上层节点所组成的路径确定为回源路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从多个回源参考时长中确定时长最短的第二回源参考时长;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接收到的目标文件是否有效,所述目标文件为所述第二回源参考时长对应边缘节点所传输的文件;
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有效的情况下,将所述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二回源参考时长所对应的上层节点所组成的路径确定为回源路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子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文件长度和/或文件哈希值,判断所接收到的目标文件是否有效。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按照为所述边缘节点设置的延时时间,向每一个上层节点发送文件获取请求,以使得每一个上层节点确定所述文件获取请求对应的文件,并将所述文件发送至所述边缘节点。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时间的设置方式包括:
根据预先存储的延时时间列表,设置所述边缘节点的延时时间;
或,
根据预设的延时时间计算公式,设置所述边缘节点的延时时间;
所述预设的延时时间计算公式,具体表达为:
ti=hash(Ni)%TP
其中,ti为所述边缘节点i对应的延时时间,Ni为所述边缘节点i对应的特定标识,TP为预设值,hash是对Ni求哈希值,%表示求哈希值对预设值的整数求余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的大小为100Kb至2Mb。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具体应用于所述边缘节点中的第一缓存机,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边缘节点中的其他缓存机发送的路径获取请求;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包含所述回源路径的目标信息发送至所述其他缓存机。
20.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内容分发网络中边缘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通信接口以及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回源路径确定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回源路径确定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CN201710428254.7A 2017-06-08 2017-06-08 一种回源路径确定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90397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28254.7A CN109039794A (zh) 2017-06-08 2017-06-08 一种回源路径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28254.7A CN109039794A (zh) 2017-06-08 2017-06-08 一种回源路径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39794A true CN109039794A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29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28254.7A Pending CN109039794A (zh) 2017-06-08 2017-06-08 一种回源路径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39794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9502A (zh) * 2018-12-30 2019-04-16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回源控制方法及内容分发网络
CN112866315A (zh) * 2019-11-27 2021-05-28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回源节点的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95251A (zh) * 2019-12-13 2021-06-18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回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01071A (zh) * 2020-04-09 2021-08-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网络的回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363358A (zh) * 2021-12-30 2022-04-15 南京中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文档分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48871A (zh) * 2021-12-23 2022-05-06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cdn的数据反馈选路方法及系统
CN116743653A (zh) * 2023-08-16 2023-09-12 南京赛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靶场中流量发生器的自动选择方法与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1585A (zh) * 2016-02-24 2016-06-29 深圳羚羊极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中边缘节点的优选方法
CN105872093A (zh) * 2016-05-31 2016-08-17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Cdn加速方法和系统
CN106059856A (zh) * 2016-06-20 2016-10-26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文件回源的方法、文件回源装置和cdn系统
US20170153980A1 (en) * 2015-12-01 2017-06-01 Fastly, Inc. Anonymized network addressing in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53980A1 (en) * 2015-12-01 2017-06-01 Fastly, Inc. Anonymized network addressing in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s
CN105721585A (zh) * 2016-02-24 2016-06-29 深圳羚羊极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中边缘节点的优选方法
CN105872093A (zh) * 2016-05-31 2016-08-17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Cdn加速方法和系统
CN106059856A (zh) * 2016-06-20 2016-10-26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文件回源的方法、文件回源装置和cdn系统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9502A (zh) * 2018-12-30 2019-04-16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回源控制方法及内容分发网络
CN109639502B (zh) * 2018-12-30 2022-04-26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回源控制方法及内容分发网络
CN112866315A (zh) * 2019-11-27 2021-05-28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回源节点的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66315B (zh) * 2019-11-27 2023-06-06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回源节点的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95251B (zh) * 2019-12-13 2023-02-03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回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95251A (zh) * 2019-12-13 2021-06-18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回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01071A (zh) * 2020-04-09 2021-08-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网络的回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301071B (zh) * 2020-04-09 2022-08-1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网络的回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448871A (zh) * 2021-12-23 2022-05-06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cdn的数据反馈选路方法及系统
CN114448871B (zh) * 2021-12-23 2023-11-03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cdn的数据反馈选路方法及系统
CN114363358A (zh) * 2021-12-30 2022-04-15 南京中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文档分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63358B (zh) * 2021-12-30 2024-03-12 南京中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文档分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43653A (zh) * 2023-08-16 2023-09-12 南京赛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靶场中流量发生器的自动选择方法与系统
CN116743653B (zh) * 2023-08-16 2023-11-10 南京赛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靶场中流量发生器的自动选择方法与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39794A (zh) 一种回源路径确定方法及装置
US10791201B2 (en) Server initiated multipath content delivery
US9549038B1 (en) Cacheable resource location selection
CN108156013B (zh) 一种页面服务容灾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073405B (zh) 网页数据加载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379864B1 (ko) 네트워크 연산 요소들을 이용한 요청 라우팅
US8713156B2 (en) Request routing based on class
US9495338B1 (en) 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CN103942225B (zh) 一种混合型应用客户端的资源调用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US958885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secondary website with mirrored content for automatic failover
CN104468817A (zh) 通过cdn下载资源的实现方法和装置、服务器、客户端
EP2266064A2 (en) Request routing
CN107181779B (zh) 访问请求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347997A (zh) 域名解析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513830A (zh) 内容分发网络中的回源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565406B (zh) 一种灰度发布方法、灰度发布系统及电子设备
US20160110239A1 (en) Identifying failed customer experience in distributed computer systems
US10075553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ally rewriting network page code
CN107395783A (zh) 一种ip地址处理方法、系统、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18020291A1 (en)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cdn) for uploading, caching and delivering user content
EP3066577A2 (en) Content node selection using network performance profiles
CN107493232B (zh) 一种cdn的访问加速方法及装置
CN105934930A (zh) 用于从媒体服务器获得内容的方法和设备
CN112596911A (zh) 高可用分布式系统自动化运维方法及系统
CN103401861A (zh) 代理上网识别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