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39793A - 终端节点控制系统和方法、以及通信节点 - Google Patents

终端节点控制系统和方法、以及通信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39793A
CN109039793A CN201811311959.1A CN201811311959A CN109039793A CN 109039793 A CN109039793 A CN 109039793A CN 201811311959 A CN201811311959 A CN 201811311959A CN 109039793 A CN109039793 A CN 1090397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network
terminal node
router
coordin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119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ongy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ongy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ongy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ongy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1195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3979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39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397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终端节点控制系统,包括: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第一网络,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第一协调器节点;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第二网络,所述第二网络包括第二协调器节点;以及路由器,所述路由器能够连接至用于所述系统的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一网络通过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连接至所述路由器并且所述第二网络通过所述第二协调器节点连接至所述路由器,以使得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之间能够不经由所述服务器来通信。本公开能提高终端节点之间的联动效率。

Description

终端节点控制系统和方法、以及通信节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终端节点控制系统和方法、以及通信节点。
背景技术
目前的终端节点控制系统100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该系统100中,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网络,例如图1所示的终端互联网络110-1、110-2、110-3,均与服务器120连接,各终端互联网络110-1、110-2、110-3可以通过服务器120实现网络之间的联动控制。此外,各客户端130-1、130-2、130-3连接到服务器120以实现对各终端互联网络110-1、110-2、110-3中的终端节点的控制。
在这种终端节点控制系统100中,一旦出现断网现象,例如图1中终端互联网络110-1与服务器120之间的连接L1断开,则终端互联网络110-1中的终端节点的动作无法触发与终端互联网络110-2、110-3中的终端节点的联动,终端互联网络110-2、110-3中的终端节点的动作也无法触发与终端互联网络中的终端节点的联动。此外,各客户端130-1、130-2、130-3也无法实现对终端互联网络110-1中的终端节点的控制。
因此,存在对新技术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新的终端节点控制系统和方法、以及通信节点。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节点控制系统,包括: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第一网络,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第一协调器节点;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第二网络,所述第二网络包括第二协调器节点;以及路由器,所述路由器能够连接至用于所述系统的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一网络通过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连接至所述路由器并且所述第二网络通过所述第二协调器节点连接至所述路由器,以使得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之间能够不经由所述服务器来通信。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节点控制方法,包括:将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包括第一协调器节点的第一网络和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包括第二协调器节点的第二网络均连接至路由器,其中所述路由器能够连接至服务器,以使得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之间能够不经由所述服务器来通信。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通信节点,所述通信节点通过路由器与另一通信节点相连接,所述通信节点包括确定模块、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其中:所述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当连接至所述通信节点的第一终端节点被触发时,根据设定的联动规则确定与该触发相关联的第二终端节点;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终端节点连接至所述另一通信节点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通信模块将联动消息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到所述另一通信节点,以控制所述第二终端节点与所述第一终端节点联动。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通信节点,所述通信节点通过路由器与另一通信节点相连接,所述通信节点包括确定模块、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其中:所述通信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路由器接收来自所述另一通信节点的联动消息;所述确定模块被配置为解析所述联动消息,以确定与所述联动消息相关联的连接至所述通信节点的第一终端节点;以及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通信模块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节点与和所述联动消息相关联的终端节点联动。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图1是示出的现有技术中的终端节点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终端节点控制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图2中的终端互联网络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通信节点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通信节点中,信息流在分层框架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其中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不局限于下文描述的实施例;事实上,下文描述的实施例旨在使本公开的公开更为完整,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说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各种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提供更多额外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在附图中,为清楚起见,某些特征的尺寸可以进行变形。
应当理解的是,本文中的用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的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定本公开。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除非另外定义,均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为简明和/或清楚起见,公知的功能或结构可以不再详细说明。
在本文中,用语“连接”意图包含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的物理、电性、和/或通信连接,并且这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之间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中间特征。当连接为通信连接时,即使提及A与B“直接连接”,只是意图强调A与B的连接之间不存在本公开所强调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但并不代表限制A与B之间不经过任何元件而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A与B之间可以通过线缆、路由器、网关、信道、链路、网络等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附图中,A与B之间的无论是直接连接还是间接连接都通过连接在A与B之间的直线来表示。
在本文中,用语“A或B”包括“A和B”以及“A或B”,而不是排他地仅包括“A”或者仅包括“B”,除非另有特别说明。
在本文中,用语“示例性的”意指“用作示例、实例或说明”,而不是作为将被精确复制的“模型”。在此示例性描述的任意实现方式并不一定要被解释为比其它实现方式优选的或有利的。而且,本公开不受在上述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或具体实施方式中所给出的任何所表述的或所暗示的理论所限定。
在本文中,用语“基本上”意指包含由设计或制造的缺陷、器件或元件的容差、环境影响和/或其它因素所致的任意微小的变化。用语“基本上”还允许由寄生效应、噪声以及可能存在于实际的实现方式中的其它实际考虑因素所致的与完美的或理想的情形之间的差异。
另外,仅仅为了参考的目的,还可以在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等类似术语,并且因而并非意图限定。例如,除非上下文明确指出,否则涉及结构或元件的词语“第一”、“第二”和其它此类数字词语并没有暗示顺序或次序。
还应理解,“包括/包含”一词在本文中使用时,说明存在所指出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以及/或者它们的组合。
注意,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有时在不同的附图之间共同使用同一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部分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而省略其重复说明。在一些情况中,使用相似的标号和字母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例如,在本文中,网络210-1、210-2、210-3、210-4也可以被笼统地称为“网络210”。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节点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终端节点控制系统200包括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第一网络210-1、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第二网络210-2、以及路由器240-1。第一网络210-1和第二网络210-2均连接至路由器240-1,路由器240-1能够连接至用于该终端节点控制系统200的服务器220,从而使得第一网络210-1和第二网络210-2之间能够不经由服务器220来通信。本公开中的服务器220可以是云端服务器。
其中,第一网络210-1和第二网络210-2中的每一个为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网络。当本公开的终端节点控制系统200用于家具设备的控制时,网络210可以是家具设备的互联网络,例如WiFi网络、LoRa网络、以及ZigBee网络等。在网络210是ZigBee网络的情况下,网络210可以具有如图3所示的ZigBee网络300的结构。如图3所示,每个ZigBee网络300网络至少包括一个协调器节点310。有终端节点接入的ZigBee网络300网络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终端节点330-1、330-2、330-3、330-4、330-5。此外,ZigBee网络300网络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路由器节点320-1、320-2、320-3、320-4、320-5。其中,每个终端节点330可以直接连接到协调器节点310(如同终端节点330-1那样),也可以通过一个路由器节点320连接到协调器节点310(如同终端节点330-2、330-3那样),还可以通过多个路由器节点320连接到协调器节点310(如同终端节点330-4、330-5那样)。每个路由器节点320可以直接连接到协调器节点310(如同路由器节点320-1、320-2、320-3那样),也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节点320连接到协调器节点310(如同路由器节点320-4、320-5那样)。在ZigBee网络300中,终端节点330之间可以通过协调器节点310相互通信,也可以通过协调器节点310和一个或多个路由器节点320相通信。路由器节点320之间可以直接通信(如同路由器节点320-1和320-2之间那样),也可以通过协调器节点310相互通信(如同路由器节点320-1和320-3之间那样)。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图3所示的可以作为网络210的一个例子的ZigBee网络300只是示意性的示例,一个ZigBee网络显然还可以具有更多或更少的路由器节点320和终端节点330,其网络结构可以是星形、树形、网状或者其中任意两者或更多者的结合。
ZigBee网络使用的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由于其低功耗、低复杂度、低成本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智能家居控制中。然而,这种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距离和穿墙能力有限,当被应用于大范围或多楼层的家居设备控制时,一般采用多个协调器进行组网方式。
再次参考图2,当终端节点控制系统200中包括多个可以为ZigBee网络的网络210时,每个网络210中包括一个协调器节点,例如,第一网络210-1包括第一协调器节点(未示出),第二网络210-2包括第二协调器节点(未示出)。其中,第一网络210-1通过第一协调器节点连接至路由器240-1并且第二网络210-2通过第二协调器节点连接至路由器240-1,并不像现有技术那样是第一网络210-1和第二网络210-2直接连接到服务器220。这使得第一网络210-1和第二网络210-2之间能够不经由服务器220来通信,例如,接入到第一网络210-1中的第一终端节点(未示出)可以经由第一协调器节点、路由器240-1和第二协调器节点来与接入到第二网络210-2中的第二终端节点(未示出)通信。如此,当网络210与服务器220的连接断开时,例如路由器240-1与服务器220的连接L2断开时,连接到同一个路由器240-1的网络210之间,例如第一网络210-1和第二网络210-2之间,还是可以进行通信,从而可以实现这些网络210之间的联动。
本公开的终端节点控制系统的技术效果是很突出的,当使用家居设备较为适合的ZigBee协议实现终端设备的自组网时,对ZigBee网络首选在局域网内完成这些终端设备间的连接与交互,从而极大程度地提高设备联动效率。
在下文中,对于连接到同一个路由器240-1的网络210、与该路由器240-1所组成的网络称为一个“局域网”W1。如图2所示,本公开的终端节点控制系统200可以包括多于一个的局域网。例如,除路由器240-1所在的局域网W1之外,终端节点控制系统200还可以包括路由器240-2和连接到路由器240-2的网络210所组成的局域网W2。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图2所示的局域网W1、W2只是示意性的示例,一个局域网显然还可以具有更多或更少的网络210。此外,图2所示的终端节点控制系统200只是示意性的示例,一个终端节点控制系统200显然还可以具有更多或更少的局域网。
当终端节点控制系统200用于家具设备的控制时,同一个局域网内的第一网络210-1和第二网络210-2可以是位于不同区域的网络210。例如,可以是位于不同楼层的网络、位于不同房间的网络、位于同一楼层但不同区域的网络等。从而,当终端节点控制系统200失去与服务器220的连接L2时,也能够实现位于不同区域的第一网络210-1和第二网络210-2之间的联动控制。
当网络210为ZigBee网络时,每个网络210中的协调器节点可以通过协议适配网关连接到路由器240。如果协调器节点具备了协议适配功能(例如具有如图4所示的协议模块450),则可以不通过额外的协议适配网关就可以连接到路由器240。各协调器节点到路由器240的连接可以是通过有线网络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路由器240可以连接到外部广域网(诸如以太网、因特网等),从而连接到服务器220,以建立数据链路。
如图2所示,终端节点控制系统200还可以包括连接至路由器240的第一客户端230,例如,连接至路由器240-1的第一客户端230-1,连接至路由器240-2的第一客户端230-2等。第一客户端230可以通过路由器240对接入到网络210中的终端节点进行控制。当然,如果需要的话,也可以对网络210中的路由器节点和协调器节点进行控制。
例如,连接至路由器240-1的第一客户端230-1可以通过路由器240-1对局域网W1内的终端节点(即接入到网络210-1、210-2的终端节点)进行控制。同时,由于路由器240-1和路由器240-2均连接至服务器220,连接至路由器240-1的第一客户端230-1也可以通过路由器240-1、服务器220和路由器240-2对局域网W2内的终端节点(即接入到网络210-3、210-4的终端节点)进行控制。同样地,连接至路由器240-2的第一客户端230-2可以通过路由器240-2对局域网W2内的终端节点进行控制,也可以通过路由器240-2、服务器220和路由器240-1对局域网W1内的终端节点进行控制。
当网络210与服务器220的连接断开时,例如路由器240-1与服务器220的连接L2断开时,第一客户端230-1还是可以通过路由器240-1对局域网W1内的终端节点进行控制,只是无法对局域网W2内的终端节点进行控制;同样地,第一客户端230-2还是可以通过路由器240-2对局域网W2内的终端节点进行控制,只是无法对局域网W1内的终端节点进行控制。
终端节点控制系统200还可以包括连接至服务器220的第二客户端230-3。第二客户端230-3可以通过服务器220和路由器240对接入到网络210中的终端节点进行控制。当然,如果需要的话,也可以对网络210中的路由器节点和协调器节点进行控制。例如,第二客户端230-3可以通过服务器220和路由器240-1对局域网W1中的终端节点进行控制,也可以通过服务器220和路由器240-2对局域网W2中的终端节点进行控制。当网络210与服务器220的连接断开时,例如路由器240-1与服务器220的连接L2断开时,第二客户端230-3无法对局域网W1中的终端节点进行控制,但还是可以对局域网W2中的终端节点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230可以是诸如便携式的手机、平板电脑、遥控装置等设备,接入到网络210中的终端节点可以是诸如开关、灯泡、门锁、温度调节器、清洁机器人等家居设备(包括便携式家居设备),客户端230通过路由器240或路由器240和服务器220对终端节点进行控制可以包括访问终端节点所连接的协调器节点,进而连接终端节点以实现远程控制、以及查询终端节点的状态等操作。
当终端节点控制系统200中包括多个可以为ZigBee网络的网络210时,第一协调器节点和第二协调器节点可以为如图3所示的协调器节点310。在终端节点控制系统200中,协调器节点310通过路由器与另一个网络中的协调器节点相连接,一个或多个终端节点通过连接至协调器节点310而接入到协调器节点310所在的网络,一个或多个终端节点通过连接至另一个网络中的协调器节点而接入到另一个网络。协调器节点310可以具有如图4所示的协调器节点400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协调器节点400可以包括确定模块410、控制模块420、通信模块430、和存储模块440。
在一些实施例中,协调器节点400还可以包括协议模块450。协议模块450可以通过例如TCP/IP协议与外部其它的局域网或广域网(诸如因特网、以太网、或合适的总线网络)通信,诸如发送和接收UDP广播信号、与云端服务器进行交互、以及与局域网下的客户端或其它协调器节点建立通信等。正如上所述,具备协议模块450的协调器节点400不需要通过协议适配网关就可以连接到路由器240。
实施例一
在一些操作中,例如,位于局域网W1中的连接到第一协调器节点而接入到网络210-1的第一终端节点被触发时,可以引起位于局域网W1中的连接到第二协调器节点而接入到网络210-2的第二终端节点联动。例如,位于一楼的门禁设备被触发时,可以引起与该门禁设备位于同一个局域网中的位于三楼客厅内的报警器进行报警。在描述这些操作时所使用的举例局域网W1、网络210-1、以及网络210-2只是为了使描述简洁清楚,并不限制这些操作的适用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操作适用于位于同一个局域网内连接到不同的协调器节点的终端节点之间的联动。
本文所称的“触发”是指终端节点对外界输入的响应。其中的外界输入可以是机械的(诸如手指的按压动作、振动等),也可以是机电的(诸如手势、触敏感应等),还可以是光电的(诸如红外光反射等)。此外,外界输入还可以是定时器的超时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节点可以是被定时性地触发(例如每天早上8点被触发)、或者周期性地触发(例如每隔30秒被触发一次)等。对外界输入的响应可以是响应于这些外界输入而进行状态改变的动作(诸如开启、关闭、调亮、报警等),也可以是与状态无关的其他动作(例如虽然状态不变但是向其他的通信节点发送消息诸如此类的),还可以是两者的结合。本文所称的“联动”是指由于一个或多个终端节点被触发而引起的其他一个或多个终端节点产生连锁响应。这些连锁响应可以是进行状态改变的动作,也可以是与状态无关的其他动作,还可以是两者的结合。
在这些操作中,参照图4,当连接至协调器节点400(例如用于网络210-1的协调器节点)的第一终端节点被触发时(例如通过通信模块430接收到第一终端节点的状态信息时),确定模块410根据设定的联动规则(可以存储在存储模块440中)确定与第一终端节点的该触发相关联的连接至另一个协调器节点(例如用于网络210-2的协调器节点)的第二终端节点。控制模块420生成用于第二终端节点的联动消息,并控制通信模块430将联动消息通过路由器(例如路由器240-1)发送到另一个协调器节点,以控制第二终端节点与第一终端节点联动。
下面参照图5以一个示例来描述在这些操作中协调器节点中的信息流。例如终端节点1被触发时,终端节点1将该触发相关的消息(例如这些消息可以包括终端节点1的状态信息、状态改变的信息、被触发的动作信息等)发送到协调器节点(传递通道F1)。协调器节点中,该消息从ZigBee通道层S1传送到终端设备管理层S2(传递通道F2)。将该消息传递到上报规则层S3(传递通道F3)以进行联动规则的匹配。在这同时,也可以如现有技术那样,向云端服务器上报该消息(传递通道F4)。根据上报规则层S3的匹配结果,终端节点1的该触发涉及的是外部联动规则S3-2,即匹配到的将要与该终端节点1联动的是与之位于同一个局域网中但连接到不同的协调器节点的终端节点,因此适用外部信令传递规则。联动消息被传递到TCP/IP协议层S4(传递通道F5),再通过TCP/IP协议层S4传送到协调器节点所连接到的路由器。以上描述中的上报规则层S3中的外部联动规则S3-2可以是例如通过连接到路由器240或连接到服务器220的客户端230来预先设定的(传递通道F6)。
在这些操作中的另一个方面,上述第二终端节点连接到的另一个协调器节点(例如用于网络210-2的协调器节点)也可以具有如图4所示的协调器节点400的结构。例如,在上述操作中,该另一个协调器节点的通信模块430通过路由器(例如路由器240-1)接收来自上述第一终端节点连接到的协调器节点(例如用于网络210-1的协调器节点)的联动消息。确定模块410解析该联动消息,以确定与该联动消息相关联的连接至该另一个协调器节点的第二终端节点。控制模块420通过通信模块430控制第二终端节点动作,从而实现第二终端节点与第一终端节点联动。
下面参照图5以一个示例来描述在这些操作中的另一个方面,该另一个协调器节点中的信息流。第一终端节点连接到的协调器节点发出的联动消息,通过该另一个协调器节点的TCP/IP协议层S4被接收。与该联动消息相关的控制指令被传递到该另一个协调器节点的终端设备管理层S2(传递通道F8),然后再传递到ZigBee通道层S1(传递通道F2),从而传递到连接到该另一个协调器节点的第二终端节点。
实施例二
在一些操作中,例如,位于局域网W1中的连接到第一协调器节点而接入到网络210-1的第一终端节点被触发时,可以引起与之同样连接到第一协调器节点而接入到网络210-1的第三终端节点联动。例如,位于客厅的电视的影院模式被触发时,可以引起与该电视连接到同一个协调器节点的位于客厅内的立体声音响进行联动。在描述这些操作时所使用的举例局域网W1和网络210-1只是为了使描述简洁清楚,并不限制这些操作的适用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操作适用于位于同一个局域网内连接到相同协调器节点的终端节点之间的联动。
在这些操作中,参照图4,当连接至协调器节点400的第一终端节点被触发时(例如通过通信模块430接收到第一终端节点的状态信息时),确定模块410根据设定的联动规则(可以存储在存储模块440中)确定与第一终端节点的该触发相关联的连接至协调器节点400的第三终端节点。控制模块420通过通信模块430控制第三终端节点,例如可以向第三终端节点发送控制命令以控制第三终端节点与第一终端节点联动。
下面参照图5以一个示例来描述在这些操作中协调器节点中的信息流。例如终端节点1被触发时,终端节点1将该触发相关的消息(例如这些消息可以包括终端节点1的状态信息、状态改变的信息、被触发的动作信息等)发送到协调器节点(传递通道F1)。协调器节点中,该消息从ZigBee通道层S1传送到终端设备管理层S2(传递通道F2)。将该消息传递到上报规则层S3(传递通道F3)以进行联动规则的匹配。在这同时,也可以如现有技术那样,向云端服务器上报该消息(传递通道F4)。根据上报规则层S3的匹配结果,终端节点1的该触发涉及的是本地联动规则S3-1,即匹配到的终端节点是与该终端节点1连接到相同的协调器节点的终端节点,因此适用本地信令传递规则,即不需要向TCP/IP协议层S4发送联动消息。控制指令被传递到该协调器节点的终端设备管理层S2(传递通道F7),然后再传递到ZigBee通道层S1(传递通道F2),从而传递到连接到该协调器节点的另一个终端节点,例如终端节点2(传递通道F9)。以上描述中的上报规则层S3中的本地联动规则S3-1可以是例如通过连接到路由器240或连接到服务器220的客户端230来预先设定的(传递通道F6)。
实施例三
在一些操作中,例如,位于局域网W1中的连接到第一协调器节点而接入到网络210-1的第一终端节点被触发时,可以引起位于局域网W2中的连接到第三协调器节点而接入到网络210-3的第四终端节点联动。例如,当位于小区一住户家中的烟雾报警器被触发时,可以引起与该烟雾报警器位于不同局域网的位于小区保卫室的报警器进行报警。在描述这些操作时所使用的举例局域网W1、局域网W2、网络210-1、以及网络210-3只是为了使描述简洁清楚,并不限制这些操作的适用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操作适用于位于不同局域网的不同终端节点之间的联动。
在这些操作中,参照图4,当连接至协调器节点400(例如用于网络210-1的协调器节点)的第一终端节点被触发时(例如通过通信模块430接收到第一终端节点的状态信息时),确定模块410根据设定的联动规则(可以存储在存储模块440中)确定与第一终端节点的该触发相关联的连接至另一个协调器节点(例如用于网络210-3的协调器节点)的第四终端节点。控制模块420生成用于第四终端节点的联动消息,并控制通信模块430将联动消息通过路由器(例如路由器240-1)、服务器(例如服务器220)、以及另一个路由器(例如路由器240-2)发送到另一个协调器节点,以控制第四终端节点与第一终端节点联动。
下面参照图5以一个示例来描述在这些操作中协调器节点中的信息流。例如终端节点1被触发时,终端节点1将该触发相关的消息(例如这些消息可以包括终端节点1的状态信息、状态改变的信息、被触发的动作信息等)发送到协调器节点(传递通道F1)。协调器节点中,该消息从ZigBee通道层S1传送到终端设备管理层S2(传递通道F2)。将该消息传递到上报规则层S3(传递通道F3)以进行联动规则的匹配。在这同时,也可以如现有技术那样,向云端服务器上报该消息(传递通道F4)。根据上报规则层S3的匹配结果,终端节点1的该触发涉及的是外部联动规则S3-2,即匹配到的终端节点是与该终端节点1连接到的协调器节点不在同一个局域网中的终端节点,因此适用外部信令传递规则。联动消息被传递到TCP/IP协议层S4(传递通道F5),再通过TCP/IP协议层S4传送到该协调器节点所连接到的路由器以及该路由器所连接到的服务器。如同以上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外部联动规则S3-2可以是由客户端230预先设定的(传递通道F6)。
在这些操作中的另一个方面,上述第四终端节点所连接到的另一个协调器节点(例如用于网络210-3的协调器节点)也可以具有如图4所示的协调器节点400的结构。例如,在上述操作中,该另一个协调器节点的通信模块430通过路由器(例如路由器240-2)接收来自服务器220的用于第一终端节点的联动消息。确定模块410解析该联动消息,以确定与该联动消息相关联的连接至该另一个协调器节点的第四终端节点。控制模块420通过通信模块430控制第四终端节点动作,从而实现第四终端节点与第一终端节点联动。
下面参照图5以一个示例来描述在这些操作中的另一个方面,该另一个协调器节点中的信息流。第一终端节点连接到的协调器节点发出的联动消息,通过该另一个协调器节点的TCP/IP协议层S4被接收。与该联动消息相关的控制指令被传递到该另一个协调器节点的终端设备管理层S2(传递通道F8),然后再传递到ZigBee通道层S1(传递通道F2),从而传递到连接到该另一个协调器节点的第四终端节点。
实施例四
在一些操作中,例如,连接至路由器240-1的客户端230-1可以控制位于局域网W1内的终端节点。例如,连接至家庭局域网的控制设备可以控制该家庭局域网中任一楼层、任一房间内的灯的开启和关闭。在描述这些操作时所使用的举例局域网W1、路由器240-1、以及客户端230-1只是为了使描述简洁清楚,并不限制这些操作的适用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操作适用于通过路由器连接至局域网的客户端对该局域网内的终端节点进行控制。
在这些操作中,参照图4,连接至路由器(例如路由器240-1)的第一客户端(例如客户端230-1)向该路由器发送用于控制位于通过该路由器所形成的局域网(例如局域网W1)内的第一终端节点(例如通过连接至协调器节点400而接入到网络210-1中)的第一控制命令。协调器节点400的通信模块430通过路由器(例如路由器240-1)接收第一控制命令,控制模块420根据第一控制命令通过通信模块430来控制第一终端节点,例如可以将相关的控制命令发送到第一终端节点以控制第一终端节点的动作。
下面参照图5以一个示例来描述在这些操作中协调器节点中的信息流。连接到路由器240-1的客户端230-1或者连接到路由器240-2的客户端230-2,可以通过协调器节点来对连接到协调器节点的终端节点进行控制。例如,客户端230发送到路由器240的用于控制终端节点1的控制消息,通过该协调器节点的TCP/IP协议层S4被接收,控制指令被传递到终端设备管理层S2(传递通道F8),然后再传递到ZigBee通道层S1(传递通道F2),ZigBee通道层S1将控制指令传递到连接到该协调器节点的终端节点1(传递通道F1)以控制终端节点1动作。
此外,客户端230还可以设定协调器节点的上报规则层S3中存储的本地联动规则S3-1和外部联动规则S3-2。例如可以设定例如终端节点1的第一触发引起与其连接到同一个协调器节点的终端节点(例如终端节点2)的第一动作(例如这可以作为本地联动规则S3-1中的一项),终端节点1的第二触发引起与其位于同一个局域网但连接到不同协调器节点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节点的第二动作(例如这可以作为外部联动规则S3-2中的一项),和/或终端节点1的第三触发引起与其位于不同局域网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节点的第三动作(例如这可以作为外部联动规则S3-2中的一项)等。如在以上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当与终端节点被触发相关的消息通过传递通道F3传递到上报规则层S3后,上报规则层S3把该触发与存储的本地联动规则S3-1和外部联动规则S3-2中的每一项相匹配,如果匹配到本地联动规则S3-1,则按照本地信令传递规则进行处理;如果匹配到外部联动规则S3-2,则按照外部信令传递规则进行处理;如果既匹配到本地联动规则S3-1又匹配到外部联动规则S3-2,则按照本地信令传递规则以及外部信令传递规则进行处理;如果没有匹配到任何规则,则上报规则层S3不做处理,可只将通过传递通道F4传递到TCP/IP协议层S4的消息上传到服务器。其中,为方便理解和描述,涉及与终端节点1连接到同一个协调器节点的终端节点的联动的规则称为本地联动规则S3-1,涉及到与终端节点1连接到不同协调器节点的终端节点的联动的规则称为外部联动规则S3-2。
客户端230发送到路由器240的用于设定联动规则的消息,通过该协调器节点的TCP/IP协议层S4被接收,这些设定联动规则的消息被传递到上报规则层S3(传递通道F6),以便根据现有的规则情况增加或更新本地或外部联动规则S3-1、S3-2。此外,如果本协调器节点接收到关于其他协调器节点的联动规则,则将该联动规则发送到相应的协调器节点。
实施例五
在一些操作中,例如,连接至服务器220的客户端230-3可以控制位于局域网W1内的终端节点。例如,连接至云端服务器的智能手机可以控制连接到该云端服务器的任一局域网中的任一终端节点的动作,从而可以使得用户在离房屋较远时还可以对房屋中的家具设备进行控制。在描述这些操作时所使用的举例局域网W1、服务器220、以及客户端230-3只是为了使描述简洁清楚,并不限制这些操作的适用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操作适用于通过服务器连接至终端节点控制系统的客户端对该系统中连接至该服务器的各局域网内的终端节点进行控制。
在这些操作中,参照图4,连接至服务器(例如服务器220)的第二客户端(例如客户端230-3)向该服务器发送用于控制连接到该服务器的一个局域网(例如局域网W1)内的第一终端节点(例如通过连接至协调器节点400而接入到网络210-1中)的第二控制命令。协调器节点400的通信模块430通过服务器(例如服务器220)和路由器(例如路由器240-1)接收第二控制命令,控制模块420根据第二控制命令通过通信模块430来控制第一终端节点,例如可以将相关的控制命令发送到第一终端节点以控制第一终端节点的动作。
在这些操作中协调器节点(例如用于网络210-1的协调器节点)中的信息流、以及连接至服务器220的客户端230-3进行联动规则设定时的信息流,均与以上实施例中描述的类似,只不过协调器节点的TCP/IP协议层S4是从路由器240-1接收来自服务器220的、客户端230-3发送给服务器220的消息。
实施例六
在一些操作中,例如,位于局域网W2内的连接至路由器240-2的客户端230-2可以控制位于局域网W1内的连接至路由器240-1终端节点。这样可以使得例如用户使用接入到一个家庭局域网(例如办公室的网络)的控制设备可以控制位于另一个局域网(例如家庭网络)中的终端节点。在描述这些操作时所使用的举例局域网W1、局域网W2、路由器240-2、以及客户端230-2只是为了使描述简洁清楚,并不限制这些操作的适用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操作适用于通过路由器连接至一个局域网的客户端对另一个局域网内的终端节点进行控制。
在这些操作中,参照图4,连接至路由器(例如路由器240-2)的第三客户端(例如客户端230-2)向该路由器发送用于控制位于通过另一个路由器(例如路由器240-1)所形成的局域网(例如局域网W1)内的第一终端节点(例如通过连接至协调器节点400而接入到网络210-1中)的第三控制命令。该路由器将第三控制命令通过该路由器和另一个路由器均连接到的服务器(例如服务器220)发送到另一个路由器。另一个路由器根据该第三控制命令所关联的第一终端节点(例如接入到网络210-1的终端节点)的位置将该第三控制命令发送到关联的第一终端节点所连接到的协调器节点400(例如用于网络210-1的协调器节点)。协调器节点400的通信模块430通过路由器(例如路由器240-1)接收第三控制命令,控制模块420根据第三控制命令通过通信模块430来控制第一终端节点,例如可以将相关的控制命令发送到第一终端节点以控制第一终端节点的动作。
在这些操作中协调器节点(例如用于网络210-1的协调器节点)中的信息流、以及连接至路由器240-2的客户端230-2对该协调器节点进行联动规则设定时的信息流,均与以上实施例中描述的类似,只不过协调器节点的TCP/IP协议层S4是从路由器240-1接收来自服务器220的、客户端230-2发送给路由器240-2的消息。
除以上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控制模块420当然还可以像现有技术那样具备终端节点管理的功能。例如,包括:管理入网的家居设备信息、存储以及更新家居设备状态、接收来自外部协调器(位于不同的局域网中)和本地协调器(位于同一个局域网中)的控制指令、通过通信模块430下发控制指令给各个家居设备、接收来自通信模块430传递的这些家居设备传递的控制信令以及状态信息等。
实施例七
在该实施例中,协调器节点为ZigBee协调器。第一协调器可以向其它一个或多个局域网下的协调器周期性地发送特定的UDP广播信息,其它协调器在接收到此特定UDP广播信息后,均向UDP广播发送方即第一协调器回复包含本协调器相关信息的响应,例如,可使用如下的JSON格式的字符串,或者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的信息:
{"位置":"三楼客厅"
,"MAC":"123456787654321",
"IP":"192.168.82.137",
"PORT":"7000"}。
发送特定UDP广播信息的第一协调器在接收到其它协调器回复的响应信息后,可生成其它一个或多个局域网下其它协调器的列表信息,并保存至数据库。在下一个UDP广播信息的发送周期,第一协调器再次接收到其它协调器的响应回复后,只需更新数据库中的列表,并根据是否有响应回复来判断列表中的协调器是否在线。
任意协调器在生成其他协调器的信息列表之后,均与其他协调器建立TCP长连接(例如可以使用图2所示的用于网络210-1的协调器与用于网络210-2的协调器通过路由器240-1建立连接的方式、以及用于网络210-1的协调器与用于网络210-3的协调器通过路由器240-1、服务器220和路由器240-2建立连接的方式等),并根据周期UDP广播的响应回复,判断对应的协调器是否在线,进而判断是否进行重新连接或断开连接。
若客户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与用户交互的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接入局域网,客户端可以向局域网发送UDP广播信号,该局域网内的任意协调器在接收到包含特定消息内容的UDP广播信息后,向UDP广播发送方即该客户端回复信息,例如如下的JSON格式的字符串或其他双方预设的信息等:
{"位置":"三楼客厅",
"MAC":"123456787654321",
"IP":"192.168.82.137",
"PORT":"7000"}。
接入到局域网的客户端在接收到同局域网下的协调器的回复信息之后,即可生成同局域网下的协调器的信息列表,列表信息可根据双方约定的规则从回复信息中获取,如协调器的位置、MAC、IP地址、服务端口等信息。该客户端可根据IP地址和服务端口与某一协调器建立TCP连接,进而可请求控制或查询该协调器下的ZigBee家居设备、设置该协调器的本地场景、本地联动规则以及外部联动规则等。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位于三楼的某一协调器在接收到终端设备传递的报警信息(例如智能门磁的报警信息)后,在向云端传递报警信息的同时匹配本地联动传递规则和外部联动传递规则。当传递信息触发本地联动规则时,向本协调器管理的对应联动终端设备下发控制指令,如声光报警器的报警等;当传递信息触发外部联动规则时,向同局域网下外部联动规则设定的对应联动智能家庭协调器发送控制指令,控制联动协调器下的终端设备,如控制另一楼装置的智能家庭协调器发送声光报警器信息等。
另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还可以包括以下示例:
1.一种终端节点控制系统,包括:
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第一网络,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第一协调器节点;
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第二网络,所述第二网络包括第二协调器节点;以及
路由器,所述路由器能够连接至用于所述系统的服务器,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通过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连接至所述路由器并且所述第二网络通过所述第二协调器节点连接至所述路由器,以使得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之间能够不经由所述服务器来通信。
2.根据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络还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的第一终端节点;以及
所述第二网络还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二协调器节点的第二终端节点,其中,
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终端节点被触发时,若根据设定的联动规则确定该触发与所述第二终端节点相关联,则将联动消息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到所述第二协调器节点;以及
所述第二协调器节点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路由器接收所述联动消息,根据所述联动消息控制所述第二终端节点与所述第一终端节点联动。
3.根据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络还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的第三终端节点,其中,
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终端节点被触发时,若根据设定的联动规则确定该触发与所述第三终端节点相关联,则控制所述第三终端节点与所述第一终端节点联动。
4.根据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一客户端,所述第一客户端连接至所述路由器,其中,
所述第一客户端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路由器将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节点的第一控制命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以及
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路由器接收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节点。
5.根据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一客户端,所述第一客户端连接至所述路由器,其中,
所述第一客户端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路由器将将要设定的所述联动规则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以及
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路由器接收所述联动规则,并存储接收的所述联动规则或根据接收的所述联动规则更新已存储的联动规则。
6.根据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均为ZigBee网络。
7.一种终端节点控制方法,包括:
将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包括第一协调器节点的第一网络和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包括第二协调器节点的第二网络均连接至路由器,其中所述路由器能够连接至服务器,以使得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之间能够不经由所述服务器来通信。
8.根据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连接至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的第一终端节点被触发时,由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根据设定的联动规则确定与该触发相关联的终端节点;
在所述与该触发相关联的终端节点为连接至所述第二协调器节点的第二终端节点的情况下,则由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将联动消息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到所述第二协调器节点,由所述第二协调器节点接收所述联动消息并根据所述联动消息控制所述第二终端节点与所述第一终端节点联动;以及
在所述与该触发相关联的终端节点为连接至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的第三终端节点的情况下,则由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控制所述第三终端节点与所述第一终端节点联动。
9.一种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通信节点,所述通信节点通过路由器与另一通信节点相连接,所述通信节点包括确定模块、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其中:
所述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当连接至所述通信节点的第一终端节点被触发时,根据设定的联动规则确定与该触发相关联的第二终端节点;
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终端节点连接至所述另一通信节点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通信模块将联动消息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到所述另一通信节点,以控制所述第二终端节点与所述第一终端节点联动。
10.根据9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终端节点连接至所述通信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通信模块控制所述第二终端节点与所述第一终端节点联动。
11.根据9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模块还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路由器接收来自连接至所述路由器的第一客户端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节点的控制命令;以及
所述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命令通过所述通信模块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节点。
12.根据9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模块还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路由器接收来自连接至所述路由器的第一客户端的将要设定的所述联动规则;以及
所述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存储接收的所述联动规则或根据接收的所述联动规则更新已存储的联动规则。
13.根据9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节点还包括协议模块,所述通信节点通过所述协议模块连接到所述路由器。
14.根据9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节点为ZigBee协调器节点。
15.一种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通信节点,所述通信节点通过路由器与另一通信节点相连接,所述通信节点包括确定模块、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其中:
所述通信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路由器接收来自所述另一通信节点的联动消息;
所述确定模块被配置为解析所述联动消息,以确定与所述联动消息相关联的连接至所述通信节点的第一终端节点;以及
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通信模块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节点与和所述联动消息相关联的终端节点联动。
16.根据15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还被配置为:当连接至所述通信节点的第二终端节点被触发时,根据设定的联动规则确定与该触发相关联的第三终端节点;
所述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三终端节点连接至所述通信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通信模块控制所述第三终端节点与所述第二终端节点联动。
17.根据15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模块还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路由器接收来自连接至所述路由器的第一客户端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节点的控制命令;以及
所述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命令通过所述通信模块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节点。
18.根据15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模块还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路由器接收来自连接至所述路由器的第一客户端的将要设定的联动规则;以及
所述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存储接收的所述联动规则或根据接收的所述联动规则更新已存储的联动规则。
19.根据15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节点还包括协议模块,所述通信节点通过所述协议模块连接到所述路由器。
20.根据15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节点为ZigBee协调器节点。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此公开的各实施例可以任意组合,而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应理解,可以对实施例进行多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终端节点控制系统,包括:
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第一网络,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第一协调器节点;
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第二网络,所述第二网络包括第二协调器节点;以及
路由器,所述路由器能够连接至用于所述系统的服务器,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通过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连接至所述路由器并且所述第二网络通过所述第二协调器节点连接至所述路由器,以使得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之间能够不经由所述服务器来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络还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的第一终端节点;以及
所述第二网络还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二协调器节点的第二终端节点,其中,
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终端节点被触发时,若根据设定的联动规则确定该触发与所述第二终端节点相关联,则将联动消息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到所述第二协调器节点;以及
所述第二协调器节点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路由器接收所述联动消息,根据所述联动消息控制所述第二终端节点与所述第一终端节点联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络还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的第三终端节点,其中,
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终端节点被触发时,若根据设定的联动规则确定该触发与所述第三终端节点相关联,则控制所述第三终端节点与所述第一终端节点联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一客户端,所述第一客户端连接至所述路由器,其中,
所述第一客户端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路由器将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节点的第一控制命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以及
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路由器接收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一客户端,所述第一客户端连接至所述路由器,其中,
所述第一客户端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路由器将将要设定的所述联动规则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以及
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路由器接收所述联动规则,并存储接收的所述联动规则或根据接收的所述联动规则更新已存储的联动规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均为ZigBee网络。
7.一种终端节点控制方法,包括:
将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包括第一协调器节点的第一网络和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包括第二协调器节点的第二网络均连接至路由器,其中所述路由器能够连接至服务器,以使得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之间能够不经由所述服务器来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连接至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的第一终端节点被触发时,由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根据设定的联动规则确定与该触发相关联的终端节点;
在所述与该触发相关联的终端节点为连接至所述第二协调器节点的第二终端节点的情况下,则由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将联动消息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到所述第二协调器节点,由所述第二协调器节点接收所述联动消息并根据所述联动消息控制所述第二终端节点与所述第一终端节点联动;以及
在所述与该触发相关联的终端节点为连接至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的第三终端节点的情况下,则由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控制所述第三终端节点与所述第一终端节点联动。
9.一种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通信节点,所述通信节点通过路由器与另一通信节点相连接,所述通信节点包括确定模块、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其中:
所述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当连接至所述通信节点的第一终端节点被触发时,根据设定的联动规则确定与该触发相关联的第二终端节点;
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终端节点连接至所述另一通信节点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通信模块将联动消息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到所述另一通信节点,以控制所述第二终端节点与所述第一终端节点联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终端节点连接至所述通信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通信模块控制所述第二终端节点与所述第一终端节点联动。
CN201811311959.1A 2018-11-06 2018-11-06 终端节点控制系统和方法、以及通信节点 Pending CN1090397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1959.1A CN109039793A (zh) 2018-11-06 2018-11-06 终端节点控制系统和方法、以及通信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1959.1A CN109039793A (zh) 2018-11-06 2018-11-06 终端节点控制系统和方法、以及通信节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39793A true CN109039793A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14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11959.1A Pending CN109039793A (zh) 2018-11-06 2018-11-06 终端节点控制系统和方法、以及通信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3979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5796A (zh) * 2018-12-26 2019-03-19 山东有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远距离无线电终端控制方法及集中器
CN109862524A (zh) * 2019-02-28 2019-06-07 四川爱联科技有限公司 管理多个Wi-Fi物联网设备终端的方法
CN111541593A (zh) * 2020-04-16 2020-08-14 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 家居管理方法、家居管理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2827A (zh) * 2012-04-23 2012-10-2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路灯控制系统中多个子网间的通信方法
CN103338479A (zh) * 2013-06-04 2013-10-02 杭州方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通信方法
WO2013188775A1 (en) * 2012-06-15 2013-12-19 Citrix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riving unique mac address for a cluster
CN105743752A (zh) * 2016-04-01 2016-07-06 深圳蓝奥声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联动节点网络及其节点装置
CN107294816A (zh) * 2016-04-05 2017-10-24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装置、通信网络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2827A (zh) * 2012-04-23 2012-10-2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路灯控制系统中多个子网间的通信方法
WO2013188775A1 (en) * 2012-06-15 2013-12-19 Citrix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riving unique mac address for a cluster
CN103338479A (zh) * 2013-06-04 2013-10-02 杭州方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通信方法
CN105743752A (zh) * 2016-04-01 2016-07-06 深圳蓝奥声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联动节点网络及其节点装置
CN107294816A (zh) * 2016-04-05 2017-10-24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装置、通信网络及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5796A (zh) * 2018-12-26 2019-03-19 山东有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远距离无线电终端控制方法及集中器
CN109495796B (zh) * 2018-12-26 2021-11-26 山东有人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远距离无线电终端控制方法及集中器
CN109862524A (zh) * 2019-02-28 2019-06-07 四川爱联科技有限公司 管理多个Wi-Fi物联网设备终端的方法
CN111541593A (zh) * 2020-04-16 2020-08-14 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 家居管理方法、家居管理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82711B1 (ja) メッシュネットワークアドレッシング
CN103986630B (zh) 基于led照明装置的无线网络系统及智能设备管理方法
CN105684356B (zh) 用于家庭网络的设备的高效通信
US20220239622A1 (en) Efficient Network Stack for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s
CN103645696B (zh) 一种基于Z-Wave技术的智能会议室无线控制系统
Robles et al. Context aware tools for smart home development
CN109039793A (zh) 终端节点控制系统和方法、以及通信节点
CN110190986A (zh) 设备配置的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493270A (zh) 物联网设备接入融合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4869714A (zh) 智能照明器具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713605A (zh) 一种智能控制平台及方法
CN109842537A (zh) 智能家居系统
Guang et al.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IoT) for home energy management
CN109120351A (zh) 一种应用于物联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6209549A (zh) 基于can总线的智能建筑控制系统
WO2017079180A1 (en) Auto-commissioning of lighting resources
CN104298179B (zh) 智能开关、智能控制网络及智能控制方法
FI124091B (en)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for dynamic control of control devices
CN206057839U (zh)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系统
Sec et al. Automatic address assigning problem in smart homes
Guzmán et al. A multi interface home automation system with distributed intelligence
Robles et al. Context aware systems, methods and trends in smart home technology
CN108427300B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集成系统
CN113110090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CN204258843U (zh) 一种智能家居的控制网关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