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38529A - 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充电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充电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38529A
CN109038529A CN201810914322.5A CN201810914322A CN109038529A CN 109038529 A CN109038529 A CN 109038529A CN 201810914322 A CN201810914322 A CN 201810914322A CN 109038529 A CN109038529 A CN 1090385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resistance
pole
module
conn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143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达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1432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3852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38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385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9/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 H02H9/04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 H02J7/027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充电器及电子设备,该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与第三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模块的输入端与输入电压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模块输出第一电压;所述第三模块的输出端与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当所述输入电压大于预设电压时,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所述工作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这样,当充电器的输入电压过高时,通过过压保护电路控制充电器中的工作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可以有效避免充电器在高压下工作时容易损坏的问题,保证充电器的使用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充电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充电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用户在这些移动终端的使用过程中,通常使用充电器为这些移动终端充电。具体地,可以将充电器与电源插座连接,电源插座提供的电压输入至充电器中,在该电压的作用下,充电器可以为移动终端充电。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电网波动以及电磁干扰等原因,电源插座输入至充电器的电压会出现波动,当输入至充电器的电压过高时,充电器很容易损坏,导致无法为移动终端充电,给用户带来极大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充电器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充电器在为移动终端充电时,当输入至充电器的电压过高时,充电器容易损坏,导致无法为移动终端充电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与第三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模块的输入端与输入电压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模块输出第一电压;
所述第三模块的输出端与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当所述输入电压大于预设电压时,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所述工作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包括上述记载的所述过压保护电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记载的所述过压保护电路。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与第三模块,所述第一模块的输入端与输入电压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模块输出第一电压;所述第三模块的输出端与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当所述输入电压大于预设电压时,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所述工作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这样,当充电器的输入电压过高时,通过过压保护电路控制充电器中的工作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可以有效避免充电器在高压下工作时容易损坏的问题,保证充电器的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过压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过压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过压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过压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过压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过压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过压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过压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过压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过压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过压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过压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过压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过压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过压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使用现有的充电器为移动终端进行充电时,可以将充电器与电源插座连接(例如,将充电器插入电源插座中),电源插座可以为充电器提供电压,使得充电器能够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电源插座中的电压通常由电网提供,电网受环境影响容易出现电压波动,此外,电源插座提供的电源也容易受电磁干扰的影响,这样,在电网波动和电磁干扰的作用下,将会有较高的电压输入到充电器中。在这种情况下,充电器很容易损坏,导致无法为移动终端充电,给用户带来极大不便。
为了保证充电器的使用安全,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在充电器中增加元器件的方式改变充电器的性能参数,进而提高充电器的抗电压(或抗电流)能力。例如,可以在充电器的电压输入端串联多个电解电容,提高充电器的抗高压能力。这样,当输入充电器的电压过高时,由于充电器的抗电压能力较强,因此,充电器不易损坏,从而有效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方法虽然可以保证充电器不易损坏,但是,由于在充电器中增加了元器件,导致充电器的制作成本较高,体积较大,不仅不易携带,而且影响用户的感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充电器及电子设备,该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与第三模块,所述第一模块的输入端与输入电压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模块输出第一电压;所述第三模块的输出端与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当所述输入电压大于预设电压时,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所述工作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这样,当充电器的输入电压过高时,通过过压保护电路控制充电器中的工作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可以有效避免充电器在高压下工作时容易损坏的问题,保证充电器的使用安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过压保护电路,这样,可以保证充电器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例如,在不同国家使用,在电网波动较大的地区使用,在电磁干扰严重的地区使用等),当输入电压较高时,不易损坏。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中还包括输入整流滤波电路以及功率变换电路,在输入整流滤波电路中,使用耐压较高的电解电容代替现有技术中多个串联的电解电容,这样,可以减小充电器的体积;在功率变换电路中,使用耐压较低的MOS管代替现有技术中耐压较高的MOS管,可以进一步减小充电器的体积。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的体积较小,因此,可以便于用户携带,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过压保护电路,可以用于充电器中,所述充电器可以理解为对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充电的电子设备。当充电器与电源插座(或其他存在电压波动的电源)连接并为移动终端进行充电时,若输入至充电器中的电压过高,则,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过压保护电路可以对充电器中用于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的工作模块(例如充电器中的IC(逻辑运算和控制模块))的工作端的电压进行控制,使得工作模块不能正常工作,进而使得充电器不会在高压下工作,这样,可以避免充电器损坏,有效保证充电器的使用安全。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过压保护电路也可以用于其他需要进行过压保护的电子设备中,例如,冰箱、空调等。其中,当电子设备的输入电压过高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过压保护电路可以对电子设备中工作模块(例如电子设备的IC)的工作端电压进行控制,避免电子设备在高压下工作,从而避免电子设备损坏,保证电子设备的使用安全。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以电压过压保护电路应用于充电器为例进行说明。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开关管(包括第一开关管至第七开关管)可以是三极管,也可以是MOS管,具体可以根据具体的电路确定,此外,开关管的型号(N型或P型,增强型或耗尽型)也可以根据具体的电路确定,以下各实施例将会详细说明。其中,当开关管为三极管时,开关管的第一极为三极管的基极,第二极为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三极为三极管的发射极,当开关管为MOS管时,开关管的第一极为MOS管的栅极,第二极为MOS管的漏极,第三极为MOS管的源极。
本申请实施例的记载的每一个电阻(包括第一电阻至第十七电阻),都可以有多个阻值较小的电阻串联得到,或由多个阻值较大的电阻并联得到,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以下实施例仅以一个单一的电阻为例进行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过压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以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用于充电器为例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过压保护电路可以包括:第一模块11、第二模块12与第三模块13,其中:
第一模块11的输入端与输入电压连接,输出端与第二模块1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模块12的输出端与第三模块13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模块13的输出端与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
所述输入电压可以理解为,将充电器与电源插座(或其他存在电压波动的电源)连接后,电源插座将电源电压输入至充电器后,充电器内部对该电源电压进行相应变换(例如滤波整流)后得到的电压,其中,电源插座输入至充电器中的电源电压存在波动,导致所述输入电压也会存在波动。
所述工作模块可以理解为充电器中用于为移动终端进行充电的模块,具体可以是充电器中的逻辑运算和控制模块(IC)。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可以是所述工作模块的输入端或输出端,具体可以理解为充电器中IC的管脚。
第二模块12可以控制第三模块13输出第一电压,当所述输入电压大于预设电压时,所述第一电压可以控制所述工作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这样,可以保证充电器处于非工作状态,进而避免充电器损坏。其中,所述预设电压可以理解为充电器在正常工作时,可以承受的最大电压,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输入电压低于所述预设电压时,所述第一电压可以等于所述工作模块正常工作状态下工作端的电压,此时,图1所示的过压保护电路不会起到过压保护的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所述工作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可以是所述第一电压拉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的电压,使得所述工作模块在工作端电压过低的情况下无法正常工作,进而处于非工作状态;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电压拉高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的电压,使得所述工作模块在工作端电压过高的情况下无法正常工作,进而处于非工作状态。
以下将分别针对上述两种情况进行说明。
第一种情况:所述第一电压通过拉低所述工作模块工作端电压的方式控制所述工作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
在第一种情况下,所述工作模块可以包括充电器IC中的驱动输出模块、供电模块、温度保护模块中的至少一种。其中:
当所述工作模块包括所述驱动输出模块时,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的电压可以是所述驱动输出模块输出端的输出电压,所述第一电压可以用于拉低所述驱动输出模块的输出电压,在所述驱动输出模块的输出电压较低时,所述驱动输出模块将无法驱动充电器中的功率变换模块,并处于非工作状态,使得充电器处于非工作状态,停止充电。
当所述工作模块包括所述供电模块时,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电压为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入端的输入电压,所述第一电压可以用于拉低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入电压,在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入电压较低时,所述供电模块将无法为充电器中的IC提供正常电压,并处于非工作状态,使得充电器处于非工作状态,停止充电。
当所述工作模块包括所述温度保护模块时,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电压为所述温度保护模块的输入端的输入电压,所述第一电压可以用于拉低所述温度保护模块的输入电压,在所述温度保护模块的输入电压较低时,所述温度保护模块会进行过温保护,使得充电器处于非工作状态,停止充电。此时,可以视为所述温度保护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过压保护电路中,第一模块11可以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开关管,第二模块12可以包括第一稳压管和第四电阻,第三模块13可以包括第二开关管。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管可以是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开关管可以是N型MOS管,且为增强型MOS管,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管可以是MOS管,且为增强型MOS管,所述第二开关管可以是N型三极管。
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各元器件的连接结构可以如图2所示。图2中,第一开关管Q1为N型三极管,第二开关管Q2为N型MOS管,且为增强型MOS管。各元器件的连接结构如下:
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电压HVIN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以及第一稳压管D1的阴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GND);
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发射极接地,基极与所述工作模块(图2未示出)的工作端连接,工作端电压可以由VT表示;
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稳压管D1的阳极以及第二开关管Q2的栅极连接,第二端接地,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源极接地,其中,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输出的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压。
图2中,各元件的参数可以如下所述:
针对第一稳压管D1而言,可以根据所述预设电压确定第一稳压管D1的稳定电压(击穿电压),进而选择合适的第一稳压管D1,其中,当输入电压HVIN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图2中A点的电压可以击穿第一稳压管D1,第一稳压管D1导通。
针对R1和R2而言,其电阻值可以满足当输入电压HVIN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A点电压能够击穿第二稳压管D1即可,具体大小可以根据实际的功率要求确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同样的,R3和R4的电阻值大小也可以根据实际的功率要求确定。
图2所示的过压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输入电压HVIN小于预设电压时,A点电压不足以击穿第一稳压管D1,A和B之间可以视为开路,B点电压为低电平。针对第二开关管Q2而言,B点电压不足以导通第二开关管Q2,因此,第二开关管Q2截止。工作端电压VT为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且大于零,使得第一开关管Q1导通。
当输入电压HVIN大于预设电压时,A点的电压将会升高,进而击穿第一稳压管D1,使得B点电压升高。B点电压升高后,可以导通第二开关管Q2,第二开关管Q2导通后,工作端将会接地,工作端电压VT接近零,实现拉低工作端电压VT的目的。此时,工作模块将会由于工作端电压过低而处于非工作状态,充电器将会停止充电,从而避免充电器损坏。
当输入电压HVIN降低,且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A点电压降低,第一稳压管D1将恢复未击穿的状态,此时,B点电压也会降低,使得第二开关管Q2截止,此时,工作端与地断开连接,工作端电压VT将会恢复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使得工作模块正常工作,充电器恢复充电。
在实际应用中,每当输入电压HVIN的电压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图2所示的过压保护电路都可以按照上述记载的工作原理对充电器进行保护,当输入电压HVIN恢复正常时,充电器可以恢复正常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以及第一开关管Q1可以构成回差电路,所述回差电路的作用包括:当输入电压HVIN降低且略低于所述预设电压时,所述回差电路能够保证过压保护电路继续起保护作用;当输入电压HVIN降低且低于所述预设电压较多时,所述回差电路可以使得充电器恢复正常。这样,可以避免当输入电压HVIN在所述预设电压附近上下浮动时(输入电压HVIN通常为纹波电压),过压保护电路频繁地在过压保护和非过压保护两种状态下切换,进而避免充电器频繁地在停止充电以及恢复充电两种状态下切换,保证充电器的工作稳定性。
所述回差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输入电压HVIN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工作端电压VT大于零,所述回差电路中,第一开关管Q1导通,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并联,A点电压等于:
当输入电压HVIN等于所述预设电压时,A点的电压为其中,H0视为所述预设电压的电压值。此时,A点的电压可以等于第一稳压管D1的击穿电压,第一稳压管D1处于将要击穿的临界状态,该电压也可以视为A点的临界电压,当A点电压大于所述临界电压时,第一稳压管D1击穿,反之,第一稳压管D1截止。
当输入电压HVIN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A点电压大于所述临界电压,第一稳压管D1被击穿,工作端电压VT被拉低,所述回差电路中,第一开关管Q1将会截止,第三电阻R3与地之间断开,此时,A点电压变为根据电压表达式可知,A点的电压升高,且大于A点的临界电压。
之后,当输入电压HVIN降低并略低于所述预设电压时,通过将A点电压的表达式与A点的临界电压表达式对比,此时A点的电压要大于所述临界电压,因此,A点电压仍可以击穿第一稳压管D1,工作端电压仍不会恢复正常,充电器仍处于停止充电状态。当输入电压HVIN继续变低,并令A点电压降低到小于所述临界电压时,第一稳压管D1恢复截止状态,工作端电压VT恢复正常,此时,第一开关管Q1导通,A点电压恢复为A点电压降低,过压保护电路可以正常地进行过压保护。
由此可见,当输入电压HVIN在所述预设电压附近上下浮动时,例如,所述预设电压为300V,输入电压HVIN在298~302V之间变化时,当输入电压HVIN大于300V时,图2所示的过压保护电路会起过压保护作用,充电器停止充电,当输入电压HVIN低于300V,并大于298V时,由于所述回差电路的作用,因此,图2所示的过压保护电路将会一直处于过压保护的状态,并不会在过压保护和非过压保护两种状态下进行频繁切换,相应地,充电器将会一直处于停止充电的状态,并不会在停止充电和恢复充电两种状态下进行频繁切换,这样,可以有效保护充电器的使用安全。当输入电压HVIN低于所述预设电压较多时,例如输入电压HVIN降为280V时,过压保护电路将取消对充电器的保护作用,充电器恢复正常充电。
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上述各元器件的连接结构还可以如图3所示。图3中,第一开关管Q1可以采用N型三极管,第二开关管Q2可以采用N型MOS管,该MOS管为增强型MOS管。
图3中,对R1至R4的电阻值大小,以及第一稳压管D1参数的要求可以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中记载的内容,这里不再重复描述。
图3中,各元器件的连接结构如下:
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电压HVIN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以及第一稳压管D1的阴极连接;
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以及第一开关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发射极接地,基极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工作端的电压可以表示为VT;
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稳压管D1的阳极以及第二开关管Q2的栅极连接,第二端接地,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源极接地,其中,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输出的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压。
图3所示的过压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输入电压HVIN小于预设电压时,A点电压不足以击穿第一稳压管D1,A和B之间可以视为开路,B点电压为低电平。针对第二开关管Q2而言,B点电压不足以导通第二开关管Q2,因此,第二开关管Q2截止。工作端电压VT为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且大于零,使得第一开关管Q1导通。
当输入电压HVIN大于预设电压时,A点的电压将会升高,进而击穿第一稳压管D1,使得B点电压升高。B点电压升高后,可以导通第二开关管Q2,第二开关管Q2导通后,工作端将会接地,工作端电压VT接近零,实现拉低工作端电压VT的目的。此时,工作模块将会由于工作端电压过低而处于非工作状态,充电器将会停止充电,从而避免充电器损坏。
当输入电压HVIN降低,且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A点电压降低,第一稳压管D1将恢复未击穿的状态,B点电压降低,使得第二开关管Q2截止,此时,工作端将与地断开连接,工作端电压VT将会恢复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使得工作模块正常工作,充电器恢复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以及第一开关管Q1也可以构成回差电路,该回差电路的作用与图2所示的回差电路的作用相同,具体可以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中记载的内容,这里不再重复描述。
图3所示的回差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输入电压HVIN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工作端电压VT大于零,所述回差电路中,第一开关管Q1导通,第二电阻R2被短路,A点电压等于:
当输入电压HVIN等于所述预设电压时,A点的电压为其中,H0视为所述预设电压的电压值。此时,A点的电压可以等于第一稳压管D1的击穿电压,第一稳压管D1处于将要击穿的临界状态,该电压也可以视为A点的临界电压,当A点电压大于所述临界电压时,第一稳压管D1击穿,反之,第一稳压管D1截止。
当输入电压HVIN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A点电压大于所述临界电压,第一稳压管D1被击穿,工作端电压VT被拉低,所述回差电路中,第一开关管Q1将会截止,第二电阻R2处于非短路状态,并对输入电压HVIN进行分压,此时,A点电压变为根据电压表达式可知,A点的电压升高,且大于A点的临界电压。
之后,当输入电压HVIN降低并略低于所述预设电压时,通过将A点电压的表达式与A点的临界电压表达式对比,此时A点的电压要大于所述临界电压,因此,A点电压仍可以击穿第一稳压管D1,工作端电压仍不会恢复正常,充电器仍处于停止充电状态。当输入电压HVIN继续变低,并令A点电压降低到小于所述临界电压时,第一稳压管D1恢复截止状态,工作端电压VT恢复正常,此时,第一开关管Q1导通,A点电压恢复为A点电压降低,过压保护电路可以正常地进行过压保护。
由此可见,当输入电压HVIN在所述预设电压附近上下浮动时,例如,所述预设电压为300V,输入电压HVIN在298~302V之间变化时,当输入电压HVIN大于300V时,图3所示的过压保护电路会起过压保护作用,充电器停止充电,当输入电压HVIN低于300V,并大于298V时,由于所述回差电路的作用,因此,图3所示的过压保护电路将会一直处于过压保护的状态,并不会在过压保护和非过压保护两种状态下进行频繁切换,相应地,充电器将会一直处于停止充电的状态,并不会在停止充电和恢复充电两种状态下进行频繁切换,这样,可以有效保护充电器的使用安全。当输入电压HVIN低于所述预设电压较多时,例如输入电压HVIN降为280V时,过压保护电路将取消对充电器的保护作用,充电器恢复正常充电。
在第三种实现方式中,第三模块13还可以包括第五电阻和第三开关管,优选地,所述第三开关管可以是N型MOS管,且为耗尽型MOS管。
过压保护电路的连接结构可以如图4所示。图4中,第一开关管Q1为N型三极管,第二开关管Q2可以是N型MOS管,且为增强型MOS管。对R1至R5的电阻值大小,以及第一稳压管D1参数的要求可以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中记载的内容,这里不再重复描述。
图4中,各元器件的连接结构如下:
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电压HVIN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以及第一稳压管D1的阴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GND);
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发射极接地,基极与所述工作模块(图4未示出)的工作端VT连接,工作端电压可以由VT表示;
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稳压管D1的阳极以及第二开关管Q2的栅极连接,第二端接地,第二开关管Q2的源极接地;
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以及第三开关管Q3的源极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以及第三开关管Q3的栅极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漏极接地,其中,第三开关管Q3的源极输出的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压。
图4所示的过压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输入电压HVIN小于预设电压时,A点电压不足以击穿第一稳压管D1,A和B之间可以视为开路,B点电压为低电平。由于B点电压为低电平,因此,第二开关管Q2截止,C点电压为高电平。由于第三开关管Q3为耗尽型MOS管,因此,在C点高电平的作用下,第三开关管Q3截止,工作端电压VT为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且大于零,第一开关管Q1导通。
当输入电压HVIN大于预设电压时,A点的电压将会升高,进而击穿第一稳压管D1,使得B点电压升高。B点电压升高后,可以导通第二开关管Q2。第二开关管Q2导通后,C点电压接地,使得第三开关管Q3导通,工作端将通过第三开关管Q3接地,工作端电压VT接近零,实现拉低工作端电压VT的目的。此时,工作模块将会由于工作端电压过低而处于非工作状态,充电器将会停止充电,从而避免充电器损坏。
当输入电压HVIN降低,且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A点电压降低,第一稳压管D1将恢复未击穿的状态,B点电压降低,使得第二开关管Q2截止,C点电压升高。在C点电压升高后,第三开关管Q3将会截止,此时,工作端电压VT将与地断开,并恢复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使得工作模块正常工作,充电器恢复充电。
在图4所示过压保路电路的工作过程中,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以及第一开关管Q1可以构成回差回路,该回差电路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可以参见对图2所示的回差电路的描述,这里不再重复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的电路控制电路,第三模块中包含的第五电阻以及第三开关管的连接方式还可以如图5所示。
图5中,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二电压V2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以第三开关管Q3的栅极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源极与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漏极接地。其中,第二电压V2为高电压,在充电器中,第二电压V2可以是对IC供电的电源电压VCC。
图5中其他元器件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的描述,这里不再重复说明。图5所示的电压控制电路也可以实现过压保护作用,具体可以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记载的内容,这里也不再重复说明,不同的是,图5中,VT的电压可以被拉低到0V,而图4中的VT的电压被拉低后是高于0V的。
在第四种实现方式中,当第三模块包括第五电阻以及第三开关管时,过压保护电路的电路结构还可以如图6所示。
图6中,第一开关管Q1为N型三极管,第二开关管Q2以及第三开关管Q3均为N型MOS管,其中,第二开关管Q2为增强型的MOS管,第三开关管Q3为耗尽型的MOS管。对R1至R5的电阻值大小,以及第一稳压管D1参数的要求可以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中记载的内容,这里不再重复描述。
图6中,各元器件的连接结构如下:
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电压HVIN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以及第一稳压管D1的阴极连接;
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以及第一开关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发射极接地,基极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工作端的电压可以表示为VT;
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稳压管D1的阳极以及第二开关管Q2的栅极连接,第二端接地,第二开关管Q2的源极接地;
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以及第三开关管Q3的源极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以及第三开关管Q3的栅极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漏极接地,其中,第三开关管Q3的源极输出的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压。
图6所示的过压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输入电压HVIN小于预设电压时,A点电压不足以击穿第一稳压管D1,A和B之间可以视为开路,B点电压为低电平。由于B点电压为低电平,因此,第二开关管Q2截止,C点电压为高电平。由于第三开关管Q3为耗尽型MOS管,因此,在C点高电平的作用下,第三开关管Q3截止,工作端电压VT为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且大于零,第一开关管Q1导通。
当输入电压HVIN大于预设电压时,A点的电压将会升高,进而击穿第一稳压管D1,使得B点电压升高。B点电压升高后,可以导通第二开关管Q2。第二开关管Q2导通后,C点电压接地,使得第三开关管Q3导通,工作端将通过第三开关管Q3接地,工作端电压VT接近零,实现拉低工作端电压VT的目的。此时,工作模块将会由于工作端电压过低而处于非工作状态,充电器将会停止充电,从而避免充电器损坏。
当输入电压HVIN降低,且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A点的电压降低,第一稳压管D1将恢复未击穿的状态,B点电压降低,使得第二开关管Q2截止,C点电压升高。在C点电压升高后,第三开关管Q3将会截止,此时,工作端电压VT将与地断开,并恢复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使得工作模块正常工作,充电器恢复充电。
在图6所示过压保路电路的工作过程中,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第二电阻R2以及第一开关管Q1可以构成回差回路,该回差电路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可以参见对图3所示的回差电路的描述,这里不再重复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的电路控制电路,第三模块中包含的第五电阻以及第三开关管的连接方式还可以如图7所示。
图7中,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二电压V2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以第三开关管Q3的栅极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源极与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漏极接地。图7中其他元器件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见图6所示实施例的描述,这里不再重复说明。
图7所示的电压控制电路也可以实现过压保护作用,具体可以参见图6所示实施例记载的内容,这里也不再重复说明。不同的是,图7中的VT可以被拉低到0V,而图6中VT被拉低后,是大于0V的。
在第五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模块11还可以包括第六电阻,第二模块12还包括第七电阻以及第一电压比较器,第三模块13还包括第八电阻以及第四开关管。此时,过压保护电路的连接结构可以如图8所示。
图8中,第一开关管Q1为N型三极管,第二开关管Q2以及第四开关管Q4均为N型MOS管,且均为增强型的MOS管。各元器件的连接结构如下:
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压HVIN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以及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
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第一稳压管D1的阴极以及第一电压比较器IC1的参考极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接地;
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发射极接地,基极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工作端的电压可以由VT表示;
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第一电压比较器IC1的阴极以及第二开关管Q2的栅极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稳压管D1的阳极、第一电压比较器IC1的阳极连接并接地;
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以及第四开关管Q4的漏极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管的漏极以及第四开关管Q4的栅极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源极以及第四开关管Q4的源极接地,其中,第四开关管Q4的漏极输出的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第一电压比较器IC1而言,可以根据所述预设电压确定第一电压比较器IC1内部的参考电压,进而选择合适的第一电压比较器IC1,其中,当输入电压HVIN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图8中A点的电压可以大于第一电压比较器IC1内部的参考电压,第一电压比较器IC1导通。第一稳压管D1可以用于保护第一电压比较器IC1。
针对R1、R2、R3和R6而言,其电阻值可以满足当输入电压HVIN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A点电压能够大于第一电压比较器IC1内部的参考电压即可,具体大小可以根据实际的功率要求确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同样的,图8中其他电阻的电阻值大小也可以根据实际的功率要求确定。
图8所示的过压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输入电压HVIN小于预设电压时,A点电压小于第一电压比较器IC1内部的参考电压,第一电压比较器IC1截止,B和地之间可以视为开路,B点电压在输入电压HVIN的作用下为高电平。由于B点电压为高电平,因此,第二开关管Q2导通,C点接地,C点电压为低电平,第四开关管Q4截止,工作端电压VT不与地接触,且为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大于零),第一开关管Q1导通。
当输入电压HVIN大于预设电压时,A点的电压将会升高,当A点电压大于第一电压比较器IC1内部的参考电压时,第一电压比较器IC1导通,B点接地,B点电压为低电平。由于B点为低电平,因此,第二开关管Q2截止,C点在工作端电压VT以及第八电阻R8的作用下电压升高,使得第四开关管Q4导通,工作端将通过第四开关管Q4接地,工作端电压VT接近零,实现拉低工作端电压VT的目的。此时,工作模块将会由于工作端电压过低而处于非工作状态,充电器将会停止充电,从而避免充电器损坏。
当输入电压HVIN降低,且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A点的电压降低,第一电压比较器IC1将恢复截止状态,此时,B点电压升高,第二开关管Q2导通,C点接地,C点电压降低,第四开关管Q4将会截止,此时,工作端电压VT将与地断开,并恢复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使得工作模块正常工作,充电器恢复充电。
在图8所示过压保路电路的工作过程中,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六电阻R6以及第一开关管Q1可以构成回差回路,该回差电路的作用以及工作原理可以参见对图2所示的回差电路的描述,这里不再重复说明。
在第六种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模块11还可以包括第六电阻,第二模块12还包括第七电阻以及第一电压比较器,第三模块13还包括第八电阻以及第四开关管时,过压保护电路的电路结构还可以如图9所示。
图9中,第一开关管Q1为N型三极管,第二开关管Q2以及第四开关管Q4均为N型MOS管,且均为增强型的MOS管。各元器件的连接结构如下:
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压HVIN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以及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
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一稳压管D1的阴极以及第一电压比较器IC1的参考极连接;
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以及第一开关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接地,第一开关管Q1的发射极接地,基极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工作端的电压可以由VT表示;
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第一电压比较器IC1的阴极以及第二开关管Q2的栅极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稳压管D1的阳极、第一电压比较器IC1的阳极连接并接地;
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以及第四开关管Q4的漏极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管的漏极以及第四开关管Q4的栅极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源极以及第四开关管Q4的源极接地,其中,第四开关管Q4的漏极输出的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第一电压比较器IC1而言,可以根据所述预设电压确定第一电压比较器IC1内部的参考电压,进而选择合适的第一电压比较器IC1,其中,当输入电压HVIN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图9中A点的电压可以大于第一电压比较器IC1内部的参考电压,第一电压比较器IC1导通。第一稳压管D1可以用于保护第一电压比较器IC1。
针对R1、R2、R3和R6而言,其电阻值可以满足当输入电压HVIN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A点电压能够大于第一电压比较器IC1内部的参考电压即可,具体大小可以根据实际的功率要求确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同样的,图9中其他电阻的电阻值大小也可以根据实际的功率要求确定。
图9所示的过压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输入电压HVIN小于预设电压时,A点电压小于第一电压比较器IC1内部的参考电压,第一电压比较器IC1截止,B和地之间可以视为开路,B点电压在输入电压HVIN的作用下为高电平。由于B点电压为高电平,因此,第二开关管Q2导通,C点接地,C点电压为低电平,第四开关管Q4截止,工作端电压VT不与地接触,且为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大于零),第一开关管Q1导通。
当输入电压HVIN大于预设电压时,A点的电压将会升高,当A点电压大于第一电压比较器IC1内部的参考电压时,第一电压比较器IC1导通,B点接地,B点电压为低电平。由于B点为低电平,因此,第二开关管Q2截止,C点在工作端电压VT以及第八电阻R8的作用下电压升高,使得第四开关管Q4导通,工作端将通过第四开关管Q4接地,工作端电压VT接近零,实现拉低工作端电压VT的目的。此时,工作模块将会由于工作端电压过低而处于非工作状态,充电器将会停止充电,从而避免充电器损坏。
当输入电压HVIN降低,且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A点的电压降低,第一电压比较器IC1将恢复截止状态,此时,B点电压升高,第二开关管Q2导通,C点接地,C点电压降低,第四开关管Q4将会截止,此时,工作端电压VT将与地断开,并恢复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使得工作模块正常工作,充电器恢复充电。
在图9所示过压保路电路的工作过程中,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六电阻R6以及第一开关管Q1可以构成回差回路,该回差电路的作用以及工作原理可以参见对图3所示的回差电路的描述,这里不再重复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上述图8和图9所示的电压控制电路,第八电阻R8和第四开关管Q4的连接方式还可以参见上述图5或图7所示的第五电阻R5和第三开关管Q3的连接方式,这里不再重复说明。在改变第八电阻R8和第四开关管Q4的连接方式后,电路的工作原理不变。不同的是,VT可以被拉低到0V,而图8和图9中,VT被拉低后是大于0V的。
上述第一种情况中记载的六种过压保护电路,在输入电压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过压保护电路可以将工作模块的工作端的电压拉低,使得工作模块在工作端电压过低的情况下无法正常工作,进而使得充电器无法正常工作,并停止充电,这样,可以避免充电器在高压下损坏,有效保证充电器的安全。在实际应用中,假如工作模块工作端电压为10V,那么,上述六种过压保护电路可以将工作端电压由10V拉低到0~3V之间。
当输入电压恢复正常时,即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工作模块的电压将恢复正常,充电器可以正常工作,并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
第二种情况:所述第一电压通过拉高所述工作模块工作端电压的方式控制所述工作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
此时,所述工作模块可以包括充电器IC中的电流检测模块以及电压检测模块中的至少一种。其中:
当所述工作模块包括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时,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电压为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的输入电压,所述第一电压可以用于拉高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电压,在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电压较高时,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将会进行过流保护,使得充电器停止充电,此时,可以视为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
当所述工作模块包括所述电压检测模块时,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电压为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的输入电压,所述第一电压可以用于拉高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电压,在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电压较高时,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将会进行过压保护,使得充电器停止充电,此时,可以视为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过压保护电路中,第一模块11可以包括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和第五开关管,第二模块12可以包括第三稳压管和第十二电阻,第三模块13可以包括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六开关管以及第七开关管。
优选地,所述第五开关管可以是P型三极管,所述第六开关管以及所述第七开关管可以均为N型MOS管,可选地,所述第六开关管以及所述第七开关管可以是N型三极管。
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各元器件的连接结构可以如图10所示。图10中,第五开关管Q5为P型三极管,第六开关管Q6以及第七开关管Q7均为N型MOS管,其中,第六开关管Q6为耗尽型MOS管,第七开关管Q7为增强型MOS管。
图10中,各元器件的连接结构如下:
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电压HVIN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以及第三稳压管D3的阴极连接,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接地;
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与第五开关管Q5的源极连接,第五开关管Q5的漏极接地,基极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工作端电压由VT表示;
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三稳压管D3的阳极以及第六开关管Q6的栅极连接,第二端与第六开关管Q6的漏极连接并接地;
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分别与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以及第三电压V3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六开关管Q6的源极以及第七开关管Q7的栅极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与第七开关管Q7的漏极连接;
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以及第七开关管Q7的源极连接,第二端接地,其中,第七开关管Q7的源极输出的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第三稳压管D3而言,可以根据所述预设电压确定第三稳压管D3的稳定电压(击穿电压),进而选择合适的第三稳压管D3,其中,当输入电压HVIN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图10中A点的电压可以击穿第三稳压管D3,第三稳压管D3导通。
针对R9至R11而言,其电阻值可以满足当输入电压HVIN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A点电压能够击穿第三稳压管D3即可,具体大小可以根据实际的功率要求确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第三电压V3可以是用于为充电器中的IC提供电源的电压,通常,第三电压V3的电压值可以在8V~36V之间。为了实现拉高工作模块工作端电压的目的,第三电压V3的电压值可以高于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工作端的电压。
图10中,第十五电阻R15和第十四电阻R14的电阻比需要满足预设要求,具体可以下述对图10工作原理的描述。其他电阻的电阻值大小也可以根据实际的功率要求确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图10所示的过压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输入电压HVIN小于预设电压时,A点电压不足以击穿第三稳压管D3,A和B之间可以视为开路,B点电压为低电平。由于第六开关管Q6为耗尽型MOS管,因此,在B点低电平电压的作用下,第六开关管Q6导通,C点接地,C点电压为低电平,在C点低电平的作用下,第七开关管Q7截止,工作端电压VT为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且大于零,第五开关管Q5导通。
当输入电压HVIN大于预设电压时,A点的电压将会升高,进而击穿第三稳压管D3,使得B点电压升高。B点电压升高后,第六开关管Q6截止。在第三电压V3以及第十三电阻R13的作用下,C点电压变为高电平,使得第七开关管Q7导通。
此时,第三电压V3、第十四电阻R14、第七开关管R7以及第十五电阻R15构成的支路上,工作端电压VT将对第三电压V3进行分压,具体大小为由于第三电压V3高于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工作端电压,因此,当R14和R15的电阻比满足一定条件时,工作端电压VT将会升高,实现拉高工作端电压VT的目的。此时,工作模块将会由于工作端电压过高而处于非工作状态,充电器将会停止充电,从而避免充电器损坏。
例如,工作端电压VT的正常电压为10V,当V3等于30V,R14与R15的电阻比为1:4时,VT的电压将变为24V,拉高了工作模块的工作端电压,此时,工作模块将会停止工作,充电器将会停止充电。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调整R14和R15的电阻比,控制工作端电压VT的大小,进而实现拉高工作模块工作端电压的目的。
当图10中的输入电压HVIN降低,且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A点的电压降低,第三稳压管D3将恢复未击穿的状态,使得B点电压降低,第六开关管Q6导通,C点电压变为低电平,第七开关管Q7截止,此时,工作端电压VT将不再对第三电压V3进行分压,并恢复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使得工作模块正常工作,充电器恢复充电。
在图10所示过压保路电路的工作过程中,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以及第五开关管Q5可以构成回差回路,该回差电路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可以参见对图2所示的回差电路的描述,这里不再重复说明。其中,当工作端电压VT为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时,第五开关管Q5导通,当工作端电压VT被拉高时,第五开关管Q5截止。
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的各元器件的连接结构还可以如图11所示。图11中,第五开关管Q5可以采用P型三极管,第六开关管Q6以及第七开关管Q7均可以采用N型MOS管,其中,第六开关管Q6为耗尽型MOS管,第七开关管Q7为增强型MOS管。
图11中,各元器件的连接结构如下:
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电压HVIN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以及第三稳压管D3的阴极连接;
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以及第五开关管Q5的发射极连接,第五开关管Q5的集电极接地,基极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工作端的电压可以由VT表示;
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接地;
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三稳压管D3的阳极以及第六开关管Q6的栅极连接,第二端与第六开关管的漏极连接并接地;
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分别与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以及第四电压V4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六开关管的源极以及第七开关管Q7的栅极连接;
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与第七开关管Q7的漏极连接;
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以及第七开关管Q3的源极连接,第二端接地,其中,第七开关管Q7的源极输出的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压。
针对图11中各个电阻而言,对各电阻阻值的要求可以参见图10所示实施例中记载的内容,第四电压V4可以与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三电压V3相同,这里都不再重复描述。
图11所示的过压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输入电压HVIN小于预设电压时,A点电压不足以击穿第三稳压管D3,A和B之间可以视为开路,B点电压为低电平。由于第六开关管Q6为耗尽型MOS管,因此,在B点低电平电压的作用下,第六开关管Q6导通,C点接地,C点电压为低电平,在C点低电平的作用下,第七开关管Q7截止,工作端电压VT为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且大于零,第五开关管Q5导通。
当输入电压HVIN大于预设电压时,A点的电压将会升高,进而击穿第三稳压管D3,使得B点电压升高。B点电压升高后,第六开关管Q6截止。在第四电压V4以及第十三电阻R13的作用下,C点电压变为高电平,使得第七开关管Q7导通。
此时,第四电压V4、第十四电阻R14、第七开关管R7以及第十五电阻R15构成的支路上,工作端电压VT将对第四电压V4进行分压,具体大小为由于第四电压V4高于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工作端电压,因此,当R14和R15的电阻比满足一定条件时,工作端电压VT将会升高,实现拉高工作端电压VT的目的。此时,工作模块将会由于工作端电压过高而处于非工作状态,充电器将会停止充电,从而避免充电器损坏。
例如,工作端电压VT的正常电压为10V,当V4等于30V,R14与R15的电阻比为1:2时,VT的电压将变为20V,拉高了工作模块的工作端电压,此时,工作模块将会停止工作,充电器将会停止充电。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调整R14和R15的电阻比,控制工作端电压VT的大小,进而实现拉高工作模块工作端电压的目的。
当图11中的输入电压HVIN降低,且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A点的电压降低,第三稳压管D3将恢复未击穿的状态,使得B点电压降低,第六开关管Q6导通,C点电压变为低电平,第七开关管Q7截止,此时,工作端电压VT将不再对第四电压V4进行分压,并恢复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使得工作模块正常工作,充电器恢复充电。
在图11所示过压保路电路的工作过程中,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以及第五开关管Q5可以构成回差回路,该回差电路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可以参见对图3所示的回差电路的描述,这里不再重复说明。其中,当工作端电压VT为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时,第五开关管Q5导通,当工作端电压VT被拉高时,第五开关管Q5截止。
在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模块11还可以包括第十六电阻,第二模块16还包括第十七电阻以及第二电压比较器。此时,过压保护电路的连接结构可以如图12所示。
图12中,第五开关管Q5为P型三极管,第六开关管Q6以及第七开关管Q7均为N型MOS管,且均为增强型MOS管。各元器件的连接结构如下:
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电压HVIN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以及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连接;
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第三稳压管D3的阴极以及第二电压比较器IC2的参考端连接;
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接地;
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与第五开关管Q5的发射极连接,第五开关管Q5的集电极接地,基极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工作端电压由VT表示;
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分别与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第二电压比较器IC2的阴极以及第六开关管Q6的栅极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三稳压管D3的阳极、第二电压比较器IC1的阳极连接并接地;
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分别与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以及第五电压V5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六开关管Q6的漏极以及第七开关管Q7的栅极连接,第六开关管Q6的源极接地;
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与第七开关管Q7的漏极连接;
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以及第七开关管Q7的源极连接,第二端接地,其中,第七开关管Q7的源极输出的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第二电压比较器IC2而言,可以根据所述预设电压确定第二电压比较器IC2内部的参考电压,进而选择合适的第二电压比较器IC2,其中,当输入电压HVIN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图12中A点的电压可以大于第二电压比较器IC2内部的参考电压,第二电压比较器IC2导通。第三稳压管D3可以用于保护第二电压比较器IC2。
针对图12中各个电阻而言,对各电阻阻值的要求可以参见图10所示实施例中记载的内容,第五电压V5可以等于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三电压V3,这里都不再重复描述。
图12所示的过压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输入电压HVIN小于预设电压时,A点电压小于第二电压比较器IC2内部的参考电压,第二电压比较器IC2截止,在输入电压HVIN、第九电阻R9以及第十七电阻R17的作用下,B点电压为高电平。在B点高电平电压的作用下,第六开关管Q6导通,C点接地,C点电压为低电平,在C点低电平的作用下,第七开关管Q7截止,工作端电压VT为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且大于零,第五开关管Q5导通。
当输入电压HVIN大于预设电压时,A点的电压将会升高,当A点电压大于第二电压比较器IC2内部的参考电压时,第二电压比较器IC2导通,B点接地,B点电压为低电平,使得第六开关管Q6截止。在第五电压V5以及第十三电阻R13的作用下,C点电压变为高电平,使得第七开关管Q7导通。
此时,第五电压V5、第十四电阻R14、第七开关管R7以及第十五电阻R15构成的支路上,工作端电压VT将会对第五电压V5进行分压,VT的电压大小具体为
由于第五电压V5高于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工作端电压,因此,当R14和R15的电阻比满足一定条件时,工作端电压VT将会升高,实现拉高工作端电压VT的目的。在将工作端电压VT拉高后,工作模块将会由于工作端电压过高而处于非工作状态,充电器将会停止充电,从而避免充电器损坏。
例如,工作端电压VT的正常电压为10V,当V5等于30V,R14与R15的电阻比为1:3时,VT的电压将变为22.5V,拉高了工作模块的工作端电压,此时,工作模块将会停止工作,充电器将会停止充电。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调整R14和R15的电阻比,控制工作端电压VT的大小,进而实现拉高工作模块工作端电压的目的。
当图12中的输入电压HVIN降低,且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A点的电压降低,第二电压比较器IC2将恢复截止状态,B点电压升高,使得第六开关管Q6导通,C点电压变为低电平,第七开关管Q7截止,此时,工作端电压VT将不再对第五电压V5进行分压,并恢复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使得工作模块正常工作,充电器恢复充电。
在图12所示过压保路电路的工作过程中,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六电阻R16以及第五开关管Q5可以构成回差回路。该回差电路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可以参见对图2所示的回差电路的描述,这里不再重复说明。其中,当工作端电压VT为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时,第五开关管Q5导通,当工作端电压VT被拉高时,第五开关管Q5截止。
在第四种实现方式中,图12所示的各元器件的连接结构还可以如图13所示。图13中,第五开关管Q5为P型三极管,第六开关管Q6以及第七开关管Q7均为N型MOS管,且均为增强型MOS管。各元器件的连接结构如下:
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与输入电压HVIN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以及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连接;
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第三稳压管D3的阴极以及第二电压比较器IC2的参考极连接;
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以及第五开关管Q5的源极连接,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接地,第五开关管Q5的漏极接地,基极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工作端电压可以由VT表示;
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分别与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第二电压比较器IC2的阴极以及第六开关管Q6的栅极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三稳压管D3的阳极、第二电压比较器IC2的阳极连接并接地;
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分别与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以及第六电压V6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六开关管Q6的漏极以及第七开关管Q7的栅极连接,第六开关管Q6的漏极接地;
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与第七开关管Q7的漏极连接;
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以及第七开关管Q7的源极连接,第二端接地,其中,第七开关管Q7的源极输出的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压。
图13中,对第二电压比较器IC2、第三稳压管D3以及各个电阻的描述可以参见图10所示实施例中记载的内容,第六电压V6可以等于图10所示的第三电压V3,这里也不再重复描述。
图13所示的过压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输入电压HVIN小于预设电压时,A点电压小于第二电压比较器IC2内部的参考电压,第二电压比较器IC2截止,在输入电压HVIN、第九电阻R9以及第十七电阻R17的作用下,B点电压为高电平。在B点高电平电压的作用下,第六开关管Q6导通,C点接地,C点电压为低电平,在C点低电平的作用下,第七开关管Q7截止,工作端电压VT为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且大于零,第五开关管Q5导通。
当输入电压HVIN大于预设电压时,A点的电压将会升高,当A点电压大于第二电压比较器IC2内部的参考电压时,第二电压比较器IC2导通,B点接地,B点电压为低电平,使得第六开关管Q6截止。在第六电压V6以及第十三电阻R13的作用下,C点电压变为高电平,使得第七开关管Q7导通。
此时,第六电压V6、第十四电阻R14、第七开关管R7以及第十五电阻R15构成的支路上,工作端电压VT将会对第六电压V6分压,VT的电压大小具体为由于第六电压V6高于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工作端电压,因此,当R14和R15的电阻比满足一定条件时,工作端电压VT将会升高,实现拉高工作端电压VT的目的。在将工作端电压VT拉高后,工作模块将会由于工作端电压过高而处于非工作状态,充电器将会停止充电,从而避免充电器损坏。
例如,工作端电压VT的正常电压为10V,当V6等于30V,R14与R15的电阻比为1:5时,VT的电压将变为25V,拉高了工作模块的工作端电压,此时,工作模块将会停止工作,充电器将会停止充电。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调整R14和R15的电阻比,控制工作端电压VT的大小,进而实现拉高工作模块工作端电压的目的。
当图13中的输入电压HVIN降低,且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A点电压降低,第二电压比较器IC2将恢复截止状态,B点电压升高,使得第六开关管Q6导通,C点电压变为低电平,第七开关管Q7截止,此时,工作端电压VT将不再对第六电压V6进行分压,并恢复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使得工作模块正常工作,充电器恢复充电。
在图13所示过压保路电路的工作过程中,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六电阻R16以及第五开关管Q5可以构成回差回路。该回差电路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可以参见对图3所示的回差电路的描述,这里不再重复说明。其中,当工作端电压VT为工作模块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时,第五开关管Q5导通,当工作端电压VT被拉高时,第五开关管Q5截止。
上述第二种情况中记载的四种过压保护电路,在输入电压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过压保护电路可以将工作模块的工作端的电压拉高,使得工作模块在工作端电压过高的情况下无法正常工作,进而使得充电器无法正常工作,并停止充电,这样,可以避免充电器在高压下损坏,有效保证充电器的安全。在实际应用中,假如工作模块工作端电压为10V,那么,上述五种过压保护电路可以将工作端电压由10V拉低到15V~30V之间。
当输入电压恢复正常时,即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工作模块的电压将恢复正常,充电器可以正常工作,并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上述图2至图9记载的过压保护电路,为了保护第一开关管Q1在工作端电压VT的变化过程中不被损坏,还可以在第一开关管Q1的基极与工作端之间串联保护电阻,如图14所示。保护电阻R0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管Q1的基极连接,第二端与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
此外,为了进一步保护第一开关管Q1,还可以在第一开关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并联第二稳压管。如图15所示,在图14的基础上,第二稳压管D2的阴极与第一开关管Q1的基极连接,阳极与第一开关管Q1的发射极连接并接地。这样,可以有效保护第一开关管Q1不被损坏。
同理,针对上述图10至图13记载的过压保护电路,为了保护第五开关管Q5在工作端电压VT的变化过程中不被损坏,也可以在第五开关管Q5的基极与工作端之间串联保护电阻,进一步,也可以在第五开关管Q5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并联稳压管。具体请参照图14以及图15,这里不再重复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与第三模块,所述第一模块的输入端与输入电压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模块输出第一电压;所述第三模块的输出端与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当所述输入电压大于预设电压时,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所述工作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这样,当充电器的输入电压过高时,通过过压保护电路控制充电器中的工作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可以有效避免充电器在高压下工作时容易损坏的问题,保证充电器的使用安全。
图1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充电器包括上述图1至图15记载的任一种过压保护电路。
图16所示的充电器可以包括EMI(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滤波模块、输入整流滤波模块、功率变换模块、输出整流滤波模块、USB端口、电压检测和起机控制模块、输出反馈/原边反馈(PSR反馈)模块、过压保护模块以及逻辑运算和控制(IC)模块,其中,所述逻辑运算和控制模块中可以包括驱动输出单元、电压检测单元、温度保护单元、电流检测单元以及VCC供电单元(分别对应上述记载的驱动输出模块、电压检测模块、温度保护模块、电流检测模块以及供电模块)。
充电器在与电源(例如插座)连接后,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时,电源提供的电源电压可以输入所述EMI滤波模块,所述EMI滤波模块滤除电源电压中的电磁干扰,滤波后的电压可以输入所述输入整流滤波模块,所述输入整流滤波模块中可以包含一个耐压较高的电解电容,具体耐压值可以大于第一设定值,所述第一设定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述电解电容可以用于对所述滤波后的电压进行整流滤波,得到包含纹波的直流电压。该直流电压可以分别输入所述功率变换模块以及所述电压检测和起机控制模块。
功率变换模块可以根据所述驱动输出单元输出的电压,对包含纹波的直流电压进行功率变换,并将变换后的结果反馈给所述逻辑运算和控制模块,其中,所述功率变换模块可以包含耐低压的MOS管,所述MOS管的耐压值小于第二设定值,所述第二设定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变换后的电压可以输入至所述输出整流滤波模块,所述输出整流滤波模块可以对功率变换后的电压进行整流滤波,得到幅值较低(大约十几伏)的直流电压,该直流电压可以通过所述USB端口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此外,所述输出整流滤波模块也可以将整流后的电压通过所述输出反馈/原边反馈模块反馈给所述逻辑运算和控制模块。
所述电压检测和起机控制模块可以将滤波后的电压分别输入过压保护模块以及所述逻辑运算和控制模块。所述逻辑运算和控制模块可以控制充电器正常为移动终端充电。
所述过压保护模块可以包含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过压保护电路,输入至所述过压保护模块的电压可以视为上述记载的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入电压。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可以输出第一电压至所述逻辑运算和控制模块。
当输入至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入电压大于预设电压时,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可以控制所述逻辑运算和控制模块中的驱动输出单元、电压检测单元、温度保护单元、电流检测单元以及VCC供电单元中的至少一种处于非工作状态,这样,所述逻辑运算和控制模块将无法正常工作,进而使得所述功率变换模块、所述输出整流滤波模块无法正常工作,充电器无法为移动终端充电,有效保证高压下充电器的使用安全。
图16所示的充电器和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当充电器的输入电压过高时,通过内部的过压保护模块可以控制充电器中的逻辑运算和控制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可以有效避免充电器在高压下工作时容易损坏的问题,保证充电器的使用安全;
(2)在输入整流滤波电路中,使用一个耐压较高的电解电容代替现有技术中多个串联的电解电容,这样,可以减小充电器的体积;
(3)在功率变换电路中,使用耐压较低的MOS管代替现有技术中耐压较高的MOS管,可以进一步减小充电器的体积,这样,由于充电器的体积较小,因此,可以便于用户携带,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记载的任一种过压保护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22)

1.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与第三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模块的输入端与输入电压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模块输出第一电压;
所述第三模块的输出端与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当所述输入电压大于预设电压时,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所述工作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模块包括驱动输出模块、供电模块、温度保护模块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电压用于拉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的电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开关管;
所述第二模块包括第一稳压管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三模块包括第二开关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电压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阴极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极接地,第一极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阳极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第三极接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电压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阴极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极接地,第一极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阳极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第三极接地。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还包括:保护电阻,其中:
所述保护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还包括:第二稳压管,其中:
所述第二稳压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保护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阳极接地。
8.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模块还包括:第五电阻和第三开关管,其中: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以及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极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极以及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极接地;或,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压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极以及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极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第二极接地。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块还包括第六电阻,所述第二模块还包括第七电阻以及第一电压比较器,所述第三模块还包括第八电阻以及第四开关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电压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阴极以及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参考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极接地,第一极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阴极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阳极、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阳极连接并接地;
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以及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极以及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极以及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三极接地。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电压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阴极以及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参考极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极接地,第一极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阴极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阳极、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阳极连接并接地;
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以及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极以及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极以及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三极接地。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模块包括电流检测模块以及电压检测模块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电压用于拉高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的电压。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块包括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和第五开关管;
所述第二模块包括第三稳压管和第十二电阻;
所述第三模块包括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六开关管以及第七开关管。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电压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稳压管的阴极连接;
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三极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极接地,第一极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
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稳压管的阳极以及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并接地;
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以及第三电压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三极以及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
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
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以及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三极连接,第二端接地。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电压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稳压管的阴极连接;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三极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极接地,第一极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
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稳压管的阳极以及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并接地;
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以及第四电压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三极以及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
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
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以及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三极连接,第二端接地。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块还包括第十六电阻,所述第二模块还包括第十七电阻以及第二电压比较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电压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稳压管的阴极以及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参考端连接;
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三极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极接地,第一极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
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阴极以及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稳压管的阳极、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阳极连接并接地;
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以及第五电压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极以及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三极接地;
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
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以及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三极连接,第二端接地。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电压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稳压管的阴极以及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参考极连接;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三极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极接地,第一极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连接;
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阴极以及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稳压管的阳极、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阳极连接并接地;
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以及第六电压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极以及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三极接地;
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
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以及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三极连接,第二端接地。
19.如权利要求2或1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输入电压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的电压恢复正常,所述第一电压等于所述工作模块的工作端的电压。
20.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过压保护电路。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中还包括:输入整流滤波电路以及功率变换电路,其中:
所述输入整流滤波电路中包含电解电容,所述电解电容的个数为一,所述电解电容的耐压大于第一设定值;
所述功率变换电路中包含MOS管,所述MOS管的耐压小于第二设定值。
2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过压保护电路。
CN201810914322.5A 2018-08-10 2018-08-10 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充电器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90385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4322.5A CN109038529A (zh) 2018-08-10 2018-08-10 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充电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4322.5A CN109038529A (zh) 2018-08-10 2018-08-10 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充电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38529A true CN109038529A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32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14322.5A Pending CN109038529A (zh) 2018-08-10 2018-08-10 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充电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38529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56628Y (zh) * 2006-10-18 2007-10-03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过压保护电路及具有所述保护电路的电视机
CN102340239A (zh) * 2011-08-01 2012-02-01 深圳市英威腾电源有限公司 电力变换器控制电路和供电装置
CN202474808U (zh) * 2012-02-21 2012-10-03 创维汽车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车载电源的过压保护电路及车载多媒体播放设备
CN202503261U (zh) * 2012-02-21 2012-10-24 Tcl光电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输入电压波动保护装置
CN203026918U (zh) * 2012-11-29 2013-06-26 无锡市金赛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网终端电源输入过压保护电路
CN203553906U (zh) * 2013-10-09 2014-04-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输入电压保护电路
CN105610129A (zh) * 2015-12-25 2016-05-25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采样电路及过、欠压保护控制电路
CN205646781U (zh) * 2016-04-21 2016-10-12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过压保护电路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56628Y (zh) * 2006-10-18 2007-10-03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过压保护电路及具有所述保护电路的电视机
CN102340239A (zh) * 2011-08-01 2012-02-01 深圳市英威腾电源有限公司 电力变换器控制电路和供电装置
CN202474808U (zh) * 2012-02-21 2012-10-03 创维汽车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车载电源的过压保护电路及车载多媒体播放设备
CN202503261U (zh) * 2012-02-21 2012-10-24 Tcl光电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输入电压波动保护装置
CN203026918U (zh) * 2012-11-29 2013-06-26 无锡市金赛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网终端电源输入过压保护电路
CN203553906U (zh) * 2013-10-09 2014-04-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输入电压保护电路
CN105610129A (zh) * 2015-12-25 2016-05-25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采样电路及过、欠压保护控制电路
CN205646781U (zh) * 2016-04-21 2016-10-12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过压保护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12760U (zh) 一种防反接电压浪涌、尖峰和纹波保护电路
CN206422685U (zh) 一种抑制浪涌电流的软启动电路
CN204258271U (zh) 一种欠压短路保护开关电源装置
CN109194317A (zh) 一种复位电路及可穿戴设备
CN209462021U (zh) 一种防反接防过压保护装置、耳机及usb充电装置
CN105162313B (zh)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
CN107394851B (zh) 充电器输出端短路快速保护电路及蓄电池充电器
CN111193317A (zh) 一种终端设备掉电保护电路
CN107947557A (zh) 一种抗过压、欠压浪涌的软启动电路
CN208508789U (zh) 一种小型化低功耗开关电源启动电路
CN104218535A (zh) 一种有源pfc过电流保护电路
CN108039697A (zh) 过载保护电路
CN208971382U (zh) 软启动直流电源开关电路及应用其的电子设备
CN109038529A (zh) 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充电器及电子设备
CN208156170U (zh) 一种总线电源的主动报警电路
CN207782383U (zh) 过载保护电路
CN208738824U (zh) 焊机及其电源输入端的过压保护电路
CN207039475U (zh) 一种电源电压自动切换电路
CN207039477U (zh) 一种双模开关电源
CN203415942U (zh) 一种故障信号处理电路
CN108802630A (zh) 一种总线电源的主动报警电路
CN202889180U (zh) 一种交流和直流输入自适应电路
CN204206316U (zh) 一种开机冲击电流的抑制装置和电视机
CN204068359U (zh) 具有多种保护功能的独立光伏充电控制器
CN209134046U (zh) 一种保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