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31062B - 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31062B
CN109031062B CN201810777917.0A CN201810777917A CN109031062B CN 109031062 B CN109031062 B CN 109031062B CN 201810777917 A CN201810777917 A CN 201810777917A CN 109031062 B CN109031062 B CN 1090310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ential
tower
vertical rod
data point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779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31062A (zh
Inventor
项阳
王卫
刘磊
马义刚
李敏
刘世增
厉天威
冯小晓
唐力
高晗
胡宗华
张华晟
郑凇铭
赵庆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outh Power Grid International Co ltd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Dali Bureau of Extra 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outh Power Grid International Co ltd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Dali Bureau of Extra 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outh Power Grid International Co ltd,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Dali Bureau of Extra 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South Power Grid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7791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310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31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31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31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31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12Testing dielectric strength or breakdown voltage ; Testing or monitoring effectiveness or level of insulation, e.g. of a cable or of an apparatus, for example using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s; Electrostatic te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Testing Relating To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适用于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包括:获取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导线和杆塔之间的第一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一数据点,获取每一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获取杆塔间隙放电模型中模拟导线到竖直棒之间的第二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二数据点,获取在竖直棒不同高度下每一第二数据点的电位;根据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和第二数据点的电位,计算导线‑杆塔的电位分布与模拟导线‑竖直棒的电位分布之间的判定系数;计算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系统。能有效模拟导线‑杆塔间隙放电电压的过程,节省时间和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确保输电线路在长期工作电压及偶然的操作冲击电压和雷电冲击电压下安全运行,输电线路导线-杆塔间隙需要保证具有足够的绝缘强度。
导线-杆塔间隙绝缘强度主要通过50%放电电压进行表征。在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所述杆塔和所述导线之间有空气间隙,所述空气间隙是以空气作为绝缘介质的。空气放电的特点之一是击穿电压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概率分布特征,需要从统计的观点进行考察。所述50%放电电压就是以统计的观点表达某一空气间隙耐受操作冲击电压的性能,通过选定某一固定幅值的操作冲击电压,多次施加到一个空气间隙上,当该间隙被击穿的概率为50%时(即有50%的次数间隙被击穿),则所选定的电压即为该间隙的50%放电电压。 50%放电电压与空气间隙距离长度具有较强的对应关系,是间隙放电特性的重要表征参量。
不同类型电压下导线-杆塔间隙的50%放电电压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据目前研究结果,对于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来说,对导线-杆塔间隙起决定性的电压类型是操作冲击电压。因此,获得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导线-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获得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导线-杆塔间隙50%放电电压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模拟试验。即在试验室对输电线路杆塔、导线进行1:1模拟。对导线施加不同幅度的操作冲击电压,记录间隙的闪络情况。但是由于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高、塔头尺寸大、导线分裂数多、绝缘子串长度长、片数多、吨位大等原因,导致在试验室进行模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和系统,能有效模拟导线-杆塔间隙放电电压的过程,节省时间和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导线和杆塔之间的第一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一数据点,获取每一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
获取杆塔间隙放电模型,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包括模拟导线、竖直棒和平面导体,所述模拟导线到所述竖直棒之间的第二间隙路径与所述第一间隙路径相等;
获取所述第二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二数据点,获取在所述竖直棒不同高度下每一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点的个数与所述第二数据点的个数相等;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和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计算导线-杆塔的电位分布与在所述竖直棒不同高度下模拟导线-竖直棒的电位分布之间的判定系数,根据所述判定系数确定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
根据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计算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 50%放电电压,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即为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首先获取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导线和杆塔之间的第一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一数据点,获取每一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再获取杆塔间隙放电模型中模拟导线到竖直棒之间的第二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二数据点,并获取在竖直棒不同高度下每一第二数据点的电位;然后根据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和第二数据点的电位,计算导线-杆塔的电位分布与模拟导线-竖直棒的电位分布之间的判定系数,并根据所述判定系数确定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最后根据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计算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高、塔头尺寸大、导线分裂数多、绝缘子串长度长、片数多、吨位大等原因,导致在试验室进行模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的问题。能有效模拟导线-杆塔间隙放电电压的过程,节省时间和降低成本。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和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计算导线-杆塔的电位分布与在所述竖直棒不同高度下模拟导线-竖直棒的电位分布之间的判定系数,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的平均值VCTAVG
Figure BDA0001731811220000031
其中,i=1,2,…,n;n为所述第一数据点的个数;VCTi为第i个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
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的总平方和SStot
Figure BDA0001731811220000032
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和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的残差平方和SSres
Figure BDA0001731811220000033
其中,i=1,2,…,n;VCTi为第i个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
计算所述判定系数R2:
Figure BDA0001731811220000034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根据所述判定系数确定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包括:
取所述判定系数为最大值时对应的所述竖直棒的高度为最佳高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根据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计算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包括:
U=KCR*500*d0.6 公式(5);
Figure BDA0001731811220000041
其中,U为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KCR为所述模拟导线与所述竖直棒的间隙系数;KCP所述模拟导线与所述平面导体的间隙系数,一般取1.15;HR为所述竖直棒的高度;HCR为所述导线与所述平面导体之间的距离;N为导线分裂子导线数目,一般为6;d为所述第二间隙路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系统,适用于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包括:
第一数据点电位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导线和杆塔之间的第一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一数据点,获取每一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
杆塔间隙放电模型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杆塔间隙放电模型,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包括模拟导线、竖直棒和平面导体,所述模拟导线到所述竖直棒之间的第二间隙路径与所述第一间隙路径相等;
第二数据点电位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二数据点,获取在所述竖直棒不同高度下每一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点的个数与所述第二数据点的个数相等;
判定系数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和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计算导线-杆塔的电位分布与在所述竖直棒不同高度下模拟导线-竖直棒的电位分布之间的判定系数;
竖直棒最佳高度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判定系数确定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
放电电压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计算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 50%放电电压即为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系统,首先获取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导线和杆塔之间的第一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一数据点,通过第一数据点电位获取单元获取每一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再获取杆塔间隙放电模型中模拟导线到竖直棒之间的第二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二数据点,第二数据点电位获取单元获取在竖直棒不同高度下每一第二数据点的电位;然后判定系数获取单元根据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和第二数据点的电位,计算导线-杆塔的电位分布与模拟导线-竖直棒的电位分布之间的判定系数,竖直棒最佳高度确定单元根据所述判定系数确定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最后放电电压计算单元根据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计算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高、塔头尺寸大、导线分裂数多、绝缘子串长度长、片数多、吨位大等原因,导致在试验室进行模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的问题。能有效模拟导线-杆塔间隙放电电压的过程,节省时间和降低成本。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判定系数获取单元用于:
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的平均值VCTAVG
Figure BDA0001731811220000051
其中,i=1,2,…,n;n为所述第一数据点的个数;VCTi为第i个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
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的总平方和SStot
Figure BDA0001731811220000052
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和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的残差平方和SSres
Figure BDA0001731811220000053
其中,i=1,2,…,n;VCTi为第i个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
计算所述判定系数R2:
Figure BDA0001731811220000061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竖直棒最佳高度确定单元用于取所述判定系数为最大值时对应的所述竖直棒的高度为最佳高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放电电压计算单元包括:
U=KCR*500*d0.6 公式(5);
Figure BDA0001731811220000062
其中,U为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KCR为所述模拟导线与所述竖直棒的间隙系数;KCP所述模拟导线与所述平面导体的间隙系数,一般取1.15;HR为所述竖直棒的高度;HCR为所述导线与所述平面导体之间的距离;N为导线分裂子导线数目,一般为6;d为所述第二间隙路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中杆塔和导线的三维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中杆塔和导线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中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分布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中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三维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中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中在不同竖直棒的高度下第二数据点的电位分布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中竖直棒的高度与判定系数的关系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判定系数R2是基于回归分析基础上的,可用于比较两组数据的相似程度。该值的取值范围为0≦R2≦1,值越接近1,说明两组数据的相似程度越高。通过搭建与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所述导线和所述杆塔的空气间隙距离相同的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目的在于模拟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放电情况。在确定好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中竖直棒的最佳高度时,则此时的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与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具有相同的放电情况,从而通过计算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中所述竖直棒和所述模拟导线之间的空气间隙的放电情况即可得到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所述杆塔与所述导线之间的空气间隙的放电情况。在后续检测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所述杆塔与所述导线的空气间隙的放电情况时,均可使用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来检测。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高、塔头尺寸大、导线分裂数多、绝缘子串长度长、片数多、吨位大等原因,导致在试验室进行模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的问题。能有效模拟导线-杆塔间隙放电电压的过程,节省时间和降低成本。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S1、获取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导线和杆塔之间的第一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一数据点,获取每一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
S2、获取杆塔间隙放电模型,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包括模拟导线、竖直棒和平面导体,所述模拟导线到所述竖直棒之间的第二间隙路径与所述第一间隙路径相等;
S3、获取所述第二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二数据点,获取在所述竖直棒不同高度下每一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点的个数与所述第二数据点的个数相等;
S4、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和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获取导线-杆塔的电位分布与在所述竖直棒不同高度下模拟导线-竖直棒的电位分布之间的判定系数,根据所述判定系数确定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
S5、根据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计算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即为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
具体的,在步骤S1中,参见图2和图3,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包括所述导线和所述杆塔,所述导线到所述杆塔的水平距离即为所述第一间隙路径。获取所述第一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一数据点,将所述第一数据点构建成数据组[X1, X2,…,Xn],每个值表示所述第一间隙路径上某个第一数据点距离杆塔的距离占整个所述第一间隙路径的百分比,比如X1=1%,X2=2%,Xn=100%。获取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则与数据组[X1,X2,…,Xn]对应的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为 [VCT1,VCT2,…,VCTn],此时,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中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分布示意图,VCTi为第i个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i=1,2,…,n;n为所述第一数据点的个数。
具体的,在步骤S2中,参见图5和图6,预先搭建与所述导线和所述杆塔对应的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其中所述导线与所述模拟导线对应,所述杆塔与所述竖直棒对应,HR为所述竖直棒的高度;HCR为所述导线与所述平面导体之间的距离;d为所述第二间隙路径,其中,所述第二间隙路径与所述第一间隙路径相等。
具体的,在步骤S3中,获取所述第二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二数据点,所述第二数据点的获取个数和位置与所述第一数据点相同,此时所述第二数据点构建成的数据组即为[X1,X2,…,Xn],此时每个值表示所述第二间隙路径上某个第二数据点距离所述竖直棒的距离占整个所述第二间隙路径的百分比,比如 X1=1%,X2=2%,Xn=100%。获取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则与数据组[X1,X2,…, Xn]对应的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为[VCR1,VCR2,…,VCRn](因所述竖直棒的高度不确定,此时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与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并不相同),此时,参见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中在不同竖直棒的高度下第二数据点的电位分布示意图;VCRi为第i 个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i=1,2,…,n;n为所述第二数据点的个数。
具体的,在步骤S4中,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和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计算导线-杆塔的电位分布与在所述竖直棒不同高度下模拟导线-竖直棒的电位分布之间的判定系数,具体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的平均值VCTAVG
Figure BDA0001731811220000091
其中,i=1,2,…,n;n为所述第一数据点的个数;VCTi为第i个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
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的总平方和SStot
Figure BDA0001731811220000092
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和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的残差平方和SSres
Figure BDA0001731811220000101
其中,i=1,2,…,n;VCTi为第i个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
计算所述判定系数R2:
Figure BDA0001731811220000102
参见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中竖直棒的高度与判定系数的关系示意图;由公式(1)~(4) 得到所述判定系数R2与所述竖直棒的高度HR之间的关系。由图8可以看出所述判定系数R2值的最大值最接近1,此时所述判定系数R2对应所述竖直棒的高度HR为 1.18m,即HR=1.18m。
计算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采用的模拟导线-竖直棒的间隙结构中所述竖直棒的高度HR=1.8m;此时测量所述第一间隙路为所述8.3m,则所述第二间隙路径d=8.3m;所述模拟导线与所述平面导体之间的距离HCR=9.48m。
具体的,在步骤S5中,根据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计算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即为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包括:
U=KCR*500*d0.6 公式(5);
Figure BDA0001731811220000103
其中,U为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KCR为所述模拟导线与所述竖直棒的间隙系数;KCP所述模拟导线与所述平面导体的间隙系数,一般取1.15;HR为所述竖直棒的高度;HCR为所述导线与所述平面导体之间的距离;N为导线分裂子导线数目,一般为6;d为所述第二间隙路径。
根据公式(6)能够得到所述模拟导线与所述竖直棒的间隙系数KCR的值。通过公式(5)~(6)即可求出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中所述竖直棒和所述模拟导线之间的空气间隙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U,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U即为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所述杆塔与所述导线之间的空气间隙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
具体实施时,首先获取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导线和杆塔之间的第一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一数据点,计算每一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再获取杆塔间隙放电模型中模拟导线到竖直棒之间的第二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二数据点,调节竖直棒的高度,计算在竖直棒不同高度下每一第二数据点的电位;然后根据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和第二数据点的电位,计算导线-杆塔的电位分布与模拟导线-竖直棒的电位分布之间的判定系数,并根据所述判定系数确定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最后根据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计算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高、塔头尺寸大、导线分裂数多、绝缘子串长度长、片数多、吨位大等原因,导致在试验室进行模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的问题。能有效模拟导线-杆塔间隙放电电压的过程,节省时间和降低成本。
实施例二
参见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第一数据点电位获取单元1,用于获取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导线和杆塔之间的第一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一数据点,获取每一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
杆塔间隙放电模型获取单元2,用于获取杆塔间隙放电模型,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包括模拟导线、竖直棒和平面导体,所述模拟导线到所述竖直棒之间的第二间隙路径与所述第一间隙路径相等;
第二数据点电位获取单元3,用于获取所述第二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二数据点,获取在所述竖直棒不同高度下每一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点的个数与所述第二数据点的个数相等;
判定系数获取单元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和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计算导线-杆塔的电位分布与在所述竖直棒不同高度下模拟导线-竖直棒的电位分布之间的判定系数;
竖直棒最佳高度确定单元5,用于根据所述判定系数确定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
放电电压计算单元6,用于根据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计算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即为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
具体的,参见图2和图3,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包括所述导线和所述杆塔,所述导线到所述杆塔的水平距离即为所述第一间隙路径。所述第一数据点电位获取单元1获取所述第一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一数据点,将所述第一数据点构建成数据组[X1,X2,…,Xn],每个值表示所述第一间隙路径上某个第一数据点距离杆塔的距离占整个所述第一间隙路径的百分比,比如X1=1%,X2=2%, Xn=100%。所述第一数据点电位获取单元1获取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则与数据组[X1,X2,…,Xn]对应的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为[VCT1,VCT2,…,VCTn],此时,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中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分布示意图,VCTi为第i个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i=1,2,…,n;n为所述第一数据点的个数。
具体的,参见图5和图6,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获取单元2获取预先搭建的与所述导线和所述杆塔对应的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其中所述导线与所述模拟导线对应,所述杆塔与所述竖直棒对应,HR为所述竖直棒的高度;HCR为所述导线与所述平面导体之间的距离;d为所述第二间隙路径,其中,所述第二间隙路径与所述第一间隙路径相等。
具体的,所述第二数据点电位获取单元3获取所述第二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二数据点,所述第二数据点的获取个数和位置与所述第一数据点相同,此时所述第二数据点构建成的数据组即为[X1,X2,…,Xn],此时每个值表示所述第二间隙路径上某个第二数据点距离所述竖直棒的距离占整个所述第二间隙路径的百分比,比如X1=1%,X2=2%,Xn=100%。所述第二数据点电位获取单元3获取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则与数据组[X1,X2,…,Xn]对应的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为[VCR1,VCR2,…,VCRn](因所述竖直棒的高度不确定,此时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与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并不相同),此时,参见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中在不同竖直棒的高度下第二数据点的电位分布示意图;VCRi为第i个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 i=1,2,…,n;n为所述第二数据点的个数。
具体的,所述判定系数获取单元4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和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计算导线-杆塔的电位分布与在所述竖直棒不同高度下模拟导线-竖直棒的电位分布之间的判定系数,具体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的平均值VCTAVG
Figure BDA0001731811220000131
其中,i=1,2,…,n;n为所述第一数据点的个数;VCTi为第i个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
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的总平方和SStot
Figure BDA0001731811220000132
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和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的残差平方和SSres
Figure BDA0001731811220000133
其中,i=1,2,…,n;VCTi为第i个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
计算所述判定系数R2:
Figure BDA0001731811220000134
参见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中竖直棒的高度与判定系数的关系示意图;由公式(1)~(4) 得到所述判定系数R2与所述竖直棒的高度HR之间的关系。由图8可以看出所述判定系数R2值的最大值最接近1,此时所述竖直棒最佳高度确定单元5确定所述判定系数R2对应所述竖直棒的高度HR为1.18m,即HR=1.18m。
计算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采用的模拟导线-竖直棒的间隙结构中所述竖直棒的高度HR=1.8m;此时测量所述第一间隙路为所述8.3m,则所述第二间隙路径d=8.3m;所述模拟导线与所述平面导体之间的距离HCR=9.48m。
具体的,所述放电电压计算单元6根据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计算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即为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包括:
U=KCR*500*d0.6 公式(5);
Figure BDA0001731811220000141
其中,U为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KCR为所述模拟导线与所述竖直棒的间隙系数;KCP所述模拟导线与所述平面导体的间隙系数,一般取1.15;HR为所述竖直棒的高度;HCR为所述导线与所述平面导体之间的距离;N为导线分裂子导线数目,一般为6;d为所述第二间隙路径。
根据公式(6)能够得到所述模拟导线与所述竖直棒的间隙系数KCR的值。通过公式(5)~(6)即可求出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中所述竖直棒和所述模拟导线之间的空气间隙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U,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U即为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所述杆塔与所述导线之间的空气间隙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
具体实施时,首先获取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导线和杆塔之间的第一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一数据点,通过第一数据点电位获取单元1获取每一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再获取杆塔间隙放电模型中模拟导线到竖直棒之间的第二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二数据点,第二数据点电位获取单元3获取在竖直棒不同高度下每一第二数据点的电位;然后判定系数获取单元4根据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和第二数据点的电位,计算导线-杆塔的电位分布与模拟导线-竖直棒的电位分布之间的判定系数,竖直棒最佳高度确定单元5根据所述判定系数确定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最后放电电压计算单元6根据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计算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高、塔头尺寸大、导线分裂数多、绝缘子串长度长、片数多、吨位大等原因,导致在试验室进行模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的问题。能有效模拟导线-杆塔间隙放电电压的过程,节省时间和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包括:
获取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导线和杆塔之间的第一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一数据点,获取每一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
获取杆塔间隙放电模型,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包括模拟导线、竖直棒和平面导体,所述模拟导线到所述竖直棒之间的第二间隙路径与所述第一间隙路径相等;
获取所述第二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二数据点,获取在所述竖直棒不同高度下每一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点的个数与所述第二数据点的个数相等;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和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计算导线-杆塔的电位分布与在所述竖直棒不同高度下模拟导线-竖直棒的电位分布之间的判定系数,根据所述判定系数确定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
根据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计算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即为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和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计算导线-杆塔的电位分布与在所述竖直棒不同高度下模拟导线-竖直棒的电位分布之间的判定系数,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的平均值VCTAVG
Figure FDA0002635399460000011
其中,i=1,2,…,n;n为所述第一数据点的个数;VCTi为第i个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
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的总平方和SStot
Figure FDA0002635399460000012
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和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的残差平方和SSres
Figure FDA0002635399460000021
其中,i=1,2,…,n;VCTi为第i个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
计算所述判定系数R2:
Figure FDA0002635399460000022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计算所述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模型的放电电压,包括:
U=KCR*500*d0.6 公式(5);
Figure FDA0002635399460000023
其中,U为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KCR为所述模拟导线与所述竖直棒的间隙系数;KCP所述模拟导线与所述平面导体的间隙系数,一般取1.15;HR为所述竖直棒的高度;HCR为所述导线与所述平面导体之间的距离;N为导线分裂子导线数目,一般为6;d为所述第二间隙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判定系数确定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包括:
取所述判定系数为最大值时对应的所述竖直棒的高度为最佳高度。
3.一种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适用于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包括:
第一数据点电位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导线和杆塔之间的第一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一数据点,获取每一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
杆塔间隙放电模型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杆塔间隙放电模型,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包括模拟导线、竖直棒和平面导体,所述模拟导线到所述竖直棒之间的第二间隙路径与所述第一间隙路径相等;
第二数据点电位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间隙路径上的若干个第二数据点,获取在所述竖直棒不同高度下每一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点的个数与所述第二数据点的个数相等;
判定系数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和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计算导线-杆塔的电位分布与在所述竖直棒不同高度下模拟导线-竖直棒的电位分布之间的判定系数;
竖直棒最佳高度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判定系数确定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
放电电压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竖直棒的最佳高度计算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即为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
其中,所述判定系数获取单元用于:
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的平均值VCTAVG
Figure FDA0002635399460000031
其中,i=1,2,…,n;n为所述第一数据点的个数;VCTi为第i个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
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的总平方和SStot
Figure FDA0002635399460000032
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点的电位和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的残差平方和SSres
Figure FDA0002635399460000033
其中,i=1,2,…,n;VCTi为第i个所述第二数据点的电位;
计算所述判定系数R2:
Figure FDA0002635399460000034
所述放电电压计算单元包括:
U=KCR*500*d0.6 公式(5);
Figure FDA0002635399460000035
其中,U为所述杆塔间隙放电模型的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KCR为所述模拟导线与所述竖直棒的间隙系数;KCP所述模拟导线与所述平面导体的间隙系数,一般取1.15;HR为所述竖直棒的高度;HCR为所述导线与所述平面导体之间的距离;N为导线分裂子导线数目,一般为6;d为所述第二间隙路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棒最佳高度确定单元用于取所述判定系数为最大值时对应的所述竖直棒的高度为最佳高度。
CN201810777917.0A 2018-07-16 2018-07-16 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90310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77917.0A CN109031062B (zh) 2018-07-16 2018-07-16 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77917.0A CN109031062B (zh) 2018-07-16 2018-07-16 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31062A CN109031062A (zh) 2018-12-18
CN109031062B true CN109031062B (zh) 2021-02-09

Family

ID=64643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77917.0A Active CN109031062B (zh) 2018-07-16 2018-07-16 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310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9923B (zh) * 2021-01-28 2022-04-19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直流输电线路组合间隙放电特性试验装置及调整方法
CN117849561B (zh) * 2024-03-08 2024-05-14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配电线路放电熔融物引燃型故障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8747A (zh) * 2012-10-16 2013-02-1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变电站管母相间带电作业最低放电位置的确定方法
JP2013206841A (ja) * 2012-03-29 2013-10-07 Hokuri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フラッシオーバの解析方法
CN103592579A (zh) * 2013-07-30 2014-02-1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冲击放电电压计算模型构建方法
CN104833903A (zh) * 2015-03-04 2015-08-1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串联间隙避雷器的间隙距离随海拔变化的确定方法
CN107317294A (zh) * 2017-07-10 2017-11-0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功率波动的特高压半波长输电线路的绝缘保护的方法及系统
CN107643478A (zh) * 2017-11-10 2018-01-30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引雷塔缩比模型雷击试验系统
CN107704702A (zh) * 2017-10-19 2018-02-1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获取egla间隙放电电压承担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06841A (ja) * 2012-03-29 2013-10-07 Hokuri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フラッシオーバの解析方法
CN102928747A (zh) * 2012-10-16 2013-02-1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变电站管母相间带电作业最低放电位置的确定方法
CN103592579A (zh) * 2013-07-30 2014-02-1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冲击放电电压计算模型构建方法
CN104833903A (zh) * 2015-03-04 2015-08-1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串联间隙避雷器的间隙距离随海拔变化的确定方法
CN107317294A (zh) * 2017-07-10 2017-11-0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功率波动的特高压半波长输电线路的绝缘保护的方法及系统
CN107704702A (zh) * 2017-10-19 2018-02-1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获取egla间隙放电电压承担率的方法
CN107643478A (zh) * 2017-11-10 2018-01-30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引雷塔缩比模型雷击试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特高压同塔双回交流线路的外绝缘特性;焦保利 等;《高电压技术》;20090731;第35卷(第7期);1526-153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31062A (zh) 2018-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60352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lightning hazard distribution of power network
CN109342909B (zh) 一种基于slle的电缆附件局部放电模式识别方法
CN110161304B (zh) 一种多重雷作用下线路避雷器吸收能量和残压的计算方法
CN103336206B (zh) 用于雷电反击的基于先导发展模型的绝缘子闪络仿真方法
CN109031062B (zh) 杆塔间隙操作冲击电压下50%放电电压计算方法和系统
CN107918705B (zh) 一种架空线路避雷器安装必要性的计算方法
CN111832153A (zh) 一种基于电场分析的电缆缓冲层状态评估方法
CN111431129A (zh) 无避雷线输电线路
Cao et al. Lightning protection with a differentiated arrester configuration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using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cedure
CN104977514A (zh) 一种高压直流线路起晕电压判定方法
He et al. Fractal model of lightning channel for simulating lightning strikes to transmission lines
CN107704702B (zh) 一种获取egla间隙放电电压承担率的方法
Dillard et al. UHV transmission tower insulation tests
CN204789889U (zh) 一种多功能高压试验装置
Zhang et al. Comparison of Backflashover performance between a novel composite pylon and metallic towers
Zhiwei et al.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performance of back striking for double-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 based on the distributed transmission line tower model
Paulino et al. Effect of the multi-grounded neutral on the lightning induced voltages in an overhead power line
Zoro et al. The performance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on 275 kV transmission lines Siguragura-Kualatanjung, North Sumatra, Indonesia
WO2024011763A1 (zh) 一种共享铁塔防雷性能的评估方法
Qin et al. Prediction of switching impulse breakdown voltage of the air gap between tubular buses in substation
Yuenan et al. and Zhou Haili
CN113326613B (zh) 基于实测数据的变电站雷电过电压仿真计算方法及装置
Lei et al. A Simple Calculation Method for Lightning Stroke Flashover Rate of 10 kV Distribution Overhead Lines
CN113033131B (zh) 一种输电线路极端工况模拟的导线安全性检测方法
CN112630638B (zh) 一种断路器瓷套闪络辨识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