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29130B - 实战化训练的靶标攻击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实战化训练的靶标攻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29130B
CN109029130B CN201811082551.1A CN201811082551A CN109029130B CN 109029130 B CN109029130 B CN 109029130B CN 201811082551 A CN201811082551 A CN 201811082551A CN 109029130 B CN109029130 B CN 1090291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weather
trainee
time
d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825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29130A (zh
Inventor
李策
杨博
张坚
崔健
梁伟
王飞
秦联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Lib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Lib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Lib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Lib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8255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291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29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9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29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91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JTARGETS; TARGET RANGES; BULLET CATCHERS
    • F41J3/00Targets for arrows or darts, e.g. for sporting or amusement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战化训练的靶标攻击方法,基于控制系统控制的移动靶标完成,所述移动靶标搭载有模拟枪口发光和枪声的射击效果仿真装置,所述射击装置也基于控制系统的控制,所述实战化训练的靶标攻击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一、信息采集;二、发现目标;三、瞄准目标;四、杀伤目标。本发明的对抗训练更具有针对性,更接近真实的作战情况,能够有效提高陆上作战分队(含单兵)的作战能力。本发明适用于所有陆上作战分队进行实弹射击对抗训练。

Description

实战化训练的靶标攻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军事化训练领域,涉及一种陆上作战分队轻武器实弹射击对抗训练,具体地说是一种实战化训练的靶标攻击方法。
背景技术
轻武器实弹射击训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常态化训练中的不可或缺的科目,保证一定的训练能够提升军队的作战能力,因此目前主要采取以下训练方法:
(1)固定靶标射击训练:在一定的距离上放置固定靶标,位置不能移动,但可以隐显,受训练人员通过直接射击固定靶标进行射击训练,报靶方式可以精度和命中报靶,是一种基础性单向射击,由于靶标无法对受训人员进行射击,因此无法用于对抗性训练。
(2)运动靶标射击训练:在一定的距离上设置运动靶,所述运动靶标能按照规定的直线和速度运动,受训练人员通过直接射击运动靶标进行射击训练,报靶方式可以精度和命中报靶。但由于其线路和速度固定,具备可预测性,便于瞄准射击,不能反映出战场真实情况,因此也不能完全适用于战术性对抗训练。
(3)实兵激光交战对抗训练:设置红蓝对抗编组共两组人员,双方人员和装备穿(配)戴激光发射装置及其激光接受装置,在一定战术背景和场地上,展开战术行动,通过发射激光束模拟实弹射击和命中情况,并以此判定伤亡和对抗的结果。这种训练方式尽管进行了对抗,但由于不是实弹射击,射击症候不明显,射击效果与实弹射击效果相差较大,进而只是演练了战术动作,射击技能与战术动作不能有效结合,不能完全达到实战化的训练效果。
综上所述,现有的实战化训练,无法满足实弹演练,进而无法达到实战化训练的效果,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实弹射击对抗训练解决方案,采用人员进行实弹射击,而靶标实施反向攻击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实战射击对抗训练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实战化训练的靶标攻击方法,旨在提供一种受训练人员能够实弹演练的训练系统。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实战化训练的靶标攻击方法,基于控制系统控制的移动靶标完成,所述移动靶标搭载有模拟枪口发光和枪声的射击效果仿真装置,所述射击效果仿真装置也基于控制系统的控制,所述实战化训练的靶标攻击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
一、信息采集:控制系统实时采集移动靶标以及受训人员的信息,包括移动靶标和位受训人员位置信息、移动靶标和受训人员姿态信息、移动靶标和受训人员运动速度信息、移动靶标和受训人员运动方向信息,以及移动靶标与受训人员之间的通视信息。
本实施例的控制系统能够在对抗开始前录入武器装备信息、训练等级、作战对象、作战样式和天气条件,通过上述的信息能够确定对抗的基础条件。同时在移动靶标上设于卫星(无线)定位装置、姿态传感器、雷达探测器、惯性导航、数字地图,通过上述的装置能够确定移动靶标与本训人员的位置信息、移动靶标和受训人员姿态信息、移动靶标和受训人员运动速度信息、移动靶标和受训人员运动方向信息,以及移动靶标与受训人员之间的通视信息。同时通过设于受训人员身上的振动传感器、声波传感器、激光接受器和无线传输和移动靶标上的导电传感器、报靶接受器、无线传输等手段采集人员、靶标的射击时间、发射弹药数和伤亡等对抗结果数据
二、发现目标:从启动对抗训练的时刻开始,控制系统控制移动靶标以一定的观察手段处于观察状态,一旦受训人员满足被移动靶标射击的条件,控制系统确定移动靶标发现受训人员的时间,并通过受训人员暴露的时间确定受训人员是否被发现。
本步骤中受训人员被移动靶标射击的条件为:受训人员位于移动靶标的观察范围内,且移动靶标与受训人员之间为通视。其中移动靶标的观察范围为以移动靶标所在位置为圆心,以观察距离为半径,移动靶标左右方向各90°的半圆范围内。
其中观察距离的计算方法为S=S* K昼夜*K天气*K烟幕
式中:S—实际观察距离、S—观察装备最大观察距离、K昼夜—观察距离昼夜修正系数、K天气—观察距离天气修正系数、K烟幕—观察距离烟幕修正系数。
三、瞄准目标:选取其中的一个受训人员为目标进行瞄准,控制系统控制移动靶标以相应的时间瞄准受训人员;
四、杀伤目标:对瞄准的目标进行射击,射击后控制系统通过随机选取的命中目标概率给出是否杀伤目标。
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所述步骤二移动靶标的观察手段包括目视、望远镜、夜视、雷达四种方式。
作为对本发明步骤三的限定:所述步骤三中选取目标的原则为首先选取距离移动靶标最近的目标,然后在距离相同的目标内选择威胁最大的为射击目标。
作为对本发明步骤四的限定:所述步骤四中移动靶标的射击方式包括单发、点射、连发。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1)本发明的移动靶标配备有模拟枪口发光和枪声的射击效果仿真装置,且基于控制系统的控制,受训人员可以使用实弹对移动靶标进行射击训练,且移动靶标能够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完成对受训人员的对抗射击,真正实现了对受训人员的实弹对抗训练;
(2)本发明的移动靶标设有多种观察手段,能够适用不同的对抗场景,为受训人员提供全面的对抗训练;
(3)本发明的移动靶标的观察范围为:以自身所在的位置为圆心,以观察距离为半径,左右方向各90°的半圆范围,保证了对抗的效果;
(4)本发明的移动靶标的观察范围分别考虑了观察距离昼夜修正、观察距离天气修正、观察距离烟幕修正,因而令本发明的移动靶标更加拟人化,在对抗训练过程中更加精准;
(5)本发明选择受训人员为目标时,依次以观察距离、威胁性为基准进行筛选,且确定目标后,移动靶标的射击方式包括单发、点射、连发三种方式,令整体的对抗训练更为接近真正的作战。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对抗训练更具有针对性,更接近真实的作战情况,能够有效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
本发明适用于对任意陆上作战分队(含单兵)进行对抗训练。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实战化训练的靶标攻击方法
本实施例基于控制系统控制的移动靶标完成,所述移动靶标搭载有现有技术中的模拟枪口发光和枪声的射击效果仿真的射击装置,所述射击装置也基于控制系统的控制。本实施例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
一、信息采集:控制系统实时采集移动靶标以及受训人员的信息,包括移动靶标和位受训人员位置信息、移动靶标和受训人员姿态信息、移动靶标和受训人员运动速度信息、移动靶标和受训人员运动方向信息,以及移动靶标与受训人员之间的通视信息;
二、发现目标:在规定时刻开始,控制系统控制移动靶标以目视、望远镜、夜视、雷达任意一种观察手段处于观察状态,一旦受训人员满足被移动靶标射击的条件,控制系统确定移动靶标发现受训人员的时间,并通过受训人员暴露的时间确定受训人员是否被发现。
所述受训人员被移动靶标射击的条件为:受训人员位于移动靶标的观察范围内,且移动靶标与受训人员之间为通视。
所述移动靶标的观察范围为以移动靶标所在位置为圆心,以观察距离为半径,移动靶标左右方向各90°的半圆范围内。
而观察距离的计算方法为S=S* K昼夜*K天气*K烟幕
式中:S—实际观察距离、S—观察装备最大观察距离、K昼夜—观察距离昼夜修正系数、K天气—观察距离天气修正系数、K烟幕—观察距离烟幕修正系数。而上述的观察距离对应的各个修正系数如表1所示
表1观察距离和修正系数示意数据表
Figure 150540DEST_PATH_IMAGE001
本步骤中移动靶标发现目标的时间确定依靠表2
表2发现目标时间表
Figure 5363DEST_PATH_IMAGE002
三、瞄准目标:选取其中的一个受训人员为目标进行瞄准,控制系统控制移动靶标以相应的时间瞄准受训人员。
本步骤中选取目标的原则为首先选取距离移动靶标最近的目标,然后在距离相同的目标内选择威胁最大的为射击目标。所述目标的威胁性依靠目标所携带的武器装备性能进行排序,例如反坦克武器排序优于步枪。
而瞄准时间则可以根据表3确定
表3瞄准目标时间示意数据表
Figure 221319DEST_PATH_IMAGE003
四、杀伤目标:对瞄准的目标进行射击,射击后控制系统通过随机选取的命中目标概率给出是否杀伤目标。
本步骤中移动靶标的射击方式包括单发、点射、连发,且对于移动靶标的模拟枪口发光和枪声的射击效果仿真装置模拟发射出去的子弹飞行时间忽略不计,依据移动靶标的拟人化等级、目标姿态、目标距离和武器有效射程,查表插值确定杀伤目标概率,然后取随机数确定是命中目标,不考虑对其它目标的连带损伤。在命中目标条件下,可命中目标不同的部位,查表确定杀伤情况。
本实施例中以95步枪为例,其命中目标的概率以及命中目标部位的概率分别如表4、表5所示
表4 95步枪命中目标概率数据示意表
Figure 554211DEST_PATH_IMAGE004
表5 95步枪命中人员部位概率数据示意表
Figure 609062DEST_PATH_IMAGE005

Claims (2)

1.一种实战化训练的靶标攻击方法,基于控制系统控制的移动靶标完成,所述移动靶标搭载有模拟枪口发光和枪声的射击效果仿真装置,所述射击效果仿真装置也基于控制系统的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战化训练的靶标攻击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
一、信息采集:控制系统实时采集移动靶标以及受训人员的信息,包括移动靶标和受训人员位置信息、移动靶标和受训人员姿态信息、移动靶标和受训人员运动速度信息、移动靶标和受训人员运动方向信息,以及移动靶标与受训人员之间的通视信息;
二、发现目标:在规定时刻开始,控制系统控制移动靶标以一定的观察手段处于观察状态,一旦受训人员满足被移动靶标射击的条件,控制系统确定移动靶标发现受训人员的时间,并通过受训人员暴露的时间确定受训人员是否被发现;
本步骤中受训人员被移动靶标射击的条件为:受训人员位于移动靶标的观察范围内,且移动靶标与受训人员之间为通视;
所述移动靶标的观察范围为以移动靶标所在位置为圆心,以观察距离为半径,移动靶标左右方向各90°的半圆范围内;
所述观察距离的计算方法为S =S * K昼夜 *K天气 *K烟幕
式中:S —实际观察距离、S —观察装备最大观察距离、K昼夜 —观察距离昼夜修正系数、K天气 —观察距离天气修正系数、K烟幕 —观察距离烟幕修正系数;
所述观察手段包括目视、4倍望远镜、8倍望远镜、微光夜视眼镜、热红外观察仪:目视S=1km,对应的K 昼夜=1或0.2,其中白天作战时K 昼夜=1,夜晚作战时K 昼夜=0.2,K 天气=1、0.5、0.3或0.2,其中晴天作战时K 天气=1,阴天作战时K 天气=0.5,雨天或雪天作战时K 天气=0.3,雾天作战时K 天气=0.2,K 烟幕=0.2;4倍望远镜的S=3km,对应的K 昼夜=1或0.2,其中白天作战时K 昼夜=1,夜晚作战时K 昼夜=0.2,K 天气=1、0.6、0.3或0.2,其中晴天作战时K 天气=1,阴天作战时K 天气=0.6,雨天或雪天气作战时K 天气=0.3,雾天作战时K 天气=0.2,K 烟幕=0.2;8倍望远镜的S=5km,对应的K 昼夜=1或0.2,其中白天作战时K 昼夜=1,夜晚作战时K 昼夜=0.2,K 天气=1、0.6、0.4或0.3,其中晴天作战时K 天气=1,阴天作战时K 天气=0.6,雨天作战时K 天气=0.4,雪天或雾天作战时K 天气=0.2,K 烟幕=0.2;微光夜视眼镜的S=1.2km,对应的K 昼夜=0或1,其中白天作战时K 昼夜=0,夜晚作战时K 昼夜=1,K 天气=1、0.9、0.8、0.6或0.4,其中晴天作战时K 天气=1,阴天作战时K天气=0.9,雨天作战时K 天气=0.8,雾天作战时K 天气=0.4,雪天作战时K 天气=0.6,K 烟幕=0;热红外观察仪的S=1 km,对应的K 昼夜=0或1,其中白天作战时K 昼夜=0,夜晚作战时K 昼夜=1,K 天气=1、0.4或0.3,其中晴天、阴天、雪天作战时K 天气=1,雨天气作战时K 天气=0.4,雾天作战时K 天气=0.3,K 烟幕=0.3;
本步骤中影响控制系统确定移动靶标发现受训人员时间的因素包括:移动靶标与受训人员之间的距离、移动靶标的级别,以及受训人员的姿态,具体为:当移动靶标与受训人员之间的距离为50米时,受训人员的姿态为站姿时,初级、中级、高级的移动靶标发现目标的时间均为1s;当移动靶标与受训人员之间的距离为50米时,受训人员的姿态为跪姿时,初级、中级、高级的移动靶标发现目标的时间分别为3s、2s、1s;当移动靶标与受训人员之间的距离为50米时,受训人员的姿态为卧姿时,初级、中级、高级的移动靶标发现目标的时间分别为5s、3s、2s;当移动靶标与受训人员之间的距离为100米时,受训人员的姿态为站姿时,初级、中级、高级的移动靶标发现目标的时间均为1s;当移动靶标与受训人员之间的距离为100米时,受训人员的姿态为跪姿时,初级、中级、高级的移动靶标发现目标的时间均为5s、4s、3s;当移动靶标与受训人员之间的距离为100米时,受训人员的姿态为卧姿时,初级、中级、高级的移动靶标发现目标的时间均为7s、5s、4s;
瞄准目标:选取其中的一个受训人员为目标进行瞄准,控制系统控制移动靶标以相应的时间瞄准受训人员;本步骤中选取目标的原则为首先选取距离移动靶标最近的目标,然后在距离相同的目标内选择威胁最大的为射击目标;
本步骤中影响控制系统控制移动靶标瞄准受训人员时间的因素包括:移动靶标与受训人员之间的距离、移动靶标的级别,以及受训人员的姿态,具体为:当移动靶标与受训人员之间的距离为50米时,受训人员的姿态为站姿且为运动状态时,初级、中级、高级的移动靶标瞄准目标的时间分别为6s、4s、3s;当移动靶标与受训人员之间的距离为50米时,受训人员的姿态为站姿且为静止状态时,初级、中级、高级的移动靶标瞄准目标的时间分别为4s、3s、2s;当移动靶标与受训人员之间的距离为50米时,受训人员的姿态为跪姿时,初级、中级、高级的移动靶标瞄准目标的时间分别为4s、3s、2s;当移动靶标与受训人员之间的距离为50米时,受训人员的姿态为卧姿时,初级、中级、高级的移动靶标瞄准目标的时间分别为4s、3s、2s;当移动靶标与受训人员之间的距离为100米时,受训人员的姿态为站姿时,初级、中级、高级的移动靶标瞄准目标的时间分别为8s、5s、3s;当移动靶标与受训人员之间的距离为100米时,受训人员的姿态为跪姿时,初级、中级、高级的移动靶标瞄准目标的时间均为6s、4s、2s;当移动靶标与受训人员之间的距离为100米时,受训人员的姿态为卧姿时,初级、中级、高级的移动靶标瞄准目标的时间均为6s、4s、2s;
四、杀伤目标:对瞄准的目标进行射击,射击后控制系统通过随机选取的命中目标概率给出是否杀伤目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战化训练的靶标攻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移动靶标的射击方式包括单发、点射、连发。
CN201811082551.1A 2018-09-17 2018-09-17 实战化训练的靶标攻击方法 Active CN1090291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2551.1A CN109029130B (zh) 2018-09-17 2018-09-17 实战化训练的靶标攻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2551.1A CN109029130B (zh) 2018-09-17 2018-09-17 实战化训练的靶标攻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9130A CN109029130A (zh) 2018-12-18
CN109029130B true CN109029130B (zh) 2021-06-29

Family

ID=64622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82551.1A Active CN109029130B (zh) 2018-09-17 2018-09-17 实战化训练的靶标攻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291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4213A (zh) * 2020-11-23 2021-02-26 江西锐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弹战术对抗训练系统用智能靶机装置及其运行方式
CN112648888A (zh) * 2021-01-18 2021-04-13 河北砺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适用于多靶型的报靶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95A (zh) * 1992-05-27 1993-12-08 张建宇 激光模拟对抗装置
CN101266118A (zh) * 2008-02-22 2008-09-17 深圳大学 采用模拟反向攻击的射击训练系统
CN104913685B (zh) * 2014-03-14 2017-11-24 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 基于实战化对抗训练的目标系统及其演练方法
CN105823374B (zh) * 2016-04-13 2018-08-21 山东吉利达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实弹对抗演练的红蓝军系统
CN206709701U (zh) * 2017-03-17 2017-12-05 北京军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轻武器射击训练全地形智能移动靶标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9130A (zh) 2018-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9154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aiming point information
US1142196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aiming point information
US790504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arget range and coordinating team fire
CN109029127B (zh) 基于人机实弹对抗训练的指挥系统及其指挥方法
CN109029130B (zh) 实战化训练的靶标攻击方法
US1135988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marksmanship training utilizing an optical system
US1166217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marksmanship training utilizing a drone and an optical system
CN105004217A (zh) 激光模拟射击cs对抗训练系统
CN105066772A (zh) Cs实战射击训练系统
CN105066774A (zh) 激光模拟射击对抗训练系统
CN105486167A (zh) 射击对抗训练系统
CN105486168A (zh) 射击对抗训练系统
CN105066775A (zh) Cs射击对抗训练系统
Hunter Shadow Team And The Ramadi Hospital.
CN105066776A (zh) 射击对抗训练系统
CN105135938A (zh) 激光模拟实战射击cs训练系统
CN105403097A (zh) 激光模拟射击对抗训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ui Jian

Inventor after: Li Ce

Inventor after: Yang Bo

Inventor after: Zhang Jian

Inventor after: Liang Wei

Inventor after: Wang Fei

Inventor after: Qin Lianmin

Inventor before: Li Ce

Inventor before: Yang Bo

Inventor before: Zhang Jian

Inventor before: Cui Jian

Inventor before: Liang Wei

Inventor before: Wang Fei

Inventor before: Qin Lian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