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28282A - 带精确定位装置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精确定位装置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28282A
CN109028282A CN201810822428.2A CN201810822428A CN109028282A CN 109028282 A CN109028282 A CN 109028282A CN 201810822428 A CN201810822428 A CN 201810822428A CN 109028282 A CN109028282 A CN 1090282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device
heat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224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28282B (zh
Inventor
叶必卿
夏卫海
陈文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20181082242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282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28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82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282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82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8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air heat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精确定位装置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包括定位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协调控制系统和加热装置,定位装置用于对人体进行定位,并将定位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温度测量装置测量人体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传给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系统接收到人的位置信息与温度信息,协调控制系统根据人的位置信息控制需要工作的一个或者几个加热装置运动到指定位置;温度测量装置实时测量人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系统根据当前温度调整加热装置的工作功率;本发明可以对区域内人员定位并测量出人周围环境温度,加热装置移动到人员附近,直接对人周围的区域加热,实现自动追踪加热的功能。

Description

带精确定位装置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热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带精确定位装置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制热系统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的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在绝大部分大型场合,例如学校、工厂或者写字楼内,制热系统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对能源的节约使用就显得尤为必要,而现有的制热系统如空调系统是对整个区域进行加热,例如工厂内的空调或者大型商场内的空调,升温或者降温是对整个工厂区域或者商场区域进行升温或者降温,该升温过程速度慢,加热时间长,耗能高,即便是区域内仅有较少人数也会对整个区域进行加热,甚至在无人时也需要很久才能将制热系统完全关闭,很容易造成资源大量浪费。
现有的制热系统的并不存在针对大区域内的单体或少量目标进行针对性局部温度控制的功能,因此对该方向的研究将能够极大降低大型区域内制热系统的能源消耗,对能源的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制热系统例如空调系统是对整个区域加热导致的升温速度慢、加热时间长了、能耗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精确定位装置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可以对该区域内人员定位并测量出人周围环境温度,根据区域内人员的位置及周围温度调整加热装置的位置和方向、加热温度、加热装置工作的数量从而实现自动追踪加热的功能。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带精确定位装置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包括定位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协调控制系统和加热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对人体进行定位,并将定位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所述温度测量装置测量人体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传给协调控制系统;所述协调控制系统接收到人的位置信息与温度信息,协调控制系统根据人的位置信息控制需要工作的一个或者几个加热装置运动到指定位置;温度测量装置实时测量人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系统根据当前温度调整加热装置的工作功率;
定位装置通过搭建舍内北斗系统,接入三个以上的基站作为接入点,基站布置在距离间隔较远、高低不同的位置上,每个进入定位装置覆盖的区域的人员均需佩戴信号发射器,人员进入定位装置覆盖的区域后使用信号发射器持续发射测量信号,通过测量信号达到两个接入点的时间差获得人员的当前位置信息;
所述温度测量装置采用接触式测量法对目标环境温度进行测量,将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装在工作服上,目标需要穿上工作服才可以测量其周边的环境温度,在工作服的前部、后部和两个衣袖上各装有一个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当需要检测目标周边的环境温度时,工作服上的4个传感器同时工作检测环境温度,将得到的结果取平均即为环境温度;
所述加热装置为红外灯或热风口,加热装置运动方式为转动,根据需要,将n个加热装置布置一定高度处,将每个加热装置都装在既能在水平面上旋转又能在铅垂面上旋转的全方位的云台上,使用电机控制云台转动并在能旋转的两个方向上装上编码器,水平面上的编码器可以知道加热装置在水平面上的方向与正北的夹角,铅垂面上的编码器可以知道加热装置的方向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当需要调整加热装置方向使其正对某个位置时,需要调整加热装置的方向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和在水平面中的方向与正北方向的夹角,即控制云台使水平面和铅垂面上的两个编码器的输出达到一定值;当需要对某个位置进行加热时,调整加热装置的方向使其正对该位置后加热。
进一步的,将整个区域分隔若干个子区域,多个加热装置负责加热一个子区域,当子区域内人数多于加热装置时,系统控制系统按照人均所获热量相等,总能量最大的原则计算加热装置的位置;当子区域内人数少于或等于加热装置时,每人配置一个或多个加热装置,加热装置随着人员的位置移动而移动。
一种带精确定位装置的自动追踪加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定位装置实时对目标进行定位,将位置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系统根据目标的位置信息控制需要工作的一个或者几个加热装置运动到指定位置;温度测量装置实时测量目标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系统根据当前温度调整加热装置的工作功率;
定位装置通过搭建舍内北斗系统,接入三个以上的基站作为接入点,基站布置在距离间隔较远、高低不同的位置上,每个进入定位装置覆盖的区域的人员均需佩戴信号发射器,人员进入定位装置覆盖的区域后使用信号发射器持续发射测量信号,通过测量信号达到两个接入点的时间差获得人员的当前位置信息;
所述温度测量装置采用接触式测量法对目标环境温度进行测量,将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装在工作服上,目标需要穿上工作服才可以测量其周边的环境温度,在工作服的前部、后部和两个衣袖上各装有一个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当需要检测目标周边的环境温度时,工作服上的4个传感器同时工作检测环境温度,将得到的结果取平均即为环境温度;
所述加热装置为红外灯或热风口,加热装置运动方式为转动,根据需要,将n个加热装置布置一定高度处,将每个加热装置都装在既能在水平面上旋转又能在铅垂面上旋转的全方位的云台上,使用电机控制云台转动并在能旋转的两个方向上装上编码器,水平面上的编码器可以知道加热装置在水平面上的方向与正北的夹角,铅垂面上的编码器可以知道加热装置的方向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当需要调整加热装置方向使其正对某个位置时,需要调整加热装置的方向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和在水平面中的方向与正北方向的夹角,即控制云台使水平面和铅垂面上的两个编码器的输出达到一定值;当需要对某个位置进行加热时,调整加热装置的方向使其正对该位置后加热;当供热的空间较大时,根据需要,将整个平面分成若干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中布置一个加热装置;
当加热装置为红外灯时,某点接收到的红外灯辐射照度值q与该点到红外灯轴线距离r和加热电流I有关,某点处接收到的红外灯辐射照度值:
q=f(r,I);
当加热装置为热风口时,某点接收到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P与该点到热风口的距离l,出风速度v和出风温度t有关,某点处接收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
p=f(l,v,t);
协调控制系统的作用是接收位置信息和温度信息,制定控制策略控制相应的加热装置给目标供热;当一个或多个目标处于加热区域中时,需要使各个目标处的辐射照度值或单位面积加热功率达到一定值;当有区域中有m个目标时,为了达到供热要求,协调控制系统制定控制策略,并将控制策略传给需要工作的加热装置;控制策略包括控制哪几个加热装置工作和加热装置以多大的功率进行加热;
具体的控制策略如下:
在存在多个加热装置时,具体加热装置的供热数量及每个加热装置的供热热量的决策方法如下:假设有n个加热装置,编号为:1,L,n;每个加热装置的功率为Oi,其中Oi>0:共有m个需要供热的位置,编号为:1,L,m,第j个受热源单位时间内需要提供的热量为Qj以维持或达到其需要的温度tj,其中j=1,L,m且Qj>0,加热装置i对受热源j单位时间内可提供的热量为Pij
Step1:对每个加热装置i计算根据的值从小到大重新排列对应决策变量xi其中,的值最小的xi变为x1,值最大的xi变为xn,决策方案用一个二进制数X=(x1x2L xn)2表示,如X=(00L 01)2表示重新排列后的第n个加热装置打开,其余的关闭;
Step2:设Y=∞,当前采取的方案为X=(x1x2L xn)2=(00L 1)2;根据Qj的值从大到小对其约束条件进行排序,即Qj值最大的设为第一个约束,次大的设为第二个约束,…,最小的设为最后一个约束;
Step3:计算当前方案的目标函数值如目标函数值小于Y,则设置第一个约束为当前约束,否则转到Step6;
Step4:根据当前方案X=(x1x2L xn)2判断当前约束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则转到Step5,否则转到Step6;
Step5:判断是否还有约束没有检查,如有则取下一个约束作为当前约束,转到Step4;否则更新最优决策方案为当前方案X,令Y为当前决策方案X的目标函数值,转到Step6;
Step6:判断X+1≤(11L 1)2是否满足,如满足则取下一个方案,即令X=X+1作为当前方案,转到Step3;否则转到Step7;
Step7:算法结束,输出最优决策方案及对应的最优值Y,若Y=∞,则表明问题无可行解;
其中,xi是决策变量,0或1中0表示第i个加热装置关闭,开1表示第i个加热装置打开;和xi=0 or 1作为约束条件,其中为目标函数,即最小化总能耗、j=1,L,m表示各个加热源对受热源提供的热源要大于等于其需要量;和xi=0 or 1表示决策变量的取值范围。
进一步的,通过测量信号接收的时间差来定位的方式,根据测量信号达到的时间差,人员位于两个接入点为焦点的双曲线上,在确定人员位置时,至少需要采用第三个接入点,建立两个双曲线方程,两个双曲线方程的焦点即为该人员的而为坐标位置,通过额外的接入点进行授权修正,以获得更好的定位精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可以对区域内人员定位并测量出人周围环境温度,根据区域内人员的位置及周围温度调整加热装置的位置和方向、加热温度、加热装置工作的数量等,加热装置移动到人员附近,直接对人周围的区域加热,加热装置的位置和方向随着人员运动,实现自动追踪加热的功能。
2、本发明可以对该区域内人员实时定位,加热装置可随着人员的位置运动,实现追踪加热的功能。
3、本发明不需要对整个环境加热,只加热人员周围区域,升温速度快,加热时间短,耗能少。
4、本发明在区域内人数较少时,人对应的加热装置工作,其余加热装置可处于待机状态;当该区域内无人时,加热系统停止工作,有效解决地现有制热系统的弊端,降低能耗。
5、本发明采用北斗技术进行定位,可以实现复杂环境中的定位、监测和追踪任务,通过测量信号到达两个接入点的时间差,而不是绝对时间来估计加热目标的位置,降低了时间同步要求。
6、本发明将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装在工作服上,能够准确测量目标周围的环境温度。
7、本发明的加热装置采用红外灯或热风口,作为核心的加热主体无需移动,整体机械结构简单,降低整体成本。
8、本发明根据目标周围的温度调整加热功率,提高目标周围环境的舒适度。
9、本发明在子区域内目标数量较少时,目标对应的加热装置工作,其余加热装置可处于待机状态;当该区域内无目标时,加热系统停止工作,有效解决地现有制热系统的弊端,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带精确定位装置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带精确定位装置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包括定位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协调控制系统和加热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对人体进行定位,并将定位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所述温度测量装置测量人体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传给协调控制系统;所述协调控制系统接收到人的位置信息与温度信息,协调控制系统根据人的位置信息控制需要工作的一个或者几个加热装置运动到指定位置;温度测量装置实时测量人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系统根据当前温度调整加热装置的工作功率;
定位装置通过搭建舍内北斗系统,接入三个以上的基站作为接入点,基站布置在距离间隔较远、高低不同的位置上,每个进入定位装置覆盖的区域的人员均需佩戴信号发射器,人员进入定位装置覆盖的区域后使用信号发射器持续发射测量信号,通过测量信号达到两个接入点的时间差获得人员的当前位置信息;
所述温度测量装置采用接触式测量法对目标环境温度进行测量,将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装在工作服上,目标需要穿上工作服才可以测量其周边的环境温度,在工作服的前部、后部和两个衣袖上各装有一个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当需要检测目标周边的环境温度时,工作服上的4个传感器同时工作检测环境温度,将得到的结果取平均即为环境温度;
所述加热装置为红外灯或热风口,加热装置运动方式为转动,根据需要,将n个加热装置布置一定高度处,将每个加热装置都装在既能在水平面上旋转又能在铅垂面上旋转的全方位的云台上,使用电机控制云台转动并在能旋转的两个方向上装上编码器,水平面上的编码器可以知道加热装置在水平面上的方向与正北的夹角,铅垂面上的编码器可以知道加热装置的方向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当需要调整加热装置方向使其正对某个位置时,需要调整加热装置的方向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和在水平面中的方向与正北方向的夹角,即控制云台使水平面和铅垂面上的两个编码器的输出达到一定值;当需要对某个位置进行加热时,调整加热装置的方向使其正对该位置后加热。
将整个区域分隔若干个子区域,多个加热装置负责加热一个子区域,当子区域内人数多于加热装置时,系统控制系统按照人均所获热量相等,总能量最大的原则计算加热装置的位置;当子区域内人数少于或等于加热装置时,每人配置一个或多个加热装置,加热装置随着人员的位置移动而移动。
一种带精确定位装置的自动追踪加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定位装置实时对目标进行定位,将位置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系统根据目标的位置信息控制需要工作的一个或者几个加热装置运动到指定位置;温度测量装置实时测量目标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系统根据当前温度调整加热装置的工作功率;
定位装置通过搭建舍内北斗系统,接入三个以上的基站作为接入点,基站布置在距离间隔较远、高低不同的位置上,每个进入定位装置覆盖的区域的人员均需佩戴信号发射器,人员进入定位装置覆盖的区域后使用信号发射器持续发射测量信号,通过测量信号达到两个接入点的时间差获得人员的当前位置信息;
所述温度测量装置采用接触式测量法对目标环境温度进行测量,将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装在工作服上,目标需要穿上工作服才可以测量其周边的环境温度,在工作服的前部、后部和两个衣袖上各装有一个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当需要检测目标周边的环境温度时,工作服上的4个传感器同时工作检测环境温度,将得到的结果取平均即为环境温度;
所述加热装置为红外灯或热风口,加热装置运动方式为转动,根据需要,将n个加热装置布置一定高度处,将每个加热装置都装在既能在水平面上旋转又能在铅垂面上旋转的全方位的云台上,使用电机控制云台转动并在能旋转的两个方向上装上编码器,水平面上的编码器可以知道加热装置在水平面上的方向与正北的夹角,铅垂面上的编码器可以知道加热装置的方向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当需要调整加热装置方向使其正对某个位置时,需要调整加热装置的方向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和在水平面中的方向与正北方向的夹角,即控制云台使水平面和铅垂面上的两个编码器的输出达到一定值;当需要对某个位置进行加热时,调整加热装置的方向使其正对该位置后加热;当供热的空间较大时,根据需要,将整个平面分成若干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中布置一个加热装置;
当加热装置为红外灯时,某点接收到的红外灯辐射照度值q与该点到红外灯轴线距离r和加热电流I有关,某点处接收到的红外灯辐射照度值:
q=f(r,I);
当加热装置为热风口时,某点接收到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P与该点到热风口的距离l,出风速度v和出风温度t有关,某点处接收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
p=f(l,v,t);
协调控制系统的作用是接收位置信息和温度信息,制定控制策略控制相应的加热装置给目标供热;当一个或多个目标处于加热区域中时,需要使各个目标处的辐射照度值或单位面积加热功率达到一定值;当有区域中有m个目标时,为了达到供热要求,协调控制系统制定控制策略,并将控制策略传给需要工作的加热装置;控制策略包括控制哪几个加热装置工作和加热装置以多大的功率进行加热;
具体的控制策略如下:
在存在多个加热装置时,具体加热装置的供热数量及每个加热装置的供热热量的决策方法如下:假设有n个加热装置,编号为:1,L,n;每个加热装置的功率为Oi,其中Oi>0:共有m个需要供热的位置,编号为:1,L,m,第j个受热源单位时间内需要提供的热量为Qj以维持或达到其需要的温度tj,其中j=1,L,m且Qj>0,加热装置i对受热源j单位时间内可提供的热量为Pij
Step1:对每个加热装置i计算根据的值从小到大重新排列对应决策变量xi其中,的值最小的xi变为x1,值最大的xi变为xn,决策方案用一个二进制数X=(x1x2L xn)2表示,如X=(00L 01)2表示重新排列后的第n个加热装置打开,其余的关闭;
Step2:设Y=∞,当前采取的方案为X=(x1x2L xn)2=(00L 1)2;根据Qj的值从大到小对其约束条件进行排序,即Qj值最大的设为第一个约束,次大的设为第二个约束,…,最小的设为最后一个约束;
Step3:计算当前方案的目标函数值如目标函数值小于Y,则设置第一个约束为当前约束,否则转到Step6;
Step4:根据当前方案X=(x1x2L xn)2判断当前约束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则转到Step5,否则转到Step6;
Step5:判断是否还有约束没有检查,如有则取下一个约束作为当前约束,转到Step4;否则更新最优决策方案为当前方案X,令Y为当前决策方案X的目标函数值,转到Step6;
Step6:判断X+1≤(11L 1)2是否满足,如满足则取下一个方案,即令X=X+1作为当前方案,转到Step3;否则转到Step7;
Step7:算法结束,输出最优决策方案及对应的最优值Y,若Y=∞,则表明问题无可行解;
其中,xi是决策变量,0或1中0表示第i个加热装置关闭,开1表示第i个加热装置打开;和xi=0 or 1作为约束条件,其中为目标函数,即最小化总能耗、j=1,L,m表示各个加热源对受热源提供的热源要大于等于其需要量;和xi=0 or 1表示决策变量的取值范围。
通过测量信号接收的时间差来定位的方式,根据测量信号达到的时间差,人员位于两个接入点为焦点的双曲线上,在确定人员位置时,至少需要采用第三个接入点,建立两个双曲线方程,两个双曲线方程的焦点即为该人员的而为坐标位置,通过额外的接入点进行授权修正,以获得更好的定位精度。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发明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带精确定位装置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协调控制系统和加热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对人体进行定位,并将定位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所述温度测量装置测量人体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传给协调控制系统;所述协调控制系统接收到人的位置信息与温度信息,协调控制系统根据人的位置信息控制需要工作的一个或者几个加热装置运动到指定位置;温度测量装置实时测量人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系统根据当前温度调整加热装置的工作功率;
定位装置通过搭建舍内北斗系统,接入三个以上的基站作为接入点,基站布置在距离间隔较远、高低不同的位置上,每个进入定位装置覆盖的区域的人员均需佩戴信号发射器,人员进入定位装置覆盖的区域后使用信号发射器持续发射测量信号,通过测量信号达到两个接入点的时间差获得人员的当前位置信息;
所述温度测量装置采用接触式测量法对目标环境温度进行测量,将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装在工作服上,目标需要穿上工作服才可以测量其周边的环境温度,在工作服的前部、后部和两个衣袖上各装有一个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当需要检测目标周边的环境温度时,工作服上的4个传感器同时工作检测环境温度,将得到的结果取平均即为环境温度;
所述加热装置为红外灯或热风口,加热装置运动方式为转动,根据需要,将n个加热装置布置一定高度处,将每个加热装置都装在既能在水平面上旋转又能在铅垂面上旋转的全方位的云台上,使用电机控制云台转动并在能旋转的两个方向上装上编码器,水平面上的编码器可以知道加热装置在水平面上的方向与正北的夹角,铅垂面上的编码器可以知道加热装置的方向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当需要调整加热装置方向使其正对某个位置时,需要调整加热装置的方向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和在水平面中的方向与正北方向的夹角,即控制云台使水平面和铅垂面上的两个编码器的输出达到一定值;当需要对某个位置进行加热时,调整加热装置的方向使其正对该位置后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精确定位装置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将整个区域分隔若干个子区域,多个加热装置负责加热一个子区域,当子区域内人数多于加热装置时,系统控制系统按照人均所获热量相等,总能量最大的原则计算加热装置的位置;当子区域内人数少于或等于加热装置时,每人配置一个或多个加热装置,加热装置随着人员的位置移动而移动。
3.一种带精确定位装置的自动追踪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定位装置实时对目标进行定位,将位置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系统根据目标的位置信息控制需要工作的一个或者几个加热装置运动到指定位置;温度测量装置实时测量目标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系统根据当前温度调整加热装置的工作功率;
定位装置通过搭建舍内北斗系统,接入三个以上的基站作为接入点,基站布置在距离间隔较远、高低不同的位置上,每个进入定位装置覆盖的区域的人员均需佩戴信号发射器,人员进入定位装置覆盖的区域后使用信号发射器持续发射测量信号,通过测量信号达到两个接入点的时间差获得人员的当前位置信息;
所述温度测量装置采用接触式测量法对目标环境温度进行测量,将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装在工作服上,目标需要穿上工作服才可以测量其周边的环境温度,在工作服的前部、后部和两个衣袖上各装有一个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当需要检测目标周边的环境温度时,工作服上的4个传感器同时工作检测环境温度,将得到的结果取平均即为环境温度;
所述加热装置为红外灯或热风口,加热装置运动方式为转动,根据需要,将n个加热装置布置一定高度处,将每个加热装置都装在既能在水平面上旋转又能在铅垂面上旋转的全方位的云台上,使用电机控制云台转动并在能旋转的两个方向上装上编码器,水平面上的编码器可以知道加热装置在水平面上的方向与正北的夹角,铅垂面上的编码器可以知道加热装置的方向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当需要调整加热装置方向使其正对某个位置时,需要调整加热装置的方向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和在水平面中的方向与正北方向的夹角,即控制云台使水平面和铅垂面上的两个编码器的输出达到一定值;当需要对某个位置进行加热时,调整加热装置的方向使其正对该位置后加热;
当加热装置为红外灯时,某点接收到的红外灯辐射照度值q与该点到红外灯轴线距离r和加热电流I有关,某点处接收到的红外灯辐射照度值:
q=f(r,I);
当加热装置为热风口时,某点接收到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P与该点到热风口的距离l,出风速度v和出风温度t有关,某点处接收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
p=f(l,v,t);
协调控制系统的作用是接收位置信息和温度信息,制定控制策略控制相应的加热装置给目标供热;当一个或多个目标处于加热区域中时,需要使各个目标处的辐射照度值或单位面积加热功率达到一定值;当有区域中有m个目标时,为了达到供热要求,协调控制系统制定控制策略,并将控制策略传给需要工作的加热装置;控制策略包括控制哪几个加热装置工作和加热装置以多大的功率进行加热;
具体的控制策略如下:
在存在多个加热装置时,具体加热装置的供热数量及每个加热装置的供热热量的决策方法如下:假设有n个加热装置,编号为:1,L,n;每个加热装置的功率为Oi,其中Oi>0:共有m个需要供热的位置,编号为:1,L,m,第j个受热源单位时间内需要提供的热量为Qj以维持或达到其需要的温度tj,其中j=1,L,m且Qj>0,加热装置i对受热源j单位时间内可提供的热量为Pij
Step1:对每个加热装置i计算根据的值从小到大重新排列对应决策变量xi其中,的值最小的xi变为x1,值最大的xi变为xn,决策方案用一个二进制数X=(x1x2L xn)2表示,如X=(00L 01)2表示重新排列后的第n个加热装置打开,其余的关闭;
Step2:设Y=∞,当前采取的方案为X=(x1x2L xn)2=(00L 1)2;根据Qj的值从大到小对其约束条件进行排序,即Qj值最大的设为第一个约束,次大的设为第二个约束,…,最小的设为最后一个约束;
Step3:计算当前方案的目标函数值如目标函数值小于Y,则设置第一个约束为当前约束,否则转到Step6;
Step4:根据当前方案X=(x1x2L xn)2判断当前约束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则转到Step5,否则转到Step6;
Step5:判断是否还有约束没有检查,如有则取下一个约束作为当前约束,转到Step4;否则更新最优决策方案为当前方案X,令Y为当前决策方案X的目标函数值,转到Step6;
Step6:判断X+1≤(11L 1)2是否满足,如满足则取下一个方案,即令X=X+1作为当前方案,转到Step3;否则转到Step7;
Step7:算法结束,输出最优决策方案及对应的最优值Y,若Y=∞,则表明问题无可行解;
其中,xi是决策变量,0或1中0表示第i个加热装置关闭,开1表示第i个加热装置打开;j=1,L,m和xi=0 or 1作为约束条件,其中为目标函数,即最小化总能耗、j=1,L,m表示各个加热源对受热源提供的热源要大于等于其需要量;和xi=0 or1表示决策变量的取值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精确定位装置的自动追踪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测量信号接收的时间差来定位的方式,根据测量信号达到的时间差,人员位于两个接入点为焦点的双曲线上,在确定人员位置时,至少需要采用第三个接入点,建立两个双曲线方程,两个双曲线方程的焦点即为该人员的而为坐标位置,通过额外的接入点进行授权修正,以获得更好的定位精度。
CN201810822428.2A 2018-07-25 2018-07-25 带精确定位装置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90282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22428.2A CN109028282B (zh) 2018-07-25 2018-07-25 带精确定位装置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22428.2A CN109028282B (zh) 2018-07-25 2018-07-25 带精确定位装置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8282A true CN109028282A (zh) 2018-12-18
CN109028282B CN109028282B (zh) 2021-05-04

Family

ID=64644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22428.2A Active CN109028282B (zh) 2018-07-25 2018-07-25 带精确定位装置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2828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60250A (ja) * 2008-09-08 2010-03-18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3989264A (zh) * 2014-04-12 2014-08-20 宁波市东盛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的衣服
CN104503472A (zh) * 2014-11-10 2015-04-08 温州大学 基于红外照射的智能化人体位置实时追踪节能取暖系统
CN205246220U (zh) * 2015-12-21 2016-05-1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 面向红外成像系统性能测试的平台设备
CN106765984A (zh) * 2017-01-11 2017-05-3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移动式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
CN207528921U (zh) * 2017-12-08 2018-06-22 深圳市中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uwb和北斗系统的室内室外无缝对接定位系统
CN108291736A (zh) * 2016-05-23 2018-07-17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可移动空气调节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60250A (ja) * 2008-09-08 2010-03-18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3989264A (zh) * 2014-04-12 2014-08-20 宁波市东盛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的衣服
CN104503472A (zh) * 2014-11-10 2015-04-08 温州大学 基于红外照射的智能化人体位置实时追踪节能取暖系统
CN205246220U (zh) * 2015-12-21 2016-05-1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 面向红外成像系统性能测试的平台设备
CN108291736A (zh) * 2016-05-23 2018-07-17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可移动空气调节装置
CN106765984A (zh) * 2017-01-11 2017-05-3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移动式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
CN207528921U (zh) * 2017-12-08 2018-06-22 深圳市中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uwb和北斗系统的室内室外无缝对接定位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8282B (zh)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14663A (zh) 利用红外测温的节能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8563249A (zh) 一种基于uwb定位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8954485A (zh) 一种利用旋转加热头的节能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9059171A (zh) 带自学习功能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9084405A (zh) 利用红外测温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9028282A (zh) 带精确定位装置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8826619A (zh) 带追踪测量的节能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9185970A (zh) 一种面向稳定加热路线的自动最终加热装置及方法
CN109028281A (zh) 无加热死角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8954489A (zh) 利用行车系统进行热追踪的节能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8983839A (zh) 一种带uwb定位的调温系统及方法
CN109000302A (zh) 一种适用于空旷库房的节能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8873094A (zh) 利用红外全息成像的节能控温系统及方法
CN108826618A (zh) 基于神经网络的节能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9028280A (zh) 利用竞争学习的控温系统及方法
CN109028279A (zh) 带摇臂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9000303A (zh) 带空间温度场测定的自追踪加热装置及方法
CN108954488A (zh) 利用北斗定位的节能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9059172A (zh) 基于二元锦标算法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9163420A (zh) 基于接触式测量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8919180A (zh) 基于蓝牙定位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8917845A (zh) 利用红外测温测距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8954725A (zh) 带移动测温系统的节能加热装置及方法
CN208804763U (zh) 带子母摇臂的旋转追踪加热头
CN109028284A (zh) 基于无线定位及旋转式加热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