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27090A - 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设计及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设计及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27090A
CN109027090A CN201811247009.7A CN201811247009A CN109027090A CN 109027090 A CN109027090 A CN 109027090A CN 201811247009 A CN201811247009 A CN 201811247009A CN 109027090 A CN109027090 A CN 1090270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unit
plectane
ball screw
used ma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470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27090B (zh
Inventor
汪志昊
赵洋
田文文
王进沛
崔凯强
侯作云
熊坤
赵兵
徐宙元
刘鑫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filed Critical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Priority to CN20181124700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270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27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70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270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70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7/0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 F16F7/1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 F16F7/1005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characterised by active control of the mass
    • F16F7/1011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characterised by active control of the mas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6/00Magnetic springs; Fluid magnetic springs, i.e. magnetic spring combined with a flui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结构振动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设计及装配方法,该装置包括弹簧单元、阻尼单元和惯质单元,其中阻尼单元与惯质单元并联,进而与弹簧单元串联形成一种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构型。本发明采用一套滚珠丝杠系统实现了一种并联阻尼单元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构型,能够同时对阻尼力和惯性力起到调谐作用,充分发挥阻尼单元和惯质单元的减振能力。此外本发明采用装配式技术,具有易调节、耐久性好、耗能能力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设计及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结构振动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设计及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结构负刚度振动控制理论,以及并联“负刚度弹簧单元”的被动、自适应阻尼器研发为提升结构振动控制效果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具有质量放大效应的“Inerter”(两节点惯性质量单元,简称“惯质单元”)为阻尼器研发提供了新的基本单元,阻尼器构型得到了进一步丰富,最终形成了基于“阻尼单元-弹簧单元-惯质单元”的结构三元被动减振理论雏形。研究表明,与传统的“阻尼单元”一元减振、以“阻尼单元-弹簧单元”、“阻尼单元-惯质单元”为代表的二元减振相比,三元被动减振有望进一步提升结构振动控制效果。
目前,二元减振装置的研发多于三元被动减振装置,两种装置多将阻尼单元和惯质单元与滚珠丝杠系统相融合,从而实现惯性质量和等效阻尼系数的双重放大,增强阻尼器的耗能能力。各单元的主要实现方式具体如下:阻尼单元采用粘滞材料或电磁阻尼技术;弹簧单元采用弹簧或磁致刚度;惯质单元采用惯性飞轮。根据磁场源的不同,电磁阻尼器可分为电励磁式、永磁式、混合励磁式;根据导体构成形式,电磁阻尼器可分为电机阻尼器和电涡流阻尼器,其中电涡流阻尼器又可分为直线平板式、轴向相对运动式和轴向旋转式等。弹簧的实现方式主要分为对称预压弹簧(负刚度)或传统拉压弹簧(正刚度),磁致刚度可采用永磁体或电磁体形成正负刚度。
与传统的粘滞阻尼器相比,利用电磁感应耗能的电磁阻尼器具有无接触、低摩擦、无污染等优点,其中电涡流阻尼器已广泛应用于车辆悬架、汽车制动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在土木工程领域的成熟应用主要是为调谐质量阻尼器提供阻尼单元,且多采用直线平板型。目前,将电涡流阻尼技术和滚珠丝杠系统相融合形成旋转式电涡流阻尼技术,能够显著提升电涡流阻尼耗能效率,实现大吨位的电涡流阻尼器设计。此外研究表明,与传统拉压弹簧(正刚度)和磁致正刚度相比,对称预压弹簧(负刚度)和磁致负刚度均可以放大阻尼器位移增强耗能能力。
根据相关文献和专利查阅,一些学者已对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构型进行了相关研究:1)Wen(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Tuned Inerter-Based Dampers forthe Seismic Control of MDOF Structures)对TVMD从理论和仿真方面进行了参数优化,未提出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技术与实物;2)Ikago(Seismic control ofsingle-degree-of-freedom structure using tuned viscous mass damper)进行了TVMD单自由度结构震动控制试验,将传统粘滞阻尼和惯性飞轮并联形成二元减振阻尼器VMD,进而将VMD与叶簧串联形成TVMD进行试验,但叶簧位于阻尼器VMD外部,装置体积较大,阻尼系数无调节装置;3)Asai(Outrigger tuned inertial mass electromagnetic transducersfor high-rise buildings subject to long period earthquakes)提出了一种TEMD装置实物图,将电机阻尼和惯性飞轮并联,进而与传统拉压弹簧串联,但未说明装置细部构件、设计和装配方法。由此可知,此构型能够同时对阻尼力和惯性力起到调谐作用,充分发挥阻尼单元和惯质单元的减振能力。目前对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的三元被动减振装置的研发很少,且现有此构型的减振装置阻尼单元存在易漏油(传统黏滞阻尼)、不易调节(黏滞、电机阻尼)等问题,弹簧单元正刚度(拉压弹簧或叶簧)不及负刚度耗能减振效果等问题,且缺乏阻尼系数、弹簧刚度与惯性质量均具有可调性的装置实物,需要进一步对此构型进行探索研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设计及装配方法,融合旋转式电涡流阻尼、惯性飞轮和电磁体磁致刚度技术,采用一套滚珠丝杠系统实现了阻尼单元和惯质单元并联,进而与弹簧单元串联的构型,该装置能够同时对阻尼力和惯性力起到调谐作用,充分发挥阻尼单元和惯质单元的减振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包括弹簧单元、阻尼单元和惯质单元,所述阻尼单元和惯质单元并联后与弹簧单元串联;所述阻尼单元包括滚珠丝杠系统、多块导体板、两块E型铁芯和多组第一通电线圈,所述滚珠丝杠系统包括滚珠丝杆和套装在滚珠丝杆上的滚珠螺母,所述惯质单元包括飞轮,所述滚珠丝杆从上至下顺序穿过滚珠螺母、飞轮和导体板;所述弹簧单元包括运动电磁体、固定电磁体、直线导轨和直线轴承,所述直线导轨穿过运动电磁体、固定电磁体和直线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单元还包括第一外筒、第一圆板和第二圆板,所述第一圆板和第二圆板分别固定在第一外筒内壁的上下端;所述第一圆板和第二圆板的中心分别嵌入第一推力轴承和第二推力轴承,所述第一推力轴承和第二推力轴承均套装在滚珠丝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滚珠丝杆与直线导轨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所述滚珠丝杆与直线导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滚珠丝杆分别与飞轮、第一推力轴承、导体板和第二推力轴承装配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两块E型铁芯对称固定在第一外筒的内壁,且与每块导体板之间留有间隙;每块E型铁芯缠绕多组第一通电线圈,相邻第一通电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磁极相反,所述第一通电线圈的中轴线垂直于滚珠丝杆。
进一步地,所述导体板和第一通电线圈均由导电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滚珠螺母与连接件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为中空圆柱体,所述连接件的上端设有上连接端。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单元还包括第二外筒,所述第二外筒的上端与第二圆板固定连接;所述直线轴承包括第一直线轴承和第二直线轴承,所述固体电磁体包括第一固体电磁体和第二固体电磁体,所述第一直线轴承、第二直线轴承、第一固体电磁体和第二固体电磁体均固定在第二外筒的内壁,且第一固定电磁体、第二固定电磁体的中心孔与直线导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直线导轨从上至下顺序穿过第二直线轴承、第二固定电磁体、运动电磁体、第一固定电磁体和第一直线轴承,下端设有下连接端。
进一步地,所述运动电磁体、第一固定电磁体和第二固定电磁体的内部缠绕第二通电线圈;所述第一固定电磁体和第二固定电磁体的第二通电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同,磁极相同,同时运动电磁体两端磁极分别与相邻固定电磁体的磁极相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的设计方法,包含以下设计步骤:
步骤1,根据实际工程参数和阻尼器参数优化结果确定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所需的惯性质量ma和频率f;
步骤2,根据步骤1计算结果确定滚珠丝杠系统的型号和参数,参数包括滚珠丝杆直径、导程和逆传动效率;
步骤3,阻尼单元设计:确定合适的E型铁芯尺寸大小、第一通电线圈直径和缠绕匝数,以及导体板的尺寸大小;然后根据公式和c=σδsBz 2计算得到主磁感应强度Bz,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仿真计算,获得合适的输入电流强度;其中,Ce和C分别表示阻尼器的等效阻尼系数和阻尼系数,σ表示导体板的电导率,δ表示导体板厚度,s表示E型铁芯在导体板表面的平面投影面积,Bz表示导体板处的主磁感应强度,Ld与η分别表示滚珠丝杆的导程与滚珠丝杠系统的逆传动效率;
步骤4,惯质单元设计:根据公式获得飞轮的转动惯量Jw,进而计算得到飞轮尺寸大小,其中ma表示飞轮的惯性质量,Ld与η分别表示滚珠丝杆的导程与滚珠丝杠系统的逆传动效率,Jw表示飞轮的转动惯量;
步骤5,弹簧单元设计:根据工程实际确定阻尼器频率,根据公式计算阻尼器刚度设计值,其中,f表示阻尼器频率,k表示阻尼器刚度设计值,ma表示飞轮的惯性质量;然后确定合适的固定电磁体和运动电磁体型号和参数,通过逐步调整电磁体第二通电线圈中的电流强度、方向以及固定电磁体之间的距离达到目标刚度设计值;
步骤6,根据阻尼单元、惯质单元和弹簧单元的设计参数,确定三元减振装置外筒、推力轴承和圆板的设计参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的装配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A,将滚珠螺母套装在滚珠丝杆的螺纹区域,第一推力轴承和第二推力轴承分别嵌入紧固在第一圆板和第二圆板的中心孔内;
步骤B,将飞轮、第一推力轴承、导体板和第二推力轴承从上至下顺序套装在滚珠丝杆的光圆区域;
步骤C,在E型铁芯上缠绕第一通电线圈,将E型铁芯的侧面通过螺栓安装到第一圆板和第二圆板的内侧;
步骤D,将步骤C装配构件嵌入第一外筒的内部,并将E型铁芯固定在第一外筒的内壁,第一圆板、第二圆板通过螺栓和第一外筒的内壁固定连接;
步骤E,在直线导轨的中部套装运动电磁体;
步骤F,直线导轨从上至下顺序套装第二直线轴承、第二固定电磁体、运动电磁体、第一固定电磁体和第一直线轴承;
步骤G,将步骤F的装配构件嵌入第二外筒的内部,并将第一直线轴承、第二直线轴承、第一固定电磁体和第二固定电磁体固定在第二外筒的内壁;
步骤H,第二圆板通过螺栓与第二外筒装配为一体,连接件和滚珠螺母连接为整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一种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融合旋转式电涡流阻尼、惯性飞轮和电磁体磁致刚度技术,采用一套滚珠丝杠系统实现了阻尼单元和惯质单元并联,进而与弹簧单元串联的构型,能够同时对阻尼力和惯性力起到调谐作用,充分发挥阻尼单元和惯质单元的减振能力。
2、阻尼单元采用旋转式电涡流阻尼技术,克服了传统粘滞、粘弹性阻尼器易漏油、耐久性差的不足,采用滚珠丝杠系统显著提高电涡流阻尼系数。同时,阻尼单元磁场源采用E型铁芯和第一通电线圈,通过调节第一通电线圈中的电流强度和输入特性,可以简便快速的调节电涡流阻尼力幅值,以及实现电涡流阻尼力非线性特征。
3、与传统拉压弹簧正刚度相比,弹簧单元采用电磁体可形成磁致正负刚度,通过调节电磁体第二通电线圈中的电流强度、方向和固定电磁体之间的初始净间距实现弹性力幅值调节、正负刚度特性和位移非线性。
4、本发明的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构造简单、结构紧凑、易于拆装,能够实现小中大吨位阻尼器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的等轴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8是图1中B-B剖视图。
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含义为:1.连接件,2.滚珠丝杆,3.第一圆板,4.第一外筒,5.导体板,6.第二外筒,7.第二固定电磁体,8.运动电磁体,9.第一固定电磁体,10.下连接端,11.第一直线轴承,12.直线导轨,13.第二直线轴承,14.第二圆板,15.第一通电线圈,16.E型铁芯,17.飞轮,18.滚珠螺母,19.上连接端,20.第一推力轴承,21.第二推力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包括弹簧单元、阻尼单元和惯质单元,所述阻尼单元和惯质单元并联后与弹簧单元串联;所述阻尼单元包括滚珠丝杠系统、多块导体板5、两块E型铁芯16和多组第一通电线圈15,在本实施例中导体板5的数量采用三块,并且相互平行设置,形状为圆形板,第一通电线圈15采用四组;所述滚珠丝杠系统包括滚珠丝杆2和套装在滚珠丝杆2上的滚珠螺母18,所述惯质单元包括飞轮17,所述滚珠丝杆2从上至下顺序穿过滚珠螺母18、飞轮17和导体板5;所述弹簧单元包括运动电磁体8、固定电磁体、直线导轨12和直线轴承,所述直线导轨12穿过运动电磁体8、固定电磁体和直线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单元还包括第一外筒4、第一圆板3和第二圆板14,所述第一圆板3和第二圆板14分别固定在第一外筒4内壁的上下端形成整体;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圆板3和第二圆板14的中心分别嵌入第一推力轴承和20第二推力轴承21,所述第一推力轴承20和第二推力轴承21均套装在滚珠丝杆2上;所述滚珠丝杆2从上至下顺序穿过滚珠螺母18、飞轮17、第一推力轴承20、导体板5和第二推力轴承21,并且,所述滚珠丝杆2分别与飞轮17、第一推力轴承20、导体板5和第二推力轴承21装配连接为一体。
所述滚珠丝杆2与直线导轨12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所述滚珠丝杆2与直线导轨12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两块E型铁芯16对称固定在第一外筒4的内壁,且与每块导体板5之间留有间隙;每块E型铁芯16缠绕两组第一通电线圈15,相邻第一通电线圈15的电流方向相反,磁极相反,所述第一通电线圈15的中轴线垂直于滚珠丝杆2。作为优选地,所述导体板5和第一通电线圈15均由导电材料制成,例如电工紫铜。
所述滚珠螺母18与连接件1的下端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件1为中空圆柱体,保证滚珠丝杆2的行程和正常工作,所述连接件1的上端设有上连接端19。
所述弹簧单元还包括第二外筒6,所述第二外筒6的上端与第二圆板14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直线轴承包括第一直线轴承11和第二直线轴承13,所述固体电磁体包括第一固体电磁体9和第二固体电磁体7,所述第一直线轴承11、第二直线轴承13、第一固体电磁体9和第二固体电磁体7均固定在第二外筒6的内壁,且第一固定电磁体9、第二固定电磁体7的中心孔与直线导轨12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直线导轨12从上至下顺序穿过第二直线轴承13、第二固定电磁体7、运动电磁体8、第一固定电磁体9和第一直线轴承11,下端设有下连接端10。
所述运动电磁体8、第一固定电磁体9和第二固定电磁体7的内部缠绕第二通电线圈;所述第一固定电磁体9和第二固定电磁体7的第二通电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同,磁极相同,同时运动电磁体两端磁极分别与相邻固定电磁体的磁极相反。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的上连接端19、下连接端10分别与结构内部存在相对位移的两节点相连接,三元减振装置两端连接点之间的相对轴向运动,部分转化为运动磁体的往复直线运动,其余转化为导体板5和飞轮17的高速旋转运动。飞轮17和导体板5的高速旋转运动产生的转动惯性矩及导体板切割第一通电线圈15磁力线产生的电涡流阻尼力矩经滚珠丝杠传动系统进一步放大分别形成轴向惯性力和电涡流阻尼力。固定电磁体和运动电磁体8之间磁致作用力形成弹性力,产生正刚度或负刚度效应。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的设计方法,包含以下设计步骤:
步骤101,根据实际工程参数和阻尼器参数优化结果确定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所需的惯性质量ma和频率f;
步骤102,根据步骤101计算结果确定滚珠丝杠系统的型号和参数,参数包括滚珠丝杆直径、导程和逆传动效率(一般为0.9左右);
步骤103,阻尼单元设计:确定合适的E型铁芯尺寸大小、第一通电线圈直径de和缠绕匝数n,以及导体板内径dc、外径Dc、厚度δ和电导率σcu(一般为5.8×107s/m);然后根据公式和c=σδsBz 2计算得到主磁感应强度Bz,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仿真计算,获得合适的输入电流强度(幅值Ae);其中,Ce和C分别表示阻尼器的等效阻尼系数和阻尼系数,σ表示导体板的电导率,δ表示导体板厚度,s表示E型铁芯在导体板表面的平面投影面积,Bz表示导体板处的主磁感应强度,Ld与η分别表示滚珠丝杆的导程与滚珠丝杠系统的逆传动效率;
步骤104,惯质单元设计:根据公式获得飞轮的转动惯量Jw,进而通过公式计算确定合适的飞轮质量m和半径R,进而确定合适的厚度t,其中ma表示飞轮的惯性质量,Ld与η分别表示滚珠丝杆的导程与滚珠丝杠系统的逆传动效率,Jw表示飞轮的转动惯量;
步骤105,弹簧单元设计:根据工程实际确定阻尼器频率f,根据公式计算阻尼器刚度设计值k,其中,f表示阻尼器频率,k表示阻尼器刚度设计值,ma表示飞轮的惯性质量;然后确定合适的固定电磁体和运动电磁体型号和参数,通过逐步调整电磁体第二通电线圈中的电流强度(幅值As)、方向以及固定电磁体之间的距离ds达到目标刚度设计值;
步骤106,根据阻尼单元、惯质单元和弹簧单元的设计参数,确定三元减振装置外筒、推力轴承和圆板的设计参数,主要包括外筒内径do、厚度to、长度lo;圆板的内径di、外径Di、厚度hi;推力轴承内径db等。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的装配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201,将滚珠螺母18套装在滚珠丝杆2的螺纹区域,第一推力轴承20和第二推力轴承21分别嵌入紧固在第一圆板3和第二圆板14的中心孔内;
步骤202,将飞轮17、第一推力轴承20、导体板5和第二推力轴承21从上至下顺序套装在滚珠丝杆2的光圆区域;
步骤203,在E型铁芯16上缠绕第一通电线圈15,将E型铁芯16的侧面通过螺栓安装到第一圆板3和第二圆板14的内侧;
步骤204,将步骤203装配构件嵌入第一外筒4的内部,并将E型铁芯16固定在第一外筒4的内壁,第一圆板3、第二圆板14通过螺栓和第一外筒4的内壁固定连接;
步骤205,在直线导轨12的中部套装运动电磁体8;
步骤206,直线导轨12从上至下顺序套装第二直线轴承13、第二固定电磁体7、运动电磁体8、第一固定电磁体9和第一直线轴承11;
步骤207,将步骤206的装配构件嵌入第二外筒6的内部,并将第一直线轴承11、第二直线轴承13、第一固定电磁体9和第二固定电磁体7固定在第二外筒6的内壁;
步骤208,第二圆板14通过螺栓与第二外筒6装配为一体,连接件1和滚珠螺母18连接为整体。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给出了一个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的设计方法的计算实例,具体为:
岳阳洞庭湖大桥是位于洞庭湖与长江接口处,是连接岳阳和华容的一座特大公路桥梁,总长5747.82m。全桥共布置222根拉索,经测试岳阳侧边塔下游A11索索力为3095N,一阶模态频率为1.11Hz,索长114.72m,单位质量51.8kg/m。
以A11索为减振对象,针对一阶模态进行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优化设计:基于有限差分法建立斜拉索-三元减振装置耦合系统的精细化分析模型,采用龙格-库塔方法求解斜拉索在正弦激励下的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响应,并辨识斜拉索获得的附加模态阻尼比。通过不断优化三元减振装置的惯性质量比、频率比和阻尼比,获得适用于斜拉索减振的三元减振装置的优化参数:质量比(阻尼器惯性质量/拉索质量)为0.15,频率比(阻尼器频率/拉索一阶频率)为1.04,阻尼器的等效阻尼系数为258.518N/(m/s),拉索附加阻尼比为1.99%,安装位置距离斜拉索下锚固端2.294m(2%l,l为索长)。
步骤301,根据实际工程参数和阻尼器参数优化结果确定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所需的惯性质量ma=891.3744kg和频率f=1.154Hz;
步骤302,根据步骤301计算结果确定滚珠丝杠系统的型号和参数,参数包括滚珠丝杆直径20mm、导程10mm和逆传动效率0.9;
步骤303,阻尼单元设计:确定合适的E型铁芯直径20mm,第一通电线圈直径de=2mm和缠绕匝数n=10,以及导体板内径dc=40mm、外径Dc=120mm、厚度δ=3mm和电导率σcu=5.8×107s/m;然后根据公式和c=σδsBz 2计算得到主磁感应强度Bz=0.0058T,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仿真计算,获得合适的输入电流强度(幅值Ae=0.041A);其中,Ce和C分别表示阻尼器的等效阻尼系数和阻尼系数,σ表示导体板的电导率,δ表示导体板厚度,s表示E型铁芯在导体板表面的平面投影面积,Bz表示导体板处的主磁感应强度,Ld与η分别表示滚珠丝杆的导程与滚珠丝杠系统的逆传动效率;
步骤304,惯质单元设计:根据公式获得飞轮的转动惯量Jw=0.00183kg·mm2,进而通过公式计算确定合适的飞轮质量m=1.017kg和半径R=60mm,进而确定合适的厚度t=11.53mm,其中ma表示飞轮的惯性质量,Ld与η分别表示滚珠丝杆的导程与滚珠丝杠系统的逆传动效率,Jw表示飞轮的转动惯量;
步骤305,弹簧单元设计:根据工程实际确定阻尼器频率f=1.154Hz,根据公式计算阻尼器刚度设计值k=46.86kN/m,其中,f表示阻尼器频率,k表示阻尼器刚度设计值,ma表示飞轮的惯性质量;然后根据以往经验确定合适的固定电磁体和运动电磁体第二通电线圈内径40mm、长度38mm、线径2mm,内部第二通电线圈多层密绕200匝,计算电磁体内部第二通电线圈中的电流强度幅值约为As=4.2A、方向(固定电磁体与运动电磁体电流方向相反)以及固定电磁体之间的净间距ds=90mm达到目标刚度设计值;
步骤306,根据阻尼单元、惯质单元和弹簧单元的设计参数,确定三元减振装置外筒、推力轴承和圆板的设计参数,主要包括第一外筒内径do=130mm、厚度to=5mm、长度lo=300mm;所有圆板的内径di=40mm、外径Di=130mm、厚度hi=5mm;推力轴承内径db=20mm;第二外筒内径do=80mm、厚度to=5mm、长度lo=200mm。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弹簧单元、阻尼单元和惯质单元,所述阻尼单元和惯质单元并联后与弹簧单元串联;所述阻尼单元包括滚珠丝杠系统、多块导体板、两块E型铁芯和多组第一通电线圈,所述滚珠丝杠系统包括滚珠丝杆和套装在滚珠丝杆上的滚珠螺母,所述惯质单元包括飞轮,所述滚珠丝杆从上至下顺序穿过滚珠螺母、飞轮和导体板;所述弹簧单元包括运动电磁体、固定电磁体、直线导轨和直线轴承,所述直线导轨穿过运动电磁体、固定电磁体和直线轴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单元还包括第一外筒、第一圆板和第二圆板,所述第一圆板和第二圆板分别固定在第一外筒内壁的上下端;所述第一圆板和第二圆板的中心分别嵌入第一推力轴承和第二推力轴承,所述第一推力轴承和第二推力轴承均套装在滚珠丝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丝杆与直线导轨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所述滚珠丝杆与直线导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滚珠丝杆分别与飞轮、第一推力轴承、导体板和第二推力轴承装配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E型铁芯对称固定在第一外筒的内壁,且与每块导体板之间留有间隙;每块E型铁芯缠绕多组第一通电线圈,相邻第一通电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磁极相反,所述第一通电线圈的中轴线垂直于滚珠丝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板和第一通电线圈均由导电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螺母与连接件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为中空圆柱体,所述连接件的上端设有上连接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单元还包括第二外筒,所述第二外筒的上端与第二圆板固定连接;所述直线轴承包括第一直线轴承和第二直线轴承,所述固体电磁体包括第一固体电磁体和第二固体电磁体,所述第一直线轴承、第二直线轴承、第一固体电磁体和第二固体电磁体均固定在第二外筒的内壁,且第一固定电磁体、第二固定电磁体的中心孔与直线导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直线导轨从上至下顺序穿过第二直线轴承、第二固定电磁体、运动电磁体、第一固定电磁体和第一直线轴承,下端设有下连接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电磁体、第一固定电磁体和第二固定电磁体的内部缠绕第二通电线圈;所述第一固定电磁体和第二固定电磁体的第二通电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同,磁极相同,同时运动电磁体两端磁极分别与相邻固定电磁体的磁极相反。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设计步骤:
步骤1,根据实际工程参数和阻尼器参数优化结果确定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所需的惯性质量ma和频率f;
步骤2,根据步骤1计算结果确定滚珠丝杠系统的型号和参数,参数包括滚珠丝杆直径、导程和逆传动效率;
步骤3,阻尼单元设计:确定合适的E型铁芯尺寸大小、第一通电线圈直径和缠绕匝数,以及导体板的尺寸大小;然后根据公式和c=σδsBz 2计算得到主磁感应强度Bz,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仿真计算,获得合适的输入电流强度;其中,Ce和C分别表示阻尼器的等效阻尼系数和阻尼系数,σ表示导体板的电导率,δ表示导体板厚度,s表示E型铁芯在导体板表面的平面投影面积,Bz表示导体板处的主磁感应强度,Ld与η分别表示滚珠丝杆的导程与滚珠丝杠系统的逆传动效率;
步骤4,惯质单元设计:根据公式获得飞轮的转动惯量Jw,进而计算得到飞轮尺寸大小,其中ma表示飞轮的惯性质量,Ld与η分别表示滚珠丝杆的导程与滚珠丝杠系统的逆传动效率,Jw表示飞轮的转动惯量;
步骤5,弹簧单元设计:根据工程实际确定阻尼器频率,根据公式计算阻尼器刚度设计值,其中,f表示阻尼器频率,k表示阻尼器刚度设计值,ma表示飞轮的惯性质量;然后确定合适的固定电磁体和运动电磁体型号和参数,通过逐步调整电磁体第二通电线圈中的电流强度、方向以及固定电磁体之间的距离达到目标刚度设计值;
步骤6,根据阻尼单元、惯质单元和弹簧单元的设计参数,确定三元减振装置外筒、推力轴承和圆板的设计参数。
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A,将滚珠螺母套装在滚珠丝杆的螺纹区域,第一推力轴承和第二推力轴承分别嵌入紧固在第一圆板和第二圆板的中心孔内;
步骤B,将飞轮、第一推力轴承、导体板和第二推力轴承从上至下顺序套装在滚珠丝杆的光圆区域;
步骤C,在E型铁芯上缠绕第一通电线圈,将E型铁芯的侧面通过螺栓安装到第一圆板和第二圆板的内侧;
步骤D,将步骤C装配构件嵌入第一外筒的内部,并将E型铁芯固定在第一外筒的内壁,第一圆板、第二圆板通过螺栓和第一外筒的内壁固定连接;
步骤E,在直线导轨的中部套装运动电磁体;
步骤F,直线导轨从上至下顺序套装第二直线轴承、第二固定电磁体、运动电磁体、第一固定电磁体和第一直线轴承;
步骤G,将步骤F的装配构件嵌入第二外筒的内部,并将第一直线轴承、第二直线轴承、第一固定电磁体和第二固定电磁体固定在第二外筒的内壁;
步骤H,第二圆板通过螺栓与第二外筒装配为一体,连接件和滚珠螺母连接为整体。
CN201811247009.7A 2018-10-25 2018-10-25 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设计及装配方法 Active CN1090270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47009.7A CN109027090B (zh) 2018-10-25 2018-10-25 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设计及装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47009.7A CN109027090B (zh) 2018-10-25 2018-10-25 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设计及装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7090A true CN109027090A (zh) 2018-12-18
CN109027090B CN109027090B (zh) 2023-08-04

Family

ID=64614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47009.7A Active CN109027090B (zh) 2018-10-25 2018-10-25 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设计及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27090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8711A (zh) * 2018-12-28 2019-03-19 北京邮电大学 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两用型电磁阻尼器
CN109853764A (zh) * 2019-01-30 2019-06-07 同济大学 采用往复丝杆的自平衡式惯容阻尼器
CN110031837A (zh) * 2019-03-20 2019-07-19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微波雷达的桥梁拉索群索力同步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0984418A (zh) * 2020-01-13 2020-04-10 东南大学 一种可调式超低频竖向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
CN111255105A (zh) * 2020-01-19 2020-06-09 山东大学 一种多维电磁智能减振装置
CN112128286A (zh) * 2020-09-14 2020-12-25 湖南大学 一种竖向调谐质量滚珠丝杠式惯容电涡流阻尼器
CN112483588A (zh) * 2020-11-26 2021-03-1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剪切增稠特性的变刚度阻尼器
CN113147819A (zh) * 2021-04-19 2021-07-23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转臂节点及提高抗冲击载荷的方法
CN113833149A (zh) * 2021-10-18 2021-12-24 湖南大学 一种调谐惯质阻尼支座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91423U (zh) * 2011-05-27 2011-12-28 山东理工大学 电磁阻尼减振器
CN203730646U (zh) * 2013-09-18 2014-07-23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带并联阻尼器的惯性质量蓄能式减振装置
JP2016098864A (ja) * 2014-11-19 2016-05-30 国立大学法人神戸大学 質量可変型慣性制振装置
CN105782342A (zh) * 2016-04-27 2016-07-20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惯容值可调的滚珠丝杆式惯容器
CN106760016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同济大学 一种惯性电涡流调谐阻尼装置
CN106760846A (zh) * 2016-12-16 2017-05-31 同济大学 一种串联型加速度惰性消能器
JP2017110758A (ja) * 2015-12-17 2017-06-22 三和テッキ株式会社 可変慣性質量型制振装置
CN207437653U (zh) * 2017-11-06 2018-06-01 智性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座式内旋转型轴向电涡流阻尼器
CN108343171A (zh) * 2018-05-07 2018-07-31 湖南科技大学 电磁谐振式惯质阻尼器
CN108533657A (zh) * 2018-05-31 2018-09-14 同济大学 主动调谐质量效应的旋转惯性阻尼器
CN108547896A (zh) * 2018-06-15 2018-09-18 郑州大学 一种电磁弹簧智能减振器
CN209067730U (zh) * 2018-10-25 2019-07-05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91423U (zh) * 2011-05-27 2011-12-28 山东理工大学 电磁阻尼减振器
CN203730646U (zh) * 2013-09-18 2014-07-23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带并联阻尼器的惯性质量蓄能式减振装置
JP2016098864A (ja) * 2014-11-19 2016-05-30 国立大学法人神戸大学 質量可変型慣性制振装置
JP2017110758A (ja) * 2015-12-17 2017-06-22 三和テッキ株式会社 可変慣性質量型制振装置
CN105782342A (zh) * 2016-04-27 2016-07-20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惯容值可调的滚珠丝杆式惯容器
CN106760846A (zh) * 2016-12-16 2017-05-31 同济大学 一种串联型加速度惰性消能器
CN106760016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同济大学 一种惯性电涡流调谐阻尼装置
CN207437653U (zh) * 2017-11-06 2018-06-01 智性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座式内旋转型轴向电涡流阻尼器
CN108343171A (zh) * 2018-05-07 2018-07-31 湖南科技大学 电磁谐振式惯质阻尼器
CN108533657A (zh) * 2018-05-31 2018-09-14 同济大学 主动调谐质量效应的旋转惯性阻尼器
CN108547896A (zh) * 2018-06-15 2018-09-18 郑州大学 一种电磁弹簧智能减振器
CN209067730U (zh) * 2018-10-25 2019-07-05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8711A (zh) * 2018-12-28 2019-03-19 北京邮电大学 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两用型电磁阻尼器
CN109853764A (zh) * 2019-01-30 2019-06-07 同济大学 采用往复丝杆的自平衡式惯容阻尼器
CN110031837A (zh) * 2019-03-20 2019-07-19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微波雷达的桥梁拉索群索力同步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0984418B (zh) * 2020-01-13 2021-04-16 东南大学 一种可调式超低频竖向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
CN110984418A (zh) * 2020-01-13 2020-04-10 东南大学 一种可调式超低频竖向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
CN111255105A (zh) * 2020-01-19 2020-06-09 山东大学 一种多维电磁智能减振装置
CN112128286B (zh) * 2020-09-14 2021-09-24 湖南大学 一种竖向调谐质量滚珠丝杠式惯容电涡流阻尼器
CN112128286A (zh) * 2020-09-14 2020-12-25 湖南大学 一种竖向调谐质量滚珠丝杠式惯容电涡流阻尼器
CN112483588A (zh) * 2020-11-26 2021-03-1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剪切增稠特性的变刚度阻尼器
CN112483588B (zh) * 2020-11-26 2022-01-0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剪切增稠特性的变刚度阻尼器
CN113147819A (zh) * 2021-04-19 2021-07-23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转臂节点及提高抗冲击载荷的方法
CN113833149A (zh) * 2021-10-18 2021-12-24 湖南大学 一种调谐惯质阻尼支座
CN113833149B (zh) * 2021-10-18 2023-02-03 湖南大学 一种调谐惯质阻尼支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7090B (zh) 2023-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27090A (zh) 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设计及装配方法
CN109139765A (zh) 并联阻尼和弹簧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设计及装配方法
CN209067730U (zh) 并联阻尼和惯质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
CN109163047A (zh) 一种非线性电涡流惯质阻尼器及设计方法
CN209054009U (zh) 并联惯质和弹簧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
CN110984418B (zh) 一种可调式超低频竖向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
CN109163046A (zh) 并联惯质和弹簧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设计及装配方法
CN106758772B (zh) 一种加速度型电涡流惰性消能器
WO2015120683A1 (zh) 单自由度磁力隔振装置
CN110365249B (zh) 基于Stewart平台准零刚度隔振和能量采集系统
CN109138207A (zh) 一种能量回收式电涡流阻尼器
CN209054005U (zh) 一种非线性电涡流惯质阻尼器
CN110805645B (zh) 一种柔性支撑电磁式准零刚度隔振装置
CN106760846B (zh) 一种串联型加速度惰性消能器
CN109972762A (zh) 一种调谐式电磁惯质阻尼器
CN109818322A (zh) 一种自适应电磁耗能防舞动减振装置
CN206368933U (zh) 一种串联型加速度惰性消能器
CN103050216A (zh) 一种非晶合金变压器噪声主动控制用电磁作动器
CN2731175Y (zh) 一种自复位型磁流变阻尼器
CN209054008U (zh) 并联阻尼和弹簧单元的三元减振装置
CN103001449B (zh) 电磁式振动发电装置
CN108331188A (zh) 一种电磁惯性质量阻尼器
CN109736466B (zh) 用于结构振动控制的紧凑式多重调谐质量电涡流阻尼器
CN104393736A (zh) 采用磁性液体和永磁铁组合结构的平面振动能量采集器
CN207728792U (zh) 一种具有多级耗能机制的阻尼空心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