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25035A - 呈复式构造的吊顶收边方法及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 - Google Patents

呈复式构造的吊顶收边方法及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25035A
CN109025035A CN201810892072.XA CN201810892072A CN109025035A CN 109025035 A CN109025035 A CN 109025035A CN 201810892072 A CN201810892072 A CN 201810892072A CN 109025035 A CN109025035 A CN 1090250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namental portion
lateral
side profile
profile
receip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9207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25035B (zh
Inventor
龙远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nxiu Tomorro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nxiu Tomorro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nxiu Tomorro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nxiu Tomorro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9207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250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25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50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25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50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9/00Ceilings; Construction of ceilings, e.g. false ceilings; Ceiling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 E04B9/30Ceilings; Construction of ceilings, e.g. false ceilings; Ceiling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edge details of the ceiling; e.g. securing to an adjacent wal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inishing Walls (AREA)
  • Residential Or Office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呈复式构造的吊顶收边方法及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包括第一、第二收边型材,第一收边型材具有定位部和第一装饰部;第二收边型材具有竖向插接臂和第二横向装饰部,第一装饰部与第二横向装饰部相向延伸,第二横向装饰部的上方具有敞开空间,敞开空间不仅用于第一装饰部与第二横向装饰部在竖向投影上重叠形成两个不同高度的收边层级,还便于沿竖向装配第二收边型材时让第二横向装饰部移动搭接或靠近第一装饰部或者便于沿竖向拆卸第二收边型材时让第二横向装饰部移动离开第一装饰部;第二横向装饰部用于基于定位部与竖向插接臂之间所界定的不同空间间距,为第一装饰部提供任意的搭接或靠近位置。这样便于所述第二收边型材的安装和拆卸。

Description

呈复式构造的吊顶收边方法及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边型材,特别涉及一种呈复式构造的吊顶收边方法及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
背景技术
室内吊顶系统主要由相互拼合一起的装饰扣板以及用于插接所述装饰扣板的三角龙骨组成。在市面上常见的装饰扣板规格有150*150、300*300、450*450等。在设计室内吊顶系统时,会按照室内顶部空间的大小选用最合适规格的装饰扣板。但是由于每个室内顶部空间的大小是不相同的并没有统一的规格,而所述装饰扣板的可选规格是有限的,导致不一定存在能够与所述室内顶部空间完全匹配的装饰扣板,这样靠近室内墙体、位于边位的装饰扣板需要裁剪一部分才能安装到吊顶系统中,然后在墙体上安装一圈用于支撑裁剪后的装饰扣板的边线型材。如此在现场安装时,非常不方便,而且造成所述装饰扣板板材的大量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发明专利CN201110222424.9中公开了一种吊顶的组合收边条,由外收边条2和内收边条5构成。其中所述外收边条2大致呈L型,包括通过螺钉10固定到墙壁1上的竖立部和横向延伸的外凸板4,在所述外凸板4的端部设置有滑块8。所述内收边条5上设置有开放槽3和供装饰扣板安装用的嵌接槽9。安装时,先通过螺钉10把所述外收边条2固定到墙壁1上,然后沿所述外收边条2的长度延伸方向把所述内收边条5的开放槽3套接到所述外凸板4上,此时所述外收边条2和内收边条5相互插接一起可相互横向移动,直至调节好所述组合收边条的宽度后,用螺钉6把所述外收边条2和内收边条5紧固一起。这样,可以自行调节所述组合收边条的宽度,尽量不需要切割所述装饰扣板,从而可以节省安装的劳动强度和时间,减少所述装饰扣板板材的浪费。类似的结构还可以从中国发明专利CN201410034615、CN201210391859中得知。
发明内容
经过分析可以发现,专利CN201110222424.9中的组合收边条固然可以解决装饰扣板收边的问题,但是却存在不便于安装的难题。主要体现在:所述外收边条和内收边条都为长条状的型材往往长达1m至6m,并且有一定的重量,至少需要两个人才能把内收边条托起并沿所述外收边条的长度延伸方向即轴向艰难地对齐并套接到所述外收边条的外凸板上,之后还需要安装者一只手托起所述内收边条,另一只手绕到所述内收边条的上方拧紧螺钉锁紧所述外收边条和内收边条。最后把扣板安装到嵌接槽上。整个安装过程非常费时费力。而拆卸所述内收边条的过程就更为之繁琐了,由于收边条是首尾衔接成闭环结构,当需要拆卸位于中部位置的内收边条时,必须从首端位置把内收边条沿轴向移动逐条拆卸下来才能够把位于中部位置的内收边条拆卸下来,并且拆卸前还需要先拆卸安装在嵌接槽上的扣板,然后拧开锁紧在所述外收边条和内收边条之间的螺钉后才可以进行拆卸。整个拆卸过程同样费时费力。
鉴于此,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便于安装、拆卸并横向宽度可调的呈复式构造的吊顶收边方法,包括左右分置并能够相互搭接或靠近的第一收边型材和第二收边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边型材,具有能够固连到定位基体上的定位部以及能够构成第一吊顶装饰层的第一装饰部;所述第二收边型材,具有能够沿竖向从下往上插接到吊顶龙骨上的竖向插接臂以及能够构成第二吊顶装饰层的第二横向装饰部,所述第一装饰部与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相向延伸,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的上方具有敞开空间,所述敞开空间不仅便于装配时让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装饰部能够延伸到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从而让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装饰部与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在竖向投影上重叠并形成两个不同高度的收边层级,而且便于沿竖向从下往上装配所述第二收边型材时让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沿竖向方向移动搭接或靠近到所述第一装饰部或者便于沿竖向从上往下拆卸所述第二收边型材时让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沿竖向方向移动离开所述第一装饰部;基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竖向插接臂之间所界定的不同空间间距,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为所述第一装饰部提供任意的搭接或靠近位置。
为了实现上述收边方法,本发明还提出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包括左右分置并能够相互搭接或靠近的第一收边型材和第二收边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边型材,具有能够固连到定位基体上的定位部以及能够构成第一吊顶装饰层的第一装饰部;所述第二收边型材,具有能够沿竖向从下往上插接到吊顶龙骨上的竖向插接臂以及能够构成第二吊顶装饰层的第二横向装饰部,所述第一装饰部与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相向延伸,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的上方具有敞开空间,所述敞开空间不仅用于便于装配时让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装饰部能够延伸到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从而让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装饰部与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在竖向投影上重叠并形成两个不同高度的收边层级,而且便于沿竖向从下往上装配所述第二收边型材时让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沿竖向方向移动搭接或靠近到所述第一装饰部或者便于沿竖向从上往下拆卸所述第二收边型材时让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沿竖向方向移动离开所述第一装饰部;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用于基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竖向插接臂之间所界定的不同空间间距,为所述第一装饰部提供任意的搭接或靠近位置。
其中,左右分置并能够相互搭接或靠近的第一收边型材和第二收边型材。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第一收边型材和第二收边型材是相互独立但又能相互搭接或靠近而组成收边型材组合体的独立构件,所述第一收边型材和第二收边型材之间为分体结构。另外,所述搭接是指所述第一收边型材与第二收边型材在竖向投影上不仅存在重叠区域,还在重叠区域内连接一起。所述靠近是指虽然所述第一收边型材与第二收边型材在竖向投影上存在重叠区域,但是在重叠区域内并不连接一起。
其中,所述第一收边型材,具有能够固连到定位基体上的定位部以及能够构成第一吊顶装饰层的第一装饰部。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第一收边型材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有定位部和第一装饰部。所述定位部是能够固连到定位基体上的型材部,例如可以是带有连接孔的竖立臂,螺钉穿过所述连接孔把所述定位部固连到定位基体上,又或者可以是插接式支臂,在建筑物的竖立墙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接式支臂适配设置的插接座,所述插接式支臂通过插接到所述插接座上而固连到所述建筑物的竖立墙体上。所述定位基体可以是建筑物的竖立墙体,或者是固连于所述竖立墙体上的构件,例如上面所论述到的插接座。另外,所述第一装饰部是能够构成第一吊顶装饰层的型材部,例如在所述第一收边型材安装到吊顶系统中时,所述第一装饰部可以是处于外露状态并具有凹凸装饰造型体的型材部,例如具有折弯结构并从上往下延伸的曲臂,所述第一装饰部还可以是处于外露状态并具有平直的装饰平面的型材部,例如是横向延伸的直臂。
其中,所述第二收边型材,具有能够沿竖向从下往上插接到吊顶龙骨上的竖向插接臂以及能够构成第二吊顶装饰层的第二横向装饰部。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第二收边型材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有竖向插接臂和第二横向装饰部。所述竖向插接臂是竖向延伸的臂体,能够沿竖向从下往上插接到吊顶龙骨上,还能够沿竖向从上往下拆离吊顶龙骨。通过所述竖向插接臂与所述吊顶龙骨的插接结合定位所述第二收边型材。另外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是能够构成第二吊顶装饰层的型材部,例如在所述第二收边型材安装到吊顶系统中时,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上可以是处于外露状态并具有凹凸装饰造型体的型材部,例如具有折弯结构并从下往上延伸的曲臂,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还可以是处于外露状态并具有平直的装饰平面的型材部,例如是横向延伸的直臂。
其中,所述第一装饰部与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相向延伸,这样,在安装到吊顶系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装饰部向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所在方位延伸,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向所述第一装饰部所在方位延伸。
其中,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的上方具有敞开空间。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敞开空间的布局位置,所述敞开空间布置在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的上方,从而所述敞开空间成为所述第一装饰部能够延伸到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的上方的避让空间,也成为收藏部分所述第一装饰部的收藏空间。所述敞开空间可以是具有边界并开口朝上的槽腔,例如在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的顶部设置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的槽腔即为所述敞开空间;所述敞开空间还可以是不具有边界的开放式空间,例如在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的顶部不设置任何的凸起部而腾出的空间。
其中,所述敞开空间不仅便于装配时让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装饰部能够延伸到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从而让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装饰部与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在竖向投影上重叠并形成两个不同高度的收边层级。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第一装饰部与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所能实现的装配关系,它们可以衔接一起在横向方向上不存在间距或间隙,而在竖向方向上具有高低落差。
其中,所述敞开空间便于沿竖向从下往上装配所述第二收边型材时让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沿竖向方向移动搭接或靠近到所述第一装饰部,或者便于沿竖向从上往下拆卸所述第二收边型材时让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沿竖向方向移动离开所述第一装饰部。上述特征定义了装配和拆卸所述第二收边型材时,所述第二收边型材的移动方向,不论是在装配还是拆卸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收边型材主要是沿竖向方向移动,几乎不需要横向移动。另外,还定义了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饰部上的与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在竖向投影上重叠的型材部都位于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的上方,从而所述第一装饰部并不拦截所述第二收边型材而影响其的装配和拆卸操作。
其中,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用于基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竖向插接臂之间所界定的不同空间间距,为所述第一装饰部提供任意的搭接或靠近位置。这样,基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竖向插接臂之间所界定的不同空间间距,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与所述第一装饰部之间保持在竖向投影上重叠的装配关系。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竖向插接臂之间所界定的不同空间间距是指,安装到吊顶系统中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竖向插接臂之间所界定的横向间距。在所述第一收边型材和第二收边型材的大小规格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室内空间面积的大小以及所选用装饰扣板的面积大小的不同,所述空间间距也是不同的。随着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竖向插接臂之间所界定的空间间距的不同,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与所述第一装饰部之间在竖向投影上的重叠区域的大小也随之变化。这样,由一种大小规格的所述第一收边型材和所述第二收边型材组合而成的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的横向总宽度是可调的。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发现,本发明至少可以实现如下其中一个有益技术效果:
1.由于所述第二收边型材能够采用竖向从下往上的装配方式以及竖向从上往下的拆卸方式。这样在安装的过程中,可以先把所述第一收边型材以及所述吊顶龙骨定位到屋顶上,然后再竖向从下往上托起所述第二收边型材让其上的所述竖向插接臂插接到所述吊顶龙骨上,依靠所述竖向插接臂与所述吊顶龙骨的插接结合定位所述第二收边型材,并使得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沿竖向方向移动搭接或靠近到所述第一装饰部,整个安装过程非常便捷。在拆卸所述第二收边型材的过程中,沿竖向从上往下拉动所述第二收边型材可以使得所述竖向插接臂脱离所述吊顶龙骨,并让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沿竖向方向移动离开所述第一装饰部从而能够相对便捷地拆卸任意位置的所述第二收边型材,而不需要类似专利CN201110222424.9中的收边条需要从首段开始拆卸。
2.由于基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竖向插接臂之间所界定的不同空间间距,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为所述第一装饰部提供任意的搭接或靠近位置。这样,同一规格的所述第一收边型材和所述第二收边型材可以适配不同大小规格的装饰扣板和不同面积大小的室内空间调整它们的横向总宽度,从而在尽量不切割装饰扣板的情况下,实现装饰扣板的收边处理。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装饰部的外端段以大致从上往下的倾斜方向延伸。这样,所述第一装饰部的外端段在竖立方向上和横向方向上都具有一定的延展长度,其可以为呈直角的折弯部,还可以是呈弧形的曲臂部。这样,借助所述第一装饰部可以在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与所述定位基体之间形成装饰凹腔,丰富吊顶系统的立体感。其中,所述第一装饰部的外端段是指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饰部上的靠近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的端部。
所述第一装饰部和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之间采用搭接或相互靠近的结合方式,在结合之处难免会存在接缝,如果所述接缝直接外露出来必定会影响吊顶系统的外观,鉴于此,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的内侧末端具有向上延伸的凸起边。这样,所述凸起边可成为装饰边遮掩所述接缝,使所述第一装饰部和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更完美地结合一起。其中,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的内侧末端是指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上的靠近所述第一装饰部一端的末端,而另一端的末端即为外侧末端。
所述竖向插接臂是用于插接所述吊顶龙骨的,其可以位于第二横向装饰部的中部位置,又或者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竖向插接臂设置在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的外侧末端。这样安装时,装饰扣板的插接边与所述竖向插接臂可以背靠背的贴合一起并插接到同一根吊顶龙骨上时,所述第二收边型材通过所述竖向插接臂顶靠在所述装饰扣板上防止或减少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的内侧端倾斜下坠,如此增强了所述第二收边型材的安装稳定性。而且所述装饰扣板的安装并不影响所述第二收边型材的拆卸操作,在不拆离所述装饰扣板的情况下,也可以沿竖向从上往下拆离所述第二收边型材。另外,还可以为所述装饰扣板的装饰面与所述第二吊顶装饰层处于同一高度层级提供可实现的基础。
如果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的横向宽度比较大,仅仅依靠所述吊顶龙骨与所述竖向插接臂之间的插接结合,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上远离所述竖向插接臂的一端由于缺乏定位会出现下坠,导致相邻的第二收边型材的第二横向装饰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吊顶系统的外观。鉴于此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装饰部的外端段包括有一段与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的上表面平行的平行段,所述平行段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用于收容粘胶的凹凸纹。这样,当从下往上托起所述第二收边型材时,所述竖向插接臂插接到所述吊顶龙骨上,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与所述第一装饰部的平行段粘接一起从而对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进行定位防止其下坠。当然在拆卸所述第二收边型材时,需要预先去除所述凹凸纹上的粘胶,然后同样可以竖向从上往下拆卸所述第二收边型材。
为了能够丰富所述收边型材组合体的装饰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装饰部的外端段上设置有能够收纳灯带的卡槽。这样,当在所述卡槽上安装上灯带后,可以在所述收边型材组合体上形成发光装饰带,美化吊顶系统。
在实际的应用中,所述第一收边型材和第二收边型材的大小规格是有限的,存在不能与特定大小规格的装饰扣板适配应用导致仍然需要剪切装饰扣板的情形,剪切后的装饰扣板由于失去插接臂而不能插接到吊顶龙骨上,此情况下如何对所述装饰扣板进行收边处理是一个值得斟酌的问题。鉴于此,本发明进一步提出如下的解决方案,还包括辅助型材,所述辅助型材具有能够沿竖向从下往上插接到所述吊顶龙骨上的辅助竖向插接臂以及能够构成与所述第二吊顶装饰层处于同一高度层级的辅助横向装饰部,在所述辅助横向装饰部的上方设置有能够放置装饰扣板的容置槽。这样,所述装饰扣板的板边缘可以放置到所述容置槽内而得到定位。所述辅助型材的增设扩展了所述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的适用范围。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需要进行收边处理的吊顶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的正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所述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呈复式构造的吊顶收边方法及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包括左右分置并能够相互搭接或靠近的第一收边型材1和第二收边型材2。所述第一收边型材1具有能够固连到定位基体7上的定位部11以及能够构成第一吊顶装饰层的第一装饰部12;所述第二收边型材2具有能够沿竖向从下往上插接到吊顶龙骨3上的竖向插接臂21以及能够构成第二吊顶装饰层的第二横向装饰部22,所述第一装饰部12与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相向延伸,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的上方具有敞开空间20,所述敞开空间20不仅用于便于装配时让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装饰部12能够延伸到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从而让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装饰部12与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在竖向投影上重叠并形成两个不同高度的收边层级,而且便于沿竖向从下往上装配所述第二收边型材2时让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沿竖向方向移动搭接或靠近到所述第一装饰部12或者便于沿竖向从上往下拆卸所述第二收边型材2时让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沿竖向方向移动离开所述第一装饰部12;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用于基于所述定位部11与所述竖向插接臂21之间所界定的不同空间间距,为所述第一装饰部12提供任意的搭接或靠近位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收边型材1的定位部11为带有连接孔的竖立臂11,螺钉8穿过所述连接孔把所述定位部11固连到定位基体7上。所述定位基体7是建筑物的竖立墙体。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基体7还可以是固连于所述竖立墙体上的插接座,而所述定位部11还可以为与所述插接座适配设置的插接式支臂,所述插接式支臂通过插接到所述插接座上而固连到所述竖立墙体上。
所述第一收边型材1的所述第一装饰部12大致呈L型,其外端段120呈折弯状以大致从上往下的倾斜方向延伸。这样,所述第一装饰部12的外端段120在竖立方向上和横向方向上都具有一定的延展长度。借助所述第一装饰部12可以在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与所述定位基体7之间形成装饰凹腔13,丰富吊顶系统的立体感。在所述第一装饰部12的外端段120的下端部位设置有能够收纳灯带9的卡槽。这样,当在所述卡槽上安装上灯带9后,可以在所述收边型材组合体上形成发光装饰带并照亮所述装饰凹腔13,美化吊顶系统。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装饰部12的外端段120还可以是呈弧形的曲臂部,又或者是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装饰部12a还可以是处于外露状态并具有平直的装饰平面的横向延伸的直臂。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二收边型材2的竖向插接臂21是竖直向上延伸的,在其上设置有确定吊顶龙骨3插入深度的定位台210。在所述竖向插接臂21的内侧设置有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向内侧方向横向延伸,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与所述第一装饰部12相向延伸。在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的内侧末端具有向上延伸的凸起边23。这样,所述凸起边23可成为装饰边遮掩所述第一装饰部12与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之间的接缝,使所述第一装饰部12和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更完美地结合一起。而且还能够适当地遮挡所述灯带9,站在地面上的观察者将难以观察到所述灯带9。如图3所示,当所述第一装饰部12a采用如图3所示的直臂状结构时,可以增加所述凸起边23a的竖向高度,这样,在所述第一装饰部12a和所述凸起边23a相互靠近时,在它们之间同样可以形成装饰凹腔13a。
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的上方具有敞开空间20,所述敞开空间20设置在所述竖向插接臂21的内侧并位于所述竖向插接臂21和所述凸起边23之间,所述敞开空间20为具有边界并开口朝上的槽腔。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敞开空间20还可以是不具有边界的开放式空间,例如在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的顶部不设置任何的凸起部而腾出的空间。
安装时,先通过螺钉8把所述第一收边型材1固定到所述定位基体7上,然后根据所述装饰扣板5的大小规格以及室内顶部空间的面积大小计算出所述定位部11与所述竖向插接臂21之间所需界定的空间间距L,并按照此间距L通过吊杆4把吊顶龙骨3吊挂到屋顶上。然后沿竖向从下往上装配所述第二收边型材2时,所述竖向插接臂21沿竖向从下往上插接到吊顶龙骨3上,而所述第一装饰部12进入所述敞开空间20内并延伸到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从而让部分所述第一装饰部12与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在竖向投影上重叠并形成两个不同高度的收边层级。当所述装饰扣板5的大小规格以及室内顶部空间的面积大小不同而导致所述定位部11与所述竖向插接臂21之间所需界定的空间间距L不同,即需要适量地横向调整所述第二收边型材2与所述第一收边型材1之间的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能够为所述第一装饰部12提供任意的靠近位置。如此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能够与所述第一装饰部12之间保持在竖向投影上重叠的装配关系。随着所述定位部11与所述竖向插接臂21之间所界定的空间间距L的不同,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与所述第一装饰部12之间在竖向投影上的重叠区域的大小也随之变化。这样,由一种大小规格的所述第一收边型材1和所述第二收边型材2组合而成的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的横向总宽度是可调的,从而在尽量不切割装饰扣板5的情况下,实现装饰扣板5的收边处理。当需要拆卸所述第二收边型材2时,沿竖向从上往下拉动所述第二收边型材2可以使得所述竖向插接臂21脱离所述吊顶龙骨3,同时也使得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沿竖向方向移动离开所述第一装饰部12,从而能够相对便捷地拆卸任意位置的所述第二收边型材2,不需要类似专利CN201110222424.9中的收边条需要从首端开始拆卸。
所述第一收边型材1和所述第二收边型材2除了采用上述相互靠近的方式在竖向投影上重叠布置之外,还可以采用相互搭接的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收边型材1b的第一装饰部12b和所述第二收边型材2b的第二横向装饰部22b都为横向延伸的支臂,所述第一装饰部12b的外侧端和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b的内侧端搭接一起。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竖向插接臂21是用于插接所述吊顶龙骨3的,其可以位于第二横向装饰部22的中部位置,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竖向插接臂21设置在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的外侧末端。这样安装时,所述装饰扣板5的插接边51与所述竖向插接臂21可以背靠背的贴合一起并插接到同一根吊顶龙骨3上,所述第二收边型材2通过所述竖向插接臂21顶靠在所述装饰扣板5上防止或减少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的内侧端倾斜下坠,如此增强了所述第二收边型材2的安装稳定性。而且所述装饰扣板5的安装并不影响所述第二收边型材2的拆卸操作,在不拆离所述装饰扣板5的情况下,也可以沿竖向从上往下拆离所述第二收边型材2。另外,还可以为所述装饰扣板5的装饰面与所述第二吊顶装饰层处于同一高度层级提供可实现的基础。
如果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的横向宽度比较大,仅仅依靠所述吊顶龙骨3与所述竖向插接臂21之间插接结合,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上远离所述竖向插接臂21的一端由于缺乏定位会出现下坠,导致相邻的第二收边型材2的第二横向装饰部22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吊顶系统的外观。鉴于此,所述第一装饰部12的外端段包括有一段与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的上表面平行的平行段121,所述平行段12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用于收容粘胶的凹凸纹1210。这样,当从下往上托起所述第二收边型材2时,所述竖向插接臂21插接到所述吊顶龙骨3上,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与所述第一装饰部12的平行段121粘接一起从而对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22进行定位防止其下坠。当然在拆卸所述第二收边型材2时,需要预先去除所述凹凸纹1210上的粘胶,然后同样可以竖向从上往下拆卸所述第二收边型材2。
在实际的应用中,所述第一收边型材1和第二收边型材2的大小规格是有限的,存在不能与特定大小规格的装饰扣板5适配应用导致仍然需要剪切装饰扣板5的情形,剪切后的装饰扣板5由于失去插接边51而不能插接到吊顶龙骨3上,此情况下如何对所述装饰扣板5进行收边处理是一个值得斟酌的问题。鉴于此,如图6所示,图中用装饰扣板5a表示剪切后的装饰扣板。所述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还包括辅助型材6,所述辅助型材6具有能够沿竖向从下往上插接到所述吊顶龙骨3上的辅助竖向插接臂61以及能够构成与所述第二吊顶装饰层处于同一高度层级的辅助横向装饰部62,在所述辅助横向装饰部62的上方设置有能够放置装饰扣板5a的容置槽63。这样,所述装饰扣板5的板边缘可以放置到所述容置槽63内而得到定位。所述辅助型材6的增设扩展了所述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的适用范围。

Claims (8)

1.呈复式构造的吊顶收边方法,包括左右分置并能够相互搭接或靠近的第一收边型材和第二收边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边型材,具有能够固连到定位基体上的定位部以及能够构成第一吊顶装饰层的第一装饰部;所述第二收边型材,具有能够沿竖向从下往上插接到吊顶龙骨上的竖向插接臂以及能够构成第二吊顶装饰层的第二横向装饰部,所述第一装饰部与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相向延伸,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的上方具有敞开空间,所述敞开空间不仅便于装配时让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装饰部能够延伸到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从而让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装饰部与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在竖向投影上重叠并形成两个不同高度的收边层级,而且便于沿竖向从下往上装配所述第二收边型材时让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沿竖向方向移动搭接或靠近到所述第一装饰部或者便于沿竖向从上往下拆卸所述第二收边型材时让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沿竖向方向移动离开所述第一装饰部;基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竖向插接臂之间所界定的不同空间间距,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为所述第一装饰部提供任意的搭接或靠近位置。
2.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包括左右分置并能够相互搭接或靠近的第一收边型材和第二收边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边型材,具有能够固连到定位基体上的定位部以及能够构成第一吊顶装饰层的第一装饰部;所述第二收边型材,具有能够沿竖向从下往上插接到吊顶龙骨上的竖向插接臂以及能够构成第二吊顶装饰层的第二横向装饰部,所述第一装饰部与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相向延伸,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的上方具有敞开空间,所述敞开空间不仅用于便于装配时让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装饰部能够延伸到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从而让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装饰部与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在竖向投影上重叠并形成两个不同高度的收边层级,而且便于沿竖向从下往上装配所述第二收边型材时让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沿竖向方向移动搭接或靠近到所述第一装饰部或者便于沿竖向从上往下拆卸所述第二收边型材时让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沿竖向方向移动离开所述第一装饰部;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用于基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竖向插接臂之间所界定的不同空间间距,为所述第一装饰部提供任意的搭接或靠近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的内侧末端具有向上延伸的凸起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插接臂设置在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的外侧末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饰部的外端段以大致从上往下的倾斜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饰部的外端段包括有一段与所述第二横向装饰部的上表面平行的平行段,所述平行段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用于收容粘胶的凹凸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饰部的外端段上设置有能够收纳灯带的卡槽。
8.根据权利要求2到7任一所述的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型材,所述辅助型材具有能够沿竖向从下往上插接到所述吊顶龙骨上的辅助竖向插接臂以及能够构成与所述第二吊顶装饰层处于同一高度层级的辅助横向装饰部,在所述辅助横向装饰部的上方设置有能够放置装饰扣板的容置槽。
CN201810892072.XA 2018-08-07 2018-08-07 呈复式构造的吊顶收边方法及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 Active CN1090250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92072.XA CN109025035B (zh) 2018-08-07 2018-08-07 呈复式构造的吊顶收边方法及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92072.XA CN109025035B (zh) 2018-08-07 2018-08-07 呈复式构造的吊顶收边方法及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5035A true CN109025035A (zh) 2018-12-18
CN109025035B CN109025035B (zh) 2024-03-12

Family

ID=64649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92072.XA Active CN109025035B (zh) 2018-08-07 2018-08-07 呈复式构造的吊顶收边方法及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2503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49933B1 (ko) * 2007-05-28 2008-08-01 주식회사 아키메탈 조립식 커튼박스
CN203270907U (zh) * 2013-05-22 2013-11-06 浙江德莱宝卫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错层式吊顶的安装结构
CN203547003U (zh) * 2013-10-25 2014-04-16 四川豪意木制品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拼装式带灯槽的吊顶
CN104490232A (zh) * 2014-12-16 2015-04-08 浙江奥华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吊顶一体化窗帘盒安装结构
CN105587064A (zh) * 2015-12-22 2016-05-18 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复式集成吊顶的复式连接件
CN207110189U (zh) * 2017-01-24 2018-03-16 佛山市卓尔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跌级吊顶
CN208792601U (zh) * 2018-08-07 2019-04-26 广东省锦绣明天建材有限公司 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49933B1 (ko) * 2007-05-28 2008-08-01 주식회사 아키메탈 조립식 커튼박스
CN203270907U (zh) * 2013-05-22 2013-11-06 浙江德莱宝卫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错层式吊顶的安装结构
CN203547003U (zh) * 2013-10-25 2014-04-16 四川豪意木制品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拼装式带灯槽的吊顶
CN104490232A (zh) * 2014-12-16 2015-04-08 浙江奥华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吊顶一体化窗帘盒安装结构
CN105587064A (zh) * 2015-12-22 2016-05-18 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复式集成吊顶的复式连接件
CN207110189U (zh) * 2017-01-24 2018-03-16 佛山市卓尔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跌级吊顶
CN208792601U (zh) * 2018-08-07 2019-04-26 广东省锦绣明天建材有限公司 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5035B (zh) 202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6763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 set or a stage
USD581253S1 (en) Stud mount
USD503631S1 (en) Thermostat
USD608916S1 (en) Roof tile having simulated two-piece appearance
USD566321S1 (en) Ceiling fan light fixture
US10682583B2 (en) Three-dimensional stand alone pop up assembly and method
USD648884S1 (en) Outdoor lighting fixture
USD560299S1 (en) Combined light shade and canopy
CN208792601U (zh) 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
USD541974S1 (en) Light fixture
USD509618S1 (en) Lamp
USD608475S1 (en) Roof tile having simulated two-piece appearance
USD901666S1 (en) Portable fan
US20180360234A1 (en) Modular Display System For Displaying Models
CN109025035A (zh) 呈复式构造的吊顶收边方法及复式吊顶收边型材组合体
USD598152S1 (en) Outdoor lighting fixture
CN106013586B (zh) 复合边角吊顶层结构
CN205857511U (zh) 复合边角吊顶层结构
CN206752770U (zh) 立面饰板定位龙骨及其立面集成系统
USD565326S1 (en) Brochure stand
USD526432S1 (en) Ceiling fan light kit
CN103225363A (zh) 一种天花板龙骨及由其构成的组合式立体天花板
CN203097228U (zh) 吊顶转角凸出部位的修边装饰件
USD511207S1 (en) Combination ceiling fan and light fixture
CN203097227U (zh) 吊顶转角凸出部位的收边装饰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