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17286A - 一种车顶光伏发电安装板的快速角度调节及减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顶光伏发电安装板的快速角度调节及减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17286A
CN109017286A CN201810882053.9A CN201810882053A CN109017286A CN 109017286 A CN109017286 A CN 109017286A CN 201810882053 A CN201810882053 A CN 201810882053A CN 109017286 A CN109017286 A CN 1090172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mounting plate
fixedly connected
fixed block
w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820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88205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1728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17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1728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6/00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power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from forces of nature, e.g. sun or win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30Supporting structures being movable or adjustable, e.g. for angle adjustment
    • H02S20/32Supporting structures being movable or adjustable, e.g. for angle adjus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olar track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6/00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power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from forces of nature, e.g. sun or wind
    • B60K2016/003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power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from forces of nature, e.g. sun or wind solar power drive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90Energy harvesting concepts as power supply for auxiliaries' energy consumption, e.g. photovoltaic sun-ro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顶光伏发电安装板的快速角度调节及减震方法,在车顶上安装一涡轮蜗杆传动机构作为动力源,该涡轮上偏心连接有一连接杆,该连接杆通过转轴与安装板的一端连接,该安装板的另一端通过一可在车顶滑动的固定块转动支撑,在所述竖直方向底部的蜗杆转动时,通过其上部的涡轮及连接杆带动安装板的一端进行向上或者向下运动,所述涡杆转动同步带动安装板另一端底部的固定块前后滑动,该同步带动通过在蜗杆的前端一体连接设置一段外螺纹,在该外螺纹上套设一螺母通过一连接支杆与固定块内的轴承内圈固定连接,其中蜗杆前端的外螺纹与螺母内螺纹的纹路设置方向与蜗轮的转动方向匹配,使得太阳能利用率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车顶光伏发电安装板的快速角度调节及减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伏发电车顶及一种车顶光伏发电安装板的角度调节及减震方法。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光伏发电的主要原理是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光子照射到金属上时,它的能量可以被金属中某个电子全部吸收,电子吸收的能量足够大,能克服金属内部引力做功,离开金属表面逃逸出来,成为光电子。硅原子有4个外层电子,如果在纯硅中掺入有5个外层电子的原子如磷原子,就成为N型半导体;若在纯硅中掺入有3个外层电子的原子如硼原子,形成P型半导体。当P型和N型结合在一起时,接触面就会形成电势差,成为太阳能电池。当太阳光照射到P-N结后,空穴由P极区往N极区移动,电子由N极区向P极区移动,形成电流,发电后可用蓄电池存储,也可输入公共电网。发电系统成本中,电池组件约占50%,电流转换器、安装费、其他辅助部件以及其他费用占另外50%,在涉及对光伏发电进行应用时,就会涉及到对光伏发电进行使用,有些光伏发电装置会安装在车顶,常见的光伏发电车顶不便于调节角度,安装后光伏发电支架均固定不变,不能根据需要进行角度偏移,使得大部分光照不能得到有效的吸收,使得太阳能利用率降低,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发电车顶,具备便于调节角度的优点,解决了常见的光伏发电车顶不便于调节角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发电车顶,包括顶盖,所述顶盖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外壳,所述电机外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旋转转轴,所述顶盖的顶部且对应电机外壳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内壁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旋转转轴远离旋转电机的一端从左至右依次贯穿固定壳体和限位板且延伸至固定壳体的内部,位于固体壳体内部的旋转转轴右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固定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正面活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蜗杆相适配的蜗轮,所述蜗轮的底部与蜗杆的顶部相互啮合,所述蜗轮正面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正面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后侧贯穿连接杆且延伸至连接杆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稳固块,所述稳固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伸缩杆,两个伸缩杆的底部与固定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壳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稳固板,两个稳固板相对的一侧且对应固定板的位置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块,两个滑动块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内,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远离第三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正面活动连接有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底部与顶盖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底部的左右两侧与固定壳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位于同侧的两个连接块之间通过连接弹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的后侧贯穿第二固定块且延伸至第二固定块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顶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的后侧贯穿第三固定块且延伸至第三固定块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远离第二固定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外壳,所述第一固定杆远离第二固定块的一端贯穿调节外壳且延伸至调节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左右两侧与调节外壳内壁的左右两侧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外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限位块的底部与安装块的顶部之间通过缓冲弹簧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旋转电机、旋转转轴、蜗杆、蜗轮、第一转轴、连接杆、第二转轴、稳固块、固定板、伸缩杆、滑槽、滑动块、连接板、第三转轴、调节杆、第四转轴、安装板、固定支架、第五转轴和第一固定块相互配合,实现了便于调节角度的效果,通过旋转电机带动旋转转轴转动,旋转转轴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旋转,从而带动第一转轴、连接杆、第二转轴和稳固块运动,通过稳固块带动固定板在滑槽里上下运动,从而带动连接板上下运动,通过连接板、第三转轴、调节杆和第四转轴的相互配合,使得安装板上下运动,通过安装板上下运动带动固定支架和第五转轴运动,起到了调节角度的作用,解决了光伏发电车顶不便于调节角度的问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角度偏移,使得光照能有效的得到吸收,使得太阳能利用率提高,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2、本发明通过连接块和连接弹簧的相互配合,避免了固定板对伸缩杆产生的较大冲力,通过第一固定轴、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轴、第二固定杆、调节外壳和限位块的相互配合,使得安装板运动状态下得到一个支撑固定的动力,起到了限位安装板运动幅度过大导致安装板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通过限位块和缓冲弹簧的相互配合,避免了限位块对调节外壳产生的较大冲击力。
3、通过在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前端一体设置的同步机构,使得在安装板的两端同时发生在重力方向上的反方向上下运动,从而大大加快安装板的两端之间达到预定目标哦倾斜角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视图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B-B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图1中C-C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顶盖、2电机外壳、3旋转电机、4旋转转轴、5固定壳体、6、限位板、7蜗杆、8支撑板、9连接轴、10蜗轮、11第一转轴、12连接杆、13第二转轴、14稳固块、15固定板、16伸缩杆、17稳固板、18滑槽、19滑动块、20支撑块、21连接板、22第三转轴、23调节杆、24第四转轴、25安装板、26固定支架、27第五转轴、28第一固定块、29安装槽、30连接块、31连接弹簧、32第二固定块、33第一固定轴、34第一固定杆、35第三固定块、36第二固定轴、37第二固定杆、38调节外壳、39限位块、40安装块、41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光伏发电车顶,包括顶盖1,顶盖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外壳2,电机外壳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3,通过旋转电机3、旋转转轴4、蜗杆7、蜗轮10、第一转轴11、连接杆12、第二转轴13、稳固块14、固定板15、伸缩杆16、滑槽18、滑动块19、连接板21、第三转轴22、调节杆23、第四转轴24、安装板25、固定支架26、第五转轴27和第一固定块28相互配合,实现了便于调节角度的效果,通过旋转电机3带动旋转转轴4转动,旋转转轴4带动蜗杆7转动,蜗杆7带动蜗轮10旋转,从而带动第一转轴11、连接杆12、第二转轴13和稳固块14运动,通过稳固块14带动固定板15在滑槽18里上下运动,从而带动连接板21上下运动,通过连接板21、第三转轴22、调节杆23和第四转轴24的相互配合,使得安装板25上下运动,通过安装板25上下运动带动固定支架26和第五转轴27运动,起到了调节角度的作用,解决了光伏发电车顶不便于调节角度的问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角度偏移,使得光照能有效的得到吸收,使得太阳能利用率提高,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旋转电机3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旋转转轴4,顶盖1的顶部且对应电机外壳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壳体5,固定壳体5内壁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旋转转轴4远离旋转电机3的一端从左至右依次贯穿固定壳体5和限位板6且延伸至固定壳体5的内部,位于固体壳体5内部的旋转转轴4右端固定连接有蜗杆7,固定壳体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8,支撑板8的正面活动连接有连接轴9,连接轴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蜗杆7相适配的蜗轮10,通过支撑板8和连接轴9的相互配合,起到了支撑固定蜗轮10的作用,蜗轮10的底部与蜗杆7的顶部相互啮合,通过蜗杆7和蜗轮10的相互配合,使得传动的力较平稳,传动过程中噪声也比较的小,当蜗杆7停止转动时能启动自锁功能,防止蜗轮10直接转动,蜗轮10正面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11,第一转轴11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正面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13的后侧贯穿连接杆12且延伸至连接杆1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稳固块14,稳固块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底部的左右两侧与固定壳体5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0,通过连接块30和连接弹簧31的相互配合,避免了固定板15对伸缩杆16产生的较大冲力,通过第一固定轴33、第一固定杆34、第二固定轴36、第二固定杆37、调节外壳38和限位块39的相互配合,使得安装板25运动状态下得到一个支撑固定的动力,起到了限位安装板25运动幅度过大导致安装板25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通过限位块39和缓冲弹簧41的相互配合,避免了限位块39对调节外壳38产生的较大冲击力,位于同侧的两个连接块30之间通过连接弹簧31固定连接,固定板15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伸缩杆16,两个伸缩杆16的底部与固定壳体5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伸缩杆16、固定板15和固定壳体5的相互配合,起到了支撑固定板15的作用,固定壳体5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稳固板17,两个稳固板17相对的一侧且对应固定板15的位置均开设有滑槽18,固定板15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块19,两个滑动块19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18内,通过在稳固板17内开设滑槽18使得固定板15可以更加稳定的通过滑动块19在滑槽18内上下滑动,固定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0,支撑块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1,连接板21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22,第三转轴22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调节杆23,调节杆23远离第三转轴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转轴24,第四转轴24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5,安装板2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32,第二固定块3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33,第一固定轴33的后侧贯穿第二固定块32且延伸至第二固定块32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杆34,顶盖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35,第三固定块3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轴36,第二固定轴36的后侧贯穿第三固定块35且延伸至第三固定块35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杆37,第二固定杆37远离第二固定轴3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外壳38,调节外壳38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40,限位块39的底部与安装块40的顶部之间通过缓冲弹簧41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杆34远离第二固定块32的一端贯穿调节外壳38且延伸至调节外壳3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9,限位块39的左右两侧与调节外壳38内壁的左右两侧滑动连接,安装板25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26,固定支架26的正面活动连接有第五转轴27,第五转轴2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28,第一固定块28的底部与顶盖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安装板25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29,通过在安装板25上设置安装槽29,使得光伏发电设备可以放在安装槽29内部和安装板25相互固定住。
使用时,通过旋转电机3带动旋转转轴4转动,旋转转轴4带动蜗杆7转动,蜗杆7带动蜗轮10旋转,从而带动第一转轴11、连接杆12、第二转轴13和稳固块14运动,通过稳固块14带动固定板15在滑槽18里上下运动,从而带动连接板21上下运动,通过连接板21、第三转轴22、调节杆23和第四转轴24的相互配合,使得安装板25上下运动,通过安装板25上下运动带动固定支架26和第五转轴27运动,通过安装板25运动带动第二固定块32和第一固定轴33运动,通过第一固定轴33和第一固定杆34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一固定杆34和限位块39在调节外壳38内上下移动,调节外壳38带动第二固定杆37运动,从而起到了调节角度的作用。
综上所述:该光伏发电车顶,通过旋转电机3、旋转转轴4、蜗杆7、蜗轮10、第一转轴11、连接杆12、第二转轴13、稳固块14、固定板15、伸缩杆16、滑槽18、滑动块19、连接板21、第三转轴22、调节杆23、第四转轴24、安装板25、固定支架26、第五转轴27和第一固定块28相互配合,实现了便于调节角度的效果,解决了常见的光伏发电车顶不便于调节角度的问题。
第二实施方式:一种光伏发电车顶,包括顶盖1,所述顶盖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外壳2,所述电机外壳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3,所述旋转电机3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旋转转轴4,所述顶盖1的顶部且对应电机外壳2的右侧通过滑轨滑动连接有固定壳体5,所述固定壳体5内壁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所述旋转转轴4远离旋转电机3的一端从左至右依次贯穿固定壳体5和限位板6且延伸至固定壳体5的内部,位于固体壳体5内部的旋转转轴4右端固定连接有蜗杆7,所述固定壳体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的正面活动连接有连接轴9,所述连接轴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蜗杆7相适配的蜗轮10,所述蜗轮10的底部与蜗杆7的顶部相互啮合,所述蜗轮10正面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11,所述第一转轴11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正面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3,所述第二转轴13的后侧贯穿连接杆12且延伸至连接杆1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稳固块14,所述稳固块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5,所述固定板15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伸缩杆16,两个伸缩杆16的底部与固定壳体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壳体5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稳固板17,两个稳固板17相对的一侧且对应固定板15的位置均开设有滑槽18,所述固定板15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块19,两个滑动块19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18内,所述固定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0,所述支撑块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1,所述连接板21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22,所述第三转轴22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挠性材质的调节杆23,所述调节杆23远离第三转轴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转轴24,所述第四转轴24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5,所述安装板25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26,所述固定支架26的正面活动连接有第五转轴27,所述第五转轴2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28,所述第一固定块28的底部与顶盖1顶部的右侧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25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29;
在所述固定壳体5外壁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在顶盖1上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两个限位板靠近固定壳体5的一侧上分别连接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该两个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到固定壳体5的左右两侧外壁上。
所述固定板15底部的左右两侧与固定壳体5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0,位于同侧的两个连接块30之间通过连接弹簧31固定连接。
所述安装板2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32,所述第二固定块3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33,所述第一固定轴33的后侧贯穿第二固定块32且延伸至第二固定块32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杆34,所述顶盖1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第三固定块35,所述第三固定块3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轴36,所述第二固定轴36的后侧贯穿第三固定块35且延伸至第三固定块35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杆37,所述第二固定杆37远离第二固定轴3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外壳38,所述第一固定杆34远离第二固定块32的一端贯穿调节外壳38且延伸至调节外壳3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9,所述限位块39的左右两侧与调节外壳38内壁的左右两侧滑动连接。所述调节外壳38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40,所述限位块39的底部与安装块40的顶部之间通过缓冲弹簧41固定连接。
在所述第一固定块28的左侧内嵌固定设置有轴承,所述蜗杆(7)的前端一体连接设置有一段外螺纹,在该外螺纹上套设一螺母,该螺母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该第二连接轴连接到该第一固定块28的轴承内,其中该内螺纹的螺旋方向与安装板(25)的角度调节方向相匹配。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安装板25的良好减震及快速角度调整,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固定壳体5自动弹性复位滑动结构变形、固定壳体5与第三固定快35连接成一体设计,在加强安装板抗震性能的同时实现了对安装板25的快速角度调整。该实施结构的具体工作过程和原理如下:
在需要对安装板25进行角度调节时,首先旋转电机3带动旋转转轴4转动,旋转转轴4带动蜗杆7转动,蜗杆7带动蜗轮10旋转,从而带动第一转轴11、连接杆12、第二转轴13和稳固块14运动,通过稳固块14带动固定板15在滑槽18里上下运动,从而带动连接板21上下运动,通过连接板21、第三转轴22、调节杆23和第四转轴24的相互配合,使得安装板25上下运动,从而起到了调节角度的作用,在该过程中与之同步的是,蜗杆7带动蜗轮10旋转的同时,螺母通过内螺纹与蜗杆7前端的外螺纹啮合,由于蜗杆7不会发生轴向移动,因此螺母会在蜗杆7上的外螺纹段横向进给移动,该运动带动螺母上的第二连接轴移动,该第二连接轴带动第一固定块28向前或者向后移动,该第一固定块25的移动直接加快了与安装板25的一端部的的角度调节,从而使得安装板25上下运动,该运动叠加上述连接板21、第三转轴22、调节杆23和第四转轴24的相互配合使得安装板25另一端部的上下运动,大大加快了安装板角度的调节速度。
此外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路面震动颠簸,安装板25由于是倾斜具有一定迎日角度的,因此在上述震动发生时,其会同步震动,从而通过调节杆23对固定壳体5自身产生一个水平推力,该水平推力使得固定壳体5发生左右移动,该移动受到固定壳体5侧部的第一或者第二弹簧的缓冲,从而实现安装板25震动的缓冲,该震动结束后,由于第一和第二弹簧位于固定壳体5的两侧,则两个弹簧整体还相当于一个复位结构,使得在固定壳体5的移动减震缓冲后得到复位。其中调节杆23自身挠性材质的设计使得在遇到较小震动时,其自身的形变就可以作为安装板25的缓冲。
第三实施方式:一种车顶光伏发电安装板的快速角度调节及减震方法,在汽车车顶部的竖直方向上安装一涡轮蜗杆传动机构作为动力源,该涡轮上偏心连接有一连接杆,该连接杆通过转轴与安装板的一端连接,该安装板的另一端通过一可在车顶滑动的固定块转动支撑,在所述竖直方向底部的蜗杆转动时,通过其上部的涡轮及连接杆带动安装板的一端进行向上或者向下运动,所述涡杆转动同步带动安装板另一端底部的固定块向前或者向后滑动,该同步带动通过在蜗杆的前端一体连接设置一段外螺纹,在该外螺纹上套设一螺母,该螺母通过一连接支杆与所述固定块内的轴承内圈固定连接,其中该蜗杆前端的外螺纹与螺母的内螺纹的螺纹纹路设置方向与蜗轮的转动方向相匹配,使得上述安装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杆直接带动进行上下运动的方向和固定块的配合滑动牵引安装板上下运动的方向相反,从而大大加快安装板的两端之间达到预定倾斜目标角度;
所述涡轮蜗杆传动机构通过所述固定底壳滑动连接在车顶上,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造成安装板的震动的一部分通过位于所述安装板一端的连接杆传递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所在的固定底壳上并转化为该固定底壳在车顶上的左右移动,该左右移动通过连接在固定底壳底侧两侧且对称设置的两个复位弹簧实现固定底壳左右移动后的位置复原,保证原有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停止时的原有连接杆及安装板的角度,另一部分震动通过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壳与固定块之间的弹簧缓冲结构进行直接弹性支撑缓冲。
所述弹性缓冲结构包括第二固定块32和第三固定块35及缓冲弹簧41,安装板2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32,所述第二固定块3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33,所述第一固定轴33的后侧贯穿第二固定块32且延伸至第二固定块32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杆34,所述车顶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第三固定块35,所述第三固定块3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轴36,所述第二固定轴36的后侧贯穿第三固定块35且延伸至第三固定块35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杆37,所述第二固定杆37远离第二固定轴3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外壳38,所述第一固定杆34远离第二固定块32的一端贯穿调节外壳38且延伸至调节外壳3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9,所述限位块39的左右两侧与调节外壳38内壁的左右两侧滑动连接。所述调节外壳38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40,所述限位块39的底部与安装块40的顶部之间通过缓冲弹簧41固定连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是,该实施例中的涡轮蜗杆传动机构及弹簧缓冲机构并不限于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机构实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

1.一种车顶光伏发电安装板的快速角度调节及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汽车车顶部的竖直方向上安装一涡轮蜗杆传动机构作为动力源,该涡轮上偏心连接有一连接杆,该连接杆通过转轴与安装板的一端连接,该安装板的另一端通过一可在车顶滑动的固定块转动支撑,在所述竖直方向底部的蜗杆转动时,通过其上部的涡轮及连接杆带动安装板的一端进行向上或者向下运动,所述涡杆转动同步带动安装板另一端底部的固定块向前或者向后滑动,该同步带动通过在蜗杆的前端一体连接设置一段外螺纹,在该外螺纹上套设一螺母,该螺母通过一连接支杆与所述固定块内的轴承内圈固定连接,其中该蜗杆前端的外螺纹与螺母的内螺纹的螺纹纹路设置方向与蜗轮的转动方向相匹配,使得上述安装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杆直接带动进行上下运动的方向和固定块的配合滑动牵引安装板上下运动的方向相反,从而大大加快安装板的两端之间达到预定倾斜目标角度;
所述涡轮蜗杆传动机构通过所述固定底壳滑动连接在车顶上,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造成安装板的震动的一部分通过位于所述安装板一端的连接杆传递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所在的固定底壳上并转化为该固定底壳在车顶上的左右移动,该左右移动通过连接在固定底壳底侧两侧且对称设置的两个复位弹簧实现固定底壳左右移动后的位置复原,保证原有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停止时的原有连接杆及安装板的角度,另一部分震动通过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壳与固定块之间的弹簧缓冲结构进行直接弹性支撑缓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结构包括第二固定块(32)和三固定块(35)及缓冲弹簧(41),安装板(2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32),所述第二固定块(3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33),所述第一固定轴(33)的后侧贯穿第二固定块(32)且延伸至第二固定块(32)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杆(34),所述车顶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第三固定块(35),所述第三固定块(3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轴(36),所述第二固定轴(36)的后侧贯穿第三固定块(35)且延伸至第三固定块(35)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杆(37),所述第二固定杆(37)远离第二固定轴(3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型外壳(38),所述第一固定杆(34)远离第二固定块(32)的一端贯穿调节外壳(38)且延伸至调节外壳(3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9),所述限位块(39)的左右两侧与调节外壳(38)内壁的左右两侧滑动连接,所述调节外壳(39)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40),所述限位块(39)的底部与安装块(40)的顶部之间通过缓冲弹簧(41)固定连接。
CN201810882053.9A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车顶光伏发电安装板的快速角度调节及减震方法 Withdrawn CN1090172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82053.9A CN109017286A (zh)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车顶光伏发电安装板的快速角度调节及减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82053.9A CN109017286A (zh)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车顶光伏发电安装板的快速角度调节及减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17286A true CN109017286A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49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82053.9A Withdrawn CN109017286A (zh)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车顶光伏发电安装板的快速角度调节及减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1728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8426A (zh) * 2018-12-30 2019-05-24 广州天聪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电动翻转终端
CN109874572A (zh) * 2019-04-01 2019-06-14 安徽鼎博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农业大棚
CN109874573A (zh) * 2019-04-01 2019-06-14 安徽鼎博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生态大棚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19318A (ja) * 2009-03-17 2010-09-30 Masanori Kobayashi 折畳み可能な太陽追従太陽電池
CN202585460U (zh) * 2012-06-01 2012-12-05 济宁市亮杰工贸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太阳能板调节支架
CN107328122A (zh) * 2017-07-05 2017-11-07 浙江信宇工贸有限公司 光伏太阳能集热器中底座的调节机构
CN206727944U (zh) * 2017-05-27 2017-12-08 浙江谷高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支架
CN206905328U (zh) * 2017-07-05 2018-01-19 天津智诚鸿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高效供热系统
CN108111104A (zh) * 2017-12-27 2018-06-01 中徽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调节的太阳能光伏板支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19318A (ja) * 2009-03-17 2010-09-30 Masanori Kobayashi 折畳み可能な太陽追従太陽電池
CN202585460U (zh) * 2012-06-01 2012-12-05 济宁市亮杰工贸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太阳能板调节支架
CN206727944U (zh) * 2017-05-27 2017-12-08 浙江谷高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支架
CN107328122A (zh) * 2017-07-05 2017-11-07 浙江信宇工贸有限公司 光伏太阳能集热器中底座的调节机构
CN206905328U (zh) * 2017-07-05 2018-01-19 天津智诚鸿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高效供热系统
CN108111104A (zh) * 2017-12-27 2018-06-01 中徽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调节的太阳能光伏板支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8426A (zh) * 2018-12-30 2019-05-24 广州天聪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电动翻转终端
CN109874572A (zh) * 2019-04-01 2019-06-14 安徽鼎博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农业大棚
CN109874573A (zh) * 2019-04-01 2019-06-14 安徽鼎博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生态大棚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17286A (zh) 一种车顶光伏发电安装板的快速角度调节及减震方法
CN108880435B (zh) 一种光伏发电支架及其调节方法
CN101201097A (zh) 驱动采光器东西方向转动的机械传动装置及太阳能系统
CN210380737U (zh) 一种电力光伏发电板多维调节装置
CN106817072A (zh) 一种水平旋转斜单轴光伏跟踪支架联动阵列
CN109017287A (zh) 一种光伏发电车顶
CN206595950U (zh) 一种水平旋转斜单轴光伏跟踪支架联动阵列
CN206283453U (zh) 一种太阳能支架装置及系统
CN109039256A (zh) 可自动跟踪的光伏发电装置
CN108718175A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支架倾斜角度调节装置
CN106602988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自动化光伏发电装置
CN109104145A (zh) 一种多自由度光伏发电支架及其调节方法
CN110647175B (zh) 一种光伏发电双轴跟踪系统
CN210839426U (zh) 一种方便调节角度的太阳能电池板
CN207557767U (zh) 一种家用太阳能电池板自动跟踪装置
CN207440628U (zh) 一种新型带支架的光伏组件安装装置
CN207663295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采光自动跟踪转动装置
CN108494338A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太阳能光伏板装置
CN103064428A (zh) 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的基于液位驱动的主动追日系统
CN216531178U (zh) 一种自动跟踪光线的智能旋转光伏支架
CN102195526A (zh) 两轴自动跟踪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
CN107959460A (zh) 光伏组件的可调节支架
CN209313778U (zh) 一种光伏支架的可调节机构
CN212935829U (zh) 一种可调式光伏发电板
CN207603529U (zh) 光伏组件的可调节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