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瓶输液管插入瓶塞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入瓶塞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吊瓶输液管插入瓶塞装置。
背景技术
输液也叫打点滴,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也是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在输液时,需要将针头插入吊瓶的瓶塞,使吊瓶内的药水通过输液管输入病人的体内,目前一般是护士用手拿着针头然后将其插入吊瓶的瓶塞,但是针头一般比较尖,稍不留神就容易扎到护士的手,将护士弄伤。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需要护士用手拿着针头然后将其插入吊瓶的瓶塞,稍不留神就容易扎到护士的手,将护士弄伤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避免针头将护士弄伤的吊瓶输液管插入瓶塞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吊瓶输液管插入瓶塞装置,包括有安装杆、挂钩、弧形握杆、第一连接杆、活动杆、第二连接杆、第一弹片、弧形夹板、橡胶垫、连接块、支杆、导套、导杆、三角块、导向套、弹簧、活动握杆、横杆、矩形杆、橡胶卡扣和固定套,安装杆左侧连接有挂钩,安装杆底端连接有弧形握杆,弧形握杆底部左侧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底部前后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活动杆,两个活动杆底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连接杆,两个活动杆之间左部连接有第一弹片,两个活动杆左端均连接有弧形夹板,弧形夹板内侧连接有橡胶垫,两个活动杆内侧右部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内侧开有弧形槽,第二连接杆底部倾斜连接有支杆,支杆右端安装有导套,导套内设有导杆,导杆顶端连接有三角块,三角块上部位于弧形槽内,导杆上设有导向套,导向套顶部与三角块底部之间连接有弹簧,弹簧套在导杆上,导向套右侧连接有活动握杆,导向套左侧连接有横杆,横杆左侧开有矩形槽,矩形槽内设有矩形杆,矩形杆左端安装有橡胶卡扣,橡胶卡扣右侧下部连接有固定套,横杆位于固定套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卡紧机构,卡紧机构包括有铰接座、7形卡杆、第二弹片和压块,横杆顶部左侧连接有铰接座,铰接座上铰接连接有7形卡杆,7形卡杆内侧顶部与横杆顶部左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片,横杆顶部左侧开有导孔,7形卡杆位于导孔内,矩形杆顶部右侧开有卡槽,7形卡杆底端位于卡槽,7形卡杆右端连接有压块。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弧形板、海绵块和橡胶块,弧形握杆顶部右侧连接有弧形板和橡胶块,橡胶块位于弧形板下方,弧形板底部连接有海绵块。
通过安装杆将本发明安装在吊瓶架上。需要输液时,护士将吊瓶的瓶颈放在两个弧形夹板之间,然后将吊瓶挂在挂钩上,再将针头卡入橡胶卡扣内,如果针头不在吊瓶瓶塞的正下方,护士将橡胶卡扣取下,换上另一个合适大小的橡胶卡扣,换好之后,护士握住弧形握杆然后用拇指向上拉动活动握杆,带动导向套向上移动,通过弹簧带动三角块向上移动,在弧形槽的作用下连接块向外移动,使得活动杆右部向外张开,活动杆左部向内闭合,第一弹片被压缩,活动杆左部向内闭合带动弧形夹板向内移动,将吊瓶夹紧,吊瓶与橡胶垫接触,避免弧形夹板将吊瓶损坏,导向套向上移动还带动横杆向上移动,通过固定套带动橡胶卡扣向上移动,针头随之向上移动。当针头向上移动插入吊瓶的瓶塞时,护士停止向上拉动活动握杆,即可进行输液,如此,则无需护士用手拿着针头然后将其插入吊瓶的瓶塞,从而可避免针头将护士弄伤。输液完成之后,护士向下推动活动握杆,带动三角块向下移动,在第一弹片的作用下,活动杆右部向内复位,活动杆左部向外复位,弧形夹板随之向外复位,将吊瓶松开,活动握杆向下移动还带动橡胶卡扣向下移动,针头随之向下移动。当针头向下移动与吊瓶的瓶塞脱离时,护士即可停止向下推动活动握杆。
需要更换橡胶卡扣时,护士向下按压压块,带动7形卡杆右部向下摆动,使得7形卡杆左部向上摆动,第二弹片被压缩。当7形卡杆左部向上摆动移出卡槽内时,护士停止向下按压压块,然后向左移动橡胶卡扣,将橡胶卡扣取下,矩形杆随之向左移动,再换上另一个合适大小的橡胶卡扣,即可松开压块,在第二弹片的作用下7形卡杆右部向上摆动,7形卡杆左部向下摆动,使7形卡杆卡入卡槽内,将矩形杆固定,从而可将橡胶卡扣固定,避免橡胶卡扣移动导致针头插偏。
护士握住弧形握杆时,弧形板将护士的手挡住,橡胶块与护士的手接触,可增大摩擦力,从而可避免护士的手从弧形握杆上滑落影响操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向上拉动活动握杆可使针头插入吊瓶的瓶塞,如此,则无需护士用手拿着针头然后将其插入吊瓶的瓶塞,从而可避免针头将护士弄伤;通过卡紧机构可将橡胶卡扣固定,避免橡胶卡扣移动导致针头插偏;通过弧形板和橡胶块的作用,可避免护士的手从弧形握杆上滑落影响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1 安装杆,2 挂钩,3 弧形握杆,4 第一连接杆,5 活动杆,6 第二连接杆,7 第一弹片,8 弧形夹板,9 橡胶垫,10 连接块,11 弧形槽,12 支杆,13 导套,14 导杆,15 三角块,16 导向套,17 弹簧,18 活动握杆,19 横杆,20 矩形槽,21 矩形杆,22 橡胶卡扣,23 固定套,24 卡紧机构,241 铰接座,242 7形卡杆,243 第二弹片,244 导孔,245卡槽,246 压块,25 弧形板,26 海绵块,27 橡胶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地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吊瓶输液管插入瓶塞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有安装杆1、挂钩2、弧形握杆3、第一连接杆4、活动杆5、第二连接杆6、第一弹片7、弧形夹板8、橡胶垫9、连接块10、支杆12、导套13、导杆14、三角块15、导向套16、弹簧17、活动握杆18、横杆19、矩形杆21、橡胶卡扣22和固定套23,安装杆1左侧连接有挂钩2,安装杆1底端连接有弧形握杆3,弧形握杆3底部左侧连接有第一连接杆4,第一连接杆4底部前后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活动杆5,两个活动杆5底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连接杆6,两个活动杆5之间左部连接有第一弹片7,两个活动杆5左端均连接有弧形夹板8,弧形夹板8内侧连接有橡胶垫9,两个活动杆5内侧右部连接有连接块10,连接块10内侧开有弧形槽11,第二连接杆6底部倾斜连接有支杆12,支杆12右端安装有导套13,导套13内设有导杆14,导杆14顶端连接有三角块15,三角块15上部位于弧形槽11内,导杆14上设有导向套16,导向套16顶部与三角块15底部之间连接有弹簧17,弹簧17套在导杆14上,导向套16右侧连接有活动握杆18,导向套16左侧连接有横杆19,横杆19左侧开有矩形槽20,矩形槽20内设有矩形杆21,矩形杆21左端安装有橡胶卡扣22,橡胶卡扣22右侧下部连接有固定套23,横杆19位于固定套23内。
实施例2
一种吊瓶输液管插入瓶塞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有安装杆1、挂钩2、弧形握杆3、第一连接杆4、活动杆5、第二连接杆6、第一弹片7、弧形夹板8、橡胶垫9、连接块10、支杆12、导套13、导杆14、三角块15、导向套16、弹簧17、活动握杆18、横杆19、矩形杆21、橡胶卡扣22和固定套23,安装杆1左侧连接有挂钩2,安装杆1底端连接有弧形握杆3,弧形握杆3底部左侧连接有第一连接杆4,第一连接杆4底部前后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活动杆5,两个活动杆5底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连接杆6,两个活动杆5之间左部连接有第一弹片7,两个活动杆5左端均连接有弧形夹板8,弧形夹板8内侧连接有橡胶垫9,两个活动杆5内侧右部连接有连接块10,连接块10内侧开有弧形槽11,第二连接杆6底部倾斜连接有支杆12,支杆12右端安装有导套13,导套13内设有导杆14,导杆14顶端连接有三角块15,三角块15上部位于弧形槽11内,导杆14上设有导向套16,导向套16顶部与三角块15底部之间连接有弹簧17,弹簧17套在导杆14上,导向套16右侧连接有活动握杆18,导向套16左侧连接有横杆19,横杆19左侧开有矩形槽20,矩形槽20内设有矩形杆21,矩形杆21左端安装有橡胶卡扣22,橡胶卡扣22右侧下部连接有固定套23,横杆19位于固定套23内。
还包括有卡紧机构24,卡紧机构24包括有铰接座241、7形卡杆242、第二弹片243和压块246,横杆19顶部左侧连接有铰接座241,铰接座241上铰接连接有7形卡杆242,7形卡杆242内侧顶部与横杆19顶部左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片243,横杆19顶部左侧开有导孔244,7形卡杆242位于导孔244内,矩形杆21顶部右侧开有卡槽245,7形卡杆242底端位于卡槽245,7形卡杆242右端连接有压块246。
实施例3
一种吊瓶输液管插入瓶塞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有安装杆1、挂钩2、弧形握杆3、第一连接杆4、活动杆5、第二连接杆6、第一弹片7、弧形夹板8、橡胶垫9、连接块10、支杆12、导套13、导杆14、三角块15、导向套16、弹簧17、活动握杆18、横杆19、矩形杆21、橡胶卡扣22和固定套23,安装杆1左侧连接有挂钩2,安装杆1底端连接有弧形握杆3,弧形握杆3底部左侧连接有第一连接杆4,第一连接杆4底部前后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活动杆5,两个活动杆5底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连接杆6,两个活动杆5之间左部连接有第一弹片7,两个活动杆5左端均连接有弧形夹板8,弧形夹板8内侧连接有橡胶垫9,两个活动杆5内侧右部连接有连接块10,连接块10内侧开有弧形槽11,第二连接杆6底部倾斜连接有支杆12,支杆12右端安装有导套13,导套13内设有导杆14,导杆14顶端连接有三角块15,三角块15上部位于弧形槽11内,导杆14上设有导向套16,导向套16顶部与三角块15底部之间连接有弹簧17,弹簧17套在导杆14上,导向套16右侧连接有活动握杆18,导向套16左侧连接有横杆19,横杆19左侧开有矩形槽20,矩形槽20内设有矩形杆21,矩形杆21左端安装有橡胶卡扣22,橡胶卡扣22右侧下部连接有固定套23,横杆19位于固定套23内。
还包括有卡紧机构24,卡紧机构24包括有铰接座241、7形卡杆242、第二弹片243和压块246,横杆19顶部左侧连接有铰接座241,铰接座241上铰接连接有7形卡杆242,7形卡杆242内侧顶部与横杆19顶部左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片243,横杆19顶部左侧开有导孔244,7形卡杆242位于导孔244内,矩形杆21顶部右侧开有卡槽245,7形卡杆242底端位于卡槽245,7形卡杆242右端连接有压块246。
还包括有弧形板25、海绵块26和橡胶块27,弧形握杆3顶部右侧连接有弧形板25和橡胶块27,橡胶块27位于弧形板25下方,弧形板25底部连接有海绵块26。
通过安装杆1将本发明安装在吊瓶架上。需要输液时,护士将吊瓶的瓶颈放在两个弧形夹板8之间,然后将吊瓶挂在挂钩2上,再将针头卡入橡胶卡扣22内,如果针头不在吊瓶瓶塞的正下方,护士将橡胶卡扣22取下,换上另一个合适大小的橡胶卡扣22,换好之后,护士握住弧形握杆3然后用拇指向上拉动活动握杆18,带动导向套16向上移动,通过弹簧17带动三角块15向上移动,在弧形槽11的作用下连接块10向外移动,使得活动杆5右部向外张开,活动杆5左部向内闭合,第一弹片7被压缩,活动杆5左部向内闭合带动弧形夹板8向内移动,将吊瓶夹紧,吊瓶与橡胶垫9接触,避免弧形夹板8将吊瓶损坏,导向套16向上移动还带动横杆19向上移动,通过固定套23带动橡胶卡扣22向上移动,针头随之向上移动。当针头向上移动插入吊瓶的瓶塞时,护士停止向上拉动活动握杆18,即可进行输液,如此,则无需护士用手拿着针头然后将其插入吊瓶的瓶塞,从而可避免针头将护士弄伤。输液完成之后,护士向下推动活动握杆18,带动三角块15向下移动,在第一弹片7的作用下,活动杆5右部向内复位,活动杆5左部向外复位,弧形夹板8随之向外复位,将吊瓶松开,活动握杆18向下移动还带动橡胶卡扣22向下移动,针头随之向下移动。当针头向下移动与吊瓶的瓶塞脱离时,护士即可停止向下推动活动握杆18。
需要更换橡胶卡扣22时,护士向下按压压块246,带动7形卡杆242右部向下摆动,使得7形卡杆242左部向上摆动,第二弹片243被压缩。当7形卡杆242左部向上摆动移出卡槽245内时,护士停止向下按压压块246,然后向左移动橡胶卡扣22,将橡胶卡扣22取下,矩形杆21随之向左移动,再换上另一个合适大小的橡胶卡扣22,即可松开压块246,在第二弹片243的作用下7形卡杆242右部向上摆动,7形卡杆242左部向下摆动,使7形卡杆242卡入卡槽245内,将矩形杆21固定,从而可将橡胶卡扣22固定,避免橡胶卡扣22移动导致针头插偏。
护士握住弧形握杆3时,弧形板25将护士的手挡住,橡胶块27与护士的手接触,可增大摩擦力,从而可避免护士的手从弧形握杆3上滑落影响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子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未作详细阐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已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