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06114A - 一种茶园生态防控杂草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园生态防控杂草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06114A
CN109006114A CN201810785685.3A CN201810785685A CN109006114A CN 109006114 A CN109006114 A CN 109006114A CN 201810785685 A CN201810785685 A CN 201810785685A CN 109006114 A CN109006114 A CN 1090061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tex magnoliae
magnoliae officinalis
seedling
tea tree
t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8568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洪
王福楷
康晓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078568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0611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061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061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6Treatment of growing trees or plants, e.g. for preventing decay of wood, for tingeing flowers or wood, for prolonging the life of pla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茶园生态防控杂草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厚朴幼苗种植步骤:以第一预设行距种植多行厚朴幼苗,每行厚朴幼苗中,相邻的厚朴幼苗间距为第一预设间距;茶树幼苗种植步骤:在相邻的两行厚朴幼苗之间种植茶树幼苗;厚朴处理步骤:在厚朴生长预设高度后,截除主杆顶梢,修剪密生枝、纤弱枝和垂死枝,使养分集中供应主杆和主枝。通过本发明,能够在确保除草效率的同时,避免化学除草剂带来的毒性残留的问题,同时还能够降低茶叶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茶园生态防控杂草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树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园生态防控杂草的方法。
背景技术
杂草是茶园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具有生命力顽强、生长繁殖快、生物量大的特点,在生长过程中会与茶树争水、争肥、争空间、争阳光等资源,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可能成为茶园病虫的寄主,助长病虫害的滋生蔓延;此外,茶园杂草的发生还给茶叶机械化采摘、修剪等田间作业带来不便。研究表明,不控草茶园比控草茶园茶叶减产14.98%~19.84%。
现有的杂草防治方法以化学除草剂为主,但该方法难以避免的存在毒性残留,对茶叶品质有影响。同时除草剂价格昂贵,造成了茶叶生产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园生态防控杂草的方法,其能够在确保除草效率的同时,避免化学除草剂带来的毒性残留的问题,同时还能够降低茶叶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茶园生态防控杂草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厚朴幼苗种植步骤:以第一预设行距种植多行厚朴幼苗,每行厚朴幼苗中,相邻的厚朴幼苗间距为第一预设间距;
茶树幼苗种植步骤:在相邻的两行厚朴幼苗之间种植茶树幼苗;
厚朴处理步骤:在厚朴生长预设高度后,截除主杆顶梢,修剪密生枝、纤弱枝和垂死枝,使养分集中供应主杆和主枝。
进一步的,厚朴处理步骤还包括:
将截除的主杆顶梢、修剪下的密生枝、修剪下的纤弱枝和修剪下的垂死枝切碎后,均匀撒在种植厚朴和茶树的林地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树皮切割步骤:
定期在厚朴的树皮上切割多道刀口,并向刀口处喷洒生根粉溶液。
进一步的,树皮切割步骤具体包括:
每年春季从厚朴枝下高13cm-16cm处起一直到基部围绕树干将树皮等距离斜割出4-5道刀口,并利用浓度为100mg/kg的ABT生根粉2号溶液喷洒至刀口处。
进一步的,在厚朴幼苗种植步骤中,第一预设行距为2.25m-3.15m,第一预设间距为2.8m-3.2m;
在厚朴幼苗种植步骤中,按第一预设行距和第一预设间距挖掘多行定植穴,厚朴幼苗种植在定植穴中;定植穴长为40cm,定植穴宽为40cm,定植穴深为30cm;
在厚朴幼苗种植步骤中,相邻两行厚朴幼苗错位种植。
进一步的,茶树幼苗种植步骤具体包括:
在相邻的两行厚朴幼苗之间种植两行茶树幼苗,相邻两行茶树幼苗错位种植;
每行茶树幼苗与每行厚朴幼苗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m-1.4m;
相邻两行茶树幼苗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设行距,第二预设行距为25cm-35cm;
每行茶树幼苗中,相邻两个茶树幼苗的间距为第二预设间距,第二预设间距为30cm-40cm。
进一步的,在执行厚朴幼苗种植步骤后,下一年再执行茶树幼苗种植步骤。
进一步的,在厚朴幼苗种植步骤中,对厚朴幼苗施肥,针对肥沃林地,每株厚朴幼苗施腐厩肥或土杂肥5kg,施磷肥1kg,施钾肥1kg;针对瘠薄纯林地,每株厚朴幼苗施厩肥10kg,施磷肥1kg,施钾肥1kg;
在茶树幼苗种植步骤,对茶树幼苗施肥,针对肥沃林地,每株茶树幼苗施腐厩肥或土杂肥5kg,施磷肥1kg,施钾肥1kg;针对瘠薄纯林地,每株茶树幼苗施厩肥10kg,施磷肥1kg,施钾肥1kg。
进一步的,厚朴处理步骤中,预设高度为8.5m-9.5m。
进一步的,在厚朴幼苗种植步骤前,还包括地面土壤治理步骤,地面土壤治理步骤包括:
对地面进行旋耕,旋耕深度为20cm-40cm;
喷施沼液,待杂草长出2cm-7cm时再次对地面进行旋耕,旋耕深度为20cm-40cm;
在地面开沟、起垄,沟深15cm-18cm,沟宽25cm-30cm,畦面宽70cm-80cm;
沿沟的延伸方向在沟底面打多个孔,孔深20cm-30cm,孔间距50cm-60cm;沿沟的延伸方向在沟侧面打多个孔,孔深20cm-30cm,孔间距50cm-60cm;
在沟中放水灌溉,使畦面下方25cm处土壤相对湿度达到60%-65%后,停止灌溉;
在土壤表面板结后,将地面整平,并对地面进行旋耕,旋耕深度为30cm-40cm。
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茶园生态防控杂草的方法,采用厚朴和茶树套种的方式对杂草进行防控。通过套种厚朴,厚朴能够和杂草进行生物竞争,从而使杂草难以获得足够的生长资源。另外,茶树和厚朴均喜凉爽、湿润、相对湿度大的气候环境,而更高的厚朴为喜光树种,如此能够充分利用阳光、养分等自然资源。进一步的,通过厚朴处理步骤,使养分集中供应主杆和主枝,使得主枝上的厚朴叶能够生长得更大,厚朴叶掉落后,能够覆盖更大的地面面积。通过厚朴落叶覆盖地面,通过物理抑制机制实现对杂草的进一步防控。另外,厚朴叶中含有的厚朴酚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性能,能够对杂草上的共生病原真菌产生较好的抑制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杂草的生长,更重要的是,避免杂草上的病原真菌对茶树产生危害。进一步的,厚朴的落叶在茶树间腐烂后既可以作为春季的优质有机肥,也可作为冬季越冬的保暖层,有利于茶树的生长。结合以上几点,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茶园生态防控杂草的方法,能够实现优良的杂草防控效果,同时有利于茶树的生长,提高了茶叶产量,避免了化学除草剂带来的毒性残留的问题,同时还能够降低茶叶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茶园生态防控杂草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厚朴幼苗种植步骤:以第一预设行距种植多行厚朴幼苗,每行厚朴幼苗中,相邻的厚朴幼苗间距为第一预设间距;
茶树幼苗种植步骤:在相邻的两行厚朴幼苗之间种植茶树幼苗;
厚朴处理步骤:在厚朴生长预设高度后,截除主杆顶梢,修剪密生枝、纤弱枝和垂死枝,使养分集中供应主杆和主枝。
本实施例提供的茶园生态防控杂草的方法,采用厚朴和茶树套种的方式对杂草进行防控。通过套种厚朴,厚朴能够和杂草进行生物竞争,从而使杂草难以获得足够的生长资源。另外,茶树和厚朴均喜凉爽、湿润、相对湿度大的气候环境,而更高的厚朴为喜光树种,如此能够充分利用阳光、养分等自然资源。进一步的,通过厚朴处理步骤,使养分集中供应主杆和主枝,使得主枝上的厚朴叶能够生长得更大,厚朴叶掉落后,能够覆盖更大的地面面积。通过厚朴落叶覆盖地面,通过物理抑制机制实现对杂草的进一步防控。另外,厚朴叶中含有的厚朴酚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性能,能够对杂草上的共生病原真菌产生较好的抑制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杂草的生长,更重要的是,避免杂草上的病原真菌对茶树产生危害。进一步的,厚朴的落叶在茶树间腐烂后既可以作为春季的优质有机肥,也可作为冬季越冬的保暖层,有利于茶树的生长。结合以上几点,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茶园生态防控杂草的方法,能够实现优良的杂草防控效果,同时有利于茶树的生长,提高了茶叶产量,避免了化学除草剂带来的毒性残留的问题,同时还能够降低茶叶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厚朴处理步骤还包括:将截除的主杆顶梢、修剪下的密生枝、修剪下的纤弱枝和修剪下的垂死枝切碎后,均匀撒在种植厚朴和茶树的林地上。
厚朴皮中的厚朴酚含量大约为厚朴皮中的四倍。将截取下的主杆顶梢、修剪下的密生枝、修剪下的纤弱枝和修剪下的垂死枝切碎后,均匀撒在种植厚朴和茶树的林地上,能够增加地面单位面积中厚朴酚含量,从而进一步抑制杂草和病原真菌的生长,避免杂草上的病原真菌对茶树产生危害。同时,截取下的主杆顶梢、修剪下的密生枝、修剪下的纤弱枝和修剪下的垂死枝能够增加土壤养分,有利于茶树生长。
进一步的,还包括树皮切割步骤:定期在厚朴的树皮上切割多道刀口,并向刀口处喷洒生根粉溶液。
在厚朴的树皮上切割多道刀口,并向刀口处喷洒生根粉溶液,能够促进树皮薄壁细胞加速分裂和生长,提高厚朴的生长速度,并且提高厚朴对杂草的竞争力。
进一步的,树皮切割步骤具体包括:每年春季从厚朴枝下高13cm-16cm处起一直到基部围绕树干将树皮等距离斜割出4-5道刀口,并利用浓度为100mg/kg的ABT生根粉2号溶液喷洒至刀口处。
采用上述的树皮切割步骤,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厚朴的生长速度,提高厚朴对杂草的竞争力的基础。
进一步的,在厚朴幼苗种植步骤中,第一预设行距为2.25m-3.15m,第一预设间距为2.8m-3.2m;在厚朴幼苗种植步骤中,按第一预设行距和第一预设间距挖掘多行定植穴,厚朴幼苗种植在定植穴中;定植穴长为40cm,定植穴宽为40cm,定植穴深为30cm;在厚朴幼苗种植步骤中,相邻两行厚朴幼苗错位种植。
采用上述的距离种植厚朴幼苗,且相邻两行厚朴幼苗错位种植,能够确保长成后的厚朴在落叶后,落叶能够对地面进行较为完整的覆盖,同时也能够为茶树的生长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
进一步的,茶树幼苗种植步骤具体包括:在相邻的两行厚朴幼苗之间种植两行茶树幼苗,相邻两行茶树幼苗错位种植;每行茶树幼苗与每行厚朴幼苗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m-1.4m;相邻两行茶树幼苗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设行距,第二预设行距为25cm-35cm;每行茶树幼苗中,相邻两个茶树幼苗的间距为第二预设间距,第二预设间距为30cm-40cm。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由于茶树叶经常被采摘,养分消耗大,厚朴和茶树的根系分布差异大,对养分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如果不能合理规划茶树幼苗和厚朴幼苗种植时的相对密度,将有可能导致茶树和厚朴不能相互滋养。为此,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距离种植茶树幼苗,并且在相邻的两行厚朴幼苗之间种植两行茶树幼苗,相邻两行茶树幼苗错位种植,如此,实现了茶树幼苗和厚朴幼苗种植时的相对密度的合理规划,能够确保厚朴和茶树的根系不发生不利的相互影响,确保茶树和厚朴能相互滋养,互利共生。结合上文详述的厚朴幼苗种植步骤以及茶树幼苗种植步骤,大大提高了茶树和厚朴的生长效率。
进一步的,在执行厚朴幼苗种植步骤后,下一年再执行茶树幼苗种植步骤。
进一步的,在厚朴幼苗种植步骤中,对厚朴幼苗施肥,针对肥沃林地,每株厚朴幼苗施腐厩肥或土杂肥5kg,施磷肥1kg,施钾肥1kg;针对瘠薄纯林地,每株厚朴幼苗施厩肥10kg,施磷肥1kg,施钾肥1kg;
在茶树幼苗种植步骤,对茶树幼苗施肥,针对肥沃林地,每株茶树幼苗施腐厩肥或土杂肥5kg,施磷肥1kg,施钾肥1kg;针对瘠薄纯林地,每株茶树幼苗施厩肥10kg,施磷肥1kg,施钾肥1kg。
对厚朴幼苗和茶树幼苗进行肥水管理,能够提高厚朴幼苗和茶树幼苗的存活率,且有利于厚朴幼苗和茶树幼苗的快速生长。
进一步的,厚朴处理步骤中,预设高度为8.5m-9.5m。
进一步的,在厚朴幼苗种植步骤前,还包括地面土壤治理步骤,地面土壤治理步骤包括:对地面进行旋耕,旋耕深度为20cm-40cm;喷施沼液,待杂草长出2cm-7cm时再次对地面进行旋耕,旋耕深度为20cm-40cm;在地面开沟、起垄,沟深15cm-18cm,沟宽25cm-30cm,畦面宽70cm-80cm;沿沟的延伸方向在沟底面打多个孔,孔深20cm-30cm,孔间距50cm-60cm;沿沟的延伸方向在沟侧面打多个孔,孔深20cm-30cm,孔间距50cm-60cm;在沟中放水灌溉,使畦面下方25cm处土壤相对湿度达到60%-65%后,停止灌溉;在土壤表面板结后,将地面整平,并对地面进行旋耕,旋耕深度为30cm-40cm。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地面土壤治理步骤,能够大幅度降低杂草籽萌发率,从而为厚朴幼苗的初期生长提供良好的初期环境,待厚朴幼苗成熟后,即可实现对杂草的生态防控。
具体的,对地面进行旋耕,能够破坏部分杂草籽。喷施沼液后,能够刺激余下的杂草籽萌发,然后再对地面进行旋耕,能够将余下的杂草清除掉。对于未被破会,且未萌发的杂草籽,通过对地面开沟后灌溉,使畦面下方25cm处土壤相对湿度达到60%-65%,如此能够使杂草籽在高湿度环境下死亡腐烂。另外在沟底面和侧面打孔,能够使灌溉的水均匀分布至地下各处,使地下各处得湿度相近,进而更好的抑制杂草籽的生长。在土壤表面板结后,将地面整平,并对地面进行旋耕,使土壤疏松,有利于厚朴幼苗的种植和生长。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茶园生态防控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厚朴幼苗种植步骤:以第一预设行距种植多行厚朴幼苗,每行厚朴幼苗中,相邻的厚朴幼苗间距为第一预设间距;
茶树幼苗种植步骤:在相邻的两行厚朴幼苗之间种植茶树幼苗;
厚朴处理步骤:在厚朴生长预设高度后,截除主杆顶梢,修剪密生枝、纤弱枝和垂死枝,使养分集中供应主杆和主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园生态防控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厚朴处理步骤还包括:
将截除的主杆顶梢、修剪下的密生枝、修剪下的纤弱枝和修剪下的垂死枝切碎后,均匀撒在种植厚朴和茶树的林地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园生态防控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树皮切割步骤:
定期在厚朴的树皮上切割多道刀口,并向刀口处喷洒生根粉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园生态防控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皮切割步骤具体包括:
每年春季从厚朴枝下高13cm-16cm处起一直到基部围绕树干将树皮等距离斜割出4-5道刀口,并利用浓度为100mg/kg的ABT生根粉2号溶液喷洒至刀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园生态防控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厚朴幼苗种植步骤中,所述第一预设行距为2.25m-3.15m,所述第一预设间距为2.8m-3.2m;
在所述厚朴幼苗种植步骤中,按所述第一预设行距和所述第一预设间距挖掘多行定植穴,厚朴幼苗种植在所述定植穴中;所述定植穴长为40cm,所述定植穴宽为40cm,所述定植穴深为30cm;
在所述厚朴幼苗种植步骤中,相邻两行厚朴幼苗错位种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园生态防控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树幼苗种植步骤具体包括:
在相邻的两行厚朴幼苗之间种植两行茶树幼苗,相邻两行茶树幼苗错位种植;
每行茶树幼苗与每行厚朴幼苗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m-1.4m;
相邻两行茶树幼苗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设行距,所述第二预设行距为25cm-35cm;
每行茶树幼苗中,相邻两个茶树幼苗的间距为第二预设间距,所述第二预设间距为30cm-4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园生态防控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执行所述厚朴幼苗种植步骤后,下一年再执行茶树幼苗种植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园生态防控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厚朴幼苗种植步骤中,对厚朴幼苗施肥,针对肥沃林地,每株厚朴幼苗施腐厩肥或土杂肥5kg,施磷肥1kg,施钾肥1kg;针对瘠薄纯林地,每株厚朴幼苗施厩肥10kg,施磷肥1kg,施钾肥1kg;
在所述茶树幼苗种植步骤,对茶树幼苗施肥,针对肥沃林地,每株茶树幼苗施腐厩肥或土杂肥5kg,施磷肥1kg,施钾肥1kg;针对瘠薄纯林地,每株茶树幼苗施厩肥10kg,施磷肥1kg,施钾肥1kg。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园生态防控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厚朴处理步骤中,所述预设高度为8.5m-9.5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园生态防控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厚朴幼苗种植步骤前,还包括地面土壤治理步骤,所述地面土壤治理步骤包括:
对地面进行旋耕,旋耕深度为20cm-40cm;
喷施沼液,待杂草长出2cm-7cm时再次对地面进行旋耕,旋耕深度为20cm-40cm;
在地面开沟、起垄,沟深15cm-18cm,沟宽25cm-30cm,畦面宽70cm-80cm;
沿沟的延伸方向在沟底面打多个孔,孔深20cm-30cm,孔间距50cm-60cm;沿沟的延伸方向在沟侧面打多个孔,孔深20cm-30cm,孔间距50cm-60cm;
在沟中放水灌溉,使畦面下方25cm处土壤相对湿度达到60%-65%后,停止灌溉;
在土壤表面板结后,将地面整平,并对地面进行旋耕,旋耕深度为30cm-40cm。
CN201810785685.3A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茶园生态防控杂草的方法 Pending CN1090061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85685.3A CN109006114A (zh)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茶园生态防控杂草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85685.3A CN109006114A (zh)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茶园生态防控杂草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06114A true CN109006114A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43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85685.3A Pending CN109006114A (zh)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茶园生态防控杂草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0611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64112A (ja) * 1999-08-26 2001-03-13 Gun Ei Chem Ind Co Ltd 植物活力剤及び該植物活力剤を用いた作物栽培方法
CN103493652A (zh) * 2013-08-24 2014-01-08 铜陵市天河绿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双低油菜栽培方法
CN104303909A (zh) * 2014-11-07 2015-01-28 张和平 有机蔬菜栽培的杂草防控方法
CN107047194A (zh) * 2017-04-25 2017-08-18 贵州凤冈苗侗百草医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厚朴的种植方法
CN107660438A (zh) * 2017-11-13 2018-02-06 潘均业 适用于山区金花茶的快速繁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64112A (ja) * 1999-08-26 2001-03-13 Gun Ei Chem Ind Co Ltd 植物活力剤及び該植物活力剤を用いた作物栽培方法
CN103493652A (zh) * 2013-08-24 2014-01-08 铜陵市天河绿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双低油菜栽培方法
CN104303909A (zh) * 2014-11-07 2015-01-28 张和平 有机蔬菜栽培的杂草防控方法
CN107047194A (zh) * 2017-04-25 2017-08-18 贵州凤冈苗侗百草医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厚朴的种植方法
CN107660438A (zh) * 2017-11-13 2018-02-06 潘均业 适用于山区金花茶的快速繁育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编写组: "《如何实现节水农业》", 31 December 2008, 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
吴传达等: "厚朴良种母树林和种子园改造营建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 *
张贵亮等: "厚朴丰产栽培技术", 《四川林勘设计》 *
詹杰等: "基于水土保持的生态茶园间作作物的选择及配套措施", 《现代农业科技》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93106B (zh) 一种适合北纬26~30度气候的耐寒桉树林的栽培方法
CN104663219B (zh) 一种天麻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4982300A (zh) 一种干旱荒漠区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方法
CN105557434A (zh) 银杏林下种植草珊瑚的方法
CN107223523B (zh) 一种基于生态位互补的中药材厚朴套种滇黄精的方法
CN103798040A (zh) 高原地区黄草乌的高效栽培方法
CN104521531A (zh) 一种利用猕猴桃林地栽培七叶一枝花的方法
CN104855100A (zh) 一种桂花树的种植方法
CN105284535B (zh) 一种三尖杉的扦插种植方法
CN105027872A (zh) 一种多花黄精的种植方法
CN104663218A (zh) 一种天麻箱栽种植方法
CN106538335A (zh) 一种大叶茶的种植方法
CN105638174A (zh) 一种有机茶种植方法
CN103749138B (zh) 一种火力楠扦插繁殖方法
CN104206130A (zh) 一种玉米套种指天椒的方法
CN105230431A (zh) 一种速生树种超短轮伐期扦插造林栽培方法
CN106212017B (zh) 一种仿野生前胡种植方法
CN108093797A (zh) 一种火龙果种植方法
CN105103866A (zh) 慈姑覆膜垄作机械化栽培方法
CN109197412A (zh) 一种箬竹栽培方法
CN108901533A (zh) 一种柑桔与黄桃的套种方法
CN107173021A (zh) 桑树林套种宁前胡的栽培方法
CN103782745A (zh) 一种南方鲜食红枣高产栽培技术
CN104170609A (zh) 优质蓝莓种苗培育技术
CN104686154B (zh) 一种坡地改良种植富硒蔬果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