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05515B - 一种基于移动轨迹信息的用户行为模式画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移动轨迹信息的用户行为模式画像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05515B
CN109005515B CN201811031973.6A CN201811031973A CN109005515B CN 109005515 B CN109005515 B CN 109005515B CN 201811031973 A CN201811031973 A CN 201811031973A CN 109005515 B CN109005515 B CN 1090055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s
areas
staying
mode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319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05515A (zh
Inventor
王中元
祁梦军
何政
邵振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WHU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WHU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to CN20181103197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055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05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055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055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055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04W4/027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using movement velocity, acceleration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轨迹信息的用户行为模式画像的方法,通过分析目标对象的移动轨迹信息,使用一种再聚类的方法挖掘用户移动轨迹停留点、停留区域以及停留时长。对多噪且密集的移动点进行系统采样,再通过采样后的移动点计算相邻停留区域之间的转移平均速度和转移速度的波动指数,进而分析用户转移的交通方式。另外,基于停留点的挖取,以天为周期,采用类Apriori算法挖掘用户频繁周期模式,应用高德地图API对用户轨迹的频繁周期模式中出现的地理区域进行语义相关,最终实现了用户生活模式和转移交通方式的分析与可视化表达。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移动轨迹信息的用户行为模式画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户画像构建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移动轨迹信息的用户行为模式画像的方法。
技术背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应用这些数据,分析用户的特征属性,建立完整的用户画像,为预防犯罪、事后取证、嫌疑人身份锁定等诸如此类的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技术。而传统的用户画像构建方法,主要通过分析社交网站注册账号个人信息数据和各类文本数据以及人物图像数据等,来构造性别、年龄、身高、职业、用户情感、政治倾向、经济状况、兴趣爱好等基本特征属性。用户的出行方式、空间运动行为模式以及活动规律对人物画像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受数据对象内容的限制,传统的用户画像构建方法对于用户系统的生活模式、出行交通方式等生活特征,很难做出有效的分析。
截止到2013年,苹果应用商店有超过6400个位置相关的应用,Android应用商店有超过1000个位置相关应用,并且这个数字截止至今一直在增长。地理位置相关的社会网络服务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依据用户的地理位置为用户提供基于用户地理位置的服务(LBS)便是一个典型应用,与此同时,用户所携带的手持设备由于服务的需求被动的生成了一系列GPS定位信息和网络服务基站信息(如基站ID,基站坐标、时间信息等)内容,针对这些移动轨迹信息数据的挖掘,使得分析、理解用户多方面的行为模式、生活模式成为可能。虽然当前也有少量移动用户画像构建方面的研究,但主要是针对网络服务基站信息数据的分析,其优点是能够比较方便的获取数据,对于频繁模式的挖掘也可直接依托基站位置确立停留区域,不必通过距离计算就能判断同一区域。众所周知,目前的基站定位技术精度很低,这使得语义化位置信息分析生活模式时会产生很大的偏差,并且由于这个精度问题使得精准计算停留区域之间的转移速度也有很大难度。由于GPS定位可以提供更高的定位精度,为此,本发明开拓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轨迹信息的用户行为模式画像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把GPS轨迹信息数据作为分析对象,采用再聚类的方法聚类停留点和移动点,使用系统采样移动点、逐点累加相邻采样点之间的距离的方法计算两个相邻停留区域之间的转移平均速度,使得计算得到的停留区域实际位置和转移速度更为精确,降低了语义化位置信息分析用户生活模式的偏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移动轨迹信息的用户行为模式画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目标每天的移动轨迹数据按空间距离和时间跨度进行聚类,分别挖掘出停留点和移动点;
步骤2:对步骤1中得到的每类停留点,求平均坐标,得到以平均坐标为中心的停留区域;
步骤3:对聚类得到的每两个相邻停留区域之间的移动点进行系统采样;
步骤4:根据采样点逐点计算目标对象每两个停留区域之间的移动距离,移动距离与起始移动点的时间差的比值,即为两个相邻停留区域之间的转移平均速度;
步骤5:根据步骤3中的采样点计算两个停留区域之间的转移速度的波动指数;
步骤6:对步骤2得到的每天的停留区域,以天为周期,采用类apriori算法挖掘目标对象的周期频繁停留区域;
步骤7:利用高德地图API对步骤6挖掘的周期频繁停留区域进行语义相关;
步骤8:构造目标对象移动轨迹语义信息表,画出移动轨迹模式图;
步骤9:结合步骤8中的图、表,分析目标对象的某一天的生活模式、转移交通方式以及某一段时间内的周期生活模式和活动区域范围。
与现有的用户画像构建方案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与传统文本图像类用户画像构建方法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用户画像构建方法,能够较为系统地分析出用户生活模式和停留区域之间的转移交通方式等特征属性。
(2)与分析基站网络服务信息相比,本发明分析GPS定位信息,具有数据量小,挖掘的生活模式更为精确的优势;
(3)本发明基于再聚类方法聚类停留点,能够减少噪点干扰,防止停留区域重复计算,对移动点系统采样后再计算的转移平均速度,具有更高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见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轨迹信息的用户行为模式画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目标每天的移动轨迹数据按空间距离和时间跨度进行聚类,分别挖掘出停留点和移动点;
将用户一天的轨迹用一个以时间为顺序的时空坐标序列T={pm=(xm,ym,tm)|m=1,2…N}表示,其中,xm表示该点的经度坐标,ym表示该点的纬度坐标,tm表示记录该点的时刻,m表示第m个点,N表示该用户某一天轨迹点的总数;假设每个点pm都是停留点,若对于任意点pi到pj的子序列{pi…pj}中的点与pi的距离都小于预设值M米,且pi与pj的时间差大于预设值L分钟,则{pi…pj}组成的区域即是一个以pi为中心、半径为M米的停留区域,不属于任何停留区域的点被定义为移动点;对中间无移动点的相邻停留区域,采取再聚类策略,即把两个中心距离小于M米的停留区域合并为一个停留区域。
本实施例中,M取值100,L取值20;
步骤2:对步骤1中得到的每类停留点,求平均坐标,得到以平均坐标为中心的停留区域;
平均坐标定义为一个二维空间点的经、纬度坐标:
Figure BDA0001789976100000031
Figure BDA0001789976100000032
其中,xi,yi分别表示轨迹点pi的经度和纬度,nk表示第k个停留区域停留点的数量。
步骤3:对聚类得到的每两个相邻停留区域之间的移动点进行系统采样;
步骤4:根据采样点逐点计算目标对象每两个停留区域之间的移动距离,移动距离与起始移动点的时间差的比值,即为两个相邻停留区域之间的转移平均速度;
相邻停留区域R1到R2的转移距离
Figure BDA0001789976100000041
定义为所有相邻移动点之间的距离累加的和,转移速度
Figure BDA0001789976100000042
定义为R1到R2的转移距离的平均速度,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1789976100000043
Figure BDA0001789976100000044
其中,pi表示相邻停留区域R1到R2之间的移动点,m表示R1到R2之间的移动点的数量,dis(pi,pi+1)表示相邻移动点pi与pi+1的实际地理距离,Δt表示R1到R2的转移时间,是起始移动点的时间差值,即Δt=tm-t1
步骤5:根据步骤3中的采样点计算两个停留区域之间的转移速度的波动指数;
相邻停留区域R1到R2的转移速度的波动指数被定义为转移速度的均方差
Figure BDA0001789976100000045
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1789976100000046
Figure BDA0001789976100000047
其中,vi,i+1表示相邻点pi、pi+1之间的平均速度,m表示相邻停留区域R1到R2之间移动点的个数,dis(pi,pi+1)表示相邻移动点pi与pi+1的实际地理距离,ti表示pi点的时间值,
Figure BDA0001789976100000048
由步骤4的公式计算给出。转移速度的波动系数
Figure BDA0001789976100000049
越小,说明出行过程交通越顺利,相反的,若其值越大,则说明出行过程有交通阻塞情况。
步骤6:对步骤2得到的每天的停留区域,以天为周期,采用类apriori算法挖掘目标对象的周期频繁停留区域;
这里采用的是一种与apriori算法相似的算法,其具体如下。
输入:用户每天的停留区域序列All_stay_regions
输出:频繁停留区域序列
(1)设置k=1和最小支持度min_support。
(2)扫描停留区域序列All_stay_regions,获取长度为k的子序列并统计子序列的支持频率(对于扫描的每一天的结果,支持频率或者加1或者加0),计算支持度support_degree,其值等于支持频率与轨迹总天数的商,删除支持度小于min_support的子序列。
(3)利用长度为k的频繁序列生成长度为k+1的序列,即k频繁序列与1频繁序列的组合。
(4)k=k+1,跳转到(2),直到找不到频繁序列或者不再有新的子序列。这样层层迭代,就会生成目标轨迹以一天为周期的1,2…k周期频繁停留区域。
本实施例应用类apriori算法,设置以一天为周期,最小支持度为0.4,将两个中心距离小于100米的停留区域视为同一停留区域。
步骤7:利用高德地图API对挖掘的周期频繁停留区域进行语义相关;
通过调用高德地图开放平台的API,对每个停留区域的平均坐标(经、纬度坐标)进行反地理编码,得到相应坐标的实际地理位置,和停留区域的位置标签。
步骤8:构造目标对象移动轨迹语义信息表,画出移动轨迹模式图;
本实施例的语义信息表包括以时间为序的一天中全部的停留区域,每个停留区域的中心的经纬度坐标(平均坐标),通过高德API反编码得到的实际地理位置,相应区域的位置标签,每个停留区域的停留时长,以及停留区域间的转移速度、转移速度的波动指数;移动轨迹模式图是各个停留区域之间的转移路线图,其中转移路线由采样后的移动点给出。
步骤9:结合步骤8中的图、表,分析目标对象某一天的生活模式、转移交通方式以及周期生活模式和活动区域范围。
本实施例的生活模式包括宅家模式、工作模式、公园模式、休闲模式;其中,每天停留区域都超过5个的为休闲模式;
本实施例的周期生活模式,包括家庭home→工作场所workplace家庭→home,家庭home→工作场所workplace→家庭home→公园park→家庭home;
本实施例的转移交通方式根据停留区域之间的转移速度和速度波动情况来判断,平均速度小于预定值X1且速度波动平缓(速度波动指数小于预设值Y1),则为步行模式;平均速度大于等于预定值X1且小于预定值X2,同时速度波动指数小于预设值Y1,则为自行车骑行模式;平均速度大于预定值X2或速度波动指数大于预设值Y2且小于预设值Y3,则为机动车模式;速度波动指数大于Y4的,则有堵车情况;
本实施例的活动区域范围定义为2种类别:
1)用户周期频繁停留区域数量小于等于预设阈值X3(本实施例为3),判定为活动区域范围较小。
2)用户周期频繁停留区域数量大于等于预设阈值X4(本实施例为5)或无周期频繁模式,判定为活动区域范围较大。
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未详细阐述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针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较为详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替换或变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请求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基于移动轨迹信息的用户行为模式画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目标每天的移动轨迹数据按空间距离和时间跨度进行聚类,分别挖掘出停留点和移动点;
步骤1的具体实现过程是:
将用户一天的轨迹用一个以时间为顺序的时空坐标序列T={pm=(xm,ym,tm)|m=1,2…N}表示,其中,xm表示该点的经度坐标,ym表示该点的纬度坐标,tm表示记录该点的时刻,m表示第m个点,N表示该用户某一天轨迹点的总数;假设每个点pm都是停留点,若对于任意点pi到pj的子序列{pi…pj}中的点与pi的距离都小于预设值M米,且pi与pj的时间差大于预设值L分钟,则{pi…pj}组成的区域即是一个以pi为中心、半径为M米的停留区域,不属于任何停留区域的点被定义为移动点;对中间无移动点的相邻停留区域,采取再聚类策略,即把两个中心距离小于M米的停留区域合并为一个停留区域;
步骤2:对步骤1中得到的每类停留点,求平均坐标,得到以平均坐标为中心的停留区域;
步骤3:对聚类得到的每两个相邻停留区域之间的移动点进行系统采样;
步骤4:根据采样点逐点计算目标对象每两个停留区域之间的移动距离,移动距离与起始移动点的时间差的比值,即为两个相邻停留区域之间的转移平均速度;
步骤5:根据步骤3中的采样点计算两个停留区域之间的转移速度的波动指数;
步骤6:对步骤2得到的每天的停留区域,以天为周期,采用类apriori算法挖掘目标对象的周期频繁停留区域;
步骤7:对步骤6挖掘的周期频繁停留区域进行语义相关;
步骤8:构造目标对象移动轨迹语义信息表,画出移动轨迹模式图;
步骤8中所述移动轨迹语义信息表包括以时间为序的一天中全部的停留区域,每个停留区域的中心的经、纬度坐标,实际地理位置,相应位置标签,每个停留区域的停留时长,以及停留区域间的转移平均速度,转移速度的波动指数;移动轨迹模式图是各个停留区域之间的转移路线图,其中转移路线由采样后的移动点给出;
步骤9:结合步骤8中的图、表,分析目标对象某一天的生活模式、转移交通方式以及某一段时间内的周期生活模式和活动区域范围;
所述某一天的生活模式包括宅家模式、工作模式、公园模式、休闲模式;其中,一天中停留区域超过5个的为休闲模式;
所述周期生活模式,包括家庭home→工作场所workplace家庭→home,家庭home→工作场所workplace→家庭home→公园park→家庭home;
所述转移交通方式根据停留区域之间的转移速度和速度波动情况来判断,平均速度小于预定值X1且速度波动指数小于预设值Y1,则为步行模式;平均速度大于等于预定值X1且小于预定值X2,同时速度波动指数小于预设值Y1,则为自行车骑行模式;平均速度大于预定值X2或速度波动指数大于预设值Y2且小于预设值Y3,则为机动车模式;速度波动指数大于Y4的,则有堵车情况;
所述活动区域范围定义为2种类别:
1)用户周期频繁停留区域数量小于等于预设阈值X3,判定为活动区域范围较小;
2)用户周期频繁停留区域数量大于等于预设阈值X4或无周期频繁模式,判定为活动区域范围较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轨迹信息的用户行为模式画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平均坐标的计算,采用如下方法:
将平均坐标定义为一个二维空间点的经、纬度坐标:
Figure FDA0002438036600000021
Figure FDA0002438036600000022
其中,xi,yi分别表示轨迹点pi的经度和纬度,nk表示第k个停留区域停留点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轨迹信息的用户行为模式画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相邻停留区域之间的转移平均速度的计算,采用如下方法:
相邻停留区域R1到R2的转移距离
Figure FDA0002438036600000031
定义为所有相邻移动点之间的距离累加的和,平均转移速度
Figure FDA0002438036600000032
定义为R1到R2的转移距离的平均速度,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438036600000033
Figure FDA0002438036600000034
其中,pi表示相邻停留区域R1到R2之间的移动点,dis(pi,pi+1)表示相邻移动点pi与pi+1的实际地理距离,Δt表示R1到R2的转移时间,是起始移动点的时间差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移动轨迹信息的用户行为模式画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转移速度的波动指数的计算,采用如下方法:
相邻停留区域R1到R2的转移速度的波动指数被定义为转移速度的均方差
Figure FDA0002438036600000035
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438036600000036
Figure FDA0002438036600000037
其中,vi,i+1表示相邻点pi、pi+1之间的平均速度,m表示相邻停留区域R1到R2之间移动点的个数,ti表示pi点的时间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轨迹信息的用户行为模式画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采用类apriori算法,设置以一天为周期,最小支持度为min_support,两个中心距离小于预定值M米的停留区域视为同一停留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轨迹信息的用户行为模式画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通过调用高德地图开放平台的API,对每个停留区域的平均坐标进行反地理编码,得到相应坐标的实际地理位置,和停留区域的位置标签。
CN201811031973.6A 2018-09-05 2018-09-05 一种基于移动轨迹信息的用户行为模式画像的方法 Active CN1090055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31973.6A CN109005515B (zh) 2018-09-05 2018-09-05 一种基于移动轨迹信息的用户行为模式画像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31973.6A CN109005515B (zh) 2018-09-05 2018-09-05 一种基于移动轨迹信息的用户行为模式画像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05515A CN109005515A (zh) 2018-12-14
CN109005515B true CN109005515B (zh) 2020-07-24

Family

ID=64591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31973.6A Active CN109005515B (zh) 2018-09-05 2018-09-05 一种基于移动轨迹信息的用户行为模式画像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055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8724B (zh) * 2018-12-27 2022-08-19 连尚(新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提供用户公交出行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CN110503032B (zh) * 2019-08-21 2021-08-31 中南大学 基于监控摄像头轨迹数据的个体重要场所探测方法
CN110909037B (zh) * 2019-10-09 2024-02-13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频繁轨迹模式的挖掘方法及装置
CN112815955A (zh) * 2019-10-31 2021-05-1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提示出行方案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065051B (zh) * 2019-11-21 2021-01-22 浙江百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作路径记录和重点停留判断的方法、终端和服务端
CN112991804B (zh) * 2019-12-18 2022-06-07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停留区域确定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11340331B (zh) * 2020-02-10 2023-11-14 泰华智慧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城市管理工作中监督员停留行为的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1461766A (zh) * 2020-03-16 2020-07-28 佛山青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客户价值评估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63190B (zh) * 2020-04-07 2023-03-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一种区域网络用户行为的多维度分析与监管方法及系统
CN111578933B (zh) * 2020-05-09 2022-03-11 北京上下文系统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识别用户进入特定地理区域内的方法
CN111639092B (zh) * 2020-05-29 2023-09-26 京东城市(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员流动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81242B (zh) * 2020-07-28 2024-05-0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轨迹点的基础语义识别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215666A (zh) * 2020-11-03 2021-01-12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 一种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不同出行活动目的特征识别方法
CN112667760B (zh) * 2020-12-24 2022-03-29 北京市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用户出行活动轨迹编码方法
CN112927382B (zh) * 2021-02-03 2023-01-10 广东共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is服务的人脸识别考勤系统和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8442A (zh) * 2013-04-22 2013-07-24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移动设备传感器数据的生活模式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3593430A (zh) * 2013-11-11 2014-02-19 胡宝清 一种基于移动对象时空信息轨迹分段聚类的方法
CN106231671A (zh) * 2016-08-09 2016-12-14 南京掌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的移动轨迹优化方法
CN106407519A (zh) * 2016-08-31 2017-02-15 浙江大学 一种人群移动规律的建模方法
CN107633067A (zh) * 2017-09-21 2018-01-2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人员行为规律和数据挖掘方法的群体识别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55361B2 (en) * 2010-12-30 2014-10-07 Pelco, Inc. Scene activity analysis using statistical and semantic features learnt from object trajectory data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8442A (zh) * 2013-04-22 2013-07-24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移动设备传感器数据的生活模式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3593430A (zh) * 2013-11-11 2014-02-19 胡宝清 一种基于移动对象时空信息轨迹分段聚类的方法
CN106231671A (zh) * 2016-08-09 2016-12-14 南京掌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的移动轨迹优化方法
CN106407519A (zh) * 2016-08-31 2017-02-15 浙江大学 一种人群移动规律的建模方法
CN107633067A (zh) * 2017-09-21 2018-01-2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人员行为规律和数据挖掘方法的群体识别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05515A (zh) 2018-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05515B (zh) 一种基于移动轨迹信息的用户行为模式画像的方法
US11669864B2 (en) Determining locations of interest based on user visits
Yin et al. A generative model of urban activities from cellular data
Zhao et al. Urban human mobility data mining: An overview
Fan et al. Citymomentum: an online approach for crowd behavior prediction at a citywide level
Marra et al. Developing a passive GPS tracking system to study long-term travel behavior
Xu et al. A survey for mobility big data analytics for geolocation prediction
CN110414732B (zh) 一种出行未来轨迹预测方法、装置、储存介质及电子设备
US9904932B2 (en) Analyzing semantic places and related data from a plurality of location data reports
Stenneth et al. Transportation mode detection using mobile phones and GIS information
CN105532030B (zh) 用于分析目标实体的移动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7018493B (zh) 一种基于连续时序马尔科夫模型的地理位置预测方法
CN111985710A (zh) 一种公交乘客出行站点预测方法、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CN105243148A (zh) 一种基于签到数据的时空轨迹相似性度量方法及系统
Hashemi Reusability of the output of map-matching algorithms across space and time through machine learning
Huo et al. Short-term estimation and prediction of pedestrian density in urban hot spots based on mobile phone data
Cao et al. Understanding metropolitan crowd mobility via mobile cellular accessing data
CN111194005A (zh) 一种室内行人语义位置提取方法及预测方法
Bonnetain et al. Can we map-match individual cellular network signaling trajectories in urban environments? Data-driven study
Fang et al. CityTracker: Citywide individual and crowd trajectory analysis using hidden Markov model
Servizi et al. Mining User Behaviour from Smartphone data: a literature review
Tiwari et al. Mining popular places in a geo-spatial region based on GPS data using semantic information
Said et al. A probabilistic approach for maximizing travel journey WiFi coverage using mobile crowdsourced services
Shad et al. Cell oscillation resolution in mobility profile building
Alhazzani et al. Urban Attractors: Discovering patterns in regions of attraction in cit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