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90749A - 一种利用生物有机肥定植石蒜并培肥地力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生物有机肥定植石蒜并培肥地力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90749A
CN108990749A CN201810625683.8A CN201810625683A CN108990749A CN 108990749 A CN108990749 A CN 108990749A CN 201810625683 A CN201810625683 A CN 201810625683A CN 108990749 A CN108990749 A CN 1089907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fertilizer
biological organic
short
soil
tube lycor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256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伟
袁池
李乃伟
束晓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62568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9074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90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907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60Flowers; Ornamental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21/005Following a specific plan, e.g. patter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DIN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FERTILISERS PRODUCING CARBON DIOXIDE
    • C05D3/00Calcareous fertilisers
    • C05D3/02Calcareous fertilisers from limestone, calcium carbonate, calcium hydrate, slaked lime, calcium oxide, waste calcium produc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1/00Other organic fertilis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02P20/133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e.g. sunligh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otan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生物有机肥定植石蒜并培肥地力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制备生物有机肥,所述生物有机肥为:发酵秸秆、畜禽粪便、腐殖酸、脱硫石膏;然后选地整地;选苗定植;肥水及栽培管理。本发明操作简单,能够在沿海滩涂上种植石蒜,繁殖速度快,繁殖周期短,苗木成活率高;且能充分有效的利用我国现有大面积的沿海滩涂,提高经济效益,应用前景良好。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生物有机肥定植石蒜并培肥地力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生物有机肥定植石蒜并培肥地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滩涂,是海滩、河滩和湖滩的总称,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间的滩地面积。在地貌学上称谓“潮间带”。由于潮汐的作用,滩涂有时被水淹没,有时又出露水面,其上部经常露出水面,其下部则经常被水淹没。现在滩涂一般多指沿海滩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将滩涂界定为平均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海域,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沿海滩涂界定为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两部门对滩涂的表述虽然有所不同,但可以看出滩涂既属于土地,又是海域的组成部分。中国的海涂主要分布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中国台湾、广东、广西和海南的海滨地带,是海岸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沿海滩涂面积广阔,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7亿亩土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盐渍化,约占整个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在中国,仅海岸带、滩涂等类型的盐碱地就达一亿多亩,而且每年还有不断增长的趋势。沿海滩涂地区的盐碱土地降低了沿海地区土地的利用率,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沿海滩涂盐碱地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先试用吸盐剂对沿海滩涂盐碱地进行改良,然后在改良后的滩涂盐碱地上种植原土绿化植物,在原土绿化过程中,存在以下的缺陷:不能有效的降低滩涂盐碱地土壤中的含盐量;土壤的保肥能力较差,肥料施用后易流失;土壤的保水能力较差,水分易流失,土壤中的含水率较低;不能有效的降低土壤的pH值;原土植物的成活率较低,生长缓慢。
合理的水土管理和化学改良可使盐害得以缓解,但这些方法或成本太高,或随着大量化学物质的加入反而加剧了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在已有相关经济作物耐盐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选育和种植耐盐作物品种是改良和利用盐碱地资源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石蒜是石蒜属植物的统称,全世界有22个种1个变种,因其花形优美、花色艳丽,被誉为“中国的郁金香”。中国是石蒜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共有16个种和1个变种。石蒜除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外,其球茎内所含的加兰他敏,对阿尔茨海默病、小儿麻痹后遗症及重症肌无力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因此,石蒜是极具生态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的新型球根花卉。由于石蒜的肉质鳞茎含有较多的水分,且包被紧密,因此石蒜有比其它植物更强的耐盐性。但一直以来,受到石蒜种质资源匮乏的影响,石蒜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分子机理方面,其耐盐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
发明人之前的专利技术CN106561450,公开了一种以红花石蒜花序轴为外植体诱导不定芽的方法,采用其方法对石蒜进行繁殖,有效的得到大量的石蒜无菌苗,解决红花石蒜快速繁殖的问题,然而申请人尝试将获得的石蒜苗直接移栽到盐碱含量高的滩涂上,成活率很低,无法实现沿海滩涂的园林绿化及改良盐碱地的目的。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生物有机肥定植石蒜并培肥地力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采用本方法在盐碱地上种植石蒜,繁殖速度快,繁殖周期短,苗木成活率高;且能充分有效的利用我国现有大面积的沿海滩涂,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实现盐碱地改良。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生物有机肥定植石蒜并培肥地力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生物有机肥,
B选地整地,
C选苗定植,
D肥水及栽培管理。
所述A:所述生物有机肥为:发酵秸秆、畜禽粪便、腐殖酸、脱硫石膏组成。
优选地,所述生物有机肥由下述重量份组分组成:发酵秸秆40-50份、畜禽粪便20-30份、腐殖酸5-10份、脱硫石膏5-8份。
所述发酵秸秆为秸秆利用复合菌剂的发酵产物,所述秸秆为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大豆秸秆。
所述复合菌剂为固体制剂。
所述复合菌剂由混合菌液和载体制备,所述混合菌液由解淀粉芽孢杆菌、黄绿木霉、假丝酵母菌、发酵噬纤维菌、解磷巨大芽孢杆菌按照5:3:4:2:1的体积比混合;
所述载体为:高岭土、壳聚糖按照重量比1:3混合而成;
所述复合菌剂为混合菌液和载体按照1:2的重量比混合制备。
液体菌剂比活性较好,却很难存贮,发明人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将菌剂进行不同的包装方式,采用载体包埋也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利于菌剂的运输和贮存。
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为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ATCC53495;
所述黄绿木霉为 (Trichoderma aureoviride)ATCC18651;
所述假丝酵母菌为(Candida utilis)ATCC No.22023;
所述发酵噬纤维菌为(Cytophaga fermentans)ATCC 19072;
所述解磷巨大芽孢杆菌为(Bacillus megaterium)ATCC 14581;
所述混合菌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解淀粉芽孢杆菌、黄绿木霉、假丝酵母菌、发酵噬纤维菌、解磷巨大芽孢杆菌分别培养至浓度为1-2×108个/ml的菌液,然后按照5:3:4:2:1的体积比混合,即得;
所述发酵秸秆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复合菌剂提前一天加3倍水稀释活化,按照秸秆重量的10%添加稀释后的复合菌剂,混合均匀后,常温发酵,发酵过程中检测发酵物温度,当温度升至60℃以上时,翻堆,此后每隔一天翻堆一次,并检测物料的含水率,当含水率≤25%时结束发酵,得到发酵秸秆;
所述步骤B选地整地具体为: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整、排灌及时、土壤盐度在0.6-1%的地块;在地块周围首先挖排水沟,深度80-100cm,宽度60-80cm;在不除杂草的情况下,于定植前一年的冬季对地块进行20-30cm的深翻晾晒;定植当年起垄,垄高30-40cm,垄宽80-100cm,垄间距30-40cm;起垄后将地耙细整平,撒施生物有机肥500kg/hm2
所述C选苗定植具体为:选择2年生以上的石蒜种球,要求种球直径≥2cm,健康无病虫害;定植前将石蒜种球从穴盘中取出在阴凉处放置2-3d;在已起好的垄上开沟,沟间距25-30cm,沟深和宽均为5-10cm,在沟内撒施少量泥炭土;将备好的石蒜种球顶端朝上放置在沟内,株距10-20cm;随后,将泥炭土、蛭石与地块内沙土按1:1:1的比例进行混合的土覆盖在种球上,用脚踩实;定植完成后,浇足定根水。
所述步骤D肥水及栽培管理具体为:石蒜种植期间,不需要专门追肥;为防止滩涂地经常发生的返盐现象,高度10cm以下的杂草或碱蓬可不除去,高于10cm的杂草,可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进行;由于石蒜较为耐旱,在生长期内一般情况下不浇水,如超过2个月无自然降雨,可适当进行沟灌。
本申请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石蒜定制的生物肥进行研究,获得本申请的成分,本申请秸秆发酵肥中的复合菌剂含有利于石蒜生根存活的菌剂,也很有快速降解秸秆纤维的菌剂,上述菌剂互不拮抗,协同作用,不仅对有机物料有强大腐熟作用,而且在发酵过程中还繁殖大量功能菌并产生多种特效代谢产物,从而刺激石蒜生长发育,提高作物抗病、抗旱、抗寒能力,功能细菌进入土壤后,可固氮、解磷、解钾,增加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结构,单因子试验表明,采用本申请复合菌剂较之市售农盛乐秸秆发酵剂提高37.3%,原因在于,本申请的复合菌剂含有利于石蒜生根存活的菌剂,其在发酵过程中还繁殖大量功能菌并产生多种特效代谢产物,从而刺激石蒜生长发育。
本申请肥料中的脱硫石膏能够有效利用石膏中的钙离子来交换土壤中可代换性钠离子,使钠离子从土壤中转入土壤溶液,随灌溉水进入地下水或由排水池排走,畜禽粪便能够有效中和土壤碱性,并提供土壤肥力,腐殖酸能够中和土壤碱性,增加土壤有机质。
为了适应盐碱地的特殊性,对盐碱地的土壤进行处理,铺设排水沟,便于将盐水排出;土地施基肥时的深翻平整畦,对于翻地深度及畦宽等均有严格要求;泥炭土和蛭石与地块内沙土混合利于石蒜的生长,能保水通气,有机缓释,是优良的石蒜栽培介质和土壤改良产品,满足了石蒜的生长需要,从而提高了成活率。在栽培基质方面:由于种球鳞茎需要透水透气,还需要为鳞茎后期膨大提供营养成分,仅利用滩涂盐碱土显然不适宜种球的存活与繁殖,本申请选择在已起好的垄上开沟,沟间距25-30cm,沟深和宽均为5-10cm,仅在这样的空间内提供适宜生长的基质,即节约成本又能达到最大限度的促进生长,本申请选择泥炭土、蛭石与地块内沙土(源自滩涂本身)能够有效防止水分滞留,并提供透水性和空气流通,该基质解决了单一基质无法满足的鳞茎的生长发育问题,能够保证鳞茎的繁殖系数和球围径的增长。
为防止滩涂地经常发生的返盐现象,高度10cm以下的杂草或碱蓬可不除去,高于10cm的杂草,可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进行,能够有效阻止返盐现象。
根状茎繁殖方法中,为了适应盐碱地的特殊性,严格选择繁殖材料,选择2年生以上的石蒜种球,要求种球直径≥2cm,健康无病虫害;定植前将石蒜种球从穴盘中取出在阴凉处放置2-3d, 埋种球时,严格按照浅沟间距及覆土层厚度进行,配合后续的管理步骤,即可在盐碱地上快速繁殖石蒜,其繁殖速度快,繁殖周期短,苗木成活率高,同时充分利用了盐碱地资源,改善了盐碱地生态环境。
我国滩涂资源极其丰富。滩涂盐渍土种石蒜的优质技术体系具有轻简、材料易得、低成本、高产出、操作简便等特点,该技术体系不仅适用于沿海滩涂区,而且也同样适用于水资源缺乏的内陆盐碱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利用生物有机肥定植石蒜并培肥地力的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
(1)制备生物有机肥
所述生物有机肥由下述重量份组分组成:发酵秸秆40份、畜禽粪便20份、腐殖酸5份、脱硫石膏5份。
所述发酵秸秆为秸秆利用复合菌剂的发酵产物,所述秸秆为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大豆秸秆。
所述复合菌剂为固体制剂。
所述复合菌剂由混合菌液和载体制备,所述混合菌液由解淀粉芽孢杆菌、黄绿木霉、假丝酵母菌、发酵噬纤维菌、解磷巨大芽孢杆菌按照5:3:4:2:1的体积比混合;
所述载体为:高岭土、壳聚糖按照重量比1:3混合而成;
所述复合菌剂为混合菌液和载体按照1:2的重量比混合制备。
液体菌剂比活性较好,却很难存贮,发明人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将菌剂进行不同的包装方式,采用载体包埋也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利于菌剂的运输和贮存。
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为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ATCC53495;
所述黄绿木霉为 (Trichoderma aureoviride)ATCC18651;
所述假丝酵母菌为(Candida utilis)ATCC No.22023;
所述发酵噬纤维菌为(Cytophaga fermentans)ATCC 19072;
所述解磷巨大芽孢杆菌为(Bacillus megaterium)ATCC 14581;
所述混合菌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解淀粉芽孢杆菌、黄绿木霉、假丝酵母菌、发酵噬纤维菌、解磷巨大芽孢杆菌分别培养至浓度为1-2×108个/ml的菌液,然后按照5:3:4:2:1的体积比混合,即得;
所述发酵秸秆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复合菌剂提前一天加3倍水稀释活化,按照秸秆重量的10%添加稀释后的复合菌剂,混合均匀后,常温发酵,发酵过程中检测发酵物温度,当温度升至60℃以上时,翻堆,此后每隔一天翻堆一次,并检测物料的含水率,当含水率≤25%时结束发酵,得到发酵秸秆;
(2)选择盐城市大丰港基地,土壤盐度在0.6%的地块;在地块周围首先挖排水沟,深度100cm,宽度80cm;在不除杂草的情况下,于2016年冬季11月底对地块进行30cm的深翻晾晒;2017年春季2月底起垄,垄高40cm,垄宽100cm,垄间距40cm;起垄后将地耙细整平,撒施生物有机肥500kg/hm2
(3)于2017年3月底,选择2年生的中国石蒜种球,种球直径≥2cm,健康无病虫害;定植前将中国石蒜种球从穴盘中取出在阴凉处放置3d;在已起好的垄上开沟,沟间距30cm,沟深和宽均为10cm,在沟内撒施少量泥炭土;将备好的中国石蒜种球顶端朝上放置在沟内,株距20cm;随后,将泥炭土、蛭石与地块内沙土按1:1:1的比例进行混合的土覆盖在种球上,用脚踩实;定植完成后,浇足定根水。
(4)肥水及栽培管理具体为:中国石蒜种植期间,不需要专门追肥;为防止滩涂地经常发生的返盐现象,高度10cm以下的杂草或碱蓬可不除去,高于10cm的杂草,可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进行;由于石蒜较为耐旱,在生长期内一般情况下不浇水,如超过2个月无自然降雨,可适当进行沟灌。
实施例2
一种利用生物有机肥定植石蒜并培肥地力的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
(1)制备生物有机肥
所述生物有机肥由下述重量份组分组成:发酵秸秆50份、畜禽粪便30份、腐殖酸10份、脱硫石膏8份。
所述发酵秸秆为秸秆利用复合菌剂的发酵产物,所述秸秆为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大豆秸秆。
所述复合菌剂为固体制剂。
所述复合菌剂由混合菌液和载体制备,所述混合菌液由解淀粉芽孢杆菌、黄绿木霉、假丝酵母菌、发酵噬纤维菌、解磷巨大芽孢杆菌按照5:3:4:2:1的体积比混合;
所述载体为:高岭土、壳聚糖按照重量比1:3混合而成;
所述复合菌剂为混合菌液和载体按照1:2的重量比混合制备。
液体菌剂比活性较好,却很难存贮,发明人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将菌剂进行不同的包装方式,采用载体包埋也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利于菌剂的运输和贮存。
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为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ATCC53495;
所述黄绿木霉为 (Trichoderma aureoviride)ATCC18651;
所述假丝酵母菌为(Candida utilis)ATCC No.22023;
所述发酵噬纤维菌为(Cytophaga fermentans)ATCC 19072;
所述解磷巨大芽孢杆菌为(Bacillus megaterium)ATCC 14581;
所述混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解淀粉芽孢杆菌、黄绿木霉、假丝酵母菌、发酵噬纤维菌、解磷巨大芽孢杆菌分别培养至浓度为1-2×108个/ml的菌液,然后按照5:3:4:2:1的体积比混合,即得;
所述发酵秸秆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复合菌剂提前一天加3倍水稀释活化,按照秸秆重量的10%添加稀释后的复合菌剂,混合均匀后,常温发酵,发酵过程中检测发酵物温度,当温度升至60℃以上时,翻堆,此后每隔一天翻堆一次,并检测物料的含水率,当含水率≤25%时结束发酵,得到发酵秸秆;
(2)选地整地具体为:选择盐城市大丰港基地,土壤盐度在0.8%的地块;在地块周围首先挖排水沟,深度80cm,宽度60cm;在不除杂草的情况下,于2016年冬季11月底对地块进行30cm的深翻晾晒;2017年春季2月底起垄,垄高30cm,垄宽80cm,垄间距30cm;起垄后将地耙细整平,撒施生物有机肥500kg/hm2
(3)选苗定植具体为:于2017年3月底,选择2年生的红花石蒜种球,种球直径≥2cm,健康无病虫害;定植前将红花石蒜种球从穴盘中取出在阴凉处放置2d;在已起好的垄上开沟,沟间距25cm,沟深和宽均为5cm,在沟内撒施少量泥炭土;将备好的红花石蒜种球顶端朝上放置在沟内,株距15cm;随后,将泥炭土、蛭石与地块内沙土按1:1:1的比例进行混合的土覆盖在种球上,用脚踩实;定植完成后,浇足定根水。
(4)肥水及栽培管理具体为:红花石蒜种植期间,不需要专门追肥;为防止滩涂地经常发生的返盐现象,高度10cm以下的杂草或碱蓬可不除去,高于10cm的杂草,可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进行;由于石蒜较为耐旱,在生长期内一般情况下不浇水,如超过2个月无自然降雨,可适当进行沟灌。
实施例3 成苗率和生长情况统计。
统计至2018年3月底的石蒜生长情况,在实施例1-2的同时设置对照组,
对照1组,生物有机肥由普通化肥代替,其余同实施例1;
对照2组:发酵秸秆的复合菌剂由淡紫灰链霉菌、黄绿木霉、假丝酵母菌、粪产碱杆菌按照2:3:4:3制备,其余同实施例1;
对照3组:步骤(3)中,直接使用地块内覆盖在种球上,其余同实施例1;
统计情况参见表1
表1生长情况统计
组别 盐度 生根率 缓苗时间 成苗率 平均叶宽 平均叶长
实施例1 0.6% 84.7% 10d 81.3% 0.66cm 13.57cm
实施例2 0.8% 82.4% 10d 79.8% 0.59cm 13.12cm
对照1组 0.6% 52.1% 18d 32.1% 0.42cm 9.81cm
对照2组 0.6% 42.4% 16d 31.6% 0.43cm 9.23cm
对照3组 0.6% 78.75% 12d 72.35% 0.56cm 12.32cm
可见,本申请方案实现了沿海滩涂种植石蒜,并取得较高的生根率和成苗率。本申请生物有机肥较之普通化肥取得显著效果。发酵秸秆的菌株如果仅采用利于石蒜生根存活的菌剂,由于上述菌剂并不能发酵秸秆,因此,产生的肥料肥效大大折扣,本申请秸秆发酵肥中的复合菌剂含有利于石蒜生根存活的菌剂,也很有快速降解秸秆纤维的菌剂,上述菌剂互不拮抗,协同作用,不仅对有机物料有强大腐熟作用,而且在发酵过程中还繁殖大量功能菌并产生多种特效代谢产物,从而刺激石蒜生长发育,提高作物抗病、抗旱、抗寒能力,功能细菌进入土壤后,可固氮、解磷、解钾,增加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结构。
实施例4 生物有机肥对耕层土壤的影响
土壤孔隙度,它是指土壤固体颗粒的百分百率它的大小与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性、水分储存能力,持肥能力,及土壤的适耕性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还与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有着直接关系。盐渍土的土壤的颗粒大小,土壤的疏松程度,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质地都直接决定了土壤的孔隙度,因此计算滩涂的土壤孔隙度也为土壤改良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植物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促进微生物和土壤生物的活动,促进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分解,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的作用。它与土壤的结构性、通气性、渗透性和吸附性、缓冲性有密切的关系,通常在其他条件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在一定含量范围内,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呈正相关。
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为按照市售化肥施肥。
土壤改善情况参见表2
表2 土壤的改良
组别 原始PH pH(6个月后) pH(1年后) 土壤有机质增长率 土壤孔隙度增长率
实施例1 8.21 8.03 7.58 31.54% 26.84%
实施例2 8.21 8.05 7.61 30.92% 27.33%
对照组 8.21 8.17 8.08 8.13% 9.35%
可见,本申请生物有机肥能够有效降低PH,以及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孔隙度。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作了详尽的说明,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作的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用于沿海滩涂定植石蒜的生物有机肥,所述生物有机肥由下述重量份原料组成:发酵秸秆40-50份、畜禽粪便20-30份、腐殖酸5-10份、脱硫石膏5-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秸秆为利用复合菌剂对秸秆进行发酵的产物,所述秸秆为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大豆秸秆。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剂由由混合菌液和载体按照1:2的重量比混合制备;所述混合菌液由解淀粉芽孢杆菌、黄绿木霉、假丝酵母菌、发酵噬纤维菌、解磷巨大芽孢杆菌按照5:3:4:2:1的体积比混合;
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为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ATCC 53495;
所述黄绿木霉为 (Trichoderma aureoviride)ATCC 18651;
所述假丝酵母菌为(Candida utilis)ATCC 22023;
所述发酵噬纤维菌为(Cytophaga fermentans)ATCC 19072;
所述解磷巨大芽孢杆菌为(Bacillus megaterium)ATCC 1458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高岭土、壳聚糖按照重量比1:3混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菌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解淀粉芽孢杆菌、黄绿木霉、假丝酵母菌、发酵噬纤维菌、解磷巨大芽孢杆菌分别培养至浓度为(1-2)×108个/ml的菌液,然后按照5:3:4:2:1的体积比混合,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秸秆的制备方法为:将复合菌剂提前一天加3倍水稀释活化,按照秸秆重量的10%添加稀释后的复合菌剂,混合均匀后,常温发酵,发酵过程中检测发酵物温度,当温度升至60℃以上时,翻堆,此后每隔一天翻堆一次,并检测物料的含水率,当含水率≤25%时结束发酵,得到发酵秸秆。
7.权利要求1-6所述生物有机肥用于在沿海滩涂定植石蒜的用途。
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生物有机肥定植石蒜并培肥地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整、排灌及时、土壤盐度在0.6-1%的地块,在地块周围首先挖排水沟,深度80-100cm,宽度60-80cm;在不除杂草的情况下,于定植前一年的冬季对地块进行20-30cm的深翻晾晒,定植当年起垄,起垄后将地耙细整平,撒施所述的生物有机肥500kg/hm2
(2)选择2年生以上的石蒜种球,种球直径≥2cm,健康无病虫害,定植前将石蒜种球取出在阴凉处放置2-3d;在已起好的垄上开沟,沟间距25-30cm,沟深和宽均为5-10cm,将备好的石蒜种球顶端朝上放置在沟内,将泥炭土、蛭石与地块内沙土按1:1:1的重量比例进行混合,覆盖种球,踩实,浇足定根水;
(3)肥水及栽培管理具体为:石蒜种植期间,不需要专门追肥;为防止滩涂地经常发生的返盐现象,高度10cm以下的杂草可不除去,高于10cm的杂草,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进行。
CN201810625683.8A 2018-06-18 2018-06-18 一种利用生物有机肥定植石蒜并培肥地力的方法 Pending CN1089907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25683.8A CN108990749A (zh) 2018-06-18 2018-06-18 一种利用生物有机肥定植石蒜并培肥地力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25683.8A CN108990749A (zh) 2018-06-18 2018-06-18 一种利用生物有机肥定植石蒜并培肥地力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90749A true CN108990749A (zh) 2018-12-14

Family

ID=64601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25683.8A Pending CN108990749A (zh) 2018-06-18 2018-06-18 一种利用生物有机肥定植石蒜并培肥地力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90749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3872A (zh) * 2014-01-28 2014-04-23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杨树、红花石蒜复合栽培模式下的红花石蒜栽培方法
CN104725146A (zh) * 2014-09-29 2015-06-24 天津三益生物治碱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土壤板结专用复混肥的制备与使用方法
CN107347399A (zh) * 2017-06-30 2017-11-17 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水滨带植物景观的生态性配置方法
CN107445694A (zh) * 2017-08-10 2017-12-08 张雅琪 一种复合生化制剂及其在秸秆还田中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3872A (zh) * 2014-01-28 2014-04-23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杨树、红花石蒜复合栽培模式下的红花石蒜栽培方法
CN104725146A (zh) * 2014-09-29 2015-06-24 天津三益生物治碱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土壤板结专用复混肥的制备与使用方法
CN107347399A (zh) * 2017-06-30 2017-11-17 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水滨带植物景观的生态性配置方法
CN107445694A (zh) * 2017-08-10 2017-12-08 张雅琪 一种复合生化制剂及其在秸秆还田中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科普创作协会: "《滩涂种稻技术问题》", 31 October 1990, 海洋出版社 *
安徽大学农村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课题组: "《农业发展新理念:从"二物"思维到"三物"思维》", 30 November 20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张俊英等: "《逆境土壤的生态修复技术》", 30 June 20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张兆金: ""落叶人工林下石蒜引种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邬志星: "《家庭庭院养花宝典》", 31 January 2013,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60875B (zh) 一种利用生物炭垫层改良沿海滩涂盐碱地土壤的方法
CN102318529B (zh) 水稻的水旱两栖种植方法
CN105123314A (zh) 石漠化地区乔木种植装置及制备种植方法
CN107324931A (zh) 一种用于盐碱地的土壤改良肥料
CN107926188A (zh) 一种植物间作改良滨海盐碱地的方法
CN105694900B (zh) 一种苏打盐碱土土壤改良剂
CN102630477B (zh) 沿海滩涂海蓬子高产种植与培肥地力的方法
CN109804863A (zh) 一种在蒙辽农牧交错区风沙地快速建植禾-豆混播草地的方法
CN104509360A (zh) 一种提高盐碱地耐盐油菜成活率的方法
CN110073756A (zh) 一种滩涂新围垦农地土壤高效改良方法
CN105062930A (zh) 一种盐碱地改良用微生物制剂及其应用方法
CN104012275B (zh) 一种肉苁蓉接种方法
CN106433676A (zh) 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在新垦沿海滩涂盐碱地有机农业培肥中的应用
Sharma et al. In salt-affected soils agroforestry is a promising option
CN107011056A (zh) 一种蔬菜无土栽培基质
CN105418206A (zh) 一种酵素型水稻旱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76327A (zh) 高效型有机肥
CN109699228A (zh) 一种提升砂性复垦土地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
CN105940803A (zh) 一种利用微生物肥料改良果园土壤的方法
CN108207462A (zh) 一种利用生物菌肥提高盐碱地沙枣成活率的方法
CN108738442A (zh) 一种油茶林土壤熟化系统及其制作方法
CN109247178B (zh) 一种提高丝绵木盐碱地种植成活率的方法
CN107188713A (zh) 一种沙基水稻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44605A (zh) 一种连作盐碱地的改良方法
CN105145202A (zh) 一种沼液防治农作物土传病害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