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90079A - 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90079A
CN108990079A CN201710405136.4A CN201710405136A CN108990079A CN 108990079 A CN108990079 A CN 108990079A CN 201710405136 A CN201710405136 A CN 201710405136A CN 108990079 A CN108990079 A CN 1089900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user equipment
target cell
cell
int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051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90079B (zh
Inventor
邓也
王喆
古莉姗
孙鉴
秘俊杰
牛春
许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0513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900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90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900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900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900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每隔预设时间段,获取服务范围内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针对某一时刻,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邻小区包括目标小区的所有第一用户设备,并获取每一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根据所述干扰电平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内干扰强度;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和系统内干扰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在所述某一时刻的系统间干扰强度。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获取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进而使后续可以得到整个PUSCH上的干扰强度。

Description

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TE系统中,下行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接入方式,上行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接入方式。由于OFDMA/SC-FDMA本身固有的特点,即一个小区内所有用户设备UE使用的物理资源块PRB彼此在频域上是正交的,所以小区内干扰很小。但是由于LTE的频率复用因子为1,即所有小区同时在使用整个系统频带,从而令自系统干扰变得不可忽视,特别是小区边缘用户CEU,一方面受到的邻区下行信号干扰,一方面其上行信号又对邻区产生干扰。
现有技术主要采用网络侧抓取带宽内所有资源块RB干扰电平强度判断是否受到干扰,具体抓取细节包括:基站eNodeB按一定的频率维度和时间维度,采集RB上的干扰电平强度。以20MHz带宽为例,共100个频率维度和4个时间维度,分别为:第1时间维度为上行导频时隙UpPTS的第1符号;第2时间维度为UpPTS的第2符号;第3时间维度为最后一个上行子帧的前半子帧;第4时间维度为最后一个上行子帧的后半子帧。以子帧配比1为例,频率维度和时间维度如图1所示。对于特殊子帧UpPTS,eNodeB对占用RB和空闲RB都进行干扰检测。eNodeB每隔5s采样一组数据,并对监控周期内每个采样RB的干扰噪声功率求取平均值;基于每个采样RB的干扰噪声功率平均值,取每个时间维度的平均值。测量系统每个传输时间间隔TTI在上行每个PRB上测量底噪和邻区干扰的总功率,并在PRB级别上求平均,以此值作为一个样本点。在统计周期末,计算周期内各样本点的平均值作为系统上行每个PRB上检测到的PRB级干扰噪声的平均值。最终获得的测量值包括统计时间段(一般至少统计连续24小时)内每个小区每小时RB00-RB99上的干扰功率平均值。一般而言,分时长期演进TD-LTE底噪(热噪声)为-[174+10Log(系统带宽=180K)+NF(取值4)]=-117dBm/RB。考虑到国际上惯用的牺牲5%吞吐量对应的降敏0.8dB(允许的干扰比底噪低7dB),最后推断每RB上的干扰功率一旦大于-116.2dBm/RB时就能推断出本小区存在一定的干扰。
但是,现有技术依赖网络侧后台采集,存在处理不及时,实时性较差的问题;而且采集的数据需专门软件处理,得到的是系统上行每个PRB上检测到的PRB级干扰噪声的平均值,不区分是自系统干扰还是系统间干扰,得到的是小区受到的所有干扰之和,无法迅速给出网优人员排除干扰指导意见。
鉴于此,如何获取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以使后续能得到整个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的干扰强度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方法及装置,能够获取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进而使后续能得到整个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的干扰强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方法,包括:
每隔预设时间段,获取服务范围内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
针对某一时刻,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邻小区包括目标小区的所有第一用户设备,并获取每一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
根据所述干扰电平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内干扰强度;
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和系统内干扰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在所述某一时刻的系统间干扰强度。
可选地,所述针对某一时刻,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邻小区包括目标小区的所有第一用户设备,并获取每一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包括:
针对某一时刻的每一用户设备,若判断获知该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中邻小区包括目标小区,则确定该用户设备为第一用户设备,并提取该时刻上报的该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信息;
针对每一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目标小区的路损;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目标小区的路损,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
可选地,所述测量信息,包括:MR.LteNcRSRP、MR.LteScPHR和MR.ReceivedIPower。
其中,MR.LteNcRSRP代表用户设备测量到的邻小区电平强度,MR.LteScPHR代表用户设备相对于预先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的余量,MR.ReceivedIPower代表一个物理资源块PRB带宽上的干扰强度。
可选地,所述针对每一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目标小区的路损,包括:
针对每一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MR.LteScPHR,通过第一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功率,以及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公共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报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通过第二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目标小区的路损;
其中,所述第一公式为:
PPUSCH(i)=min(PCMAX,PCMAX-MR.LteScPHR)
PPUSCH(i)为第i个第一用户设备的当前发射功率,i=1,…,m,m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总数量,PCMAX为第一用户设备预先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
其中,所述第二公式为:
L1=CellA CRS-CellA RSRP1
L1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目标小区CellA的路损,CellA CRS为所述目标小区CellA的公共参考信号,CellA RSRP1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报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目标小区的路损,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包括:
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功率减去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目标小区的路损,得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干扰电平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内干扰强度,包括:
将所有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进行求和,获得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内干扰强度。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和系统内干扰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在所述某一时刻的系统间干扰强度,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和系统内干扰强度,通过第三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小区在所述某一时刻的系统间干扰强度;
其中,所述第三公式为:
系统间干扰=∑MR.ReceivedIPower(PRB00~PRBn)-系统内干扰-热噪声
其中,n为物理资源块PRB的总数量减1,∑MR.ReceivedIPower(PRB00~PRBn)为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每隔预设时间段,获取服务范围内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针对某一时刻,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邻小区包括目标小区的所有第一用户设备,并获取每一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干扰电平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内干扰强度;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和系统内干扰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在所述某一时刻的系统间干扰强度。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处理器,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方法及装置,通过每隔预设时间段,获取服务范围内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针对某一时刻,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邻小区包括目标小区的所有第一用户设备,并获取每一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根据所述干扰电平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内干扰强度,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和系统内干扰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在所述某一时刻的系统间干扰强度,由此,能够获取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进而使后续能得到整个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的干扰强度,使获得的干扰数据更加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频率维度和时间维度的子帧配比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方法如下所述。
201、每隔预设时间段,获取服务范围内的所有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上报的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简称MR)。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步骤201中是网络侧设备(即基站)获取其服务范围内的所有UE上报的MR。
可以理解的是,MR数据是基于毫秒秒颗粒级的控制面信令数据,具有海量特性,可反映用户在业务态时主服务小区及邻区的网络质量及网络覆盖水平。3GPP TS 25.331定义了同频测量、异频测量、质量测量、UE内部测量、UE位置测量、业务量测量等各种测量报告的格式要求。测量是TD-LTE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物理层上报的测量结果可以用于系统中无线资源控制子层完成诸如小区选择/重选及切换等事件的触发,也可以用于系统操作维护,观察系统的运行状态。网络设备应具有测量所规定测量报告数据的能力。测量方式采用周期测量时,可在测量任务定制时对上报周期进行配置。LTE MR按照测量数据分类可以分为MRO(样本数据,不包括事件触发的样本数据)、MRE(事件触发的样本数据)、MRS(统计数据)。其中,MRE是事件触发,利用网络开启的时间测量,无需另外开启测量。MRS是基于运营商定义的统计级数据,包括一维、二维统计。MRO是周期性触发,需要配置上报周期,在设备侧进行定义。本实施例所述方法是基于MRO数据源来获取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的。
需要说明的是,MRO数据源包括许多字段的数据,本实施例主要利用MR数据中的MR.LteNcRSRP、MR.LteScPHR和MR.ReceivedIPower三个字段。其中,MR.LteNcRSRP代表用户设备测量到的邻小区电平强度,MR.LteScPHR代表用户设备相对于预先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的余量,MR.ReceivedIPower代表一个物理资源块PRB带宽上的干扰强度。
202、针对某一时刻,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邻小区包括目标小区的所有第一用户设备,并获取每一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
举例来说,在所述步骤202中,可以针对某一时刻,以网络侧设备服务范围内的任意一小区CellA作为目标小区,根据所述测量报告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以及通过判断网络侧设备服务范围内的每一用户设备的测量报告中所上报的邻小区是否包括目标小区,来确定该用户设备是否为第一用户设备;若判断获知某一用户设备的测量报告中所上报的邻小区包括目标小区,则可确定该用户设备为第一用户设备,并获取每一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步骤202中,可以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中的MR.ReceivedIPower字段,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
203、根据所述干扰电平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内干扰强度。
在具体应用中,所述步骤203可以通过将所有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进行求和,获得所述目标小区上行干扰电平强度(此处得到的是PUSCH上所有RB受到的自系统干扰强度,即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内干扰强度)。
204、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和系统内干扰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在所述某一时刻的系统间干扰强度。
在具体应用中,所述步骤204可以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和系统内干扰强度,通过第三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小区在所述某一时刻的系统间干扰强度;
其中,所述第三公式为:
系统间干扰=∑MR.ReceivedIPower(PRB00~PRBn)-系统内干扰-热噪声 (3)
其中,n为物理资源块PRB的总数量减1,∑MR.ReceivedIPower(PRB00~PRBn)为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一般而言,分时长期演进TD-LTE的热噪声为-[174+10Log(系统带宽)+NF(取值4)]。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由于TD-LTE系统上下行使用同一频段,所以近似认为上下行路损近似相等。
本实施例的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通过每隔预设时间段,获取服务范围内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针对某一时刻,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邻小区包括目标小区的所有第一用户设备,并获取每一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根据所述干扰电平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内干扰强度,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和系统内干扰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在所述某一时刻的系统间干扰强度,由此,能够实现获取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进而使后续能得到整个PUSCH上的干扰强度,识别由于系统间干扰导致的高干扰小区,获得的干扰数据更加全面,可以后期通过现场核查,周边频点梳理(互调干扰、杂散干扰、阻塞干扰)等方法优化此类高干扰小区。
在具体应用中,上述步骤202中的“针对某一时刻,根据所述测量报告,获取每一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可以包括图中未示出的步骤202a-202c:
202a、针对某一时刻的每一用户设备,若判断获知该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中邻小区包括目标小区,则确定该用户设备为第一用户设备,并提取该时刻上报的该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信息。
在具体应用中,所述测量信息,可以包括:MR.LteNcRSRP、MR.LteScPHR和MR.ReceivedIPower。
其中,MR.LteNcRSRP代表用户设备测量到的邻小区电平强度。
其中,MR.LteScPHR代表用户设备相对于预先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的余量;在headroom type 1中,此余量表示服务小区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发射功率与预先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的差值;在headroom type 2中,此余量表示每个激活的服务小区UL-SCH发射功率或者是主小区PCell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发射功率值和与预先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的差值。本实施例中,MR.LteScPHR的取值范围可以参照下述表1。
测量报告统计数据 3GPP规定的上报值 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dB)
MR.PowerHeadRoom.00 POWER_HEADROOM_0 -23≤PH<-22
MR.PowerHeadRoom.01 POWER_HEADROOM_1 -22≤PH<-21
MR.PowerHeadRoom.02 POWER_HEADROOM_2 -21≤PH<-20
MR.PowerHeadRoom.03 POWER_HEADROOM_3 -20≤PH<-19
MR.PowerHeadRoom.60 POWER_HEADROOM_60 37≤PH<38
MR.PowerHeadRoom.61 POWER_HEADROOM_61 38≤PH<39
MR.PowerHeadRoom.62 POWER_HEADROOM_62 39≤PH<40
MR.PowerHeadRoom.63 POWER_HEADROOM_63 PH≥40
表1
其中,MR.ReceivedIPower为上行接收的干扰功率,代表一个物理资源块PRB带宽上的干扰强度(干扰功率),包括:系统内干扰、系统间干扰、热噪声。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为:
∑MR.ReceivedIPower(PRB00~PRBn),即:∑MR.ReceivedIPower(PRB00~PRBn)=系统内干扰+系统间干扰+热噪声。本测量数据表示OMC-R(无线操作维护中心)统计周期内满足取值范围条件的按照分区间统计上行接收干扰信号功率的样本个数。对每个子帧(一个子帧=2个时隙)内所有PRB取功率平均值。本实施例中,MR.ReceivedIPower的取值范围可以参照下述表2。
表2
202b、针对每一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目标小区的路损。
在具体应用中,所述步骤202b可以具体包括:
针对每一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MR.LteScPHR,通过第一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功率,以及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公共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报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通过第二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目标小区的路损;
其中,所述第一公式为:
PPUSCH(i)=min(PCMAX,PCMAX-MR.LteScPHR) (1)
PPUSCH(i)为第i个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当前发射功率,i=1,…,m,m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总数量,PCMAX为第一用户设备预先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
其中,所述第二公式为:
L1=CellA CRS-CellA RSRP1 (2)
L1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目标小区(即邻小区CellA)的路损,CellA CRS为所述目标小区CellA的公共参考信号,CellA RSRP1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报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202c、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目标小区的路损,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
在具体应用中,所述步骤202b可以通过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功率减去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目标小区的路损,得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
本实施例的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通过利用现网MRO周期性获取MR.LteNcRSRP、MR.LteScPHR、MR.ReceivedIPower指标,能够获取所有现网小区工作全带宽内系统间干扰强度,进而使后续能得到整个PUSCH上的干扰强度,识别由于系统间干扰导致的高干扰小区,获得的干扰数据更加全面,可以后期通过现场核查,周边频点梳理(互调干扰、杂散干扰、阻塞干扰)等方法优化此类高干扰小区。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装置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31、第二获取模块32、第三获取模块33和第四获取模块34;其中:
第一获取模块31,用于每隔预设时间段,获取服务范围内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
第二获取模块32,用于针对某一时刻,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邻小区包括目标小区的所有第一用户设备,并获取每一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
第三获取模块33,用于根据所述干扰电平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内干扰强度;
第四获取模块34,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和系统内干扰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在所述某一时刻的系统间干扰强度。
本实施例所述装置是基于MRO数据源来获取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MRO数据源包括许多字段的数据,本实施例主要利用MR数据中的MR.LteNcRSRP、MR.LteScPHR和MR.ReceivedIPower三个字段。
其中,MR.LteNcRSRP代表用户设备测量到的邻小区电平强度;
其中,MR.LteScPHR代表用户设备相对于预先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的余量;在headroom type 1中,此余量表示服务小区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发射功率与预先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的差值;在headroom type 2中,此余量表示每个激活的服务小区UL-SCH发射功率或者是主小区PCell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发射功率值和与预先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的差值。本实施例中,MR.LteScPHR的取值范围可以参照上述表1。
其中,MR.ReceivedIPower为上行接收的干扰功率,代表一个物理资源块PRB带宽上的干扰强度(干扰功率),包括:系统内干扰、系统间干扰、热噪声。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为:
∑MR.ReceivedIPower(PRB00~PRBn),
即:∑MR.ReceivedIPower(PRB00~PRBn)=系统内干扰+系统间干扰+热噪声。本测量数据表示OMC-R(无线操作维护中心)统计周期内满足取值范围条件的按照分区间统计上行接收干扰信号功率的样本个数。对每个子帧(一个子帧=2个时隙)内所有PRB取功率平均值。本实施例中,MR.ReceivedIPower的取值范围可以参照上述表2。
本实施例的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装置,应用于网络侧设备,通过第一获取模块每隔预设时间段,获取服务范围内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第二获取模块针对某一时刻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邻小区包括目标小区的所有第一用户设备,并获取每一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第三获取模块根据所述干扰电平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内干扰强度,第四获取模块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和系统内干扰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在所述某一时刻的系统间干扰强度,由此,能够实现获取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进而使后续能得到整个PUSCH上的干扰强度,识别由于系统间干扰导致的高干扰小区,获得的干扰数据更加全面,可以后期通过现场核查,周边频点梳理(互调干扰、杂散干扰、阻塞干扰)等方法优化此类高干扰小区。
在具体应用中,所述第二获取模块32,可以包括图中未示出的:
提取单元,用于针对某一时刻的每一用户设备,若判断获知该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中邻小区包括目标小区,则确定该用户设备为第一用户设备,并提取该时刻上报的该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信息;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针对每一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目标小区的路损;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目标小区的路损,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
其中,所述测量信息,可以包括:MR.LteNcRSRP、MR.LteScPHR和MR.ReceivedIPower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可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MR.LteScPHR,通过第一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功率,以及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公共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报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通过第二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目标小区的路损;
其中,所述第一公式为:
PPUSCH(i)=min(PCMAX,PCMAX-MR.LteScPHR) (1)
PPUSCH(i)为第i个第一用户设备的当前发射功率,i=1,…,m,m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总数量,PCMAX为第一用户设备预先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
其中,所述第二公式为:
L1=CellA CRS-CellA RSRP1 (2)
L1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目标小区CellA的路损,CellA CRS为所述目标小区CellA的公共参考信号,CellA RSRP1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报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可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功率减去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目标小区的路损,得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
在具体应用中,所述第三获取模块33,可具体用于
将所有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进行求和,获得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内干扰强度。
在具体应用中,所述第四获取模块34,可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和系统内干扰强度,通过第三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小区在所述某一时刻的系统间干扰强度;
其中,所述第三公式为:
系统间干扰=∑MR.ReceivedIPower(PRB00~PRBn)-系统内干扰-热噪声 (3)
其中,n为物理资源块PRB的总数量减1,∑MR.ReceivedIPower(PRB00~PRBn)为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一般而言,分时长期演进TD-LTE的热噪声为-[174+10Log(系统带宽)+NF(取值4)]。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由于TD-LTE系统上下行使用同一频段,所以近似认为上下行路损近似相等。
本实施例的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装置,应用于网络侧设备,能够实现获取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进而使后续能得到整个PUSCH上的干扰强度,识别由于系统间干扰导致的高干扰小区,获得的干扰数据更加全面,可以后期通过现场核查,周边频点梳理(互调干扰、杂散干扰、阻塞干扰)等方法优化此类高干扰小区。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1、存储器12、总线13及存储在存储器12上并可在处理器1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处理器11,存储器12通过所述总线1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处理器1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每隔预设时间段,获取服务范围内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针对某一时刻,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邻小区包括目标小区的所有第一用户设备,并获取每一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根据所述干扰电平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内干扰强度;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和系统内干扰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在所述某一时刻的系统间干扰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每隔预设时间段,获取服务范围内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针对某一时刻,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邻小区包括目标小区的所有第一用户设备,并获取每一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根据所述干扰电平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内干扰强度;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和系统内干扰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在所述某一时刻的系统间干扰强度。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系统。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发明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呈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任何单一的方面,也不局限于任何单一的实施例,也不局限于这些方面和/或实施例的任意组合和/或置换。而且,可以单独使用本发明的每个方面和/或实施例或者与一个或更多其他方面和/或其实施例结合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每隔预设时间段,获取服务范围内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
针对某一时刻,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邻小区包括目标小区的所有第一用户设备,并获取每一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
根据所述干扰电平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内干扰强度;
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和系统内干扰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在所述某一时刻的系统间干扰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某一时刻,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邻小区包括目标小区的所有第一用户设备,并获取每一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包括:
针对某一时刻的每一用户设备,若判断获知该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中邻小区包括目标小区,则确定该用户设备为第一用户设备,并提取该时刻上报的该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信息;
针对每一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目标小区的路损;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目标小区的路损,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信息,包括:MR.LteNcRSRP、MR.LteScPHR和MR.ReceivedIPower。
其中,MR.LteNcRSRP代表用户设备测量到的邻小区电平强度,MR.LteScPHR代表用户设备相对于预先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的余量,MR.ReceivedIPower代表一个物理资源块PRB带宽上的干扰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每一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目标小区的路损,包括:
针对每一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MR.LteScPHR,通过第一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功率,以及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公共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报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通过第二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目标小区的路损;
其中,所述第一公式为:
PPUSCH(i)=min(PCMAX,PCMAX-MR.LteScPHR)
PPUSCH(i)为第i个第一用户设备的当前发射功率,i=1,…,m,m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总数量,PCMAX为第一用户设备预先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
其中,所述第二公式为:
L1=CellA CRS-CellA RSRP1
L1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目标小区CellA的路损,CellA CRS为所述目标小区CellA的公共参考信号,CellA RSRP1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报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目标小区的路损,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包括:
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功率减去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目标小区的路损,得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干扰电平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内干扰强度,包括:
将所有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进行求和,获得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内干扰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和系统内干扰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在所述某一时刻的系统间干扰强度,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和系统内干扰强度,通过第三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小区在所述某一时刻的系统间干扰强度;
其中,所述第三公式为:
系统间干扰=∑MR.ReceivedIPower(PRB00~PRBn)-系统内干扰-热噪声
其中,n为物理资源块PRB的总数量减1,∑MR.ReceivedIPower(PRB00~PRBn)为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
8.一种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每隔预设时间段,获取服务范围内的所有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针对某一时刻,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邻小区包括目标小区的所有第一用户设备,并获取每一第一用户设备作为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到达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电平强度,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干扰电平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内干扰强度;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系统带宽内收到的所有干扰强度和系统内干扰强度,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在所述某一时刻的系统间干扰强度。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处理器,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0405136.4A 2017-05-31 2017-05-31 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89900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05136.4A CN108990079B (zh) 2017-05-31 2017-05-31 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05136.4A CN108990079B (zh) 2017-05-31 2017-05-31 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90079A true CN108990079A (zh) 2018-12-11
CN108990079B CN108990079B (zh) 2021-12-03

Family

ID=64502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05136.4A Active CN108990079B (zh) 2017-05-31 2017-05-31 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9007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2323A (zh) * 2022-01-06 2022-03-22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互调干扰的告警生成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CN114615683A (zh) * 2020-12-08 2022-06-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随机接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07929A1 (en) * 2011-10-27 2013-05-0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Mode Self-Adaptation
WO2014153750A1 (zh) * 2013-03-28 2014-10-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异系统小区间同频干扰协调的方法及基站
CN104185212A (zh) * 2014-08-14 2014-12-03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Lte系统小区间上行干扰协调方法和系统
WO2015072903A1 (en) * 2013-11-13 2015-05-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811989A (zh) * 2015-04-30 2015-07-29 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小区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5519185A (zh) * 2013-09-04 2016-04-2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执照频谱中稳健的无线电接入技术间操作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07929A1 (en) * 2011-10-27 2013-05-0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Mode Self-Adaptation
WO2014153750A1 (zh) * 2013-03-28 2014-10-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异系统小区间同频干扰协调的方法及基站
CN105519185A (zh) * 2013-09-04 2016-04-2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执照频谱中稳健的无线电接入技术间操作
WO2015072903A1 (en) * 2013-11-13 2015-05-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185212A (zh) * 2014-08-14 2014-12-03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Lte系统小区间上行干扰协调方法和系统
CN104811989A (zh) * 2015-04-30 2015-07-29 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小区确定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元萍 等: "蜂窝系统上行小区间干扰链路统计分析", 《电子与信息学报》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5683A (zh) * 2020-12-08 2022-06-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随机接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15683B (zh) * 2020-12-08 2023-08-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随机接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22323A (zh) * 2022-01-06 2022-03-22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互调干扰的告警生成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90079B (zh) 2021-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5475B (zh) 测量控制方法以及基站
CN104956709B (zh) 物理小区标识的分配
CN103686745B (zh) 一种lte系统中频率优化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84676B (zh) 天线端口位置关系的通知和确定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4052700B (zh) 一种lte系统抗干扰方法和装置
CN104780544B (zh) 一种利用非授权频谱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3906109B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干扰排查方法和装置
CN105307258B (zh) 一种调整导频参考信号发射功率的方法及基站
CN103314610A (zh) 动态频谱管理
CN103997756B (zh) 用于微小区快速开关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hen et al. Secure centralized spectrum sensing for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CN105636088B (zh) 一种处理小区间干扰的方法、设备、控制装置及基站
CN106856608A (zh) 一种lte网络基站覆盖有效性评估方法和装置
US20190090181A1 (en)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rat) selection based on device usage patterns
CN102065550B (zh)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小区间干扰减轻方法和装置及终端
JP2016506638A (ja) 電子デバイスの構成
CN108243448A (zh) 一种小区系统内干扰强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8990079A (zh) 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4488201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15557B (zh) 一种长期演进下行系统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及装置
Höyhtyä et al. Measurements and analysis of spectrum occupancy with several bandwidths
EP3304966B1 (en) Establishing usefulness of remote antenna uni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6559836A (zh) 一种干扰处理方法、基站及网络设备
TW201448653A (zh) 通訊控制裝置、通訊控制方法及資訊處理裝置
CN103907384B (zh) 移动状态估计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测量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