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89734A - 一种视频会议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视频会议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89734A
CN108989734A CN201710399580.XA CN201710399580A CN108989734A CN 108989734 A CN108989734 A CN 108989734A CN 201710399580 A CN201710399580 A CN 201710399580A CN 108989734 A CN108989734 A CN 108989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terminal
media
impaired
h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9958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39958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8973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89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97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80Responding to Q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视频会议控制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获取媒体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网络损伤数据;根据网络损伤数据确定是否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在确定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的情况下,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将接收到的媒体数据转发给受损端,其中,网络正常终端为网络损伤未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受损端为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视频会议在网络受损环境无法有效进行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在不增加网络负担的情况下,保证图像质量不受损伤,使得会议可以在网络受损环境中顺利进行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视频会议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频会议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视频会议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视频会议系统大都是运行在专属网络中,但也不能保证绝对不丢包。近年来,视频会议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互联网中,需要接受互联网的各种网络条件的考验。对于网络条件的高要求一直是限制视频会议被广泛使用的关键问题。如何应对网络损伤,保证声音图像质量不受损,目前的往往都是增加了音视频的冗余度编解码,当冗余度达到一定数量的情况下,势必会影响正常的媒体数据传输。如果不想超码率传输,那么正常的实时的媒体数据就会减少。为了保证实时的媒体数据量,那么要么就降低图像分辨率,要么就降低图像帧频,然而,这两种处理方式都将影响用户要求的图像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视频会议控制方法和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损伤网络中进行视频会议,会影响图像质量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视频会议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媒体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网络损伤数据;根据网络损伤数据确定是否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在确定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的情况下,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将接收到的媒体数据转发给受损端,其中,网络正常终端为网络损伤未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受损端为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
可选地,网络损伤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网络丢包率、网络丢包时长、网络延时、网络抖动率。
可选地,在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将接收到的媒体数据转发给受损端之前,还包括:确定与受损端位于同一第N级区域中的会议终端是否存在网络正常的终端;在与受损端位于同一第N级区域中的会议终端中存在网络正常的终端的情况下,将该网络正常的终端作为网络正常终端;在与受损端位于同一第N级区域中的会议终端中不存在网络正常的终端的情况下,逐级向上查找直至找到与受损端位于同一级区域中的会议终端存在网络正常终端,其中,N表示划分的区域级别总数。
可选地,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将接收到的媒体数据转发给受损端,包括:向网络正常终端发送媒体转发消息;网络正常终端响应于媒体转发消息,建立网络正常终端与受损端之间的通信链路,其中,通信链路包括媒体链路和信令链路;通过媒体链路向受损端转发媒体数据。
可选地,媒体转发消息包括受损端的以下信息至少之一:IP地址、注册号码、呼叫类型、会议能力、是否为广播源、是否为选看端。
可选地,在将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作为受损端,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将接收到的媒体数据转发给受损端之后,方法还包括:断开受损端与MCU之间的媒体链路,保留受损端与MCU之间的信令链路。
可选地,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将接收到的媒体数据转发给受损端,包括:在网络正常终端是广播源的情况下,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将需要发送给会议控制中心的媒体数据直接转发给受损端;在网络正常终端不是广播源,受损端是广播源的情况下,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和受损端之间进行双向收发;在网络正常终端不是广播源,受损端也不是广播源的情况下,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向受损端转发广播源的媒体流。(增加当正常端和受损端分别为选看端时的媒体传输情况。)
可选地,在根据网络损伤数据确定是否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之后,方法还包括:在确定不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的情况下,通过编码冗余的方式降低网络损伤。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视频会议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媒体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网络损伤数据;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网络损伤数据确定是否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控制模块,用于在确定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的情况下,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将接收到的媒体数据转发给受损端,其中,网络正常终端为网络损伤未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受损端为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受损端位于同一第N级区域中的会议终端是否存在网络正常的终端;在与受损端位于同一第N级区域中的会议终端中存在网络正常的终端的情况下,将该网络正常的终端作为网络正常终端;在与受损端位于同一第N级区域中的会议终端中不存在网络正常的终端的情况下,逐级向上查找直至找到与受损端位于同一级区域中的会议终端存在网络正常终端,其中,N表示划分的区域级别总数。
可选地,控制模块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网络正常终端发送媒体转发消息,网络正常终端响应于媒体转发消息,建立网络正常终端与受损端之间的通信链路,其中,通信链路包括媒体链路和信令链路;通过媒体链路向受损端转发媒体数据。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断开模块,用于在将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作为受损端,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将接收到的媒体数据转发给受损端之后,断开MCU与受损端之间的媒体链路,保留MCU与受损端之间的信令链路。
可选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网络正常终端是广播源的情况下,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将需要发送给会议控制中心的媒体数据直接转发给受损端;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网络正常终端不是广播源也不是选看端,受损端是广播源或选看端的情况下,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和受损端之间进行双向收发;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在网络正常终端不是广播源也不是选看端,受损端不是广播源也不是选看端的情况下,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向受损端转发广播源的媒体流。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用于在根据网络损伤数据确定是否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之后,在确定不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的情况下,通过编码冗余的方式降低网络损伤。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在确定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正常的终端向该网络受损的终端发送媒体数据,从而实现了在不增加网络负担的情况下,保证图像质量不受损伤,使得会议可以在网络受损环境中顺利进行,有效解决了现有的视频会议在网络受损环境无法有效进行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在不增加网络负担的情况下,保证图像质量不受损伤,使得会议可以在网络受损环境中顺利进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视频会议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抗损伤视频会议系统的架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抗网络损伤的视频会议方法时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媒体控制模块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视频会议系统中终端所属区域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抗损伤后的各媒体通道之间的媒体传输情况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视频会议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进行视频会议的过程中,由于网络环境的不稳定,而导致的只能在有限损伤率的网络中降低声音图像质量来保证音视频的流畅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视频会议控制方法,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该视频会议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2:获取媒体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网络损伤数据;
为了判定当前网络是否存在损伤,即确定当前网络是否可以正常进行媒体数据的传送,可以检测媒体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过程(即传输过程)中的网络损伤数据,从而确定网络情况。其中,网络损伤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网络丢包率、网络丢包时长、网络延时、网络抖动率。
即,通过对网络损伤数据的实时监测可以有效确定网络的网络质量。
步骤104:根据网络损伤数据确定是否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
考虑到有时候网络损伤的情况不严重,并不会影响音视频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少量的编码冗余来对抗网络损伤,对于网络损伤比较严重的,已经影响到音视频质量的,可以采用通过网络正常的终端转发的方式。
为此,可以设置一个阈值,例如,如果丢包率小于3%,或丢包率小于5%且丢包时长小于10秒等小损伤率时,可以仅采用丢包重传等纠错技术,当丢包率大于5%,且丢包时长大于3秒时,可以采用媒体转发的方式。
当然,阈值的设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106:在确定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的情况下,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将接收到的媒体数据转发给受损端,其中,网络正常终端为网络损伤未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受损端为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
将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作为受损端,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将接收到的媒体数据转发给受损端。
考虑到在进行媒体数据转发的时候,可以优选与受损端位于同一级区域的终端,如果没有考虑上一级区域是否有网络正常的终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将接收到的媒体数据转发给受损端之前,可以确定与受损端位于同一第N级区域中的会议终端是否存在网络正常的终端;在与受损端位于同一第N级区域中的会议终端中存在网络正常的终端的情况下,将该网络正常的终端作为网络正常终端;在与受损端位于同一第N级区域中的会议终端中不存在网络正常的终端的情况下,逐级向上查找直至找到与受损端位于同一级区域中的会议终端存在网络正常终端,其中,N表示划分的区域级别总数。
为了使得网络正常终端可以知晓自身需要进行媒体数据的转发,会议控制中心在确定需要进行基于网络损伤的数据转发的时候,可以向网络正常的终端发送媒体转发消息,从而使得网络正常终端可以即时有效进行媒体数据的转发操作。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将接收到的媒体数据转发给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可以包括:向网络正常终端发送媒体转发消息;网络正常终端响应于媒体转发消息,向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转发媒体数据。
其中,上述的媒体转发消息可以包括受损端的以下但不限于以下信息至少之一:IP地址、注册号码、呼叫类型、会议能力、是否为广播源、是否为选看端。上述媒体转发消息中通过携带IP地址、注册号码、呼叫类型和会议能力,是为了使得网络正常端知晓使用什么呼叫协议(即,呼叫类型)向谁(即,IP地址、注册号码)发起呼叫,呼叫的会议能力(即,会议能力)是什么。网络正常端向损伤端发起呼叫的过程可以称为视频转发呼叫。为了将该视频转发呼叫与正常的呼叫进行区分,可以在该呼叫消息中定义一个字段用于表示该呼叫为视频转发呼叫,受损端在接收到该呼叫后,可以触发非正常呼叫流程,即,断开与MCU的媒体链路,并使用正在使用的媒体端口及通道与这次视频转发呼叫建立新连接。
考虑到在视频会议的过程中,有些终端是广播源终端,对于广播源终端可以认为是生成并传播数据的终端,即,这些终端需要向外传播数据。对于这些终端,数据本身就来源于它们。因此,在进行媒体数据转发的时候,可以根据终端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媒体数据转发方式,例如:
1)在网络正常终端是广播源的情况下,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将需要发送给会议控制中心的媒体数据直接转发给受损端;
2)在网络正常终端不是广播源也不是选看端,受损端是广播源或选看端的情况下,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和受损端之间进行双向收发;
3)在网络正常终端不是广播源也不是选看端,受损端不是广播源也不是选看端的情况下,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向受损端转发广播源的媒体流。
为了减少系统实现过程的复杂度,避免反复建立信令链路,在将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作为受损端,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将接收到的媒体数据转发给受损端之后,断开MCU与受损端的媒体链路,保留MCU与受损端的信令链路,以通知MCU该终端正常在会议中。
在本例中根据实际的网络损伤情况,制定不同的抗损伤策略,尤其在网络损伤率较高的情况下,通过正常终端直接转发媒体流给网络损伤终端,从而保证了丢包终端的声音和图像质量,又不会给网络增加传输负担,以确保视频会议可以顺利进行。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对上述视频会议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具体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在本例中,提供了一种能够对抗各种损伤网络,以保证声音和图像的质量的方法和系统。如图2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会议控制中心和多个位于不同区域的终端,其中,媒体监测模块A、媒体控制模块B和媒体处理模块C处于MCU侧(即,会议控制中心),呼叫转发接收模块D、媒体转发模块E、媒体转发模块F和媒体转发接收模块G处于视频会议终端侧。MCU和视频会议终端通过H323或SIP协议传输信令,通过UDP协议传输音视频媒体。具体的,各个模块的功能如下:
媒体监测模块A,用于监测各路媒体发送和接收的网络损伤数据,其中,网络损伤可以包括:网络丢包。网络延时和网络抖动等的组合值。
媒体控制模块B,用于根据抗损伤策略决定给网络损伤的终端传输媒体的方式;
媒体处理模块C,用于开启和关闭各路媒体的发送和接收;
呼叫转发接收模块D,用于当接收到呼叫转发指令时,呼叫有网络损伤的终端;
媒体转发模块E,用于当接收到呼叫类型为呼叫转发的呼叫时,使用之前的媒体通道建立本次新呼叫;
媒体转发模块F,用于当呼叫转发建立后,将从MCU发送过来的媒体转发给被呼叫转发的丢包终端。如果损伤终端时广播源,还需要将损伤终端的媒体转发给MCU;
媒体转发接收模块G,用于负责媒体的发送和接收。
本例中的抗网络丢包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视频会议召开成功后,MCU和各视频会议终端之间进行音视频媒体传输,媒体监测模块A实时监测各路媒体的接收和发送情况。当监测到某路音视频有网络丢包情况发生的情况下,将丢包时长、丢包率、网络抖动等网络条件上报给媒体控制模块B;
步骤2:媒体控制模块B根据媒体监测模块A上报的网络条件数据,判断执行哪一种抗损伤策略。其中,抗损伤策略可以包括:当丢包率或网络抖动率小于某个值的时候,MCU和终端在不损伤现有音视频质量的前提下,使用少量的编码冗余来对抗网络损伤;当丢包率或网络抖动大于某个值时,媒体控制模块B向与网络受损的终端位于相同区域或相邻区域的正常终端发送媒体转发消息。其中,媒体转发消息可以包括:网络受损终端的IP地址、注册号码、呼叫类型、会议能力、是否为广播源、是否为选看端等信息。
步骤3:呼叫转发接收模块D接收到媒体转发消息后,根据消息内容向网络受损终端发起视频转发呼叫;
步骤4:媒体转发模块E在接收到视频转发呼叫后,将之前与MCU的媒体连接断开,用刚正在使用的媒体通道与本次视频转发呼叫的媒体通道建立连接;
步骤5:媒体转发模块F在接收到网络受损终端的媒体连接之后,将从MCU接收到的媒体发送给自身的媒体模块进行解码的同时,转发给网络受损终端,也同时上报给呼叫转发接收模块D,通知呼叫转发接收模块D转发通道已经打通。网络正常终端确定自己是不是本次会议的广播源或选看端,如果是本次会议的广播源,则只需将自己编码好的、要发给MCU的媒体直接转发给网络受损终端,忽略网络受损终端的发送码流,除非网络受损终端时本次会议的选看端。网络正常终端与MCU之间的媒体通道传输码流不变,即为自己的编码码流;如果不是本次会议的广播源和选看端,则判断网络受损终端是否为广播源;如果受损终端时广播源或选看端,则正常端和受损端之间媒体双向收发,正常端发送给MCU的媒体流替换成受损端的媒体流;如果受损端不是广播源和选看端,MCU到正常端,正常端到受损端都是会议中广播源的媒体流;
步骤6:媒体转发接收模块G接收媒体进行正常的编解码;呼叫转发接收模块D上报媒体控制模块B,媒体控制模块B通知媒体处理模块C,媒体处理模块C断开与网络损伤终端的媒体链路,与网络损伤终端的信令链路仍然保留,用于保活。
通过上例的方式在不降低音视频质量的前提下,整个会议系统可以适应高损伤率的网络环境,从而使得视频会议系统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互联网,使得视频会议不再局限于专有网络。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对上述视频会议方法进行说明,该抗网络损伤的视频会议方法可以如图3所示:
当视频会议传输媒体的网络存在网络损伤后,媒体监测模块A根据其媒体内容的收发情况,判定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平均延时、网络抖动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上报给媒体控制模块B;
媒体控制模块B根据媒体监测模块A上报的当前网络某路媒体的网络情况,结合抗网络损伤策略,决定是采用FEC等纠错技术流程,还是采用同区域或相邻区域的网络正常终端向损伤端转发媒体流程,媒体控制模块B的内部流程如图4所示。例如,当丢包率小于3%,或丢包率小于5%且丢包时长小于10秒等小损伤率时,会议系统采用FEC、丢包重传等纠错技术即可;当丢包率大于5%,且丢包时长大于3秒时,会议系统启用媒体转发流程。当启用媒体转发流程时,需要检查与该网络损伤终端位于同一第N级区域中的会议终端是否存在网络正常的终端,如果没有,就从与网络损伤终端位于同一第N-1区域中的会议终端中寻找网络正常终端,逐级向上查找直到找到网络正常端为止,控制该网络正常端向该损伤端转发媒体数据。如图5所示为系统中的终端所属区域的示意图。
当决定启用媒体转发流程后,媒体控制模块B向选定的网络正常端发送呼叫转发请求,请求消息中包括:网络损伤终端的IP地址、注册号码、呼叫类型、会议能力、是否为广播源、是否为选看端。
电视会议终端(网络正常端)的呼叫转发接收模块D在收到呼叫转发请求消息后,记录本终端和损伤端的会议角色,并根据请求消息附带的IP地址和注册号码信息,向网络损伤端发起相同呼叫类型,相同会议能力的会议呼叫;
电视会议终端(网络损伤端)的媒体转发模块E在接收到转发呼叫后,判断是正常呼叫,还是转发呼叫。如果是转发呼叫,则通知媒体转发接收模块G断开正在开会的媒体连接,并保留已经打开的内部媒体通道,使用该媒体通道与转发呼叫的对方建立媒体链路;
当正常端和损伤端之间建立正常呼叫后,正常端和MCU之间、正常端和损伤端之间的媒体发送根据图6进行传递,MCU上的媒体处理模块C决定正常端和MCU之间的下行媒体数据发送,正常端上的媒体转发模块F决定正常端和MCU之间的上行媒体数据发送,并决定正常端到损伤端的数据转发;
MCU上的媒体控制模块B通知媒体处理模块C断开与损伤端之间的媒体链路,关闭内部媒体通道,并将损伤端的媒体通道标记成与转发媒体的网路正常端的媒体通道一样。MCU与损伤端的信令保活通道保留,用来标记该终端还在会议中;
当会议进行会控操作,如广播、选看、主席会控,需要切换媒体通道中的媒体时,MCU上的媒体处理模块C和正常端的媒体转发模块F再次根据图6进行媒体切换传输。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视频会议控制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由于视频会议控制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视频会议控制方法相似,因此视频会议控制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资源处理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视频会议控制装置的一种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可以包括:获取模块701、第一确定模块702和控制模块703,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媒体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网络损伤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702,用于根据网络损伤数据确定是否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
控制模块703,用于在确定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的情况下,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将接收到的媒体数据转发给受损端,其中,网络正常终端为网络损伤未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受损端为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网络损伤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网络丢包率、网络丢包时长、网络延时、网络抖动率。
在一个实施方中,上述装置可以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将接收到的媒体数据转发给受损端之前,确定与受损端位于同一级区域中的会议终端是否存在网络正常的终端;在与受损端位于同一级区域中的会议终端中存在网络正常的终端的情况下,将该网络正常的终端作为网络正常终端;在与受损端位于同一级区域中的会议终端中不存在网络正常的终端的情况下,从上一级区域中选取网络正常的终端作为网络正常终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703可以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网络正常终端发送媒体转发消息,网络正常终端响应于媒体转发消息,建立网络正常终端与受损端之间的通信链路,其中,通信链路包括媒体链路和信令链路;通过媒体链路向受损端转发媒体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703可以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网络正常终端是广播源的情况下,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将需要发送给会议控制中心的媒体数据直接转发给受损端;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网络正常终端不是广播源也不是选看端,受损端是广播源或选看端的情况下,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和受损端之间进行双向收发;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在网络正常终端不是广播源也不是选看端,受损端不是广播源也不是选看端的情况下,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向受损端转发广播源的媒体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用于在根据网络损伤数据确定是否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之后,在确定不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的情况下,通过编码冗余的方式降低网络损伤。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断开模块,用于在将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作为受损端,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将接收到的媒体数据转发给受损端之后,断开受损端与MCU之间的媒体链路,保留受损端与所述MCU之间的信令链路。
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可以达到以下效果:在确定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正常的终端向该网络受损的终端发送媒体数据,从而实现了在不增加网络负担的情况下,保证图像质量不受损伤,使得会议可以在网络受损环境中顺利进行,有效解决了现有的视频会议在网络受损环境无法有效进行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在不增加网络负担的情况下,保证图像质量不受损伤,使得会议可以在网络受损环境中顺利进行的技术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视频会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媒体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网络损伤数据;
根据所述网络损伤数据确定是否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
在确定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的情况下,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将接收到的媒体数据转发给受损端,其中,所述网络正常终端为网络损伤未超出所述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所述受损端为网络损伤超出所述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损伤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网络丢包率、网络丢包时长、网络延时、网络抖动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将接收到的媒体数据转发给受损端之前,还包括:
确定与所述受损端位于同一第N级区域中的会议终端是否存在网络正常的终端;
在与所述受损端位于同一第N级区域中的会议终端中存在网络正常的终端的情况下,将该网络正常的终端作为所述网络正常终端;
在与所述受损端位于同一第N级区域中的会议终端中不存在网络正常的终端的情况下,逐级向上查找直至找到与受损端位于同一级区域中的会议终端存在网络正常终端,其中,N表示划分的区域级别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将接收到的媒体数据转发给受损端,包括:
向所述网络正常终端发送媒体转发消息;
所述网络正常终端响应于所述媒体转发消息,建立所述网络正常终端与所述受损端之间的通信链路,其中,所述通信链路包括媒体链路和信令链路;
通过所述媒体链路向所述受损端转发所述媒体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体转发消息包括所述受损端的以下信息至少之一:IP地址、注册号码、呼叫类型、会议能力、是否为广播源、是否为选看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作为受损端,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将接收到的媒体数据转发给所述受损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断开受损端与MCU之间的媒体链路,保留受损端与所述MCU之间的信令链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网络正常终端将接收到的媒体数据转发给所述受损端,包括:
在所述网络正常终端是广播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网络正常终端将需要发送给会议控制中心的媒体数据直接转发给所述受损端;
在所述网络正常终端不是广播源也不是选看端,所述受损端是广播源或选看端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网络正常终端和所述受损端之间进行双向收发;
在所述网络正常终端不是广播源也不是选看端,所述受损端不是广播源也不是选看端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网络正常终端向所述受损端转发广播源的媒体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网络损伤数据确定是否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不存在网络损伤超出所述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的情况下,通过编码冗余的方式降低网络损伤。
9.一种视频会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媒体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网络损伤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络损伤数据确定是否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
控制模块,用于在确定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的情况下,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将接收到的媒体数据转发给受损端,其中,所述网络正常终端为网络损伤未超出所述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所述受损端为网络损伤超出所述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将接收到的媒体数据转发给受损端之前,确定与所述受损端位于同一第N级区域中的会议终端是否存在网络正常的终端;在与所述受损端位于同一第N级区域中的会议终端中存在网络正常的终端的情况下,将该网络正常的终端作为所述网络正常终端;在与所述受损端位于同一第N级区域中的会议终端中不存在网络正常的终端的情况下,逐级向上查找直至找到与受损端位于同一级区域中的会议终端存在网络正常终端,其中,N表示划分的区域级别总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网络正常终端发送媒体转发消息,所述网络正常终端响应于所述媒体转发消息,建立所述网络正常终端与所述受损端之间的通信链路,其中,所述通信链路包括媒体链路和信令链路;通过所述媒体链路向所述受损端转发所述媒体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断开模块,用于在将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作为受损端,控制网络正常终端将接收到的媒体数据转发给所述受损端之后,断开所述网络正常终端与所述受损端的媒体链路,保留所述网络正常终端与所述受损端的信令链路。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网络正常终端是广播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网络正常终端将需要发送给会议控制中心的媒体数据直接转发给所述受损端;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网络正常终端不是广播源也不是选看端,所述受损端是广播源或选看端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网络正常终端和所述受损端之间进行双向收发;
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网络正常终端不是广播源也不是选看端,所述受损端不是广播源也不是选看端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网络正常终端向所述受损端转发广播源的媒体流。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在根据所述网络损伤数据确定是否存在网络损伤超出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之后,在确定不存在网络损伤超出所述预设损伤阈值的终端的情况下,通过编码冗余的方式降低网络损伤。
CN201710399580.XA 2017-05-31 2017-05-31 一种视频会议控制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89897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99580.XA CN108989734A (zh) 2017-05-31 2017-05-31 一种视频会议控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99580.XA CN108989734A (zh) 2017-05-31 2017-05-31 一种视频会议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89734A true CN108989734A (zh) 2018-12-11

Family

ID=64502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99580.XA Pending CN108989734A (zh) 2017-05-31 2017-05-31 一种视频会议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89734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0076A (zh) * 2011-08-26 2011-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会议电视终端动态丢包补偿的方法及会议电视终端
CN102355448A (zh) * 2011-06-29 2012-02-15 北京原力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云流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JP2012119884A (ja) * 2010-11-30 2012-06-21 Brother Ind Ltd 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CN103118238A (zh) * 2011-11-17 2013-05-2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会议的控制方法和视频会议系统
CN104065914A (zh) * 2013-03-18 2014-09-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无线终端视频会议系统、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5025247A (zh) * 2015-07-30 2015-11-04 国网山东阳信县供电公司 一种视频会议转发系统
CN106488169A (zh) * 2015-08-28 2017-03-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19884A (ja) * 2010-11-30 2012-06-21 Brother Ind Ltd 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CN102355448A (zh) * 2011-06-29 2012-02-15 北京原力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云流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2300076A (zh) * 2011-08-26 2011-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会议电视终端动态丢包补偿的方法及会议电视终端
CN103118238A (zh) * 2011-11-17 2013-05-2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会议的控制方法和视频会议系统
CN104065914A (zh) * 2013-03-18 2014-09-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无线终端视频会议系统、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5025247A (zh) * 2015-07-30 2015-11-04 国网山东阳信县供电公司 一种视频会议转发系统
CN106488169A (zh) * 2015-08-28 2017-03-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94111B2 (en) Remote media IMS sessions
CN101510991B (zh) 视讯会议中实现端口热备份的方法、系统及多点控制单元
US7617337B1 (en) VoIP quality tradeoff system
CN101909196B (zh) 一种频道切换处理方法及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US2008011781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for videoconferencing in lossy packet switched networks
CN111147893B (zh) 一种视频自适应方法、相关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JP2018529261A (ja) 送信者側ビデオ電話ダウングレード
US8208003B2 (en) Minimizing fast video update requests in a video conferencing system
CN108965775A (zh) 数据丢包处理策略的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4486518A (zh) 一种带宽受限网络环境下的电话会议分布式混音方法
WO2017173903A1 (zh) 一种视频通话实现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6341409A (zh) 一种电话会议无缝切换方法
JP2016530796A (ja) ビデオ電話におけるビデオ中断インジケーション
CN101931632A (zh) 一种利用实时传输协议通道进行服务质量保证的方法
CN114979080B (zh) 一种融合局域网和广域网的sip对讲方法、系统、存储装置
WO2010081430A1 (zh) 一种媒体码流的传输方法、终端和系统
CN108989734A (zh) 一种视频会议控制方法和装置
EP3002943B1 (en) Method for call processing and gateway
US20190342349A1 (en) H.248 control for multistream multimedia conferences
CN112653661B (zh) 一种VoIP网络限制下的媒体恢复方法和系统
CN103152545B (zh) 一种处理纠错请求的方法、视频服务器和视频会议系统
WO2023206910A1 (zh) 基于局域网和广域网的sip对讲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17032108A1 (zh) 一种视频通话方法、网络设备、终端及系统
CN115102927B (zh) 一种保持视频清晰的sip对讲方法、系统、存储装置
CN112770077B (zh) 视频会议i帧编码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