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89120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89120A
CN108989120A CN201810867199.6A CN201810867199A CN108989120A CN 108989120 A CN108989120 A CN 108989120A CN 201810867199 A CN201810867199 A CN 201810867199A CN 108989120 A CN108989120 A CN 1089891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device
detection information
preset tim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671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庞冉
王光全
朱琳
杨艳松
何晓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6719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8912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89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91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31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root cause analysis; using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notifications, alarms or events based on decision criteria, e.g. hierarchy, tree or time analys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解决了概率性误码无法触发保护倒换的问题。该方法包括,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检测是否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接收到指定信息;其中,指定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是否从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接收到BFD报文;若否,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在预设时间内向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指定数量的BFD报文;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根据预设时间内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接收到的指定信息的数量,计算误码率;若误码率大于或等于目标阈值,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切换当前链路至其他链路传输进行数据传输。本发明实施例用于数据传输装置的制造。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误码(bit error)是指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接收到的信号与该信号发出时相比出现了比特差错,通常体现为设备根据循环冗余校验(英文全称:Cyclic Redundancy Check,简称:CRC)算法检测到的数据包出错。对于因线路故障而引起的误码,可以通过排除故障消除;但由光路抖动、线路老化等原因导致的概率性误码,则很难彻底消除。
误码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导致基站停止服务或降低服务等级等严重问题,而在现有的检测机制下,概率性误码无法触发保护倒换;其中,误码倒换的核心目的是使链路的误码故障触发网络应用的保护倒换,即从当前链路切换至其他链路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尽量减少误码对业务的影响。
由上述可知,如何使得概率性误码触发保护倒换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解决了概率性误码无法触发保护倒换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向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故障检测信息;其中,故障检测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的链路无故障,若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接收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发送的故障检测信息,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在预设时间内向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指定数量的误码检测信息,误码检测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的链路的通信无异常;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根据预设时间内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接收到的误码检测信息的数量,计算误码率;若误码率大于或等于目标阈值,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切换当前链路至其他链路传输进行数据传输。
由上述方案可知,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检测不到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接收到指定信息时,此时可能存在由于光路抖动、线路老化等原因导致的概率性误码;为了更加准确的判别出当前进行数据传输的链路的当前状态,因此需要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在预设时间内向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指定数量的指定信息;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根据预设时间内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接收到的指定信息的数量,计算误码率;若误码率大于或等于目标阈值,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切换当前链路至其他链路传输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可以根据当前链路的当前状态判别是否需要进行链路切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概率性误码无法触发保护倒换的问题。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若误码率小于目标阈值,并且在抑制时间内未接收到误码检测信息的数量小于本地检测倍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按照当前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根据预设时间内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接收到的误码检测信息的数量,计算误码率,包括:
第一数据传输装置采用计算误码率;其中,S表示预设时间内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接收到的误码检测信息的数量,TL表示误码检测信息在预设时间内的发送间隔时间,TB表示预设时间。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若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与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初次建立连接,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控制信息至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其中,控制信息至少包括本地检测倍数和预设时间内发送误码检测信息的指定数量中的任一项。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检测是否接收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的故障检测信息;若是,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向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故障检测信息;若否,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在预设时间内向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指定数量的误码检测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故障检测信息;其中,故障检测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的链路无故障,若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接收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发送的故障检测信息,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在预设时间内向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指定数量的误码检测信息,误码检测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的链路的通信无异常;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时间内接收模块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接收到的误码检测信息的数量,计算误码率;切换模块,用于若处理模块计算的误码率大于或等于目标阈值,切换当前链路至其他链路传输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切换模块,还用于若处理模块计算的误码率小于目标阈值,并且在抑制时间内检测模块未接收到误码检测信息的数量小于本地检测倍数,按照当前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处理模块,具体用于采用计算误码率;其中,S表示预设时间内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接收到的误码检测信息的数量,TL表示误码检测信息在预设时间内的发送间隔时间,TB表示预设时间。
可选的,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发送模块,用于若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与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初次建立连接,发送控制信息至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其中,控制信息至少包括本地检测倍数和预设时间内发送误码检测信息的指定数量中的任一项。
可选的,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接收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的故障检测信息;发送模块,还用于若检测模块检测到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接收到故障检测信息,向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故障检测信息;发送模块,具体用于若检测模块未检测到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接收到故障检测信息,在预设时间内向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指定数量的误码检测信息。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任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第一方面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第一方面的方法以及下文具体实施方式中对应的方案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运行逻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的会话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数据传输装置-10;
发送模块-101;处理模块-102;接收模块-103,切换模块-104;检测模块-10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是在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具体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均为数据传输装置,即数据传输装置即可以作为发送端也可以作为接收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网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本文中符号“/”表示关联对象是或者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者B。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为具有相同功能的两个数据传输装置;其中,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建立连接后,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会向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故障检测信息,同时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会向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故障检测信息;当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未接收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的故障检测信息时,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在预设时间内向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指定数量的误码检测信息;当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接收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发送的故障检测信息时,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在预设时间内向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指定数量的误码检测信息。
实施例一、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S101、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向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故障检测信息;其中,故障检测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的链路无故障,若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接收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发送的故障检测信息,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在预设时间内向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指定数量的误码检测信息,误码检测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的链路的通信无异常。
可选的,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若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与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初次建立连接,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控制信息至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其中,控制信息至少包括本地检测倍数和预设时间内发送误码检测信息的指定数量中的任一项。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指示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的链路无异常的指定消息有多种;示例性的,以双向转发检测(英文全称:BidirectionalForwarding Detection,简称:BFD)报文为指定消息为例进行说明:
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与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初次建立连接时,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一数据传输装置需要进行设备初始配置,具体包括:
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之间配置BFD故障检测会话A和配置BFD误码检测会话B;其中,
配置BFD故障检测会话A,BFD报文(故障检测信息)的发送间隔与接收间隔均为TA(间隔时间),误码保护倒换阈值为G(目标阈值),本地检测倍数为NA,并启动会话A用于检测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的链路故障检测。BFD故障检测会话A用于检测网络/业务的故障,可以是隧道层BFD(如BFD for标签交换路径(英文全称:Label SwitchedPath,简称:LSP),也可以是业务层BFD(如BFD for伪线(英文全称:Pseudo wire,简称:PW)等。具体的,正常情况下,如图3所示第一数据传输装置A向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故障检测信息(这一过程为BFD故障检测会话A),同时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向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指定信息(这一过程为BFD故障检测会话A,即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同时进行BFD故障检测会话A)。
当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未检测到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的指定信息时,第一数据传输装置需要在预设时间内向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指定数量的指定信息(这一过程为BFD误码检测会话B)。
或者,当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检测到从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发送的指定信息时,第二数据传输装置需要在预设时间内向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指定数量的指定信息(这一过程为BFD误码检测会话B)。
配置BFD误码检测会话B,BFD报文(误码检测信息)的发送间隔与接收间隔均为TB(第二发送间隔时间),本地检测倍数为NB,与会话A的BFD报文类型一致。即如会话A为隧道层BFD,则BFD误码检测会话B也为隧道层BFD。BFD误码检测会话B用于在短时间内发送大量BFD报文,并进行误码统计,因此应配置TB尽量小,则相同时间内可发送的报文数量更多。NB应根据误码倒换阈值的大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具体的,由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事先已经配置了BFD故障检测会话A和BFD误码检测会话B;因此,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和/或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启动BFD误码检测会话B时,通过安装在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或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上计数器,可以统计出在预设时间段内按照第二发送间隔时间TB接收的误码检测信息的数量,进而根据实际接收到的误码检测信息的数量和事先配置的发送的误码检测信息的指定数量,确定误码检测信息的丢失数量。
具体的,BFD误码检测会话B在BFD故障检测会话A不丢失控制报文的情况下是不启动的。
具体的,单独配置BFD误码检测会话B而不是直接采用BFD故障检测会话A的原因,是因为误码检测需要非常快的报文发送间隔,但过高的报文发送速率对设备、网络负载都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因此BFD故障检测会话A的检测时间TA值可以比较大,而BFD误码检测会话B的检测时间TB值尽量小。
可选的,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检测是否接收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的故障检测信息;若是,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向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故障检测信息;若否,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在预设时间内向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指定数量的误码检测信息。
S102、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根据预设时间内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接收到的误码检测信息的数量,计算误码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数据传输装置需要向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故障检测信息,也需要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接收故障检测信息;因此,当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从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接收到故障检测信息时,相当于BFD故障检测会话A丢失了BFD报文(故障检测信息),此时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会启动BFD误码检测会话B;即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可以在预设时间内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接收到指定数量的误码检测信息(误码检测信息的发送间隔等于预设时间处于指定数量),正常情况下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在预设时间内实际接收到的误码检测信息的数量等于指定数量,当发生概率性误码时,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在预设时间内实际接收到的误码检测信息的数量会小于该指定数量;因此,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根据预设时间内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接收到的误码检测信息的数量,计算误码率。
可选的,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中,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根据预设时间内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接收到的误码检测信息的数量,计算误码率,包括:
第一数据传输装置采用计算误码率;其中,S表示预设时间内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接收到的误码检测信息的数量,TL表示误码检测信息在预设时间内的发送间隔时间,TB表示预设时间。
S103、若误码率大于或等于目标阈值,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切换当前链路至其他链路传输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若误码率小于目标阈值,并且在抑制时间内未接收到误码检测信息的数量小于本地检测倍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按照当前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示例性的,以配置误码保护倒换阈值为10-3;配置BFD隧道故障检测会话A(BFD forPW),BFD报文发送间隔与接收间隔均为50ms,本地检测倍数为3,并启动BFD隧道故障检测会话A用于检测业务层故障检测;配置BFD误码检测会话B(当BFD隧道故障检测会话A中丢失BFD报文时,启动BFD误码检测会话B),BFD报文发送间隔与接收间隔均为3.3ms,本地检测倍数为100,BFD误码检测会话B与BFD隧道故障检测会话A的BFD类型一致(BFD for PW)。BFD误码检测会话B在本地端计数器置0,开始计数为例进行说明:
若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按照配置的BFD故障检测会话A,发现从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接收的指定信息中缺少BFD报文,则启动BFD会话B。
BFD误码检测会话B持续时间33s后停止,期间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总共向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发送10000个会话报文,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根据计数器的计数值,确定丢失的BFD报文数(指定信息)为15,则丢包率为1.5*10-3
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比较丢包率(1.5*10-3)是否达到误码倒换阈值门限(10-3)。
如G<S/(TL/TB),则第一数据传输装置联动BFD故障检测会话A状态置down,触发保护倒换动作,切换至其他链路传输进行数据传输(这里的其它链路可以是备用链路)。
由上述方案可知,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检测不到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接收到指定信息时,此时可能存在由于光路抖动、线路老化等原因导致的概率性误码;为了更加准确的判别出当前进行数据传输的链路的当前状态,因此需要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在预设时间内向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指定数量的指定信息;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根据预设时间内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接收到的指定信息的数量,计算误码率;若误码率大于或等于目标阈值,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切换当前链路至其他链路传输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可以根据当前链路的当前状态判别是否需要进行链路切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概率性误码无法触发保护倒换的问题。
实施例二、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10,如图4所示包括:
发送模块101,用于向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故障检测信息;其中,故障检测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的链路无故障,若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接收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发送的故障检测信息,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在预设时间内向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指定数量的误码检测信息,误码检测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的链路的通信无异常。
处理模块102,用于根据预设时间内接收模块103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接收到的误码检测信息的数量,计算误码率。
切换模块104,用于若处理模块102计算的误码率大于或等于目标阈值,切换当前链路至其他链路传输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切换模块104,还用于若处理模块102计算的误码率小于目标阈值,并且在抑制时间内检测模块105未接收到误码检测信息的数量小于本地检测倍数,按照当前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处理模块102,具体用于采用计算误码率;其中,S表示预设时间内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接收到的误码检测信息的数量,TL表示误码检测信息在预设时间内的发送间隔时间,TB表示预设时间。
可选的,发送模块101,用于若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与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初次建立连接,发送控制信息至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其中,控制信息至少包括本地检测倍数和预设时间内发送误码检测信息的指定数量中的任一项。
可选的,数据传输装置10,还包括:检测模块105。
检测模块105,用于检测是否接收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的故障检测信息。
发送模块101,还用于若检测模块105检测到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接收到故障检测信息,向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故障检测信息。
发送模块101,具体用于若检测模块105未检测到从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接收到故障检测信息,在预设时间内向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指定数量的误码检测信息。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任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实施例一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实施例一的方法以及下文具体实施方式中对应的方案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向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故障检测信息;其中,所述故障检测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的链路无故障,若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发送的所述故障检测信息,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在预设时间内向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指定数量的误码检测信息,所述误码检测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的链路的通信无异常;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根据所述预设时间内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误码检测信息的数量,计算误码率;
若所述误码率大于或等于目标阈值,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切换当前链路至其他链路传输进行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误码率小于所述目标阈值,并且在抑制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误码检测信息的数量小于本地检测倍数,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按照当前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根据预设时间内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接收到的误码检测信息的数量,计算误码率,包括: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采用计算误码率;其中,S表示所述预设时间内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接收到的误码检测信息的数量,TL表示误码检测信息在预设时间内的发送间隔时间,TB表示预设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初次建立连接,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控制信息至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息至少包括本地检测倍数和预设时间内发送误码检测信息的指定数量中的任一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的故障检测信息;
若是,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向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所述故障检测信息;
若否,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在所述预设时间内向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指定数量的所述误码检测信息。
6.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故障检测信息;其中,所述故障检测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的链路无故障,若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发送的所述故障检测信息,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在预设时间内向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指定数量的误码检测信息,所述误码检测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的链路的通信无异常;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时间内接收模块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误码检测信息的数量,计算误码率;
切换模块,用于若所述处理模块计算的所述误码率大于或等于目标阈值,切换当前链路至其他链路传输进行数据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还用于若所述处理模块计算的所述误码率小于所述目标阈值,并且在抑制时间内所述检测模块未接收到所述误码检测信息的数量小于本地检测倍数,按照当前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采用计算误码率;其中,S表示所述预设时间内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未接收到的误码检测信息的数量,TL表示误码检测信息在预设时间内的发送间隔时间,TB表示预设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初次建立连接,发送控制信息至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息至少包括本地检测倍数和预设时间内发送误码检测信息的指定数量中的任一项。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的故障检测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若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接收到故障检测信息,向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所述故障检测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检测模块未检测到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接收到所述故障检测信息,在所述预设时间内向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指定数量的所述误码检测信息。
CN201810867199.6A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89891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67199.6A CN108989120A (zh)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67199.6A CN108989120A (zh)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89120A true CN108989120A (zh) 2018-12-11

Family

ID=64554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67199.6A Pending CN108989120A (zh)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8912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3285A (zh) * 2019-06-10 2020-1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误码通告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973331A (zh) * 2020-07-24 2022-01-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异常终端设备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0346A (zh) * 2008-08-11 2009-0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环网系统中环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5765909A (zh) * 2013-06-27 2016-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0346A (zh) * 2008-08-11 2009-0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环网系统中环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5765909A (zh) * 2013-06-27 2016-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3285A (zh) * 2019-06-10 2020-1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误码通告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973331A (zh) * 2020-07-24 2022-01-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异常终端设备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3973331B (zh) * 2020-07-24 2023-07-2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异常终端设备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04560B2 (en) Disconnection diagnosis
CN101989934B (zh) 一种数据环网故障检测及定位的方法和系统
US7839795B2 (en) Carrier Ethernet with fault notification
CN103051414B (zh) 一种串行通信纠错方法和系统
CN101710896B (zh) 一种链路质量探测方法和装置
CN101188527B (zh) 一种心跳检测方法和装置
WO2018059604A1 (zh)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2075390B (zh) 一种传输状态检测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KR20120091382A (ko) 통신 네트워크들에 대한 듀얼 송신
CN102594643A (zh) 一种控制器局域网总线通讯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989120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3684818A (zh) 检测网络通道故障的方法及装置
Schweitzer et al. Digital communications for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security, availability, and speed
CN102025437B (zh) 保护倒换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7948000B (zh) 一种主备通道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202677B (zh) 检测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US864926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locking protocol messages at a sub-ring control channel without virtual channel
CN104243199A (zh) 分组传送网的数据传输方法及保护装置
CN101867495A (zh) 以太网自动保护链路故障快速切换方法
US7046693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vailability in networks
CN102546215B (zh) 一种数据链路保护方法、装置及设备
Van Rensburg et al. Case study: Using IEC 61850 network engineering guideline test procedures to diagnose and analyze ethernet network installations
CN100461737C (zh) 弹性分组环节点内部连接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JP2005268889A (ja) 伝送路切替システムおよび伝送路切替システムの動作方法
CN101321016A (zh) 一种实现用户信号失效远端缺陷指示的方法及节点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