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88738A - 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88738A CN108988738A CN201810856246.7A CN201810856246A CN108988738A CN 108988738 A CN108988738 A CN 108988738A CN 201810856246 A CN201810856246 A CN 201810856246A CN 108988738 A CN108988738 A CN 1089887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blind hole
- swing rod
- wind
- contact he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600 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850 cellular structur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347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114417 Neurospora crassa (strain ATCC 24698 / 74-OR23-1A / CBS 708.71 / DSM 1257 / FGSC 987) con-1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56 orga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9482 yaw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10/00—PV power plants; Combinations of PV energy systems with other systems for the 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10/10—PV power plants; Combinations of PV energy systems with other systems for the 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cluding a supplementary source of electric power, e.g. hybrid diesel-PV energy systems
- H02S10/12—Hybrid wind-PV energy systems
-
- H02J7/0021—
-
- H02J7/0077—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8—Energy storage means, e.g. batterie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PV modu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属于自动调节系统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长期使用后的蓄电池供应给逆变与负载系统,存在电能供应不足的情况,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光伏供电系统、风力供电系统、蓄电池组、逆变与负载系统和控制机构;蓄电池组包括旋转电机、蓄电池、托盘和支架;位于托盘两侧的支架包括中部相互交接的固定杆和摆杆,摆杆的顶部设有可滑动的滑块,滑块上载有内接触头、外接触头或放电接触头,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托盘固接,当放电接触头所测的电压不足时,旋转电机带动托盘旋转,从而更换放电接触头所抵的蓄电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调节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在能源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而其中,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因其无污染、可再生、储量丰富并且具有很强的互补发电性等优势而被广为开发利用。
现有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包括光伏供电系统、风力供电系统、蓄电池和逆变与负载系统。光伏供电系统包括光伏电池组件、投射灯、光线传感器、光线传感器控制盒、水平方向和俯仰方向运动机构、摆杆、摆杆减速箱、摆杆支架、单相交流电动机、电容器、直流电动机、接近开关、微动开关、底座支架等。风力供电装置包括叶片、轮毂、发电机、机舱、尾舵、侧风偏航机械传动机构、直流电动机、塔架和基础、测速仪、测速仪支架、轴流风机、轴流风机支架、轴流风机框罩、单相交流电动机、电容器、风场运动机构箱、护栏、连杆、滚轮、万向轮、微动开关和接近开关等。
这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将光伏供电系统和风力供电系统所产生的电能储存到蓄电池中,当用户需要用电时,与蓄电池连接的逆变器会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通过输电线路送到用户负载处。也就是说,这种现有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风力供电系统和光伏供电系统共同工作发电的。
针对现有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其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1)光伏供电系统产生的电能与风力供电系统产生的电能均注入蓄电池中,蓄电池同事接受两个充电的电源,寿命容易下降。
(2)随着蓄电池放电给逆变与负载系统,蓄电池的电能越来越少,蓄电池的电压也会逐渐下降,从而供应给逆变与负载系统困难。
(3)蓄电池一边充电一边放电,蓄电池寿命减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随着蓄电池使用时间增长,蓄电池内的电能下降,蓄电池供应给逆变与负载系统的电能减少,导致逆变与负载系统的输入电能不足,逆变与负载系统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
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包括光伏供电系统、风力供电系统、蓄电池组、逆变与负载系统和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蓄电池组包括旋转电机、蓄电池、托盘和支架;
托盘的顶部开有第一盲孔组和第二盲孔组,第一盲孔组和第二盲孔组均以托盘中心为圆心周向均匀分布,且第一盲孔组和第二盲孔组的底部均设有接地的金属导电片;第一盲孔组包括若干第一盲孔,第二盲孔组包括若干第二盲孔,每个第二盲孔的圆心与托盘中心之间的连线一定穿过第一盲孔的圆心;第二盲孔均位于第一盲孔的内侧;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托盘底部的中心固接;
支架位于托盘两侧,支架包括固定杆和摆杆,固定杆与摆杆的中部铰接,摆杆的顶部设有可滑动的滑块,滑块上载有内接触头、外接触头或放电接触头,内接触头或外接触头连接有风力供电系统的输出正级或光伏供电系统的输出正级;内接触头能够与第一盲孔内的蓄电池正极接触,外接触头能够与第二盲孔内的蓄电池正极接触;摆杆的低端指向第一盲孔;放电接触头与逆变与负载系统的输入正级通过导线连接;
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放电接触头上的第一电压监控装置和用于控制旋转电机启停的控制器,第一电压监控装置用于检测与放电接触头接触的蓄电池所含的电量;当第一电压监控装置对蓄电池所测出的电压低于第一电压监控装置预设的标准电压时,控制器控制旋转电机所在电路导通;当第一电压监控装置对蓄电池所测出的电压高于或等于第一电压监控装置预设的标准电压时,控制器控制旋转电机所在电路断开。
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本方案中,在托盘顶部开设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第一盲孔在外侧,第二盲孔在内侧,这样将蓄电池放置在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内。
托盘左端的放电接触头通过导线连接逆变与负载系统,托盘的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内均设有接地的金属导电片,所有金属导电片均接地;这样的话,对于放在第一盲孔或第二盲孔内的蓄电池而言具有以下四种情况:
(a)与内接触头接触的蓄电池,该蓄电池的正极与电能弱的光伏供电系统/风力供电系统连接,蓄电池的负极通过金属导电片接地,因此该蓄电池正在接受光伏供电系统/风力供电系统的充电;
(b)与外接触头接触的蓄电池,该蓄电池的正极与电能强的风力供电系统/光伏供电系统连接,蓄电池的负极通过金属导电片接地,因此该蓄电池正在接受风力供电系统/光伏供电系统的充电;
(c)与放电接触头接触的蓄电池,该蓄电池的正极通过放电接触头连接逆变与负载系统,蓄电池的负极通过金属导电片接地,因此该蓄电池正在进行放电,且释放的电能发送给逆变与负载系统作为该系统的电能输入;
(d)没有与内接触头、外接触头或放电接触头中的任意一个接触的蓄电池,该蓄电池仅一端通过金属导电片接地,因此该蓄电池内的电能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第一电压监控装置对放电接触头上的电压进行检测,若放电电压数据小于或等于最低电压数据,则控制器就会控制与托盘中心通过输出轴连接的旋转电机启动,若放电电压数据大于最低电压数据,则控制器就会控制与托盘中心通过输出轴连接的旋转电机关闭;这样的话,就能够实现蓄电池的自动更换,且保证了输入到逆变与负载系统的电能在一定水平之上,保证逆变后的交流电能够正常使用。
因此本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针对第一盲孔内的蓄电池,仅由光伏供电系统或风力供电系统进行充电,避免多个充电来源,减少蓄电池寿命;(2)针对蓄电池,本方案中充电和放电是分开的,避免了蓄电池一边充电一边放电的情况,相比现有技术,提高了蓄电池的寿命;(3)本方案实现了放电到一定程度时,中断该正在放电的蓄电池与放电接触头的连接,自动断开放电,并自动控制托盘旋转,进而更换新的蓄电池重新进行放电。
进一步,支架还包括限位杆,摆杆与限位杆铰接,限位杆远离摆杆的一段开设第一螺纹孔,固定杆开有若干第二螺纹孔,摆杆上通过铰链连接有螺纹栓,螺纹栓能够穿过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本方案中,将限位杆远离摆杆的一端利用螺纹栓与固定杆连接,从而使得摆杆、限位杆和固定杆之间形成三角形,由于固定杆是固定的,所以本方案实现了摆杆的位置固定;此外,当用户需要改变摆杆与水平线之间的锐角角度时,仅需选择与限位杆连接的第二螺纹孔即可。
进一步,滑块设有挡板,摆杆的朝向第一盲孔的一侧设有凸轮,凸轮的凸部能够与挡板相抵,在旋转电机启动的一个周期内凸轮旋转一周。
本方案实现了托盘转动的时候,通过凸轮旋转带动载有外接触头的滑块上移,从而在与外接触头相抵的蓄电池旋转移动,外接触头失去蓄电池的支撑,凸轮转动,凸轮的凸起部与滑块上的挡板相抵,凸轮带动滑块上移动的同时还作为滑块和外接触头的支撑;并且,滑块带动外接触头上移,避免了外接触头下滑卡住蓄电池随着托盘旋转的运动轨迹。
进一步,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固设有第一圆锥齿,第一圆锥齿啮合有竖直的第二圆锥齿,第二圆锥齿同轴连接有第一皮带轮,凸轮同轴连接有第二皮带轮,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第一圆锥齿转动的一个周期内,第二圆锥齿旋转一周。
本方案中,旋转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带动了第一圆锥齿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圆锥齿转动,与第二圆锥齿同轴连接的皮带轮也就带动了第二皮带轮转动,最终使得凸轮旋转;也就是说,本方案中,托盘旋转的同事,凸轮也旋转,从而带动滑块上移。
进一步,凸轮同轴连接有第一微型电机的输出轴,控制器控制旋转电机旋转和停止的同时,控制器还控制微型电机启动和关闭。
本方案中,在控制器控制旋转电机转动的同时,控制器还控制微型电机带动凸轮转动。
进一步,摆杆远离第一盲孔的一侧设有固定的弧形板,弧形板上滑动连接有弧形尺条,弧形尺条的顶端设有固定板,固定板能够与摆杆相抵,弧形板开口一侧设有第二微型电机,第二微型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有齿轮,齿轮与弧形尺条啮合;外接触头设有第二电压监控装置,当第二电压监控装置对蓄电池所测出的已存电能高于或等于第一电压监控装置预设的满载电能数据时,控制器控制第二微型电机所在电路导通。
设置在外接触头上的第二电压监控装置对与外接触头接触的蓄电池进行检测得到已存电能数据:
若已存电能数据大于或等于满载电能数据,则控制器就会控制与齿轮同轴连接的第二微型电机启动,使得齿轮顺时针旋转,齿轮旋转带动了与齿轮啮合的弧形尺条顺时针方向下摆动,在弧形尺条摆动的过程中,弧形尺条上端的固定板抵住摆杆的右端,使得摆杆的右端摆动下压,摆杆与水平线之间的锐角角度逐渐减小,摆杆上的滑块在重力的作用下,外接触头从原先抵住第一盲孔内蓄电池的顶部,变成抵住第二盲孔内的蓄电池的顶部;
若已存电能数据小于满载电能数据,则控制器会控制第二微型电机带动齿轮逆时针旋转,齿轮的旋转带动与齿轮啮合的弧形尺条逆时针向上摆动,弧形尺条摆动过程中,弧形尺条上端的固定板逐渐放开对摆杆右端的压制,摆杆右端上扬,摆杆与水平线之间的锐角角度逐渐变小,摆杆上的滑块在重力作用下,外接触头从原先能够抵住第二盲孔内的蓄电池,变为能够抵住第一盲孔内的蓄电池;
因此本方案实现了,当外接触头给第一盲孔内的蓄电池充满电后自动调整,从而对第二盲孔内的蓄电池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实施例中光伏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实施例中风力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实施例中蓄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实施例中蓄电池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实施例中逆变与负载系统中主电路的电气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托盘1、第一盲孔21、第二盲孔22、放电接触头3、第三检测贴片31、外接触头4、第二检测贴片41、内接触头5、第一检测贴片51、凸轮6、滑块7、挡板71、摆杆8、固定板81、弧形尺条82、齿轮83。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
本发明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主要由光伏供电系统、风力供电系统、蓄电池组、逆变与负载系统。
(一)各部分的结构如下
(1)光伏供电系统
光伏供电系统如图1所示,从下到上依次为底座支架、水平方向和俯仰方向运动机构、摆杆支架911、摆杆和投射灯912。
底座支架顶部架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摆设有由四个光伏电池组件构成的光伏电池方阵913和安装在方阵中央的光线传感器。摆杆支架911呈倒L形,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竖直部的底端与底座支架焊接,水平部的下端面铰接摆杆,使得摆杆可摆动,摆杆远离水平部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投射灯912连接,途中投射灯912有两个,且这两个投射灯912的功率均为300W。摆杆底端与减速箱输出端连接,减速箱输入端连接单相交流电动机。单项交流电动机旋转时,通过减速箱驱动摆杆作圆周摆动。也就是说,单项交流电动机启动时,单项交流电动机旋转,减速箱驱动摆杆摆动,这里单项交流电机与减速箱之间的连接和减速箱与摆杆之间的连接均为现有技术,本方案并未对安装方式进行改进。
底座支架顶部还架设有水平方向和俯仰方向运动机构,该运动机构位于支撑架的左侧,包括水平运动减速箱、俯仰运动减速箱、水平运动和俯仰运动直流电动机;其中,水平运动和俯仰运动直流电动机旋转时,水平运动减速箱驱动支撑架左右水平移动,俯仰运动减速箱驱动光伏电池方阵913作向前后水平移动。也就是说,水平运动和俯仰运动直流电动机启动后,水平运动减速箱能够带动光伏电池方阵913和光线传感器集体左右移动,俯仰运动运动减速箱能够带动光伏电池方阵913和光线传感器集体前后移动。
(2)风力供电系统
风力供电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安装在塔架上的水平轴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水平轴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包括叶片915、轮毂、发电机、机舱、尾舵和侧风偏航机械传动机构。而本方案中的风场由轴流风机、轴流风机支架、轴流风机框罩、测速仪、测速仪支架、风场运动机构箱体、传动齿轮链机构、单相交流电动机、滚轮和万向轮等组成。
轴流风机和轴流风机框罩安装在风场运动机构箱体上部,传动齿轮链机构、单相交流电动机、滚轮和万向轮组成风场运动机构。当风场运动机构中的单相交流电动机旋转时,传动齿轮链机构带动滚轮转动,风场运动机构箱体围绕风力发电机的塔架作圆周旋转运动,当轴流风机输送可变风量风时,在风力发电机周围形成风向和风速可变的风场914。
在可变风场914中,风力发电机利用尾舵实现被动偏航迎风,使风力发电机输出最大电能。测速仪检测风场的风量,当风场914的风量超过安全值时,侧风偏航机械传动机构动作,使尾舵侧风45°,风力发电机叶片915转速变慢。当风场914的风量过大时,尾舵侧风90°,风力发电机处于制动状态。由于风场的风向可变,风力供电装置还具有解缆功能。
(3)蓄电池组
蓄电池组包括旋转电机、蓄电池、托盘1和支架;
如图3所示,托盘1的顶部开有第一盲孔组和第二盲孔组,第一盲孔组和第二盲孔组均以托盘1中心为圆心周向均匀分布,且第一盲孔组和第二盲孔组的底部均设有接地的金属导电片;第一盲孔组包括八个第一盲孔21,第二盲孔组包括四个第二盲孔22,每个第二盲孔22的圆心与托盘1中心之间的连线一定穿过第一盲孔21的圆心;第二盲孔22均位于第一盲孔21的内侧;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托盘1底部的中心焊接;
支架位于托盘1两侧,如图4所示,支架包括固定杆和摆杆8,固定杆与摆杆8的中部铰接,具体铰接方式为,固定杆顶端开有第一通孔,摆杆8中部焊接有固定轴,固定轴左侧摆杆8的重量大于固定轴右侧摆杆8的重量,保证摆杆8在平衡时呈左低右高;摆杆8的顶面开设有滑轨,滑轨上设置可滑动的滑块7,滑块7上载有内接触头5、外接触头4或放电接触头3,内接触头5或外接触头4连接有风力供电系统的输出正级或光伏供电系统的输出正级;内接触头5能够与第一盲孔21内的蓄电池正极接触,外接触头4能够与第二盲孔22内的蓄电池正极接触;摆杆8的低端指向第一盲孔21;放电接触头3与逆变与负载系统的输入正级通过导线连接;
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放电接触头3上的第一电压监控装置和用于控制旋转电机启停的控制器,第一电压监控装置用于检测与放电接触头3接触的蓄电池所含的电量;当第一电压监控装置对蓄电池所测出的电压低于第一电压监控装置预设的标准电压时,控制器控制旋转电机所在电路导通;当第一电压监控装置对蓄电池所测出的电压高于或等于第一电压监控装置预设的标准电压时,控制器控制旋转电机所在电路断开。
滑块7设有挡板71,摆杆8的朝向第一盲孔21的一侧设有凸轮6,凸轮6的凸部能够与挡板71相抵,述滑块7设有挡板71,摆杆8的朝向第一盲孔21的一侧设有凸轮6,凸轮6的凸部能够与挡板71相抵。
如图4所示,载有外接触头4的摆杆8右侧设有固定的弧形板,弧形板上滑动连接有弧形尺条82,弧形尺条82的顶端设有固定板81,固定板81能够与摆杆8相抵,弧形板开口一侧设有第二微型电机,第二微型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有齿轮83,齿轮83与弧形尺条82啮合;外接触头4设有第二电压监控装置,当第二压监控装置对蓄电池所测出的电压高于或等于第一电压监控装置预设的满载电能数据时,控制器控制第二微型电机所在电路导通。
(4)逆变与负载系统
逆变与负载系统的主电路主要由逆变器、交流调速系统、逆变器测试模块、发光管舞台灯光模块和警示灯组成,逆变与负载系统主电路电气原理如图5所示。
逆变器是将低压直流电源变换成高压交流电源的装置,本方案中,逆变器由DC-DC升压PWM控制芯片单元、驱动+升压功率MOS管单元、升压变压器、SPWM芯片单元、高压驱动芯片单元、全桥逆变功率MOS管单元、LC滤波器组成。逆变器的输入由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或蓄电池组提供,逆变器输出单相220V、50Hz的交流电源。
交流调速系统由变频器和三相交流电动机组成,逆变器的输出AC220V电源是变频器的输入电源,变频器将单相AC220V变换为三相AC220V供三相交流电动机使用。
逆变电源控制单元的AC220V电源由逆变器提供,逆变电源控制单元输出的DC24V供发光管舞台灯光模块使用。
逆变器测试模块用于检测逆变器的死区、基波、SPWM波形。
接插座CON13将DC12V电源供给逆变与负载系统使用。
(5)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主要由计算机,力控组态软件、检测贴片组成。本方案中,检测贴片有三个,分别为第一检测贴片、第二检测贴片和第三检测贴片。其中第一检测贴片贴在放内接触头上,第二检测贴片贴在外接触头上,第三检测贴片贴在放电接触头上。
力控组态软件通过第一检测贴片对内接触头上的电压进行检测并将所测电压显示在计算机的显示屏上,通过第二检测贴片对外接触头上的电压进行检测并将所测电压显示在计算机的显示屏上,通过第三检测贴片对放电接触头上的电压进行检测并将所测电压显示在计算机的显示屏上。
同时监控系统还对光伏供电系统产生的电能和风力供电系统产生的电能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计算机。
其中,第一电压监控装置为连接力控组态软件的第一检测贴片,第二电压监控装置为连接力控组态软件的第二检测贴片,计算机还与控制器相连。
(二)工作过程
本方案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使用时具有以下工作情况:
1、如图1所示的光伏供电系统,采集光能,而后将光能通过光伏电池方阵转化为光感直流电。
2、如图2所示的风力供电系统,采集风能,而后将风能通过风场和风力发电机转化为风感直流电。
3、监控系统对光感直流电和风感直流电在单位时间内所带的电能进行采集,而后将这些采集的数据发送给计算机,计算机处理器中的对比模块,将这两个电能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计算机处理器中的控制模块,将电能少的接入到内接触头5上,电能多的接入到外接触头4上。
4、如图3所示,托盘1左端的放电接触头3通过导线连接逆变与负载系统,托盘1的第一盲孔21和第二盲孔22内均设有接地的金属导电片,所有金属导电片均接地;这样的话,对于放在第一盲孔21或第二盲孔22内的蓄电池而言具有以下四种情况——(a)与内接触头5接触的蓄电池,该蓄电池的正极与电能弱的光伏供电系统/风力供电系统连接,蓄电池的负极通过金属导电片接地,因此该蓄电池正在接受光伏供电系统/风力供电系统的充电;(b)与外接触头4接触的蓄电池,该蓄电池的正极与电能强的风力供电系统/光伏供电系统连接,蓄电池的负极通过金属导电片接地,因此该蓄电池正在接受风力供电系统/光伏供电系统的充电;(c)与放电接触头3接触的蓄电池,该蓄电池的正极通过放电接触头3连接逆变与负载系统,蓄电池的负极通过金属导电片接地,因此该蓄电池正在进行放电,且释放的电能发送给逆变与负载系统作为该系统的电能输入;(d)没有与内接触头5、外接触头4或放电接触头3中的任意一个接触的蓄电池,该蓄电池仅一端通过金属导电片接地,因此该蓄电池内的电能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5、如图3所示,监控系统通过第三检测贴片31对放电接触头3上的电压进行检测,并将测得的放电电压数据发送给计算机,计算机的处理器中的对比模块从存储模块中调出蓄电池最低电压数据,并将放电电压数据与蓄电池最低电压数据进行对比,若放电电压数据小于或等于最低电压数据,则处理器中的控制模块就会控制与托盘1中心通过输出轴连接的旋转电机启动,若放电电压数据大于最低电压数据,则处理器中的控制模块就会控制与托盘1中心通过输出轴连接的旋转电机关闭;这样的话,就能够实现蓄电池的自动更换,且保证了输入到逆变与负载系统的电能在一定水平之上,保证逆变后的交流电能够正常使用。
6、如图3所示,与电能较多的风力供电系统/光伏供电系统的外接触头4上设有第二检测贴片41,第二检测贴片41对与外接触头4接触的蓄电池进行检测,从而使得计算机处理器得到该蓄电池的已存电能数据,计算机处理器中的对比模块从存储模块中调出蓄电池满载电能数据,并将已存电能数据与满载电能数据进行对比:
(a)若已存电能数据大于或等于满载电能数据,则处理器中的控制模块就会控制与齿轮83同轴连接的第二微型电机启动,使得齿轮83顺时针旋转,齿轮83旋转带动了与齿轮83啮合的弧形尺条82顺时针方向下摆动,在弧形尺条82摆动的过程中,弧形尺条82上端的挡板71抵住摆杆8的右端,使得摆杆8的右端摆动下压,摆杆8与水平线之间的锐角角度逐渐减小,摆杆8上的滑块7在重力的作用下,外接触头4从原先抵住第一盲孔21内蓄电池的顶部,变成抵住第二盲孔22内的蓄电池的顶部;
(b)若已存电能数据小于满载电能数据,则处理器中的控制模块会控制第二微型电机带动齿轮83逆时针旋转,齿轮83的旋转带动与齿轮83啮合的弧形尺条82逆时针向上摆动,弧形尺条82摆动过程中,弧形尺条82上端的固定板81逐渐放开对摆杆8右端的压制,摆杆8右端上扬,摆杆8与水平线之间的锐角角度逐渐变小,摆杆8上的滑块7在重力作用下,外接触头4从原先能够抵住第二盲孔22内的蓄电池,变为能够抵住第一盲孔21内的蓄电池;
因此本方案实现了,当外接触头4给第一盲孔21内的蓄电池充满电后自动调整,从而对第二盲孔22内的蓄电池充电;
其中在实现部分摆杆8的左端重量大于摆杆8右端的重量,所以保证摆杆8平衡时是处于左端底右端高的,便于摆杆8的恢复原位;本申请中还可以在摆杆8的右端用拉簧与整个蓄电池组外壳连接,利用拉力提供摆杆8快速恢复原位的动力。
7、逆变与负载系统接受到蓄电池放电接触头3传输的直流电的电能,并通过逆变器将该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并进行调配调幅,分配到各家。
8、管理者可以在计算机的显示屏上看到各个部分的电压,进行监查,便于及时了解险情,其中显示屏显示的信息包括,第一检测贴片51检测到的电压、第二检测贴片41检测到的电压、第三检测贴片31检测到的电压、第二检测贴片41检测到的电能、在一段时间内(如1s内)光伏供电系统产生的电能和在同样地一段时间内(如1s)风力供电系统产生的电能。
此外:控制器就是计算机的控制模块之一,第一电压监控装置为第三检测贴片,第二电
压监控装置为第二检测贴片。
本方案还提供了一种改变摆杆与水平线之间锐角角度的方式:支架还包括限位杆,摆杆与限位杆铰接,限位杆远离摆杆的一段开设第一螺纹孔,固定杆开有若干第二螺纹孔,摆杆上通过铰链连接有螺纹栓,螺纹栓能够穿过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使用时,将限位杆远离摆杆的一端利用螺纹栓与固定杆连接,从而使得摆杆、限位杆和固定杆之间形成三角形,由于固定杆是固定的,所以本方案实现了摆杆的位置固定;且用户可以选择第二螺纹孔,从而改变限位杆与固定杆之间的角度,从而改变摆杆的位置。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6)
1.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包括光伏供电系统、风力供电系统、蓄电池组、逆变与负载系统和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蓄电池组包括旋转电机、蓄电池、托盘和支架;
托盘的顶部开有第一盲孔组和第二盲孔组,第一盲孔组和第二盲孔组均以托盘中心为圆心周向均匀分布,且第一盲孔组和第二盲孔组的底部均设有接地的金属导电片;第一盲孔组包括若干第一盲孔,第二盲孔组包括若干第二盲孔,每个第二盲孔的圆心与托盘中心之间的连线一定穿过第一盲孔的圆心;第二盲孔均位于第一盲孔的内侧;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托盘底部的中心固接;
支架位于托盘两侧,支架包括固定杆和摆杆,固定杆与摆杆的中部铰接,摆杆的顶部设有可滑动的滑块,滑块上载有内接触头、外接触头或放电接触头,内接触头或外接触头连接有风力供电系统的输出正级或光伏供电系统的输出正级;内接触头能够与第一盲孔内的蓄电池正极接触,外接触头能够与第二盲孔内的蓄电池正极接触;摆杆的低端指向第一盲孔;放电接触头与逆变与负载系统的输入正级通过导线连接;
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放电接触头上的第一电压监控装置和用于控制旋转电机启停的控制器,第一电压监控装置用于检测与放电接触头接触的蓄电池所含的电量;当第一电压监控装置对蓄电池所测出的电压低于第一电压监控装置预设的标准电压时,控制器控制旋转电机所在电路导通;当第一电压监控装置对蓄电池所测出的电压高于或等于第一电压监控装置预设的标准电压时,控制器控制旋转电机所在电路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架还包括限位杆,摆杆与限位杆铰接,限位杆远离摆杆的一段开设第一螺纹孔,固定杆开有若干第二螺纹孔,摆杆上通过铰链连接有螺纹栓,螺纹栓能够穿过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滑块设有挡板,摆杆的朝向第一盲孔的一侧设有凸轮,凸轮的凸部能够与挡板相抵,在旋转电机启动的一个周期内凸轮旋转一周。
4.根据权利要求3的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固设有第一圆锥齿,第一圆锥齿啮合有竖直的第二圆锥齿,第二圆锥齿同轴连接有第一皮带轮,凸轮同轴连接有第二皮带轮,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第一圆锥齿转动的一个周期内,第二圆锥齿旋转一周。
5.根据权利要求3的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凸轮同轴连接有第一微型电机的输出轴,控制器控制旋转电机旋转和停止的同时,控制器还控制微型电机启动和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摆杆远离第一盲孔的一侧设有固定的弧形板,弧形板上滑动连接有弧形尺条,弧形尺条的顶端设有固定板,固定板能够与摆杆相抵,弧形板开口一侧设有第二微型电机,第二微型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有齿轮,齿轮与弧形尺条啮合;外接触头设有第二电压监控装置,当第二电压监控装置对蓄电池所测出的已存电能高于或等于第一电压监控装置预设的满载电能数据时,控制器控制第二微型电机所在电路导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56246.7A CN108988738B (zh) | 2018-07-27 | 2018-07-27 | 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56246.7A CN108988738B (zh) | 2018-07-27 | 2018-07-27 | 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88738A true CN108988738A (zh) | 2018-12-11 |
CN108988738B CN108988738B (zh) | 2020-03-24 |
Family
ID=64552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56246.7A Active CN108988738B (zh) | 2018-07-27 | 2018-07-27 | 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988738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466783U (zh) * | 2009-02-13 | 2010-05-12 | 路建乡 | 基于光伏阵列切换控制的风光互补发电电源装置 |
CN202888945U (zh) * | 2012-06-28 | 2013-04-17 | 珠海麟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多电池控制装置 |
CN103457342A (zh) * | 2012-06-01 | 2013-12-18 | 索尼公司 | 电源装置和电源切换方法 |
CN203416025U (zh) * | 2013-08-30 | 2014-01-29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家用太阳能供电设备 |
CN106099010A (zh) * | 2016-08-26 | 2016-11-09 | 周玉梅 | 一种电池的自动更换装置 |
CN206271287U (zh) * | 2016-11-03 | 2017-06-20 | 江苏伟创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
CN206524677U (zh) * | 2017-01-23 | 2017-09-26 |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plc双电源供电装置 |
-
2018
- 2018-07-27 CN CN201810856246.7A patent/CN10898873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466783U (zh) * | 2009-02-13 | 2010-05-12 | 路建乡 | 基于光伏阵列切换控制的风光互补发电电源装置 |
CN103457342A (zh) * | 2012-06-01 | 2013-12-18 | 索尼公司 | 电源装置和电源切换方法 |
CN202888945U (zh) * | 2012-06-28 | 2013-04-17 | 珠海麟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多电池控制装置 |
CN203416025U (zh) * | 2013-08-30 | 2014-01-29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家用太阳能供电设备 |
CN106099010A (zh) * | 2016-08-26 | 2016-11-09 | 周玉梅 | 一种电池的自动更换装置 |
CN206271287U (zh) * | 2016-11-03 | 2017-06-20 | 江苏伟创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
CN206524677U (zh) * | 2017-01-23 | 2017-09-26 |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plc双电源供电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88738B (zh) | 2020-03-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250503U (zh) | 风光互补发电的自卸风载式广告牌系统 | |
CN204993159U (zh) | 基于中央空调排风和太阳能互补发电装置 | |
CN107403047A (zh) | 一种含风机和光伏发电的直流微电网数字物理仿真平台及仿真方法 | |
CN105207340B (zh) | 一种风光互补新能源应用实验平台 | |
CN102832638A (zh) | 一种基于电池储能的风电场低电压穿越控制系统 | |
CN201373321Y (zh) | 风力与太阳能混合式的可升降led路灯 | |
CN113644731A (zh) | 一种对无人机机巢进行供电的野外供电系统 | |
CN201255349Y (zh) | 风光互补跟踪式路灯 | |
CN104300565A (zh) | 一种变桨系统和变桨系统供电方法 | |
CN108988738A (zh) | 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 |
CN204349857U (zh) | 一种发电装置 | |
CN102957189A (zh) | 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 |
CN115347610A (zh) | 一种考虑防眩和风力发电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供电系统 | |
CN102299542A (zh) | 新能源增效充电控制器 | |
CN202153651U (zh) | 离网型新能源发电系统的高压储能装置 | |
CN206097645U (zh) | 储能实训系统 | |
CN203464147U (zh) | 太阳能风能互补发电照明系统 | |
CN201288982Y (zh) | 水平尾舵侧偏免解缆风光互补路灯 | |
CN203939627U (zh) | 基于垂直轴风机的高速公路风力发电系统 | |
CN202957619U (zh) | 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 |
CN209228535U (zh) | 用于风电机组的储能系统和风电机组 | |
CN112324616A (zh) | 一种防止风力发电机组超速的自动偏航控制装置 | |
CN203377633U (zh) | 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控制器 | |
CN202444667U (zh) | 风光互补led灯控制系统 | |
CN207094448U (zh) | 一种风光互补照明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