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88377B - 一种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88377B CN108988377B CN201710395267.9A CN201710395267A CN108988377B CN 108988377 B CN108988377 B CN 108988377B CN 201710395267 A CN201710395267 A CN 201710395267A CN 108988377 B CN108988377 B CN 10898837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 energy storage
- load
- grid
- swi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6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8000011001 backwa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7600 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8044 dehyd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6297 dehyd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101000939500 Homo sapiens UBX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1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02100029645 UBX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1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PLUBXMRUUVWRLT-UHFFFAOYSA-N Ethyl methanesulfonate Chemical compound CCOS(C)(=O)=O PLUBXMRUUVWRLT-UHFFFAOYSA-N 0.000 claims 7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02J3/382—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保工程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及控制方法。独特的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直接采样和跟踪频率、相位完成并网/离网投切及转换;利用储能系统调剂充放电电量改善了新能源电力的不稳定性,通过削峰填谷提高用电的经济性,既环保又经济(目前光伏发电已经低于电网商业电价,这个趋势将将继续);储能系统储的余补缺使得光伏、风电新能源直接交流供电提高了效率和稳定性,还解决了整个工程系统不间断大规模供电问题,提高了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储能系统作为微电网的支撑电源,对于电网接入不便以及生态环保要求高的环境,实现新能源微电网发电供电;本技术方案是环保工程配用电力的新方式,也是经济、环保用电的趋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工程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
背景技术
日益受到重视的环境保护,对环保处理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实时监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促进了环保处理工程不断研发和更加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对环保处理工程及系统建设提出了诸多挑战。以污水处理工程为例,污水处理工程大多建设在独立的区域,特别是广大的乡村,使其运行必须进行电力接入工程建设;需要且必须实现使其无人或少人值守的自动运行实时监控系统;保障污水处理工程正常运行的稳定并可靠供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污水处理工程的监控系统必备不间断供电系统,这是污水处理工程安全可靠运行的保障,但是这样会增加电力设施的投资,传统普遍应用的风、光与储能直流并接逆变供电不能稳定可靠满足用电需求。
为了减少电力接入的电力建设工程投入,稳定可靠利用太阳能、风能新能源电力,使项目系统运行既环保又经济(目前光伏发电已经低于电网商业供电的电价,并且这个趋势将不断持续);为间歇波动的新能源电力交流直接供电并采用合理配置的储能系统进行储余补缺,大大提高新能源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同时还解决了整个工程系统不间断大规模供电问题,提高了项目系统整体运行的可靠性;特别是储能系统使得光伏、风电新能源供电能够稳定供电的同时承担了微电网的支撑电源,有利于离网独立供电和并网电网的削峰填谷及工程系统的应急供电,是环保工程配用电力的新方式,也是经济、环保用电的趋势。
发明内容
为此,提出一种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包括:电网通断开关、风电逆变器、光伏逆变器、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风能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储能蓄电池系统、储能蓄电池管理系统BMS、电力线、BMS总线、风电接入开关、光电接入开关、储能电力接入开关、供电计量装置、负荷配电柜、环保工程系统局域通信网、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CAN总线、电网电参数采集装置、负荷电力参数采集装置、提升泵负荷接电开关、提升泵负荷控制装置、提升泵负荷设备、曝气设备接电开关、曝气设备控制装置、曝气设备负荷、脱水设备接电开关、脱水设备控制装置、脱水设备负荷、送气排风装置接电开关、送气排风装置控制器、送气排风装置负荷、反冲洗设备接电开关、反冲洗设备控制装置、反冲洗设备负荷、负荷电力线、电网、电网双向计量装置、公共通信网、远程终端、BMS电源转换装置;其中:
电网通过电网通断开关及电网双向计量装置连接电力线并由电力线依次通过供电计量装置、负荷配电柜接入负荷电力线,构成电网为负荷供电的电力路径;
电网通过电网通断开关及电网双向计量装置连接电力线并由电力线通过储能电力接入开关依次连接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和储能蓄电池系统,构成电网为储能蓄电池系统充电补电的电力路径;
风能发电系统连接风电逆变器并由风电逆变器通过风电接入开关接入电力线再由电力线依次通过供电计量装置、负荷配电柜接入负荷电力线,构成风能发电系统为负荷供电的电力路径;
风能发电系统连接风电逆变器并由风电逆变器通过风电接入开关接入电力线再由电力线依次通过电网双向计量装置和电网通断开关接入电网,构成风能发电系统为电网馈电供电的电力路径;
光伏发电系统连接光伏逆变器并光伏逆变器通过光电接入开关接入电力线再由电力线依次通过供电计量装置、负荷配电柜接入负荷电力线,构成光伏发电系统为负荷供电的电力路径;
光伏发电系统连接光伏逆变器并光伏逆变器通过光电接入开关接入电力线再由电力线依次通过电网双向计量装置和电网通断开关接入电网,构成光伏发电系统为电网馈电供电的电力路径;
储能蓄电池系统连接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并由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通过储能电力接入开关接入电力线再由电力线依次通过供电计量装置、负荷配电柜接入负荷电力线,构成储能蓄电池系统为负荷供电的电力路径;
储能蓄电池系统连接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并由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通过储能电力接入开关接入电力线再由电力线依次通过电网双向计量装置和电网通断开关接入电网,构成储能蓄电池系统为电网应急供电的电力路径;
提升泵负荷设备接入提升泵负荷控制装置并由提升泵负荷控制装置通过提升泵负荷接电开关连接负荷电力线,构成提升泵负荷设备用电取电的电力路径;
曝气设备负荷接入曝气设备控制装置并由曝气设备控制装置通过曝气设备接电开关连接负荷电力线,构成曝气设备负荷用电取电的电力路径;
脱水设备负荷接入脱水设备控制装置并由脱水设备控制装置通过脱水设备接电开关连接负荷电力线,构成脱水设备负荷用电取电的电力路径;
送气排风装置负荷接入送气排风装置控制器并由送气排风装置控制器通过送气排风装置接电开关连接负荷电力线,构成送气排风装置负荷用电取电的电力路径;
反冲洗设备负荷接入反冲洗设备控制装置并由反冲洗设备控制装置通过反冲洗设备接电开关连接负荷电力线,构成反冲洗设备负荷用电取电的电力路径;
储能蓄电池管理系统BMS通过BMS电源转换装置接入电力线,构成储能蓄电池管理系统BMS用电取电的电力路径;
储能蓄电池管理系统BMS通过BMS总线分别连接储能蓄电池系统和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构成BMS总线对储能蓄电池系统监控和充放电提示与报警的链路;
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通过CAN总线分别连接电网电参数采集装置、负荷电力参数采集装置以及电网通断开关,构成实时频率、相位跟踪与并网/离网切换控制的快速信息链路;
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通过环保工程系统局域通信网分别连接提升泵负荷控制装置、曝气设备控制装置、脱水设备控制装置、送气排风装置控制器、反冲洗设备控制装置,构成环保工程系统运行工艺监测控制链路;
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通过环保工程系统局域通信网分别连接电网通断开关、风电逆变器、光伏逆变器、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储能蓄电池管理系统BMS、风电接入开关、光电接入开关、储能电力接入开关、供电计量装置、负荷配电柜、提升泵负荷接电开关、曝气设备接电开关、脱水设备接电开关、送气排风装置接电开关、反冲洗设备接电开关、电网双向计量装置,构成环保工程系统运行与发电供电能量实时管控链路;
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通过公共通信网与远程终端链接,构成环保工程系统远程监控链路;
其系统的控制方法是:
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调控电网、风能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储能蓄电池系统互补并安全、经济、可靠的优化供电,使其相应电力满足:
新能源电力NP=风电WP+光电SP;则系统运行是电力控制应满足:
电网电力PP+新能源电力NP+储能系统电力CP=负荷用电UP;
且优化控制为:
电网谷价电时段:NP+电网调剂电力ΔPP=UP+CP;
电网峰价电时段:NP+CP+ΔPP=UP;
电网平价电时段:当NP<UP时,则NP+ΔPP=UP;
当NP≥UP时,则NP=储能调剂电力ΔCP+UP;
离网供电时段:
在电网断电及离网运行,由储能系统作为支撑电力并采用间歇波动的新能源电力交流直接供电,由分组配置的储能系统实时进行储余补缺,同时用电负荷提升泵负荷控制装置、曝气设备控制装置、脱水设备控制装置、送气排风装置控制器、反冲洗设备控制装置受控分时异步执行开启的操控,并且控制满足:
NP=ΔCP+UP,
且SOCL≤当前储能系统电量SOCI≤SOCH;
(其中:SOCL为储能系统允许的最低电量,SOCH为储能系统允许的最高电量)。
所述一种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频率、相位跟踪与并网/离网切换控制的特征是: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在电网来电/断电或接收到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的并网/离网切换控制指令后,根据电网电参数采集装置、负荷电力参数采集装置的电参数进行分次调整频率、相位,使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调节并与电网电力/负荷电力的频率、相位一致时,向电网通断开关发出接通/断开的指令,同时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调整及运行在电流源/电压源模式。
所述一种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配置的储能系统实时进行储余补缺的特征是:对于没有电网接入的离网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由连接储能蓄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储能蓄电池系统和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构成的储能充放电系统,分为至少两个可以独立受控运行的储能充放电子系统,根据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的调控指令完成储能蓄电池的动态维护和受控充放电过程。
所述一种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控分时异步执行开启的操控的特征是: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监测到用电负荷提升泵负荷控制装置、曝气设备控制装置、脱水设备控制装置、送气排风装置控制器、反冲洗设备控制装置需要进行开启的动作时,由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发出调控指令,通过环保工程系统局域通信网控制用电负荷提升泵负荷控制装置、曝气设备控制装置、脱水设备控制装置、送气排风装置控制器、反冲洗设备控制装置进行分别异步分时开启操控,避免同时启动造成对离网微电网的冲击及产生供电故障。
本发明一种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独特的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直接采样和跟踪频率、相位完成并网/离网投切及转换;利用储能系统调剂充放电电量不仅改善了新能源电力的不稳定性,而且可以削峰填谷提高用电的经济性,既环保又经济(目前光伏发电已经低于电网商业供电的电价,并且这个趋势将不断持续);特别是储能系统储余补缺使得光伏、风电新能源直接交流供电提高了效率和稳定性,同时承担了微电网的支撑电源,对于电力接入不便以及生态环保要求高的环境,可以实现新能源微电网发电供电;同时还解决了整个工程系统不间断大规模供电问题,提高了系统供电的可靠性;本技术方案是环保工程配用电力的新方式,也是经济、环保用电的趋势。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实施例子,结合图1对一种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给予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技术与方案不限于本实施例子给出的内容。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包括:电网通断开关(1)、风电逆变器(2)、光伏逆变器(3)、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风能发电系统(5)、光伏发电系统(6)、储能蓄电池系统(7)、储能蓄电池管理系统BMS(8)、电力线(9)、BMS总线(10)、风电接入开关(11)、光电接入开关(12)、储能电力接入开关(13)、供电计量装置(14)、负荷配电柜(15)、环保工程系统局域通信网(16)、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17)、CAN总线(18)、电网电参数采集装置(19)、负荷电力参数采集装置(20)、提升泵负荷接电开关(21)、提升泵负荷控制装置(22)、提升泵负荷设备(23)、曝气设备接电开关(24)、曝气设备控制装置(25)、曝气设备负荷(26)、脱水设备接电开关(27)、脱水设备控制装置(28)、脱水设备负荷(29)、送气排风装置接电开关(30)、送气排风装置控制器(31)、送气排风装置负荷(32)、反冲洗设备接电开关(33)、反冲洗设备控制装置(34)、反冲洗设备负荷(35)、负荷电力线(36)、电网(37)、电网双向计量装置(38)、公共通信网(39)、远程终端(40)、BMS电源转换装置(41);其中:
电网(37)通过电网通断开关(1)及电网双向计量装置(38)连接电力线(9)并由电力线(9)依次通过供电计量装置(14)、负荷配电柜(15)接入负荷电力线(36),构成电网(37)为负荷供电的电力路径;
电网(37)通过电网通断开关(1)及电网双向计量装置(38)连接电力线(9)并由电力线(9)通过储能电力接入开关(13)依次连接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和储能蓄电池系统(7),构成电网(37)为储能蓄电池系统(7)充电补电的电力路径;
风能发电系统(5)连接风电逆变器(2)并由风电逆变器(2)通过风电接入开关(11)接入电力线(9)再由电力线(9)依次通过供电计量装置(14)、负荷配电柜(15)接入负荷电力线(36),构成风能发电系统(5)为负荷供电的电力路径;
风能发电系统(5)连接风电逆变器(2)并由风电逆变器(2)通过风电接入开关(11)接入电力线(9)再由电力线(9)依次通过电网双向计量装置(38)和电网通断开关(1)接入电网(37),构成风能发电系统(5)为电网(37)馈电供电的电力路径;
光伏发电系统(6)连接光伏逆变器(3)并光伏逆变器(3)通过光电接入开关(12)接入电力线(9)再由电力线(9)依次通过供电计量装置(14)、负荷配电柜(15)接入负荷电力线(36),构成光伏发电系统(6)为负荷供电的电力路径;
光伏发电系统(6)连接光伏逆变器(3)并光伏逆变器(3)通过光电接入开关(12)接入电力线(9)再由电力线(9)依次通过电网双向计量装置(38)和电网通断开关(1)接入电网(37),构成光伏发电系统(6)为电网(37)馈电供电的电力路径;
储能蓄电池系统(7)连接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并由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通过储能电力接入开关(13)接入电力线(9)再由电力线(9)依次通过供电计量装置(14)、负荷配电柜(15)接入负荷电力线(36),构成储能蓄电池系统(7)为负荷供电的电力路径;
储能蓄电池系统(7)连接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并由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通过储能电力接入开关(13)接入电力线(9)再由电力线(9)依次通过电网双向计量装置(38)和电网通断开关(1)接入电网(37),构成储能蓄电池系统(7)为电网(37)应急供电的电力路径;
提升泵负荷设备(23)接入提升泵负荷控制装置(22)并由提升泵负荷控制装置(22)通过提升泵负荷接电开关(21)连接负荷电力线(36),构成提升泵负荷设备(23)用电取电的电力路径;
曝气设备负荷(26)接入曝气设备控制装置(25)并由曝气设备控制装置(25)通过曝气设备接电开关(24)连接负荷电力线(36),构成曝气设备负荷(26)用电取电的电力路径;
脱水设备负荷(29)接入脱水设备控制装置(28)并由脱水设备控制装置(28)通过脱水设备接电开关(27)连接负荷电力线(36),构成脱水设备负荷(29)用电取电的电力路径;
送气排风装置负荷(32)接入送气排风装置控制器(31)并由送气排风装置控制器(31)通过送气排风装置接电开关(30)连接负荷电力线(36),构成送气排风装置负荷(32)用电取电的电力路径;
反冲洗设备负荷(35)接入反冲洗设备控制装置(34)并由反冲洗设备控制装置(34)通过反冲洗设备接电开关(33)连接负荷电力线(36),构成反冲洗设备负荷(35)用电取电的电力路径;
储能蓄电池管理系统BMS(8)通过BMS电源转换装置(41)接入电力线(9),构成储能蓄电池管理系统BMS(8)用电取电的电力路径;
储能蓄电池管理系统BMS(8)通过BMS总线(10)分别连接储能蓄电池系统(7)和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构成BMS总线(10)对储能蓄电池系统(7)监控和充放电提示与报警的链路;
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通过CAN总线(18)分别连接电网电参数采集装置(19)、负荷电力参数采集装置(20)以及电网通断开关(1),构成实时频率、相位跟踪与并网/离网切换控制的快速信息链路;
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17)通过环保工程系统局域通信网(16)分别连接提升泵负荷控制装置(22)、曝气设备控制装置(25)、脱水设备控制装置(28)、送气排风装置控制器(31)、反冲洗设备控制装置(34),构成环保工程系统运行工艺监测控制链路;
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17)通过环保工程系统局域通信网(16)分别连接电网通断开关(1)、风电逆变器(2)、光伏逆变器(3)、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储能蓄电池管理系统BMS(8)、风电接入开关(11)、光电接入开关(12)、储能电力接入开关(13)、供电计量装置(14)、负荷配电柜(15)、提升泵负荷接电开关(21)、曝气设备接电开关(24)、脱水设备接电开关(27)、送气排风装置接电开关(30)、反冲洗设备接电开关(33)、电网双向计量装置(38),构成环保工程系统运行与发电供电能量实时管控链路;
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17)通过公共通信网(39)与远程终端(40)链接,构成环保工程系统远程监控链路;
其系统的控制方法是:
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17)调控电网(37)、风能发电系统(5)、光伏发电系统(6)、储能蓄电池系统(7)互补并安全、经济、可靠的优化供电,使其相应电力满足:
新能源电力NP=风电WP+光电SP;则系统运行是电力控制应满足:
电网电力PP+新能源电力NP+储能系统电力CP=负荷用电UP;
且优化控制为:
电网谷价电时段:NP+电网调剂电力ΔPP=UP+CP;
电网峰价电时段:NP+CP+ΔPP=UP;
电网平价电时段:当NP<UP时,则NP+ΔPP=UP;
当NP≥UP时,则NP=储能调剂电力ΔCP+UP;
离网供电时段:
在电网(37)断电及离网运行,由储能系统作为支撑电力并采用间歇波动的新能源电力交流直接供电,由分组配置的储能系统实时进行储余补缺,同时用电负荷提升泵负荷控制装置(22)、曝气设备控制装置(25)、脱水设备控制装置(28)、送气排风装置控制器(31)、反冲洗设备控制装置(34)受控分时异步执行开启的操控,并且控制满足:
NP=ΔCP+UP,
且SOCL≤当前储能系统电量SOCI≤SOCH;
其中:SOCL为储能系统允许的最低电量,SOCH为储能系统允许的最高电量。
所述一种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频率、相位跟踪与并网/离网切换控制的特征是: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在电网(37)来电/断电或接收到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17)的并网/离网切换控制指令后,根据电网电参数采集装置(19)、负荷电力参数采集装置(20)的电参数进行分次调整频率、相位,使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调节并与电网电力/负荷电力的频率、相位一致时,向电网通断开关(1)发出接通/断开的指令,同时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调整及运行在电流源/电压源模式。
所述一种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配置的储能系统实时进行储余补缺的特征是:对于没有电网(37)接入的离网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由连接储能蓄电池管理系统BMS(8)的储能蓄电池系统(7)和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构成的储能充放电系统,分为至少两个可以独立受控运行的储能充放电子系统,根据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17)的调控指令完成储能蓄电池的动态维护和受控充放电过程。
所述一种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控分时异步执行开启的操控的特征是: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17)监测到用电负荷提升泵负荷控制装置(22)、曝气设备控制装置(25)、脱水设备控制装置(28)、送气排风装置控制器(31)、反冲洗设备控制装置(34)需要进行开启的动作时,由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17)发出调控指令,通过环保工程系统局域通信网(16)控制用电负荷提升泵负荷控制装置(22)、曝气设备控制装置(25)、脱水设备控制装置(28)、送气排风装置控制器(31)、反冲洗设备控制装置(34)进行分别异步分时开启操控,避免同时启动造成对离网微电网的冲击及产生供电故障。
本发明一种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及控制方法,独特的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直接采样和跟踪频率、相位完成并网/离网投切及转换;利用储能系统调剂充放电电量不仅改善了新能源电力的不稳定性,而且可以削峰填谷提高用电的经济性,既环保又经济(目前光伏发电已经低于电网商业供电的电价,并且这个趋势将不断持续);特别是储能系统储余补缺使得光伏、风电新能源直接交流供电提高了效率和稳定性,同时承担了微电网的支撑电源,对于电力接入不便以及生态环保要求高的环境,可以实现新能源微电网发电供电;同时还解决了整个工程系统不间断大规模供电问题,提高了系统供电的可靠性;本技术方案是环保工程配用电力的新方式,也是经济、环保用电的趋势。
Claims (4)
1.一种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包括:电网通断开关(1)、风电逆变器(2)、光伏逆变器(3)、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风能发电系统(5)、光伏发电系统(6)、储能蓄电池系统(7)、储能蓄电池管理系统BMS(8)、电力线(9)、BMS总线(10)、风电接入开关(11)、光电接入开关(12)、储能电力接入开关(13)、供电计量装置(14)、负荷配电柜(15)、环保工程系统局域通信网(16)、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17)、CAN总线(18)、电网电参数采集装置(19)、负荷电力参数采集装置(20)、提升泵负荷接电开关(21)、提升泵负荷控制装置(22)、提升泵负荷设备(23)、曝气设备接电开关(24)、曝气设备控制装置(25)、曝气设备负荷(26)、脱水设备接电开关(27)、脱水设备控制装置(28)、脱水设备负荷(29)、送气排风装置接电开关(30)、送气排风装置控制器(31)、送气排风装置负荷(32)、反冲洗设备接电开关(33)、反冲洗设备控制装置(34)、反冲洗设备负荷(35)、负荷电力线(36)、电网(37)、电网双向计量装置(38)、公共通信网(39)、远程终端(40)、BMS电源转换装置(41);其中:
电网(37)通过电网通断开关(1)及电网双向计量装置(38)连接电力线(9)并由电力线(9)依次通过供电计量装置(14)、负荷配电柜(15)接入负荷电力线(36),构成电网(37)为负荷供电的电力路径;
电网(37)通过电网通断开关(1)及电网双向计量装置(38)连接电力线(9)并由电力线(9)通过储能电力接入开关(13)依次连接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和储能蓄电池系统(7);构成电网(37)为储能蓄电池系统(7)充电补电的电力路径;
风能发电系统(5)连接风电逆变器(2)并由风电逆变器(2)通过风电接入开关(11)接入电力线(9)再由电力线(9)依次通过供电计量装置(14)、负荷配电柜(15)接入负荷电力线(36),构成风能发电系统(5)为负荷供电的电力路径;
风能发电系统(5)连接风电逆变器(2)并由风电逆变器(2)通过风电接入开关(11)接入电力线(9)再由电力线(9)依次通过电网双向计量装置(38)和电网通断开关(1)接入电网(37),构成风能发电系统(5)为电网(37)馈电供电的电力路径;
光伏发电系统(6)连接光伏逆变器(3)并光伏逆变器(3)通过光电接入开关(12)接入电力线(9)再由电力线(9)依次通过供电计量装置(14)、负荷配电柜(15)接入负荷电力线(36),构成光伏发电系统(6)为负荷供电的电力路径;
光伏发电系统(6)连接光伏逆变器(3)并光伏逆变器(3)通过光电接入开关(12)接入电力线(9)再由电力线(9)依次通过电网双向计量装置(38)和电网通断开关(1)接入电网(37),构成光伏发电系统(6)为电网(37)馈电供电的电力路径;
储能蓄电池系统(7)连接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并由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通过储能电力接入开关(13)接入电力线(9)再由电力线(9)依次通过供电计量装置(14)、负荷配电柜(15)接入负荷电力线(36),构成储能蓄电池系统(7)为负荷供电的电力路径;
储能蓄电池系统(7)连接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并由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通过储能电力接入开关(13)接入电力线(9)再由电力线(9)依次通过电网双向计量装置(38)和电网通断开关(1)接入电网(37),构成储能蓄电池系统(7)为电网(37)应急供电的电力路径;
提升泵负荷设备(23)接入提升泵负荷控制装置(22)并由提升泵负荷控制装置(22)通过提升泵负荷接电开关(21)连接负荷电力线(36),构成提升泵负荷设备(23)用电取电的电力路径;
曝气设备负荷(26)接入曝气设备控制装置(25)并由曝气设备控制装置(25)通过曝气设备接电开关(24)连接负荷电力线(36),构成曝气设备负荷(26)用电取电的电力路径;
脱水设备负荷(29)接入脱水设备控制装置(28)并由脱水设备控制装置(28)通过脱水设备接电开关(27)连接负荷电力线(36),构成脱水设备负荷(29)用电取电的电力路径;
送气排风装置负荷(32)接入送气排风装置控制器(31)并由送气排风装置控制器(31)通过送气排风装置接电开关(30)连接负荷电力线(36),构成送气排风装置负荷(32)用电取电的电力路径;
反冲洗设备负荷(35)接入反冲洗设备控制装置(34)并由反冲洗设备控制装置(34)通过反冲洗设备接电开关(33)连接负荷电力线(36),构成反冲洗设备负荷(35)用电取电的电力路径;
储能蓄电池管理系统BMS(8)通过BMS电源转换装置(41)接入电力线(9),构成储能蓄电池管理系统BMS(8)用电取电的电力路径;
储能蓄电池管理系统BMS(8)通过BMS总线(10)分别连接储能蓄电池系统(7)和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构成BMS总线(10)对储能蓄电池系统(7)监控和充放电提示与报警的链路;
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通过CAN总线(18)分别连接电网电参数采集装置(19)、负荷电力参数采集装置(20)以及电网通断开关(1),构成实时频率、相位跟踪与并网/离网切换控制的快速信息链路;
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17)通过环保工程系统局域通信网(16)分别连接提升泵负荷控制装置(22)、曝气设备控制装置(25)、脱水设备控制装置(28)、送气排风装置控制器(31)、反冲洗设备控制装置(34),构成环保工程系统运行工艺监测控制链路;
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17)通过环保工程系统局域通信网(16)分别连接电网通断开关(1)、风电逆变器(2)、光伏逆变器(3)、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储能蓄电池管理系统BMS(8)、风电接入开关(11)、光电接入开关(12)、储能电力接入开关(13)、供电计量装置(14)、负荷配电柜(15)、提升泵负荷接电开关(21)、曝气设备接电开关(24)、脱水设备接电开关(27)、送气排风装置接电开关(30)、反冲洗设备接电开关(33)、电网双向计量装置(38),构成环保工程系统运行与发电供电能量实时管控链路;
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17)通过公共通信网(39)与远程终端(40)链接,构成环保工程系统远程监控链路;
其系统的控制方法是:
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17)调控电网(37)、风能发电系统(5)、光伏发电系统(6)、储能蓄电池系统(7)互补并安全、经济、可靠的优化供电,使其相应电力满足:
新能源电力NP=风电WP+光电SP;则系统运行时电力控制应满足:
电网电力PP+新能源电力NP+储能系统电力CP=负荷用电UP;
且优化控制为:
电网谷价电时段:NP+电网调剂电力ΔPP=UP+CP;
电网峰价电时段:NP+CP+ΔPP=UP;
电网平价电时段:当NP<UP时,则NP+ΔPP=UP;
当NP≥UP时,则NP=储能调剂电力ΔCP+UP;
离网供电时段:在电网(37)断电及离网运行,由储能系统作为支撑电力并采用间歇波动的新能源电力交流直接供电,由分组配置的储能系统实时进行储余补缺,同时用电负荷提升泵负荷控制装置(22)、曝气设备控制装置(25)、脱水设备控制装置(28)、送气排风装置控制器(31)、反冲洗设备控制装置(34)受控分时异步执行开启的操控,并且控制满足:
NP=ΔCP+UP,
且SOCL≤当前储能系统电量SOCI≤SOCH;
其中:SOCL为储能系统允许的最低电量,SOCH为储能系统允许的最高电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频率、相位跟踪与并网/离网切换控制是: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在电网(37)来电/断电或接收到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17)的并网/离网切换控制指令后,根据电网电参数采集装置(19)、负荷电力参数采集装置(20)的电参数进行分次调整频率、相位,使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调节并与电网电力/负荷电力的频率、相位一致时,向电网通断开关(1)发出接通/断开的指令,同时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调整及运行在电流源/电压源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配置的储能系统实时进行储余补缺是:对于没有电网(37)接入的离网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由连接储能蓄电池管理系统BMS(8)的储能蓄电池系统(7)和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构成的储能充放电系统,分为至少两个能够独立受控运行的储能充放电子系统,根据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17)的调控指令完成储能蓄电池的动态维护和受控充放电过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控分时异步执行开启的操控是: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17)监测到用电负荷提升泵负荷控制装置(22)、曝气设备控制装置(25)、脱水设备控制装置(28)、送气排风装置控制器(31)、反冲洗设备控制装置(34)需要进行开启的动作时,由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17)发出调控指令,通过环保工程系统局域通信网(16)控制用电负荷提升泵负荷控制装置(22)、曝气设备控制装置(25)、脱水设备控制装置(28)、送气排风装置控制器(31)、反冲洗设备控制装置(34)进行分别异步分时开启操控,避免同时启动造成对离网微电网的冲击及产生供电故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95267.9A CN108988377B (zh) | 2017-05-31 | 2017-05-31 | 一种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95267.9A CN108988377B (zh) | 2017-05-31 | 2017-05-31 | 一种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88377A CN108988377A (zh) | 2018-12-11 |
CN108988377B true CN108988377B (zh) | 2021-12-17 |
Family
ID=64500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395267.9A Active CN108988377B (zh) | 2017-05-31 | 2017-05-31 | 一种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98837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86877B (zh) * | 2019-07-01 | 2022-06-24 | 周锡卫 | 一种基于应急供电车的储能在线无缝切换供电装置及控制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036950A1 (en) * | 2013-09-12 | 2015-03-19 | Frezite - Equipamentos Energéticos & Ambiente, Lda. | Power distribution hub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11356A (zh) * | 2012-03-20 | 2012-07-25 | 浙江旭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 |
CN103378604A (zh) * | 2012-04-26 | 2013-10-30 | 珠海兴业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微电网 |
CN202651785U (zh) * | 2012-04-28 | 2013-01-02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交直流混合型微电网系统 |
CN203312825U (zh) * | 2013-04-08 | 2013-11-27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离网型分布式供电系统 |
CN104281977B (zh) * | 2013-07-10 | 2018-02-06 | 北京中电建投微电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型微电网应用平台及其控制方法 |
US20170025894A1 (en) * | 2015-07-04 | 2017-01-26 | Sunverge Energy, Inc. | Microgrid controller for 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s |
CN105226698B (zh) * | 2015-09-25 | 2018-02-13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Mmc‑hvdc系统黑启动负荷投入方法和系统 |
CN105262135A (zh) * | 2015-11-11 | 2016-01-20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含复合储能的风光柴储微电网系统及并网时协调控制方法 |
CN205864322U (zh) * | 2016-07-21 | 2017-01-04 | 成都瑞斯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太阳能污水处理设备 |
-
2017
- 2017-05-31 CN CN201710395267.9A patent/CN10898837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036950A1 (en) * | 2013-09-12 | 2015-03-19 | Frezite - Equipamentos Energéticos & Ambiente, Lda. | Power distribution hub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88377A (zh) | 2018-1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45905B (zh) | 一种光伏直流微电网能量协调控制方法 | |
CN102361328B (zh) | 一种利用风能、光能互补并与市电综合利用的分布式微网系统 | |
CN112803573A (zh) | 一种风光氢储互补的不间断供电系统 | |
CN106505551A (zh) | 一种基于协调控制装置的光储直流供电系统 | |
CN111463807B (zh) | 一种分布式直流耦合制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743127A (zh) | 一种户用新能源发电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8649568B (zh) | 一种离网型微电网系统及控制方法 | |
Dongmei et al. | Micro-grid connected/islanding operation based on wind and PV hybrid power system | |
CN105811458A (zh) | 微电网储能系统及其能量管理方法 | |
CN105337306A (zh) | 一种光储一体化发电系统 | |
CN105305495A (zh) | 一种多能互补微电网系统调度方法 | |
CN103066677A (zh) | 一种自适应性混合供电系统 | |
CN104979849A (zh) | 一种适用于用户侧微电网的并网运行控制方法 | |
US20130057196A1 (en) | Photovoltaic powered system with adaptive power control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 |
CN209913508U (zh) | 一种微电网分层协调控制装置 | |
WO2024179099A1 (zh) | 一种微电网系统 | |
CN204858718U (zh) | 一种微网负载分级供电控制装置 | |
CN108599255A (zh) | 一种考虑电-气互联的微电网协调控制方法 | |
CN117458556A (zh) | 新能源微网电站运行系统及方法 | |
CN111030148B (zh) | 一种多绿色能源组成的零污染电力微网系统 | |
CN108988377B (zh) | 一种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 | |
CN112510768A (zh) | 供电系统 | |
CN212137297U (zh) | 一种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 | |
CN210074789U (zh) | 一种应用于养殖场的混合发电式微电网系统 | |
Wang et al. | Operation Control Strategy of Multi-Energy DC Micro-Grid Considering Complementary Inertia of Gas and Batter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0 Address after: No. 512 Tangjiahu Avenue, Pingwang Town, Wujia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after: Suzho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01, No. 2 North Building, No. 8 Nanhun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102 Patentee before: Zhou Xiwei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