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69038A - 一种腹部拉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腹部拉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69038A
CN108969038A CN201810827757.6A CN201810827757A CN108969038A CN 108969038 A CN108969038 A CN 108969038A CN 201810827757 A CN201810827757 A CN 201810827757A CN 108969038 A CN108969038 A CN 1089690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pillar
arc arm
boss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277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仁毅
蒲淼水
陈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Cent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Cent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Cent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Wenzhou Cent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81082775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690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69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690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holding wounds open; Tra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3/00Operating tables; Auxiliary appliances therefor
    • A61G13/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3/00Operating tables; Auxiliary appliances therefor
    • A61G13/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13/101Clamping means for connecting accessories to the operating tabl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腹部拉钩装置,其技术方案是成对弧臂包括有外弧臂和内弧臂,外弧臂中空,外弧臂包括有直线臂和弧线臂,内弧臂的外壁与弧线臂的内部镂空的部分相匹配,且内弧臂伸出于弧线臂的一端与支柱连接,转轴靠近弧线臂的一端上设置有凸台,凸台的两侧设置有可形变的充气囊和出气囊,出气囊套设于转轴上且位于滑块和凸台之间,出气囊远离凸台的一侧设置有挡环,充气囊远离凸台的一侧设置有隔板,充气囊上开设有充气口和进气口,出气囊上开设有抽气口和出气口,充气口和抽气口均通过气管连接至隔板上并与弧线臂内部连通,进气口和出气口均通过气管连接至直线臂的侧壁并与外界连通,解决了腹部拉钩装置的尺寸无法调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腹部拉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腹部拉钩装置。
背景技术
医生对病人实施腹部手术时,为了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需要用拉钩牵开组织以显露深部组织和脏器,目前社会中有使用的腹部拉钩装置通过定位组件固定在手术台的左右两侧,将左右两侧的弧臂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半弧形,将牵开组织的拉钩安装至弧臂上加以固定,这样可以节约护士的数量,同时还能够减少手术时的拥挤,便于主刀医生进行手术,但现有的腹部拉钩装置存在着缺陷:第一、弧臂的尺寸是固定的,而推进手术室的病床尺寸会随病人的体宽不同而改变,此时成对的弧臂无法拼合,稳定性变差,若弧臂被不经意间碰触而移动,会造成拉钩过度牵拉组织,对病人伤口的创伤大;第二、病人在病床上的位置不同,弧臂对称拼合的中心与病人需要手术的部位中心不一致,则造成拉钩无法被安装到弧臂上予以固定,需要有人拿着拉钩,这会造成人员的增加,医院成本高,手术拥挤而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调节弧臂尺寸的腹部拉钩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腹部拉钩装置,包括有成对的定位组件、支柱、弧臂和拉钩,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支柱的一端,支柱的另一端与弧臂连接,支柱与弧臂分别位于两个的平面内,所述拉钩连接于弧臂上,所述支柱可相对定位组件旋转,成对所述弧臂包括有外弧臂和内弧臂,所述外弧臂中空,所述外弧臂包括有直线臂和弧线臂,所述内弧臂的外壁与弧线臂的内部镂空的部分相匹配,且内弧臂伸出于弧线臂的一端与支柱连接,所述转轴靠近弧线臂的一端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两侧设置有可形变的充气囊和出气囊,所述出气囊远离凸台的一侧设置有挡环,所述挡环与直线臂固定连接,所述充气囊远离凸台的一侧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固定连接于外弧臂的内部,所述充气囊上开设有充气口和进气口,所述出气囊上开设有抽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充气口和抽气口均通过气管连接至隔板上并与弧线臂内部连通,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均通过气管连接至直线臂的侧壁并与外界连通,所述充气孔、进气口、抽气口和出气口均为单向气口,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出直线臂,当挤压转轴时,凸台挤压充气囊,进气口关闭,充气口打开,内弧臂和隔板之间的气压增大,内弧臂伸出外弧臂,直至松开转轴,进气口打开,充气口关闭,充气囊恢复形变,凸台复位;当拉动转轴时,凸台挤压出气囊,出气口打开,抽气口关闭,直至松开转轴,出气口关闭,抽气口打开,内弧臂和隔板之间的气压减小,内弧臂退入外弧臂,出气囊恢复形变,凸台复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转轴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台和套环,所述套环可滑移套设在转轴上,套环所在的转轴上设置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中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于弹簧槽的槽底上,另一端上连接有卡球,初始状态下,套环位于卡球与直线臂之间,当两个转轴相互对齐时,推动套环沿转轴轴向移动,卡球受套环的挤压退入弹簧槽中,弹簧形变,另一个转轴部分容纳于套环中,直至套环的内壁与卡球解除抵触,弹簧复位,卡球重新伸出弹簧槽,套环限位于限位台和卡球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直线臂的内壁上设置有旋转槽和复位槽,所述旋转槽和复位槽位于挡环远离出气囊的一侧,所述旋转槽呈螺纹状,所述复位槽呈直线且沿直线臂的中心线方向延伸,复位槽将旋转槽的两端连接起来,所述直线臂中可旋转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侧壁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能沿旋转槽或复位槽中滑动,所述复位槽中设置有两个第二弹簧槽,两个所述第二弹簧槽位于滑块初始位置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弹簧槽中均设置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二弹簧均连接有挡件,两个所述挡件相对的面均为平面,两个挡件相背离的面均为弧面,两个挡件部分伸出于第二弹簧槽并对滑块限位,当驱动转轴正转时,滑块沿旋转槽移动,凸台挤压充气囊,直至滑块移动至旋转槽与复位槽的连接处,滑块沿复位槽移动并推动靠近于充气囊的挡件,与靠近出气囊的挡件抵触;当驱动转轴反转时,滑块沿旋转槽移动,凸台挤压出气囊,直至滑块移动至旋转槽与复位槽的连接处,滑块沿复位槽移动并推动靠近于出气囊的挡件,与靠近于充气囊的挡件抵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台与转轴可旋转连接,所述凸台与直线臂的内壁可滑移连接,且沿直线臂的延伸方向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成对所述支柱均包括有内支柱和外支柱,所述外支柱开设有空腔,所述內支柱与内弧臂连接且部分伸入外支柱中,所述內支柱可相对外支柱轴向延伸,且內支柱不能相对外支柱旋转,所述定位组件位于外支柱上,所述其中一个外支柱的空腔内可旋转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与內支柱螺纹连接,所述转杆上固定连接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啮合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从外支柱的侧壁穿出,另一个外支柱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锁紧杆,所述锁紧杆一端位于外支柱内并与內支柱相抵触,另一端位于该外支柱外。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有上夹板、下夹板和螺杆,所述上夹板可旋转连接于外支柱的外壁上,所述下夹板套设于外支柱上,所述螺杆与上夹板可旋转连接且与下夹板螺纹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臂上设置有卡板,所述拉钩包括有弯折部和直板部,所述直板部由弯折部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直板部的侧面上设置有能卡在卡板上的若干个卡钩,若干个所述卡钩沿直板部的延伸方向布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板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与卡钩相适配的限位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槽的宽度大于卡钩的宽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具备基本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将弧臂分成相互套设的内弧臂和外弧臂,在外弧臂中设置转轴,转轴的一端上设置有凸台,凸台两侧设置有充气囊和出气囊,通过对转轴施加压力或者拉力使得充气囊或出气囊从形变到复位,改变内弧臂与外弧臂之间的气体体积,从而使得弧臂长度可调,适用于不同宽度的病床;将外弧臂分成弧线臂和直线臂两部分,直线臂沿弧线臂的切线方向延伸,结合支柱相对定位组件可旋转连接,使得弧臂改变长度后,转动弧臂,两个弧臂的一端均能保持正对,利于弧臂之间的契合;同时两个弧臂的长度独立调整,使得两个弧臂的长度不同,将定位组件相对病床的栏杆移动,使得两个弧臂形成的大弧臂所对的圆心发生改变,适用于病人在病床上的不同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直线臂的内部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锁紧杆所在支柱的内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传动杆所在支柱的内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两个转轴互相分离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腹部拉钩装置,包括有成对的定位组件1、支柱2、弧臂3和拉钩4,定位组件1设置于支柱2的一端,支柱2的另一端与弧臂3连接,支柱2与弧臂3分别位于两个的平面内,拉钩4连接于弧臂3上,定位组件1一般为夹子,用于夹在病床的两侧连杆上,固定后,支柱2位于竖直平面内,弧臂3位于水平面内,支柱2相对弧臂3垂直设置,拉钩4挂于弧臂3上,成对的弧臂3的一端相互抵触;
支柱2可相对定位组件1旋转,以便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先安装好定位组件1,并转动两个弧臂3使得两者间的一端相对齐并抵触,在手术收尾工作时,可将两个弧臂3先转动至病床的两侧,以便医生为病人缝合伤口,避免弧臂3与拉钩4的干扰;成对弧臂3包括有外弧臂31和内弧臂32,外弧臂31中空,外弧臂31包括有直线臂33和弧线臂34,直线臂33沿弧线臂34的切线方向设置,内弧臂32的外壁与弧线臂34的内部镂空的部分相匹配,且内弧臂32伸出于弧线臂34的一端与支柱2连接,转轴37靠近弧线臂34的一端上设置有凸台39,凸台39的两侧设置有可形变的充气囊6和出气囊7,充气囊6和出气囊7均为弹性材料,被挤压后均能自动恢复原状;出气囊6远离凸台39的一侧设置有挡环30,挡环30与直线臂33固定连接,出气囊7套设于转轴37上且位于挡环30和凸台39之间,充气囊6远离凸台39的一侧设置有隔板5,隔板5固定连接于外弧臂31的内部,充气囊6位于转轴37上隔板5和凸台39之间,充气囊6上开设有充气口61和进气口62,出气囊7上开设有抽气口71和出气口72,充气口61和抽气口71均通过气管8连接至隔板5上并与弧线臂34内部连通,进气口62和出气口72均通过气管8连接至直线臂33的侧壁并与外界连通,充气孔61、进气口62、抽气口71和出气口72均设置有单向开关,使得充气孔61、进气口62、抽气口71和出气口72均为单向气口,转轴37的一端延伸出直线臂33,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直线臂33由两个半管体拼合而成,挡环30也分成两部分且分别位于两个半管体中,所以在直线臂33拼合之间,将充气囊6安置于其中一个半管体中,将出气囊7套设于转轴37上并与凸台39抵触,并将转轴37安装于该半管体中,出气囊7限位于凸台39和挡环30之间,充气囊6限位于凸台39和隔板5之间,将气管8安装到位后,将另一个半管体与该半管体盖合起来,完成个零部件的安装,这里两个半管体可直接焊接亦或者设计成可拆卸的盖合,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在使用过程中,当挤压转轴37时,凸台39挤压充气囊6,进气口62关闭,充气口61打开,内弧臂32和隔板5之间的气压增大,内弧臂32伸出外弧臂31,直至松开转轴37,进气口62打开,充气口61关闭,充气囊6恢复形变,凸台39复位;当拉动转轴37时,凸台39挤压出气囊7,出气口72打开,抽气口71关闭,直至松开转轴37,出气口72关闭,抽气口71打开,内弧臂32和隔板5之间的气压减小,内弧臂32退入外弧臂31,出气囊7恢复形变,凸台39复位,调整好后,将弧臂3相对定位组件1转动,使得两个转轴37相互对齐并抵触,如此设计,可调节内弧臂32伸出弧线臂34的长度,从而达到改变整个弧臂3的长度,以适应不同宽度的病床,使得成对的弧臂3的端部能够相互抵触;当病人在病床上的位置偏移时,调整两个弧臂3的长度,并将弧臂3所在的定位组件1沿栏杆移动至两个转轴37相对的位置,如此满足病人在不同位置上均能进行手术;在设计过程中,可在内弧臂32位于弧线臂34内的一端处套设密封环,以确保内弧臂32与隔板5之间的密封性,使得调整后的弧臂3长度稳定;因弧臂3呈一段圆弧,则外弧臂31和内弧臂32均呈一端圆弧,在内弧臂32相对外弧臂31伸出时,弧臂3最大的弧度为四分之一的圆弧,此时从弧臂3的一端所在的直线垂直于另一端所在的直线,端部到垂足点的最大距离为圆弧的半径,内弧臂32再继续伸出外弧臂31则会造成端部到垂足点的距离变小,所以两个弧臂3相抵触后形成的圆弧为半个圆弧,为了弧臂3能够适应更多的病床宽度,弧臂3的弧长在四分之一的圆弧的弧长范围内变化,弧臂3所对应的圆的半径越大,则弧臂3的所适应的最大病床宽度也就越大,外弧臂31和内弧臂32的弧长均在小于四分之一的圆弧的弧长范围内选取,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现有技术中,成对弧臂3在相互抵触后,通过纱布简单的包裹,使得两个弧臂3相互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操作繁琐,提高了纱布的使用成本,为解决这个问题,参照图5至图6所示,在两个转轴37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台51和套环52,套环52可滑移套设在转轴37上,套环52所在的转轴37上设置有弹簧槽53,弹簧槽53中设置有弹簧54,弹簧54的一端连接于弹簧槽53的槽底上,另一端上连接有卡球55,在使用过程中,当两个转轴37未能相互对齐时,卡球55部分伸出弹簧槽53,套环52限位于卡球55和直线臂33之间,所以套环52不会脱离该转轴37,提高了套环52的连接稳定性,不会丢失;当两个转轴37相互对齐时,推动套环52沿转轴37轴向移动,套环52相对卡球55的球面滑动,并将卡球55挤入弹簧槽53中,弹簧54发生形变,套环52相对所在转轴37的一端伸出并将另一个转轴37部分容纳于套环52中,直至套环52的内壁与卡球55解除抵触,弹簧54恢复形变,卡球55重新伸出弹簧槽53,套环52限位于限位台51和卡球55之间,限位台51的设计位置要满足套环52不会完全脱离原来所在的转轴37即可;卡球55露出弹簧槽53的体积为整球的半球体以内变化,以便套环52与卡球55发生相对滑动;通过套环52的设计,提高了两个转轴37的连接稳定性,使得成对的弧臂3的位置能够确定,避免手术过程中不慎触碰到弧臂3而使得弧臂3发生移动的情况;同时两个转轴37只需满足对齐,不用抵触也能通过套环52使得两个转轴37连接。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因成对的弧臂3的一端在对齐过程中,会因两者相抵触亦或者在套环52相对卡球55推动时,使得转轴37能伸出或退入直线臂33,使得充气囊6或出气囊7受挤压,内弧臂32相对弧线臂34伸出造成两个转轴37相互间错位,使得套环52无法套设于限位台51所在的转轴37上,为解决这个问题,参照图1至图2所示,在直线臂33的内壁上设置有旋转槽35和复位槽36,旋转槽35和复位槽36位于挡环30远离出气囊7的一侧,旋转槽35呈螺纹状,复位槽36呈直线且沿直线臂33的中心线方向延伸,复位槽36将旋转槽35的两端连接起来,直线臂33中可旋转设置有转轴37,转轴37的侧壁上设置有滑块38,滑块38能沿旋转槽35或复位槽36中滑动,复位槽36中设置有两个第二弹簧槽44,两个第二弹簧槽44位于滑块38初始位置的两侧,两个第二弹簧槽44中均设置有第二弹簧45,两个第二弹簧45均连接有挡件56,两个挡件56相对的面均为平面,两个挡件56相背离的面均为弧面,挡件56的平面能与滑块38相抵触从而对滑块38进行限位,挡件56的弧面能与滑块38发生相对滑动,使得第二弹簧44形变,挡件56退入第二弹簧槽44中,直至挡滑块38移动至两个挡件56之间,第二弹簧44恢复形变,挡件56重新伸出第二弹簧槽44外,两个挡件56对滑块38限位,当驱动转轴37正转时,滑块38沿旋转槽35移动,凸台39挤压充气囊6,进气口62关闭,充气口61打开,内弧臂32和隔板5之间的气压增大,内弧臂32伸出外弧臂31,直至滑块38移动至旋转槽35与复位槽36的连接处,进气口62打开,充气口61关闭,充气囊6恢复形变,凸台39复位,滑块38沿复位槽36移动并推动靠近于充气囊6的挡件56,与靠近出气囊7的挡件56抵触;当驱动转轴37反转时,滑块38沿旋转槽35移动,凸台39挤压出气囊7,出气口72打开,抽气口71关闭,直至滑块38移动至旋转槽35与复位槽36的连接处,出气口72关闭,抽气口71打开,内弧臂32和隔板5之间的气压减小,内弧臂32退入外弧臂31,出气囊7恢复形变,凸台39复位,滑块38沿复位槽36移动并推动靠近于出气囊7的挡件56,与靠近于充气囊6的挡件56抵触,两个挡件56的设计使得滑块38能够限位在两个挡件56之间,同时使得为滑块38能够重复沿旋转槽35移动提供基础,且转轴37受挡件56的限制只能沿旋转槽35移动,所以只能通过旋转转轴37调节弧臂3的长度,避免了两个转轴37的不稳定而使得弧臂3的长度发生变化的情况,提高转轴37的稳定性,同时缓和了转轴37对充气囊6和出气囊7的挤压,提高了充气囊6和出气囊7的使用寿命。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所示,凸台39与转轴37可旋转连接,凸台39与直线臂33的内壁可滑移连接,且沿直线臂33的延伸方向移动,通过在凸台39的周面上和直线臂33的内壁上分别设置相匹配的凸块和凹槽,使得凸台39只能沿直线臂33直线移动,而不会相对转动,相比凸台39与转轴37一起转动,可避免凸台39在挤压充气囊6或出气囊7时还会对充气囊6或出气囊7的表面产生扭转力,使得凸台39磨损坏充气囊6或出气囊7的情况,提高了充气囊6和出气囊7的使用寿命。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利用拉钩4支撑体内不同深度的组织,以及每个人的肚子厚度不同,均需要调整拉钩4的高低位置,而在手术前,医生若对每个病人的肚子到弧臂3的距离进行测量,而选用特定长度的拉钩4,这造成了手术时间的拖延,可能会延误病人的病情,为解决这问题,参照图3、图4和图6所示,成对支柱2均包括有内支柱21和外支柱22,外支柱22开设有空腔23,內支柱21与内弧臂32连接且部分伸入外支柱22中,內支柱21可相对外支柱22轴向延伸,且內支柱21不能相对外支柱22旋转,定位组件1位于外支柱22上,其中一个外支柱22的空腔23内可旋转设置有转杆24,转杆24与內支柱21螺纹连接,转杆24上固定连接有传动轮25,传动轮25啮合有传动杆26,传动杆26的一端从外支柱22的侧壁穿出,另一个外支柱22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锁紧杆27,锁紧杆27一端位于外支柱22内并与內支柱21相抵触,另一端位于该外支柱22外,在手术前,成对的弧臂3通过套环52连接到位后,将锁紧杆27旋松,解除锁紧杆27对所在支柱2的內支柱21的抵触状态,使得该內支柱21和外支柱22能够相对移动,再驱动转动杆26转动,使得转动杆26带动传动轮25转动,传动轮25带动转杆24一起转动,因转杆24与內支柱21螺纹连接,內支柱21因成对弧臂3之间固定连接,內支柱21不会随转杆24转动,所以內支柱21相对转杆24转动的同时会相对转杆24上下移动,从而达到改变弧臂3的高度,弧臂3高度调整后,重新转动锁紧杆27使之与內支柱21抵触,使得锁紧杆27所在的支柱2上的弧臂3连接稳定,避免弧臂3因悬挂拉钩4而发生上下移动,使得整个弧臂3发生倾斜,如此设计,调节支柱2的高度简便且缓和,调准精度高,适合不同的病人,且两个支柱2同时升高下降,同步性高,便于操作;根据操作需求,可将內支柱21设计成非圆形,则內支柱21不会随转杆24转动,所以內支柱21相对转杆24转动的同时会相对转杆24上下移动,可在內支柱21的侧壁上刻有刻度,先将设置有转动杆26的支柱2调节,根据刻度,将另一个支柱2上的锁紧杆27松开,调整好內支柱21的刻度与前者相同后,再拧紧锁紧杆27,最后将两个弧臂3对应连接。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3、图4和图6所示,定位组件1包括有上夹板11、下夹板12和螺杆13,上夹板11可旋转连接于外支柱22的外壁上,下夹板12套设于外支柱22上,螺杆13与上夹板11可旋转连接且与下夹板12螺纹连接,当将本装置安装至病床两侧时,通过将病床的侧边栏杆置于上夹板11和下夹板12之间,上夹板11置于栏杆上端,转动螺杆13,因下夹板12受外支柱22的限制而无法随螺杆13转动,所以螺杆13相对下夹板12转动,下夹板12沿螺杆13上的螺纹上下移动,同时也相对外支柱22上下移动,从而使得下夹板12靠近栏杆或者远离栏杆,控制定位组件1是否夹持在栏杆上。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6所示,弧臂3上设置有卡板57,拉钩4包括有弯折部41和直板部42,直板部42由弯折部41的一端延伸出,直板部42的侧面上设置有能卡在卡板57上的若干个卡钩43,若干个卡钩43沿直板部42的延伸方向均匀分布,使用过程中,先用弯折部41牵开组织,再将直板部42上对应于卡板57的卡钩43勾勒在卡板57上,拉钩4同时受到组织的张力和卡板57的支撑力而定位,若干个卡钩43以便调整弯折部41的高度,使得弯折部41牵开不同高度的组织,提高实用性;设计过程中,直板部42与弧臂3接触的位置到卡钩43卡接于卡板57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卡钩43之间的距离,避免卡钩43与弧臂3的侧壁抵触,造成拉钩4卡接至弧臂3上困难的现象。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6所示,卡板57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与卡钩43相适配的限位槽58,通过将卡钩43卡入其中一个限位槽58使得拉钩4不会沿卡板57发生移动,提高了拉钩4的连接稳定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因先用拉钩4牵开组织,再将拉钩4卡接于卡板57上,卡钩43的位置并非与限位槽58刚好对应,为解决这个问题,参照图6所示,限位槽58的宽度大于卡钩43的宽度,限位槽58的宽度比卡钩43的宽度大5mm~10mm,不宜过大,因人体组织有弹性和张力,所以拉钩4少量的移动符合人性化设计,使得拉钩4能够卡在限位槽58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腹部拉钩装置,包括有成对的定位组件(1)、支柱(2)、弧臂(3)和拉钩(4),所述定位组件(1)设置于支柱(2)的一端,支柱(2)的另一端与弧臂(3)连接,支柱(2)与弧臂(3)分别位于两个的平面内,所述拉钩(4)连接于弧臂(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2)可相对定位组件(1)旋转,成对所述弧臂(3)包括有外弧臂(31)和内弧臂(32),所述外弧臂(31)中空,所述外弧臂(31)包括有直线臂(33)和弧线臂(34),所述内弧臂(32)的外壁与弧线臂(34)的内部镂空的部分相匹配,且内弧臂(32)伸出于弧线臂(34)的一端与支柱(2)连接,所述转轴(37)靠近弧线臂(34)的一端上设置有凸台(39),所述凸台(39)的两侧设置有可形变的充气囊(6)和出气囊(7),之间,所述出气囊(6)远离凸台(39)的一侧设置有挡环(30),所述挡环(30)与直线臂(33)固定连接,所述充气囊(6)远离凸台(39)的一侧设置有隔板(5),所述隔板(5)固定连接于外弧臂(31)的内部,所述充气囊(6)上开设有充气口(61)和进气口(62),所述出气囊(7)上开设有抽气口(71)和出气口(72),所述充气口(61)和抽气口(71)均通过气管(8)连接至隔板(5)上并与弧线臂(34)内部连通,所述进气口(62)和出气口(72)均通过气管(8)连接至直线臂(33)的侧壁并与外界连通,所述充气孔(61)、进气口(62)、抽气口(71)和出气口(72)均为单向气口,所述转轴(37)的一端延伸出直线臂(33),当挤压转轴(37)时,凸台(39)挤压充气囊(6),进气口(62)关闭,充气口(61)打开,内弧臂(32)和隔板(5)之间的气压增大,内弧臂(32)伸出外弧臂(31),直至松开转轴(37),进气口(62)打开,充气口(61)关闭,充气囊(6)恢复形变,凸台(39)复位;当拉动转轴(37)时,凸台(39)挤压出气囊(7),出气口(72)打开,抽气口(71)关闭,直至松开转轴(37),出气口(72)关闭,抽气口(71)打开,内弧臂(32)和隔板(5)之间的气压减小,内弧臂(32)退入外弧臂(31),出气囊(7)恢复形变,凸台(39)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部拉钩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轴(37)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台(51)和套环(52),所述套环(52)可滑移套设在转轴(37)上,套环(52)所在的转轴(37)上设置有第一弹簧槽(53),所述第一弹簧槽(53)中设置有第一弹簧(54),所述第一弹簧(54)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弹簧槽(53)的槽底上,另一端上连接有卡球(55),初始状态下,套环(52)位于卡球(55)与直线臂(33)之间,当两个转轴(37)相互对齐时,推动套环(52)沿转轴(37)轴向移动,卡球(55)受套环(52)的挤压退入第一弹簧槽(53)中,第一弹簧(54)形变,另一个转轴(37)部分容纳于套环(52)中,直至套环(52)的内壁与卡球(55)解除抵触,第一弹簧(54)复位,卡球(55)重新伸出第一弹簧槽(53),套环(52)限位于限位台(51)和卡球(5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腹部拉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臂(33)的内壁上设置有旋转槽(35)和复位槽(36),所述旋转槽(35)和复位槽(36)位于挡环(30)远离出气囊(7)的一侧,所述旋转槽(35)呈螺纹状,所述复位槽(36)呈直线且沿直线臂(33)的中心线方向延伸,复位槽(36)将旋转槽(35)的两端连接起来,所述直线臂(33)中可旋转设置有转轴(37),所述转轴(37)的侧壁上设置有滑块(38),所述滑块(38)能沿旋转槽(35)或复位槽(36)中滑动,所述复位槽(36)中设置有两个第二弹簧槽(44),两个所述第二弹簧槽(44)位于滑块(38)初始位置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弹簧槽(44)中均设置有第二弹簧(45),两个所述第二弹簧(45)均连接有挡件(56),两个所述挡件(56)相对的面均为平面,两个挡件(56)相背离的面均为弧面,两个挡件(56)部分伸出于第二弹簧槽(44)并对滑块(38)限位,当驱动转轴(37)正转时,滑块(38)沿旋转槽(35)移动,凸台(39)挤压充气囊(6),直至滑块(38)移动至旋转槽(35)与复位槽(36)的连接处,滑块(38)沿复位槽(36)移动并推动靠近于充气囊(6)的挡件(56),与靠近出气囊(7)的挡件(56)抵触;当驱动转轴(37)反转时,滑块(38)沿旋转槽(35)移动,凸台(39)挤压出气囊(7),直至滑块(38)移动至旋转槽(35)与复位槽(36)的连接处,滑块(38)沿复位槽(36)移动并推动靠近于出气囊(7)的挡件(56),与靠近于充气囊(6)的挡件(56)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腹部拉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39)与转轴(37)可旋转连接,所述凸台(39)与直线臂(33)的内壁可滑移连接,且沿直线臂(33)的延伸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腹部拉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对所述支柱(2)均包括有内支柱(21)和外支柱(22),所述外支柱(22)开设有空腔(23),所述內支柱(21)与内弧臂(32)连接且部分伸入外支柱(22)中,所述內支柱(21)可相对外支柱(22)轴向延伸,且內支柱(21)不能相对外支柱(22)旋转,所述定位组件(1)位于外支柱(22)上,所述其中一个外支柱(22)的空腔(23)内可旋转设置有转杆(24),所述转杆(24)与內支柱(21)螺纹连接,所述转杆(24)上固定连接有传动轮(25),所述传动轮(25)啮合有传动杆(26),所述传动杆(26)的一端从外支柱(22)的侧壁穿出,另一个外支柱(22)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锁紧杆(27),所述锁紧杆(27)一端位于外支柱(22)内并与內支柱(21)相抵触,另一端位于该外支柱(22)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腹部拉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1)包括有上夹板(11)、下夹板(12)和螺杆(13),所述上夹板(11)可旋转连接于外支柱(22)的外壁上,所述下夹板(12)套设于外支柱(22)上,所述螺杆(13)与上夹板(11)可旋转连接且与下夹板(12)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腹部拉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臂(3)上设置有卡板(57),所述拉钩(4)包括有弯折部(41)和直板部(42),所述直板部(42)由弯折部(41)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直板部(42)的侧面上设置有能卡在卡板(57)上的若干个卡钩(43),若干个所述卡钩(43)沿直板部(42)的延伸方向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腹部拉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57)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与卡钩(43)相适配的限位槽(5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腹部拉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58)的宽度大于卡钩(43)的宽度。
CN201810827757.6A 2018-07-25 2018-07-25 一种腹部拉钩装置 Pending CN1089690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27757.6A CN108969038A (zh) 2018-07-25 2018-07-25 一种腹部拉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27757.6A CN108969038A (zh) 2018-07-25 2018-07-25 一种腹部拉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69038A true CN108969038A (zh) 2018-12-11

Family

ID=64551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27757.6A Pending CN108969038A (zh) 2018-07-25 2018-07-25 一种腹部拉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6903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8482A (zh) * 2020-05-21 2020-08-25 吉林大学 一种口腔颌面外科用新型手术拉钩
CN111838013A (zh) * 2020-07-31 2020-10-30 四川生态诚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跑山鸡养殖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8482A (zh) * 2020-05-21 2020-08-25 吉林大学 一种口腔颌面外科用新型手术拉钩
CN111568482B (zh) * 2020-05-21 2023-05-16 吉林大学 一种口腔颌面外科用新型手术拉钩
CN111838013A (zh) * 2020-07-31 2020-10-30 四川生态诚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跑山鸡养殖系统
CN111838013B (zh) * 2020-07-31 2022-08-23 四川生态诚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跑山鸡养殖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69038A (zh) 一种腹部拉钩装置
CN209301103U (zh) 一种妇科泌尿和肛肠牵开器
CN209203367U (zh) 一种腹部拉钩装置
CN110292446A (zh) 一种神经外科多功能固定装置
CN209074721U (zh) 一种新型的组合式术口牵开器
CN208958228U (zh) 心内科止血装置
CN207477746U (zh) 多功能输液椅
CN207745302U (zh) 一种眼科手术台
CN110477974A (zh) 一种创口撑开装置
CN211066802U (zh) 一种泌尿科手术用牵开器
CN111920441B (zh) 一种多级调节放射科用检查床
CN210932195U (zh) 一种眼科临床手术持针装置
CN108742736A (zh) 一种新型的组合式术口牵开器
CN213048540U (zh) 胸外科专用引流装置
CN210447097U (zh) 改良式无痕儿童开睑器
CN210446980U (zh) 一种可调节式肛门镜配套安装机构
CN214908360U (zh) 一种肝胆科手术用撑固装置
CN208851693U (zh) 一种医学实验用猴辅助检查装置
CN208435751U (zh) 一种耳鼻喉异物取出器
CN212592926U (zh) 一种小儿眼部手术支撑台
CN110575128A (zh) 一种多功能妇科手术用的可调节扩阴仪
CN217118827U (zh) 一种眼科可调节挡次卡扣型医用头架
CN206167281U (zh) 一种带有拉钩的普外科医疗专用床
CN115944315B (zh) 危重患者ct检查手部固定装置
CN217066450U (zh) 一种环式可调节阴道拉钩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