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33744A -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33744A
CN108933744A CN201810671638.6A CN201810671638A CN108933744A CN 108933744 A CN108933744 A CN 108933744A CN 201810671638 A CN201810671638 A CN 201810671638A CN 108933744 A CN108933744 A CN 1089337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h sheet
exchange chip
chip
aggregation group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7163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33744B (zh
Inventor
王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7163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337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33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337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337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337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70Virtual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25Routing or path finding in a switch fabr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25Routing or path finding in a switch fabric
    • H04L49/253Routing or path finding in a switch fabric using establishment or release of connections between 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0Peripheral units, e.g. input or output ports
    • H04L49/3009Header conversion, routing tables or routing ta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包括:本设备上的第一网片向相连的交换芯片发送可达通知消息;本设备上的第一交换芯片依据接收到的可达通知消息检测所述第一网片上是否存在故障链路;若是,所述第一交换芯片在确定本地未创建与所述第一网片关联的第一聚合组时,创建第一聚合组、以及创建出接口为该第一聚合组的第一转发表项和出接口为本地记录的第二聚合组的第二转发表项,并设置转发非单播报文的端口为第一聚合组。使用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在网片上存在链路故障时仍通过该网片转发目的芯片不是故障链路连接的芯片,减少了其他网片的转发压力。

Description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堆叠技术是一种虚拟化技术,其核心思想是将多台设备通过堆叠口连接,虚拟化成一台设备,该虚拟化成的一台设备也可被称为堆叠系统。堆叠系统中的每台设备可被称为成员设备。
成员设备可以是框式结构设备,也可以被称为分布式设备,通常由主控板、线卡板和网板构成。主控板一般有两块,其中一块为主用主控板,另一块为备用主控板,互为冗余。网板设置在线卡板之间,用于转发线卡板之间的跨板流量。
线卡板通常包括至少一个交换芯片,网板至少包括至少一个网片。每个交换芯片不相连,每个网片不相连。每一个网片可以与所有线卡板上的所有交换芯片相连。
当网片与某一交换芯片的链路故障时,传统的做法是将网片的所有链路都隔离掉,相当于把该网片扣掉。但是将整个网片隔离会造成整个网片不再参与报文转发,使得其他网片的处理压力增大,影响了整个堆叠系统的处理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报文转发的方法及装置。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报文转发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堆叠系统中的成员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本设备上的第一网片向相连的交换芯片发送可达通知消息;
本设备上的第一交换芯片依据接收到的可达通知消息检测所述第一网片上是否存在故障链路;
若是,所述第一交换芯片在确定本地未创建与所述第一网片关联的第一聚合组时,创建第一聚合组、以及创建出接口为该第一聚合组的第一转发表项和出接口为本地记录的第二聚合组的第二转发表项,并设置转发非单播报文的端口为第一聚合组;
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组包括第一交换芯片连接除所述第一网片的其他所有网片的端口;所述第二聚合组包括所述第一交换芯片连接每一网片的端口;所述第一转发表项的目的芯片为所述第一网片的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所述第二转发表项的目的芯片为所述堆叠系统中的除所述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外的其他交换芯片。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交换芯片确定所述第一网片存在故障链路,且本地已创建所述第一网片关联的第一聚合组,则
将出接口为所述第一聚合组的第一转发表项中的目的芯片更新为所述第一网片上的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
将出接口为所述第二聚合组的第二转发表项中的目的芯片更新为所述堆叠系统中的除所述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外的其他交换芯片。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交换芯片确定所述第一网片上不存在故障链路,则识别本地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网片关联的第一聚合组;
若存在,则
所述第一交换芯片删除所述第一聚合组,删除出接口为所述第一聚合组的第一转发表项;
所述第一交换芯片将所述第二转发表项中的目的芯片更新为所述堆叠系统中的交换芯片;
所述第一交换芯片将转发非单播报文的端口设置为第二聚合组。
可选的,所述可达通知消息里携带有所述第一网片可达的交换芯片所组成的第一可达集合;所述第一网片的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为所述第一可达集合和本地记录的第二可达集合不相同的交换芯片;所述第二可达集合包括所述堆叠系统中的交换芯片;
所述本设备上的第一交换芯片依据接收到的可达通知消息确定所述第一网片上是否存在故障链路,包括:
检测所述可达通知消息里携带的第一可达集合和所述第二可达集合是否相同;
若相同,确定所述第一网片上不存在故障链路;
若不相同,确定所述第一网片存在故障链路。
可选的,所述本设备上的第一网片向相连的交换芯片发送可达通知消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片在检测到本地链路故障或者本地链路故障恢复时,获取与所述第一网片相连的各交换芯片分别对应的可达集合;
所述第一网片汇总各交换芯片的可达集合,生成所述第一网片的第一可达集合;
所述第一网片向相连的交换芯片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可达集合的可达通知消息。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第一网片,用于向相连的交换芯片发送可达通知消息;
第一交换芯片,用于依据接收到的可达通知消息检测所述第一网片上是否存在故障链路;若是,在确定本地未创建与所述第一网片关联的第一聚合组时,创建第一聚合组、以及创建出接口为该第一聚合组的第一转发表项和出接口为本地记录的第二聚合组的第二转发表项,并设置转发非单播报文的端口为第一聚合组;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组包括第一交换芯片连接除所述第一网片的其他所有网片的端口;所述第二聚合组包括所述第一交换芯片连接每一网片的端口;所述第一转发表项的目的芯片为所述第一网片的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所述第二转发表项的目的芯片为所述堆叠系统中的除所述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外的其他交换芯片。
可选的,所述第一交换芯片还用于若所述第一交换芯片确定所述第一网片存在故障链路,且本地已创建所述第一网片关联的第一聚合组,则将出接口为所述第一聚合组的第一转发表项中的目的芯片更新为所述第一网片上的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将出接口为所述第二聚合组的第二转发表项中的目的芯片更新为所述堆叠系统中的除所述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外的其他交换芯片。
可选的,所述第一交换芯片还用于若所述第一交换芯片确定所述第一网片上不存在故障链路,则识别本地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网片关联的第一聚合组;若存在,则删除所述第一聚合组,删除出接口为所述第一聚合组的第一转发表项;将所述第二转发表项中的目的芯片更新为所述堆叠系统中的交换芯片;将转发非单播报文的端口设置为第二聚合组。
可选的,所述可达通知消息里携带有所述第一网片可达的交换芯片所组成的第一可达集合;所述第一网片的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为所述第一可达集合和本地记录的第二可达集合不相同的交换芯片;所述第二可达集合包括所述堆叠系统中的交换芯片;
所述第一交换芯片在依据接收到的可达通知消息确定所述第一网片上是否存在故障链路,具体用于检测所述可达通知消息里携带的第一可达集合和所述第二可达集合是否相同;若相同,确定所述第一网片上不存在故障链路;若不相同,确定所述第一网片存在故障链路。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片在向相连的交换芯片发送可达通知消息,具体用于在检测到本地链路故障或者本地链路故障恢复时,获取与所述第一网片相连的各交换芯片分别对应的可达集合;汇总各交换芯片的可达集合,生成所述第一网片的第一可达集合;向相连的交换芯片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可达集合的可达通知消息。
当第一交换芯片检测到第一网片存在故障链路后,将非单播报文以及目的芯片是第一网片的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的单播报文不通过第一网片转发,而是通过其他网片转发,而将目的芯片不是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的单播报文还通过第一网片转发。
一方面,在本申请中即使第一网片上存在故障链路,第一网片仍然参与报文的转发,而不是传统技术中的只要第一网片上存在故障链路就让第一网片不参与报文转发,因此相比传统的技术,可以减轻其他网片的处理压力。
另一方面,第一交换芯片根据单播报文的目的芯片是否为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来判断单播报文是否可以通过第一网片转发,从而在防止第一网片因转发目的芯片为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的单播报文和非单播报文而造成的丢包的同时,还可以参与转发目的芯片不是该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的其他单播报文,从而减轻了其他网片的转发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成员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报文转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报文转发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成员设备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在介绍本申请所述的报文转发方法之前,先对本申请所涉及的成员设备的结构进行具体地说明。
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成员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成员设备可以为框式结构设备,可包括主控板,线卡板和网板。
其中,成员设备的主控板(在图1中未示出)通常包括两块,一块为主用主控板,一块为备用主控板,互为冗余。
上述线卡板:成员设备包括至少一块线卡板,每个线卡板上部署有交换芯片,交换芯片具有查表转发报文的功能。交换芯片上配置有用户端口和内部端口,用户端口用以接收该堆叠系统(虚拟设备)外的其他设备发送的流量,该内部端口用以与网板上的网片连接,用以实现流量的跨板转发。各交换芯片彼此之间不相连,交换芯片可以与所有网片相连。交换芯片与各网片相连的端口可以形成一个端口聚合组,这个端口聚合组也可以称为缺省端口聚合组。
比如,图1所示,以交换芯片11为例,交换芯片可以分别与网片11、网片12、网片13和网片14相连,交换芯片11分别连接网片11至网片14的端口port11、port12、port13和port14可以组成缺省端口聚合组。
上述网板:成员设备包括至少一块网板。每个网板上部署有至少一个网片。网片通常没有用户端口,只具有内部端口,用以与交换芯片连接,实现流量的跨板转发。每个网片可以与所有的交换芯片相连,各网片之间彼此不相连。
在介绍完上述成员设备的结构后,下面对使用该成员设备进行报文转发的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报文转发方法的流程图。
步骤201:本设备上的第一网片向相连的交换芯片发送可达通知消息。
第一网片在检测到本地链路故障或者本地链路故障恢复时,可以获取与该第一网片相连的各交换芯片分别对应的可达集合。然后,第一网片可汇总各交换芯片的可达集合,生成所述网片的第一可达集合。该第一网片可向相连的交换芯片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可达集合的可达通知消息。
其中,交换芯片对应的可达集合包括本交换芯片的标识、以及该交换芯片可达的交换芯片的标识。其中该交换芯片的可达交换芯片是指该交换芯片发出的报文通过网片、或者通过该交换芯片上的堆叠口等能到达的该堆叠系统中的交换芯片。
该交换芯片的标识是指唯一标识一个交换芯片的标记,该交换芯片的标识可以是堆叠系统建成之初,为每个交换芯片唯一分配的交换芯片ID等,每个交换芯片对应有唯一一个交换芯片ID。这里只是对交换芯片的标识进行示例性地说明,不对其进行具体地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网片与成员设备中的所有交换芯片相连,并且个交换芯片可以获取到上述定义的可达集合、所以第一网片汇总出的第一可达集合包含该堆叠系统中所有的交换芯片的标识。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网片是指成员设备中的任一网片,这里并不对第一网片进行特别的限定。下文所述的第一交换芯片是指与第一网片相连的任一交换芯片。
步骤202:本设备上的第一交换芯片依据接收到的可达通知消息检测所述第一网片上是否存在故障链路。
步骤203:若是,则所述第一交换芯片在确定本设备上未创建与所述第一网片关联的第一聚合组时,创建第一聚合组、出接口为该第一聚合组的第一转发表项、以及出接口为本地记录的第二聚合组的第二转发表项,并设置转发非单播报文的端口为第一聚合组。
在实现时,第一交换芯片可检测所述可达通知消息里携带的第一可达集合和本地记录的第二可达集合是否相同;若相同,确定所述第一网片上不存在故障链路;若不相同,确定所述第一网片存在故障链路。
当确定该第一网片上存在故障链路时,第一交换芯片可进一步确定本交换芯片上是否创建有与第一网片关联的第一聚合组。其中,该第一网片关联的第一聚合组包括第一交换芯片连接除该第一网片外的其他网片的端口。
当第一交换芯片确定本交换芯片上未创建第一聚合组,则创建第一聚合组,并创建第一转发表项、以及第二转发表项,以及设置转发非单播报文的端口为第一聚合组。
通常,转发表项至少包括目的芯片和出接口。第一转发表项的目的芯片为第一可达集合和本地记录的第二可达集合不相同的交换芯片(即第一网片上的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出接口为该第一聚合组。第二转发表项的目的芯片为第一可达集合中记录的交换芯片(即该堆叠系统中的除所述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外的其他交换芯片),出接口为第二聚合组。
然后,第一交换芯片可通过第一聚合组转发非单播报文、以及匹配该第一转发表项的单播报文,通过第二聚合组转发匹配该第二转发表项的单播报文。
若所述第一交换芯片确定所述第一网片存在故障链路,且本地已创建所述第一网片关联的第一聚合组,第一交换芯片可将出接口为所述第一聚合组的第一转发表项中的目的芯片更新为所述第一网片上的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即第一可达集合和第二可达集合不相同的交换芯片),并可将出接口为所述第二聚合组的第二转发表项中的目的芯片更新为所述堆叠系统中的除所述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外的其他交换芯片(即第一可达集合中的记录的交换芯片)。
第一交换芯片可通过第一聚合组转发非单播报文、以及匹配该第一转发表项的单播报文,通过第二聚合组转发匹配该第二转发表项的单播报文。
若第一交换芯片确定该第一网片不存在故障链路,则可进一步检测本地是否存在与该第一网片关联的第一聚合组;
若存在,第一交换芯片可删除该第一聚合组,删除出接口为所述第一聚合组的第一转发表项,将所述第二转发表项中的目的芯片更新为所述堆叠系统中的交换芯片(即第一可达集合或者第二可达集合中记录的交换芯片),以及将转发非单播报文的端口设置为第二聚合组。
若不存在,第一交换芯片不做任何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地记录的第二可达集合包括了堆叠系统中的所有交换芯片。
该第二可达集合的形成过程是:在堆叠系统的建立完成后,第一网片可以获取与该第一网片连接的各交换芯片的可达的交换芯片所组成的可达集合。然后第一网片可以汇总各交换芯片的可达集合,形成该第一网片的可达交换芯片集合。第一网片汇总出的可达集合就是该堆叠系统的所有交换芯片的集合。然后,第一网片可将汇总出的可达交换芯片集合下发给与该第一网片相连的各交换芯片,各交换芯片可记录该下发的第一网片的可达集合,形成第二可达集合。
第二可达集合的更新过程是:当任一交换芯片接收到本设备上的主控板发送的针对交换芯片的插拔消息后。若该插拔消息指示插入了交换芯片,则将该插拔消息中携带的插入了的交换芯片的标识添加在第二可达集合中。若该插拔消息指示拔出了交换芯片,则将该插拔消息中携带的拔出的交换芯片的标识从该第二可达集合中删除。
由上述描述可知,当第一交换芯片检测到第一网片存在故障链路后,将非单播报文以及目的芯片是第一网片的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的单播报文不通过第一网片转发,而是通过其他网片转发,而将目的芯片不是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的单播报文还通过第一网片转发。
一方面,在本申请中即使第一网片上存在故障链路,第一网片仍然参与报文的转发,而不是传统技术中的只要第一网片上存在故障链路就让第一网片不参与报文转发,因此相比传统的技术,可以减轻其他网片的处理压力。
另一方面,第一交换芯片根据单播报文的目的芯片是否为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来判断单播报文是否可以通过第一网片转发,从而在防止第一网片因转发目的芯片为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的单播报文和非单播报文而造成的丢包的同时,还可以参与转发目的芯片不是该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的其他单播报文,从而减轻了其他网片的转发压力。
下面通过具体地例子并结合图3对本申请提供的报文转发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3所示,假设成员设备包括两块线卡板、两块网板,和主控板(主控板未画出)。
这两个线卡板上分别为线卡板1和线卡板2,线卡板1上包括两个交换芯片,分别为交换芯片1和交换芯片2。线卡板2上包括四个交换芯片,分别为交换芯片3、交换芯片4、交换芯片5和交换芯片6。
成员设备包括两块网板,分别为网板1和网板2。网板1上包括两个网片,分别为网片1和网片2。网板2上包括两个网片,分别为网片3和网片4。
下面针对网片1和交换芯片1进行举例,为了举例清楚,图3只示出了网片1和交换芯片1的连接方式,网片2与各交换芯片的连接与网片1、其他交换芯片与各网片的连接方式与交换芯片1类似。
如图3所示,假设交换芯片1通过port31与网片1相连,通过port32与网片2相连、通过port33与网片3相连、以及通过port34与网片4相连。
交换芯片1上配置有缺省聚合组,这里记为聚合组1,聚合组1中的包括的成员端口为port31、port32、port33和port34。
交换芯片1上还记录有该成员设备所在堆叠系统中所有的交换芯片的可达集合1。(由于图3中未示出其他成员设备,这里将其他成员设备上的交换芯片记为其他成员交换芯片),则可达集合1为{交换芯片1、交换芯片2、交换芯片3、交换芯片4、交换芯片5、交换芯片6和其他成员交换芯片}。
场景一:网片1上的链路都正常工作,突然网片1与交换芯片4的链路故障。
当网片1检测到网片1与交换芯片4的链路故障时,网片1可重新确定网片1的可达芯片集合。
具体为,网片1可以获取交换芯片1、交换芯片2、交换芯片3、交换芯片4、交换芯片5、交换芯片6各自的可达集合。然后网片1可汇总这六个交换芯片的可达集合,生成网片1的可达集合(这里记为可达集合2)。可达集合2为{交换芯片1、交换芯片2、交换芯片3、交换芯片5、交换芯片6和其他成员交换芯片}。
然后网片1可以分别向交换芯片1、交换芯片2、交换芯片3、交换芯片5和交换芯片6发送可达消息(这里可达消息1),该可达消息1里记录了可达集合2。
以交换芯片1接收到该可达消息进行的处理为例。
当交换芯片1接收到该可达消息1后,可获取该可达消息1中携带的可达集合2。然后交换芯片1检测可达集合2和本地记录的可达集合1是否相同。
在本例中,可达集合1和可达集合2不相同。交换芯片1可进一步检测本地是否存在与该网片1关联的聚合组2,在本例中,由于是网片1首次故障,所以本地不存在该聚合组2。
此时,交换芯片1创建聚合组2,并确定可达集合1和可达集合2中不同的交换芯片(即交换芯片4),并创建出接口为聚合组2的转发表项2,和出接口为聚合组1的转发表项1,并设置转发非单播报文的端口为聚合2。
其中,聚合组2中的成员端口为port32、port33和port34。
转发表项1的目的芯片为可达集合2中的交换芯片,即交换芯片1、交换芯片2、交换芯片3、交换芯片5、交换芯片6和其他成员交换芯片,出接口为聚合组1转发表项1,如表1所示。
表1
转发表项2的目的芯片为可达集合1和可达集合2中不同的交换芯片(即交换芯片4),出接口为聚合组2。转发表项2如表2所示。
目的芯片 出接口
交换芯片4 聚合组2
表2
当交换芯片1从用户端口接收到非单播报文时通过聚合组2转发该非单播报文。
当交换芯片1从用户端口接收到单播报文时,若该单播报文的目的芯片匹配转发表项1,则通过聚合组1转发该报文,若该单播报文的目的芯片匹配转发表项2,则通过聚合组2转发该单播报文。
场景二:网片1与交换芯片4的链路故障后,网片1与交换芯片5的链路也发生故障。
当网片1检测到网片1与交换芯片5的链路故障时,网片1可重新确定网片1的可达集合。确定方法如场景一所描述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确定出的网片1的可达集合(这里记为可达集合3)为{交换芯片1、交换芯片2、交换芯片3、交换芯片6和其他成员交换芯片}。
然后网片1可以分别向交换芯片1、交换芯片2、交换芯片3和交换芯片6发送可达消息(这里可达消息2),该可达消息2里记录了可达集合3。
以交换芯片1接收到该可达消息进行的处理为例。
当交换芯片1接收到该可达消息2后,可获取该可达消息2中携带的可达集合3。然后交换芯片1检测可达集合3和本地记录的可达集合1是否相同。
在本例中,可达集合1和可达集合3不相同。交换芯片1可进一步检测本地是否存在与该网片1关联的聚合组2,在本例中,网片1上存在聚合组2。
交换芯片1在确定存在聚合组2后,将上述转发表项1中的目的芯片更新为可达集合3中记录的交换芯片(即交换芯片1、交换芯片2、交换芯片3、交换芯片6和其他成员交换芯片),形成转发表项3。将转发表项2中的目的芯片更新为可达集合3和可达集合1中不同的交换芯片(即交换芯片4、交换芯片5),形成转发表项4。
转发表项3如表3所示,转发表项4如表4所示。
表3
目的芯片 出接口
交换芯片4、交换芯片5 聚合组2
表4
当交换芯片1从用户端口接收到非单播报文时通过聚合组2转发该非单播报文。
当交换芯片1从用户端口接收到单播报文时,若该单播报文的目的芯片匹配转发表项3,则通过聚合组1转发该报文,若该单播报文的目的芯片匹配转发表项4,则通过聚合组2转发该单播报文。
场景三、网片1与交换芯片4和交换芯片5链路故障,但网片1检测到网片1与交换芯片5的链路故障恢复。
当网片1检测到网片1与交换芯片5的链路故障恢复时,网片1可重新确定网片1的可达集合。确定方法如场景一所描述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确定出的网片1的可达集合(这里记为可达集合4),可达集合4为{交换芯片1、交换芯片2、交换芯片3、交换芯片5、交换芯片6和其他成员交换芯片}。
然后网片1可以分别向交换芯片1、交换芯片2、交换芯片3、交换芯片5和交换芯片6发送可达消息(这里可达消息3),该可达消息1里记录了可达集合4。
以交换芯片1接收到该可达消息3进行的处理为例。
当交换芯片1接收到该可达消息3后,可获取该可达消息3中携带的可达集合4。然后交换芯片1检测可达集合4和本地记录的可达集合1是否相同。
在本例中,可达集合1和可达集合4不相同。交换芯片1可进一步检测本地是否存在与该网片1关联的聚合组2,在本例中,网片1上存在聚合组2。
交换芯片1在确定存在聚合组2后,将上述转发表项3中的目的芯片更新为可达集合4中记录的交换芯片(即交换芯片1、交换芯片2、交换芯片3、交换芯片5、交换芯片6和其他成员交换芯片),形成转发表项5。将转发表项4中的目的芯片更新为可达集合4和可达集合1中不同的交换芯片(即交换芯片4),形成转发表项6。
形成的转发表项5如表1所示,形成的转发表项6如表2所示。
当交换芯片1从用户端口接收到非单播报文时通过聚合组2转发该非单播报文。
当交换芯片1从用户端口接收到单播报文时,若该单播报文的目的芯片匹配转发表项5,则通过聚合组1转发该报文,若该单播报文的目的芯片匹配转发表项6,则通过聚合组2转发该单播报文。
场景四:在场景三的基础上,网片1与交换芯片4之间的链路故障恢复。
当网片1检测到网片1与交换芯片4的链路故障恢复时,网片1可重新确定网片1的可达集合。确定方法如场景一所描述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确定出的网片1的可达集合(这里记为可达集合5),可达集合5为{交换芯片1、交换芯片2、交换芯片3、交换芯片4、交换芯片5、交换芯片6和其他成员交换芯片}。
然后网片1可以分别向交换芯片1、交换芯片2、交换芯片3、交换芯片4、交换芯片5和交换芯片6发送可达消息(这里可达消息4),该可达消息1里记录了可达集合5。
以交换芯片1接收到该可达消息4进行的处理为例。
当交换芯片1接收到该可达消息4后,可获取该可达消息4中携带的可达集合5。然后交换芯片1检测可达集合5和本地记录的可达集合1是否相同。
在本例中,可达集合5和可达集合1相同。交换芯片1可进一步检测是否存在与网片1关联的聚合组2,在本例中,网片1上存在聚合组2。
交换芯片1可删除聚合组2,然后删除转发表项5,以及将转发表项6中的目的芯片更新为可达集合5(即交换芯片1、交换芯片2、交换芯片3、交换芯片4、交换芯片5、交换芯片6和其他成员交换芯片)形成转发表项7,并设置非单播报文的转发端口为聚合组1。
转发表项7如表7所示。
表7
当交换芯片1从用户端口接收到非单播报文时通过聚合组1转发该非单播报文。
当交换芯片1从用户端口接收到单播报文时,若该单播报文的目的芯片匹配转发表项7,则通过聚合组1转发该报文。
由上述描述可知,当交换芯片1检测到网片1存在故障链路后,是将非单播报文以及目的芯片是网片1的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的单播报文不通过网片1转发,而是通过其他网片转发,而将目的芯片不是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的单播报文还通过网片1转发。
一方面,在本申请中即使网片1上存在故障链路,网片1仍然参与报文的转发,而不是传统技术中的只要网片1上存在故障链路就让网片1不参与报文转发,因此相比传统的技术,可以减轻其他网片的处理压力。
另一方面,交换芯片1根据单播报文的目的芯片是否为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来判断单播报文是否可以通过网片1转发,从而在防止网片1因转发目的芯片为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的单播报文和非单播报文而造成的丢包的同时,还可以使得网片1参与转发目的芯片不是该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的其他单播报文,从而减轻了其他网片的转发压力。
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成员设备的硬件结构图。该成员设备可包括具有转发功能的网络设备,比如,交换机,路由器等等,这里只是对成员设备进行示例性地说明,不对其进行具体地限定。
该转发设备可包括主控板401,线卡板402,网板403,主控板401与线卡板402、网板403之间可经由内部通信线路404通信。
其中,图4只是示例性地说明,在实际应用中,成员设备中的主控板可以有多个,线卡板可以有多个,网板可以有多个。
网板403上包括至少一个网片,线卡板402上包括至少一个交换芯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如图4所示的成员设备,该成员设备任一网板上的网片记为第一网片,任一线卡板上的交换芯片记为第一交换芯片。
其中,第一网片,用于向相连的交换芯片发送可达通知消息;
第一交换芯片,用于依据接收到的可达通知消息检测所述第一网片上是否存在故障链路;若是,在确定本地未创建与所述第一网片关联的第一聚合组时,创建第一聚合组、以及创建出接口为该第一聚合组的第一转发表项和出接口为本地记录的第二聚合组的第二转发表项,并设置转发非单播报文的端口为第一聚合组;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组包括第一交换芯片连接除所述第一网片的其他所有网片的端口;所述第二聚合组包括所述第一交换芯片连接每一网片的端口;所述第一转发表项的目的芯片为所述第一网片的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所述第二转发表项的目的芯片为所述堆叠系统中的除所述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外的其他交换芯片。
可选的,所述第一交换芯片还用于若所述第一交换芯片确定所述第一网片存在故障链路,且本地已创建所述第一网片关联的第一聚合组,则将出接口为所述第一聚合组的第一转发表项中的目的芯片更新为所述第一网片上的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将出接口为所述第二聚合组的第二转发表项中的目的芯片更新为所述堆叠系统中的除所述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外的其他交换芯片。
可选的,所述第一交换芯片还用于若所述第一交换芯片确定所述第一网片上不存在故障链路,则识别本地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网片关联的第一聚合组;若存在,则删除所述第一聚合组,删除出接口为所述第一聚合组的第一转发表项;将所述第二转发表项中的目的芯片更新为所述堆叠系统中的交换芯片;将转发非单播报文的端口设置为第二聚合组。
可选的,所述可达通知消息里携带有所述第一网片可达的交换芯片所组成的第一可达集合;所述第一网片的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为所述第一可达集合和本地记录的第二可达集合不相同的交换芯片;所述第二可达集合包括所述堆叠系统中的交换芯片;
所述第一交换芯片在依据接收到的可达通知消息确定所述第一网片上是否存在故障链路,具体用于检测所述可达通知消息里携带的第一可达集合和所述第二可达集合是否相同;若相同,确定所述第一网片上不存在故障链路;若不相同,确定所述第一网片存在故障链路。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片在向相连的交换芯片发送可达通知消息,具体用于在检测到本地链路故障或者本地链路故障恢复时,获取与所述第一网片相连的各交换芯片分别对应的可达集合;汇总各交换芯片的可达集合,生成所述第一网片的第一可达集合;向相连的交换芯片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可达集合的可达通知消息。
上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堆叠系统中的成员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本设备上的第一网片向相连的交换芯片发送可达通知消息;
本设备上的第一交换芯片依据接收到的可达通知消息检测所述第一网片上是否存在故障链路;
若是,所述第一交换芯片在确定本地未创建与所述第一网片关联的第一聚合组时,创建第一聚合组、以及创建出接口为该第一聚合组的第一转发表项和出接口为本地记录的第二聚合组的第二转发表项,并设置转发非单播报文的端口为第一聚合组;
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组包括第一交换芯片连接除所述第一网片的其他所有网片的端口;所述第二聚合组包括所述第一交换芯片连接每一网片的端口;所述第一转发表项的目的芯片为所述第一网片的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所述第二转发表项的目的芯片为所述堆叠系统中的除所述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外的其他交换芯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交换芯片确定所述第一网片存在故障链路,且本地已创建所述第一网片关联的第一聚合组,则
将出接口为所述第一聚合组的第一转发表项中的目的芯片更新为所述第一网片上的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
将出接口为所述第二聚合组的第二转发表项中的目的芯片更新为所述堆叠系统中的除所述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外的其他交换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交换芯片确定所述第一网片上不存在故障链路,则识别本地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网片关联的第一聚合组;
若存在,则
所述第一交换芯片删除所述第一聚合组,删除出接口为所述第一聚合组的第一转发表项;
所述第一交换芯片将所述第二转发表项中的目的芯片更新为所述堆叠系统中的交换芯片;
所述第一交换芯片将转发非单播报文的端口设置为第二聚合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达通知消息里携带有所述第一网片可达的交换芯片所组成的第一可达集合;所述第一网片的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为所述第一可达集合和本地记录的第二可达集合不相同的交换芯片;所述第二可达集合包括所述堆叠系统中的交换芯片;
所述本设备上的第一交换芯片依据接收到的可达通知消息确定所述第一网片上是否存在故障链路,包括:
检测所述可达通知消息里携带的第一可达集合和所述第二可达集合是否相同;
若相同,确定所述第一网片上不存在故障链路;
若不相同,确定所述第一网片存在故障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设备上的第一网片向相连的交换芯片发送可达通知消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片在检测到本地链路故障或者本地链路故障恢复时,获取与所述第一网片相连的各交换芯片分别对应的可达集合;
所述第一网片汇总各交换芯片的可达集合,生成所述第一网片的第一可达集合;
所述第一网片向相连的交换芯片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可达集合的可达通知消息。
6.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第一网片,用于向相连的交换芯片发送可达通知消息;
第一交换芯片,用于依据接收到的可达通知消息检测所述第一网片上是否存在故障链路;若是,在确定本地未创建与所述第一网片关联的第一聚合组时,创建第一聚合组、以及创建出接口为该第一聚合组的第一转发表项和出接口为本地记录的第二聚合组的第二转发表项,并设置转发非单播报文的端口为第一聚合组;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组包括第一交换芯片连接除所述第一网片的其他所有网片的端口;所述第二聚合组包括所述第一交换芯片连接每一网片的端口;所述第一转发表项的目的芯片为所述第一网片的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所述第二转发表项的目的芯片为所述堆叠系统中的除所述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外的其他交换芯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换芯片还用于若所述第一交换芯片确定所述第一网片存在故障链路,且本地已创建所述第一网片关联的第一聚合组,则将出接口为所述第一聚合组的第一转发表项中的目的芯片更新为所述第一网片上的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将出接口为所述第二聚合组的第二转发表项中的目的芯片更新为所述堆叠系统中的除所述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外的其他交换芯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换芯片还用于若所述第一交换芯片确定所述第一网片上不存在故障链路,则识别本地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网片关联的第一聚合组;若存在,则删除所述第一聚合组,删除出接口为所述第一聚合组的第一转发表项;将所述第二转发表项中的目的芯片更新为所述堆叠系统中的交换芯片;将转发非单播报文的端口设置为第二聚合组。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达通知消息里携带有所述第一网片可达的交换芯片所组成的第一可达集合;所述第一网片的故障链路连接的交换芯片为所述第一可达集合和本地记录的第二可达集合不相同的交换芯片;所述第二可达集合包括所述堆叠系统中的交换芯片;
所述第一交换芯片在依据接收到的可达通知消息确定所述第一网片上是否存在故障链路,具体用于检测所述可达通知消息里携带的第一可达集合和所述第二可达集合是否相同;若相同,确定所述第一网片上不存在故障链路;若不相同,确定所述第一网片存在故障链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片在向相连的交换芯片发送可达通知消息,具体用于在检测到本地链路故障或者本地链路故障恢复时,获取与所述第一网片相连的各交换芯片分别对应的可达集合;汇总各交换芯片的可达集合,生成所述第一网片的第一可达集合;向相连的交换芯片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可达集合的可达通知消息。
CN201810671638.6A 2018-06-26 2018-06-26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89337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1638.6A CN108933744B (zh) 2018-06-26 2018-06-26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1638.6A CN108933744B (zh) 2018-06-26 2018-06-26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33744A true CN108933744A (zh) 2018-12-04
CN108933744B CN108933744B (zh) 2021-01-26

Family

ID=64447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71638.6A Active CN108933744B (zh) 2018-06-26 2018-06-26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33744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1324A (zh) * 2019-02-28 2019-06-2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板隔离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1404811A (zh) * 2020-03-16 2020-07-10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11970201A (zh) * 2020-08-28 2020-11-20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芯片级联的转发系统及转发控制方法
CN112751757A (zh) * 2020-12-29 2021-05-04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堆叠系统、交换设备、芯片及链路故障恢复方法
CN112751756A (zh) * 2020-12-25 2021-05-04 杭州迪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转发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2412A (zh) * 2007-03-09 2008-09-10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最小时延的组播恢复的方法及其接入设备
CN101360043A (zh) * 2005-12-06 2009-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内部可靠互连的通信设备
US7756015B1 (en) * 2006-09-13 2010-07-13 Marvell Israel (M.I.S.L) Ltd. Fast failover recovery for stackable network switches
US20120039335A1 (en) * 2010-03-16 2012-02-16 Force10 Networks. Inc. Multicast packet forwarding using multiple stacked chassis
CN102523113A (zh) * 2011-12-15 2012-06-27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以太网oam中跨芯片聚合链路上配置mep的芯片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2857419A (zh) * 2012-10-12 2013-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聚合端口故障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3916319A (zh) * 2013-01-06 2014-07-0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Lacp堆叠组网中的链路选择方法和堆叠设备
CN104038447A (zh) * 2014-05-28 2014-09-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4283811A (zh) * 2013-07-09 2015-01-1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0043A (zh) * 2005-12-06 2009-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内部可靠互连的通信设备
US7756015B1 (en) * 2006-09-13 2010-07-13 Marvell Israel (M.I.S.L) Ltd. Fast failover recovery for stackable network switches
US8908499B1 (en) * 2006-09-13 2014-12-09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packets in a stackable network switch
CN101262412A (zh) * 2007-03-09 2008-09-10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最小时延的组播恢复的方法及其接入设备
US20120039335A1 (en) * 2010-03-16 2012-02-16 Force10 Networks. Inc. Multicast packet forwarding using multiple stacked chassis
CN102523113A (zh) * 2011-12-15 2012-06-27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以太网oam中跨芯片聚合链路上配置mep的芯片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2857419A (zh) * 2012-10-12 2013-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聚合端口故障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3916319A (zh) * 2013-01-06 2014-07-0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Lacp堆叠组网中的链路选择方法和堆叠设备
CN104283811A (zh) * 2013-07-09 2015-01-1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4283811B (zh) * 2013-07-09 2017-10-03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4038447A (zh) * 2014-05-28 2014-09-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4038447B (zh) * 2014-05-28 2017-08-2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1324A (zh) * 2019-02-28 2019-06-2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板隔离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9951324B (zh) * 2019-02-28 2022-04-2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板隔离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1404811A (zh) * 2020-03-16 2020-07-10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11970201A (zh) * 2020-08-28 2020-11-20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芯片级联的转发系统及转发控制方法
CN112751756A (zh) * 2020-12-25 2021-05-04 杭州迪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转发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51756B (zh) * 2020-12-25 2023-02-28 杭州迪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转发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51757A (zh) * 2020-12-29 2021-05-04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堆叠系统、交换设备、芯片及链路故障恢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33744B (zh) 202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33744A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3200122B (zh) 一种软件定义网络中组表的处理方法、系统和控制器
CN103095568B (zh) 机架式交换设备实现堆叠的系统及方法
CN104486124B (zh) 使用逻辑端口实现多系统链路聚合的装置及方法
CN102843286B (zh) 虚拟路由器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1803288B (zh) 用于提供意外堆栈结合保护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EP1982447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recovering from virtual switch link failures
CN103414801B (zh) 一种堆叠系统中媒质访问控制地址同步的方法和设备
CN103609070A (zh) 网络流量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控制器
CN103905326A (zh) 以太网链路聚合的报文转发控制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5119820B (zh) 路由协议多实例并行执行系统及其并行执行方法
EP3213441B1 (en) Redundancy for port extender chains
CN104660449B (zh) 防止堆叠分裂多主设备Master的方法和设备
CN104518936B (zh) 链路动态聚合方法和装置
CN102255751A (zh) 一种堆叠冲突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5072101B (zh) 基于入侵容忍的sdn控制器端系统和安全通信方法
CN103095569A (zh) 一种高冗余低成本的热容灾广域网架构及其实现方法
CN105099905A (zh)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CN103441878B (zh) Vcf网络中pe设备的归属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8804260A (zh) 一种srio系统倒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51626A (zh) 一种流量转发的方法及设备
WO2015154423A1 (zh) 跨域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011912A (zh) 机箱式交换设备上行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1771705A (zh) 一种基于rrpp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098217A (zh) 一种同异步串口备份的系统、装置及切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