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33715B - 一种交互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互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33715B CN108933715B CN201710417838.4A CN201710417838A CN108933715B CN 108933715 B CN108933715 B CN 108933715B CN 201710417838 A CN201710417838 A CN 201710417838A CN 108933715 B CN108933715 B CN 10893371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lligent
- intelligent equipment
- target
- state information
- sm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16—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07—Exchang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n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互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应用于第一智能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呼叫指令;根据所述呼叫指令采集状态信息;广播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并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根据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和其他智能设备采集的状态信息,确定用于响应所述呼叫指令的目标智能设备;判断所述目标智能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如果是,响应所述呼叫指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同一无线局域网的多个智能设备中,有秩序地选择智能设备响应呼叫指令,从而避免智能设备资源的浪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交互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等智能设备逐渐向产业化发展,同一类型的机器人从同一生产流水线上生产出来,因此,同一类型的机器人基本上外形完全一样,并且名字、所接收的指令也是完全一样。
随着机器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已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因此可能出现在同一个场合有多个同类型机器人的情况,例如应用于家庭的家庭机器人,而每个家庭对机器人的需求不一样,因此可能在一个家庭中出现多个同类型的机器人,这样可以给家庭提供更多的便利。
然而,因为同类型机器人的名字完全一样,因此,当用户在呼叫机器人的名字时,该类型的所有机器人都会同时响应用户,而此时用户可能只需要一个机器人去执行任务。这样,就造成了机器人资源的浪费,而且,会造成机器人之间的秩序混乱,因此,如何让多个机器人有秩序地响应用户指令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互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以实现多个智能设备有秩序地响应用户指令。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互方法,应用于第一智能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呼叫指令;
根据所述呼叫指令采集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呼叫指令状态子信息和/或设备状态子信息;
广播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并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其中,其他智能设备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是根据所述呼叫指令采集的,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其他智能设备位于同一无线局域网内;
根据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和其他智能设备采集的状态信息,确定用于响应所述呼叫指令的目标智能设备;
判断所述目标智能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如果是,响应所述呼叫指令。
可选地,所述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的步骤,包括:
从广播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开始的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根据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和所述其他智能设备的状态信息,确定用于响应所述呼叫指令的目标智能设备的步骤,包括:
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选择满足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
根据所选择的智能设备,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确定所述目标智能设备。
可选地,在所述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选择满足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广播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并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选择的满足所述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的标识;
所述根据所选择的智能设备,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确定所述目标智能设备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智能设备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和所接收的标识,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选择所述目标智能设备。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智能设备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和所接收的标识,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选择所述目标智能设备的步骤,包括:
从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和所接收的标识中,获得出现次数最多的标识;
判断所获得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阈值;
如果否,确定所获得标识对应的智能设备为目标智能设备;
如果是,在所获得标识中,确定最小标识对应的智能设备为目标智能设备。
可选地,所述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各自选择的满足所述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的标识的步骤,包括:
从广播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开始的第二预设时间内,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各自选择的满足所述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的标识。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智能设备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和所接收的标识,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选择所述目标智能设备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一智能设备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和所接收的标识中,确定最小标识对应的智能设备为目标智能设备。
可选地,在所述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选择满足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数量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数量阈值;
如果否,则确定所选择的智能设备为用于响应所述呼叫指令的目标智能设备;
如果是,执行所述根据所选择的智能设备,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确定所述目标智能设备。
可选地,
所述呼叫指令状态子信息包括:智能设备自身所测得的所述呼叫指令的分贝值和/或智能设备自身接收到所述呼叫指令的时间戳;
所述设备状态子信息包括:当前是否处于执行任务的状态和/或电池余量。
可选地,所述预设决策条件为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时间戳在目标时间点的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目标时间点为自身接收到呼叫指令的时间点;
分贝值为预设智能设备数量的最大的分贝值;
当前没有处于执行任务的状态;
电池余量不小于预设电池余量阈值。
可选地,所述状态信息还包括:第一智能设备检测到的所述呼叫指令的声源方位;
所述响应所述呼叫指令的步骤,包括:
沿所述声源方位移动;
根据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所述呼叫指令的声源之间的距离,响应所述呼叫指令。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互装置,应用于第一智能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呼叫指令;
采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呼叫指令采集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呼叫指令状态子信息和/或设备状态子信息;
广播接收模块,用于广播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并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其中,其他智能设备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是根据所述呼叫指令采集的,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其他智能设备位于同一无线局域网内;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和其他智能设备采集的状态信息,确定用于响应所述呼叫指令的目标智能设备;
响应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目标智能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如果是,响应所述呼叫指令。
可选地,所述广播接收模块包括:
接收子模块,用于从广播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开始的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选择子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选择满足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选择的智能设备,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确定所述目标智能设备。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
广播接收子模块,用于广播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并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选择的满足所述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的标识;
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智能设备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和所接收的标识,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选择所述目标智能设备。
可选地,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获得子单元,用于从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和所接收的标识中,获得出现次数最多的标识;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获得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阈值;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所述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确定所获得标识对应的智能设备为目标智能设备;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所述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在所获得标识中,确定最小标识对应的智能设备为目标智能设备。
可选地,所述广播接收子模块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从广播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开始的第二预设时间内,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各自选择的满足所述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的标识。
可选地,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智能设备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和所接收的标识中,确定最小标识对应的智能设备为目标智能设备。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数量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数量阈值;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则确定所选择的智能设备为用于响应所述呼叫指令的目标智能设备;
触发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触发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
可选地,
所述呼叫指令状态子信息包括:智能设备自身所测得的所述呼叫指令的分贝值和/或智能设备自身接收到所述呼叫指令的时间戳;
所述设备状态子信息包括:当前是否处于执行任务的状态和/或电池余量。
可选地,所述预设决策条件为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时间戳在目标时间点的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目标时间点为自身接收到呼叫指令的时间点;
分贝值为预设智能设备数量的最大的分贝值;
当前没有处于执行任务的状态;
电池余量不小于预设电池余量阈值。
可选地,所述状态信息还包括:第一智能设备检测到的所述呼叫指令的声源方位;
所述响应模块包括:
移动子模块,用于沿所述声源方位移动;
响应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所述呼叫指令的声源之间的距离,响应所述呼叫指令。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所述智能设备包括:壳体、处理器、存储器、电路板和电源电路,其中,电路板安置在壳体围成的空间内部,处理器和存储器设置在电路板上;电源电路,用于为智能设备的各个电路或器件供电;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所述的交互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所述的交互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接收呼叫指令;根据所述呼叫指令采集状态信息;广播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并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根据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和其他智能设备采集的状态信息,确定用于响应所述呼叫指令的目标智能设备;判断所述目标智能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如果是,响应所述呼叫指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同一无线局域网的多个智能设备中,有秩序地选择智能设备响应呼叫指令,从而避免智能设备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互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互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互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互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互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互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在同一无线局域网的多个智能设备中,有秩序地选择最优的智能设备响应呼叫指令,从而避免智能设备资源的浪费,提高智能设备的效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交互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下面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互方法进行介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互方法针对于同一无线局域网内同类型的智能设备,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理解为:智能设备,例如:机器人、智能扫地机等等。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同一无线局域网内有多个智能设备,并且多个智能设备可以响应的指令是一样的,并且响应同一指令的执行动作也是一样的。具体举例而言,同一无线局域网中的多个智能设备可以是在工厂中量产的同一型号的智能设备,响应的指令是一样的,并且响应同一指令的执行动作是一样的,而且外形也可以是一样的。
其中,无线局域网可以为自组网,对于自组网中的智能设备,均兼有路由器和主机的功能,当有新的智能设备加入到该自组网时,无需进行额外的配置,这样简化了加入自组网的过程,提高了效率。具体地,自组网可以为ZigBee无线网,当有新的智能设备进入该ZigBee无线网的范围内时,各智能设备之间通过自动寻找,从而建立通信连接。当各智能设备彼此之间的通信连接发生变化时,各智能设备会重新进行自动寻找通信连接对象,从而确立通信连接关系,这样,就可以对ZigBee无线网原有的通信连接关系进行刷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接收呼叫指令。
该呼叫指令为第一智能设备所接收且能响应的指令,其中,呼叫指令可以是由用户发出。
S102,根据所述呼叫指令采集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呼叫指令状态子信息和/或设备状态子信息。
其中,呼叫指令状态子信息为针对呼叫指令的相关信息,例如,呼叫指令的分贝值,各智能设备接收到呼叫指令各自所对应的时间戳等。
设备状态子信息为各个智能设备各自的状态信息,例如,是否处于执行任务的状态、智能设备的电池余量等。
一种实施方式中,呼叫指令状态子信息可以包括智能设备自身所测得的所述呼叫指令的分贝值和/或智能设备自身接收到所述呼叫指令的时间戳。
具体地,首先对于智能设备自身所测得的所述呼叫指令的分贝值,每个智能设备均设有分贝测试装置,因为每个智能设备离声源的距离可能不一样,因此,各个智能设备在接收到呼叫指令的同时,对该呼叫指令进行分贝测试时所得到的分贝值是不一样的,分贝值大小表示了各个智能设备与声源位置的距离长短:所测的分贝值较大时表示智能设备离声源的距离比较近,而所测的分贝值较小时表示智能设备离声源的距离比较远。
示例地,在ZigBee网络中有同类型的智能设备3台,当用户呼叫“小雅”时,各智能设备接收到该指令并测得的分贝值分别为:85分贝,70分贝,60分贝。那么,85分贝对应的智能设备是距离用户最近的智能设备,60分贝对应的智能设备是距离用户最远的智能设备。
其次,针对于智能设备自身接收到所述呼叫指令的时间戳,当智能设备接收到呼叫指令的同时,会记录接收到该呼叫指令的当前时刻,用以区别所接收到的其他呼叫指令;即使是不同时间点的同一类型的呼叫指令,也可以通过记录的时间戳进行区分。
示例地,在ZigBee网络中有2个同类型的智能设备,分别为第一智能设备和第二智能设备,当用户第一次呼叫了“小雅”之后,隔了10秒时间又呼叫“小雅”,两个智能设备分别两次接收到“小雅”的呼叫指令,并记录各自所接收到的时间戳,其中,第一智能设备两次接收到的“小雅”的时间戳分别为:10时25分30秒20毫秒,10时25分40秒20毫秒;第二智能设备两次接收到的“小雅”的时间戳分别为:10时25分30秒50毫秒,10时25分40秒50毫秒。那么,第一智能设备所记录的10时25分30秒20毫秒的时间戳,与第二智能设备所记录的10时25分30秒50毫秒的时间戳所对应的是用户第一次呼叫的“小雅”;第一智能设备所记录的10时25分40秒20毫秒的时间戳,与第二智能设备所记录的10时25分40秒50毫秒的时间戳所对应的是用户第二次呼叫的“小雅”。
一种实施方式中,设备状态子信息包括:当前是否处于执行任务的状态和/或电池余量。
具体地,首先针对于当前是否处于执行任务的状态,当各智能设备接收到用户发出的呼叫指令时,各个智能设备可能处于不同的运行状态,例如,接收到呼叫指令的智能设备当前处于正在执行任务的状态,还可以处于未执行任务的状态,其中,未执行任务的状态可以是待机状态或者是处于接收指令的工作状态。
其次,针对于电池余量,智能设备为了方便移动,智能设备均可以采用电池供电。智能设备可以实时检测电池余量,并显示电池余量,其中,电池余量的显示方式可以是以百分数的形式,例如,电池余量显示为100%表示满电量的状态,50%表示剩余一半的电量。
另外,还可以有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例如,根据电池余量预测智能设备持续工作的时长,或者,预设电池余量阈值,当电池余量小于该预设电池余量阈值时,智能设备发出警告信息。
综合上述两种实施方式,智能设备的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智能设备自身所测得的所述呼叫指令的分贝值、智能设备自身接收到所述呼叫指令的时间戳、当前是否处于执行任务的状态、电池余量。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定义设定,示例地,在状态信息包括上述四种信息的情况下,当第一智能设备接收到呼叫指令时,第一智能设备采集的状态信息有:自身所测得的该呼叫指令的分贝值为76分贝,自身接收到该呼叫指令的时间戳为10时25分30秒50毫秒,当前处于未执行任务的状态,电池余量60%。
S103,广播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并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其中,其他智能设备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是根据所述呼叫指令采集的,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其他智能设备位于同一无线局域网内。
第一智能设备与其他智能设备位于同一无线局域网内,并且,第一智能设备与其他智能设备所能响应的指令是一样的,并且响应同一指令的执行动作也是一样的。
用户发出呼叫指令时,所针对的对象是同一无线局域网内的多个智能设备,但是用户并不需要所有可接收该呼叫指令的智能设备来响应该呼叫指令,而只需要一个或几个智能设备来响应。例如,在餐厅用户呼叫服务机器人时,只需要一个服务机器人响应用户即可。因此,若所有可接收到该呼叫指令的智能设备都响应呼叫指令,反而会造成智能设备的秩序混乱以及智能设备资源的浪费。
因此,为了避免智能设备的秩序混乱以及资源浪费,可以在所有可接收到呼叫指令的智能设备中选择最优的智能设备来响应呼叫指令,具体地,可以通过比较各个智能设备各自所对应的状态信息,从而选择状态最优的智能设备来响应呼叫指令。
对于第一智能设备来说,在接收到呼叫指令后将采集到的状态信息广播出去,其他智能设备便可以得到第一智能设备的状态信息;与第一智能设备同样地,其他智能设备在接收到呼叫指令后,将所采集到的其他智能设备各自所对应的状态信息广播出去,第一智能设备也可以得到其他智能设备的状态信息。这样,各智能设备便可以得到包括自身的状态信息在内的,可接收到呼叫指令的其他智能设备的状态信息。
示例地,在ZigBee网络中有:第一智能设备、第二智能设备和第三智能设备,根据呼叫指令,第一智能设备采集的状态信息为电池余量60%,第二智能设备采集的状态信息为电池余量50%,第三智能设备采集的状态信息为电池余量40%;那么,对于第一智能设备来说,第一智能设备广播的状态信息为电池余量60%,并且可以接收到第二智能设备的状态信息为电池余量50%,以及第三智能设备的状态信息为电池余量4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智能设备以及其他智能设备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是根据同一呼叫指令采集的。
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智能设备在响应用户的呼叫指令过程中耗时较短,提高用户的体验,第一智能设备设置第一预设时间,该第一预设时间从第一智能设备广播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开始,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当到达第一预设时间时,便停止接收。这样,当其他个别智能设备损坏导致不能广播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时,避免了第一智能设备为了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内容一直处于接收的状态而不进行下一步骤,从而从整体上保证第一智能设备的响应耗时不会太长。
具体地,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可以接收到所有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时,那么,在确定目标智能设备时,可以根据第一智能设备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和所有其他智能设备采集的状态信息进行确定;而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只能接收到部分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时,那么,在确定目标智能设备时,则只可以根据第一智能设备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和部分其他智能设备采集的状态信息进行确定。
S104,根据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和其他智能设备采集的状态信息,确定用于响应所述呼叫指令的目标智能设备。
其中,根据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其他智能设备采集的状态信息可以是第一智能设备以外的全部其他智能设备采集的状态信息,还可以是第一智能设备以外的部分其他智能设备采集的状态信息。
目标智能设备为用于响应呼叫指令的智能设备,其中,根据用户需求可以设定目标智能设备的数量,例如,智能设备为餐厅的服务机器人,当顾客呼叫服务员时仅需要一个服务机器人去响应顾客的指令,此时,目标智能设备的数量为一个。
根据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和其他智能设备采集的状态信息,确定用于响应所述呼叫指令的目标智能设备的步骤,具体的实施方式在以下实施例中进行介绍,在此不作详述。
S105,判断所述目标智能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如果是,响应所述呼叫指令。
在确定出目标智能设备后,若判断出该目标智能设备不是第一智能设备,则该第一智能设备保持原状态,不响应呼叫指令;而若判断出该目标智能设备为第一智能设备时,则该第一智能设备响应该呼叫指令,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第一智能设备不需要移动到声源附近来响应呼叫指令,而直接通过语音交互来响应呼叫指令。例如,第一智能设备为智能音箱,指令内容为播放歌曲“我”,当确定出的目标智能设备为第一智能设备时,则该第一智能设备响应该指令,播放歌曲“我”。
第二种情况,第一智能设备需要移动来响应呼叫指令时,例如,餐厅的服务机器人,当顾客发出呼叫指令时,服务机器人需要移动到顾客附近并执行顾客的指令。这种情况下,当第一智能设备接收到呼叫指令时,可以检测到该呼叫指令的声源方位,以及第一智能设备自身与呼叫指令的声源之间的距离,该声源方位信息及距离信息均作为状态信息存储。
当判断出该目标智能设备为第一智能设备时,该第一智能设备根据存储的声源方位信息,沿该声源方位向声源方向移动,并根据距离信息,即该第一智能设备与所述呼叫指令的声源之间的距离,移动相应的距离至声源附近,进而响应呼叫指令。
其中,用于检测该呼叫指令的声源方位的装置可以是声源定位装置,第一智能设备自身与呼叫指令的声源之间的距离测量的装置可以是距离传感器,具体的可以是基于红外线的距离传感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接收呼叫指令;根据所述呼叫指令采集状态信息;广播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并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根据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和其他智能设备采集的状态信息,确定用于响应所述呼叫指令的目标智能设备;判断所述目标智能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如果是,响应所述呼叫指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同一无线局域网的多个智能设备中,有秩序地选择智能设备响应呼叫指令,从而避免智能设备资源的浪费。
为了实现多个智能设备有秩序地响应用户指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交互方法。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互方法,上述步骤S104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01,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选择满足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
预设决策条件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用于从多个智能设备中筛选出合适的智能设备的条件。并且,该预设决策条件是由智能设备的状态信息组成的,可以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时间戳在目标时间点的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目标时间点为自身接收到呼叫指令的时间点;分贝值为预设智能设备数量的最大的分贝值;当前没有处于执行任务的状态;电池余量不小于预设电池余量阈值。以下分别对上述四种决策条件进行详细介绍:
其一,对于时间戳的决策条件,预设时间范围可以是用户自定义设定的,并且可以分为目标时间点之前的预设时间范围和目标时间点之后的预设时间范围,时间戳在任一预设时间范围内都是可行的。时间戳的决策条件可以有效地避免不是针对同一呼叫指令的状态信息进行比较,若时间戳不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则可以认为该时间戳所对应的呼叫指令与其他呼叫指令并不是同一个,此时,就不用将该时间戳对应的状态信息与其他状态信息进行比较。
示例地,预设时间范围为1秒,第一智能设备自身接收到呼叫指令的时间戳为10时25分40秒10毫秒,那么,此时目标时间点的预设时间范围为:10时25分39秒10毫秒至10时25分41秒10毫秒,因此,当第二智能设备接收到呼叫指令的时间戳为10时25分43秒10毫秒时,认为不满足时间戳在目标时间点的预设时间范围内的条件。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各智能设备针对的是同一类型的呼叫指令中的不同呼叫指令,例如,用户在10时25分39秒发出了“小雅”的呼叫指令,在10时25分50秒又发出了同样的“小雅”的呼叫指令,虽然都是“小雅”的呼叫指令,但是并非同一呼叫指令。
其二,对于分贝值的决策条件,当第一智能设备接收到各智能设备的分贝值的信息时,将自身的分贝值与其他智能设备的分贝值进行排序,具体地可以是按分贝值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当有多个相同分贝值的智能设备时,可以按照智能设备的标识号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另外,预设智能设备数量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分贝值大小表征了智能设备离声源的距离,具体地,所测得的分贝值大的智能设备离声源距离近,所测得的分贝值小的智能设备离声源距离远。选择分贝值大的智能设备,智能设备响应呼叫指令的时间会比较短,这样用户等待的时间也会比较短,提高了用户体验。
示例地,预设智能设备数量为3,并且,第一智能设备的分贝值为80分贝,第二智能设备的分贝值为75分贝,第三智能设备的分贝值为70分贝,第四智能设备的分贝值为70分贝,第五智能设备的分贝值为65分贝,其中,第三智能设备的标识号为110,第四智能设备的标识号为100,那么按照分贝值的排序规则顺序为:第一智能设备,第二智能设备,第四智能设备,第三智能设备,第五智能设备。此时,满足分贝值条件的智能设备为:第一智能设备,第二智能设备和第四智能设备。
其三,对于是否执行任务的决策条件,当接收到呼叫指令时,若第一智能设备正处于执行任务的状态,则认为是不满足预设决策条件,则优选其他智能设备中处于未执行任务状态的智能设备。若在接收到呼叫指令时智能设备处于执行任务的状态,还需在执行完任务之后才能响应呼叫指令,这样会使得用户等待智能设备响应的时间变长,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因此,为了提高用户体验,优选处于未执行任务状态的智能设备。
其四,对于电池余量的决策条件,预设电池余量阈值是用户自定义的,示例地,预设电池余量阈值为40%,第一智能设备的电池余量为30%,第二智能设备的电池余量为40%,第三智能设备的电池余量为50%,那么,满足满足电池余量条件的智能设备为:第二智能设备和第三智能设备。这样,对于有不同电池余量的智能设备,电池余量充足的智能设备可以保证在响应呼叫指令并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电量充足,而电池余量不足的智能设备有可能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电量不足而导致执行任务中断,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所以,为了保障所选择的智能设备响应呼叫指令的过程中不中断,从而提高用户体验,优选电池余量最多的智能设备。
在选择满足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时,可以有两种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从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各自所对应的状态信息中,直接选择满足该预设决策条件的状态信息所对应的智能设备。
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将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各自对应的状态信息与预设决策条件中的信息进行一一判断,满足当前判断条件则进入下一信息的判断,若不满足当前判断条件则将该智能设备排除。
示例地,预设决策条件的判断顺序为:判断时间戳是否在目标时间点的预设时间范围内,如果是,判断分贝值是否为预设智能设备数量的最大的分贝值,如果是,判断当前是否没有处于执行任务的状态,如果是,电池余量是否不小于预设电池余量阈值,如果是,则判断该智能设备满足预设决策条件。若不满足其中的任何一个判断条件,则判断该智能设备不满足预设决策条件。
当然,上述实施例中的判断先后顺序是可以任意调整的,用户可以自定义设定。
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执行步骤S201之后,广播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并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选择的满足所述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的标识。
其中,智能设备的标识可以是智能设备在广播过程中系统自带的标识,该标识与智能设备为一一对应的关系;智能设备的标识还可以是用户自定义设定并作为该智能设备的唯一标识,例如,设定第一智能设备的标识为100,设定第二智能设备的标识为120,那么,100可以作为该第一智能设备的唯一标识,120可以作为该第二智能设备的唯一标识。
第一智能设备通过无线局域网广播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并且,第一智能设备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各自选择的满足所述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的标识。
示例地,第一智能设备的标识为110,第二智能设备的标识为120,第三智能设备的标识为130,其中,第一智能设备所选择的标识为110、120,第一智能设备所选择的标识为110、120,第二智能设备所选择的标识为120、130,第三智能设备所选择的标识为130、110,那么,对于第一智能设备来说,广播110、120的标识,并且接收第二智能设备广播的120、130的标识,以及第三智能设备广播的130、110的标识。
基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保证智能设备在响应用户的呼叫指令过程中耗时较短,提高用户的体验,第一智能设备设置第二预设时间,该第二预设时间从广播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开始,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各自选择的满足所述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当到达第二预设时间时,便停止接收。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时间可以是用户自定义设定,第二预设时间的设定的有益效果是:当其他个别智能设备损坏导致不能广播各自选择的满足所述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的标识时,避免了第一智能设备为了接收一直处于接收的状态而不进行下一步骤,从而从整体上保证第一智能设备的响应耗时不会太长。
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执行步骤S201之后,判断所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数量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数量阈值。
第一预设数量阈值为响应呼叫指令所需的智能设备的数量,其中,该第一预设数量阈值可以是用户根据应用场景自定义设定的,例如,在餐厅的服务机器人中,对于顾客的呼叫指令可以仅由一个服务机器人响应,则该第一预设数量阈值设定为1;在工厂中的搬运机器人,对于搬运指令则需要两个搬运机器人同时去响应并完成任务,则该第一预设数量阈值设定为2。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即所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数量不大于第一预设数量阈值时,则确定所选择的智能设备为用于响应所述呼叫指令的目标智能设备。
当所选择的满足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的数量是不大于第一预设数量阈值时,则可以确定所选择的智能设备即为目标智能设备,即响应呼叫指令的智能设备。
示例地,第一预设数量阈值为2,所选择的满足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为:第一智能设备和第二智能设备,那么可以确定该第一智能设备和该第二智能设备为目标智能设备。
而当判断结果为是时,即所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数量不大于第一预设数量阈值时,则执行步骤S202。
S202,根据所选择的智能设备,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确定所述目标智能设备。
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广播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并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选择的满足所述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的标识的步骤之后,根据所述第一智能设备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和所接收的标识,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选择所述目标智能设备。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以下两种:
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智能设备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和所接收的标识中,确定最小标识对应的智能设备为目标智能设备。
在第一智能设备广播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并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选择的满足所述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的标识之后,第一智能设备得到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和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将各标识进行排序,例如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确定最小标识对应的智能设备为目标智能设备。这样,简化了确定目标智能设备的流程,可以缩短目标智能设备响应指令的耗时时长,提高用户的体验。
示例地,第一智能设备的标识为110,第二智能设备为120,第三智能设备为130,第一预设数量阈值为1,第一智能设备通过广播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并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选择的满足所述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的标识之后,所具有的标识为110、120、130,那么,确定最小标识为110,从而确定第一智能设备为目标智能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确定最小标识为其中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但不仅限于上述的实现方式,还可以是确定最大标识对应的智能设备为目标智能设备等等其他的具体实现方式,在此不一一列举。另外,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也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但并不仅限于这种实现方式,例如还可以为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等等其他的具体实现方式,在此不一一列举。
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图3中的实施例中进行介绍,在此不作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接收呼叫指令;根据所述呼叫指令采集状态信息;广播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并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根据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和其他智能设备采集的状态信息,确定用于响应所述呼叫指令的目标智能设备;判断所述目标智能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如果是,响应所述呼叫指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同一无线局域网的多个智能设备中,有秩序地选择智能设备响应呼叫指令,从而避免智能设备资源的浪费。
为了实现多个智能设备有秩序地响应用户指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交互方法。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互方法,基于图2的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智能设备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和所接收的标识,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选择所述目标智能设备的步骤,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01,从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和所接收的标识中,获得出现次数最多的标识。
在第一智能设备广播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并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选择的满足所述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的标识之后,第一智能设备具有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和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智能设备的标识,统计各标识出现的次数,从而获得出现次数最多的标识。
示例地,第一智能设备所获取的标识号有110、120、130,其中110出现的次数为5次,120出现的次数为2次,130出现的次数为4次,从而可知,出现次数最多的标识为110。
S302,判断所获得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阈值,如果否,执行步骤S303,如果是,执行步骤S304;
其中,所获得标识的数量可以有多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所获得的次数最多的标识数量不大于第一预设数量阈值;另一种情况是所获得的次数最多的标识数量大于第一预设数量阈值。
S303,确定所获得标识对应的智能设备为目标智能设备;
当所获得标识的数量不大于第一预设数量阈值时,则可以确定所获得标识对应的智能设备为目标智能设备。示例地,第一智能设备的标识为110,第二智能设备为120,第一预设数量阈值为2,第一智能设备所获得的次数最多的标识为110、120,那么,确定第一智能设备和第二智能设备为目标智能设备。
S304,在所获得标识中,确定最小标识对应的智能设备为目标智能设备。
当所获得标识的数量大于第一预设数量阈值时,将所获取的标识进行排序,其中可以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从而确定最小标识对应的智能设备为目标智能设备。
示例地,第一智能设备的标识为110,第二智能设备为120,第三智能设备为130,第一预设数量阈值为1,第一智能设备所获得的次数最多的标识为110、120、130,此时,所获得标识的数量大于1,从而确定最小标识为110,那么确定第一智能设备为目标智能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确定最小标识为其中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但不仅限于上述的实现方式,还可以是确定最大标识对应的智能设备为目标智能设备等等其他的具体实现方式,在此不一一列举。另外,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也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但并不仅限于这种实现方式,例如还可以为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等等其他的具体实现方式,在此不一一列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接收呼叫指令;根据所述呼叫指令采集状态信息;广播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并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根据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和其他智能设备采集的状态信息,确定用于响应所述呼叫指令的目标智能设备;判断所述目标智能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如果是,响应所述呼叫指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同一无线局域网的多个智能设备中,有秩序地选择智能设备响应呼叫指令,从而避免智能设备资源的浪费。
相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交互装置,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410,用于接收呼叫指令;
采集模块420,用于根据所述呼叫指令采集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呼叫指令状态子信息和/或设备状态子信息;
广播接收模块430,用于广播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并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其中,其他智能设备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是根据所述呼叫指令采集的,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其他智能设备位于同一无线局域网内;
确定模块440,用于根据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和其他智能设备采集的状态信息,确定用于响应所述呼叫指令的目标智能设备;
响应模块450,用于判断所述目标智能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如果是,响应所述呼叫指令。
可选地,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广播接收模块430包括:
接收子模块,用于从广播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开始的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
可选地,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呼叫指令状态子信息包括:智能设备自身所测得的所述呼叫指令的分贝值和/或智能设备自身接收到所述呼叫指令的时间戳;
所述设备状态子信息包括:当前是否处于执行任务的状态和/或电池余量。
可选地,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状态信息还包括:第一智能设备检测到的所述呼叫指令的声源方位;
所述响应模块包括:
移动子模块,用于沿所述声源方位移动;
响应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所述呼叫指令的声源之间的距离,响应所述呼叫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接收呼叫指令;根据所述呼叫指令采集状态信息;广播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并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根据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和其他智能设备采集的状态信息,确定用于响应所述呼叫指令的目标智能设备;判断所述目标智能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如果是,响应所述呼叫指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同一无线局域网的多个智能设备中,有秩序地选择智能设备响应呼叫指令,从而避免智能设备资源的浪费。
基于图4的技术方案中,如图5所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确定模块440包括:
选择子模块510,用于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选择满足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
第一确定子模块520,用于根据所选择的智能设备,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确定所述目标智能设备。
可选地,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440还可以包括:
广播接收子模块,用于广播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并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选择的满足所述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的标识;
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智能设备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和所接收的标识,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选择所述目标智能设备。
可选地,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广播接收子模块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从广播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开始的第二预设时间内,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各自选择的满足所述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的标识。
可选地,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智能设备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和所接收的标识中,确定最小标识对应的智能设备为目标智能设备。
可选地,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440还包括: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数量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数量阈值;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则确定所选择的智能设备为用于响应所述呼叫指令的目标智能设备;
触发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触发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
可选地,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决策条件为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时间戳在目标时间点的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目标时间点为自身接收到呼叫指令的时间点;
分贝值为预设智能设备数量的最大的分贝值;
当前没有处于执行任务的状态;
电池余量不小于预设电池余量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接收呼叫指令;根据所述呼叫指令采集状态信息;广播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并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根据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和其他智能设备采集的状态信息,确定用于响应所述呼叫指令的目标智能设备;判断所述目标智能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如果是,响应所述呼叫指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同一无线局域网的多个智能设备中,有秩序地选择智能设备响应呼叫指令,从而避免智能设备资源的浪费。
基于图5的技术方案中,如图6所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获得子单元610,用于从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和所接收的标识中,获得出现次数最多的标识;
判断子单元620,用于判断所获得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阈值;
第一确定子单元630,用于所述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确定所获得标识对应的智能设备为目标智能设备;
第二确定子单元640,用于所述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在所获得标识中,确定最小标识对应的智能设备为目标智能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接收呼叫指令;根据所述呼叫指令采集状态信息;广播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并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根据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和其他智能设备采集的状态信息,确定用于响应所述呼叫指令的目标智能设备;判断所述目标智能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如果是,响应所述呼叫指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同一无线局域网的多个智能设备中,有秩序地选择智能设备响应呼叫指令,从而避免智能设备资源的浪费。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地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设备,如图7所示。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智能设备包括:壳体701、处理器702、存储器703、电路板704和电源电路705,其中,电路板704安置在壳体701围成的空间内部,处理器702和存储器703设置在电路板704上;电源电路705,用于为智能设备的各个电路或器件供电;存储器703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处理器702通过读取存储器703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播放方法。
具体的,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交互方法,包括:
接收呼叫指令;
根据所述呼叫指令采集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呼叫指令状态子信息和/或设备状态子信息;
广播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并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其中,其他智能设备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是根据所述呼叫指令采集的,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其他智能设备位于同一无线局域网内;
根据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和其他智能设备采集的状态信息,确定用于响应所述呼叫指令的目标智能设备;
判断所述目标智能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如果是,响应所述呼叫指令。
上述交互方法的其他实现方式与前述方法实施例中提供的各种实现方式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处理器702对上述步骤的具体执行过程以及处理器702通过运行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进一步执行的步骤,可以参见本发明图1-6所示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存储器703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该智能设备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但不限于:
(1)移动通信设备:这类设备的特点是具备移动通信功能,并且以提供话音、数据通信为主要目标。这类终端包括:智能手机(例如iPhone)、多媒体手机、功能性手机,以及低端手机等。
(2)超移动个人计算机设备:这类设备属于个人计算机的范畴,有计算和处理功能,一般也具备移动上网特性。这类终端包括:PDA、MID和UMPC设备等,例如iPad。
(3)便携式娱乐设备:这类设备可以显示和播放多媒体内容。该类设备包括:音频、视频播放器(例如iPod),掌上游戏机,电子书,以及智能玩具和便携式车载导航设备。
(4)服务器: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服务器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
(5)其他具有数据交互功能的电子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接收呼叫指令;根据所述呼叫指令采集状态信息;广播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并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根据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和其他智能设备采集的状态信息,确定用于响应所述呼叫指令的目标智能设备;判断所述目标智能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如果是,响应所述呼叫指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同一无线局域网的多个智能设备中,有秩序地选择智能设备响应呼叫指令,从而避免智能设备资源的浪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4)
1.一种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智能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呼叫指令;
根据所述呼叫指令采集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呼叫指令状态子信息和/或设备状态子信息;
广播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并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其中,其他智能设备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是根据所述呼叫指令采集的,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其他智能设备位于同一无线局域网内;
根据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和其他智能设备采集的状态信息,确定用于响应所述呼叫指令的目标智能设备;
判断所述目标智能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如果是,响应所述呼叫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的步骤,包括:
从广播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开始的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和所述其他智能设备的状态信息,确定用于响应所述呼叫指令的目标智能设备的步骤,包括:
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选择满足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
根据所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确定所述目标智能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选择满足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广播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并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选择的满足所述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的标识;
所述根据所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确定所述目标智能设备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智能设备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和所接收的标识,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选择所述目标智能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智能设备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和所接收的标识,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选择所述目标智能设备的步骤,包括:
从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和所接收的标识中,获得出现次数最多的标识;
判断所获得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数量阈值;
如果否,确定所获得标识对应的智能设备为目标智能设备;
如果是,在所获得标识中,确定最小标识对应的智能设备为目标智能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各自选择的满足所述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的标识的步骤,包括:
从广播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开始的第二预设时间内,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各自选择的满足所述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的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智能设备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和所接收的标识,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选择所述目标智能设备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一智能设备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和所接收的标识中,确定最小标识对应的智能设备为目标智能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选择满足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数量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数量阈值;
如果否,则确定所选择的智能设备为用于响应所述呼叫指令的目标智能设备;
如果是,执行所述根据所选择的智能设备,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确定所述目标智能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呼叫指令状态子信息包括:智能设备自身所测得的所述呼叫指令的分贝值和/或智能设备自身接收到所述呼叫指令的时间戳;
所述设备状态子信息包括:当前是否处于执行任务的状态和/或电池余量。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决策条件为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时间戳在目标时间点的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目标时间点为自身接收到呼叫指令的时间点;
分贝值为预设智能设备数量的最大的分贝值;
当前没有处于执行任务的状态;
电池余量不小于预设电池余量阈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信息还包括:第一智能设备检测到的所述呼叫指令的声源方位;
所述响应所述呼叫指令的步骤,包括:
沿所述声源方位移动;
根据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所述呼叫指令的声源之间的距离,响应所述呼叫指令。
12.一种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智能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呼叫指令;
采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呼叫指令采集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呼叫指令状态子信息和/或设备状态子信息;
广播接收模块,用于广播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并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其中,其他智能设备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是根据所述呼叫指令采集的,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其他智能设备位于同一无线局域网内;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和其他智能设备采集的状态信息,确定用于响应所述呼叫指令的目标智能设备;
响应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目标智能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如果是,响应所述呼叫指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接收模块包括:
接收子模块,用于从广播自身采集的状态信息开始的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采集的状态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选择子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选择满足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确定所述目标智能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
广播接收子模块,用于广播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并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的、各自选择的满足所述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的标识;
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智能设备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和所接收的标识,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中选择所述目标智能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获得子单元,用于从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和所接收的标识中,获得出现次数最多的标识;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获得标识的数量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数量阈值;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所述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确定所获得标识对应的智能设备为目标智能设备;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所述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在所获得标识中,确定最小标识对应的智能设备为目标智能设备。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接收子模块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从广播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开始的第二预设时间内,接收其他智能设备广播、各自选择的满足所述预设决策条件的智能设备的标识。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智能设备自身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和所接收的标识中,确定最小标识对应的智能设备为目标智能设备。
19.根据权利要求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选择的智能设备的数量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数量阈值;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则确定所选择的智能设备为用于响应所述呼叫指令的目标智能设备;
触发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触发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呼叫指令状态子信息包括:智能设备自身所测得的所述呼叫指令的分贝值和/或智能设备自身接收到所述呼叫指令的时间戳;
所述设备状态子信息包括:当前是否处于执行任务的状态和/或电池余量。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决策条件为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时间戳在目标时间点的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目标时间点为自身接收到呼叫指令的时间点;
分贝值为预设智能设备数量的最大的分贝值;
当前没有处于执行任务的状态;
电池余量不小于预设电池余量阈值。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信息还包括:第一智能设备检测到的所述呼叫指令的声源方位;
所述响应模块包括:
移动子模块,用于沿所述声源方位移动;
响应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所述呼叫指令的声源之间的距离,响应所述呼叫指令。
23.一种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设备包括:壳体、处理器、存储器、电路板和电源电路,其中,电路板安置在壳体围成的空间内部,处理器和存储器设置在电路板上;电源电路,用于为智能设备的各个电路或器件供电;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交互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交互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17838.4A CN108933715B (zh) | 2017-06-06 | 2017-06-06 | 一种交互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17838.4A CN108933715B (zh) | 2017-06-06 | 2017-06-06 | 一种交互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33715A CN108933715A (zh) | 2018-12-04 |
CN108933715B true CN108933715B (zh) | 2020-10-13 |
Family
ID=64447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417838.4A Active CN108933715B (zh) | 2017-06-06 | 2017-06-06 | 一种交互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93371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48863A (zh) * | 2019-03-08 | 2019-07-23 |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响应仲裁系统与方法 |
CN111342981A (zh) * | 2020-02-26 | 2020-06-26 |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局域网环境下设备间的仲裁方法、电子设备、局域网系统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45414A (zh) * | 2015-09-24 | 2016-01-13 | 广东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家居中同类型多台家电区分方法 |
CN105338023A (zh) * | 2014-07-11 | 2016-02-17 |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设备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6453021A (zh) * | 2016-07-27 | 2017-02-22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490996B1 (en) * | 2015-04-17 | 2016-11-08 | Facebook, Inc. | Home automation device |
-
2017
- 2017-06-06 CN CN201710417838.4A patent/CN10893371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38023A (zh) * | 2014-07-11 | 2016-02-17 |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设备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5245414A (zh) * | 2015-09-24 | 2016-01-13 | 广东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家居中同类型多台家电区分方法 |
CN106453021A (zh) * | 2016-07-27 | 2017-02-22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33715A (zh) | 2018-1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947498B (zh) | 应用程序预加载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9213539B (zh) | 一种内存回收方法及装置 | |
EP3502878B1 (en) | Method for preloading applic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 |
CN109947496B (zh) | 应用程序预加载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7370877B (zh) | 应用程序的推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WO2018072083A1 (zh) | 一种充电限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11425520B2 (en) | Method for detecting blocking of microphone and related products | |
CN105005909A (zh) | 预测流失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0677924B (zh) | 一种查找无线耳机充电盒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07027141A (zh) |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 |
CN108924885B (zh) | 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 | |
CN105549718A (zh) | 一种优化应用程序耗电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7025120B (zh) | 软件升级处理方法、装置和终端 | |
CN106250182B (zh) | 一种文件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4837168A (zh) | 一种设备切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5487639A (zh) | 一种优化应用程序耗电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8933715B (zh) | 一种交互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 |
CN104182330A (zh) | 一种应用推荐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 |
CN103634032B (zh) | 数据转移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 |
CN105005489B (zh) | 一种终端设备的启动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07145425A (zh) |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 |
CN106708501B (zh) | 活动监控方法及装置 | |
CN107832131B (zh) | 应用程序关闭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
CN107450951B (zh) | 应用程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 | |
CN107291543B (zh) | 应用程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