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24856B - 一种承载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承载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24856B
CN108924856B CN201710237508.7A CN201710237508A CN108924856B CN 108924856 B CN108924856 B CN 108924856B CN 201710237508 A CN201710237508 A CN 201710237508A CN 108924856 B CN108924856 B CN 1089248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er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mwa
rl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3750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24856A (zh
Inventor
吴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23750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2485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71958 priority patent/WO201818839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924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248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248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248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承载处理方法,包括:接收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信息;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承载标识及承载类型;利用所述承载标识,确定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已在本地配置,且所述对应的承载用于双连接;根据所述承载类型,确定需要建立或更改的承载类型为移动网络与无线局域网融合(MWA)承载时,释放或重配置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实体,并激活MWA应用协议实体的数据处理功能。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一种承载处理装置及终端。

Description

一种承载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承载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传输速率,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推出了双连接技术,使得终端在同一个时刻可以连接到两个基站进行数据收发。
另一方面,为了提升网络服务性能,可以配置终端使用移动网络与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融合技术,以下简称为MWA(Mobile WLANAggregation)技术。
目前,配置了MWA技术的终端在MWA模式和双连接模式下如何进行转换,相关技术尚无有效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承载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载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信息;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承载标识及承载类型;
利用所述承载标识,确定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已在本地配置,且所述对应的承载用于双连接;
根据所述承载类型,确定需要建立或更改的承载类型为MWA承载时,释放或重配置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实体,并激活MWA应用协议实体的数据处理功能。
上述方案中,所述释放或重配置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实体,包括:
释放与辅基站通信的无线链路层控制(RLC,Radio Link Control)实体;
或者,
将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配置为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
上述方案中,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配置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PDCP配置信息,配置本地的PDCP实体。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包括RLC配置信息;利用所述RLC配置信息重新配置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
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包括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利用所述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建立或重新配置本地与主基站通信的逻辑信道。
上述方案中,所述接收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信令;
解析所述控制信令,得到所述承载配置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信令为无线资源连接配置信令。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解析所述控制信令时,还得到MWA配置信息;根据得到的MWA配置参数连接到WLAN网络;
或者,根据本地保存的MWA配置参数连接到无线局域网WLAN。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承载处理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信息;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承载标识及承载类型;
处理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承载标识,确定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已在本地配置,且所述对应的承载用于双连接;以及根据所述承载类型,确定需要建立或更改的承载类型为MWA承载时,释放或重配置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实体,并激活MWA应用协议实体的数据处理功能。
上述方案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释放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
或者,
将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配置为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
上述方案中,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包括PDCP配置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PDCP配置信息,配置本地的PDCP实体。
上述方案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包括RLC配置信息;利用所述RLC配置信息重新配置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
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包括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利用所述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建立或重新配置本地与主基站通信的逻辑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通信接口,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信息;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承载标识及承载类型;
处理器,用于利用所述承载标识,确定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已在本地配置,且所述对应的承载用于双连接;以及根据所述承载类型,确定需要建立或更改的承载类型为MWA承载时,释放或重配置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实体,并激活MWA应用协议实体的数据处理功能。
上述方案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释放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
或者,
将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配置为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
上述方案中,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包括PDCP配置信息;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根据PDCP配置信息,配置本地的PDCP实体。
上述方案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包括RLC配置信息;利用所述RLC配置信息重新配置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
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包括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利用所述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建立或重新配置本地与主基站通信的逻辑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承载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信息;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承载标识及承载类型;利用所述承载标识,确定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已在本地配置,且所述对应的承载用于双连接;根据所述承载类型,确定需要建立或更改的承载类型为MWA承载时,释放或重配置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实体,并激活MWA应用协议实体的数据处理功能,利用基站设置的参数,控制终端在需要使用MWA模式时,将现有的双连接承载转换成MWA承载,这样就实现了配置了MWA技术的终端在双连接模式和MWA模式的转换,且根据基站的参数来进行承载的变换,如此,能够提高终端收据的收发效率,降低了终端的复杂程度,也提供了更灵活的数据收发模式。
附图说明
在附图(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可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不同字母后缀的相似附图标记可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示例。附图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大体示出了本文中所讨论的各个实施例。
图1为相关技术中LWA技术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双连接技术的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承载处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承载处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承载处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承载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终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目前WLAN和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两大最为成功的无线技术。多年来,它们一直优势互补。WLAN中的无线保真(Wi-Fi)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是在未授权的频谱上运行,任何人都可以部署Wi-Fi网络,而且能够支持人们能想到的几乎所有智能手持设备或物联网设备。Wi-Fi最适合的是大容量、高密度且低移动性的室内应用。另一方面,移动通信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里横扫全球,打造出了庞大的无线广域网络,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5G,Fifth Generation)网络等。它具备无处不在的室外覆盖、无缝的移动等优点,更完美支持语音和流媒体等实时应用。两项技术的结合将为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希望。
基于WLAN和移动通信系统的有点,目前3GPP推出了将LTE和WLAN融合的LWA技术,借助LWA技术,可分离移动网络数据有效载荷,一些流量会通过WLAN传输,剩余的流量则通过移动网络本身来传送,从而大大提升移动网络服务的性能。图1为LWA技术的架构示意图。结合图1可以看出,LWA技术的承载包含分离承载(图1中的分离的LWA承载(splitLWABearer))和交换承载(图1中的交换的LWA承载(Switched LWA Bearer))。其中,分离承载表示同时在LTE网络和WLAN上收发数据,交换承载表示同一时刻只在LTE网络和WLAN中的一个网络中收发数据。
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跟WLAN融合的移动通信网络可以不仅仅局限于LTE网络,比如还会应用于5G网络等,此时可以将WLAN和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技术称为MWA技术。
同时,3GPP也推出了双连接技术,使得终端在同一个时刻可以连接到两个基站进行数据收发,其中主基站与终端有控制信令交互和数据传输,辅基站只有数据传输,从而提高传输速率。图2为双连接技术的架构示意图。结合图2可以看出,双连接技术的承载包含三种承载,分别为:分离承载(图2中的Split Bearer),主基站承载(图2中的主小区组承载(MCG Bearer)),辅基站承载(图2中的辅小区组承载(SCG Bearer))。其中,分离承载是指主基站和辅基站上能同时收发数据;主基站承载是指只在主基站上收发数据,辅基站承载是指只在辅基站上收发数据。
在5G系统中,为了提高用户体验,要求在终端切换时数据收发不中断,称为0ms切换。为了满足这种数据收发不中断的需求,目前在切换时配置终端使用双连接技术,以同时连接到源基站和目标基站;切换完成后,再通过基站的指示让终端回到单连接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当终端在切换前被配置使用MWA技术时,按照目前的处理流程,还需要配置终端使用双连接技术,由于目前未明确当使用双连接技术时MWA连接该如何处理,所以此时等于MWA和双连接同时在终端配置,如此大大增加了终端的数据收发的处理复杂度。
另一方面,在5G网络中,为了给终端更灵活的数据收发模式,可以允许终端根据当前移动网络的信号质量,覆盖范围,周边部署的WLAN接入点的覆盖范围等条件来选择数据收发模式,例如为了节省移动网络资源,可以将双连接模式变换为MWA模式,或者当WLAN接入点接入的终端过多,数据收发速率明显降低时需要将MWA模式变换为双连接模式,对于此,目前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配置了MWA技术的终端在MWA模式和双连接模式下如何进行转换,相关技术尚无有效解决方案。
其中,MWA模式是指:在终端配置了MWA,以便能够实现上面描述的MWA技术;相应地,所述双连接模式是指:在终端配置了双连接,以便能够实现上面描述的双连接技术。
基于此,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基站通过承载参数的设置,控制终端在需要使用WLAN网络(MWA技术)时,将已建立的双连接承载转换成用于汇聚WLAN的承载,即MWA承载。
具体地,接收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信息;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承载标识及承载类型;利用所述承载标识,确定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已在本地配置,且所述对应的承载用于双连接;根据所述承载类型,确定需要建立或更改的承载类型为MWA承载时,释放或重配置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实体,并激活MWA应用协议实体的数据处理功能。
其中,所述双连接是指:终端在同一个时刻可以连接到两个基站进行数据收发;所述MWA是指:数据的一些流量通过WLAN传输,剩余的流量通过移动网络(比如LTE或5G等网络)传输。
这里,实际应用时,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时,配置了MWA技术的终端目前处于双连接模式,即通过双连接的方式与基站(比如演进型节点B(eNB))建立了连接,且停止了MWA模式,也就是说,终端目前建立了双连接承载,且停止(去激活)了MWA承载。
其中,所述承载是无线通信中进行数据传输的逻辑实体,当网络与终端之间有消息要传输时,需要先建立无线承载,相当于在终端和基站间的一个逻辑通道。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后,即基站通过参数的设置,控制终端在需要使用MWA模式时,将现有的双连接承载转换成MWA承载,这样就实现了配置了MWA技术的终端在双连接模式和MWA模式的转换,且根据基站的参数来进行承载的变换,如此,能够提高终端收据的收发效率,降低了终端的复杂程度,也提供了更灵活的数据收发模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载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接收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信息;
这里,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承载标识及承载类型。
其中,所述承载标识,用于唯一地识别一个承载。举个例子来说,所述终端利用所述承载标识,来识别一个承载是双连接承载还是MWA承载。
所述承载类型,用于指示需要建立或更改的承载类型。
实际应用时,所述基站可以通过向所述终端发送控制信令,来向所述终端发送承载配置信息。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步骤301的具体实现可以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信令;
解析所述控制信令,得到所述承载配置信息。
这里,实际应用时,所述控制信令可以是无线资源连接配置信令。
实际应用时,基站根据网络情况,确定需要使用MWA承载来提升移动网络服务性能时,向所述终端发送承载配置信息。举个例子来说,目前WLAN能提供比移动网络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低的流量费用,在一些热点区域可以通过部署大量的WLAN的接入点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移动网络使用的频段是授权频段,资源比较紧张,而WLAN网络使用的是非授权频段,无需缴纳频段使用费用,因此对运营商来说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所以,在这些优势的前提下,运营商可以通过WLAN网络与移动网络的融合来提高用户体验,降低运营成本。也就是说,当终端移动至部署了WLAN接入点,且该接入点接入的终端数量不多时可以向所述终端发送承载配置信息。
步骤302:利用所述承载标识,确定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已在本地配置,且所述对应的承载用于双连接;
这里,由于所述承载标识了一个唯一的承载,所以所述终端利用所述承载标识可以直接确定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是双连接或是MWA。
实际应用时,当所述终端本地建立一个承载后,会存储该承载对应的相关信息,据此可以获知所述承载对应的承载是否已在本地配置。
步骤303:根据所述承载类型,确定需要建立或更改的承载类型为MWA承载时,释放或重配置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实体,并激活MWA应用协议实体的数据处理功能。
这里,由于承载类型用于指示需要建立或更改的承载类型,所以所述终端可以根据所述承载类型直接确定需要建立或更改的承载类型是否为MWA承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释放或重配置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实体,包括:
释放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
或者,
将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配置为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
所述释放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换句话说,就是释放辅基站承载。
所述将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配置为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换句话说,就是将辅基站承载转换为主基站承载。
其中,所述辅基站与终端之间只有数据传输;所述主基站与终端之间有控制信令交互和数据传输。
所述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是指:终端与辅基站通信所需要的RLC实体。
这里,实际应用时,终端可以根据需要来确定采用哪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来释放或重配置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实体。举个例子来说,假设双连接承载的类型是双连接分离承载,此时所述终端可以直接释放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以达到释放或重配置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实体的目的。再比如,双连接承载的类型是双连接辅基站(辅小区组)承载,此时所述终端可以采用将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配置为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以达到释放或重配置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实体的目的。
所述MWA应用协议实体的具体名称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比如图1中的LTE与WLAN融合应用协议(LWAAP,LTE WLAN Aggregation application protocol)实体。
激活MWA应用协议实体的数据处理功能后,所述终端就可以通过MWA技术实现数据的收发及处理。
实际应用时,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可以包含需要建立或更改的承载的其他配置信息,以便所述终端根据这些其他配置信息进一步配置承载。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包括PDCP配置信息;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根据PDCP配置信息,配置本地的PDCP实体。
其中,所述PDCP配置信息,是指用于建立或冲配置PDCO实体所需的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包括RLC配置信息;利用所述RLC配置信息重新配置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
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包括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利用所述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建立或重新配置本地与主基站通信的逻辑信道。
其中,RLC配置信息,是指用于建立或重配置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所需的参数。
所述逻辑信道配置信息,是指:用于建立或重配置与主基站通信的逻辑信道所需的参数。
实际应用时,当携带所述承载配置信息的控制信令中还可以包含MWA配置参数,那么解析所述控制信令时,所述终端还得到MWA配置信息;此时终端根据得到的MWA配置参数连接到WLAN网络。
这里,当所述控制信令中不包含MWA配置参数时,所述终端根据本地保存的MWA配置参数连接到WLAN。
其中,所述控制信令中的MWA配置参数中包含WLAN接入点的标识,可以包含一个WLAN接入点的标识,也可以包含多个WLAN接入点的标识,此时,所述终端根据得到的MWA配置参数,连接到得到的MWA配置参数中包含的WLAN接入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承载处理方法,接收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信息;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承载标识及承载类型;利用所述承载标识,确定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已在本地配置,且所述对应的承载用于双连接;根据所述承载类型,确定需要建立或更改的承载类型为MWA承载时,释放或重配置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实体,并激活MWA应用协议实体的数据处理功能,利用基站设置的参数,控制终端在需要使用MWA模式时,将现有的双连接承载转换成MWA承载,这样就实现了配置了MWA技术的终端在双连接模式和MWA模式的转换,且根据基站的参数来进行承载的变换,如此,能够提高终端收据的收发效率,降低了终端的复杂程度,也提供了更灵活的数据收发模式。
另外,释放或重配置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实体时,可以通过释放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将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配置为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的方式来实现,如此,能够根据需要灵活实现。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当收到承载配置信息后,终端释放辅基站承载。
本实施例承载的处理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无线资源链接配置信令;
这里,信令中包含承载配置参数:
1)承载标识:用于唯一的识别一个承载;
2)承载类型:用于指示需要建立或更改的承载类型;
3)PDCP配置信息:用于建立或重配置PDCP实体所需的参数;
4)主基站RLC配置信息:用于建立或重配置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所需的参数;
5)主基站逻辑信道配置信息:用于建立或重配置与主基站通信的逻辑信道所需的参数。
其中,实际应用时,PDCP配置信息、主基站RLC配置信息及主基站逻辑信道配置信息为可选参数。
实际应用时,终端虽然配置了MWA技术,但是收到无线资源链接配置信令时,其对应的承载为双连接承载,MWA承载处于失效状态,即非激活状态,或者可以理解为MWA承载处于停止状态。
步骤402:终端读取信令中的信息;
步骤403:如果信令中的承载标识在终端本地已包含,即已经配置,并且该承载的类型是双连接分离承载或双连接辅小区组(SCG,Secondary Cell Group)承载,同时,信令中的承载类型指示为MWA承载,则释放SCG承载,并激活MWA应用协议实体的数据处理功能。
这里,释放SCG承载,并变换为MWA承载,具体包括:
403a:释放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
403b:如果信令中包含PDCP配置信息,则根据该PDCP配置信息重配置终端的PDCP实体;
403c:如果信令中包含主基站RLC配置信息,则根据该RLC配置信息重配置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和/或,如果信令中包含主基站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则根据该逻辑信道配置信息重配置与主基站通信的逻辑信道;
403d:激活MWA应用协议实体(如图1中的LWAAP实体)中对该承载(MWA承载)的数据处理功能。
本实施例中,通过释放SCG承载,并激活MWA应用协议实体的数据处理功能,实现了双连接承载至MWA承载的变换。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当收到承载配置信息后,终端将辅基站承载变换为主基站承载。
本实施例承载的处理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无线资源链接配置信令;
这里,信令中包含承载配置参数:
1)承载标识:用于唯一的识别一个承载;
2)承载类型:用于指示需要建立或更改的承载类型;
3)PDCP配置信息:用于建立或重配置PDCP实体所需的参数;
4)主基站RLC配置信息:用于建立或重配置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所需的参数;
5)主基站逻辑信道配置信息:用于建立或重配置与主基站通信的逻辑信道所需的参数。
其中,实际应用时,PDCP配置信息、主基站RLC配置信息及主基站逻辑信道配置信息为可选参数。
实际应用时,终端虽然配置了MWA技术,但是收到无线资源链接配置信令时,其对应的承载为双连接承载,MWA承载处于失效状态,即非激活状态,或者可以理解为MWA承载处于停止状态。
步骤502:终端读取信令中的信息;
步骤503:如果信令中的承载标识在终端本地已包含,即已经配置,并且该承载的类型是双连接分离承载或双连接辅小区组承载,同时,信令中的承载类型指示为MWA承载,则将辅基站承载转换为主基站承载,并激活MWA应用协议实体的数据处理功能。
这里,所述将辅基站承载转换为主基站承载,并激活MWA应用协议实体的数据处理功能,包括:
503a:如果信令中包含PDCP配置信息,则根据该PDCP配置信息重配置终端的PDCP实体;
503b:将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重配置为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
503c:如果信令中包含主基站RLC配置信息,则根据该RLC配置信息重配置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和/或,如果信令中包含主基站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则根据该逻辑信道配置信息重配置与主基站通信的逻辑信道;
503d:激活MWA应用协议实体(如图1中的LWAAP实体)中对该承载(MWA承载)的数据处理功能。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辅基站承载变换为主基站承载,并激活MWA应用协议实体的数据处理功能,实现了双连接承载至MWA承载的变换。
实施例四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承载处理装置,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6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信息;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承载标识及承载类型;
处理单元62,用于利用所述承载标识,确定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已在本地配置,且所述对应的承载用于双连接;以及根据所述承载类型,确定需要建立或更改的承载类型为MWA承载时,释放或重配置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实体,并激活MWA应用协议实体的数据处理功能。
其中,所述承载标识,用于唯一地识别一个承载。举个例子来说,所述终端利用所述承载标识,来识别一个承载是双连接承载还是MWA承载。
所述承载类型,用于指示需要建立或更改的承载类型。
实际应用时,所述基站可以通过向所述终端发送控制信令,来向所述终端发送承载配置信息。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单元61,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信令;
所述处理单元62,还用于解析所述控制信令,得到所述承载配置信息。
这里,实际应用时,所述控制信令可以是无线资源连接配置信令。
实际应用时,基站根据网络情况,确定需要使用MWA承载来提升移动网络服务性能时,向所述终端发送承载配置信息。举个例子来说,目前WLAN能提供比移动网络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低的流量费用,在一些热点区域可以通过部署大量的WLAN的接入点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移动网络使用的频段是授权频段,资源比较紧张,而WLAN网络使用的是非授权频段,无需缴纳频段使用费用,因此对运营商来说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所以,在这些优势的前提下,运营商可以通过WLAN网络与移动网络的融合来提高用户体验,降低运营成本。也就是说,当终端移动至部署了WLAN接入点,且该接入点接入的终端数量不多时可以向所述终端发送承载配置信息。
由于所述承载标识了一个唯一的承载,所以所述处理单元62利用所述承载标识可以直接确定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是双连接或是MWA。
实际应用时,当所本地建立一个承载后,会存储该承载对应的相关信息,据此可以获知所述承载对应的承载是否已在本地配置。
由于承载类型用于指示需要建立或更改的承载类型,所以所述处理单元62可以根据所述承载类型直接确定需要建立或更改的承载类型是否为MWA承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62,具体用于:
释放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
或者,
将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配置为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
所述释放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换句话说,就是释放辅基站承载。
所述将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配置为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换句话说,就是将辅基站承载转换为主基站承载。
其中,所述辅基站与终端之间只有数据传输;所述主基站与终端之间有控制信令交互和数据传输。
所述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是指:终端与辅基站通信所需要的RLC实体。
这里,实际应用时,所述处理单元62可以根据需要来确定采用哪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来释放或重配置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实体。举个例子来说,假设双连接承载的类型是双连接分离承载,此时所述终端可以直接释放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以达到释放或重配置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实体的目的。再比如,双连接承载的类型是双连接辅基站(辅小区组)承载,此时所述终端可以采用将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配置为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以达到释放或重配置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实体的目的。
所述MWA应用协议实体的具体名称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比如图1中的LWAAP实体。
激活MWA应用协议实体的数据处理功能后,就可以通过MWA技术实现数据的收发及处理。
实际应用时,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可以包含需要建立或更改的承载的其他配置信息,以便所述终端根据这些其他配置信息进一步配置承载。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包括PDCP配置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62,还用于根据PDCP配置信息,配置本地的PDCP实体。
其中,所述PDCP配置信息,是指用于建立或冲配置PDCO实体所需的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包括RLC配置信息;利用所述RLC配置信息重新配置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
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包括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利用所述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建立或重新配置本地与主基站通信的逻辑信道。
其中,RLC配置信息,是指用于建立或重配置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所需的参数。
所述逻辑信道配置信息,是指:用于建立或重配置与主基站通信的逻辑信道所需的参数。
实际应用时,当携带所述承载配置信息的控制信令中还可以包含MWA配置参数,那么解析所述控制信令时,所述处理单元62还得到MWA配置信息;此时所述处理单元62根据得到的MWA配置参数连接到WLAN网络。
这里,当所述控制信令中不包含MWA配置参数时,所述处理单元62根据本地保存的MWA配置参数连接到WLAN。
其中,所述控制信令中的MWA配置参数中包含WLAN接入点的标识,可以包含一个WLAN接入点的标识,也可以包含多个WLAN接入点的标识,此时,所述处理单元62根据得到的MWA配置参数,连接到得到的MWA配置参数中包含的WLAN接入点。
实际应用时,所述接收单元61可由承载处理装置中的通信接口实现;所述处理单元62可由承载处理装置中的处理器(比如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MCU,Micro Control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实现。
基于上述装置中各单元的实现硬件,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如图7所示,该终端包括:
通信接口7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信息;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承载标识及承载类型;
处理器72,用于利用所述承载标识,确定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已在本地配置,且所述对应的承载用于双连接;以及根据所述承载类型,确定需要建立或更改的承载类型为MWA承载时,释放或重配置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实体,并激活MWA应用协议实体的数据处理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72,具体用于:
释放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
或者,
将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配置为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包括PDCP配置信息;所述处理器72还用于:
根据PDCP配置信息,配置本地的PDCP实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72,还用于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包括RLC配置信息;利用所述RLC配置信息重新配置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
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包括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利用所述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建立或重新配置本地与主基站通信的逻辑信道。
实际应用时,当携带所述承载配置信息的控制信令中还可以包含MWA配置参数,那么解析所述控制信令时,所述处理器72还得到MWA配置信息;此时所述处理单元处理器72根据得到的MWA配置参数,通过所述通信接口71连接到WLAN网络。
这里,当所述控制信令中不包含MWA配置参数时,所述处理器72根据本地保存的MWA配置参数,通过所述通信接口连接到WLAN。
其中,所述控制信令中的MWA配置参数中包含WLAN接入点的标识,可以包含一个WLAN接入点的标识,也可以包含多个WLAN接入点的标识,此时,所述处理器72根据得到的MWA配置参数,通过所述通信接口71连接到得到的MWA配置参数中包含的WLAN接入点。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7所示的终端的各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承载处理方法及装置的相关描述而理解。
当然,实际应用时,所述终端还可以包括存储器73、用户接口74及总线系统75等。
其中,用户接口74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按键或者点击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trackball)、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存储器7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存储器73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等。
终端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75耦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总线系统7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实际应用时,处理器72需要读取存储器73中的信息(指令),并结合其硬件完成其功能。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承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信息;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承载标识及承载类型;
利用所述承载标识,确定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已在本地配置,且所述对应的承载用于双连接;
根据所述承载类型,确定需要建立或更改的承载类型为移动网络与无线局域网融合MWA承载时,释放或重配置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实体,并激活MWA应用协议实体的数据处理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或重配置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实体,包括:
释放与辅基站通信的无线链路层控制RLC实体;
或者,
将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配置为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配置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PDCP配置信息,配置本地的PDCP实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包括RLC配置信息;利用所述RLC配置信息重新配置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
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包括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利用所述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建立或重新配置本地与主基站通信的逻辑信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信令;
解析所述控制信令,得到所述承载配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令为无线资源连接配置信令。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解析所述控制信令时,还得到MWA配置信息;根据得到的MWA配置参数连接到WLAN网络;
或者,根据本地保存的MWA配置参数连接到无线局域网WLAN。
8.一种承载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信息;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承载标识及承载类型;
处理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承载标识,确定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已在本地配置,且所述对应的承载用于双连接;以及根据所述承载类型,确定需要建立或更改的承载类型为MWA承载时,释放或重配置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实体,并激活MWA应用协议实体的数据处理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释放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
或者,
将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配置为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包括PDCP配置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PDCP配置信息,配置本地的PDCP实体。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包括RLC配置信息;利用所述RLC配置信息重新配置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
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包括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利用所述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建立或重新配置本地与主基站通信的逻辑信道。
1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通信接口,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信息;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承载标识及承载类型;
处理器,用于利用所述承载标识,确定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已在本地配置,且所述对应的承载用于双连接;以及根据所述承载类型,确定需要建立或更改的承载类型为MWA承载时,释放或重配置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实体,并激活MWA应用协议实体的数据处理功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释放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
或者,
将与辅基站通信的RLC实体配置为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包括PDCP配置信息;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根据PDCP配置信息,配置本地的PDCP实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包括RLC配置信息;利用所述RLC配置信息重新配置与主基站通信的RLC实体;
所述承载配置信息还包括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利用所述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建立或重新配置本地与主基站通信的逻辑信道。
CN201710237508.7A 2017-04-12 2017-04-12 一种承载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Active CN1089248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37508.7A CN108924856B (zh) 2017-04-12 2017-04-12 一种承载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PCT/CN2018/071958 WO2018188394A1 (zh) 2017-04-12 2018-01-09 一种承载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37508.7A CN108924856B (zh) 2017-04-12 2017-04-12 一种承载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24856A CN108924856A (zh) 2018-11-30
CN108924856B true CN108924856B (zh) 2023-03-31

Family

ID=63792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37508.7A Active CN108924856B (zh) 2017-04-12 2017-04-12 一种承载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24856B (zh)
WO (1) WO20181883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3515B (zh) * 2019-09-20 2024-04-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直接通信接口承载配置变更方法及终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9498A (zh) * 2012-03-31 2013-10-2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接入设备和用户设备中管理数据承载的方法
WO2015141849A1 (ja) * 2014-03-20 2015-09-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セルラ基地局及びwlanアクセスポイント
WO2016036180A1 (ko) * 2014-09-05 2016-03-10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무선랜 캐리어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6358238A (zh) * 2016-11-24 2017-01-2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lte‑a与wlan基于双连接技术的数据分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9498A (zh) * 2012-03-31 2013-10-2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接入设备和用户设备中管理数据承载的方法
WO2015141849A1 (ja) * 2014-03-20 2015-09-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セルラ基地局及びwlanアクセスポイント
WO2016036180A1 (ko) * 2014-09-05 2016-03-10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무선랜 캐리어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6358238A (zh) * 2016-11-24 2017-01-2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lte‑a与wlan基于双连接技术的数据分流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WA bearer reconfiguration procedures;ERICSSON;《3GPP TSG-RAN WG2 #93,Tdoc R2-161547》;20160219;第2-3部分 *
LWA issue list for ASN.1 freeze;QUALCOMM INCORPORATED;《3GPP TSG-RAN2 #93,R2-161178》;20160219;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88394A1 (zh) 2018-10-18
CN108924856A (zh) 2018-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46811B2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fronthaul interface, method for performing access for a U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handover for a UE, data forwarding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US11576080B2 (en)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core network node, radio terminal, and methods therefor
CN108713327B (zh) 用于实现通信网络中的通信的网络节点和在网络节点中执行的方法
CN107889080B (zh) 一种支持远端用户设备移动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9246747B (zh) 前向接口的建立方法、ue接入方法、ue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8307423B (zh) 一种无线接入网络切片选择方法和装置
WO2017054538A1 (zh) 建立辅助信令链路的方法及其装置、基站及终端
US8718651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nforming a serving cell handover
WO2020057401A1 (zh) 一种网元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8207010B (zh) 一种无线链路管理的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10622549A (zh) 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分割功能和信令发送
US20180213584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0924677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WO2017148212A1 (zh) 无线资源管理rrm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5172580A1 (zh) 评估结果上报方法、评估结果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333352A (zh) 一种长期演进lte系统中减少切换时延的方法
CN113938840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16049806A1 (zh) 一种分流的方法及装置
CN103582075A (zh) 一种rn支持多种无线接入系统的方法
CN105792292B (zh) 一种基站切换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07005904B (zh) 一种用户设备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8617026B (zh) Gtp传输通道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8924856B (zh) 一种承载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EP2903330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WO2018171300A1 (zh) 一种确定无线承载方式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