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23964A - 聚合链路设置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聚合链路设置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23964A
CN108923964A CN201810673341.3A CN201810673341A CN108923964A CN 108923964 A CN108923964 A CN 108923964A CN 201810673341 A CN201810673341 A CN 201810673341A CN 108923964 A CN108923964 A CN 1089239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selection state
lacp message
state
flag b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733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永奎
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7334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239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23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239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3Assignment of logical groups to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聚合链路设置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聚合链路设置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获取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所述第一端口为物理端口;生成LACP报文,所述LACP报文中包括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的标志位;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口,向对端网络设备发送所述LACP报文,以使所述对端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标志位设置接收所述LACP报文的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所述第二端口为接收所述LACP报文的物理端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聚合链路两端设备端口的选择状态不一致从而导致流量丢失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聚合链路设置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聚合链路设置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以太网链路聚合是指通过将多条以太网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形成一条以太网逻辑链路,实现增加链路带宽的目的,同时这些捆绑在一起的链路通过相互动态备份,可以有效的提高链路的可靠性。
目前,聚合组内的成员端口包括选中(Selected)状态与非选中(Unselected)状态。选中状态下的成员端口可以参与数据的转发,处于此状态的成员端口称为“选中端口”;非选中状态下的成员端口不能参与数据的转发,处于此状态的成员端口称为“非选中端口”。
如果聚合链路中本端设备的某个端口是非选中状态,而对端设备的对应端口还是选中状态,这样便会导致从对端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通过聚合散列(hash)算法散列到本端设备中没有选中的端口所在链路,而由于该端口没有选中,不能转发流量,从而会导致流量丢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合链路设置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聚合链路两端设备端口的选择状态不一致从而导致流量丢失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合链路设置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获取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所述第一端口为物理端口;
生成LACP报文,所述LACP报文中包括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的标志位;
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口,向对端网络设备发送所述LACP报文,以使所述对端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标志位设置接收所述LACP报文的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所述第二端口为接收所述LACP报文的物理端口。
结合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获取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具体包括:
判断候选端口数是否大于预设的最大选中端口数;
如果否,则确定第一端口为选中状态;
如果是,则根据预设规则对候选端口进行排序,并基于排序结果确定所述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端口号的多种数字顺序、端口设置时间顺序中的任意一种。
结合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根据预设规则对候选端口进行排序,并基于排序结果确定所述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具体包括:
根据预设规则对候选端口进行排序;
判断所述第一端口在排序结果中的序号,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选中端口数;
如果是,则确定第一端口为选中状态;
如果否,则确定第一端口为非选中状态。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聚合链路设置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通过第二端口所属的聚合口接收对端网络设备的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口发送的LACP报文,所述LACP报文中包括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的标志位;
根据所述标志位设置所述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均为物理端口。
结合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标志位设置所述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具体包括:
当所述标志位的值为第一数值时,表示所述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为选中,则将所述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设置为选中;
当所述标志位的值为第二数值时,表示所述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为非选中,则将所述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设置为非选中。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聚合链路设置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所述第一端口为物理端口;
生成模块,用于生成LACP报文,所述LACP报文中包括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的标志位;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口,向对端网络设备发送所述LACP报文,以使所述对端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标志位设置接收所述LACP报文的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所述第二端口为接收所述LACP报文的物理端口。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聚合链路设置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第二端口所属的聚合口接收对端网络设备的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口发送的LACP报文,所述LACP报文中包括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的标志位;
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志位设置所述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均为物理端口。
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有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程序代码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聚合链路设置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中,聚合链路设置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首先,获取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其中,第一端口为物理端口,然后,生成LACP报文,该LACP报文中包括用于表示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的标志位,之后,通过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口,向对端网络设备发送LACP报文,从而使对端网络设备根据标志位设置接收LACP报文的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其中,第二端口为接收所述LACP报文的物理端口。由于生成的LACP报文中包括了能够表示第一端口选择状态的标志位,并且通过将该LACP报文发送至第一端口的对端端口即第二端口所属的聚合口,因此能够使对端网络设备能够根据LACP报文中的标志位设置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从而使构成一条物理链路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达到一致,以此避免了流量的丢失,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聚合链路两端设备端口的选择状态不一致导致的流量丢失的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而了解。本公开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聚合链路设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聚合链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另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聚合链路设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聚合端口筛选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另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聚合链路设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公开另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聚合链路设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聚合链路设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公开另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聚合链路设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5-聚合链路设置装置;51-获取模块;52-生成模块;53-发送模块;6-聚合链路设置装置;61-接收模块;62-设置模块;7-电子设备;71-存储器;72-处理器;73-总线;74-通信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目前,以太网链路聚合通过将多条以太网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形成一条以太网逻辑链路,实现增加链路带宽的目的,同时这些捆绑在一起的链路通过相互动态备份,可以有效的提高链路的可靠性。
例如,两个设备之间通过三条以太网物理链路相连,将这三条链路捆绑在一起,就成为了一条逻辑链路聚合组。这条逻辑链路的带宽最大可以等于三条以太网物理链路的带宽总和,增加了链路的带宽。同时,这三条以太网物理链路相互备份,当其中某条物理链路关闭(down),还可以通过其他两条物理链路转发报文。
一般聚合有两种模式,分别是动态聚合与静态聚合。静态聚合一旦配置好后,端口的选择状态就不会受网络环境的影响,比较稳定;动态聚合通过LACP协议实现,能够根据对端和本端的信息调整端口的选择状态,比较灵活。
聚合组内的成员端口的选择状态包括选中状态与非选中状态。选中状态下的成员端口可以参与数据的转发,处于此状态的成员端口称为“选中端口”;非选中状态下的成员端口不能参与数据的转发,处于此状态的成员端口称为“非选中端口”。
动态聚合组内的成员端口可以收发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数据单元(Link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简称LACPDU),也称为LACP报文,本端通过向对端发送LACPDU通告本端的信息。当对端收到该LACPDU后,将其中的信息与所在端其他成员端口收到的信息进行比较,以选择能够处于选中状态的成员端口,使双方可以对各自端口的选择状态达成一致。
在聚合链路两端的设备中,当本端配置的最大选中端口数小于候选端口数时,本端有部分端口不能选中,但是由于未选中的端口状态变为备份状态,还能正常发送LACP报文,对端设备还能正常收到LACP报文,且该LACP报文与其他端口收到的LACP报文都能正常参与端口选中,导致对端设备的端口都还是选中的,这样便会导致从对端发送的数据报文通过聚合散列(hash)算法,散列到本端没有选中的端口所在链路,而由于本地端口没有选中,不能转发流量,从而导致流量丢失。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合链路设置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聚合链路两端设备端口的选择状态不一致从而导致流量丢失的技术问题。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公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聚合链路设置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进行详细介绍。
在一种实施例中: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合链路设置方法,作为聚合选择逻辑的一种优化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1:获取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
其中,第一端口为物理端口。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判断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来获取该选择状态,而且,在任意情况下都可以判断第一端口选择状态。特别是在网络设备的预设选中端口数大于设备支持端口数的情况下,更有必要判断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对比候选端口数与预设的最大选中端口数的大小,判断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
S12:生成LACP报文,LACP报文中包括用于表示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的标志位。
根据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设置LACP报文中的标志位,从而生成能够表示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的LACP报文。
S13:通过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口,向对端网络设备发送LACP报文,以使对端网络设备根据标志位设置接收LACP报文的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
其中,第二端口为接收LACP报文的物理端口。优选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通过光纤直连作为聚合链路中的一条物理链路。例如,如图2所示,设备A与设备B之间通过三条以太网物理链路相连,将这三条链路捆绑在一起,便形成一条逻辑链路聚合组。其中,设备A端的端口P1与设备B端的端口P4构成一条物理链路;设备A端的端口P2与设备B端的端口P5构成一条物理链路;设备A端的端口P3与设备B端的端口P6构成一条物理链路。
现有的聚合链路两端设备中,只有一端设备配置最大选中端口数后,部分端口不能选中,而对端设备的端口还是都能选中,从而导致流量转发的丢失。
本实施例中,在一端设备配置聚合最大选中端口数后,即使另外一端设备没有配置,也能保证另外一端对应的端口也不选中,从而保证选中的端口数量在链路两端保持一致,使流量转发正常,以此避免了流量的丢失,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聚合链路两端设备端口的选择状态不一致导致的流量丢失的技术问题。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合链路设置方法,也可以为聚合选择逻辑的一种优化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如图3所示,包括:
S21:判断候选端口数是否大于预设的最大选中端口数。
本步骤中,判断聚合组中候选端口的数量是否已超过预设的选中端口数上限。如果否,则进行步骤S22;如果是,则进行步骤S23。
S22:确定第一端口为选中状态。
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口为物理端口。
S23:根据预设规则对候选端口进行排序,并基于排序结果确定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
其中,预设规则包括端口号的多种数字顺序、端口设置时间顺序中的任意一种。在多种数字顺序中,可以为端口号从小到大的顺序、端口号从大到小的顺序、端口号先奇数后偶数的顺序、端口号先偶数后奇数的顺序等等多种顺序。例如,数字顺序可以为135246或531642等先奇数后偶数的顺序,也可以为246135或624513等先偶数后奇数的顺序。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步骤S23具体包括:
S231:根据预设规则对候选端口进行排序。
其中,预设规则可以包括端口号从小到大的顺序、端口号从大到小的顺序、端口号先奇数后偶数的顺序、端口号先偶数后奇数的顺序、端口设置时间从早到晚的顺序、端口设置时间从晚到早的顺序等等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中以端口号从小到大的顺序为例进行说明,例如本端设备候选端口的端口号包括:P3、P5、P7、P1,而对端设备候选端口的端口号包括:P6、P8、P4、P2,则本端设备候选端口号从小到大的排序顺序为:P1、P3、P5、P7;对端设备候选端口号从小到大的排序顺序为:P2、P4、P6、P8。
S232:判断第一端口在排序结果中的序号,是否小于或等于最大选中端口数。
本步骤中,根据排序结果,判断第一端口是否处于预设选中端口数的上限范围。如果是,则确定第一端口为选中状态;如果否,则确定第一端口为非选中状态。
例如,最大选中端口数为3个。如果第一端口的序号是P3,在排序端口的前三个即在P1、P3、P5中,则P3为选中状态;如果第一端口的序号是P7,不在排序端口的前三个,即不在P1、P3、P5中,则P7为非选中状态。
S24:生成LACP报文,LACP报文中包括用于表示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的标志位。
其中,标志位可以为LACP报文中保留字段的最低位。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保留字段,LACP报文还携带有:表示目的地址的Destination Address字段、表示发送端口地址的Source Address字段、表示协议类型的Length/Type字段、表示端口号的Actor_Port字段以及表示发送端状态信息的actor_state字段等,其中,actor_state字段一般为8位,分别表示状态信息的不同含义。而对于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使用LACP报文中的保留字段的最低位来表示。
如果判断第一端口为不能选中的端口,在发送LACP报文时,将保留字段的最低位置设为第一数值,表示该端口因超过了最大选中数而导致该端口非选中;如果判断第一端口为选中的端口,在发送LACP报文时,将保留字段的最低位置设为第二数值,表示端口正常选中的情况,即与之前的报文保持一致。其中,第一数值可以为0,第二数值可以为1。
S25:通过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口,向对端网络设备发送LACP报文,以使对端网络设备根据标志位设置接收LACP报文的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
其中,第二端口为接收LACP报文的物理端口。本实施例中,通过对LACP报文进行扩展进而使用报文里面的保留字段,当一端配置了最大端口选择数,由于超过最大端口选中数而导致端口不能选中即为非选中状态,在这些非选中状态的端口发送LACP报文时,将报文中本地保留字段的最低位设置为1,在对端设备接收到该LACP报文后,便能获取发送端端口的非选中状态信息,然后将接收到该LACP报文的端口也设置为非选中状态,从而确保端口在转发报文时,不会散列到对端没有选中的那条链路上,保证并确认流量转发不会丢失。
如图4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步骤S21之前,还可以对这些初始选中的端口进行逐步筛选,从而判断出本端口要处于的选择状态。还可以包括:
开始确定本端口的选择状态,首先,判断第一端口是否因硬件限制而无法与预设参考端口聚合。如果是,则确定第一端口为非选中状态;如果否,则判断第一端口是否为打开(UP)状态。如果否,则确定第一端口为非选中状态;如果是,则判断本端口的信息是否与预设参考端口的信息相同,其中,端口的信息可以为端口的操作键KEY和/或端口的属性类配置。如果否,则确定第一端口为非选中状态;如果是,则判断本端口的对端端口信息是否与预设参考端口的对应端口信息相同,同样的,端口的信息可以为端口的操作键KEY和/或端口的属性类配置。如果否,则确定第一端口为非选中状态;如果是,则执行上述步骤S21,以及步骤S22或步骤S23。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合链路设置方法,也可以为聚合选择逻辑的一种优化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如图5所示,包括:
S31:通过第二端口所属的聚合口接收对端网络设备的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口发送的LACP报文,LACP报文中包括用于表示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的标志位。
其中,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均为物理端口。作为一个优选方案,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通过光纤直连作为聚合链路中的一条物理链路。
S32:根据标志位设置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
本步骤中,如果第二端口的初始选择状态是选中,则查看LACP报文中的保留字段里面的值,根据保留字段最低位数值设置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步骤S32之前还可以包括:检查第二端口的初始选择状态。如果初始选择状态是非选中,则确定第二端口为非选中状态并结束进程;如果第二端口的初始选择状态是选中,则进行步骤S32。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端口所属的聚合口接收到的LACP报文与本端设备预设参考端口所属的聚合口收到的LACP报文相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第二端口的初始选择状态。具体的,当第二端口所属的聚合口接收到的LACP报文与预设参考端口所属的聚合口收到的LACP报文内容相符,则判断第二端口的初始选择状态为选中;当第二端口所属的聚合口接收到的LACP报文与预设参考端口所属的聚合口收到的LACP报文内容不相符,则判断第二端口的初始选择状态为非选中。
因此,通过在根据标志位设置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之前先检查第二端口的初始选择状态,能够提前检查出第二端口为非选中状态的情况,从而不会发生从第二端口所属的聚合口发送的数据报文发生散列的现象,便没必要再进行后续的流程,进而在此种情况下便能够直接结束进程,从而节省了后续步骤的进行,提高了聚合链路设置过程的效率。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合链路设置方法,也可以为聚合选择逻辑的一种优化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如图6所示,包括:
S41:通过第二端口所属的聚合口接收对端网络设备的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口发送的LACP报文,LACP报文中包括用于表示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的标志位。
其中,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均为物理端口。优选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通过光纤直连作为聚合链路中的一条物理链路,即第一端口是第二端口的对端设备端口。
S42:当标志位的值为第一数值时,表示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为选中,则将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设置为选中。
其中,第一数值可以为0,即当标志位为0时,表示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为选中,则将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设置为选中。
S42:当标志位的值为第二数值时,表示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为非选中,则将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设置为非选中。
其中,第二数值可以为1,即当标志位为1时,表示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为非选中,则将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设置为非选中。
具体的,标志位可以为LACP报文中保留字段的最低位,即当LACP报文中的保留字段最低位数值为0时,表示第一端口为选中状态,则将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设置为选中;当LACP报文中的保留字段最低位数值为1时,表示第一端口为非选中状态,则将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设置为非选中。
因此,如果保留字段值为0,则表示第一端口能正常选中;如果保留字段值为1,则表示第一端口因为超过最大选中数导致没有选中,则第二端口也不能选中,在本端设备中将第二端口即收到该LACP报文的端口,设置为不选中状态。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合链路设置装置,也可以为聚合选择逻辑的一种优化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如图7所示,聚合链路设置装置5包括:获取模块51、生成模块52、发送模块53。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其中,第一端口为物理端口。生成模块用于生成LACP报文,LACP报文中包括用于表示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的标志位。
进一步的是,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口,向对端网络设备发送LACP报文,以使对端网络设备根据标志位设置接收LACP报文的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其中,第二端口为接收LACP报文的物理端口,即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构成一条物理链路。
本实施例提供的聚合链路设置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聚合链路设置方法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合链路设置装置,也可以为聚合选择逻辑的一种优化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如图8所示,聚合链路设置装置6包括:接收模块61、设置模块62。
在实际应用中,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第二端口所属的聚合口接收对端网络设备的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口发送的LACP报文,LACP报文中包括用于表示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的标志位。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标志位设置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其中,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均为物理端口,具体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构成一条物理链路。
本实施例提供的聚合链路设置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聚合链路设置方法以及装置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如图9所示,电子设备7包括存储器71、处理器72,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步骤。
参见图9,电子设备还包括:总线73和通信接口74,处理器72、通信接口74和存储器71通过总线73连接;处理器72用于执行存储器71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计算机程序。
其中,存储器71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74(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该系统网元与至少一个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使用互联网,广域网,本地网,城域网等。
总线73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个双向箭头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其中,存储器71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72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前述本公开实施例任一实施例揭示的流过程定义的装置所执行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72中,或者由处理器72实现。
处理器7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7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7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公开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71,处理器72读取存储器71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程序代码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步骤、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并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聚合链路设置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进行聚合链路设置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聚合链路设置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所述第一端口为物理端口;
生成LACP报文,所述LACP报文中包括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的标志位;
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口,向对端网络设备发送所述LACP报文,以使所述对端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标志位设置接收所述LACP报文的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所述第二端口为接收所述LACP报文的物理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链路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具体包括:
判断候选端口数是否大于预设的最大选中端口数;
如果否,则确定第一端口为选中状态;
如果是,则根据预设规则对候选端口进行排序,并基于排序结果确定所述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链路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端口号的多种数字顺序、端口设置时间顺序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聚合链路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规则对候选端口进行排序,并基于排序结果确定所述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具体包括:
根据预设规则对候选端口进行排序;
判断所述第一端口在排序结果中的序号,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选中端口数;
如果是,则确定第一端口为选中状态;
如果否,则确定第一端口为非选中状态。
5.一种聚合链路设置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第二端口所属的聚合口接收对端网络设备的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口发送的LACP报文,所述LACP报文中包括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的标志位;
根据所述标志位设置所述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均为物理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链路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标志位设置所述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具体包括:
当所述标志位的值为第一数值时,表示所述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为选中,则将所述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设置为选中;
当所述标志位的值为第二数值时,表示所述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为非选中,则将所述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设置为非选中。
7.一种聚合链路设置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所述第一端口为物理端口;
生成模块,用于生成LACP报文,所述LACP报文中包括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的标志位;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口,向对端网络设备发送所述LACP报文,以使所述对端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标志位设置接收所述LACP报文的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所述第二端口为接收所述LACP报文的物理端口。
8.一种聚合链路设置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第二端口所属的聚合口接收对端网络设备的第一端口所属的聚合口发送的LACP报文,所述LACP报文中包括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端口的选择状态的标志位;
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志位设置所述第二端口的选择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均为物理端口。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具有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代码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方法。
CN201810673341.3A 2018-06-26 2018-06-26 聚合链路设置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89239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3341.3A CN108923964A (zh) 2018-06-26 2018-06-26 聚合链路设置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3341.3A CN108923964A (zh) 2018-06-26 2018-06-26 聚合链路设置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23964A true CN108923964A (zh) 2018-11-30

Family

ID=64421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73341.3A Pending CN108923964A (zh) 2018-06-26 2018-06-26 聚合链路设置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2396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1265A (zh) * 2020-01-16 2021-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跨设备链路聚合方法及设备
CN114024897A (zh) * 2021-09-18 2022-02-08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端口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14356630A (zh) * 2021-12-29 2022-04-15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内存泄漏的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0332B (zh) * 2008-12-12 2010-12-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成员端口配置情况的通知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1692652B (zh) * 2009-09-15 2011-11-1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聚合链路中流量中断的方法及装置
US20170063672A1 (en) * 2015-08-28 2017-03-02 Ciena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to select active and standby ports in link aggregation group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0332B (zh) * 2008-12-12 2010-12-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成员端口配置情况的通知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1692652B (zh) * 2009-09-15 2011-11-1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聚合链路中流量中断的方法及装置
US20170063672A1 (en) * 2015-08-28 2017-03-02 Ciena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to select active and standby ports in link aggregation groups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1265A (zh) * 2020-01-16 2021-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跨设备链路聚合方法及设备
CN113141265B (zh) * 2020-01-16 2023-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跨设备链路聚合方法及设备
US11991068B2 (en) 2020-01-16 2024-05-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4024897A (zh) * 2021-09-18 2022-02-08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端口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14356630A (zh) * 2021-12-29 2022-04-15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内存泄漏的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14356630B (zh) * 2021-12-29 2023-11-10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内存泄漏的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54834B2 (en) Network traffic control during limited power situations
CN112738820B (zh) 一种服务功能链的动态部署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EP2737670B1 (en) Reduced topology routing in shared media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9008092B2 (en) Route prefix aggregation using reachable and non-reachable addresses in a computer network
CN108923964A (zh) 聚合链路设置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20120039190A1 (en) Partitioning directed acyclic graph (dag) topologies
CN106656801A (zh) 业务流的转发路径的重定向方法、装置和业务流转发系统
CN109257287A (zh) 一种最短路径确定方法及控制器
US9300569B2 (en) Compressing data packet routing information using bloom filters
CN108880999A (zh) 一种业务路由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580027A (zh) 一种OpenFlow报文转发方法及设备
CN104521192A (zh) 用于网络拓扑结构中的链路状态协议的洪泛优化的技术
CN102857322A (zh) 混合端口范围编码
CN108667727A (zh) 网络链路故障处理方法、装置及控制器
CN104486236B (zh) 负载分担的方法和路由设备
CN102754390B (zh) 以太网环保护倒换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WO2017136186A1 (en) Mutually compatible path search
CN105745874A (zh) 一种确定服务功能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CN108418752A (zh) 一种聚合组的创建方法和装置
CN108092896A (zh) 堆叠系统和聚合组建立装置
ES2536329T3 (es) Método de enrutamiento y dispositivo de enrutamiento para una red de comunicaciones orientada a paquetes
CN108093047A (zh)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中间件系统
CN105681230A (zh) 一种业务链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设备
WO2015135284A1 (zh) 数据流转发的控制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556281A (zh) 一种重新路由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