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23830B - 基于凸下界无线供电放大前传中继系统收发器的优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凸下界无线供电放大前传中继系统收发器的优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23830B
CN108923830B CN201810579454.7A CN201810579454A CN108923830B CN 108923830 B CN108923830 B CN 108923830B CN 201810579454 A CN201810579454 A CN 201810579454A CN 108923830 B CN108923830 B CN 1089238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node
matrix
relay node
follow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794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23830A (zh
Inventor
李彬
曹函宇
谭元
郭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57945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238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23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238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238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238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26Power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凸下界无线供电放大前传中继系统收发器的优化方法。在本发明中,通过凸下界约束得出近似优化算法,该近似优化算法计算复杂度较小,算法的约束具有普遍意义,同时优化源预编码矩阵、中继预编码举证和ps比率,就能得到一个整体最优的结果,经过优化后的无线供电放大前传中继系统收发器交互信息更高。

Description

基于凸下界无线供电放大前传中继系统收发器的优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凸下界无线供电放大前传中继系统收发器的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在双跳放大前传(AF)多输入多输出(MIMO)中继系统中,中继节点依赖于接收来自源节点传输的无线频率(RF)能量来将源节点的信息前向传输至目的节点,在中继节点采用了功率分配(PS)协议实现能量采集和信息收取,源节点存在自供能,而中继节点则通过采集来自源节点的RF能量实现信息的放大前传。在一个通信循环中有两个阶段;在源阶段,信号从源节点传输至中继节点,此后中继节点应用PS协议来采集接受信号中的能量。在中继阶段,携带信息的信号在中继节点线性预编码后传输至目的节点。在各种不同的中继协议中,AF方法由于其实现简单和低处理延时的优点而被采用。除此之外,相比其他的中继协议,AF方法在中继节点进行解码和重新编码,因此更节约能量,使其能够适应于无线供能通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凸下界无线供电放大前传中继系统收发器的优化方法,解决功率分配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凸下界无线供电放大前传中继系统收发器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计算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MI值和中继节点上的能量约束;
S2、根据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MI值和中继节点上的能量约束计算优化问题,并将优化问题简化为功率分配问题;
S3、将功率分配问题利用下界转换为凸问题。
S4、通过原对偶内点算法解决凸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计算中继节点收到的信号向量yr,计算公式为:
yr=HBs+vr (1)
在公式(1)中,H为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的一Nr*Ns的MIMO信道矩阵,其中Nr为中继节点的天线数目,Ns为源节点的天线数目,vr为中继节点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向量,其均值为0且B为Ns*N1的源预编码矩阵,s为一束N1*1的信号向量;
S12、通过信号向量yr计算中间信号向量Zr,计算公式为:
在公式(2)中,H的奇异分解值为其中Λh为对角元素降序排列的对角矩阵,Uh,1为Uh最左侧的N1列,Vh,1为Vh最左侧的N1列,Λh,1为H中N1个最大的奇异值构成的对角矩阵;
S13、通过PS协议,中继节点将中间信号向量Zr去白噪声后的信号向量拆分为一个N1*N1的PS矩阵D:
在公式(3)中,di为第i个信息流的PS比率,di∈[0,1],i=1,…N1
S14、通过矩阵D和中间信号向量计算中继节点采集到的RF能量Er,计算公式为:
在公式(4)中,η∈(0,1)为能量转化效率,E{}为统计期望,为N1*N1的单位矩阵,tr()为矩阵的迹;
S15、计算目的节点接收到的信号向量yd,计算公式为:
yd=Gxr+vd (5)
在公式(5)中,G为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一Nd*Nr的MIMO信道矩阵,Nd为目的节点的天线数目,vd为目的节点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向量,xr为中继节点传输的信号矩阵,其中xr的计算公式为:
在公式(6)中,F为Nr*Nr在中继节点的线性预编码矩阵;
S16、通过目的节点接收到的信号向量yd和中继节点传输的信号矩阵xr计算有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MI值MI(D,B,F),计算公式为:
在公式(7)中,为Nd*Nd的单位矩阵,为中继节点噪声的方差,为目的节点噪声的方差;
S17、通过中继节点传输的信号矩阵xr以及中继节点采集到的RF能量Er计算中继节点的能量约束:
在公式(8)中,为Nr*Nr的单位矩阵。
进一步,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通过有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MI值MI(D,B,F)和中继节点的能量约束可得优化问题,具体公式为:
s.t.tr(BBH)≤P
0≤di≤1,i=1,…,N1 (9)
在公式(9)中,P为源节点可获得的功率, 为全部数据流的功率约束;
S22、将优化问题等价为功率分配问题,具体公式为:
xi≥wi≥0,yi≥0,i=1,…,N1 (10)
在公式(10)中,αi=λh,i,bi=λg,i,xi=λb,i,wi=dixi,yi=λf,i(diλh,iλb,i+1),
进一步,所述步骤S3中的凸问题为:
xi≥wi≥0,yi≥0,i=1,…,N1 (11)
在公式(11)中,ti为变量。
进一步,所述步骤S4的具体步骤为:
S41、通过原对偶内点算法解决功率分配问题,该算法所需的原对偶搜索方向为:
在公式(12)中,e=[xT,yT,wT]T (13)
在公式(13)中,
在公式(14)中,
在公式(15)中,I为单位矩阵;
Id为对偶残差,在公式(17)中,μ为全部约束KKT系数所构成的向量;
Ic为中心残差,
在公式(18)中,∈为一接近0的极小值;
S42、计算原对偶内点算法的代理对偶间隙η(e,μ),计算公式为:
η(e,μ)=-g(e)Tμ (20)
在公式(20)中,
S43、通过原对偶搜索方向和代理对偶间隙进行搜索得出优化结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中,通过凸下界约束得出近似优化算法,该近似优化算法计算复杂度较小,算法的约束具有普遍意义,同时优化源预编码矩阵、中继预编码矩阵和ps比率,就能得到一个整体最优的结果,经过优化后的无线供电放大前传中继系统收发器交互信息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总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步骤S1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中步骤S2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中步骤S4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参数权衡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凸下界无线供电放大前传中继系统收发器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计算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MI值和中继节点上的能量约束;
S2、根据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MI值和中继节点上的能量约束计算优化问题,并将优化问题简化为功率分配问题;
S3、将功率分配问题利用下界转换为凸问题。
S4、通过原对偶内点算法解决凸问题。
如图2所示,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计算中继节点收到的信号向量yr,计算公式为:
yr=HBs+vr (1)
在公式(1)中,H为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的一Nr*Ns的MIMO信道矩阵,其中Nr为中继节点的天线数目,Ns为源节点的天线数目,vr为中继节点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向量,其均值为0且B为Ns*N1的源预编码矩阵,s为一束N1*1的信号向量;
S12、通过信号向量yr计算中间信号向量Zr,计算公式为:
在公式(2)中,H的奇异分解值为其中Λh为对角元素降序排列的对角矩阵,Uh,1为Uh最左侧的N1列,Vh,1为Vh最左侧的N1列,Λh,1为H中N1个最大的奇异值构成的对角矩阵;
S13、通过PS协议,中继节点将中间信号向量Zr去白噪声后的信号向量拆分为一个N1*N1的PS矩阵D:
在公式(3)中,di为第i个信息流的PS比率,di∈[0,1],i=1,…N1
S14、通过矩阵D和中间信号向量计算中继节点采集到的RF能量Er,计算公式为:
在公式(4)中,η∈(0,1)为能量转化效率,E{}为统计期望,为N1*N1的单位矩阵,tr()为矩阵的迹;
S15、计算目的节点接收到的信号向量yd,计算公式为:
yd=Gxr+vd (5)
在公式(5)中,G为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一Nd*Nr的MIMO信道矩阵,Nd为目的节点的天线数目,vd为目的节点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向量,xr为中继节点传输的信号矩阵,其中xr的计算公式为:
在公式(6)中,F为Nr*Nr在中继节点的线性预编码矩阵;
S16、通过目的节点接收到的信号向量yd和中继节点传输的信号矩阵xr计算有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MI值MI(D,B,F),计算公式为:
在公式(7)中,为Nd*Nd的单位矩阵,为中继节点噪声的方差,为目的节点噪声的方差;
S17、通过中继节点传输的信号矩阵xr以及中继节点采集到的RF能量Er计算中继节点的能量约束:
在公式(8)中,为Nr*Nr的单位矩阵。
如图3所示,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通过有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MI值MI(D,B,F)和中继节点的能量约束可得优化问题,具体公式为:
s.t.tr(BBH)≤P
0≤di≤1,i=1,…,N1 (9)
在公式(9)中,P为源节点可获得的功率, 为全部数据流的功率约束;
S22、将优化问题等价为功率分配问题,具体公式为:
xi≥wi≥0,yi≥0,i=1,…,N1 (10)
在公式(10)中,αi=λh,i,bi=λg,i,xi=λb,i,wi=dixi,yi=λf,i(diλh,iλb,i+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3中的凸问题为:
xi≥wi≥0,yi≥0,i=1,…,N1 (11)
在公式(11)中,ti为变量。
如图4所示,步骤S4的具体步骤为:
S41、通过原对偶内点算法解决功率分配问题,该算法所需的原对偶搜索方向为:
在公式(12)中,e=[xT,yT,wT]T (13)
在公式(13)中,
在公式(14)中,
在公式(15)中,I为单位矩阵;
Id为对偶残差,
在公式(17)中,μ为全部约束KKT系数所构成的向量;
Ic为中心残差,
在公式(18)中,∈为一接近0的极小值,通常为10^-6或10^-8;
S42、计算原对偶内点算法的代理对偶间隙η(e,μ),计算公式为:
η(e,μ)=-g(e)Tμ (20)
在公式(20)中,
S43、通过原对偶搜索方向和代理对偶间隙进行搜索得出优化结果,如图5所示,该方法的参数权衡图像较好。
给定g(e)>0,μ>0,α=10,ofeas=10-8,o=10-8
重复以下步骤:
1.确定∈,令∈=αm/η。
2.计算原对偶搜索方向ΔΦpd
3.令Φ=Φ+sΔΦpd,其中s=0.99min{1,min{-μi/Δμi|Δμi<0}}。
直到||rd||2≤ofeas,且η≤o。
故该方法的计算复杂度为ο((6N1+2)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基于凸下界无线供电放大前传中继系统收发器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计算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MI值和中继节点上的能量约束;
S2、根据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MI值和中继节点上的能量约束计算优化问题,并将优化问题简化为功率分配问题;
S3、将功率分配问题利用下界转换为凸问题;
S4、通过原对偶内点算法解决凸问题;
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计算中继节点收到的信号向量yr,计算公式为:
yr=HBs+vr (1)
在公式(1)中,H为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的一Nr*Ns的MIMO信道矩阵,其中Nr为中继节点的天线数目,Ns为源节点的天线数目,vr为中继节点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向量,其均值为0且B为Ns*N1的源预编码矩阵,s为一束N1*1的信号向量;
S12、通过信号向量yr计算中间信号向量Zr,计算公式为:
在公式(2)中,H的奇异分解值为其中Λh为对角元素降序排列的对角矩阵,Uh,1为Uh最左侧的N1列,Vh,1为Vh最左侧的N1列,Λh,1为H中N1个最大的奇异值构成的对角矩阵;
S13、通过PS协议,中继节点将中间信号向量Zr去白噪声后的信号向量拆分为一个N1*N1的PS矩阵D:
在公式(3)中,di为第i个信息流的PS比率,di∈[0,1],i=1,…N1
S14、通过矩阵D和中间信号向量计算中继节点采集到的RF能量Er,计算公式为:
在公式(4)中,η∈(0,1)为能量转化效率,E{}为统计期望,为N1*N1的单位矩阵,tr()为矩阵的迹;
S15、计算目的节点接收到的信号向量yd,计算公式为:
yd=Gxr+vd (5)
在公式(5)中,G为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一Nd*Nr的MIMO信道矩阵,Nd为目的节点的天线数目,vd为目的节点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向量,xr为中继节点传输的信号矩阵,其中xr的计算公式为:
在公式(6)中,F为Nr*Nr在中继节点的线性预编码矩阵;
S16、通过目的节点接收到的信号向量yd和中继节点传输的信号矩阵xr计算有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MI值MI(D,B,F),计算公式为:
在公式(7)中,为Nd*Nd的单位矩阵,为中继节点噪声的方差,为目的节点噪声的方差;
S17、通过中继节点传输的信号矩阵xr以及中继节点采集到的RF能量Er计算中继节点的能量约束:
在公式(8)中,为Nr*Nr的单位矩阵;
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通过有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MI值MI(D,B,F)和中继节点的能量约束可得优化问题,具体公式为:
s.t.tr(BBH)≤P
0≤di≤1,i=1,…,N1 (9)
在公式(9)中,P为源节点可获得的功率, 为全部数据流的功率约束;
S22、将优化问题等价为功率分配问题,具体公式为:
xi≥wi≥0,yi≥0,i=1,…,N1 (10)
在公式(10)中,αi=λh,i,bi=λg,i,xi=λb,i,wi=dixi,yi=λf,i(diλh,iλb,i+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凸下界无线供电放大前传中继系统收发器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凸问题为:
xi≥wi≥0,yi≥0,i=1,…,N1 (11)
在公式(11)中,ti为变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凸下界无线供电放大前传中继系统收发器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的具体步骤为:
S41、通过原对偶内点算法解决功率分配问题,该算法所需的原对偶搜索方向为:
在公式(12)中,e=[xT,yT,wT]T (13)
在公式(13)中,
在公式(14)中,
在公式(15)中,I为单位矩阵;
Id为对偶残差,
在公式(17)中,μ为全部约束KKT系数所构成的向量;
Ic为中心残差,
在公式(18)中,∈为一接近0的极小值;
S42、计算原对偶内点算法的代理对偶间隙η(e,μ),计算公式为:
η(e,μ)=-g(e)Tμ (20)
在公式(20)中,
S43、通过原对偶搜索方向和代理对偶间隙进行搜索得出优化结果。
CN201810579454.7A 2018-06-07 2018-06-07 基于凸下界无线供电放大前传中继系统收发器的优化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9238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79454.7A CN108923830B (zh) 2018-06-07 2018-06-07 基于凸下界无线供电放大前传中继系统收发器的优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79454.7A CN108923830B (zh) 2018-06-07 2018-06-07 基于凸下界无线供电放大前传中继系统收发器的优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23830A CN108923830A (zh) 2018-11-30
CN108923830B true CN108923830B (zh) 2019-09-17

Family

ID=64420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7945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923830B (zh) 2018-06-07 2018-06-07 基于凸下界无线供电放大前传中继系统收发器的优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2383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1197A (zh) * 2008-03-05 2008-10-22 中科院嘉兴中心微系统所分中心 两跳无线传感器网络放大转发功率分配传输方案
JP2011259238A (ja) * 2010-06-09 2011-12-22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無線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6211305A (zh) * 2016-07-06 2016-12-07 浙江大学 一种放大转发双向中继系统中的功率分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6883B (zh) * 2007-08-21 2010-04-14 中科院嘉兴中心微系统所分中心 基于放大转发协作处理的宽带无线传感网络信道估计方法
US20090286471A1 (en) * 2008-05-14 2009-11-19 Jun Ma Method for Allocating Power to Source and Relay Stations in Two-Hop Amplify-and-Forward Relay Multi-Input-Multi-Output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1197A (zh) * 2008-03-05 2008-10-22 中科院嘉兴中心微系统所分中心 两跳无线传感器网络放大转发功率分配传输方案
JP2011259238A (ja) * 2010-06-09 2011-12-22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無線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6211305A (zh) * 2016-07-06 2016-12-07 浙江大学 一种放大转发双向中继系统中的功率分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F MIMO Relay Systems With Wireless Powered Relay Node and Direct Link";Bin Li,Yue Rong;《IEEE》;20171229;全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23830A (zh) 2018-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47618B (zh) 一种基于安全通信的智能反射面能效最大资源分配方法
Persson et al. Joint source-channel coding for the MIMO broadcast channel
CN102100013A (zh) 用于多波束形成通信的天线训练和通信协议的方法和系统
CN107276671B (zh) 一种优化空间调制的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方法
CN106301496B (zh) 基于天线选择和预编码的空间调制系统
CN108234072A (zh) 用于对数据信号进行子块解码的方法和设备
Song et al. Benchmarking end-to-end learning of MIMO physical-layer communication
CN102739383A (zh) 基于有限反馈的ofdm-af系统联合资源分配方法
CN102035602B (zh) 基于最优信道编码调制的自适应光传输系统和方法
US9118410B2 (en) Limited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wo-way wireless relaying channels with physical network coding
CN110311717A (zh) 基于方向调制的稳健的混合波束成形设计方法
CN108834210A (zh) 一种用于接收端空间调制系统的功率分配方法
CN108923830B (zh) 基于凸下界无线供电放大前传中继系统收发器的优化方法
Chakrabarti et al. Practical quantizer design for half-duplex estimate-and-forward relaying
CN108832975B (zh) 一种无线供电放大前传中继系统收发器的优化方法
CN105554813B (zh) 一种在无线中继系统基于随机映射码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8847872B (zh) 基于凸上界无线供电放大前传中继系统收发器的优化方法
Song et al. Broadcasting correlated vector Gaussians
CN104967469A (zh) 一种基于无比率编码的大规模mimo传输方法
CN102315914A (zh) 多输入多输出空间相关信道下的鲁棒非线性收发装置
CN111585937A (zh) 一种面向无线数能同传的联合调制编码算法
Elwekeil et al. Deep learning based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for uplink multi-user SIMO transmissions in IEEE 802.11 ax WLANs
CN109067694A (zh) 一种基于星座旋转调制的类空间调制方法
CN101800715A (zh) 酉预编码方法及装置、解码方法及装置和酉预编解码系统
WO2022016657A1 (zh) 一种离散调制信号mimo传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6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