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23403A - 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隔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隔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23403A
CN108923403A CN201811132107.6A CN201811132107A CN108923403A CN 108923403 A CN108923403 A CN 108923403A CN 201811132107 A CN201811132107 A CN 201811132107A CN 108923403 A CN108923403 A CN 1089234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utral point
thyristor
transformer neutral
tube
b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321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明
张益赓
王玲
徐柏榆
雷二涛
梁晓兵
刘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3210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2340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23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234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9/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 H02H9/0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04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transform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在该装置的双向导通单元,即反向并联的第一晶闸管与第二晶闸管上,分别并联了辅助关断支路;辅助关断支路包括一个直流电源与可控开关管,该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晶闸管的阳极连接,负极经过可控开关管与晶闸管的阴极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解决了隔直装置的电容器组在投入使用的同时发生不对称短路,反并联的双晶闸管支路在导通后无法自动关断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系统以及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系统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隔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变压器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隔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直流输电系统因调试或故障采用单极运行方式时会利用大地作为回路,造成地下长期有大的直流电流流过,因而在其直流接地极周围一定区域中会产生地表电流,使得距离直流接地极较近的交流变电站中的变压器中性点电位升高。若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则变压器会受到干扰,会在变压器的励磁电流中产生直流分量使得铁芯磁饱和,从而产生谐波,引起振动和噪声、过热等问题,严重时可引起变压器的损坏,危及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法是在变压器中性点加装隔直装置,该装置可以在检测到变压器中性线直流偏磁电流超过限值时,将电容器串入变压器中性点与地网之间的电气设备,利用电容“隔直(流)通交(流)”的特点,有效地将直流电流隔断在变压器外部。
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的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的电气接线图,该装置包括电容支路101、隔直开关支路102以及反并联的双晶闸管支路103。其中,反并联的双晶闸管支路可以在交流系统发生不对称短路时导通,为不对称短路产生的零序电流提供通路,达到泄流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对电容支路的电容器组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然而,在该装置已经处于隔直状态,也就是电容器组已经处于投入使用的状态时,若交流系统又出现了不对称短路,反并联的双晶闸管支路在导通后将无法自动关断,导致在不对称短路消除后无法重新将电容器组投入使用,装置无法进入隔直状态。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隔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解决了隔直装置的电容器组在投入使用的同时发生不对称短路,反并联的双晶闸管支路在导通后无法自动关断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包括:电容支路、隔直开关支路以及零序保护支路,所述电容支路、所述隔直开关支路以及所述零序保护支路并联设置;
所述零序保护支路包括:限流电抗器以及双向导通单元,所述限流电抗器与所述双向导通单元串联;
所述双向导通单元包括第一晶闸管与第二晶闸管;所述第一晶闸管与所述第二晶闸管反向并联;
所述第一晶闸管并联有第一辅助关断支路,所述第一辅助关断支路包括:第一直流电源以及第一可控开关管;
所述第一直流电源的负极与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阴极连接;
所述第二晶闸管并联有第二辅助关断支路,所述第二辅助关断支路包括:第二直流电源以及第二可控开关管;
所述第二直流电源的负极与所述第二晶闸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晶闸管的阴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直流电源具体为第一电容,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管反向并联有第一二极管;
所述第二直流电源具体为第二电容,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管反向并联有第二二极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辅助关断支路还包括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容及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管串联设置;
所述第二支路还包括第二电感,所述第二电感、所述第二电容及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管串联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管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管具体为SCR、GTO、GTR、IGBT、MOSFET或JFET。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系统,包括:直流分量监测单元、零序分量监测单元、触发单元以及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
所述直流分量监测单元用于监测变压器中性点处的直流分量;
所述零序分量监测单元用于监测变压器中性点处的零序分量;
所述触发单元用于将相应的触发信号提供给所述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的第一晶闸管、第二晶闸管、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二开关管。
优选地,所述直流分量监测单元具体用于监测变压器中性点处的直流电流;
所述零序分量监测单元具体用于监测变压器中性点处的零序电流。
优选地,所述直流分量监测单元具体用于监测电容支路上的电容器组两侧的直流电压;
所述零序分量监测单元具体用于监测电容支路上的电容器组两侧的交流电压。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系统控制方法,用于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任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系统,包括:
获取到实时监测到的变压器中性点处的零序分量;
若所述零序分量大于预设零序限值,判断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的隔直开关是否处于分闸状态;
若是,相应的触发第一晶闸管与第二晶闸管导通,并发出驱动所述隔直开关合闸的信号;
当所述隔直开关处于合闸状态后,相应的触发第一开关管和/或第二开关管导通。
优选地,所述若所述零序分量大于预设零序限值,判断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的隔直开关是否处于分闸状态之后还包括:
若否,保持所述隔直开关的合闸状态。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变压器中性点隔直系统控制方法。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在该装置的双向导通单元,即反向并联的第一晶闸管与第二晶闸管上,分别并联了辅助关断支路;辅助关断支路包括一个直流电源与可控开关管,该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晶闸管的阳极连接,负极经过可控开关管与晶闸管的阴极连接。
当变压器中性点有直流电流流经时,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将断开隔直开关,投入电容器组以隔离直流,但若此时交流系统又发生了不对称短路,隔直装置的双向导通单元将触发导通,并同时发送使隔直开关合闸的信号;当隔直开关合闸完毕后,可以通过触发可控开关管导通,使直流电源可以给晶闸管提供反向的电流,从而使得晶闸管在反向电流的作用下被强制关断,双向导通单元在关断后将不再对电容支路形成短路,使得隔直装置在不对称短路消除后,需要重新投入电容器组进行隔直时,通过断开隔直开关便可顺利的投入电容器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的电气接线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的电气接线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系统的应用例的电气接线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由于直流电流进入变压器会使变压器的铁芯磁饱和,产生谐波、振动等一系列有害的影响。因此,在变压器中性点有直流电流流经时,隔直装置应当处于隔直状态,即分开隔直开关以使电容支路上的电容器组投入使用。
但若此时交流系统发生不对称短路,为了能够迅速将出现的零序电流泄掉以保护变压器,双向导通单元将迅速导通,为不对称短路产生的零序电流提供通路,同时也会发出使隔直开关合闸的信号。
当隔直开关成功合闸后,待不对称短路消除,需要重新投入电容器组以隔离直流。双向导通单元本应在隔直开关合闸成功后自动关断,但由于直流电流的影响,双向导通单元内的晶闸管持续有直流电流流过,该直流电流大于晶闸管的维持电流,使得晶闸管无法自动关断。持续导通的双向导通单元相当于将电容支路短路,此时,即使隔直开关分闸,电容支路上的电容器组也无法投入,隔直装置无法进入隔直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通过在晶闸管两端并联设置辅助关断支路,使得可以在合适的时机触发可控开关管,给晶闸管提供反向电流强制使其关断,具体的,请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的电气接线图。该装置包括:电容支路201、隔直开关支路202以及零序保护支路,其中,电容支路201、隔直开关支路202以及零序保护支路并联设置。
零序保护支路是在交流系统发生不对称短路时,能够快速响应导通的支路,其相当于是隔直开关13还未合到位前的临时通路,以弥补机械结构的隔直开关13在合闸到位前零序电流无通路的空缺。零序保护支路可以包括:限流电抗器203以及双向导通单元,其中,限流电抗器203可以与双向导通单元串联,起到限制零序电流大小的作用。
双向导通单元包括第一晶闸管204与第二晶闸管205,第一晶闸管204可以与第二晶闸管205反向并联设置,形成反向并联的双晶闸管部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双向导通单元用以泄掉不对称短路产生的零序电流,因此晶闸管必须具备能够短时间承受大电流的能力,具体的,第一晶闸管204与第二晶闸管205可以为SCR晶闸管。
第一晶闸管204的两端并联有第一辅助关断支路,第一辅助关断支路包括:第一直流电源206以及第一可控开关管207。为了能够给第一晶闸管204提供反向电流使其强制关断,可以使第一直流电源206的负极与第一晶闸管204的阳极连接,第一直流电源206的正极则可以通过第一可控开关管207与第一晶闸管204的阴极连接,如此,在第一可控开关管207被触发导通时,第一直流电源206的正极输出的电流可以作用到第一晶闸管204的阴极,使第一晶闸管204承受反向电流而关断。
相应的,第二晶闸管205的两端可以并联第二辅助关断支路,第二辅助关断支路包括:第二直流电源208以及第二可控开关管209。第二直流电源208的负极可以与第二晶闸管205的阳极连接,第二直流电源208的正极可以与第二可控开关管209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可控开关管209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二晶闸管205的阴极连接。
显然,上述的第一可控开关管207与第二可控开关管209的导通方向应当顺应直流电源输出的电流的流通方向,也就是说,第一可控开关管207在导通时,电流可以从第一可控开关管207的第一端流向第二端,同理,第二可控开关管209的情况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设置,第一直流电源206与第二直流电源208可以分别通过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来实现,也就是由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来作为为第一晶闸管204与第二晶闸管205提供反向电流的直流电源。当然,除了电容以外,直流电源还有其他的实现方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相应的,为了方便给电容充电,可以在可控开关管的两端反向并联一个二极管,也就是在第一可控开关管207反向并联第一二极管210,在第二可控开关管209反向并联第二二极管211,通过二极管为电容提供与充电电流流向对应的通路。
为了确保第一晶闸管204和/或第二晶闸管205能够强迫关断,可以在相应的辅助关断支路上串联电感。对于第一辅助关断支路,也就是使第一电感212、第一电容及第一可控开关管207串联设置,对于第二辅助关断支路,也就是使第二电感213、第二电容及第二可控开关管209串联设置。此时,辅助关断支路中的电容与电感形成谐振电路,使得输出的直流电流产生振荡,振荡的直流电流反向作用于第一晶闸管204或第二晶闸管205上,能够造成晶闸管流经的电流多次小于维持电流,从而提高了第一晶闸管204和/或第二晶闸管205能够强迫关断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可控开关管207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管209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具体可以为SCR、GTO、GTR、IGBT、MOSFET与JFET中的任意一种。但是,为了节省成本,第一可控开关管207与第二可控开关管209更为优选的是采用SCR晶闸管,这是由于SCR晶闸管在使用条件上更为友好,限制条件更少,实现起来更为方便。
以上为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的详细说明。在上述的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中,双向导通单元中反向并联的第一晶闸管与第二晶闸管上,分别并联有第一辅助关断支路与第二辅助关断支路;辅助关断支路包括一个直流电源与可控开关管,该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晶闸管的阳极连接,负极经过可控开关管与晶闸管的阴极连接,从而在可控开关管被触发导通时,直流电源输出的电流能够反向作用在晶闸管上。
当变压器中性点有直流电流流经时,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将断开隔直开关,投入电容器组以隔离直流,但若此时交流系统又发生了不对称短路,隔直装置的双向导通单元将触发导通,并同时发送使隔直开关合闸的信号;当隔直开关合闸完毕后,可以通过触发可控开关管导通,使直流电源可以给晶闸管提供反向的电流,从而使得晶闸管在反向电流的作用下被强制关断,双向导通单元在关断后将不再对电容支路形成短路,使得隔直装置在不对称短路消除后,需要重新投入电容器组进行隔直时,通过断开隔直开关便可顺利的投入电容器组。
下面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系统的说明,该系统包括直流分量监测单元、零序分量监测单元、触发单元以及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
其中,直流分量监测单元可以用于监测变压器中性点处的直流分量;
零序分量监测单元可以用于监测变压器中性点处的零序分量;
触发单元可以用于将相应的触发信号提供给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的第一晶闸管、第二晶闸管、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二开关管。
针对变压器中性点是否出现有直流电流流经的不正常工况,可以通过监测变压器中性点处的直流分量来进行相应的判断,具体的,可以通过监测变压器中性点处的直流电流来做判断。此外,还有另一种可行的方式,可以通过监测电容支路上的电容器组两侧的直流电压来做判断。
相应的,针对变压器交流系统是否出现不对称短路的故障,可以通过监测变压器中性点处的零序电流来判断,也可以通过监测电容支路上的电容器组两侧的交流电压来判断。
可以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系统的应用例的电气接线图,该系统包括:
电容器组C;隔直开关K3;反并联晶闸管组SCR;限流电抗器L;SCR触发单元;瞬时电压监测单元KSvM;瞬时电流监测单元KScM;直流电压传感器PT1、PT2;直流电流传感器DCCT1、DCCT2;交流电流互感器ACCT;数字控制器;远程监控计算机。
以上为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系统的详细说明,下面请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用于上述的任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系统,包括:
步骤401、获取到实时监测到的变压器中性点处的零序分量。
可以理解的是,监测到的零序分量可以是变压器中性点处的零序电流值,也可以是隔直装置电容支路上的电容器组两侧的交流电压值。
步骤402、若零序分量大于预设零序限值,判断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的隔直开关是否处于分闸状态,若是,进入步骤403,若否,进入步骤404。
若零序电流值大于预设零序电流限值,或者电容器组两侧的交流电压值大于预设交流电压限值,则可以确定变压器的交流系统发生了不对称短路,此时隔直开关应当处于合闸状态,给零序电流提供通路以保护变压器。
若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的隔直开关处于分闸状态,说明隔直装置已经处于隔直状态,即电容器在投入使用中,隔直装置需要切换至直接接地状态,进入步骤403;若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的隔直开关没有处于分闸状态,即隔直开关处于合闸状态,则此时的隔直开关处于正确的状态,进入步骤404。
步骤403、相应的触发第一晶闸管与第二晶闸管导通,并发出驱动隔直开关合闸的信号,执行步骤405。
隔直装置从隔直状态需要切换至直接接地状态,首先需要触发第一晶闸管与第二晶闸管交替的导通,在最短的时间内给零序电流提供暂时的通路,并发出驱动隔直开关合闸的信号。
步骤404、保持隔直开关的合闸状态,结束流程。
由于隔直开关处于正确的状态,则保持其合闸状态即可。
步骤405、当隔直开关处于合闸状态后,相应的触发第一开关管和/或第二开关管导通。
当隔直开关处于合闸状态后,零序电流可以通过隔直开关支路流通,不需要第一晶闸管与第二晶闸管形成的临时通路,此时可以相应的触发第一开关管和/或第二开关管导通,从而使得第一晶闸管与第二晶闸管强制关断,为后续的电容器组投入提供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流经零序保护支路,即第一晶闸管与第二晶闸管所在支路的直流电流的方向是固定的,根据直流输电系统实际的单极运行方式,直流电流可能是从变压器流入大地,也可能从大地流入变压器。相应的,直流电流在通常情况下只会使第一晶闸管或第二晶闸管两者之一无法自动关断,此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强制关断无法自动关断的第一晶闸管或第二晶闸管,对应的就是触发第一开关管或第二开关管,也可以直接强制关断第一晶闸管和第二晶闸管,对应的就是触发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
以上为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系统控制方法的详细说明,该方法在隔直装置从隔直状态切换至直接接地状态时,在隔直开关处于合闸状态后,相应的触发第一开关管和/或第二开关管导通,使得直流电源反向作用于晶闸管上,使第一晶闸管与第二晶闸管均能关断,第一晶闸管与第二晶闸管所在的零序保护支路在关断后将不再对电容支路形成短路,使得隔直装置在不对称短路消除后,需要重新投入电容器组进行隔直时,通过断开隔直开关便可顺利的投入电容器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用于执行前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系统控制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全称:Read-OnlyMemory,英文缩写: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全称:Random Access Memory,英文缩写: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支路、隔直开关支路以及零序保护支路,所述电容支路、所述隔直开关支路以及所述零序保护支路并联设置;
所述零序保护支路包括:限流电抗器以及双向导通单元,所述限流电抗器与所述双向导通单元串联;
所述双向导通单元包括第一晶闸管与第二晶闸管;所述第一晶闸管与所述第二晶闸管反向并联;
所述第一晶闸管并联有第一辅助关断支路,所述第一辅助关断支路包括:第一直流电源以及第一可控开关管;
所述第一直流电源的负极与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阴极连接;
所述第二晶闸管并联有第二辅助关断支路,所述第二辅助关断支路包括:第二直流电源以及第二可控开关管;
所述第二直流电源的负极与所述第二晶闸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晶闸管的阴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流电源具体为第一电容,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管反向并联有第一二极管;
所述第二直流电源具体为第二电容,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管反向并联有第二二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关断支路还包括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容及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管串联设置;
所述第二支路还包括第二电感,所述第二电感、所述第二电容及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管串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管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管具体为SCR、GTO、GTR、IGBT、MOSFET或JFET。
5.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分量监测单元、零序分量监测单元、触发单元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
所述直流分量监测单元用于监测变压器中性点处的直流分量;
所述零序分量监测单元用于监测变压器中性点处的零序分量;
所述触发单元用于将相应的触发信号提供给所述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的第一晶闸管、第二晶闸管、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二开关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器中性点隔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分量监测单元具体用于监测变压器中性点处的直流电流;
所述零序分量监测单元具体用于监测变压器中性点处的零序电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器中性点隔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分量监测单元具体用于监测电容支路上的电容器组两侧的直流电压;
所述零序分量监测单元具体用于监测电容支路上的电容器组两侧的交流电压。
8.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如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中性点隔直系统,包括:
获取到实时监测到的变压器中性点处的零序分量;
若所述零序分量大于预设零序限值,判断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的隔直开关是否处于分闸状态;
若是,相应的触发第一晶闸管与第二晶闸管导通,并发出驱动所述隔直开关合闸的信号;
当所述隔直开关处于合闸状态后,相应的触发第一开关管和/或第二开关管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压器中性点隔直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零序分量大于预设零序限值,判断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的隔直开关是否处于分闸状态之后还包括:
若否,保持所述隔直开关的合闸状态。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执行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中性点隔直系统控制方法。
CN201811132107.6A 2018-09-27 2018-09-27 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隔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89234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32107.6A CN108923403A (zh) 2018-09-27 2018-09-27 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隔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32107.6A CN108923403A (zh) 2018-09-27 2018-09-27 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隔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23403A true CN108923403A (zh) 2018-11-30

Family

ID=64409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32107.6A Pending CN108923403A (zh) 2018-09-27 2018-09-27 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隔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23403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0406A (zh) * 2012-08-07 2012-11-21 南京飓能电控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具备可靠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双馈变流器
CN203504513U (zh) * 2013-09-27 2014-03-26 浙江海得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强制关断晶闸管的辅助关断电路
CN203708212U (zh) * 2013-12-20 2014-07-09 浙江海得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晶闸管强迫关断电路
US20180091137A1 (en) * 2016-09-28 2018-03-29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Auxiliary commutated silicon-controlled rectifier circuit methods and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0406A (zh) * 2012-08-07 2012-11-21 南京飓能电控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具备可靠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双馈变流器
CN203504513U (zh) * 2013-09-27 2014-03-26 浙江海得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强制关断晶闸管的辅助关断电路
CN203708212U (zh) * 2013-12-20 2014-07-09 浙江海得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晶闸管强迫关断电路
US20180091137A1 (en) * 2016-09-28 2018-03-29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Auxiliary commutated silicon-controlled rectifier circuit methods and system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波,黄炎光,易鹭,邓剑平,卢学荣: "变压器电容隔直装置预防性试验初探",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8865B (zh) 一种改进型级联全桥高压直流断路器及其快速重合方法
CN106099878B (zh) 一种电容充电型双向直流断路器及其应用
JP5985089B1 (ja) 電力変換装置
EP3490091A1 (en) Novel combined dc circuit breaker and applic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1242136B (zh) 三电平集成门极换向晶闸管电压源变频器桥臂直通保护器
CN107276045B (zh) 一种混合直流限流断路器
WO2015154537A1 (zh) 一种无源型高压直流断路器及其实现方法
CN109802365B (zh) 一种具备能量转移支路的多端口直流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
JP6161774B2 (ja) 送電系統システム、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開閉器
CN112130063B (zh) 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机械开关偷跳的检测与保护方法
CN106208129A (zh) 并联直流电源的接入控制方法及其应用的装置
CN110994568A (zh) 一种适用于直流电网的多端口限流式断路器
CN108631269A (zh) 用于谐振逆变器的智能电源模块
CN105634026A (zh) 一种基于反并联晶闸管全桥子模块换流器的电网换相换流器结构
CN109861183A (zh) 一种直流断路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4617783A (zh) 具有直流故障限流能力的mmc换流器改进结构及隔离方法
WO2015081615A1 (zh) 一种直流断路器
CN109980613A (zh) 基于改进半桥子模块的直流配电系统故障恢复方法
CN205509468U (zh) 汇流箱保护装置
CN104158152B (zh) 一种电机驱动器防护电路及防护方法
CN105262138B (zh) 一种光伏组件优化器
CN208955652U (zh) 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
CN113659605A (zh) 柔直输电igct-mmc子模块的冗余供电系统及方法
CN206619906U (zh) 一种直流断路器
CN108923403A (zh) 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隔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