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10645A - 一种电梯曳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曳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10645A
CN108910645A CN201810866617.XA CN201810866617A CN108910645A CN 108910645 A CN108910645 A CN 108910645A CN 201810866617 A CN201810866617 A CN 201810866617A CN 108910645 A CN108910645 A CN 1089106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slides
block
intracavitary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6661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栾福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86661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1064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10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1064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曳引系统,包括基架以及与所述基架配合使用的接联部,所述基架左侧端面内设有第一滑行腔,所述第一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一滑行块,所述第一滑行块右侧端面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一螺形杆,所述第一螺形杆右侧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传递装置,所述第一滑行腔内底壁内设有第二滑行腔,所述第二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滑行块一体式设置的第二滑行块,所述第二滑行腔内底壁内设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滑行块一体式设置的限位块,所述限位腔内底壁内设有卡固腔,所述卡固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限位块右侧端面抵接的卡固块。

Description

一种电梯曳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梯曳引系统。
背景技术
电梯曳引供电系统是常用电器设备,目前的电梯曳引供电系统在输电使用时,需要将电梯曳引供电系统上的插头与插座连接,插头与插座之间通常依靠摩擦接触,当意外触碰到插头时,插头容易脱落,容易造成意外断电事故,而且,插座上的输电块在未使用时也处于通电状态,因此,容易产生触电事故,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曳引系统,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电梯曳引系统,包括基架以及与所述基架配合使用的接联部,所述基架左侧端面内设有第一滑行腔,所述第一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一滑行块,所述第一滑行块右侧端面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一螺形杆,所述第一螺形杆右侧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传递装置,所述第一滑行腔内底壁内设有第二滑行腔,所述第二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滑行块一体式设置的第二滑行块,所述第二滑行腔内底壁内设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滑行块一体式设置的限位块,所述限位腔内底壁内设有卡固腔,所述卡固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限位块右侧端面抵接的卡固块,所述卡固块左右贯穿设有斜形顶推腔,所述卡固腔内底壁内设有第三滑行腔,所述第三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卡固块固定连接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底端与所述第三滑行腔底壁之间顶推配合安装有第一弹力片,所述卡固腔左右两侧内壁连通设有第四滑行腔,所述第四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斜形顶推腔顶推配合的斜形顶推块,所述斜形顶推块左侧端面内固设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左侧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一花键轴,所述第一电动机右侧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一转向轴,所述第一转向轴转动配合安装在所述斜形顶推块内且伸出所述斜形顶推块右侧外,所述第一转向轴右侧末端固设有第二花键轴,所述卡固腔左侧的所述第四滑行腔内底壁内设有调控装置,第四滑行腔左侧的所述基架内设有第一传递腔,所述第一传递腔内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二转向轴,所述第二转向轴伸入所述第四滑行腔内且右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花键轴花键配合连接的第一花键腔,所述第二转向轴外表面固设有顶推凸轮,且所述第二转向轴外表面环绕有发条,所述发条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向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传递腔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递腔内顶壁内设有第五滑行腔,所述第五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顶推凸轮顶推配合的第三滑行块,所述第五滑行腔顶壁与所述第二滑行腔底壁之间连通设有第一穿口,所述第一穿口内滑动配合安装有解锁杆,所述解锁杆顶端设有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杆与所述第三滑行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行块顶端面与所述第五滑行腔顶壁之间顶推配合安装有第二弹力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行块左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接联部插接配合连接的插固腔,所述插固腔上下两侧壁内对称设有第六滑行腔,上下两侧的所述第六滑行腔之间滑动配合安装有推行板,所述推行板右侧端面与所述第六滑行腔右侧壁之间顶推配合安装有第三弹力片,所述推行板左右贯穿设有通槽,所述插固腔右侧内壁内设有与所述通槽相对的第一输电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插固腔内底壁内的第七滑行腔,所述第七滑行腔贯穿所述第一滑行块底部端面且滑动配合安装有锁固块,所述第七滑行腔左右两侧内壁内对称设有导滑腔,所述导滑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解锁块一体式设置的导滑块,所述导滑块底端面与所述导滑腔底壁之间顶推配合安装有第四弹力片,所述第七滑行腔右侧的所述第一滑行块底部端面固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底部端面内转动配合安装有绕线轮,所述基架左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绕线轮相对的第二穿口,所述第二滑行块左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第二穿口相对的第三穿口,所述第三穿口内底壁内设有与所述第一穿口相对的第四穿口,所述第三穿口内顶壁内设有与所述第四穿口相对的顶推孔,所述第三穿口右侧壁固设有拉绳,所述拉绳绕过所述绕线轮且与所述解锁块底部端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传递装置包括上下延伸设置于所述基架内的第二传递腔,所述传递腔内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三转向轴,所述第三转向轴左侧末端与所述第一螺形杆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转向轴外周固设有第一带轮,所述传递腔内转动配合安装有第四转向轴,所述第四转向轴伸入所述第四滑行腔内且左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第二花键轴花键配合连接的第二花键腔,所述第四转向轴外周固设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传动配合安装有传动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调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滑行腔内底壁内的调控腔,所述调控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调控块,所述调控块与所述斜形顶推块固定连接,且所述调控块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二螺形杆,所述第二螺形杆右侧延伸末端与所述调控腔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形杆左侧延伸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固设于所述调控腔左侧内壁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滑行块右侧端面固设有第一输电块,所述第二滑行腔右侧内壁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输电块插接配合连接的第二输电腔,所述第二输电腔与市电连接,所述第一输电块与所述第一输电腔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接联部右侧端面固设有与所述通槽以及所述第一输电腔插接配合连接的第二输电块,所述第二输电块与电梯曳引供电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接联部底部端面内设有与所述解锁块锁定配合的锁固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初始状态时,斜形顶推块处于第四滑行腔左侧壁,卡固块由于第一弹力片的顶推力作用向上伸入限位腔内并与限位块右侧端面抵接,此时,第一滑行块处于锁定牢固状态,第二花键轴与第二花键腔处于脱离状态,第一输电块与第二输电腔脱离,第一输电腔处于断电状态,从而增加本装置在未使用时的安全性,防止意外触电事故发生。
当需要为电梯曳引供电系统输电使用时,将接联部与插固腔对准并插入,接联部推动推行板克服第三弹力片的顶推力向右滑动,直至第二输电块完全插入第一输电腔内,此时,锁固块完全卡入锁固腔内,接联部处于锁定状态,然后,启动第二电动机带动斜形顶推块向右滑动并使第二花键轴完全伸入第二花键腔内,此时,斜形顶推块将卡固块下压,并使卡固块完全滑出限位腔,然后,启动第一电动机带动第一滑行块、第二滑行块以及限位块向右滑动,直至第一输电块完全插入第二输电腔内,此时,电梯曳引供电系统通电完毕,其为电梯曳引供电系统通电连接操作简单方便,增加使用安全性,当意外触碰到接联部时,接联部不会意外脱离,增加使用稳定性,增加电梯曳引供电系统使用寿命。
当电梯曳引供电系统通电使用完毕需要将接联部拉出时,反向启动第一电动机带动第一滑行块、第二滑行块以及限位块回到初始状态,然后反向启动第二电动机带动斜形顶推块以及卡固块回到初始状态,然后,再次启动第一电动机带动顶推凸轮旋转180°,此时顶推凸轮带动解锁杆上滑并推动拉绳挤入顶推孔内,此时,拉绳拉动锁固块下滑并完全滑出锁固腔外,此时,第三弹力片将接联部向左弹出,同时,顶推凸轮通过发条的作用反向旋转180°自动复位,其拉出接联部简单方便,而且,在拉出接联部时,第一输电腔处于断电状态,使用安全性高,且可自动将接联部弹出,使用便捷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基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接联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5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电梯曳引系统,包括基架100以及与所述基架100配合使用的接联部200,所述基架100左侧端面内设有第一滑行腔112,所述第一滑行腔112内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一滑行块113,所述第一滑行块113右侧端面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一螺形杆111,所述第一螺形杆111右侧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传递装置,所述第一滑行腔112内底壁内设有第二滑行腔107,所述第二滑行腔107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滑行块113一体式设置的第二滑行块151,所述第二滑行腔107内底壁内设有限位腔104,所述限位腔104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滑行块151一体式设置的限位块148,所述限位腔104内底壁内设有卡固腔150,所述卡固腔150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限位块148右侧端面抵接的卡固块147,所述卡固块147左右贯穿设有斜形顶推腔146,所述卡固腔150内底壁内设有第三滑行腔142,所述第三滑行腔142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卡固块147固定连接的限位板143,所述限位板143底端与所述第三滑行腔142底壁之间顶推配合安装有第一弹力片141,所述卡固腔150左右两侧内壁连通设有第四滑行腔144,所述第四滑行腔144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斜形顶推腔146顶推配合的斜形顶推块173,所述斜形顶推块173左侧端面内固设有第一电动机174,所述第一电动机174左侧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一花键轴176,所述第一电动机174右侧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一转向轴172,所述第一转向轴172转动配合安装在所述斜形顶推块173内且伸出所述斜形顶推块173右侧外,所述第一转向轴172右侧末端固设有第二花键轴171,所述卡固腔150左侧的所述第四滑行腔144内底壁内设有调控装置,第四滑行腔144左侧的所述基架100内设有第一传递腔163,所述第一传递腔163内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二转向轴161,所述第二转向轴161伸入所述第四滑行腔144内且右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花键轴176花键配合连接的第一花键腔175,所述第二转向轴161外表面固设有顶推凸轮164,且所述第二转向轴161外表面环绕有发条162,所述发条162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向轴16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传递腔163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递腔163内顶壁内设有第五滑行腔156,所述第五滑行腔156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顶推凸轮164顶推配合的第三滑行块159,所述第五滑行腔156顶壁与所述第二滑行腔107底壁之间连通设有第一穿口,所述第一穿口内滑动配合安装有解锁杆158,所述解锁杆158顶端设有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杆158与所述第三滑行块159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行块159顶端面与所述第五滑行腔156顶壁之间顶推配合安装有第二弹力片157。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第一滑行块113左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接联部200插接配合连接的插固腔125,所述插固腔125上下两侧壁内对称设有第六滑行腔123,上下两侧的所述第六滑行腔123之间滑动配合安装有推行板124,所述推行板124右侧端面与所述第六滑行腔123右侧壁之间顶推配合安装有第三弹力片122,所述推行板124左右贯穿设有通槽126,所述插固腔125右侧内壁内设有与所述通槽126相对的第一输电腔121,从而便于所述接联部200插接使用以及将所述接联部200弹出。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插固腔125内底壁内的第七滑行腔134,所述第七滑行腔134贯穿所述第一滑行块113底部端面且滑动配合安装有锁固块131,所述第七滑行腔134左右两侧内壁内对称设有导滑腔129,所述导滑腔129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解锁块131一体式设置的导滑块127,所述导滑块127底端面与所述导滑腔129底壁之间顶推配合安装有第四弹力片128,所述第七滑行腔134右侧的所述第一滑行块113底部端面固设有固定杆132,所述固定杆132底部端面内转动配合安装有绕线轮135,所述基架100左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绕线轮135相对的第二穿口154,所述第二滑行块151左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第二穿口154相对的第三穿口153,所述第三穿口153内底壁内设有与所述第一穿口相对的第四穿口155,所述第三穿口153内顶壁内设有与所述第四穿口155相对的顶推孔152,所述第三穿口153右侧壁固设有拉绳133,所述拉绳133绕过所述绕线轮135且与所述解锁块131底部端面固定连接,从而便捷对所述接联部200进行解锁。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传递装置包括上下延伸设置于所述基架100内的第二传递腔103,所述传递腔103内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三转向轴108,所述第三转向轴108左侧末端与所述第一螺形杆111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转向轴108外周固设有第一带轮109,所述传递腔103内转动配合安装有第四转向轴101,所述第四转向轴101伸入所述第四滑行腔144内且左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第二花键轴171花键配合连接的第二花键腔145,所述第四转向轴101外周固设有第二带轮102,所述第二带轮102与所述第一带轮109之间传动配合安装有传动带106,从而方便进行传动所述第一滑行块113左右滑动。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调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滑行腔144内底壁内的调控腔168,所述调控腔168内滑动配合安装有调控块166,所述调控块166与所述斜形顶推块173固定连接,且所述调控块166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二螺形杆167,所述第二螺形杆167右侧延伸末端与所述调控腔168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形杆167左侧延伸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二电动机165,所述第二电动机165固设于所述调控腔168左侧内壁内,从而调节所述斜形顶推块173左右滑动。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第二滑行块151右侧端面固设有第一输电块149,所述第二滑行腔107右侧内壁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输电块149插接配合连接的第二输电腔105,所述第二输电腔105与市电连接,所述第一输电块149与所述第一输电腔121电性连接,从而进行便捷通电连接。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接联部200右侧端面固设有与所述通槽126以及所述第一输电腔121插接配合连接的第二输电块202,所述第二输电块202与电梯曳引供电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接联部200底部端面内设有与所述解锁块131锁定配合的锁固腔201,从而便捷对所述接联部200进行通电连接以及锁定连接。
初始状态时,斜形顶推块173处于第四滑行腔144左侧壁,卡固块147由于第一弹力片141的顶推力作用向上伸入限位腔104内并与限位块148右侧端面抵接,此时,第一滑行块113处于锁定牢固状态,第二花键轴171与第二花键腔145处于脱离状态,第一输电块149与第二输电腔105脱离,第一输电腔121处于断电状态。
当需要为电梯曳引供电系统输电使用时,将接联部200与插固腔125对准并插入,接联部200推动推行板124克服第三弹力片122的顶推力向右滑动,直至第二输电块202完全插入第一输电腔121内,此时,锁固块131完全卡入锁固腔201内,接联部200处于锁定状态,然后,启动第二电动机165带动斜形顶推块173向右滑动并使第二花键轴171完全伸入第二花键腔145内,此时,斜形顶推块173将卡固块147下压,并使卡固块147完全滑出限位腔104,然后,启动第一电动机174带动第一滑行块113、第二滑行块151以及限位块148向右滑动,直至第一输电块149完全插入第二输电腔105内,此时,电梯曳引供电系统通电完毕。
当电梯曳引供电系统通电使用完毕需要将接联部200拉出时,反向启动第一电动机174带动第一滑行块113、第二滑行块151以及限位块148回到初始状态,然后反向启动第二电动机165带动斜形顶推块173以及卡固块147回到初始状态,然后,再次启动第一电动机174带动顶推凸轮164旋转180°,此时顶推凸轮164带动解锁杆158上滑并推动拉绳133挤入顶推孔152内,此时,拉绳133拉动锁固块131下滑并完全滑出锁固腔201外,此时,第三弹力片122将接联部200向左弹出,同时,顶推凸轮164通过发条162的作用反向旋转180°自动复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初始状态时,斜形顶推块处于第四滑行腔左侧壁,卡固块由于第一弹力片的顶推力作用向上伸入限位腔内并与限位块右侧端面抵接,此时,第一滑行块处于锁定牢固状态,第二花键轴与第二花键腔处于脱离状态,第一输电块与第二输电腔脱离,第一输电腔处于断电状态,从而增加本装置在未使用时的安全性,防止意外触电事故发生。
当需要为电梯曳引供电系统输电使用时,将接联部与插固腔对准并插入,接联部推动推行板克服第三弹力片的顶推力向右滑动,直至第二输电块完全插入第一输电腔内,此时,锁固块完全卡入锁固腔内,接联部处于锁定状态,然后,启动第二电动机带动斜形顶推块向右滑动并使第二花键轴完全伸入第二花键腔内,此时,斜形顶推块将卡固块下压,并使卡固块完全滑出限位腔,然后,启动第一电动机带动第一滑行块、第二滑行块以及限位块向右滑动,直至第一输电块完全插入第二输电腔内,此时,电梯曳引供电系统通电完毕,其为电梯曳引供电系统通电连接操作简单方便,增加使用安全性,当意外触碰到接联部时,接联部不会意外脱离,增加使用稳定性,增加电梯曳引供电系统使用寿命。
当电梯曳引供电系统通电使用完毕需要将接联部拉出时,反向启动第一电动机带动第一滑行块、第二滑行块以及限位块回到初始状态,然后反向启动第二电动机带动斜形顶推块以及卡固块回到初始状态,然后,再次启动第一电动机带动顶推凸轮旋转180°,此时顶推凸轮带动解锁杆上滑并推动拉绳挤入顶推孔内,此时,拉绳拉动锁固块下滑并完全滑出锁固腔外,此时,第三弹力片将接联部向左弹出,同时,顶推凸轮通过发条的作用反向旋转180°自动复位,其拉出接联部简单方便,而且,在拉出接联部时,第一输电腔处于断电状态,使用安全性高,且可自动将接联部弹出,使用便捷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7)

1.一种电梯曳引系统,包括基架以及与所述基架配合使用的接联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左侧端面内设有第一滑行腔,所述第一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一滑行块,所述第一滑行块右侧端面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一螺形杆,所述第一螺形杆右侧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传递装置,所述第一滑行腔内底壁内设有第二滑行腔,所述第二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滑行块一体式设置的第二滑行块,所述第二滑行腔内底壁内设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滑行块一体式设置的限位块,所述限位腔内底壁内设有卡固腔,所述卡固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限位块右侧端面抵接的卡固块,所述卡固块左右贯穿设有斜形顶推腔,所述卡固腔内底壁内设有第三滑行腔,所述第三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卡固块固定连接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底端与所述第三滑行腔底壁之间顶推配合安装有第一弹力片,所述卡固腔左右两侧内壁连通设有第四滑行腔,所述第四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斜形顶推腔顶推配合的斜形顶推块,所述斜形顶推块左侧端面内固设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左侧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一花键轴,所述第一电动机右侧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一转向轴,所述第一转向轴转动配合安装在所述斜形顶推块内且伸出所述斜形顶推块右侧外,所述第一转向轴右侧末端固设有第二花键轴,所述卡固腔左侧的所述第四滑行腔内底壁内设有调控装置,第四滑行腔左侧的所述基架内设有第一传递腔,所述第一传递腔内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二转向轴,所述第二转向轴伸入所述第四滑行腔内且右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花键轴花键配合连接的第一花键腔,所述第二转向轴外表面固设有顶推凸轮,且所述第二转向轴外表面环绕有发条,所述发条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向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传递腔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递腔内顶壁内设有第五滑行腔,所述第五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顶推凸轮顶推配合的第三滑行块,所述第五滑行腔顶壁与所述第二滑行腔底壁之间连通设有第一穿口,所述第一穿口内滑动配合安装有解锁杆,所述解锁杆顶端设有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杆与所述第三滑行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行块顶端面与所述第五滑行腔顶壁之间顶推配合安装有第二弹力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行块左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接联部插接配合连接的插固腔,所述插固腔上下两侧壁内对称设有第六滑行腔,上下两侧的所述第六滑行腔之间滑动配合安装有推行板,所述推行板右侧端面与所述第六滑行腔右侧壁之间顶推配合安装有第三弹力片,所述推行板左右贯穿设有通槽,所述插固腔右侧内壁内设有与所述通槽相对的第一输电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插固腔内底壁内的第七滑行腔,所述第七滑行腔贯穿所述第一滑行块底部端面且滑动配合安装有锁固块,所述第七滑行腔左右两侧内壁内对称设有导滑腔,所述导滑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解锁块一体式设置的导滑块,所述导滑块底端面与所述导滑腔底壁之间顶推配合安装有第四弹力片,所述第七滑行腔右侧的所述第一滑行块底部端面固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底部端面内转动配合安装有绕线轮,所述基架左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绕线轮相对的第二穿口,所述第二滑行块左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第二穿口相对的第三穿口,所述第三穿口内底壁内设有与所述第一穿口相对的第四穿口,所述第三穿口内顶壁内设有与所述第四穿口相对的顶推孔,所述第三穿口右侧壁固设有拉绳,所述拉绳绕过所述绕线轮且与所述解锁块底部端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装置包括上下延伸设置于所述基架内的第二传递腔,所述传递腔内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三转向轴,所述第三转向轴左侧末端与所述第一螺形杆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转向轴外周固设有第一带轮,所述传递腔内转动配合安装有第四转向轴,所述第四转向轴伸入所述第四滑行腔内且左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第二花键轴花键配合连接的第二花键腔,所述第四转向轴外周固设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传动配合安装有传动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滑行腔内底壁内的调控腔,所述调控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调控块,所述调控块与所述斜形顶推块固定连接,且所述调控块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二螺形杆,所述第二螺形杆右侧延伸末端与所述调控腔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形杆左侧延伸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固设于所述调控腔左侧内壁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行块右侧端面固设有第一输电块,所述第二滑行腔右侧内壁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输电块插接配合连接的第二输电腔,所述第二输电腔与市电连接,所述第一输电块与所述第一输电腔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联部右侧端面固设有与所述通槽以及所述第一输电腔插接配合连接的第二输电块,所述第二输电块与电梯曳引供电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接联部底部端面内设有与所述解锁块锁定配合的锁固腔。
CN201810866617.XA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电梯曳引系统 Withdrawn CN1089106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66617.XA CN108910645A (zh)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电梯曳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66617.XA CN108910645A (zh)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电梯曳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10645A true CN108910645A (zh) 2018-11-30

Family

ID=64394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66617.XA Withdrawn CN108910645A (zh)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电梯曳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1064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63452Y (zh) * 1993-04-16 1994-04-27 刘俊宇 防触电活动插座
CN2184268Y (zh) * 1994-04-01 1994-11-30 王新胜 防触电插座
CN1819354A (zh) * 2005-01-18 2006-08-16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插座
CN102088153A (zh) * 2009-11-13 2011-06-08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装置、接收连接器和插入连接器
CN108321627A (zh) * 2017-12-20 2018-07-24 广州泰若智能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工业除尘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63452Y (zh) * 1993-04-16 1994-04-27 刘俊宇 防触电活动插座
CN2184268Y (zh) * 1994-04-01 1994-11-30 王新胜 防触电插座
CN1819354A (zh) * 2005-01-18 2006-08-16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插座
CN102088153A (zh) * 2009-11-13 2011-06-08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装置、接收连接器和插入连接器
CN108321627A (zh) * 2017-12-20 2018-07-24 广州泰若智能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工业除尘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64928B (zh) 一种安全的焊接设施
CN108808368A (zh) 一种新型的家用电器设备
CN108910643A (zh) 一种稳定的电梯曳引系统
CN108910645A (zh) 一种电梯曳引系统
CN108910644A (zh) 一种稳固的电梯曳引系统
CN109088232A (zh) 一种新型的清洁检测方法、装置及清洁设备
CN108988030A (zh) 一种多功能市政建筑施工装置
CN108963618A (zh) 一种多功能油田开发电力输送装置
CN108963659A (zh) 一种新型的充电器
CN108963576A (zh) 一种充电器
CN109149245A (zh) 一种多面检测仪
CN108726330A (zh) 一种电梯内部用空气净化处理装置
CN108963661A (zh) 一种安全的充电器设备
CN108963578A (zh) 一种便捷的充电器
CN108854887A (zh) 一种化工用反应釜设施
CN109088231A (zh) 一种清洁检测方法、装置及清洁设备
CN108871261A (zh) 一种新型多面检测仪
CN109114698A (zh) 一种新型净化除湿机设备
CN109149247A (zh) 一种新型多只刀叉勺餐具生产设备
CN108963580A (zh) 一种用于发光组件接合设备
CN109004453A (zh) 一种新型的支付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CN108854884A (zh) 一种反应釜
CN109088233A (zh) 一种改良的清洁检测方法、装置及清洁设备
CN109058797A (zh) 一种新型发光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8879226A (zh) 一种改良型支付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30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