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01023A - 一种在物联网设备之间共享WiFi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在物联网设备之间共享WiFi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01023A
CN108901023A CN201810886445.2A CN201810886445A CN108901023A CN 108901023 A CN108901023 A CN 108901023A CN 201810886445 A CN201810886445 A CN 201810886445A CN 108901023 A CN108901023 A CN 1089010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et
wifi
things
voucher
things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864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01023B (zh
Inventor
刘聪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UAFANG ZHILIA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Tianmu Cha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Tianmu Cha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Tianmu Cha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8644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010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01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010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010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010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04L63/047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applying multiple layers of encryption, e.g. nested tunnels or encrypting the content with a first key and then with at least a second ke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2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e.g. protect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物联网设备之间共享WiFi的方法及系统,包括:第一密码,在物联网服务处从第一物联网设备接收加密的WiFi凭证;使用第二密码加密物联网服务处的加密的WiFi凭证以生成两次加密的WiFi凭证,第二物联网设备已知第二密码;将两次加密的WiFi凭证从物联网服务发送到第二物联网设备;在第二物联网设备处使用第二密码解密两次加密的WiFi凭证以生成加密的WiFi凭证并使用第一密码解密加密的WiFi凭证以生成WiFi凭证;使用WiFi凭证在第二物联网设备上建立安全的WiFi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在物联网设备之间共享WiFi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在物联网设备之间共享WiFi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指的是互联网基础设施中唯一可识别的嵌入式设备的互连。最终,物联网有望产生新的,广泛类型的应用,其中几乎任何类型的物理事物都可以提供关于其自身或其周围环境的信息和/或可以通过因特网上的客户端设备远程控制。
某些物联网设备可以被配置为通过WiFi网络建立通信信道。通常,当用户添加多个WiFi物联网设备时,用户将需要识别WiFi网络并在设置期间输入每个单独的物联网设备的密码。也就是说,用户需要输入他们的WiFi网络和密码N次才能配置N个设备。用户在设置第一设备时仅进入一次WiFi网络和密码,并且在设置所有后续设备时,他们将自动从任何先前设置的设备获得Wifi网络和密码。也就是说,用户需要输入他们的Wifi网络和密码1次来配置N个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物联网设备之间共享WiFi的方法,包括:
在第一物联网设备上产生第一密码,第一物联网设备具有存储在其上的WiFi凭证;
与第二个物联网设备共享第一个密码;
使用第一密码加密第一物联网设备上的WiFi凭证以生成加密的WiFi凭证;
在物联网服务处从第一物联网设备接收加密的WiFi凭证;
使用第二密码加密物联网服务处的加密的WiFi凭证以生成两次加密的WiFi凭证,第二物联网设备已知第二密码;
将两次加密的WiFi凭证从物联网服务发送到第二物联网设备;
在第二物联网设备处使用第二密码解密两次加密的WiFi凭证以生成加密的WiFi凭证并使用第一密码解密加密的WiFi凭证以生成WiFi凭证;使用WiFi凭证在第二物联网设备上建立安全的WiFi连接。
所述的方法,与所述第二物联网设备共享所述第一密码包括:
经由客户端设备在第二物联网设备和第一物联网设备之间建立通信信道。
所述的方法,生成所述第一密码包括生成随机随机数。
所述的方法,第一物联网设备经由客户端设备将加密的WiFi凭证发送到物联网服务。
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物联网服务上生成服务公钥和服务私钥;在物联网设备上生成设备公钥和设备私钥;
将服务公钥从物联网服务发送到物联网设备,并将设备公钥从物联网设备发送到物联网服务;
使用设备公钥和服务私钥生成第二密码;
使用服务公钥和设备私钥生成相同的第二密码。
所述的方法,硬件安全模块(HSM)执行第二密码的生成。
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第二物联网设备和客户端设备之间建立蓝牙低功耗(BTLE)通信信道;和
在第一物联网设备和客户端设备之间建立BTLE和/或WiFi连接。
一种在物联网设备之间共享WiFi的系统,包括:
第一物联网设备,用于生成第一密码,第一物联网设备具有存储在其上的WiFi凭证;
第二个装置;
第一物联网设备与第二物联网设备共享第一密码并使用第一密码加密WiFi凭证以生成加密的WiFi凭证;
用于从第一物联网设备接收加密的WiFi凭证的物联网服务;使用第二密码加密加密的WiFi凭证以生成两次加密的WiFi凭证的物联网服务,第二物联网设备已知第二密码;
用于将两次加密的WiFi凭证从物联网服务发送到第二物联网设备的物联网服务;
第二物联网设备,使用第二密码解密两次加密的WiFi凭证,以生成加密的WiFi凭证,并使用第一密码解密加密的WiFi凭证,以生成WiFi凭证;和
第二个用于使用WiFi凭证建立安全WiFi连接的设备。
所述的系统,与所述第二物联网设备共享所述第一密码包括:
经由客户端设备在第二物联网设备和第一物联网设备之间建立通信信道;其中生成所述第一密码包括生成随机现时;其中第一物联网设备经由客户端设备将加密的WiFi凭证发送到物联网服务。
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物联网服务,用于生成服务公钥和服务私钥;
物联网设备生成设备公钥和设备私钥;
将服务公钥发送给物联网设备的物联网服务和将设备公钥发送给物联网服务的物联网设备;
其中,使用设备公钥和服务私钥生成第二密码,并且使用服务公钥和设备私钥生成相同的第二密码。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图中,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在物联网设备之间共享WiFi的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查阅以下详细描述之后,本实施例的其它系统、方法和/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旨在所有此类附加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都包括在本说明书内、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并且受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在以下详细描述描述了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另外的特征,并且这些特征根据以下将详细描述将是显而易见的。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一种在物联网设备之间共享WiFi的方法的示意图,包括:
在第一物联网设备上产生第一密码,第一物联网设备具有存储在其上的WiFi凭证;
与第二个物联网设备共享第一个密码;
使用第一密码加密第一物联网设备上的WiFi凭证以生成加密的WiFi凭证;
在物联网服务处从第一物联网设备接收加密的WiFi凭证;
使用第二密码加密物联网服务处的加密的WiFi凭证以生成两次加密的WiFi凭证,第二物联网设备已知第二密码;
将两次加密的WiFi凭证从物联网服务发送到第二物联网设备;
在第二物联网设备处使用第二密码解密两次加密的WiFi凭证以生成加密的WiFi凭证并使用第一密码解密加密的WiFi凭证以生成WiFi凭证;使用WiFi凭证在第二物联网设备上建立安全的WiFi连接。
所述的方法,其中与所述第二物联网设备共享所述第一密码包括:
经由客户端设备在第二物联网设备和第一物联网设备之间建立通信信道。
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所述第一密码包括生成随机随机数。
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物联网设备经由客户端设备将加密的WiFi凭证发送到物联网服务。
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物联网服务上生成服务公钥和服务私钥;在物联网设备上生成设备公钥和设备私钥;
将服务公钥从物联网服务发送到物联网设备,并将设备公钥从物联网设备发送到物联网服务;
使用设备公钥和服务私钥生成第二密码;
使用服务公钥和设备私钥生成相同的第二密码。
所述的方法,其中硬件安全模块(HSM)执行第二密码的生成。
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第二物联网设备和客户端设备之间建立蓝牙低功耗(BTLE)通信信道;和
在第一物联网设备和客户端设备之间建立BTLE和/或WiFi连接。
实施例二:
一种系统,包括:
第一物联网设备,用于生成第一密码,第一物联网设备具有存储在其上的WiFi凭证;
第二个装置;
第一物联网设备与第二物联网设备共享第一密码并使用第一密码加密WiFi凭证以生成加密的WiFi凭证;
用于从第一物联网设备接收加密的WiFi凭证的物联网服务;使用第二密码加密加密的WiFi凭证以生成两次加密的WiFi凭证的物联网服务,第二物联网设备已知第二密码;
用于将两次加密的WiFi凭证从物联网服务发送到第二物联网设备的物联网服务;
第二物联网设备,使用第二密码解密两次加密的WiFi凭证,以生成加密的WiFi凭证,并使用第一密码解密加密的WiFi凭证,以生成WiFi凭证;和
第二个用于使用WiFi凭证建立安全WiFi连接的设备。
所述的系统,其中与所述第二物联网设备共享所述第一密码包括:
经由客户端设备在第二物联网设备和第一物联网设备之间建立通信信道。
所述的系统,其中生成所述第一密码包括生成随机现时。
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一物联网设备经由客户端设备将加密的WiFi凭证发送到物联网服务。
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物联网服务,用于生成服务公钥和服务私钥;
物联网设备生成设备公钥和设备私钥;
将服务公钥发送给物联网设备的物联网服务和将设备公钥发送给物联网服务的物联网设备;
其中,使用设备公钥和服务私钥生成第二密码,并且使用服务公钥和设备私钥生成相同的第二密码。
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硬件安全模块(HSM),用于执行第二个密码的生成。
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第二个物联网设备包括蓝牙低功耗(BTLE)
通信接口与客户端设备通信;和
第一物联网设备包括WiFi或BTLE通信接口以与客户端设备通信。
实施例三:
一种机器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代码,当由一个或多个机器执行时,使得所述机器执行以下操作:在第一物联网设备上生成第一密码,所述第一物联网设备具有存储在其上的WiFi凭证。;
与第二个物联网设备共享第一个密码;
使用第一密码加密第一物联网设备上的WiFi凭证以生成加密的WiFi凭证;
在物联网服务处从第一物联网设备接收加密的WiFi凭证;
使用第二密码加密物联网服务处的加密的WiFi凭证以生成两次加密的WiFi凭证,第二物联网设备已知第二密码;
将两次加密的WiFi凭证从物联网服务发送到第二物联网设备;
在第二物联网设备处使用第二密码解密两次加密的WiFi凭证以生成加密的WiFi凭证并使用第一密码解密加密的WiFi凭证以生成WiFi凭证;使用WiFi凭证在第二物联网设备上建立安全的WiFi连接。
所述的机器可读介质,其中与所述第二物联网设备共享所述第一密码包括:
经由客户端设备在第二物联网设备和第一物联网设备之间建立通信信道。
所述的机器可读介质,其中生成所述第一密码包括生成随机随机数。
所述的机器可读介质,其中所述第一物联网设备经由所述客户端设备将所述加密的WiFi凭证发送到所述物联网服务。
所述的机器可读介质,还包括:
在物联网服务上生成服务公钥和服务私钥;在物联网设备上生成设备公钥和设备私钥;
将服务公钥从物联网服务发送到物联网设备,并将设备公钥从物联网设备发送到物联网服务;使用设备公钥和服务私钥生成第二密码;
使用服务公钥和设备私钥生成相同的第二密码。
所述的机器可读介质,其中硬件安全模块(HSM)执行第二密码的生成。
所述的机器可读介质,还包括:
在第二物联网设备和客户端设备之间建立蓝牙低功耗(BTLE)通信信道;和
在第一物联网设备和客户端设备之间建立BTLE和/或WiFi连接。
虽然上面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许多改变和修改。也就是说上面讨论的方法,系统或设备等均是示例。各种配置可以适当地省略,替换或添加各种过程或组件。例如,在替代配置中,可以以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执行方法,和/或可以添加,省略和/或组合各种阶段。而且,关于某些配置描述的特征可以以各种其他配置组合。可以以类似的方式组合配置的不同方面和元素。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元素仅是示例而不限制本公开或权利要求的范围。
在说明书中给出了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包括实现的示例性配置的透彻理解。然而,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配置例如,已经示出了众所周知的电路、过程、算法、结构和技术而没有不必要的细节,以避免模糊配置。该描述仅提供示例配置,并且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适用性或配置。相反,前面对配置的描述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用于实现所描述的技术的使能描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元件的功能和布置进行各种改变。
此外,尽管每个操作可以将操作描述为顺序过程,但是许多操作可以并行或同时执行。另外,可以重新排列操作的顺序。一个过程可能有其他步骤。此外,可以通过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代码、硬件描述语言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方法的示例。当在软件、固件、中间件或代码中实现时,用于执行必要任务的程序代码或代码段可以存储在诸如存储介质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所描述的任务。
综上,其旨在上述详细描述被认为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应当理解,所述权利要求(包括所有等同物)旨在限定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以上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记载的内容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在物联网设备之间共享WiFi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物联网设备上产生第一密码,第一物联网设备具有存储在其上的WiFi凭证;
与第二个物联网设备共享第一个密码;
使用第一密码加密第一物联网设备上的WiFi凭证以生成加密的WiFi凭证;
在物联网服务处从第一物联网设备接收加密的WiFi凭证;
使用第二密码加密物联网服务处的加密的WiFi凭证以生成两次加密的WiFi凭证,第二物联网设备已知第二密码;
将两次加密的WiFi凭证从物联网服务发送到第二物联网设备;
在第二物联网设备处使用第二密码解密两次加密的WiFi凭证以生成加密的WiFi凭证并使用第一密码解密加密的WiFi凭证以生成WiFi凭证;使用WiFi凭证在第二物联网设备上建立安全的WiFi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二物联网设备共享所述第一密码包括:
经由客户端设备在第二物联网设备和第一物联网设备之间建立通信信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第一密码包括生成随机随机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物联网设备经由客户端设备将加密的WiFi凭证发送到物联网服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物联网服务上生成服务公钥和服务私钥;在物联网设备上生成设备公钥和设备私钥;
将服务公钥从物联网服务发送到物联网设备,并将设备公钥从物联网设备发送到物联网服务;
使用设备公钥和服务私钥生成第二密码;
使用服务公钥和设备私钥生成相同的第二密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硬件安全模块(HSM)执行第二密码的生成。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第二物联网设备和客户端设备之间建立蓝牙低功耗(BTLE)通信信道;和
在第一物联网设备和客户端设备之间建立BTLE和/或WiFi连接。
8.一种在物联网设备之间共享WiFi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物联网设备,用于生成第一密码,第一物联网设备具有存储在其上的WiFi凭证;
第二个装置;
第一物联网设备与第二物联网设备共享第一密码并使用第一密码加密WiFi凭证以生成加密的WiFi凭证;
用于从第一物联网设备接收加密的WiFi凭证的物联网服务;使用第二密码加密加密的WiFi凭证以生成两次加密的WiFi凭证的物联网服务,第二物联网设备已知第二密码;
用于将两次加密的WiFi凭证从物联网服务发送到第二物联网设备的物联网服务;
第二物联网设备,使用第二密码解密两次加密的WiFi凭证,以生成加密的WiFi凭证,并使用第一密码解密加密的WiFi凭证,以生成WiFi凭证;和
第二个用于使用WiFi凭证建立安全WiFi连接的设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二物联网设备共享所述第一密码包括:
经由客户端设备在第二物联网设备和第一物联网设备之间建立通信信道;其中生成所述第一密码包括生成随机现时;其中第一物联网设备经由客户端设备将加密的WiFi凭证发送到物联网服务。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物联网服务,用于生成服务公钥和服务私钥;
物联网设备生成设备公钥和设备私钥;
将服务公钥发送给物联网设备的物联网服务和将设备公钥发送给物联网服务的物联网设备;
其中,使用设备公钥和服务私钥生成第二密码,并且使用服务公钥和设备私钥生成相同的第二密码。
CN201810886445.2A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在物联网设备之间共享WiFi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89010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86445.2A CN108901023B (zh)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在物联网设备之间共享WiFi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86445.2A CN108901023B (zh)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在物联网设备之间共享WiFi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01023A true CN108901023A (zh) 2018-11-27
CN108901023B CN108901023B (zh) 2021-07-09

Family

ID=64353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86445.2A Active CN108901023B (zh)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在物联网设备之间共享WiFi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0102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2112A (zh) * 2014-12-12 2015-05-0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配置方法及装置
US20160065592A1 (en) * 2011-09-23 2016-03-03 Jerome Svigals Internet Of Things Security
CN105451298A (zh) * 2014-08-25 2016-03-30 深圳酷派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共享的方法及系统、接入的方法及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06851632A (zh) * 2017-01-22 2017-06-13 海尔优家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接入无线局域网的方法及装置
CN107710216A (zh) * 2015-07-03 2018-02-16 阿费罗有限公司 用于在物联网(IoT)系统中建立安全通信信道的设备和方法
CN107850996A (zh) * 2015-07-31 2018-03-27 网易飞公司 WiFi接入管理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65592A1 (en) * 2011-09-23 2016-03-03 Jerome Svigals Internet Of Things Security
CN105451298A (zh) * 2014-08-25 2016-03-30 深圳酷派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共享的方法及系统、接入的方法及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04602112A (zh) * 2014-12-12 2015-05-0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7710216A (zh) * 2015-07-03 2018-02-16 阿费罗有限公司 用于在物联网(IoT)系统中建立安全通信信道的设备和方法
CN107850996A (zh) * 2015-07-31 2018-03-27 网易飞公司 WiFi接入管理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6851632A (zh) * 2017-01-22 2017-06-13 海尔优家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接入无线局域网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01023B (zh) 2021-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83071B (zh) 区块链的隐私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0995642B (zh) 使用预共享密钥提供安全连接
KR102364874B1 (ko)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를 사용하여 전자 지불들을 용이하게 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0601801B2 (en)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742620B2 (en) Method for dynamic encryption and signing, terminal and server
CN105007577B (zh) 一种虚拟sim卡参数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CN104618116B (zh) 一种协同数字签名系统及其方法
US9571164B1 (en) Remote authentication us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tag
IL300542A (en) Transfer cryptocurrency from a remote limited access wallet
CN105162772A (zh) 一种物联网设备认证与密钥协商方法和装置
US9374221B1 (en) Distributed protection of credential stores utilizing multiple keys derived from a master key
CN104917807A (zh) 资源转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764051B (zh) 认证方法、认证装置、移动设备及服务器
US1038952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crypting and decrypting
CN105847000A (zh) 令牌产生方法以及基于该令牌产生方法的通信系统
CN112087302A (zh) 一种非对称动态令牌加、解密算法的装置
US20150222607A1 (en) Portable security device, method for securing a data exchang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N106452752B (zh) 修改密码的方法、系统及客户端、服务器和智能设备
US9917694B1 (en) Key provisio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hentication tokens
WO2017107733A1 (zh) 线下支付方法、终端设备、后台支付装置及线下支付系统
CN106204034B (zh) 应用内支付的双向认证方法和系统
WO201704467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onic payments using a wearable device
EP2993856B1 (en) Establishment of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between mobile device and secure element
CN105577650A (zh) 一种动态令牌的远程时间同步方法及系统
WO2014140922A2 (en) Secure key distribution for multi-application toke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Song Jianhua

Inventor after: Shao Fang

Inventor after: Sun Caihuan

Inventor after: Liu Congling

Inventor before: Liu Congli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1

Address after: Room 701, 109 Qingdao Middle Road, Weiha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rovince, 264200

Applicant after: SHANDONG HUAFANG ZHILI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54 Taihe Road, Hecheng street, Gaoming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FOSHAN TIANMU LIANKE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