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97536B - 一种配网模型匹配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网模型匹配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97536B
CN108897536B CN201810521009.5A CN201810521009A CN108897536B CN 108897536 B CN108897536 B CN 108897536B CN 201810521009 A CN201810521009 A CN 201810521009A CN 108897536 B CN108897536 B CN 1088975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matching
client
rule language
ma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210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97536A (zh
Inventor
滕小羽
车洵
张代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R Electric Co Ltd
N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R Electric Co Ltd
N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R Electric Co Ltd, N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2100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975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97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975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975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9753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30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 G06F8/35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model driv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配网模型匹配方法,包括:获取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利用相同的规则语言描述所述共有特征,获得与主端模型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和与所述客端模型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利用与所述规则语言对应的匹配函数处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及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以确定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匹配的对象。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配网模型匹配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一种配网模型匹配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网模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计算机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对电网监控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化要求也越来越高。电网调配一体化监控系统目前已是国网、南网、地方电力公司建设电网监控自动化系统优选方案。而配网模型是电网调配一体化监控系统运行工作中的主体之一,但是由于各个配网模型的建设厂家和技术体系都不相同,因此在涉及到配网模型中功能集成与相互调用往往难以直接实现,往往需要对配网模型进行匹配后才能有效实现;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着网络模型的匹配精确度比较低和/或匹配效率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网模型匹配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解决多厂家配网模型中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匹配精度不高、匹配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配网模型匹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
利用相同的规则语言描述所述共有特征,获得与主端模型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和与所述客端模型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
利用与所述规则语言对应的匹配函数处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及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以确定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匹配的对象。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的名称,和/ 或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的标识号;
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的名称,和/或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的标识号。
上述方案中,所述利用与所述规则语言对应的函数处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及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以确定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匹配的对象,包括:
利用所述匹配函数匹配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和所述第二描述信息,确定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是否有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相对应的对象。
上述方案中,若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有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相对应的对象,将相对应的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和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对应存储到数据库。
上述方案中,所述规则语言为:内置规则语言或外置规则语言;其中,所述内置规则语言为预先设定的描述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的规则语言,所述外置规则语言为动态定义的描述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的规则语言;
所述匹配函数为:预先定义的内置函数或动态定义的外置函数;其中,所述内置函数与所述内置规则语言或所述外置规则语言相对应;所述外置函数与所述外置规则语言相对应。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可应用于模型匹配软件,所述利用与所述规则语言对应的匹配函数处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及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以确定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匹配的对象,包括:
调用与所述规则语言对应的函数,编译所述规则语言;
将编译完成的编译结果存入匹配模型;
利用所述匹配模型处理所述编译结果,确定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匹配的对象。
上述方案中,所述编译所述规则语言,包括:
对所述规则语言进行语法和语义分析,将所述规则语言中的中缀表达式转换成后缀表达式;
将所述后缀表达式存入堆栈;
对堆栈中的所述后缀表达式执行顺序算法规则。
一种配网模型匹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
生成模块,用于利用相同的规则语言描述所述共有特征,获得与所述主端模型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和与所述客端模型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
匹配模块,用于利用与所述规则语言对应的匹配函数处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及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以获得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匹配的对象。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的名称,和/ 或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的标识号;
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的名称,和/或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的标识号。
上述方案中,所述匹配模块,还用于利用所述匹配函数匹配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和所述第二描述信息,确定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是否有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相对应的对象。
上述方案中,所述匹配模块,还包括:保存子模块;
所述保存子模块用于若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有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相对应的对象,将相对应的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和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对应存储到数据库。
上述方案中,所述规则语言为:内置规则语言或外置规则语言;其中,所述内置规则语言为预先设定的描述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的规则语言,所述外置规则语言为动态定义的描述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的规则语言;
所述匹配函数为:预先定义的内置函数或动态定义的外置函数;其中,所述内置函数与所述内置规则语言或所述外置规则语言相对应;所述外置函数与所述外置规则语言相对应。
上述方案中,所述匹配模块,还包括:编译子模块;
所述编译子模块用于调用与所述规则语言对应的函数,编译所述规则语言;将编译完成的编译结果存入匹配模型;利用所述匹配模型处理所述编译结果,确定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匹配的对象。
上述方案中,所述编译子模块还用于对所述规则语言进行语法和语义分析,将所述规则语言中的中缀表达式转换成后缀表达式;将所述后缀表达式存入堆栈;对堆栈中的所述后缀表达式执行顺序算法规则。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配网模型匹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配网模型匹配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实现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配网模型匹配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网模型配网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利用相同的规则语言描述所述共有特征,获得与所述主端模型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和与所述客端模型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一方面,由于是根据所述共有特征定义的规则语言,可以针对不同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定义不同的规则语言,实现对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的动态描述,从而为不同的匹配模型之间选择最有效、最稳定的匹配规则语言;另一方面,由于采用相同的规则语言对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进行描述,如此相同的设备或相同的连接等对象会被转换成相同的描述信息,再利用描述信息的匹配可以确定出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中是否存在匹配的对象和/或哪些匹配对象;如此,通过利用与所述规则语言对应的匹配函数处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及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便可对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成功的进行匹配,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匹配或匹配精确度差的问题,具有匹配准确度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配网模型匹配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配网模型匹配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配网模型匹配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配网模型匹配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模型匹配软件RDB_MATCH的图形用户界面;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配网模型匹配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配网模型匹配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网模型匹配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主要应用在配网系统中,用以匹配不同的配网模型。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配网模型可采用不同的匹配算法,通过对不同配网模型定义不同的规则语言,选择不同的匹配函数,从而实现不同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对象的有效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网模型匹配方法,可应用于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中,如图1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1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12 ;其中,所述处理器11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一项配网模型匹配方法。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配网模型匹配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
具体地,电子设备获取本次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
这里,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可为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的所共同的对象的特征,例如,所述共有特征可包括:具有的表征其对象特征的信息;所述主端模型的表征其对象特征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对象的名称和/或标识号;所述客端模型的表征其对象特征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对象的名称和/或标识号;其中,所述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对象可具体包括:开关、断路器、变压器等电力设备和/或电力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例如,串联、并联等等。
这里,所述主端模型是被匹配的模型,所述客端模型是需要匹配的模型;所述主端模型可以为配网系统,或者配网系统的一部分系统,或者可以为其它电力应用的系统;所述客端模型可以为配网系统,或者配网系统的一部分系统,或者可以为其它电力应用的系统;其中,所述配网系统为给配电站和用电荷供电的电力系统;所述其它电力应用的系统为解决生产、生活等应用的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水电厂监控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获取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具体包括:通过预先设置所述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特征信息,从预先设置的特征信息中获取所述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的获取,可以了解到不同厂家的配网模型的特征,从而对于需要匹配的不同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能获取不同的共同特征,为后续的匹配操作提供依据。
步骤103,利用相同的规则语言描述所述共有特征,获得与所述主端模型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和与所述客端模型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电子设备定义一种上下文无关规则语言,通过所述上下文无关规则语言描述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获得与所述主端模型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和获得与所述客端模型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并且,对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采用相同的规则语言进行描述其共有特征,例如,对于所述主端模型采用的是描述其对象的名称的规则语言,则对于所述客端模型采用的也是描述其对象的名称的规则语言;对于所述主端模型采用的是描述其对象的标识号的规则语言,则对于所述客端模型采用的也是描述其对象的标识号的规则语言;对于所述主端模型采用的是描述其对象的名称和标识号的规则语言,则对于所述客端模型采用的也是描述其对象的名称和标识号的规则语言。
所述上下文无关语言可为:对一个对象的描述不依赖上下文,而仅与该描述自身相关,如此,就解决了依赖上下文导致的在缺少上下文无法获得该对象对应的描述信息的具体内涵的问题。例如,所述上下文无关语言为用上下文无关文法编写的语言,所述上下文无关文法为表达式的左边有且仅有一个非终结符;所述上下文无关语言,例如,在程序设计语言中,如果碰到一个表达式时,无需考虑它的上下文,只需考虑该表达式本身。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名称,和/或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标识号;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的名称,和/或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的标识号。
进一步地,所述规则语言为:内置规则语言或外置规则语言;其中,所述内置规则语言为预先定义的描述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的规则语言,所述外置规则语言为动态定义的描述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的规则语言。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置规则语言或所述外置规则语言都是利用上下文无关规则语言对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的描述的规则语言;其中,所述内置规则语言为在当前时刻以前预先定义的规则语言,例如,在当前时刻之前匹配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时定义的规则语言,在之前匹配的操作完成后,可将之前匹配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时定义的规则语言内置到模型匹配软件中以作为一种内置规则语言,而在本次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之前,可作为预先设定的描述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的规则语言使用。
具体地,通过判断本次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确定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是否能被所述内置规则语言描述,如果可以,所述内置规则语言可以作为本次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时采用的规则语言,则可选取所述内置规则语言作为所述本次匹配模型的规则语言。
其中,所述外置规则语言为本次需要匹配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之前,根据本次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动态定义的描述本次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的规则语言。所述外置规则语言用于本次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操作中;在本次匹配操作完成后,也可将所述外置规则语言保存到所述模型匹配软件的文件中,以作为在下一次匹配时,预先定义的一种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内置规则语言。
所述内置规则语言和所述外置规则语言,都是对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进行描述的规则语言,是用于适应多厂家的不同配网模型的主端模型和客端的共有特征的描述的,是对于不同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采取最合适、最有效的算法描述其共有特征的规则语言。
步骤105,利用与所述规则语言对应的匹配函数处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及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以确定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匹配的对象。
具体地,电子设备利用与所述规则语言对应的匹配函数处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及第二描述信息,以确定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匹配的对象。
进一步地,所述匹配函数为:预先定义的内置函数或动态定义的外置函数;其中,所述预先定义的内置函数为模型匹配软件中设置的内置函数,所述动态定义的外置函数为根据本次匹配的规则语言定义的适应于本次匹配的规则语言调用的外置函数;所述内置函数与所述内置规则语言或所述外置规则语言相对应;所述外置函数与所述外置规则语言相对应;其中,所述内置规则语言为预先设定的描述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的规则语言,所述外置规则语言为动态定义的描述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的规则语言。
具体地,利用与所述规则语言对应的匹配函数处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及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时,当所述函数为内置函数时,可以使用与其对应的所述内置规则语言或所述外置规则语言调用该内置函数;当所述函数为外置函数时,可以使用与其对应的所述外置规则语言调用该外置函数。
进一步地,所述利用与所述规则语言对应的函数处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及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以确定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匹配的对象,包括:
利用所述匹配函数匹配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和所述第二描述信息,确定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是否有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相对应的对象。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利用所述匹配函数匹配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和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依次将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进行匹配,以确定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是否有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相对应的对象;其中,所述依次将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进行匹配具体为:将所述主端模型的一个对象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各个对象逐一进行匹配,当所述主端模型的该对象与所述客端模型的某一对象相匹配时,则确定匹配成功,则确定所述主端模型的该对象与所述客端模型的某一对象是相对应的对象,并且执行将所述主端模型的下一个对象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各个对象逐一进行匹配的操作;
或者,当所述主端模型的该对象与所述客端模型的某一对象不相匹配时,则将所述主端模型的该对象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其它对象逐一进行匹配,直到所述主端模型的该对象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各个对象全部匹配完后,还未发现与所述主端模型的该对象相匹配的客端模型的对象时,则确定匹配失败,则执行将所述主端模型的下一个对象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各个对象逐一进行匹配的操作;
直至将所述主端模型的各个对象分别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各个对象都匹配完,则确定所述主端模型与所述客端模型相对应的所有对象。
例如,主端模型的对象有1万个,依次命名为Z1、Z2、Z3、……、Zn-1、 Zn、……、Z10000,客端模型的对象有5千个,依次命名为K1、K2、K3、……、 Km-1、Km、……、K5000,其中,n为1至10000的自然数,m为1至5000的自然数。所述依次将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进行匹配可具体为:将主端模型的对象Z1与客端模型的对象K1、K2、K3、……、Km-1、Km、……、 K5000逐一进行匹配,当客端模型的Km与主端模型的Z1相匹配时,则确定主端模型的对象Z1与客端模型的对象Km是相对应的对象,则执行主端模型的对象 Z2与客端模型的对象K1、K2、K3、……、Km-1、Km、……、K5000逐一进行匹配的操作;如果当主端模型的对象Z1与客端模型的对象K1、K2、K3、……、 Km-1、Km、……、K5000逐一匹配完后,仍未发现客端模型的任何一对象与主端模型的对象K1相匹配,则也执行主端模型的对象Z2与客端模型的对象K1、K2、K3、……、Km、Km-1、……、K5000逐一进行匹配的操作;以此类推;直到执行完将主端模型的对象Z10000与客端模型的对象K1、K2、K3、……、Km-1、Km、……、 K5000逐一进行匹配的操作,则匹配操作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按照有序的顺序依次将所述主端模型对象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逐一进行匹配,避免了多次将同一主端模型的对象分别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各个对象的进行匹配的操作,也避免了漏掉某一主端模型的对象分别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各个对象进行匹配的操作。
在另一实施例中,执行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进行匹配的操作,当所述主端模型的其中一个对象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其中一个对象相匹配时,则确定所述主端模型的该对象与所述客端模型的该对象是相对应的对象,则获取到匹配成功的所述主端模型的该对象与所述客端模型的该对象后,将所述主端模型的该对象与所述客端模型的该对象从匹配操作中删除,则所述电子设备不再对所述主端模型的该对象以及客端模型的该对象进行匹配操作;或者,执行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进行匹配操作,当所述主端模型的其中一个对象与所述客端模型的所有对象都执行完所述进行匹配的操作后,如果所述主端模型的该对象还找到与其相匹配的客端模型的某一对象时,则所述电子设备不再对所述主端模型的该对象进行匹配操作。
例如,主端模型的对象有1万个,依次命名为Z1、Z2、Z3、……、Zn-1、 Zn、……、Z10000,客端模型的对象有5千个,依次命名为K1、K2、K3、……、 Km-1、Km、……、K5000,其中,n为1至10000的自然数,m为1至5000的自然数。执行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进行匹配的操作,当主端模型的对象Z1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Km-1相匹配时,则确定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Z1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Km-1是相对应的对象,则获取到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Z1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Km-1后,将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Z1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Km-1从匹配操作中删除,则所述电子设备在之后的匹配操作中不再对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Z1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Km-1进行匹配操作;或者,当执行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Z2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K1、K2、K3、……、Km-1、 Km、……、K5000逐一进行匹配的操作后,如果未发现与主端模型对象Z2相匹配的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时,将所述主端模型Z2从匹配操作中删除,则所述电子设备在之后的匹配操作中不再对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Z2进行匹配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将已匹配成功的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和客端模型的对象不再用于执行之后的匹配操作,以及将已将匹配完所述客端模型的各个对象,但并未找到与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相匹配的客端模型的对象时,所述主端模型的该对象也不再用于执行之后的匹配操作,可以节省系统的资源、加快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对象的匹配速度,避免了已经匹配成功的对象进行多次匹配操作,也避免了对始终无法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客端模型的对象的主端模型的对象进行多次的匹配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与所述规则语言对应的匹配函数处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及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是仅利用模型匹配软件中内置函数算法来处理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补充,实际中对于不同的模型会需要不同的匹配算法,因而可按照不同模型中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的共有特征定义的不同的规则语言,进而通过不同的规则语言选择不同的匹配函数来执行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对象的匹配操作,一方面使得模型匹配软件更具有适用性和有效性,能适应多厂家的模型的匹配操作,另一方面避免了仅利用模型匹配软件中的内置函数算法而进行盲目的匹配,提高了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匹配效率,并且能更加准确的实现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对象的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利用与所述规则语言对应的函数处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及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以确定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匹配的对象,还包括:
若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有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相对应的对象,将相对应的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和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对应存储到数据库。
具体地,若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是相对应的对象,所述电子设备将相对应的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和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一一对应存储到数据库中。
需要说明的是,将所述匹配成功的所述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对象一一对应存储到数据库中,可以有效的利用所述匹配结果,保证了应用数据的融合,使得所述主端模型和客端的对象数据具有其相应的价值。例如,当需要观测某一匹配的客端模型的对象时,可以通过所述被匹配的主端模型的对象数据得知所述客端模型该对象的运行状况;如此,实现了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对象的相互连接,有利于配网系统数据的融合处理。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配网模型匹配的方法,应用于模型匹配软件,所述利用与所述规则语言对应的匹配函数处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及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以确定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匹配的对象,包括:
调用与所述规则语言对应的函数,编译所述规则语言;
将编译完成的编译结果存入匹配模型;
利用所述匹配模型处理所述编译结果,确定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匹配的对象。
具体地,一模型匹配软件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中,在所述模型软件中,调用与所述规则语言对应的函数,编译所述规则语言;其中,所述规则语言为内置规则语言或外置规则语言,所述函数为与所述规则语言相对应的模型匹配软件的内置函数或动态定义的与所述规则语言相对应的外置函数;将所述编译所述规则语言完成的编译结果存入模型匹配软件中的匹配模型;利用所述匹配模型处理所述编译结果,从编译结果中确定出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匹配的对象。
进一步地,所述编译所述规则语言,包括:
对所述规则语言进行语法和语义分析,将所述规则语言中的中缀表达式转换成后缀表达式;
将所述后缀表达式存入堆栈;
对堆栈中的所述后缀表达式执行顺序算法规则。
具体地,利用模型匹配软件执行对所述规则语言的编译,对所述规则语言进行语法和语义分析,将所述规则语言中的中缀表达式转换成后缀表达式;将所述后缀表达式存入堆栈,以便模型匹配软件对所述后缀表达式的处理;执行对堆栈中后缀表达式的顺序算法规则,从而执行依次对主端模型的对象与客端模型的对象逐一进行匹配的操作。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配网模型匹配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在模型匹配软件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01,特征描述;
具体地,在模型匹配软件中,利用定义的语言针对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同特征进行算法描述,并将所述算法描述生成特征描述文件;
步骤202,编译处理;
具体地,利用模型匹配软件将所述特征描述文件进行编译;
步骤203,执行堆栈;
具体地,将编译后的所述算法描述存入堆栈;
步骤204,执行处理;
具体地,对所述堆栈中的所述算法描述执行堆栈算法;
步骤205,匹配处理;
具体地,根据所述算法描述选择匹配函数;
步骤206,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匹配;
具体地,利用选择的匹配函数对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进行匹配;
步骤207,匹配模型。
具体地,将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的匹配结果存入匹配模型。
具体地,在模型匹配软件中,利用定义的语言针对主端模型和客端墨模型的共同特征进行算法描述,并将所述算法描述生成特征描述文件;通过对特征描述文件进行编译而编译所述算法描述,将编译后的算法描述存入堆栈,对所述堆栈中的所述算法描述执行堆栈算法;根据所述算法描述选择匹配函数,利用选择的匹配函数对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进行匹配;将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的匹配结果存入匹配模型。
为了进一步解释,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配网模型匹配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在模型匹配软件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301,对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进行描述,生成特征描述文件;
具体地,借助于模型匹配软件,利用相同的规则语言对所述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进行描述,将所述规则语言定义为所述特征描述文件,将所述特征描述文件进行命名并存入模型匹配软件。
步骤302,对所述特征描述文件进行编译;
具体地,借助于所述模型匹配软件,将所述特征描述文件进行编译。
步骤303,将编译后的算法描述存入堆栈;
具体地,对所述特征描述文件中的中缀表达式转换为后缀表达式,将所述后缀表达式存入堆栈。
步骤304,执行堆栈算法;
具体地,对堆栈中的所述后缀表达式执行顺序算法规则。
步骤305,根据算法选择匹配函数;
具体地,根据所述算法规则选择相对应的匹配函数,所述匹配函数为模型匹配软件中定义的与特征描述文件相对应的内置匹配函数,或者根据本次匹配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规则语言动态定义的与特征描述文件相对应的匹配函数。
步骤306,用选择的匹配函数对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进行匹配;
具体地,利用选择的匹配函数执行依次将主端模型的对象与客端模型的对象进行逐一进行匹配的操作。
步骤307,将匹配结果存入匹配模型。
具体地,将所述主端模型对象与客端模型的对象中相对应的对象一一存入模型匹配软件中内置定义的数据库。
具体地,模型匹配软件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中,在模型匹配软件中,利用相同的规则语言对需要匹配的所述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进行描述,将所述规则语言定义为所述特征描述文件,将所述特征描述文件进行命名,并存入模型匹配软件;将所述特征描述文件进行编译,具体地,对所述特征描述文件中的中缀表达式转换为后缀表达式,将所述后缀表达式存入堆栈,对堆栈中的所述后缀表达式执行顺序算法规则;根据算法规则选择相对应的匹配函数,其中,所述匹配函数为模型匹配软件中定义的与特征描述文件相对应的内置匹配函数,或者根据本次匹配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规则语言动态定义的与特征描述文件相对应的匹配函数;通过选择的匹配函数执行依次将主端模型与客端模型的对象进行逐一进行匹配的操作。
下面通过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对所述配网模型匹配方法,应用于所述模型匹配软件中,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模型匹配软件RDB_MATCH的图形用户界面,其中,所述RDB_MATCH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上,用于实现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匹配操作。所述RDB_MATCH的图形用户界面包括:工具条区域21、规则显示区域22、手动操作区域23、模型选择区域24、主端模型操作区域25和客端模型操作区域26;其中,所述工具条区域21从左至右依次为:主从切换、自动匹配、按定义规则匹配、手动匹配、匹配内容入库、退出;其中,所述主动切换用于将操作由主表切换到从表,或者由从表切换到主表;所述自动匹配用于进行自动匹配、所述RDB_MATCH软件会自动在主表和从表之间进行匹配;所述按定义规则匹配用于按照定义的规则文本进行匹配,所述规则文本为存入所述外置规则语言的文本或内置规则语言的文本;所述手动匹配用于进行手动匹配,所述手动匹配每次只进行一个对象的匹配;所述匹配内容入库用于将主、从表中匹配成功的对象一一对应存入数据库;所述退出用于退出所述软件程序;其中,所述规则显示区域22用于显示或者编写规则语言,所述规则语言为内置规则语言或外置规则语言;所述手动操作区域23用于根据编辑搜索内容简化搜索主、从表的操作;所述模型选择区域24用于选择本次匹配的主、从表;所述主端操作区域25和客端操作区域26用于匹配主、从表操作的显示。其中,所述主表为表示所述主端模型的文本信息,所述主表中记载的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的数据为主端表字段;所述从表为表示所述客端模型的文本信息,所述从表中记载的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的数据为客端表字段。
实施例一
如图6所示,所示方法包括:
步骤S10,选择主表和从表;
具体地,根据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在所述模型匹配软件中模型选择区域24选择表示主端模型的主表,以及表示客端模型的从表;所述主表包括:主端表字段,所述从表包括:客端表字段。
步骤S11,定义一种外置规则语言;
具体地,根据选择的所述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利用所述模型匹配软件在规则显示区域22选择或者编写外置规则语言;本实施例中以“对象名称”适合的外置规则语言为例。
所述外置规则语言示例如下:
in_main_loop
dev1=DeviceTokenFromRight;
sim1=GetSimplified;
in_sub_loop
dev2=DeviceTokenFromRight;
sim2=GetSimplified;
if(dev1==dev2&&sim1==sim2)
Matched;
其中,in_main_loop下面的语句会在“主表”循环中执行,即前面选择的主端表字段,它的每一个记录(所述主端模型中每一个对象)都会执行所述 in_main_loop下面的语句。在本实施中,所述in_main_loop记载dev1、sim1的两个赋值语句,具体为所述dev1是否满足DeviceTokenFromRight、所述sim1 是否满足GetSimplified的条件;in_sub_loop下面的语句会在“从表”循环中执行,即前面选择的客端表字段,它的每一个记录(所述客端模型中每一个对象) 都会执行所述in_sub_loop下面的语句。在本实施中,所述in_sub_loop记载dev2、 sim2的两个赋值语句,具体为所述dev2是否满足DeviceTokenFromRight、所述sim2是否满足GetSimplified的条件;
其中,所述DeviceTokenFromRight是模型匹配软件中内置定义的函数,所述DeviceTokenFromRight函数执行的功能是在所述表记录中从右边开始寻找表中对象的名称,并将寻找到的所述对象名称对应的编号返回;所述编号为所述对象在主表或从表中对应的编号;
所述GetSimplified是模型匹配软件中内置定义的函数,所述GetSimplified 函数执行的功能是将各记录中的对象的名称右边的设备名、数字,以及一些多余字符除去。
if(dev1==dev2&&sim1==sim2)为条件语句,当本轮表示主端模型的对象的主端表字段和表示客端模型的对象的客端表字段满足条件时,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匹配成功,否则进入下一轮判断所述表示主端模型的对象的主端表字段和表示客端模型的对象的客端表字段是否满足上述if 条件语句的操作。
Matched是模型匹配软件中内置定义的函数,所述Matched函数执行的功能是完成匹配的功能。
步骤S12,对所述外置规则语言进行编译;
具体地,利用匹配模型软件对所述外置规则语言进行语法、语义分析,将所述外置规则语言的中缀表达式转换为后缀表达式;将所述后缀表达式存入堆栈;对堆栈中的所述后缀表达式执行顺序算法规则,选择模型匹配软件中内置的DeviceTokenFromRight以及GetSimplified函数,依次对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与客端模型的对象进行匹配操作。
步骤S13,对匹配完成的对象存入匹配模型。
具体地,对所述主端模型对象与所述客端模型对象匹配成功的对象,一一存入模型匹配软件中的数据库。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所示方法包括:
步骤S10,选择主、从表;
具体地,根据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在所述模型匹配软件中模型选择区域24选择表示主端模型的主表,以及表示客端模型的从表;所述主表包括:主端表字段,所述从表包括:客端表字段。
步骤S11,定义一种外置规则语言;
具体地,根据选择的所述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利用所述模型匹配软件在规则显示区域22选择或者编写外置规则语言;本实施例中以“对象标识号”适合的外置规则语言为例。
其中,所述外置规则语言示例如下:
in_main_loop
num1=FirstNumberFromRight;
sim1=GetSimplified;
in_sub_loop
num2=FirstNumberFromRight;
sim2=GetSimplified;
if(num1==num2&&sim1==sim2)
Matched;
其中,in_main_loop下面的语句会在“主表”循环中执行,即前面选择的主端表字段,它的每一个记录(所述主端模型中每一个对象)都会执行所述 in_main_loop下面的语句。在本实施中,所述in_main_loop记载num1、sim1 的两个赋值语句,具体为所述num1是否满足FirstNumberFromRight、所述sim1 是否满足GetSimplified的条件;in_sub_loop下面的语句会在“从表”循环中执行,即前面选择的客端表字段,它的每一个记录(所述客端模型中每一个对象) 都会执行所述in_sub_loop下面的语句。在本实施中,所述in_sub_loop记载 num2、sim2的两个赋值语句,具体为所述num2是否满足FirstNumberFromRight、所述sim2是否满足GetSimplified的条件;
其中,所述FirstNumberFromRight是模型匹配软件中内置定义的函数,所述FirstNumberFromRight函数执行的功能是在所述表记录中从右边开始寻找数字,并将寻找到的数字返回;其中,所述数字表示所述对象的标识号;
所述GetSimplified是模型匹配软件中内置定义的函数,所述GetSimplified 函数执行的功能是将各记录中的对象的名称右边的设备名、数字,以及一些多余字符除去。
if(num1==num2&&sim1==sim2)为条件语句,当本轮表示主端模型的对象的主端表字段和表示客端模型的对象的客端表字段满足条件时,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匹配成功,否则进入下一轮判断所述表示主端模型的对象的主端表字段和表示客端模型的对象的客端表字段是否满足上述if 条件语句的操作。
Matched是模型匹配软件中内置定义的函数,所述Matched函数执行的功能是完成匹配的功能。
步骤S12,对所述外置规则语言进行编译;
具体地,利用匹配模型软件对所述外置规则语言进行语法、语义分析,将所述外置规则语言的中缀表达式转换为后缀表达式;将所述后缀表达式存入堆栈;对堆栈中的所述后缀表达式执行顺序算法规则,选择模型匹配软件中内置的FirstNumberFromRight以及GetSimplified函数,依次对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与客端模型的对象进行匹配操作。
步骤S13,对匹配完成的对象存入匹配模型。
具体地,对所述主端模型对象与所述客端模型对象匹配成功的对象,一一存入模型匹配软件中的数据库。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所示方法包括:
步骤S10,选择主、从表;
具体地,根据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在所述模型匹配软件中模型选择区域24选择表示主端模型的主表,以及表示客端模型的从表;所述主表包括:主端表字段,所述从表包括:客端表字段。
步骤S11,定义一种外置规则语言;
具体地,根据选择的所述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利用所述模型匹配软件在规则显示区域22选择或者编写外置规则语言;本实施例中以“对象名称和对象标识号”适合的外置规则语言为例。
其中,所述外置规则语言示例如下:
in_main_loop
dev1=DeviceTokenFromRight;
num1=FirstNumberFromRight;
sim1=GetSimplified;
in_sub_loop
dev2=DeviceTokenFromRight;
num2=FirstNumberFromRight;
sim2=GetSimplified;
if(dev1==dev2&&num1==num2&&sim1==sim2)
Matched;
其中,in_main_loop下面的语句会在“主表”循环中执行,即前面选择的主端表字段,它的每一个记录(所述主端模型中每一个对象)都会执行所述 in_main_loop下面的语句。在本实施中,所述in_main_loop记载dev1、num1、 sim1的三个赋值语句,具体为所述dev1是否满足DeviceTokenFromRight、所述 num1是否满足FirstNumberFromRight、所述sim1是否满足GetSimplified的条件;in_sub_loop下面的语句会在“从表”循环中执行,即前面选择的客端表字段,它的每一个记录(所述客端模型中每一个对象)都会执行所述in_sub_loop 下面的语句。在本实施中,所述in_sub_loop记载dev2、num2、sim2的三个赋值语句,具体为所述dev2是否满足DeviceTokenFromRight、所述num2是否满足FirstNumberFromRight、所述sim2是否满足GetSimplified的条件;
其中,所述DeviceTokenFromRight是模型匹配软件中内置定义的函数,所述DeviceTokenFromRight函数执行的功能是在所述表记录中从右边开始寻找表中对象的名称,并将寻找到的所述对象名称对应的编号返回;所述编号为所述对象在主表中对应的编号;
所述FirstNumberFromRight是模型匹配软件中内置定义的函数,所述FirstNumberFromRight函数执行的功能是在所述表记录中从右边开始寻找数字,并将寻找到的数字返回;其中,所述数字表示所述对象的标识号;
所述GetSimplified是模型匹配软件中内置定义的函数,所述GetSimplified 函数执行的功能是将各记录中的对象的名称右边的设备名、数字,以及一些多余字符除去。
if(dev1==dev2&&num1==num2&&sim1==sim2)为条件语句,当本轮表示主端模型的对象的主端表字段和表示客端模型的对象的客端表字段满足条件时,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匹配成功,否则进入下一轮判断所述表示主端模型的对象的主端表字段和表示客端模型的对象的客端表字段是否满足上述if条件语句的操作。
Matched是模型匹配软件中内置定义的函数,所述Matched函数执行的功能是完成匹配的功能。
步骤S12,对所述外置规则语言进行编译;
具体地,利用匹配模型软件对所述外置规则语言进行语法、语义分析,将所述外置规则语言的中缀表达式转换为后缀表达式;将所述后缀表达式存入堆栈;对堆栈中的所述后缀表达式执行顺序算法规则,选择模型匹配软件中内置的DeviceTokenFromRight、FirstNumberFromRight以及GetSimplified函数,依次对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与客端模型的对象进行匹配操作。
步骤S13,对匹配完成的对象存入匹配模型;
具体地,对所述主端模型对象与所述客端模型对象匹配成功的对象,一一存入模型匹配软件中的数据库,所述匹配的结果的部分结果如下表1所示;其中,SCADA为电力数据采集系统,EMS能量管理系统,所述SCADA_EMS 为在SCADA基础上建立的电力系统一体化系统;SRC为SOURCE的缩写, SRC表示主端表字段或客端表字段来源,SRC=‘SCADA_EMS’表示过滤条件。
Figure BDA0001674802460000221
表1数据库存入的匹配成功的主端模型的对象和客端模型的对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配网模型匹配装置,请参阅图7,所述配网模型匹配装置,包括:获取模块31、生成模块32和匹配模块33;其中,
所述获取模块31,用于获取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
所述生成模块32,用于利用相同的规则语言描述所述共有特征,获得与所述主端模型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和与所述客端模型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
所述匹配模块33,用于利用与所述规则语言对应的匹配函数处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及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以获得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匹配的对象。
可选地,所述匹配模块33还包括:保存子模块331;所述保存子模块331 用于若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有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相对应的对象,将相对应的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和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对应存储到数据库。
可选地,所述规则语言为:内置规则语言或外置规则语言;其中,所述内置规则语言为预先设定的描述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的规则语言,所述外置规则语言为动态定义的描述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的规则语言;
所述匹配函数为:预先定义的内置函数或动态定义的外置函数;其中,所述内置函数与所述内置规则语言或所述外置规则语言相对应;所述外置函数与所述外置规则语言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匹配模块33还包括:编译子模块332;所述编译子模块332 用于调用与所述规则语言对应的函数,编译所述规则语言;
将编译完成的编译结果存入匹配模型;
利用所述匹配模型处理所述编译结果,确定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匹配的对象。
可选地,所述编译子模块332还用于对所述规则语言进行语法和语义分析,将所述规则语言中的中缀表达式转换成后缀表达式;
将所述后缀表达式存入堆栈;
对堆栈中的所述后缀表达式执行顺序算法规则。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配网模型匹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用于获取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利用相同的规则语言描述所述共有特征,获得与所述主端模型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和与所述客端模型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利用与所述规则语言对应的匹配函数处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及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以获得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匹配的对象。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任一实施例中的配网模型匹配装置的电子设备可以是一台服务器,请再次参阅图1,所述服务器包括:处理器11、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1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12,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1 执行时用于实现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配网模型匹配方法。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程序,所述可执行程序被处理器11执行时,可实现配网模型匹配方法的以下步骤:
获取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
利用相同的规则语言描述所述共有特征,获得与所述主端模型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和与所述客端模型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
利用与所述规则语言对应的匹配函数处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及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以确定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匹配的对象;
其中,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的名称,和/或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的标识号;
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的名称,和/或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的标识号。
可选地,所述可执行程序被处理器11执行时,还用以实现以下步骤:
利用所述匹配函数匹配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和所述第二描述信息,确定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是否有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相对应的对象。
可选地,所述可执行程序被处理器11执行时,还用以实现以下步骤:
若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有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是相对应的对象,将相对应的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和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对应存储到数据库;
其中,所述规则语言为:内置规则语言或外置规则语言;其中,所述内置规则语言为预先设定的描述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的规则语言,所述外置规则语言为动态定义的描述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的规则语言;
所述匹配函数为:预先定义的内置函数或动态定义的外置函数;其中,所述内置函数与所述内置规则语言或所述外置规则语言相对应;所述外置函数与所述外置规则语言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可执行程序被处理器11执行时,还用以实现以下步骤:
调用与所述规则语言对应的函数,编译所述规则语言;
将编译完成的编译结果存入匹配模型;
利用所述匹配模型处理所述编译结果,确定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匹配的对象。
可选地,所述可执行程序被处理器11执行时,还用以实现以下步骤:
对所述规则语言进行语法和语义分析,将所述规则语言中的中缀表达式转换成后缀表达式;
将所述后缀表达式存入堆栈;
对堆栈中的所述后缀表达式执行顺序算法规则。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配网模型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
利用相同的规则语言描述所述共有特征,获得与主端模型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和与所述客端模型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
利用与所述规则语言对应的匹配函数处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及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以确定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匹配的对象;包括:调用与所述规则语言对应的函数,编译所述规则语言;将编译完成的编译结果存入匹配模型;利用所述匹配模型处理所述编译结果,确定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匹配的对象;其中,所述编译所述规则语言,包括:对所述规则语言进行语法和语义分析,将所述规则语言中的中缀表达式转换成后缀表达式;将所述后缀表达式存入堆栈;对堆栈中的所述后缀表达式执行顺序算法规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包括: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的名称,和/或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的标识号;
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包括: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的名称,和/或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的标识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与所述规则语言对应的函数处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及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以确定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匹配的对象,包括:
利用所述匹配函数匹配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和所述第二描述信息,确定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是否有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相对应的对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有与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相对应的对象,将相对应的所述主端模型的对象和所述客端模型的对象对应存储到数据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则语言为:内置规则语言或外置规则语言;其中,所述内置规则语言为预先设定的描述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的规则语言,所述外置规则语言为动态定义的描述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的规则语言;
所述匹配函数为:预先定义的内置函数或动态定义的外置函数;其中,所述内置函数与所述内置规则语言或所述外置规则语言相对应;所述外置函数与所述外置规则语言相对应。
6.一种配网模型匹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需要匹配的主端模型和客端模型的共有特征;
生成模块,用于利用相同的规则语言描述所述共有特征,获得与所述主端模型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和与所述客端模型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
匹配模块,用于利用与所述规则语言对应的匹配函数处理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及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以获得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匹配的对象;包括:调用与所述规则语言对应的函数,编译所述规则语言;将编译完成的编译结果存入匹配模型;利用所述匹配模型处理所述编译结果,确定所述主端模型和所述客端模型匹配的对象;其中,所述编译所述规则语言,包括:对所述规则语言进行语法和语义分析,将所述规则语言中的中缀表达式转换成后缀表达式;将所述后缀表达式存入堆栈;对堆栈中的所述后缀表达式执行顺序算法规则。
7.一种配网模型匹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配网模型匹配方法。
8.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配网模型匹配方法。
CN201810521009.5A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配网模型匹配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8975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21009.5A CN108897536B (zh)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配网模型匹配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21009.5A CN108897536B (zh)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配网模型匹配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97536A CN108897536A (zh) 2018-11-27
CN108897536B true CN108897536B (zh) 2021-12-10

Family

ID=64343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2100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897536B (zh)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配网模型匹配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97536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0470A (zh) * 2011-10-14 2012-02-22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力系统信息匹配方法及其系统
US20150094871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anaging devices in micro-grid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0470A (zh) * 2011-10-14 2012-02-22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力系统信息匹配方法及其系统
US20150094871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anaging devices in micro-gri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97536A (zh) 2018-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43691B (zh) 一种自动产生智能合约的功能测试页面的方法及装置
CN107918666B (zh) 一种区块链上的数据同步方法和系统
CN108304307B (zh) 一种区块链上智能合约的性能检测方法
CN110502227B (zh) 代码补全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09408528B (zh) 一种数据库脚本生成方法、装置、计算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5335412A (zh) 用于数据转换、数据迁移的方法和装置
CN105550268A (zh) 大数据流程建模分析引擎
CN111124379B (zh) 页面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878003B (zh) 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RPA网页操作自动化方法及系统
CN110955410A (zh) 一种代码自动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851511A (zh) 数据同步的方法及装置
CN112540767A (zh) 程序代码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828759B (zh) 代码编译方法、装置、计算机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0483397C (zh) 一种电子数据表的函数收集方法和装置
CN106598825B (zh) 电子设备、规范日志代码输出方法及装置
CN103488517A (zh) Php代码编译方法、php代码运行方法及装置
CN111767217A (zh) Js单元测试案例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8153896B (zh) 针对输入数据、输出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897536B (zh) 一种配网模型匹配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7314139A (zh) 业务流程的建模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010461A (zh) 数据血缘关系解析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2799423A (zh) Jsf中执行动态方法的方法及装置
CN114816420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4756211A (zh) 模型训练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116779A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电网调控领域信息检索方法、系统和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