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96598A - 一种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96598A
CN108896598A CN201810342011.6A CN201810342011A CN108896598A CN 108896598 A CN108896598 A CN 108896598A CN 201810342011 A CN201810342011 A CN 201810342011A CN 108896598 A CN108896598 A CN 1088965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sample
oil content
pore throat
centrifugal treating
target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420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96598B (zh
Inventor
李海波
郭和坤
杨正明
张亚蒲
骆雨田
胥洪成
孙玉平
张合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4201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965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96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965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965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965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4/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or other spin effects
    • G01N24/08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or other spin effects by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 G01N24/082Measurement of solid, liquid or gas cont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提供有目的储层中目标岩心样品、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和离心处理前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以及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其中,第一岩心样品和第二岩心样品分别用于表征在饱和油状态和饱和油束缚水状态下的目标岩心样品;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游离油含量;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对储层中不同赋存状态下的致密油含量的定量评价。

Description

一种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油藏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致密油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致密油储集层孔隙结构复杂,储集层物性差,油相赋存机理复杂,明确其油相赋存状态及赋存比例,对理解致密油的成藏,深入研究致密油可动用性及选择合理开发方式有重要指导意义。
目前流体赋存可视化研究的常用手段是CT和扫描电镜,二者均能对储层油水赋存形态进行定性观察。由于致密油储层孔喉小,CT和扫描电镜在研究致密油赋存方面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CT分析对样品要求高,例如直径1mm岩心对应最小分辨率为400nm,且最小只能观察到50nm左右的孔喉,其代表性有局限且无法观察50nm以下孔喉内致密油赋存特征,同时油水解释经验性较强;扫描电镜观察视野小,所得结果代表性有局限,且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及装置,以实现对储层中不同赋存状态下的致密油含量的定量评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及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提供有目的储层中目标岩心样品、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和离心处理前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以及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其中,所述第一岩心样品和所述第二岩心样品分别用于表征在饱和油状态和饱和油束缚水状态下的所述目标岩心样品;所述致密油中包括游离油和吸附油;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游离油含量;
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
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包括:在第一指定离心力的作用下的气驱油离心处理;其中,所述第一指定离心力包括1兆帕。
优选方案中,所述方法还提供有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和所述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一类孔喉内的游离油含量;
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二类孔喉内的游离油含量;其中,所述第一类孔喉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类孔喉的半径;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一类孔喉和第二类孔喉内的游离油含量之和为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游离油含量。
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离心处理包括:在第二指定离心力的作用下的气驱油离心处理;其中,所述第二指定离心力包括0.1兆帕。
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类孔喉的半径的取值范围包括50~500纳米,所述第二类孔喉的半径的取值范围包括大于500纳米。
优选方案中,所述方法还提供有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孔喉分布数据,以及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一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孔喉分布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三类孔喉的孔喉体积占比;其中,所述第三类孔喉的半径小于指定孔喉半径;
根据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三类孔喉的孔喉体积占比、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一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四类孔喉表面的吸附油含量;其中,所述第四类孔喉的半径大于所述指定孔喉半径;
根据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四类孔喉表面的吸附油含量,以及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三类孔喉内的吸附油含量。
优选方案中,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中第四类孔喉表面的吸附量,包括:
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一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第一岩心样品中的吸附油含量;
将所述第一岩心样品中的吸附油含量减去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三类孔喉的孔喉体积占比,得到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四类孔喉表面的吸附油含量。
优选方案中,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三类孔喉内的吸附油含量,包括:
将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的吸附油含量减去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四类孔喉表面的吸附油含量,得到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中第三类孔喉内的吸附量。
一种确定致密油含量的装置,所述装置提供目的储层中目标岩心样品、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和离心处理前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以及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其中,所述第一岩心样品和所述第二岩心样品分别用于表征在饱和油状态和饱和油束缚水状态下的所述目标岩心样品;所述致密油中包括游离油和吸附油;所述装置包括:游离油含量确定模块和吸附油含量确定模块;其中,
所述游离油含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游离油含量;
所述吸附油含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
优选方案中,所述装置还提供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孔喉分布数据、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一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以及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类游离油含量确定模块、第二类游离油含量确定模块、两类吸附油含量确定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类游离油含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和所述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一类孔喉内的游离油含量;
所述第二类游离油含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二类孔喉内的游离油含量;其中,所述第一类孔喉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类孔喉的半径;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一类孔喉和第二类孔喉内的游离油含量之和为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游离油含量;
所述两类吸附油含量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孔喉分布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三类孔喉的孔喉体积占比,根据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三类孔喉的孔喉体积占比、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一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四类孔喉内的吸附油含量,根据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四类孔喉表面的吸附油含量,以及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三类孔喉内的吸附油含量;其中,所述第三类孔喉的半径小于指定孔喉半径,所述第四类孔喉的半径大于所述指定孔喉半径。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及装置,可以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游离油含量;并可以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如此,本申请方法可以实现对储层中不同赋存状态下的致密油含量的定量评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种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和第二岩心样品,以及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和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的对比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离心处理前和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一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的对比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岩心样品的孔喉分布数据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14块岩心不同赋存状态致密油定量分析结果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确定致密油含量的装置实施例的组成结构图;
图7是本申请确定致密油含量的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及装置。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所述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可以提供有目的储层中目标岩心样品、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孔喉分布数据、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和离心处理前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一岩心样品和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以及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其中,所述第一岩心样品和所述第二岩心样品分别用于表征在饱和油状态和饱和油束缚水状态下的所述目标岩心样品。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钻井的方式,获取所述目的储层中的目标岩心样品。具体地,若从所述目的储层中钻取出的岩心为原始润湿岩心,即保持在原始地层条件下的润湿性的岩心,可以将所述原始润湿岩心作为所述目标岩心样品。若没有保持原始地层条件下的润湿性的岩心,可以先将钻取出的岩心进行洗油处理,再进行饱和原油处理,老化一段时间后,使得岩心达到原始润湿状态,最后将处于原始润湿状态的岩心作为所述目标岩心样品。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对所述目标岩心样品进行烘干处理,再对烘干后的目标岩心样品进行饱和煤油处理,得到在饱和油状态下的所述目标岩心样品,即所述第一岩心样品。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对所述第一岩心样品再次进行烘干处理、抽真空处理和加压饱和合适矿化度的重水处理,然后选取合适的驱替压力,通过常规油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对处理后的第一岩心样品进行油驱水处理,得到在饱和油束缚水状态下的所述目标岩心样品,即所述第二岩心样品。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核磁共振分析仪对所述第一岩心样品进行核磁共振检测,测得所述第一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即T2谱。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具体可以包括:可以在第一指定离心力的作用下的气驱油离心处理。其中,所述第一指定离心力包括1兆帕。这样,可以在第一指定离心力的作用下对所述第一岩心样品进行气驱油离心实验处理,得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一岩心样品。此时,可以通过核磁共振分析仪对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一岩心样品进行核磁共振检测,测得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一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还可以在第一指定离心力的作用下对所述第二岩心样品进行气驱油离心实验处理,得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此时,可以通过核磁共振分析仪对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进行核磁共振检测,测得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离心处理具体可以包括:可以在第二指定离心力的作用下的气驱油离心处理。其中,所述第一指定离心力包括0.1兆帕。这样,可以在第二指定离心力的作用下对所述第二岩心样品进行气驱油离心实验处理,得到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此时,可以通过核磁共振分析仪对所述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进行核磁共振检测,测得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获取与所述目标岩心样品对应的平行样品,通过对平样品进行低温吸附试验分析,可以得到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孔喉分布数据。其中,所述孔隙分布数据中具体可以包括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各个孔喉对应的孔喉体积占比。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致密油中具体可以包括游离油和吸附油。其中,所述游离油和吸附油分别表示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处于游离态和吸附态的致密油。
图1是本申请一种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游离油含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游离油含量。具体地,进行岩心气驱油高速离心实验时,在离心力作用下,岩心孔喉内的油克服毛细管力被分离出。离心的转速越大,产生的离心力就越大,更小孔喉内的油就能被分离出,即离心力大小与岩心孔喉的半径大小有一定对应关系,较小离心力对应较大孔喉半径,反之,较大离心力对应较小孔喉半径。气驱油离心处理后分离出的致密油即为游离油。在实际情况中,所述第一离心处理中采用的离心力为1兆帕,1兆帕气驱油离心对应的岩石孔喉半径为50纳米,这样,可以将50纳米作为区分游离态和吸附态的界限值。那么,可以将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之间对应的面积,与所述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对应的面积的比值作为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游离油含量。例如,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和第二岩心样品,以及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和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的对比示意图。其中,所述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即为图2中的100%饱和油对应的横向弛豫时间谱;所述离心处理前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为图2中束缚水饱和油对应的横向弛豫时间谱;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为图2中1MPa离心后对应的横向弛豫时间谱;所述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为图2中0.1MPa离心后对应的横向弛豫时间谱。图2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为T2弛豫时间和幅度,T2弛豫时间的单位为毫秒(ms)。如图2所示,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之间对应的面积为图2中的黑色覆盖区域和灰色覆盖区域的面积总和,所述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对应的面积为图2中100%饱和油对应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与横坐标构成的区域的面积。可以将图2中的黑色覆盖区域和灰色覆盖区域的面积总和,与图2中100%饱和油对应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与横坐标构成的区域的面积之间的比值,作为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游离油含量。
步骤S102: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具体地,可以将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对应的面积与所述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对应的面积的比值,作为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例如,如图2所示,可以将图2中1MPa离心后对应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与横坐标构成的区域的面积,与图2中100%饱和油对应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与横坐标构成的区域的面积之间的比值,作为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和所述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一类孔喉内的游离油含量;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二类孔喉内的游离油含量;其中,所述第一类孔喉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类孔喉的半径;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一类孔喉和第二类孔喉内的游离油含量之和为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游离油含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类孔喉的半径的取值范围可以包括50~500纳米,所述第二类孔喉的半径的取值范围可以包括大于500纳米。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和所述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一类孔喉内的游离油含量。具体地,可以将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与所述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之间对应的面积,与所述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对应的面积的比值作为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一类孔喉内的游离油含量。例如,如图2所示,可以将图2中的灰色覆盖区域的面积,与图2中100%饱和油对应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与横坐标构成的区域的面积之间的比值,作为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一类孔喉内的游离油含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二类孔喉内的游离油含量。具体地,可以将所述离心处理前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与所述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之间对应的面积,与所述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对应的面积的比值作为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二类孔喉内的游离油含量。例如,如图2所示,可以将图2中的黑色覆盖区域的面积,与图2中100%饱和油对应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与横坐标构成的区域的面积之间的比值,作为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二类孔喉内的游离油含量。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所述孔喉分布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三类孔喉的孔喉体积占比;其中,所述第三类孔喉的半径小于指定孔喉半径;根据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三类孔喉的孔喉体积占比、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一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四类孔喉表面的吸附油含量;其中,所述第四类孔喉的半径大于所述指定孔喉半径;根据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四类孔喉表面的吸附油含量,以及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三类孔喉内的吸附油含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指定孔喉半径的取值为50纳米。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三类孔喉的孔喉体积占比、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一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中第四类孔喉表面的吸附量。具体地,可以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一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第一岩心样品中的吸附油含量。可以将所述第一岩心样品中的吸附油含量减去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三类孔喉的孔喉体积占比,得到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四类孔喉表面的吸附油含量。例如,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离心处理前和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一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的对比示意图。其中,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一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分别为图3中饱和油状态和1MPa离心后对应的横向弛豫时间谱。图3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为T2弛豫时间和幅度,T2弛豫时间的单位为毫秒(ms)。如图3所示,可以将图3中1MPa离心后对应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与横坐标构成的区域的面积,与图3中饱和油状态对应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与横坐标构成的区域的面积之间的比值,作为所述第一岩心样品中的吸附油含量。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岩心样品的孔喉分布数据的示意图。图4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为喉道半径和孔隙体积百分比,即孔喉半径和孔喉体积占比,单位分别为微米(μm)和百分比(%)。可以将喉道半径为50纳米以下的孔喉对应的孔喉体积占比总和作为所述第三类孔喉的孔喉体积占比。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四类孔喉表面的吸附油含量,以及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三类孔喉内的吸附油含量。具体地,可以将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的吸附油含量减去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四类孔喉表面的吸附油含量,得到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中第三类孔喉内的吸附量。
所述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实施例,可以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游离油含量;并可以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如此,本申请方法可以实现对储层中不同赋存状态下的致密油含量的定量评价,可以进一步为致密油有效开发及选择合理开发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在一个具体实施场景中,为了验证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分别对鄂尔多斯致密油2个区块(A区块和B区块)中14块致密岩心进行致密油赋存状态定量分析,分析结果如图5、表1和表2所示。图5中(a)和(b)分别为区块A和B的岩心不同赋存状态致密油定量分析结果的示意图,图5中(a)和(b)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为渗透率和含油百分比,单位分别为%和毫达西(mD),其中,渗透率即为气测渗透率。在表1和表2中,D为直径,单位为厘米(cm);L为长度,单位为cm;Kg为气测渗透率,单位为毫达西(mD);SN为岩心低温吸附50nm以下孔喉控制的孔喉体积占比,单位为%;SO为束缚水状态含油饱和度,单位为%;SOA为总吸附油百分比,单位为%;SOC为饱和油岩心1MPa离心力离心后含油百分数;SOF为总游离油百分数,单位为%;SOFm为微米孔喉(半径大于500nm的孔喉)控制的游离油百分数,单位为%;SOFsm为纳米孔喉(半径大于50nm且小于500nm的孔喉)控制的游离油百分数,单位为%;SOM为50nm以上孔喉控制孔隙空间的表面吸附油百分数,单位%;SON为50nm以下孔喉控制孔隙空间内的吸附油油,单位为%;为气测孔隙度,单位为%,Ar为区块名称。
表1 14块岩心致密油赋存状态定量分析结果统计表
表2 14块岩心实验结果按渗透率统计表
从图5、表1和表2中可看出:①致密油储层含油饱和度较高,A和B区块束缚水状态含油饱和度分别为57.39%和67.69%,但游离油含量较低,A和B区块分别为17.49%和19.79%,吸附油含量较高,A和B区块分别为39.90%和47.90%;②储层游离油百分数与渗透率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随渗透率降低,储层游离油百分数降低,A和B区块大于0.1mD储层游离油百分数分别为26.43%和35.62%,而小于0.1mD储层分别只有12.12%和16.63%;③储层微米孔喉(半径大于500nm的孔喉)控制的游离油较低,A和B区块分别只有4.15%和4.82%,且渗透率越低,微米孔喉控制的游离油越少,游离油主要被纳米孔喉(半径大于50nm且小于500nm的孔喉)控制;④区块A储层较大孔喉(半径大于50nm)表面吸附油和较小孔喉(半径小于50nm)内吸附油的含量相当,二者分别为21.96%和18.44%,而区块B较大孔喉表面吸附油量较少,为11.90%,较小孔喉内吸附油的含量较多,为36.00%;⑤区块A不同渗透率储层吸附油赋存状态有较大差异,大于0.1mD储层较大孔喉表面吸附油量比小于0.1mD储层的低,而大于0.1mD储层较小孔喉内的吸附油含量比小于0.1mD储层的高。
总体而言,致密油储层游离油比例低且主要被纳米喉道控制,决定了常规注水开发必然注水难、效果差、产量低等。致密油储层吸附油比例高,需采取非常规手段对其进行有效开发,并深入研究不同赋存状态吸附油的合理开发方式。
图6是本申请确定致密油含量的装置实施例的组成结构图。所述确定致密油含量的装置提供目的储层中目标岩心样品、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和离心处理前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以及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其中,所述第一岩心样品和所述第二岩心样品分别用于表征在饱和油状态和饱和油束缚水状态下的所述目标岩心样品;所述致密油中包括游离油和吸附油。如图6所示,所述确定致密油含量的装置可以包括:游离油含量确定模块100和吸附油含量确定模块200。
所述游离油含量确定模块100,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游离油含量。
所述吸附油含量确定模块200,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致密油含量的装置还可以提供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孔喉分布数据、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一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以及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所述确定致密油含量的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类游离油含量确定模块、第二类游离油含量确定模块、两类吸附油含量确定模块。
所述第一类游离油含量确定模块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和所述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一类孔喉内的游离油含量;
所述第二类游离油含量确定模块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二类孔喉内的游离油含量;其中,所述第一类孔喉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类孔喉的半径;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一类孔喉和第二类孔喉内的游离油含量之和为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游离油含量;
所述两类吸附油含量确定模块可以用于基于所述孔喉分布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三类孔喉的孔喉体积占比,根据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三类孔喉的孔喉体积占比、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一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四类孔喉内的吸附油含量,根据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四类孔喉表面的吸附油含量,以及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三类孔喉内的吸附油含量;其中,所述第三类孔喉的半径小于指定孔喉半径,所述第四类孔喉的半径大于所述指定孔喉半径。
图7是本申请确定致密油含量的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确定致密油含量的装置可以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目的储层中目标岩心样品、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和离心处理前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以及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其中,所述第一岩心样品和所述第二岩心样品分别用于表征在饱和油状态和饱和油束缚水状态下的所述目标岩心样品,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S101: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游离油含量;
步骤S102: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
所述确定致密油含量的装置实施例与所述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可以实现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取得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效果。
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一个技术的改进可以很明显地区分是硬件上的改进(例如,对二极管、晶体管、开关等电路结构的改进)还是软件上的改进(对于方法流程的改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进已经可以视为硬件电路结构的直接改进。设计人员几乎都通过将改进的方法流程编程到硬件电路中来得到相应的硬件电路结构。因此,不能说一个方法流程的改进就不能用硬件实体模块来实现。例如,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就是这样一种集成电路,其逻辑功能由用户对器件编程来确定。由设计人员自行编程来把一个数字系统“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请芯片制造厂商来设计和制作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制作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编程也多半改用“逻辑编译器(logic compiler)”软件来实现,它与程序开发撰写时所用的软件编译器相类似,而要编译之前的原始代码也得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撰写,此称之为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并非仅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ABEL(Advanced Boolean Expression Language)、AHDL(Altera Hardware Description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ll University Programming Language)、HDCal、JHDL(Jav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与Verilog2。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清楚,只需要将方法流程用上述几种硬件描述语言稍作逻辑编程并编程到集成电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实现该逻辑方法流程的硬件电路。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装置、模块,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内存中,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短暂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消费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

Claims (10)

1.一种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有目的储层中目标岩心样品、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和离心处理前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以及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其中,所述第一岩心样品和所述第二岩心样品分别用于表征在饱和油状态和饱和油束缚水状态下的所述目标岩心样品;所述致密油中包括游离油和吸附油;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游离油含量;
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包括:在第一指定离心力的作用下的气驱油离心处理;其中,所述第一指定离心力包括1兆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提供有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和所述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一类孔喉内的游离油含量;
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二类孔喉内的游离油含量;其中,所述第一类孔喉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类孔喉的半径;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一类孔喉和第二类孔喉内的游离油含量之和为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游离油含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离心处理包括:在第二指定离心力的作用下的气驱油离心处理;其中,所述第二指定离心力包括0.1兆帕。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孔喉的半径的取值范围包括50~500纳米,所述第二类孔喉的半径的取值范围包括大于500纳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提供有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孔喉分布数据,以及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一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孔喉分布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三类孔喉的孔喉体积占比;其中,所述第三类孔喉的半径小于指定孔喉半径;
根据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三类孔喉的孔喉体积占比、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一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四类孔喉表面的吸附油含量;其中,所述第四类孔喉的半径大于所述指定孔喉半径;
根据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四类孔喉表面的吸附油含量,以及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三类孔喉内的吸附油含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中第四类孔喉表面的吸附量,包括:
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一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第一岩心样品中的吸附油含量;
将所述第一岩心样品中的吸附油含量减去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三类孔喉的孔喉体积占比,得到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四类孔喉表面的吸附油含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三类孔喉内的吸附油含量,包括:
将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的吸附油含量减去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四类孔喉表面的吸附油含量,得到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中第三类孔喉内的吸附量。
9.一种确定致密油含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提供目的储层中目标岩心样品、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和离心处理前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以及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其中,所述第一岩心样品和所述第二岩心样品分别用于表征在饱和油状态和饱和油束缚水状态下的所述目标岩心样品;所述致密油中包括游离油和吸附油;所述装置包括:游离油含量确定模块和吸附油含量确定模块;其中,
所述游离油含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游离油含量;
所述吸附油含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提供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孔喉分布数据、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一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以及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类游离油含量确定模块、第二类游离油含量确定模块、两类吸附油含量确定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类游离油含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和所述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一类孔喉内的游离油含量;
所述第二类游离油含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二类孔喉内的游离油含量;其中,所述第一类孔喉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类孔喉的半径;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一类孔喉和第二类孔喉内的游离油含量之和为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游离油含量;
所述两类吸附油含量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孔喉分布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三类孔喉的孔喉体积占比,根据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三类孔喉的孔喉体积占比、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一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四类孔喉内的吸附油含量,根据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四类孔喉表面的吸附油含量,以及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三类孔喉内的吸附油含量;其中,所述第三类孔喉的半径小于指定孔喉半径,所述第四类孔喉的半径大于所述指定孔喉半径。
CN201810342011.6A 2018-04-17 2018-04-17 一种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88965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42011.6A CN108896598B (zh) 2018-04-17 2018-04-17 一种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42011.6A CN108896598B (zh) 2018-04-17 2018-04-17 一种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96598A true CN108896598A (zh) 2018-11-27
CN108896598B CN108896598B (zh) 2021-05-28

Family

ID=64342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42011.6A Active CN108896598B (zh) 2018-04-17 2018-04-17 一种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9659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7612A (zh) * 2019-09-17 2020-01-1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吸附油和游离油含量连续表征的页岩油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0895254A (zh) * 2019-06-05 2020-03-2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评价页岩有机质和无机质采收率的方法
CN111441765A (zh) * 2019-01-16 2020-07-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裂缝致密油藏空气重力驱潜力评价实验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12449A1 (en) * 2014-01-24 2015-07-30 Schlumberger Canada Limited Workflow for resaturation and multidimensional nmr analysis of unconventional core samples
CN105114064A (zh) * 2015-08-04 2015-12-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致密砂岩储层饱和度的方法
CN105158036A (zh) * 2015-08-25 2015-12-1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油和水差异分布的岩石样品的制备方法
CN106154343A (zh) * 2015-04-24 2016-11-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计算致密油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方法
CN106770415A (zh) * 2016-12-13 2017-05-3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粘度低流度致密油在不同温压条件下的微观可流动性的评价方法
CN107315024A (zh) * 2016-04-26 2017-11-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致密砂岩储层油水层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12449A1 (en) * 2014-01-24 2015-07-30 Schlumberger Canada Limited Workflow for resaturation and multidimensional nmr analysis of unconventional core samples
CN106154343A (zh) * 2015-04-24 2016-11-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计算致密油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的方法
CN105114064A (zh) * 2015-08-04 2015-12-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致密砂岩储层饱和度的方法
CN105158036A (zh) * 2015-08-25 2015-12-1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油和水差异分布的岩石样品的制备方法
CN107315024A (zh) * 2016-04-26 2017-11-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致密砂岩储层油水层的方法
CN106770415A (zh) * 2016-12-13 2017-05-3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粘度低流度致密油在不同温压条件下的微观可流动性的评价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海波 等: "低渗透储层可动剩余油核磁共振分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1765A (zh) * 2019-01-16 2020-07-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裂缝致密油藏空气重力驱潜力评价实验方法及装置
CN111441765B (zh) * 2019-01-16 2023-12-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裂缝致密油藏空气重力驱潜力评价实验方法及装置
CN110895254A (zh) * 2019-06-05 2020-03-2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评价页岩有机质和无机质采收率的方法
CN110687612A (zh) * 2019-09-17 2020-01-1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吸附油和游离油含量连续表征的页岩油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0687612B (zh) * 2019-09-17 2020-09-0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吸附油和游离油含量连续表征的页岩油分析方法及装置
US11086044B2 (en) 2019-09-17 2021-08-10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Shale oil analysi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ly characterizing saturation of adsorbed oil and free oi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96598B (zh) 2021-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son et al. Developments in spontaneous imbibition and possibilities for future work
CN108896598A (zh) 一种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及装置
Zou et al.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evidence for increased ganglion dynamics during fractional flow in mixed‐wet porous media
CN108106964A (zh) 一种确定页岩含气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9100384B (zh) 致密油藏水驱油微观机理信息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370578B (zh) 一种确定页岩有机质孔隙度的方法及系统
CN109709131A (zh) 一种致密油岩心吞吐实验方法、装置及系统
Ren et al.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on imbibition of the residual fracturing fluid i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CN108414424A (zh) 一种确定储层边界层厚度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6033232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formation cores with realistic geological composition and geometry
CN110487693A (zh) 一种确定泥页岩不同类型孔隙度的方法
CN111025409B (zh) 一种水淹层评价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Mirchi Pore-Scale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surfactant on fluid occupancies during low-salinity waterflooding in oil-wet carbonates
McPhee et al. Wettability and wettability tests
CN107300519B (zh) 致密砂岩导电分析方法及系统
Liu et al. Pore-scale movability evaluation for tight oil enhanced oil recovery methods based on miniature core test and digital core construction
CN109630090A (zh) 储盖组合测井评价方法和装置
Zha et al. A study of correlation between permeability and pore space based on dilation operation
Tang et al. Multiscale pore characterization of coal measure reservoirs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 behavior in Yanchuannan gas field of China
CN108505991B (zh) 一种确定岩心中油的采出程度的方法及装置
Lei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tight sandstone digital rock combined with X-Ray CT scanning and multiple-point geostatistics algorithm
Fogden et al. Applications of multi-scale imaging techniques to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s
CN109870743A (zh) 一种页理缝的空间展布预测方法和装置
Peng et al. Shale Wettability: Untangling the Elusive Property with an Integrated Imbibition and Imaging Technique and a New Hypothetical Theory
Sui et al. Microscopic stress sensitivity analysis with in situ SEM study and digital core deformation simu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