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6685A - 一种终端匹配方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匹配方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86685A CN108886685A CN201680080490.8A CN201680080490A CN108886685A CN 108886685 A CN108886685 A CN 108886685A CN 201680080490 A CN201680080490 A CN 201680080490A CN 108886685 A CN108886685 A CN 1088866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message
- information
- address
- identifier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30—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 H04W12/33—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using wearable devices, e.g. using a smartwatch or smart-glass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detecting or protecting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H04L63/1441—Countermeasures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H04L63/1475—Passive attacks, e.g. eavesdropping or listening without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monitor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10—Integrity
- H04W12/108—Source integr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12—Detection or prevention of fraud
- H04W12/121—Wireless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WIDS]; Wireless 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s [WIP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H04W12/71—Hardware ident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2—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e.g. protect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终端匹配方法、装置,所述方法包括:第二终端获取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为MAC1;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为变更后的MAC3,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二标识信息比对,如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二标识信息一致,所述第二终端确定所述第一消息的所述MAC3与所述第二终端获取的所述MAC1是标识同一个设备,所述同一个设备为第一终端。本申请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匹配方法及装置。
无线局域网(英文: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能够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为其中的终端提供无线数据传输服务。在基于IEEE802.11的WLAN,即无线保真(英文:wireless fidelity,WiFi),)中,通过网关等设备还能够使终端接入因特网(Internet)。由于WiFi具有的部署快速、使用便利和传输速率高等优势,因而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WiFi网络的接入点遍布于酒店、咖啡厅、学校和医院等场所。
WiFi基于介质访问控制(英文: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进行寻址,在WiFi系统中可以包括如下二种设备,接入点(英文:access point,AP)和站(英文:station,STA),具体的:一个AP可以通过WiFi连接多个站或1个站,例如图1a所示的可穿戴设备场景,带有WiFi通讯模块的可穿戴设备,如手环、手表、眼镜、项链、饰品、鞋子等,可以连接至用户的智能终端,如手机、平板等,其中智能终端可以作为WiFi系统的一个AP,可穿戴设备作为WiFi系统的STA。
在WiFi系统中,STA与AP之间会通过WLAN空口进行消息交互,在WLAN空口上收发的消息的MAC消息头(MAC Header)中会携带接收方地址(Receiver Address,RA)和发送方地址(Transmitter Address,TA),RA和TA通常均为在较长的时间内固定不变的MAC地址。在信息交互中,如果出现窃听者,窃听者通过在空口上接收和分析消息报文,可以获取消息接收方的MAC地址以及消息发送方的MAC地址。窃听者通过追踪某一个终端(消息接收方或消息发送方)的MAC地址,可以获得该终端用户的隐私信息,如经常出现的地点、时间,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可以获知该终端用户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甚至社会关系等隐私信息,所以现有的WiFi系统的交互方式会导致用户信息泄露,降低了WiFi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终端匹配方法及装置,可解决现有技术中WiFi的安全性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匹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二终端在第一时间点获取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为第一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1,所述第二终端的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一时间点时为第二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2;在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时间点,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的发送方地址,即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为变更后的第三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3,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将MAC1、MAC2和秘密信息输入第一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信息;所述秘密信息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共享的信息;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二标识信息比对,如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二标识信息一致,所述第二终端确定所述第一消息的所述MAC3与所述第二终端获取的所述MAC1是标识同一个设备,所述同一个设备为第一终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为第二终端将所述MAC1、所述MAC2和所述秘密信息输入所述第一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信息;所述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里携带第四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4,所述MAC4为所述第二终端变更后的接口地址。
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生成的第一标识信息来匹配第一终端设备,这样在第一终端设备的MAC地址变更后,对端设备如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标识信息来识别变换后的MAC地址为第一终端的MAC地址,对于窃听者来说,即时其获取第一标识信息后,由于第一标识信息为不可逆算法计算得到的,所以窃听者无法通过第一标识信息获取秘密信息,所以对于窃听者来说,其只能获取一段时间的用户信息,无法获取完整的用户信息,无法对用户的隐私(例如位置信息)进行追踪,从而提高WIFI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携带有第三标识信息,所述第三标识信息为第二终端将所述MAC1、所述MAC2和所述秘密信息输入第二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信息。该方案通过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中的第三标识信息来告知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为MAC2的对应设备。
在又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MAC4为所述第二终端接口地址的确认指示;当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确认指示时,所述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消息的响应消息。该方案提供了一种第二终端MAC地址变换通知的方案,实现了第二终端地址的变换。
在另一种可选方案中,第二终端检测所述MAC1是否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范围内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冲突,如第二终端检测所述MAC1冲突,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五消息携带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冲突的指示。该方案实现了MAC地址冲突检测,避免了MAC地址的冲突。
在另一种可选方案中,如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或所述第四消息为管理帧,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第三标识信息或第四标识信息携带在所述管理帧中负载部分的反追踪信息元素中,所述反追踪信息元素包括:元素标识和所述标识信息;或如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或所述第四消息为管理帧或控制帧且所述管理帧或控制帧的子类型字段指示该帧为反追踪类型的帧,在所述管理帧或控制帧的负载部分携带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第三标识信息或第四标识信息。该方案提供了标识信息在消息中的具体位置,支持了第一方面技术方案的实现。
在另一种可选方案中,如所述第一终端为源设备且所述第一消息为数据帧,所述数据帧的子类型字段指示该帧为反追踪数据帧,在所述数据帧的A3字段携带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该方案提供了标识信息在消息中的另一种具体位
置,支持了第一方面技术方案的实现。
在另一种可选方案中,如所述第二终端为目标设备且所述一消息的响应消息为数据帧,在所述数据帧的子类型字段设置成反追踪数据帧,在所述数据帧的A4字段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该方案提供了标识信息在消息中的又一种具体位置,支持了第一方面技术方案的实现。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匹配装置,所述匹配装置配置与第二终端内,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在第一时间点获取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为第一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1,所述第二终端的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一时间点时为第二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2;收发单元,用于在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时间点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的发送方地址,即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为变更后的第三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3,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将MAC1、MAC2和秘密信息输入第一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信息,所述秘密信息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共享的信息;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二标识信息比对,如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二标识信息一致,所述第二终端确定所述第一消息的所述MAC3与所述第二终端获取的所述MAC1是标识同一个设备,所述同一个设备为第一终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为所述处理单元将所述MAC1、所述MAC2和所述秘密信息输入所述第一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信息;收发单元,还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里携带第四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4,所述MAC4为所述第二终端变更后的接口地址。
第二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生成的第一标识信息来匹配第一终端设备,这样在第一终端设备的MAC地址变更后,对端设备如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标识信息来识别变换后的MAC地址为第一终端的MAC地址,对于窃听者来说,即时其获取第一标识信息后,由于第一标识信息为不可逆算法计算得到的,所
以窃听者无法通过第一标识信息获取秘密信息,所以对于窃听者来说,其只能获取一段时间的用户信息,无法获取完整的用户信息,无法对用户的隐私(例如位置信息)进行追踪,从而提高WIFI的安全性。
在第二方面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第二方面提供的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可选的技术方案。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第二终端,包括:处理器、无线收发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处理器、无线收发器、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在第一时间点获取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为第一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1,所述第二终端的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一时间点时为第二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2;收发器,用于在第一时间点后的第二时间点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的发送方地址,即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为变更后的第三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3,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将MAC1、MAC2和秘密信息输入第一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信息,所述秘密信息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共享的信息;所述处理器,用于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二标识信息比对,如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二标识信息一致,所述第二终端确定所述第一消息的所述MAC3与所述第二终端获取的所述MAC1是标识同一个设备,所述同一个设备为第一终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为所述处理器将所述MAC1、所述MAC2和所述秘密信息输入所述第一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信息;收发器,还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里携带第四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4,所述MAC4为所述第二终端变更后的接口地址。
第三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生成的第一标识信息来匹配第一终端设备,这样在第一终端设备的MAC地址变更后,对端设备如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标识信息来识别变换后的MAC地址为第一终端的MAC地址,对于窃听者来说,即使其获取第一标识信息后,由于第一标识信息为不可逆算法计算得到的,所
以窃听者无法通过第一标识信息获取秘密信息,所以对于窃听者来说,其只能获取一段时间的用户信息,无法获取完整的用户信息,无法对用户的隐私(例如位置信息)进行追踪,从而提高WIFI的安全性。
第四方面,提供终端匹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二终端在第一时间点获取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一时间点时为第一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1;在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时间点,所述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的发送方地址,即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为变更后的第三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3,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将MAC1、第二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2和秘密信息输入第一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信息;所述秘密信息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共享的信息,所述第二终端的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一时间点以及第二时间点时为MAC2;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二标识信息比对,如果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二标识信息一致,所述第二终端确定所述第一消息的所述MAC3与所述第二终端获取的所述MAC1是标识同一个设备,所述同一个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为第二终端将所述MAC1、所述MAC2和所述秘密信息输入所述第一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信息;所述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里携带所述MAC2。
第四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任意的改变MAC地址,无需依据对端发送的信息确认。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可穿戴设备场景示意图。
图1b是一种终端匹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1c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终端匹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匹配方法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匹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一种临时匹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匹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匹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7-1为本申请提供的消息的格式示意图。
图7-2为本申请提供的消息的另一种格式示意图。
图7-3为本申请提供的消息的又一种格式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匹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示意图。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阅图1b,图1b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终端协商临时MAC地址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b所示的方法可以在如图1a所示的场景下实现,如图1a所示,手机11可以为AP,便携式穿戴设备均可以为STA,例如,智能眼镜12、智能手环13、智能跑鞋14、智能服装15等均可以为STA,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STA确定需要进行MAC地址更换时,STA生成一个临时MAC地址。
步骤S102、STA将该临时MAC地址发送至AP。
步骤S103、AP检测其所在的基本服务集(英文:basic service set,BBS)该临时MAC地址是否唯一,如该临时MAC地址唯一,则向STA发送一个消息,该消息携带有确定该临时MAC地址的指示。
步骤S104、STA将该临时MAC地址作为当前使用的接口地址。
上述的如图1b所示的方法需要STA和AP使用专门的消息去进行临时MAC地址的约定。且STA变换MAC地址只能在自身所在的BSS内,而不能按照自己的规则自主变换MAC地址。
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匹配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实现的技术场景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连接,例如第一终端可以为一个基础设施网络的STA,第二终端可以为一个基础设施网络的AP。又如第一终端以及第二终端可以为WiFi P2P(peer-to-peer)设备。再如,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为基于WiFi NAN(Neighbor Awareness Network,临近感知网络)标准的设备。当然上述第一终端还可以为AP,第二终端还可以为STA;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可以为STA或AP,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并不限制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形式。
上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了关联,例如: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交互完服务发现(英文:service discovery function,SDF)消息,通过SDF消息分别获知了对端的接口地址,在获知对端的接口地址后,认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建立了关联。又如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至少完成了一次交互获得了对方的接口地址,在获知对端的接口地址后,认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建立了关联。上述交互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Association(关联)步骤或服务发现交互等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口地址是指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在无线通信交互时用于标识设备的地址,例如,MAC地址。本实施例的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消息以单播为例来说明。上述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第一终端在第一时间点获取第二终端的接口地址,所述第二终端的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一时间点时为MAC2,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在第一时间点时为MAC1,第二终端在第一时间点获取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MAC1;
上述步骤S201中获取第二终端的接口地址的方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当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为WiFi P2P设备时,第一终端可以通过至少一对探测请求(Probe request)和探测响应(Probe Response)消息获取第二终端的接口地址。又如当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为基于WiFi NAN标准的设备时,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交互完SDF消息后,双方分别获知了对端的接口地址。
步骤S202、第一终端在第一时间点后的第二时间点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中的TA(为第一终端的MAC地址)为变更后的MAC3,该第一消息中的RA(为第二终端的MAC地址)为MAC2,该第一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标识信息,该第一标识信息可以为将至少包括MAC1、MAC2和秘密信息的信息采用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时间点接收所述第一消息,可以理解为该第一消息的接收发生在第一时间点后的第二时间点,或稍微比第二时间点再晚一点(考虑到第一消息的传输时间)。
在一些情况下,通过对第二终端进行设定,可以使得第二终端的MAC地址由MAC2变成MAC4后,仍然能够接收目标地址(即RA)为MAC2的消息。例如,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在第二终端内部设置一个虚拟的MAC实体,并将该虚拟的MAC实体的MAC地址设置为MAC2,当该虚拟的MAC实体接收到第一消息后,将第一标识信息传至第二终端内部的匹配模块,如第二终端内部的multi-band SME(station management entity,站点管理实体),当匹配模块根据第一标识信息确认MAC3对应的终端即为MAC1对应的终端后,指示MAC地址为MAC4的MAC实体回复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后续通过MAC4的MAC实体与第一终端交互。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如果第二终端为支持多频带运行(Multi-band operation)的设备,则可以将第二频段的MAC地址设置为MAC2,当该第二频段的MAC实体接收到第一消息后,将第一标识信息传至第二终端内部的匹配模块,如第二频段的SME,当匹配模块根据第一标识信息确认MAC3对应的终端即为MAC1对应的设备后,指示MAC地址为MAC4的第一频段的SME回复第二消息,后续通过MAC地址为MAC4的MAC实体与第一终端交互。
上述步骤S202中的不可逆计算方法可以由厂家自行设定,例如:哈希算法,如SHA-256、SHA-1或者结合了哈希算法的计算方法,如对输入信息进行哈希算法计算之后再进行截取若干位、添加若干位其他信息等处理。例如,一种可能的不可逆算法举例:
第一标识信息=LSB 48bit SHA-265(MAC1||MAC2||秘密信息)
上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具体计算方式为:将MAC1,MAC2和秘密信息作为输入信息输入SHA-256算法计算后得到的结果取48bit的最低有效位作为第一标识信息,其中||表示合并。
上述步骤中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通过多播发送第一消息,具体地,第一消息的接收地址为广播地址或者组播地址。当然还可以采用单播方式发送第一消息,具体地,当第一终端确定第二终端当前使用的MAC地址仍是MAC2,第一终端可以使用MAC2作为第一消息的接收地址。例如,当第一终端需要发送第一消息时,第一终端首先进行被动监听,如果第一终端能够监听到使用MAC2作为发送地址的消息时,第一终端判断第二终端当前仍使用MAC2,此时,第一终端将第一消息的接收地址设置为MAC2。
上述秘密信息可以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共享的秘密信息,可以采用下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来获取,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获取该秘密信息,只需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能够得到同样的秘密信息即可。上述计算方式采用不可逆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是为了避免上述秘密信息可以被反推出来,影响WIFI的安全性。
方式A、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4步握手(英文:4way-handshake),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都生成相同的成对临时密钥(pairwise transit key,PTK),将PTK作为后续生成加密密钥和完整性校验的种子密钥,那么可以由PTK得到上述秘密信息,例如对PTK进行截取或转换,或者再结合其他信息(例如固定明文)进行计算,从而衍生出秘密信息。例如:秘密信息=SHA-256(PTK后64位||“secret info”),其中||表示合并,“secret info”为固定明文。
方式B、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密钥建立过程,并由密钥建立过程生成的密钥加密交换的秘密信息,例如,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4way-handshake,双方都生成相同的PTK,使用PTK进一步生成TK(temporal key,临时密钥),当双方需要秘密传输信息时,可以由任何一方(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生成秘密信息,并通过TK加密该秘密信息传输给对方,从而使双方共享秘密信息。
方式C、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间通过迪菲-赫尔曼(英文:Diffie Hellman,
DH)密钥交换算法或者椭圆曲线迪菲-赫尔曼(英文:elliptic curve Diffie Hellman,ECDH)密钥交换算法得到共享的DH key或者ECDH key,在对DH Key或ECDH key截取或转换得到上述秘密信息,例如,截取DH key或ECDH key前128位作为上述秘密信息。
方式D、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可信第三方获得上述秘密信息。例如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获取一个配置设备的配置信息,在所述配置信息中包含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秘密信息。具体地,当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为支持设备供应协议(英文:device provisioning protocol,DPP)的设备时,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可信第三方为一个配置设备,在配置设备配置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时,配置设备可以分别在发送给第一终端的配置信息和发送给第二终端的配置信息中包含上述秘密信息或者用于生成上述秘密信息的信息。
步骤S203、第二终端接收该第一消息,提取该第一消息的第一标识信息,将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二标识信息对比,如对比一致,确认发送第一消息的发送设备当前使用的接口地址MAC3与第二终端关联的对端设备的接口地址MAC1标识的是同一个设备,即第一终端。
上述第二标识信息为第二终端通过将MAC1、MAC2和秘密信息输入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
可选的,上述步骤在S203之后,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4、第二终端使用变更后的MAC4作为当前的MAC地址,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为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指示所述第二终端为MAC2的对应设备。
现有技术中的MAC地址变换,如在专利US8009626B2中,所提供的方案如图1c(即为该专利的附图1)所示,STA 103从AP 101获得信息102(AP_info,具体如可以为AP的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STA 103结合该信息102和STA 103的永久地址PMA(一般为该移动设备的全球MAC地址)通过预设算法104(如哈希算法)生成一个临时MAC地址,STA 103使用该临时MAC地址与在该AP 101进行后续的通信(如,鉴权Authentication
过程),AP 101接收到STA 103发送的消息后,将AP 101之前已经获知的STA103的PMA与收到的STA 103的临时MAC地址进行匹配。该方案中,一个移动设备关联网络接入点后,从无线接入点获得信息,并结合该信息和移动设备的永久地址(一般为该移动设备的全球MAC地址)生成一个临时的标识信息,使用该临时的标识信息作为在该网络接入点的网络中通信的寻址标识。该方案中,只考虑了STA的MAC地址改变的情况,未考虑AP的MAC地址改变的情况,即,只考虑了只有其中一方的MAC地址发生改变的情况,如果当STA更新了MAC地址,而刚好AP的MAC地址也发生改变,则STA发送给AP的消息将无法被AP接收,进而导致STA与AP断开连接。本申请如图2所示的技术方案通过AP和STA每一次关联后,使用关联时的双方MAC地址(即MAC1和MAC2)和共享的密钥生成标识信息。首先,任一方设备的MAC地址均可以自主变换,STA无需依据AP发送的信息来确定新的MAC地址,MAC地址可以任意变换;其次,在任一方设备的MAC地址变换后,如果要与对端设备重新匹配,则该设备生成用于匹配对端的标识信息,使得对方接收后,根据其中的标识信息去识别发送方即是之前关联的对端设备,并回复响应消息给发送方设备,收到响应消息的发送方设备则可以判断发送响应消息的设备即为之前关联的对端设备,从而实现匹配。
当然上述向所述第一终端指示可以为隐式的指示,例如,当第一终端接收到一个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时,则判断该响应消息的发送设备第二终端为对应MAC2的设备,上述向所述第一终端指示也可以为显式的指示,例如,上述向所述第一终端指示所述第二终端为MAC2的对应设备可以通过一个指示位的值来指示,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指示,例如用多个连续字段的特殊字符来指示。
可选的,上述步骤S204还可以用下述步骤来替换;
步骤S204-1、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为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ACK),该ACK的TA(第二终端的接口地址)为MAC2,该ACK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指示所述第二终端为MAC2的对应设备。
此步骤S204-1中第二终端未变更接口地址,此方案能够实现对第一终端接口地址从MAC1变更到MAC3。
可选的,上述步骤S204还可以用下述步骤来替换;
步骤S204-2、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携带第三标识,该第三标识可由第二终端在接收第一消息并匹配成功后临时生成,也可提前生成。第三标识信息也至少基于MAC1、MAC2、秘密信息采用另一不可逆算法生成,当然还可以使用与生成第一标识信息时不同的生成公式或者在相同的公式中输入不同的参数,例如,使用一段特别的明文信息到标识信息生成公式中,例如:第三标识信息=LSB 48bit H265(MAC1||MAC2||TK||“match found”)。其中,match found可以为特别的明文信息。上述明文信息表示该信息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获取的信息。
当第一终端接收上述第二消息后,第一终端确认第三标识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标识信息匹配,则确认所述MAC4和MAC2均为第二终端的接口地址,即第二消息的发送设备即为第二终端。上述本地存储的标识信息的计算方式可以参见第三标识信息的计算方式。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第一终端的MAC地址的变化,由于该技术方案第一终端可以随时变换当前使用的接口地址,这样即使窃听者通过在空口接收消息能够得到MAC地址,但是由于窃听者无法获知该秘密信息,所以窃听者也仅仅只能获取一个时段的MAC地址对应的用户信息,这样窃听者就无法获取完整的用户信息,无法对用户的隐私(例如位置信息)进行追踪,从而提高WIFI的安全性。
可选的,上述方法在步骤S203之前还可以包括:
第二终端提取该第一消息的接口地址MAC3,当该MAC3与第二终端所在传输范围的接口地址冲突时,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携带有MAC地址冲突的指示,如第三消息携带的指示为MAC地址冲突,第一终端将当前使用的接口地址从MAC3更换成另一MAC。
上述MAC地址冲突的指示可以为一个指示值,该指示值可以为冲突或不冲突,其可以通过1个bit来表示,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上述MAC地址冲突的指示还可以通过Status Code字段来表述。
此技术方案能够避免因为MAC地址冲突导致的通信失败。
可选的,上述方法在步骤S201之后还可以包括:
第一终端采用秘钥材料加密向第二终端发送的消息。上述秘钥材料可以采用上述方式A的PTK,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用类似PTK的秘钥材料来替代。
此技术方案能够减少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交互步骤,对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来说,如果不采用上述的PTK,那么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需要重新进行4握手步骤得到新的PTK,然后采用新的PTK加密向第二终端发送的消息,采用上述方式A的PTK则无需再次进行4握手步骤,从而减少了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信息交互次数。
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匹配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实现的技术场景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连接,第一终端可以为一个基础设施网络的STA,第二终端可以为一个基础设施网络的AP,或者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为WiFi P2P(peer-to-peer)设备。该无线方式包括但不限于:WiFi、蓝牙(英文:blue tooth,BT)或Zigbee等。本实施例的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消息以组播消息为例来说明,为了描述的方便,这里将第一终端的一个接口地址标识为MAC1,将组播内的第二终端的一个接口地址标识为MAC2。上述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第一终端在第一时间点获取第二终端的接口地址即MAC2,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在第一时间点时为MAC1,第二终端在第一时间点获取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即MAC1;
步骤S302、第一终端在第一时间点后的第二时间点发送第一组播消息,该第一组播消息中的TA(第一终端的MAC地址)为MAC3,第一组播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标识信息;
步骤S303、第二终端接收该第一组播消息,提取该第一组播消息的第一标识信息,将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二标识信息对比,如对比一致,确认发送第一消息的发送设备当前使用的接口地址MAC3与第二终端关联的对端设备的MAC1是标识同一个设备,即第一终端。
步骤S304、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的TA(第二终端的接口地址)为MAC4,所述第二消息的RA(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为MAC3,所述第二消息携带第三标识信息。该第三标识信息可以为通过将MAC1、MAC2
和秘密信息输入另一个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标识信息。
上述第三标识信息=LSB 48bit H265(MAC1||MAC2||TK||“match found”),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不可逆计算方式来计算该第三标识信息。
步骤S305、第一终端接收第二消息,提取该第二消息的第三标识信息,将第三标识信息与第四标识信息对比,如对比一致,确认发送第二消息的发送设备当前使用的接口地址MAC4与第一终端关联的对端设备的MAC2是标识同一个设备,即第二终端。
上述第四标识可以为通过将MAC1、MAC2和秘密信息输入另一个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标识信息。具体计算方法可以参见第三标识信息的计算方法。
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终端将当前双方使用的接口地址MAC3、MAC4和秘密信息输入到该预设的不可逆算法中得到第五标识,当第一终端再次变换MAC地址时,将该第五标识信息作为再次变换后的标识信息。
可选的,上述方法在上述步骤S306之前之后还可以包括:
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四消息,该第四消息可以包括上述第二终端的当前使用的接口地址为MAC4的确认指示,该确认指示值可以为,确认或不确认,其具体可以通过1个bit位来表示,例如以1表示确认,以0表示不确认,第二终端接收第四消息,提取该第四消息中的指示值为确认时,向第一终端发送第四消息的响应消息。
此技术方案能够解决休眠引起的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无法通信的问题。具体的,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二消息后,会向第二终端发送一个ack消息,如果该ack消息未被第二终端接收到且第一终端休眠了,那么第一终端在休眠前由于已经生成了第二标识信息,那么第一终端在醒来后,如果MAC出现更换,会将第二标识信息携带在消息中,而第二终端由于未接收到该ack消息,还是使用第二标识信息,这样导致标识信息的不匹配,从而无法通信。
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匹配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实现的技术场景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连接,第一终端可以为一个基础设施网络的STA,第二终端可以为一个基础设施网络的AP,该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1、第一终端在第一时间点获取第二终端的接口地址,所述第二终端的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一时间点时为MAC2,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在第一时间点时为MAC1,第二终端在第一时间点获取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MAC1.
步骤S402、第一终端在第一时间点后的第二时间点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中的TA(为第一终端的MAC地址)为变更后的MAC3,该第一消息中的RA(为第二终端的MAC地址)为MAC2,该第一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标识信息,该第一标识信息可以为将至少包括MAC1、MAC2和秘密信息的信息采用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
上述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可以参见如步骤S202中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403、第二终端接收该第一消息,提取该第一消息的第一标识信息,将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二标识信息对比,如对比一致,确认发送第一消息的发送设备当前使用的接口地址MAC3与第二终端关联的对端设备的接口地址MAC1标识的是同一个设备,即第一终端。
步骤S404、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的RA(为第一终端的MAC地址)为变更后的MAC3,该第一消息中的TA(为第二终端的MAC地址)为MAC2。
相对于现有技术,第一终端的地址变换可以是任意变换,其无需依据对端发送的信息来确定新的MAC地址,MAC地址可以任意变换。
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匹配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实现的技术场景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连接,第一终端可以为一个基础设施网络的STA,第二终端可以为一个基础设施网络的AP。该无线方式包括但不限于:WIFI、蓝牙(英文:blue tooth,BT)或Zigbee等。本实施例的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消息以组播为例来说明,为了描述的方便,这里将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标识为MAC1,将组播内的第二终端的接口地址标识为MAC2。上述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501、第一终端启动;
S502: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关联,
上述步骤S502的实现方法具体为:当第一终端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消
息,该消息中指示该第二终端STA支持反追踪(英文:Anti-tracking),则第一终端可以判断第二终端支持Anti-tracking,在后续的过程中,第一终端可以与该第二终端建立关联后启动本实施例的方案。第二终端支持防追踪也可以为第二终端的缺省设置,不需要明确指示。
S503,第一终端建立与第二终端共享的第一秘密信息。
上述步骤S503中的第一秘密信息具体可以参见如图2所示实施例的描述。
S504:第一终端生成标识信息,即第一标识信息;
上述步骤S504的实现方法具体可以为:第一终端利用不可逆算法至少根据第二终端的当前的MAC地址(即MAC2)、自身当前的MAC地址(即MAC1)及第一秘密信息生成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在后续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时携带,该标识信息可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消息的对端即第二终端基于该标识信息对第一终端进行身份匹配。当第一终端关联有多个对端设备即多个终端(例如第三终端、第四终端)时,其维持包含与该多个终端对应的标识信息的列表,并且第一终端在发送第一消息时保留一个包括以下参数(例如:第二终端的MAC地址或第一终端当前的MAC地址)与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的检索元素信息列表。需要说明的是,标识信息可以在第一终端需要发送第一消息时生成,也可以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中的至少一方改变MAC地址前生成。
S505、第一终端发送广播或单播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携带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其中第一消息的发送地址为第一终端变换后的MAC地址,即MAC3。
上述第一终端单播第一消息的实现方法可以参见上述步骤S202中的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S506、第一终端接收到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且响应消息的发送地址为MAC4。
执行S506后,可以执行步骤S507,进一步可选的,还可执行步骤S508。
S507、第一终端将所述响应消息的发送地址MAC4地址映射至MAC2地址,即确定MAC4与MAC2标识同一个设备即第二终端。
S508、确定当前关联的双方(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使用的MAC地址相比双方上一次使用的MAC地址有改变(如,MAC1或者MAC2中的至少一个已经改变,本实施例中两者都已经改变),弃用原来的标识信息即第一标识信息,并
使用当前关联时双方使用的MAC地址(如,此时分别为MAC3和MAC4)重新生成新的匹配标识信息即第二标识信息。
上述当前关联是相较于上一次关联而言的,具体可以理解为:当第一终端确认收到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且该响应消息的发送地址为MAC4时,第一终端确定MAC4对应的设备是上次关联过的MAC2对应的第二终端,从而第一终端可以直接复用上次与第二终端关联时获得的信息(上述步骤S502中交互的连接信息,如安全密钥、序列计数器、数据包数值计数器、关联信息、健壮安全网络关联(英文:robust security network association,RSNA)等),然后就能利用这些信息与第二终端继续通信,可以理解为双方再次实现了关联,即,当前关联。
可选的,第二终端可以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响应消息(例如一个新的消息第二消息,也可以为第一消息响应消息的响应消息)后丢弃原来的标识信息,并使用当前关联时双方使用的MAC地址重新生成新的匹配标识信息。
上述第二标识信息可以根据第一终端当前的MAC地址,第二终端当前的MAC地址以及第一秘密信息采用预设的不可逆算法生成,以第一终端的MAC地址从之前的MAC1变化成当前的MAC3,第二终端的地址之前为MAC2且当前未变的场景为例,此时的第二标识信息可以根据MAC3、MAC2以及第一秘密信息采用预设的不可逆算法生成。该技术方案可以在双方任何一方的MAC地址有变,就根据当前的MAC地址更新标识信息,保证了标识信息的新鲜性。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第一终端的MAC地址的变化,由于该技术方案第一终端可以随时变换当前使用的接口地址,这样即使窃听者通过在空口接收消息获得MAC地址,但是由于窃听者无法获知秘密信息,所以窃听者也仅仅只能获取一个时段的MAC地址对应的用户信息,这样窃听者就无法获取完整的用户信息,无法对用户的隐私(例如位置信息)进行追踪,从而提高WIFI的安全性。
参阅图6,图6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匹配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实现的技术场景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连接,第一终端可以为一个基础设施网络的STA,第二终端可以为一个基础设施网络的AP,上述第二终端的对端设备也可以为多个,第二终端维持包含与该多个对端设备对应的标识信息的列表。上述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1、第二终端启动;
步骤S602:第二终端与反追踪STA建立关联,
步骤S603,第二终端建立与STA共享的第一秘密信息。
步骤S604:第二终端生成第一标识信息;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添加至所述第二终端上所记录的标识信息列表(list)中。
上述第二终端生成标识信息可以通过将MAC1、MAC2和第一秘密信息输入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上述不可逆计算方法可以由厂家自行设定,例如:哈希算法,如SHA-256、SHA-1或者结合了哈希算法的计算方法,如对输入信息进行哈希算法计算之后再进行截取若干位、添加若干位其他信息等处理。例如,一种可能的不可逆算法举例:第一标识信息=LSB 48bit SHA-265(MAC1||MAC2||第一秘密信息),即对MAC1,MAC2和第一秘密信息输入SHA-256算法计算后的结果取48bit的最低有效位作为第一标识信息,其中||表示合并。
步骤S605、第二终端接收携带有第二标识信息的广播或单播消息。
步骤S606、第二终端判断第二标识信息是否与标识信息list中的某个匹配标识信息相同。
步骤S607、如第二标识信息与list中的第一标识信息相同,提取生成第一标识信息时使用的对端STA的MAC地址(即MAC1),将该广播或单播消息的发送地址(即MAC3)映射至MAC1,确认MAC3和MAC1标识同一个对端设备。
步骤S608、第二终端向STA发送广播或单播消息的响应消息,使用当前的MAC地址(即MAC4)作为响应消息发送地址。
步骤S609、确定当前关联的双方使用的MAC地址相比双方上一次使用的MAC地址有改变后,弃用原来的标识信息即第一标识信息,并使用当前关联时双方使用的MAC地址(如此时分别为MAC3、MAC4)以及第一秘密信息重新生成新的标识信息即第三标识信息,将第三标识信息加入到list中。
第二终端确定当前关联的双方使用的MAC地址相比上一次关联双方使用的MAC地址有改变可以理解为:以图2为例,在步骤S204后,第二终端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对所述第一消息响应消息的确认ACK消息(或,以图3为例,终端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对所述第二消息的确认消息)后,则第二终端可以确
定当前关联的双方的MAC地址为MAC3和MAC4,相比上一次双方关联时双方使用的MAC地址都发生了改变。
上述当前关联的条件可以参见上述步骤S508中的描述,这里不在赘述。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具有多个STA与AP连接时,AP建立标识信息列表,并可以根据AP或STA的当前MAC地址是否发生变化对标识信息列表中的标识信息进行更新,所以其支持了多个STA的信息交互的安全性,提高了WIFI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标识信息可以携带在消息中的下述字段中,
当消息为管理帧时,上述标识信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第二标识信息、第三标识信息、第四标识信息或第五标识信息)携带在管理帧的负载部分定义的一种信息元素(IE)内,例如,如图7-1所示,定义一个反追踪信息元素Anti-tracking IE,该反追踪信息元素包含元素标识(Element ID)和标识信息。该管理帧例如探测请求(Probe Request)或探测响应(Probe Response)。
当消息为管理消息或控制消息时,如图7-2所示,图7-2以管理帧为例。该管理帧也可以用控制帧替换。在管理帧的子类型Subtype域指示该帧为反追踪(Anti-tracking)的管理帧,在该管理帧的负载部分包含上述的标识信息。或者利用公共动作帧(Public Action frame)定义一个Anti-tracking public action frame,在其负载部分包含上述的标识信息。
当消息为数据帧时,如图7-3所示。例如在数据帧的Subtype field指示该数据帧为一个反追踪数据帧,在该数据帧的A3(address 3)位置或A4(address 4)设置为标识信息或包含标识信息的6字节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将标识信息携带在A3仅适用于第一终端为该数据帧的源设备(source device)的情况,因为依据数据帧的定义,对于A1、A2字段别表示数据帧的源MAC和目的MAC,如果第一终端不是该数据帧的源设备,那么A3有具体的含义,如果修改,将影响数据帧的发送,同理,标识信息携带在A4仅仅适用于第二终端为该数据帧的目标设备(destination device)的情况,因为如果第二终端为非目标设备,在A4位置携带标识信息将影响数据帧的发送。
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提供该一种匹配装置800,所述匹配装置800配置与第二终端内,匹配装置800可以用于执行如图2、图3中第二终端的操作。
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801,用于在第一时间点获取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为第一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1,所述第二终端的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一时间点时为第二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2;
收发单元802,用于在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时间点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的发送方地址,即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为变更后的第三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3,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将MAC1、MAC2和秘密信息输入第一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信息;所述秘密信息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共享的信息;
处理单元803,用于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二标识信息比对,如果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二标识信息一致,所述第二终端确定所述第一消息的所述MAC3与所述第二终端获取的所述MAC1是标识同一个设备,所述同一个设备为第一终端;
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为所述处理单元将所述MAC1、所述MAC2和所述秘密信息输入所述第一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信息;
收发单元802,还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里携带第四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4,所述MAC4为所述第二终端变更后的接口地址。
本申请提供的匹配装置的技术效果以及细化的技术方案可以参见如图2或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上述处理单元以及收发单元可以用于执行如图2或图3所示的细化方案,这里不在赘述。
参阅图9,图9为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第二终端,包括:处理器901、无线收发器902、存储器903和总线904,收发器902用于与外部设备之间收发数据。处理器9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和收发器903可通过总线904或其他方式连接。终端90可以用于执行图2或图3中第二终端的步骤。关于本实施例涉及的术语的含义以及举例,可以参考图2或图3对应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存储器903中存储程序代码。处理器901用于调用存储器90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处理器901,用于在第一时间点获取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为第一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1,所述第二终端的接口地址为第二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2;
收发器902,用于在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时间点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的发送方地址,即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为变更后的第三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3,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将MAC1、MAC2和秘密信息输入第一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信息,所述秘密信息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共享的信息;
处理器901,用于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二标识信息比对,如果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二标识信息一致,所述第二终端确定所述第一消息的所述MAC3与所述第二终端获取的所述MAC1是标识同一个设备,所述同一个设备为第一终端;
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为处理器901将所述MAC1、所述MAC2和所述秘密信息输入所述第一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信息。
收发器902,还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里携带第三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4,所述MAC4为所述第二终端变更后的接口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处理器901可以是一个处理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该处理元件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存储器903可以是一个存储装置,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且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或应用程序运行装置运行所需要参数、数据等。且存储器903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闪存(Flash)等。
总线90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该终端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装置,连接于总线904,以通过总线与处理器901等其它部分连接。该输入输出装置可以为操作人员提供一输入界面,以便操作人员通过该输入界面选择布控项,还可以是其它接口,可通过该接口外接其它设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22)
- 一种终端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二终端在第一时间点获取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一时间点时为第一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1,所述第二终端的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一时间点时为第二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2;在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时间点,所述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的发送方地址,即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为变更后的第三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3,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将MAC1、MAC2和秘密信息输入第一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信息;所述秘密信息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共享的信息;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二标识信息比对,如果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二标识信息一致,所述第二终端确定所述第一消息的所述MAC3与所述第二终端获取的所述MAC1是标识同一个设备,所述同一个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为第二终端将所述MAC1、所述MAC2和所述秘密信息输入所述第一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信息;所述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里携带第四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4,所述MAC4为所述第二终端变更后的接口地址。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携带有第三标识信息,所述第三标识信息为第二终端将所述MAC1、所述MAC2和所述秘密信息输入第二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 终端确定所述MAC4为所述第二终端的接口地址的确认指示;当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确认指示时,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消息的响应消息。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终端在第一时间点获取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二终端检测所述MAC1是否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范围内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冲突,如第二终端检测所述MAC1冲突,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携带MAC地址冲突的指示。
-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或所述第四消息为管理帧,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第三标识信息或第四标识信息携带在所述管理帧中负载部分的反追踪信息元素中,所述反追踪信息元素包括:元素标识和所述标识信息;或,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或所述第四消息为管理帧或控制帧且所述管理帧或控制帧的子类型字段指示该帧为反追踪类型的帧,在所述管理帧或控制帧的负载部分携带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第三标识信息或第四标识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所述第一终端为源设备且所述第一消息为数据帧,所述数据帧的子类型字段指示该帧为反追踪数据帧,在所述数据帧的A3字段携带所述第一标识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所述第二终端为目标设备且所述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为数据帧,在所述数据帧的子类型字段设置成反追踪数据帧,在所述数据帧的A4字段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 一种匹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装置配置于第二终端内,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在第一时间点获取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为第一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1,所述第二终端的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一时间点时为第二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2;收发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时间点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的发送方地址,即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为变更后的第三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3,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将MAC1、MAC2和秘密信息输入第一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信息,所述秘密信息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共享的信息;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二标识信息比对,如果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二标识信息一致,所述第二终端确定所述第一消息的所述MAC3与所述第二终端获取的所述MAC1是标识同一个设备,所述同一个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为所述处理单元将所述MAC1、所述MAC2和所述秘密信息输入所述第一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信息;收发单元,还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里携带第四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4,所述MAC4为所述第二终端变更后的接口地址。
-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携带有第三标识信息,所述第三标识信息为第二终端将所述MAC1、所述MAC2和所述秘密信息输入第二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在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MAC4为所述第二终端的接口地址的确认指示,当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确认指示时,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消息的响应消息。
-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所述MAC1是否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范围内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冲突;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如检测所述MAC1冲突,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携带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冲突的指示。
- 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如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或所述第四消息为管理帧,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第三标识信息或第四标识信息携带在所述管理帧中负载部分的反追踪信息元素中,所述反追踪信息元素包括:元素标识和所述标识信息;或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如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或所述第四消息为管理帧或控制帧且所述管理帧或控制帧的子类型字段指示该帧为反追踪类型的帧,在所述管理帧或控制帧的负载部分携带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第三标识信息或第四标识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如所述第一终端为源设备且所述第一消息为数据帧,所述数据帧的子类型字段指示该帧为反追踪数据帧,在所述数据帧的A3字段携带所述第一标识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如所述第二终端为目标设备且所述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为数据帧,在所述数据帧的子类型字段设置成反追踪数据帧,在所述数据 帧的A4字段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 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为第二终端,包括:处理器、无线收发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处理器、无线收发器、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在第一时间点获取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为第一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1,所述第二终端的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一时间点时为第二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2;收发器,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时间点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的发送方地址,即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为变更后的第三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3,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将MAC1、MAC2和秘密信息输入第一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信息,所述秘密信息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共享的信息;所述处理器,用于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二标识信息比对,如果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二标识信息一致,所述第二终端确定所述第一消息的所述MAC3与所述第二终端获取的所述MAC1是标识同一个设备,所述同一个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为所述处理器将所述MAC1、所述MAC2和所述秘密信息输入所述第一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信息;收发器,还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里携带第四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4,所述MAC4为所述第二终端变更后的接口地址。
-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携带有第三标识信息,所述第三标识信息为第二终端将所述MAC1、所述MAC2和所述秘密信息输入第二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的发送地址为:第四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4;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MAC4为所述第二终端的接口地址的确认指示,如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确认指示时,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消息的响应消息。
-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所述MAC1是否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范围内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冲突;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如检测所述MAC1冲突,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携带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冲突的指示。
- 根据权利要求15-18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如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或所述第四消息为管理帧,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第三标识信息或第四标识信息携带在所述管理帧中负载部分的反追踪信息元素中,所述反追踪信息元素包括:元素标识和所述标识信息;或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如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或所述第四消息为管理帧或控制帧且所述管理帧或控制帧的子类型字段指示该帧为反追踪类型的帧,在所述管理帧或控制帧的负载部分携带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第三标识信息或第四标识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15-18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如所述第一终端为源设备且所述第一消息为数据帧,所述数据帧的子类型字段指示该帧为反追踪数据帧,在所述数据帧的A3字段携带所述第一标识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如所述第二终端为目标设备且所述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为数据帧,在所述数据帧的子类型字段设置成反追踪数据帧,在所述数据帧 的A4字段携带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 一种终端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二终端在第一时间点获取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一时间点时为第一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1;在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后的第二时间点,所述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的发送方地址,即第一终端的接口地址,为变更后的第三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3,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将MAC1、第二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2和秘密信息输入第一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信息;所述秘密信息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共享的信息,所述第二终端的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一时间点以及第二时间点时为MAC2;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二标识信息比对,如果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二标识信息一致,所述第二终端确定所述第一消息的所述MAC3与所述第二终端获取的所述MAC1是标识同一个设备,所述同一个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为第二终端将所述MAC1、所述MAC2和所述秘密信息输入所述第一预设的不可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信息;所述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里携带所述MAC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6/114060 WO2018120247A1 (zh) | 2016-12-31 | 2016-12-31 | 一种终端匹配方法、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86685A true CN108886685A (zh) | 2018-11-23 |
CN108886685B CN108886685B (zh) | 2021-02-09 |
Family
ID=62707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80490.8A Active CN108886685B (zh) | 2016-12-31 | 2016-12-31 | 一种终端匹配方法、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128661B2 (zh) |
CN (1) | CN108886685B (zh) |
WO (1) | WO2018120247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88160A (zh) * | 2020-12-30 | 2021-05-11 |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地址信息的切换方法及切换装置 |
CN113347580A (zh) * | 2021-06-07 | 2021-09-03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设备配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796060A (zh) * | 2019-05-03 | 2021-12-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的mac地址更改机制 |
CN115988609A (zh) * | 2022-12-28 | 2023-04-18 | 北京数原数字化城市研究中心 | 一种设备归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039306B2 (en) * | 2017-11-28 | 2021-06-15 | Intel IP Corporation | Authentication of ranging device |
US11855960B2 (en) | 2021-05-19 | 2023-12-2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Device address rotation management protocol for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US11700527B2 (en) * | 2021-05-25 | 2023-07-1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Collaborative device address rotation |
US11902775B2 (en) * | 2021-05-28 | 2024-02-1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Encrypted nonces as rotated device addresses |
US12120525B2 (en) * | 2021-09-13 | 2024-10-15 | Cisco Technology, Inc. | Concealing low power mobile device address during advertisement |
GB2616033A (en) * | 2022-02-24 | 2023-08-30 | Canon Kk | Method for changing the MAC address of a non-AP station for a next association with an AP station |
US11902246B2 (en) | 2022-04-28 | 2024-02-1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Central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 wireless randomizing changing/rotating MAC address |
WO2024092531A1 (en) * | 2022-11-01 | 2024-05-10 |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93253A1 (en) * | 2005-11-04 | 2009-07-30 | Rainer Falk | Method and server for providing a mobile key |
CN101588345A (zh) * | 2008-05-23 | 2009-11-25 |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站与站之间信息发送、转发和接收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
US20160088558A1 (en) * | 2010-12-23 | 2016-03-24 | Stmicroelectronics, Inc. | Multiple mac addresses in a device |
CN105451222A (zh) * | 2014-07-31 | 2016-03-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5530681A (zh) * | 2014-09-28 | 2016-04-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97248B1 (en) * | 1999-05-04 | 2002-05-28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to discover end node physical connectivity to networking devices |
JP3736451B2 (ja) * | 2001-12-18 | 2006-01-1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アドレス推定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アドレス推定方法およびアドレス推定プログラム |
JP4553565B2 (ja) * | 2002-08-26 | 2010-09-29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電子バリューの認証方式と認証システムと装置 |
WO2004064434A2 (en) * | 2003-01-08 | 2004-07-29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dating locations of dormant mobile stations |
US7305458B2 (en) * | 2003-04-22 | 2007-12-04 | Acct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configuring stackable network devices |
US8751801B2 (en) * | 2003-05-09 | 2014-06-10 | Emc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users using two or more factors |
JP4617763B2 (ja) * | 2003-09-03 | 2011-01-2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機器認証システム、機器認証サーバ、端末機器、機器認証方法、および機器認証プログラム |
US7474617B2 (en) * | 2005-03-04 | 2009-01-06 | Ibahn General Holdings Corporation | Detection of multiple users of a network access node |
US20060288209A1 (en) * | 2005-06-20 | 2006-12-21 | Vogler Dean H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e inter-processor communications |
US8009626B2 (en) * | 2005-07-11 | 2011-08-30 | Toshiba America Research, Inc. | Dynamic temporary MAC address gener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
JP4701434B2 (ja) * | 2005-09-16 | 2011-06-15 |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20080178252A1 (en) * | 2007-01-18 | 2008-07-24 |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 Password Installation in Home Networks |
US8095667B1 (en) * | 2008-02-19 | 2012-01-10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motely waking up a computer system on a computer network |
US20110191664A1 (en) * | 2010-02-04 | 2011-08-04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Systems for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url web tracking and consumer opt-out cookies |
US20110208850A1 (en) * | 2010-02-25 | 2011-08-25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Systems for and methods of web privacy protection |
US8737370B2 (en) * | 2010-05-17 | 2014-05-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irect link setup |
US20140133656A1 (en) | 2012-02-22 | 2014-05-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eserving Security by Synchronizing a Nonce or Counter Between Systems |
CN104955038B (zh) * | 2014-03-25 | 2019-06-11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分配寻址标识的方法及接入点、站点和通信系统 |
CN105359154B (zh) * | 2014-05-14 | 2018-06-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配对方法及配对终端 |
US9305179B2 (en) * | 2014-07-24 | 2016-04-05 | Google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accuracy of web bugs |
US20160081005A1 (en) * | 2014-09-17 | 2016-03-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oute formation and message transmission in a data link group over multiple channels |
CN105530631A (zh) | 2014-09-28 | 2016-04-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10237738B2 (en) * | 2014-11-10 | 2019-03-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Wi-Fi privacy in an access point using 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 randomization |
US10034218B2 (en) * | 2016-06-30 | 2018-07-24 | Intel IP Corporation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a short sector sweep (SSW) packet |
JP6737955B2 (ja) * | 2016-09-27 | 2020-08-12 | エーナイン・ドット・コム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A9.com, Inc. | ネットワーク設定を共有する方法 |
US10362374B2 (en) * | 2016-10-27 | 2019-07-23 | Itron, Inc. | Discovery mechanism for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
-
2016
- 2016-12-31 CN CN201680080490.8A patent/CN108886685B/zh active Active
- 2016-12-31 US US16/474,890 patent/US11128661B2/en active Active
- 2016-12-31 WO PCT/CN2016/114060 patent/WO201812024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
- 2021-08-27 US US17/459,858 patent/US1182489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93253A1 (en) * | 2005-11-04 | 2009-07-30 | Rainer Falk | Method and server for providing a mobile key |
CN101588345A (zh) * | 2008-05-23 | 2009-11-25 |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站与站之间信息发送、转发和接收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
US20160088558A1 (en) * | 2010-12-23 | 2016-03-24 | Stmicroelectronics, Inc. | Multiple mac addresses in a device |
CN105451222A (zh) * | 2014-07-31 | 2016-03-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5530681A (zh) * | 2014-09-28 | 2016-04-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96060A (zh) * | 2019-05-03 | 2021-12-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的mac地址更改机制 |
CN113796060B (zh) * | 2019-05-03 | 2023-07-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的mac地址更改方法 |
US11962588B2 (en) | 2019-05-03 | 2024-04-16 | Zte Corporation | Dynamic mac address change mechanis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CN112788160A (zh) * | 2020-12-30 | 2021-05-11 |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地址信息的切换方法及切换装置 |
CN112788160B (zh) * | 2020-12-30 | 2022-12-09 |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地址信息的切换方法及切换装置 |
CN113347580A (zh) * | 2021-06-07 | 2021-09-03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设备配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988609A (zh) * | 2022-12-28 | 2023-04-18 | 北京数原数字化城市研究中心 | 一种设备归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988609B (zh) * | 2022-12-28 | 2023-12-19 | 北京数原数字化城市研究中心 | 一种设备归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128661B2 (en) | 2021-09-21 |
US20220053021A1 (en) | 2022-02-17 |
US20190349397A1 (en) | 2019-11-14 |
CN108886685B (zh) | 2021-02-09 |
WO2018120247A1 (zh) | 2018-07-05 |
US11824892B2 (en) | 2023-1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86685A (zh) | 一种终端匹配方法、装置 | |
US10601594B2 (en) | End-to-end service layer authentication | |
US11765577B2 (en) | Identity obscuration for a wireless station | |
EP3378260B1 (en) | Secure fine timing measurement | |
CN104955038B (zh) | 分配寻址标识的方法及接入点、站点和通信系统 | |
KR102094216B1 (ko)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환경에서 프락시미티 기반 서비스 단말 간 발견 및 통신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보안 방안 및 시스템 | |
CN107005400B (zh) | 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
JP6756009B2 (ja) | データ伝送 | |
KR20170143029A (ko) | 컨텍스트 관리 | |
US20210329452A1 (en) | Core network devi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16963054B (zh) | Wlan多链路tdls密钥导出 | |
WO2018176187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控制面节点 | |
WO2014094251A1 (zh) | 通信安全处理方法及装置 | |
US10560843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security and information for proximity based servic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nvironment | |
WO2018040805A1 (zh) | 无线局域网中建立关联的方法、终端和接入点 | |
US20220159457A1 (en) | Providing 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to an authentication server | |
SINGH | SECURE 6LOWPAN NETWORKS FOR E-HEALTHCARE MONITORING APPLICATIONS. | |
EP3565175A1 (en) | Private key gene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
WO2023160390A1 (zh) | 通信方法与装置 | |
US20240267433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Müller et al. | Secure and interoperable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s for PPDR organisations | |
CN117062054A (zh)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