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6440A - 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系统的方法、基本单元和远程单元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系统的方法、基本单元和远程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6440A
CN108886440A CN201680083847.8A CN201680083847A CN108886440A CN 108886440 A CN108886440 A CN 108886440A CN 201680083847 A CN201680083847 A CN 201680083847A CN 108886440 A CN108886440 A CN 1088864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ing
mac data
remote unit
transmission lin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38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86440B (zh
Inventor
F·林奎斯特
P-E·埃里克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8886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6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86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64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04L5/0046Determination of how many bits are transmitted on different sub-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2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由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系统(200)的基本单元(230)执行的方法。所述基站系统还包括经由有线传输线(225)连接到所述基本单元(230)的远程单元(220),所述远程单元(220)被布置用于向无线通信设备(240)无线地发送信号,所述方法包括:将所接收的媒体访问控制MAC数据分组调制到所述传输线的频带的多个子频带上,以及在所述传输线上向所述远程单元发送所调制的MAC数据分组。此外,公开了一种由远程单元执行的对应方法。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系统的方法、基本单元和远程单元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系统的方法、基本单元和远程单元,其中基本单元和远程单元经由有线传输线连接。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网络对带宽的需求不断增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候选建议是在网络中大规模部署小小区。通过在常规小区(即宏小区)和小小区之间进行协调,运营商可以提供良好的覆盖和高质量的移动宽带体验。
该领域的最新推动者是所谓的无线点系统(RDS),如图1所示。RDS使运营商能够利用像CAT5/6/7等的局域网(LAN)电缆进行室内无线部署。RDS是一种分布式基站系统,其中基站的功能分布在两个或更多个单元之间,即远程单元和本文称为基本单元的一个或多个单元之间,远程单元负责向UE无线发送数据,基本单元负责例如基带处理并向远程单元提供处理后的信号。RDS通过提供简化的安装系统程序、低成本和高能效,改进了诸如分布式天线系统(DAS)等的其他分布式基站系统。RDS系统可以包括基带单元(BBU)30(或者称为数字单元),其中进行调制和编码,使得复合基带信号由I-Q样本表示,IQ样本被数字化并发送到下行链路(DL)方向上的中间无线单元(IRU)70(或者称为远程无线单元或室内无线单元)。IRU 70被布置为将IQ样本上变频到适合于在有线传输线75、80(例如像CAT5/CAT6的铜线)上传输到与相应传输线75、80相连的一个或多个有源天线单元(AAE)90、95的中频(IF)。AAE 90、95被布置为进一步将从IRU接收并进一步被无线传输到用户设备UE 40的IF信号上变频到期望的射频。AAE有时也称为无线点,因为这样的设计使得能够将AAE设计得非常小。IRU和AAE之间的接口通常称为模拟前传。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频带由滤波器分隔并且在传输线75、80上使用频分双工(FDD)。在上行链路方向上,AAE 90、95从UE 40接收的RF信号由AAE下变频到IF,该IF信号在传输线上传输到IRU 70。在IRU中,IF信号被下变频为复合基带信号,并且在数字化之后向下馈送到BBU 30以进行解调和解码。
图2描述了AAE 90、95的基本块。通过电缆75在混合器Hb处从IRU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在均衡器(EQ)处被均衡,在第一滤波器Filt1处被带通滤波,在变频器120处通过与本地振荡器信号LO-DL混频被上变频到RF频率,在第二滤波器Filt2中再次被滤波,在放大器G中被放大,并且被导向双工器Di以进一步经由天线130无线发送。在上行链路方向上,由天线130接收的RF信号在低噪声放大器(LNA)中被放大,由第三滤波器Filt3滤波,在变频器125处通过与本地振荡器信号LO-UL混频被下变频到适合于传输线75的IF,在第四滤波器Filt4中被滤波,被线路驱动器LD放大,然后被路由到混合器并在传输线75上被向外传输。可以通过连接到控制块的分路滤波器Filt5在传输线75上接收和发送控制信道信息,所述控制块包括控制信道单元CTR-Ch、自动增益控制单元AGC和IF导频单元。AGC向IRU发送关于上行链路信号水平的AGC变化的信息。用于本地振荡器的导频也在混合器之前用分路滤波器从电缆中提取。
RDS的未来演进计划配备有可以在传输线(前传)75、80上承载长期演进(LTE)信号的数字通信,在传输线75、80中现有双绞线电缆前传特别用于部署在室内例如在办公楼里。
当前部署的4G无线系统(即LTE)被设计用于具有相对低的信干噪比(SINR)的非固定衰落无线信道。这与典型的前传信道形成对比,典型的前传信道随时间提供相当静态的特性并且具有相对高的SINR。此外,对于诸如双绞铜线的有线传输线,在所采用的随时间缓慢变化的频率范围上SINR通常也存在较大差异。关于频率依赖性,具有更高SINR即比较高子载波具有更好传输特性的较低(频率上)子载波可以支持例如10-15比特/子载波,而较高子载波可能仅支持例如1-2比特/子载波。双绞线电缆的这些特性有利地用于若干标准化数字用户线xDSL技术,例如ADSL/ADSL2+、VDSL和g.fast,其中针对每个子载波优化功率、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即依赖于频率。后者与其中每个传输块仅使用一个MCS的LTE相反,因为依赖于频率的MCS由于无线信道的非静态特性而意味着过大的控制开销。如今,LTE也被限制为256正交幅度调制(QAM),即8比特/子载波。
现有技术的模拟RDS系统的容量基本上受限于带宽和调制。也就是说,给定传输线长度的频率响应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剧烈衰减,对于具有位于UL频带之上的DL频带的FDD前传系统,这意味着DL带宽受限于衰减(假设噪声水平是固定的)。此外,所承载的模拟调制后的LTE信号至多用256QAM来调制,因为其是由LTE PHY层所支持的最高调制阶数,尽管铜前传信道通常支持更高的调制阶数,即,具有更高的传输容量。如后面通过将本发明与现有技术进行比较的仿真结果所示例的,前传容量可以比现有技术系统提供的容量增强例如三倍。
当前传介质具有比在小区内发送的无线信号更大的容量时,潜在地可以在同一前传上复用更多小区。这对于运营商来说是有意义的,因为它更有效地利用了前传,因此可以节省部署和维护成本,并且简化了系统架构。现有技术的模拟RDS不能有效地利用潜在的过剩容量。此外,在多运营商或多服务场景中,小区以及因此回程和无线点可以由多个运营商/服务共享。现有技术的RDS不能有效支持这一点。
有效使用前传信道要求针对底层前传介质适当地编码和调制所发送的信号。然而,对于前传部署,因为LTE无线信号未针对底层前传信道例如双绞线电缆被适当地编码和调制,分配的整个带宽上的固定MCS可能非常低效。图3示出了CAT5e 200m电缆的SNR,其指示有用面积以及用于具有QAM-256的现有技术解决方案的计算容量。对于现有技术的模拟解决方案3GPP差错矢量大小(EVM),必须满足电缆要求,其对于QAM-256为3.5%,几乎对应于30dB的SNR,这意味着有用容量的浪费。如图所示,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两者中,通过最高调制QAM 256可以实现200Mbit/s的比特率。
因此,总而言之,现有技术的RDS具有未充分利用的前传容量,该前传容量不能被有效利用,因为基于FDD的系统本质上受限于带宽和调制大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一些上述问题和任务。本发明的至少一些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有效地利用连接分布式基站系统中的远程单元和基本单元的有线传输线上的传输容量。通过使用所附独立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方法和装置,能够实现这些目的和其他目的。
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由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系统的基本单元执行的方法。所述基站系统还包括经由有线传输线连接到所述基本单元的远程单元。所述远程单元被布置用于向无线通信设备无线地发送信号。所述方法包括:将所接收的媒体访问控制MAC数据分组调制到所述传输线的频带的多个子频带上,以及在所述传输线上向所述远程单元发送所调制的MAC数据分组。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由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系统的远程单元执行的方法。所述基站系统还包括经由有线传输线连接到所述远程单元的基本单元。所述远程单元被布置用于向无线通信设备无线地发送信号。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传输线上从所述基本单元接收所调制的媒体访问控制MAC数据分组,所述MAC数据分组被调制到所述传输线的频带的多个子频带上;解调所接收的MAC数据分组;以及将所解调的MAC数据分组作为射频信号无线地发送到无线设备。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在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系统中操作的基本单元。所述基站系统还包括经由有线传输线连接到所述基本单元的远程单元。所述远程单元被布置用于将从所述基本单元接收的信号无线地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所述基本单元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包含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由此所述基本单元能够用于:将所接收的媒体访问控制MAC数据分组调制到所述传输线的频带的多个子频带上,以及在所述传输线上向所述远程单元发送所调制的MAC数据分组。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在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系统中操作的远程单元。所述基站系统还包括经由有线传输线连接到所述远程单元的基本单元。所述远程单元被布置用于向无线通信设备无线地发送信号。所述远程单元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包含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由此所述远程单元能够用于:在所述传输线上从所述基本单元接收所调制的媒体访问控制MAC数据分组,所述MAC数据分组被调制到所述传输线的频带的多个子频带上;解调所接收的MAC数据分组;以及将所解调的MAC数据分组作为射频信号无线地发送到无线设备。
根据其他方面,还提供了计算机程序和载体,其细节将在权利要求书和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
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本解决方案的其他可能的特征和益处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现在将通过示例性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解决方案,其中:
图1是已知无线点系统(radio dot system)的示意性框图;
图2是描述根据现有技术的AAE的功能块的示意性框图;
图3是示出使用现有技术的CAT 5电缆上的可能比特率的x-y图;
图4是其中可以实现本发明的基站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5-7是示出根据可能实施例的由基站系统的基本单元执行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9是示出根据可能实施例的由基站系统的远程单元执行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CAT 5电缆上的可能比特率的x-y图;
图11-12是根据可能实施例的RDS系统的DU/IRU和无线点的示意性框图;
图13是根据进一步的可能实施例的RDS系统的DU/IRU的示意性框图;
图14a是根据可能实施例的自适应映射器的示意性框图;
图14b是根据可能实施例的自适应解映射器的示意性框图;
图15a是解释根据可能实施例的自适应星座映射的示意图;
图15b是解释根据可能实施例的自适应星座解映射的示意图;
图16a和16b是示出现有技术小区场景的x-y图;
图17a和17b是示出根据可能实施例的小区场景的x-y图;
图18是用于估计容量余量的可能过程的示意性框图;
图19是示出可能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0-21是根据可能实施例的基本单元的示意性框图;
图22-23是根据可能实施例的远程单元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简而言之,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以增强无线通信网络信号的传输,使得信号在基站系统的基本单元和远程单元之间的有线传输线上有效地传输。无线通信网络信号可以是LTE信号或LTE信号的任何演进,例如增强型LTE或5G。根据实施例,这通过分割用于处理LTE信号的无线网络架构,使得可以在有线传输线上发送MAC数据分组来实现。换句话说,无线网络架构在基本单元和远程单元之间分开,使得物理层架构位于远程单元中,MAC层和相关更高层架构位于基本单元中。然后通过在有线传输线上调制和发送MAC数据分组而不是现有技术中的模拟信号,在有线传输线上使用有效的数字通信技术,这导致更好地利用传输线的传输容量,即,更高吞吐量。
图4示出了被布置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进行通信的基站系统200。基站系统可被视为无线网络的基站,该基站的功能分布在两个或更多节点之间。无线通信网络可以是基于LTE的网络或其任何前任或演进。基站系统200包括基本单元230和远程单元220。基本单元230经由有线传输线225连接到远程单元220。基本单元被布置为连接到无线通信网络的其他节点,例如连接到LTE网络的移动性管理实体(MME),以便向/从网络的其他部分发送和接收信号。对于下行链路通信,基本单元被布置为从网络接收目的地为无线通信设备240的信号,无线通信设备240在下文中称为用户设备UE 240,其具有到基站系统的无线连接。基本单元被布置用于接收信号的基带处理,并用于在有线传输线225上将基带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远程单元。基本单元还可以具有将基带处理后的信号上变频到适合于在传输线225上传输的中频(IF)的功能,然后用于将基带处理后的IF处的信号发送到远程单元220。可以像在前面提到的RDS系统中那样将基本单元分成BBU和IRU。远程单元220被布置用于从基本单元230接收信号,并用于将接收的信号上变频到射频(RF),以及用于经由它的天线210向UE 240无线发送上变频后的RF信号。以类似的方式,对于上行链路,远程单元被布置用于从UE 240接收无线的无线电信号,用于将无线信号从RF下变频到基带或IF,并用于将下变频后的信号发送到基本单元230。基本单元230被布置用于从远程单元220接收的信号的基带处理,并且如果接收信号是IF信号,则用于在基带处理信号之前将信号下变频到基带。
图5,结合图4,描述了一种由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系统200的基本单元230执行的方法。基站系统包括经由有线传输线225连接到基本单元230的远程单元220。远程单元220被布置用于无线地向无线通信设备240发送信号。所述方法包括将所接收的媒体访问控制(MAC)数据分组调制202到传输线的频带的多个子频带上,并且在传输线上向远程单元发送204所调制的MAC数据分组。MAC数据分组可以包括LTE信息。通过将用于处理LTE通信或诸如5G的其他类似类型的通信的架构在基本单元和远程单元之间分离,远程单元能够在根据LTE规范(或将来的5G)进行编码和调制之前接收MAC数据分组并对它们进行解调,然后将它们在RF中进一步发送到无线设备。通过在基本单元和远程单元之间的有线传输线上发送所调制的MAC数据分组,可以在传输线上使用高效的数字数据通信技术,这使得与现今在传输线上使用的模拟技术相比,能够通过这种传输线更有效地发送数据。
根据另一实施例,第一组MAC数据分组属于第一数据流,第二组MAC数据分组属于第二数据流。此外,第一数据流的MAC数据分组和第二数据流的MAC数据分组在传输线上被时间交织和/或频率交织地发送204到远程单元。第一数据流的数据比特可以与第二数据流的数据比特时间和/或频率交织。第一数据流的MAC数据分组和第二数据流的MAC数据分组可以在传输线的传输频带上频率交织。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数据流的MAC数据分组和第二数据流的MAC数据分组根据第一和第二MAC数据流之间在等待时间要求(即,延迟要求)上的差而在时间上交织。在另一实施例中,在频率和时间上均对MAC数据流进行交织,以进一步提高效率并增加灵活性。
与数据流集中到一个子频带上发送的解决方案相比,通过在传输频带上将第一数据流的分组与第二数据流的分组交织,在传输线上发送许多数据流对于例如传输线的与频率相关的损害更具鲁棒性。为了将第一数据流的MAC数据分组与第二数据流的MAC数据分组进行频率交织,在第一频率子带上发送第一组分组的一部分,随后在频率上高于第一频率子频带的第二频率子频带上发送第二组分组的一部分,在高于第二子带的第三子带上发送第一组分组的另一部分,在高于第三子带的第四子带上发送第二组分组的另一部分,等等。数据流可以是目的地为无线连接到远程单元的UE的一组分组,或者用于属于同一小区的一个或多个UE的一组分组。不同运营商可以共享同一基站系统,使得同一远程单元例如经由不同天线向两个或更多个不同小区提供无线覆盖,即,不同数据流然后可以代表不同小区。当只有一个运营商时,不同数据流也可以表示不同小区。
根据图6中示出的另一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得208传输线的子带的最大传输容量的估计,并且基于所获得的子带的最大传输容量的估计,将MAC数据分组的数据比特分配210给多个子带。此外,根据该分配,在多个子带中发送204MAC数据分组的数据比特。根据一个实施例,对于给定的误码率要求,基于各个子带的最大传输容量将MAC数据分组分配给多个子带。对于不同的MAC数据流,误码率要求可能不同。
每个MAC数据分组包括数据比特。在根据不同子带的传输容量将数据比特分配给不同的子带之后,数据比特可以被IFFT变换成模拟域,例如DMT调制到子带上,并在传输线上发送到远程单元。优选地,数据比特还用前向纠错码(FEC)编码,并且在它们被IFFT变换之前还被加扰。数据比特可以覆盖用户数据比特和/或控制比特。根据实施例,基于所获得的最大传输容量而被映射到多个子带的是MAC数据分组的数据比特以及必要的开销。与针对所有子带采用相同容量相比,通过根据各个子带的容量将数据比特分配到子带上,传输线的传输容量被更有效地使用。此外,由于在具有低的最大传输容量的子带上发送太多数据而丢失数据的风险较小。图6中描述的方法(多种)至少在图5的步骤204之前执行,但是也可以在步骤201和202之前执行。
根据一个实施例,从自远程单元接收的信息中获得208子带的最大传输容量的估计。由此,基本单元可以接收传输线的子带的最大传输容量的准确估计。
根据该实施例的变体,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子带上向远程单元发送206信号,并且其中自远程单元接收的信息包括在所发送的信号上测量的信噪比的信息。发送206到远程单元的信号可以是测量信号,例如导频信号或导频序列。可以在一些或所有子带上接收所述信号/序列。信噪比是指信噪比(SNR)和信干噪比(SINR)。信噪比的信息可以是每个子带的。根据发送的(导频)信号,远程单元可以测量和估计子带的最大传输容量。
根据该实施例的另一变体,所述方法还包括向远程单元发送206信道质量指示符(CQI)请求,并且其中,最大传输容量的估计的自远程单元接收的信息源自CQI请求的CQI值的转换。当前的LTE CQI表仅覆盖最高8个比特,因此可能需要将现有LTE规范扩展到更大比特数。
根据图7所示的另一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得214传输线上的子带的最大传输容量的估计;获得216最大调度器传输容量的估计,所述调度器传输容量对应于可能在传输线上从基本单元的调度器发送的比特数;以及估计218所获得的最大传输容量和最大调度器传输容量之间的差。
因此,当知道最大线路传输容量和最大调度器传输容量之间的任何可能的差时,能够以更有效的方式使用传输线的传输资源。可以例如向运营商管理系统发送所述估计,以用于进一步分析和/或规划包括基站系统的网络。当调制和发送MAC数据分组到远程单元时,可以使用最大线路传输容量和最大调度器传输容量之间的估计的差。可以通过将调度器(多个)设置为在传输线上以其最大值发送并测量结果来获得最大调度器传输容量的估计。这可以是优选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当多个运营商共享同一前传系统但具有可能带有不同限制的不同MAC调度器时。备选地,最大调度器传输容量的估计可在理论上被预先计算为最大传输块(TB)大小(例如采用比特数)、使用1TB还是2TB(即所选择的MIMO类型)、UE(包括来自若干运营商/小区(如果使用))的数量、系统带宽等的函数。由此产生的理论上预先计算的最大调度器传输容量可以预先存储,以便在计算容量余量即如上所示的差时可用。
根据一个实施例,基于最大传输容量与来自调度器的最大比特数之间的估计218的差,所调制的MAC数据分组在传输线上在除了最外侧子频带之外的多个子频带处被发送204到远程单元。
因此,当传输线的最大传输容量与来自调度器的最大比特数之间具有相当高的差(即,过大的传输容量)时,可以折衷该过量的传输容量以减少频谱泄漏。由于这个原因,MAC数据分组的传输限于中间部分中的多个子频带,即不使用最外侧的子频带,使得UL将经历低频谱泄漏。最外侧的子频带是处于传输线频带的最低和最高频率中的子频带。该实施例可以专用于频分双工通信。此外,未发送MAC数据分组的最外侧的子频带可以是最接近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保护频带的频带(多个)。
根据实施例,第一组MAC数据分组属于具有第一误码率要求的第一数据流,第二组MAC数据分组属于具有不同于第一误码率要求的第二误码率要求的第二数据流,还包括:基于第一和第二误码率要求,将MAC数据分组的数据比特分配给多个子带,并且其中,根据所述分配在多个子带中发送204MAC数据分组的数据比特。因此,可以分配不同组的MAC分组的比特,从而满足针对两个数据流的不同误码率要求。根据一个实施例,在基本单元中存在MAC调度器,其调度导向第一UE的第一数据流的MAC数据分组和导向第二UE的第二数据流的MAC数据分组。在第一和第二数据流与不同运营商相关联的情况下,可以存在用于第一和第二数据流的单独的MAC调度器。
根据另一实施例,第一数据流可以与关联于第一运营商的UE关联,第二数据流可以与关联于第二运营商的UE关联。第一和第二数据流的MAC数据分组的数据比特的分配可以基于第一和第二运营商,例如为不同运营商实现数据流的公平处理。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接收的MAC数据分组的调制包括MAC数据分组的多载波调制,例如离散多音调制(DMT)。多载波调制的MAC数据分组可以称为MCMC数据分组。DMT是一种类似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但比OFDM更适合于有线传输线的调制方法,OFDM则更适合于无线传输。多载波调制为在有线传输线上传送实值基带时域信号(例如MAC数据分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根据图5所示的另一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编码201MAC数据分组。此外,发送204包括发送所调制和编码的MAC数据分组。编码步骤201通常在调制步骤之前执行。编码和调制也可以作为编码-调制(即组合编码和调制)来执行。它可以在带宽受限的信道上具有优势,并且已经用于例如数字用户线路(DSL)传输。一种这样的已知类型是网格编码调制(Trellis-coded modulation)。编码之后通常是加扰步骤,在加扰步骤中加扰编码的MAC数据分组的数据比特。
图8,结合图4,示出了另一方面,其中提供了一种由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系统200的远程单元220执行的方法。基站系统还包括经由有线传输线225连接到远程单元220的基本单元230,远程单元被布置用于向无线通信设备240无线地发送信号。所述方法包括:在传输线上从基本单元接收302所调制的MAC数据分组,MAC数据分组被调制到传输线的频带的多个子频带上;解调304所接收的MAC数据分组;以及将所解调的MAC数据分组作为射频信号无线地发送306到无线设备240。
在解调以及可能的解码和加扰传输线上接收的分组之后,远程单元可以根据MAC调度决策来编码和调制所述分组的比特,即执行传统的LTE基带和RF处理。执行该操作以便能够将所接收的MAC数据分组作为射频信号来发送。注意,由远程单元执行的MAC分组的比特的解调(和可能的解码)是用于由基本单元对传输线的子带执行的调制(和可能的编码),而不是用于射频传输,即数据第一次被调制以便在传输线上传输,第二次被调制以便作为RF信号无线传输到无线设备。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接收302的所调制的MAC数据分组也被编码,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解码所接收的MAC数据分组。
根据另一实施例,第一组MAC数据分组属于第一数据流,第二组MAC数据分组属于第二数据流。此外,第一数据流的MAC数据分组和第二数据流的MAC数据分组在传输线上被时间交织和/或频率交织地接收302。
根据另一实施例,接收根据传输线的各个子带的最大传输容量分配给多个子带的MAC数据分组的数据比特,并且其中,远程单元当接收MAC数据分组时知道MAC数据分组的数据比特到多个子带的分配。调度器处的自适应分配的设置(即,数据到不同子带的映射)例如在估计不同子带的最大传输容量之后被从基本单元传送到远程单元。由于传输线上的通信条件相当静态,不同子带上的最大传输容量可以在安装期间测量并且可能在维护期间得到改善,因此在发送正常数据业务之前可以使远程单元知道自适应映射的设置。备选地,可以使用单独的比特率控制信道来传送设置。根据一个实施例,对于给定的误码率要求,MAC数据分组根据各个子带的最大传输容量被分配给多个子带。对于不同的MAC数据流,误码率要求可能不同。
根据图9所示的另一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得314各个子带的最大传输容量,并且向基本单元发送316关于各个子带上的所测量的最大传输容量的信息。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从基本单元接收312信号。此外,获得314最大传输容量包括测量所接收的信号上的各个子带上的SINR。此外,发送316最大传输容量的信息包括向基本单元发送各个子带上的所测量的SINR的信息。从基本单元接收的信号可以是导频信号或导频序列。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从基本单元接收312CQI请求。此外,获得314最大传输容量包括从所接收的CQI请求中获得CQI值,以及将所获得的CQI值转换为各个子带的最大传输容量的信息。CQI值可以从位于远程单元附近的一个或多个UE获得,或者在远程单元中从专用UE模拟功能中获得。因此,已经存在的LTE信令可以被重用以用于测量传输容量。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组MAC数据分组属于具有第一误码率要求的第一数据流,第二组MAC数据分组属于具有不同于第一误码率要求的第二误码率要求的第二数据流。此外,基于第一和第二误码率要求,将所接收的MAC数据分组的数据比特分配给多个子带,并且根据分配在多个子带中接收302MAC数据分组的数据比特。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接收的所调制的MAC数据分组是多载波调制的MAC数据分组,例如DMT调制的MAC数据分组。
根据另一实施例,提议划分基站的当前位于基本单元中的LTE架构,使得用于处理LTE PHY层的架构位于远程单元中,而用于处理MAC层的架构和相关的较高层位于基本单元中。由此,能够增强经由诸如双绞铜线的有线传输线的LTE无线信号的传输速率。在这样做时,可以利用高效的数字通信技术在有线传输线上进行传输。此外,对成本敏感的远程单元不需要实现计算复杂的MAC调度器和更高层,它们在用于处理MAC层的架构和可能的更高层也将位于远程单元处的情况下是所需要的。此外,与将LTE编码/解码功能放置在基本单元处相比,可以将已经包含调制/解调功能和编码/解码功能的LTE基带芯片集成在远程单元中,同时最小化对有线传输线(也称为前传)的比特率要求。当LTE架构被以这种方式移动时,基本单元将在下行链路中通过前传向远程单元发送所调制的MAC数据分组,并且远程单元将能够接收和解调所接收的MAC数据分组。此外,这种功能划分使得多个LTE运营商能够共享基站系统而不放弃他们自己的MAC调度器实现,因为PHY LTE层在远程单元中实现,因此经由前传从MAC层获取传输块作为输入。对所提出的划分的略微修改是将LTE编码器/解码器放置在基本单元中以进一步降低远程单元的复杂性,但是这将增加对前传的容量要求,因此这种划分被认为是不太有利的。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议利用过剩的前传容量来支持多个小区和/或多个运营商在同一前传而非频分双工(FDD)上采用回声消除前传系统(echo cancelled fronthaulsystem),回声消除前传系统具有共享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频带以及增加的用于前传子载波的调制大小。更具体地,可以在前传子载波之间交织来自多个小区/运营商的数据流,以在前传传输频带内的良好/不良子载波上均匀且公平地分布数据。这也使得能够在前传上区分具有例如不同误码率要求的多个服务/小区,例如移动宽带和关键机器型服务的同时前传传输。
根据另一实施例,对于仅支持FDD的前传系统,提议自适应地将LTE信号(多个)/MAC数据分组分配给导致较少频谱泄漏并因此避免产生强干扰的子载波。这可以在前传容量过剩时执行,以便折衷过剩的前传容量以减少频谱泄漏干扰。
本发明实施例即将到来的驱动力是知道现有技术基站系统不能有效使用基站系统的前传的真实容量。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实现的比特率。在图10中,示出了具有针对FDD情况计算的理论容量的200m CAT5的SNR的曲线图。可以看出,实现了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两者的理论容量为638Mbit/s。与图3的给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200Mbit/s比特率的现有技术情况的比较表明了如果使用另一解决方案而不是现有技术,则容量可以大得多。
下文描述无线点系统(RDS)。然而,该描述也可适用于如图4所述的任何其他分布式基站系统。在图11(下行链路情况)和图12(上行链路情况)中,所示框图关注于所提出的对数字RDS中LTE功能的地理划分。更具体地,LTE MAC调度器402驻留在DU/IRU 400中,并且基于例如信道状态信息(CSI)、服务质量要求和缓冲区大小(此处仅提及一些典型的调度输入变量)决定如何调度连接到无线点420的天线428的UE1-UEu中每个UE的MAC数据分组。调度器根据空间复用的类型MIMO输出每个UE 404、406的一个或两个传输块(TB)。为了简化描述但不损失太多普遍性,假设从调度器为每个UE分配了一个TB。调度器还决定每个用户u的LTE子载波的数量,其中u=1、2、...、U,以及决定MCSu。这种类型的调度信息可以经由具有相当低比特率的带内或单独的控制信道发送到无线点。利用U个UE,LTE调度器按照TTI为每个相应UE分配具有b1、b2、...、bU个信息比特的TB。因此,每个TTI的LTE信息比特的总数是其被视为前传通信系统的一个输入比特帧。应当注意,U是通常可以覆盖多个小区的前传信道上被调度的UE的总数。图11的IRU还具有映射器407和调制器408,映射器407接收不同UE TB的数据并将比特映射或分配给前传信道410的不同子频带,调制器408在数据通过前传信道410被发送到无线点420之前根据映射将数据调制到不同子频率上。无线点420包括解调所接收的数据的解调器422、根据映射来解映射数据的解映射器424以及将要被无线传输的数据编码和调制成RF频率的LTE编码器和调制器426。此外,要使用的映射412BDL被传递到映射器和解映射器,以使得它们使用相同的映射/解映射码。映射412可以预先存储在DU/IRU和无线点处或者在DU或无线点之一处予以测量并在DU和无线点之间传递。
对于如图12所示的上行链路方向,以与下行链路类似的方式处理在天线428处针对不同UE接收的信号,但是,数据当然从无线点的天线428经由LTE解调器和解码器466、映射器464、调制器发送并进一步经由前传信道410发送到IRU 400,LTE解调器和解码器466解调和解码所接收的RF频率数据,映射器464将比特映射到子频率,调制器将比特调制到不同子频率。IRU具有解调器448和解映射器447,解调器448接收来自前传信道的数据并解调数据,解映射器447根据预先存储或测量的上行链路映射452BUL对数据进行解映射并将数据分类成TB数据流444、446,TB数据流444、446被发送给更高层功能442以用于更高层处理。
在另一实施例中,图11和12的U个UE可以属于不同运营商和/或不同小区。这种概括在图13中通过侧重于下行链路情况的DU/IRU的框图示出。然而,该实施例将以类似的方式用于上行链路。本文中DU/IRU具有两个不同的LTE MAC调度器,即,A 482和B 484,它们可以属于不同运营商。可以看出,不同调度器的UE的数据流被映射并调制到同一前传信道上。应当注意,LTE MAC调度器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位于其中框图仅包含对应的接口功能的DU/IRU之外。
图14a示出了下行链路中在DU/IRU中使用的图11的自适应映射器单元407的更详细的框图。图14b以类似的方式示出了上行链路中在DU/IRU中使用的自适应解映射器单元447的更详细的框图。相应的映射器/解映射器包括用于前向纠错(FEC)的自适应星座映射/解映射502/512装置,例如块或卷积编码器/解码器,以及串行到并行S/P功能以及反之P/S。图14a的映射器还包括逆傅立叶变换(IFFT)单元和循环前缀(CP)单元。图14b的解映射器还包括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单元和频域均衡器,即FEQ单元,以及循环前缀(CP)单元。FEC解码器被布置用于解码和纠错。图14a的FEC编码增加了开销,因此将总比特数增加到 其中R是FEC的码率。FEC编码器的输出比特流表示为C={c(1)c(2)…c(M)},其又是自适应映射器的输入。
自适应子载波映射/解映射。图11和图14a中DU/IRU的自适应映射器407/502的任务是针对每个TTI将入站比特C={c(1)c(2)…c(M)}指派或分配到前传系统中的K个子载波。基于对前传信道上每个子载波的最大支持比特的测量,可以根据要实现的目标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映射。更具体地,根据以下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折衷DL/UL容量以减少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的频谱泄漏或串扰干扰的影响。解映射器447、512基本上执行逆操作,即,它将K个前传子载波上接收的比特映射到被输入到前传接收机的FEC解码器的比特流{c(1)c(2)…c(M)}。
图15a和15b中分别示出了如何在下行链路中执行映射/解映射的示例性规则。图15a示出了在IRU处在下行链路中进行自适应星座映射的示例,而图15b示出了在无线点中对由图15a中的IRU映射的数据进行解映射的相同示例。规则由比特矢量确定,该比特矢量包含所考虑的频带(即,下行链路/上行链路频带)的前传上每个子载波的所支持的比特数。因此,对于下行链路存在一个比特矢量BDL(k),对于上行链路存在一个比特矢量BUL(k)。在图15a中,比特矢量确定前两个比特c(1)和c(2)将定义一个要分配子载波索引1的4QAM符号,即一个音,以及比特c(3)-c(6)定义要分配子载波索引2的16QAM符号,即另一个音。尽管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常可以具有不同数量的子载波,但是为了简化标示,假设两个频带中有K个子载波。在文档中进一步公开一种用于获得BDL(k)和BUL(k)的方法。应注意,LTE子载波的数量不一定与前传信道上的子载波的数量相同。
本文考虑的前传FDD或回声消除(即,重叠的DL和UL频带)的系统包括例如双绞线电缆的有线媒体、以及布置在电缆的两侧(即在IRU/DU和无线点两者处)的多载波发射机和接收机,其利用了传统的离散多音(DMT)调制/解调技术。回顾一下,DMT类似于OFDM,但更适合于允许传送实值低通信号即不是带通信号的有线媒体。更具体地,前传发射机的主要部件,见图14a,包括例如FEC的编码器、星座映射器和IFFT,而前传接收机,见图14b,包括对应的功能,即FFT、频域均衡(FEQ)、星座解映射器和解码器(FEC)。由于所考虑的CAT5或6双绞线电缆的信道脉冲响应比使用的循环前缀(CP)短,FEQ便已足够。在下行链路中,见例如图11,LTE信息比特是到前传发射机的输入,并且经由前传信道被发送到驻留在无线点中的前传接收机。前传接收机对比特进行解调和解映射,并在RF转换之前将FEC解码的LTE信息比特发送到LTE编码器和调制器,以便在天线(多个)上发射。
在下文中,描述了用于在具有自适应可靠性和容量的前传系统上交织小区流数据的实施例。对于所考虑的场景以及如图13所示,可以利用前传上的过剩容量,在同一前传而非利用回声消除前传系统的现有技术的基于FDD的系统上支持多个小区,回声消除前传系统具有共享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频带以及增加的用于前传子载波的调制大小。图16a示出了为每个小区分配前传的特定频带的场景。在图16a中,bM表示比特负载,其中M是支持的最大比特数。较低频率(音索引)上的比特负载可能更高,因为较低频率的SNR较高。然而,当每个小区被分配一个频带时,可能的情况是由于例如前传电缆中的噪声事件导致的SNR降低,一个小区几乎失去其所有容量。这种情况在图16b中示出,由于前传电缆中的噪声事件在小区2的传输频率处降低SNR,导致小区2不能维持其服务。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前传子载波之间交织来自多个小区的数据流,以在传输频带内的良好/不良子载波上均匀且公平地分布数据。由此可以避免如图16b中的情况。此外,在频域中交织由一个DU/IRU服务的小区使得当小区属于不同运营商时容易管理不同的小区。每个小区和运营商将在频域中被分配特定的前传频带规划,这些规划应该具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线路条件的能力。图17a中示出了将不同小区交织到前传子载波的示例。如图17a所示,交织小区以便为小区1分配子载波索引t1、t4、t7,为小区2分配子载波索引t2、t5、t8,为小区3分配子载波索引t3、t6、t9。图17b示出了交织小区分配的实施例如何使得继续操作图17a的三个小区成为可能,即使前传的频谱的某些部分(t2,t3)被切出(notched out)。作为交织的另一例子,来自小区1和2(c1和c2)(出于简化,本文仅考虑两个小区)的多个小区数据流在前传发射机处的联合编码(FEC)和调制之前被交织为{c1(1),c2(1),c1(2),c2(2),c1(3),c2(3),...}。在前传接收机中发生逆操作。
在另一交织实施例中,首先例如通过调整FEC中的码率R对来自小区1和2(c1和c2)的多个小区数据流进行单独编码,以考虑到特定于小区的FEC强度。后者对于支持例如关键机器型通信(MTC)的小区特别重要,其中端到端块误码率(BLER)可能比正常数据严格6个数量级(例如,支持10-9而不是10-3的BLER)。同时,除非空中接口上需要,否则不需要在前传上支持如此高的可靠性。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小区流(c1或c2)内应用多个前传FEC以支持小区内的各种可靠性要求。对于后两种情况,两个编码流在调制前被进一步交织。在又一实施例中,根据比特负载矢量,将所述两个编码流定义为子载波特定QAM调制的实部/虚部。
根据如图18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估计前传信道的容量余量。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计算前传容量余量来检查/验证前传容量可以支持LTE调度业务。该余量(例如标量值(scalarvalue))可用于通知运营商关于例如前传支持的LTE容量扩展潜力。
根据该实施例,作为第一步,估计在前传上每个子载波可以发送的最大比特数。所估计的每个子载波的比特数进一步被称为比特矢量,可以对下行链路BDL(k)进行一次估计,对上行链路BUL(k)进行一次估计,其中k是编号为k=1、2、...、K的子载波。可以根据本文档下文进一步描述的实施例来获得比特矢量,尽管如果前传信道自上次获得值以来没有显著变化则可以使用已经预先存储的值。因此,下行链路前传信道上的最大支持容量,即每TTI的比特数,被计算532为并且针对上行链路采用类似的方式。
其次,例如LTE调度器的运营商的管理系统534通知LTE调度器536,以经由控制命令或通过连接物理/测试UE来发布最大业务分配,即具有最大同时连接的UE的最大传输块(TB),使得该调度器发布最大业务负载。第三,总前传业务被计算538为其中R是前传发射机/接收机使用的FEC码率。第四,下行链路和对应上行链路容量余量被估计540为Δ=Bmax-Btot,并且所得到的容量余量可以在运营商的管理系统中被发送和呈现,以用于网络的进一步分析/规划。计算538、估计540和计算532可以由布置在DU/RRU中的处理器执行。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考虑的前传系统可以具有用于在信道的接收机侧获得(例如,测量)在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前传信道上每个子载波支持的比特数的功能,即用于获得比特矢量BDL或BUL的功能。获得的信息(BDL(k)或BUL(k))存储在接收机侧,即在下行链路中的远程节点处,并在数据传输期间经由带内控制信道或在管理系统发出的特殊测试阶段期间使用全信道带宽被发送到发射机侧,即DL中的DU/IRU。后者通常首选在安装、维护或前传上没有数据的期间。在下文中,根据两个实施例描述了两种获得所寻求的比特矢量的方法。
根据第一实施例,前传发射机(在DL中的DU/RRU中)发送接收机(在DL中的远程节点中)用于测量每个子载波的接收机SINR的导频信号,所述导频信号可以是已知的。如果所考虑的前传使用FDD,则重要的可以是反向同时发送随机数据,而在另一频带中发送导频信号,以便捕获从一个传输频带到另一频带中的频谱泄漏。可以将接收机SINR值转换为具有在前传信道上每个子载波的最大支持比特数的矢量,通常假设一些固定的噪声余量,例如6dB。对于子载波k=1、2、...、K处的下行链路频带,所述比特矢量由BDL(k)表示。类似地,BUL(k)表示上行链路频带。如前所述,K是所考虑频带的子载波总数。
根据第二实施例,信道质量指示符(CQI)请求可以以最大频率分辨率发布给靠近无线点连接的UE,即具有低路径损耗的UE。CQI请求可以由运营商通过管理系统发布。实际中,运营商可以简单地将一个或多个UE放置在无线点天线附近。备选地,无线点可以具有模仿接收CQI请求并响应CQI请求的UE的内置功能。在任一情况下,如此获得的CQI值可以近似地转换为BDL(k)。如前所述,假设前传系统的接收机侧也执行该转换并存储BDL(k)(对于下行链路情况),因为在对应的解映射器中需要该信息。对上行链路执行类似的过程。还假设另一频带中的发射机在CQI测量期间发送随机数据以便捕获逼真的噪声环境。今天,所支持的CQI测量是针对无线通信而不是前传测量而定制的,因此频率分辨率和所报告的MCS范围对于前传情况并不理想。然而,通过3GPP标准的较小扩展以便还支持利用子载波分辨率或子载波块或BDL(k)来报告SINR测量,这对于前传系统可以变得更准确。
在根据上述实施例估计的DL/UL容量余量大于零的情况下,根据一个实施例,可以折衷容量余量以减轻所考虑的FDD前传系统上的UL和DL频带之间的泄漏。备选地,下面描述的实施例可用于支持更廉价的对FDD滤波器的要求不那么严格的无线点硬件。
为了简化以下描述,考虑使用其细节在图19的流程图中示出的方法/方案来减少从DL到UL频带的泄漏。可以使用类似的方法来减少从UL到DL频带的泄漏,并且直接遵循该方法。
在图19中,假设UL频带位于DL频带的频率之下,并且两个频带各自包含K个子载波。图19的方法开始于获得562比特矢量BDL(k)和BUL(k),k=1、2、...、K,即获得前传的每个子载波的传输容量并将单独的传输容量加到总的前传传输容量。此后,获得564最大DU/IRU调度器传输容量的估计,并且基于总的前传传输容量和调度器传输容量之间的差来计算566下行链路容量余量。如果存在容量余量568,通过设置570BDL(k)=0(对于k=1、2、...、kstart-1)来禁用对DL频带中的泄漏有贡献的突出子载波。这里(kstart-1)是DL频带下部中的最后一个子载波索引,其对UL接收的泄漏干扰有显著贡献。根据一个实施例,在图19中用虚线标记,所述方法可以通过设置例如kstart=1或2开始,然后重复获得572BUL(k)以获得更新后的(新)B'UL(k)。如果现在B'UL(k)和BUL(k)之间的差大于某个阈值(574),则该过程从计算DL容量余量(通过将kstart递增1)来迭代(569)。当没有观察到B'UL(k)有显著改善时,该过程停止并且已经找到了用于下行链路频带的kstart索引,其以减小下行链路容量余量(即下行链路带宽)为代价来最小化频谱泄漏。在图19所示的示例中,k表示子载波索引,在DL和UL中都采用总共K个子载波,θ1和θ2是设计参数,即阈值。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从568进行的方法,容量余量必须高于容量余量阈值θ1。在另一实施例中,仅当比特矢量已经改善超过第二阈值θ2时,才可以迭代该方法。
通过上述方法中的至少一些,能够在远程单元和基本单元之间在地理上划分LTE功能,使得LTE PHY层在远程单元中实现,而MAC层和可能的更高层在基本单元中实现。这使得数字基站系统解决方案成为可能,例如具有相对的成本效益同时支持多运营商共享远程单元的RDS。上述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些更好地利用前传介质的容量。此外,由于一些实施例,能够利用前传上的过剩容量,从而能够支持和部署更多小区。此外,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传解决方案,其同时支持对空中接口的广泛的可靠性要求。此外,一些实施例实现了高效的调制/解调,其提供了能够折衷前传上的过剩容量以减轻频谱泄漏的比特负载。此外,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缝解决方案,其允许在不改变无线接入标准例如3GPP LTE的情况下传输LTE信号。此外,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安装/维护阶段期间利用3GPP LTE标准的解决方案,所述3GPP LTE标准提供实时现场测量以支持所提出的解决方案。
图20,结合图4,示出了可在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系统200中操作的基本单元230,所述基站系统还包括经由有线传输线225连接到基本单元230的远程单元220,所述远程单元被布置用于将从所述基本单元接收的信号无线地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240。所述基本单元230包括处理器603和存储器604。所述存储器包含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由此基本单元230可用于将所接收的媒体访问控制(MAC)数据分组调制到所述传输线的频带的多个子频带上,并在所述传输线上向所述远程单元发送所调制的MAC数据分组。
根据实施例,第一组MAC数据分组属于第一数据流,第二组MAC数据分组属于第二数据流。此外,所述基本单元用于在所述传输线上向所述远程单元时间交织和/或频率交织地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所述MAC数据分组和所述第二数据流的所述MAC数据分组。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基本单元还可用于:获得所述传输线的所述子带的最大传输容量的估计,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子带的最大传输容量的估计,将所述MAC数据分组的数据比特分配给所述多个子带,以及根据所述分配,在所述多个子带中发送所述MAC数据分组的所述数据比特。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基本单元可用于根据从所述远程单元接收的信息,获得所述子带的所述最大传输容量的估计。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基本单元还可用于:获得所述传输线上的所述子带的最大传输容量的估计;获得最大调度器传输容量的估计,所述调度器传输容量对应于可能在所述传输线上从所述基本单元的调度器发送的比特数;以及估计所获得的最大传输容量与所述最大调度器传输容量之间的差。
根据另一实施例,第一组MAC数据分组属于具有第一误码率要求的第一数据流,第二组MAC数据分组属于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误码率要求的第二误码率要求的第二数据流。所述基本单元还可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误码率要求,将所述MAC数据分组的数据比特分配给所述多个子带,并且用于根据所述分配在所述多个子带中发送所述MAC数据分组的数据比特。
根据其他实施例,基本单元230还可以包括通信单元602,其可以被视为包括用于通过有线传输线从和/或向远程单元以及从/向基站系统外部的无线网络100中的其他节点进行通信的传统装置。所述处理器603可执行的指令可以被布置为例如存储在所述存储器604中的计算机程序605。处理器603和存储器604可以布置在子装置601中。子装置601可以是微处理器和适当的软件以及因此的存储设备、可编程逻辑器件(PLD)或被配置为执行上述动作和/或方法的其他电子组件(多个)/处理电路(多个)。
计算机程序605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代码装置,当在基本单元230中运行时,该计算机可读代码装置使基本单元执行在基本单元的任何所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步骤。计算机程序605可以由可连接到处理器603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承载。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是存储器604。存储器604可以被实现为例如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或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此外,计算机程序可以由单独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CD、DVD或闪存)承载,程序可以从该计算机可读介质下载到存储器604中。备选地,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服务器上或连接到基本单元可通过通信单元602访问的通信网络的任何其他实体。然后可以将计算机程序从服务器下载到存储器604中。
图21,结合图4,描述了可在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系统200中操作的基本单元230的实施例,所述基站系统还包括经由有线传输线225连接到基本单元230的远程单元220,远程单元220被布置用于向无线通信设备240无线地发送从所述基本单元接收的信号。基本单元230包括调制模块702,其用于将所接收的媒体访问控制(MAC)数据分组调制到所述传输线的频带的多个子频带上,以及发送模块704,其用于在所述传输线上向所述远程单元发送所调制的MAC数据分组。基本单元230还可以包括类似于图20的通信单元的通信单元602。
图22,结合4,描述了可在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系统200中操作的远程单元220,所述基站系统还包括经由有线传输线连接到远程单元230的基本单元220。远程单元220被布置用于向无线通信设备240无线地发送信号。远程单元220包括处理器803和存储器804。存储器包含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由此远程单元220可用于:在所述传输线上从所述基本单元接收所调制的媒体访问控制(MAC)数据分组,所述MAC数据分组被调制到所述传输线的频带的多个子频带上;解调所接收的MAC数据分组;以及将所解调的MAC数据分组作为射频信号无线地发送到无线设备240。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组MAC数据分组属于第一数据流,第二组MAC数据分组属于第二数据流。此外,所述远程单元用于在所述传输线上时间交织和/或频率交织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所述MAC数据分组和所述第二数据流的所述MAC数据分组。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远程单元可用于接收根据所述传输线的各个所述子带的最大传输容量分配给所述多个子带的所述MAC数据分组的数据比特。此外,所述远程单元在接收所述MAC数据分组时知道所述MAC数据分组的所述数据比特到所述多个子带的分配。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远程单元还可用于获得各个所述子带的所述最大传输容量,以及将关于各个所述子带上的所测量的最大传输容量的信息发送到所述基本单元。
根据另一实施例,第一组MAC数据分组属于具有第一误码率要求的第一数据流,第二组MAC数据分组属于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误码率要求的第二误码率要求的第二数据流。所述远程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误码率要求,将所接收的MAC数据分组的数据比特分配给所述多个子带,并用于根据所述分配在所述多个子带中接收所述MAC数据分组的所述数据比特。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接收的所调制的MAC数据分组是多载波调制的MAC数据分组,例如DMT调制的MAC数据分组。
根据其他实施例,远程单元220还可以包括通信单元802,其可以被视为包括用于从和向UE无线通信以及用于经由有线线路向基本单元通信的传统装置。通信单元802可以包括用于发送无线信号的发送单元和用于接收无线信号的接收单元。可由所述处理器803执行的指令可以被布置为例如存储在所述存储器804中的计算机程序805。处理器803和存储器804可以被布置在子装置801中。子装置801可以是微处理器和适当的软件和因此的存储设备、可编程逻辑器件(PLD)或被配置为执行上述动作和/或方法的其他电子器件(多个)/处理电路(多个)。
图23,结合图4,描述了可在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系统200中操作的远程单元220,所述基站系统还包括经由有线传输线连接到远程单元230的基本单元220,远程单元220被布置用于向无线通信设备240无线地发送信号。远程单元220包括:接收模块902,用于在所述传输线上从所述基本单元接收所调制的MAC数据分组,所述MAC数据分组被调制到所述传输线的频带的多个子频带上;解调模块904,用于解调所接收的MAC数据分组;以及发送模块906,用于将所解调的MAC数据分组作为射频信号无线地发送到无线设备240。远程单元220还可以包括类似于图22的通信单元802的通信单元802。
计算机程序805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代码装置,其在远程单元220中运行时使远程单元执行在远程单元的任何所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步骤。计算机程序805可以由可连接到处理器803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承载。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是存储器804。存储器804可以被实现为例如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或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此外,计算机程序可以由单独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CD、DVD或闪存)承载,程序可以从该计算机可读介质下载到存储器804中。备选地,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服务器上或连接到远程单元可经由通信单元802访问的通信网络的任何其他实体上。然后可以将计算机程序从服务器下载到存储器804中。
尽管上面的描述包含多个特征,但是它们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本文描述的概念的范围,而是仅仅提供所描述的概念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应当理解,当前描述的概念的范围完全涵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能变得显而易见的其他实施例,并且因此不限制当前描述的概念的范围。除非明确说明,否则对单数形式的元素的引用并不旨在表示“一个且仅一个”,而是“一个或多个”。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上述实施例的元素的所有结构和功能等同物通过引用明确地并入本文,并且旨在由本文涵盖。此外,装置或方法不必解决当前描述的概念所寻求解决的每个问题,因为其将由此被涵盖。

Claims (38)

1.一种由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系统(200)的基本单元(230)执行的方法,所述基站系统还包括经由有线传输线(225)连接到所述基本单元(230)的远程单元(220),所述远程单元(220)被布置用于向无线通信设备(240)无线地发送信号,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接收的媒体访问控制MAC数据分组调制(202)到所述传输线的频带的多个子频带上,以及
在所述传输线上向所述远程单元发送(204)所调制的MAC数据分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组所述MAC数据分组属于第一数据流,第二组所述MAC数据分组属于第二数据流,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所述MAC数据分组和所述第二数据流的所述MAC数据分组在所述传输线上被时间交织和/或频率交织地发送(204)到所述远程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获得(208)所述传输线的所述子带的最大传输容量的估计,以及
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子带的最大传输容量的估计,将所述MAC数据分组的数据比特分配(210)给所述多个子带,
并且其中,根据所述分配在所述多个子带中发送(204)所述MAC数据分组的所述数据比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子带的所述最大传输容量的所述估计从自所述远程单元接收的信息中获得(20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子带上向所述远程单元发送(206)信号,并且其中,自所述远程单元接收的所述信息包括在所发送的信号上测量的信噪比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远程单元发送(206)信道质量指示符CQI请求,并且其中,最大传输容量的估计的自所述远程单元接收的所述信息源自所述CQI请求的CQI值的转换。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获得(214)所述传输线上的所述子带的最大传输容量的估计;
获得(216)最大调度器传输容量的估计,所述调度器传输容量对应于可能在所述传输线上从所述基本单元的调度器发送的比特数;
估计(218)所获得的最大传输容量与所述最大调度器传输容量之间的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估计(218)的最大传输容量与来自调度器的最大比特数之间的差,所调制的MAC数据分组在所述传输线上在除了最外侧子频带之外的所述多个子频带处被发送(204)到所述远程单元。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组所述MAC数据分组属于具有第一误码率要求的第一数据流,第二组所述MAC数据分组属于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误码率要求的第二误码率要求的第二数据流,还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误码率要求,将所述MAC数据分组的数据比特分配给所述多个子带,并且其中,根据所述分配在所述多个子带中发送(204)所述MAC数据分组的数据比特。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接收的MAC数据分组的调制包括所述MAC数据分组的多载波调制,例如离散多音DMT调制。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编码(201)所述MAC数据分组,并且其中,所述发送(204)包括发送所调制和编码的MAC数据分组。
12.一种由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系统(200)的远程单元(220)执行的方法,所述基站系统还包括经由有线传输线(225)连接到所述远程单元(220)的基本单元(230),所述远程单元被布置用于向无线通信设备(240)无线地发送信号,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传输线上从所述基本单元接收(302)所调制的媒体访问控制MAC数据分组,所述MAC数据分组被调制到所述传输线的频带的多个子频带上;
解调(304)所接收的MAC数据分组;以及
将所解调的MAC数据分组作为射频信号无线地发送(306)到无线设备(24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接收(302)的所调制的MAC数据分组也被编码,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解码所接收的MAC数据分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组所述MAC数据分组属于第一数据流,第二组所述MAC数据分组属于第二数据流,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所述MAC数据分组和所述第二数据流的所述MAC数据分组在所述传输线上被时间交织和/或频率交织地接收(302)。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根据所述传输线的各个所述子带的最大传输容量分配给所述多个子带的所述MAC数据分组的数据比特,并且其中,所述远程单元在接收所述MAC数据分组时知道所述MAC数据分组的所述数据比特到所述多个子带的分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获得(314)各个所述子带的所述最大传输容量;
将关于各个所述子带上的所测量的最大传输容量的信息发送(316)到所述基本单元。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基本单元接收(312)信号,并且其中,所述获得(314)最大传输容量包括测量所接收的信号上的各个所述子带上的SINR,并且其中,所述发送(316)最大传输容量的信息包括将各个所述子带上的所测量的SINR的信息发送到所述基本单元。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基本单元接收(312)信道质量指示符CQI请求,并且其中,所述获得(314)最大传输容量包括:从所接收的CQI请求中获得CQI值,以及将所获得的CQI值转换为各个所述子带的最大传输容量的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2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组所述MAC数据分组属于具有第一误码率要求的第一数据流,第二组所述MAC数据分组属于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误码率要求的第二误码率要求的第二数据流,其中基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误码率要求,所接收的MAC数据分组的数据比特被分配给所述多个子带,并且其中,根据所述分配在所述多个子带中接收(302)所述MAC数据分组的数据比特。
20.根据权利要求12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接收的所调制的MAC数据分组是多载波调制的MAC数据分组,例如DMT调制的MAC数据分组。
21.一种基本单元(230),能够在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系统(200)中操作,所述基站系统还包括经由有线传输线(225)连接到所述基本单元(230)的远程单元(220),所述远程单元(220)被布置用于将从所述基本单元接收的信号无线地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240),所述基本单元(230)包括处理器(603)和存储器(604),所述存储器包含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由此所述基本单元(230)能够用于:
将所接收的媒体访问控制MAC数据分组调制到所述传输线的频带的多个子频带上,以及
在所述传输线上向所述远程单元发送所调制的MAC数据分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本单元,其中第一组所述MAC数据分组属于第一数据流,第二组所述MAC数据分组属于第二数据流,并且其中所述基本单元用于在所述传输线上向所述远程单元时间交织和/或频率交织地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所述MAC数据分组和所述第二数据流的所述MAC数据分组。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基本单元,还可用于:
获得所述传输线的所述子带的最大传输容量的估计,
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子带的最大传输容量的估计,将所述MAC数据分组的数据比特分配给所述多个子带,以及
根据所述分配,在所述多个子带中发送所述MAC数据分组的所述数据比特。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基本单元,用于:根据从所述远程单元接收的信息,获得所述子带的所述最大传输容量的估计。
25.根据权利要求2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本单元,还可用于:
获得所述传输线上的所述子带的最大传输容量的估计;
获得最大调度器传输容量的估计,所述调度器传输容量对应于可能在所述传输线上从所述基本单元的调度器发送的比特数;以及
估计所获得的最大传输容量与所述最大调度器传输容量之间的差。
26.根据权利要求2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本单元,其中,第一组所述MAC数据分组属于具有第一误码率要求的第一数据流,第二组所述MAC数据分组属于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误码率要求的第二误码率要求的第二数据流,所述基本单元还可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误码率要求,将所述MAC数据分组的数据比特分配给所述多个子带,并且用于根据所述分配在所述多个子带中发送所述MAC数据分组的数据比特。
27.一种远程单元(220),能够在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系统(200)中操作,所述基站系统还包括经由有线传输线连接到所述远程单元(220)的基本单元(230),所述远程单元(220)被布置用于向无线通信设备(240)无线地发送信号,所述远程单元(220)包括处理器(803)和存储器(804),所述存储器包含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由此所述远程单元(220)能够用于:
在所述传输线上从所述基本单元接收所调制的媒体访问控制MAC数据分组,所述MAC数据分组被调制到所述传输线的频带的多个子频带上;
解调所接收的MAC数据分组;以及
将所解调的MAC数据分组作为射频信号无线地发送到无线设备(240)。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远程单元,其中,第一组所述MAC数据分组属于第一数据流,第二组所述MAC数据分组属于第二数据流,所述远程单元用于在所述传输线上时间交织和/或频率交织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所述MAC数据分组和所述第二数据流的所述MAC数据分组。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远程单元,用于:接收根据所述传输线的各个所述子带的最大传输容量分配给所述多个子带的所述MAC数据分组的数据比特,并且其中,所述远程单元在接收所述MAC数据分组时知道所述MAC数据分组的所述数据比特到所述多个子带的分配。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远程单元,还用于:
获得各个所述子带的所述最大传输容量;
将关于各个所述子带上的所测量的最大传输容量的信息发送到所述基本单元。
31.根据权利要求27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程单元,其中,第一组所述MAC数据分组属于具有第一误码率要求的第一数据流,第二组所述MAC数据分组属于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误码率要求的第二误码率要求的第二数据流,所述远程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误码率要求,将所接收的MAC数据分组的数据比特分配给所述多个子带,并用于根据所述分配在所述多个子带中接收所述MAC数据分组的所述数据比特。
32.根据权利要求27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程单元,其中,所接收的所调制的MAC数据分组是多载波调制的MAC数据分组,例如DMT调制的MAC数据分组。
33.一种计算机程序(605),包括计算机可读代码装置,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装置在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系统(200)的基本单元(230)中运行,所述基站系统还包括经由有线传输线(225)连接到所述基本单元(230)的远程单元(220),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装置当在所述基本单元中运行时使所述基本单元(230)执行以下步骤:
将所接收的媒体访问控制MAC数据分组调制到所述传输线的频带的多个子频带上,以及
在所述传输线上向所述远程单元发送所调制的MAC数据分组。
34.一种载体,包含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计算机程序(605),其中,所述载体是电信号、光信号、无线信号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之一。
35.一种计算机程序(805),包括计算机可读代码装置,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装置在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系统(200)的远程单元(220)中运行,所述基站系统还包括经由有线传输线(225)连接到所述远程单元(220)的基本单元(230),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装置当在所述远程单元中运行时使所述远程单元(220)执行以下步骤:
在所述传输线上从所述基本单元接收所调制的媒体访问控制MAC数据分组,所述MAC数据分组被调制到所述传输线的频带的多个子频带上;以及
解调所接收的MAC数据分组;以及
将所解调的MAC数据分组作为射频信号无线地发送到无线设备(240)。
36.一种载体,包含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计算机程序(805),其中,所述载体是电信号、光信号、无线信号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之一。
37.一种基本单元(230),能够在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系统(200)中操作,所述基站系统还包括经由有线传输线(225)连接到所述基本单元(230)的远程单元(220),所述远程单元(220)被布置用于将从所述基本单元接收的信号无线地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240),所述基本单元(230)包括:
调制模块(702),用于将所接收的媒体访问控制MAC数据分组调制到所述传输线的频带的多个子频带上,以及
发送模块(704),用于在所述传输线上向所述远程单元发送所调制的MAC数据分组。
38.一种远程单元(220),能够在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系统(200)中操作,所述基站系统还包括通过有线传输线连接到所述远程单元(230)的基本单元(220),所述远程单元(220)被布置用于向无线通信设备(240)无线地发送信号,所述远程单元(220)包括:
接收模块(902),用于在所述传输线上从所述基本单元接收所调制的MAC数据分组,所述MAC数据分组被调制到所述传输线的频带的多个子频带上;
解调模块(904),用于解调所接收的MAC数据分组;以及
发送模块(906),用于将所解调的MAC数据分组作为射频信号无线地发送到无线设备(240)。
CN201680083847.8A 2016-03-23 2016-03-23 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系统的方法、基本单元和远程单元 Active CN1088864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SE2016/050240 WO2017164782A1 (en) 2016-03-23 2016-03-23 Methods, base units and remote units of base station systems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6440A true CN108886440A (zh) 2018-11-23
CN108886440B CN108886440B (zh) 2021-10-08

Family

ID=55755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3847.8A Active CN108886440B (zh) 2016-03-23 2016-03-23 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系统的方法、基本单元和远程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56875B2 (zh)
EP (1) EP3433963B1 (zh)
CN (1) CN108886440B (zh)
WO (1) WO20171647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37540B2 (en) 2018-01-22 2020-04-2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ompression of radio signals with adaptive mapping
US10772074B2 (en) 2018-02-16 2020-09-0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on of reporting sub-band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s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US11284311B2 (en) * 2018-10-03 2022-03-22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adio access network small cell
KR102629072B1 (ko) * 2018-11-13 2024-01-2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재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3817487A1 (en) * 2019-11-04 2021-05-05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adio mac scheduling based on front-haul transport capacity constraints
JP7428518B2 (ja) * 2020-01-07 2024-02-06 パナソニック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親局装置、子局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US20230155860A1 (en) * 2020-04-22 2023-05-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figuring fronthaul link
CN114915980B (zh) * 2021-02-10 2023-08-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变频的5g室内多路基站信号覆盖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4664A (zh) * 2013-01-18 2014-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EP2996422A1 (en) * 2014-09-10 2016-03-16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coupling lte mac scheduling from subframe rate procedur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5876B1 (en) * 1998-04-07 2001-09-0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Test unit with programmable transmit timing fo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440399B2 (en) * 2004-12-22 2008-10-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ments
IT1398534B1 (it) * 2010-02-25 2013-03-01 Wisytech S R L Apparecchiatura per sistema di telecomunicazione a femtocelle.
CN103002501A (zh) * 2011-09-19 2013-03-2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中继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JP5921345B2 (ja) * 2012-01-13 2016-05-24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マルチチャネ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チャネル利用方法
EP3369266B1 (en) * 2015-10-28 2020-11-11 Politecnico di Milano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porting radio signals over copper cabl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4664A (zh) * 2013-01-18 2014-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EP2996422A1 (en) * 2014-09-10 2016-03-16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coupling lte mac scheduling from subframe rate procedures
CN105407533A (zh) * 2014-09-10 2016-03-16 思科技术公司 从子帧速率过程去耦合lte媒体访问控制调度的系统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AEDER ANDREAS ET: ""Towards flexible functional split for cloud-RAN networks"", 《2014 EUROPEAN CONFERENCE ON NETWORKS AND COMMUNICATIONS(EUCNC),IEEE》 *
NOKIA SIEMENS NETWORKS等: "R1-112711 "Cell aggregation: A unified approach to CoMP and carrier aggregation"" *
TELEFONICA S.A.: "RP-160255 "Next Generation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Transport Network""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28639A1 (en) 2020-01-23
WO2017164782A1 (en) 2017-09-28
CN108886440B (zh) 2021-10-08
US10756875B2 (en) 2020-08-25
EP3433963A1 (en) 2019-01-30
EP3433963B1 (en) 2020-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6440A (zh) 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系统的方法、基本单元和远程单元
KR100894142B1 (ko)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 시스템에서 무선리소스를 할당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A2614695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CN105531949B (zh) 增强下行ue特定解调参考信号以促进小区间干扰抑制的设备和方法
CN104782066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干扰感知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5075167B (zh) 用于控制无线电资源分配的基站和方法
CN101584141B (zh) Sc-fdma系统中的自适应调制与编码
KR100748911B1 (ko) 직교 주파수분할 다중접속 (ofdma) 셀룰러네트워크에 대한 매체 액세스 제어
KR100943572B1 (ko)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주파수재사용율을 고려한 적응적 부채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US8526529B2 (en) Radio access method for reduced PAPR
US793319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cheme
US7620370B2 (en)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point network with wireless backhaul
CN101073206B (zh) 宽带无线网络中用于切换天线和信道分配的方法和系统
JP5259639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基地局装置
US863443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bcarrier allocation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KR100834668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스케쥴링 장치 및 방법
CN101124795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受约束跳频
EP2052465A2 (en) Wimax access point network with backhaul technology
WO2006036053A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and estimating channel informatio in ofdm/ofdm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8886794A (zh) 共同相位误差和/或载波间干扰
WO200705298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CN105227285B (zh) 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KR20070034905A (ko)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주파수 자원 운용 장치및 방법
US82596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394227B (zh) 中继系统中的路由选择和子信道分配联合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