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74177A - 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74177A
CN108874177A CN201810552582.2A CN201810552582A CN108874177A CN 108874177 A CN108874177 A CN 108874177A CN 201810552582 A CN201810552582 A CN 201810552582A CN 108874177 A CN108874177 A CN 1088741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kinematic parameter
power consumption
mark
consumption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525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5258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7417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74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741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预设范围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其中,满足所述条件包括:所述运动参数表征的运动满足条件;如果所述运动参数满足条件,确定第二设备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设备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交互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第一设备如遥控器等控制器已经带有光标交互操作,用于实现对第二设备如电视、投影仪等设备的控制。通常用户使用第二设备观看片源时,第一设备静置后,光标会在第二设备上消失;第一设备运动时,光标会在第二设备上出现。
发明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在实际的场景中,经常在第二设备上显示用户非期望的光标。比如,观影中,第一设备被误碰;再比如,非主观人为因素如沙发晃动导致第一设备被移位,等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期望提供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及系统,至少能解决因第一设备误运动而导致在第二设备上显示用户非期望的标识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方法,包括:
获得预设范围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
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其中,满足所述条件包括:所述运动参数表征的运动满足条件;
如果所述运动参数满足条件,确定第二设备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的方法应用于所述第一设备;
获得预设范围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包括:在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处理器处于第一功耗状态时,由所述第一设备中传感器采集预设范围内的运动参数;
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包括:将所述第一处理器切换至第二功耗状态,并由处于所述第二功耗状态下的所述第一处理器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
其中,如果所述运动参数不满足条件,控制所述第一处理器由所述第二功耗状态切换成所述第一功耗状态;其中,第一功耗状态的功耗低于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的方法应用于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确定第二设备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包括: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显示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
其中,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时,包括: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使得所述第二设备能根据所述运动参数确定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的显示位置。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的方法应用于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确定第二设备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包括:
显示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
其中,显示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时,包括:
根据所述运动参数确定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的显示位置。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的方法应用于所述第二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确定第二设备不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切换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处理器由第二功耗状态切换成第一功耗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功耗状态的功耗低于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获得预设范围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包括:
获得预设时间段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
其中,所述预设时间段是以第一设备运动的起始时间为初始时间点;或者以所述起始时间对应的时间点之后的预定时间间隔为初始时间点;
或者
获得所述第一设备的多个位移坐标值;
根据所述多个位移坐标值中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用于表征所述运动参数的坐标集合。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包括:
基于所述运动参数确定出所述第一设备的运动曲线;
判断所述运动曲线是否满足预设筛选策略,如果满足,确定满足条件。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运动曲线是否满足预设筛选策略,包括:
基于所述曲线确定筛选参数;其中,所述筛选参数包括起点O、第一方向的基准值点P和第二方向的基准值点Q;
根据起点O、第一方向的基准值点P和第二方向的基准值点Q,判断是否能构建三角形;
当判定不能构建三角形时,判定不满足预设筛选策略。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运动曲线是否满足预设筛选策略,还包括:
当判定能构建三角形时,基于所构成的三角形确定预设角POQ的大小和/或P与Q间的距离;
若预设角POQ的大小大于预设角度值,和/或映射到预设距离区间的P与Q间的距离值大于预设距离值,则判定满足预设筛选策略;否则,判定不满足预设筛选策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得预设范围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其中,满足所述条件包括:所述运动参数表征的运动满足条件;
控制单元,用于如果所述运动参数满足条件,确定第二设备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处理器处于第一功耗状态时,获取由所述第一设备中传感器采集预设范围内的运动参数;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处理器切换至第二功耗状态,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通过处于所述第二功耗状态下的所述第一处理器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运动参数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处理器由所述第二功耗状态切换成所述第一功耗状态;其中,第一功耗状态的功耗低于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装置位于第一设备时,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显示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进一步地,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时,还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使得所述第二设备能根据所述运动参数确定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的显示位置。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装置位于第二设备时,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第二设备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时,控制显示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进一步地,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第二设备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时,根据所述运动参数确定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的显示位置。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装置位于第二设备时,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如果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第二设备不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切换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处理器由所述第二功耗状态切换成第一功耗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功耗状态的功耗低于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
获得预设时间段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
其中,所述预设时间段是以第一设备运动的起始时间为初始时间点;或者以所述起始时间对应的时间点之后的预定时间间隔为初始时间点;
或者
获得所述第一设备的多个位移坐标值;
根据所述多个位移坐标值中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用于表征所述运动参数的坐标集合。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运动参数确定出所述第一设备的运动曲线;判断所述运动曲线是否满足预设筛选策略,如果满足,确定满足条件。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
基于所述曲线确定筛选参数;其中,所述筛选参数包括起点O、第一方向的基准值点P和第二方向的基准值点Q;
根据起点O、第一方向的基准值点P和第二方向的基准值点Q,判断是否能构建三角形;
当判定不能构建三角形时,判定不满足预设筛选策略。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
当判定能构建三角形时,基于所构成的三角形确定预设角POQ的大小和/或P与Q间的距离;
若预设角POQ的大小大于预设角度值,和/或映射到预设距离区间的P与Q间的距离值大于预设距离值,则判定满足预设筛选策略;否则,判定不满足预设筛选策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系统,包括:
第一设备,至少用于控制标识的显示位置;
第二设备,用于显示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
显示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设备或所述第二设备,用于获得预设范围内所述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其中,满足所述条件包括:所述运动参数表征的运动满足条件;如果所述运动参数满足条件,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显示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设备时,所述显示装置还用于:如果所述运动参数不满足条件,若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处理器当前处于第二功耗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处理器由第二功耗状态切换成第一功耗状态;其中,第一功耗状态的功耗低于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位于所述第二设备时,所述显示装置还用于:如果确定第二设备不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切换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处理器由第二功耗状态切换成第一功耗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功耗状态的功耗低于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方法。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获得预设范围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其中,满足所述条件包括:所述运动参数表征的运动满足条件;如果所述运动参数满足条件,确定第二设备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如此,只有当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满足条件时,第二设备才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至少能识别出第一设备的运动是否是误运动,能解决因用户非期望运动而导致在第二设备上显示用户非期望的标识的问题。这样,也避免了因第一设备的误运动而在第二设备上仍显示用户非期望的标识的问题,进而也有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三;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申请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方法、装置及系统的以下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设备包括但不限定于遥控器等带有光标交互操作的设备,所涉及的第二设备包括但不限定于电视、投影仪、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手机等支持光标交互操作的设备。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显示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得预设范围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范围可以指预设时间段,还可以指由一系列坐标值组成的坐标集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范围可以预先设定,也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或用户需求或厂家需求进行设定或调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得预设范围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包括:
获得预设时间段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
其中,所述预设时间段是以第一设备运动的起始时间为初始时间点;或者以所述起始时间对应的时间点之后的预定时间间隔为初始时间点。
这里,所述预设时间段对应的时长可预先设定,如设定所述时长为T,具体T的数值也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或用户需求或厂家需求进行设定或调整。也就是说,在确定T的初始时间点后,采集时长为T时间范围内的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得预设范围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设备的多个位移坐标值;
根据所述多个位移坐标值中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用于表征所述运动参数的坐标集合。
这里,上述的至少一部分坐标值可以是采集的用于表征第一设备的运动的所有坐标值中的至少部分坐标值。具体地,假设共接收到表征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的M个坐标值,则步骤101中可以从所述M个坐标值中来选择N个坐标值;其中,N小于或等于M,N为正整数,M为为正整数。可选地,从所述M个坐标值中选择连续的N个坐标值,即截取所接收的多个坐标值中的一段坐标值,所述N个坐标值表征连续的动作。可选地,从所述M个坐标值中选择非完全连续的N的坐标值,如可以从所述M个坐标值中挑选独立的一些坐标值或至少一个与其他坐标值均不相邻的坐标值,作为组成由N个坐标值形成的坐标集合的部分要素。
步骤102: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其中,满足所述条件包括:所述运动参数表征的运动满足条件。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包括:
基于所述运动参数确定出所述第一设备的运动曲线;
判断所述运动曲线是否满足预设筛选策略,如果满足,确定满足条件。
如此,根据运动参数确定运动曲线,通过判断运动曲线是否满足预设筛选策略的方式,来确定第一设备的运动是否属于用户期望的运动,进而有助于后续根据判断结果来决定第二设备是否响应第一设备的运动。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所述运动曲线是否满足预设筛选策略,包括:
基于所述曲线确定筛选参数;其中,所述筛选参数包括起点O、第一方向的基准值点P和第二方向的基准值点Q;
根据起点O、第一方向的基准值点P和第二方向的基准值点Q,判断是否能构建三角形;
当判定不能构建三角形时,判定不满足预设筛选策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这两个方向的夹角大于阈值即可,比如,所述阈值为90度。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不一定必须是180度,可以是180度,也可以是大于90度小于180度范围内的任意一角度。这里所述的基准值包括但不限于最大值、次大值或中间值等等。
上述方案中,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所述运动曲线是否满足预设筛选策略,还包括:
当判定能构建三角形时,基于所构成的三角形确定预设角POQ的大小和/或P与Q间的距离;
若预设角POQ的大小大于预设角度值,和/或映射到预设距离区间的P与Q间的距离值大于预设距离值,则判定满足预设筛选策略;否则,判定不满足预设筛选策略。
也就是说,在无法构建三角形的情况下,直接判定所述运动参数不满足条件。在能构建三角形的情况下,根据预设角POQ的大小和/或P与Q间的距离,判断构建的三角形是否属于合理三角形,在三角形属于合理三角形的情况下,判定所述运动参数满足条件;在三角形不属于合理三角形的情况下,判定所述运动参数不满足条件。
步骤103:如果所述运动参数满足条件,确定第二设备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
如此,只有当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满足条件时,第二设备才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能识别出第一设备的运动是否是误运动,能解决因用户非期望运动而导致在第二设备上显示用户非期望的标识的问题。这样,也避免了现有的因第一设备的误运动而在第二设备上仍显示用户非期望的标识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运动参数不满足条件,确定第二设备不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
如此,能避免出现现有技术中的因第一设备的非期望运动而导致在第二设备上显示标识所引起的影响用户观看片源的现象,有助于提升用户观看片源的体验。
进一步地,确定第二设备不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的同时或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处理器当前处于第二功耗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处理器由第二功耗状态切换成第一功耗状态;其中,第一功耗状态的功耗低于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
如此,能起到节省第一设备的整体功耗的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控制技术方案,只有当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满足条件时,第二设备才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至少能识别出第一设备的运动是否是误运动,能解决因用户非期望运动而导致在第二设备上显示用户非期望的标识的问题。这样,也避免了因第一设备的误运动而在第二设备上仍显示用户非期望的标识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另外,当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不满足条件时,确定第二设备不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从而避免出现现有技术中的因第一设备的非期望运动而导致在第二设备上显示标识所引起的影响用户观看片源的现象,有助于提升用户观看片源的体验。再有,当确定第二设备不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时,若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处理器当前处于第二功耗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处理器由第二功耗状态切换成相对较低的第一功耗状态,还能起到节省第一设备的功耗的作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如图2所示,所述显示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在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处理器处于第一功耗状态时,获得预设范围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获得预设范围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包括:
由所述第一设备中传感器采集预设范围内的运动参数。
其中,所述预设时间段是以第一设备运动的起始时间为初始时间点;或者以所述起始时间对应的时间点之后的预定时间间隔为初始时间点。
这里,所述预定时间间隔可以预先设定,也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或用户需求或厂家需求进行设定或调整。
这里,所述预设时间段对应的时长可预先设定,如设定所述时长为T,具体T的数值也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或用户需求或厂家需求进行设定或调整。也就是说,在确定T的初始时间点后,采集时长为T时间范围内的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获得预设范围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包括:
从由所述第一设备中传感器采集的表征第一设备的运动的所有坐标值中,选择至少部分坐标值,形成用于表征所述运动参数的坐标集合。
步骤202:将所述第一处理器切换至第二功耗状态,并由处于所述第二功耗状态下的所述第一处理器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其中,满足所述条件包括:所述运动参数表征的运动满足条件。
其中,第一功耗状态的功耗低于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
步骤203:如果所述运动参数满足条件,确定第二设备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第二设备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包括: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显示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
如此,第二设备只有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时,才在第二设备上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从而也避免了因第一设备的误运动而在第二设备上仍显示用户非期望的标识的问题,进而也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
示例性地,第一设备根据其传感器所采集的运动参数,分析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只有当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满足条件时,才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显示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的控制指令,此情况下,在第二设备的第一位置处隐藏的标识才显示出来,即用户才在第二设备上看见该标识,进而便于后续用户通过操控所述第一设备而控制所述标识,以实现对第二设备当前所显示对象的控制。
进一步可选地,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时,包括: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使得所述第二设备能根据所述运动参数确定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的显示位置。
如此,第二设备只有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时,才在第二设备上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且在根据所述运动参数确定的显示位置上显示标识。
示例性地,第一设备根据其传感器所采集的运动参数,分析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只有当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满足条件时,才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显示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的控制指令,同时,还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使得所述第二设备能根据所述运动参数确定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的显示位置,此情况下,若第二设备确定出的显示位置为从最初的第二位置到最后的第三位置,那么,虽然在第二设备的第一位置处隐藏该标识,第二设备将控制该标识从第一位置处移动至第二位置处,需要说明的是,此移动过程对用户不可见,仍属于隐藏状态下移动,且该标识在第二位置处时才显示出来,并显示其从最初的第二位置到最后的第三位置的标识移动过程。如此,不仅仅是调出了该标识,且让用户有直观的关于第一设备运动所引起的标识移动的体验。当标识停留在第三位置处后,便于后续用户通过操控所述第一设备而控制所述标识,以实现对第二设备当前所显示对象的控制。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204:如果所述运动参数不满足条件,确定第二设备不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
如此,避免了因第一设备的误运动而在第二设备上仍显示用户非期望的标识的问题。
上述方案中,如果确定第二设备不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所述方法还可进一步包括:
步骤205:控制所述第一处理器由所述第二功耗状态切换成所述第一功耗状态。
如此,由于将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处理器由第二功耗状态切换成相对较低的第一功耗状态,能起到节省第一设备整体功耗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显示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系统中,且由所述第一设备作为主控设备,以实现对第一设备自身的控制以及对第二设备的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由第一设备作为主控设备的显示控制方案,只有当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满足条件时,第二设备才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至少能识别出第一设备的运动是否是误运动,能解决因用户非期望运动而导致在第二设备上显示用户非期望的标识的问题。这样,避免了因第一设备的误运动而在第二设备上仍显示用户非期望的标识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另外,当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不满足条件时,确定第二设备不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从而避免出现现有技术中的因第一设备的非期望运动而导致在第二设备上显示标识所引起的影响用户观看片源的现象,有助于提升用户观看片源的体验。再有,当确定第二设备不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时,若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处理器当前处于第二功耗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处理器由第二功耗状态切换成相对较低的第一功耗状态,还能节省第一设备的功耗。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如图3所示,所述显示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获得预设范围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得预设范围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包括:
接收第一设备上传的运动参数;
从所述运动参数中获得预设范围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
其中,所述运动参数是由所述第一设备中传感器采集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获得预设范围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包括:
从所述运动参数中获得预设时间段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
其中,所述预设时间段是以第一设备运动的起始时间为初始时间点;或者以所述起始时间对应的时间点之后的预定时间间隔为初始时间点。
这里,所述预定时间间隔可以预先设定,也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或用户需求或厂家需求进行设定或调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获得预设范围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包括:
从接收到的运动参数中获得表征第一设备的运动的所有坐标值;
从所述所有坐标值中选择至少部分坐标值,形成用于表征所述运动参数的坐标集合。
步骤302: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其中,满足所述条件包括:所述运动参数表征的运动满足条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包括:
基于所述运动参数确定出所述第一设备的运动曲线;
判断所述运动曲线是否满足预设筛选策略,如果满足,确定满足条件。
如此,根据运动参数确定运动曲线,通过判断运动曲线是否满足预设筛选策略的方式,来确定第一设备的运动是否属于用户期望的运动,进而有助于后续根据判断结果来决定是否响应第一设备的运动。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所述运动曲线是否满足预设筛选策略,包括:
基于所述曲线确定筛选参数;其中,所述筛选参数包括起点O、第一方向的基准值点P和第二方向的基准值点Q;
根据起点O、第一方向的基准值点P和第二方向的基准值点Q,判断是否能构建三角形;
当判定不能构建三角形时,判定不满足预设筛选策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这两个方向的夹角大于阈值即可,比如,所述阈值为90度。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不一定必须是180度,可以是180度,也可以是大于90度小于180度范围内的任意一角度。这里所述的基准值包括但不限于最大值、次大值或中间值。
上述方案中,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所述运动曲线是否满足预设筛选策略,还包括:
当判定能构建三角形时,基于所构成的三角形确定预设角POQ的大小和/或P与Q间的距离;
若预设角POQ的大小大于预设角度值,和/或映射到预设距离区间的P与Q间的距离值大于预设距离值,则判定满足预设筛选策略;否则,判定不满足预设筛选策略。
步骤303:如果所述运动参数满足条件,确定第二设备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并显示所述标识。
如此,第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一设备发送的运动参数,识别出第一设备的运动是否是误运动,能解决因用户非期望运动而导致在第二设备上显示用户非期望的标识的问题。这样,也避免了因第一设备的误运动而在第二设备上仍显示用户非期望的标识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
示例性地,第二设备根据第一设备上报的运动参数,分析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只有当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满足条件时,第二设备才确定显示所述标识,此情况下,在第二设备的第一位置处隐藏的标识才显示出来,即用户才在第二设备上看见该标识,进而便于后续用户通过操控所述第一设备而控制所述标识,以实现对第二设备当前所显示对象的控制。
进一步可选地,其中,显示所述标识,包括:
根据所述运动参数确定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的显示位置。
如此,如果所述运动参数满足条件,第二设备不仅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而且在基于所述运动参数确定的显示位置上显示标识。
示例性地,第二设备根据第一设备上报的运动参数,分析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只有当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满足条件时,第二设备才确定显示所述标识,同时,第二设备能根据所述运动参数确定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的显示位置,此情况下,若第二设备确定出的显示位置为从最初的第二位置到最后的第三位置,那么,虽然在第二设备的第一位置处隐藏该标识,第二设备将控制该标识从第一位置处移动至第二位置处,需要说明的是,此移动过程对用户不可见,仍属于隐藏状态下移动,且该标识在第二位置处时才显示出来,并显示其从最初的第二位置到最后的第三位置的标识移动过程。如此,不仅仅是调出了该标识,且让用户有直观的关于第一设备运动所引起的标识移动的体验。当标识停留在第三位置处后,便于后续用户通过操控所述第一设备而控制所述标识,以实现对第二设备当前所显示对象的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304:如果所述运动参数不满足条件,确定第二设备不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
如此,避免了因第一设备的误运动而在第二设备上仍显示用户非期望的标识的问题。
进一步地,如果确定第二设备不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所述方法还可进一步包括:
步骤305: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切换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处理器由第二功耗状态切换成第一功耗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功耗状态的功耗低于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处于第二功耗状态下的第一处理器,能够向第二设备上传第一设备中的传感器采集的运动参数。
如此,通过第二设备将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处理器由第二功耗状态切换成相对较低的第一功耗状态,能起到节省第一设备整体功耗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显示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系统中,且由所述第二设备作为主控设备,以实现对所述第二设备自身以及第一设备的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由第二设备作为主控设备的显示控制方案,只有当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满足条件时,第二设备才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至少能识别出第一设备的运动是否是误运动,能解决因用户非期望运动而导致在第二设备上显示用户非期望的标识的问题。这样,也避免了因第一设备的误运动而在第二设备上仍显示用户非期望的标识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另外,当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不满足条件时,确定第二设备不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从而避免出现现有技术中的因第一设备的非期望运动而导致在第二设备上显示标识所引起的影响用户观看片源的现象,有助于提升用户观看片源的体验。再有,当确定第二设备不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时,若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处理器当前处于第二功耗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处理器由第二功耗状态切换成相对较低的第一功耗状态,还能节省第一设备的功耗。
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包括:
基于所述运动参数确定出所述第一设备的运动曲线;
判断所述运动曲线是否满足预设筛选策略,如果满足,确定满足条件。
如此,根据运动参数确定运动曲线,通过判断运动曲线是否满足预设筛选策略的方式,来确定第一设备的运动是否属于用户期望的运动,进而有助于后续根据判断结果来决定第二设备是否响应第一设备的运动。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所述运动曲线是否满足预设筛选策略,包括:
基于所述曲线确定筛选参数;其中,所述筛选参数包括起点O、第一方向的基准值点P和第二方向的基准值点Q;
根据起点O、第一方向的基准值点P和第二方向的基准值点Q,判断是否能构建三角形;
当判定不能构建三角形时,判定不满足预设筛选策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这两个方向的夹角大于阈值即可,比如,所述阈值为90度。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不一定必须是180度,可以是180度,也可以是大于90度小于180度范围内的任意一角度。这里所述的基准值包括但不限于最大值、次大值或中间值。
可选地,从所述曲线中确定起点O、第一方向的基准值点P和第二方向的基准值点Q,包括:
对所述曲线中的每个点使用差分算法计算其导数,根据曲线的第一方向上的点的导数特性以及第二方向上的点的导数特性,得到关于所述曲线的第一方向的基准值点集合和第二方向的基准值点集合;
从所述第一方向的基准值点集合中确定出第一方向的基准值点的最大值点P,从所述第二方向的基准值点集合中确定出第二方向的基准值点的最小值点Q。
可选地,根据起点O、第一方向的基准值点P和第二方向的基准值点Q,判断是否能构建三角形,包括:
若P点在第二坐标轴上的第二数值小于或等于O点在第二坐标轴上的第二数值,且Q点在第二坐标轴上的第二数值小于或等于O点在第二坐标轴上的第二数值,则判定不能构建三角形;
若P点在第二坐标轴上的第二数值大于或等于O点在第二坐标轴上的第二数值,且Q点在第二坐标轴上的第二数值大于或等于O点在第二坐标轴上的第二数值,则判定不能构建三角形;
否则,判定能构建三角形。
上述方案中,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所述运动曲线是否满足预设筛选策略,还包括:
当判定能构建三角形时,基于所构成的三角形确定预设角POQ的大小和/或P与Q间的距离;
若预设角POQ的大小大于预设角度值,和/或映射到预设距离区间的P与Q间的距离值大于预设距离值,则判定满足预设筛选策略;否则,判定不满足预设筛选策略。
也就是说,在无法构建三角形的情况下,直接判定所述运动参数不满足条件。在能构建三角形的情况下,根据预设角POQ的大小和/或P与Q间的距离,判断构建的三角形是否属于合理三角形,在三角形属于合理三角形的情况下,判定所述运动参数满足条件;在三角形不属于合理三角形的情况下,判定所述运动参数不满足条件。
如此,基于起点O、第一方向的基准值点P和第二方向的基准值点Q这三要素来构建决策三角形,避免了大量的位移运算,节省运算时间。
下面,仅以第一方向为波峰方向,第二方向为波谷,基于运动参数确定起点O、波峰的最大值点P和波谷的最小值点Q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从所述曲线中确定起点O、波峰的最大值点P和波谷的最小值点Q,包括:
对所述曲线中的每个点使用差分算法计算其导数,根据曲线的波峰点导数特性以及波谷点导数特性,得到关于所述曲线的波峰集合和波谷集合;
从所述波峰集合中确定出波峰的最大值点P,从所述波谷集合中确定出波谷的最小值点Q。
具体地,根据曲线极值点,满足数学特性:波峰点一阶导数为0,并且二阶导数为负;而波谷点,则一阶导数为0,二阶导数为正。通过该特性,基于每个点使用差分算法计算其导数,获取曲线所有波峰集合A和波谷集合B。波峰的最大值点P,为波峰集合A中的最大值,即maxA。波谷的最小值点Q,为波谷集合B中的最小值,即minB。假设最终确定出的坐标集合包括n个位移点,S={si|1≤i≤n},则起点O为所确定出的坐标集合中的第一个坐标值,记为s1=(x1,y1)。
记预设角POQ的大小为θ;记映射到预设距离区间的P与Q间的距离值为g(d),若θ≥α,和/或,g(d)≥β,则判定满足预设筛选策略;否则,判定不满足预设筛选策略。
其中,g(d)可以理解为:假设P与Q间的距离值记为d=|P-Q|,通过函数g(d)=1/(1+e-d)将非线性的d映射到预设距离区间(0,1)。
也就是说,只有当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满足预设筛选策略时,第二设备才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若不满足预设筛选策略时,则第二设备不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
应理解,上述仅以曲线特性为基础判断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而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的判断方法也可以利用曲线以外的其他方式实现,如离散点的特性判断是否满足条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41,用于获得预设范围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
确定单元42,用于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其中,满足所述条件包括:所述运动参数表征的运动满足条件;
控制单元43,用于如果所述运动参数满足条件,确定第二设备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获取单元41,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处理器处于第一功耗状态时,获取由所述第一设备中传感器采集预设范围内的运动参数;所述控制单元43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处理器切换至第二功耗状态,所述确定单元42,还用于通过处于所述第二功耗状态下的所述第一处理器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所述控制单元43,还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42确定所述运动参数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处理器由所述第二功耗状态切换成所述第一功耗状态;其中,第一功耗状态的功耗低于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装置位于第一设备时,所述确定单元42,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显示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进一步地,所述确定单元42,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时,还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使得所述第二设备能根据所述运动参数确定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的显示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装置位于第二设备时,所述控制单元43,还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第二设备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时,控制显示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进一步地,所述确定单元42,还用于确定第二设备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时,根据所述运动参数确定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的显示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装置位于第二设备时,所述控制单元43,还用于如果所述确定单元42确定第二设备不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切换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处理器由第二功耗状态切换成第一功耗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功耗状态的功耗低于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
这里,处于第二功耗状态的第一处理器能够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设备所采集的运动参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获取单元41,还用于:
获得预设时间段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
其中,所述预设时间段是以第一设备运动的起始时间为初始时间点;或者以所述起始时间对应的时间点之后的预定时间间隔为初始时间点;
或者
获得所述第一设备的多个位移坐标值;
根据所述多个位移坐标值中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用于表征所述运动参数的坐标集合。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确定单元42,还用于基于所述运动参数确定出所述第一设备的运动曲线;判断所述运动曲线是否满足预设筛选策略,如果满足,确定满足条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确定单元42,还用于:
基于所述曲线确定筛选参数;其中,所述筛选参数包括起点O、第一方向的基准值点P和第二方向的基准值点Q;
根据起点O、第一方向的基准值点P和第二方向的基准值点Q,判断是否能构建三角形;
当判定不能构建三角形时,判定不满足预设筛选策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确定单元42,还用于:
当判定能构建三角形时,基于所构成的三角形确定预设角POQ的大小和/或P与Q间的距离;
若预设角POQ的大小大于预设角度值,和/或映射到预设距离区间的P与Q间的距离值大于预设距离值,则判定满足预设筛选策略;否则,判定不满足预设筛选策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在进行显示控制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服务器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与显示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中的获取单元41、确定单元42和控制单元43,在实际应用中均可由所述显示装置或所述显示装置所在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中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微控制单元(MCU,Microcontroller Unit)或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等实现。
本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能解决因用户非期望运动而导致在第二设备上显示用户非期望的标识的问题,还能避免出现现有技术中的因第一设备的非期望运动而在第二设备上显示标识所引起的影响用户观看片源的现象,有助于提升用户观看片源的体验,另外,还能节省第一设备的功耗。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系统,如图5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设备10,至少用于控制标识的显示位置;
第二设备20,用于显示由所述第一设备10控制的标识;
显示装置30,位于所述第一设备10或所述第二设备20,用于获得预设范围内所述第一设备10的运动参数;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其中,满足所述条件包括:所述运动参数表征的运动满足条件;如果所述运动参数满足条件,确定所述第二设备20显示由所述第一设备10控制的标识。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30位于所述第一设备10时,所述显示装置30还用于:如果所述运动参数不满足条件,若所述第一设备10的第一处理器当前处于第二功耗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处理器由第二功耗状态切换成第一功耗状态;其中,第一功耗状态的功耗低于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30位于所述第二设备20时,所述显示装置30还用于:如果确定第二设备20不显示由第一设备10控制的标识,向所述第一设备10中的第一处理器发送切换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一处理器由第二功耗状态切换成第一功耗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功耗状态的功耗低于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
这里,处于第二功耗状态的第一处理器能够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设备所采集的运动参数。
本实施例所述显示系统,能解决因用户非期望运动而导致在第二设备上显示用户非期望的标识的问题,还能避免出现现有技术中的因第一设备的非期望运动而在第二设备上显示标识所引起的影响用户观看片源的现象,有助于提升用户观看片源的体验,另外,还能节省第一设备的功耗。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获得预设范围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其中,满足所述条件包括:所述运动参数表征的运动满足条件;如果所述运动参数满足条件,确定第二设备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各程序的功能,可参照前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服务器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申请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方法,包括:
获得预设范围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
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其中,满足所述条件包括:所述运动参数表征的运动满足条件;
如果所述运动参数满足条件,确定第二设备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应用于所述第一设备;
获得预设范围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包括:在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处理器处于第一功耗状态时,由所述第一设备中传感器采集预设范围内的运动参数;
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包括:将所述第一处理器切换至第二功耗状态,并由处于所述第二功耗状态下的所述第一处理器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
其中,如果所述运动参数不满足条件,控制所述第一处理器由所述第二功耗状态切换成所述第一功耗状态;其中,第一功耗状态的功耗低于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应用于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确定第二设备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包括: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显示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
其中,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时,包括: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使得所述第二设备能根据所述运动参数确定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的显示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应用于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确定第二设备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包括:
显示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
其中,显示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时,包括:
根据所述运动参数确定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的显示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应用于所述第二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确定第二设备不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切换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处理器由第二功耗状态切换成第一功耗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功耗状态的功耗低于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预设范围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包括:
获得预设时间段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
其中,所述预设时间段是以第一设备运动的起始时间为初始时间点;或者以所述起始时间对应的时间点之后的预定时间间隔为初始时间点;
或者
获得所述第一设备的多个位移坐标值;
根据所述多个位移坐标值中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用于表征所述运动参数的坐标集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包括:
基于所述运动参数确定出所述第一设备的运动曲线;
判断所述运动曲线是否满足预设筛选策略,如果满足,确定满足条件;
其中,所述判断所述运动曲线是否满足预设筛选策略,包括:
基于所述曲线确定筛选参数;其中,所述筛选参数包括起点O、第一方向的基准值点P和第二方向的基准值点Q;
根据起点O、第一方向的基准值点P和第二方向的基准值点Q,判断是否能构建三角形;
当判定不能构建三角形时,判定不满足预设筛选策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判断所述运动曲线是否满足预设筛选策略,还包括:
当判定能构建三角形时,基于所构成的三角形确定预设角POQ的大小和/或P与Q间的距离;
若预设角POQ的大小大于预设角度值,和/或映射到预设距离区间的P与Q间的距离值大于预设距离值,则判定满足预设筛选策略;否则,判定不满足预设筛选策略。
9.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得预设范围内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其中,满足所述条件包括:所述运动参数表征的运动满足条件;
控制单元,用于如果所述运动参数满足条件,确定第二设备显示由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
10.一种显示系统,包括:
第一设备,至少用于控制标识的显示位置;
第二设备,用于显示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
显示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设备或所述第二设备,用于获得预设范围内所述第一设备的运动参数;确定所述运动参数是否满足条件,其中,满足所述条件包括:所述运动参数表征的运动满足条件;如果所述运动参数满足条件,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显示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的标识。
CN201810552582.2A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088741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52582.2A CN108874177A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52582.2A CN108874177A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74177A true CN108874177A (zh) 2018-11-23

Family

ID=64336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52582.2A Pending CN108874177A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74177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142571A (ko) * 2012-06-20 2013-12-30 서창수 모션 입력장치
CN103777788A (zh) * 2012-10-22 2014-05-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208425A (zh) * 2015-09-25 2015-12-30 天脉聚源(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遥控视频播放的方法及装置
CN106055097A (zh) * 2016-05-24 2016-10-26 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亮屏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142571A (ko) * 2012-06-20 2013-12-30 서창수 모션 입력장치
CN103777788A (zh) * 2012-10-22 2014-05-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208425A (zh) * 2015-09-25 2015-12-30 天脉聚源(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遥控视频播放的方法及装置
CN106055097A (zh) * 2016-05-24 2016-10-26 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亮屏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36644B1 (ko)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과, 전자 장치 및 콘텐트 표시방법
CN105430508B (zh) 视频播放方法及装置
CN106126049B (zh) 菜单操作方法及系统
CN105867815A (zh)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3064734B (zh) 终端设备以及多系统输入切换方法
CN112286434B (zh) 一种悬浮按钮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5511728B (zh) 一种终端设备的桌面图标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0347317B (zh) 一种窗口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交互智能平板
CN108495169A (zh) 信息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03365393A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598112A (zh) 按钮交互方法和装置
WO2015161578A1 (zh) 一种窗口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0764679B (zh) 电器设备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02662561A (zh) 一种选项的选择状态的切换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10225154A (zh)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和智能终端
CN109548117A (zh) 一种网络选择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516638A (zh) 音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121415A (zh) 一种控制界面显示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277581B (zh) 一种视频播放方法及其装置、移动终端
WO2023155529A1 (zh) 显示设备、智能家居系统及用于显示设备的多屏控制方法
CN112367203A (zh) 配网方法及装置、智能电视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824493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809856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第一电子设备
CN101155276A (zh) 一种功能菜单动态切换的显示设备及其实现方法
CN108874177A (zh) 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