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73374A - 一种铰链组件及眼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铰链组件及眼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73374A
CN108873374A CN201810976074.7A CN201810976074A CN108873374A CN 108873374 A CN108873374 A CN 108873374A CN 201810976074 A CN201810976074 A CN 201810976074A CN 108873374 A CN108873374 A CN 108873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supporting surface
seat
lug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760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跃强
刘银超
李永坚
张浩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Vox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Vox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Vox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Vox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7607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733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73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733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5/00Constructions of non-optical parts
    • G02C5/22Hing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11/00Non-optical adjuncts; Attachment thereof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5/00Constructions of non-optical parts
    • G02C5/22Hinges
    • G02C5/2218Resilient hin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铰链组件和眼镜,该铰链组件包括铰链和杆状件,该铰链包括铰链座以及通过转轴与铰链座转动连接的铰链臂,其中杆状件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与杆状件的端面连通的铰链腔,杆状件的侧壁上设置有与铰链腔连通的第一插置孔,铰链座的远离铰链臂的一端从杆状件的端面插入至铰链腔,并由插置在第一插置孔内的固定件固定在铰链腔内。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为铰链的更换提供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铰链组件及眼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铰链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铰链组件及眼镜。
背景技术
铰链是用来连接两个固体并允许两者之间做相对转动的机械装置。铰链组件通常由铰链与其它相关联的构件所组成,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除了常用于门、窗、柜等,还多用于许多小型的日常生活用品。
铰链组件中的铰链通常包括通过转轴连接的铰链座和铰链臂,当前,例如在用于眼镜时,通常是眼镜中的两个需要进行相对转动的构件分别一体形成对应的铰链座或铰链臂,并进而通过转轴进行连接。然而,这样的结构会使得在铰链或者对应的眼镜构件需要更换等情况下无法进行单独更换,从而为用户使用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铰链组件及眼镜,能够为铰链的更换提供便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铰链组件,所述铰链组件包括铰链和杆状件,所述铰链包括铰链座以及通过转轴与所述铰链座转动连接的铰链臂,其中所述杆状件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与所述杆状件的端面连通的铰链腔,所述杆状件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铰链腔连通的第一插置孔,所述铰链座的远离所述铰链臂的一端从所述杆状件的端面插入至所述铰链腔,并由插置在所述第一插置孔内的固定件固定在所述铰链腔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眼镜,所述眼镜包括:眼镜架,所述眼镜架包括眼镜框以及两条眼镜腿,所述眼镜腿包括与所述眼镜框连接的镜腿主体以及如上所述的铰链组件,其中所述杆状件为所述镜腿主体的一部分;骨传导扬声机构,所述骨传导扬声机构连接设置在所述铰链臂远离所述铰链座的一端,在所述第三支撑面从与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中的一者弹性抵接切换到与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中的另一者弹性抵接时,所述铰链组件带动所述骨传导扬声机构相对于所述镜腿主体能够在第一相对固定位置和第二相对固定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并在所述骨传导扬声机构处于所述第一相对固定位置时能够贴合于用户的耳廓背面。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铰链组件中的杆状件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与杆状件的端面连通的铰链腔,杆状件的侧壁上设置有与铰链腔连通的第一插置孔,铰链座的远离铰链臂的一端从杆状件的端面插入至铰链腔,并由插置在第一插置孔内的固定件固定在铰链腔内,从而能够实现铰链相对于杆状件可拆装,以方便铰链或者杆状件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铰链组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铰链组件一实施方式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铰链组件沿A-A轴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铰链组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铰链组件一实施方式中保护套管的原始状态图;
图7是本申请铰链组件一实施方式中保护套管的原始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图8是本申请铰链组件一实施方式中保护套管的弯折状态图;
图9是本申请铰链组件一实施方式中保护套管的弯折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图10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面图;
图11是图10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12是图1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面图;
图14是图13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15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铰链一实施方式的爆炸结构图;
图17至图21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中相关面的示意图;
图22至图23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中相关元件之间的距离的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骨传导耳机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骨传导耳机一实施方式的爆炸结构图;
图26是沿图24中骨传导耳机的对称面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眼镜包括:眼镜架10及功能件20。
其中,本申请中的眼镜架10可以是近视镜、远视镜、太阳镜、智能眼镜、虚拟现实眼镜、全息眼镜、增强现实眼镜等各种眼镜的眼镜架,具体不做限定。
功能件20可以是与眼镜架10连接在一起的,使眼镜进一步具有一些其它功能的组件或构件。例如,功能件20可以为扬声机构,具体如骨传导扬声机构21,从而使得眼镜还具有骨传导扬声机构21的功能。当然,功能件还可以为其它组件,如定位装置等,此处不做限定。
具体地,眼镜架10包括眼镜框11以及两条眼镜腿12,眼镜腿12包括与眼镜框11连接的镜腿主体121以及铰链组件122。
请进一步参阅图2和图3,图2是本申请铰链组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铰链组件一实施方式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其中,本申请铰链组件122可用于本申请眼镜实施方式中的眼镜当中。
本申请中,铰链组件122包括铰链30,铰链30是用来连接两个固体并允许两者之间做相对转动的结构。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的铰链组件122在用于上述眼镜实施方式中时,铰链组件122设置于镜腿主体121远离眼镜框11的端部,并进一步通过铰链30将功能件20连接至镜腿主体121远离眼镜框11的端部。
其中,铰链组件122还包括杆状件40和固定件50。铰链30包括铰链座31以及铰链臂32,其中,铰链臂32通过转轴33与铰链座31转动连接。容易理解地,铰链座31与铰链臂32可分别连接在需要转动连接的两个构件上,以使得两个构件通过铰链30的转轴33转动连接在一起。
其中,铰链30的铰链座31连接设置在杆状件40上。其中,杆状件40可以是通过铰链30转动连接的两个构件中的一个的部分结构或者整体结构,或者也可以是需要转动连接的两个构件中的一个与铰链30进行连接的连接结构。本实施方式中的铰链组件122在用于眼镜时,杆状件40可以为眼镜的镜腿主体121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可以是镜腿主体121的全部,或者是镜腿主体121远离眼镜框11的一端的一部分,进而通过该部分镜腿主体121,将铰链30设置于镜腿主体121远离眼镜框11的端部。
具体地,杆状件40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与杆状件40的端面连通的铰链腔41,杆状件4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铰链腔41连通的第一插置孔42,铰链座31的远离铰链臂32的一端从杆状件40的端面插入至铰链腔41,并由插置在第一插置孔42内的固定件50固定在铰链腔41内。
本实施方式中,铰链腔41连通镜腿主体121远离眼镜框11的端部的端面,从而使得铰链座31插入至铰链腔41内而将铰链30与镜腿主体121连接。
其中,可在杆状件40成型过程中形成铰链腔41,例如,杆状件40的材质可以为橡胶或者塑料等,此时可通过注塑形成铰链腔41。铰链腔41的形状与铰链座31匹配,以使得铰链座31能够容置于铰链腔41内。在本实施方式中,镜腿主体121沿长度方向可以为长直杆状,对应地,杆状件40则可以为沿长度方向的直杆,铰链腔41设置于直杆中,进一步地,铰链座31与铰链腔41匹配以容置于铰链腔41内进而实现铰链30的安装。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杆状件40也可以为弧形杆等其它形状。
另外,第一插置孔42也可由杆状件40在成型过程中形成,或者在成型后进一步通过钻孔等方法在杆状件的侧壁上形成。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置孔42的形状可以为圆形,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为方形、三角形等其它形状。固定件50的形状与第一插置孔42匹配,以使得固定件50能够从杆状件40的外部插入第一插置孔42,并进而通过抵紧铰链座31的侧壁的方式,或者进一步穿透铰链座31的外壁以插接的方式等将铰链座31固定在铰链腔41内。具体地,可以在第一插置孔42的内壁与固定件50的外壁上设置匹配的螺纹,以使得固定件50能够通过螺接的方式与第一插置孔42连接以进一步将铰链座31固定在铰链腔41内。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例如通过第一插置孔42与固定件50的过盈配合等方式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铰链臂32还可与其它构件连接,从而使得该构件在于铰链臂32连接后,进一步通过将铰链座31装设在杆状件40的铰链腔41内从而与杆状件40或者与杆状件40连接的其它构件之间能够绕转轴33进行转动。例如,铰链组件122在应用于上述眼镜中时,功能件20如骨传导扬声机构21连接设置在铰链臂32远离铰链座31一端,从而通过铰链30连接在镜腿主体121远离眼镜框11的端部。
上述方式中,杆状件40上设置有与该杆状件40的端面连通的铰链腔41,铰链30通过将铰链座31容置于该铰链腔41内,并进一步将固定件50通过第一插置孔42穿透杆状件40的侧壁从而将容置于铰链腔41内的铰链座31固定在铰链腔41内,从而能够实现铰链30相对于杆状件40可拆装,以方便铰链30或者杆状件40的更换。在应用于本申请上述眼镜实施方式中的眼镜当中时,能够实现铰链30与功能件20相对于镜腿主体121可拆装,从而在功能件20或眼镜框11、镜腿主体121等损坏时,便于进行更换。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3,在一实施方式中,铰链座31上设置有与第一插置孔42对应的第二插置孔311,固定件50进一步插置于第二插置孔311内。
具体地,第二插置孔311的形状与固定件50匹配,以使得固定件50在穿过第一插置孔42后,进一步插入第二插置孔311中以将铰链座31固定,从而减少铰链座31在铰链腔41内的晃动,使得铰链30固定得更加牢固。具体地,与第一插置孔42和固定件50的连接方式相似,第二插置孔311的内侧壁上可设置有与固定件50对应的外壁上互相匹配的螺纹,以使得固定件50与铰链座31螺接在一起;或者,第二插置孔311的内壁与固定件50的对应接触的位置处的外侧壁均为平滑的面,固定件50与第二插置孔311过盈配合,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第二插置孔311还可贯穿铰链座31的两侧边设置,从而使得固定件50能够进一步穿透整个铰链座31,以将铰链座31更加牢固得固定在铰链腔41内。
请进一步参阅图4,图4是图2中铰链组件122沿A-A轴线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杆状件40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上,铰链座31的截面形状与铰链腔41的截面形状相匹配,以使得在插入后铰链座31与杆状件40之间形成密封配合。
其中,在图4中所示的截面上,铰链座31的截面形状和铰链腔4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只要能够使得铰链座31从杆状件40的远离铰链臂32的端面插入至该铰链腔41中即可。进一步地,第一插置孔42设置在铰链腔41的侧壁上,并贯通铰链腔41的侧壁与铰链腔41连通。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铰链座31的截面形状和铰链腔41的截面形状均呈矩形设置,第一插置孔42垂直于矩形的一侧边设置。
具体地,本应用场景中,可以进一步对铰链座31外侧壁的棱角或铰链腔41的内侧壁的角倒圆角设置,使得铰链座31与铰链腔41的接触更加平滑,从而使得铰链座31能够顺利得插入至铰链腔41内。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铰链30装配前,铰链腔41内存储有一定量的气体,因此若铰链腔41仅为一端开口的腔体,那么在装配过程当中将会由于铰链腔41内的气体难以排出而不利于铰链座31插入,从而影响装配。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插置孔42贯通铰链腔41的侧壁而与铰链腔41连通,能够在装配过程中辅助将内部的气体通过铰链腔41由第一插置孔42排出,从而有助于铰链30的正常装配。
请进一步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铰链组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铰链组件122实施方式中,铰链组件122进一步包括设置于铰链30外侧的连接线60。
其中,连接线60可以为具有电性连接作用和/或机械连接作用的连接线60。在应用于本申请上述眼镜实施方式中的眼镜当中时,铰链组件122用于将功能件20连接于镜腿主体121远离眼镜框11的端部,而与功能件20相关的控制电路等可设置于镜腿主体121当中,此时,需要连接线60将功能件20与镜腿主体121中的控制电路等电连接在一起。具体地,连接线60可位于铰链座31和铰链臂32的一侧,与铰链30设置于同一容置空间当中。
进一步地,铰链座31包括第一端面312,铰链臂32具有与第一端面312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321,容易理解地,第一端面312和第二端面321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以使得铰链座31和铰链臂32能够绕转轴33进行相对转动。本实施方式中,在铰链臂32与铰链座31进行相对转动过程中,第一端面312与第二端面321之间也随之发生相对位置的变化,从而使得二者之间的间隙变大或者变小。
而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面312与第二端面321之间的间隙始终保持为大于或小于连接线60的直径,从而使得位于铰链30外侧的连接线60不至于在铰链座31与铰链臂32的相对转动过程中夹入第一端面312与第二端面321之间的间隙中,进而减少铰链对连接线60的损伤。具体地,第一端面312与第二端面321之间的间隙在铰链臂32与铰链座31进行相对转动过程中与连接线60的直径的比例可始终保持为大于1.5或小于0.8,例如大于1.5、1.7、1.9、2.0等,或小于0.8、0.6、0.4、0.2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图6至图9,图6是本申请铰链组件一实施方式中保护套管的原始状态图,图7是本申请铰链组件一实施方式中保护套管的原始状态的局部截面图,图8是本申请铰链组件一实施方式中保护套管的弯折状态图,图9是本申请铰链组件一实施方式中保护套管的弯折状态的局部截面图。本实施方式中,铰链组件122还可进一步包括保护套管70。
具体地,该保护套管70套设在铰链30的外围,并随铰链30发生弯折,其中保护套管70包括沿保护套管7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环状凸脊部71以及设置于环状凸脊部71之间并用于连接相邻设置的两个环状凸脊部的环状连接部72,其中环状凸脊部71的管壁厚度大于环状连接部72的管壁厚度。
其中,保护套管70的长度方向与铰链30的长度方向一致,保护套管70具体可沿铰链座31和铰链臂32的长度方向设置。该保护套管70可以由软质材料做成,例如软质的硅胶、橡胶等。
环状凸脊部71可由保护套管70的外侧壁进一步向外凸出形成,而环状凸脊部71对应的保护套管70的内侧壁的形状此处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内侧壁可以为平滑的,或者内侧壁上对应环状凸脊部71的位置还可设置凹陷等。
环状连接部72用于连接相邻的环状凸脊部71,具体连接于环状凸脊部71的靠近保护套管70内部的边缘区域,从而在保护套管70的外侧壁一侧可相对于环状凸脊部71呈凹陷设置。
具体地,环状凸脊部71和环状连接部7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例如,可以根据保护套管70的长度、环状凸脊部71和环状连接部72本身在保护套管70长度方向上的宽度等情况设定。
进一步地,环状凸脊部71和环状连接部72的管壁厚度分别是指环状凸脊部71和环状连接部72所对应的保护套管70的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的厚度。本实施方式中,环状凸脊部71的管壁厚度大于环状连接部72的管壁厚度。
容易理解地,在铰链30的铰链座31和铰链臂32之间绕转轴33相对转动时,铰链座31和铰链臂32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保护套管70发生弯折,如图8和图9中所示。具体地,在保护套管70随铰链30发生弯折时,位于保护套管70所形成的弯折形状的外侧区域的环状凸脊部71和环状连接部72处于拉伸状态,而位于弯折形状的内侧区域的环状凸脊部71和环状连接部72处于挤压状态。
本实施方式中,环状凸脊部71的管壁厚度大于环状连接部72的管壁厚度,从而使得环状凸脊部71相对于环状连接部72更硬,从而在保护套管70处于弯折状态时,处于弯折形状的外部一侧的保护套管70处于拉伸状态,环状凸脊部71能够为保护套管70提供一定的强度支撑;同时,处于弯折状态的内部一侧的保护套管70区域受到挤压,环状凸脊部71还能够承受一定的挤压力,从而对保护套管70起到保护作用,提高保护套管70的稳定性,延长保护套管70的寿命。
进一步地,需要指出的是,保护套管70的形状与铰链30所处的状态一致。在一个应用场景中,保护套管70的沿长度方向上且绕转轴转动的两侧都可能受到拉伸或者挤压。在另一个应用场景中,铰链30的铰链座31和铰链臂32仅能够绕转轴33在小于或等于180°的范围内进行转动,也就是说,保护套管70仅能够朝向一侧进行弯折,那么保护套管70的沿长度方向上的两侧中有一侧可受到挤压,另一侧可受到拉伸,此时,可以根据保护套管70两侧受力的不同,而将保护套管70受力不同的两侧设置为不同的结构。
在一实施方式中,环状凸脊部71在保护套管70处于弯折状态时朝向保护套管70所形成的弯折形状外部一侧的沿保护套管70长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朝向弯折形状内部一侧的沿保护套管70长度方向的宽度。
其中,沿保护套管70长度方向上,增大环状凸脊部71的宽度能够进一步提高保护套管的强度。同时,本实施方式中,铰链座31和铰链臂32之间的初始夹角的角度小于180°,此时,若保护套管70的环状凸脊部71均匀设置,则会使得保护套管70在原始状态下便受到挤压。本实施方式中,对应于弯折状态时朝向弯折形状的外侧区域一侧的环状凸脊部71的宽度较大,从而能够扩大该侧保护套管70的长度,从而在提高保护套管70的强度的同时,还使得在保护套管70弯折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拉伸侧的拉伸程度;同时,环状凸脊部71在保护套管70处于弯折状态时朝向弯折形状的内侧区域一侧的沿保护套管70长度方向的宽度较小,能够增大挤压的环状连接部72在保护套管70长度方向上的空间,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挤压侧的挤压。
进一步地,在一个应用场景中,环状凸脊部71的宽度在从朝向弯折形状的外侧区域一侧向朝向弯折形状的内部区域一侧逐渐变小,从而使得保护套管70处于弯折状态时朝向保护套管70所形成的弯折形状的外侧区域一侧的宽度大于朝向弯折形状的内侧区域一侧的宽度。
容易理解地,环状凸脊部71围绕设置在保护套管70的外围,在保护套管70的长度方向上,一侧对应拉伸侧,另一侧对应挤压侧。本实施方式中,环状凸脊部71的宽度从朝向弯折形状的外侧区域一侧向朝向弯折形状的内侧区域一侧逐渐变小,从而使得宽度的较为均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保护套管70的稳定性。
其中,在一实施方式中,环状凸脊部71在保护套管70处于弯折状态时朝向保护套管70所形成的弯折形状的外侧区域一侧的保护套管70内部的内环面设置有凹槽711。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的凹槽711沿垂直于保护套管70的长度方向设置,进而使得对应的环状凸脊部71在保护套管70在长度方向上受到拉伸时能够进行适当的伸展。
如上所述,在保护套管70处于弯折状态时,朝向保护套管70所形成的弯折形状外部一侧的保护套管70处于拉伸状态,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在对应的环状凸脊部71对应的保护套管70内部的内环面上设置凹槽711,从而能够在该侧保护套管拉伸时,凹槽711对应的环状凸脊部71能够适当伸展以承担部分拉伸,从而减少该侧保护套管所受到的拉力,进而对保护套管70起到保护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在保护套管70处于弯折状态时,朝向弯折形状的内侧区域的一侧的环状凸脊部71可在对应的保护套管70的内侧壁上不设置凹槽71。在一实施方式中,凹槽71沿保护套管70长度方向的宽度在从朝向弯折形状的外侧区域一侧向朝向弯折形状的内侧区域一侧逐渐变小,从而使得在朝向弯折形状的内侧区域一侧的环状凸脊部71所对应的保护套管70的内侧壁上没有凹槽711设置。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的铰链组件122应用于本申请眼镜实施方式中的眼镜当中时,保护套管70可以与分别设置在保护套管7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的镜腿主体121以及功能件20连接在一起。在一个应用场景中,保护套管70还可以为眼镜中的其它结构如一些部件的保护盖层等一体成型,从而使得眼镜更加封闭、一体。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中铰链组件实施方式中的铰链组件122不仅仅可以用于本申请眼镜实施方式中的眼镜,还可以用于其它装置当中,而且铰链组件122还可以包括除了上述杆状件40、固定件50、连接线60、保护套管70等之外的其它与铰链30相关联的构件以实现相应的功能。
具体地,请进一步一并参阅图10至图14,图10是本申请铰链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面图,图11是图10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12是图11中B部分在由第一支撑面与第三支撑面抵接向第二支撑面与第三支撑面抵接转变而使得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的连接处与第三支撑面初始接触时的放大图,图13是本申请铰链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面图,图14是图13中C部分的放大图。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铰链实施方式中的铰链30可用于本申请眼镜实施方式中的眼镜当中,也可用于本申请铰链组件实施方式中的铰链组件122,还可以应用于其它装置当中,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方式中,铰链30的铰链臂32具有彼此连接的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
铰链30还包括支撑件34和弹性件35。支撑件34活动设置于铰链座31上,且具有第三支撑面341,弹性件35用于将支撑件34朝向铰链臂32进行弹性偏置,以使得第三支撑面341能够分别弹性抵接于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上。
其中,在铰链臂32受到外力作用而相对铰链座31进行转动时,由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的连接处324推动支撑件34克服弹性件35的弹性偏置而反向移动,进而使得第三支撑面341从与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中的一者弹性抵接切换到与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中的另一者弹性抵接。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支撑件34连接设置在弹性件35朝向铰链臂32的一端,且使得第三支撑面341朝向铰链臂32一侧,在铰链臂32受到外力作用而绕转轴33相对铰链座31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推动第三支撑面341而使得支撑件34压迫弹性件35,并进一步在弹性件35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偏置。当然,支撑件34也可以与弹性件35不连接,而仅仅是抵接在支撑件34的一侧,只要能够使得支撑件34实现上述弹性偏置即可。
其中,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分别为铰链臂32的相邻的且至少部分与转轴33的中轴线平行的两个侧面,或者是两个侧面的一部分,在铰链臂32相对铰链座31转动时,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随铰链臂32围绕转轴33发生转动,从而使得铰链臂32的不同侧面朝向铰链座31,进而使得铰链臂32相对于铰链座31能够具有不同的相对位置关系。
另外,弹性件35为能够提供弹力且能够在弹力方向上压缩以提供一定的压缩空间的构件。例如,弹性件35可以为弹簧,弹簧的一端抵接支撑件34,在支撑件34的第三支撑面341受到朝向弹性件35的推动作用时,弹性件35反抗支撑件34并发生压缩从而为支撑件34的第三支撑面341所朝向的方向上提供空间,以使得在转轴33的相对位置不变时,仍有足够的空间使得铰链臂32不同的侧面转动至转轴33与第三支撑面341之间。
具体地,在铰链臂32相对于铰链座31转动时,转轴33的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铰链臂32与铰链座31的第三支撑面341的接触位置发生变化,而由于铰链臂32的不同的位置到转轴33的距离不同,因此,在铰链臂32的不同的位置如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的不同位置与第三支撑面341接触时,所述需要的转轴33到铰链臂32与第三支撑面341的接触点之间的空间不同。而受弹力作用以及空间等的限制,弹性件35压缩而提供的空间可能是有限的。因此,在铰链臂32相对于铰链座31转动的过程中,在垂直于转轴33的中轴线的截面上若铰链臂32上某一位置与转轴33的距离过大,该位置在转动过程中将会卡持于第三支撑面上的另一位置而无法使得铰链臂32继续转动,从而使得铰链臂32和铰链座31仅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相对转动。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在铰链臂32与铰链座31之间绕转轴33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仅有第一支撑面322与第二支撑面323以及第一支撑面322与第二支撑面323的连接处324所对应的区域能够与第三支撑面341抵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可以均为平面,转轴33到二者的连接处324的距离均大于转轴33到第一支撑面322的距离和到第二支撑面323的距离,铰链30可具有第三支撑面341抵接于第一支撑面322,以及第三支撑面341抵接于第二支撑面323两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当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也可能是具有一定弧度的曲面,甚或还可包括不同的子支撑面,只要能够使得铰链臂32和铰链座31之间的位置关系具有对应的至少两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可,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另外,铰链臂32上还可以设置其它更多的支撑面,以在铰链臂32受到外力而绕转轴33与铰链座3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通过铰链臂32上不同的支撑面与第三支撑面341发生弹性抵接而使得铰链臂32与铰链座31之间具有多种不同的相对位置关系,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以初始状态为第一支撑面322与支撑件34的第三支撑面341抵接为例,具体如图10和图11中所示。此时弹性件35可以具有弹性压缩形变,也可以处于原始的自然状态,此处不做限定。在铰链30受到外力作用而使得铰链臂32绕转轴33与铰链座31发生相对转动以使得第二支撑面323逐渐靠近第三支撑面341时,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的连接处324与第三支撑面341接触,由于连接处324到转轴33的距离大于第一支撑面322到转轴33的距离,从而使得连接处324抵接支撑件34并推动支撑件34移动朝弹性件35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弹性件35克服推力而产生压缩。且在铰链臂32进一步受力时,连接处324逐渐靠近转轴33的与第三支撑面341之间的区域,在此过程中,转轴33到第三支撑面341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容易理解地,在连接处324与转轴33的连线垂直于第三支撑面341时,在垂直于转轴33的中轴线的截面上,转轴33到第三支撑面341的距离等于转轴33到连接处324的距离,此时转轴33距离第三支撑面341最远;而在此时,若继续对铰链30施力,则转轴33到第三支撑面341的距离将会逐渐变小,从而所需要的弹性件35压缩的空间减小,并进而使得弹性件35逐渐释放弹力而回复,直到连接处324离开第三支撑面341而使得第二支撑面323与第三支撑面341抵接,从而实现从第一支撑面322与第三支撑面341抵接到第二支撑面323与第三支撑面341抵接之间的切换。
同样地,在初始状态为第二支撑面323与支撑件34的第三支撑面341抵接而向第一支撑面322与支撑件34的第三支撑面341抵接转换的过程(具体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与上述过程类似。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铰链30可应用于本申请眼镜实施方式中的铰链组件122当中。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功能件20为骨传导扬声机构21,在第三支撑面341从与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中的一者弹性抵接切换到与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中的另一者弹性抵接时,铰链组件122带动骨传导扬声机构21相对于镜腿主体121能够在第一相对固定位置和第二相对固定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并在骨传导扬声机构21处于第一相对固定位置时能够贴合于用户的耳廓背面。
具体地,骨传导扬声机构21相对于镜腿主体121的第一相对固定位置如图15中所示,相对于镜腿主体121的第二相对固定位置如图1中所示。
其中,耳廓为外耳的一部分,主要由软骨构成。本实施方式中,将扬声机构贴合至耳廓背面,进而可利用耳廓的软骨传递骨传导声音/振动。将扬声机构在耳廓背面贴合,在提高音质的同时,还能够减小声音传递过程中对耳道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转轴33到连接处324的距离均大于到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的垂直距离,从而使得在第三支撑面341从与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中的一者弹性抵接切换到与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中的另一者弹性抵接的过程中铰链30的状态发生一定程度的跳变。
以第一支撑面322与第三支撑面341弹性抵接切换到第二支撑面323与第三支撑面341弹性抵接为例,转轴33到连接处324的最大距离h1与转轴33到第一支撑面322的最短距离h2之间的比例不同时,切换过程中产生的跳变的程度不同。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转轴33的中轴线的截面上,转轴33到连接处324的最大距离h1与转轴33到第一支撑面322的最短距离h2之间的比例介于1.1和1.5之间。
具体地,可以通过将转轴33远离第二支撑面323而靠近与第二支撑面323相对的铰链臂32的一侧面设置,来实现转轴33到连接处324的最大距离h1大于转轴33到第一支撑面322的最短距离h2,进而满足上述比例。
需要指出的是,h1与h2之间的比例过大时,跳变明显,但是可能需要施加较大的力度才能够将第一支撑面322与第三支撑面341弹性抵接切换到第二支撑面323与第三支撑面341弹性抵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使用带来不便;而h1与h2之间的比例过小时,虽然状态的切换较为容易,但是可能跳变程度较小,例如在用户扳动铰链30时没有明显的触感,从而也会带来不便。本实施方式中的将h1与h2的比例设置为介于1.1和1.5之间,能够使得第三支撑面341从与第一支撑面322弹性抵接切换到与第二支撑面323弹性抵接时,铰链30的具有较为明显的跳变,从而使得在使用过程中,用户扳动铰链30时具有较为明显的手感,同时也不至于跳变状态太突兀而使得用户难以切换铰链30的状态。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h1与h2的比例还可以介于1.2和1.4之间,具体地,h1与h2的比例还可以为1.1、1.2、1.3、1.4、1.5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另外,第一支撑面322与第二支撑面323在铰链臂32上的位置的设置会影响第三支撑面341与第一支撑面322或第二支撑面323中的一者抵接时铰链臂32与铰链座31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因此,可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而对第一支撑面322与第二支撑面323在铰链臂32上的位置进行不同的设置。其中,铰链臂32与铰链座31之间的夹角具体如图10和图13所示,ω1为第三支撑面341与第一支撑面322抵接时铰链臂32与铰链座31之间的夹角,ω2为第三支撑面341与第二支撑面323抵接时铰链臂32与铰链座31之间的夹角。在一实施方式中,铰链臂32与铰链座31均具有一定的长度,铰链臂32设置在铰链座31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一侧,第一支撑面322设置在铰链臂32长度方向上靠近铰链座31的端部,而第二支撑面323设置在铰链臂32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且均平行于转轴33的中轴线设置。此时,当第三支撑面341与第一支撑面322弹性抵接时,铰链臂32与铰链座31之间的夹角最大,而在第三支撑面341与第二支撑面323弹性抵接时,铰链臂32与铰链座31之间的夹角最小,从而在第三支撑面341从与第一支撑面322弹性抵接切换到与第二支撑面323弹性抵接时,铰链座31与铰链臂12之间的夹角由ω1变为ω2而变小。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若将第三支撑面341从与第一支撑面322弹性抵接切换到与第二支撑面323弹性抵接时对铰链臂32所施加的力的方向与铰链臂32自身重力的方向一致,那么在该状态的切换会使得铰链座31与铰链臂12之间的夹角变小时,本实施方式中上述h1与h2之间的比例的设置还可以使得在第三支撑面341与第一支撑面322弹性抵接时,铰链臂32不会或者难以因自身重力而自发得减小其与铰链座31之间的角度。
其中,在本申请铰链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2,在垂直于转轴33的中轴线的截面上,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之间的夹角ω3为钝角。
其中,铰链30在由第一支撑面322与第三支撑面341弹性抵接的状态向第二支撑面323与第三支撑面341弹性抵接的状态切换时,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之间的夹角ω3越小,则状态切换时铰链座31和铰链臂32之间相对需要转动的角度越大,也就是说,在铰链座31固定不动时,用户需要将铰链臂32扳动较大的角度才能够对铰链30进行状态切换,从而用户使用费力,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
而由于铰链臂32具有一定的长度,且第一支撑面322设置于铰链臂3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而第二支撑面323与第一支撑面322相邻设置于铰链臂32的宽度方向上。通常情况下,第一支撑面322与第二支撑面323垂直设置,此时,在铰链30在上述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时,需要将铰链臂32与铰链座31相对扳动90°。
而本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转轴33的中轴线的截面上,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之间的夹角ω3为钝角,从而在铰链30于两种状态之间切换时,所铰链臂32与铰链座31所需要相对扳动的角度小于90°,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用户提供便利。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的铰链30用于本申请眼镜实施方式中时,铰链30用于连接镜腿主体121和骨传导扬声机构21,在铰链30处于第二支撑面323与第三支撑面341弹性抵接的第二状态时,骨传导扬声机构21处于第一相对固定位置以贴合于用户的耳廓背面,因此在用户需要使用眼镜的骨传导扬声机构21的功能时,仅需要将骨传导扬声机构21转动小于90°的角度即可将其贴合于用户的耳廓背面;另外,在铰链30处于第一支撑面322与第三支撑面341弹性抵接的第一状态时,铰链臂32和连接的骨传导扬声机构21形成一定的角度,从而在用户佩戴眼镜时,铰链臂32和连接的骨传导扬声机构21能够位于用户耳后且朝向用户耳朵的方向设置,从而能够对眼镜起到一定的阻拦、固定作用,不易从用户头部掉落。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之间的夹角ω3的具体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该夹角的角度过大时,铰链臂32和连接于铰链臂32远离铰链座31的端部的功能件20与铰链座31之间的夹角将较小,从而在用户佩戴时,铰链臂32与功能件20会因过于靠近用户耳朵而对用户耳朵造成压迫,降低用户的舒适度;而若夹角的角度过小,一方面用户在扳动骨传导扬声机构21而使其在第一相对位置与第二相对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时,所需要扳动的角度过大,用户使用不方便,另一方面,镜腿主体121与铰链30和骨传导扬声机构21之间所形成的夹角较小而难以起到对眼镜的阻拦、固定的作用,从而使得用户佩戴眼镜时,眼镜容易从用户头部前侧掉落。具体地,可以根据用户的头型设置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之间的夹角的具体角度。
具体地,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在垂直于转轴33的中轴线的截面上,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之间的夹角ω3的角度介于100°和120°之间,具体可以为100°、110°、120°等。该角度的设置,能够使得用户在佩戴眼镜且骨传导扬声机构21处于第一相对固定位置时,骨传导扬声机构21不会过于靠近用户耳朵而对用户耳朵造成不适,且在对骨传导扬声机构21的两种相对位置进行切换时也无需将铰链转动过大的角度,从而方便用户使用。
其中,在第三支撑面341从与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中的一者弹性抵接切换到与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中的另一者弹性抵接的过程当中,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之间的连接处324抵接第三支撑面341,并推动支撑件34克服弹性件35的弹性偏置而反向移动。以切换前第三支撑面341与第一支撑面322弹性抵接为例,在初始切换时,第一支撑面322逐渐远离第三支撑面341的同时,连接处324逐渐抵接第三支撑面341,并在切换过程中,由第三支撑面341的一侧滑动至第三支撑面341的另一侧,最后进一步过渡至由第二支撑面323与第三支撑面341弹性抵接。在状态切换过程中,连接处324始终与第三支撑面341抵接而相互作用,而连接处324的形状会对状态切换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若第一支撑面322与第二支撑面323之间线连接,那么,连接处324具有较为尖锐的角度,从而在用户扳动铰链座31和/或铰链臂32以进行铰链30的状态切换过程中,一方面,在连接处324与第三支撑面341抵接与连接处324与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抵接进行切换时,缓冲较小,切换突兀,从而扳动铰链30的手感差;另一方面,连接处324较为尖锐,会在反复的切换过程中对第三支撑面341造成一定的磨损。
而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转轴33的中轴线的截面上,连接处324呈弧形设置。从而使得第一支撑面322与第二支撑面323的连接为弧面连接,进而在铰链30的状态切换的过程当中,与第三支撑面341抵接的连接处324较为平滑,从而用户扳动铰链30时具有较好的手感,而且能够减少在反复的切换过程中对第三支撑面341的损伤。
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连接处324呈圆弧设置,而圆弧的曲率不同,其所带来的效果也不同,具体的曲率值需要结合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置。本实施方式中圆弧的曲率介于5与30之间,具体还可以为5、10、15、20、25、30等,此处不做限定。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的铰链30应用于上述眼镜实施方式中的眼镜时,圆弧设置的连接处324的曲率能够使得用户在扳动铰链30以使得骨传导扬声器在第一相对固定位置与第二相对固定位置之间切换时,具有较好的手感。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三支撑面341设置成使得在第三支撑面341从与第一支撑面322弹性抵接切换到与第二支撑面323弹性抵接时所需的外力不同于在第三支撑面341从与第二支撑面323弹性抵接切换到与第一支撑面322弹性抵接时所需的外力。
需要指出的是,在具体的使用场景当中,铰链30不同的状态所对应的铰链30、或者铰链30所连接的结构的功能不同,或者由于铰链30设置的位置问题,而使得某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进行切换时不便于用户施力等原因,而在用户对铰链30的状态进行切换时需要在扳动铰链30的力度上进行区分,以方便用户施力,或者为用户区分两种铰链状态提供直观的感受等。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的铰链30应用于上述眼镜中时,铰链30状态的切换会带动骨传导扬声机构21相对于镜腿主体121在第一相对固定位置和第二相对固定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对应地,两种相对固定位置分别对应用户使用骨传导扬声机构21和用户不使用骨传导扬声机构21两种情况,而用户在佩戴眼镜时,手在头部后侧施力以切换两种状态时施力的难易程度并不相同,因此,对应地将不同状态的切换设计为需要施加不同的外力,能够方面用户使用。
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当第三支撑面341从与第一支撑面322弹性抵接切换到与第二支撑面323弹性抵接时,对应于将骨传导扬声机构21由第二相对固定位置扳动至第一相对固定位置从而贴合于用户的耳廓背面。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支撑面341设置成使得在第三支撑面341从与第一支撑面322弹性抵接切换到与第二支撑面323弹性抵接时所需的外力小于在第三支撑面341从与第二支撑面323弹性抵接切换到与第一支撑面322弹性抵接时所需的外力。
需要指出的是,在应用于上述眼镜时,在使用骨传导扬声机构21时,需要将第三支撑面341从与第一支撑面322弹性抵接切换到与第二支撑面323弹性抵接,而在不使用骨传导扬声机构21时,需要将第三支撑面341从与第二支撑面323弹性抵接切换到与第三支撑面341弹性抵接,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用户使用骨传导扬声机构21时所需要施加的力小于不需要使用骨传导扬声机构21所需要施加的力,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用户使用眼镜的骨传导扬声机构21的功能。
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12和图14,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在第三支撑面341从与第一支撑面322弹性抵接向与第二支撑面323弹性抵接切换时,连接处324初始接触于第三支撑面341的第一位置3411,在第三支撑面341从与第二支撑面323弹性抵接向与第一支撑面322弹性抵接切换时,连接处324初始接触于第三支撑面341的第二位置3412,其中在垂直于转轴33的中轴线的截面上,第一位置3411与弹性件35和支撑件34的接触点沿弹性件35的弹性偏置方向上的距离d1小于第二位置3412与接触点沿弹性偏置方向上的距离d2
需要指出的是,第三支撑面341与第一支撑面322弹性抵时,连接处324位于靠近第三支撑面341的一端的位置,而在第三支撑面341与第二支撑面323弹性抵接时,连接处324位于靠近第三支撑面341的另一端的位置。因此,上述的第一位置3411与第二位置3412分别位于靠近第三支撑面341的两端处。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4的第三支撑面341的靠近两端的位置与弹性件35和支撑件34的接触点在弹性件35的弹性偏置方向上的距离不同,且第二位置3412对应的距离小于第一位置3411对应的距离。此时,在第三支撑面341从与第一支撑面322弹性抵接向与第二支撑面323弹性抵接切换时,连接处324初始并未立即抵接第三支撑面341而受到弹性件35的反作用力,而是在切换的过程中逐渐抵接第三支撑面341而受到弹性件35的反作用力;而在第三支撑面341从与第一支撑面322弹性抵接向与第二支撑面323弹性抵接切换时,连接处324初始便抵接第三支撑面341而受到弹性件35的反作用力,或者至少相对于第三支撑面341从与第二支撑面323弹性抵接向与第一支撑面322弹性抵接的切换要早受到弹性件35的反作用力。因此,这种情况下,铰链30在由与第一支撑面322弹性抵接向与第二支撑面323弹性抵接切换时所需要的作用力较小,从而使得用户在使用骨传导扬声机构21时所扳动骨传导扬声机构21所需要施加的力较小,从而方便用户使用。
进一步地,第三支撑面341包括第一子支撑面3413和第二子支撑面3414,其中第一位置3411设置于第一子支撑面3413,第二位置3412设置于第二子支撑面3414。即第一子支撑面3413和第二子支撑面3414分别设置于靠近第三支撑面341的两端的位置。
其中,第二子支撑面3414可以为平面,具体地,在第一支撑面322或第二支撑面323与第三支撑面341弹性抵接时,第二子支撑面3414可与第一支撑面322或第二支撑面323平行。而第一子支撑面3413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弧面,此处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第一子支撑面3413与第二子支撑面3414不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一子支撑面3413相对于第二子支撑面3414倾斜设置,且二者之间的夹角可不大于10°,例如可以为不大于2°、4°、6°、8°、10°等。具体地,第一子支撑面3413朝向远离铰链臂32的方向设置,从而使得在垂直于转轴33的中轴线的截面上,第一位置3411与弹性件35和支撑件34的接触点沿弹性件35的弹性偏置方向上的距离小于第二位置3412与接触点沿弹性偏置方向上的距离。其中,在第一子支撑面3413为弧面而第二子支撑面3414为平面时,第一子支撑面3413与第二子支撑面3414之间的夹角为在二者的相交处与第一子支撑面3413相切的平面与第二子支撑面3414之间的夹角。
请进一步参阅图16,图16是本申请铰链一实施方式的爆炸结构图。本实施方式中,铰链座31包括座本体313以及从座本体313凸出且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耳314和第二凸耳315,铰链臂32包括臂本体325以及从臂本体325凸出设置的第三凸耳326,第三凸耳326插入至第一凸耳314和第二凸耳315之间的间隔区域,并通过转轴33与第一凸耳314和第二凸耳315转动连接,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设置于第三凸耳326上,支撑件34至少部分设置于间隔区域内且位于第三凸耳326朝向座本体313的一侧,座本体313上设置有与间隔区域连通的容置腔3121,弹性件35设置于容置腔3121内,并将支撑件34朝向第三凸耳326进行弹性偏置。
具体地,第一凸耳314、第二凸耳315和第三凸耳326的对应位置处可分别设置有位于同一轴向上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三个通孔的内径均可不小于转轴33的外径,从而在转轴33穿设于对应的通孔中时,第一凸耳314和第二凸耳315所在的铰链座31能够与第三凸耳326所在的铰链臂32转动连接在一起。
其中,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均设置于第三凸耳326上,且平行于转轴33的中轴线,从而使得在铰链臂32绕转轴33相对于铰链座31转动时,使得第一支撑面322和第二支撑面323均可能进入第一凸耳314和第二凸耳315之间的间隔区域。
进一步地,支撑件34位于座本体313的第一凸耳314和第二凸耳315之间,且支撑件34的第三支撑面341朝向第三凸耳326设置。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弹性件35完全设置于容置腔3121内,并在朝向第一凸耳314和第二凸耳315之间的间隔区域的一侧与支撑件34接触。在弹性件35处于自然状态时,支撑件34靠近弹性件35的区域至少部分位于容置腔3121内。需要指出的是,支撑件34位于于容置腔3121内的部分的形状与容置腔3121匹配,从而使得在弹性件35将支撑件34进行弹性偏置时,支撑件34位于容置腔3121的部分能够在容置腔3121内稳定滑动。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在垂直于铰链座31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上,容置腔3121的截面面积小于第一凸耳314和第二凸耳315之间的间隔区域的截面面积,支撑件34位于容置腔3121外的区域的形状与间隔区域匹配,从而使得支撑件34在朝向弹性件35一侧移动时,不至于全部进入容置腔3121内。
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铰链座31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上,容置腔3121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与第一凸耳314和第二凸耳315之间的间隔区域相同,此时,支撑件34可完全容置于容置腔3121内,从而使得在支撑件34收到推动作用时,在整个容置腔3121内滑动。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铰链30应用于本申请铰链组件实施方式中的铰链组件122时,铰链座31的第一端面312为第一凸耳314和第二凸耳315的朝向铰链臂32的端面,由臂本体325朝向凸出设置的第三凸耳326位于第一凸耳314和第二凸耳315之间的间隔区域内,从而使得第一凸耳314和第二凸耳315的第一端面312朝向臂本体325设置。在转轴33的中轴线方向的截面上,臂本体325进一步凸出于第三凸耳326从而形成朝向铰链座31的第一凸耳314和第二凸耳315的第二端面321。
本实施方式中,在铰链臂32与铰链座31进行相对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凸耳314和第二凸耳315的第一端面312与臂本体325的第二端面321之间的间隙始终大于或小于连接线60的直径,从而使得连接线60不至于在铰链座31与铰链臂32的相对转动过程中夹入第一凸耳314和第二凸耳315与臂本体325之间,进而减少铰链30对连接线60的损伤。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在第一凸耳314和第二凸耳315的第二端面321与臂本体325的第一端面312之间的间隙在铰链臂32与铰链座31进行相对转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为远大于或远小于连接线60的直径,从而进一步减少铰链30对连接线60的损伤。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方中,第一端面312与第二端面321之间的间隙可以为尺寸相同的均匀的间隙,从而均满足上述大于或者小于连接线60直径的条件;或者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仅是两端面靠近连接线60的位置处的间隙满足大于或者小于连接线60的直径,而两端面的其它位置处的间隙可以无需满足上述条件。
具体地,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在垂直于转轴33的中轴线的截面上,第一凸耳314和第二凸耳315朝向铰链臂32的端面和臂本体325朝向铰链座31的端面中的至少一者可采用倒角设置,以使得在铰链臂32与铰链座31进行相对转动过程中二者之间的间隙靠近连接线60的位置始终保持为大于连接线60的直径。
其中,倒角设置既可以是倒圆角,或者也可以是直接切角均可。
本应用场景中,仅需要将靠近连接线60位置处的第一凸耳314和第二凸耳315朝向铰链臂32的端面和臂本体325朝向铰链座31的端面中的至少一者进行倒角设置而使得在铰链臂32与铰链座31进行相对转动过程中不会将连接线60夹入两端面之间的间隙中。
本申请中上述铰链实施方式中的铰链可应用于本申请铰链组件实施方式中,但是并不做限定,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应用于其它的铰链组件当中,或者两个需转动连接的构件直接连接均可。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眼镜一实施方式中,功能件20为骨传导扬声机构21。铰链30的转轴33的中垂面α、铰链30的对称面β以及骨传导扬声机构21贴合耳朵的贴合面211中心点O同在一个平面内,或在相对平面的预定误差范围内。
其中,转轴33的中垂面α是指垂直于铰链30的转轴33的轴向且将该转轴33对称分割的面,具体请参阅图17。
铰链30的对称面β是指将铰链30对称分割的面,即在铰链30的对称面β两侧,铰链30呈对称分布,具体请参阅图18。
其中,预定误差范围可以根据经验以及铰链30的材料、规格以及耳朵的形状的统计数据等综合得出。
需要指出的是,铰链30的转轴33的中垂面α、铰链30的对称面β以及骨传导扬声机构21贴合耳朵的贴合面211中心点同在一个平面内时,能够使得与铰链30连接的骨传导扬声机构21能够直接贴合用户的耳廓背面,铰链30受力发生形变时,形变方向、以及21的移动方向一致,且都位于该平面内,而避免在上述各面和点不在同一平面内,且铰链30受力发生弹性形变时,因铰链30及骨传导扬声机构21发生扭转而导致骨传导扬声机构21无法贴合或完全贴合到用户的耳廓背面,从而造成声音/振动传递效率的降低,进而降低骨传导发声装置的音质。当然,转轴33的中垂面α、铰链30的对称面β以及骨传导扬声机构2120贴合耳朵的贴合面211中心点可在相对平面的预定误差范围内,这样能够使得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不会对用户使用造成过多影响,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此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骨传导扬声机构21的贴合面211与用户耳廓背面的贴合效果。
进一步地,在骨传导扬声机构21相对于镜腿主体121处于第一相对固定位置时,由两条镜腿主体121的顶部所定义的水平参考平面γ与固定件50位于镜腿主体121的长度方向的对称面θ之间的夹角为65°~85°。
其中,由两条镜腿主体121的顶部所定义的水平参考平面γ是指与两条镜腿主体121的顶部同时相切的平面,在一个应用场景中,该平面进一步垂直于眼镜框11的对称面,具体如图19所示;固定件50位于镜腿主体121的长度方向的对称面θ是指,固定件50的对称面中位于镜腿主体121的长度方向上的对称面,具体如图20所示。
本实施方式中,在骨传导扬声机构21相对于镜腿主体121处于第一相对固定位置时,固定件50与铰链30保持一致,而固定件50位于镜腿主体121的长度方向的对称面θ与铰链30沿铰链30的长度方向的对称面位于同一平面内,而铰链30远离镜腿主体121的一端连接骨传导扬声机构21。
另外,在骨传导扬声机构21相对于镜腿主体121处于第一相对固定位置时,由两条镜腿主体121的顶部所定义的水平参考平面γ与固定件50位于镜腿主体121的长度方向的对称面θ之间的夹角还可以为70°~82°,以使得骨传导扬声机构21更进一步贴合于耳轮脚位置正对的耳廓背面区域。
具体地,在骨传导扬声机构21相对于镜腿主体121处于第一相对固定位置时,由两条镜腿主体121的顶部所定义的水平参考平面γ与固定件50位于镜腿主体121的长度方向的对称面θ之间的夹角可以为上述范围内的任意角度,如70°、75°、80°、82°等均可,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在骨传导扬声机构21相对于镜腿主体121处于第一相对固定位置时,眼镜框11的对称面λ与铰链30的对称面β之间的夹角为5°~30°。
其中,眼镜框11的对称面λ是指将眼镜框11对称分割的对称平面,具体如图21所示。铰链30的对称面β与上述图18中所示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眼镜框11的对称面λ与铰链30的对称面β之间的夹角与用户的头型有关,例如,欧美人群与亚洲人群对应的该角度是不同的。在用户佩戴时,一方面靠用户的耳朵支撑镜腿主体121的底面,另一方面还需要靠镜腿主体121的侧面抵靠用户的头部的侧面进而将骨传导扬声机构21固定在合适的位置。因此,若该角度较大,镜腿主体121的前部抵靠头部,而后部远离头部;若该角度较大,则镜腿主体121的前部远离头部,而后部抵靠头部,两种情况下,镜腿主体121均不能与头部良好接触,从而容易导致骨传导扬声机构21的贴合面211脱离耳廓背面,从而降低骨传导扬声机构21的音质,且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
其中,在骨传导扬声机构21相对于镜腿主体121处于第一相对固定位置时,眼镜框11的对称面λ与铰链30的对称面β之间的夹角还可以为10°~25°,具体还可以为10°、15°、20°、25°等,此处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2,两条眼镜腿12对应的转轴33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h3可以为90~150mm。该距离h3对应于用户头部的左右宽度。
容易理解地,两条眼镜腿12放置在用户的耳朵上部并夹持在头部两侧,若两条眼镜腿12对应的转轴33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h3较大,则眼镜腿12朝向用户头部的夹持力较小,会出现“夹不紧”的情况,从而导致容易从用户头部松离,进而导致骨传导扬声机构21偏离对应耳廓背面的位置;而若该内收角交小,则眼镜腿12会过于夹紧用户的头部,容易给用户带来不适。
其中,两条眼镜腿12对应的转轴33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h3还可以为100~130mm,具体还可以为100mm、110mm、120mm、130mm等。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用户的头型不同,可以选择该距离h3的范围较为合适的耳机。例如男款的距离h3可以为115~130mm,女款的范围则可以为100~115mm,当然也可以设置为两个范围的中间值,以同时适应两种人群。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22,眼镜框11的对称中心点到两个转轴33的中心点的连线的垂直距离h4为105~170mm。
需要指出的是,眼镜框11的对称中心点为位于眼镜框11中间的鼻梁的中点位置,该垂直距离对应于用户头部的前后长度。
容易理解地,若该垂直距离h4较大,则在骨传导扬声机构21的贴合面211能够贴合到耳廓背面时,眼镜框11可能离用户的眼部较远,而在耳机眼镜框11佩戴合适时,则骨传导扬声机构21的贴合面211由于离耳廓背面较远而不能够合适得贴合在耳廓背面;若该距离较小,则在同时使用眼镜功能以及耳机功能时,眼镜框11和骨传导扬声机构21同时在用户头部前后过紧夹持头部,给用户带来不适,或者在距离过小时,甚至难以同时使用两个功能。
其中,眼镜框11的对称中心点到两个转轴33的中心点的连线的垂直距离h4还可以为130~150mm,具体还可以为130mm、140mm、150mm等。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使用人群,可以对应不同的距离范围,例如,男款的距离h4可以为140~160mm,女款的范围则可以为或105~135mm,当然也可以设置为两个范围的中间值,以同时适应两种人群。
可选地,请一并参阅图22和图23,每个转轴33的中心点到对应的骨传导扬声机构21的贴合面211的中心点O之间的距离h5与眼镜框11的对称中心点到两个转轴33的中心点的连线的垂直距离h4的比例h5/h4为0.1~1.5。
其中,每个转轴33的中心点到对应的骨传导扬声机构21的贴合面211的中心点O之间的距离h5对应于转轴33的中心点到贴合面211与用户耳廓背面的贴合处的距离;而眼镜框11的对称中心点到两个转轴33的中心点的连线的垂直距离h4对应于用户头部的前部到耳后的垂直距离。在用户头部的前部到耳后的垂直距离为一定时,若转轴33的中心点到贴合面211与用户耳廓背面的贴合处的距离较大,即上述比例较大时,说明转轴33的中心点到对应的骨传导扬声机构21的贴合面211的中心点O之间的距离较大,则骨传导扬声机构21容易贴合在耳廓背面较为靠下的部位;而在上述比例较小时,说明转轴33的中心点到对应的骨传导扬声机构21的贴合面211的中心点O之间的距离较小,则骨传导扬声机构21容易贴合在耳廓背面较为靠上的部位,从而会影响骨传导扬声机构21对声音/振动的传递效率,进而影响音质。
其中,h5/h4还可以为0.125~0.35,具体如0.125、0.15、0.20、0.25、0.30、0.35等,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比例,此处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还可以根据上述各参数的不同设置不同规格的骨传导发声装置,以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头型进行选择,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请参阅图24至图26,图24是本申请骨传导耳机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5是本申请骨传导耳机一实施方式的爆炸结构图,图26是沿图24中骨传导耳机的对称面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中,骨传导耳机可以为单独的、可直接使用的骨传导耳机,或者还可以是插接在电子设备上使用的骨传导耳机,在一个应用场景中,本实施方式中的骨传导耳机为上述眼镜实施方式中的骨传导扬声机构21的一种。
其中,骨传导是一种声音传导方式,即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传递、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等来传递声波。本实施方式中,骨传导耳机包括:耳机壳体212、换能装置213、传振板214及振动传递层215。
其中,耳机壳体212用于定义具有一开口2121的耳机容置腔2122,可用于容置骨传导耳机的相关功能结构。例如,换能装置213即可容置于该耳机容置腔2122内。
具体地,换能装置213用于根据音频信号产生振动。其中,音频信号可以是直接存储在换能装置213当中的音频信号,也可以通过信号线等由存储装置或者通信电路等向换能装置213输入的音频信号,此处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传振板214与换能装置213连接,并经容置腔2122的开口2121外露,以传递振动。具体地,换能装置213能够将音频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振动信号,并进一步经过传振板214对该振动信号进行传递,以将其由耳机壳体212的容置腔2122内传输到耳机壳体212以外,以进一步向直接或者间接与该传振板214接触的用户传递该振动信号。
另外,振动传递层215包覆在传振板214的外表面上,从而能够通过传振板214将换能装置213所产生的振动信号传递至传振板214传递层,并进而通过与用户的特定部位接触而将振动信号传递给用户。本实施方式中,振动传递层215进一步与耳机壳体212连接,以封盖容置腔2122的开口2121,进而对耳机壳体212的容置腔2122内的器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具体地,振动传递层215可通过插接、扣合以及粘接等方式与耳机壳体212连接在一起,例如可通过扣合的方式将振动传递层215扣合在耳机壳体212的外围。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传振板214为硬质材质,例如可以为硬质的塑胶,以能够较好的传导振动信号,振动传递层215则为软质材质,例如可以为软质的硅胶,包覆在传振板214的外表面上,以使得骨传导耳机进一步通过振动传递层215向用户传递振动信号,从而使得用户在使用骨传导耳机时具有较为良好的触感。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振动传递层215以一体注塑方式包覆在传振板214的外表面上,从而使得振动传递层215与传振板214为一体结构,进而在对骨传导耳机进行装配时,无需再进一步通过点胶等方式将振动传递层215与传振板214粘接在一起,从而能够简化耳机的装配步骤。同时,传振板214与振动传递层215为一体结构,能够避免因点胶而带来的传振板214与振动传递层215之间的胶层厚度不均匀而对振动传递效果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对振动的传导效果,进而提升骨传导耳机的声音传递质量。
其中,在一实施方式中,传振板214突出于开口2121设置,以将位于耳机壳体212的容置腔2122内的换能装置213所产生的振动信号传递至容置腔2122的外部,并进而通过振动传递层215传递给用户。
振动传递层215与传振板214的外表面经开口2121外露的部分全贴合设置,并一体注塑。具体地,在一个应用场景中,传振板214的外表面经开口2121外露的部分为背离容置腔2122凸出设置的弧面,对应地,振动传递层215通过该弧面与传振板214全贴合并一体注塑而成。需要指出的是,若传振板214与振动传递层215之间采用点胶的方式进行全贴合,首先,如上所述,由于受到空气以及点胶技术等的影响从而难以控制所形成的胶层的均匀性,从而降低振动传递效果;其次,若通过点胶的方式进行全贴合,则由于为了实现全贴合,则点胶易过量溢出,一方面进一步降低胶层的均匀性,另一方面还为耳机的装配带来不便。而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一体注塑的方式使得传振板214与振动传递层215之间全贴合设置,从而能够避免上述点胶实现的全贴合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且一方面能够增大振动传递层215与传振板214贴合的面积,从而提高振动的传递效果,另一方面弧面的设置还能够增大振动传递层215与用户的皮肤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振动的传递效果。具体地,传振板214的外表面经开口2121外露的部分可以为中间部位为平面,而周边部分为弧面。
其中,在一实施方式中,传振板214在开口2121处相对于耳机壳体212间隔设置,以绕传振板214形成一环形间隔区,振动传递层215在环形间隔区的对应区域设置有通孔2151。
本实施方式中,传振板214与耳机壳体212不连接,具体地,在开口2121处耳机壳体212的内侧边与传振板214的外侧边均为圆形或类圆形,从而使得耳机壳体212与传振板214共同形成一环形间隔区。
而振动传递层215包覆设置在传振板214的外表面上,并与耳机壳体212连接以封盖容置腔2122的开口2121,因此,环形间隔区背离容置腔2122的方向覆盖由振动传递层215。
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在振动传递层215对应于环形间隔区的区域设置通孔2151,具体地,通孔215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等,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此处不做限定。在设置有多个通孔2151时,可绕传振板214间隔设置。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方式中,通孔2151的设置能够将容置腔2122与耳机壳体212的外界连通,从而通过振动相消进一步减少漏音,从而进一步提高骨传导耳机的声音传导效果。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包括铰链和杆状件,所述铰链包括铰链座以及通过转轴与所述铰链座转动连接的铰链臂,其中所述杆状件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与所述杆状件的端面连通的铰链腔,所述杆状件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铰链腔连通的第一插置孔,所述铰链座的远离所述铰链臂的一端从所述杆状件的端面插入至所述铰链腔,并由插置在所述第一插置孔内的固定件固定在所述铰链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置孔对应的第二插置孔,所述固定件进一步插置于所述第二插置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杆状件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上,所述铰链座的截面形状与所述铰链腔的截面形状相匹配,以使得在插入后所述铰链座与所述杆状件之间形成密封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座的截面形状和所述铰链腔的截面形状均呈矩形设置,所述第一插置孔垂直于所述矩形的一侧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臂具有彼此连接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所述铰链还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活动设置于所述铰链座上,且具有第三支撑面;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将所述支撑件朝向所述铰链臂进行弹性偏置,以使得所述第三支撑面能够分别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上;
其中,在所述铰链臂受到外力作用而相对所述铰链座进行转动时,由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的连接处推动所述支撑件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偏置而反向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三支撑面从与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中的一者弹性抵接切换到与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中的另一者弹性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座包括座本体以及从所述座本体凸出且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所述铰链臂包括臂本体以及从所述臂本体凸出设置的第三凸耳,所述第三凸耳插入至所述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之间的间隔区域,并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设置于所述第三凸耳上,所述支撑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间隔区域内且位于所述第三凸耳朝向所述座本体的一侧,所述座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间隔区域连通的容置腔,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并将所述支撑件朝向所述第三凸耳进行弹性偏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转轴的中轴线的截面上,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三支撑面从与所述第一支撑面弹性抵接切换到与所述第二支撑面弹性抵接时,所述铰链座与所述铰链臂之间的夹角变小,其中在垂直于所述转轴的中轴线的截面上,所述转轴到所述连接处的最大距离与所述转轴到所述第一支撑面的最短距离之间的比例介于1.1和1.5之间。
9.一种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眼镜包括:
眼镜架,所述眼镜架包括眼镜框以及两条眼镜腿,所述眼镜腿包括与所述眼镜框连接的镜腿主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铰链组件,其中所述杆状件为所述镜腿主体的一部分;
骨传导扬声机构,所述骨传导扬声机构连接设置在所述铰链臂远离所述铰链座的一端,在所述第三支撑面从与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中的一者弹性抵接切换到与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中的另一者弹性抵接时,所述铰链组件带动所述骨传导扬声机构相对于所述镜腿主体能够在第一相对固定位置和第二相对固定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并在所述骨传导扬声机构处于所述第一相对固定位置时能够贴合于用户的耳廓背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骨传导眼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骨传导扬声机构相对于所述镜腿主体处于所述第一相对固定位置时,由两条所述镜腿主体的顶部所定义的水平参考平面与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镜腿主体的长度方向的对称面之间的夹角为65°~85°,或70°~82°。
CN201810976074.7A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铰链组件及眼镜 Pending CN1088733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76074.7A CN108873374A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铰链组件及眼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76074.7A CN108873374A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铰链组件及眼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73374A true CN108873374A (zh) 2018-11-23

Family

ID=64322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76074.7A Pending CN108873374A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铰链组件及眼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7337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1684A (zh) * 2018-12-12 2019-04-05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易替换眼镜栓
WO2020140459A1 (zh) * 2019-01-05 2020-07-09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7331A (zh) * 2006-09-12 2010-01-13 西克光学公司 多向机械铰链
CN202306037U (zh) * 2010-07-15 2012-07-04 维索蒂加工业股份公司 眼镜铰链
JP3207909U (ja) * 2016-09-28 2016-12-08 有限会社松仙ベッ甲製作所 テンプルへのヒンジ取付構造
CN206292473U (zh) * 2016-11-25 2017-06-30 陈光华 一种带骨传导功能的眼镜腿、眼镜及眼镜盒
CN206563855U (zh) * 2017-03-22 2017-10-17 深圳市型社眼镜有限公司 一种眼镜弹性铰链及眼镜架
CN208847982U (zh) * 2018-08-24 2019-05-10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组件及眼镜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7331A (zh) * 2006-09-12 2010-01-13 西克光学公司 多向机械铰链
CN202306037U (zh) * 2010-07-15 2012-07-04 维索蒂加工业股份公司 眼镜铰链
JP3207909U (ja) * 2016-09-28 2016-12-08 有限会社松仙ベッ甲製作所 テンプルへのヒンジ取付構造
CN206292473U (zh) * 2016-11-25 2017-06-30 陈光华 一种带骨传导功能的眼镜腿、眼镜及眼镜盒
CN206563855U (zh) * 2017-03-22 2017-10-17 深圳市型社眼镜有限公司 一种眼镜弹性铰链及眼镜架
CN208847982U (zh) * 2018-08-24 2019-05-10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组件及眼镜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1684A (zh) * 2018-12-12 2019-04-05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易替换眼镜栓
WO2020140459A1 (zh) * 2019-01-05 2020-07-09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装置
US20210337287A1 (en) * 2019-01-05 2021-10-28 Shenzhen Voxtech Co., Ltd. Speaker device
US11336991B2 (en) 2019-01-05 2022-05-17 Shenzhen Shokz Co., Ltd. Loudspeaker apparatus
US11363365B2 (en) 2019-01-05 2022-06-14 Shenzhen Shokz Co., Ltd. Loudspeaker apparatus
US11700477B2 (en) * 2019-01-05 2023-07-11 Shenzhen Shokz Co., Ltd. Speaker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73372A (zh) 一种铰链及眼镜
CN208847981U (zh) 一种铰链及眼镜
CN208783039U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及眼镜
CN208780932U (zh) 一种电子组件及眼镜
CN207718105U (zh) 骨传导眼镜
WO2020140459A1 (zh) 一种扬声器装置
WO2019134377A1 (zh) 骨传导发声装置
CN208780924U (zh) 一种眼镜
WO2020038476A1 (zh) 一种电子组件及眼镜
CN208847977U (zh) 一种眼镜
CN208780925U (zh) 一种眼镜
CN109061902A (zh) 一种电子组件及眼镜
CN207720370U (zh) 骨传导发声装置
CN108776393A (zh) 一种眼镜
CA2579556A1 (en) Spectacle typ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08847983U (zh) 一种铰链及眼镜
CN208780926U (zh) 一种铰链及眼镜
CN105850153B (zh) 用于形成声音和/或语音骨传导振动的电磁换能器
CN108882076A (zh) 一种电子组件及眼镜
CN109061901A (zh) 一种电子组件及眼镜
CN108873374A (zh) 一种铰链组件及眼镜
CN108845436A (zh) 一种眼镜
CN208847982U (zh) 一种铰链组件及眼镜
CN208780927U (zh) 一种铰链及眼镜
CN103269466A (zh) 配合耳朵形状的耳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