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60471A - 一种尾翼可伸长的鱼雷锚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尾翼可伸长的鱼雷锚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60471A
CN108860471A CN201810699755.3A CN201810699755A CN108860471A CN 108860471 A CN108860471 A CN 108860471A CN 201810699755 A CN201810699755 A CN 201810699755A CN 108860471 A CN108860471 A CN 1088604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chor
clamping plate
empennage
anchor body
torped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997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60471B (zh
Inventor
刘洁群
刘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University
Hefei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College filed Critical Hefei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81069975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604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60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604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604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604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1/00Tying-up; Shifting, towing, or pushing equipment; Anchoring
    • B63B21/24Anch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1/00Tying-up; Shifting, towing, or pushing equipment; Anchoring
    • B63B21/24Anchors
    • B63B21/26Anchors securing to b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尾翼可伸长的鱼雷锚,包括鱼雷锚与夹板;鱼雷锚由锚身外侧焊接多个尾翼而成,锚身的下端设置锥形状的锚头,锚身的上端设置孔径比锚身内部中空部位直径小的孔洞,尾翼内部设置空腔;多个夹板焊接在端头的外侧,端头的上部内凹处设置系泊杆,端头的下端通过圆轴与防脱盘相连;组装时,防脱盘嵌于锚身内部后无法从锚身上端的孔洞中拔出,各夹板嵌入各相应尾翼的空腔中,形成圆轴在锚身内部、夹板在尾翼的空腔内部可同步拉长或嵌入的整体结构。施工结束后所提鱼雷锚在锚链拉力的作用下夹板从空腔中伸出,鱼雷锚与土体接触的表面积增大,提高了鱼雷锚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最终增加了鱼雷锚的抗拔承载力。

Description

一种尾翼可伸长的鱼雷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深海浮式平台或深水网箱的锚泊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尾翼可伸长的鱼雷锚。
背景技术
鱼雷锚是动力贯入锚的一种,一般长约15m,重达130吨。锚自身的形状类似鱼雷,故得名鱼雷锚。锚身一般有4个尾鳍。鱼雷锚锚身形如圆柱状,内部中空,可以填充高密度的材料如混凝土、废金属等来增加自重和降低锚重心而维持其稳定性,下端部呈锥形状,便于贯入海床土体中。
鱼雷锚贯入海床后,其抗拔承载力主要来源为:自重及表面积与海床土体的摩擦力。提高鱼雷锚抗拔承载力的方法有:1)提高鱼雷锚的自重。但锚体重量过大后,对运输与施工机械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往往不经济;2)把鱼雷锚贯入海床更大的深度。深度越大海床土体的强度越高,其与锚体表面的摩擦力越大。但已有的施工措施已尽可能的使鱼雷锚贯入至最大深度。3)提高鱼雷锚的表面积。在自重与贯入深度一定的情况下,鱼雷锚的表面积越大,其与土体的摩擦力越大,抗拔承载力越大。但鱼雷锚的表面积越大,施工沉贯时的阻力也越大,导致贯入深度减小。况且传统鱼雷锚的表面积是固定的,无法简单的扩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尾翼可伸长的鱼雷锚,其尾翼的空腔内嵌入夹板,在鱼雷锚贯入海床后夹板可以拉出,使工作期间鱼雷锚的表面积增大,增加鱼雷锚与土体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其抗拔承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尾翼可伸长的鱼雷锚,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轴竖直的锚身,锚身的下端同轴连接有锚头,锚身的外侧设有多个尾翼,每个尾翼内有平行于锚身轴向的空腔,且空腔上侧延伸至尾翼顶部形成腔口,所述锚身内部中空,锚身上端设有与锚身内部中空同轴连通的孔洞,还包括同轴设置在锚身上端的端头,端头顶部设有内凹,内凹中设有系泊杆,端头底部同轴连接有圆轴,所述圆轴向下穿过孔洞伸入锚身内,且圆轴下端被限位在锚身内部,端头外侧设有多个夹板,每个夹板分别沿轴向向下延伸并超过端头底面,夹板数量与锚身外侧尾翼数量相同,且夹板一一对应嵌入尾翼的空腔中。
所述的一种尾翼可伸长的鱼雷锚,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轴与锚身上端孔洞间隙配合。
所述的一种尾翼可伸长的鱼雷锚,其特征在于:所述锚身上端孔洞直径小于锚身内部中空直径,圆轴下端在锚身内部同轴连接有防脱盘,所述防脱盘直径小于锚身内部中空直径,防脱盘直径大于孔洞直径,防脱盘在锚身内部的最大移动距离小于夹板嵌入空腔内的最大深度,由防脱盘实现圆轴下端限位在锚身内部。
所述的一种尾翼可伸长的鱼雷锚,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的轴向长度大于端头轴向长度,夹板一侧上部与端头焊接相连,且夹板的顶部边缘不高于端头的顶面;夹板的位置、数量分别与尾翼的位置、数量相同;夹板的宽度与厚度分别小于空腔的宽度与厚度,夹板能嵌入相应尾翼的空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为:施工时,夹板嵌入空腔内,端头的底部与锚身的顶部紧密相连,所提鱼雷锚的表面积与传统鱼雷锚的表面积基本相同,即施工难度并未增加;施工结束后,在锚链拉力的作用下端头与夹板一起向上被拉长,夹板从空腔中伸出,夹板被拉出的部分为新增的与土体接触的部分,即所提鱼雷锚与土体接触的表面积有所增大,必然提高了鱼雷锚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最终提高了鱼雷锚的抗拔承载力。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所提鱼雷锚主视图。
图2 为本发明所提鱼雷锚俯视图。
图3 为本发明所提鱼雷锚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 为本发明所提鱼雷锚夹板拉出后主视图。
图5 为本发明所提鱼雷锚夹板拉出后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6 为本发明所提鱼雷锚下部结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7 为本发明所提鱼雷锚上部结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8 为本发明所提鱼雷锚上部结构仰视图。
图9 为本发明所提鱼雷锚的尾翼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0 为本发明所提鱼雷锚的夹板套入尾翼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1 为本发明所提鱼雷锚剖面图。
图12 为本发明所提鱼雷锚夹板拉出后的剖面图。
图13 为本发明所提鱼雷锚依靠自重贯入海床示意图。
图14 为施工时张拉锚链拉出夹板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锚身;2、锚头;3、尾翼;4、夹板;5、端头;6、系泊杆;7、圆轴;8、防脱盘;9、空腔;10、填充物;11、锚链;A、海床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14所示,一种尾翼可伸长的鱼雷锚,包括中心轴竖直的锚身1,锚身1的下端同轴连接有锚头2,锚身1的外侧设有多个尾翼3,每个尾翼3内有平行于锚身轴向的空腔9,且空腔9上侧延伸至尾翼3顶部形成腔口,锚身1内部中空,锚身1上端设有与锚身1内部中空同轴连通的孔洞,还包括同轴设置在锚身1上端的端头5,端头5顶部设有内凹,内凹中设有系泊杆6,端头5底部同轴连接有圆轴7,圆轴7向下穿过孔洞伸入锚身1内,且圆轴7下端被限位在锚身1内部,端头5外侧设有多个夹板4,每个夹板4分别沿轴向向下延伸并超过端头5底面,夹板4数量与锚身1外侧尾翼3数量相同,且夹板4一一对应嵌入尾翼3的空腔9中。
圆轴7与锚身1上端孔洞间隙配合。
锚身1上端孔洞直径小于锚身1内部中空直径,圆轴7下端在锚身1内部同轴连接有防脱盘8,防脱盘8直径小于锚身1内部中空直径,防脱盘8直径大于孔洞直径,防脱盘8在锚身1内部的最大移动距离小于夹板4嵌入空腔9内的最大深度,由防脱盘8实现圆轴7下端限位在锚身1内部。
夹板4的轴向长度大于端头5轴向长度,夹板4一侧上部与端头5焊接相连,且夹板4的顶部边缘不高于端头5的顶面;夹板4的位置、数量分别与尾翼3的位置、数量相同;夹板4的宽度与厚度分别小于空腔9的宽度与厚度,夹板4能嵌入相应尾翼3的空腔9内。
本发明包括鱼雷锚与夹板4;所述的鱼雷锚由内部中空的锚身1外侧对称的焊接多个尾翼3而成,锚身1的下端设置锥形状的锚头2,锚身1的上端设置孔径比锚身1内部中空部位直径小的孔洞,尾翼3内部设置空腔9;所述的多个夹板4对称的焊接在与锚身1外径相同的端头5的外侧,端头5的上部内凹处设置系泊杆6,端头5的下端通过圆轴7与防脱盘8相连;组装时,防脱盘8嵌于锚身1内部后无法从锚身1上端的孔洞中拔出,各夹板4嵌入各相应尾翼3的空腔9中,形成圆轴7在锚身1内部、夹板4在尾翼3的空腔9内部可同步拉长或嵌入的整体结构。
上述提及的“外侧”、“下端”、“上端”、“上部”等方位词,是基于所提鱼雷锚施工时的姿态来确定的。施工时所提鱼雷锚悬吊于海床上方,且处于铅锤状态;贯入海床后,如倾斜角度较小,鱼雷锚也基本处于铅锤状态,如图13与图14所示。在此姿态下,来确定各方位词的具体指向,说明书中其它地方所提的方位词也按此姿态推定得到。上述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锚身1的内部中空,中空处装入填充物10,填充物10可选用高密度的材料如混凝土、废金属等,用以增加鱼雷锚自重和降低鱼雷锚重心,维持鱼雷锚贯入海床过程中的稳定性与铅垂度。应确保防脱盘8在锚身1内部运动时,不会与填充物10发生碰撞与接触。
端头5的高度不大于30cm,夹板4的高度大于端头5高度的4倍,夹板4上部与端头5焊接相连,且夹板4的上边缘不高于端头5的上边缘,如图7与图8所示。可见,夹板4仅上部一小段与端头5焊接相连,下部还有较长的部分处于自由状态,该部分后续将嵌入尾翼3的空腔9中。夹板4的位置、数量分别与尾翼3的位置、数量相同,使各夹板4能嵌入相应的尾翼3的空腔9中,如图5所示。
夹板4的宽度与厚度分别小于空腔9的宽度与厚度,夹板4能嵌入相应尾翼3的空腔9内。上述的“宽度”指夹板4沿锚身1径向的边长,“厚度”指夹板4的板厚。夹板4平行于锚身1中心轴方向的边长可称为长度,其长度显然大于空腔9的长度,因夹板4还有一部分外漏于空腔9的上方。
防脱盘8的直径小于锚身1内部中空部位的直径,防脱盘8的直径大于锚身1上端端部孔洞的孔径,圆轴7的直径小于锚身1上端端部孔洞的孔径,如图11与图12所示。可见,端头5基于圆轴7与嵌入锚身1内部的防脱盘8相连,整体可在锚身1内部进行往复式的活塞运动。防脱盘8的直径大于锚身1上端端部孔洞的孔径,使得防脱盘8无法从锚身1内部拉出。锚链的拉力,通过系泊杆6、圆轴7、防脱盘8、锚身1上端的孔洞四周传递给锚体,故这些部位的强度应满足各类工况下的承载要求,不能再锚链拉力的作用下发生屈曲与失效,且应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防脱盘8在锚身1内部的最大移动距离小于夹板4嵌入空腔9内的最大深度,即防脱盘8拉至上部被锚身1上端的孔洞抵住时,夹板4的下端应还嵌在空腔9内,夹板4不至于整体从空腔9内拉出。
防脱盘8在锚身1内部的最大移动距离即为夹板4能被拉出的最大高度,也是鱼雷锚新增表面积的来源。故防脱盘8在锚身1内部的最大移动距离不能太小,太小导致鱼雷锚新增表面积有限,对抗拔承载力影响不大;当然也不能太大,太大之后对整体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有减弱作用,相应增加鱼雷锚的造价。故应设计一个经济合理的防脱盘8最大移动距离。
所提鱼雷锚的施工方法如下:把锚链11的一端系泊在端头5的系泊杆6上,使用后续可解脱的辅助措施使端头5与锚身之间暂时紧密联系,从而确保垂直起吊夹板4处于嵌入尾翼3内最大深度的状态;基于锚链11起吊鱼雷锚使其垂直悬吊于海床上方预定高度处,然后释放锚链11,使鱼雷锚在自重作用下快速下沉并贯入海床,如图13所示;然后上拉锚链11,端头5挣脱与锚身之间可解脱的连接,端头5逐步被上拉,进而焊接于端头5外侧的夹板4也逐步从尾翼3的空腔9中拉出,直至防脱盘8抵住锚身1上端端部的孔洞时,即完成所提鱼雷锚的施工作业,如图14所示。
施工时,夹板嵌入空腔内,端头的底部与锚身的顶部紧密相连,所提鱼雷锚的表面积与传统鱼雷锚的表面积基本相同,可见施工难度并未增加;施工结束后,在锚链拉力的作用下端头与夹板一起向上被拉长,夹板从空腔中伸出,夹板被拉出的部分为新增的与土体接触的部分,即所提鱼雷锚与土体接触的表面积有所增大,必然提高了鱼雷锚土体之间的摩擦力,最终提高了鱼雷锚的抗拔承载力。
附图中仅展示了鱼雷锚及夹板的部分形状及部分连接方式的情况,按照所提思路,可以改变夹板的形状、数量与连接方式,形成其他相关类型的尾翼可伸长的鱼雷锚,其均属于本技术的等效修改与变更,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发明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尾翼可伸长的鱼雷锚,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轴竖直的锚身,锚身的下端同轴连接有锚头,锚身的外侧设有多个尾翼,每个尾翼内有平行于锚身轴向的空腔,且空腔上侧延伸至尾翼顶部形成腔口,所述锚身内部中空,锚身上端设有与锚身内部中空同轴连通的孔洞,还包括同轴设置在锚身上端的端头,端头顶部设有内凹,内凹中设有系泊杆,端头底部同轴连接有圆轴,所述圆轴向下穿过孔洞伸入锚身内,且圆轴下端被限位在锚身内部,端头外侧设有多个夹板,每个夹板分别沿轴向向下延伸并超过端头底面,夹板数量与锚身外侧尾翼数量相同,且夹板一一对应嵌入尾翼的空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翼可伸长的鱼雷锚,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轴与锚身上端孔洞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尾翼可伸长的鱼雷锚,其特征在于:所述锚身上端孔洞直径小于锚身内部中空直径,圆轴下端在锚身内部同轴连接有防脱盘,所述防脱盘直径小于锚身内部中空直径,防脱盘直径大于孔洞直径,防脱盘在锚身内部的最大移动距离小于夹板嵌入空腔内的最大深度,由防脱盘实现圆轴下端限位在锚身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翼可伸长的鱼雷锚,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的轴向长度大于端头轴向长度,夹板一侧上部与端头焊接相连,且夹板的顶部边缘不高于端头的顶面;夹板的位置、数量分别与尾翼的位置、数量相同;夹板的宽度与厚度分别小于空腔的宽度与厚度,夹板能嵌入相应尾翼的空腔内。
CN201810699755.3A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尾翼可伸长的鱼雷锚 Active CN1088604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99755.3A CN108860471B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尾翼可伸长的鱼雷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99755.3A CN108860471B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尾翼可伸长的鱼雷锚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60471A true CN108860471A (zh) 2018-11-23
CN108860471B CN108860471B (zh) 2020-01-24

Family

ID=64297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99755.3A Active CN108860471B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尾翼可伸长的鱼雷锚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6047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5538A (zh) * 2022-01-26 2022-05-06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反拉脱壳增长式鱼雷锚的装置与方法
CN115303417A (zh) * 2022-08-05 2022-11-08 江苏海洋大学 一种适用于深海锚定的可回收式侧翼展鱼雷锚
CN116812079A (zh) * 2022-08-10 2023-09-29 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航标处 一种新型浮动标志固定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9592A (en) * 1990-08-26 1996-03-19 Monfort; Robert W. Aquatic amusement device
US20060107886A1 (en) * 2004-11-12 2006-05-25 Zimmerman Evan H Gravity installed anchor
WO2011074986A1 (en) * 2009-12-15 2011-06-23 Deep Sea Anchor Gravity anchor
CN209096951U (zh) * 2018-06-29 2019-07-12 合肥学院 一种尾翼可伸长的鱼雷锚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9592A (en) * 1990-08-26 1996-03-19 Monfort; Robert W. Aquatic amusement device
US20060107886A1 (en) * 2004-11-12 2006-05-25 Zimmerman Evan H Gravity installed anchor
WO2011074986A1 (en) * 2009-12-15 2011-06-23 Deep Sea Anchor Gravity anchor
CN209096951U (zh) * 2018-06-29 2019-07-12 合肥学院 一种尾翼可伸长的鱼雷锚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5538A (zh) * 2022-01-26 2022-05-06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反拉脱壳增长式鱼雷锚的装置与方法
CN115303417A (zh) * 2022-08-05 2022-11-08 江苏海洋大学 一种适用于深海锚定的可回收式侧翼展鱼雷锚
CN115303417B (zh) * 2022-08-05 2023-12-05 江苏海洋大学 一种适用于深海锚定的可回收式侧翼展鱼雷锚
CN116812079A (zh) * 2022-08-10 2023-09-29 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航标处 一种新型浮动标志固定装置
CN116812079B (zh) * 2022-08-10 2023-12-19 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航标处 一种浮动标志固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60471B (zh) 2020-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60471A (zh) 一种尾翼可伸长的鱼雷锚
CN107386281B (zh) 一种适于季节性冻土区的上直杆下螺杆抗拔桩及其施工方法
CN103648900A (zh) 锚组件
CN108725701A (zh) 一种锚身可分离的鱼雷锚
CN108423125B (zh) 一种新型轻质动力安装锚及安装方法
CN108386217B (zh) 一种加固软弱岩体的自动分级扩头抗拔锚杆及其使用方法
CN209096951U (zh) 一种尾翼可伸长的鱼雷锚
CN110004902A (zh) 一种裙式可自弃抗刺穿自升式钻井平台桩靴和钻井平台
CN205135406U (zh) 能冲填注浆的钻机
CN106741643A (zh) 用于海上锚固船和钻井平台的重力锚
CN108860472B (zh) 一种分段连接而成的鱼雷锚
CN108925480A (zh) 一种带配重体的鱼雷锚及其施工方法
CN108860470B (zh) 一种基于无尾翼鱼雷锚贯入施工的锚泊基础
CN109898527A (zh) 一种竹根状互锁锚筋桩及不稳定岩坡加固的施工方法
CN110886291B (zh) 一种珊瑚沙环境下的桩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5324122B (zh) 一种机械扩径型抗浮锚杆
US20120014755A1 (en) Method for placing a pile or anchoring pile into ground
CN111017115B (zh) 一种基于鱼雷锚贯入的组合式锚泊基础
CN211336346U (zh) 一种基于鱼雷锚贯入的多桩式锚泊基础
CN209142333U (zh) 一种基于无尾翼鱼雷锚贯入施工的锚泊基础
RU186050U1 (ru) Грунтовый анкер
CN208739908U (zh) 一种带配重体的鱼雷锚
CN210341912U (zh) 一种海底自弃可回收的自升式钻井平台桩靴和钻井平台
CN109162275B (zh) 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
CN209096953U (zh) 一种设有旋转尾翼的锚泊基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