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47862A - 一种集成对讲芯片、集成对讲终端及信号发送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对讲芯片、集成对讲终端及信号发送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47862A
CN108847862A CN201810339307.2A CN201810339307A CN108847862A CN 108847862 A CN108847862 A CN 108847862A CN 201810339307 A CN201810339307 A CN 201810339307A CN 108847862 A CN108847862 A CN 1088478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meter
unit
micro
signal
recepti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393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 To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i To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 To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Li To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81033930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478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47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478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9/00Speech or audio signals analysis-synthesis techniques for redundancy reduction, e.g. in vocoders; Coding or decoding of speech or audio signals, using source filter models or psychoacoustic analysis
    • G10L19/04Speech or audio signals analysis-synthesis techniques for redundancy reduction, e.g. in vocoders; Coding or decoding of speech or audio signals, using source filter models or psychoacoustic analysis using predictive techniques
    • G10L19/16Vocoder archite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对讲芯片、集成对讲终端及信号发送处理方法,该集成对讲芯片包括:音频编解码单元、微控制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音频编解码单元、微控制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通过系统级芯片工艺集成,音频编解码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分别与微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控制接收通路上的单元对在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性能评估,然后根据评估得到的接收性能参数来控制发送通路上的单元在发送时隙对待发送信号进行处理。实时、快速的利用接收时隙的信号评估数据来对发送时隙的待发送信号采取对应的处理策略,实现了待发送信号的自适应处理,有效保证了上行链路上的语音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对讲芯片、集成对讲终端及信号发送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对讲芯片、集成对讲终端及信号发送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对讲设备作为专业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公用事业、学校、医院、酒店、牧业等行业。而在窄带无线通信中,信号在复杂的环境中传输,信道质量受地形、天气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使得对讲设备的通信能力受到较大影响,现有技术中还不能根据当前信道质量来实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对讲设备在工作时的语音通信质量不能得到保障,并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对讲芯片、集成对讲终端及信号发送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讲设备的信道质量发生变化时不能根据信道质量实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所导致的语音通信质量得不到保障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对讲芯片,包括:音频编解码单元、微控制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音频编解码单元、微控制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通过系统级芯片工艺集成,音频编解码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分别与微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微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接收通路上的至少一个单元检测在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
微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接收性能参数以及预设的接收性能参数与发送处理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发送处理参数,并在发送时隙控制发送通路上的至少一个单元根据发送处理参数对待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微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接收通路上的射频收发单元检测在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
进一步地,微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接收性能参数以及预设的接收性能参数与音频编码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音频编码参数,并在发送时隙控制发送通路上的音频编解码单元根据音频编码参数对待发送的音频信号进行编码处理。
进一步地,微控制单元还用于确定当前承载的业务类型,并根据业务类型来确定接收性能参数与发送处理参数的映射关系。
更进一步地,微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接收通路上的至少一个单元实时检测在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
或,微控制单元还用于周期性检测在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
或,微控制单元还用于在预设周期内检测各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信号而得到多个接收性能参数。。
更进一步地,微控制单元还用于判断接收性能参数是否超出预设的接收性能参数阈值范围,并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接收性能参数以及预设的接收性能参数与发送处理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发送处理参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集成对讲终端,包括如上述所述的集成对讲芯片和与集成对讲芯片分别电性连接的音频输入单元、音频输出单元和通信天线。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号发送处理方法,应用于通过系统级芯片工艺集成有音频编解码单元、微控制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的集成对讲芯片;信号发送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通路上的至少一个单元检测在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
微控制单元根据接收性能参数以及预设的接收性能参数与发送处理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发送处理参数;
发送通路上的至少一个单元在发送时隙根据发送处理参数对待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接收通路上的至少一个单元检测在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包括:
接收通路上的射频收发单元检测在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
进一步地,微控制单元根据接收性能参数以及预设的接收性能参数与发送处理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发送处理参数包括:
微控制单元根据接收性能参数以及预设的接收性能参数与音频编码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音频编码参数;
发送通路上的至少一个单元在发送时隙根据发送处理参数对待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包括:
发送通路上的音频编解码单元在发送时隙根据音频编码参数对待发送的音频信号进行编码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对讲芯片、集成对讲终端及信号发送处理方法,针对现有的对讲设备在信道质量发生变化时不能根据信道质量实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所导致的语音通信质量得不到保障的缺陷,该集成对讲芯片包括:音频编解码单元、微控制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音频编解码单元、微控制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通过系统级芯片工艺集成,音频编解码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分别与微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控制接收通路上的单元对在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性能评估,并根据接收性能参数来控制发送通路上的单元在发送时隙对待发送信号进行处理。通过本发明的实施,实时、快速的利用接收时隙的信道评估数据来对发送时隙的待发送信号采取对应的处理策略,实现了待发送信号的自适应处理,有效保证了上行链路上的语音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成对讲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集成对讲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信号发送处理方法的基本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信号发送处理方法的细化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中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的方式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的诠释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对讲芯片的结构示意图,该集成对讲芯片10包括:音频编解码单元11、微控制单元12、基带处理单元13和射频收发单元14,音频编解码单元11、微控制单元12、基带处理单元13和射频收发单元14通过系统级芯片工艺集成,音频编解码单元11、基带处理单元13和射频收发单元14分别与微控制单元12电性连接;微控制单元12用于控制接收通路上的至少一个单元检测在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微控制单元12还用于根据接收性能参数以及预设的接收性能参数与发送处理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发送处理参数,并在发送时隙控制发送通路上的至少一个单元根据发送处理参数对待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接收性能参数基于接收信号强度、误码率及信噪比中的至少一个得到。即接收性能参数可以是上述各类型参数本身,也可以是基于上述参数经过一定规则进行变换所得到。
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接收时隙接收到信号时,尽管信号在接收通路上的各单元间不断被处理和转换,但是其与最初从射频收发单元14所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性能参数是具有一致性的,因此本实施例信号在接收通路上所经过的任一个或多个单元均可以对其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评估检测来确定其接收性能参数,同样的,在发送时隙,待发送信号所经过的发送通路上的任一个或多个单元均可以根据前述的接收性能参数所确定的对应发送处理参数来对待发送信号进行处理后在链路上进行传输。并且,微控制单元12所确定的发送处理参数类型可以是适用于执行接收性能参数检测的单元的类型,那么,后续的信号发送处理则同样由该单元执行,当然也可以是由其它单元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则需要先将最初确定的发送处理参数转换为当前指定的进行信号发送处理的单元所适用的类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发送处理参数类型也可以是与任意特定单元相对应的类型,那么在后续的信号发送处理则由对应于该发送处理参数类型的单元执行。应当注意的是,这里所指出的任一个或多个单元包括但并不仅限于前述的音频编解码单元11、微控制单元12、基带处理单元13和射频收发单元14,任何在此基础上所能够增加或替换的单元/模块都应该落入上述所保护的范围。
可选的,微控制单元12还用于控制接收通路上的射频收发单元14检测在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接收时隙控制射频收发单元14对其所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接收性能参数的检测,该接收性能参数可以准确的对当前信道的质量进行评估。
可选的,微控制单元12还用于根据接收性能参数以及预设的接收性能参数与音频编码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音频编码参数,并在发送时隙控制发送通路上的音频编解码单元11根据音频编码参数对待发送的音频信号进行编码处理。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通过接收性能参数来控制音频编解码单元11来进行自适应处理,即根据接收性能参数来确定对应的编码参数来在发送时隙对待发送信号进行编码处理,这里的编码参数即对应于比特率或压缩比。例如在接收时隙对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检测所确定的接收性能参数所表征的当前信道质量较差,此时可以控制音频编解码单元11采用一较低的比特率或一较高的压缩比来进行编码,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牺牲了一定的信号质量,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通讯抗干扰能力,保证语音通讯正常进行;此外,若在接收时隙对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检测所确定的接收性能参数所表征的当前信道质量较好,相应的,在保证通讯正常进行的基础上,此时则可以控制音频编解码单元11采用一较高的比特率或一较低的压缩比来进行编码,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信号质量。
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将音频编解码单元11、微控制单元12、基带处理单元13和射频收发单元14集成在同一芯片内,从而使得各单元处于同一个时钟域,并且还缩短了内部走线,极大的降低了信号传输时的延时,基于此,在接收通路上所检测到的接收性能参数可以实时并且更快的反馈到通路上的特定单元而采取对应的应对策略,从而在发送时隙所发送的处理后的待发送信号更为准确的适应于当前的信道质量。
可选的,微控制单元12还用于确定当前承载的业务类型,并根据业务类型来确定接收性能参数与发送处理参数的映射关系。
具体的,在实际应用中,集成对讲芯片10根据用户使用需求的不同所承载的业务类型也有所不同,例如有尽力而为类型、对可靠性要求高的类型和保持恒定速率连接的类型,本实施例中微控制单元12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预先设置有不同的接收性能参数与发送处理参数的映射关系,从而综合业务类型和接收性能参数来对发射处理参数进行确定,使得通信更为可靠。
应当说明的是,微控制单元12还用于确定接收信号检测策略,并根据所确定的接收信号检测策略来对应控制接收通路上的至少一个单元检测在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
可选的,微控制单元12还用于控制接收通路上的至少一个单元实时检测在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或,微控制单元12还用于周期性检测在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或,微控制单元12还用于在预设周期内检测各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信号而得到多个接收性能参数。
具体的,接收信号检测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种,在一些实施例中,实时对在接收时隙所接收的信号进行检测,即在每个接收时隙均对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接收性能参数的确定,从而在每个发送时隙对待发送的信号都进行适应性处理,应对较为及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每隔预设周期才对一接收时隙所接收的信号进行检测,即间歇性的进行接收性能参数的确定来指导对应发送时隙对对待发送的信号进行适应性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集成对讲芯片10的数据处理压力;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对预设周期内的多个接收时隙的多个接收信号进行检测,从而可以对应确定多个接收性能参数,然后综合多个接收性能参数来确定对应发送时隙的待发送信号的发送处理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信号处理的准确性。
可选的,微控制单元12还用于判断接收性能参数是否超出预设的接收性能参数阈值范围,并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接收性能参数以及预设的接收性能参数与发送处理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发送处理参数。
具体的,在实际应用中,信道质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从而在不同的接收时隙所评估得到的接收性能参数必然是有所不同,然而接收性能参数相对恶化参数阈值或优良参数阈值的偏离情况有所不同,在偏离阈值较多的情况下必然会有对待发送信号进行适应性处理的需求,然而在偏离阈值较为轻微时则可以维持先前的信号处理规则,从而能够提高集成对讲芯片10的处理效率和工作稳定性,基于此,本实施例中会根据接收性能参数的恶化参数阈值或优良参数阈值来确定对应的接收性能参数阈值范围,然后微控制单元12对当前的接收性能参数进行是否超出接收性能参数阈值范围的判断,在判断为是时才会确定对应的发送处理参数,进而才会实现后续对发送时隙的待发送信号进行适应性处理。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对讲芯片,该集成对讲芯片包括:音频编解码单元、微控制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音频编解码单元、微控制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通过系统级芯片工艺集成,音频编解码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分别与微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控制接收通路上的单元对在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性能评估,然后根据评估得到的接收性能参数来控制发送通路上的单元在发送时隙对待发送信号进行处理。利用接收时隙的信道评估数据来对发送时隙的待发送信号采取对应的处理策略,实时、快速的实现了待发送信号的自适应处理,有效保证了上行链路上的语音通信质量。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对讲终端,图2示出了该集成对讲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集成对讲终端20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集成对讲芯片10和与集成对讲芯片10分别电性连接的音频输入单元21、音频输出单元22和通信天线23。该集成对讲终端使用前述的集成对讲芯片来实现对讲功能,应当说明的是,该集成对讲终端可以是模拟集成对讲终端,也可以是数字集成对讲终端,其支持的通信机制和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数字对讲机系统(dPMR、DMR、PDT)、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码分多址CDMA、宽带码分多址W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
实施例三: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对讲设备在信道质量发生变化时不能根据信道质量实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所导致的语音通信质量得不到保障的缺陷,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发送处理方法,应用于通过系统级芯片工艺集成有音频编解码单元、微控制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的集成对讲芯片,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送处理方法的基本流程图,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01、接收通路上的至少一个单元检测在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接收性能参数基于接收信号强度、误码率及信噪比中的至少一个得到。即接收性能参数可以是上述各类型参数本身,也可以是基于上述参数经过一定规则进行变换所得到。
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接收时隙接收到信号时,尽管信号在接收通路上的各单元间不断被处理和转换,但是其与最初从射频收发单元所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性能参数是具有一致性的,因此本实施例信号在接收通路上所经过的任一个或多个单元均可以对其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评估检测来确定其接收性能参数,应当注意的是,这里所指出的任一个或多个单元包括但并不仅限于前述的音频编解码单元、微控制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任何在此基础上所能够增加或替换的单元/模块都应该落入上述所保护的范围。
可选的,接收通路上的至少一个单元检测在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包括:接收通路上的射频收发单元检测在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接收时隙控制射频收发单元对其所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接收性能参数的检测,该接收性能参数可以准确的对当前信道的质量进行评估。
S302、微控制单元根据接收性能参数以及预设的接收性能参数与发送处理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发送处理参数。
具体的,微控制单元所确定的处理参数可以是适用于执行接收性能参数检测的单元的类型,那么,后续的信号发送处理则同样由该单元执行,当然也可以是由其它单元执行,只是在这种情况下则需要先将最初确定的发送处理参数转换为当前指定的进行信号发送处理的单元所适用的类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发送处理参数类型也可以是与任意特定单元相对应的类型,那么在后续的信号发送处理则由对应于该发送处理参数类型的单元执行。
S303、发送通路上的至少一个单元在发送时隙根据发送处理参数对待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
相应的,在发送时隙,待发送信号所经过的发送通路上的任一个或多个单元均可以根据前述的接收性能参数所确定的对应发送处理参数来对待发送信号进行处理后在链路上进行传输。
可选的,微控制单元根据接收性能参数以及预设的接收性能参数与发送处理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发送处理参数包括:微控制单元根据接收性能参数以及预设的接收性能参数与音频编码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音频编码参数;发送通路上的至少一个单元在发送时隙根据发送处理参数对待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包括:发送通路上的音频编解码单元在发送时隙根据音频编码参数对待发送的音频信号进行编码处理。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通过接收性能参数来控制音频编解码单元来进行自适应处理,即根据接收性能参数来确定对应的编码参数来在发送时隙对待发送信号进行编码处理,这里的编码参数即对应于比特率或压缩比。例如在接收时隙对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检测所确定的接收性能参数所表征的当前信道质量较差,此时可以控制音频编解码单元采用一较低的比特率或一较高的压缩比来进行编码,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牺牲了一定的信号质量,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通讯抗干扰能力,保证语音通讯正常进行;此外,若在接收时隙对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检测所确定的接收性能参数所表征的当前信道质量较好,相应的,在保证通讯正常进行的基础上,此时则可以控制音频编解码单元采用一较高的比特率或一较低的压缩比来进行编码,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信号质量。
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将音频编解码单元、微控制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集成在同一芯片内,从而使得各单元处于同一个时钟域,并且还缩短了内部走线,极大的降低了信号传输时的延时,基于此,在接收通路上所检测到的接收性能参数可以实时并且更快的反馈到通路上的特定单元而采取对应的应对策略,从而在发送时隙所发送的适应性处理后的待发送信号更为准确的适应于当前的信道质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包括:接收通路上的至少一个单元检测在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微控制单元根据接收性能参数以及预设的接收性能参数与发送处理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发送处理参数;发送通路上的至少一个单元在发送时隙根据发送处理参数对待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利用接收时隙的信道评估数据来对发送时隙的待发送信号采取对应的处理策略,实时、快速的实现了待发送信号的自适应处理,有效保证了上行链路上的语音通信质量。
实施例四: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本实施例以一个具体的例子对信号发送处理方法进行说明,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送处理方法的细化流程图,该信号发送处理方法应用于通过系统级芯片工艺集成有音频编解码单元、微控制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的集成对讲芯片,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01、射频收发单元实时检测在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实时对在接收时隙所接收的信号进行检测,即在每个接收时隙均对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接收性能参数的确定,从而在每个发送时隙对待发送的信号都进行适应性处理,应对较为及时。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每隔预设周期才对一接收时隙所接收的信号进行检测,即间歇性的进行接收性能参数的确定来指导对应发送时隙对对待发送的信号进行适应性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集成对讲芯片的数据处理压力;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对预设周期内的多个接收时隙的多个接收信号进行检测,从而可以对应确定多个接收性能参数,然后综合多个接收性能参数来确定对应发送时隙的待发送信号的发送处理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信号处理的准确性。应当说明的是,具体的接收信号检测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上三种,可以根据使用需求或实际应用场景而定。
S402、微控制单元判断接收性能参数是否超出预设的接收性能参数阈值范围,若是,则执行S403,若否,则执行S401。
具体的,在实际应用中,信道质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从而在不同的接收时隙所评估得到的接收性能参数必然是有所不同,然而接收性能参数相对恶化参数阈值或优良参数阈值的偏离情况有所不同,在偏离阈值较多的情况下必然会有对待发送信号进行适应性处理的需求,然而在偏离阈值较为轻微时则可以维持先前的信号处理规则而不再继续触发后续的信号发送处理流程,从而能够提高集成对讲芯片的处理效率和工作稳定性。
S403、微控制单元确定当前承载的业务类型,并根据业务类型来确定接收性能参数与音频编码参数的映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集成对讲芯片根据用户使用需求的不同所承载的业务类型也有所不同,例如有尽力而为类型、对可靠性要求高的类型和保持恒定速率连接的类型,本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预先设置有不同的接收性能参数与音频编码参数的映射关系,从而综合业务类型和音频编码参数来对音频编码参数进行确定,使得通信更为可靠。
S404、微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到的接收性能参数以及所确定的接收性能参数与音频编码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音频编码参数。
S405、音频编解码单元在发送时隙根据音频编码参数对待发送的音频信号进行编码处理。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包括:射频收发单元在接收时隙实时检测所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微控制单元根据接收性能参数以及预设的接收性能参数与音频编码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音频编码参数;音频编解码单元在发送时隙根据音频编码参数对待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利用接收时隙的信道评估数据来对发送时隙的待发送信号采取对应的处理策略,实时、快速的实现了待发送信号的自适应处理,有效保证了上行链路上的语音通信质量。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集成对讲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音频编解码单元、微控制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所述音频编解码单元、所述微控制单元、所述基带处理单元和所述射频收发单元通过系统级芯片工艺集成,所述音频编解码单元、所述基带处理单元和所述射频收发单元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微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接收通路上的至少一个单元检测在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
所述微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性能参数以及预设的接收性能参数与发送处理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发送处理参数,并在发送时隙控制发送通路上的至少一个单元根据所述发送处理参数对待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对讲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接收通路上的所述射频收发单元检测在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对讲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性能参数以及预设的接收性能参数与音频编码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音频编码参数,并在发送时隙控制所述发送通路上的所述音频编解码单元根据所述音频编码参数对待发送的音频信号进行编码处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对讲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单元还用于确定当前承载的业务类型,并根据所述业务类型来确定接收性能参数与发送处理参数的映射关系。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对讲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接收通路上的至少一个单元实时检测在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
或,所述微控制单元还用于周期性检测在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
或,所述微控制单元还用于在预设周期内检测各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信号而得到多个接收性能参数。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对讲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接收性能参数是否超出预设的接收性能参数阈值范围,并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接收性能参数以及预设的接收性能参数与发送处理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发送处理参数。
7.一种集成对讲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对讲芯片和与所述集成对讲芯片分别电性连接的音频输入单元、音频输出单元和通信天线。
8.一种信号发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通过系统级芯片工艺集成有音频编解码单元、微控制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的集成对讲芯片;所述信号发送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通路上的至少一个单元检测在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
微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接收性能参数以及预设的接收性能参数与发送处理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发送处理参数;
发送通路上的至少一个单元在发送时隙根据所述发送处理参数对待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号发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通路上的至少一个单元检测在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包括:
所述接收通路上的所述射频收发单元检测在接收时隙所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号发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接收性能参数以及预设的接收性能参数与发送处理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发送处理参数包括:
所述微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接收性能参数以及预设的接收性能参数与音频编码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音频编码参数;
所述发送通路上的至少一个单元在发送时隙根据所述发送处理参数对待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包括:
所述发送通路上的所述音频编解码单元在发送时隙根据所述音频编码参数对待发送的音频信号进行编码处理。
CN201810339307.2A 2018-04-16 2018-04-16 一种集成对讲芯片、集成对讲终端及信号发送处理方法 Pending CN1088478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39307.2A CN108847862A (zh) 2018-04-16 2018-04-16 一种集成对讲芯片、集成对讲终端及信号发送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39307.2A CN108847862A (zh) 2018-04-16 2018-04-16 一种集成对讲芯片、集成对讲终端及信号发送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47862A true CN108847862A (zh) 2018-11-20

Family

ID=64211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39307.2A Pending CN108847862A (zh) 2018-04-16 2018-04-16 一种集成对讲芯片、集成对讲终端及信号发送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47862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8593A (zh) * 2011-01-18 2011-06-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蓝牙3.0规范的mpeg4压缩视频传输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6550317A (zh) * 2015-09-21 2017-03-29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dmo下的单呼方法、装置和系统
CN206461606U (zh) * 2017-01-04 2017-09-01 力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对讲芯片及数字对讲设备
CN206490667U (zh) * 2017-01-12 2017-09-12 力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对讲芯片及数字对讲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8593A (zh) * 2011-01-18 2011-06-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蓝牙3.0规范的mpeg4压缩视频传输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6550317A (zh) * 2015-09-21 2017-03-29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dmo下的单呼方法、装置和系统
CN206461606U (zh) * 2017-01-04 2017-09-01 力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对讲芯片及数字对讲设备
CN206490667U (zh) * 2017-01-12 2017-09-12 力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对讲芯片及数字对讲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83451B (zh) 终端直通技术共享系统上行资源的跨层设计方法
US9031590B2 (en) Method for cooperative data transmission among terminals, and method for clustering cooperative terminals for same
US20080151832A1 (en) Suppression of interferences between cells
US8498270B2 (en)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of reporting wireless channel quality
CN103281143B (zh) 一种基于双门限能量检测的选择式协作频谱感知方法
WO2006101607A1 (en) Proactive gain control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s receivers
US2022033736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cell beam failure recovery
CN104734763A (zh) 一种指示和接收上行波束索引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EP3098978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9729602A (zh) 一种链路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1369831A (zh) 小区间干扰的抑制方法和系统
CN111642020B (zh) 干扰处理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1730239B (zh) 小区频率资源的分配方法及终端信道质量指示值反馈装置
Gloria et al. LoRa Transmission Power Self Con? guration for Low Power End Devices
CN108847862A (zh) 一种集成对讲芯片、集成对讲终端及信号发送处理方法
CN103929213B (zh) 通信模式转换方法以及装置
CN10278103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载频信息测量方法及系统
Li et al. Adaptive TDD UL/DL slot utilization for cellular controlled D2D communications
WO201509402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and/or downlink power control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5900350A (zh) 外环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8023690A (zh) 动态harq-ack反馈的方法及装置
CN103299681A (zh) 切换方法及设备
CN104902552B (zh) 控制上行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04945B (zh) 一种空分判断方法和设备
CN104754650A (zh) 网络的分流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