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42379B - 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及洗衣机 - Google Patents

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及洗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42379B
CN108842379B CN201810657551.3A CN201810657551A CN108842379B CN 108842379 B CN108842379 B CN 108842379B CN 201810657551 A CN201810657551 A CN 201810657551A CN 108842379 B CN108842379 B CN 1088423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water inlet
detergent box
drainage channel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575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42379A (zh
Inventor
王召
胡伟
向维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5755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423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42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42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42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423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2Devices for adding soap or other washing agents
    • D06F39/022Devices for adding soap or other washing agents in a liquid stat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2Devices for adding soap or other washing agents
    • D06F39/028Arrangements for selectively supplying water to detergent compart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及洗衣机,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包括:洗涤剂盒组件和分配器盒,洗涤剂盒组件限定有引流通道和位于引流通道下方的混液腔,并设有分别与引流通道及混液腔相连通的进水口和总出口;分配器盒安装在洗涤剂盒组件内,并位于引流通道与混液腔之间,且设有与引流通道及混液腔相连通的容纳腔;其中,混液腔内限定有积液腔,积液腔位于总出口的上游侧并与总出口相连通,洗涤剂盒组件还设有冲击水流入口,冲击水流入口朝向积液腔且位于积液腔的正上方。该装置通过设置积液腔和冲击水流入口,利用冲击水流来对积液腔内的洗衣粉溶液进行冲击,使得水中的洗衣粉颗粒能够充分泡沫化,从而提高了衣服的洗净效率。

Description

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及洗衣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洗衣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及包含该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洗衣机,其洗涤剂盒内的泡沫发生器的泡沫发生能力不足,不能够将水中的洗衣粉充分泡沫化,导致洗衣粉不能够充分溶解,因而泡沫洗净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的洗衣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包括:洗涤剂盒组件,所述洗涤剂盒组件限定有引流通道和位于所述引流通道下方的混液腔,并设有分别与所述引流通道及所述混液腔相连通的进水口和总出口;和分配器盒,安装在所述洗涤剂盒组件内,并位于所述引流通道与所述混液腔之间,且设有与所述引流通道及所述混液腔相连通的容纳腔;其中,所述混液腔内限定有积液腔,所述积液腔位于所述总出口的上游侧并与所述总出口相连通,所述洗涤剂盒组件还设有冲击水流入口,所述冲击水流入口朝向所述积液腔且位于所述积液腔的正上方。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通过在混液腔总出口的上游侧限定积液腔,使得容纳腔排出的洗衣粉溶液能够先积存在积液腔内,并在积液腔的正上方设有冲击水流入口,利用冲击水流来对积液腔内的洗衣粉溶液进行冲击,使得水中的洗衣粉颗粒能够充分泡沫化,保证洗衣粉能够充分溶解,从而提高了泡沫洗净效果,提高了衣服的洗净效率,提高了用户体验。
具体而言,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包括洗涤剂盒组件和分配器盒,洗涤剂盒组件限定有引流通道和位于引流通道下方的混液腔,引流通道与进水口相连通,将进水口输入的水流引导至所需的区域;分配器盒安装在洗涤剂盒组件内,并位于引流通道与混液腔之间,用于盛放洗衣粉、柔顺剂等洗涤剂,且其容纳腔与引流通道及混液腔相连通,则引流通道内的水先进入容纳腔,与容纳腔内的洗衣粉等物质形成混合溶液,然后进入下方的混液腔;由于混液腔内限定有积液腔,且积液腔位于总出口的上游侧,因而混合溶液会先进入积液腔并积存在积液腔内;由于洗涤剂盒组件还设有冲击水流入口,且冲击水流入口朝向积液腔并位于积液腔的正上方,故而冲水水流入口输入的水流会直接向下冲击积液腔内的混合溶液,在冲击水流的冲击作用下下,积液腔内的大颗粒洗衣粉会被粉碎为小颗粒洗衣粉液或者小气泡,从而产生丰富的泡沫,形成真正的泡沫发生器的效果;由于积液腔与总出口相连通,因而洗衣粉在积液腔内充分溶解后能够通过总出口排出,进入桶内对衣物等物品进行洗涤。由于洗衣粉能够能够迅速溶解,形成细化的洗衣粉水,因此在洗涤的初始阶段即可形成大量的泡沫,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了衣物的洗净效率,解决了冷水洗涤过程中洗衣粉无法迅速溶解的难题,且在相同洗净效率的情况下,洗衣粉细化后还能够减少洗涤时间;此外,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在洗涤剂盒内设置泡沫发生器的方案而言,简化了产品结构,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混液腔内设有挡筋,所述挡筋与所述混液腔的腔壁围设出所述积液腔。
在混液腔内设置挡筋,利用挡筋与混液腔的腔壁围设出积液腔,即:只需在混液腔内增设挡筋,利用混液腔本身的结构来形成积液腔,相较于在混液腔内额外安装积液腔的方案而言,结构更加简单,易于实现,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且保证了积液腔位置的稳定性,并提高了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的装配效率。当然,也可以通过在混液腔内安装盒子来形成积液腔,由于该方案也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也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挡筋的下端与所述混液腔的底壁相连接,所述挡筋的上端与所述分配器盒的下表面之间限定出使所述积液腔与所述总出口相连通的间隙。
挡筋的下端与混液腔的底壁相连接,挡筋的上端与分配器盒的下表面之间具有间隙,则当积液腔内的混合溶液的高度大于挡筋的上端时,即可通过该间隙溢出,进而流向下游的总出口。利用挡筋上端与分配器盒下表面之间的间隙来实现积液腔与总出口的连通,有利于延长混合溶液在积液腔内的积存时间,有利于洗衣粉更加充分的泡沫化,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积液腔的底部还设有漏液孔。
在积液腔的底部设置漏液孔,则积液腔内的混合溶液还能够通过漏液孔排出,从而避免了积液腔内的混合溶液不能全部排出导致溶液积存的情况发生。
至于漏液孔的具体数量、具体尺寸及具体形状,则不受限制。比如:漏液孔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更多个;漏液孔的形状可以为方形,也可以为圆形、长条形或其他形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产品的具体结构进行合理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漏液孔设置在所述积液腔朝向所述总出口的侧壁上,并贯穿所述侧壁的下端面。
将漏液孔设置在积液腔朝向总出口的侧壁上,便于积液腔内的混合溶液通过漏液孔流向总出口,进而通过总出口排出,这样无需在漏液孔处额外设置管道来将其排出的溶液引导至桶内,因而简化了产品结构;且漏液孔贯穿该侧壁的下端面,保证了积液腔内的溶液能够全部排出。进一步地,对于在混液腔内设置挡筋,利用挡筋与混液腔的腔壁围设出积液腔的技术方案而言,漏液孔开设在挡筋的下部,并贯穿挡筋的下端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积液腔设置在所述混液腔的后部,并延伸至所述混液腔的后端。
由于洗衣机一般为后部进水,因而将积液腔设置在混液腔的后部,并延伸至混液腔的后端,便于把冲击水流入口也设置在洗涤剂盒组件的后方,从而有利于缩短管路长度,有利于简化产品结构,布局较为合理。
当然,积液腔也可以设置在混液腔的其他部位,比如中部或者中部靠后的位置等,只要保证其与总出口及冲击水流入口的相对位置关系,即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均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冲击水流入口连接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引流柱。
冲击水流入口连接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引流柱,引流柱能够防止冲击水流在进入积液腔之前过度分散,从而提高了冲击水流对积液腔内的混合溶液的冲击效果。至于引流柱的内部通孔的径向尺寸,可以是均匀一致的,也可以是渐变的,通过径向尺寸的变化来提高水流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冲击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洗涤剂盒组件包括上盖、中盖和洗涤剂盒,所述上盖与所述中盖相互盖合限定出所述引流通道,所述分配器盒安装在所述中盖与所述洗涤剂盒之间,并与所述洗涤剂盒相配合限定出所述混液腔,且所述中盖的底壁上开设有多个使所述引流通道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出水孔;其中,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上盖上;和/或,所述冲击水流入口设置在所述中盖上。
洗涤剂盒组件包括依次上下排布的上盖、中盖和洗涤剂盒,上盖与中盖相互盖合限定出引流通道,具体可以在中盖的上表面和/或上盖的下表面上设置多个导流板,通过合理设计导流板的形状和位置,来形成所需形状的引流通道,进而将进水口输入的水流引导至所需区域,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洗涤剂盒位于中盖的下方,内部空间相对较大,分配器盒安装在中盖与洗涤剂盒之间,并与洗涤剂盒相配合限定出混液腔;且中盖的底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则引流通道内的水通过出水孔即可进入下方的容纳腔内,从而实现了引流通道与容纳腔的连通,结构简单,而通过设置出水孔的位置和数量即可调节引流通道的出水位置及出水效率,以满足不同产品的不同需求。
将进水口设置在上盖上,既便于根据水源的具体位置来合理布置进水口的位置(比如可以设置在上盖的顶壁上,也可以设置在上盖的侧壁上),也有利于简化中盖的结构。当然,也可以将进水口设置在中盖的侧壁上;或者,当进水口具有多个入口时,也可以根据需要一部分设置在上盖上,一部分设置在中盖上。
将冲击水流入口设置在中盖上,既保证了冲击水流入口可以直接朝向下方的积液腔,又缩短了冲击水流入口与积液腔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冲击水流的冲击效果。当然,冲击水流入口也可以设置在上盖上,通过设置向下延伸的引流柱,且引流柱贯穿中盖,即可使冲击水流向下冲击积液腔内的混合溶液,从而起到泡沫发生器的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分配器盒的后端敞开设置,且所述分配器盒的后端与所述洗涤剂盒的后端之间具有使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混液腔相连通的避让空间;或者,所述分配器盒的底部设有使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混液腔相连通的出液口。
分配器盒的后端敞开设置,且分配器盒的后端与洗涤剂盒组件的后端之间具有避让空间,则容纳腔内的混合溶液直接通过分配器盒的后端即可向下流入混液腔内,从而实现了容纳腔与混液腔的连通;且由于分配器盒的后端尺寸及避让空间的尺寸相对较大,因而液体的流动效率高,有利于容纳腔内的溶液快速流入混液腔内,从而缩短洗涤时间。
优选地,分配器盒的底壁由后向前逐渐向下倾斜,便于溶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避让空间,进而流入积液腔内。
当然,也可以在分配器盒的底部设置出液口,则容纳腔内的混合溶液通过出液口也能够进入下方的混液腔内,利用出液口实现容纳腔与混液腔的连通,同样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且有利于增加混合溶液进入积液腔的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洗衣粉的溶解效果,使产生的泡沫更加丰富。优选地,分配器盒的底壁由出液口向周围倾斜向上延伸,这样也便于溶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出液口,进而流入积液腔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容纳腔包括相互隔开的第一洗料腔和第二洗料腔,所述进水口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所述引流通道包括第一引流通道和第二引流通道;其中,所述第一进水口通过所述第一引流通道与所述第一洗料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通过所述第二引流通道与所述第二洗料腔相连通。
容纳腔包括相互隔开的第一洗料腔和第二洗料腔,则两个洗料腔可以用于装不同种类的洗涤剂(比如一个装洗衣粉,一个装洗衣液),也可以用于装不同用途的洗涤剂(比如一个可以用于预洗功能使用,另一个可以用于主洗功能使用),从而丰富了洗衣机的功能,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且保证了两个洗料腔都装洗衣粉等洗涤剂时,都可以产生丰富的泡沫;相应地,进水口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引流通道包括第一引流通道和第二引流通道,第一进水口通过第一引流通道与第一洗料腔相连通,第二进水口通过第二引流通道与第二洗料腔相连通,保证了两个洗料腔能够通过各自的路径接通水源,进而实现各自的功能,互不干扰,使用可靠。
具体地,第一洗料腔和第二洗料腔可以通过在分配器盒内设置隔板来分隔为两个腔室,也可以设置两个独立的盒子来形成两个腔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引流通道的入口的连线及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引流通道的入口的连线在所述洗涤剂盒组件内交叉分布,使所述第一进水口输入的水流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输入的水流能够在所述洗涤剂盒组件内发生交汇。
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引流通道的入口的连线及第二进水口与第二引流通道的入口的连线在洗涤剂盒组件内交叉分布,即:当第一进水口位于第二进水口的左侧时,第一引流通道的入口位于第二引流通道的入口的右侧,当第一进水口位于第二进水口的右侧时,第一引流通道的入口位于第二引流通道的入口的左侧,这样,第一进水口的中心轴线和第二进水口的中心轴线都可以倾斜设置,使得输入洗涤剂盒组件内的水流能够倾斜进入相应的引流通道内,引流效果好;此外,当第一进水口与第二进水口同时进水时,还能够使两路水流在洗涤剂盒组件内发生交汇,这样,通过控制两个进水口注入的水流的水压,即可将水压小的水流并入水压大的水流中,进而将两路水流合二为一,提高进水效率,满足产品的不同功能。进一步地,对于上述洗涤剂盒组件包括上盖、中盖和洗涤剂盒的技术方案而言,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引流通道的入口的连线及第二进水口与第二引流通道的入口的连线在中盖内交叉分布,使第一进水口输入的水流与第二进水口输入的水流能够在中盖内发生交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洗涤剂盒组件设有第一进水管路、第二进水管路和第三进水管路,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和所述冲击水流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路、所述第二进水管路及所述第三进水管路相连。
洗涤剂盒组件设有第一进水管路、第二进水管路和第三进水管路,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冲击水流入口分别与第一进水管路、第二进水管路和第三进水管路相连,即: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冲击水流入口分别通过三条水路进水,互不影响,有效保证了各路进水的可靠性。进一步地,对于上述洗涤剂盒组件包括上盖、中盖和洗涤剂盒的技术方案而言,第一进水管路、第二进水管路和第三进水管路均设置在上盖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洗涤剂盒组件设有第一进水管路和第二进水管路,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路及所述第二进水管路相连;其中,所述积液腔位于所述第一洗料腔的正下方,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冲击水流入口分居所述第二进水口的两侧,所述洗涤剂盒组件内还设有与所述第二进水口相连通的分流腔,所述分流腔的侧壁开设有分别朝向所述第二引流通道的入口和所述冲击水流入口的第一引流口和第二引流口。
上盖上设有第一进水管路和第二进水管路,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分别与第一进水管路及第二进水管路相连,即: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分别通过两条水路进水;积液腔位于第一洗料腔的正下方,且第一进水口与冲击水流入口分居第二进水口的两侧,则相比于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与积液腔之间的横向距离更近;中盖上设有与第二进水口相连通的分流腔,分流腔的侧壁开设有分别朝向第二引流通道的入口和冲击水流入口的第一引流口和第二引流口,则第二进水口注入的水流会先进入分流腔内,然后分成两路,一路流向第二引水通道,另一路流向冲击水流入口,且流向第二引水通道的一路能够与第一进水口注入的水流发生交汇,而流向冲击水流入口的一路则不会与第一进水口注入的水流发生交汇,这样,利用第二进水管路实现了两路进水,相较于通过三个管路分别进水的方案而言,节约了一个进水管路,简化了产品结构。进一步地,对于上述洗涤剂盒组件包括上盖、中盖和洗涤剂盒的技术方案而言,第一进水管路和第二进水管路均设置在上盖上,分流腔设置在中盖与上盖之间的空间内。
具体地,当使用第一洗料腔内的洗涤剂进行洗涤时,同时开启两路进水,由于流向第一引流通道的水流和流向第二引流通道的水流会发生交汇,由于第二进水口注入的水流分为两路,因而第一引流通道的水压大于第二引流通道的水压,所以两路水流会共同流向第一引流通道,进而进入第一洗料腔内,带动第一洗料腔内的洗衣粉进入积液腔,而第二进水口注入的流向冲击水流入口的水流则直接通过冲击水流入口向下冲击进入积液腔内,进而使积液腔内的洗衣粉充分溶解、充分泡沫化,实现泡沫发生器的效果。
当使用第二洗料腔内的洗涤剂进行洗涤时,只需开启第二进水管路即可,通过第二进水口注入洗涤剂盒组件内的水流会自动分为两路,一路进入第二引流通道内,进而进入第二洗料腔内,带动第二洗料腔内的洗衣粉进入积液腔,而另一路则直接流向冲击水流入口,向下冲击进入积液腔内,进而使积液腔内的洗衣粉充分溶解、充分泡沫化,实现泡沫发生器的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引流口与所述冲击水流入口之间还设有第三引流通道。
在第二引流口与冲击水流入口之间设置第三引流通道,保证了分流腔流向冲击水流入口的那路水流能够快速完全地进入冲击水流入口,防止该路水流发生分散或者部分流向其他位置,从而提高了冲击水流的冲击效果。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洗衣机,包括:机体;和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安装在所述机体中。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洗衣机,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装配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上盖,11第一进水口,12第二进水口,13第一进水管路,14第二进水管路,15第三进水管路,20中盖,21第一引流通道,22第二引流通道,23 冲击水流入口,24引流柱,25出水孔,30分配器盒,31第一洗料腔,32第二洗料腔,40洗涤剂盒,41挡筋,411漏液孔,42积液腔,43总出口,44间隙,45避让空间,46混液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及洗衣机。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包括:洗涤剂盒组件和分配器盒30。
具体地,洗涤剂盒组件限定有引流通道和位于引流通道下方的混液腔46,并设有分别与引流通道及混液腔46相连通的进水口和总出口43;分配器盒30 安装在洗涤剂盒组件内,并位于引流通道与混液腔46之间,且设有与引流通道及混液腔46相连通的容纳腔;其中,混液腔46内限定有积液腔42,积液腔42位于总出口43的上游侧并与总出口43相连通,洗涤剂盒组件还设有冲击水流入口23,冲击水流入口23朝向积液腔42且位于积液腔42的正上方。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通过在混液腔46总出口43的上游侧限定积液腔42,使得容纳腔排出的洗衣粉溶液能够先积存在积液腔42内,并在积液腔42的正上方设有冲击水流入口23,利用冲击水流来对积液腔42内的洗衣粉溶液进行冲击,使得水中的洗衣粉颗粒能够充分泡沫化,保证洗衣粉能够充分溶解,从而提高了泡沫洗净效果,提高了衣服的洗净效率,提高了用户体验。
具体而言,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包括洗涤剂盒组件和分配器盒30,洗涤剂盒组件限定有引流通道和位于引流通道下方的混液腔46,引流通道与进水口相连通,将进水口输入的水流引导至所需的区域;分配器盒30安装在洗涤剂盒组件内,并位于引流通道与混液腔46之间,用于盛放洗衣粉、柔顺剂等洗涤剂,且其容纳腔与引流通道及混液腔46相连通,则引流通道内的水先进入容纳腔,与容纳腔内的洗衣粉等物质形成混合溶液,然后进入下方的混液腔46;由于混液腔46内限定有积液腔42,且积液腔42位于总出口43的上游侧,因而混合溶液会先进入积液腔42并积存在积液腔42内;由于洗涤剂盒组件还设有冲击水流入口23,且冲击水流入口23朝向积液腔42并位于积液腔 42的正上方,故而冲水水流入口输入的水流会直接向下冲击积液腔42内的混合溶液,在冲击水流的冲击作用下下,积液腔42内的大颗粒洗衣粉会被粉碎为小颗粒洗衣粉液或者小气泡,从而产生丰富的泡沫,形成真正的泡沫发生器的效果;由于积液腔42与总出口43相连通,因而洗衣粉在积液腔42内充分溶解后能够通过总出口43排出,进入桶内对衣物等物品进行洗涤。由于洗衣粉能够能够迅速溶解,形成细化的洗衣粉水,因此在洗涤的初始阶段即可形成大量的泡沫,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了衣物的洗净效率,解决了冷水洗涤过程中洗衣粉无法迅速溶解的难题,且在相同洗净效率的情况下,洗衣粉细化后还能够减少洗涤时间;此外,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在洗涤剂盒40内设置泡沫发生器的方案而言,简化了产品结构,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下面结合一些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的具体结构。
实施例一
混液腔46内设有挡筋41,挡筋41与混液腔46的腔壁围设出积液腔42,如图1和图4所示。
在混液腔46内设置挡筋41,利用挡筋41与混液腔46的腔壁围设出积液腔42,即:只需在混液腔46内增设挡筋41,利用混液腔46本身的结构来形成积液腔42,相较于在混液腔46内额外安装积液腔42的方案而言,结构更加简单,易于实现,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且保证了积液腔42位置的稳定性,并提高了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挡筋41的下端与混液腔46的底壁相连接,挡筋41的上端与分配器盒30的下表面之间限定出使积液腔42与总出口43相连通的间隙44,如图4所示。
挡筋41的下端与混液腔46的底壁相连接,挡筋41的上端与分配器盒30 的下表面之间具有间隙44,则当积液腔42内的混合溶液的高度大于挡筋41 的上端时,即可通过该间隙44溢出,进而流向下游的总出口43。利用挡筋41 上端与分配器盒30下表面之间的间隙44来实现积液腔42与总出口43的连通,有利于延长混合溶液在积液腔42内的积存时间,有利于洗衣粉更加充分的泡沫化,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积液腔42的底部还设有漏液孔411,如图2所示。
在积液腔42的底部设置漏液孔411,则积液腔42内的混合溶液还能够通过漏液孔411排出,从而避免了积液腔42内的混合溶液不能全部排出导致溶液积存的情况发生。
至于漏液孔411的具体数量、具体尺寸及具体形状,则不受限制。比如:漏液孔4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更多个;漏液孔411的形状可以为方形,也可以为圆形、长条形或其他形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产品的具体结构进行合理设置。
优选地,漏液孔411设置在积液腔42朝向总出口43的侧壁上,并贯穿侧壁的下端面,如图2所示。
将漏液孔411设置在积液腔42朝向总出口43的侧壁上,便于积液腔42 内的混合溶液通过漏液孔411流向总出口43,进而通过总出口43排出,这样无需在漏液孔411处额外设置管道来将其排出的溶液引导至桶内,因而简化了产品结构;且漏液孔411贯穿该侧壁的下端面,保证了积液腔42内的溶液能够全部排出。
具体地,漏液孔411开设在挡筋41的下部,并贯穿挡筋41的下端面,如图2所示。
进一步地,积液腔42设置在混液腔46的后部,并延伸至混液腔46的后端,如图1所示。
由于洗衣机一般为后部进水,因而将积液腔42设置在混液腔46的后部,并延伸至混液腔46的后端,便于把冲击水流入口23也设置在洗涤剂盒组件的后方,从而有利于缩短管路长度,有利于简化产品结构,布局较为合理。
当然,积液腔42也可以设置在混液腔46的其他部位,比如中部或者中部靠后的位置等,只要保证其与总出口43及冲击水流入口23的相对位置关系,即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均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冲击水流入口23连接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引流柱24,如图2和图4所示。
冲击水流入口23连接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引流柱24,引流柱24能够防止冲击水流在进入积液腔42之前过度分散,从而提高了冲击水流对积液腔42 内的混合溶液的冲击效果。
至于引流柱24的内部通孔的径向尺寸,可以是均匀一致的,也可以是渐变的,通过径向尺寸的变化来提高水流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冲击效果。
进一步地,洗涤剂盒组件包括上盖10、中盖20和洗涤剂盒40,如图1 和图2所示,上盖10与中盖20相互盖合限定出引流通道,分配器盒30安装在中盖20与洗涤剂盒40之间,并与洗涤剂盒40相配合限定出混液腔46,如图4所示,且中盖20的底壁上开设有多个使引流通道与容纳腔相连通的出水孔25,如图1所示。
洗涤剂盒组件包括依次上下排布的上盖10、中盖20和洗涤剂盒40,上盖 10与中盖20相互盖合限定出引流通道,具体可以在中盖20的上表面和/或上盖10的下表面上设置多个导流板,通过合理设计导流板的形状和位置,来形成所需形状的引流通道,进而将进水口输入的水流引导至所需区域,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洗涤剂盒40位于中盖20的下方,内部空间相对较大,分配器盒30安装在中盖20与洗涤剂盒40之间,并与洗涤剂盒40相配合限定出混液腔46;且中盖20的底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25,则引流通道内的水通过出水孔25即可进入下方的容纳腔内,从而实现了引流通道与容纳腔的连通,结构简单,而通过设置出水孔25的位置和数量即可调节引流通道的出水位置及出水效率,以满足不同产品的不同需求。
其中,进水口设置在上盖10上,如图2所示。
将进水口设置在上盖10上,既便于根据水源的具体位置来合理布置进水口的位置(比如可以设置在上盖10的顶壁上,也可以设置在上盖10的侧壁上),也有利于简化中盖20的结构。当然,也可以将进水口设置在中盖20的侧壁上;或者,当进水口具有多个入口时,也可以根据需要一部分设置在上盖10上,一部分设置在中盖20上。
冲击水流入口23设置在中盖20上,如图1和图4所示。
将冲击水流入口23设置在中盖20上,既保证了冲击水流入口23可以直接朝向下方的积液腔42,又缩短了冲击水流入口23与积液腔42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冲击水流的冲击效果。当然,冲击水流入口23也可以设置在上盖10上,通过设置向下延伸的引流柱24,且引流柱24贯穿中盖20,即可使冲击水流向下冲击积液腔42内的混合溶液,从而起到泡沫发生器的效果。
进一步地,分配器盒30的后端敞开设置,且分配器盒30的后端与洗涤剂盒40的后端之间具有使容纳腔与混液腔46相连通的避让空间45,如图4所示。
分配器盒30的后端敞开设置,且分配器盒30的后端与洗涤剂盒组件的后端之间具有避让空间45,则容纳腔内的混合溶液直接通过分配器盒30的后端即可向下流入混液腔46内,从而实现了容纳腔与混液腔46的连通;且由于分配器盒30的后端尺寸及避让空间45的尺寸相对较大,因而液体的流动效率高,有利于容纳腔内的溶液快速流入混液腔46内,从而缩短洗涤时间。
优选地,分配器盒30的底壁由后向前逐渐向下倾斜,便于溶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避让空间45,进而流入积液腔42内。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分配器盒30的底部设有使容纳腔与混液腔46 相连通的出液口。
在分配器盒30的底部设置出液口,则容纳腔内的混合溶液通过出液口也能够进入下方的混液腔46内,利用出液口实现容纳腔与混液腔46的连通,同样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且有利于增加混合溶液进入积液腔42的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洗衣粉的溶解效果,使产生的泡沫更加丰富。优选地,分配器盒 30的底壁由出液口向周围倾斜向上延伸,这样也便于溶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出液口,进而流入积液腔42内。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容纳腔包括相互隔开的第一洗料腔31和第二洗料腔32,如图1和图 2所示,进水口包括第一进水口11和第二进水口12,引流通道包括第一引流通道21和第二引流通道22;其中,第一进水口11通过第一引流通道21与第一洗料腔31相连通,第二进水口12通过第二引流通道22与第二洗料腔32 相连通,如图1所示。
容纳腔包括相互隔开的第一洗料腔31和第二洗料腔32,则两个洗料腔可以用于装不同种类的洗涤剂(比如一个装洗衣粉,一个装洗衣液),也可以用于装不同用途的洗涤剂(比如一个可以用于预洗功能使用,另一个可以用于主洗功能使用),从而丰富了洗衣机的功能,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且保证了两个洗料腔都装洗衣粉等洗涤剂时,都可以产生丰富的泡沫;相应地,进水口包括第一进水口11和第二进水口12,引流通道包括第一引流通道21和第二引流通道22,第一进水口11通过第一引流通道21与第一洗料腔31相连通,第二进水口12通过第二引流通道22与第二洗料腔32相连通,保证了两个洗料腔能够通过各自的路径接通水源,进而实现各自的功能,互不干扰,使用可靠。
具体地,第一洗料腔31和第二洗料腔32可以通过在分配器盒30内设置隔板来分隔为两个腔室,也可以设置两个独立的盒子来形成两个腔室。
进一步地,第一进水口11与第一引流通道21的入口的连线及第二进水口 12与第二引流通道22的入口的连线在洗涤剂盒组件内交叉分布,如图1所示,使第一进水口11输入的水流与第二进水口12输入的水流能够在洗涤剂盒组件内发生交汇。
第一进水口11与第一引流通道21的入口的连线及第二进水口12与第二引流通道22的入口的连线在洗涤剂盒组件内交叉分布,即:当第一进水口11 位于第二进水口12的左侧时,第一引流通道21的入口位于第二引流通道22 的入口的右侧,当第一进水口11位于第二进水口12的右侧时,第一引流通道 21的入口位于第二引流通道22的入口的左侧,这样,第一进水口11的中心轴线和第二进水口12的中心轴线都可以倾斜设置,使得输入洗涤剂盒组件内的水流能够倾斜进入相应的引流通道内,引流效果好;此外,当第一进水口 11与第二进水口12同时进水时,还能够使两路水流在洗涤剂盒组件内发生交汇,这样,通过控制两个进水口注入的水流的水压,即可将水压小的水流并入水压大的水流中,进而将两路水流合二为一,提高进水效率,满足产品的不同功能。
具体地,对于上述洗涤剂盒组件包括上盖10、中盖20和洗涤剂盒40的实施例而言,第一进水口11与第一引流通道21的入口的连线及第二进水口 12与第二引流通道22的入口的连线在中盖20内交叉分布,使第一进水口11 输入的水流与第二进水口12输入的水流能够在中盖20内发生交汇。
进一步地,洗涤剂盒组件设有第一进水管路13、第二进水管路14和第三进水管路15,第一进水口11、第二进水口12和冲击水流入口23分别与第一进水管路13、第二进水管路14及第三进水管路15相连,如图1和图3所示。
洗涤剂盒组件设有第一进水管路13、第二进水管路14和第三进水管路15,第一进水口11、第二进水口12和冲击水流入口23分别与第一进水管路13、第二进水管路14和第三进水管路15相连,即:第一进水口11、第二进水口 12和冲击水流入口23分别通过三条水路进水,互不影响,有效保证了各路进水的可靠性。进一步地,对于上述洗涤剂盒组件包括上盖10、中盖20和洗涤剂盒40的实施例而言,第一进水管路13、第二进水管路14和第三进水管路 15均设置在上盖10上。
优选地,积液腔42位于第一洗料腔31的正下方,第一进水口11与冲击水流入口23分居第二进水口12的两侧。其中,第一洗料腔用于洗衣机主洗功能,第二洗料腔用于洗衣机预洗功能。
实施例四(图中未示出)
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洗涤剂盒组件设有第一进水管路13和第二进水管路14,第一进水口11和第二进水口12分别与第一进水管路13及第二进水管路14相连;其中,积液腔42位于第一洗料腔31的正下方,第一进水口11 与冲击水流入口23分居第二进水口12的两侧,洗涤剂盒组件内还设有与第二进水口12相连通的分流腔,分流腔的侧壁开设有分别朝向第二引流通道22 的入口和冲击水流入口23的第一引流口和第二引流口。
上盖10上设有第一进水管路13和第二进水管路14,第一进水口11和第二进水口12分别与第一进水管路13及第二进水管路14相连,即:第一进水口11和第二进水口12分别通过两条水路进水;积液腔42位于第一洗料腔31 的正下方,且第一进水口11与冲击水流入口23分居第二进水口12的两侧,则相比于第一进水口11,第二进水口12与积液腔42之间的横向距离更近;中盖20上设有与第二进水口12相连通的分流腔,分流腔的侧壁开设有分别朝向第二引流通道22的入口和冲击水流入口23的第一引流口和第二引流口,则第二进水口12注入的水流会先进入分流腔内,然后分成两路,一路流向第二引水通道,另一路流向冲击水流入口23,且流向第二引水通道的一路能够与第一进水口11注入的水流发生交汇,而流向冲击水流入口23的一路则不会与第一进水口11注入的水流发生交汇,这样,利用第二进水管路14实现了两路进水,相较于通过三个管路分别进水的方案而言,节约了一个进水管路,简化了产品结构。
进一步地,对于上述洗涤剂盒组件包括上盖10、中盖20和洗涤剂盒40 的实施例而言,第一进水管路13和第二进水管路14均设置在上盖10上,分流腔设置在中盖20与上盖10之间的空间内。
具体地,当使用第一洗料腔31内的洗涤剂进行洗涤时,同时开启两路进水,由于流向第一引流通道21的水流和流向第二引流通道22的水流会发生交汇,由于第二进水口12注入的水流分为两路,因而第一引流通道21的水压大于第二引流通道22的水压,所以两路水流会共同流向第一引流通道21,进而进入第一洗料腔31内,带动第一洗料腔31内的洗衣粉进入积液腔42,而第二进水口12注入的流向冲击水流入口23的水流则直接通过冲击水流入口23 向下冲击进入积液腔42内,进而使积液腔42内的洗衣粉充分溶解、充分泡沫化,实现泡沫发生器的效果。
当使用第二洗料腔32内的洗涤剂进行洗涤时,只需开启第二进水管路14 即可,通过第二进水口12注入洗涤剂盒组件内的水流会自动分为两路,一路进入第二引流通道22内,进而进入第二洗料腔32内,带动第二洗料腔32内的洗衣粉进入积液腔42,而另一路则直接流向冲击水流入口23,向下冲击进入积液腔42内,进而使积液腔42内的洗衣粉充分溶解、充分泡沫化,实现泡沫发生器的效果。
优选地,第二引流口与冲击水流入口23之间还设有第三引流通道。
在第二引流口与冲击水流入口23之间设置第三引流通道,保证了分流腔流向冲击水流入口23的那路水流能够快速完全地进入冲击水流入口23,防止该路水流发生分散或者部分流向其他位置,从而提高了冲击水流的冲击效果。
实施例五(图中未示出)
通过在混液腔46内安装积液盒,由积液盒限定出积液腔42。
由于该方案也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也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图中未示出),包括:机体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安装在机体中。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洗衣机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上盖10有A、B、C三路进水,A为主进水(即第一进水管路13),B 为次进水(即第二进水管路14),C为冲击水流(即第三进水管路15),在洗涤剂盒40下部有挡筋41,构成一个容积腔体(即积液腔42),分配器盒 30有主洗料盒(即第一洗料腔31)与预洗料盒(第二洗料腔32),在洗衣时主洗料盒与预洗料盒都有洗衣粉。
其中,在主洗时,A主进水打开,水进入主洗料盒,然后带洗衣粉进入洗涤剂盒40的容积腔体,流量为N。与此同时,C冲击水流向下冲击流量为H,同时容积腔体最低水位处开小孔(即漏液孔411),保持水能够流出,流量为 M,由于H+N远大于M,容积腔体内形成积液,在C冲击水流的冲击下,洗涤剂盒40的容积腔体内的洗衣粉水冲击将大颗粒的洗衣粉粉碎为小颗粒洗衣粉液或者为小气泡,形成真正的泡沫发生器的效果。在主进水时,洗衣水会从分配器盒30与洗涤剂盒40的间隙W处流出,在停止进水后,容积腔体内有积水,会通过孔(即漏液孔411)流出,保证进水完成后容积腔体无积水。
在预洗时,B次进水打开,水进入预洗料盒,然后带洗衣粉进入洗涤剂盒 40的容积腔体,流量为L。与此同时,C冲击水流向下冲击流量为H,同时容积腔体最低水位处开小孔(即漏液孔411),保持水能够流出,流量为M,由于L+N远大于M,容积腔体内形成积液,在C冲击水流的冲击下,洗涤剂盒 40的容积腔体内的洗衣粉水冲击将大颗粒的洗衣粉粉碎为小颗粒洗衣粉液或者为小气泡,形成真正的泡沫发生器的效果。在次进水时,洗衣水会从分配器盒30与洗涤剂盒40的间隙W处流出,在停止进水后,容积腔体内有积水,会通过孔(即漏液孔411)流出,保证进水完成后容积腔体无积水。
由此,本申请提供的洗衣机取得了如下有益效果:1)洗衣粉迅速溶解,形成细化的洗衣粉水,提高了衣服的洗净效率;2)解决了冷水洗涤过程中洗衣粉无法迅速溶解的难题;3)在相同洗净效率的情况下,细化洗衣粉后,减少洗涤时间;4)在洗涤的初始阶段形成大量的泡沫,提高了客户体验感。
进一步地,该实施例还可以做如下变形:三路水可以简化为两路水,将预洗的一路水分为预洗和冲击水流。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通过在混液腔总出口的上游侧限定积液腔,使得容纳腔排出的洗衣粉溶液能够先积存在积液腔内,并在积液腔的正上方设有冲击水流入口,利用冲击水流来对积液腔内的洗衣粉溶液进行冲击,使得水中的洗衣粉颗粒能够充分泡沫化,保证洗衣粉能够充分溶解,从而提高了泡沫洗净效果,提高了衣服的洗净效率,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洗涤剂盒组件,所述洗涤剂盒组件限定有引流通道和位于所述引流通道下方的混液腔(46),并设有分别与所述引流通道及所述混液腔(46)相连通的进水口和总出口(43);和
分配器盒(30),安装在所述洗涤剂盒组件内,并位于所述引流通道与所述混液腔(46)之间,且设有与所述引流通道及所述混液腔(46)相连通的容纳腔;
其中,所述混液腔(46)内限定有积液腔(42),所述积液腔(42)位于所述总出口(43)的上游侧并与所述总出口(43)相连通,所述洗涤剂盒组件还设有冲击水流入口(23),所述冲击水流入口(23)朝向所述积液腔(42)且位于所述积液腔(42)的正上方;
所述混液腔(46)内设有挡筋(41),所述挡筋(41)与所述混液腔(46)的腔壁围设出所述积液腔(42);
所述挡筋(41)的下端与所述混液腔(46)的底壁相连接,所述挡筋(41)的上端与所述分配器盒(30)的下表面之间限定出使所述积液腔(42)与所述总出口(43)相连通的间隙(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积液腔(42)的底部还设有漏液孔(4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液孔(411)设置在所述积液腔(42)朝向所述总出口(43)的侧壁上,并贯穿所述侧壁的下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积液腔(42)设置在所述混液腔(46)的后部,并延伸至所述混液腔(46)的后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击水流入口(23)连接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引流柱(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洗涤剂盒组件包括上盖(10)、中盖(20)和洗涤剂盒(40),所述上盖(10)与所述中盖(20)相互盖合限定出所述引流通道,所述分配器盒(30)安装在所述中盖(20)与所述洗涤剂盒(40)之间,并与所述洗涤剂盒(40)相配合限定出所述混液腔(46),且所述中盖(20)的底壁上开设有多个使所述引流通道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出水孔(25);
其中,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上盖(10)上;和/或,所述冲击水流入口(23)设置在所述中盖(2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器盒(30)的后端敞开设置,且所述分配器盒(30)的后端与所述洗涤剂盒组件的后端之间具有使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混液腔(46)相连通的避让空间(45);或者
所述分配器盒(30)的底部设有使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混液腔(46)相连通的出液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腔包括相互隔开的第一洗料腔(31)和第二洗料腔(32),所述进水口包括第一进水口(11)和第二进水口(12),所述引流通道包括第一引流通道(21)和第二引流通道(22);
其中,所述第一进水口(11)通过所述第一引流通道(21)与所述第一洗料腔(31)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12)通过所述第二引流通道(22)与所述第二洗料腔(32)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水口(11)与所述第一引流通道(21)的入口的连线及所述第二进水口(12)与所述第二引流通道(22)的入口的连线在所述洗涤剂盒组件内交叉分布,使所述第一进水口(11)输入的水流与所述第二进水口(12)输入的水流能够在所述洗涤剂盒组件内发生交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洗涤剂盒组件设有第一进水管路(13)、第二进水管路(14)和第三进水管路(15),所述第一进水口(11)、所述第二进水口(12)和所述冲击水流入口(23)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路(13)、所述第二进水管路(14)及所述第三进水管路(15)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洗涤剂盒组件设有第一进水管路(13)和第二进水管路(14),所述第一进水口(11)和所述第二进水口(12)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路(13)及所述第二进水管路(14)相连;
其中,所述积液腔(42)位于所述第一洗料腔(31)的正下方,所述第一进水口(11)与所述冲击水流入口(23)分居所述第二进水口(12)的两侧,所述洗涤剂盒组件内还设有与所述第二进水口(12)相连通的分流腔,所述分流腔的侧壁开设有分别朝向所述第二引流通道(22)的入口和所述冲击水流入口(23)的第一引流口和第二引流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引流口与所述冲击水流入口(23)之间还设有第三引流通道。
13.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和
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安装在所述机体中。
CN201810657551.3A 2018-06-25 2018-06-25 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及洗衣机 Active CN1088423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57551.3A CN108842379B (zh) 2018-06-25 2018-06-25 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及洗衣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57551.3A CN108842379B (zh) 2018-06-25 2018-06-25 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及洗衣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42379A CN108842379A (zh) 2018-11-20
CN108842379B true CN108842379B (zh) 2020-09-22

Family

ID=64203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57551.3A Active CN108842379B (zh) 2018-06-25 2018-06-25 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及洗衣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423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9238B (zh) * 2019-07-23 2022-02-11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洗涤剂投放装置及洗衣机
CN114164623B (zh) * 2020-09-11 2023-04-07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分配器、进水系统及衣物处理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90010584A (ko) * 1997-07-18 1999-02-18 윤종용 세탁기용 세제통의 샤워 린스 부재 장착구조
CN101435143A (zh) * 2007-11-12 2009-05-20 张雪群 洗衣粉溶解器
CN201686854U (zh) * 2010-04-01 2010-12-29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泡沫发生装置
CN203420136U (zh) * 2013-07-30 2014-02-05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洗涤剂溶解发泡装置
CN204059006U (zh) * 2014-06-25 2014-12-31 中山东菱威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发泡功能的洗衣粉盒
CN204097752U (zh) * 2014-08-15 2015-01-14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洗涤剂溶解发泡装置及洗衣机
CN105274789A (zh) * 2015-10-28 2016-01-27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洗衣机的洗涤剂盒组件及洗衣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90010584A (ko) * 1997-07-18 1999-02-18 윤종용 세탁기용 세제통의 샤워 린스 부재 장착구조
CN101435143A (zh) * 2007-11-12 2009-05-20 张雪群 洗衣粉溶解器
CN201686854U (zh) * 2010-04-01 2010-12-29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泡沫发生装置
CN203420136U (zh) * 2013-07-30 2014-02-05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洗涤剂溶解发泡装置
CN204059006U (zh) * 2014-06-25 2014-12-31 中山东菱威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发泡功能的洗衣粉盒
CN204097752U (zh) * 2014-08-15 2015-01-14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洗涤剂溶解发泡装置及洗衣机
CN105274789A (zh) * 2015-10-28 2016-01-27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洗衣机的洗涤剂盒组件及洗衣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42379A (zh) 2018-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42379B (zh) 洗涤剂盒泡沫发生装置及洗衣机
CN107385800B (zh) 洗涤剂投放装置及洗衣机
JP5912990B2 (ja) 便器洗浄タンク
CN110359238B (zh) 洗涤剂投放装置及洗衣机
CN201627087U (zh) 洗衣机
CN108193440B (zh) 洗涤剂投放装置和洗衣机
CN107503085B (zh) 一种洗衣机贮水槽及洗衣机
CN102251378A (zh) 洗衣机
CN112030481A (zh) 一种洗衣机注水盒结构及洗衣机
CN109576956A (zh) 洗衣机进水组件及洗衣机
WO2020192159A1 (zh) 分配器盒、洗涤剂投放装置及洗衣机
CN216585732U (zh) 一种洗衣机及其控制盘座和进水盒组件
CN216604905U (zh) 一种浆料搅拌装置
CN107881711B (zh) 洗衣机注水槽上盖水路结构及洗衣机
CN215758108U (zh) 洗涤剂盒及洗衣机
CN213507652U (zh) 投放系统和洗衣机
CN111088667A (zh) 洗衣机用花洒装置
JP6146362B2 (ja) 洗濯機
CN113293573A (zh) 用于衣物洗涤设备的进水组件和衣物洗涤设备
CN113373655A (zh) 一种洗涤剂分配器、洗涤剂投放装置及洗涤设备
CN210095492U (zh) 饮水机及其水汽分离出水嘴
CN111455625A (zh) 一种投放装置及洗衣机
WO2015151456A1 (ja) 洗濯機
CN107663749B (zh) 洗衣机的自动投放系统和具有其的洗衣机
CN215361271U (zh) 一种洗车机的清洗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11

Address after: No. 18 Changjiang South Road, National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Xinw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4000

Applicant after: Wuxi Swan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4028 No. 18 Changjiang South Road, Wuxi National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uxi Xiaotianer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