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36618B - 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36618B
CN108836618B CN201810403513.5A CN201810403513A CN108836618B CN 108836618 B CN108836618 B CN 108836618B CN 201810403513 A CN201810403513 A CN 201810403513A CN 108836618 B CN108836618 B CN 1088366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liquid
cavity
road
liquid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035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36618A (zh
Inventor
崔书中
黄狄文
唐鸿生
邓子彪
雷建平
张震
范子荣
王斌
阮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BAORU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BAORU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BAORU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BAORU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0351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36618B/zh
Priority to EP18916527.7A priority patent/EP3708132A4/en
Priority to US16/954,029 priority patent/US11752316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97600 priority patent/WO2019205327A1/zh
Priority to AU2018421234A priority patent/AU2018421234B2/en
Publication of CN108836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66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366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66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12Device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internal body cavit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1/00Devices for introducing or retaining media, e.g. remedies, in cavities of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22Valves or arrangement of val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22Valves or arrangement of valves
    • A61M2039/229Stopcoc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measuring
    • A61M2205/3331Pressure; Flow
    • A61M2205/3337Controlling, regulating pressure or flow by means of a valve by-passing a pum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6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related to heating or cool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6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related to heating or cooling
    • A61M2205/368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related to heating or cooling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IR wa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5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microprocessors or computers
    • A61M2205/502User interfaces, e.g. screens or keyboar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5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microprocessors or computers
    • A61M2205/502User interfaces, e.g. screens or keyboards
    • A61M2205/505Touch-screens; Virtual keyboard or keypads; Virtual buttons; Soft keys; Mouse touc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10Trunk
    • A61M2210/1078Urinary tract
    • A61M2210/1085Bladd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5/14212Pumping with an aspiration and an expulsion action
    • A61M5/14232Roller pu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44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having means for cooling or heating the devices or media
    • A61M5/445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having means for cooling or heating the devices or media the media being heated in the reservoir, e.g. warming bloodbag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包括机壳、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控制器,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托盘及电磁感应线圈,托盘用于承载加热罐,控制器的主控单元控制电磁感应线圈通电对加热罐进行加热,以间接加热储液腔中的药液,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加热罐、出液管路及回液管路的药液温度值并传递给主控单元,主控单元根据药液温度值控制功率控制单元,以控制电磁感应线圈的加热功率。当药液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后保持恒温。由于药液在被通入膀胱进行治疗前经过加热至预定温度,因此被通入膀胱内后,能够充分发挥热杀伤机制,对广泛种植在浆膜上转移癌细胞杀伤,消除引发恶性积液的病灶,达到有效治疗癌性积液的目的,有效改善了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
背景技术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在中国,膀胱癌新发病人约6万/年,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七位。膀胱癌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特点是高复发、低进展。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方法通常为手术治疗:主要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后复发率高,TURBT术后一年内有20%-70%的患者复发,而TURBT术后进行灌注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预防复发的手段。
灌注治疗装置可以应用在膀胱上进行治疗,还可以应用在胸腔、腹腔、盆腔、直肠上等等进行治疗。利用传统的灌注治疗装置对膀胱进行治疗时,在膀胱肿瘤切除手术后采用灌注治疗装置进行常温灌注,将50mg的吡柔比星溶解到50ml的生理盐水中,用注射器抽取,然后通过导尿管注入到患者膀胱中,待药液在患者膀胱中停留45min-60min后排出。然而这种传统的灌注治疗装置治疗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改善治疗效果的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
一种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上,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托盘及电磁感应线圈,所述电磁感应线圈设置于所述托盘的一侧,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用于加热能够承载在托盘上的加热罐;及
控制器,包括主控单元、数据采集单元及功率控制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及所述功率控制单元均与所述主控单元电连接,所述数据单元用于采集加热罐、出液管路及回液管路中的药液温度值并传递给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根据药液温度值控制所述功率控制单元,以控制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加热功率。
上述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托盘用于承载加热罐,工作时,控制器的主控单元控制电磁感应线圈通电对加热罐进行加热,以间接加热储液腔中的药液,使药液升温,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加热罐、出液管路及回液管路的药液温度值并传递给主控单元,主控单元根据药液温度值控制功率控制单元,以控制电磁感应线圈的加热功率。当药液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后保持恒温。由于药液在被通入膀胱进行治疗前经过加热至预定温度,因此被通入膀胱内后,能够充分发挥热杀伤机制,对广泛种植在浆膜上转移癌细胞杀伤,消除引发恶性积液的病灶,达到有效治疗癌性积液的目的,有效改善了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的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热灌注循环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局部示意图;
图8为图6中的另一局部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方式中的加热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加热罐的局部剖视图;
图11为图9所示加热罐的分解图;
图12为一实施方式中的二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二通阀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2所示二通阀的分解示意图;
图15为图12中的阀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阀本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17为图15所示阀本体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沿图15中B-B线的剖视图;
图19为图14中的安装座的俯视图;
图20为沿图19中C-C线的剖视图;
图21为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安装板、分度定位器及光电开关的示意图,此时二通阀处于初始状态;
图22为图10所示的第二安装板、分度定位器及光电开关的示意图,此时二通阀处于不连通状态;
图23为图10所示的第二安装板、分度定位器及光电开关的示意图,此时二通阀处于连通状态;
图24为一实施方式中的加药接头的分解示意图;
图25为图24所示加药接头组装好后的剖视图;
图26为一实施方式中的入腔流量指示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7为图26所示入腔流量指示器组装好后的剖视图;
图28为一实施方式中的入腔测温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9为图28所示入腔测温器组装好后的剖视图;
图30为一实施方式中的过滤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1为图30所示过滤器组装好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中的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10,主要用于给予体腔内灌注加热到一定温度的化疗药物,能够充分发挥热杀伤机制,对广泛种植在浆膜上转移癌细胞杀伤,消除引发恶性积液的病灶,达到有效治疗癌性积液的目的,有效改善了治疗效果。该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10可以应用在膀胱、胸腔、腹腔、盆腔或直肠等体腔上,以达到改善治疗效果的目的。本实施方式中主要以应用在膀胱10’上为例作详细说明,但这并不限定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10的应用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4,具体地,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10包括机壳100、升降机构200、防尘组件220、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图未示)、热灌注循环管路400、控制器(图未示)、触摸显示器500及输液杆600。机壳100主要用于起承载支撑作用。
机壳100的中部形成有容置腔100a,容置腔100a贯穿机壳100的相对两侧面,因此使用者可以直接观察到容置腔100a内的零部件,以及能够直接通过手来操作位于容置腔100a内的零部件。机壳100的内部呈中空状,因此,机壳100的内部形成置物腔100b,机壳100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110,滑槽110与容置腔100a相连通。
触摸显示器500设置于机壳100上,触摸显示器500与控制器电连接。具体地,触摸显示器500设置于机壳100的顶部,可以通过触控该触摸显示器500,来实现对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10的人机交互操作,提高便利性。机壳100的底部还设置有转动轮130,以提高搬运时的便利性,更省时省力。机壳100上还设置有输液杆600,输液杆600用于悬挂药液袋600’或药液瓶。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5,升降机构200包括升降组件210及升降平台230,升降组件210设置于机壳100的内部,升降组件210包括第一驱动源211、驱动轴212及升降块213,第一驱动源211能够通过驱动轴212使升降块213沿升降方向往复移动。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源211为电机,电机可以为步进电机。驱动轴212为丝杠,升降块213可转动地设置于丝杠上,电机能够驱动丝杠转动,升降块213能够相对于丝杠转动以实现沿升降方向的往复移动。
升降组件210还包括电机固定座214,电机固定座214固定于机壳100的内部,电机安装在电机固定座214上。由于驱动轴212为丝杠,因此,升降组件210还包括丝杠底座215,丝杠底座215固定在机壳100的内部,丝杠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相连,另一端设置在丝杠底座215上。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丝杠不能直接受力,因此升降组件210还包括支撑架216及滑轨217,支撑架216固定于机壳100的内部,支撑架216滑轨217固定于支撑架216上,升降块213可滑动地设置于滑轨217上。例如,支撑架216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电机固定座214及丝杠底座215上,支撑架216通过电机固定座214及丝杠底座215固定于机壳100上。因此,支撑架216可以用来支撑丝杠,防止丝杠直接受力。
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源211还可以为气缸,对应地,驱动轴212为活塞杆,升降块213固定于活塞杆上,气缸能够驱动活塞杆沿升降方向往复移动,以带动升降块213沿升降方向往复移动。当然,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源211还可以为电机,驱动轴212为直线导轨,电机能够驱动升降块213沿直线导轨作升降移动。
防尘组件220包括升降座221、防尘带222、上滚轴223及下滚轴224,升降座221固定于升降块213上,随升降块213的移动而移动。上滚轴223及下滚轴224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机壳100的内部。例如,上滚轴223及下滚轴224可以通过紧固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机壳100的内部。防尘带222的一端固定于升降座221上,防尘带222的另一端绕过上滚轴223、贯穿升降座221、再绕过下滚轴224后固定于升降座221上。
防尘带222可以布料,也可以为皮带材质制成。因此,相较于传统折叠式的防尘结构,本实施例采用的防尘带222不会产生收缩,也就不会产生在收缩过程中会散开或无法紧密贴合滑槽110或者妨碍升降块213的运动的现象。同时,相较于折叠风琴式的封箱布来说,本实施例中的防尘组件220体积更小,符合小型化的需求。升降座221上具有安装部,安装部通过机壳100上的滑槽110外露于机壳100,防尘带222贴靠在机壳100的内侧壁上以遮挡滑槽110。
升降座221包括顶板2211、底板2212及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2213及第二侧板2214,第一侧板2213及第二侧板2214位于顶板2211与底板2212之间。顶板2211上开设有第一贯穿孔2215,底板2212上开设有第二贯穿孔2215,防尘带222绕过上滚轴223后依次穿过第一贯穿孔2215及第二贯穿孔2216后绕过下滚轴224。第一侧板2213固定于升降块213上,第二侧板2214朝向于滑槽110,且安装部位于第二侧板2214上。因此,防尘带222的一侧固定于升降座221上,另一侧穿过升降座221,即防尘带222被升降座221限位,防止在轻微外力下内凹。例如,防尘带222可以紧固件固定于升降座221上。
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升降座221也可以为方形的中空结构,升降座22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贯穿孔2215,升降座22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贯穿孔2216,防尘带222绕过上滚轴223后依次穿过第一贯穿孔2215及第二贯穿孔2216后绕过下滚轴224,升降座221的一侧固定于升降块213上,升降座221的相对侧朝向于滑槽110,且安装部位于相对侧上。
升降平台230固定于安装部上,且位于机壳100外,升降平台230随升降座221的移动而移动。机壳100上与滑槽110相对的另一侧壁上还可以形成导轨,升降平台230的另一侧与导轨相配合,导轨对升降平台230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防止升降平台230在升降的过程产生晃动。
升降机构200还包括安装块240,安装块240设置于升降座221上。第二侧板2214上开设有过孔2217,安装块240上安装有坦克链250,坦克链250的一端固定于机壳100上,另一端固定于安装块240上。因此,坦克链250的一端随升降块213的升降而升降。升降平台230上的电路板通过线缆引出,线缆的一端从过孔2217中穿过,并拐入坦克链250中。增加了坦克链250,可以保证线缆的折弯半径不要过小,减少疲劳强度,延长使用寿命。而且利用升降座221及安装块240的结构,实现了线缆的过线需求,而不会对部件运动时造成影响。
防尘组件还包括行程开关触发片、上光电开关262及下光电开关263,行程开关触发片设置于升降块213上,上光电开关262设置于支撑架216上,下光电开关263设置于支撑架216上且位于上光电开关262的下方。上光电开关262用于进行上定位,下光电开关263用于下定位。
当升降块213进行升降运动时,行程开关触发片可能会遮挡到上光电开关262或者下光电开关263,此时将产生一位置反馈信号,从而可以让控制器给电机发出停止或反转的命令。
防尘组件220还包括松紧调节件225,松紧调节件225用于防尘带222的松紧。可以通过松紧调节件225来调整防尘带222的松紧,可以使得防尘带222被绷紧或松开,从而实现升降平台230在升降过程中,滑槽110都是处于被防尘带222完好的遮挡的状态。具体地,松紧调节件225可以为松紧调整螺母,通过拧动松紧调整螺母即可调整防尘带222的松紧。
开始治疗前,操作者一般处于站立状态,此时希望加热罐的高度较高,避免操作者弯折或下蹲;治疗时,患者一般处于躺卧状态,此时希望加热罐的高度较低,比病床的高度更低,从而便于经连接管路引导膀胱中的治疗液体在重力及虹吸的作用下,更加顺畅的回流到加热罐中。因此,可以通过第一驱动源211使驱动轴212动作,进而使升降块213沿升降方向上升或下降,带动升降平台230的上升或下降,以使承载于升降平台230上的加热罐上升或下降。由于升降平台230固定于安装座240的安装部上,安装部通过机壳100上的滑槽110外露于机壳100,由于防尘带222的另一端绕过上滚轴223、贯穿升降座221、再绕过下滚轴224后固定于升降座221上,所以防尘带222可以始终贴靠在机壳100的内侧壁上,因此在升降过程中,防尘带222能够始终覆盖在滑槽110上,有效防止杂物或灰尘进入机壳100的内部。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省去升降机构及防尘组件,而直接将加热罐固定于机壳上。
请再次参阅图1及图2,电磁感应加热装置设置于机壳100上。具体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通过升降平台230间接设置于机壳100上。例如,升降平台230为中空状,且升降平台230上开设有定位孔231,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位于升降平台230内。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当省去升降机构及防尘组件时,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也可以直接设置于机壳100上。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托盘及电磁感应线圈,电磁感应线圈设置于托盘的一侧,磁感应线圈用于加热能够承载在托盘上的加热罐。具体地,托盘具有承载面及背向于承载面设置的背面,托盘的承载面面向定位孔以外露于升降平台230,电磁感应线圈设置于托盘的背面一侧,电磁感应线圈位于中空状的升降平台230内,并通过线缆引出升降平台230。具体地,托盘可以为绝缘、耐热的材料制成。例如,托盘可以为非金属材料制成,如尼龙。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还包括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设置于托盘的下方,称重传感器用于测量承载于托盘上的加热罐内的药液的重量,称重传感器及电磁感应线圈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称重传感器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感应线圈的通电或断电。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省去称重传感器,而通过触摸显示器来控制电磁感应线圈的通电或断电。例如,触摸显示器上具有实体或虚拟的开关按键,当加热罐内的药液总量达到要求时,可以通过开关按键来控制电磁感应线圈的通电后断电。
请参阅图6-8,热灌注循环管路400包括加热罐410、进液管路101、出液管路102、循环泵420、入腔管路105及出腔管路106,形成循环管路系统,与放置在膀胱10’的导尿管11’连接。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热灌注循环管路400还可以包括预充管路103,以实现治疗前能够预先将管路系统中的空气排掉,以避免引发炎症。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省去预充管路103。
请一并参阅图9-11,加热罐410呈中空状以形成储液腔410a,储液腔410a用于储存药液。加热罐410承载于托盘上,电磁感应线圈用于加热该加热罐410以间接加热储存在储液腔410a中的药液。进液管路101的一端与储液腔410a相连通,另一端用于与药液袋600’(或者药液瓶、药液罐等)相连通。出液管路102的一端与储液腔410a相连通,另一端与预充管路103的一端及入腔管路105的一端相连通,预充管路103与入腔管路105相并联设置。例如,可以在出液管路102的一端串接一吸液管107,吸液管107伸入储液腔410a内,且一端靠近加热罐410底部,以保证加热罐410中的药液能够顺利被抽取至出液管路102中。
循环泵420串接于出液管路102中,用于将储液腔410a中的药液抽出。具体地,循环泵420包括滚压泵421及两个泵管接头422,两个泵管接头422分别连接于滚压泵421的相对两端,用于将滚压泵421串接于出液管路102中,滚压泵421用于调节从加热罐410中抽取液体的速度。
预充管路103的一端与出液管路102的另一端相连通,另一端与回液管路104的一端相连通。预充管路103与入腔管路105及出腔管路106均并联设置,预充管路103上还串接有预充阀1031,预充阀1031用于控制预充管路103的开闭。回液管路104的一端与预充管路103的另一端及出腔管路106的另一端相连通,另一端与储液腔410a相连通,回液管路104能够将由出腔管路106导出的膀胱10’中的药液回流至加热罐410中。例如可以通过三通管来连接回液管路104、预充管路103及出腔管路106。
入腔管路105的一端与出液管路102的另一端相连通,另一端用于与体腔(本实施方式中为膀胱10’)相连通,入腔管路105能够将药液导入膀胱10’中。具体地,可以在入腔管路105上串接一入腔阀1051,用于控制入腔管路105的开闭。还可以在入腔管路105的另一端设置入腔圆锥头1052,用于方便与导尿管11’相配合。可选地,还可以在入腔圆锥头1052上套设一保护帽1053,保护帽1053用于在不使用时保护入腔圆锥头1052,防止外界灰尘或杂物进入入腔管路105中。
出腔管路106的一端用于与体腔(本实施方式中为膀胱10’)相连通,另一端与回液管路104相连通,预充管路103与入腔管路105及出腔管路106均并联。出腔管路106能够将膀胱10’中的药液导出来,并经由回液管路104回流至加热罐410中。具体地,可以在出腔管路106上串接一出腔阀1061,出腔阀1061用于控制出腔管路106的开闭。还可以在出腔管路106的一端设置出腔圆锥头1062,用于方便与导尿管11’相配合。可选地,还可以在出腔圆锥头1062上套设一保护帽1063,保护帽1063用于在不使用时保护出腔圆锥头1062,防止外界灰尘或杂质进入出腔管路106中。
加热罐410为不可变形的罐子。加热罐410包括罐体411及盖体412,罐体411呈中空状且一端开口形成开口端,盖体412盖设于罐体411的开口端,盖体412与罐体411共同围成储液腔410a,储液腔410a用于存储液体。其中,在使用时,罐体411用于放置于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上,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用于加热罐410体,以间接加热储液腔410a内的液体,实现非直接接触式的加热方式,可以避免药液被污染,从而满足无菌要求。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罐体411包括罐壳4111及基座4112,基座4112设置于罐体411的底部,罐壳4111为塑料材质,基座4112为金属材质,基座4112与罐壳4111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型。因此,整个加热罐410的造价成本较低,而且制作工艺简单,便于作为一次性产品使用。当电磁感应线圈通电时,仅对加热罐410的底部加热,并利用加热罐410中液体的自然对流作用,实现对加热罐410中液体的均匀加热。例如,基座4112可以为医用304不锈钢制成。
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罐体411具有底部,底部远离开口端,仅罐体411的底部为金属材质制成,其余部分为塑料制成。或者,也可以罐体411整体为金属材质制成,因此当电磁感应线圈通电后,用于对加热罐410进行加热,从而间接地对加热罐410内的液体进行加热。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加热罐410还包括空气过滤器413及密封帽414,盖体412上形成有配合接头415,空气过滤器413通过配合接头415与储液腔410a相连通,密封帽414能够密封空气过滤器413。空气过滤器413主要是为了当罐体411内的气压与大气压相通时,避免空气中的细菌或微粒直接进入到储液腔410a中,造成药液的污染。具体地,空气过滤器413包括多层空气滤芯,用于对外界空气进行过滤,防止空气中携带的细菌进入储液腔410a中。例如,空气过滤器413包括由ABS、AS材料制成的壳体和PP、PTFE材料制成的过滤膜,对空气中0.5微米的微粒的滤除率大于90%。
具体地,空气过滤器413与配合接头415通过螺纹配合方式相连接。空气过滤器413上开设有通孔,空气滤芯位于通孔内,密封帽414可旋转地设置于空气过滤器413上,且能够密封通孔。密封帽414主要是为了调节储液腔410a中的压力,由于罐体411为不可变形的材料制成,当罐体411内的药液的容量发生变化时,会造成罐体411内的压力的变化。比如当往加热罐410注入药液时,随着药液的增加,罐体411内压力也同时增加,最终可能导致罐体411内的压力与注入药液压力相等而无法再注入药液。或者当罐体411内为满载时,当将储液腔410a中的药液抽取之后,储液腔410a内会产生负压,此时,通过调整此负压大小,可以有助于将膀胱10’内的药液吸出。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加热罐410还包括第一测温组件416,第一测温组件416用于精确测量储液腔410a中液体的温度,以实时监测液体的温度。第一测温组件416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一空心管,第一温度传感器具有第一探头端,第一探头端伸入第一空心管且位于第一空心管的端部,第一空心管的一端伸入储液腔410a中,且靠近罐体411的底部设置。使得第一测温组件416始终能与液体接触,保证测量到液体的真实温度,而不是离开液面的空气温度,但第一测温组件416的一端与底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避免受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影响而导致自身发热或受到干扰,造成测量不准。
加热罐410还包括搅拌叶轮417,搅拌叶轮417位于储液腔410a内,且位于回液管路104的下方,搅拌叶轮417能够在由回液管路104回流至储液腔410a的液体的作用下转动。具体地,搅拌叶轮417通过支撑架418设置于盖体412朝向罐体411的一侧。搅拌叶轮417包括搅拌叶片4171及转轴4172,转轴4172的两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架418上,搅拌叶片4171固定于转轴4172上。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转轴4172也可以固定于支撑架418上,搅拌叶片4171相对于转轴4172可转动。
当储液腔410a中充满液体时,电磁感应加热装置通过加热罐410体间接对液体进行加热。由于罐体411的基座4112或罐体411的底部为不锈钢材质,因此热量由罐体411的底部传递给液体,液体受热后密度降低,自然会上浮,上方温度低的液体就会下沉,产生自然对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造成搅拌叶轮417也会转动,从而起到一个搅拌的作用。
请再次参阅图1、图6及图7,热灌注循环管路400还包括测压组件430,测压组件430串接于出液管路102上,且位于循环泵420的工位后方,测压组件430用于测量循环泵420的工位后方的出液管路102内的压力,因此可以对出液管路102内的压力进行监测,防止压力过大对膀胱10’造成伤害,或者压力过小,药液进不去膀胱10’内。
具体地,测压组件430包括测压延长管431、测压阀432及测压保护帽433,测压延长管431串接于出液管路102上,且位于循环泵420的工位后方,测压阀432用于控制测压延长管431的开闭,测压保护帽433套设于测压延长管431的一端。可以通过将测压延长管431外接在测压传感器上,来实时监测经循环泵420流出后的药液在出液管路102中的压力。
进液管路101用于与药液袋相连通的一端设置有插针108,插针108用于插入药液袋中,以将药液袋中的药液顺利导入进液管路101中。可选地,还可以在插针108上套设一保护盖109,以对插针108进行遮盖,防止插针108误扎伤操作者,也能够防止外界杂质与灰尘通过插针进入进液管路101中。
请参阅图12至图14,热灌注循环管路400还包括二通阀440,二通阀440串接于进液管路101中,二通阀440用于控制进液管路101的开闭。具体地,二通阀440可以通过自动控制的方式实现进液管路101的通断。请参阅图15至图18,二通阀440包括阀本体441,阀本体441包括阀芯4411及阀体4412,阀芯4411上开设有通液孔111。阀体4412至少一端开口且内部呈中空状以形成收容腔,阀体4412的侧壁上形成有与收容腔相连通的第一进液通道4413及第一出液通道4414。阀芯4411的一端伸入收容腔,且阀芯4411相对于阀体4412可转动,以使通液孔111能够与第一进液通道4413及第一出液通道4414相连通或不连通。
阀芯4411上还开设有盲孔112,通液孔111与盲孔112相互不连通。例如,通液孔111沿阀芯4411的径向延伸,盲孔112沿阀芯4411的轴向延伸,通液孔111与盲孔112之间具有阻隔墙体,防止通液孔111与盲孔112连通,避免液体泄漏。阀芯4411大致为圆柱体形状,收容腔大致为圆形孔,以方便阀芯4411在收容腔内转动。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通液孔111还可以不仅仅限于沿径向延伸,例如还可以为弯曲状的通孔等等,只要能够实现通液且不与盲孔112相连通即可。
当通液孔111与第一进液通道4413及第一出液通道4414相对时,则二通阀440处于连通状态。当通液孔111与第一进液通道4413及第一出液通道4414错开时,则二通阀440处于不连通(即断开)状态。阀芯4411与阀体4412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以防止泄漏。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阀芯4411伸入收容腔的一端的外侧壁上凹陷形成有定位槽,收容腔的内侧壁上突出形成有与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凸环。因此可以通过定位槽与定位凸环的配合来定位阀芯4411与阀体4412的位置,防止阀芯4411过度伸入阀体4412内。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阀芯4411的另一端伸出于收容腔,且阀芯4411的另一端突出形成有操作把手4415。可以通过手动操作该操作把手4415,来使得阀芯4411相对于阀体4412转动,防止因自动控制方式失效时无法转动阀芯4411的情况出现。
请再次参阅图12至图14,二通阀440还包括驱动机构442及安装机构443,安装机构443用于安装阀本体441,驱动机构442能够实在自动驱动阀芯4411相对于阀体4412转动,实现进液管路101的通断。驱动机构442包括第二驱动源4421及驱动轴4422,第二驱动源4421用于驱动该驱动轴4422转动,驱动轴4422的一端伸入盲孔112内,且驱动轴4422能够带动阀芯4411相对于阀体4412转动。具体地,第二驱动源4421可以为电机。驱动轴4422可以为“一”字轴,盲孔112可以为“一”字孔,因此可以保证驱动轴4422转动时带动阀芯4411转动,且不会产生相对滑动。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驱动轴4422和盲孔112还可以为其它形状,只要能够实现驱动轴4422转动时可带动阀芯4411转动且不产生相对滑动的目的即可。第二驱动源4421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源4421驱动该驱动轴4422转动,以带动阀芯4411相对于阀体4412转动。
安装机构443包括安装座310、托板320、弹簧330、第一安装板340、导向柱350及第二安装板370。请一并参阅图19至图20,安装座310上开设有贯穿孔311,贯穿孔311贯穿安装座310的相对两端。贯穿孔31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槽312、连通槽313及限位槽314,导向槽312沿安装座310的轴向延伸且贯通安装座310的至少一端面,连通槽313连通导向槽312与限位槽314。
例如,本实施方式中,导向槽312贯穿安装座310的相对两端面,因此导向槽312为通槽,阀体4412的一端能够通过导向槽312贯穿安装座310。连通槽313贯穿安装座310的其中一端面,该端面为安装座310朝向于托板320的那个端面。限位槽314也贯穿安装座310的其中一端面,该端面为安装座310朝向于托板320的那个端面。限位槽314不贯穿安装座310朝向于阀芯4411的那个端面,以起到限位作用。
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导向槽312也可以只贯穿安装座310的其中一端面,该端面为朝向于阀芯4411的端面。此时连通槽313和限位槽314均不贯穿安装座310的端面。
阀体4412的一端的外侧壁上突出形成有沿阀体4412轴向延伸的定位块121,定位块121能够从导向槽312伸入安装座310内,并经过连通槽313运动至限位槽314内。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定位块12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定位块121间隔相对设置于阀体4412的外侧壁上,导向槽312、连通槽313及限位槽314的数量对应地也为两个,一定位块121对应一导向槽312、连通槽313及限位槽314。例如,两个定位块121之间相隔180度,同理两个导向槽312之间也相隔180度,两个连通槽313之间也相隔180度,两个限位槽314之间也相隔180度,导向槽312与限位槽314之间相隔45度。因此,在组装时,阀体4412通过定位块121插入安装座310的导向槽312内,定位块121与导向槽312相配合,起到导向作用。
两个定位块121大小不同,因此可以有效起到防呆作用,避免组装时出错。定位块121背向于阀体4412的外侧壁为锥面,因此可以更好地与导向槽312相配合,更好地起导向作用。组装时,定位块121通过导向槽312插入安装座310内,然后定位块121沿连通槽313运动至限位槽314内,被限制在限位槽314内,定位块121起到卡扣的作用。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阀体4412的外侧壁上形成有防滑纹路122,因此,在组装时,可以增加手与阀体4412之间的摩擦力。阀体4412的外侧壁上突出形成有定位挡板123,因此,在组装时,主要用于给手做定位,另外,组装时需要将阀体4412向下按压,因此定位挡板123可以提供一个按压的受力面,方便组装。
托板320位于安装座310与弹簧330之间,驱动轴4422的一端穿过托板320及安装座310的贯穿孔311伸入盲孔112内,弹簧330套设于驱动轴4422上,弹簧330的一端与托板320相抵,另一端与第二驱动源4421相抵。
第一安装板340上开设有第一贯通孔,第一贯通孔贯通第一安装板340的相对两侧,驱动轴4422的一端及弹簧330的一端穿过第一贯通孔。第二驱动源4421安装于第一安装板340上,托板320位于第一安装板340与安装座310之间。第一贯通孔可以为阶梯孔,托板320可在弹簧330的弹力作用下在阶梯孔内往复运动。
托板320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导向孔,第一安装板340面向于托板320的一侧形成第二导向孔,导向柱350依次穿设于第一导向孔与第二导向孔内。设置导向柱350的作用可以保证托板320沿轴向往复运动,防止托板320、安装座310、阀体4412及阀芯4411产生晃动。例如,第一导向孔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分别分布于托板320的四个角落,导向柱350及第二导向孔对应地为四个,且与第一导向孔相配合。
机壳100上开设有第二贯通孔,第二贯通孔贯通机壳100的相对两侧,机壳100位于安装座310与第一安装板340之间,第一安装板340固定于机壳100上。因此,使用时可使整个管理系统有个固定点,防止管路系统产生晃动。第二贯通孔可以为阶梯孔,对应地,安装座310可以为与阶梯孔相配合的圆形凸台结构。
第二安装板370与第一安装板340分别位于第二驱动源4421相对的两端,二通阀440还包括分度定位器444及两个间隔设置的光电开关445,两个光电开关445安装于第二安装板370上。分度定位器444上开设有三个定位孔,分度定位器444设置于驱动轴4422的另一端,随驱动轴4422的转动而相对于光电开关转动,光电开关445与控制器电连接,因此可以通过两个光电开关445确定二通阀440的实际位置,从而可以实时反馈至控制器中。
请参阅图21至图23,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三个定位孔分别为第一定位孔446、第二定位孔447及第三定位孔448,第一定位孔446与第三定位孔448之间相隔180度,第一定位孔446与第二定位孔447之间相隔45度,第二定位孔447与第三定位孔448之间相隔135度。两个光电开关445之间相隔135度。当任一定位孔位于光电开关445的正下方时,光电开关445输出1;否则光电开关445输出0。
将阀芯4411的一端伸入阀体4412的收容腔内,直到定位槽与定位凸环相配合,此时通液孔111与第一进液通道4413及第一出液通道4415不连通。然后按压阀体4412,阀体4412压迫托板320,托板320压迫弹簧330使弹簧330压缩,将阀体4412的一端伸入贯穿孔311内,定位块121在导向槽312内移动。此时二通阀440处于初始位置,即对应于图10中的状态,此时第二定位孔447及第三定位孔448正好位于光电开关445的正下方,两个光电开关445输出的状态为“11”。
到连通槽313时,使阀体4412顺时针转动45度,此时定位块121从导向槽312经由连通槽313运动至限位槽314内,然后松开阀体4412,阀体4412和托板320在弹簧330的回复力作用下,被限位在限位槽314内。此时只有第一定位孔446位于光电开关445的正下方,两个光电开关445输出的状态为“10”。
当第二驱动源4421带动阀芯4411继续顺时针转动90度时,正好第二定位孔447位于光电开关445的正下方,此时两个光电开关445输出的状态为“01”。因此,可以通过两个光电开关445确定二通阀440的实际位置,从而实时反馈到控制器中。
请参阅图7、图24及图25,热灌注循环管路400还包括加药接头450,加药接头450串接于进液管路101中,可以通过加药接头450往进液管路101中注入化疗药物等等。加药接头450包括加药管体510、把手520及保护翼板530,加药管体510的内部形成有输液通道510a,输液通道510a与进液管路101相连通。加药管体510的侧壁上形成有加药孔511,加药孔511与输液通道510a相连通,加药管体510上设置有用于密封加药孔511的加药软塞540,防止空气或其它灰尘进入管路系统中。具体地,加药软塞540可以为硅胶塞。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加药软塞540也可以为其它软性材质制成,只要能够密封加药孔511,且能够供注射器的针尖插入即可。
把手520设置于加药管体510的外侧壁上,且与加药孔511间隔设置,保护翼板530设置于加药管体510的外侧壁上,且位于加药孔511与把手520之间以形成保护墙。因此,当一只手抓住把手520,另一只手拿着注射器,将注射器的针尖插入加药软塞540中时,保护翼板530形成一堵隔在手与针尖之间的保护墙,可以有效防止由于操作不慎导致针尖伤到手。
请参阅图7、图26及图27,热灌注循环管路400还包括入腔流量指示器460,入腔流量指示器460串接于出液管路102中。例如,本实施方式中,入腔流量指示器460位于测压组件430的工位后方。入腔流量指示器460可以更有利于观察管路系统中的液体的流动状况。
具体地,入腔流量指示器460包括底座610、叶轮620、透明盖体630及避光上盖640,底座610形成有叶轮腔610a,叶轮腔610a与出液管路102相连通。叶轮620通过转轴650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610上,且位于叶轮腔610a内,透明盖体630设置在底座610上,用于密封叶轮腔610a,避光上盖640可盖合地设置于底座610上,且能够覆盖在透明盖体630上。
底座610为避光材料制成,透明盖体630可以为透明材质制成,例如透明塑料或者透明玻璃等等。当液体进入叶轮腔610a时,由于液体的连续性,会冲刷叶轮620,叶轮620在流动的液体的作用下转动,通过透明盖体630观察叶轮620是否转动即可知晓液体是否处于流动状态。
叶轮620相对于叶轮腔610a偏心设置,以适应较低的流速。如当流量指示器应用到膀胱10’循环热灌注装置时,在进行治疗时,管路系统中的流速通常在50ml/min~200ml/min之间,大多数情况下低于150ml/min,这样的速度相对来说是很慢的,因此需要增加叶轮620转动的灵敏度。
请参阅图8、图28及图29,热灌注循环管路400还包括入腔测温器470,入腔测温器470串接于出液管路102中,入腔测温器470用于实时且真实地测量出液管路102中流动的液体的温度,以监测进入膀胱10’中液体的真实温度。例如,本实施方式中,入腔测温器470位于入腔流量指示器460的工位后方。
入腔测温器470包括第一储液壳体710、第二测温组件720、第一入腔端盖730及第二入腔端盖740。第一储液壳体710内部呈中空状以形成第一储液室710a,第一储液室710a与出液管路102相连通。第一储液壳体7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小径端711与第一大径端,第一小径端711的内径小于第一大径端712的内径。
第二测温组件720包括第二空心管721及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具有第二探头端722,第二探头端722伸入第二空心管721且位于第二空心管721的端部,第一入腔端盖730覆盖在第一储液壳体710的第一大径端712,第二入腔端盖740设置在第一储液壳体710的第一小径端711。其中,第二空心管721由第一入腔端盖730伸入第一储液室710a内,且邻近于第二入腔端盖740上的第一进液通孔741。
若第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探头端722过于靠近第一储液壳体710的侧壁或直接与第一储液壳体710的侧壁相贴附,那么由于第一储液壳体710会不可避免的存在散热,因此会导致测量出来的温度比液体的实际温度低1-2℃。若第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探头端722位于第一储液室710a的中部,由于该处会存在死水区或流速慢于管路中液体的实际流动速度,因此所测得的温度也会比液体的实际温度低1℃。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探头端722设置于邻近第一进液通孔,但又不与第一储液壳体710直接接触。
请参阅图8,热灌注循环管路400还包括出腔测温器470’,出腔测温器470’串接于回液管路104中,用于测量实时且真实地测量从膀胱10’经由出腔管路106流出来的液体的温度。具体地,出腔测温器470’的结构与入腔测温器470的结构大致相同。
出腔测温器470’包括第二储液壳体、第三测温组件、第一出腔端盖及第二出腔端盖。第二储液壳体内部呈中空状以形成第二储液室,第二储液室与回液管路104相连通。第二储液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小径端与第二大径端,第二小径端的内径小于第二大径端的内径。
第三测温组件包括第三空心管及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具有第三探头端,第三探头端伸入第三空心管且位于第三空心管的端部,第一出腔端盖覆盖在第二储液壳体的第二大径端,第二出腔端盖设置在第二储液壳体的第二小径端。其中,第三空心管由第一出腔端盖伸入第二储液室内,且邻近于第二出腔端盖上的第二进液通孔。
若第三温度传感器的第三探头端过于靠近第二储液壳体的侧壁或直接与第二储液壳体的侧壁相贴附,那么由于第二储液壳体会不可避免的存在散热,因此会导致测量出来的温度比液体的实际温度低1-2℃。若第三温度传感器的第三探头端位于第二储液室的中部,由于该处会存在死水区或流速慢于管路中液体的实际流动速度,因此所测得的温度也会比液体的实际温度低1℃。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三探头端设置于邻近第二进液通孔,但又不与第二储液壳体直接接触。
请参阅图7、图30及图31,热灌注循环管路400还包括过滤器480,过滤器480串接于回液管路104中。例如,过滤器480位于出腔测温器470’的工位后方。过滤器480可以过滤从膀胱10’中流出的药液,以防止脱落的组织对其它零部件造成损坏。
具体地,过滤器480包括壳体810、滤芯820、上盖830及下盖840。壳体810形成有滤芯腔810a,滤芯腔810a与回液管路104相连通,滤芯820收容于滤芯腔810a内,滤芯820用于过滤药液。具体地,壳体810可以为空心圆柱体状。滤芯820包括支架821及滤网822,滤网822设置于支架821上。上盖830设置于壳体810的一端,下盖840设置于壳体810的另一端。
壳体810的一端的侧壁向外突出形成定位台阶811,支架821包括定位圆柱8211及至少两根加强筋8212,定位圆柱8211与定位台阶811相抵接,加强筋8212的一端设置于定位圆柱8211上,且加强筋8212沿径向间隔分布。当将滤芯820组装至壳体810内时,使滤芯820的一端伸入滤芯腔810a内,直至定位圆柱8211与定位台阶811相抵靠,完成组装,因此方便组装和拆卸。
请参阅图7,热灌注循环管路400还包括出腔流量指示器460’,出腔流量指示器460’串接于回液管路104中。例如,本实施例中,出腔流量指示器460’串接于过滤器480的工位后方。出腔流量指示器460’的结构与入腔流量指示器460的结构基本相同。
具体地,出腔流量指示器460’包括底座610、叶轮620、透明盖体630及避光上盖640,底座610形成有叶轮腔610a,叶轮腔610a与回液管路104相连通。叶轮620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610上,且位于叶轮腔610a内,透明盖体630设置在底座610上,用于密封叶轮腔610a,避光上盖830640可盖合地设置于底座610上,且能够覆盖在透明盖体630上。
底座610为避光材料制成,透明盖体630可以为透明材质制成,例如透明塑料或者透明玻璃等等。当液体进入叶轮腔610a时,由于液体的连续性,会冲刷叶轮620,叶轮620在流动的液体的作用下转动,通过透明盖体630观察叶轮620是否转动即可知晓液体是否处于流动状态。
叶轮620相对于叶轮腔610a偏心设置,以适应较低的流速。如当流量指示器应用到膀胱10’循环热灌注装置时,在进行治疗时,管路系统中的流速通常在50ml/min~200ml/min之间,大多数情况下低于150ml/min,这样的速度相对来说是很慢的,因此需要增加叶轮620转动的灵敏度。
请参阅图7,热灌注循环管路400还包括流量调节阀490,流量调节阀490串接于回液管路104中,例如,本实施方式中,流量调节阀490位于出去流量指示器的工位后方,流量调节阀490用于调节回液管路104中药液的流速。
具体地,进液管路101、出液管路102、预充管路103、入腔管路105、出腔管路106及回液管路104都可以采用由软质材料制成的软管。软管还可以具有避光性能,以满足膀胱10’化疗的某些药物需要避光进行的需求。
二通阀440、加药接头450、测压组件430、入腔流量指示器460、入腔测温器470、出腔测温器470’、过滤器480、出腔流量指示器460’及流量调节阀490均可以通过接头20与锁紧套30相配合的纯物理连接方式串接于管路系统中,防止粘接剂的残留。
具体地,接头20上形成有通道20a,液体通过通道20a与管路系统相连通。接头20包括配合段21及连接段22,配合段21的外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凸起23,连接段22的外侧壁为圆锥面。锁紧套30包括第一锁紧段31及第二锁紧段32,第一锁紧段31的内侧壁上形成有与第一凸起23相配合的第二凸起33,第二锁紧段32的内侧壁突出形成有压紧部,软管被压紧在压紧部与连接段22之间。
当锁紧套30与接头相配合时,预先将锁紧套30套入软管内,然后将软管的一端套在接头的连接段22,软管越套入连接段22时,会被连接段22撑大。使锁紧套30移动,直到第一锁紧套30内侧壁的第二凸起33经过配合段21外侧壁的第一凸起23,而第二锁紧段32的内侧壁的压紧部会对软管有一定的压紧作用,因此可以将软管压紧在连接段22与第二锁紧段32之间,防止软管脱离接头。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10还包括腔内测压传感器700,腔内测压传感器700用于测量膀胱10’内的压力值。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包括主控单元、数据采集单元、功率控制单元及驱动控制单元,数据采集单元、功率控制单元及驱动控制单元均与主控单元电连接,触摸显示器500也与主控单元电连接。称重传感器测得的重量数据传递给数据采集单元,数据采集单元将重量数据信号传递给主控单元,主控单元控制电磁感应线圈的通电或断电。通过功率控制单元控制电磁感应线圈的加热功率,确保治疗温度在长时间内保持45℃左右。驱动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驱动源及第二驱动源,第一驱动源驱动升降平台的升降,第二驱动源驱动阀芯相对于阀体转动达到二通阀通断的目的。
主控单元还通过数据采集单元实时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及第三温度传感器测得的药液温度数值,进而得到加热罐、出液管路及回液管路中的药液温度值。触摸显示器500可以显示加热罐、出液管路及回液管路中的药液温度值。主控单元还通过数据采集单元获得腔内测压传感器700测得的膀胱10’内的压力值,触摸显示器500可以显示该压力值,从而可以通过调节加热罐上的密封帽,来调节加热罐内的压力值,保证膀胱10’内的温度、压力处于完全有效的状态下,从而更好地发挥热疗与化疗对浅表性膀胱10’癌的有效杀伤作用。
同时通过数据采集单元获取称重传感器实时计算出进入膀胱10’内的药液总量,通过数据采集单元获取腔内测压传感器监测膀胱10’内的压力值,并以此自动调节滚压泵的转速,从而调整进入膀胱10’的药液速度和总量,保证膀胱10’内的压力在安全阀值以内。当治疗温度、压力等相关参数超过阀值时,将自动报警保护。
上述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1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工作时,将插针108插入药液袋中,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442驱动二通阀440的阀芯4411相对于阀体4412转动,使二通阀440处于打开状态,药液袋中的药液经由进液管路101进入加热罐410的储液腔410a内,并可以通过加药接头450往进液管路101中注入化疗药物等等。由于加热罐410为不可形变的罐体结构,此时需要将密封帽打开,否则由于管路的气密性将导致药液无法注入到加热罐410中。加热罐410承载于托盘上,当称重传感器测得加热罐410中的药液量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再次控制驱动机构442驱动阀芯4411相对于阀体4412转动,使二通阀440关闭,进液管路101处于关闭状态,通过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对加热罐410内的药液进行预加热直到达到预热温度。
当需要对管路系统进行预充时,驱动控制单元驱动循环泵420带动药液进行流动,此时打开预充阀1031,关闭入腔阀1051及出腔阀1061,药液在循环泵420的作用下被抽取出储液腔410a,测压组件430外接测压传感器,对出液管路102中的液体的压力进行测量。药液经过出液管路102上的入腔流量指示器460、入腔测温器470后通入预充管路103内,再经由回液管路104上的出腔测温器470’、过滤器480、出腔流量指示器460’及流量调节阀490后回流至加热罐410中。药液经由出液管路102、预充管路103及回液管路104后流回加热罐410中,因此可以预先将管路系统中的空气排掉以避免引发炎症。
然后关闭预充阀1031,打开入腔阀1051及出腔阀1061,药液在循环泵420的作用下再次被抽取出储液腔410a,经由出液管路102、入腔管路105后进入膀胱10’中,随着膀胱10’内药液的增加,膀胱10’内的压力也随之增加,此时药液在膀胱10’自身的压力差和重力的作用下,经由出腔管路106、回液管路104流回至加热罐410中,从而形成药液的不断循环。
在药液循环的过程中,加热罐410可持续对药液进行加热,直到达到设定温度,达到边循环、边升温的目的,不至于一开始就使药液温度迅速升温,避免造成膀胱10’收缩或痉挛。由于药液在被通入膀胱10’进行治疗前经过加热至预定温度,因此被通入膀胱10’内后,能够充分发挥热杀伤机制,对广泛种植在浆膜上转移癌细胞杀伤,消除引发恶性积液的病灶,达到有效治疗癌性积液的目的,有效改善了治疗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7)

1.一种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上,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托盘及电磁感应线圈,所述电磁感应线圈设置于所述托盘的一侧,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用于加热能够承载在托盘上的加热罐;
控制器,包括主控单元、数据采集单元及功率控制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及所述功率控制单元均与所述主控单元电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加热罐、出液管路及回液管路中的药液温度值并传递给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根据药液温度值控制所述功率控制单元,以控制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加热功率;及
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及升降平台,所述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上,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源、驱动轴及升降块,所述第一驱动源能够通过所述驱动轴使所述升降块沿升降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升降平台固定于所述升降块上,随所述升降块的移动而移动,所述托盘设置于所述升降平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尘组件,所述防尘组件包括升降座、防尘带、上滚轴及下滚轴,所述升降组件位于所述机壳的内部,所述升降平台通过所述升降座固定于所述升降块上,随所述升降块的移动而移动,所述上滚轴及所述下滚轴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机壳的内部,所述防尘带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升降座上,所述防尘带的另一端绕过所述上滚轴、贯穿所述升降座、再绕过所述下滚轴后固定于所述升降座上,所述升降座上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通过所述机壳上的滑槽外露于所述机壳,所述防尘带贴靠在机壳的内侧壁上以遮挡所述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还包括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托盘的下方,所述称重传感器用于测量承载于所述托盘上的所述加热罐内的药液的重量,所述称重传感器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通电或断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摸显示器,所述触摸显示器设置于所述机壳上,所述触摸显示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及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灌注循环管路,所述热灌注循环管路包括加热罐、进液管路、出液管路、回液管路、循环泵、入腔管路及出腔管路,所述加热罐呈中空状以形成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储存药液,所述加热罐承载于所述托盘上,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用于加热所述加热罐以间接加热储存在所述储液腔中的药液,所述进液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另一端用于与药液袋相连通,所述出液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入腔管路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入腔管路的另一端用于与体腔相连通,所述出腔管路的一端用于与体腔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液管路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回液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罐包括罐体及盖体,所述罐体呈中空状且一端开口形成开口端,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罐体的开口端,所述盖体与所述罐体共同围成所述储液腔;
其中,所述罐体包括罐壳及基座,所述基座设置所述罐壳的底部,所述罐壳为塑料材质,所述基座为金属材质,所述基座与所述罐壳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型;或者
所述罐体整体为金属材质制成;或者
所述罐体具有底部,所述底部远离所述开口端,所述罐体的底部为金属材质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罐还包括空气过滤器及密封帽,所述盖体上形成有配合接头,所述空气过滤器通过所述配合接头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所述密封帽能够密封所述空气过滤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罐还包括第一测温组件,所述第一测温组件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一空心管,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具有第一探头端,所述第一探头端伸入所述第一空心管且位于所述第一空心管的端部,所述第一空心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储液腔中,且靠近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灌注循环管路还包括测压组件,所述测压组件串接于所述出液管路上,且位于所述循环泵的工位后方,所述测压组件用于测量所述循环泵的工位后方的出液管路内的压力。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灌注循环管路还包括二通阀,所述二通阀串接于所述进液管路中,所述二通阀用于控制所述进液管路的开闭,所述二通阀包括阀本体,所述阀本体包括阀芯及阀体,所述阀芯上开设有通液孔,所述阀体至少一端开口且内部呈中空状以形成收容腔,所述阀体的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收容腔相连通的第一进液通道及第一出液通道,所述阀芯的一端伸入所述收容腔,且所述阀芯相对于所述阀体可转动,以使所述通液孔能够与所述第一进液通道及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相连通或不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灌注循环管路还包括加药接头,所述加药接头串接于所述进液管路中,所述加药接头包括加药管体、把手及保护翼板,所述加药管体的内部形成有输液通道,所述输液通道与所述进液管路相连通,所述加药管体的侧壁上形成有加药孔,所述加药孔与所述输液通道相连通,所述加药管体上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加药孔的加药软塞,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加药管体的外侧壁上,且与所述加药孔间隔设置,所述保护翼板设置于所述加药管体的外侧壁上,且位于所述加药孔与所述把手之间以形成保护墙。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灌注循环管路还包括入腔流量指示器,所述入腔流量指示器串接于所述出液管路中,所述入腔流量指示器包括底座、叶轮、透明盖体及避光上盖,所述底座形成有叶轮腔,所述叶轮腔与所述出液管路相连通,所述叶轮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叶轮腔内,所述透明盖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密封所述叶轮腔,所述避光上盖可盖合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能够覆盖在所述透明盖体上。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灌注循环管路还包括入腔测温器,所述入腔测温器串接于所述出液管路中,所述入腔测温器包括第一储液壳体、第二测温组件、第一入腔端盖及第二入腔端盖,所述第一储液壳体内部呈中空状以形成第一储液室,所述第一储液室与所述出液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一储液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小径端与第一大径端,所述第一小径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大径端的内径,所述第二测温组件包括第二空心管及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具有第二探头端,所述第二探头端伸入所述第二空心管且位于所述第二空心管的端部,所述第一入腔端盖覆盖在所述第一储液壳体的第一大径端,所述第二入腔端盖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液壳体的第一小径端,其中,所述第二空心管由所述第一入腔端盖伸入所述第一储液室内,且邻近于所述第二入腔端盖上的第一进液通孔。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灌注循环管路还包括出腔测温器,所述出腔测温器串接于所述回液管路中,所述出腔测温器包括第二储液壳体、第三测温组件、第一出腔端盖及第二出腔端盖,所述第二储液壳体内部呈中空状以形成第二储液室,所述第二储液室与所述回液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储液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小径端与第二大径端,所述第二小径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大径端的内径,所述第三测温组件包括第三空心管及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具有第三探头端,所述第三探头端伸入所述第三空心管且位于所述第三空心管的端部,所述第一出腔端盖覆盖在所述第二储液壳体的第二大径端,所述第二出腔端盖设置在所述第二储液壳体的第二小径端,其中,所述第三空心管由所述第一出腔端盖伸入所述第二储液室内,且邻近于所述第二出腔端盖上的第二进液通孔。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灌注循环管路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串接于所述回液管路中,所述过滤器包括壳体、滤芯、上盖及下盖,所述壳体形成有滤芯腔,所述滤芯腔与所述回液管路相连通,所述滤芯收容于所述滤芯腔内,所述滤芯用于过滤药液,所述上盖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下盖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灌注循环管路还包括出腔流量指示器,所述出腔流量指示器串接于所述回液管路中,所述出腔流量指示器包括底座、叶轮、透明盖体及避光上盖,所述底座形成有叶轮腔,所述叶轮腔与所述回液管路相连通,所述叶轮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叶轮腔内,所述透明盖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密封所述叶轮腔,所述避光上盖可盖合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能够覆盖在所述透明盖体上。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灌注循环管路还包括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串接于所述回液管路中,所述流量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述回液管路中药液的流速。
CN201810403513.5A 2018-04-28 2018-04-28 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 Active CN1088366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03513.5A CN108836618B (zh) 2018-04-28 2018-04-28 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
EP18916527.7A EP3708132A4 (en) 2018-04-28 2018-07-27 THERMAL INFUSION DEVICE WITH INTRA-CAVITY CIRCULATION
US16/954,029 US11752316B2 (en) 2018-04-28 2018-07-27 Intra-cavity circulation heat perfusion apparatus
PCT/CN2018/097600 WO2019205327A1 (zh) 2018-04-28 2018-07-27 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
AU2018421234A AU2018421234B2 (en) 2018-04-28 2018-07-27 Intra-cavity circulation heat perfusion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03513.5A CN108836618B (zh) 2018-04-28 2018-04-28 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36618A CN108836618A (zh) 2018-11-20
CN108836618B true CN108836618B (zh) 2019-08-02

Family

ID=64212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03513.5A Active CN108836618B (zh) 2018-04-28 2018-04-28 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752316B2 (zh)
EP (1) EP3708132A4 (zh)
CN (1) CN108836618B (zh)
AU (1) AU2018421234B2 (zh)
WO (1) WO20192053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62736A (zh) * 2018-04-28 2024-02-20 广州保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腔内热灌注循环管路
CN110237412A (zh) * 2019-07-22 2019-09-17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膀胱灌注化疗仪
CN110811524A (zh) * 2019-11-08 2020-02-21 武汉佑康科技有限公司 可视的热疗设备
CN111657271B (zh) * 2020-07-30 2024-04-09 无锡市人民医院 医用离体器官机械灌注设备及其屏幕挂杆装置
CN113577427B (zh) * 2021-07-19 2023-05-26 江苏省中医院 智能控压给药灌肠器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10024B1 (en) * 1999-11-16 2003-08-26 Luigi Benatti Multipurpose machine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locoregional therapies in oncology
CN101686872A (zh) * 2007-03-23 2010-03-31 热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高热装置
CN202313910U (zh) * 2011-08-04 2012-07-11 北京利康达科技有限公司 腔内肿瘤热灌注治疗系统
CN104667361A (zh) * 2015-03-13 2015-06-03 李唯 一种热平衡式循环管路系统
CN108175894A (zh) * 2018-03-15 2018-06-19 温州市中心医院 一种控温控压灌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6580C (zh) * 2004-04-15 2007-07-18 上海交通大学 红外热灌注治疗仪
US11000407B2 (en) * 2007-08-07 2021-05-11 Belmont Instrument, Llc Hyperthermia, system, method, and components
CN202892196U (zh) * 2012-02-14 2013-04-24 刘凤珍 一种腔内热灌注化疗系统
US20150223892A1 (en) * 2014-02-07 2015-08-13 Enovate Medical, Llc Work platform for a wheeled medical cart
CN203954449U (zh) * 2014-06-04 2014-11-26 广州保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膀胱热灌注治疗仪
CN205084071U (zh) * 2015-09-21 2016-03-16 广州保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体腔热灌注导管设备
CN105498003A (zh) * 2015-11-23 2016-04-20 崔红霞 血液透析室护理装置
CN105727426A (zh) * 2016-01-22 2016-07-06 深圳迈地海特科技有限公司 体腔热灌注循环装置
CN107157648B (zh) * 2017-06-16 2020-05-08 刘晓 一种肿瘤局部热化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10024B1 (en) * 1999-11-16 2003-08-26 Luigi Benatti Multipurpose machine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locoregional therapies in oncology
CN101686872A (zh) * 2007-03-23 2010-03-31 热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高热装置
CN202313910U (zh) * 2011-08-04 2012-07-11 北京利康达科技有限公司 腔内肿瘤热灌注治疗系统
CN104667361A (zh) * 2015-03-13 2015-06-03 李唯 一种热平衡式循环管路系统
CN108175894A (zh) * 2018-03-15 2018-06-19 温州市中心医院 一种控温控压灌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05327A1 (zh) 2019-10-31
CN108836618A (zh) 2018-11-20
AU2018421234A1 (en) 2020-07-02
EP3708132A1 (en) 2020-09-16
EP3708132A4 (en) 2021-06-09
US20210162188A1 (en) 2021-06-03
US11752316B2 (en) 2023-09-12
AU2018421234B2 (en) 2022-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36618B (zh) 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
US7819835B2 (en) Hyperthermia, system, method and components
CN108371582B (zh) 腔内热灌注循环管路
RU2162345C2 (ru) Насос для вливаний с игольчатым фиксатором трубки (варианты)
US20180333295A1 (en) Hyperthermia, system, method and components
US11793932B2 (en) Medicine injection device
CN209137069U (zh) 腔内循环热灌注装置
JP5325993B2 (ja) 加圧ユニットと医療用流体注入装置内の対応するスリーブのための嵌め合い機構
CN111658881A (zh) 住院部病房或重症监护室用辅助输液的壁挂式输液装置
CN208808826U (zh) 腔内热灌注循环管路
CN203577037U (zh) 自动止液输液器
CN206701090U (zh) 一种病房用消毒剂快速配液装置
CN113317787A (zh) 一种助力采血袋
KR100929051B1 (ko) 음식물주입장치
CN110237412A (zh) 膀胱灌注化疗仪
CN108211058A (zh) 一种输液导管的加热装置
CN220778818U (zh) 一种cvc冲管泵装置
CN114521938B (zh) 一种具有压力感应的心血管介入导管
CN215504849U (zh) 一种肿瘤内科给药装置
CN218588998U (zh) 腹内压监测设备
KR100813155B1 (ko) 수액 주입장치 및 그 제어장치
CN105944176A (zh) 一种可随意置放正常输液的安全型输液器
CN206687968U (zh) 一种具体计量检测的医用输液管
KR20190023034A (ko) 혈액 역류방지용 수액 주사장치
WO2014166156A1 (zh) 快插式膜盒输液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0

Assignee: Guangzhou Fu Perth Medical Equipment Co.,Ltd.

Assignor: GUANGZHOU BAORUI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4677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ntracavity circulation thermal perfusion devi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1110